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题文综

2024-07-01

中考试题文综(共6篇)

篇1:中考试题文综

2014年河北中考试题解析——文综

2014年河北省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坚持正面教育功能和积极价值导向,关注国家发展的关切,展现社会进步的成果,与时代脉搏保持同频共振。试题在遵循学科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基础上,选取对初中学生成长有意义的生活,提出对初中学生品德发展有价值的问题,较全面地体现了学科考试的要求和各项功能。

一、传递主流价值,彰显学科的德育功能

思想品德学科试题要有“品德”的底蕴。试题以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对人的素质要求为主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贴近初中学生学习认知实际的生活话题之中,并通过灵活巧妙的问题呈现出来,以具体可感的方式向考生传递着正能量,使整个试卷显示出浓郁的“品德”气质。

这种“品德”气质,首先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贯穿试题始终,渗透到情景、问题和答案之中。既有国家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建设中新进展的展示,如第4、5、7、22、26、30题;又有从不同视角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理念的诠释,如第2、24、25、26题;还有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个人良好品质的浸润,如第1、3、8、24题。其次是试题注重反映社会进步对公民文明素质的塑造和要求。如第3、24(2)、26(探究

二、探究三)体现的公德意识,引导考生认识公德意识的重要价值;第6、8、24(2)、25(4)、26(探究四)题体现的社会责任感,引导考生积极进取,勇于担当;第2、4、25(3)、26(探究三)题体现的权利观念,引导考生敬畏权利;第25题所体现的生态文明理念,引导考生敬畏自然,尊重自然。

试题丰富的“品德”底蕴,有效地落实了帮助学生做负责任公民的课程理念,能够激发考生道德情感,升华道德认知,增强道德能力,彰显了思想品德学科试题的教育功能。

二、触摸时代生活,突出学科的生活逻辑

思想品德学科试题要有生活的根基。今年的试题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一个个题目,就是一个个生活事件、生活现象、生活场景的再现,每个试题都有生活的依托,生活的真实。首先,采用生活化题标,突出生活化色彩。

将卷Ⅱ中“简要回答”“分析说明”“探索实践”这三个题型,分别标示为“大众话题评说”“生活热点分析”“社会现象探究”,使题型标识更为清新、活泼、明确,有利于考生理解题型的内涵,获取答题提示。这既是试题在生活化道路上向前迈进的外在标志,更意味着在生活化理念的引领下,传统题型之间的界限进一步淡化,试题与生活的关联更为密切,课程的生活逻辑更加突显。

其次,建构生活化情境,提供生活化资源。

试题紧密结合学生思想和认知实际,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选取真实可信的事例、事件、现象,将之转化成生动直观、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情景。如,第2题杭州图书馆向乞讨和拾荒者开放,第3题跳广场舞大妈遭遇泼粪事件,第6题餐桌上放置节约粮食的宣传牌,第8题保定学院毕业生支教群体的事迹,第24题“网络大V”受到法律惩罚,第26题京津冀地区的呼吸保卫战,26题出境游客的不雅行为等,均是真实的生活,具有生活的真实。试题情景的生活化建构,为试题提供了丰厚的生活资源,又为生活化问题的设计奠定的基础。再次,创设生活化问题,揭示生活化意义。

试题围绕生活事件、社会现象、生活热点、大众话题,着眼于对生活的观察、思考、分析、评价,在学科内容与生活情景的结合处、联系点设置问题,将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紧密融合,体现了问题的生活化设计。如,第2题“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第3题“下列所示道理,有助于缓解大妈们委屈的是”,第 5题“据你对国情的了解推断,促进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的因素是”,第7题“小海是想说明”,第24(2)“简评‘网络大V’的行为”,第25(3)“谈谈《环境保护法》的这一规定为何会使霾忧心忡忡”,等等。这些生活化的问题,落实了知识来自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使知识的魅力因融于生活而展现,让知识的价值因运用于生活而凸显。这样的设计,要求考生要有生活体验,有对生活的观察,有对生活的认识,有利于引导教学摒弃过于重视学科逻辑的做法,重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三、坚持能力立意,蕴涵学科的思维品质

思想品德课学科试题要有“思想”的灵韵。有“思想”,即要求考生在正确立场、态度和价值观支持下,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认识。有“思想”既是对思想品德是一门德育课程的诠释,又是对思想品德是一门注重思维品质课程的强调。

2014年试题之所以将思维品质作为创设问题的基点,意在通过考生自己的理性思考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复杂问题,从而实现考查能力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关注思维过程展现,考查分析说明能力。试题重视对考生思维过程的考查,通过设置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让考生去分析说明,引发考生有序思考,完整展现思维过程。如第24题(1),让考生简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与“法律惩罚”之间的联系,考生先要认识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是法律意识淡薄的表现,然后需进一步说明在这种思想意识支配下,可能会造成社会危害而触犯法律,最后得出触犯法律必须要承担法律责任而受到受法律处罚。要将这种联系阐释清楚,既要有正确的法治观念,又要会运用基本的法律知识将前后的逻辑关系表达清楚,要求思维清晰,思维过程完整。第二,强调思维方式转换,考查评价应用能力。设置多个对事物进行评价的问题,加强对考生应用所学知识正确地观察生活、分析问题、认识事物能力的考查,其着眼点是正确思维方式、方法的考查。如选择题第2、3、5、7、9题,非选择题第24(2)、25(4)、26(探究二)都体现了对正确思维方法的要求。考生要答好这些问题,首先要基于情景,提取有效信息,进而进行正确判断,最后得出正确认识。这些问题要求考生进行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体现了考生的自我建构,在自我建构中增强道德学习和道德实践能力。

第三,突出思维灵活多样,考查归纳概括能力。今年试题的设问方式更为灵活多样。4个非选择题共有13个问题,涉及到了简释、简评、推论、推断、归纳、概括、评价、谈感悟、找依据、说理由、析原因等11个关键词,这些问题都离不开归纳、概括能力。如第26题的探究一,考生首先要具体社会现象进行提炼,依照“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向实现思维转换,进而推断、概括生成正确结论;探究二,要求考生对两组社会现象进行比较,通过正确的分析、归纳,方能概括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第四,重视思维升华深化,考查综合运用能力。试题不但重视考查考生的思维方法、过程,更注重考生思维的升华,引领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不断反思、内化并提升。如第30题(2),这种“现象”隐含在材料二中,要生成后面的结论,就要结合材料中的语境和所学进行推论,既要考虑外在的条件———全球化的趋势,又要考虑内在的条件———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还要考虑技术条件——— 信息技术的发展普及,重在考查考生思维的跳跃性和连续性。问题(3)要求考生既要回到材料中去,沿着材料所提供的方向继续思考,又要掌握文化建设的有关知识,两者结合方能得出正确推论,体现了对考生依据材料,做出合理推断的思维品质的考查。问题(4)则体现了从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思维过程,体现了对学生思维过程与思维方式的深度考查。这样的设计,浸润着多样学科能力,涵养着多种学科素质,充分体现了对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突出了对考生思维的缜密性和准确性的要求,使试题变得典雅、厚重。

2014年河北省思想品德试题无论是内容的总体建构,还是立意的整体构思,均充分体现了学科特点。力求在话题确定、材料选择、问题设计、答案设置、呈现形式等各个环节多侧面地注解课标提出的教学建议,以期通过考题诠释教学、引导教学、促进教学。

文综(历史)

突出能力考查 彰显历史素养

河北省2014年中考历史试题,既重视基础知识,更突出能力考查,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历史素养的平台。

一、依据课标和考试说明命题,正本清源

试题命制以《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和《河北省2014年初中历史学科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说明)为依据,不倾向某一版本的教材。全卷15个历史试题,涉及21个学习主题,77个考点,覆盖面广,各部分考查内容均衡。试题从考试形式、试卷结构、试题题型和难度等方面严格落实说明的具体要求,强化我省初中历史教学及中考备考的课标意识和说明意识,摒弃“唯教材论”“题海战术”的不良教学方法与过程。

二、注重基础知识考查,更突出学科能力考查

试题涉及的考点主要有:甲午中日战争、洋务运动、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新中国的外交、工业革命、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对“文革”的反思、改革开放、凡尔登战役、诺曼底登陆、清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败亡、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启蒙思想等,体现了课标、说明要求掌握的主干知识,突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也从根本上扭转了开卷考试下历史教学忽视基础知识、忽视培养学科能力、更忽视历史素养逐渐形成的现象。

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需要一定的学习能力;而历史学习能力又以历史知识为载体,两者缺一不可。今年的试题在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的基础上,更突出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试题的灵活性、开放性、探究性进一步增强。

1.考查依据史料解释、理解、分析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

13题,选取最新的史学研究成果作为材料,考查依据史料解释历史的能力。该题通过民国政府颁布的饬令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考查学生依据史料提供的信息,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解释历史从而得出正确结论的过程与方法。

16题,以19世纪某位历史学家的记述创设情境,考查对工业革命的理解。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提炼出“廉价棉织品”“

18、19世纪”“贫苦阶层”“享受服装的乐趣”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由于工业革命使用动力机器,棉纺织工厂的涌现致使产量激增,使得棉织品能以低廉的价格进入寻常百姓家中。

17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阅读、分析、理解能力。通过对材料中的“1917年”“国际三八妇女节”“打倒战争”“反对饥饿”等关键信息进行分析,推断出当时俄国政府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实现和平、发展经济。

28题,概括清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重点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运用材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一选取清朝末年财政赤字的相关数据,材料二选取国民政府经济走向崩溃的相关材料。第一问要求通过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概括出清朝末年财政收支的主要特征。第二问依据国民政府经济走向崩溃的相关材料,分析经济崩溃的主要原因。通过综合归纳得出清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灭亡的主要相同原因是经济崩溃,为解答第三问“概括上述经济状况对清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造成的共同影响”做好铺垫。三个问题紧紧围绕“经济问题”层层设问,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为学生展示依据史料,运用所学知识

进行历史思维的素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考查从历史发展进程中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地位及作用的能力

12题,考查对中国近代史上有争议的李鸿章的活动评价。选取历史学家陈旭麓对李鸿章的评价设置情境,从李鸿章的活动,如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创办轮船招商局、设翻译馆,大量翻译刊行西方书籍等,认识李鸿章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0题,对“文革”的直接考查在我省中考是首次。本题选取权威研究著作《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有关“文革”的教训创设情境,考查“左”的错误特别是“文革”对我国发展造成的严重危害,进一步明确要避免“文革”历史悲剧在我国重演,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和道理。

21题,选取不同时期报纸的头条新闻创设情境,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该题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报纸素材,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历史就在身边;通过比较、提炼头条新闻标题的内容,结合题干给出的限定条件“改革进入新阶段”,即可作出正确的判断,进而认识到从改革发端到深化改革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考查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能力

对历史地图的考查是今年中考历史试题的又一亮点。课标明确规定: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掌握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的方法。历史地图可以弥补文字信息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对形成从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功能。

14题,主要考查使用历史地图的能力。通过观察《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图》中的关键信息——— 上海、北京、武汉、广州等地名称,找出其相同点,即都是大城市,由此得出正确答案。

27题,读图题对历史地图的考查近年来在我省尚属首次。本题主要考查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能力以及从地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该题用《凡尔登战役示意图》、《诺曼底登陆示意图》两幅历史地图创设新情境,第一问,引导学生将两次战役示意图中的信息综合起来进行比较、提炼,把地图信息与所学内容结合起来,学生不难判断出两次战役都发生在法国。在此基础上,提出富有“韵味”且颇具思维深度的第二问“该国在上述战役中分别扮演了什么角色”,这个问题采用拟人化的“扮演”、“角色”等词语,活化了历史,演绎了“以问诱趣”的精彩,创造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思考作为两次世界大战主战场的法国,为何不能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从而感受具有学习历史、理解历史、运用历史素养的价值所在。

4.考查依据材料进行历史探究的能力

今年主观试题的设问,都围绕一个中心,以2-3个小问题为主,问题与问题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和梯度,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特别是探究问题的能力。

29题,角度新、跨度大、现实意义强,体现了小切口、长时段、大历史的命题思路。第一问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分析“1952年日本选择了由‘脱亚入欧’到‘紧跟美国’”的主要历史因素。在此基础上,考查从多角度解释历史的能力,即第二问,对“2023年‘脱美入亚’也许会成为日本政客的现实选择”做出判断,然后要求“结合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从多角度论证”日本做出这一选择的可能性。整道题构思巧妙,既考查了“论从史出”这一学习原则与方法,又全面考查依据材料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对历史情境的想象力、重证据的历史意识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的能力解决新问题,形成新的认识。该题作为历史试题的压轴题,立意深远,是最亮丽且“回味无穷”的试题。该题彰显了历史学科的价值魅力——— 学以致用,达到了促进学生发展的终极目标要求。

三、以史为鉴,凸现学科价值

初中历史教育的价值在于“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这一宗旨在今年的试题中得到了体现。

11题,通过《交战双方舰队阵形示意图》构建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体验黄海海战的激战场景:致远舰在弹尽舰倾之际勇撞敌舰“吉野”,中弹舰沉。感受清军将士特别是民族英雄邓世昌英勇作战、壮烈殉国的豪迈精神。

15题,通过分析上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取得突破性大发展的原因,认识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打破我国外交困境,深谋远虑适时调整外交政策,使国家和民族在国际上赢得了更多的朋友,从中感受老一辈革命家殚精竭虑,一切从民族利益出发的博大胸怀,蕴含着对伟人的敬仰与追思。

课标指出,“特别要注意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热点问题是历史与现实联系的桥梁,是“学以致用、以史为鉴”的重要载体。今年试题用热点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综合能力。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关注现实,用热点传递时代的价值取向。如:甲午中日战争120周年、中法建交50周年、巴拿马收回运河全部主权15周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诺曼底登陆70周年、国民党政权被推翻65周年、中日关系等。用热点引导从多角度对现实问题进行历史思考。如:27题,法国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曾饱受战争摧残,生灵涂炭,战后的法国如何书写自己的历史?是合作还是对抗?是和平还是战争?今天的法国已经给出了选择。法国的选择对曾经发动战争并遭受战争摧残的日本是否会有启迪?29题,选用杨晋《“普遍崛起”下的东亚》一文的相关内容作为探究材料,引导学生结合现实对日本的过去、现在、将来,用历史思维进行深入思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十年后日本的选择进行合理推断,就颇具现实意义。

总之,河北省2014年中考历史试题,立足我省实际,全面落实2011版课标理念,突出考查学生能力,彰显历史素养,引领了我省初中历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篇2:中考试题文综

(综合文科试题)

制卷人:历史袁朝亮政治刘发俊(新华职中)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20分,其中思想品德60分,历史60分。

2.所有答案均须做在答题卡相应区域,做在其他区域无效。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填涂)

1.2013年9月12日,《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计划覆盖10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包括关闭污染企业、扩大天然气使用比例、发展新能源汽车等35项措施。材料说明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有: ①科教兴国②保护环境③节约资源④对外开放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2014年1月22日,民政部、最高法院、公安部等部门表示正在着手研究建立完善未成年人监护干预制度和干预政策,今后拒不履行监护责任、严重伤害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将被剥夺监护权。之所以要完善未成年人监护干预制度是因为

①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犯 ②我国法律只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 ③一些家庭对未成年子女监护不力④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近日习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经验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这反映了

①要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②中央重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③ 政府深入推进改革开放④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有了新的发展。今天,我国提出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

①爱国守法 ②明礼诚信 ③团结友善 ④敬业奉献 ⑤勤俭自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5.下列关于培养中学生劳动习惯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必须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②从参加家务劳动和自我服务劳动开始 ③应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 ④有利于培养学生自理自立的能力和精神 ⑤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不宜提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

6.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一岁半时,一场重病夺去她的视力和听力,随后她又失去了说话的能力,然而她没有消沉,她凭着顽强的毅力,靠学习盲文,以优越的成绩从哈佛大学毕业,并掌握了五种文字,出版了14 部著作。此材料说明的道理是:

A.“挫折是一把双忍剑”“苦难是人生的老师”B.有挫折就会有成功,不经历挫折的人不会成才C.导致挫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D.只有伟人才会遭遇挫折,身处逆境

7.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

A.政治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B.和平与发展 C.竞争与合作D.机遇与挑战

8.“十二五”时期我国将第一个老年人增长高峰,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1.78亿增加到2.2亿,老年人

口比例由13.3%增加到16%。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是 A.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B.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 C.人口素质偏低D.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9.2013年3月17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共修改13处,其中比较重要的修改有6处。这些修改是国务院根据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审议讨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反复推敲后决定的。上述材料充分表明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保人民当家做主②人民是国家权力的直接执行者 ③人民是国家的主人④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意愿行使国家权力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10.经济全球化为各国提供了发展的良机,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竞争。在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秩序中,最重要的是

A.积极参与竞争,占领国际市场B.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C大力发展科技,占领科技制高点D.在平等公正合理的基础上,实现各国间的互惠共赢和共同繁荣

11.下列能够彰显中国履行一个大国责任的是

①密切关注朝鲜半岛局势,为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斡旋 ②中央电视台集中力量举办2013年春节联欢晚会 ③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推进国际金融改革 ④ 积极参加多哈气候变化大会,应对气候变化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2、据文化部网站消息,2012年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深入发展、硕果累累的一年。在中美、中英、中

欧等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以及中俄、中日、中德等双边文化磋商机制推动下,中国与欧盟、东盟、上合组织及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步入新阶段,异彩纷呈的世界文化舞台频现“中国好身影”,文化以其特殊的魅力不断拉近中外人民心灵尖的距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不同文化的接触和交流能促进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②以平等的态度进行交流与对话,是世界各民族和国家人民友好交往的基本前提

③在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对话中,我们应该以一种世界的、开放的眼光,尊重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个性,促进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④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要让它凸显独特魅力,就要让它避免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13.下列我国古代水利工程中,以灌溉为主要功能的是

A.都江堰B.灵渠C.隋朝大运河D.元朝通惠河

14.秦始皇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并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下列史实与他有关的是

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独揽一切大权②简法轻刑,修订法律③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④在地方推行郡县制⑤颁布“推恩令”

A.①②④B.③④⑤C.①③④D.①②⑤

15.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17世纪60年代,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

A.郑成功B.戚继光C.左宗棠D.邓世昌

16..与1842年的《南京条约》相比,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强侵华的新特点,这主要体现在A.割地赔款B.开埠通商C.协定关税D.设立工厂

17.当代美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传统中国二千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材料中的“它”是指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18.小明中考后准备参加“重走长征路”旅游活动,如果你是导游,请你为小明选择一条最合适的旅游线路

A.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B.上海——遵义——西安——吴起镇 C.瑞金——武汉——西安——会宁D.上海——瑞金——武汉——吴起镇

19.1953年底,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A.搁置争议B.求同存异C.一国两制D.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20..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人物、伟大的精神。“新长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等与下列哪位伟人相关

A.孙中山B.毛泽东C.周恩来D.邓小平

21..既比较全面地反遇了古巴比伦时期的社会情况,又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

完备的成文法典是

A.《大权宣言》B.汗谟拉比法典C.《独立宣言》D.《权利法案》

22.“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这句话中的“爱迪生点燃了世界”是指爱迪生A.改良了蒸汽机B.设计出内燃机C.研制出发电机D.研制出耐用碳丝灯泡

23.华盛顿、林肯都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两人在美国人民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有人认为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其中林肯的主要事迹是

A.推行新政,使美国缓解了经济危机B.领导北美人民打败英国殖民者羸得民族独立 C.解放黑人奴隶,通过南北战争维护国家统一D.领导美国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战争

2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

A.电力的广泛应用B.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C.克隆技术的广泛应用D.科学技术成果迅速商业化

第Ⅱ卷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包括3道小题,25题11分,26题12分,27题6分,28题7分.共36分)阅读下列材料:

25.材料一: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开始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一个从幼稚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追求真理、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政党。——湖北教育出版社《中国共产党历史图典》

材料二:共产党他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实现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词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85年不平凡的历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胡锦涛在庆祝建党8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请回答:

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纲,确定了党的什么奋斗目标?(2分)⑵请列举两则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个不断总结经验、逐步走向成熟的政党。(2分)⑶列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2分)

⑷请列举三则中国共产党“救中国”的史实。(2分)

(5)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谈3点即可,3分)

26. 材料一:八年抗战,艰苦卓绝。北起松花江,南到珠江两岸,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当此国难严重、民族生死存亡之时,在团结御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指出:中日两国有着2000多年的友好交往史,也有50年不幸的历史,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就要汲取历史的教训,开辟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中日关系的不断改善和发展,这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材料三:1931—1945年,日本发动了长约14年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日本政府、日本一些右翼势力—再美化、歪曲、否认侵华战争,隐瞒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比如参拜靖国神灶,篡改教科书,发表错误言论等。我们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⑴中日两国关系源远流长。列举唐朝时中日两国友好交往的史实。(2分,列举两例)⑵列举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者制造的两次侵华事变的名称。(2分)

⑶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团结协作,共同抗日。列举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战的著名战役及指挥者。(4分。各列举一例)

⑷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结束,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2分)⑸如何理解中日关系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2分)

27.材料一欧洲的分裂所造成的影响是灾难的。20世纪前半期欧洲的两次分裂带来的只是生灵的涂炭、文明的衰退和地位的削弱。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被誉为“世界工厂”的“日不落帝国”,在欧洲第二次分裂后不得不依附于美国。丘吉尔在1943年德黑兰会议期间,就已经意识到“英国是一个多第小的国家”,他说:“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材料二二战后,复杂的政治局势和严峻的经济形势,使欧洲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们认识到欧洲合作的必要性。20世纪50年代,随着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主张建立一个密切合作的联盟。„„1967年欧共体正式成立;1993年欧盟正式建立,2007年欧盟拥有27个成员国。

请回答:

(1)完成下表:20世纪前半期欧洲的两次分裂及其后果(2分)

(2)依据材料一,推动“日不落帝国”在19世纪中期取得“世界工厂”地位的主要动力是什么?1943年丘吉尔在德黑兰会议期间的言语,意味着战后国际格局将出现怎样的变化?(2分)(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联合的区域影响和国际影响。(2分)

28.工业革命不仅使社会生产发生了根本变化,而且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1)英国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1分)

(2)为什么说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3分)

(3)多年来,政府关注民生,大力开展家电下乡活动。电器的出现最早得益于哪次工业革命?(1分)(4)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一批新的交通工具,也形成了陆海空相互变错的交通网络。l9世纪末,人们要外出旅游选择最新的交通工具是什么?(1分)(5)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格局有什么影响?(1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29.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30.近几年来的世界战争,如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利比亚战争等,给人类带来的是些什么?

31.造成世界上一些国家贫困的原因有哪些?

四.辨析题(7分)

32.现在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了,提倡勤俭节约没必要。

五.实践探究(11分)

33.2013年3月18日,中国海军第十三批、十四批护航编队举行分航仪式,这标志着第十四批护航编队正式接替第十三批护航编队,开始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独立执行护航任务。中国海军多次圆满完成与外军联合护航、联合演习和友好访问等任务,为保障过往及人员安全,维护国际海上运输通道畅通,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校九年级(1)班结合上述材料,围绕“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为主题,开展了一次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4分)

篇3:冲刺中考 文综课程复习技巧

关键词:中考文综命题,兴趣教学,知识的升华,备考,最佳状态

中考文综命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能力, 冲刺阶段复习尤为重要, 作为教师应该精心编选习题, 进行分阶段训练, 时刻要求学生为备考而做准备, 调节好心理状态, 轻松走进中考考场。

一、冲刺阶段复习课更应注意兴趣教学

此阶段学生受到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影响, 身心已很疲倦。对于复习课, 大部分同学感到单调、乏味。如果不坚持兴趣教学, 势必会影响复习效果, 进而影响到中考成绩。学生经历了前面几轮的复习后对课程已有很深的了解, 也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我通过开放式互动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复习兴趣。所谓开放性互动方式是指师生之间, 学生之间开展辩论会, 互相质疑, 发表不同的见解。通过激发兴趣, 从而提高复习质量。

二、冲刺阶段复习应坚持知识的升华, 能力的提高

1. 精心设计各类型的试题。

由于多年来从事一线教学, 手上资料颇多, 历年中考文综的题目都会有所记录, 在这个复习环节上教师要纵观全面, 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试题。编选试题时要选带有典型性的基础类, 即通过多练使基础知识在理解和应用上达到运用自如、熟练、准确, 举一反三, 实现知识的升华。总之, 要坚持基础是前提, 能力是归宿, 这样中考中命题不管以什么点切入, 学生都能应付自如。

2. 针对薄弱环节训练。

就是对学生易出问题的知识点和思想上容易混淆的方面强化训练, 通过训练, 化难为易。在复习过程中, 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错题库, 进行重复操作训练。同时针对不同学生在做题时经常出现的思维障碍, 分析原因, 找到排除的方法。使得学生的薄弱点不再薄弱, 这样中考中就不会再惧怕某类型或某知识点的题目, 从而取得好成绩。

3. 整合热点、重点, 进行文综的综合训练。

近年中考试题, 往往把相关的热点、重点问题之间进行联系之后进行出题。而实际上各个重点热点之间也存在内在联系, 比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问题, 就联系到三农问题, 西部开发问题, 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等。进行综合训练就是要及时掌握国内外的重大时事,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整合重点热点, 并把各学科课本内容联系起来, 帮助学生把握好社会热点与课本知识结合的问题, 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一方面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能力, 另一方面大大加强了学生应试能力。

4. 实战模拟考试训练。

组织三到五次中考模拟训练, 使学生熟悉中考文综试卷模式, 了解题型种类和试卷题量, 讲评时注意引导学生合理安排120分钟答题时间, 争取时间的最大利用价值, 做到心中有试卷, 下笔才从容。通过模拟训练, 使学生做到审题要细, 解题速度要快, 表达能力要强的目标。学生由此既巩固了复习成果, 又提高了对中考的认识。教师可以针对问题加强个别辅导, 查漏补缺, 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水平, 为参加中考进行练兵。

三、复习中, 时刻要求学生为备考而做准备

1. 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有限的课本资源。

在复习中根据老师的要求让学生在书上作适当的笔记, 并划下一些重点理解的东西。这些重点既是书中的精华, 也是中考答题的关键。学生在日常复习中认为非常重要的问题, 也可自己将之记录到书, 进行适当的总结归纳。切记记录要准确清晰, 否则在中考时会影响到自己的阅览, 取得效果也大打折扣。

2.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一些解题方法与技巧。

答卷首先靠实力, 但也不可无视技巧。建立在实力基础之上的技巧是考生避免失误, 获得高分的重要保证。在日常复习训练中,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指不论何种类型的题目, 都必须认真审题, 仔细推敲, 抓住关键词, 弄清题意, 对材料和设问必须准确把握, 确定答题方向。做好这些的同时, 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一些解题方法与技巧, 以适应试题答案具备综合性、开放性、主动性、多元性的特点, 努力做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3. 要求学生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中考冲刺阶段, 多数学生心理压力较大, 相当一部分学生考试时出现“会而不对”及“答非所问”的状况, 产生怯场的心理。教师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中考, 让他们学会调解自己的情绪。同时在每次训练考试后, 指导学生对照题目, 分析原因, 积累技巧,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使他们中考时能轻松上场, 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

四、考前10天调节生活节奏、保持最佳状态

最后冲刺阶段一般在中考前10天左右, 文综复习重点应该回归到课本基础知识上来, 抓住课本知识重点, 强化记忆。通过看目录、标题、自己平日勾画出的重点等, 发现生疏的地方, 及时重点补习, 已经熟练掌握的内容, 可以“一带而过”。通过这十天的“收缩复习”“强化记忆”, 熟练地掌握知识的整体框架。

篇4:中考文综考试问题及对策

一、对所给的背景材料漠不关心、视而不见,不分析或不会分析

文综试题一般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因此在创设题目意境和对素材进行选择处理时,命题人注意涉及时政热点的背景材料,以引导考生将知识重新组合,构成崭新的知识。而很多考生做答时往往舍弃材料不顾,或者单纯罗列知识点,表面上回答文字很多,实际上句与句之间层次凌乱,缺乏联系,更有考生面对材料竟无从下笔。究其原因,是没有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点,理不清事物发展的主线,不能捕捉材料的有效信息,因而思路混乱,前言不搭后语。

二、不结合具体材料,死搬教材理论,盲目抄书

“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文综考试虽然越来越侧重能力的考查,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摆脱课本而天马行空、自由驰骋。也不意味着开放性试题是一个“筐”,什么答案都能装。有的考生答题时,不是先审题,而是先忙于翻书,找到相关知识点后不结合材料,又忙于抄书,抄死书,虽说笔墨耗费不少,但费力不讨好,张冠李戴,离题万里。其实,开卷考试中使用课本,并不等于照搬书本中的结论。因为试题设计的答案,突出开放性和创新性,考核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发散思维,不拘泥于一种答案。

三、语言表达不规范

这种不规范表现在语无伦次,似是而非,含糊其辞,曲解题意,不能挖掘问题的深层内涵,或根本不用政治术语,纯用自己的话去说,把材料中涉及的象征性政治词语和现象当成普通的生活知识去谈,令人啼笑皆非。

为适应文综开卷考试,笔者认为,解决上述问题,考生应做到:

一、正确认识开卷考试,转变思想观念

开卷考试有利于克服死记硬背,减轻了学生负担,突出了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对学生的觉悟水平、实际能力的考察。首先.开卷考试题量大.知识点多,跨章节、跨年级、跨学科,需要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准确记忆。其次,开卷考试反对死记硬背,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降低了识记的分值,不是削弱对基础理论的考查,而是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在相当有限的时间内快速翻阅厚厚的几本书,完成能力较高的主观性试题,没有对相关知识的积累和把握,谈何容易。

二、夯实基础,点面结合

开卷考试试题考查基础知识,不是仅仅停留在具体知识点上,而是突出了知识的相关性:相通性。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自不同角度对同一个问题进行考查,强调对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这就要求考生根据考查识记理解运用能力的要求,突出重点,少背多思,夯实基础知识,从整体上把握运用知识。

比如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归纳,使之系统化、网络化,同时研究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加以概括、归纳综合,重新构建有条理、有顺序的知识体系,以利于知识的存储、记忆和提取,从宏观上把握教材,形成知识网络,融会贯通。

三、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

中考文综试题不回避社会热点问题,关注现实,更充分体现了政史学科的社会教育功能和史鉴功能。不少试题以主观性试题为主,立意新颖,问题开放,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激发责任意识,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考生除整体把握知识外,还要走出去,走向社会,体验生活,关心国家大事,逐步培养自己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勇于思考,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对事物有独到的见解,把所学知识与时政热点紧密结合,注意“历史”和“现实”的联系,避免单纯的知识复习,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学科联系,有针对性地进行模拟训练

首先加强学科联系,针对历史与政治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交叉的特点,把历史事实与政治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寓论于史,史论结合。

篇5:2011中考文综模拟试题

(2011-01-26 12:38:49)转载 标签: 分类: 2011中考模拟试题

教育

2011年中考政治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15名学生为救起两名不慎落水滑入江中的少年,与另外三名冬泳队员组成了“生命的人梯”。陈及时、何东旭、方招三位大学生为救落水学生献出年轻的生命。对“人梯精神”理解正确的是()A、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 B、我们只尊重、关爱他人的生命 C、我们要珍爱生命,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2、500米一骑绝尘,1000米带病夺金,3000米接力协力登顶,王濛在温哥华冬奥会上创造了奇迹。“你们想赢我可能很难!”这句经典的王濛式“狂言”给我们的启示是()A、自负能够激励自己的斗志,自尊有利于释放自己的潜能 B、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实力是撑起信心的支柱

C、人的情绪具有相通性和感染性,只要用合理的方式表达情绪,就一定能成功 3、2010年2月10日,哥哥发薪路上遭车祸,弟弟忍痛“接力”还工钱。这对被称为“信义兄弟”的湖北建筑商,用行动阐释着诚信,更感动了中国。中央电视台三度聚焦“信义兄弟”,他们是时代楷模,美德丰碑,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①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 ②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③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④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4、现代生活,免费的公园、无人售票的公交、街头阅报栏、公用电话亭、开放的健身设施、公共自行车等,越来越多的公共设施既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对公民社会公德水准和文明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尊重他人、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护环境

B、尊重社会,就要遵守社会规则、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C、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维护公共设施,是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 5、2010年4月15日,重庆最大“黑保护伞”重庆市司法局原局长文强因犯受贿罪,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强奸罪,数罪并罚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该案说明()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②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③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6、2010年1月12日在武汉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市长阮成发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51所初中标准化学校和29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完成„„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教科书费、住宿费全部免除。”“新标准、新校园、新教育„„”武汉市政府这一措施()A、充分体现了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 B、体现了对中小学生的家庭保护 C、依法保护了中小学生享有的受教育权 7、2010年3月1日,丰田汽车公司总裁丰田章男在北京就丰田汽车安全质量问题举行说明会。他说:“在全球范围实施了大规模的召回,给中国消费者带来了影响和担心„„”丰田车的安全问题,侵犯了消费者的()A、公平交易权与安全权 B、安全权与知情权 C、自主选择权与知情权

8、电视剧《别动我的抽屉》剧情“某妇女杂志的编缉田枫是一位单亲母亲,多少年来她和女儿贝蕾相依为命,却发现快十六岁的女儿惭惭有些神秘而疏远了„„田枫打扫房间时看见锁歪的抽屉,终于忍不住打开它,发现了女儿的秘密”。剧中妈妈的行为

A、侵犯了女儿的财产权 B、侵犯了女儿的隐私权 C、维护了女儿的生命健康权 9、2010年2月11日,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颁奖晚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准时播出。获得2009年《感动中国》荣誉的人物是:邓小平同志的夫人卓琳、照顾残疾家人20多年的退休工人朱邦月、多民族孤儿的妈妈阿里帕·阿力马洪、小岗村村民的贴心人沈浩、为留守儿童办学的女大学生李灵、中国单人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第一人翟墨、割肝救子的暴走妈妈陈玉蓉、义务守护滇池环境的农民张正祥、给高原的盲童带来光明的使者萨布利亚·坦贝肯(德国)、“歼-10”战斗机总设计师宋文骢。何东旭、陈及时、方招等勇救落水儿童的长江大学大学生则荣获集体特别奖。他们的事迹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色,那就是他们()A、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 B、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奉献精神 C、都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和崇高荣誉 10、2010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阐释施政理念“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下列关于“公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公平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B、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C、公平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11、《党的建设辞典》(2009年版)中说:“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政治基础,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正确前进的根本保证。”下列关于四项基本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②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③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④四项基本原则是党的基本路线核心内容之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12、2010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来自全国各地、各条战线的全国人大代表齐聚人民大会堂,共商国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 A、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B、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3 材料: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一项项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增加了“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把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比上年增长50%„„”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充分彰显了党中央政府对民生问题高度关注。联系所学知识,谈谈党和国家重视民生问题的原因。(2分)(2)列举你所观察或者了解到的当地民生问题(至少两个),并选择其中一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你的解决建议。(2分)14、2010年4月15日上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启动全国道德模范基层巡讲活动。

(1)全国道德模范基层巡讲报告会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哪一个方面?这一方面在发展先进文化中的地位如何?(2分)(2)请你谈谈开展向模范人物学习的理由。(2分)

13(1)有利于解决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分)

(2)民生问题:食品安全、医药费居高不下、教育乱收费、房价越来越高、环境污染严重、就业形势严峻等。

例如:针对出行难的问题,建议加大对市民交通法规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素质,同时,合理规划车道,真正做到人车分离,各行其道;提倡绿色出行等。(2分)

14、(1)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2分)

篇6:新疆2018年中考文综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按答题卷中的要求作答。)1.中国近代史上英雄辈出,与右图信息点内容有关的民族英雄是(A)A.林则徐 B.李秀成 C.左宗棠 D.邓世昌

2.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下列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事件,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B)

①北伐战争②西安事变③黄埔军校建立④重庆谈判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③④① D.②①③④

3.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者14年。其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D)A.平型关大捷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4.清末状元张謇提倡实业救国。以下内容与他有关的是(B)A.修建京张铁路

B.创办大生纱厂 C.研制工业纯碱

D.编写《海国图志》

5.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能造桌子椅子、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实施了(B)A.土地改革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三大改造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6.1971年10月25日,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是我国外交史上一次伟大的胜利。这一天发生的事件是(C)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签署《联合公报》

7.人类文明传播有和平交往、暴力冲突两种方式。以下属于和平交往方式的是(D)A.希波战争

B.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C.罗马帝国的扩张

D.马可•波罗来华

8.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马克思主义使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其诞生的标志是(C)A.《人民宪章》的发表 B.巴黎公社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十月革命

9.科技创新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新变化,以下成果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是(D)

④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0.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建立的标志是签署了(A)A.《联合国家宣言》

B.《开罗宣言》 C.《北大西洋公约》

D.《华沙条约》

11.各成员国公民有统一的护照,统一的货币,体验到了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这得益于成立了(C)

A.欧洲共同体

B.七十七国集团 C.欧洲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 12.九年级(1)班同学正在学习“尼赫鲁”“纳赛尔”“卡斯特罗”的相关内容。他们研讨的主题是(A)

A.亚非拉的奋起

B.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动荡的中东地区

D.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13小题7分,第14小题1分,第15、16小题各9分,满分36分)

13.(7分)中国近代化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探索史。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是洋务运动在什么口号下创办的企业?列举一位该运动在地方上的代表人物。(2分)(2)与图片②有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距今多少周年?(2分)(3)图③人物是谁?图④杂志的诞生,是哪一事件兴起的标志?(2分)(4)请给以上图片所反映的内容拟一个恰当的时代主题。(1分)13.(7分)(1)自强;(1分)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任答一位可得分)。(1分)(2)戊戌变法(或者百日维新、戊戌政变);(1分)120;(1分)(3)孙中山;(1分)新文化运动;(1分)(4)近代化的探索。(1分)14.(11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40年来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八年级(2)班准备以“改革开放足迹”为主题举办知识竞赛,请你来回答。【农村改革篇】

材料一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如右图)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经济特区篇】

材料二 深圳原属广东宝安县,与香港只一河之隔,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在很短的时间里,把荒滩野岭变成了一座现代化城市。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解放思想篇】

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邓小平

【展望未来篇】

材料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

——中共十九大报告

(1)根据材料一回答,凤阳县农业生产呈现什么趋势?其原因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深圳变成现代化城市的原因是什么?举出一例与深圳同年建立的经济特区。(3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邓小平发表这段谈话有什么重要意义?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哪次大会上?(3分)

(4)根据以上四则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如何继续?(2分)14.(11分)(1)粮食产量逐年上升(或者增长)的趋势。(1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2)划为经济特区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2分)珠海、山头、厦门(任意一个)(1分)(3)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2分)中共十五大。(1分)(4)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答出其中两点或其他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15.(9分)在世界近代化发展的历程中,一些国家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李亮同学对这段历史进行了探究活动,请你一起来参与。探究一:

(1)请按照示例写出18世纪发生在欧洲、美洲资产阶级革命各一例。(2分)示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探究二:

(2)在17~18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各国都颁布了一些法律文献,请列举其中一部,并回答该文献所起到的作用。(3分)探究三:

(3)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有些国家通过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请列举一个国家的相关事件及其领导人。(2分)探究四:

(4)依据以上探究内容及所学知识,你认为上述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2分)15.(9分)(1)①法国大革命(或者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分)②美国独立战争。(1分)(2)《权利法案》。(1分)作用: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2分)(或者《独立宣言》。(1分)作用:宣告了诶国的诞生。(2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得分。)(3)俄国农奴制改革(或者俄国1861年改革、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分);亚历山大二世(1分)。(或者日本明治维新(1分),明治天皇(1分))(4)符合本国发展的国情;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参与;杰出人物的引领;制定适合本国的政策;善于学习其他国家先进技术和经验;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具有创新精神等。(答出其中两点或其他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16.(9分)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20世纪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的核心是中国问题,……与会国签订了一个关于中国问题的公约。

——《世界通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了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并由此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现代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冷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成为“世界领袖”,重新制定了全球战略。……另一方面,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际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的重要力量。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的“和约”和“公约”分别指什么?最终确立了怎样的国际政治格局?(3分)(2)材料二中“新的世界格局”指的是什么?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2分)(3)根据材料三回答,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什么变化?(2分)

上一篇:幼儿园优秀游戏方案下一篇:观潮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