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毕节试验区计生创新

2024-07-22

2022毕节试验区计生创新(共2篇)

篇1:2022毕节试验区计生创新

附件七 关于毕节试验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改革试验的 实 施 方 案

为严格控制人口增长,闯出一条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新路子,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意见》,结合毕节试验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人口控制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好人口问题。建立“三个一体化”管理机制,即: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管理一体化、计生资源与卫生资源分配使用一体化、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与人力资源开发一体化。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攻坚克难,通过处罚从严、奖励从重、扶持从优,抓好人口计生工作,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开发人力资源,推动毕节试验区从人口大区向人力资源大区转变。

二、目标任务

到2012年,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92‰以内,自然增长率5.75‰以内,20-59周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7.5年以上。到2015年,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17‰以内,自然增长率5‰以内,20-59周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9年以上,新增劳动力转移30万人。

三、改革重点

(一)强化“四级书记”抓计生,激活推进工作发展新动力。一是地委书记要切实加强对人口计生工作的领导,每季度听取人口计生工作情况汇报,定期召开地委委员会专题研究人口计生工作,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制定有利于人口计生工作开展的政策措施,实施综合治理。二是县市区党委(党工委)书记作为人口计生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勇于担当责任,善于排忧解难,推进工作开展。必须每月到乡村督查调研工作一次以上,每季度召开一次常委办公会,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按核定编制配齐基层人口计生工作人员,并强化作风建设和教育培训,提升管理服务能力。设立“人口计生专项奖励金”,对在基层人口计生管理服务中有突出贡献的干部给予奖励或补助,并大力宣传表彰。确保人口计生经费投入逐年递增并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保证按时到位使用,80%以上用于基层人口计生事业。细化人口计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推进综合治理,实现信息互通,严格考核奖惩。三是乡(镇、办事处)党委书记具体分管人口计生工作,必须做到落实到位,考核奖惩到位。四是村(居、社区)党支部书记要具体抓好抓实人口计生工作,做到无常住人口政策外生育和手术库存,无出生人口漏报。

(二)不断强化行政手段与司法介入双制动,构建社会制约生育行为新机制。一是对违法生育家庭社会抚养费进行一次性清理核算,坚决采取行政和司法措施,做到应收尽收;今后出现政策外生育的,按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上限征收。二是推行诚信计

生承诺制。通过村(居)民自治,组织计生管理服务对象签订承诺书,自觉履行人口计生相关法律责任。违反承诺,政策外生育不按时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措施、拒不缴纳社会抚养费、政策外怀孕未采取补救措施的,暂缓享受各种惠民政策。三是必须凭人口计生部门证明方可办理新生人口户籍手续。

(三)全力破解“三个难点”,形成加速工作发展新模式。一是推行流动人口计生“网格化”管理模式。在流入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划定网格管理区域,落实管理人员,每月清理核查。区内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实行“一盘棋”双向管理、双向问责。对流出区外的完善个案基本信息,落实专项工作经费,定期组织开展异地协作联动。二是完善二女户节育“全程优抚”服务模式。即术后一次性重奖,生产发展持续帮扶,子女教育政府买单,基本养老保障落实的一条龙服务。三是建立早婚早育“教育、监督、服务”并重的控制模式。加强法制教育、优生优育和避孕知识宣传,通过村规民约规范婚育行为,实施群众监督,形成舆论压力,落实防范措施。

(四)全面推行乡村干部绩效考核,形成基层管理有效的新格局。一是以计划生育工作为主要任务,对乡村干部实行绩效考核。村(居、社区)干部(含人口计生主任)工资提高到每月人均1200元以上,其中800元作为绩效工资严格考核发放。二是织牢基层网底。乡级按满足工作需求和发展需要的原则,配齐乡级人口计生行政管理人员,村级按每2000人配备1名的标准配齐人口计生管理人员。三是全面推进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大力创建计划生育“合格村”。

(五)深入开展计生家庭“四优”行动计划,培育生育行为自控新体系。整合涉农惠民政策、项目和资金,对计生家庭优先奖励、优先扶持,充分享受“普惠+特惠”政策,优先发展、优先致富。一是农村计生“两户”家庭,由财政代缴个人应缴部分参加新农保,提高标准提前发给夫妻双方奖励扶助金。其子女参加中考、事业单位招聘人员时笔试成绩加10分,服兵役退伍的按城镇居民条件安置,就业同等条件优先。二是农村计生家庭,新农合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计生“两户”100%报销;其子女实行“十二年制”免费义务教育(含职业高中),其中计生“两户”子女再补助基本生活费和住宿费。三是全面推开城镇居民中非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独生子女户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四是争取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帮助实施的“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到2015年实现全覆盖。同时由地方政府出资担保发放妇女小额贴息贷款,扶持农村计生“两户”发展生产。

(六)着力创建全省“三个一流”,树立优质服务新标杆。以服务设施、技术人员素质和优质服务水平在全省达到“三个一流”的目标。一是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建成全省一流的优质服务阵地、中心乡站优生实验室,配齐先进技术设备。二是采取引进技术人才、公开招聘和在职教育等方式,提高人员素质,改善技术人员结构,具备中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比例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三是引进区外、省外优质技术服务资源,创新管理机制。在推广应用腹腔镜输卵管结扎微创技术等方面全省率先。计生服务

机构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再创建3个“国优”和1个“省优”县。

(七)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打造婚育新风进万家新平台。深入开展“婚育新风唱响乌蒙大地”主题活动,扶持一百支“民间文艺宣传队”、建设一千个“人口文化大院”、打造一万户“四生家园”(生产条件改善、生活水平宽裕、生态环境优美、生育文明有序)示范户。

(八)严格兑现考核奖惩,形成奖优罚劣新导向。实施专业机构督查、实绩考核督查、过程开单督查,实行层级目标管理,加大个案责任追究力度。一是奖励增比进位。以工作实绩和回归数据为依据,连续三年完成上级下达的人口计生工作目标,且综合评比位于同级考核前三分之一位次的县乡,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人口计生部门负责人经考察符合条件的优先提拔重用。二是处罚工作后进。对未完成人口出生率或符合政策生育率目标的县乡实行“一票否决”。在同级责任目标考核中,综合得分低于总分的80%且连续两年排名末位的县乡,党委、政府和人口计生部门班子成员不予提拔重用;对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人口计生部门主要负责人根据履职情况,按干部管理权限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必要时,可根据情况作组织处理。(省牵头单位:省人口计生委。省配合单位:省人社厅、省卫生厅、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公安厅、省高院。实施单位:中共毕节地委、毕节地区行署,责任人:杨华昌、吴安玉。毕节地区牵头

承办单位:地区人口计生委,责任人:石承钧。毕节地区配合单位:地区人社局、地区卫生局、地区教育局、地区民政局、地区公安局、地区中院。)

(九)以实施“两个项目”“三个试点”为抓手,拓展提高人口素质新途径。围绕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实施“育龄妇女增补叶酸”和“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加快毕节承担教育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三个试点方案的实施。(省牵头单位:省卫生厅。省配合单位:省教育厅、省人口计生委。实施单位:中共毕节地委、毕节地区行署。责任人:张光奇。毕节地区牵头承办单位:地区卫生局,责任人:安宁。毕节地区配合单位:地区教育局、地区人口计生委。)

(十)多策并举,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新进程。深层次推进“统一战线同心·智力支持工程”和“百人教授团”工程,以职业教育基地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一是围绕“两后生”和适用技术开展培训,提高技能资格认证比例。二是探索建立人力资源开发奖励基金制度,优先培养新型乡土人才。三是建立多形式的人才激励机制,培育规范的专业化人才服务中心,鼓励引进创新人才。四是积极参与区外人才市场运作,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多渠道引进人才,培育区内人才市场。(省牵头单位:省人社厅。省配合单位:省教育厅、省人口计生委。实施单位:中共毕节地委、毕节地区行署,责任人:吴勇。毕节地区牵头承办单位:地区人社局,责任人:李文汉。毕节地区配合单位:地区教育局、地区人口计生委。)

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试验点:大方县。

四、实施步骤

(一)广泛动员,全面部署(2011年5月-6月):地县分别召开动员大会,全面安排部署改革试点工作;由牵头单位召集相关部门召开各项改革内容的专题推进会,研究制订相关改革配套措施,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各种宣传手段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调动广大干部和群众参与支持改革试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大方县6月底前制订改革试验方案报毕节地委、行署审批实施,并确定一个条件好的乡镇先期开展试点。其余县市区也要同时推进改革试验工作。

(二)开展试点,重点突破(2011年7月-2012年6月):用一年时间,相应集中力量,围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改革内容开展试点。试点要高标准、严要求,在工作规范、工作标准、机制建设、责任分解、调度考核等方面率先探索,先行试验,力求在重点难点工作上取得突破,形成一批叫得响、推得开、能示范的经验和模式能全区面上推广。

(三)全面铺开,扩大成果(2012年7月-2015年12月):在总结试点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推进改革加速发展,迅速扩大改革试验成果并进行理论总结和提炼,形成网络健全、管理规范、服务满意、保障有力、工作高效的新格局。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取得阶段性成效。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统筹解决毕节试验区人口问题改革试

验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级各部门积极参与改革试点工作,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奖惩到位,形成合力抓落实、出成效。

(二)明确责任。省直单位要沉下基层,主动指导,不断推进改革试验工作。毕节地委、行署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确保各项改革试验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改革试验县要细化任务,明确时限,解放思想,创新发展。

(三)健全机制。(1)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牵头单位每季度召集有关单位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改革试验的有关工作,解决改革试验过程中的困难和障碍。(2)建立督查机制。把改革试验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大事项督查范围,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3)建立考核评估机制。省地都要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估体系,科学设置考核内容、标准和权重,将各项改革试验任务纳入对省直责任部门和地、县(市、区)目标考核。

篇2:毕节试验区20年创新之路

20年来,全区各族人民认真贯彻中央和省的重大工作部署,在“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的引领下,勇于实践,不断创新,较好地发挥了“近期作示范、长远探路子”的作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风雨兼程,众志成城。20年来,毕节成功探索出一条岩溶山区破解发展、环境和人口问题的新路,对贫困地区的发展借鉴意义深远。今天的毕节,潜力无限,作为一个资源优势丰厚的宝地,喜迎新一轮发展,康庄之路越走越宽阔。

伟大的创举

20年前,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全国各地都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沿海地区搞经济特区,内陆很多地区也在搞特区,搞开发区。毕节不沿海、不沿江、不沿边,作为一个“三不沿”的内陆贫困山区如何发展、走什么路子,到了必须要进行深刻思考的时候。

为解决长期困扰岩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民贫困、生态恶化、人口膨胀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历时一年多,在走遍全省86个县市区,在深入基层,进行长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带领贵州省委、省政府一班人,集思广益,反复研讨,并广泛吸收人类最新思想成果,认真总结大量实践经验,以科学的大无畏的开创性精神,变革传统发展思路,选择在全省岩溶山区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并在探索人口、粮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方面进行过长期奋斗的毕节地区建立“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

贵州省毕节地区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长期交通闭塞、文化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富集的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导致了经济贫困、生态恶化、人口膨胀三大难题互为因果、恶性循环。

毕节地区最艰难的是土地缺失,而且贫困人口非常多,人口压力非常大,这种地区的贫困问题,不仅对中国,对世界来说都具有挑战性。

1987年时,毕节地区每平方公里人口达218人,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只有184元,人均粮食产量不足200公斤;生态环境十分恶劣,1987年全区森林覆盖率仅为14.94%,石漠化面积达981.1万亩,喀斯特地貌占总面积的73%,石漠化、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1988年4月,胡锦涛同志在京邀请中共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进行座谈,介绍毕节的情况及建立毕节试验区的紧迫性和可行性,并代表贵州省委、省政府,邀请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对毕节开展智力支边工作,指导毕节的改革试验与发展。从此,毕节地区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辉煌的成就

20年发展之路,硕果累累一一全区生产总值从17.8亿元增加到402亿元,年均增长10.5%,财政总收入从1.96亿元增加到69.58亿元,年均增长18.15%,综合经济实力列全省第三。经济结构实现了从“一、三、二”到“二、三、一”的转变,初步形成了“两烟”、电力、煤炭三大支柱产业,其中烤烟是全国第三大优质烟区;电力已成为全省最大的能源基地;煤炭已成为全省第二大煤炭工业基地。

全区始终坚持开发式、搬迁式、参与式和救助式扶贫相结合,探索出了“三治并举”、“五子登科”、项目辐射带动等路子,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人均粮食占有量从203公斤提高到351公斤,人均纯收入从182元增加到2756元,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56公斤、84元,绝对贫困人口从345万人减少到4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65.4%下降到7.1%。

作为生态屏障,毕节把“恢复林业生态,再造秀美山川,10年基本绿化毕节”作为生态建设的目标,建设绿色家园。以前森林覆盖率是14.94%,2008年达到37%,森林覆盖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水土流失的面积、土壤侵蚀等等大幅度下降,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五小”、非法采伐基本上消除,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20年来,毕节地区人口素质得到了提高,人口得到了控制。全区人口出生率从28.09‰下降到14.31‰,人口自增率从19.47‰下降到7.8‰。20年来少生139万人。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城乡低保覆盖率达到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2.64%。“两基”人口覆盖率达100%,人均受教育年限从3.8年提高到6.2年,每年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70万人次左右。

毕节地区的威宁县,在一年时间里,威宁招录了3492名特岗教师,多渠道加强特岗教师队伍建设,新增234个校点,建设18万平方米教室。两年内教师人数由6000多增加到12000多名,参加高考人数从207增加到2000多人,新建20万平米校合,这是该区教育史上的奇迹。

基础设施的加强建设,大力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建成了贵毕公路、大纳公路、内昆铁路威宁段,黄织铁路、厦蓉高速公路清镇至织金段、杭瑞高速公路遵义至毕节段已开工建设,全区公路里程从4484公里增加到15894公里,实现了县县通油路、乡乡通公路,村村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解决了39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人均旱涝保收田土从0.2亩提高到0.36亩。

20年的改革试验,实质上是对贵州这样欠发达、欠开发省份如何走出一条符合贵州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的重大探索。在毕节采访之时,其取得的成就让我们震撼,其各个环节办事的快节奏、高效益,让我们感慨,这样的干劲不断延续,毕节的发展将更创新高。

振奋的精神

根据试验区建立之初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毕节实际,全区人民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经过长期锤炼和反复提炼,形成了“坚定信念,艰苦创业,求实进取,无私奉献”的毕节试验区精神,随着试验区可持续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试验区精神不断得到弘扬,其内涵也日益丰富。

20年来,历任地委、行署领导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统筹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摆脱了人口膨胀、生态恶化、经济贫困恶性循环,走出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的科学发展之路。

在20年的发展过程中,毕节不是孤立的,她走了一条共同合作的路子,共同来进行反贫困,共同来搞帮扶,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试验区专家顾问组,为试验区改革发展谋大计、献良策,帮助制定发展规划,还促成了铁路、公路、电厂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帮助引进项目80多个、资

金300多亿元、培训干部1.75万人次、兴建改扩建各类学校119所等,谱写了新时期多党合作,共同帮扶西部贫困地区的光辉篇章。

地委书记秦如培说,创立毕节试验区,实践意义是十分重大的。“试验”二字就是弘扬大力改革创新,就是要大力鼓励探索。“近期探路子、长期做示范”,从这个角度讲,给了毕节发展很大的空间与活力。20年来,毕节试验区注重运用市场的办法来解决贫困和生态问题,取得了极大成果。同时在实践中既注重控制人口增长,又注重提高人口素质,把推进开发扶贫加快经济发展转移到提高劳动力的素质的轨道上去。

发展经济,才能治标治本。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张吉勇告诉我们:改革开放将始终贯穿于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在“人地挂钩”、小额信贷抑制返贫、投融资体制、林权制度等方面继续进行改革探索,用抢抓机遇来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不断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内需,打好基础,确保毕节经济持续平稳又好又快增长。

近年来,毕节先后引进了美国汉氏、华电、兖矿等一批国内外优强企业,累计投资近500亿元,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毕节能源工业逐步崛起。

此外,毕节有特色的发展策略是每五年都要搞一个试验计划,第二个五年又做哪些试验,依次推广。如毕节的小额信贷在全国被选入了中央文件,现在毕节有十多个实验,还有其他一系列的具体做法。结合自身实际,走自己的路子,毕节自始至终紧紧抓牢这根弦。

回首毕节之路,始终遵循毕节试验区精神,在实践中由创新务实来引领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基准,二十年坚持不动摇,不断地去深化创新,去完善,最终实现了大的跨越,振奋的精神也促使毕节继续飞速发展。

秦如培书记告诉我们,毕节将继续坚持在探索创新上下功夫,着力为试验区改革发展构建强有力的保障体系。

美好的未来

毕节是长江以南煤炭储存量最大的地区,煤炭储存量理论上是750多亿吨。现在探明的是253亿吨,占贵州的47%,还包括磷矿资源、硫铁矿资源、铅锌资源非常多,旅游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非常丰富。此外,文渊荟萃,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异彩纷呈,发展后劲大。

站在新的历史起跑线上,毕节试验区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解放将有新的更大成就,发展环境将有新的更大改善,深化改革将有新的更大突破,对外开放将有新的更大进度,干部队伍建设将有新的更大加强。通过努力,毕节试验区将建设成“贵州科学发展的试验田”和生态文明示范区,紧紧围绕改革试验主题,继续沿着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走下去,努力推进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力争到2020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城镇化水平达到45%,切实发挥好试验、示范和引领作用。

毕节将坚持“保护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理念,着力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突破。到2010年,旅游业、畜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到2015年前,劳务、“两烟”、马铃薯、特色农业等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并且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建设煤化工、磷化工、冶金加工及绿色食品加工四大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集群,到2020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此外还要大力推进工程治理,实施石漠化治理、矿区生态综合治理、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城市绿化美化等十大工程,力争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

科学发展,以人为本,毕节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抓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毕节将继续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力争到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2020年人口总量控制在800万人左右。到2010年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全省平均水平,2020年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以上,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力争用4年时间完成农村40多万户危房改造,并认真做好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社会保障等工作,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此外,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毕节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出来。毕节力争到2010年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成贵快速铁路、隆黄铁路将穿境而过,2012年毕节机场建成通航,2015年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并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争2010年实现人均0.5亩基本农田目标,到2012年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和工程性缺水状况。

交通和基础设施改善后,毕节从封闭的地方变成了川、滇、黔三省结合部的一个区域中心。历史上毕节就是川、滇、黔三省结合部的中心,毕节将变成一个交通枢纽,一个结合部的交通枢纽。

物流畅通了,生产要素就有条件流通起来,旅游也能发展起来,毕节的旅游资源很丰富,潜力很大。目前正在着重打造的威宁草海,是毕节的一块旅游牌子。威宁草海被认为是中国南方天然大草原一一百草坪,面积达40余万亩,还有彝族的火把节和歌舞阿西里西,有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素有“戏剧活化石”之称的彝族古戏“撮泰吉”,有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彝族向天坟遗迹,开发潜力无限。

毕节是一个美丽而又很有潜力的地方,有富集的资源优势、丰厚的文化底蕴。有各族人民的实干、激情、团结与和谐,毕节将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20年来,毕节地区全体干部群众没有被“越生越垦、越垦越穷、越穷越生”怪圈困住,没有被曾被认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的头衔压住,没有被困难与难题吓到,而是充满斗志,众志成城,紧紧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的主题,坚持改革试验不停步,探索出有效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寓生态建设于经济开发之中,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道路。

上一篇:建筑专业文秘暑期实习总结报告下一篇:高校职称评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