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母亲恩情作文

2024-08-29

感恩母亲恩情作文(精选14篇)

篇1:感恩母亲恩情作文

儿时,小男孩家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

感恩母亲恩情(转载)作文

。母亲说,孩子们,快吃吧,我不饿!――母亲撒的第一个谎

2、男孩长身体的时候,勤劳的母亲常用周日休息

4、

6、男孩和她的哥姐大学

篇2:感恩母亲恩情作文

我之所以生活得如此顺利,这都必须归功于我慈爱又温柔的妈妈。自从出生至今,数一数已过了十个年头,在这些岁月里,妈妈不知帮我换了多少次的尿布,不知刷了几件又臭又脏的衣服,不知洗了几个油腻腻的碗盘,更不知教了我多少人生的大道理。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还记得我读幼儿园大班时,皮肤过敏很严重,妈妈花了许多时间来寻找良医。“皇天不负苦心人”,妈妈终于在中坜找到一位医术高明的中医师;但因这位医师脾气不好,对待病人态度欠佳;再加上医药费昂贵,家中经济都有些吃不消;但妈妈为了我的`健康着想,还是持续带我去看病,长达半年之久。

这期间,妈妈不辞辛劳的为我熬煮汤药,熬好后要哄我吃下苦药,并且每天还得拜托幼儿园的老师喂药;现在想起来,才感受到妈妈的用心良苦。所谓“天心父母心”,在这治疗的过程中,我终于体会到这句话的涵义。

当我静下心来,细细想着:当我生病时,身边第一个赶到的人,总是最挚爱的妈妈;当我遇到挫折时,陪伴在我身边的人,也是最疼爱我的妈妈;当我心情沮丧时,来安慰我的也是最关心我的妈妈。

篇3:感恩母亲恩情作文

“分解字形、渗透情感”是指教师抓住课文的情感基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感悟课文,在感悟升华时,将情感渗透于课文中某一关键生字,通过分解字形巧妙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分解字形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汉字的神奇奥妙,感受汉字所蕴含的情感真谛,从而进一步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道德情操。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9课《母亲的恩情》是一篇“文包诗”。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巧妙自然地引出了古诗《游子吟》,表达了诗人孟郊热爱母亲、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课文重在教育学生不忘父母养育之恩,懂得尊重和报答父母的恩情。

第二课时,我先让学生用横线画出体现母亲关爱子女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再结合省略号补白:联系生活小事,说说妈妈平时是怎样关心你的。学生仔细回忆,畅所欲言。最后,大声朗读《游子吟》,启发学生:此时,你最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学生的感悟一步步升华。这时,我抓住机会,及时将学生的情感之声引入生字“恩”的教学。

师:(板书“恩”)“恩”,是“深厚”的意思。恩情就是?

生:深厚的感情。

师:从孟郊的故事,从自己身边的小事,我们深深体验到母亲对我们深厚的爱,这爱比天还高,比海还深。作为子女,我们要记得感恩,懂得回报,那就从记住“恩”字开始吧。想一想,你怎样记住这个“恩”字?可以通过分解字形来记忆。

生1:“恩”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因”,下面是“心”,“因”为妈妈爱我,所以,我“心”中也想着妈妈。

师:听你这么一说,老师觉得可以把“恩”字再分解开来,分成是“口”“大”“心”。(板书:口、大、心)

(配乐《世上只有妈妈好》)师深情讲述:你们看,“口”多像妈妈的眼睛,在妈妈的眼中,心爱的孩子,慢慢地长“大”,但不管孩儿长多“大”,妈妈的“心”中时刻牵挂,爱孩子的“心”永远不变。同样,“口”又多像孩子的眼睛,在孩子的眼中,亲爱的妈妈,年纪越来越“大”,但不管妈妈年纪有多“大”,孩儿的“心”中也会时刻牵挂,爱妈妈的“心“永远不变。

(生的眼眶不由得湿润了)

师:你看,中国的汉字多么奇妙!小小的“恩”字就包含如此深厚的情义。让我们提笔书写“恩”字,记住这份浓浓的恩情吧!(在田字格中板书)“因”小而窄,“心”宽而扁,“心”字要用心写,“心”中的“点点”滴滴都是爱。

(生描红、仿写)

注重结合字形特点,恰当渗透情感教育,是这一教学过程的独特之处。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变单纯的“教生字”为“悟生字”,一个简简单单的“恩”字,在学生眼前顿时“活”起来了,变得有意义且富有感情。此时的“恩”字,在学生心中已然演绎成一幅母子情深、恩重如山的生动画卷,于是,“恩”字就不再是游离于学生心灵之外的抽象符号了,而是浸润着深厚感情的活的语言。情感溶于字形,学生情趣盎然,教学目标水到渠成,一举两得。

篇4:《母亲的恩情》教学评析

一、 以想象拉长宽度,感受母子情

师:民间有种风俗,家里有人出远门,为出门人做衣服,必须做得针脚细密,以期望出门人早归。课文中,孟效的母亲为了让儿子早日归来,所以也给孩子的衣服缝上细密针脚。你看,在昏暗的油灯下,时间在这一针针一线线中不知不觉地流逝,夜,已经很深很深了:让我们走进这位妈妈的心灵深处,想一想:此时,这位妈妈边缝补衣服边在想些什么?

生:儿子又要远行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生:我一定要多缝几件衣服,不然儿子路上会冷的。

生:我一定要把衣服缝牢固一点,不然衣服破了怎么办,我又不在他身边,不能及时帮他缝补。

生:我把针脚缝得密密的,让郊儿按时回来。

师:妈妈为了让儿子早日归来,所以把自己的盼望密密地缝进了衣服里。来,让我们带着妈妈的这颗心把这一小节读好。(这次朗读,同学们都很投入,很有感情。)

师:儿子终于要走了,妈妈早早地起来送儿子,一直送到村口。她有太多太多的不愿意,有太多太多的话对儿子说,她会说什么呢?

生:儿啊,你就要出远门了,妈妈帮不上你什么忙,只有为你缝几件新衣服了。

生:孩子呀,这一去路途遥远,你可得保重呀!

生:孩子呀,路上一定要小心呀,别冻着,别饿着。

生:孩子呀,不要担心妈妈,妈妈一个人会照顾好自己的。

师:是啊!孩子走多远,母亲的牵挂就有多长。千言万语只化作一个声音,那就是——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师:让我们把母亲的这份担心、挂念带到课文当中去读一读。

师:听了母亲的话,望着母亲头上新生的白发,孟郊的眼睛湿润了。此时此刻,他心里想到了什么?他会怎样和母亲告别呢?

生:母亲,你放心,儿子长大了,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生:妈妈,我不在你身边的日子你一定要保重身体。

【点评:在学习课文第1、2两自然段时,抓住这两段中最感人的内容反复地品读,让学生转变角色,深入到他们的心灵深处,去感知,去体验,使学生对文本由“近”感到“真”,由“真”感到“亲”,从而产生共鸣,在共鸣中动情,在共鸣中生情。】

二、 让延展增加厚度,品味母子情

当老师带领学生体会完《游子吟》这首诗后,接着引导:

师:母亲的爱是无私的,只有付出不计报答,母亲的爱是润物无声的,她的爱融入平常的点点滴滴。孟郊铭记着妈妈的养育之恩,写下了《游子吟》。我们每位同学也都有一位慈祥的母亲,我们也正感受着母亲,享受着母爱。在你的脑海中,妈妈为你做的哪件事最让你感动?

(学生思考,小声讨论)

师: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体会自己母亲带给你的母爱。

生:记得一个冬天的深夜,我突然胃疼,吐了一地,妈妈非常着急,外衣也顾不上穿,就忙着给我量体温、喂药,一夜都没有睡好。第二天起来,我发现妈妈眼睛都红了。

生:记得有个星期六下午,我和村上的小朋友玩,忽然刮起了大风,冻得我直发抖。这时,妈妈及时给我送来衣服。

生:我每次去学钢琴,无论刮风下雨妈妈总是陪着我。

生:早晨,妈妈总是把早饭做好了再叫我起床。吃完早饭,还要送我上学。下班还要接我回家,给我做饭,检查作业。妈妈真是很辛苦。

师:母爱伟大,母爱无私,让我们永远记住“母亲的恩情”。齐读课文,把孟郊母子情深的画面深深地留在我们心里。

【点评:此处的设计密切联系孩子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把“读”课文和感悟“生活”融为一体,让孩子们的心灵与文本共振。课堂上,孩子们叙述母爱的点点滴滴,足以证明这一情境的创设拨动了他们内心深处的琴弦。】

三、 用行动提高温度,升华母子情

师:每个小朋友,都沐浴在深深的母爱中,你想怎样报答母亲的恩情呢?今天的作业是放学回家后为妈妈做件事。

第二天课上,我让学生汇报昨天在家为妈妈做了什么事,孩子们情绪非常激动,都争先恐后地回答。

生:我帮妈妈敲背。我先端来一张椅子,请妈妈坐下,用拳头在妈妈背上轻轻地敲着,妈妈眯着眼睛说:“真舒服。”

生:昨天晚上,妈妈洗完衣服要晾的时候,我让妈妈给我晾,虽然我只晾了几件衣服,可妈妈还是表扬我了。

生:昨天,妈妈一回到家就躺在沙发上休息,我想:妈妈上了一天班肯定累了,就跑到厨房给妈妈倒了一杯茶端给妈妈喝。

生:妈妈打扫卫生时,我帮妈妈拖地板……

师:我们为妈妈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也许并不能报答母亲的恩情,但却能温暖母亲的心。让我们沐浴着母爱,怀揣着一份孝心,再次充满深情地朗读课文。

【点评:要等到孩子们长大了,再去报答父母吗?不是的,现在学生虽然年龄还小,但给父母端茶送水递拖鞋,帮父母做小家务之类的小事他们还是有能力去做的。教师的适时引导,指明了学生行动的方向。这样的引导,升华了学生对母爱的理解,朗读课文更加声情并茂。】

篇5:母亲的恩情作文

我有一个平凡的母亲,但她对我有着不平凡的爱。八年前,妈妈经过一场危险的手术,把我生下来,从那时起,她就不顾一切地照顾我,我想要什么她就给我买什么,想吃什么她就尽量满足我,她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养育成人,让我健康快乐、无忧无虑地成长。

现在,我八岁了,上小学二年级,妈妈为了我到外地打工挣钱,写到这里,我真想大喊一声:妈妈,谢谢你!妈妈,我爱你!。

她每次回来看我的时候,都会给我带礼物,有时,还会给我买一身新衣服,当妈妈要走的时候,都会说:宝宝,你是最棒的!。这让我想起了孟郊写的诗《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亲的恩情就像春天里太阳的光辉,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母亲的爱是伟大的,她养育着我们,呵护着我们。

母亲是慈祥的,母亲是伟大的,母亲给我们的东西真是太多太多了,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姥姥常教我的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

篇6:母亲的恩情作文

记得上了初中,我就到街上来读书(因为我上小学的时候我是到我的村子里读的)。一个礼拜才回一次家,我每次回到家,都要等到很晚才看到母亲回来。每次看到母亲显得更黑,更老了。母亲每天早出晚归,每天总是辛辛苦苦的。

她每天都来不及整理自己的头发,那双手又粗又糙,总是洗不干净。我每次回家,总先要找一点事做。扫扫地、煮饭和到菜园摘一些菜,因为这总能让母亲少辛苦一点吧。

过了两天,等我下午去学校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衣服干净了还多了两个连自己都不知道的小补丁,口袋里装好了一个月的饭费,我要去坐车了,母亲就说:“我送送你吧”,我说:“不用,我自己去就可以了”,但是母亲拒绝了,出了门,冷风吹在我脸上,一直凉到耳根,小路上出现了一大一小两行足印。

到了车站,母亲停住:“我不送了,自己会小心。”我点点头,强忍即将流出的眼泪,转身走到车站,过了一会儿,我本能地回过头去,发现母亲还站在路口,望着这里一动不动。我再也忍不住,眼泪夺眍而出。

母亲不但给了我读书的条件,更是给了我刻苦学习的动力,每次一想起母亲,学习上再大的困难我也能克服。“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篇7:母亲的恩情作文议论文

妈妈,您还记得吗?那一次,我放学回家闷闷不乐的,您关心的问道“怎么了,不开心吗?”我说:“我考试没考好。”您看了我一眼,眼神温柔而又略带几分严厉,说:“为什么考得不好?是不是没有认真检查?”我哭着点点头。您说:“没关系,下次认真些就是了。”说完,摸摸我的头,走了。

妈妈,您还记得吗?那一次,我生病发高烧,您急忙把我送去医院,还拦了一辆出租车,在路上,您一直催司机快点,还不时摸摸我的额头,到了医院,您让中医给我配完药后,又急忙送我回家。回到家后,您怕药苦,在里面放了冰糖,还哄我喝药,于是我一口气就把药喝完了,觉得一点都不苦。而此时已经十点多了,您也很累了,躺在沙发上就睡着了,我问您:“妈妈,您到床上睡会儿吧。”您急忙醒来,说不用了,便把我安顿好,工作去了。

篇8:母亲的恩情反思

其次,当课题中有生字时,结合课题学习生字,读准字音.

然后,在读了课题以后,设计“你想知道什么?”这一问题,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附:教学片断

1、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

2、小朋友们,每个人都受到母亲的关怀和爱护,不管是古代的人还是现代的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说古代诗人感受母爱而写诗的事。

解题,结合学习题中生字“恩”

1、板书课题:母亲的恩情

2、出示生字、教认

3、“母亲的恩情”这个题目的意思是母亲对子女深厚的情意

篇9:母亲的恩情教案

(一)质疑,导入新课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四)指导本课生字的书写

第 二 课 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亲对孩子的爱护之情,从而产生热爱母亲,孝敬母亲的情感。

2、练习用忙着写一句话。

3、背诵《游子吟》。

二,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本课的生字,下面我来选几个生字考考你们怎么样

①出示:针,根,寸,读你能从字音上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抚摸:你能从字形上猜猜它的意思吗

寸,永: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

②出示生字词,集体读一遍。

2、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围绕着《游子吟》这首诗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这篇课文的题目叫《母亲的恩情》。课文写了母亲的哪些做法呢 自读课文1―3自然段,画出描写母亲的语言,动作的句子,读一读,读后你想说什么

(1)母亲的恩情表现在她的行动加,出示

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①从哪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到母亲的恩情 夜深了的深是什么意思,让学生抓住一针针一线线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②读好这句话,看谁能把母亲缝衣的认真仔细给读出来(个别读,齐读)。

(2)母亲的恩情还表现在语言上,出示

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①指导看图,从母亲送儿子说的话当中可以看出他们离别后,母亲每天都在挂念儿子,盼望儿子回来。母亲的恩情多么感人啊!

②指导读,读出母亲对孩子的担心,想念,盼望。(指名读,齐读)

2、刚才,我们体会了母亲对孟郊的那种爱护,关心的情感。那孟郊对母亲又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呢

分组学习:找一找描写孟郊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感受,交流汇报。

(1)出示

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他看到母亲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

以不住地这个词看出什么 (孟郊向母亲保证,一定会早点儿回来,不让母亲担心)他看到母亲的白发,眼睛就湿润了,他会想些什么呢 (启发想像,感受母亲无私的爱)

(2)出示图三,图上这个人是谁,他看到了什么 读课文

①他看到了什么 (太阳出来了,小草生机勃勃)

②抚摸着自己的.衣服,他想到了什么 【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 这是一个反问句,意思十分肯定(指名读)。】

③出示

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无论怎样也报答不了母亲的恩情啊!

3、是啊,母亲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在心。

(1)指名读第四,五自然段。

(2)这首诗是什么时候写的 (50岁时写的,从50岁中你能想到些什么

(3)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对母亲的敬爱和怀念,作者用吟诵诗歌的方式去赞美母亲,就叫《游子吟》。

(4)谁想来吟诵这首诗 (指名读诗句)

(5)这首诗很好懂,前面的文章读懂了,这首诗就基本弄懂了。

(出示:意恐迟迟归)读一读,课文中的哪一句可以帮助理解这句诗

出示: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6)出示诗歌的最后一句,什么意思 书中有没有帮助你理解的句子

(7)齐读全诗。看三幅图,试背古诗。

(三)扩展――联系生活实际体会

1、孟郊从母亲为自己缝衣服这样的小事中体会到了母亲对自己深深的爱。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母亲为我们做了很多,可同学体会到了母亲为我们无私地付出了吗

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自己的母亲。

2、看,我们每位同学的妈妈都那么伟大。一个人的一生可能没有朋友,没有兄妹,但每个人都有母亲,母亲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难道我们真的无法回报吗

(不是,也许我们就是为母亲做得再多,也无法和母亲为我们付出的相提并论,但我们必须尽自己的力量去孝敬母亲,让她少为我们操心。)

3、看小黑板上的一句话:母亲忙着为孟郊缝补衣裳。你能不能也从自己的生活出发,说说母亲忙着为你做什么。

4、练一练,抒发真情。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情感呢

(四)板书设计

母亲的恩情

母亲 缝衣送儿

篇10:母亲的恩情

一、教材分析

《母亲的恩情》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课题中的“恩情”在本文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母亲对儿女 的恩情,再就是儿女对母亲的感恩。文包诗这种课文类型是苏教版的特色,也是古诗教学的新课型。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巧妙地把一首诗包含在一篇简短的文章里,生动地介绍了与古诗相关的背景知识、作者情况及创作本诗的具体情境。可以说:“诗”是“文”的中心与升华。本课围绕“游子吟”展 开,生动地展现了孟郊远行,母亲为他操心、送行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是训练学生朗读,进行情感熏陶的好教材。课文还配备了3幅插图,可以形 象地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课文和古诗。

二、学情分析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很注重学生的朗读与积累。大部分孩子古诗能背到七八十首,并略知大意,知道 名句,早自习时也能模仿老师有模有样地配乐朗读。这首《游子吟》孩子早已熟悉。母亲节的贺卡上 有的小朋友甚至用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句。每日一句孩子们积累过“香九龄,能温席,首孝悌,次见闻。”“事父母能竭其力”“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这是有利的一方面。但 仅仅是纸上谈兵,从知恩,到感恩还有一段距离。要让孩子在简单而富有诗意的情境中积淀一份情感,收获一份思考,化作一种行动,任重而道远。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二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游子吟》,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爱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报答父母 的养育之恩。

其中目标1、2是教学重点,目标3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四、教学设计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安排两课时来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主要说第二课时的教学

设计。

1、导入部分:通过赞美母亲、读课题、读诗歌奠定情感的基调。“对母亲,我们有不同的称呼,但天 下的母亲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对自己孩子的无私的爱,谁来说说,在你心中,你的母亲是什么 样的母亲?”学生用的修饰词语可能有:善良、勤劳、起早贪黑、不知疲倦、和蔼可亲、劳累、爱帮助 人、美丽、伟大、温柔„„接着老师说我们真想把世界上最美丽的词语送给母亲,母爱伟大,母爱无 私,让我们永远记住“母亲的恩情”,深情地读好课题。唐朝有个诗人孟郊他也有一个伟大的妈妈,而孟郊,也像你们一样,从小把母亲的恩情铭记在心,到50岁时写了著名的小诗《游子吟》,谁愿 意饱含深情地朗读?出示古诗后指名读、齐读。

这首千古传诵的名诗蕴涵着浓浓的感情,在它的背后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2、品读课文: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想让孩子通过朗读、想象、表演在头脑中留住三幅画面,即“深夜 缝衣图”、“依依惜别图”和“太阳与小草图”,其中前两幅是重点,(1)出示“深夜缝衣图”,说说大意。学生会说到“谁在干什么”。

自读第一自然段后找出最感动的句子。读后交流要注意文图对照。学生会找到“夜深了,母亲还在油 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夜已经很深很深了,她还在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请同学们想一想:在 昏暗的油灯下这么长时间的缝呀缝,中间母亲可能会有些什么动作?(揉眼、捶背)从揉眼、捶背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导学生体会母亲的不辞劳苦以及对孩子的一片关爱。接着指名读,齐读。

学生还会找到“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从这句话里,你读懂了什么。学生会体会到母亲“盼儿早日归”的心情。这时再指导看图,观察又细又密的针脚,老师介绍民间风俗,家里有人出远门,为出门人做衣服,必须做得针脚细密,要不然,出门人的回来的日子就会延迟。母亲把针脚缝得细密,是为了让儿子早日归来。这密密针脚承载着母亲深深的期盼,谁能读好这句话?可以配乐朗读。

再指导看图说图意,应该有了提高,时间、地点、情感要说具体。实际是语言内化的过程。此时如果用两句诗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你选哪一句?

慈母手中线 ,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 意恐迟迟归。

(2)出示“依依惜别图”。启发学生想象人物对话、动作进行朗读表演。

就这样天不知不觉就亮了,儿子终于要走了,母亲一直送到村口的大路旁,这一路有千言万语想对孩子说,同学们想一想:母亲可能会说什么呢?学生可能答到早点回来、注意冷暖、好好学习等。老师接着说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呀!可是此刻母亲望着儿子,千言万语只汇成了一句话,那就是:出示:

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这句话中包含着母亲的担心母亲的期盼,谁能读好这句话。

听了母亲的话,望着母亲头上新生的白发,孩子的眼睛湿润了,此时此刻,孩子会说什么话?肯定是让娘多保重、放心的话。

表演这一小节。

(3)出示“太阳与小草图”。

母子俩难舍难分,但千里相送终有一别,孟郊穿着母亲缝制的衣服,带着母亲的期盼走向远方。他一路走啊走,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默读第三小节思考。诗人看到了什么?(绿色的小 草、和太阳)你觉得小草长得怎么样?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呢?小草为什么能长的这样生机勃 勃呢?(有太阳的照耀)诗人想到了什么?孟郊觉得什么是太阳的光辉?那么谁是小草?

拿起书来跟老师读。引读:

师:孟郊抚摩着 生:身上的衣服,师:注视着 生: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师:心里想 生:母亲的慈爱,不就像 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

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永远无法报答,用一句诗来概括你选哪一句?生齐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指导读好!

篇11:母亲的恩情教案

一、复习导入(3分钟)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九课,我们来一起大声读课题(齐读课题:母亲的恩情)

过渡:读完课题,我们再来读读文中的诗,看谁读得最正确。(出示诗:《游子吟》,学生齐读)

师:孟郊怎么会写下这首古诗的呢?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故事呢,这个小故事里就藏着这首诗的意思呢,现在我们就来一起看看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二、讲读课文

(一)学习第1段(10分钟)

1、出示第一段,指名读,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母亲在为孟郊做什么?(缝补衣裳)

2、母亲是怎样来缝补衣裳的?(生:一针针一线线)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1)能不能把“一针针一线线”去掉呢?(生:不能)你从这两个词中知道了什么?(生:母亲很爱、很关心自己的儿子;母亲对儿子有着深深的爱。)母亲“一针针一线线”地缝补衣裳,看得出她缝得十分仔细,非常认真,她把自己对儿子的深深的爱都缝进了衣裳中了。这一针针一线线中,凝聚着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啊!那么怎样才能读出母亲这深深的爱呢?

(2)指名学生读好这句话。原来母亲的恩情就藏在那又细又密的针脚里。

(3)母亲辛苦一天,夜很深了“还在”缝补儿子的衣裳,从这个“还”字中你又知道了什么?(母亲从白天就在缝衣服,一直缝到深夜)再读句子。

(4)母亲就这样在昏暗的油灯下,缝着缝着,一边缝,一边想着儿子这次出门“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假如你此刻就是孟郊,亲眼目睹了母亲在深夜里一针针一线线密密缝衣裳的情景,你会怎么想?

(5)所以这一段写的就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一起读诗。

(二)学习第2段(8分钟)母亲深夜缝补,到了第二天清早,又把孟郊送到村外,临行前母亲对孟郊说了什么?

1、指名回答。出示:“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指名读。(1)谁能读好母亲的这句话?指名读。母子马上就要分别了,母亲还有许许多多的话要对儿子说,她还会说些什么呢?(生:郊儿,你一个人在外,要好好照顾自己,当心生病 生:郊儿,你远行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生:郊儿,你可要时常给家里写信呀,娘会一直盼着你的来信的呀!生:郊儿,你晚上看书学习不要太熬夜,要当心身体。一人在外要注意冷暖,天凉记得加衣裳!生:儿啊,你一定要早日归来啊!生:娘身体硬朗着呢!只盼着你能早些回来!)

师:母亲的千言万语化为了一句话,让我们再来深情地凝聚着母亲全部感情读好这一句。学生齐读句子

2、原来母亲的恩情还藏在她深情的叮咛中,这真是„„(出示诗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学生齐读。

3、孟郊听着母亲深情的叮咛,他不住地点头;孟郊看着母亲满头的白发,他的眼睛湿润了。他在想些什么„„

4、出示句子:“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谁来读好这句话。

5、齐读第2自然段。

(三)学习第3段(10分钟)

过渡;太阳出来了,孟郊告别母亲远行了。一路上,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3段。边读边思考:孟郊看到了什么?(太阳、小草)。

2、书中哪个词语写出了小草长得好?(生机勃勃)指名读第一句。小草为什么会长得这么好?如果没有太阳妈妈,小草就会怎样?(小草的茁壮成长,离不开阳光的照射!)

3、此时,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服,又看到了什么?(又细又密的针脚)他会怎么想?同桌间说一说。(母亲的爱就像阳光一样的温暖。母亲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这份恩情我们无论怎样都回报不了。)

4、组织学生交流,老师作适当提示,让学生联系课文前面的内容来想。母亲还会为孟郊做些什么呢?

5、是呀,这就是母亲的慈爱!相机出示句子:“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指名读,齐读。这句话就是说,母亲的慈爱——是春天里太阳的光辉

6、引读:“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小草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那么孟郊呢?

7、小草难报三春晖,游子难报慈母恩。指名读好这两句话。(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8、没有太阳无私地播洒阳光,就没有小草生机勃勃地生长;没有母亲对我们的关爱,就没有我们的茁壮成长。让我们一起来读好第三小节。

小结:这就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指名读,齐读。

(四)学习第4—5段(8分钟)

过渡:母亲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在心,就在他50岁那年,写成了这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

1、齐读这首诗,自由练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2、学了这篇课文这首诗,此时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呢?用两三句话写下来。

3、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爸爸妈妈,还有谁也对我们有养育之恩,教育之恩?

4、是的,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有很多人为付出了深深的爱,他们的恩情是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报答不了的。

5、让我们永远记住这首小诗《游子吟》。(齐背)

三、布置作业(1分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游子吟》这首诗

四、板书设计

9、母亲的恩情

深夜缝补

清早送别 触景吟诗

篇12:回报母亲恩情的故事:母亲与鞋

牵着她的手慢慢一步一个阶梯,母亲扶着楼道栏杆,有些颤颤微微,我的心揪成一团。我曾健步如飞的母亲,哪去了?我曾力大无比的母亲,哪去了?我曾拉牛犁田、曾一人抬着整捆竹去几十里地换钱养家的母亲,哪去了?我曾一人拉扯我们兄妹仨的母亲啊,此时正一步一步缓慢地在我身边吃力地行走。鼻子酸酸的,内心涌动着百般滋味……

握紧母亲的手,调整好心情。靠近母亲,扶在她肩头,再揽揽她,亲昵地撒着属于我的那份娇:“妈,我们走那家商店去!”母亲甜甜地笑着,紧跟着我的步伐行于大衔。阳光透过高楼照射在我们身上,暖洋洋的。

来到那家商店,一眼便相中了适合母亲的鞋,随即让母亲坐下试试。母亲高兴地配合着我坐下,脱鞋,试鞋。脚大的母亲穿新鞋总有那么一点点不熟练。我让她穿上,脱下,再穿上,她也就穿上,脱下,再穿上,象个孩子似的那么听话。我让她穿上再走几步,她也就再走几步。问她穿上舒服不?她说舒服,怔怔地高兴地站在镜前。我上下打量着我的母亲,被我打理得书书气气的母亲,穿着锃亮的新鞋的母亲,配着藏青色的裤子,红色毛料的上衣,被我刚给她洗、吹得整整齐齐的白发配着她白晳的皮肤的母亲……“妈,你好漂亮!”我不禁夸张地看了又看。母亲没作声,浅浅地笑着,我知道她的笑有些羞涩,但更多的是开心。

一口气给母亲买了两双鞋,一双春秋鞋,一双冬鞋。临出店时,母亲让把那双旧鞋包好带回家,说是上好的,穿着很舒服,还要穿。我说扔掉,她怎么也不答应,于是我让店主包好了。我提着装好的鞋出了店门,悄悄转身对店主说,麻烦把旧鞋扔掉。跟上母亲时,母亲问,那双旧鞋提了没,我说装在盒子里的。母亲这才安心地与我回家。

回到家,我让母亲休息一下。她躺在床上一会儿就把我叫了去:“我的鞋,提回来了没?”我说:“提回了,不过我把你的旧鞋扔了!”我狡黠地指指新鞋放置的地方。母亲嗔怪地看了我一眼,没说什么了。我知道她还是顺从她的小女儿的。

晚饭后,母亲还是要回她的小屋。明明说好了就在我这儿的,她老人家还是要回。在我洗碗的时候,她就提着我为她买的鞋,打开门,招呼也不给我打就走要出门。我知道时,赶紧搓着湿漉漉的手追出来,让她不走,她还是要走……

唉,母亲!我知道你为何要走,我知道无论我怎么做都回报不了你的深恩。我还常以工作生活忙碌为借口,以我这边有公公婆婆为借口,少来看望你。勇敢坚强善良的母亲啊,愿女儿见到你时,你的鞋依然锃亮如旧,你的发依然整齐如旧,你的笑依然甜蜜如旧……一切都好好的!

篇13:《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

《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姚丽琴

苏教版小语教材针对古诗教学难点,创生出一种新型的教材形式“文包诗”,即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解说古诗的来历、背景、内涵等,在叙述中呈现古诗,诗包含其中,是文的一部分。一直以来,设计“文包诗”课型的教学,我们习惯于将阅读理解的重心落在古诗上,以期尽早觅到借文学诗的捷径。

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文包诗”课文《母亲的恩情》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古诗虽是“文包诗”的重点,但它毕竟不是课文的全部,教学不能重诗轻文,而是既要读文,又要诵诗,“文”“诗”应水乳般交融地阅读,教学中力避割裂,诗与文的对应要自然适度。

《母亲的恩情》一文中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具体描述了古诗《游子吟》的背景和内容,有对母亲关爱子女的记叙,也有子女感悟母亲思情后的抒情。教学中我这样处理文本――

板块一:整体把握课文主旨

出示填空题,引导学生阅读全文作答:

《游子吟》的作者叫( ),是( )朝的一位诗人。这首诗是他在( )岁那年写成的,表现了诗人永远铭记着( )。

板块二:确定初步自读方向

诗人永远铭记的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恩情呢?让我们走近诗人去探寻!自读第一、二自然段,想想母亲为孟郊做了什么。

板块三:关键句反复诵读品味

先后出示:

1.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2.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3.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

通过圈画、诵读、看图、描述等多种方法,在诗人的日常生活与情感世界里走几个来回,让诗句的学习无痕地融于文中。眼看“灯下缝衣”图片,品味文句“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脱口吟出“临行密密缝”,观“村外送行”图,读“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情不自禁地吟:“意恐迟迟归!”

板块四:回归整体感悟真谛

学生在初步解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后,带着问题“母亲的恩情在哪里?母亲的恩情是什么?”再次自读这两段体会母爱无私的真谛。

“文包诗”集资料性、教育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体,是学生训练想象力、增强语感、提高理解表达能力的绝好凭借。教学《母亲的恩情》,我先后安排了这样几项训练:

训练一:观察人物外貌,学习规范表达

师:这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啊?让我们借助图片来仔细观察她。(文中第一幅图片)

生:这位母亲的头发有的黑,有的白。

师:母亲的头发已经花白了。这花白的头发是她为子女操心的标志呀!

生:这位母亲脸上有很多皱纹。

师:皱纹本是岁月的足迹,可对于这位实际年龄并不算大的`母亲来说,分明是为儿女操心的结果!

生:这位母亲的腰弓着,眼睛眯起来了。

师:母亲白天劳作,晚上还要就着油灯微弱的光亮为儿子缝衣,太辛苦啦!过度的劳累使她背驼了,眼花了。(生读诗)

这是一项集观察、说话、理解、感悟于一体的综合性训练。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学生不仅受到语言表达要规范的训练,而且对人物的观察变得更加细致。

训练二:想象符号内涵,诵读传达深情

(继续研读句子“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师:同学们,读书可得仔细了,连标点符号也不能放过。看看这句话中哪个标点符号引起你的注意?

生:老师,我觉得这里的省略号最重要。它提示我们,母亲想的还有许多许多。

师:是啊!让我们来想象一下,母亲还会担忧什么呢?

生:我的儿子在路上能不能吃得饱呀?

生:但愿儿子一路上身体健健康康,不要生病!……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想象,把省略的许多内容都说出来了,对这位母亲的了解也加深了。现在你一定能读好“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诗句。谁来试一试?

通过想象练说,促进学生调动各自生活体验,与文本互动,用心体味人物情感,再用饱含深情的朗读来表达,集语言感悟、运用为一体。

训练三:角色置换体验,倾吐内心真情

师:同学们,刚才随着诗人孟郊,我们感受了一番日常生活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母爱。此时,你心里是不是也有话要对母亲倾诉?一句问候,一声抱歉,一个祝福……都可以。

生:妈妈,您辛苦了!

生:妈妈,我真不该给您心爱的荣莉花浇上太多的水,让它活活淹死。在这里,我真诚地对您说声“对不起”。

……

篇14:《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

讲课中,有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孟郊是怎么看出母亲多了几根白发的?头发那么多,他怎么就能看出母亲又多了几根呢?就这个问题,我是这么回答他的:那是因为孟郊平时就很关心和关爱自己的母亲,所以他才会注意到这些细小的变化,这个细节正是体现的儿子对母亲的爱。

我认为,这个细节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既可以用上面各位的理解,也可以这样来引导学生,孟郊所看到的可能还是原来的那些头发,只是当他想起母亲连夜为自己赶制衣服的时候,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情悠然而生,所以就在心里觉得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既能体现母亲的慈爱,也能体现孟郊对母亲的感激。

课堂不仅仅是预设的,而且还是生成的。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创造性因素,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时时留心,敏锐地捕捉住生成的契机,挖掘教育因素,及时引燃,巧为点拨,让教材“增值”。

上一篇:升国旗一年级上册下一篇:宁波国际物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