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承担责任

2024-07-20

人为什么要承担责任(通用12篇)

篇1:人为什么要承担责任

公司法人要承担什么责任_公司法人应承担的责任

今天乔布简历的小编就带大家具体看看公司法人要承担什么责任,公司法人应承担的责任。

关键词:公司法人要承担什么责任,公司法人应承担的责任

若是有限责任公司,法人对于公司的债务一般是不用承担责任的,因为有限责任公司是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的,以公司的资产来对外承担责任。但若你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话,公司则应守法经营;注册资金也应按照章程的规定足额到位。

根据公司法第第十三条规定所述: 公司法定代表人需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长、执行董事或经理担任,并且依法登记。由此也可看出,法定代表人既可以是股东,也可以不是股东。由谁来担任法定代表人需由股东或者股东会来决定。

法定代表人作为公司的最高行政负责人,要根据公司章程所赋予的权限来行使职责。法定代表人对股东或者股东会来承担责任和享有权利。因此,非股东法定代表人应该同股东或者股东会来签订聘用的合同,明确双方享有的权利与应尽的义务。若没有签订聘用合同,会存在很大风险。譬如公司做了一些违法的事或欠债在外,执法部门或者债主一定会到公司找法定代表人来处理。另一方面,若公司内部出了问题,股东或者股东会也会追究法定代表人的责任。

若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安排成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不合法的。

说了这么多,想必大家对于公司法人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更多讯息尽在乔布简历哦~

公司法人要承担什么责任_公司法人应承担的责任http://cv.qiaobutang.com/knowledge/articles/568cde330cf23e793e0ff264

篇2:人为什么要承担责任

医生误诊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核心提示:医生误诊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并非所有的误诊都需承担法律责任,关键是医院在医疗过程中是否存在过错。属医疗事故的,接《医疗事故处理条件》的相关规定处理,不属医疗事故但医院有过错的,按过错责任原则,承担责任,判断误诊的过错标准尤为重要。下面就由珐琅彩快车的编辑为您介绍。

一、误诊的概述

(一)临床误诊的涵义

临床误诊是指医生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因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影响作出了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病情的结论,即医生在认识疾病过程中期望认识其本质而实际与疾病本质发生了偏离的现象,即医院丧失了应有的判断能力,而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害。

(二)临床误诊的分类

临床误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责任性误诊,另一类是技术性误诊,无论责任性误诊或技术性误诊,其性质者属于医疗过失,前者是失责行为,后者是技术行为。

责任性误诊是指医务工作人员不负责任导致误诊,该成立的前提需有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误诊和疏忽大意的误诊;技术性误诊是指医务人员因缺乏应具备的技术和经验导致的误诊。因此,判断是否误诊误治要从两个角度去考虑,一是医生在诊断中有无不负责任的行为,例如不认真询问病史、不详细进行体格检查、不认真分析病情、不完成应该进行的检查项目、过于自信不听取他人意见,鲁莽行事不向上级医师请求汇报,不顾病性疑难危重不及时会诊、转诊而酿成误诊误治。二是医生不钻研业务,技术水平低下,与其技术职务完全不相称,对可以认识的疾病未能认识,对可以治疗的疾病造成误治,使病人疾病不愈,甚至加重。

(三)误诊的主要表现

1、将“无病”诊断成“有病”;

2、将“有病”诊断成“无病”;

3、将“此病 ” 诊断为“彼病”。

所有这些误诊都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害,增加和延长了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二、误诊承担法律责任的前提及条件

(一)何种情形下的误诊才应承担法律责任?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

客观上讲,基于病理的高度复杂性,医院的误诊是正常现象,如果凡是误诊造成人身损害或精神损害,就让医院无条件承担赔偿责任,即医疗风险完全让医院承担,显然是不合理的。误诊是否应当承担责任呢?不能简单作出是或否的回答,应当按照是否具备侵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判定。、误诊是否存在过错(过失)是医院承担法律责任的必要前提。

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件49条规定,不属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然而,不属医疗事故不一定不存在医疗过错,民法通则106条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据民法通则的过错责任原则,只有因过错(过失)所导致的误诊才能产生相应的法律责任。

行为人对其行为的结果应当预见到但未预见到,或者虽然预见到而轻信其不会发生,以致造成损害结果的叫过失。衡量行为人是否有过失,应以行为是否“应注意”、“能注意”而“未注意”为依据,来判断诊断行为是否规范,诊断医生是否尽责。因为医学是个很复杂的学问,不但个体差异大,而且疾病发展也复杂,难免出现意外,关键是看医生能否尽职尽责,即医疗过错主要体现在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应当防范没有防范,这是一个基本衡量原则。

2、审判中,衡量医院是否存在过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

(1)是否具备准确诊断的条件,如病人是否能清楚、完整地陈述病情,诊断所依据的其他客观性资料是否完备,特别是各种检查报告是否及时产生,病情是否稳定等。

(2)是考察具体的诊断、治疗过程。考察医疗机构在诊断前问诊是否全面,有无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在初步诊断后对病情变化是否密切观察,有无根据病情的发展、症状的表现和变化来修正自己的诊断;是不是存在过分自信的情况,对疑难、不典型的病状,不经会诊、讨论就盲目下结论。总体而言,就是以客观标准考察医生诊断时的心理状态,考察其有无尽到谨慎的注意义务。

(3)是医院的等级及所处的地域间发展不平衡,医疗水平和条件差参不齐。对于诊断的辅助手段也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对疑难杂症的诊断难度增加,往往级别越高的医院因其整体的设施及技术力量等因素,医疗水平就越高,因而诊断能力就越强。

总言之,判断医疗机构是否存在过错,关键就是审查医患双方就医院履行义务“当”与“不当”。如果医院履行义务“不当”,即有过错,就应承担民事法律责任。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

医疗机构的过失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是医疗机构承担责任的必要条件。

(二)根据民法理论,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行为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有四:

1、损害事实;

2、行为违反法律;

3、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有因果关系;

4、行为人有过错。

同时具备以上4 个条件,行为人才承担此侵权的民事责任,所以,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因果关系有无,是责令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前提。如果没有损害结果的发生或损害结果的发生和医疗机构的误诊没有因果关系,则不承担法律责任。

医疗机构有过错的误诊导致误治,增加和延长了病人的痛若和经济负担,造成了患者暂时性机体结构破坏或延误医疗时机造成功能障碍、残疾、死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由于疾病的共性、药性作用的复杂性,一些虽有过错的误诊没有导致误治,患者没有损害后果,就不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三、临床误诊的法律责任

临床误诊的性质不同,涉及到法律责任也不同,从过错原则上看,无过错的误诊不承担法律责任,有过错的误诊有以下几种法律责任。

(一)医疗事故责任

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疗活动中存在过失,即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不良后果,损害程度必须达到《医疗事故处理条件》规定的医疗事故等级,以及卫生部《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的规定要求,且过失行为不良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时,即构成医疗事故,应当承担医疗事故责任。

(二)民事法律责任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

人民法院在审理医疗纠纷案件时,对不构成医疗事故,但经审理能够认定医疗机构存在过错的误诊行为,符合民事侵权构成要件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确定医疗机构承担责任。

对技术性误诊,无论给患者造成何种程序的损害,都要由医疗机构承担民事责任。根据误诊给病人带来的损害,医院应赔偿患者因误诊误治增加的不必要医疗费、交通费,根据不同情况赔偿病人因营养支持从而支出的营养费,因误诊误治产生的误工费,如侵权后果严重,还要承担适当的精神抚慰金等。

(三)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规定,“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人员死亡或严重损害就诊人身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四、结束语

客观上讲,基于病理的复杂性,医院误诊是医学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医疗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检查过程,具有风险性和专业性,误诊是允许的,并非所有的误诊都需承担法律责任,关键是医院在医疗过程中是否存在过错。属医疗事故的,接《医疗事故处理条件》的相关规定处理,不属医疗事故但医院有过错的,按过错责任原则,承担责任,判断误诊的过错标准尤为重要。必须区分误诊的具体情形,即误诊是否存在必然性、或然性,只有存在过错的、不应有的误诊,医生“应注意”、“能注意”而“未有注意”造成行为不规范,没有尽责的误诊,才承担赔偿责任。

篇3:要承担起企业公民的责任

民营企业要树立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价值最大化的综合效益观, 负责任地做企业, 做负责任的企业。

将企业的创新机制和合作共赢的价值链管理模式推广到上下游产业链的合作伙伴, 强化经营诚信和市场诚信, 实现共同发展进步。为员工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帮扶, 这些都是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应该做的。

在当前商业环境下, 因为企业规模、所有制性质、管理水平等差异,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建设面临着许多现实的挑战。我认为, 政府指导, 行业引导, 企业主导, 社会倡导的多方联动工作模式, 是推动社会责任体系建设的有效方法。行业协会应持续推广社会责任管理工具, 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试点工作。民营企业要深化责任意识, 主动将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议题融入到业务运营中。同时, 建议政府通过税收政策、信货政策、土地政策等各方面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引导, 评估企业经营管理行为与社会责任目标之间的差距, 使企业确立“企业公民”意识, 支持和鼓励企业自愿、全面履行社会责任。

篇4:出版社为什么要承担侵权责任

B出版社认为:该书系他人盗用了出版社的名义和书号私自印制的非法出版物,已经请求有关部门进行查处。在诉讼过程中B出版社向法院提交了与《王某杂文精编》书号相同的出版物《乡情散文选》,以此证明前书是非法出版物。

对此,王某的律师认为:书号和条形码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批准给出版单位使用的重要经营信息,具有唯一性和专有性,出版社作为使用人应当谨慎管理和照章使用。B出版社虽然向法庭提交了同书号的对应出版物,但该出版物的出版时间却在《王某杂文精编》之后,故B出版社称《王某杂文精编》系他人盗用其名义和书号出版的辩解,没有充分有效的证据证明,应认定B出版社是该书的出版发行人。B出版社未取得王某的同意和授权,未支付任何报酬,擅自使用王某享有著作权的作品选编出版,其行为已构成侵权。我国《著作权法》第45条规定: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六)使用他人作品,未按照规定支付报酬的。

篇5:企业为什么要承担社会责任

企业和人一样,企业在这个社会当中也是一个个体,就像一个人一样,这个人可以不顾别人的利益,可以很自私,不讲礼貌。但是这样的人在社会上没有人看得起,如果企业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发展的环境,这样的企业也没人看得起。而且不仅其他企业看不起,企业的员工也会看不起自己的企业。所以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应该要承担的。企业作为社会的群体之一,是社会的一分子,既然你在这个群体当中,就应该成为群体的一员,就应该符合这个群体认同的道德底线。

企业要负社会责任,第一是政府有法规要求,比如环保法规;第二是公众的期望,公众对企业行使社会责任的期望在提高;第三是企业家自身的觉醒;第四是同行的压力。企业社会责任,千万不要比拼社会公益,做善事只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部分而不是全部。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有,首先这个公司需要有很好的利润来发展,可持续发展。如果企业每年一点钱都不拿出来搞创新,那么中国企业是很难翻身的。丰田在全世界能源紧缺的状态下,投入大量的钱来做这个,我觉得这家公司是真正有社会责任的公司,因为它把人类的发展看得很重.第二这里说一下谷歌。我们现在面临的是80后90后就业的,它对它的员工有一个很重要的改变,它有很强的娱乐性,它的想象力和超越常规方面有很强的能力。所以才有今天快乐的工作理念,将来这个企业的魅力,吸引员工,激发他的成功感很重要的是这个。当然这个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将来对企业内部责任的重视度,至少要和外部责任一样,如果对内部人都不够有责任,那么外面人一定会觉得这家企业是在忽悠人。

在现在这个过渡期内,我觉得社会尤其是知识界、媒体界应该呼吁社会向“好人”买东西。如果说企业为了履行社会责任,有更多的支出的话,社会应该有意愿给它一些补偿,这就是我为什么倡导向“好人”买东西。

篇6:要勇于承担责任

黄集镇中心学校谭定清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育教学工作管理者,要勇于承担学校责任、社会责任、为学生健康成长责任。换言之,在其职,谋其责,尽其心。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个讲话深刻地说明了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肩负的重大责任。因此,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历史的责任。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诸如:德育工作、教学常规、校本教研、课题研究、各项工作的考核与评价等等。要做好这些工作,就必须认真对待,当着一种责任。要讲究工作方法、工作态度。我认为要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高度重视考核与评价。这类体系的建立要公平、公正、公开、合理,否则,就会造成严重后果。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就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集体、吃大锅饭的时期,生产队集体喂养牛马,安排人员割草,制定专人称草。割草的人们开始积极性都很高,尽可能的多割,能多得工分。当时大多都用背笼,往进装的时候按了又按,有的还用刹绳。称草的人不识称(杆子称),姓高,名牛娃,单身,生产队照顾他让他称草。割草的人累得勉强背回来,也有割的少的。称草的人称罢一个用脚踢倒一个背笼,也不报数,割草的人问自己割了多少,称草人随口说出“一般多”,割得多的人很不高兴,割得少的也就不说什么。后来就有一句歇后语:高牛娃称草—一般多。久而久之,割草的人们越割越少,牛马渐渐都瘦了下来,一到犁地的时候,两头牛都相互指责对方没使劲,其实根本就没劲。他们受到了“食不饱”的待遇,哪来的劲呢?“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耕牛不耕了,马不拉车了。这就是称草人的胡作为、乱作为导致的严重后果。用现在的说法也就是考核评价的不公平导致的严重后果。在我们教师队伍里,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考核评价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同样会造成类似称草的严重后果。

第二,要以身作则,时时、处处、事事都要起模范带头作用。要积极参与集体备课,积极投身课堂教学改,积极参与学校各项工作之中去。有这样一个典故:一只熊被人们养着,过着舒适的日子,偶尔也能做做样子展示一下。过了一段时间,它突然有一个奇想,也想去创业。于是就向工人借了一把铁锤,又向农民借了一把镰刀。随后就向山上走去,刚走到半山腰,遇见了一只老虎,老虎吼道:“站住!干什么去的?”熊立刻举起双手说道:“我想去创业”。老虎冷笑道:“哟嗬,还是党员呐,就你这熊样儿也想创业?不像,共产党员应该是能起模范带头作用的呀!”熊一声不吭转身下山了。在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管理者中也就有极少数像熊一样的,处在一定的位置,享

受着一定的优遇,无所事事,不敢作为或假作为,在教师队伍中影响极坏,遇到事了就退后,不敢前进一步,也就让人们瞧不起,老是碰鼻子。

第三,要为教师着想,要给予理解、支持、关爱、包容。这一点很重要,方法得当了,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这样一种现象:老奶奶用自己没有奶水的奶哄小孩不哭。为什么?老奶奶懂得小孩哭的原因,渴了、饿了、困了、不舒服了。虽然明知没有奶水,但是很管用。这样的老奶奶是智慧型的、经验型的、理解型的、关爱型的、包容型的。我认为这就是“空奶效应”。作为一个管理者,就要懂得对方,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尽可能的给予帮助、关爱、安慰,这就是真作为,想办法作为。对方心里舒服了、踏实了,工作起来也就有使不完的劲。

篇7:小责任也要承担美文摘抄

这一幕让蔡元培若有所思,他走过去问那个学生说:“你的扫帚碰到了钱教授的脚,难道你就这样作罢了吗?”

“这又不是什么大事,更何况钱教授也没有生气啊!”那个学生说。

蔡元培摇了摇头说:“世界上的事情不是以别人有没有生气来衡量的,而是你有没有多一份在意,有些小事别人虽然不会生气,嘴上也不一定会说什么,但心里却可能会留下一根刺,这根刺可能会导致别人对你产生误解甚至是偏见,从而影响你的人缘和形象,但如果你能承担起责任,让对方明白你的过失只是一种无心之失,不仅能拔去别人心中的那根刺,还会对你的印象大有改观,你现在再想想,你就这样作罢是不是真的妥当?”

“这……”那个学生点了点头,他放下扫帚走进办公室对钱教授说:“钱教授,刚才我扫地时不小心碰到了您的脚,我向您道歉,希望您别责怪我!”

“这算啥事儿啊?我哪会因为这而生气?你看,我自己不是已经拍干净了吗?你快去扫地吧!”钱教授微笑着说。当这个学生离开办公室的时候,钱教授还跟着走出了办公室,看得出来他的心情十分愉悦。

回到操场上后,蔡元培又接着对学生们说:“看到钱教授表情的变化了吗?如果你不去解释,他可能就会心想这个学生是不是对我有意见啊,是不是故意在针对我哪,但是你去解释过之后,对方不仅会消除这些想法,还会欣赏你肯定你,最重要的是,你越是因为一件小事向人道歉或者解释,别人越是能感受到你的尊重和诚意,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有敢于承担大责任的品格,还要有敢于承担小责任的勇气和智慧啊!”

篇8:人为什么要承担责任

申诉人余某是被诉人某公司司机, 连续工作近8年, 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至2009年5月底止。有一天, 余某利用工闲与其他人在休息室打扑克牌, 正巧被公司管理部主管发现, 主管对他们进行口头批评教育。事隔不久, 公司以管理部的名义对余某作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决定称余某打牌赌博, 依照公司规定予以解除劳动合同。余某对公司管理部所作的处理不服, 认为自己利用工闲时间打扑克牌娱乐没有赌博, 且公司奖惩制度也未见过, 处理没有按程序规定进行, 缺乏法律依据。为此, 要求公司按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平均工资1500元标准发放经济补偿金12000元。公司提出, 余某聚众赌博, 根据公司奖惩制度对在公司内赌博或上班时间、出差时间与外界人员赌博的, 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 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 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 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 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审理仲裁结果:裁决公司应支付给杨某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12000元。

[评析]

对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作了详细而又明确的规定。可是, 有的用人单位存在侥幸心理, 随心所欲, 在未弄清楚解除劳动合同情形的事实前, 轻率地作出解除决定。余某是司机, 实行不定时工作时制度, 工闲间和本单位其他司机打扑克牌娱乐, 虽有不妥之处, 但要分清是娱乐活动还是赌博行为。因为司机与其他员工工作岗位、工作时间有所不同。若司机利用工闲娱乐影响本身行车任务, 那就不应该。公司为司机提供休息场所休息室, 也是让司机调整好精神, 放松情绪, 一旦有任务即可去执行。不可能叫司机在休息室别干其他的事, 只能坐在那里等通知。如果这样, 就缺乏人性化管理。再则, 余某在休息室打牌被解除劳动合同是根据公司员工奖惩制度中“在公司内赌博或上班时间、出差时间与外界人员赌博的可以解除”的规定, 该规定没有讲在公司打扑克牌娱乐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很明显, 公司把打扑克牌娱乐当作赌博, 在界定上就没有弄清是非, 而且没有提供余某等人以打扑克牌活动实施赌博行为的证据, 光凭想象和推定的思维方式来确定聚众赌博是不能成立的。因此, 劳动争议仲裁委没有采信公司的主张。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除适用法律、法规规定外, 还可以根据企业的规章制度作为处理的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释[2001]14号) 第十九条规定, 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四条之规定, 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 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 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 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同样可以作为对违纪职工处理的依据。公司的奖惩制度, 没有告知余某, 违反了向劳动者公示的程序, 是不能作为合法有效的处理依据, 理所当然不被劳动争议仲裁委采纳。与此同时, 公司管理部是公司内设的一个管理机构, 没有法人资格, 不是用人单位的主体, 无权承担民事法律责任, 无权对余某作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处理, 其“处理通知”是无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二十六条规定, 法人是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作为用人单位必须是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 其所作的行为必须合法, 否则均为无效。所以公司对余某的处理决定得不到劳动争议仲裁委的支持。

篇9:做错事要勇于承担责任

“我刚刚才放在一个信封里交给您啊!”我说。

“没有!我没看到!”对方斩钉截铁地回答。

我立刻冲向了西门町的影协办公室,当面告诉他,我确实自己细细点过,再装在牛皮纸信封里交给了他。

他举起我的信封,抖了抖,说:“没有!”

“我以人格担保,我装了!”我大声说。

“我也人格担保,我没收到!”他也大声吼起来。

“你找找看,一定掉在了什么地方!”我吼得更大声。

“我早找了,我没那么糊涂,你一定没给我。”他也吼得更响。

眼看采访在即,我气呼呼地赶回公司,又去一关一关“求爷爷、告奶奶”地办那份文件。就在办的时候,我突然接到中影“那个人”的电话。

“对不起,刘先生。是我不对,我不小心夹在别人的文件里了,我真不是人、真不是人、真不是人……”

我怔住了。忘记是怎么挂上那个电话的。我今天已忘记了那个人的长相,但不知为什么,我总忘不了他。明明是他的错,我却觉得他很伟大。他明明可以为保全自己的面子,把发现的东西灭迹。但是,他没这么做,他来认错。

我佩服他,觉得他是一位勇者。

勇于承担责任是令人敬佩的品质。

心理提示:

篇10:人为什么要承担责任

(一)、经销商退换货的情况

1、公司产品在上市过程中或新品推广中有的经销商经过努力推广积压部分产品,这种原因主要是厂家设计方面的问题,在现在有好的的企业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存在好多的问题,也有好多是在闭门造车,可能是产品不适合该地区或产品本身就有问题,为了不影响经销商对公司的积极性和市场的不良影响,应及早处理或退货。

2、经销商在进货时缺乏理性,特别是在厂家有包退的承诺时盲目进货,造成产品的过期或积压品。这种原因主要是厂家管理措施不到位,销售人员不负责,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原因是一方面让经销商分担一点退货包装损失,从而让其的进货行为变的理性;另一方面加强销售人员的管理,让销售人员负起责来,为经销商做合理的要货计划,加强经销商的库存管理,不要让经销商盲目屯货。

3、促销压货。现在各企业在行业内都在接受激励的竞争和挑战,各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和稳固自己的地盘纷纷展开各种促销手段,大部分的企业在这方面营销手段比较灵活,在促销方案的制定时因地而异,促销力度大小不一,经销商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市场的情况下展开了大量通货,这样会造成产品大批量的积压,也会造成串货,这时厂家要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压货,也要为经销商不过一切的压货制定相应的管理手段同时也要监控好货物的流向。

4、经销商主观上认为不好销的品种。这是经销商的观念问题也是销售人员经常遇见的棘手问题。这时要改变经销商的观念,好多经销商只过自己眼前的利益不会考虑厂家的因素,所以经销商一般不接受厂家的产品宣导,经销商一般对此产品少量进货不重视这部分产品的销售,容易产生积压,解决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不是只要求经销商必须保持产品品种齐全和每个品项的最低库存量要求,应制定低于安全库存量内的产品不能退货给经销商强加压力,经销商自己的钱压在那里他的心态就会产生变化,也会想办法主动把产品推出去。

5、经销商不主动推广造成产品的过期或积压品。在市场有好多的经销商是由“坐商”转变,没有甩掉“坐商”的理念,把产品送到终端后就让产品自然销售,没有市场推广意识,也有部分经销商是由于厂商双方的合作兴趣低造成了这种情况,面对这样的情况厂(全球品牌网)家要加强对经销商的监督控制,及时了解产品在销售网点的上货情况、产品在终端销售情况以及经销商的真实库存,及时处理问题,

6、库存管理。厂家一定要对经销商和市场终端的库存做好安全管理,不但要保证市场不出现断货的同时也不能让有大量产品积压。

7、产品在运作之前经销商对市场评估不够,双方在合作之前或厂家对经销商评估失误,造成了产品过期或积压品。这种情况的解决要迅速果断,立即将积压产品发往其他地区或返回厂家,减少积压的风险和过期损失。

8、质量问题、运输破损等造成无法销售的不良产品 ,必须退换或解决。如只是由于运输问题导致包装破碎无法销售,在当地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及时和厂方联系更换包装,产品在保质期内若发现质量问题,如霉变、变质,经销商及时配合厂方做好市场产品退换,运费由厂方负责,如产品是人为的质量问题或二次污染导致的变色、变质,及时退换产品协商解决问题。

10、厂商合同终止后经销商仓库和下线网络产生的退换产品。必须退换,但如果是安全期之后终止合同,退货是否适当的打折让经销商分担一点退货品损失,必须根据销售合同条款执行一方面是保护市场不给市场造成负面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给下一任经销商留一个比较轻松的合作条件和空间。

11、如在合作中发现经销商有欲终止合作的迹象时,加强对经销商的发货管理和存量控制,尽量做到将产品的积压品降到最低,损失减到最少。

因此厂家要在平日做好经销商、销售人员的基础管理工作,通过各种方式来降低或避免退货给各个方面造成损失。

(二)、控制退换货的好处:

A、对经销商的好处:提高经销商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成本意识,拓宽盈利机会。经销商一般公司规模小人才少,管理松散,对退货要求严格也就是对产品日期管理严格,这样可以增加销售人员对市场的拜访频次,完善服务,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对销售人进行管理等,另一方面进一步了解市场、了解消费者的需求等,从而提高经销商的经营和管理能力;限制退货或退货的运费要由客户自己负责,增加了客户的营运成本,这也是其不容忽视的成本,增加经销商对成本的管理意识;很多的产品放在市场,但是这些分销商、零售商在众多产品是消费者要什么卖什么很少主动,控制退货给他们造成了心里压力主动推销产品增加销量提高利润。

篇11:连带责任的承担前提是什么

标签:连带责任 情形

回答:4 浏览:2403 提问时间:2005-07-31 23:14

推荐资料: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txt 更多“黄仁宇”相关资料>>

最佳答案 此答案由提问者自己选择,并不代表爱问知识人的观点

揪错 ┆ 评论

海天一色 [智慧天尊]

连带责任是指多数责任主体中的任何一人都必须对该责任主体违反法律义务的后果承担全部强制性法律责任。具体地说:(1)连带责任是一种多数主体责任,即与债权人相对应的债务人在数量上为两个以上。(2)连带责任是违反法律义务所承担的民事责任。这种法律义务首先是合同法上的义务,即给付义务,表现为作为。合同法上的义务可以是合同当事人的约定(如约定的连带保证责任),也可以是对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法定(如法定的合伙人对合伙债务的连带责任)。其次是侵权法上的义务,即不得侵害他人人身、财产权益的义务,表现为不作为(如共同侵权的连带责任)。(3)连带责任人中任何一人对违反法律义务的后果都必须负全部责任。

比如:自愿签订协议,共同出资和经营,共负盈亏和风险,对外负无限连带责任的联

合;在连带责任保证中,保证人对债权承担连带责任;因委托书授权不明,被代理人应向第三人负民事责任,代理人负连带责任;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通谋,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由代理人和第三人负连带责任;租赁合同约定由房客支付物业费,物业公司可直接向房客收取,但业主要承担连带责任;司机肇事,车主承担连带责任;

简言之,连带责任是按份责任的对称。它是指两个以上的债务人,共同负责履行清偿同一债务的行为。

篇12:人为什么要承担责任

讨论:

1.  A男实施了什么行为、侵犯了B女的什么权利而受到法律的制裁?

2.  B女采取了哪些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其中哪种方式最有效?

3.  通过本案你对网络道德、网上自我保护有什么新的认识和收获?

案例2:依法保护自己的智力成果权

案情:1994年春,13岁的中学生小峰自创一首歌词,参加当年的“全国少年儿童歌词征集活动”,这首歌词由于新颖、富有情感而被评为特别奖。然而,小峰并未接到获奖通知书。经调查发现,是复评中某小学教师L和他的学生Z做了手脚。小峰于初把一纸诉状交到人民法院,状告L和Z共同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8月10日,人民法院审结此案,小峰获得了17000元赔偿。

讨论:

1.  什么是智力成果权?

2.  我国法律对保护公民特别是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持何态度?

3.  结合小峰成功维权的事例,总结交流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有效方法。

第三章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一、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目标:认识成长的社会环境,提高生活适应能力;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关心祖国的发展和命运。

这一个主题的内容主要是围绕着学生如何从心理上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和进步设计的。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结合初中学生在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和进步上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提出了认识成长的社会环境,提高生活适应能力;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关心祖国的发展和命运等基本要求。其具体包括6项内容。1.结合青少年追星现象或偶像崇拜,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以及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在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中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辩正地看待学习中的压力;引导学生细致分析导致学习焦虑的具体原因,并通过相互交流探讨适用于自己的调控方法;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3.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是“战胜困难和挫折,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重要保证,同时,从不同方面介绍勇于克服困难的事例和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态度的自我锻炼方法。4.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个人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集体,集体的存在与发展也离不开每一个个体,进而加深对“团结就是力量”的涵义的领悟,增强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的自觉性。5.通过“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对比,引导学生切实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加深对当代中国的认识,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进而加深对党的感情,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亲社会行为的技能与习惯。6.通过多种事例,引导学生感悟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对个人情感的影响,提高文化认同感。

3.1   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 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

从众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行为的心理现象。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的“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就是从众现象的很好说明。

人为什么会从众,有哪些因素影响人的从众心理?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认为众人提供的信息更为全面可靠,使人产生不自觉地相信他人、依赖他人的心理。同时,人们一般都不想被别人看成越轨者,不愿和群体作对,不愿触犯众怒,因此,往往在非重大问题上易采取随波逐流,委曲求全的做法,做出从众的行为。在群体压力下,个体是保持独立性还是从众,往往受到以下一些因素的影响。

① 信息作用。在许多情况下,尤其是信息不明把握不大的情况下,或者是没有客观的权威标准可供参考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以他人的意见和行为作为自己行为的参照依据,这时就容易产生从众行为。掌握的信息越少,从众的倾向就可能越大。

② 群体一致性。人们是否从众和群体的内聚力有关。群体成员一致性高,活动协调,对个体的吸引力就比较大。也就是说,群体凝聚力越强,个体对群体就越忠诚,越能按照群体规范行事,因而个体和群体间的意见就越一致。这种一致性的背景下,就越可能出现从众的现象。

③ 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和个体是否从众有直接关系。一般说来,地位高、权威大的个体较少从众。相反,地位低、权威小的个体或群体的新成员则易于产生从众行为。例如,教师和一群学生在一起,教师往往较少产生从众行为。这是因为地位高的、权威大的人能够得到他人的信赖,而自己则不屑追随他人。

④ 人际关系的制约。从众的现象,有时即使是在个体已经明确信息的情况下仍然可能产生,这往往是受到人际关系制约的结果。因为在社会情境中,人们一般都比较害怕成为“偏离者”。为了不做“偏离者”,他们就会改变自己的态度,从而出现从众行为,以从众作为维持人际关系的一种策略。

⑤ 个性差异。在从众问题上,人与人之间,因为各人的知识、智力、性格、气质、情绪等具体特征不同,存在着差异。就知识水平而言,知识较少、智力水平较低的人,自信心比较低,自尊心也不太强,所以比较容易产生从众行为;相反,知识较丰富,富有自信的人,从众的行为可能就少些。性格上优柔寡断、缺乏主见的人,易受暗示、容易从众;性格上果断,善于独立思考,有主见,富于批判精神的人,则较少从众。就情绪状况而言,处于不同情绪状况,从众程度也会变化。焦虑、犯愁、紧张时,可能易于从众,坦然镇静,情绪安定时,有足够思考余地,可能较少从众。

□ 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

青少年染上不良嗜好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起因往往与最初的从众和好奇有关。因此,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有助于他们辨别是非善恶、抵制诱惑、杜绝不良嗜好。独立思考能力主要体现在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上。其中,前者要求善于全面、严谨、深入地思考问题,能够深刻、透彻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能预见事物的发展过程;后者要求善于随时监察和调控自己的思维过程,能够及时发现自己思维方式和思维结果中的错误或不恰当之处,并予以调整,同时能够鉴别他人思维方式和思维结果中的正确与错误或有用与无用之处,并以辩证的方式汲取其中有益的成分,既不迷信盲从,也不故步自封。自我控制能力主要表现为善于根据长远目标或社会要求来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能够忍耐外界不良因素的侵扰或诱惑,能够克制自己的冲动。许多研究表明,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有助于学生选择和实施道德行为,抑制不道德行为。

□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指那些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习惯,亦即规范性行为习惯。这种规范性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大体可以划分为7个阶段:

①模仿阶段。这是学生学习社会规范的起步阶段,带有好奇性、游玩性、表面性和短暂性等特点。

②依从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学习社会规范的外表接受阶段,其主要心理特点是敬畏性、从众性,被动性和情境性。

③遵从阶段。这是学生学习社会规范的内心初步接受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心理特点是主动性、初步的控制性、初步的稳定性与初步的迁移性,但仍有一定量的未规范行为。

④服从阶段。这是学生学习社会规范的内心接受阶段。该阶段的心理特点是自愿性、顺从性、外在压力刻板性、初步的控制性和广泛的迁移性等,但仍有少量的未规范行为。

⑤自控阶段。这是学生学习社会行为规范的内心自觉接受阶段,该阶段的心理特点是自觉性、自控性、灵活性和内心压力性,但是缺乏足够的坚持性,常常需要意志的控制。

⑥习惯阶段。这是学生学习社会规范的内心自动化阶段。该阶段的心理特点是随意性、自动性、坚持性、重复性、动力性和愉悦性,但有时在变换了的情景中会表现出一定机械性。

⑦乐为阶段。这是学生学习社会规范的内心自觉、需要自动化、行为熟练化的高级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心理特点是高度自觉性、自控性、自评性、信念性、内心审美愉悦性。

因此,对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应根据学生行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教育要求和方法。同时,要注意避免那种把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看作“机械的动作重复”、把一时一事的行为表现当作习惯养成的指标的错误认识与做法。

3.2   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     正确对待学习压力

学习不可能没有压力,关键是如何辩证地对待学习压力。学习压力并不是一个贬义词,适度的学习压力有助于保持警觉性、提高兴奋性、增强能量动员,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如果学习压力过大,超出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则会导致种种过度紧张、焦虑的身心反应,从而降低学习效率,影响身心健康。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过大的原因,一是自身方面的因素,如得失心太重、期望值过高、准备不充分等;另一是外在方面的因素,如课业负担过重、父母高期望值过高、成绩与考试竞争过于激烈等。在学习压力面前,一味抱怨外在因素反而会加重压力感,积极的态度是努力调节自身,变压力为动力。

□     克服考试焦虑

克服考试焦虑,关键要“对症下药”,即根据导致考试焦虑的具体原因,采取针对性的调控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导致学生考试焦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相同的方面,又有不同的方面。其中,相同的方面主要有:①应试情境的激发性,即考试焦虑是在一定情境的激发下产生的,离开特定的应试情境,就无所谓考试焦虑;②认知评价的调控性,即只有当应试者把考试或考试失败看作是对他的一种巨大威胁时,才会形成较强的焦虑反应;③反馈信息的强化性,即以往考试焦虑的消极体验及其反应,会以信息反馈的方式在个体心中留下深深烙印,进而导致考试焦虑的恶性循环。从不同的方面来看,考试焦虑的学生大致上可分为技能缺陷型、考场“走神”型、丧失信心型、避免失败型、完美主义型等几种类型。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致分析导致学习焦虑的具体原因,并通过相互交流探讨适用于自己的调控方法。

有条件的学校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传授一种简便、实用的方法,即自信训练。自信训练主要是运用交互抑制原理,通过使考试焦虑患者自我表达正常的情感和自信心,使得那些消极的自我意识得到扭转,借以削弱或消除其考试焦虑的一种自我训练方法。其步骤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步,学会察觉个人消极的自我意识。某些考试焦虑的学生在临考前对自己消极的自我意识往往察觉不到。这是由于,此种消极的自我意识已经成为习惯化的东西,他们早已对此熟视无睹、不觉为奇了。要扭转这种情况,需要仔细留心个人在临考前的细微生理变化,以便通过身体反应的知觉来促进自己对个人消极的自我意识的察觉。一般来说,当个体获得不久将参加一场十分重要的考试的消息以后,假如具有神经性倒胃或面部肌肉紧张感等生理变化,通常使意味着大脑已出现了消极的潜意识,即对即将来临的考试已经朦朦胧胧地浮现出某些担忧的念头。针对这些潜意识或朦胧的念头,把它清晰地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也就是在纸上把这些担忧的想法逐条记下,这种做法可以把个体朦胧的潜意识提高到意识的水平,从而可使个体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当前消极的自我意识究竟有哪些。

第二,养成向消极的自我意识挑战的习惯。当你逐条记述下个人消极的自我意识以后,下一步就是要训练自己向消极的自我意识挑战,这是自信训练的决定性步骤。所谓挑战,是指对消极的自我意识中的不合理成分进行自我质辩,其中包括指出这种消极的自我意识的不现实性和不必要性,阐明由此对个人所造成的危害,并明确今后应取的态度。例如:

“我担心其他同学在这次考试中都比自己强。”

自我质辩:这种担心有必要吗?毫无必要!班里确实有比自己强的同学,但也有不如自己的同学,因而担心其他同学都比自己强,这种担心是无根据的。考试固然意味着同他人的竞争,但就个人的发展来说,归根结底是同自己“竞争”,就是说,通过考试检查个人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根据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因此,把注意力放在担心其他同学都比自己强上,这种担忧多么幼稚!此种担忧有危害吗?岂止是有,危害还不轻呢!这种担忧使自己离开当前的中心任务,而把精力白白浪费在毫无价值的猜测上;这种担忧助长了个人的自卑情绪,使自己丧失了应有的信心和勇气;这种担忧是一种精神上的枷锁,对个人的思想起着一种禁锢的作用。那么,个人应取怎样的态度呢?要记住;抓住中心,排除杂念;立足于自我潜能的发挥,善于汲取其他同学成功的经验,这就是自己应取的态度。

□     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一方面,可以从学习观念与学习动机、学习方式、学习效果的关系上,帮助学生认识培养正确学习观念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可以从“强化学习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培养学习的自信心”、“讲究学习方法”、“养成谦虚的学习品质”、“正确地对待考试和分数”、“正确对待学习中的竞争与合作”、“确立终身学习意识”等不同的学习侧面,提出学习观念的具体要求和培养方法。

□     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应届毕业的初中生,不管是升入普通高中,还是中等专业学校或职业高中,都要面临填报志愿的问题。如何合理地填报志愿呢?归纳起来不外乎这样几点:虚心接受各方指导,充分了解招生信息,认真衡量自身实际,慎重填好第一志愿,仔细推敲志愿梯度。对于那些填报中等专业学校或职业高中的学生,还有一个专业选择的问题。要合理地选择专业,一方面要收集有关的专业信息,另一方面要了解自己的专业兴趣(可以通过有关的量表进行自测)。

尽管绝大多数初中生都将升入高一级学校,但是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适应性的教育,特别是认识各种职业存在的必要性与相互关联性,培养尊重各种职业工作者的态度,也是帮助他们在心理上积极适应社会的重要内容。

3.3   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困难和逆境既能使人走向成熟、走向成功,又能使人走向世故、走向失败,学会用辩证的态度和方法来看待客观现实、看待人生;同时,通过“困难和逆境在什么情况下能使人走向成功,什么情况下能使人走向失败?”等问题,启发、引导学生认识人的生活态度和心理承受能力与困难和逆境的两种结果之间的关系,使之领悟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在积极适应社会生活的进退成败、得失荣辱中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列举自己所知道的伟人、名人及身边的人战胜困难和逆境的事例,并与学生共同归纳承受困难和逆境的能力涉及哪些方面或由哪些要素构成,进而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探讨提高自身心理承受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3.4   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人的一生始终生活、学习、工作在各种集体之中。个人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集体,因为个人的许多基本需要,必须通过集体才能得到满足。集体中的相互交流、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相互支持,不仅能满足个体的归属需要,使之体会到自己是社会一分子,并能确认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而且能满足个体的自尊需要,使之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有价值、有力量、有用处和必不可少。个体如果游离于集体之外或被集体所排斥,势必产生孤独感和自卑感。同样,集体的存在与发展也离不开每一个个体,因为集体的规则需要大家共同遵守,集体的利益需要大家共同维护,集体的发展壮大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如果集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能够同心同德,不仅会增强集体的“合力”,而且会增强每一个个体的力量。马克思和恩格斯之所以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正是揭示了这个道理。

“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并非仅体现在集体荣誉和利益受到损害之时,而是更多地体现在每一个个体的日常交往和活动之中。例如,关心他人、爱护他人、帮助他人,相互理解、换位思考、求同存异,公平竞争、分工合作、利益分享等等,都是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增强集体凝聚力的具体表现。

3.5  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该项内容的教学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对比,引导学生切实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加深对当代中国的认识,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进而加深对党的感情;二是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亲社会行为的技能与习惯。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如安慰、同情与关心行为,助人行为,合作行为,分享行为等。关于亲社会行为技能的培养,教学中可以借鉴“角色扮演”、“移情训练”、“榜样示范”等方法;关于亲社会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学中可以突出“创设良好行为得以重复的情境”、“注重行为规范教育”、“及时纠正问题行为和不良习惯”等途径。

3.6  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

我们的生活,以中国的地域为生存条件,以中华民族的发展为历史渊源,以中华文明的积累为现实内容,具有浓厚的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文特征。作为一个中国人,离开了中国的时空条件就不能生存,更不能发展。同样,我们个人的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体来说,我们的情感活动――对外界事物与自身需要之关系的认知方式、对自身情感的表达和调控方式等――是个体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综合产物。

民族文化对人的情感的影响,不仅表现为同时代人的普遍性,而且表现为历史的一贯性。在一个民族中,当代人的许多情感特征都可以从民族文化中找到历史渊源。例如,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有自强不息、忧国忧民的情感取向,从屈原为救国救民“上下求索”,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飞“精忠报国”,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直到我们国歌中那让人热血沸腾的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可以看出,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已经在我们的情感活动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国家命运则更是直接影响我们的情感状态。例如,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的一百多年时间里,由于统治阶级的腐朽没落,我国饱受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人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遭受严重挫折;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们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人民的精神面貌和情感状态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正像“走进新世代”歌中所唱的:“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在提高学生文化认同感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以扬弃的态度看待民族文化。

案例1:走出雨季的迷茫――追星一族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案例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青少年追星现象或偶像崇拜的产生缘由和后果,进而深入认识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在青少年发展中的重要性。

最近几年来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就出现了一股“追星的狂热”,自然也就出现了一大群追星族,尤其是在少男少女们之中追星族就更多了。

有的追星族追得动了真情:“华仔,我虽没有那个八中的女孩学习好,可我更爱你!”

有的追星族追得将生养自己的父母都忘掉了:“华仔,今天我爸住院了,我没看他来看你!”

有的追星族追得忘掉了一切,什么学习、什么工作,统统地被抛在脑后;有的“星迷”为了获得“星星”的签名,居然会在“星”的宾馆门口死等,而且一等就是一个晚上。

有的追星族追得那样地“执著”,以致其他什么都不懂。当港台歌星与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杨振宁先生同机到达某市时,有的“追星族”甚至问这样的问题:“杨振宁是唱什么歌的?”因此,当星星们在台上直着嗓子叫吼时,少男少女们又是哭又是跳的,台上台下甚至达到了“泣不成声”的地步了。

有的追星族甚至追到了“如梦如痴”的程度了,有的居然患上了可怕的“梦幻症”。这些少男少女只要一闭上眼,眼前就出现港台歌星的影子。有的一个劲儿地要与歌星结婚,因而经常失眠。头痛、烦恼不堪,甚至对自己的生活失去了信心。于是有的“发烧友”不得不由家长陪伴着去请精神心理卫生专家,去治疗因“追星”而引起的“心病”。

有的少男少女将自己全部的精力、时间、物力都用在追星上去了,整天哼着“哥呀妹呀,死呀活呀”的,试图从“让我一次爱个够”、“跟着感觉走”、“何不潇洒走一回”等的词曲中寻找自己的精神寄托,自己小小的卧室变成了明星照片的展览馆。

对这样的现象,很多家长不以为然,甚至态度激烈地反对:“有那个时间精力放到学习上,成绩早上去了。”对那些追星族“过火”的行为,有位家长生气地说:“如果是我的女儿,我一定上去把她的头给敲破,看她还敢不敢上台去丢人。”

作为追星一族的少年们也在反思。有位同学在一封信中写到:“说来奇怪!我居然会疯狂似地迷恋刘德华,只要出现有关他的消息,不论是一小块,还是一大篇,我都会把它剪辑收藏起来,放在我的小秘密盒里。原先我还以为只有我自己是如此,没想到,我的同学也都有崇拜偶像的嗜好。他们有的喜欢赵薇,有的迷恋苏有朋,有的则酷爱贝克汉姆;也就是说,我们心中都有自己独特的偶像。我常想,为什么我们在少年的时候就会崇拜这些偶像呢?我们会不会将他们放在心中一辈子?这样的迷恋偶像对我们的未来会有不良影响吗?”

偶像崇拜实际上是个人认同与模仿某个欣赏人物之言行及其自身价值的过程。在偶像崇拜中,既有个人的选择与偏好,也有对偶像人物的神化。偶像人物的存在,可以使人们产生无穷的幻想;偶像人物的语言,也可给人们以极大的力量。在这层意义上,偶像认同不仅是个人偏好的选择,也是自我激励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家长不必谈“星”色变。

然而,为什么偶像崇拜在青少年中特别突出呢?原因在于:

社会心理因素:人是社会的动物,模仿是每个人学习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过程。在儿童时期,家中的父母、学校的老师,常常是儿童学习、模仿的对象。在青少年时期,因为生活圈子扩大了,再加上朋友的影响,父母已不再是惟一的学习、模仿的对象;他们希望有更多的学习和模仿的对象,例如:外貌较好的;地位较高的;才艺出众的或是聪明不凡的。一旦某个人的特点,符合了他们的崇拜标准,他们就很容易献出全部的热情,将他当作学习、模仿或者仰慕的对象。“人不痴狂枉少年”可以称得上是偶像崇拜的最佳诠释。

家庭情感因素:“追星族”的形成还与我们这一时代家庭的“特定的结构”有关。独生子女政策使少男少女们生活在“一个人的家庭”环境之中,家长们都在忙于自己的事业和工作之中,对孩子来说,尽管物质生活很富裕,然而缺乏的却是家庭的温暖,因此在感情上显得比较地单薄、任性、孤独和“以自我为中心”。如果自己的学习生活“不太如意”,学校教育又缺乏吸引力,那么,各种各样“星”的出现正好可以起到“填补”少男少女们“感情空白”的作用。

青少年身心特点:在青少年时期,偶像的崇拜多少带有几分盲从和狂热,这是在成长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因为青少年此时还没有完全形成个人的主见,很容易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但偶像崇拜的经历应该最终使人学会自立,而不是日夜沉迷于某些“追星族”的梦幻中,蹉跎岁月,荒废青春。

当然,尽管学习、模仿是成长的必要过程之一,但并非每个人都会有偶像崇拜的现象。而且,每个人对偶像崇拜采用的表达方式会有不同,崇拜的程度也会各有差异。

那么,对现代歌星、舞星和影星、球星们迷恋到了无法自拔的程度,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呢?

第一,将使大量的少男少女们为“追星”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

第二,将使大量的少男少女们生活在一个非现实的世界之中:因为有不少“星星们”所唱的内容实际上是让人无所适从的、毫无生活志向、鼓不起人们奋发向上的东西。如果少男少女们按照这个方向去发展、去实践,那么,其后果是相当可怕的。目前我们的一些老师、家长和社会科学工作者对大量“追星迷”的出现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

第三,有不少少男少女们对“星星”的“追”或“迷”并不是很深刻的。有的仅仅是迷上“星星”的脸蛋,有的仅仅是迷上“星星 们”外表的所谓潇洒,而且经常以这样的标准去交友,甚至“指导”自己的未来,实际上是在为自己设计一种看不见的“陷阱”。

第四,有的少男少女们见一个港台的“星”,就喜欢一个,就迷上一个,就去追一个,自己究竟为什么这样做?却一点都不知道。听任让这样不负责的态度去发展自己,从而形成了一种爱好浮夸、不切实际的人格特点。

第五,有的少男少女为了“追星”,居然忘掉了做人的基本常识和做人的基本准则。有的发烧青少年宁肯不去探望“生了病的、住了医院的爸”,却要去看并无养育之思的“港星”,自己的良心何在?而我们的少男少女们甚至还在大庭广众之中说得出这种话,荒唐否?对港星“迷”到了如此连起码的孝都不顾的程度,还能谈得上将来如何做人吗?

面对沉迷于追星的青少年,老师、家长该如何处理才会有好的效果呢?(引导思考与讨论)

参考提示:

――持宽容和理解的态度。首先要将之看作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切忌激烈的态度和言辞,否则只会让孩子更反感和敌对。有位同学在谈起她追星一族经历的时候说:“其实在刚刚开始的时候,我只是对这个歌星比较欣赏,有空的时候就听一听他的歌,感觉比较轻松。但我妈妈不知为什么很反感,只要我一听他的歌,她就担心我学坏了,或者要影响学习成绩了等等,就是不让我听。我一开始还和她讲道理,后来索性不理她,一个人躲起来偷偷听,还和同学交流信息,只要获得一点这个歌星的消息,就如获至宝。有时为了第二天能把磁带还掉,整夜不睡觉地听,一点不觉得累。”家长的好心并没有获得好的效果,反而激起了孩子的逆反心理,这是家长始料不及的。

――因势利导。偶像的崇拜过程本质上是一个接受其价值内化的过程。孩子喜欢某个偶像人物,可以日夜去读他的书,听他的歌,谈他的球,看他的电影。所以说,偶像崇拜既是一个事实,又是一种动力。对孩子崇拜的偶像,家长要帮助他们认清:这些公众人物常常是经过设计包装后,才出现在人们眼前的,因此我们往往不易看到其真实的面目;要帮助孩子理智地为自己设计一套对偶像的崇拜标准,把值得模仿的部分加以保存,不值得模仿的部分予以剔除,而不要盲目地崇拜:说到底,人既要相信别人,更要相信自己。

每个人心中的偶像也会随着年龄的改变而改变,也会随着时间的消失而消失。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为何而崇拜,偶像的价值在哪里,自己的价值又在哪里。

案例2:吃不尽的后悔药――失足悔恨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案例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探讨消除无谓悔恨的方法。

我由于一时冲动而触犯了校规。这件不愉快的事发生后,我悔恨不已,决心痛改前非。可是正是因为此事,我在班里给老师和同学都留下了不佳的印象。为此我感到自卑。我曾经劝说自己别太压抑,应该抬头做人,可这样一来有人就认为我还没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又批评我。我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半点鼓励,有个别同学还当众羞辱我。我不敢反抗,怕老师再训我,更怕影响我毕业。可越这样同学就越瞧不起我。还有半年就毕业了,我真想和其他人一样生活得轻松些,别这样透不过气来了。我该怎么办?

――摘自一个中学生的来信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经常不同程度地为过去所做的错事而悔恨--有些事情本不该做却做了,而有些事情应做却没做。特别当这种错误导致了一连串“始料不及”的消极后果时,更是有吃不完的后悔药。有些人为此放不开、丢不下,老是想着它,越想越懊悔,越想越难过,以致最后完全被痛苦的自责、自怨情绪所压垮。就像信中的那个中学生一样。

从悔恨的产生过程来看,它起源于对错误的认识,是羞愧、自责的表现,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假如犯了错误、做了蠢事还不知悔,势必一错再错。但是,单纯的懊悔并没有什么实际的积极作用,重要的是悔中求悟,尽快把懊悔转化为改正错误、弥补损失的实际行动。那种与实际行动相脱节的单纯懊悔,是一种无谓的精神折磨也是一种放弃努力的表现。知错就得求改,就必须有“亡羊补牢”的积极行动。如果只是一味地后悔当初,看起来好像有追求上进之心,实际上只是弱者的呻吟而已。而且,一味地自愧、自责、内疚,还会导致不断加深的自卑感,使人自惭形秽、心灰意懒。过去已经无法挽回,懊悔又占据了现在,那么,将来势必产生更多的懊悔。

如何消除无谓的悔恨呢?

参考提示:

――悔中力求有悟。大凡体验过悔恨的中学生都有这样的感触,以往的过失实在让人难以释怀--因为它,我们失去了多少机会或朋友;因为它,我们平添了多少烦恼和痛苦。怎能让我们不想它?的确,不想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但是,对过去的悔应该是为了现在有所悟。悔恨如果不同求悟结合起来,那就没有多少积极意义了。如果能从中吸取教训,找到自己犯错误的根源,决意不再重犯,并用现时的实际行动弥补过去造成的损失,就会摆脱悔恨的折磨,在精神上振作起来。

悔中求悟,怎么求法?说来也不复杂,就是自觉地想一想:为什么自己会做错事?根本原因是什么?主要教训在哪里?应当怎样改进或弥补?今后怎样才能少做或不做错事?等。这样一反省,过去的错误带给我们的就不再是徒劳无益的悔恨,而是十分宝贵的教益了。只有悔中求悟,我们过去的错误才没有白犯,并有可能成为将来的成功之母。有人曾经对一百个犯过不良品德错误的中学生做过一个调查,其中由于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而犯错误的中学生,占整个犯错误中学生的76%。例如,有的同学打群架,还自以为“勇敢”;有的同学调皮捣蛋、恶作剧,甚至违法乱纪,只不过是为了显示自己有“胆量”;有的同学偷了别人的东西,还自以为是“聪明伶俐”;有的同学在生活作风上行为不良,也只是出于一种“好奇”心理。这说明,许多中学生之所以犯错误,主要起因于分不清正确和错误的具体界限,往往把鲁莽当英雄,把违纪当勇敢,把坏人当哥们儿,把丑事当荣耀,甚至把损害别人和集体的利益当作一种无聊的乐趣。对于因此而犯错误的中学生来说,悔中求悟就更为必要。如果再不及时醒悟,势必一错再错。

上一篇:倾听大自然作文300字下一篇:采购下半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