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音乐教案

2024-07-20

小班幼儿音乐教案(通用14篇)

篇1:小班幼儿音乐教案

幼儿音乐教案小班

幼儿音乐教案小班:过马路

活动目标:

1、通过身体动作感受小姑娘、老爷爷和警察叔叔三个不同的音乐形象。

2、培养安静倾听音乐的习惯。

活动准备:

Ppt,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斑马线,说说“过马路”师:瞧,这是什么?什么时候需要它?

师:我们在过马路的时候要走在斑马线上。那么马路上有谁?有哪些人过马路呢?他们走路的样子有什么不一样?

师:马路上有警察,每天都有许多人要过马路,有小姑娘,还有老爷爷。

二、听赏音乐

1、师:音乐就好像我们人在说话,接下来的这段音乐里就讲述了几位不同的人过马路的故事,让我们仔细地听一听,谁先过马路?谁后过马路?

2、引导幼儿倾听音乐,并用踮脚尖和捶捶背的动作表示小姑娘和老爷爷,用敬礼的`动作表示警察叔叔。

3、幼儿讨论,并用身体动作表演

师:在音乐里,你听见谁先来过马路的呀?(幼儿讨论,尝试动作表现)

小结:最先来过马路的可能是一位小姑娘,他走起路来蹦蹦跳跳,很轻松。

师:接下来又是谁来过马路了?(幼儿讨论,尝试动作表现)

小结:接下来过马路的可能是一位老爷爷,他走起路来慢慢悠悠,很吃力。

师:最后,是谁走过来了?(幼儿讨论,尝试动作表现)

小结:最后可能是警察叔叔走过来了,他走起路来精神饱满,步伐有力。

一天早晨,小姑娘背着书包蹦蹦跳跳的去上幼儿园,来到斑马线前,小姑娘等到绿灯了便高兴地过马路。就在她准备要穿过马路的时候,小姑娘忽然看见有位老爷爷正拄着拐杖,弯

着腰想要过马路。小姑娘连忙说:“老爷爷,别着急,我来帮助您。”说着,小姑娘跑过去搀扶着老爷爷一步一步的过马路。哎呀,不好啦,信号灯马上要变成红灯啦,老爷爷和小

姑娘还在马路中间走呢!这可怎么办呀?就在这紧急时刻,一位警察叔叔走过来了,他有礼貌的向老爷爷和小姑娘敬了个礼,然后对着两边的车辆做手势,示意车辆继续等待。老爷

爷和小姑娘在警察叔叔的帮助下顺利穿过马路,他们对警察叔叔说:“谢谢您!”

2、师幼共同扮演角色,用动作表现小姑娘、老爷爷和警察叔叔的不同。

篇2:小班幼儿音乐教案

2.让幼儿对《开火车》这首歌的旋律有初步印象,并愿意和小朋友一起学唱这首歌。

活动准备:

1.玩具小火车一个。

2.《开火车》的伴奏录音。

活动过程:

1.出示玩具小火车,吸引幼儿注意力,导入主题-------《开火车》。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幼儿回答:“火车”。

教师:“对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首关于火车的歌,叫做《开火车》。

2.幼儿欣赏歌曲《开火车》,激发幼儿学唱这首歌的`欲望。

教师:”你们知道,开火车时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吗?“。幼儿回答:(略)。

教师:”那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幼儿仔细听 。

教师先请小朋友回答并总结,火车开的时候会发出轰隆隆的声音,那就让我们先来听听《开火车》这首歌吧!

3.幼儿学唱《开火车》。

(1)教师唱一遍,幼儿唱一遍。

(2)教师一遍做动作,一边教幼儿唱歌,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4.音乐游戏《开火车》。

(1) 教师先讲解游戏规则:老师会请一个小朋友做火车头,剩下的小朋友一个拉着一个做火车尾,当音乐响起,我们就一边唱歌,一边开火车。

(2)播发《开火车》的伴奏录音,幼儿游戏。

活动反思:

《开火车》这节音乐课上完后,我个人感觉节奏有点快。正如李老师所说,我可以将”轰隆隆“这个拟声词,多教幼儿练习几次,让幼儿能清楚的说出这个词;也可以像陈老师所说的,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开火车这个动作,让幼儿边做动作边加深对歌词的理解,在幼儿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再教幼儿唱、幼儿做游戏,这样效果会更好些。

篇3:音乐游戏伴随小班幼儿快乐成长

一、引导幼儿理解游戏内容, 充分享受音乐游戏的乐趣

小班幼儿好动、好玩、好奇、好模仿, 情绪变化快, 注意力易转移, 兴趣短暂。而一个好的音乐游戏的开展, 能让幼儿在理解游戏内容的基础上, 在表现简单的游戏内容和情节的过程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从而享受到音乐游戏带来的愉悦情绪, 还能提高幼儿参与音乐游戏的兴趣, 如组织幼儿开展“老猫睡觉醒不了”这个音乐游戏, 令我印象深刻。“老猫睡觉醒不了”是个比较传统的音乐游戏, 同时是一个深受幼儿喜爱的音乐游戏, 主要是歌词朗朗上口, 情节生动有趣, 在游戏中由老师扮演老猫, 声音变粗, 脚步变慢, 当唱到“找个地方躲躲好, 妈妈就来找”这段时, 幼儿激动不已, 而后手忙脚乱地往桌子底下钻 (或者躲在小椅子后面) , 然后个个屏住呼吸, 全然不觉屁股、小脚全露在外头, 只把眼睛闭起来。我往往是忍住了笑, 一个一个去拍, 最后张开双臂问一句:“没找到的小猫在哪里? ”这时就会听到桌子、椅子一片稀里哗啦的声音, 孩子们从四面八方钻出来拱到我的怀里, 小眼睛因为兴奋而放着光, 大声地喊:“妈妈! 妈妈! 我在这里!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音乐游戏, 能给孩子们带来这么大的快乐, 我真的有种喜悦的满足, 心里是甜甜的。这时, 游戏给了孩子最大的快乐体验, 老师所做的就是扮演他们眼中真正的“猫妈妈”, 用歌声和形体动作告诉他们该做什么, 让孩子们身临其境, 享受躲在桌子底下和椅子后面的刺激及最后跳出来的兴奋, 当时那种快乐是无法用文字形容的, 只能用心体验, 我想:这就是音乐游戏的魅力所在, 也是老师的愿望。

二、从游戏规则入手, 让幼儿更好地享受音乐游戏的乐趣

规则游戏的规则是外显的, 是约定俗成的, 或是由成人事先拟定好的。每个游戏都有一个规则, 它规定了游戏动作的方法。规则在游戏中起着组织游戏者参加活动和充当评价游戏行为标准的作用, 约束与调整幼儿游戏行为及其相互关系。规则游戏的规则包括:角色行为规则、内容与玩法规则、竞赛性规则等。游戏的规则是游戏的本质特征, 是幼儿顺利进行游戏活动, 获得游戏性体验的前提, 必须严格遵守。一方面, 只有遵守游戏的规则, 才能开展游戏, 实现幼儿自身在各方面的可能发展。另一方面, 只有真正在游戏中, 沉浸于游戏的情境和秩序中, 才能够对游戏有触及心灵深处的感知、感觉, 才能有心灵的“震颤”。从而实现游戏的审美追求, 创造游戏自身的美, 展示游戏自身的魅力。

游戏的规则制定不能由成人包办, 应该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 让幼儿获得充分的自由和充分被尊重的感觉, 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 由幼儿自己制定、理解的游戏规则才更容易为他们所理解和超越, 让游戏真正成为幼儿生活、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

音乐游戏“网小鱼”是大家熟悉、幼儿喜欢的一个游戏, 有一次, 我在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网小鱼》时, “小鱼们”由于怕被“渔网”捕到, 在游戏进行过程中, 大多数“小鱼”总是盯着“渔网”, “渔网”刚拉好手准备去捕“小鱼”时, “小鱼们”就已经逃回了“家”, 结果渔网一条鱼也没捕到。这时, 赵明伟就大叫起来:“老师老师, 音乐没有结束他们就全跑了。”杨轩也跑过来对我说:“他们都是胆小鬼。”被他们两个人这么一说, “小鱼儿”都低下了头, 有点不好意思, 为了增强幼儿的游戏规则意识, 我鼓励道:“才不是呢, 我相信他们都是聪明勇敢的小鱼, 不是胆小鬼, 你们说对不对? ”“对”, “小鱼们”响亮地答道。于是我们重新开始游戏, 幼儿都能在音乐结束之后快速跑回家, 再也没有胆小鬼了。孩子们在音乐游戏中, 既遵守了规则, 又享受到了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情绪体验。

三、创设合适的游戏情境, 培养幼儿参与音乐游戏的兴趣

小班幼儿刚刚入园, 进入与家庭生活完全不同的幼儿园集体生活, 幼儿园老师组织的丰富多彩的游戏能很好地起到逐渐激发幼儿喜欢幼儿园、喜欢老师、喜欢同伴的情感的作 用。因此音乐游戏是最佳选择。音乐游戏本身是生动形象的, 能起到吸引幼儿注意力的作用, 如果老师再结合班中幼儿实际创设合适的游戏情境, 则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组织幼儿玩音乐游戏《袋鼠》时, 我是这样做的:

1.活动前我选 择并录制了两段 特点鲜明 的音乐 , 一段音乐活泼轻快, 另一段音乐缓慢低沉, 并根据两段音乐的特点设计了幼儿喜欢的可爱的动物形象 (袋鼠宝宝和袋鼠妈妈) 、凶恶的大灰狼形象及勇敢的猎人形象, 配以有趣的游戏情节 (大灰狼想抓袋鼠吃, 袋鼠赶紧躲起来, 最后猎人打死了大灰狼) 。

2.活动中让幼儿充分 倾听袋鼠 音乐、大灰 狼音乐 , 学习分辨两段音乐不同的音乐性质, 大胆地模仿袋鼠跳、大灰狼走路等动作。幼儿在活动中通过仔细倾听, 很容易能感受出活泼轻快的音乐表现的是袋鼠形象, 缓慢低沉的音乐表现的是大灰狼形象, 且还能听乐曲的基本节拍愉快地与同伴、老师一起扮演“袋鼠妈妈”和“袋鼠宝宝”, 愉快地共同游戏。

3.活动结束时 , 我给幼儿 设置了一 些比较有悬 念的问题 , 如大灰狼来了, 袋鼠宝宝怎么办? 除了躲起来还可以怎样制服大灰狼? 谁来帮忙呢? 幼儿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并以身体动作参与到音乐游戏中, 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篇4:提高小班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关键词 感受音乐 理解音乐 培养能力 美育

小班幼儿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及范围有限,当播放一曲美妙活泼的音乐时,幼儿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孩子高兴得手舞足蹈,摇头晃脑,与之产生共鸣;有的孩子卻反应比较迟钝,他们不能掌握乐曲的旋律与节奏,情绪上也没有什么变化。如何根据小班幼儿对音乐的强弱、快慢、高低、长短不容易理解,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将音乐融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和游戏之中,提高幼儿欣赏音乐的能力,培养幼儿感受音乐形象,理解音乐语言,丰富幼儿的审美情趣呢?

一、 培养幼儿对节奏的理解力

幼儿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节奏无处不有。而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让幼儿通过听音乐亲自去感受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节奏,有助于幼儿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

1. 从生活中寻找节奏。教师必须从幼儿的现实生活入手,引导幼儿观察,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节奏。如:动物的叫声:小鸟|喳喳喳|。小猫|喵—|。公鸡|喔喔|喔—|等声音,从中区分节奏。自然界的声音: 下大雨了|哗啦啦|;下小雨了|淅沥沥—|;吹风了|呼啦|呼啦|等。交通工具的声音: 火车|呜—|, 汽车|嘀嘀|嘀嘀|等。从中发现节奏的长、短;快、慢;轻、重。在寻找活动中,幼儿产生了模仿节奏的兴趣,为更好地感知节奏、学习节奏打好了基础。

2.通过语言节奏和动作节奏的练习加深对节奏的理解。运用各种趣味游戏,可使幼儿在轻松愉快中培养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等能力,感受音乐带来的情绪。

语言节奏,如:

⑴入园自我介绍 × ×|× — | × × | ×××||

大 家 好 我 叫 王小明

⑵儿歌:× ×|×— |××| × —|××|××|× ×| × —||

小 白兔 白又 白 两只耳朵竖起 来

动作节奏,如:歌曲《走路》中不同动物走路的形象特征来感知快慢与轻重。

× ×| × × | × ×| × ×| × —||

小 兔 走 路 蹦 蹦 蹦 蹦 跳

小 鸭 走 路 摇 啊 摇 呀 摇

小乌龟走 路 慢 吞 吞

小花猫走 路 静 悄 悄

二、 让幼儿倾听,发展幼儿的听觉能力

1.音乐是一种声音艺术。培养孩子的乐感,听觉是关键。给幼儿一个良好的倾听环境,让幼儿安静、耐心地用心欣赏音乐是培养幼儿音乐欣赏力的一个重要前提。如一日活动中教师可在午餐前。午休前及放学前为幼儿创设一个安静、舒适的音乐欣赏环境,给孩子精心选择一段乐曲,让幼儿反复欣赏,从中得出自己的体会。

2.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选择音乐。小班幼儿有欣赏音乐的积极性,音乐能引起情绪上的共鸣,快乐活泼的音乐使儿童心情愉快,安静的音乐使儿童心情平静。但是他们对音乐作品蕴藏的情感不易理解,他们听音乐时最注重的往往是表现主题的特征性因素。如形象的伴奏和与身边常听的事、物的声音等。但是听进行曲、摇篮曲或欢乐的舞曲时能随音乐走步、抱娃娃、兴奋得手舞足蹈等。如小班幼儿入园前多依赖家长陪睡这一特点,可选择《摇篮曲》让幼儿欣赏,去体会妈妈轻哄自己睡觉时的感觉,感受乐曲的缓慢、轻柔、舒适。

三、丰富幼儿音乐经验

在欣赏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性,启发他们对音乐的丰富的想象力,引导他们准确地体验音乐情感,并提供机会让幼儿把这些感受表现出来。要使幼儿感知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和表达的内容,不仅要靠听觉去感知,还必须让幼儿亲自参与,使他们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直接体验和感知音乐的力度、速度、节奏、音色等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从而使幼儿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技能,感受和表现音乐的美。

在欣赏乐曲《大象与蚊子》时,我先分乐章分别给幼儿提供了蚊子和大象的不同段落让幼儿欣赏,如蚊子嗡嗡飞的声音,让幼儿体会蚊子飞时的“轻”和围着人飞时的“烦”,并让幼儿用动作表现出来;又给幼儿听了大象的声音,让幼儿想象被蚊子打扰时的气愤和大象动作的“重”,让幼儿模仿大象赶蚊子的动作。在此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音乐的感受力也得到了提高。这一节动静结合的欣赏课充分激发了幼儿的欣赏热情。

篇5:幼儿小班音乐活动教案

相同高度和粗细的玻璃瓶8个、7种不同颜色的颜料、小木棒(筷子、鼓槌等)1根

制作方法:

把瓶子排成一排,在每个瓶子里倒进不同量的水(水量由少到多)。

在每个瓶子里倒入一种颜料(第一个瓶子与第八个瓶子倒人的颜料一样,只是瓶子里面的水量不同>,制作成彩色水,这样既美观又便于识别区分不同的水量。

将八个瓶子按水量由少到多依次摆好,一组音乐瓶就做好了。

实验操作:

让幼儿用小木棒以相同的力度依次敲击音乐瓶,感知声音的变化。

让幼儿用嘴依次对着每个瓶口吹一吹,试试能否听到声音,声音的高低是否一样。

教师指导建议:

引导幼儿边敲击边倾听声音的变化,并辨别哪个瓶子音调高,哪个瓶子音调低,并引导幼儿探讨原因。

*提醒幼儿在敲击不同的瓶子时力度要相同,同时不要太用力,以免敲坏玻璃瓶。

拓展与替代:

教师可根据音阶调整水量的多少来制作音乐瓶,并为幼儿演奏乐曲。(悬挂音乐瓶声音会更好听)

可将钢管、竹筒等切割成长短不同的管子,悬挂起来制作成音乐筒。

提供编钟演奏的.视频资料供幼儿观赏。

科学小知识

篇6: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

长江幼儿园:徐爱萍

设计意图: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孩子们特别喜欢。而小班幼儿的思维活动带有具体形象性,喜欢模仿。《小鸡小鸡在哪里》是一首 深受幼儿喜爱的歌曲。歌词中小鸡和母鸡妈妈的对话能激起幼儿情感的共鸣,好 像在和自己的妈妈对话一样。所以在活动过程中我扮演母鸡,请幼儿以小鸡的身 份做游戏。幼儿在欢快而又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唱游戏活动,感受歌曲的对答情趣与亲情,在游戏的情景中快乐的学唱歌曲。

2、激发幼儿想象力,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歌曲录音磁带以及老狼的音乐磁带。

2、小鸡胸饰,母鸡头饰。

3、与幼儿一起创设游戏情景“花园”

活动过程:

一、对唱游戏

1、教师和幼儿边唱边跳进活动室,花园里的花好漂亮啊请小朋友在花园的篱笆旁坐下。

师:“今天天气真好,鸡妈妈带鸡宝宝到花园里去玩,好吗?”

2、(1)学对歌词。

师:“小鸡,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师:“小鸡小鸡在哪里?”

幼:“叽叽叽叽,在这里。”

师:“小鸡小鸡在哪里?”

幼:“叽叽叽叽,在这里。”

(2)学唱新歌。

师:“鸡妈妈用好听的声音来问,你们会用好听的声音来回答吗?”

弹琴一起学唱。

二、游戏《小鸡与大灰狼》

1、讲故事:有一只大灰狼,躲在草丛里,每次小鸡出来玩的时候,他就来抓小鸡,小鸡可聪明了,他们变成了一朵朵小花,大灰狼就找不到了。大灰狼可真傻呀!等大灰狼走了,鸡妈妈来找她的宝宝,她轻轻地唱:“小鸡小鸡在哪里?”,小鸡就又回到妈妈身边唱歌了。

2、幼儿游戏,听到大灰狼音乐,马上变成“小花”不动,等到鸡妈妈来唱:“小鸡小鸡在哪里?”小鸡们一起站起来回答妈妈:“叽叽叽叽,在这里。”

3、幼儿游戏2——3遍。

三、结束活动

1、师:“天黑了,小鸡要回家了。”

篇7: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

正逢春天万物复苏的时节,气候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人们自身的感受,都使幼儿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特征。通过对我班幼儿经验的梳理,我发现他们所关注的春天的事物更多指向春天的植物(如草、花、柳树等)、春天的动物(如燕子、蝴蝶、小蝌蚪等)、春天人们的活动(如郊游、放风筝等)。而幼儿又对动物角饲养的小蝌蚪非常感兴趣,并通过一系列活动对青蛙的成长过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我预设了这一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池塘里的小青蛙”,力求打破传统音乐教育注重成品灌输的做法,追求幼儿认知经验与艺术表现的整合。

本次音乐活动的目标是在多种教育形式交互作用中感受乐曲旋律的基础上,调动幼儿已有的关于青蛙的认知经验,体验乐曲所表达的快乐氛围。

活动目标

1.乐意模仿池塘里的小动物,能围绕小青蛙的叫声想象小青蛙的开心事。

2.感受并熟悉歌曲《小青蛙》。

活动准备

歌曲:《快乐的小青蛙》、荷叶、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玩玩跳跳,熟悉旋律

1.在小青蛙的音乐旋律中,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池塘边”。(此环节旨在让幼儿通过玩玩跳跳欣赏和熟悉旋律,感受小青蛙的快乐。)

2.幼儿跟随乐曲自由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这一环节让幼儿跟着乐曲的旋律模仿池塘里各种小动物的动作,通过肢体动作表现对乐曲的感受。教师在观察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个别幼儿进行肢体动作示范,并用舞蹈语汇鼓励幼儿夸张大胆地表现。指导的重点是观察并发现个别幼儿“形似”的动作,并引发集体模仿。)

3.伴随乐曲,教师模仿天鹅的动作,引导幼儿欣赏感知。

二、欣赏感受,想象表达

1.播放小青蛙的叫声,教师以天鹅的口吻做东张西望状并提问“咦,是哪个好朋友未了7”

2.幼儿完整欣赏一遍歌曲《快乐的小青蛙》,初步感受歌曲。

(1)教师引发幼儿想象:“你们听到了什么?”“咕呱呱呱是什么意思?”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幼儿“小青蛙们好像在做什么?说什么话呢?”(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并迁移已有的认知经验。)

(2)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结合歌曲中青蛙叫声的节奏,引导幼儿跟着乐曲有节奏地说说、做做青蛙的开心事。(这一环节的难点是帮助幼儿跟着歌曲的节奏说唱,如“咕呱呱呱,咕呱呱呱,虫儿捉得多又多。咕呱呱呱,咕呱呱呱,春天天气真正好”,并配以相应的动作。)

三、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欢怏

旋律

播放课件《快乐的小青蛙》,请幼儿讲讲小青蛙在干什么,或说什么。(此环节结合多媒体课件让幼儿完整欣赏歌曲,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欢快旋律,欣赏并讲述歌词内容。教师可结合幼儿讲述的内容,即兴地将歌词内容唱出来并进行表演,一方面进行小结,另一方面也给幼儿创造第二次欣赏的机会。并鼓励幼儿和小青蛙伴随录像和歌曲音乐一起自由地唱唱跳跳。)

四、延伸活动

篇8:音乐——调节小班幼儿情绪的良方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 以往多采用给孩子摆事实、讲道理或分散幼儿注意力等方法加以疏导, 通过尽量回避幼儿与依恋对象分离的事实, 而让幼儿将分离焦虑的消极情感体验暂时深埋内心。然而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 这种暂时回避带给孩子的心理创伤会集聚在孩子的潜意识里, 并一直伴随着孩子的成长, 因此并不是一种很科学适宜的缓解儿童分离焦虑的办法。

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探索, 我发现幼儿听到轻快的、熟悉的音乐, 就会破涕为笑, 音乐能很快地转移幼儿想家人的注意力, 就会踏着节拍身体自由地摆动, 和小朋友在一起时也喜欢手拉手边唱歌边走边跳, 听到老师弹奏、演唱, 就愉快地围在身边拍手哼唱等。使幼儿在反复表现这些动作的过程中获得快感。从而达到调节小班幼儿情绪的目的。

音乐可以最大范围地满足人类情感表达的需要, 可以直接触及孩子的情感生活。通过为孩子们提供宽松和自由的环境, 通过歌唱、和弦的运用、音高及速度的调整以及使用打击乐器等, 可以帮助调节小班幼儿的情绪, 引导他们作出新的行为尝试和感受新的情感体验, 由此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1 创设音乐的氛围, 让幼儿在音乐中自由想象, 放松情绪

在幼儿环节活动的间隙, 饭前时间, 我放不同种类的音乐, 让幼儿闭上眼睛, 自由想象。比如, 我播放《欢乐颂》的曲子时, 孩子们就会说:很高兴想跳舞、唱歌;当我放《森林圆舞曲》时, 孩子们会说:“里面好像有大灰狼, 有点害怕。”

虽然小班的幼儿说不出来什么更多恰当的形容词, 但是他们已经能用自己的感受来表达音乐, 根据音乐的变化来调节情绪。不论是组织什么样的活动, 创设意境是相当重要的, 有个词语叫“触景生情”, 我认为用在这里最合适。任何年龄段的音乐活动都离不开情感的作用, 而小班幼儿的情感往往是在意境中产生。所以把音乐与生活环节相结合, 是帮助幼儿利用音乐来表达情绪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更好地让幼儿了解识别自己的情绪, 在音乐活动中我运用“转移法”来调节幼儿的情绪。活动前先请幼儿用“情绪脸谱”表 (“情绪脸谱”是课前已准备的, 上面画有表现高兴、伤心、平静、担心等卡通表情图) 来记录活动当时的心情状态。通过这一环节, 幼儿能有意识地识别自己的情绪。同时, 大量的音乐欣赏, 能使幼儿充分体验不同的情感, 并懂得感知和表达不同的情感, 这是学会情绪自我调节重要的物质准备。发展心理学家说:“幼儿的世界就是一个情绪的世界。”每个幼儿的情绪都是那么丰富多彩。每个幼儿因个性、环境、教育等表现出来的情绪也不同。

2 用音乐引领幼儿, 让幼儿轻松地度过一日生活, 获得满足感

早晨入园时, 用孩子们熟悉的歌曲《喜羊羊与灰太狼》、《快乐的一天》等拉开幼儿园生活的序幕, 孩子们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地活动, 快乐地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吃点心和午餐时让幼儿听一些优美的钢琴曲《夜空》《水边的阿里狄娜》, 使幼儿在愉快和谐的气氛进餐;午睡时我会轻轻地放一些优美的小夜曲, 使他们甜甜地进入梦香;游戏时, 幼儿可以去音乐角, 自由地唱歌跳舞。小班幼儿已经能听着音乐一个跟着一个走, 他们还喜爱情景游戏, 当听到活泼、快乐的音乐时他们会情不自禁的模仿小动物。于是, 在进行户外活动如:“捉尾巴”的游戏中, 运用欢快的《匈牙利舞曲》可以帮助幼儿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从而在愉悦身心中得到锻炼。为了让幼儿体验在幼儿园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通过尝试《一条小鱼》的音乐游戏, 使他们进一步知道在幼儿园的快乐, 从而, 帮助幼儿逐渐摆脱对家人的依恋情绪, 转化为与同伴、老师的亲情。

同时, 幼儿在园生活学习游戏时的各项常规, 我们都尽可能地用音乐来指挥, 起立、坐下、搬椅子、排队形等常规, 都用不同旋律和节奏来指挥。这样,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不是靠原来单一紧张, 压抑的口令或信号, 而是用优美的音乐让幼儿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来接收特定的信号。通过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缓解了幼儿紧张情绪。音乐的提示和预设性会给幼儿带来轻松和安全感。

3 用音乐为载体, 培养幼儿的积极乐观的品质

幼儿有内向的、外向的, 但是音乐可没有, 它只有节奏强烈的和缓慢的。幼儿天生对音乐有特别的亲密, 所以利用音乐来培养幼儿的自信, 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班的好好小朋友, 特别害羞, 一回答问题就脸红, 声音还很小, 通过观察我发现她的音乐表现能力很好, 所以在平时的活动中, 我有意识的让她多带领小朋友做律动, 让她随着音乐的变化自己创编动作。经过一段时间, 她已经能主动帮助做的不太好的幼儿, 对于她的成绩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引导。幼儿是非观念模糊, 不会正确评价自己, 只能通过成人的评价了解自己的情况, 特别是父母家人和教师对他的评价至关重要。由于社会及家庭环境的不同, 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性格, 有的比较大方、活泼, 有的比较内向、胆小。对那些胆小、羞怯, 不太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的幼儿, 教师要经常鼓励他们大胆向老师、同学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要求, 并给他们提供表演的机会, 让他们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 增强其交往信心和乐观的品质。

小班是幼儿园教育的基础阶段, 音乐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品格, 让孩子感受世界的欢乐、美好。去不断欣赏、不断品位, 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音乐, 甚至创造自己的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我们要在活动中要善于引导、善于发现、善于为幼儿提供表现和锻炼的机会, 让音乐真正成为调节小班幼儿情绪的一剂良方。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情绪调节是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之一, 它影响着幼儿的一日生活。我们积极探索、挖掘音乐教学领域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及情绪调节的有效方法, 将其隐性的教育价值显性化, 使幼儿学会调节、控制自我情绪的方法, 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情绪,音乐,心理教育

参考文献

[1]幼儿音乐教育法[Z].

[2]吴斌, 主编.中国音乐教育[M].

篇9:如何培养小班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关键词 音乐 兴趣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71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孩子的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审美能力固然重要,但最根本的是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因此,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中 ,进行的不仅仅是单纯的音乐课程教学而是对人的培养;音乐教育也不是追求技巧娴熟、表现完美,而是要创造机会让所有的孩子都能积极亲身参与、充分体验和表现。

我们知道,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根据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特征,构成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旋律、音区、音色、调式、和声、曲式等音乐的基本表情手段和组织形式来表现人的内心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它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既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又存在着与数学、象棋等极其相似的高度的抽象性,还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技术性,因此,也可以说音乐是一门很“难”的艺术。

一、 选择、挖掘和创编有价值的音乐教材

只要老师有心,肯定能发现和挖掘出好多有价值的教材来。如歌曲《大指哥》,就非常适合刚入园不久的小班孩子。这首曲子简单易学,教师可以让孩子边唱边做动作;可以和老师对唱,也可以和同伴一唱一答,一人问一人答或一人问几人答、几人问几人答等;可以改编歌词,即兴编唱其它手指、身体其它部位、小朋友名字、幼儿戴上头饰扮演的小动物等;还可以戴上手指木偶结伴相互问好;在认识各种乐器时也可以用上这首歌曲,老师提问,孩子敲击手中的乐器并回答。虽然是熟悉不变的旋律,可孩子们却能百玩不厌,兴趣不减,在这样“玩音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发展了多方面的能力。

二、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法,让孩子乐此不疲

小班幼儿天真可爱、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所以教师在组织音乐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用多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让幼儿在听、看、辨、唱、动等各种趣味实践中寻找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和表现音乐。

在引出歌曲或音乐时,教师可用故事、儿歌、实物、木偶、图片以及动画等多种方法引出歌曲,为孩子创设与内容相匹配的情景;在学习歌曲的时候,可以设置现实情境,让孩子身临其境,在亲身实践中理解歌曲、感受歌曲和表现歌曲。如在“打电话”这一活动中,可运用扮演角色的形式,让幼儿学习齐唱、分组唱的歌唱方法,让部分幼儿当打电话的娃娃,另一部分幼儿当接电话的娃娃,配上道具“电话”,幼儿在这样的氛围中很快就学会了此种歌唱方法;在练习歌曲的时候,还可以变换各种演唱形式,如:哼唱、齐唱、分组唱、对唱、轮流唱、加动作唱、拍节奏唱等,让孩子在不断的变化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三、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开发音乐潜能

陈鹤琴先生很早就发现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的发展的起着重要的作用。他说:“幼稚园应该是有音乐的环境,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发展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技能。需引导幼儿在艺术的环境中,有兴趣的与环境发生互动,充分激发其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更好的培养和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体验和表现的能力。”

幼儿年龄小,接受能力却很强,可以说,每个孩子都有一双音乐的耳朵。因此,应尽量让孩子多倾听音乐,可以在每天早晨来园、午睡前、进餐、离园等时间让孩子欣赏、倾听悠扬的歌曲,也可以在绘画、玩桌面玩具时播放欢快、柔和的音乐,流动、优美的旋律,在每个孩子的脑海中结合成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把孩子带入诗一般的意境中,让孩子生活在音乐中,使孩子的生活充满音乐。久而久之,孩子通过耳濡目染,就会对音乐产生兴趣,他们就会以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注意力去听、去想,去感受歌曲中愉快高兴的情绪,从而喜欢音乐、体会音乐,音乐的种子也自然就埋在了孩子们的心里。

孩子好奇好动,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一小块积木,一点点的玩具,都能为孩子提供想象表演的天地。因此,在音乐区域中,要为孩子提供各类能发出声音的玩具、面具、乐器、头饰、披肩、围巾等材料,随时向孩子开放,尽情让他们游戏,让他们去自由探索、玩耍。孩子们在音乐区域中通过敲敲、打打、玩玩、跳跳、演演,充分展示他们各自的表演才能。孩子们在这片小天地里,不断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真正做到乐在其中,其乐无穷。

音乐是表演的艺术,教师应努力为幼儿创造和提供更多的音乐表演和艺术表现的机会,可以定期举办小小音乐会,使幼儿能够把学过的歌曲、舞蹈等内容上升到音乐表演和艺术表现的程度。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以欣赏的态度和饱满的艺术热情参与表演,不仅会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也是最有效的激励,能够使孩子更喜欢音乐、喜欢表演。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还应该经常启发幼儿用听觉去观察和了解世界,倾听风声、雨声、流水、鸟鸣、钟声、汽车声等周围世界中各种各样有趣的声音,并用人声和物质材料来模仿各种声音,以培养孩子对声音的敏感和表现、增加对声音的兴趣。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声音游戏、自制打击乐器,可以对孩子将一些著名音乐家童年的故事,让孩子在一个处处有音乐的环境中学会倾听音乐、理解音乐,更会不知不觉地爱上音乐。

篇10: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

技能目标:熟悉歌曲,学习用愉快的情绪歌唱。

认知目标:学习随音乐合拍地边唱歌边做动作,理解歌曲的内容,知道老师会像爸爸妈妈一样爱他们,上幼儿园不哭也不闹。

情感目标:初步感受歌曲的优美情绪,鼓励幼儿参与歌唱活动并体验与别人一起唱歌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巧虎图片、动画片《巧虎上幼儿园》

2、幼儿园全景图,激发幼儿想上幼儿园的愿望。

活动重点:

激发幼儿的歌唱兴趣和参与集体活动的兴趣。

活动难点:

学习用愉快的情绪歌唱,随音乐合拍地边唱歌边做动作。

活动过程:

1、图片引入

师:“看!谁来了?他要和我们一起学本领呢!”(教师出示巧虎图片。)

有的幼儿根据以前看动画片的经验可能认识巧虎:“巧虎”,如不认识,教师可介绍。

师:“今天巧虎要上幼儿园了,你们看,巧虎在干什么啊?”

2、观看动画片

师:“巧虎在幼儿园和小朋友都做了什么高兴的事呢?”(播放动画片,幼儿观看。)

引导幼儿用固定的语句形式,以自己是巧虎,说说巧虎在幼儿园干什么,如:我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唱歌、跳舞、吃饭、喝水、玩游戏等。(请幼儿模仿巧虎做各种唱歌、跳舞、吃饭、喝水、玩游戏动作,并引导幼儿说出巧虎上幼儿园很高兴)

3、出示幼儿园全景图

师:“巧虎在幼儿园高兴吗?他喜欢上幼儿园吗?那他的幼儿园漂亮吗?我们的幼儿园呢?我们来看看是我们的幼儿园漂亮还是巧虎的幼儿园漂亮。”

引导幼儿观看幼儿园全景图,说说我们的幼儿里有什么,如:我们的幼儿里有大型玩具、秋千、转转椅、攀岩等。(以幼儿爱玩的特点,引发幼儿爱上幼儿园的兴趣。)

4、学习唱歌曲

师:“听!巧虎高兴的唱起了歌!都唱了什么?”(教师出示巧虎图片,边示范演唱歌曲《我上幼儿园》,并引导幼儿根据刚才听到的歌曲说歌词)

师:“那我们和巧虎一起来唱歌吧!”(教师放慢演唱,听教师的演唱,让幼儿更容易学唱;教师用钢琴伴奏教幼儿一句一句学唱歌曲。)

师:“我们用好听的声音、快乐的情绪演唱好吗?”(幼儿随教师的琴声演唱歌曲)

5、引导幼儿自由地创编动作

师:“爸爸妈妈都是怎样上班的呢?”(教师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出来,比如:一般爸爸都会开车,引导幼儿可以模仿开车动作,或者妈妈是医生,引导幼儿可以模仿打针的动作等。其他歌词也同样的方法。)

师:“爸爸妈妈都要去上班,在幼儿园有什么事就找谁呀?在幼儿园老师就是你们的妈妈,会像爸爸妈妈爱你们一样爱你们的,所以在幼儿园你们并不孤单,因为有老师妈妈在保护你们的。”(消除幼儿的陌生恐惧和与家人的分离焦虑。)

师:“我们一起上幼儿园吧!“(教师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出来,比如:我们去幼儿园高兴不高兴呀?高兴的时候就也不哭也不闹,引导幼儿可以左右各摆手一次。)

教师综合幼儿的动作,带领幼儿边唱边做动作。

师:“你上幼儿园的时候最想和谁一起去啊?那你们就去找自己的好朋友吧!那你们应该对好朋友怎么说呢?”(教师鼓励幼儿主动邀请好朋友,和好朋友一起演唱,并为好朋友喝彩,在学会结伴表演后,鼓励幼儿邀请没有朋友的幼儿,并一起表演。)

6、结束

师:“小朋友唱歌真好听,跳舞真好看,回到家把今天学的歌曲、舞蹈给爸爸妈妈表演表演好吗?爸爸妈妈一定会说我家宝贝真棒,会跳舞、唱歌了对吗?现在我们到外面玩我们幼儿园的玩具,寻找幼儿园里的快乐去吧!”

活动延伸:

1、建构区:搭建我的幼儿园

篇11:幼儿园音乐小班教案

1.在小动物躲雨的情境中,初步感受乐曲中不同的音乐形象,并尝试动作表现。

2.喜欢与同伴共同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教学准备:(认知准备)相关的生活经验

(材料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小动物们在玩耍

1、欣赏A段音乐

提问:在这段音乐里,你觉得小动物在做什么?(根据幼儿回答小结)

2、A段音乐律动

“我们和小动物们一起在音乐中玩耍吧。”

二、小动物们在躲雨

1、欣赏B段音乐

提问:这段音乐听上有什么感觉?(紧张、急促)

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PPT)小结:太阳躲进了云层,天空下起了一场雷阵雨。

2、找个地方躲雨

1)可以躲在哪里

2)搭建躲雨场所

3)表演躲雨场景

4)进一步搭建躲雨地方

“在你们的帮助下,小动物们都找到了躲雨的好地方,小动物们说谢谢小朋友。”

三、小动物们在游戏

1、完整欣赏音乐

“这里有一首乐曲,请你们仔细听听,听听乐曲有几段?是不是也讲了刚才我们讨论的事情?”(完整欣赏音乐)

2、小结音乐结构

小结:这首乐曲分为三段,第一和第三段是一样的,小朋友耳朵真灵。

篇12: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苹果

1、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探索将数量10分成两份的不同方法,进一步感知分合式中两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2、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乐于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二、活动准备

1、对9以内数的分解组成有过多次的体验。

2、幼儿人手10块花片一张记录单和水彩笔,大记录单一张,设置水果店情境,水果分别标1~9元的价钱;幼儿用书《10的组成》。

三、活动过程:

1、复习9的组成。

(1)碰球游戏。(要求两数组成9)

(2)复习9的组成。把9分成两份,一共有几种分法?

2、自主探索10的组成。

(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将10块花片分成两份,每次分出来的结果不一样,试一试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2)幼儿自主操作,并在记录单上记录操作结果。

3、交流分享

(1)幼儿分享操作结果

(2)师幼共同比较、选择最为有序的记录单。教师在大记录单上填写幼儿的记录结果。

(3)发现分合式中的互换、互补规律。

小结:我们根据分合式中的互换规律能记住10的组成。我们还发现有序记录10的组成时,左边的数逐渐递增(递减),右边的数就逐渐递减(递增),这也帮助我们的记忆10的组成的好办法。

4、游戏:买水果

游戏规则:

(1)水果店里每个水果标有不同的价钱(1~9元)

(2)每一个幼儿一次可去水果店购买两种水果(两个水果装在一个保鲜袋里,两个水果的价钱合起来是10元。

(3)购买水果后,幼儿互相检查两个水果的价钱合起来是否是10元。

篇13:小班幼儿音乐教案

一、音乐游戏所采用的音乐背景要有利于记忆

音乐游戏在运行的过程中,要利用一些音乐作为伴奏。但是小班幼儿对于音乐的理解能力比较差,教师为了使音乐游戏顺利地进行下去,尽量要选择那些类似于歌谣和歌词的曲子,这样一来,幼儿才可以快速记忆。

例如,经典儿歌《小白兔》,幼儿可以根据歌词来做具体的动作,歌词中这样唱“小白兔,白又白,两支耳朵竖起来,蹦蹦跳跳真可爱……”这样的歌词具有很强的指令性,对于动作要领幼儿很容易就可以掌握。在《小小玩具兵》这个音乐当中,只有音乐旋律没有歌词,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的身旁进行有效指导,教师要作为“指挥官”发号时令,在具体的音乐带动下,学生就可以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音乐游戏活动,还可以促进学生将音乐旋律进行记忆。但是教师在选择具体乐曲的时候,最好还是选择有简单歌词的乐曲,只要教师稍微指引,学生就可以自主完成游戏内容。

二、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运用游戏化的语言

幼儿阶段的学生难免会犯错误,教师应该尽量避免采用批评的方式,更多地采用温和的方式进行教育,让学生可以积极地融入到这个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要多采用游戏化的语言,拉近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投入到有趣的游戏环境当中,开始学习音乐。教师在运用游戏化语言的时候,要注意一定的时机性和形式性,将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充分地考虑进去,要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为主要目的,使学生将音乐良好地进行掌握。音乐可以提高学生的具体情操,学生普遍都喜欢玩游戏,教师采用游戏化的语言,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增加游戏情境的真实性。

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做法,例如有些爱发脾气的学生,教师就可以故意这样说:“你要是再发脾气,一定是坏脾气的小妖怪来找你了”。天真的孩子们当然谁也不想让小妖怪来找自己,这个时候教师再去给学生去讲道理,学生才可以听进去。应该以学生具体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去选择学生喜欢和熟悉的儿歌和游戏化的语言。在幼儿阶段最适合的活动形式就是游戏,可以在游戏中将具体的教学内容穿插进来,为学生设计具体的游戏情境,利用比较形象的游戏化语言,为学生提供比较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活动获得来自学习的成就感,有利于学生形成乐观的性格。

三、具体的内容要具备游戏性

在幼儿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除了音乐游戏的引入之外,还可以将韵律活动以及音乐欣赏活动适当地引入到教学活动中,这些活动的引入也要具备游戏性。

例如,在学习《我的好妈妈》这首歌曲时,可以将游戏的形式进行充分的引用,设定具体的场景,将歌曲的具体情境形象地表现出来,让学生们分角色扮演这首歌曲,找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妈妈和孩子,按照歌词的具体指示,指示学生去完成一场类似于音乐剧的表演,让学生边演边唱,当歌词中唱到:我的好妈妈,下班回到家……妈妈、妈妈、快坐下……歌词中出现的具体情境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经历的场景。

老师和家长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幼儿时期,对其实施初级的音乐教育,使具体的音乐教学具备游戏化,将游戏的趣味性充分地体现出来,和音乐教育充分地结合,教师在设计音乐游戏的时候。其具体的内容一定要具备趣味性和情节化,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音乐知识,这也是小班幼儿音乐教育中游戏活动开展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针对小班幼儿音乐教育中游戏活动的开展作出具体的论述,可以了解到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的发展现状,帮助幼儿可以在愉快轻松的氛围当中学到音乐知识,为以后音乐方向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也可以不断增加,促进音乐教学效果的提高,希望可以为我国小班幼儿音乐教育提供一定的帮助。

摘要:<正>小班幼儿音乐教育发展过程中,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小班幼儿音乐教育完成其教学目标。幼儿阶段的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起来,无法很认真地上音乐课。在音乐教育中融入游戏活动,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提升学生对音乐教育的主动性,可以积极地参与到特定的活动当中。本文主要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游戏活动

篇14:小班幼儿音乐教案

一、游戏环境,让孩子感受温馨

小班孩子刚入园,情绪不稳定,对同伴、老师也不熟悉,不善于表达交流,营造宽松亲切的游戏氛围是缓解孩子分离焦虑的有效措施,“安”才能“静”,“静”才能“和”。在选择音乐游戏时,力求孩子熟悉理解、生动形象,充满情趣,使孩子能在游戏中交流表达,缓解情绪,了解同伴。开始时,孩子们都爱独自坐着,看老师或者同伴表演,个别孩子还轻轻哭泣。我也不制止,就安排了音乐游戏《大拇哥》,每当孩子伸出大拇指跟着做时,就热烈地夸奖孩子,奖励孩子大拇哥。在老师的诱导下,有些孩子也伸出了大拇指跟着做了,哭泣的孩子停止了抽泣,静静地看着老师和同伴表演……孩子逐渐熟悉游戏并且愿意表演的时候,我改编了游戏,让孩子和老师积极互动,如:“××,×××,你在哪里?”被叫到的孩子就要回答:“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你好不好?”当然,开始时,我也非常注意互动的对象,请那些活泼愿意交往的孩子和老师游戏,给同伴做示范,逐渐地面向全体,有趣的活动、宽松的氛围,渐渐吸引孩子,随着孩子参与游戏的热情逐渐高涨,他们也慢慢了解了同伴和老师,不再排斥幼儿园了。

孩子在丰富多彩的幼儿园生活中,知识面越来越广,表演欲望越来越强,也更善于去模仿了。他们完完全全地融入到了音乐游戏中,也完完全全地爱上了音乐游戏。

二、游戏规则,让孩子懂得遵守

小班的孩子,年龄小,家里大人宠爱的多,没有规则意识。你看,活动时随便脱鞋袜,拿同伴的餐点吃,乱扔积木……班级一片乱糟糟、闹哄哄的景象,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在集体中,规则是良好集体生活的保证,孩子必须懂得什么事情不能做,该怎样做。游戏给孩子搭建了一个实现自我约束的平台。要顺利进行游戏活动,必须要遵守游戏的规则。例如:当很多孩子围成圈玩丢手绢的游戏时,宝宝看到有人突然站起来,他可能也会站不住跟着跑,但是这时候的宝宝根本不懂只有被丢手绢的人才能站起来跑着追另一个,而其他人应该保持不动的,相信经过几次的观看模拟,孩子会慢慢懂得游戏的规则,这时候可以让他加入到游戏中;对于抢椅子的活动,很多才进幼儿园的3岁左右的小宝宝经常会为抢不到椅子而大哭一场,认为是别人欺负他,把椅子抢去故意不给他坐。孩子只要多看几遍这类游戏,就会掌握游戏规则并慢慢融入到这类音乐游戏中去。

三、游戏互动,让孩子学会交往

小班幼儿刚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与同伴不会交往,不会交流,常表现出独自游戏。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班开展“找朋友”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与同伴亲切地握手,友好地拥抱,在音乐结束后,鼓励幼儿大胆地和好朋友说一句话,我和一位小朋友做示范,让幼儿模仿。善于模仿是幼儿的天性,因此在音乐游戏中更多地采用了模仿,模仿动物的动态,模仿成人的动作等等,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充分地体现出他们的天真活泼,主动地与同伴共同合作游戏。

此外,音乐角色游戏的开展,为幼儿的合作创造了条件,如果有某一个角色配合不好就会影响活动的开展。幼儿在玩角色游戏时,我都会提醒幼儿合理分工,进行大胆想象。如幼儿在玩《小吃店》的游戏中,幼儿自己选择角色,当在选择角色时发生矛盾,就引导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培养幼儿协调、合作的能力。在音乐游戏中协调好相互关系,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自主性,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上一篇:爸妈教我游泳作文下一篇:最新保安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