生态农业公园

2024-07-24

生态农业公园(共9篇)

篇1:生态农业公园

苜蓿台生态公园

国家3A级景区。位于乌鲁木齐县南郊托里乡境内,吐――乌――大高速公路转103省道可达。距乌鲁木齐市55公里。属于山地自然风景区。

苜蓿台生态公园海拔米,面积3平方公里,是一个由起伏和缓山地组成的森林草原与溪流相间的生态旅游区。景区三面环山,将如茵的草甸拥入怀中。环顾景区群峰叠嶂,清风过处松涛阵阵,极目远眺市区依稀可见。景区内绿草葳蕤、野花缤纷,仿佛一条硕大无比的锦缎柔媚舒缓地敷设在山岭之间。从春到秋,景区此起彼伏地盛开着十多种野花,色彩斑斓,美不胜收。加上多处泉水汩汩、马鹿、野猪、旱獭等野生动物窥行于林草之间,处处呈现出一派诱人的原始风貌,令人叹为观止、心旷神怡。景区主要由三峰叠影、神龙通幽、、吟香醉月、林鸣春晓、天山奇珍五个功能区组成。景区中的`服务中心有较完善的设施,集休闲、避暑、娱乐于一体。充分利用自然景色,依山傍山、造型典雅的别墅掩映在翠绿松林之中,气候凉爽、环境宜人,犹如仙境。一座座哈萨克毡房宛如朵朵白蘑菇,美不胜收。周围的小木屋掩映于绿树中于青松、花草融为一体。寓意着游客将进入景区的高潮地段。

三峰叠影:登上三个不同制高点,如入天上仙界,超尘脱俗。高点可一览市区无遗,为游人所喜;低点可望景区山水重叠。

神龙通幽:位于“苜蓿台子公园”景区的中央。一条小溪蜿蜒从中穿过,伸向深邃茂密森林中。小溪两侧石堆砌形成百米长的层层叠水,水流潺潺,清澈见底,是景区一道亮丽的风景。

吟香醉月:巨大的绿色地毯铺展在小溪的两侧,绿茵茵、软绵绵使游客心境豁然开朗。坡上布满了遮天蔽日的松林,涌蓝叠翠,松涛阵阵,沁人心脾。远望绿色草滩点缀着星星般的哈萨克毡房。

篇2:生态农业公园

我们坐上公交车,哼着小曲,来到了公园。

映入眼帘的是许许多多的花灯,还有一些猴子在假山上,中间围着一个手拿金棒的猴子,大概是孙悟空吧!他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像是要去带领大军去攻打玉皇大帝。

再往里面走一走,便来到了音乐喷泉。那喷泉千姿百态,像是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尽情玩耍。一眨眼的时间,它又变成一个爱心状,像是两只依偎在一起的两只白天鹅,又像是高高在上的爱心皇冠,华丽极了。突然,它又变成“擎天柱”,旁边还有两泓泉水喷向擎天柱,像是要与“擎天柱”比个厉害。音乐渐渐柔和了起来,“擎天柱渐渐喷低,音乐又变得高亢,“擎天柱”直冲云霄,看上去有上百米,宛如在和蓝天比高低。看着看着,我仿佛也陶醉其中,变成一位小仙女,与水珠弟弟一起玩耍,戏水是多么开心啊!

我们又来到了热带植物区。一进门,我便看到了珠帘这种植物。它的“头发”长长的,细细的,绿色的叶子又给它增添了几分美感,拖向地上,看上去多么像绿色的帘子啊,真无愧于珠帘这个名字啊!我们又看到了仙人掌,木瓜,龙眼,火龙果等植物。再继续向前走,就到了梦幻花艺区了。里面有许多我们没有见过的,甚至是闻所未闻的花。其中,我最喜欢薰衣草,它长在大棚里。散发出阵阵淡淡的幽香,它摇着椭圆形的小脑袋,好似在跟着春姑娘的节奏,舞起《春之歌》。当然,还有许许多多的花,例如瑞香,茉莉,百合等。它们都各有各的姿态,有的活泼,有的优雅……

篇3:生态农业公园

1 多功能农业理论

1.1 多功能农业的概念

“多功能农业”首次出现在1988年欧盟《乡村社会的未来》中。欧盟认为,农业是多功能性的,农业的产品包括商品和非商品的公共物品。农业不仅仅生产食品和纤维,也形成了农业地区环境。OECD(经合组织)是目前最为权威的多功能农业研究组织,该组织曾经将多功能农业定义为“除了生产食品和纤维的基本功能,农业活动还能塑造风景,提供诸如土地保护、对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管理、生物多样性的保持等环境利益,并且有助于许多农业地区社会经济活力的保持。当除了生产食品和纤维的基本角色外,农业还有一个或多个其他功能时,农业就可以被认为是多功能性的”。简单来说,多动能农业可以被定义为农业部门的商品和非商品的联合生产。

1.2 多功能农业的内涵

各国学者从不同的观点出发,对多功能农业的理解有所不同,例如日本在1999年农业白皮书里将农业的多功能性总结为:国土保育、涵养水源、自然环境保育、景观形成、文化传承、乡村活力、复兴乡村社区、粮食安全。韩国认为农业具有生产食物、保障粮食安全、保障农村生存和发展、保护环境、保护地面景观功能。中国学者姬亚岚认为农业有与土地使用和环境相关的功能、与食品相关的功能、与农村活力和社会相关的功能[6]。谷中原认为农业具有人文功能、经济功能、生态功能、社会功能[7]。在我国,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正式提出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认为农业不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尽管对“多功能”的理解不同,但所有研究者都承认一个核心的观点——商品与非商品的联合生产,所以联合生产是理解多功能农业的关键,也是传统农业及其他农业方式与多功能农业之间的主要不同,如图1[8]。由于农业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过程,农业生产是在特定的农业资源利用方式、特定的资源环境、生态条件下的特定区域进行的;农业对农村田园景观的形成、对相关文化和历史的形成与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个特点使农业在生产农产品等商品的同时,必然会对农业资源、生态和环境以及农村生活、农村社会发展产生影响,具有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等方面的非商品产出功能[9]。常见的农业商品和非商品如表1。

2 基于多功能农业理论的都市农业公园规划理念

在多功能农业的研究中,非商品生产是各国学者关注的重点。而在近年来各地兴起的农业旅游热中,出现了一大批各类农业观光园、农业休闲园等,由于过分关注商品产出,有些园区建设出现了“游艺园”倾向,各类与农业活动无关的游艺设施、游艺项目严重破坏了农业景观的整体美感,也导致这类园区后继发展乏力,资金投入浪费。农业公园作为农业旅游产业的一种具体模式,除了旅游产品的商品产出外,应更加关注环境景观和社会文化的非商品产出。在本文中,笔者将都市农业公园定义为:位于大都市区的农业地区,结合了农业生产、农业环境景观存续并以农业活动作为社会交往、文化交流平台的都市开放空间。需要明确,农业生产是农业公园的基本功能,是农业公园与其他城市公园的显著区别。尽管在农业公园中需要布置适量服务设施,但农业生产空间仍然是农业公园的绝对主角。

在环境景观功能方面,应重视农业公园中农业景观的存续。农业景观是包括了农作物、农田、农居、农民、农业设施在内的完整的地域系统,农业公园应该尽可能完整地展现这个系统。由于农业是典型的“人工的自然”,在农业公园中,人工的整理和创造是必要的。农业景观给人们展现的不单单是动植物的原始美,通过规划设计可以使农业景观更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同时兼顾科学性和文化性。此外,与城市公园中常见的景观设施及游艺设施相比,农业设施可以成为农业景观中最具有特色的景观元素。对传统农业设施进行抽象、解构、变形和重组,使之适应公园的审美及服务的需要是农业公园中配套服务设施以及景观小品的设计思路。中国悠久的农耕文化中,出现了许多艺术与工程相结合的优秀设施,水车、磨坊、具有地方特色的各式拦水、蓄水坝等,这些设施依然可以运用到现代的农业公园建设中。

在社会文化功能方面,农业公园同样具有巨大的挖掘潜力。观光农业活动本身就具有传播农耕文化、农业知识的教育、文化传承功能,如上文所述农业设施即是农耕文化的一部分。对农业公园的维护和相关服务可以提升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就业机会,稳定地区劳动力。在食品危机频发的当前,都市农业公园可以依托便利的区位,建立与城市间的短链销售系统,缩短食物里程,降低食品监管难度。更重要的是,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使“农民”、“务农”成为社会底层的代名词,城乡居民之间社会排斥问题严重。尽管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制度等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制度排斥问题,但心理排斥、文化排斥仍然存在。而要实现心理、文化的融合则必须搭建允许市民、农民、外来务工者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平台,农业活动无疑使这种平台的选择之一。在都市农业公园中,如果能够促进多元主体参与到农业活动中,搭建多元主体共同耕作的平台,那么共同的农业活动可以成为不同群体间交流的通道,使市民、农民、外来务工者产生互惠互利的关系,促进社会融合。

(C—气候、P—农业生产、B&I—就业和收入、E—环境、N&L—自然和景观、H&W健康和福利。虚线表示某种农业形态没有关注该功能,实线标识某种农业形态关注该功能。)

3 基于多功能农业理论的红枫农业公园规划设计

3.1 基地现状

红枫多功能农业休闲园占地80ha,位于莫干山镇北部,紧邻莫干山风景区。地处杭州1小时交通圈、上海2小时交通圈内(图2)。基地目前有09省道连接湖州和莫干山镇及莫干山景区,交通较为便捷,但路况一般,随着环莫干山城镇的发展,对外交通条件将会得到改善。基地位于公路东侧,用地以南坡山地为主,日照条件良好,在傍晚和日出时分均可形成较好的欣赏角度和景观效果。基地包含一片狭长平坦用地和长林坞水库沿岸山麓地带,地形条件复杂,空间丰富。基地中心有一座小型水库——长林坞水库。基地内部水系丰富,主要为山溪,汇水面积约37.5ha(图2)。

3.2 总体规划

规划结构为“一轴、三点、三序列、五片区”,以主干道为轴线,形成三处节点。以三处节点为起点,形成三条不同的伸展序列,组织不同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形成五大片区(图3、4)。农艺体验区以种植农艺作物和蔬菜暖棚为主要内容,发展园艺、农艺类体验与观光活动。峡谷果园区与分类果园区以四季果树为主题,种植各类果树,形成集景观观赏和采摘体验为一体的活动区块。水岸休闲区利用长林坞水库,打造以渔业活动、水上运动为主的休闲区和水岸服务区。竹林休闲区以竹林结合农舍等建构筑物,形成为园区服务的公共设施区(图5、6)。

3.3 环境景观功能设计

规划尊重基地现状,以整理整治为主,梳理原有农田与果园,适当增加田间道路,完善配套农业设施。将农田、林地、鱼塘作为农业景观基质;在此基础之上,选择彩色农业作物、造型果树作为农业景观的生物性要素;将基地中的温室、水利设施等农业设施纳入景观设计的范围,并改造农居作为服务设施。

在生物性要素的运用中,主要涉及农作物和果树的。彩带状梯田是该公园中农田的主要表现形式。随着农业旅游的逐渐成熟,旅游者对农业景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色彩单调的农田景观、茶园景观等已愈来愈不能满足旅游者对乡村景观的审美需求,这客观上推动了彩色农业景观的出现与发展[10]。如荷兰壮观的彩色郁金香花田即拥有欧洲“最具价值旅游景点”称号。梯田色彩以红黄为主,根据时令选择不同的农作物或花卉(图7、8)。在公园的林地区域,选取部分果树,根据其生长规律可对其进行适当修建造型,以不同的自然形态的果树为材料,创造具有雕塑感的新果园景观。由于传统果树整形修剪的目的都是围绕着如何提高产量和品质来开展的,所以基本很少考虑其是否具有观赏价值,故观光果园中的树型几乎千篇一律,整体和个体缺乏鲜明的特色,久而久之会引起游客的审美疲劳。随着果树整形修剪技术得到了重视和长足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造型。不但对于果树生产有利,也可以成为特色的农业景观要素[11]。在农业设施的运用中,除对设施本身景观造型的关注外,农业设施更多承载了科研教育、文化传承的功能,将在下节进一步论述。

3.4 社会文化功能设计

整理农业农艺体验区溪侧农地形成农业种植带,以30~40m2为单位进行划分,形成市民农业耕作区。沿溪布置岛屿、亲水木平台和休闲节点,可进行农作物处理、交换、野餐等活动(图9)。采用社区支持农业(CSA)的组织模式,这一模式通常包括配送份额和劳动份额两种形式[12]。配送份额是指将公园的农产品定期供应给份额成员;劳动份额则由市民承租农地,并在农民的指导下进行耕作,平时则由农民代管,生产的农产品可自己享用或与其他市民进行交换。农业生产这种不限年龄、不限收入、不限阶层的与所有人均息息相关的活动是市民与农民互惠、交流的通道,在市民农园中的共同耕作可以使市民了解农业文化,共同的经历可以成为交流的基础,以此促进社会融合。同时,市民与农民之间的短链农产品关系缩短了农产品里程,减少了农产品运输过程的碳排放;同时流通环节减少,农产品成本降低;更为直接和透明的监督方式可以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风险,达到市民、农民双赢的局面。

在农业设施的运用中,根据场地特点,主要关注温室和水利设施。温室是如今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必要设施,温室保证了农业生产的连贯性,也是农业科技研发的主要场所。该公园中的温室采用生态建筑的设计手法,整合农作物种植(无土栽培、立体栽培等)、加工处理(酿酒、制作果酱等)、储存(酒窖、菜窖等)、有机废物回收(堆肥、厌氧池等)的多种功能,完整展示农作物从生长到回收的全过程,并作为农业科技的教育培训点。同时利用基地中的水库,建设相应的农业水利设施,如坝、廊桥、水车、灌溉渠等,同时满足农林渔业生产以及游客休闲的需求,使该区成为展示传统农业水利设施及渔业文化的开放式博物馆(图10、11)。

4 结语

与其他农业发展模式和相比,都市农业公园可以尽可能充分发挥多功能农业的特性,因此,都市农业公园应该成为落实多功能农业策略的主要载体。根据以上对多功能农业理论以及红枫农业公园实践的介绍,对基于多功能农业理论的都市农业公园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1)确立农业生产的主体地位。针对目前有些农业园区建设中存在的农业用地占园区面积比例低,以农业之名,行房产之实,大肆在农田上进行服务设施甚至房产建设的现象,必须明确规定农业公园中农业用地面积的下限,谨防对农田的变相侵占。限制游乐场式游艺设施的建设,鼓励对传统农业设施的改造利用,保证农业景观风貌的完整性。

(2)采用有机农业种植方式。为实现水土保持、基因库存续等环境功能,避免农药、化肥污染、土壤板结等机械化农业生产的弊病,在农业公园中应采用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的种植方式。由于都市农业公园通常邻近城市,属于城市的环境缓冲区,因此其自身的环境效益非常重要,不恰当的种植方式不仅不能够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反而会引起城市周边土壤、水、空气的污染。此外,在农业公园中,游客频繁与农作物直接接触,因此,必须确保农作物各个生长阶段均无毒、无害。

(3)建设农业教育基地。在城市化迅速推进,农地迅速远离城市的现在,城市居民的农业常识越加匮乏,尤其在年轻人中,“五谷不分”的情况时常出现。农业公园是进行农业教育的最佳载体,在农业公园中应设计包括农业生产、加工、储藏、有机废物回收全过程在内的教育场所,并配备相关技术人员,介绍和教授最新的农业相关技术和技能。

(4)实施社区支持农业。社区支持农业直接连接起农业生产者和农业消费者,是一种双赢的农业短链发展模式,并且可以促进市民和农民的交流,进而促进城乡融合。在多功能农业的视角下,都市农业公园不仅仅提供物化的产品,即市民与农田、农产品的直接接触,更应该提供社会化的产品,即市民与农业生产者的直接接触。农业公园的建设应该将提供社会化产品作为必要的考量。

在各种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纷纷涌现而无相应的系统的发展理论引导的背景下,可能会出现国家政策引导无处下手、发展方向背离初衷、发展失控的不良现象。多功能农业理论为政策和实践提供了一个切入点,同时该理论丰富的内涵使得在这个理论框架内的农业发展可以大有所为。应该注意,多功能农业并不等同于农业旅游或单纯的农家乐,多功能农业主要着眼农业地区的整体发展,提醒研究者及规划设计工作者重视农业的综合价值,避免将农业抽象化、指标化;重视城市居民新的需求动向,借助这些新的需求为农业地区创造新的发展机遇。以农业公园的形式进行带动仅仅是其中的一种尝试。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对农业多功能的需求将更加明显,诸如农产品的短链销售模式、农业区与教育基地的结合、农业区与养老和残疾人关怀的结合等模式都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T.K.Marsden et al.Constructing the Countryside,London:UCL Press,1993.

[2]吕明伟,郭焕成,孙艺惠.生产·生态·生活——“三生”一体的台湾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与建设[J].中国园林,2008(8).

[3]邹德秀.绿色的哲理—对农业的起源、演化、体系及农耕文化、农业社会学的新探索[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

[4]祖田修著,张玉林等译.农学原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王云,张凯旋.农业与景观一体化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6(12).

[6]姬亚岚.多功能农业与中国农业政策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7.

[7]谷中原.农村发展的农业多功能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7.

[8]赵建.农业多功能性与黑龙江省多功能农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9]顾晓君.都市农业多功能发展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10]周连斌.彩色农业与乡村景观的互动研究[J].经济地理,2010(7).

[11]于晓森.农业相关要素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关系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0.

篇4:儿童生态公园

Driven by a desire to influence his surroundings, Bruno then became involved in eco-art projects. In 2010 he founded Eco Art Uganda, a collective of artists promoting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by transforming anything from discarded bottles and cast-aside metal to broken TVs and computers into contemporary and functional pieces of art.

"I was looking for materials that were not expensive and easily available, and this trash and rubbish could actually become a really positive way of communicating to people," says Bruno.

In April last year, the idea of using an array of recycled materials to create an amusement playground for children living in Kampala's congested slums won him the City 2.0 Award at the TEDx summit.

Bruno went on to transform a school yard in Kampala's Kireka community into a fun and safe place where children can play and learn.

The eco-park, which was completed last September, is dotted with whimsical structures attracting dozens of children each day -- from a colorful helicopter and life-size board games made of bottles to recycled swings and climbing frames crafted from old tires.

Bruno says the entire community embraced the project wholeheartedly.

"I talked to the head of the school, and together with the parents and the students, they are the ones who collected the bottles," says Bruno, who is also a lecturer in the department of Art & Design at Kyambogo University.

"So we built the playground together as a team and they know how to repair it -- this is very important in terms of sustainability."

But more importantly, Bruno, who was orphaned at a young age, says the project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children.

"The attention of children in class has improved; the number of children who are dropping out [is falling] because now they have something to keep them busy there, " he adds. "There is a really good progress and it has also helped them to express themselves in class."

Bruno says his goal is to recreate "as many as 100" similar amusement parks in other parts of Uganda.

"I think a man will always be remembered by his work, "says Bruno. "I'm an advocate now of the environment; I'm an advocate for play for children; I'm an artist ...who wants his work to have an effect on the people.".

当Ruganzu仍是大学美术学院的学生时,他就希望自己的艺术能对社区有积极影响。2010年,他创办了Eco Art Uganda,把废弃的瓶子、电视和电脑转化成当代功能艺术品,推广环保意识。2012年4月,利用再生材料在坎帕拉贫民窟创建一个游乐园的想法为他赢得了TEDx峰会城2.0奖。而他最大的希望是在乌干达的其他地区建立100个类似的游乐园。

篇5:生态公园

白天,沉寂的树林开始喧哗起来,树叶间筛下一束束金光,照耀着林间小路。人们惬意地走在小路上,哼着小曲。浓密的树木搭成凉荫,让人们能享有另一个节气的舒适。阳光像一粒粒金豆子,洒在小道上;洒在湖面上;撒在布满爬山虎的墙角上;洒在人们的身上。湖水收到了太阳寄来的光辉,一时间波光粼粼,煞是漂亮。健身器材一角是健身者的天堂,所有的人都在大汗淋漓地挥洒着他们的舒爽。

夜晚,幽静的银色的月光洒满了公园,舒适的灯光伴着进入梦乡的的公园。星光闪烁,专注地欣赏着她的漂亮。看她睡得多甜!天空泛起一条淡青色的波纹,为公园与天空做了一条漂亮的镶边。

篇6:生态公园

还没走进生态公园我们就看见一大片草地,绿绿的草叶上有不少黄花,花瓣上面还点缀着颗颗“珍珠”,真像一大块花地毯。

走进生态公园,我和周颖就到处乱跑,还坐在草地上让妈妈给我们拍照。穿过石桥,到了河对岸,我们就开始去山上玩。山上有许多树木、花朵和小草,我们就跟妈妈玩起了“捉迷藏”,一会儿躲东边,一会儿躲西边,开心极了。随后,我们又爬了几座山,山上的树木刚抽出嫩芽,像欢迎我们似的。山上的花儿很多,像什么颜料都调不出的颜色,花儿散发出各种香味,就像一瓶瓶香水。山上的小草真多呀!还拼成了许多图案,有鹅卵形、月亮形……

篇7:生态公园

春天,春姑娘悄悄来了,用嘴吹出的气让一切万物复活了:小草用力地挤出地缝,小花露出了迷人的笑脸,树木都吐出了嫩芽,像一个个刚出生的婴儿,可爱极了。

夏天,树木茂盛,大家都在大树下乘凉:小明友们在大树下有的玩捉迷藏,有的练习传球,有的嬉戏、打闹……。大人们有的在大树下下棋,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聊天……。热闹极了。

秋天,果实成熟了。人们有的在园子里摘果子吃,有的在树下扫落叶,有的踩着厚厚的树叶跳着优美的舞姿。个个脸上洋溢着微笑。

冬天,梅花骄傲地长在枝头,它们和雪花互相争论着,谁也不肯服输。正所谓“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篇8:生态农业公园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历程, 早期工业文明突飞猛进主要依赖于资源的开发。然而, 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 使得资源过度开发, 其带来的环境问题不言而喻。据有关统计资料, 我国已经探明并且有开采价值的矿产种类为140余种, 其中2000个县都有矿山分布。然而, 我国矿山每年排出的废弃石渣约5000吨, 平均开采每万吨原煤, 地表塌陷面积约为0.2公顷, 全国的工矿业发展导致的土地生态退化面积700万公顷, 其中复垦率却不足15%。截止到2011年, 全国的矿山有将近25%的采空面积, 采矿活动占用或者破坏土地面积238.3万公顷。如开滦矿区经过110余年的开采, 全矿区塌陷面积744.8公顷, 其中积水面积133.3公顷。废弃矿山不只是简单地抹去了大地的一丝绿色, 它带来的诸如环境、安全等危害已经超乎了人们的想象。所以废弃矿山何去何从, 一时引来了各路专家的激烈讨论。其中将有特色、有禀赋的废弃矿山改造为矿山公园, 发展生态旅游得到了相当多专家的认可。

二废弃矿山发展矿山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分析

如今, 我国的废弃矿山矛盾日益突出, 摆在我们面前的矿山安全和环境压力已经不容许再拖延。为了充分保障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我们将有特色、有禀赋的矿山改造为矿山公园是一条正确的路线。当然, 只有符合一定条件的矿山才能走这条路线。首先, 应当是我国国内著名的矿山区域, 国际上著名的矿山着重考虑。其次, 区位优势明显, 交通方便, 便于进行市场管理。再次, 自然、人文环境禀赋突出, 这要求的是基础资源禀赋突出。第四, 至少保存一处矿山遗迹, 便于教育和科考。最后, 矿区相关基础设施相对完善, 便于起始规划。以下的必要性分析是立足于可改造为矿山公园为基础的。

1. 产业转型, 产业再次复苏的需要。

产业生命周期是指每个产业都要经历从产业的产生到产业衰退的整个过程。每种产业都要经历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然而, 当某种产业进入衰退期后, 我们就要考虑这种产业的何去何从, 可以再升级循环本产业发展, 也可以产业转型、产业再次复苏等等。

矿山企业从开采到规模挖掘, 直到资源的衰竭, 就是矿山的一个产业生命周期。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 在矿山企业资源衰竭以后, 矿山势力不断衰减, 矿山企业不能再进行升级, 也不能继续循环矿产资源开发这个产业, 最终导致了矿山失势而亡。所以, 有特点、有一定的禀赋的矿山企业在资源枯竭后可以进行相关产业转型 (见图1) 。而这种衰竭的产业复苏从根本上既是社会资源的节约, 又是保存我国矿业文化的方法。它不但可以充分利用了其原来的基础设施, 也可以缓解之前资源产业带来的种种矛盾。这种一举几得的路子势在必行。生态旅游产业是现代服务业中极其富有活力的产业, 它不光有利于生态系统的改善, 同时也会带动一定区域的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 一个有特点、有禀赋的矿山产业转型为生态旅游产业, 势必会带动周边的吃、住、行、游、购、娱行业的发展。不光绿化了一方水土, 缓解了局部的生态压力, 也为地区区域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增长极的作用。

2. 继续履行社会责任的需要。

1924年, 美国学者谢尔顿在其著作《管理哲学》中最早提出了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概念。虽然之后针对“企业是否应该履行社会责任”这一问题经过了旷日持久的论战, 但到如今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支持企业应该履行社会责任这一论点。简单地说,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日常运行中对其相关利益相关者应该负起其相应的责任内容。

由于矿山企业自身的特点, 矿山企业的社会责任体系与其他产业的体系不尽相同。同时, 矿山企业从开发到资源枯竭结束只是产业的终止, 而企业的社会责任不应该终止。因为, 矿山企业开采带来的安全和环境等等压力是持续性的, 不可能随着产业的结束而结束。所以, 矿山企业的以后出路也应该考虑企业社会责任的持续性因素。

产业转型生态旅游是矿山企业继续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由之路。生态旅游的开发和规划一定程度上正好是矿山企业后续社会责任的很好补充。因为, 生态旅游发展缓解了矿山带来的环境后续第一压力。其次, 生态旅游业也很好地解决了周围社区居民安全隐患的责任。另外, 生态旅游也相应地响应了国家关于绿色矿山的号召, 发展生态旅游终将造福一方水土, 是我国整个社会生态责任的体现。

3. 解决矿山企业带来外部成本的需要。

矿山企业作为外来之客, 矿山开发时已物化在矿产品中的私人成本, 属于企业应当承担且已经承担了的成本。然而矿山企业开发带来的外部影响产生的成本责任却落在了社会的肩上。如果矿山企业未能够将留下的外部成本填平, 势必会造成周围社区居民的不满。这部分成本由未能获得利益的居民承担, 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的分配不均, 长期任其发展会使得矿区社区居民积攒仇怨, 产生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矿山企业带来的外部成本需要在开始开发时就要十分注意。应该本着绿色矿山的精神去生产, 不能只看自己的内部成本, 外部成本也不能忽视。试想, 一个外部成本无法承担的企业能健康发展吗?

发展生态旅游是和社区居民共同承担外部成本的重要手段。解决了外部成本带来的压力势必会使得整个社会生态系统内外顺畅, 健康发展。生态旅游其倡导可持续的生态理念对于外部负效应的持续性疗伤将发挥重要作用。

三按照生态旅游的要求对废弃矿山进行生态恢复

根据上文的必要性分析, 可知将可开发的废弃矿山进行生态恢复开发为生态公园势在必行。按照生态旅游的特征和标准进行废弃矿山生态恢复是废弃矿山主要实施标准。唯有按照生态旅游的标准才能更好进行产业升级转型、继续履行社会责任、不断减低外部成本。本文选取唐山开滦国家矿山公园作为研究对象, 针对其核心景观、主要功能、社区等方面按照生态旅游的标准进行生态恢复。

1. 生态旅游及其特征。

“生态旅游”这一术语, 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 于1983年首先提出的。由于各个学者都是从不同的角度研究生态旅游, 他们关注的领域和研究重点不同, 讨论至今也未曾形成统一的生态旅游概念。但是综合不同学者的研究来看, 他们共同强调生态旅游要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注重生态系统稳定、游客参与、社区居民保护的负责任旅游方式。比如, 吴楚材教授将生态旅游概念系统归纳为5种不同侧重点学说, 包括“保护中心说”“居民利益中心说”“回归自然说”“负责人说”“原始荒野说”。这5种不同侧重点学说集中概括了现阶段的生态旅游概念内涵。

与生态旅游概念相似, 生态旅游的特征也未能形成统一的说法。但是从众多学者的文献资料来看, 学者认为生态旅游最大特征就是可持续性 (见表1) 。其中可持续发展包括旅游目的地可持续、旅游活动方式可持续。真正的生态旅游目的地要有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系统, 不是简单的人造风景堆积和“借来文化”的塑造。它要求不仅是自然风景之美, 而且要求文化景观之韵, 强调整体系统生态化。生态旅游还要求目的地活动要在景区的承载力内进行。不能突破整个景区的承载力, 引起整个生态系统的恶性循环。生态旅游还强调游客的高度参与性, 景区生态要和人的活动相和谐, 要求人充分融入到自然中来成为自然风景的一部分。

2. 按照生态旅游特征矿山生态恢复的具体要求。

本文选取河北唐山开滦国家矿山公园为例, 结合生态旅游特征分析废弃矿山生态恢复的具体要求。国土资源部批准建设首批国家矿山公园之一就有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它被称为“中国近代工业博览园”。矿山公园分为“矿业文化博览区”“矿业遗迹展示区”和“生态休闲娱乐区”三个主要功能分区。矿业文化博览区主要有开滦博物馆及“中国第一佳矿”“电力纪元”“铁路源头”三个分展馆。矿业遗迹展示区主要包括中国大陆第一座西法开采的矿井、中国第一条准轨铁路源头、百年达道等三大工业遗迹, “井下探秘游”“开滦魔力之地”等等。

开滦矿山是比较老的国家矿业企业, 有着悠久的矿业历史, 代表了近代我国工业化的进程。按照生态旅游特征结合矿山公园规划塑造了可持续发展功能区、可持续发展文化生态博览系统、可持续发展自然生态系统。按照生态旅游总要求———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将其矿业遗迹 (矿井、铁路、百年达道) 、矿区外围开发成为三个主要的可持续发展功能区, 这其中功能分区充分考虑了矿业遗迹可持续学习性。通过地形修复、植被恢复、建筑修复将储煤场等废弃场地开发为文化博览区有利于矿山公园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挖煤沉陷区、排水集水区开发为生态休闲南湖公园更是促进了整个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景点设计突出与自然和谐融合, 使用自然之景诉自然之美。矿山公园按照生态旅游的特征进行生态恢复关系见图2所示。

在废弃矿山生命周期末端已经将该区域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破坏, 恢复整个生态系统直接关系到产业转型成功与否。通过生态规划设计和生态修复 (见表2) , 目前开滦矿山公园中有矿业遗迹和文化博览区的文化生态系统、南湖生态公园和整个区域绿化系统为主的自然生态系统。整个矿山公园生态系统运转完善, 基本上解决了产业转型、外部成本的压力。参与性和责任性是开滦矿山公园建设规划的重要方面。自然景观依照因地制宜、文化传承原则重点实施了矿山景观再造。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矿山采掘引发的结构性破坏、生态失衡的问题设置参与性景观。通过游客参观矿山遗迹景观, 参与文化博览项目活动引导游客加入到生态公园建设中来。生态修复的过程就是一个对该区域负责任的活动, 不只是要求景区目的地可持续发展, 还要求塑造出一种景区旅游方式的可持续发展。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力争生态恢复为社会生态负责, 力争建设文化博物馆为历史文化负责, 力争社区建设为社区居民负责。在规划建设中无处不体现生态旅游的特征原则, 按照生态旅游特征的要求建设了具有生态和文化意义的中国近代工业博览园, 为社会生态和经济负责, 为游客负责, 为近代工业文化负责, 为社区居民负责。

四小结

篇9:生态大公园

行走在八乡山的崇山峻岭中,人们总会把遥远的历史风烟与眼前的秀丽风光联系在一起:过去,这里曾是土地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根据地,东江特委、东江苏维埃政府以及红十一军等党、政、军领导机关都曾设在八乡山境内,古大存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留下战斗足迹;今天,更因有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江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遗址”及“东江苏维埃政府纪念馆”而闻名省内外。

八乡山镇地域面积193.62平方公里,下辖15个行政村,总人口2.08万人,全镇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年平均气温仅18.7℃,是天然的大氧吧和避暑胜地。境内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人文资源和红色资源,山水风光秀美,美景浑然天成。

“八乡山历届镇领导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这对我镇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契机。”该镇有关领导告诉记者,作为丰顺新区核心组成部分,八乡山镇立足迷人大峡谷、千米鸿图幛、千亩大水库、万亩绿茶园等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客家风情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坚持面上全面保护、点上高效开发,高起点创建八乡山生态旅游风景区,努力打造北部峡谷观光区、中部览胜体验区、南部山地度假区,变生态优势为生态产品,变经济后发为生态先发,着力打造休闲旅游专业镇、广东峡谷生态旅游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镇已聘请国内知名的广东中建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完成八乡山旅游风景区总体规划,并顺利通过了评审会,规划区内涵盖了峡谷、高山、湖泊、革命遗迹、茶园等多种旅游资源,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地文景观和水域风光。利用优良的生态环境优势,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才是项目未来发展重点。经交通区位、资源状况、旅游市场等多角度分析,明确八乡山旅游发展以山地峡谷风光为特色,集观光探险、教育拓展、休闲度假、会议商务于一体的综合性风景旅游区的总体定位,形成“游览观光、避暑度假、科普探险”三个功能层次。

北部峡谷观光区主要包括入口服务区、云卷峡、小溪村、大峡谷度假村及一个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依托大峡谷和小溪村开展大众观光、探险、乡村游等活动,依托大峡谷度假村做度假旅游接待,满足游客对山地运动探险的需求。中部览胜体验区主要包括鸿图嶂、八乡山镇、广善堂、文昌祠、东江苏维埃政府暨红十一军纪念馆等景点,开展各种景点观光游、红色旅游、教育拓展等活动,丰富区内旅游产品。南部山地度假区主要包括八乡水库、茶园等景点,利用水库水体资源和四周山体资源,建设度假村、会议中心等,满足度假和会议市场需求,打造一个高端旅游开发区。

目前,该镇已先后完成了小溪五星级酒店、山杜鹃精品酒店、粤东大峡谷景观、茶园风景区景观等项目的详细规划设计,通过加大投资力度,开通了大峡谷内约4公里的观光栈道,完成了进入八乡山的公路沿线9公里生态景观林带和沿途游客驿站建设,小溪旅游观光大道正在完善水沟、路肩和绿化建设,旅游前期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完善。同时,房屋土地征收工作也在紧张推进中,开发生态旅游风景区的条件不断成熟。

“从这两年来看,制约八乡山发展的瓶颈还是交通问题,镇里在招商引资时,不少企业对旅游开发饶有兴趣,但对当地的交通硬环境不是很满意。”据该镇领导介绍,接下来,镇里将加大基础设施工程推进力度,优化交通硬环境,吸引更多具有旅游开发经验和实力的大企业来投资开发,“努力把八乡山打造成有特色、独具魅力的精品生态旅游休闲风景区。”

链接

丰顺县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和梅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坚持把扶贫“双到”工作作为一场硬仗来打,有效借助外力,充分激活内力,整合各种资源,统筹各方力量,精心构建平台,老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梅溪村

梅溪村是革命老区,总人口1793人,其中贫困户84户323人,有劳动能力的 82户319人。自广州市黄埔区南岗街道办帮扶以来,通过培训转移就业、引进养殖新西兰兔、投资竹器加工厂、扩大茶叶种植、建立蜜柚生产基地、建成信息化天翼村、购买新农保、新农合及扶贫助学、入股广州梅州工业园等帮扶措施,成效显著。目前,全村有劳动能力贫困户100%脱贫,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1.14万元。

梅溪村是丰顺县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整村推进示范点。帮扶单位和丰顺县共同筹资890万元,危房改造户平均每户自筹1.5万元,采取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的方式对全村390户的危破房进行整村连片改造。农房改造以农户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落实资金,安排部分市、县财政配套资金和社会捐助资金主要用于村道、排水排污、凉亭、健身休闲场所、绿化美化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主村建设天然浴场休闲区——天然游泳场、亲水平台、儿童浴池、竹棚等休闲场所。配备了太阳能路灯,还特设富有本地特色的农家乐饭庄,把前面的粤东第一瀑布——龙归礤瀑布和后面的千年古刹—— 释迦庵等旅游景点连接起来,串珠成链,形成了一个自然风光和生态休闲的旅游新景区。

石桥村

石桥村位于汤坑镇西北部,有村民483户2385人,其中贫困户64户199人,有劳动能力贫困户50户166人。开展“双到”工作以来,帮扶单位广州市黄埔区人社局、安监局通过对村引进竹子深加工产业、种植黄花梨、沉香等名贵树、合作建设生猪养殖基地、入股广州(梅州)工业园、建设村安全饮水工程、建成信息化示范村;对户进行培训转移就业、发展特色种养、成立专业合作社、产业化带动、购买新农保、新农合及扶贫助学等帮扶措施,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村有劳动能力贫困户100%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16.15万元。

石桥村是广州市和黄埔区两级扶贫开发“双到”示范村,也是广州市帮扶335条贫困村中4条整村推进示范村之一。广州市、黄埔区和丰顺县共同出资1250多万元,建设有五个工程项目:一是新建具有岭南客家风格的安居房5栋30套;二是新建6米宽、400米长的进村硬底化主干道;三是采取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的方式连片改造危破房200多户;四是升级重建村公共温泉浴场;五是建设占地面积达1.2万㎡的乡村温泉文化公园。目前该项目已全面竣工验收。

上一篇:感谢你500字作文下一篇: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防护毕业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