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倾向社会调查报告

2024-08-30

大学生就业倾向社会调查报告(精选8篇)

篇1:大学生就业倾向社会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倾向社会调查报告

近年来,高校扩招使得大学生人数激增,也对毕业后大学生的就业造成很大影响,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现在的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的就业形势,而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倾向,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有利于大学生更明确的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及早的进行职业规划,才能在将来的求职道路上处于不败之地。

调查课题:大学生就业倾向调查

调查目标:了解大学生求职心理和就业倾向,同时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和就业倾向的调查,帮助大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从而找到更适合的职业。

调查时间:2011年4月27日~5月10日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将问卷以QQ在线,人人,路边随机拦截的形式分发出去,统计结果以图表的形式表示。调查内容:调查问卷围绕专业能力,就业预期,就业目的,求职途径四个方面展开,具体内容如下

一、专业能力

在就业求职过程中,认为最具竞争力的方面是专业技能的大学生比例是42.3%,认为考试证书和技能认证最具竞争力的大学生比例是30.8%。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工作可以与专业有一定的关联性,不一定要绝对的对口。

二、就业预期

对就业的选择上,大部分大学生在就业地区的选择上倾向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以及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对行业的选择上,大部分 大学生将首选职业放在IT与通讯业、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等行业,而原因主要是这些行业收入较高,以及这些行业属于朝阳行业、前途远大,以及与自己专业对口。而对于求职薪酬的考虑,大部分大学生将薪酬的预期定在2500到4000之间。

三、就业目的面对毕业时,有49%的大学生选择求职,27.5%的大学生选择考研,7.8%的大学生选择出国,3.9%的大学生选择创业。而对于求职,大学生最希望从岗位中获得企业的从业经验、良好的专业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广泛的人际关系以及团队合作技巧。而对于选择考研的大学生,其原因主要是对求职恐惧以及专业开就业前景不好。

四、求职途径

对于求职途径,大部分大学生以校园招聘会和社会招聘会以及人才网站为主要的渠道。而对于高校就业指导,大学生普遍认为没有什么作用。而对于自己的求职花销,大部分大学生定位800到1000元。调查结论:通过本次对大学生就业倾向的调查,我们了解到当今的大学生除了在学校学好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外,也更注重自己对于专业技能的掌握,对于时下的考证热,并没有降温,毕业生手握专业技能的证书仍然会受到企业的亲睐。同时毕业生对也自己将要从事的行业也有自己的想法,以薪资高,发展前景好为基础去选择。并且大学生去大城市发展的现象很明显,都希望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调查中得出,大学生更愿意在校园招聘会上,谋求一份合适的工作。而且面对现在的就业难现象,更多的人是做着求职考研两手准备。总之,大学生对于自己未来的就业都有长远而细致的规划。

对大学生的建议:在这次的调查中,我做了发放问卷,回收问卷以及整理数据进行分析的工作。个人的体会颇深,在过程中与人交谈,让大学生填调查问卷,体会到了与人沟通的艺术。在整理的过程中,面对巨大的数据量,有些退宿,毕竟数据的整理十分繁琐,经过了细致而详尽的整理,我们终于对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倾向有了大致的了解。1 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充分利用时间掌握专业技能,在不耽误专业学习的前提下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多尝试一些类似兼职的工作,也可在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中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大学生在即将毕业时,要抓住校园招聘会这个契机,发挥自己的实力,找到适和自己发展的岗位。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是也要切忌眼高手低,一味追求高薪职位,凡事都要从基层做起,积累经验。大学生就业时也要准自己的方向,一线大城市不一定适合每一个

人的事业发展,去中西部地区,回到自己的家乡,同样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篇2:大学生就业倾向社会调查报告

法学院行政管理xx级x班xxxxxx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伴随着2008年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到来,当代大学生所要面对的将是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的挑战。等待当代在校大学生的也将是更高的能力要求和自身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自身择业要求过高同用人单位之间的矛盾……面对这些矛盾,在校大学生们对自己的就业倾向有自己的看法、观点。对此,我们在我校进行了一次针对大学生就业倾向的问卷调查,主要包括大学生对自己专业的了解程度、择业观、就业信心、对自主创造的看法等,进而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倾向社会经济发展

一、摘要

通过对我校同学的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了一些大学生就业倾向方面的相关数据。从问卷结果分析可看出:同学们都非常关注自己的就业前景;76%的同学都充满自信,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55%和28.5%的同学所期望的初始月薪都在1500—2500元或2500—3500元;63.89%的同学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最主要原因是“个人能力不足”„„针对问卷所反应的问题,我们的建议是:大学生应增加就业信心、努力学习知识、增强自身能力、多关注和了解相关信息、学校更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二、调查情况

1、本次调查所使用的方法是随机抽样和问卷调查相结合,实发问卷105份,有效问卷99份(其中女生46份、男生53份 ;调查对象为本科学生97份、专科学生2份;文史类学生89份、理工科学生10份;大二学生63份、大三学生36份)。

2、我们的调查程序是:2011年11月10日至12日开始进行提纲、计划和问卷设计以及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11月15日至11月20日进行问卷调查;11月22日至25日进行问卷统计、数据分析并撰写调查报告。

三、调查结果和数据分析

我们通过调查得到,对自己所学专业满意的占24%,比较满意的占63%,不是很满意的占10%,不满意的占2%,无所谓的占1%;职业与专业一定对口的占4%,专业对口,但不强求的占63%,专业并不重要,只要找到工作的占11%,无所谓的占20%,要看工资的占1%;就业渠道方面自己找的占70%,家里帮忙找的占5%,靠学校找的占12%,朋友介绍的占5%;月薪800-1500元的占7%,1500-2500元的占54%,2500-3500元的占28%,3500元的占9%;工作类型挖掘自我潜力的工作占37%,普通稳定的工作占26%,有挑战性的工作占16%,舒适安逸的工作占14%,其他占2%;就业单位意向为国家机关单位的占30%,事业单位的占10%,科研设计单位的占2%,国有单位的占9%,民营或私营单位8%,中外合资企业,无所谓3%,没有特别要求的占21%,其他占3%;毕业后职业选择的地理上39%选择了沿海发达地区,21.3%选择了中部中小城市,8.6%选择会去西部地区,5.1%选择了去

农村,26%的选择了去上海等大城市;对于小城镇及乡镇单位就业乐于接受的占26%,实在没有其他机会可以接受的占37%,一般26%,坚决不接受的占1%,无所谓的占8%;就业难主要原因是自身素质不过硬的占46%,就业岗位少的占12%,专业学历限制的占8%,其他的占6%。

同学们在选择职业的标准有:稳定性,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经济收入与福利,工作福利,单位前景,职位前景,深造机会,为社会作贡献,工作地点;在求职中需要了解单位的信息的有:资金和规模介绍,主要业务和发展前景,用人标准和聘用条件,薪酬和福利,人才培训情况,职位信息,单位文化和管理体制;害怕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个人能力不足,求职方法技巧欠缺,缺乏社会关系,用人单位选拔不公。

对于14问“请谈谈你对提高公共管理类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一些建议?”的回答主要是:针对自身要在各方面增强自己的能力、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给自己一个有效的定位、放低要求、从小处做起;学校方面应多针对学生的能力方面进行训练——加强就业指导、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做好学生与就业单位的联系工作。

四、调查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当前经济虽然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部巩固,但经济增长的内动力不足从而造成在大学毕业生人数迅猛增长及金融危机等严峻挑战下,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效应继续显现,但财政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加,使得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有所改变,不再是以前陈旧的择业观念,就业期望逐渐降低。先就业后择业也开始成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主要观念;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我国大学生就业选择较以往有了更多的选择;然而由于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大学生找工作都已以稳定为首要;而如果没能顺利就业,选择继续攻读的可能性最高。

总的来说,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两面”或“双面”的特点,即有利条件和突出矛盾同时并存,表明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决不能把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等同于经济运行的根本好转。

(二)、调查建议:

1.大学生自身,大学生应该树立风险观念和竞争意识,确立合理的职业期望。“先就业后择业”,在职业的实践中逐步地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做到:把握良好的求职心态;脚踏实地,降低过高的期望值;转变就业观念;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消除“眼高手低”的思想,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调整自己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认清自身的素质和条件,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寻找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适合于自己的用人单位;提高自身的能力,在校期间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也可以在不影响自己学业的前提下去找一份兼职,增强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

2.学校方面,学校要切实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尽量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倾向,完善就业指导体系。通过向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接受职业指导, 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职业决策。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和就业帮助。如:建立职业指导机构,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信息与指导服务;开设职业指导课程,列入学校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实施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实习政策等。

高校要加快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完善就业指导工作。激励当代青年大学生到基层、到艰苦环境中去受教育、做贡献。

3.政府方面,出台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业,定期组织好人才招聘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如果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三年内减免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免收毕业生存放档案的费用等)。

五、调查方案: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我校同学的就业倾向的一些相关问题,了解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以及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深度挖掘对其产生影响的各种主客观因素。从而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以及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的部门提供一定的借鉴。进而深入了解我过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状况。

调查对象:四川理工学院在校大学生

调查地点:四川理工学院汇北校区、汇南校区、营盘校区

调查方式:随机抽样调查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2011年11月15日至11月20日

六、附件

大学生就业倾向调查问卷

性别____学历____所学专业年级____

1.您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满意程度为______

A.很满意B.一般C.不是很满意D.不满意E.无所谓

2.您关注您专业的就业前景吗?_______

A.特别关注B.偶尔关注C.一般D.不是很关注E.完全不关注

3.您希望获得的职位与您的专业对口吗?_______

A.一定对口B.专业对口,但不一定强求C.专业并不重要,只要找到工作就行

D.无所谓,关键是发挥自己的才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E要看工资

4.您对个人就业渠道的选择是_______

A.自己找B.家里帮着找C.依靠学校推荐D.自主创业E.朋友介绍

5.您期望的初始月薪是()

A.800-1500元B.1500-2500元C.2500-3500元D.3500元以上

6.您会选择哪种类型的工作()

A.挖掘自我潜力的工作B.普遍稳定的工作C.有挑战性的工作

D.舒适安逸的工作E.其它

7.您的就业单位意向为()

A.国家机关业单位B.事业单位C.科研设计单位D.国有企业

E.民营或私营企业F.中外合资企业G.无所谓,没特别要求H.其他

8.你毕业后选择的职业地理上的要求是

A.沿海发达地区B.中部中小城市C.西部地区D.到农村E.上海、香港类大城市

9.你选择职业的标准是________(可多选)

A.稳定性B.能发挥自己的才能C.经济收入与福利D.工作乐趣

E.工作环境F.单位前景G.职位前景H.深造机会I.为社会做贡献

J.工作地点K.其他

10.在求职过程中,你迫切需要了解单位的信息是_______(可多选)

A.资金和规模介绍B.主要业务和发展前景C.用人标准和聘用条件

D薪酬和福利E.人才培训情况F.职位信息G.单位文化和管理体制

11.如求职较为困难,您对去小城镇及乡镇单位就业这种情况能否接受?_____

A.乐于接受B.实在没有其他机会时可以接受C.一般

D.坚决不接受E.无所谓

12.你最害怕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______(可多选)

A.个人能力不足B学校就业指导不够(包括就业信息不足)C.求职方法技巧欠缺

D.缺乏工作经验E.缺乏社会关系F.用人单位选拔不公正G.其他

13.你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

A.自身素质不过硬B.就业岗位少C.学校就业指导不好D.专业学历限制E.其他

14.请谈谈你对提高公共管理类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一些建议?

感谢你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参与我们的调查,谢谢配合。并祝你事事顺心,学业有成!

关于从《当代大学生就业倾向》看社会经

济的发展的调查报告

学生:

专业:

班级:

四川理工学院法学院

二0

篇3:大学生就业倾向社会调查报告

关键词:国贸,择业倾向,就业状态

自2008年发生国际金融危机以来, 我国外贸的发展受外界影响较大, 外贸企业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不断恶化, 外贸人才的需求标准逐渐提高, 国贸专业学生的择业倾向与就业状态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为了有效地加强对国贸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 研究“国贸专业学生的择业倾向与就业状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调查基本情况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0届和2011届国贸专业毕业生各150名进行毕业生的就业状态调查, 选取2010级和2011级国贸专业在校生各150人进行在校生的择业倾向调查。本次共发放问卷600份, 收回有效问卷568份 (包括毕业生问卷275份和在校生问卷293份) , 有效回收率94.7%。其中, 2011届毕业生133人, 2012届毕业生142人, 2010级在校生145人, 2011级在校生148人。

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国贸专业学生的择业倾向调查 (在校生) 》以及《国贸专业学生的就业状态调查 (毕业生) 》问卷, 数据使用SPSS11.5进行分析。《国贸专业学生的择业倾向调查 (在校生) 》问卷着重调查在校生的择业心态、考虑因素、工作期望、工作能力等行为特征。《国贸专业学生的就业状态 (毕业生) 》问卷则根据毕业生是否现在从事国贸专业相关的工作情况分别进行调查, 内容包括毕业生工作选择时的主导因素、工作条件、工作满意、工作能力等就业状态。

二、国贸专业学生的择业倾向分析

1. 专业认可度偏低

当问及当初为何选择国贸专业时, 36%的在校生承认是自己喜欢的, 16%的学生是由父母决定的, 18%的同学是其他专业调剂过来的, 还有30%的学生是随便填报的, 真正喜欢国贸专业的在校生比例竟然不到40%。因此当问及毕业后是否有意向从事外贸工作时, 只有61%的同学表示会选择专业对口的外贸工作。

2. 愿意从事外贸工作者分析

(1) 就业选择多元化。在对选择工作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分析时, 30%的学生主要考虑职业发展, 24%的在校生考虑经济收入, 15%的人会考虑自己兴趣, 12%的学生将考虑职业稳定, 7%的人会考虑家庭, 多数学生表示择业时会从个人角度权衡考虑。

(2) 就业定位趋向稳定。关于就业单位的类型, 46%的学生希望能在稳定的国有单位工作, 20%的人希望在民营企业就业, 19%的学生希望在事业单位工作, 半数以上学生希望能够在职业较为稳定而且福利待遇较好的单位里工作。

当问及希望首份工作的预期月工资时, 我们发现51%的学生认为是1000元~2000元, 35%的人希望是2000元~3000元, 6%的人希望是3000元~4000元, 8%的人希望能达到4000元以上, 由此可见在校生对第一笔收入的期望值并不高, 对于首份工作的认识更加现实。

(3) 就业竞争理性化

在对就业中最具竞争实力的条件分析中, 选择实践或工作经验的占89%, 选择口才的占58%, 选择专业技能的占68%, 45%的人更加看重社会关系, 只有35%的学生选择技能证书,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就业竞争取胜的关键是自己的能力。

3. 不愿从事外贸工作者分析

(1) 工作能力预估不足。从调查结果来看, 45%的学生毕业后不愿从事外贸工作者的原因为英语不好, 其次为专业技能弱和专业不喜欢。不愿从事外贸工作的在校生认为, 沟通能力是最重要的工作能力, 其次为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 只有12%的人选择动手能力。看来不少学生对于意向职业较为理想化, 不够重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2) 意向职业预期偏高。对于意向职业的看法, 44%的人表示看好, 41%的人认为一般, 只有15%的人不看好, 显然多数人还是比较喜欢自己的意向职业, 并对其前景较为乐观。在对意向职业预期月工资的分析中, 41%的人选择了3000元~4000元, 24%的学生选择了2000元~3000元, 19%的人选择了5000元以上, 13%的人选择了4000元~5000元, 只有3%的人愿意接受2000元以内的工资。显然, 不愿从事外贸工作的学生对于意向职业的预期收入期望较高, 将来在就业时可能会在初期遭受挫折。

三、国贸专业学生的就业状态分析

1. 工作岗位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 国贸专业毕业生目前均在工作, 就业率达到了100%, 但是专业对口率较低, 只有47%的毕业生在从事国贸专业相关的工作, 53%的人选择了非外贸工作。

从事外贸工作的国贸专业毕业生, 人数最多的工作岗位是单证员, 其次是外贸业务员, 再次是报关员和报检员, 少数人从事跟单员或者其他岗位, 学以致用是他们的优先选择。在分析自己现在的工作的主导因素时, 42%的人承认是个人因素, 28%的人是由于家庭因素, 21%的人是考虑社会需求, 只有9%的毕业生是由于朋友帮助才选择现在的工作。

2. 工作状态分析

(1) 工作满意度。在从事外贸工作的毕业生中, 55%的人表示对目前工作一般满意, 34%的人比较满意, 4%的人表示非常满意, 同时有7%的人比较不满意。与此相对应, 从事非外贸工作的毕业生, 40%的人一般满意, 30%的人比较满意, 24%的人非常满意, 只有6%的人表示对工作比较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

(2) 工资待遇。关于从事外贸工作者的月收入, 55%的人每月收入在2000元~3000元, 21%的人在3000元~4000元, 只有3%的人月工资在4000元以上, 另外还有21%的人月工资在2000元以内。多数人对目前的工资待遇不够满意, 希望能尽快提升。

与此相对应, 从事非外贸工作的毕业生对于目前的工资待遇43%的人表示比较满意, 15%的人非常满意, 36%的人一般满意, 只有3%的人表示比较不满意或者非常不满意, 显然从事非外贸工作的毕业生更加满足于目前的工资待遇。

(3) 工作能力。在对从事非外贸工作的毕业生调查自己的工作能力是否胜任目前的工作时, 46%的毕业生表示自己能力一般, 33%的人认为比较胜任, 13%的人自信地选择非常胜任, 只有8%的人表示比较不胜任。显然, 虽然他们从事的是专业不对口的工作, 但是经过工作实践已经逐渐掌握工作相关的技能, 对于目前的工作基本都能胜任。

关于从事外贸工作最需要具备的条件, 现从事外贸工作的毕业生认为最重要的是实战经验, 其次是英语能力, 再次是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经过一年以上的工作实践, 多数人认为自己的工作能力能够胜任目前的工作。

3. 专业学习效果

对于从事非外贸工作的毕业生来说, 由于专业不对口, 学校的课程对现在的帮助不大。36%的人选择了一般, 25%的人选择了比较有帮助, 30%的认为基本上没有多大效果, 只有9%的认为在学校所学的专业课程非常有帮助。

四、调查结论

1. 择业倾向

(1) 由于近一半国贸专业学生并非真正喜欢国贸专业, 因此只有六成左右的学生毕业后会选择从事外贸工作。鉴于当前的经济形势, 外贸工作的前景不如以往乐观。

(2) 择业时国贸专业学生最看重的是职业发展, 其次是个人兴趣以及经济收入, 部分学生还会考虑工作环境、职业稳定以及家庭等因素。对于首份工作, 学生多数持先就业后择业的心态, 部分人希望能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对于自主创业的风险意识较强。

(3) 对于就业城市, 国贸专业学生首选回家乡发展, 其次考虑省会城市等经济发达地区, 不愿意去乡镇工作。至于就业单位, 近一半人希望能到稳定的国有单位工作, 其次是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业。

(4) 学生对工作的就业期望开始考虑社会需求的现实, 愿意接受首份工作在2000元以内的月收入, 相比较而言, 希望从事非外贸工作的学生期望收入有点偏高, 近六成人希望意向职业预期月工资在3000元以上。

(5) 国贸专业学生认为将来的就业竞争会比较激烈, 最有竞争实力的条件是实战经验以及专业技能。从事外贸工作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不同工作中均需要具备较好的沟通能力以及管理能力。

2. 就业状态

(1) 国贸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较低, 只有一半左右的毕业生选择从事单证员、业务员、报关员等外贸工作。选择或放弃外贸工作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因素, 其次是父母或学校等外部因素。从事非外贸工作的毕业生更加注重未来发展和个人兴趣。

(2) 与从事外贸工作的毕业生相比, 从事非外贸工作的毕业生对于目前的工作更加满意。目前做外贸的毕业生的月工资一般在2000至3000元, 4000元以上较少。而六成以上从事非外贸工作的毕业生对于现在的工资待遇表示满意。

(3) 即使从事的是专业不对口的工作, 但是多数毕业生认为自己已经基本胜任目前工作。现从事外贸工作的毕业生认为做外贸最重要的是实战经验, 其次是英语能力, 再次是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4) 一半以上从事外贸工作的毕业生认为国际金额危机对工作的影响并不大, 但是只有二成左右看好外贸的工作前景, 不如从事非外贸工作的毕业生乐观。

五、对策建议

1. 拓宽专业教育

研究结果表明, 国贸专业学生毕业后不一定选择从事外贸工作, 为了未来的职业发展, 专业教育不能局限于国贸专业的核心技能, 尤其需要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巩固学生牢固具备工作所需要的通用的沟通能力、管理能力、思维能力等职业能力。鼓励有兴趣的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适当再学习营销或会计等第二技能, 毕竟技不压身。

2. 强化实践操作

大学生不能生活在“真空”的理想空间里, 国贸专业学生尤其需要走入社会的大熔炉去亲身实践, 积累丰富的实战工作经验, 才能让自己在就业竞争者立于不败之地。我们不仅要在课程的教学中要进一步注重实践操作, 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而且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或市场中去参加社会实践, 在失败中学习专业技能。

3. 深化职业教育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 许多国贸专业学生对于意向职业所需要具备的能力以及未来发展缺乏实事求是的全面认识, 部分学生的就业期望有点偏高, 甚至少数学生有功利化或畏难情绪等不良心态。我们要结合社会实际以及真实案例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 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以及就业观, 理性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

4. 提升教学效果

调查结果表明, 许多学生是由于英语不好、专业技能不扎实等客观原因放弃选择外贸工作。不少毕业生反映学校的课程教学与实际存在较大的差距, 所学专业知识对工作的帮助不大, 不能较好地学以致用。为了学生更好地择业, 我们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家庭以及个人等不同因素, 因材施教, 克服英语、专业技能等种种困难, 同时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5. 完善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虽然学校开设了一定课时的就业指导课, 但是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就业指导课对学生的帮助不大, 不少学生反映就业指导针对性不强, 指导内容甚至不符合社会实际, 与企业需求脱钩。因此我们不仅要加强就业指导的教师队伍建设, 尤其要注意相关的就业指导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切实有效地将就业指导贯彻专业教育的始终。

参考文献

[1]曾国良.对当地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的思考[J].改革与战略, 2011 (8) [1]曾国良.对当地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的思考[J].改革与战略, 2011 (8)

[2]李艳, 杜国民, 张彰.呼伦贝尔学院大学生择业倾向调查研究[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1 (6) [2]李艳, 杜国民, 张彰.呼伦贝尔学院大学生择业倾向调查研究[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1 (6)

[3]徐岩.社科类毕业生择业取向调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1 (4) [3]徐岩.社科类毕业生择业取向调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1 (4)

[4]王磊.国防军工专业毕业生择业取向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2) [4]王磊.国防军工专业毕业生择业取向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2)

[5]蒋阳飞.和谐视野下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构建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 2011 (3) [5]蒋阳飞.和谐视野下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构建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 2011 (3)

篇4:九型人格与大学生就业倾向的联系

关键词:九型人格;人格测试;大学生就业倾向

一 引言

九型人格作为一门性格心理学说,协助人们了解自我和认识他人的有效工具,又名“性格形态学”,自20世纪70-80年代以来,九型人格理论风行欧美的学术界及工商界,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领导力、员工培训、市场营销等组织管理的方方面面,成为美国斯坦福大学等国际著名大学MBA学员推崇的热门课程之一,苹果、宝洁、花旗银行、惠普、诺基亚、通用汽车等著名全球 500强企业将九型人格作为企业管理培训教程,以此培训员工,熔炼团队,提高执行力[1]。

九型人格理论的诸多特点决定了它的广泛作用,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动机导向和成长导向。文章通过对九型人格理论的基本概述,通过实际调查分析不同主型人格的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候的倾向,进而对比得出两者之间的联系,得出初步的结论,对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倾向有一定指导作用。

二 九型人格理论概述

九型人格是按照人的思维、情绪和行为,将人的性格分为九种:完美型(完美主义者);助人型(给予者);成就型(实干者);自我型(悲情浪漫者);理智型(观察者);疑惑型(忠诚者);活跃型(享乐主义者);领袖型(保护者);和平型(调停者)关系图如图1所示。九型人格中的性格都分布在不同的心中心、脑中心、腹中心,每种性格具有相邻性格类型的某些特点,在压力或放松状态下又表现为另外一种类型的特点,九型人格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主导的性格特征,这是性格的轴心,许多虚幻的性格内容都由此产生,如果知道了这种主导特征,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超越虚幻的性格。九型人格着重研究人们行为背后的信念、动机和情感,分析人们行为内在的深层渴望和恐惧。它可以帮助人们与真正的自我建立合作关系可以帮助人们进入他人复杂的内在世界,从他人的角度来理解他人[2]。

三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倾向

(1)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

从宏观角度,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 770万,比2015年增长52万,比2014年增长43万,其中加上留学归来的30万及往届毕业生将有超过1000万大学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2016年我国将有2400万劳动力需要安排就业。这些数据让我们忧虑,因为当前的就业形势的确不容乐观,就业压力依旧很大。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时代课题。总体来看,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技术资本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上的精英群体。但随着教育发展,高校扩招,毕业人数激增,青年初次与持续就业所需的能力门坎逐年提高,现有教育框架体系缺乏充分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缺乏知识技术向职业能力转化的教育战略安排,大学生群体由精英群体向大众化群体转化,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并不具备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就业能力,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3]。由此可见了解大学生就业倾向并适当开设对应的岗位对当代大学生至关重要并非常紧迫。

大学生在就业之前应该先了解自己的主型分类,借鉴其他同性格的人适合做哪些工作,做到有的放矢。而九型人格测试恰恰能客观高效地帮助来访大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问题及优势。

(2)当前大学生就业倾向

在开始本文章的写作之前,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200名本科毕业生,调查内容是:九型人格分类与大学生工作倾向之间的联系。下面的图2图3分别是九型人格的分类调查和大学生就业倾向的调查问卷。

我们根据调查得到的结果,统计出了如下的表格,为了能够看出两者之间的联系,我们精选了几个方面的差异得出了以下数据(如图4所示)。

根据收到的问卷总结出了以上某些方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就业渠道方面大家都是一样的,自给自足。在期望的初始月薪方面,怀疑论者和调停者的期望值最高,而实干和享乐主义者对初始月薪要求不高,其他主型人普遍倾向于中间值的月薪。在选择工作类型方面,除了完美型和享乐主义者倾向于选普遍稳定的工作,其他主型的人都选择了能挖掘自己潜力和有挑战性的工作。而在就业单位意向方面,实干者和浪漫者对就业单位普遍没有特别的要求,其他的同学对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比较感兴趣。随后谈到对就业的地理位置的选择方面,浪漫者的倾向于北上广等超一线城市,其他的主型同学都将目标瞄准了沿海的发达地区。总之,大家都对找工作有自己的见解和选择,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也认为不同性格的人会有不同的就业倾向,这也是为什么我想做这个调查的原因之一。

四 总结

回顾九型人格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现实中的指导作用,其发展日趋成熟,也在实践领域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也逐渐在近年来得到西方国家学术界的承认。然而,遗憾的是,关于九型人格与管理的深入研究还不多见,在国内培训界已经逐渐兴旺,但学术界几乎还是空白[5]。所以笔者认为研究九型人格理论与大学生就业倾向之间的联系是很有必要的。

九型人格是一门古老的智慧,是一门关于人格分类的学问。而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困扰着众多年轻人和政府部门,如果能从根本上发现两者的必然联系,解决问题,将会带来实质性的改变。阿波罗神殿刻了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认识你自己,那么你就是智者。在我看来,了解我们的内在性格对挖掘我们的内在天赋十分重要,只有当你清晰的了解你的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职业性格等,才有可能真正做到人与职业的完美契合,你的内心才能在工作中找到真正的满足,从而游刃有余地驾驭你的人生之舟,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

笔者通过对九型人格的分类研究得出了不同主型下的同学对工作的期望程度及方向有所不同,通过结论解释了为什么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方面差异较大,源于性格的不同,大学生在对就业初始月薪、就业单位意向、对地理方面的要求有所不同。这也正符合了之前所预测的那样:不同主型的人在就业抉择方面是有差异的。这个结论有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根据不同的性格人的就业倾向,制定出有效的指导措施,帮助更多大学生走出就业的困惑,找到适合自己主型人格的工作。笔者也呼吁国内外学者重视九型人格在当今指导就业工作方面的理论价值,开发出一套针对不同主型人格的人的工作理论,真正从大学生适合的工作出发,增加大家的工作热情,提升工作质量。

五 分析与不足

从前面的问卷结论,我们可以看出之所以会出现就业倾向的不同在九型人格角度来看是正常的,每种主型的人在做选择时都会本能的选择自己最期待的结果,这也就是不同主型人格的差异所在。

当然,我们的调查也存在些许不足,比如我们的调查问卷数量上还是不够,题目设置上也可能有些问题,同时在数据分析上会有或多或少的差异,但总体而言,我们的调查还是很成功的。从调查内容上看,我们先将大家的主型人格测试出来,精选了54道题,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回答是或者不是,接着进行就业倾向的调查。结合前面的人格分类,再结合其就业倾向,从大数据上分析出不同主型的人在选择就业方面的一些差异。

通过这次的调查,可以分析出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问题可能出现在没有对自己的内在性格做出正确的认识,导致在就业时选择了并不是自己所中意的工作,以至于后来频繁跳槽,结果就是多数大学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所以研究九型人格理论在大学生就业方面的影响是很有必要,我们也希望这次的调查活动能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能够进一步验证出九型人格在就业倾向方面的定性作用,得出一套系统的理论指导大学生就业,让大学生在就业时能根据自己的内在主型选择适合自己性格方面的工作,减少失业率[4]。

在选择就业之前,我们应看清楚自己的内在主导性格是什么,充分了解你的性格所适合的工作环境及类型。同时,你有机会完成自我超越,强化自己的个性优势,回避你的个性局限。当然性格本身没有好坏之分,重要的是,通过了解自己的性格,我们有机会拓展我们对自我的接纳,以及“自我”在精神层面的归属感,同时也有可能唤醒你对别人的爱与理解,毕竟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渴望得到了解和关爱。在了解自己的主型人格后,我们能更清楚的了解自身的缺陷与不足,在选择工作方面也能根据适应的岗位来竞争,不至于到后面发现工作不适合自己而错失了其他良好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裴宇晶.九型人格与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

[2]伯格达.九型人格:展现工作中的最佳自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8

[3]王颖群.九型人格测试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咨询中的应用[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16

[4]陈国海.九型人格工具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使用效果评估[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vol.28(5),2007

篇5:大学生就业倾向问卷调查

Q1:1.您的性别______(单选)

A.男B.女

Q2:2.您所学专业是_______(单选)

A 文B理C 工D 其他

Q3:3.您关注您专业的就业前景吗?_______(单选)

A.特别关注B.偶尔关注C.一般D.不是很关注E.完全不关注Q4:4.您希望获得的职位与您的专业对口吗?_______(单选)

A.一定对口B.专业对口,但不一定强求

C.专业并不重要,只要找到工作就

D.无所谓,关键是发挥自己的才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E.要看工资Q5:5您期望的初始月薪是()(单选)

A.2000-3000元B.3000-4000元C.4000-5000元D.5000元以上Q6:6.您的就业单位意向为()(多选)

A.国家机关业单位B.事业单位C.科研设计单位D.国有企业E.民营或私营企业F.中外合资企业G.无所谓,没特别要求H.其他Q7:7.你毕业后选择的职业地理上的要求是_______(单选)

A.沿海发达地区(除上海、香港)B.中部中小城市

C.西部地区D.到农村E.上海、北京、香港大城市

Q8:8.你选择职业的标准是________(可多选)(多选)

A.稳定性B.能发挥自己的才能C.经济收入与福利D.工作乐趣E.工作环境F.单位前景G.职位前景H.深造机会I.为社会做贡献J.工作地点K.其他

Q9:9.在求职过程中,你迫切需要了解单位的信息是_______(可多选)(单选)

A.资金和规模介绍B.主要业务和发展前景C.用人标准和聘用条件D薪酬和福利E.人才培训情况F.职位信息G.单位文化和管理体制Q10:9.在求职过程中,你迫切需要了解单位的信息是_______(可多选)(多选)

A.资金和规模介绍B.主要业务和发展前景C.用人标准和聘用条件D薪酬和福利E.人才培训情况F.职位信息G.单位文化和管理体制Q11:9.在求职过程中,你迫切需要了解单位的信息是_______(可多选)(多选)

A.资金和规模介绍B.主要业务和发展前景C.用人标准和聘用条件D薪酬和福利E.人才培训情况F.职位信息G.单位文化和管理体制Q12:10.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您对此有何看法?______(单选)

A.是次机遇,具有挑战性,很好B.一般C.太难D.从来没想过自主创业Q13:11.国家鼓励大学毕业生去西部发展,你愿意吗?______(单选)

A.很乐意,对国家对自己都好B.可以考虑C.特别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愿意

D.绝对不可能

Q14:11.国家鼓励大学毕业生去西部发展,你愿意吗?______(单选)

A.很乐意,对国家对自己都好B.可以考虑C.特别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愿意

D.绝对不可能

Q15:12.你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单选)

A.自身素质不过硬B.就业岗位少C.学校就业指导不好

篇6:大学生就业倾向社会调查报告

自2008 年发生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外贸的发展受外界影响较大,外贸企业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不断恶化,外贸人才的需求标准逐渐提高,国贸专业学生的择业倾向与就业状态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为了有效地加强对国贸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研究国贸专业学生的择业倾向与就业状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系统全面了解国贸专业学生的择业倾向与就业状态,我们选取我院国贸专业的 2010 级和 2011 级在校生以及 2010届和 2011 届毕业生为调研对象,通过发放问卷及随机访谈的形式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如实分析与精确提炼国贸专业学生的择业倾向与就业状态,明确此次调研的主要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拓宽专业教育,强化实践操作等切实可行的对策。

本研究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 届和 2011 届国贸专业毕业生各 150 名进行毕业生的就业状态调查,选取 2010 级和2011 级国贸专业在校生各150 人进行在校生的择业倾向调查,本次共发放问卷600 份,收回有效问卷568 份(包括毕业生问卷275 份和在校生问卷293 份),有效回收率94.7%。其中,2011 届毕业生133 人,2012届毕业生142 人,2010 级在校生145 人,2011 级在校生148 人。

另外,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国贸专业学生的择业倾向调查(在校生)以及国贸专业学生的就业状态调查(毕业生)问卷,数据使用SPSS11.5 进行分析。国贸专业学生的择业倾向调查(在校生)问卷着重调查在校生的择业心态、考虑因素、工作期望、工作能力等行为特征。国贸专业学生的就业状态(毕业生)问卷则根据毕业生是否现在从事国贸专业相关的工作情况分别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毕业生工作选择时的主导因素、工作条件、工作满意、工作能力等就业状态。

研究显示,当问及当初为何选择国贸专业时,36%的在校生承认是自己喜欢的,16%的学生是由父母决定的,18%的同学是其他专业调剂过来的,还有30%的学生是随便填报的,真正喜欢国贸专业的在校生比例竟然不到40%。因此当问及毕业后是否有意向从事外贸工作时,只有61%的同学表示会选择专业对口的外贸工作。

在对从事非外贸工作的毕业生调查自己的工作能力是否胜任目前的工作时,46%的毕业生表示自己能力一般,33%的人认为比较胜任,13%的人自信地选择非常胜任,只有 8%的人表示比较不胜任。

在对选择工作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分析时,30%的学生主要考虑职业发展,24%的在校生考虑经济收入,15%的人会考虑自己兴趣,12%的学生将考虑职业稳定,7%的人会考虑家庭,多数学生表示择业时会从个人角度权衡考虑。

关于就业单位的类型,46%的学生希望能在稳定的国有单位工作,20%的人希望在民营企业就业,19%的学生希望在事业单位工作,半数以上学生希望能够在职业较为稳定而且福利待遇较好的单位里工作。

在对就业中最具竞争实力的条件分析中,选择实践或工作经验的占 89%,选择口才的占 58%,选择专业技能的占 68%,45%的人更加

看重社会关系,只有 35%的学生选择技能证书,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就业竞争取胜的关键是自己的能力。

显然,虽然他们从事的是专业不对口的工作,但是经过工作实践已经逐渐掌握工作相关的技能,对于目前的工作基本都能胜任。对于从事非外贸工作的毕业生来说,由于专业不对口,学校的课程对现在的帮助不大,36%的人选择了一般,25%的人选择了比较有帮助,30%的认为基本上没有多大效果,只有9%的认为在学校所学的专业课程非常有帮助。从调查结果来看,45%的学生毕业后不愿从事外贸工作者的原因为英语不好,其次为专业技能弱和专业不喜欢,不愿从事外贸工作的在校生认为,沟通能力是最重要的工作能力,其次为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只有12%的人选择动手能力’看来不少学生对于 意向职业较为理想化,不够重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由此可以看出,国贸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较低,只有一半左右的毕业生选择从事单证员#业务员#报关员等外贸工作,选择或放弃外贸工作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因素,其次是父母或学校等外部因素,从事非外贸工作的毕业生更加注重未来发展和个人兴趣。关于从事外贸工作者的月收入,55%的人每月收入在2000 元+3000 元,21%的人在 3000 元,4000 元,只有 3%的人月工资在 4000 元以上,另外还有 21%的人月工资在2000 元以内,多数人对目前的工资待遇不够满意,希望能尽快提升,119商 业 视 角。与从事外贸工作的毕业生相比,从事非外贸工作的毕业生对于目前的工作更加满意,目前做外贸的毕业生的月工资一般在 2000 至3000 元,4000 元以上较少,而六成以上从事非外贸工作的毕业生对于现在的工资待遇表示满意。即使从事的是专业不对口的工作,但是多数毕业生认为自己已经基本胜任目前工作,现从事外贸工作的毕业生认为做外贸最重要的是实战经验,其次是英语能力,再次是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同时,一半以上从事外贸工作的毕业生认为国际金额危机对工作的影响并不大,但是只有二成左右看好外贸的工作前景,不如从事非外贸工

作的毕业生乐观。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国贸专业学生毕业后不一定选择从事外贸工作,为了未来的职业发展,专业教育不能局限于国贸专业的核心技能,尤其需要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巩固学生牢固具备工作所需要的通用的沟通能力#管理能力#思维能力等职业能力,鼓励有兴趣的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适当再学习营销或会计等第二技能,毕竟技不压身。

第二,强化实践操作。大学生不能生活在真空的理想空间里,国贸专业学生尤其需要走入社会的大熔炉去亲身实践,积累丰富的实战工作经验,才能让自己在就业竞争者立于不败之地’我们不仅要在课程的教学中要进一步注重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或市场中去参加社会实践,在失败中学习专业技能。

第三,深化职业教育。从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国贸专业学生对于意向职业所需要具备的能力以及未来发展缺乏实事求是的全面认识,部分学生的就业期望有点偏高,甚至少数学生有功利化或畏难情

绪等不良心态。我们要结合社会实际以及真实案例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以及就业观,理性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

第四,提升教学效果调查结果表明,许多学生是由于英语不好#专业技能不扎实等客观原因放弃选择外贸工作。不少毕业生反映学校的课程教学与实际存在较大的差距,所学专业知识对工作的帮助不大,不能较好地学以致用。为了学生更好地择业,我们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家庭以及个人等不同因素,因材施教,克服英语#专业技能等种种困难,同时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篇7:大学生就业倾向社会调查报告

一、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影响大学生择业取向 研究表明以下 4 个问题:是否愿意到农村工作?是否愿意去西部地区工作? 最想去什么样的地区工作?最想去什么样的单位工作?是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取向 的关键。调查结果发现,将近八成的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就业;近一半的学生愿意去西部 就业;沿海地区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首选;相比较国有企业,大学毕业生更多倾 向于外资企业。22.6%的大学生愿意到农村就业,而 77.4%的学生不愿意去,也就 是说有将近八成的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就业。从性别来看,男生愿意去农村工作的 比例比女生高出 5 个百分点。41.5%的毕业生表示愿意去西部工作,这比一般人想 象的比例要更高些,因为西部地区并不等于农村地区,特别是从 20 世纪 90 年代 末期以来,国家西部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还显得落后,因此,45%的毕业生最愿意到沿海地区工作。由于学生最看重的是发展前景,而沿 海地区经过 20 多年的改革开放,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市场化程度,为大学 生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因此,沿海地区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首 选。相比较国有企业,大学毕业生更多倾向于外资企业。我们将单位划分为 8 类,即党政机关、国有大中型企业、外企、乡镇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机构、学 校和其他。调查结果显示:“外企”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单位,占近30%。实 际上,最近十几年来,外企一直受到学子们的青睐。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渐消 融,“党政机关”的吸引力较以前相比减弱,但仍有近1/5 的学生选择了党政机关。究其原因,分析认为,除工作相对稳定外,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公务员是个非常 体面的职业。“高新技术企业”排在了第三位,超过“国有大中型企业”,这与我国近年来重视科技发展,为高新技术企业制定人才优惠政策密切相关,也与高新技术 企业的待遇有关。尽管近年来国有大中型企业不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首选,仅排 在第四位,但仍然是吸纳大学毕业生的主要力量之

一。分析认为,择业取向的形成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既受到个人因 素如偏好、理想、能力等的影响,也受到家庭因素比如父母职业、家庭收入等的 影响,更受到社会因素比如劳动力市场状况、经济景气程度等的影响。如果大学 毕业生的职业取向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则可以说个体和家庭因素的影响大;如 果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取向表现出很高的一致性,则可以说是社会因素的影响大。从调查统计可知,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表现出了比较高的一致性,因此可以

推断社会经济环境对他们的择业意识和择业行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现阶段大学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存在着明显的倾向性:大部分同学更看重未 来的发展前景,愿意到东部沿海地区和城市工作,愿意到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和单位工作。从大学毕业生就业倾向的普遍性可以看出,一种大的经济环境背景 在制约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行为。

二、家庭经济状况,是择业时形成风险偏好的重要因素 在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风险约束下,大学生以职业价值最大化为择业目标。大 学生择业时随着家庭财富的增多,选择更具风险性职业的可能性增加。课题组通 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发现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的毕业生对待职业风险的态度是不 同的,外企和高新技术企业收入相对较高,风险较大,富裕群体在择业时更倾向 于“外企”、“高新技术企业”,比其他群体高出 3 个百分点。而其他群体对收入一般、风险较小的职业选择概率较大,如党政机关、学校和科研部门等。

三、联系单位个数越多,就业概率越高;期望收益越高,就业概率越低 从工作搜寻的角度分析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行为,是课题组研究大学生就业问 题的另一个切入点。课题组通过“信息和获取信息的途径”、“期望工资水平和搜寻 成本”和“搜寻密度和搜寻广度”这三个方面,将大学毕业生工作搜寻行为细化和量 化,研究结果发现,性别、专业属性的不同,影响了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搜寻行为。比如,男生的搜寻努力程度要比女生高,非师范类专业的毕业生的搜寻努力程度 要比师范类专业的毕业生高;学校所在不同地区的毕业生其工作搜寻行为表现出 极大的差异性,东部地区毕业生的搜寻努力程度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而中部地 区的毕业生期望收益过高是就业率不高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模型的推演和统计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大学毕业生联系单位个数每 增加一个,其接受工作的概率就能提高 2%,大学毕业生着重联系单位个数每增加 一个,其接受工作的概率将提高 1.4%。从“第一年期望的月工资水平

”的系数符号 和“搜寻成本”的系数符号反映期望工资越高,搜寻成本越大,接受工作的概率就越 低。因此,建议大学毕业生要努力提高工作搜寻的主动性,具备市场意识和竞争 意识。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中,尽可能地挖掘劳动力市场中的有效信息,在找寻的 过程中把个人的基本信息更多地反映给用人单位,减少用人单位的筛选成本。同 时应制定与自身水平相适合的期望工资水平,工资标准定得过高,将会影响就业 效率。工资攀比和“漫天要价”以及不切实际的工资要求,往往使用人单位在选择大 学毕业生时望而却步。

四、社会资本影响就业意向和求职行为 目前,大学生毕业时主要面临三种选择:就业、继续上学(包括在国内和国外 上研究生)或不就业。调查数据显示,打算就业的毕业生占大多数,决定继续深造 的学生也占据相当的份额,在做出这种选择前途的决策时,毕业生的父母及其家 庭的情况对其选择会有一定影响。父母的职业等级越高,毕业生往往选择继续学习而不急于就业。也就是说,积累了一定社会资本的家庭,有能力为子女继续求 学提供稳定的经济资助。

同时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毕业生,不愿意选择去党政机关和事业 单位,而更加偏好去企业单位。其中,父母职业等级和收入的影响作用相当显著,而母亲的学历和职业对毕业生这一选择的影响比父亲更为突出。可见,家庭状况 较好的学生比较偏好去机制相对灵活的企业单位求发展,而家庭状况越差即拥有 的社会资本越少的学生,选择去稳定的党政机关单位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就业意向关系到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所持有的价值判断标准和心理特 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毕业生所掌握和了解的信息量多少的影响,而社会资本是 开拓信息渠道的重要工具,可以为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升竞争实力,增加求职的“砝码”。课题组在研究中发现,有 26.4%的学生认为社会资本是获取就 业信息的重要途径,仅次于招聘会(51.5%)和网络媒体(45.9%);12.3%的学生认为 社会资本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仅次于招聘会(39.7%),排在第二位;认为社会资 本是自身竞争优势的学生占 19.5%,25.9%的学生可能由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 而 低而意识到社会资本是自己在求职竞争中的不利因素。由此得出结论: 社会资本的影响,使得大学毕业生对“前途的选择”不仅仅是个 人的决策,而是整个家庭在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上做出的集体决策。

五、区域经济和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大学毕业生极化现象 在调查研究中,还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大学毕业生就业极化

现象加剧了高 素质劳动者的区域和城乡分布不均衡,短期内有利于东部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的 经济发展,减弱了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发展能力,但从全局来看,提高了资 源配置的效率。从微观角度来看,它提高了毕业生的人力资本回报率,也对东部 地区和大中城市的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市 场机制已经成为我国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大学毕业生就业极化现象是市场机制 作用的结果。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的极化现象,加剧了高素质劳动力的地区分布 和城乡分布的偏斜,进一步加大了区域和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据相关报道: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约为百分之五十左右,而今 年的大学生毕业总人数是二百一十二万。到目前为止,全国还有一百万左右的学 生尚未落实工作。那么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哪些?百分之七十二的被访者认为 是由于扩招的原因;百分之六十三的被访者认为是由于大学教育与就业市场出现 不协调造成的;百分之五十八的被访者认为,由于还存在一些阻碍毕业生就业的 制度和非制度因素造成就业难;百分之五十一的被访者选择了是由于学生自己的 问题,比如说就业期望值过高或个人能力问题;还有百分之四十五的被访者认为 是单位自身的原因。调查中,百分之四十七的被访者表示愿意放弃自己的专业,选择一个能够解决就业问题的工作,他们已经意识到生活不是想象,柴、米、油、盐才是最重要的。百分之二十九的被访者表示愿意到中小城市或西部地区去发展。他们认为,像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虽然对他们极具诱惑力,但是就业 压力太大,竞争太大,留在这样的城市,很可能会造成自身资源的浪费。调查表明,今后的大学生就业状况大致是:在未来五年中,头三年看好,后 两年有变,大学生总的就业趋势比较好,尤其在前三年形势更是看好,因为国内 生产总值到 2010 年要比 2000 年翻一番,要求今后五至十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每

年至少要保持百分之七的增长速度。专家预测,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会提供八 十至一百万个就业岗位。另外加入 WTO、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等都会增加更多的 就业机会。国企改革的逐渐完成,也将使企业在最近几年大规模储备人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内在因素:

1、眼高手底 我国的大学教育体系和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的大学生在动手的 实践能力上明显的落后于其他国家的学生。在只注重理论教学不注重实际能力的 培养已成为我国大专院校的通病,要调整大学教学体系的改革不

是说一句口号那 样简单。学生大学毕业后理论知识非常的丰富,但在实际工作中在学校所学的理 论根本应用不上,一个工作任务下来根本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从哪里开始实施。在学校里从来没有学过在工作当中遇到实际问题该怎么办,这就行成了学生毕业 后就业的很大障碍,用人单位希望招聘有经验的员工,不愿意用只有理论而没有 实践经验的应届毕业生。

2、心态浮躁 我见到一个大学生,她说,毕业后让我到宾馆中当服务员,我肯定不会去,我没法面对我的乡亲父老。其实她很可能从服务员干成老总。20 多年前,私营企 业主并没有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同,但现在他们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观念上能不能领先一步解放,就决定你能不能更好的获得资源。现在的大学 毕业生总是想到一家知名企业或大企业找一份薪水较高的职业,但在这样激烈的 竞争当中这些企业和工作岗位才能容纳多少人就业呢?毕业后就想找最一个高薪 的工作是非常困难的,不想从基层做起,不想从基本的工作做起,不想到中小企 业工作,这是大学生就业心态浮躁的具体表现。

3、社会知识的缺乏 我们的大专院校大都是封闭教学,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和社会的沟通和了解很 少,他们总是感觉校园美好,而不愿意去接触社会,这就导致了和社会的脱节,走上工作岗位根本不能适应社会和融入到企业当中。在单位中的人际关系学自己 如何定位、怎样和上级沟通、个人的形象仪表、个人的口才、自己的营销能力、这都是学生缺乏的学习课程。加强学生的社会知识的培养是学生走上成功就业的 重要保障。

篇8:大学生就业倾向社会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问卷共设计了“对就业形势的认识”、“就业信息的获取”、“就业意向的选择”、“就业能力的培养”、“就业指导的提供”、“就业政策的掌握”等五大类别52个具体问题, 并设计了“你对做好学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这一开放性题目, 以充分听取在校大学生对学校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调查问卷采用无记名形式, 向全校13个学院36个专业共发放调查问卷2800份, 回收有效问卷2728份。

二、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1、就业观念分析

(1) 对就业形势的认识

大多数学生对就业形势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有85%的学生认为“形势严峻, 比较困难”, 只有15%的学生认为“形势较好, 压力不大”。对就业难问题的分析, 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原因, 有51.1%的同学认为是“毕业生人数过多”和“用人单位要求有工作经验的人”;二是专业原因, 有33.7%的同学认为自己“所学专业的社会需求量小”且“专业的适应性不强”;三是自身原因, 有18.8%的同学认为是性别原因, 有45.2%的同学认为是诸多因素的影响, 如“自己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外语和计算机未过级”、“自我定位不够准确”、“动手能力不强”等, 同时有21.2%的学生认为“没有工作经验”也是就业难的一个因素。

(2) 就业态度

面对就业难的严峻形势, 大学生们表现出了多种态度, 有44%的同学表示要“先就业后择业”, 有8.6%的同学愿意“先择业再就业”, 有15%的同学“期望就业形势好转”, 有17.8%的同学等待“车到山前必有路”, 有14.6%的同学表示“焦急”和“茫然”。对“到毕业时还没找到令你满意的工作, 你准备怎么办?”这一问题, 有40.5%的同学回答愿意“降低条件, 随便找一家单位先签约”, 有23.7%的同学愿意“保留档案户口, 不着急继续找”, 有16%的同学要“打工去, 慢慢找”, 还有约20%的同学表示“等父母安排”或“自我创业”。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对就业的态度是端正的, 能够正确认识自我, 积极主动参与就业竞争, 但也有少部分同学还缺乏自信和准备。

2、就业渠道及就业意向分析

(1) 信息渠道

在就业信息的获取上, 学校收集的社会需求信息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48.3%的学生获取就业信息是通过“学校就业网”, “校园招聘会”和“老师的提供”, 有23.6%的同学是通过网络等媒体, 有13.1%来源“社会招聘”, 有15%来源于“父母关系及其他渠道”。同时, 有63%的同学“非常关注就业网站”, 并“经常上网查看就业信息”。这说明学校推荐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 就业网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就业去向

大学生们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和打算有比较理性的思考。有59.5%的同学选择毕业后“直接就业”, 有26.4%的同学选择“考研”, 有7.6%的同学选择“报考公务员”, 有5.2%的同学愿意“自主创业”, 有1.3%的同学要“出国深造”。这说明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考虑、有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正在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

(3) 就业期望

在就业意向的选择上, 愿意到经济发达地区工作仍然是大部分学生的首选, 有60.9%的同学愿意到北京、上海、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工作, 对“如果单位录用, 是否愿意到西部基层工作?”这一问题, 有39.1%的学生表示愿意去西部、基层工作。这说明我校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基层服务意识, 自愿到基层、西部工作的氛围日益浓郁。

(4) 就业待遇

大学生的就业薪酬要求趋向合理, 就业单位的选择趋于理性。大学生们对初次就业月薪的选择集中在三个区域:1000元至1500元的占37%, 1500元至2000元的占24.5%, 2000元至3000元的占29.1%, 同时有3.5%的同学选择了1000元以下, 有5.9%的同学选择了3000元以上。在就业单位的选择上, 愿意进“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占37.2%, 愿意进“民营或私人企业”的占21.4%, 进“三资企业”的占30.2%。在从事何种工作的态度上, 有33.8%的同学表示“待遇好, 稳定”就行, 有32.4%的同学要“符合自己的兴趣, 有发展空间”, 有19.4%的同学表示要“专业对口”, 还有14.4%的同学没有特定的目标。由此可见, 不论国企、民企还是外资企业, 只要有自身的发展空间, 有较好的待遇都是他们的选择目标。比较注重自身利益实现和自我发展也是当前大学生们就业的一个特点。

3、就业能力分析

在就业竞争力的认识上, 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各种就业能力已经逐渐成为大学生们的共识。对“你觉得毕业生应该具备那些素质和能力?”这一问题, 回答应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的占30.6% (放在了首位) , 较强的“适应能力”占22.3%, “业务能力”占19.5%, “沟通能力”占10.9%, “组织能力”占10.3%, “心理素质”占6.4%。对“在当前你自己最欠缺的是什么?”这一问题, 有20%的同学认为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薄弱”, 认为自己“外语能力”、“自我表达能力”、“人际交际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欠缺的也各占20%左右。这一方面反映了大学生们已经意识到知识、能力、素质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与社会要求相比, 大学生个体还存在一些差距。因此当问到“要从众多求职者中胜出, 你将做何准备?”, 同学们的选择依次是:“社会实践”、“获奖证书”、“诚实守信的品质”、“优秀的综合素质”、“良好的专业成绩和思想品德”。说明大学生们已认识到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知识、能力、素质的竞争, 唯有打下扎实的基础, 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4、就业指导分析

大学生对就业指导和就业政策越来越关注。有65%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将就业指导课列入必修课, 对就业指导的方式最感兴趣的依次是:“经验分享”31%, “案例分析”16.7%, “面对面咨询”14.5%, “专题讲座”11%, “集体活动”和“角色扮演”各占10%左右。希望提供的就业指导和服务的内容分别是:就业政策及形势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求职面试技巧指导, 就业信息提供, 就业心理咨询等。这些都表明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十分重要, 要采取多种形式, 注重就业指导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对策与建议

本次调查使我们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就业观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 对我们进一步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很多帮助和启发。

1、以就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 完善就业与招生、培养、专业设置等挂钩的长效机制

从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看, 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 而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 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 完善就业与招生、培养、专业设置等挂钩的长效机制, 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更加重视专业建设和专业调整, 打牢学生的专业基础, 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完善学生的心理和人格, 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不仅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也是社会的需要, 更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需要。

2、建立全程化就业指导和服务机制, 努力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从本次调查结果看, 一方面大学生们比较关注就业, 也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但另一方面, 如何积极地应对就业难问题, 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努力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和素质, 仍有一部分同学感到茫然。所以, 加强教育和引导仍是做好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3、大学生应更新就业观念, 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本次调查中可以看出, 部分大学生还存在等、靠、要的安置型就业观念, 向往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 依靠、等待、怕风险、求稳定等旧观念还影响着毕业生顺利就业。因此, 帮助和引导大学生认清形势, 转变观念, 放眼未来, 不仅是大学生能够顺利就业的重要环节, 也是我们就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 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因此, 广大青年学生无论在求学还是求职的过程中, 首先, 要把自己的需要和国家、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 把社会的发展, 祖国的前途与个人的命运有机结合起来, 在服务社会, 奉献社会的过程中,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其次, 要树立风险观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单位的生存和发展充满竞争和风险, 个人的就业也有竞争和风险, 因此, 要转变“一个职业定终身”的思想, 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只有通过工作实践, 丰富自己的阅历, 积累自己的经验, 增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和创造力。

(2) 树立长远的发展观和基层成才观

大学生要认识到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 就业格局已从原来比较单一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发展为多渠道、多领域、多行业。对就业形势有了清醒的认识, 对自我就能正确评价, 正确定位。大城市、经济发达地区机会多, 但竞争激烈, 且已趋向饱和, 中西部地区、基层单位虽然条件相对差些, 但机会更多, 空间更大, 为有志青年建功立业提供了广阔舞台, 只要脚踏实地, 就能大有作为。因此, 树立长远的发展观和基层成才观, 对青年学生的长远发展和个人价值实现是十分有利的。

(3) 树立独立自主、积极主动、敢于竞争的观念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 在就业问题上部分学生还存在着等待、依赖思想, 他们大都缺乏主动性, 缺乏独立性和竞争意识。特别是一些独生子女, 受父母影响比较大, 基本上是小事自己做主, 大事靠父母拿主意。这种状况也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一些问题, 如:选择就业单位时反复商量、亦步亦趋, 以至于错失良机;学生和家长观念不同, 认识不同, 很难统一;家长期望值过高, 对形势认识不清, 容易误导子女等等。大学生们要清醒的认识到这种被动、依赖的就业观念的有害性, 及时换“脑”, 努力找“位”。路在脚下, 自己的人生要靠自己选择, 自己的路只能自己走。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只有树立独立自主、积极主动参与竞争的就业观念, 寻求机会, 把握机会, 抓住机会, 才能在求职过程中找准自己的职业坐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之,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是包括政府、高校、大学生和学生家长在内的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解决此问题, 要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采取积极措施, 更新就业观念, 拓宽就业渠道。对高校而言, 要把学生作为就业的主动者, 通过各种措施, 指导学生在整个学习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 培养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大学生更要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就业, 学会全面、辨证地看问题, 用发展的眼光看就业、看未来;要在学习和实践中增强就业竞争力, 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脚踏实地, 从点滴做起, 才能更好的成长成才。

摘要:为了解在校大学生对就业问题的所思所想, 更好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于2007年4月以《大学生择业倾向及就业意向》为主题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大型抽样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汇总与分析, 使我们对学生的就业意愿、就业观念、就业能力等方面的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对做好就业工作,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价值观, 努力提高我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

参考文献

[1]、郑纯, 凌辉剑.浅议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与推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6, (4) .

[2]、王北阳, 徐连军.转变就业观念, 提高自身素质[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 (13) .

上一篇:关爱生命关注安全材料下一篇:国学经典与教育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