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建筑bim

2024-07-08

高职院校建筑bim(精选8篇)

篇1:高职院校建筑bim

BIM软件在设计院应用及高职院校BIM实训探究

彭丽莉,鲁婕

(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重庆401331)

摘要:BIM技术使建筑项目从前期设计、场地施工到建成后运营整个全生命周期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显著提高,而且使成本降低,从而给整个建筑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和经济效益。目前,这方面的人才比较紧缺,从高等职业院校的角度讲,现在正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把BIM的教学引入课堂,建立BIM实训室,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BIM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同时,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现状;课程建设

一、BIM发展概况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建筑信息模型。作为一项新兴信息技术,它指通过高科技的数字信息平台对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的所有真实信息进行仿真模拟,建筑信息模型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设计阶段,而是贯穿整个项目的全生命周期,BIM包括了设计工种协同、工地施工配合、绿色节能分析、消防疏散分析等多种手段,从而实现优化设计、高效施工与管理。BIM技术并不是今时才出现,西方发达国家已逐步开始普及应用。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美国的建筑行业有一半的机构在使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或与BIM相关的工具,这种情况还在逐年递增;欧洲、日本及中国香港,BIM技术也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型房地产开发。而在中国,目前国内先进的建筑设计单位和大型地产公司也都纷纷成立BIM技术小组或BIM研发中心,试图在技术上与欧美同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专业BIM咨询公司、培训机构通过业务咨询和设计服务,开展策划、设计、招投标、施工、租售、运营维护和改造升级等业务务,有的是单项,有的是综合几项,这些都使得BIM技术应用也越来越得到业界的认可。

二、BIM技术设计院应用现状

1.BIM对建筑设计行业带来的影响。①对设计团队结构的影响。BIM的应用不仅使得设计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还可使设计团队分工更细化,提高建筑师的工作效率,形成由有经验的设计师带着专业制图员工作的模式。有经验的设计师可充分发挥行业经验丰富的优势,专注于设计和技术,专业的BIM制图员由于操作熟练,图纸准确高效。这样使得设计院的团队结构更为高效优质。②对设计流程和制图机制的影响。在传统的建筑设计院设计模式中,方案设计、扩初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之间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和图纸要求内容及深度,相对比较独立。而应用BIM技术之后,模型一旦创建完成,各个工种都在利用这个模型,进行信息输入,自动生成平立剖面及大样详图,在设计工程中,遇到内容的`变化和数据的调整,也是在模型中修改,而一个工种数据有改动,其他工种的对应数据会自动调整,因此许多工作在一个模型中完成。照此情形,可以由BIM制图员的全程介入,帮助设计师实现方案设计作图、设计表现、文本制作、扩初设计及施工图深化设计等各项工作。反之,对于BIM制图员的软件操作能力和专业要求也会相应提高。③对设计院服务内容的影响。BIM技术的强大功能,除了服务于基础的各类设计优化,还可以实现三维可视化设计、工程量算量、工程进度控制、四维施工现场模拟、绿色建筑节能分析应用,等等。这使得设计院从单一的设计服务扩展到其他的咨询服务。

2.BIM在建筑设计院应用现状。根据笔者在对一些甲级设计院、施工单位和BIM设计咨询公司的调研及收集的网络数据,我国开始应用BIM的设计院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类:认识到BIM的优势,希望借助于BIM应用以获得设计竞争的先机。第二类:在大型项目的工种协同设计、异型复杂形体的建筑空间设计、绿色建筑分析应用需求等项目上遇到了传统绘图工具无法解决的难题,寻求BIM技术更好地解决。第三类:满足已经应用或者准备应用BIM技术的合作方需要。部分高端建筑项目因技术需要,为保证工程质量,甲方要求采用BIM技术,或者与国外的设计公司合作,其已采用BIM技术做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要求中方设计院配合,在后期,施工图设计师要采用BIM软件。这些也会迫使设计院开始学习应用BIM技术。

根据统计,国内的建筑行业信息化率不足0.03%,与当前国际化平均信息率0.3%的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整体水平偏低。而国内的建筑设计院对BIM的接触时间并不算短,但是很多还停留在起步阶段或局部应用,例如采用Autodesk公司的Revit做建筑方案,或采用工程算量类BIM软件,但始终无法转变为生产力,形成规模化应用。究其原因,市场要求不迫切是原因之一,但从业人员对BIM工具的运用不熟练,工期反而更长,工种协调不理想,导致改图麻烦,也使得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不愿冒风险采用BIM软件,仍然采用传统绘图软件,这些造成了BIM应用和发展速度较慢。

但BIM软件在现代建筑业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大型综合性项目和形体复杂项目中的应用,已经体现出优越性。这些项目,功能、造型复杂,对施工准确性要求高,以二维的设计方式无法满足要求,通过BIM三维设计理念结合二维,在BIM软件上建模,剖切模型得到剖面、立面,导入AutoCAD中出图,再利用建好的BIM模型延伸出来进行设备管线综合和碰撞检查、热工节能计算、模拟现场虚拟施工,使建筑设计任务顺利完成,并为项目组和施工方提供极大的支持。

三、高职院校BIM课程建设

1.课程建设思路。目前,高职院校打造BIM课程体系,先要建立专门的实训场所,配备专业的BIM类教学软件,并安排专业的教师教学。更要进一步探索适合自己学校特色的BIM课程设置,提出新型人才的培养计划,逐渐形成学科特色。成立以BIM专业人才为首的研究小组,从教学体系、师资力量和相关课程上全面提升高职院校BIM实训室的软实力,提高高职学院在建筑信息模型信息化水平,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在高校开设BIM类相关课程,要考虑以下两点:第一,BIM所涉及的专业门类较多,要确定适合BIM的专业有哪些,怎样进行专业间的衔接;第二,软件类课程的学习,注重实际的操作训练,课程的开发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实践教学。BIM并不是一门单独的软件课程,它是一个信息系统,因此,BIM教学对学生的基本能力有下列要求:①完整的BIM教学应该是由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至少包含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工程造价、工程项目管理这五项;②进行BIM学习的学生至少完成一个学年后的专业课程,本专业有一定掌握,对相关专业有一定理解,明确自己所学专业在建筑信息模型流程中的所处位置;③学生应该具备AutoCAD绘图基础。

2.BIM课程实训方法。软件类的课程,强调实践操作,理论部分不宜过多和过于杂乱。BIM实训课分两种形式:①老师根据BIM学习内容,给出模拟课程练习;②有企业委托的具体业务,直接让学生在BIM实训室内做,让学生还未走出校门,就可以直接参与企业的工程项目做BIM实训锻炼。对第一种形式,按学校课程要求,安排一定学时,在实训室内完成教学任务,这是最基本的教学形式。对第二种形式,实训课没有课时要求,主要按照工期要求,可安排一段时间作为实训时间,为不占用其他课程时间,又集中安排,可灵活安排学生在课余和周末在实训室完成学习。两种课程都按照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BIM软件内容比一般的制图软件内容庞杂,操作难度大。“一刀切”的培养目标、统一的课程内容和课时让基础差的学生力不从心,失去学习兴趣;让基础好的学生感觉学完后收获不大。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增加成材率,可以按“梯队式”的培养模式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和职业目标,按照初级的建模员、中级的工程师、高级的项目管理员分阶段、分层次培养,比较适合目前的BIM发展情况和市场需求(具体内容见表1)。

四、结语

从手工绘图转成二维的计算机绘图,无疑是一次设计手段的革命,BIM技术的出现,将是二维计算机绘图转向三维计算机绘图的另一次革命。从目前国内BIM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我们还处在初级发展水平,与国外信息化程度有较大差距。高职院校的BIM课程要走的路还很长,更是需要多方的努力与探索,才能为我国的建设行业培养和输送大量的技能型BIM人才。充分发挥高职学院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特色,学生们在BIM实训室里,通过对真实项目的模拟训练,甚至直接参与校企合作的实际工程项目,获得培养和锻炼,在今后的岗位上能运用BIM软件,使建筑项目的设计可以更加精细,信息传递和沟通更有效率,才能使BIM的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何关培。我国BIM发展战略和模式探讨(一)[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 )。

[2]王陈远。基于BIM的深化设计管理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4 )。

[3]杨小东。关于高职院校BIM实训室的建设策略[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7 )。

篇2:高职院校建筑bim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我国百姓对教育教学的重视度不断提高,以高职教学为主的专业授课模式,也开始变得愈加丰富。不同于其他的教育形式,高职院校的教学重点在于课程实践能力的把握,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如今,改革开放程度逐步加深,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各地区的建筑施工数量持续增多,加强对高职院校建筑结构教学的研究,改革教学方式就成为大势所趋。本文就结合我国高职院校“建筑结构”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简单阐述一下目前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找到有效的方法加以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篇3:高职院校建筑bim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现状,课程建设

一、BIM发展概况

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 简称建筑信息模型。作为一项新兴信息技术, 它指通过高科技的数字信息平台对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的所有真实信息进行仿真模拟, 建筑信息模型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设计阶段, 而是贯穿整个项目的全生命周期, BIM包括了设计工种协同、工地施工配合、绿色节能分析、消防疏散分析等多种手段, 从而实现优化设计、高效施工与管理。BIM技术并不是今时才出现, 西方发达国家已逐步开始普及应用。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 美国的建筑行业有一半的机构在使用建筑信息模型 (BIM) 或与BIM相关的工具, 这种情况还在逐年递增;欧洲、日本, BIM技术也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型房地产开发。而在中国, 目前国内先进的建筑设计单位和大型地产公司也都纷纷成立BIM技术小组或BIM研发中心, 试图在技术上与欧美同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专业BIM咨询公司、培训机构通过业务咨询和设计服务, 开展策划、设计、招投标、施工、租售、运营维护和改造升级等业务务, 有的是单项, 有的是综合几项, 这些都使得BIM技术应用也越来越得到业界的认可。

二、BIM技术设计院应用现状

1. BIM对建筑设计行业带来的影响。

(1) 对设计团队结构的影响。BIM的应用不仅使得设计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 还可使设计团队分工更细化, 提高建筑师的工作效率, 形成由有经验的设计师带着专业制图员工作的模式。有经验的设计师可充分发挥行业经验丰富的优势, 专注于设计和技术, 专业的BIM制图员由于操作熟练, 图纸准确高效。这样使得设计院的团队结构更为高效优质。 (2) 对设计流程和制图机制的影响。在传统的建筑设计院设计模式中, 方案设计、扩初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之间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和图纸要求内容及深度, 相对比较独立。而应用BIM技术之后, 模型一旦创建完成, 各个工种都在利用这个模型, 进行信息输入, 自动生成平立剖面及大样详图, 在设计工程中, 遇到内容的变化和数据的调整, 也是在模型中修改, 而一个工种数据有改动, 其他工种的对应数据会自动调整, 因此许多工作在一个模型中完成。照此情形, 可以由BIM制图员的全程介入, 帮助设计师实现方案设计作图、设计表现、文本制作、扩初设计及施工图深化设计等各项工作。反之, 对于BIM制图员的软件操作能力和专业要求也会相应提高。 (3) 对设计院服务内容的影响。BIM技术的强大功能, 除了服务于基础的各类设计优化, 还可以实现三维可视化设计、工程量算量、工程进度控制、四维施工现场模拟、绿色建筑节能分析应用, 等等。这使得设计院从单一的设计服务扩展到其他的咨询服务。

2. BIM在建筑设计院应用现状。

根据笔者在对一些甲级设计院、施工单位和BIM设计咨询公司的调研及收集的网络数据, 我国开始应用BIM的设计院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类:认识到BIM的优势, 希望借助于BIM应用以获得设计竞争的先机。第二类:在大型项目的工种协同设计、异型复杂形体的建筑空间设计、绿色建筑分析应用需求等项目上遇到了传统绘图工具无法解决的难题, 寻求BIM技术更好地解决。第三类:满足已经应用或者准备应用BIM技术的合作方需要。部分高端建筑项目因技术需要, 为保证工程质量, 甲方要求采用BIM技术, 或者与国外的设计公司合作, 其已采用BIM技术做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 要求中方设计院配合, 在后期, 施工图设计师要采用BIM软件。这些也会迫使设计院开始学习应用BIM技术。

根据统计, 国内的建筑行业信息化率不足0.03%, 与当前国际化平均信息率0.3%的水平, 还有很大的差距, 整体水平偏低。而国内的建筑设计院对BIM的接触时间并不算短, 但是很多还停留在起步阶段或局部应用, 例如采用Autodesk公司的Revit做建筑方案, 或采用工程算量类BIM软件, 但始终无法转变为生产力, 形成规模化应用。究其原因, 市场要求不迫切是原因之一, 但从业人员对BIM工具的运用不熟练, 工期反而更长, 工种协调不理想, 导致改图麻烦, 也使得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不愿冒风险采用BIM软件, 仍然采用传统绘图软件, 这些造成了BIM应用和发展速度较慢。

但BIM软件在现代建筑业中的应用, 尤其是在大型综合性项目和形体复杂项目中的应用, 已经体现出优越性。这些项目, 功能、造型复杂, 对施工准确性要求高, 以二维的设计方式无法满足要求, 通过BIM三维设计理念结合二维, 在BIM软件上建模, 剖切模型得到剖面、立面, 导入Auto CAD中出图, 再利用建好的BIM模型延伸出来进行设备管线综合和碰撞检查、热工节能计算、模拟现场虚拟施工, 使建筑设计任务顺利完成, 并为项目组和施工方提供极大的支持。

三、高职院校BIM课程建设

1. 课程建设思路。

目前, 高职院校打造BIM课程体系, 先要建立专门的实训场所, 配备专业的BIM类教学软件, 并安排专业的教师教学。更要进一步探索适合自己学校特色的BIM课程设置, 提出新型人才的培养计划, 逐渐形成学科特色。成立以BIM专业人才为首的研究小组, 从教学体系、师资力量和相关课程上全面提升高职院校BIM实训室的软实力, 提高高职学院在建筑信息模型信息化水平, 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在高校开设BIM类相关课程, 要考虑以下两点:第一, BIM所涉及的专业门类较多, 要确定适合BIM的专业有哪些, 怎样进行专业间的衔接;第二, 软件类课程的学习, 注重实际的操作训练, 课程的开发要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实践教学。BIM并不是一门单独的软件课程, 它是一个信息系统, 因此, BIM教学对学生的基本能力有下列要求: (1) 完整的BIM教学应该是由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 至少包含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工程造价、工程项目管理这五项; (2) 进行BIM学习的学生至少完成一个学年后的专业课程, 本专业有一定掌握, 对相关专业有一定理解, 明确自己所学专业在建筑信息模型流程中的所处位置; (3) 学生应该具备Auto CAD绘图基础。

2. BIM课程实训方法。

软件类的课程, 强调实践操作, 理论部分不宜过多和过于杂乱。BIM实训课分两种形式: (1) 老师根据BIM学习内容, 给出模拟课程练习; (2) 有企业委托的具体业务, 直接让学生在BIM实训室内做, 让学生还未走出校门, 就可以直接参与企业的工程项目做BIM实训锻炼。对第一种形式, 按学校课程要求, 安排一定学时, 在实训室内完成教学任务, 这是最基本的教学形式。对第二种形式, 实训课没有课时要求, 主要按照工期要求, 可安排一段时间作为实训时间, 为不占用其他课程时间, 又集中安排, 可灵活安排学生在课余和周末在实训室完成学习。两种课程都按照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BIM软件内容比一般的制图软件内容庞杂, 操作难度大。“一刀切”的培养目标、统一的课程内容和课时让基础差的学生力不从心, 失去学习兴趣;让基础好的学生感觉学完后收获不大。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增加成材率, 可以按“梯队式”的培养模式进行教学, 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和职业目标, 按照初级的建模员、中级的工程师、高级的项目管理员分阶段、分层次培养, 比较适合目前的BIM发展情况和市场需求 (具体内容见表1) 。

四、结语

从手工绘图转成二维的计算机绘图, 无疑是一次设计手段的革命, BIM技术的出现, 将是二维计算机绘图转向三维计算机绘图的另一次革命。从目前国内BIM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 我们还处在初级发展水平, 与国外信息化程度有较大差距。高职院校的BIM课程要走的路还很长, 更是需要多方的努力与探索, 才能为我国的建设行业培养和输送大量的技能型BIM人才。充分发挥高职学院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特色, 学生们在BIM实训室里, 通过对真实项目的模拟训练, 甚至直接参与校企合作的实际工程项目, 获得培养和锻炼, 在今后的岗位上能运用BIM软件, 使建筑项目的设计可以更加精细, 信息传递和沟通更有效率, 才能使BIM的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何关培.我国BIM发展战略和模式探讨 (一) [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11, (2) .

[2]王陈远.基于BIM的深化设计管理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 2012, (4) .

篇4:高职院校建筑bim

建筑设计专业建筑结构课程特点

建筑结构课程是高职院校建筑设计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在众多设计课程中,建筑结构课程属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建筑结构设计理论基础,在进行建筑构思和设计中,具有基本的结构件逻辑与体系概念,增强建筑设计中结构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做出比较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建筑方案设计。

一座建筑物能够得以实现,结构往往具有关键的作用。在具体设计工作中,建筑设计专业需要同结构专业密切配合,建筑设计师往往需要具备相当深入全面的结构知识。所以,建筑结构课程对于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

高职院校建筑设计专业建筑结构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定位

课程定位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筑结构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二是建筑结构课程自身的定位。

在建筑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设计类课程是核心课程,技能类课程是建筑设计的基础,理论类课程则是建筑设计的支撑。在实际教授和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理论类课程的部分。过分的强调设计表现或者计算机操作,让学生在工作后很难掌握建筑设计工程性的本质。

在具体的教学定位中,只关注理论知识而忽视与实践结合,这样首先单纯的理论教学容易导致枯燥的教学氛围,其次过分强调力学计算等内容的应试教育会让学生错误地形成了“结构无用”的认知。

2.课程内容

在建筑设计工作中,具体的结构设计、结构计算、结构制图有专门的结构设计师负责。作为建筑师,需要在方案设计阶段有良好的结构逻辑,在施工图设计阶段与结构设计专业有效配合,在施工阶段能够及时与结构设计师一起解决现场问题。

传统意义上的建筑结构教学主要强调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内容的教学,忽视了结构构造、结构体系、结构比选的内容,缺少结构专业、结构图纸及结构配合等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一方面加大了不必要的学习难度,而且也导致了学习效果不好,实际应用不足的普遍现象。

3.课程教材

现有建筑结构教材大多数都是将土木工程专业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等教材加以简单的删减和改写而成,没有考虑建筑学专业的学习目的和要求。教材中含有大量的结构计算,让建筑设计专业学生觉得难度大,不愿读。在现有教材中,大多数是内容过多,还涉及一些不常见的构件,和土木专业的课本区别不大。

同时,教材版本没有及时改版更新也是建筑结构教材存在的普遍现象。在优秀建筑设计作品层出不穷的当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技术的产生往往先于教材的更新,很多结构设计非常优秀的建筑案例应该被采用到建筑设计专业的结构教材里来,与时俱进充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高职院校建筑设计专业建筑结构课程的实践教学思考

1.兼顾课程体系的课程设置

建筑设计专业一般学习年限为5年,而高职院校学习年限为3年,想要充分完成课程体系适应市场需求,具有一定难度。所以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兼顾整体课程体系,既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同时与设计类课程保持良好的互动性和延续性。

在课程开设时间上,建筑结构课程应相对靠前,在学生经过一定建筑设计课程的学习后,这时学生已经对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基础认知和设计需求,结合建筑结构课程的学习,对后续建筑设计课程起到积极的作用。

2.面向职业需求的授课内容

高职院校的教学有其职业需求的特殊性,建筑结构的授课内容也应紧密面向具体工作。从建筑设计的工作实际出发,建筑设计师所需要的结构知识主要在于结构设计、结构配合和注册考试等方面。高职学校建筑设计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助理建筑师、建筑绘图员等工作,结构配合作为最重要的部分,决定了授课内容应该以此为主,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的结构施工图纸阅读、结构专业图纸对接、建筑结构协同优化等能力。

另外,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应按照“实用、够用”的原则,适量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建筑设计本身是强调实践的工作,建筑结构的学习更应该注重实际运用。在教学内容上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安排一定的实训操作、工地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结构认知。

3.观念取代概念的授课理念

在大部分的理论课程学习中,概念推导、公式计算往往是课程的重点。从建筑设计师整个职业培养,职业规划的角度来看,传统的授课理念把建筑专业的结构教学视为土木专业结构教学的简化版,而没有真正认识到在现实工作中二者的相互配合,协调创造。不管是从助理建筑师、主创建筑师、主任建筑师等不同的职业阶段,还是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设计阶段,具有结构观念往往比了解结构概念具有更普遍的意义。

在职业分工日趋细化的趋势下,具有结构观念的建筑设计师和结构设计师的配合是实现优秀建筑设计作品的前提,所以在以建筑结构为代表的理论课程授课理念中,应该在概念学习的基础上培养设计观念。这样不但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充分体现高职院校教学的实践意义,同时对于专业本身设计能力的调高,工作素养的锻炼也能起到积极的效果。

结语

建筑设计是一门强调实践的艺术类型,建筑设计师工作是一项强调多专业配合的工作。在高职院校中,建筑设计专业又具有时间短,重实际的特点。因此,充分考虑实际教学现实和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在多方面进行建筑结构教学改革,对于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优化高职院校建筑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篇5:高职院校建筑bim

[摘要]高职院校以技术教学为主,在装配式建筑教学过程中更应强调技术与实际操作的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本文将分析高职院校装配式建筑教学课程改革的有关问题,阐述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以及装配式建筑教学课程改革的有效举措,以期提升教学效率,转变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装配式教学;课程改革;学生

随着国家经济的提升,建筑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并形成了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其中,装配式建筑施工方式具有低成本、短工期的优势,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装配置建筑教学也应发生改变,与时代接轨,与产业融合,进而培养大批量专业的技术型人才。

篇6:高职院校建筑bim

郑迎春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228)

摘要:为解决高职高专学生由于《建筑材料》这门课涉及的范围广、学科多、知识点杂而厌学的问题,本文作者提出教材优化、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行之有效建议。

关键词:建筑材料;教材优化;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F012文献标识码:A

建筑材料课是建筑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由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组成,主要研究各种建筑材料的组成、构造、生产与加工方法、材料的技术性能质量检验以及如何合理使用。内容广泛、涉及学科较多,且实践性很强。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建筑材料的基础知识,掌握建筑材料的性能、应用及其试验检测技能,以便在今后实践工作中能正确与合理的使用建筑材料。同时为学习后续专业课提供基础知识。而强调工学结合办学特色的高职高专“建筑材料”则是侧重于学习建筑工程用各种材料的性能、检测方法、质量控制和应用的一门专业基础技术课,也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针对施工员、监理员、安全员、质检员、材料员岗位的核心课程之一。1

“建筑材料”课程中的各种建筑材料的成分复杂,种类繁多,性质差异大;各种材料相对独立、关联性少、综合性强、系统性差、跳跃性大,所以学生建立概念困难,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不高,导致教学难度加大。在教学过程中,建议高职高专院校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结合校内外建筑类实习实训基地的实习教学,以培养学生掌握建筑材料应用与检测的基本技能为目标,收稿日期: 责任编辑: 校对:

作者简介:郑迎春(1974-),女。汉族,河北东光人,硕士,建筑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建筑基础课的教学与研究

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建筑材料”课程改革进行探索。教学内容的优化

“建筑材料”课程涉及面广、种类繁多,需要学习和应用的范围大,在教学上不能面面俱到,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按职业岗位的需求,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重点地整合取舍,以适用、够用为度。

1.1 重点介绍我国现有工程建设中最常用的结构材料

该课程中重点内容有水泥、混凝土、钢材3章,而这3章中的内容又各有主次之分。如水泥一章中重点为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一章中重点为普通混凝土,钢材一章中重点为钢筋。在课程讲授过程中,以材料组成→结构→性能→应用为主线,对各种建筑材料的性能、应用及相关规范、标准的技术要求进行重点讲解,其它相关内容作简单介绍。1.2 注意与相关专业课教师做好协调

建筑材料课程是专业基础技术课,与前期学习的材料力学以及后续的混凝土结构施工、砌体工程施工、钢结构等专业课的学习,在混凝土、钢材等材料的性质、应用等许多方面都有交叉,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应与任课教师做好协调,避免重复教学。1.3注重推陈出新

建筑材料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近年来由于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建材行业不断革新和创新,新型、节能、绿色、环保的新产品、新材料不断涌现,因此在教学内容上

要推陈出新。对于一些混凝土的新品种、新型墙体材料和建筑功能材料及技术发展方向等最新知识,应及时给学生介绍,让学生了解和追踪本学科国内外的建材的最新成果和国家有关的新标准、新规范,使教学内容能与时代发展同步。对于粘土砖、木材、沥青等材料要缩减其教学内容,可作为课后自学内容,同时删去对已过时的建筑材料的教学内容。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理论课教学 2.1 应用教育心理学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进行教学

给刚刚高中毕业步入大学校门的大学生讲授建筑材料,许多同学感觉 “建筑材料”课程的实践性强、逻辑性差,叙述性内容多,工程实例少、计算练习少,使得学生在适应了高中数学、物理、力学等逻辑性较强的课程后,感觉对“建筑材料”课程学习不得要领。而建筑材料课是引领学生进入一个全新的、同时又是多彩绚丽的建材知识窗,施教得法,可促使高职学生充满兴趣地步入该课程的学习之门。建议教师应用教育心理学家奥苏博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用学生高中阶段已经掌握的相关旧知识去同化即将学习的建筑材料新知识。从而将学生尽快适应高职院校《建筑材料》的学习特点。2.2 应用实物演示进行直观教学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材料理论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引入实物演示,使教学显得更为形象、直观。例如:教学中可将事先做好的标准件(水泥、混凝土、砂浆)试块直接用实物样品向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分辨各材料标准试块的形状、尺寸和质量,就能很快掌握这些试块的特点、标准尺寸和区分方法,使学生获得非常直观的认知,并增强思维记忆,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有效的教学效果。

2.3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高职“建筑材料”课程的理论应用性强,理论联系实际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的理论教学应与现实工程相结合,在学习材料的特性、使用方法与范围、以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时,要以材料在实际工程中应用为例来讲解和分析。这样,不仅可以避免

课堂教学内容的枯燥、乏味、难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课程教学的客观需要,有助于学生养成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学用结合的好习惯。

例如,在向学生讲解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时,为了给学生强调建筑材料的质量好坏及配合比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施工方法和工程质量、工程造价,教学过程中不应局限于介绍材料本身,更应突出工程质量对材料性能的要求以及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例如,在介绍了PⅠ.Ⅱ、P.O、P.P、P.S、P.F、P.C等6个品种的水泥性能后,可以结合实际工程提出下面几个问题让学生选择材料,陈述理由:处于干燥环境的混凝土楼板、梁、柱宜选用哪种水泥?高温设备或高炉的混凝土基础应选用何种水泥?采用蒸气养护的混凝土预制构件选用何种水泥?

这样一来,学生对6个品种的水泥材料基本性质、工程应用不是机械地记忆,而是通过思考、分析、消化吸收,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加深,也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4 在工学结合中进行仿真教学

在工学结合教学中,材料性能检测工作与理论教学交替进行。根据教学进度,适时进行建筑施工的材料验收与检测技能训练。如:在学习了普通混凝土的技术性质与应用后,让学生到建材实验室,模拟混凝土质量现场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测定和混凝土试件的留置。通过实际工程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校核、表观密度复核、标准试块强度校正、施工配合比确定等仿真工作,使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消化于建筑工程实际的材料验收、材料检测工作中,在检测工作中学真知,用理论指导检测工作实践。通过实际的仿真工作与理论的联系,既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又得到职业技能的培训,从而体现“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工作,在工作中实现学习”的工学结合特点。

同时,在工学结合过程,让学生在建筑材料检测工作进行仿真实训,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检

测实训过程中,有的同学就提出水泥胶砂与砂浆有什么不同?经过讨论,联系所学理论知识,同学们不但找出了不同的原因是水泥胶砂用的是标准砂,而砂浆用的是普通砂;而且明白了水泥胶砂标准件是用于检测水泥的强度等级,砂浆标准试块是用于检测砂浆的强度。采用工学交替、工学结合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新意识。

2.5 通过案例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案例讨论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每位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将作为本课程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根据所学课程的内容和进度,给出实际工程案例,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让学生参与展开课堂讨论,讨论中学生可以针对工程案例提出问题,也可对老师及同学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生对工程案例进行讨论并做出分析和评价后,教师应注意对案例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归纳总结。并以鼓励为主,指出学生分析中的优缺点。案例讨论教学,让学生参与实际工程案例的讨论,不但可以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学习,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工程质量意识,同时也使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3 实验教学改革

“建筑材料”实验教学是强化工学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社会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必不可少的途径。通过实验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实验教学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仿真教学模式,以提高实训教学效果。

3.1 建立实验教学评价考核制度

将“建筑材料”理论学习与检测技能的考核设计为学习过程的考核,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学习与职业能力训练的重视程度。考核方式由学习态度10%、团结合作意识10%、操作规范性30%、学习能力(实验报告)20%,理论考试30%等5部分组成来评定学习过程的成绩。

3.2 在实验教学中实施仿真实训

在技能培训方面,实施模拟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从材料的进场、验收,取样和送样检测的工作过程和检测单位对送检材料的检测的工作过程的仿真训练。如施工方:水泥材料进场→水泥的验收→水泥取样→水泥送检;检测方:水泥取样→水泥细度检测→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检测→水泥胶砂标准件制作→水泥抗折、抗压强度检测等的工作全过程。让学生在校期间不但获得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工作”,使学生对今后的就业岗位的工作有基本的认识与实践。同时,可以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教学内容,在实训中结合实际工程要求,让每班分6小组的学生,设计多方案的混凝土配合比并检测其性能;再经过分析和调整测试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混凝土拌和物;进一步确定基准配合比,从而完成多方案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工作全过程。通过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检测,使学生既巩固了书本的理论知识,又达到工作过程的仿真技能训练,同时还增强小组成员团结协作的沟通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学习能力。

3.3 设立开放式实验室

在实验教学中,有些实验不能在2节课内完成。如:水泥的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的检测需要较长的测定时间,则可采用开放实验室,学生利用课间、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完成实验,这样既保证了重点知识的学习,又保证了实验教学的完整性。同时开放实验室,也为师生开展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条件与平台。

3.4 让建材陈列室成为实践教学的场地

为了让学生及时了解和认识新型、节能、绿色、环保的新产品、新材料的应用,在建材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到建筑工地学习和认识各种建筑材料,帮助学生直观地消化和吸收所学理论知识。但建筑工地的施工过程是为实际项目服务的,它与课程的教学要求有很大的差距,由于受到工程施工进度、时间、地点和交通的限制,有限的工地学习完全满足不了课程的教学要求。因此,老师们将平时积累收集到的新材料样品及时进行归类、整理,在施工实训馆里,设立了新型材料样品陈列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

结合教学内容,到施工实训馆材料陈列室参观学习,了解建筑工程的结构细部施工中新型材料的应用,增强学生对新型建材的感性认识,有效而直观地帮助学生学习和认识各品种不同的新型、节能、绿色、环保的新产品、新材料的应用。4 结语

对高职高专“建筑材料”的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旨在提高学生对学习本课程的兴趣,突出了工学结合的特色,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能力,材料应用与选用、材料验收与检测工作的职业能力、团结协作与人沟通的社会能力,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冷超群.建筑材料[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8 [2]张德思.土木工程材料[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3

[3]戚筱俊.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5-23

[4]建筑工程管理与实物[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5

篇7:BIM技术建筑节能初探论文

摘要:当前BIM越来越受到建筑行业的重视,我国近年来也不断地加大BIM技术的应用。而如何利用BIM技术在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建筑节能,是BIM今后发展的的一个方向。利用BIM相关软件对建筑围护结构进行热工分析,进行不同墙体材料的优化组合选择最佳节能方案;对于建筑物进行光照分析,优化设计方案等。通过对相关建筑节能的分析,对于以后相关研究以及标准的制定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BIM技术;全生命周期;建筑节能

1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在推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展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这些辉煌是耸立在巨大的消耗与浪费之上的。建筑业消耗着世界上40%的能源和原材料,相比其他行业,它的效率十分的底下。

2BIM

2.1BIM的定义BIM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建设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同时又是一种应用于设计、建造、管理的数字化技术。它是从CAD技术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它更加的宽泛,直观,把人们的视觉从二维带入三维的世界,甚至可以发展成4D、5D的模式。

2.2BIM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BIM的国内应用现状

在我国BIM技术最早应用于香港并于成立了香港BIM协会。当时在大陆,大部分的行内人士都只是听说过BIM,相当的一部分人还认为BIM是一种软件。此后,BIM技术开始在中国大陆发展,成为中国“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逐渐的被应用于科研院校、设计院、施工单位、地产商等建设行业相关机构。部分地区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而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还处于观望状态。

2.2.2BIM的国外应用现状

BIM最早从美国发展起来,后逐渐的传入欧洲、日韩等发达国家。目前BIM在这些国家的发展趋势和应用水平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平。美国的威斯康辛州在207月成为第一个在新型大型公共建筑项目使用BIM结束的州政府;年8月,德克萨斯州开始应用BIM技术并计划发展详细的BIM标准;9月,俄亥俄州颁布了BIM协议。BIM技术发展迅速,而且国外的研究也不仅仅如国内一样停留在建筑项目之上,而是开始研究BIM本身的作用。研究的主要方面是BIM应用对组织的影响、BIM应用的优化路径、BIM理论框架的改进以及BIM效能测度的研究等等方面。

3建筑节能

3.1建筑能耗现状

我国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33%;高能耗建筑的比例不断增加,我国目前有近400亿平方米以上的高能耗建筑,仅到末我国建筑品能源消耗已达3.76亿吨标准煤,温室气体排放占全国的25%,预计到我国的建筑能耗将达到1089亿吨标准;而我国的建筑节能状况落后,节能水平、相关标准远低于发达国家等这些都加剧了我国的能源危机。

3.2BIM技术在建筑节能全生命周期的应用

在进行建筑节能分析时,ANSYS、CFD等一些软件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在分析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问题,而BIM全生命周期的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和优化型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上述软件所带来的问题。在建筑设计阶段由设计人员进行项目的规划设计,数据共享减少综合多方面因素优化设计,重复修改所浪费的`人力物力,缩短设计时间,同样的设计阶段利用BIM的能耗分析功能,进行节能优化;在施工阶段利用BIM技术建立模型,提前演绎为实际操作中控制施工进度以及质量控制奠定基础;在暖通工程以及线路的安装阶段运用BIM技术的可视化特点提前模拟进行碰撞试验,避免重复问题,减少检修程序;运营维护阶段提供空间管理、设施管理、隐蔽工程管理、应急管理、节能减排管理(此阶段管理合理可以有效地减少能耗)等等。

3.3BIM在建筑节能技术上的应用

资源匮乏在当今社会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尽管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但是再多的资源平均在每个人身上也就少得可怜了。近年来建筑业逐渐成为三大能耗产业之一,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三分之一还多,且有增加的趋势;因此控制建筑能耗,在BIM基础上发展节能技术对于降低整个社会的能耗很有帮助。建筑节能主要应用于建筑外围护结构、建筑供热制冷系统和建筑设备以及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节能技术等三个方面。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在BIM中进行热工分析,材料转换、墙体的厚度、屋面形式、门窗材料类型等都可以在设计阶段转换;建筑供热制冷系统和建筑设备节能技术在BIM中进行碰撞模拟实验,为施工阶段做准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与损失,而且在可以进行新型的设计尝试;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节能技术在BIM中,如房屋在不同的角度对于太阳能的利用率,地热能丰富地区的冬季取暖,利用风能为单个建筑物发电减少火力发电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在沿海地区使用潮汐能以及雨水的房屋形式等等。BIM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是建筑业降低能耗,利用可再生能源不能能够减少化石资源的使用、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源。

4展望与结语

4.1展望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信息传播方式越来越普遍,而BIM技术为建筑行业所带来的信息化时代,对建筑项目的设计、建造、运营、维护等都能实现全面的实施管理与信息共享。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方式中信息管理不完善的漏洞,在提高管理的效率同时为建筑业带来更大的效益。而对于建筑节能方面,有BIM技术的加入,在项目的全寿命周期都方面都可以降低能耗,不仅可以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也能从根本上解决很多不必要的浪费。在节能的建筑设计、外围护结构、建筑供热制冷系统、建筑设备的节能以及建筑的自动化与计算机控制方面可以利用BIM技术来做更多的尝试。

4.2结语

篇8:高职院校建筑bim

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是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项目管理的新兴技术, 它集成了所有的几何模型信息, 功能要求及构件特性。建筑信息模型已经成为建设领域的热点, 该技术是把项目参与各方在设计阶段就集合起来, 实现统一管理, 统一调配, 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 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一些风险, 进行精益施工。目前BIM技术在北美等发达地区的使用率已超过70%, 我国在2003年左右引入BIM技术, 仅在一些超高层建筑中使用。BIM技术是未来建筑领域应用和发展的趋势, 作为我们职业院校必须把握市场脉搏, 紧跟市场导向, 抢抓机遇, 为社会培养BIM技术人才。

对于BIM的理解, 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Modeling这个动名词, 它说明BIM强调的是一个过程, 建筑全生命周期应用的一个过程。所以我们说:BIM是利用数字模型对项目进行设计、施工和运营的过程。而在中国, 设计, 施工和运营是相对割裂的。设计院靠出图盈利, 对项目施工现场的配合相对不够紧密;施工和运营阶段的联系主要是靠竣工图和一系列的设计变更和产品报价文件等等。

2 BIM技术的优势所在

BIM技术不仅可以提升设计质量, 还可以将设计质量的把控变得简单, 易操作。这样使设计院的团队结构发生变化, 设计速度会加快。对目前的设计流程和分配机制也会产生影响, 传统的设计模式是方案设计和扩初, BIM技术在模型创建过程中就会自动生成平立剖详图。BIM建模时操作的对象不再是点、线、圆这些简单的几何对象, 而是直接产生墙、梁、柱、门、窗等建筑构件;BIM技术的三维可视化, 施工模拟, 绿色建筑等功能扩充了设计院的服务范围。

BIM可实现建筑项目高度集成, 非常有利于设计、施工、供货等各参与方相互沟通, 每一个阶段都会有好多单位相互联系, BIM可作为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 使各部门之间的交流畅通并且很有秩序, 保证建设项目信息的完整和正确。

BIM技术可实现全寿命周期管理, 目前建设项目的设计与施工是相互分离的, 而且各自处在不同的阶段, 双方的沟通相对较少。结果就导致工程信息传递的效率不高, 而且错误较多, 基于BIM技术参数化模型和数据统一化的优势, 在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 能够保证数据的统一和透明。

BIM技术能够提高建筑业生产效率, 减少资源浪费。BIM技术可实现高精度设计, 在装配式建造楼房的过程中会有成千上万的预制构件, 这些构件在安装过程中要保证其位置准确, 不发生碰撞, 必须要借助BIM的碰撞检查技术才可完成, 在安装前将这些问题都事先消除, 提高设计精度, 防止出错。

3 开设BIM课程是发展需要

学校课程体系的设置也是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的, 设计是设计, 施工是施工, 项目管理是项目管理, 彼此独立, 引进BIM课程后, 这些知识都将融合在一起, 在学习BIM课程时施工, 项目管理, 工程造价, 招投标等内容都集中在软件当中, 必须要同时具备这几方面的知识, 我们现有的课程体系可能无法适应BIM课程的学习, 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 探索适合的课程体系。

学校是BIM技能培训前沿阵地, 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紧跟社会步伐, 社会需要这方面的人才, 我们就应当根据社会需要对现有的课程体系做出调整, 与学生今后工作岗位对接, 使学生工作后马上能上手, 南方的一些职业院校很早就开始注重培养BIM技术的人才, 专门开设BIM基础建模课程, 专门为BIM咨询类企业和建筑施工类的企业培养其所需要的一线BIM建模人才。行业的发展推动着教学的变革, 高职院校土建专业需要的应当是具备技术能力过硬的人才, 与行业相适应的人才。BIM技术综合了土建行业的所有知识, 我们的课程体系需要改变, 同时BIM技术工程项目的数据信息量非常大, 需要强大的硬件和软件支撑。我们的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也要改变。

4 开设BIM技术课程教学的可行性

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开设的建筑制图, 房屋建筑学, 建筑结构, CAD, 项目管理等课程及一些实践项目为学生学习BIM技术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学校的硬件设备都已经非常好了, 学生自身经济实力提高, 可以购置电脑, 师资方面可通过培训教师, 邀请专家等方式来解决, 从这些方面来看BIM技术教学具备可行性。

5 BIM对土建类学生就业的影响

职业院校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主, 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已不需要搞设计, 不需要搞研究, 只需会应用即可, BIM技术恰好符合这一培养目标要求。BIM技术在建设领域必将大量普及, 今后BIM人才的缺口非常大, 提供了非常多的就业机会, 谁抢得先机谁就会从中获益。我认为职业院校应当抓住这一机遇, 改革课程, 培养BIM人才, 使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能够适应市场需求, 紧跟时代步伐。

摘要:介绍了BIM的发展历程以及BIM技术的优势, 对高职院校开设BIM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研究, 并分析了BIM技术对土建类学生的就业影响, 指出BIM技术是未来建筑领域应用和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BIM技术,课程,建筑,就业

参考文献

[1]陈前, 张原.浅谈BIM技术及其应用[J].价值工程, 2012 (23) :39-40.

[2]张建平, 李丁, 林佳瑞, 等.BIM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 2012 (16) :23-25.

[3]龙文志.建筑业应尽快推行建筑信息模型 (BIM) 技术[J].建筑技术, 2011 (1) :77-80.

[4]陈继良, 张东升.BIM相关技术在上海中心大厦的应用[J].建筑技艺, 2011 (Z1) :17-19.

上一篇:旅游协议下一篇:“12315”让文明成为习惯,让习惯成就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