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管理教材

2024-07-20

资料管理教材(通用10篇)

篇1:资料管理教材

教材及教辅资料使用管理办法

一、各学期教材征订,必须严格按照教育部及安徽省教育厅制定的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并在指定的用书中选取与我校实际相符合的教材,教材征订由教务处预选,报主管校长审定方可向新华书店预定。

二、教学辅助资料,学校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集体采购,一律采取学生自愿购买的原则,由学生到书店或向出版代理商购买。违者,学校将追究有关单位负责人及当事人的责任。

三、教学中的课堂练习及单元测验,由各学科备课组组织教师编写,并填写文印报告单由年级主任审批,方可胶印。编写资料要体现精选精练的原则,不可滥发资料,年级对各科练习实行总量控制,胶印的资料要合理使用,反对浪费。

四、根据学生差异,教师可向学生推荐有价值的教辅资料,但不得组织学生购买,也不得代为购买。教师推荐使用的资料必须是正规出版物,不得向学生推荐和使用各种盗版资料。教师推荐使用资料时不得从中拿回扣,其价格由年级组、备课组共同商定,并报教务处备案。其让利部分全部让给学生。

五、学生书本资料费为代收费,学期结束时学校与年级结算,多退少补。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在学校规定的数额外加码,不得自行收费,也不得将书本资料费挪作他用。

六、对违反以上规定的,学校将追究当事人及有关责任人的责任,情况严重的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和经济处罚。

七、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篇2:资料管理教材

教材、教辅资料征订规范及管理使用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学校教材、教辅资料征订,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促进基础教育健康发展,根据县局要求,经会议讨论研究,对我校教材、教辅资料、班级资料征订作如下规范:

第二章 教材严格按照教育局要求统一征订

第二条 教材的征订严格按省教育厅统一规定,坚持以新华书店为唯一合法的征订单位,每年仅有春季和秋季两次时段征订全年使用教材,过期不予办理。

第三章 教辅完全根据学生自愿原则

第三条 县局教辅资料完全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进行征订。

第四章 教材发放

第四条 每学期教材统一由学校在开学第一天以班级为单位统一由班主任领出发放到每个学生,进行签名登记按手印(义务教育免费教材)。

第五章 循环使用教材用书

第五条 《音乐》、《美术》、《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和地方教学用书,属于免费循环使用教学用书,学校在每学期期末考试结束最后一天通知班主任将循环教材收到学校、清点登记保存,以备下学年使用。

第六章 费用收缴

第六条 教材、教辅、均属学校代收费项目,学校不收取任何费用。

篇3:激活语文教材中的“资料袋”

一、梳理“资料袋”, 找到学习切入点

以五年级教材为例, 上册中安排的五个“资料袋”, 其中有两个是介绍文本作者, 一个是关于诗歌的小故事, 一个是介绍时代背景, 还有一个是关于文本中所介绍事物的拓展。经过梳理与归纳, 我们不难发现, 编者之所以选择在这五篇课文后出现相关的“资料袋”, 肯定有其特别的用意, 而且要通过这五个“资料袋”培养学生的何种能力, 肯定也有所体现。

事实上, 如果我们从“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课标语) 这一点思考, 我们就不难推测出这五个“资料袋”是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范本, 因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课标语) 。有了这五个“资料袋”作为学习契机, 并以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力为依托, 那么关于语文课外拓展就有了依葫芦画瓢的途径, 也就找到了学习的切入点。

1.介绍文本作者, 激活学生阅读的兴奋点

课外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提高阅读品位。”因此, 怎样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如何激活学生阅读的兴奋点, 是每个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如果单纯地为学生列出一些冷冰冰、没有生气的书单, 或推荐看起来没有一点生命力的书名, 是无法激活学生阅读兴奋点的。

一个人喜欢阅读一本书往往是从了解作者开始的, 因为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同时也是与作者的对话过程。了解作者的背景是解读作者、了解文本主旨的有效途径。所以, 在笔者看来, 教材中安排介绍作者的“资料袋”, 目的是让学生利用综合性学习的能力对文本作者进行深入了解, 以便于解读课文主旨, 同时在了解作者特殊的写作背景和人生经历后激发起阅读其著作的兴趣。

2.介绍时代背景, 扫除学生阅读的障碍

了解一篇文章的时代背景特别是特殊年代的背景, 是读者与文本交流的桥梁。一般情况下, 介绍时代背景的“资料袋”会出现在一些特殊年代或距今久远, 学生需要借助时代背景才能理解的课文之后。如果我们对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材中的“资料袋”进行整理, 就会发现编者在安排这些“资料袋”时是别有用心的。如, 关于抗日战争的文章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教材中频繁出现, 但关于抗日战争的“资料袋”却只在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后出现, 而且在“资料袋”中还出现了“围剿“”战略转移“”长征”等需要学生继续了解的知识点。然而, 反过来看, 如果在这个“资料袋”后或在此之前关于抗战的课文后设计一次以 “了解红军长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 那么在接下来以此为主题的课文学习中, 我们将无须担心学生理解困难的问题, 也为学生扫除了阅读此类题材的障碍。

3.介绍“趣味语文”, 增加学生的积累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 有关语文知识的介绍从不同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积累, 我们可以将其统称为“趣味语文”。这些知识虽然量不多, 但面却很广, 有历史书籍的介绍、科学知识的介绍、关于课文作者的小故事等等。如果学生依据这条线索, 以教材中的相关“资料袋”为模板开展更广领域、更大量的查找、搜集、整理和调查活动, 就既可以增加课外积累, 又能锻炼和提升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力。

二、探究“资料袋”, 找到学习策略

整理归纳了语文教材中所安排的“资料袋”, 找到了学习的切入点, 明确了学习目标, 有了清晰的方向, 我们就可以根据以上三个学习切入点找到学习策略。笔者经过不断的探究和反思, 就如何激活教材中的“资料袋”形成了相关的学习策略。实践证明, 运用这些策略, 不但提高了教学效率, 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积累, 还提高了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能力, 确确实实实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1.以了解作者为契机, 开展主题式阅读活动

在一个学期中,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两到三次主题式阅读活动。开展这项活动的首要任务是激活学生阅读的兴奋点。

五年级上册《松鼠》的课后“资料袋”中介绍了作者布封的相关资料, 还简单介绍了他用40 年时间写出的《自然史》:“这部作品……因其文笔优美而著称于世。在布封的笔下, 小松鼠善良可爱, 大象温和憨厚, 鸽子夫妇相亲相爱, 具有人类的一切美好品质。”这一句话简单叙述了布封是如何介绍动物的。于是, 我设计了一次关于中外作家介绍动物的主题式阅读活动。

我认为这个阅读活动是有基础的, 因为四年级上册有一个单元的主题是介绍动物, 而且都是中国作家的文章。我先让学生找出这些文章读一读, 然后与布封介绍动物的方法、文笔等比较异同。当然, 开展一次主题式阅读活动仅靠这几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于是, 我布置全班学生分组活动, 搜集、整理出中外作家介绍动物的文章, 然后阅读、探究、分析, 最后举行读书汇报会。开展完活动后, 一定要让学生保存好资料, 这样学生可以看到自己查找、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发展过程, 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2.以了解时代背景为线索, 开展相关背景的了解与探索活动

了解时代背景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所以, 在学习课文之前, 学生如果能全面、深入地了解时代背景, 就既能缩短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又能丰富积累, 还能扫除阅读此类背景文章的障碍。

如, 五年级上册第八组的课文都是介绍毛泽东的文章, 其中《七律·长征》课后安排了一个“资料袋”, 介绍了红军长征的原因及经过的关键地方和路程。

对于学生来说, 这个“资料袋”里所介绍的知识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太远, 如果就此简单点过, 或许学生暂时可以囫囵吞枣地了解, 但以后学习这类课文或阅读这类文章可能就会因为年代距离太远而抑制了兴趣。于是, 我利用这个“资料袋”设计了一次“了解红军长征”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查阅资料和访问长辈, 再经过全班汇报, 学生对红军长征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有了这次活动的基础, 教学六年级上册《金色的鱼钩》时, 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当时红军过草地的艰难困苦, 水到渠成地理解了老班长省食物给“我们”吃的伟大。同样, 阅读六年级下册“课外书屋”推荐的《红岩》等革命书籍时, 学生们也比较轻松。

3.以了解“趣味语文”为手段, 开展课外积累活动

每册教材中需要学生了解的课外知识有很多, 语文学习的过程事实上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五年级上册第5 课的课后安排了一个“资料袋”, 介绍王安石作《泊船瓜洲》时如何经过琢磨才确定“绿”字的小故事。 语文教材中出现的这些“趣味语文”, 实际上类似于语文拓展积累。基于此, 在学习这个“资料袋”后, 我布置学生搜集、整理出已经学过的“趣味语文”, 将其大概分成两大类———诗歌知识类、逸闻趣事类。再根据这两大类对其进行补充拓展。通过这次活动, 学生们积累了一些写作的资料, 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篇4:用好用活教材中的“资料”栏目

摘要:对教材“资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为追求优质课堂教学,用好用活教材中的“资料”栏目提出了四点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资料;问题;创设情境;人文;阅读;探究性问题

文章编号:1005-6629(2009)05-0035-02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在人教版九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资料”栏目是一大亮点。上下两册教材共出现“资料”栏目达29处,涉及的内容有空气质量标准、燃料使用和存放、化肥鉴别、织物除渍方法、侯氏制碱法等化学常识,充分凸现了“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为教师创设教学情景、增加学生的表象积累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然而,笔者在与同行们多次交流时发现,在“资料”教学时存在以下几种现象值得警惕。

1“资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置之不理

有的教师认为,不少“资料”,如:“元素符号的发展史”、“张青莲简介”、“银器防腐”、“人体体液和排泄物的pH”等素材,涉及的知识点太少太散,都是些“花架子”,可有可无,中考题中又很少出现,引导学生学习“资料”无非是浪费时间,是“不经济”的学习,倒不如去做几道化学题更有用。因此,在“资料”教学中他们选择视而不见,直接跳过。结果是适得其反,课堂越来越沉闷,学生的学习效率越来越低。

1.2一讲到底

“资料”教学中另一错误做法是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不够重视,不愿给予学生亲自体验、探究的时间和机会,大讲特讲,总结出死记硬背的条条杠杠,让学生记现成的结论。

1.3盲目补充

曾经听过这么一课“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师用了近半课的时间讲解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原理和反应方程式,又补充了碳酸氢钠的受热分解方程式,最后竟提升到“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互变”,结果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不可否认,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新教材中的资料内容更具有弹性和张力。但是像该教师这样不顾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水平,盲目地补充知识点,刻意加深加难,美其名曰是注意与高中内容衔接,拓展学生视野,但实质是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打击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最终导致舍本求末,事与愿违。

综观上述这些现象,不难看出有些教师还停留没有领会新教材编写的宗旨和深意,在教学时过于注重化学的知识价值,不愿深入研究教材,缺乏课程改革的勇气,以致错失了许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情感和科学方法的好机会。其实在“资料”教学中没有必要刻意另辟蹊径,只要合理有效地用好、用活教材中的资料,则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就会得到充分发挥。

2“资料”栏目的运用策略

2.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资料”栏目中的素材图文并茂,简明直观,语言生动活泼。这种多以图片、表格形式的呈现方式不仅增加了理论知识的趣味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也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另外,许多化学情景素材,如:“认识服装标签”、“生物体内的含水量和元素含量”、“吸烟和霉变食物的害处”等,都与化学学习内容联系密切,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资料”栏目提供的资源,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把资料内容转化为“有价值的知识”,让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阅读“空气质量质量日报、预报”时,指导学生在国家环境保护部网站定期查阅南通的空气质量状况;介绍“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时,通过图片投影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了解“工业上如何大量制取氧气”时,启发学生思考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的根本区别。

2.2挖掘人文内涵,培养积极价值观

在“资料”栏目中提供的人文素材多达7处。将价值观教育有机地融入课堂,可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和人文素养的和谐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挖掘素材中的人文内涵,联系曲折发展的化学史实,并适当地加以展开,不仅让学生了解到化学家的研究方法,体验他们敢于质疑和批判权威的精神,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为祖国而学习的热情,提升教学感染力。

例如:在“爱护水资源”这节课时,通过阅读资料“水资源紧缺指标”,并联系我国各地人均水量柱状图,使学生深切体会到爱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又如:在介绍“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时,教师叙述:20世纪初,制碱工业技术一直遭到发达国家的封锁,被外国公司垄断。当时在美留学的侯德榜对这一现实十分愤慨,他怀着炽热的爱国之心返回祖国,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之后又断然拒绝日本鬼子歙物要求,经过多次的摸索和试验,终于发明了“侯氏制碱法”,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这种方法制造纯碱。学生被教师充满激情的陈述深深地打动了,这样的体验,无需太多的指点,学生能迅速、敏捷地洞悉教师所需传达的意图,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2.3通过阅读,培养信息处理能力

“资料”栏目的设置,既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也体现了对学生获取和加工运用信息能力的要求。而考察学生获取、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正是近几年中考热点之一。不少中考题中的资料素材就是教材中的原型或者变形。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素材,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找出文字中的关键词和图表、化学用语表达出的信息并加以分析运用。另外“资料”中的知识点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在指导阅读时应提醒学生注意前后知识的连贯性,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例如:在学习“认识服装的标签”时,指导学生根据里料、面料的纤维种类区分不同的服装织品;根据洗涤说明的不同图标了解洗涤熨烫时的注意事项。在资料“我国渤、黄、东、南海海水所含主要元素”中,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表,在众多数据中提取信息,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了解海水资源状况和海水中的“元素之最”。

2.4适度筛选,设计探究性问题

不是所有的资料都可设计出探究性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研究、筛选,做学习的有心人。探究性问题的选择应从“资料”的具体内容入手,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储备精心选材,设计上要有梯度、多层次,注意要面向全体学生,挖掘不宜过深、过难,把握好探究的深度和广度,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知识的建构。

例如:在“质量守恒定律”一节中,除了引导学生关注“拉瓦锡发现质量守恒定律”这一史实之外,还补充了以下资料:

早在300多年前,化学家们就对化学反应进行定量研究。1673年美国化学家波义耳在一只敞口的容器中加热铜,结果发现反应后物质的质量增加了。1777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较精确的定量实验法,在密闭容器中研究氧化汞的分解与合成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反应后质量仍不变。

两份资料的展示立即激发学生主动地提出以下问题:

⑴是不是在敞口的容器中质量就会增加?

⑵为什么在密闭的容器中质量就会不变呢?

带着问题,学生都积极思考,提出猜想,并围绕猜想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推理,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在该节课最后,教师再次让学生关注这两个资料并提问:“两位科学家关于质量的研究为什么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通过前面的学习你现在能解释其中的奥秘吗?”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实验事实很快找到答案。设置了这三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梯度的探究性问题,做到首尾呼应,使学生加深了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在这样的教学中,资料成为点燃学生探究激情的导火索,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感悟到科学家研究的过程和科学方法,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学习的“再创造”。

参考文献:

[1]胡美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张晓玲.初中化学探究教学之我见[J].化学教学,2007(3):30~34.

篇5:资料管理教材

埔教〔2007〕50号

一、指导思想 为适应教育事业改革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我局教材教辅资料征订发行管理工作,预防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确保教材教辅资料正常发行,特制定本方案。

二、管理与发行

(一)健全管理机制,实行统一归口管理。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省中小学教材、教学辅助资料征订发行管理办法〉的通知》(粤教办〔2002〕92号)文的规定和要求,局办公室为我区教材教辅资料征订发行统筹管理部门。凡未加盖局办公室印章的订单一律不在征订发行之列。

(二)自2006年4月(即征订2006年秋季教材教辅资料)起,我区中小学校教材教辅和幼儿园用书发行工作委托在省中标的广东省新华发行集团和广东教育书店负责,由其承担全区每年春、秋季两学期中、小学教材教辅和幼儿园用书的征订、采购、发行(储备、配送、调剂、添货、零售)及结算工作。

(三)全区中小学生考试资料、教研资料由局教研室负责征订发行。

(四)黄埔新华书店负责的主科教材仍按原渠道征订发行,若业务需要也可由黄埔新华书店委托广东省新华发行集团广州教育用品配置有限公司在我区聘请的业务代表按既往征订发行途径做好相关工作。

(五)委托发行方须在我区内设立教材教辅发行点,委派或聘请驻黄埔区的业务代表及工作人员。

三、职责及分工

(一)局办公室

1、负责组织、协调有关科室和部门做好全区教材教辅资料征订发行管理工作。

2、负责组织召开全区每年春、秋季两学期中、小学教材教辅资料和幼儿园用书的征订发行工作会议,传达上级有关征订发行工作会议精神。督办落实征订发行工作。

3、把好中小学幼儿园教材教辅资料缴费结算关。每一季教材教辅资料征订发行工作完成后及时结算,会同有关科室审核各中小学幼儿园的征订渠道是否符合规定。

(二)基础教育科(中学教育科、小幼科)

1、把好教材教辅资料选用关。牵头组织召开区教材教辅资料选用指导委员会协调工作会,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和省、市教育部门的课程管理要求确定我区选用的教材和推荐选用教辅资料。

2、把好审核关。审定我区各中小学、幼儿园是否按市文件要求征订和使用教材教辅资料。

(三)纪检监察审计科

1、监督执行情况。要求各中小学幼儿园将教材教辅征订情况列入校(园)务公开内容,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公示栏上须列出投诉举报电话(局党政办公室:82378959,局纪检监察审计科:82378930)。发现违规情况及时调查处理。

2、加强检查。每年牵头组织我区教材教辅选用指导小组成员检查或抽查全区中小学学生教辅资料,并通报情况。

3、监督和指导发行费用的支出成本和上缴区财政的比例,受局委托对委托发行部门的经费情况进行审计。

(四)委托发行方

1、广东省新华发行集团广州教育用品配置有限公司 负责全区所有中小学乡土教材教科书和教学配套用书以及幼儿园教学配套用书的征订发行工作。

2、省教育书店有限公司 负责全区所有中小学新课标副科教材的征订发行工作。

3、黄埔新华书店 负责全区所有中小学主科教材的征订发行工作。

4、局教研室 ①负责做好全区中小学生考试资料、教研资料和《现代中小学生报》的征订发行工作。②按市教育局文件精神结合黄埔区实际,负责向中小学校选择推荐广州市教研室推荐目录中质量高的教辅资料。

四、有关要求

(一)负责组织征订目录范围内教材、教辅的预订工作,必须在教材、教辅发行通知的时间范围内提前预订。

(二)订购教材、教辅应以教学计划规定所开课程为依据,每门课只能选订一种教材、一本教辅。

(三)春季、秋季教材,必须在每年春季、秋季开学前一周前将全部品种的教材如数送到全区每个中小学校,确保“课前到书”。

(四)教材、教辅资料征订必须做到及时、完整、准确,不得出现因征订、汇总差错造成的教材缺失等问题。包装必须符合出版行业规定的标准。一旦出现问题造成数量不足、书本破损等及时做好补救工作。

(五)服务标准:提供优质服务,实行信用预订,不向学校预收书款。向学校宣传教材出版、供应情况,解答学校对教材供应提出的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办法。免费送书到校。

(六)发行费用的管理 委托发行单位应以创新的精神确保服务水平和质量,努力降低发行成本,其必要的发行成本支出应控制在50%以内,其余的发行费用如数按期上缴黄埔区财政,并且不低于2006年上缴区财政的总额。

五、有关黄埔区中小学幼儿园教材教辅选用指导委员会的职责和任务按埔教〔2005〕75号文件精神执行。

六、本方案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二○○七年十二月十二日

主题词:教辅 资料征订 管理办法

篇6:资料管理教材

衡教基(2009)59号

衡水市教育局

关于规范中小学教材和教辅资料管理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局、衡水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及衡水湖管委会社会发展局、市直各中学、幼儿园、特教学校:

近年来,各级教育、出版等部门下发了一系列关于规范中小学(包括幼儿园、下同)教材和教辅资料管理的文件,我市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总体上能够根据文件精神,认真做好本地中小学教材教辅选用、征订等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有一些地方、学校和个人擅自编写地方教材、教辅资料和校本教材,擅自为学生征订省颁目录以外的教材,擅自为学生征订教辅资料和专题教育材料,乱编、乱印、乱订、乱发现象在个别地方仍然存在,甚至有个别学校为学生征订

盗版教材、教辅,这些都严重违反了国家和省、市有关教材和教辅资料管理的规定,给学生和学生家长增加了负担,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为此,市教育局就进一步加强我市中小学教材和教辅资料管理工作重申如下要求:

一、严格控制教材选用的科目、品种和数量。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要求,中小学学科教材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设立教材选订委员会依据国家和省下发的《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统一确定学科和版本,报省教育厅核准,任何地方和学校均不得在《目录》之外自行选用教材,不得擅自变更教材种类。各地各学校对教材使用中发现的问题及有关建议可及时向市教育局报告。国家课程学科教材必须订全订够,确保每生一册,每个学生每门学科必须并且只能选用一种教材;地方课程教材要根据地方课程开设情况选择使用。

二、严格执行国家中小学教材编写核准制度。未经省教育厅立项,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编写地方课程和专题教育教材;地方

课程和专题教育教材未经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一律不得向学生推荐使用。

三、校本课程原则上不得编写学生用书并向学生统一征订,确需编写的应向学生免费提供。学校要充分挖掘当地教育资源,积极开发多样化的学校课程,如有必要,学校可编写教学参考资料供教师参考。

四、严格统一为学生征订教辅资料。各地各学校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形式组织学生购买一切形式的教辅资料;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强迫学校订购;发行部门不得向学校发行或搭售教辅材料。

五、制止和杜绝使用盗版、盗印及非法出版的中小学教材和教辅资料,确保学生不受侵权盗版和非法出版教材教辅产品的侵害,各地各学校必须按照教材征订程序和要求从正规的出版和发行渠道为学生选用和征订教材,确保学生用书质量。严禁学校与个体书商合作经营,向学生推销各地教辅资

料。严禁学校、年级组和教师等通过非正规渠道和非正规手段向学生推荐盗版图书和音像制品等,谁违纪谁负责。

六、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中小学教材和教辅资料的管理,强化规范意识,坚决查处乱编、乱印、乱订、乱发等违规行为,防止和杜绝教材教辅征订发行过程中的违规违纪行为。

七、各地各学校要切实加强此项工作的领导,严格实行学生用书征订校长责任制。要建立健全中小学学生用书监督检查工作机制,把中小学学生用书的管理作为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加强对中小学教材的选用、征订和教辅资料使用的监管。要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和管理,严格规范校内征购教辅用书秩序,自觉抵制商业贿赂,有效预防职务犯罪,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

10月底以前,各地要结合中小学常规管理考核评估和“减负”工作对本地中小学、幼儿园进校教材教辅选用、征订工作进行检查、严肃查处各种乱编、乱印、乱订、乱发

特别是非法使用盗版教材和教辅资料的行为,检查情况要书面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

市教育局将对此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衡水市教育局2009年10月12日 主题词 中小学教材教辅 规范管理通知 衡水市教育局办公室2009年10月12日印

篇7:编写教材需资料清单

1.近三年国内外橡胶的市场现状或板块分析(包括BR,SBS,SBR);

2.国内BR,SBS,SBR的生产工艺(包括主要生产企业及其工艺路线,最好提供工艺路

线横向比较);

3.国内外BR,SBS,SBR的主要生产牌号和性能指标(最好能提供各牌号性能指标对比);

4.国内外BR,SBS,SBR生产与应用的技术进展。

合成树脂分册

1.近三年国内外合成树脂的市场现状或板块分析(包括PE,PP,PVC,PS,ABS,EVA);

2.国内PE,PP,PVC,PS,ABS,EVA的生产工艺(包括主要生产企业及其工艺路线,最好提供工艺路线横向比较);

3.国内外PE,PP,PVC,PS,ABS,EVA的主要生产牌号和性能指标(最好能提供各牌

号性能指标对比);

4.国内外PE,PP,PVC,PS,ABS,EVA生产与应用的技术进展。

乙烯及下游产品生产技术分册

1.国内乙烯生产技术及技术、成本分析;

2.近三年乙烯生产现状

有机分册

1.近三年国内外有机产品的市场现状或板块分析(包括烯烃类主要产品丙烯,丁二烯,苯

乙烯,醋酸乙烯和芳烃类主要产品苯,甲苯,二甲苯和环氧乙烷和醇类的甲醇,乙醇,乙二醇和C5,C9,苯酚,丙酮,MTBE,PVA等);

2.国内烯烃类主要产品丙烯,丁二烯,苯乙烯,醋酸乙烯和芳烃类主要产品苯,甲苯,二

甲苯和环氧乙烷和醇类的甲醇,乙醇,乙二醇和C5,C9,苯酚,丙酮,MTBE,PVA的生产工艺(包括主要生产企业及其工艺路线,最好提供工艺路线横向比较);

3.国内外烯烃类主要产品丙烯,丁二烯,苯乙烯,醋酸乙烯和芳烃类主要产品苯,甲苯,二甲苯和环氧乙烷和醇类的甲醇,乙醇,乙二醇和C5,C9,苯酚,丙酮,MTBE,PVA的主要生产牌号和性能指标(最好能提供各牌号性能指标对比);

篇8:资料管理教材

一、补充资料, 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 部分学生在教师以权威压制的教学中形成被动学习, 对语文教材产生了一定的厌学情绪, 因此教师可以运用收集的材料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从而踏着资料更好地走进文本, 走进课堂。

例如, 在教学《沙漠中的绿洲》一文时, 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 感受阿联酋迪拜这座城市对绿化环境所作出的努力。教师布置学生收集迪拜之前的环境资料以及现代迪拜的绿化程度方面的资料。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收集的文字与图片资料进行现场展示, 学生在交流、展示、分享的过程, 形成了共同的情感认知:原本不毛之地的迪拜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一座绿意盎然的花园城市呢?他们做出了怎样的努力?又是如何保护与维持自己的环境的呢?正当学生认知冲动处于兴奋之际, 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这样的教学, 教师正是借助收集资料的对比, 激活了学生内心的疑惑, 增强了学生读懂文本的兴趣与意识, 强化了学生走进文本的认知体验, 为更好地走进文本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二、补充资料, 体验作者的内在情感

文中有人, 人在文中。很多文本作者都是在创作时将自身的情感认知与价值意蕴蕴藏在文本的语言文字之中。学生因为对作者知之甚少, 所有对于作者在文本中凸显的情感就不能较好地认知。如果教师能将相关的背景资源呈现在学生面前, 就能较好地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知与体会作者内在的情韵。

例如, 在教学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 不少学生在初步感知诗歌大意的基础上, 对诗歌中“漫卷诗书喜欲狂”中表现出来的疯狂的喜悦之情, 感到莫名其妙。而要攻克这一认知难题, 仅仅围绕诗歌文本是无法做到的。因此, 教师补充了当时安史之乱导致国家分裂的历史背景, 并适当介绍了杜甫其他表达爱国情怀的诗作, 如《春望》等, 感受诗人拳拳爱国之心。在背景资料的介入下, 学生对诗人情感的发展轨迹有了较为通透的把握, 对理解诗歌中相关语句也就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此教学过程中, 学生将诗歌的语言与资料的文字进行对接与印证, 有效地走进了诗歌的意境, 走进了作者的情感。

在这一案例中, 教师并没有引领学生一直在诗歌内部纠缠滚打, 而是从广阔的背景文字资料中选择了能够感受作者内心情韵的资源, 引领学生与文本人物进行零距离对话, 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补充资料, 强化学生的言语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 (201) 充分强调:语文教学应该关注文本语言形式和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要在体悟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促进对语言的感悟、积累与运用。而在背景资源的拓展中, 如果运用得当也能为学生的资源能力训练提供较好的保障。

例如, 《钱学森》一文以生动典型的事例, 展现了钱学森为了回到祖国怀抱所经历的种种艰辛, 表现了其为了投身祖国国防建设的爱国之心。而作者为了表达这一中心, 在典型事件中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以及心理的描写, 将人物的这一特性跃然纸上。但在教学中, 教师并没有仅仅拘泥于课文, 而是为学生补充了关于人物在美国的其他事例。这些事例中有些与文本的主题息息相关, 有的则表现了人物勤奋好学的品格。教师在课堂中引入这些资源之后, 引导学生依据文本的中心进行辨析, 并进行思考:哪些资源对于凸显文本的中心有价值, 值得运用?如果运用, 需要在哪些地方对人物的表现进行详细描述。

在人物习作中, 很多学生常常会因为选择不当的典型事例而捉襟见肘。而上面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对资料的补充, 显然为学生如何选择典型事物奠定了基础, 提供了范例。更重要的是, 教师还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典型事例的详写策略习得方法, 并将这样的方法作用于资料中的事件, 从而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教学效益。

四、补充资料, 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

阅读教学讲究的是课内得法、课外得益, 因此教师在关注课堂教学中方法习得的基础上, 也应该强化课外阅读的指导, 帮助学生进行资料的拓展, 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意识, 提升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例如, 在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时, 教师就及时补充了茅盾对萧红原著《呼兰河传》的评价:一篇叙事诗, 一幅多彩的风土画, 一串凄婉的歌谣。于是, 教师在教学中则依照“叙事诗”“风土画”“凄婉的歌谣”三大视角引领学生进行思考, 真正地走进了文本。而在课堂教学结束之际, 教师则又再次提到茅盾的评价, 并向学生推荐了这本名著。

此教学过程中, 正因为有事前资料中茅盾的评价, 充分激活了学生对这部著作的阅读期待, 从而由资料迈向了著作, 形成了较好的教学效益。

篇9:资料管理教材

【关键词】 小学科学教材;资料库;教育教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3.6

研究分析资料库资源,不难发现它与单元内容紧密一体,能深化、丰富认知,开阔眼界,具有探究性、综合性、文学性,且资料库中的短文,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图文并茂,适合小学生自学获取信息。

小学科学教材资料库资源理应受到教师的重视和运用,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有的教师将其忽略,有的教师由于教学策略不当,未充分发挥这些材料的教育教学价值。下面是本人依据新课程理念指导,结合自身教学的实践,理性而深入地研究教材资料库资源,探索其教育教学价值的经验,供大家参考。

一、培养提出科学问题能力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

也许仅仅是学习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提出的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换句话说: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需要培养。自发状态下,学生很难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拓展类知识与单元内容紧密衔接,又明显覆盖范围广于单元内容,利用拓展类知识产生科学问题,其教育价值高,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探究性。教师应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充分挖掘拓展类知识,帮助学生体验提出科学问题、学习提出科学问题,培养提出科学问题能力。如,例如刚接触科学课程(三上)时,阅读“动物的寿命有多长”,学生会提出蜗牛寿命有多长的科学问题;阅读“神奇的水”,学生会提出怎样的现象是毛细作用的科学问题;阅读“空气中有什么”,学生会提出怎样测定空气成分含量的科学问题;四年级开始则可指导学生分析信息提出科学问题,如阅读“清理海面溢油”后,问:这里有没有令人怀疑的地方?我们可怎样去寻找确定它们是否正确的答案,然后可聚焦与本单元关系较密切的“油污是否能被肥皂洗去?” 科学问题;自学“含‘气的矿泉水”后,问:阅读短文后,你产生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是可展开研究的?你觉得可以通过什么途径、什么方法去展开研究?让学生体验科学问题具有的一些特点。等等,然后教师可结合学生提出的科学问题布置家庭作业,开展趣味活动等,激发提出科学问题热情,培养提出科学问题能力。

二、重演科学家探究史,培养科学思维方法与人文精神

资料库中的很多科学家探究史,描述的是一个个较完整的科学探究事实,教师可以运用科学探究史典型案例设计主题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思考、解释,体会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能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如《摆的研究》教学,首先创设情境,预设一个问题:科学家伽利略注意到教堂的吊灯在风中不停地平穩、均匀地摆动,他产生一个问题:吊灯的摆动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把问题抛给学生:你认为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摆的摆动快慢,学生提出各种猜想后,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研究摆锤的轻重、摆的角度、摆绳的长度对摆摆动快慢的影响,交流实验方案,接着让学生想象400多年前的伽利略可能会怎么研究,然后介绍伽利略的研究方法,并与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比较,肯定学生的科学思维,最后实验研究摆的等时性。又如《电和磁》教学时,首先创造情景: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做电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这个现象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学生知道是通电导线使磁针发生偏转。接着让学生去重演奥斯特发现,发现:当导线与磁针平行接近时,才会出现通电导线使磁针偏转的现象。然后预设一个问题:观察到这种现象,他产生一个问题:怎样可以观察到磁针偏转更加明显,学生会提出各种方法,把学生的方法与科学家提出的方法相比,肯定学生。最后选择制作通电线圈和短路方法,探究增大电流的磁效应。教学实践反馈,学生非常感兴趣通过体验科学家的科学探究去学习科学,学生会站在科学家的角度去思考、去分析,从而有效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领悟科学探究本质。

三、感受高科技,开阔眼界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已经成为共识。新课标也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当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科学素养之一。因此科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明白科学知识从哪里来,更要让学生知道学了这些知识可以有什么用,特别是高科技的诞生都是来源于科学知识运用的结果。教师可以挖掘资料库中科技类资源,让学生开阔眼界,提高科技素养。如①在课堂学习中引入资料库中STS内容,让学生明白科学知识运用于高科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又影响社会发展。如资料库中的“.磁悬浮列车”、“ 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利”、“人工种子” 等STS内容;②组织观看高科技视频,感受生动高科技带来的魅力。如了解“磁悬浮列车”后,让学生观看“活性磁性碳”科普视频。在了解“天文学家的‘第三只眼——天文望远镜”后,观看天文望远镜带来的太空奥秘——“五分钟天文欣赏”等科普视频;③创造科技实践活动,让生体验科技创新,体会高科技诞生。如在学生刚接触科学课程时,介绍各种小发明和小创造,让生了解这些发明和创造是运用了什么科学知识?它们的价值在哪里?创设条件激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实践,如学习“我们周围的材料”后,组织学生造一张纸;用蜡烛加热钢锯尺烫塑料制造娃娃小衣;组装航空模型;制造孔明灯等活动。

四、结合实际运用,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内在兴趣。”只有当学生对科学学习对象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表现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学生爱上学科学的关键,首先在于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即学习兴趣。如果将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反过来就会成为学生再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资料库中知识实际运用类资源,不仅能让学生知道科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看到了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也解释了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把空洞的科学概念变成了活生生的图形。例如“找找哪里有磁铁”介绍人们利用磁铁能吸铁制品性质而用途广泛,它就能激发学习磁性的兴趣;“热胀冷缩和冷胀热缩”中介绍水泥路、铁路等都要留空隙是因为考虑固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它就能激发研究固体热胀冷缩的兴趣。当然教师也可创设一些小实验、小制作等活动,提高学习科学的兴趣。如介绍“怎样采集制作岩石、矿物标本”知识,让学生了解采集和制作标本过程,然后组织学生制作矿物、矿石标本活动;阅读“怎样辨别常见的有毒和无毒的塑料制品”让学生了解辨别方法,然后出示有毒和无毒的塑料袋,让学生去辨别,最后布置学生去调查哪些地方用的是无毒塑料袋;介绍“动物和植物会预报天气”,教学生观察蚂蚁活动预报天气等等,学生深刻感受掌握科学知识提高生活质量,体验科学知识的价值,自然激发学习科学兴趣。

小学科学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强调做中学,突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小学科学资料库资源涵盖面广,挖掘拓展知识类资源可以丰富学生经验知识体系,启迪智慧,提高学习能力;挖掘科学史类资源可以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做中学,有助于培养科学思维方法,领悟科学本质,并可有效进行德育;挖掘科技类资源,可以开阔学生科技视野;挖掘联系生活知识运用类资源,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资料库资源是教材不可缺少的补充,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地创造条件,通过多种手段,多种途径,充分挖掘资料库资源,使之真正发挥应有的强大的教育教学功能,起到增能、增智、育德、激励等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晓利.论小学科学课程中渗透科学史教育的价值和方法 [J]. 现代教育科学.普法研究.2011(2).

[2]阮脚漫. 如何在小学科学中创设情景培养学习动机[J]. 现代阅读,2012(7).

篇10:《小蝌蚪找妈妈》教材解读资料

《小蝌蚪找妈妈》是长春版教材第二册第二板块“动物天地”中的第二篇课文。这个板块包含了三篇有关动物的课文,分别采用了诗歌、童话、和情境识字等不同体裁,从不同角度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动物世界。在这一板块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预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节与内容,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到动物世界的奇妙。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本课的巧妙在于将一个科学知识很自然地蕴涵于一个生动的小故事中,其特点如下:

(1)思路清晰,主线分明。

(2)语言优美,生动形象。

(3)情节生动,趣味性强。

(4)插图精美,有助教学。

教学本课应围绕识字、读书的重点,把朗读和看图及随课文识字结合起来,与观察生活结合起来,与积极思考、努力发现结合起来。要注意不同学生的原有水平,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个别差异进行有重点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因此,根据教材特点,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和一个部首,会写8个字,掌握“皮”字的笔顺。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小蝌蚪变化,成长的过程。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15个生字和一个部首,会写8个字。了解小蝌蚪变化,成长的过程。

(一)识字写字

本课生字的呈现方式和指导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学生借助图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根据图意或上下文猜一猜,猜不出来的画下来,和同学一起想办法认识。引导学生说说生字条中已经认识的字,并说说是怎么认识的。学生经过自学还不认识的字,教师予以指导,可出示生字卡片领读。

有的字可在读课文时引导学生随机识记。如“皮”,可以在展示青蛙的图片时,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着重强调“皮”字的笔顺。也可以在学完课文以后,集中生字条里的生字,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如:“阿、顶、肚”可用熟字加偏旁的办法记住字形。

学习“甩”可以和“用”相区别,最后一笔可以想象成动物甩出的长尾巴。“已”要和“己”相区别,可以教学生说说小口诀“张口己,半口已”。

(二)朗读感悟

这篇课文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显得有点长,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练习时间。

如:学生看着图,自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小蝌蚪的妈妈是什么样的?读后讨论交流,初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当指导读懂了第一自然段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描写小蝌蚪是按怎样的顺序说的?小蝌蚪可爱吗?你喜欢这些小蝌蚪吗?见过或养过小蝌蚪的学生还可以说说它们还有哪些地方可爱。如:小蝌蚪外貌描写“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语言生动富有感情,特别适合指导朗读,要读出小蝌蚪的活泼可爱。

当读到小蝌蚪迎问鲤鱼、追问乌龟的段落时,老师可结合课文插图或课件展示,让学生主动发现小蝌蚪前后的变化。可采取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分小组自编自演,展示“迎”和“追”的动作,在情境中对话。在表演时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特别是在对话部分给予指导。小蝌蚪要读出焦急的心情;鲤鱼亲切、热情;乌龟好笑、认真。

当读到课文描写青蛙的那几句话时,可以引导学生积累词句,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读一读,并且学用结合。如,“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用“碧绿”、“雪白”各说一句话。“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可让学生边读边做动作。通过各种形式学习语言,加深对优美语言的积累和记忆。

读到课文最后时,老师可巧设悬念:小青蛙一找到妈妈,就跟妈妈学捉害虫的本领。他们天天捉害虫,一天能捉多少害虫呢?我们也去探究一下,好吗?教师可以适当补充资料:一只中等黑斑蛙一天约吃70多只虫子,一年按捕食7个月计算,可消灭害虫5万只左右;一只泽蛙每天最多可捕食260多只,年消灭害虫4万多只。此处水到渠成就向学生渗透了保护青蛙的意识。

在指导学生朗读和感悟课文的过程中,最好能播放课件,使学生丰富对课文的感受,受到情感的熏陶。没有条件制作课件的,可以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来感染学生。

(三)巩固训练

上一篇:大学班规管理制度下一篇:二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