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数学总是粗心怎么办

2024-04-07

做数学总是粗心怎么办(精选6篇)

篇1:做数学总是粗心怎么办

孩子做数学总是粗心怎么办

我们建议家长可以按如下几条来督促自己的孩子,来改改粗心的毛病。

抄题必对 先对后算

抄题的时候,要先与原题进行核对,然后再进行计算。目的是谨防抄错数或抄错题。

认真审题 思考周全

拿过一道题,要仔细看看,认真想想,看看题目的内容和要求,数字的特点。想想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能否简算。尤其对四则混合运算,要做到层层审题。

字迹清楚 书写整齐

要把字写清楚,就是在草稿纸上写,也要写得工工整整。特别是小数点、进位点、退位点等都要书写清楚、醒目。算式要排列整齐、合乎规格。目的是谨防因字迹潦草而出现错误。

细心检查 坚持验算

做完题后,要细心地检查,看看结果是否合理,然后进行验算。验算绝不能摆样子,走过场。这是避免错误的关键一步。

有错必改 引为借鉴

对错题一定要改正,还要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总结应记取的教训,找出防止错误的办法,绝不允许有未加改正的错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困惑之一:在课堂上,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成绩好的无论是回答问题还是课堂作业都很快,思维灵敏。回答问题时容不得有些同学思考就说出了答案,课堂作业做得又快又对,当然我们老师得等多数学生做好了才安排新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优秀生做完了,无事可做,就会左顾右盼,甚至讲点小话,这时的课堂纪律就不好控制。

困惑之二:现在的教材后面都有“拓展练兵场”,“思维体操”之类的思考题。有的专家曾说,把学生分成几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难度的题目,的确是个不错的主义。可是,如何来界定他们的层次,这里就会伤到有些学生的自尊心,并且学生都喜欢平等,有的成绩好的学生就认为凭什么我要比别人多做题。如果不硬性规定做,有的学生就不去做,当然包括有的成绩好的学生。

困惑之三:评讲试卷和平时的作业评讲。我们总发现在评讲作业或试卷时,跟着老师思路走的恰好是那些懂了,都做对了的,得高分的学生。而考得差的,错得多的,就是那些课堂上不注意听讲的学生。

我觉得这些困惑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帮助学困生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缩短班级学生学习成绩的差距。在《广州教学研究》的“关于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调查与思考”这篇文章中,有这样的一个调查结果:76.47%的教师认为学困生上数学课时“边听边玩”,学困生中也有52.63%认为自己上课“边听边玩”。可见,教师和学困生的看法是比较一致的。而认为学困生根本不听课的教师只占17.65%;所以说,学困生上课边听边玩,没有专心听课,造成课堂听课效果不好是学困生学习困难的主观原因之一。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提高学困生的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兼顾优差生,达到整体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尝试了多种做法 :

一、采用组与组比赛,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在研究问题时,优秀生帮助学困生,教他们思考的方法,教他们如何表达思考过程;汇报时,优秀生和学困生共同合作完成,当学困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或说着说着不知道怎么说时),可邀请优秀生帮助;汇报后,就能给他们组加分。在做习题时,也采用比赛的形式,发动所有的优秀生去帮扶,每组最快做完的同学到老师处批改,如果全对,他(她)就是组长(负责批改全组同学的习题),组里其余的优秀生做完,可马上去帮助学困生,组长在老师指定的时间内全组都改完,那这组就可加分;半学期 累计一次小组总分,教师就给予奖励。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能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除外,也减少了教师辅导学困生的人数,教师可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更需要辅导的学生身上 。

二、简单的问题多提问学困生。如复习旧知时,就多给他们表演的机会。

三、复杂的问题多让学困生复述。如遇新知、难题时就可采用这种方式。

通过以上的几点做法,感觉学生的学习态度较好,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既让优生能体会到他的优秀,同时也帮助了学困生,也让学困生在直接的帮助下尽快地掌握该学的知识。让全班都沉醉在学习的喜悦中,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篇2:做数学总是粗心怎么办

步骤1、把所有的练习册和试卷找出来;分学科按学期顺序整理;以学年或学期为单位装订在一起,最好能在外面蒙上一张封皮。回复关键字“高考资料”即可查看纸质版高考错题本。

步骤2、找6个档案盒或文件夹或手提纸袋;分别按照考试科目贴上标签(如:语文、数学)。

步骤3、找6个大16开的本子,将高考科目写在本子的前面。

步骤4、将本子纵向分成三栏,用黑色笔在最左边一栏,按照时间顺序抄写(或粘贴)所有的错题,连带做错的部分全部照抄。抄错题的时候,最好将以下信息也记录下来:(1)时间;(2)错题的出处(哪一次测验的哪一份试卷);(3)错题的分值;(4)扣分值。

步骤5、在本子中间一栏,对应抄写的错题位置,重新做题。

步骤6、用红笔在本子的最右边一栏,仔细分析总结该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在知识网络中所处的位置、题型、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该题出错的原因及应当掌握的重点。在总结出错原因的时候,不要简单地写诸如“马虎”、“粗心”、“没有复习好”、“试题出偏了”等这类似是而非的理由,这种理由既骗别人,也骗自己!不要写考试发挥失常,而要写发挥失常的原因!比如是审题出错、运算出错、还是时间安排不当等等。

另外,还可以准备6个档案盒或文件夹或手提纸袋,分门别类存放这一学年的各种练习和测验卷子。一个学科一个,以后无论是找起来,还是用起来都很方便。

错误类型的整理与归纳分析

可以依照这些数据制一张统计图,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是答题失误,是思维方法型错误、还是知识型错误、运算错误,这是建立错题本最为关键的步骤环节,可以非常直观地发现你学习中的主要问题。

不同错题类型产生的原因迥然不同,其解决的策略也各异,方法也有别。要根据错误的原因运用相应的对策,对症下药。

以下是相关策略的初步运用:

01不会做的题:

这主要表现在智力因素培养方面,对于知识结构性错误,重做一遍二遍错题是十分必要的,这要视你自己对错题的把握程度而定。

1、概念不清类:这类问题包括知识结构板块、知识点、基础知识(诸如具体的定理、公式、概念等等),容易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2、题型类:这类问题往往是未能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或技巧;或处理问题的方式过于死板,虽然知道该题涉及到的知识点,但是却无从下手。

3、能力应用类:这类问题往往是对知识点(概念)的理解较为浅显,思维单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02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题

1、概念模糊类:这类问题往往是一点就通,容易被人忽视。

2、记忆模糊类:这类问题主要是对概念和原理等的理解过于浅显,或记得不牢,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当问题交织在一起时,便分辨不清。

03会做的却做错了的题

1、顾此失彼类:考题中涉及的知识点稍多一点,过程稍复杂一些,大脑就运转不过来,顾头不顾尾。这主要缘于典型题做得不够,做得不精,做题的难度系数也较低,并对教材中的观点、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等理解得不深不透。

2、审题错误类:还没看清条件就急忙解题,可能是观察得不够仔细,判断得不够准确,也可能是考试策略不当。

04 考试策略类:

1、考场时间分配不合理:平时没有从心理上把练习和考试作为正式考试来对待,没有把一般性的考试作为训练考试时间分配的练兵场,导致正式考试时虎头蛇尾,眼睁睁看着自己熟悉的题却没有时间下手。

2、舌尖现象:答案就在嘴边盘旋,但就是写不出来。这与心理紧张、心态失衡有关。在答题时要从容不迫沉着冷静,这需要平时加强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训练和培养。

3、克拉克现象:见到生题或难题便心烦意乱,乱了方寸。这与心理应激反应有关,破坏了考试竞技场上应有的状态。

4、考前失眠:表现在考场上无法集中精力,逻辑思维混乱,反应迟钝,计算失误。主要缘于压力过大、始终处于焦虑状态。

05非知识结构性错误

1、看错。

2、抄错。

3、算错。

4、写错(书写出错)。

篇3:做数学作业总是出错怎么办

一、知识掌握缺陷引起的失误

小学数学中概念、性质、算理、法则、定律等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在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的前提下,才可能正确、灵活地加以运用,形成计算技能。由于某些知识不理解、概念不清、没有真正地理解算理和熟练地掌握算法,对于计算法则、概念或运算顺序没有很好的掌握等,学生在计算时就会出现错误,并且学生自己并不意识到是错误的。

二、基本口算不熟练,基本口算技能低下、不过关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在各个年级,口算的重点也不相同。

粗略地说,一到三年级,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连加减;表内乘法;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万以内简单的不退位加减法,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题;较简单的一位数乘两位数;较简单的小数加法等都要求熟练口算。

四年级以后,口算的内容就要逐步增多,不但要巩固过去的内容,口算同分母加减法和简单的异分母加减法等,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一些数据,如:25×4,125×8,10到19的平方等,对所有能应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口算的式题一律口算。

三、视觉迁移引起的感知错误

小学生特别是中段学生,其思维特征是由现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极易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产生混淆,因而经常出现抄错数据、抄错运算符号的错误;还有忘记进位、退位,漏写、漏抄、出现运算顺序错误。

另外,小学生的感知还伴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容易感知新奇的、感兴趣的“强刺激”,而忽略“弱刺激”,造成感知错误。例如,填空:5+455+54,有学生就会填写等号,原因是加法交换律的“强刺激”,掩盖了54和45不同的“弱刺激”。还有一些运算顺序以及简便运算方法的错误,也是由于感知上的笼统、粗糙所造成。尤其在特殊数据的刺激下,被假象所迷惑,以为能够进行简便计算如:20×5÷20×5=100÷100=1;41/5-41/5×1/3=0×1/3=0;6÷6/7-6/7÷6=025+4×9=100×9=900;326+216+484=326+484+216=800+216=1016;686+391-209=686+(391+209)=686+600=1286等。

四、简算意识不强

简便算法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是提高学生计算速度的重要途径。比较意识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向。解题时往往解决问题的途径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善于选优而从。有些学生缺乏比较意识,不顾运算结果,盲目推演,缺乏合理选择简捷运算途径的意识。

到了小学高段,计算的方法应灵活多样,应从多种解法中选择合理的算法,达到算法最优化。

五、注意力发展不完善,注意稳定性不高

小学生由于注意品质不佳,特别是低年级儿童,还不善于有意识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常表现为,思维与书写不同步,注意力不是集中在“笔尖上”,而是一方面手中在抄写,另一方面注意力已经转移到下一步计算方法上。小学生这个“注意力不集中、观察事物缺乏整体性、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生理、心理特点就使他们容易产生计算错误。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他们正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注意的品质还很不完善,把23看成32是注意的指向性、集中性尚待发展;把9写成6是注意的选择性较差;把4位数写成3位数是注意的广度和分配能力不够。有研究发现,7~10岁儿童的注意力可持续20分钟,10~12岁儿童为25分钟,12岁以上儿童可持续30分钟。因此在解答结构步骤较简单的题时,正确率比较高,而解答结构步骤较复杂的题时容易出错。这也正说明了为什么低年级的计算正确率高,而中高年级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不如低年级的原因之一。

六、短时记忆较弱、记忆错漏

一道计算题往往包括多步计算,中间得数需要进行短时记忆,而小学生由于急躁、抢时间、怕麻烦,使得储存的信息部分消失或暂时中断,造成“记忆性错漏”。比如,在连续退位减法中忘了退1,导致计算结果错误,像4020-199,学生很容易算成4020-199=3931,这就与中间得数的储存与回忆不完整有关。

七、不良学习心态的影响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心态主要有三种:

一是轻视心理,认为计算题是“死题目”,不需要动脑筋思考,忽视了对计算题的分析、计算完毕后的检查验算而造成的错误。

二是畏难心理。认为计算题枯燥乏味,每当看到计算步骤繁多或数字较大的计算试题时,便会产生畏难情绪、厌烦情绪、缺乏恒心、耐心和信心,从而使得计算的正确率大打折扣。

三是懒惰和厌恶。懒得动笔,不愿多写一个字,厌恶计算,无论数字大小,熟练与否,一律口算,不愿动笔演算,懒得拿草稿,甚至没有专门的草稿本、验算本。经常省略必要步骤,跳步,幻想快速、直接出结果,从而出错。

八、不良学习、计算习惯的影响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条件。因此,平常练习要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有的学生从小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事散漫,上学后迁移到学习中,便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部分学生由于对计算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上平时的训练度不够,方法欠妥,因而就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计算习惯。

这些不良习惯包括:不审题、不分析、一律口算不愿动笔演算、不喜爱打草稿、草稿随意不规范、不正确使用草稿(演算本)、省略步骤(跳步)、书写潦草、不及时验算和检验、无简算意识、计算中间不必要的过程或结果、不统计分析总结反思错误的原因等。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规则运算篇

1 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篇4:做数学总是粗心怎么办

孩子不爱吃饭,妈妈揪心,奶奶、外婆更是烦恼。每位长辈都希望宝宝能健健康康地成长,有强壮的体魄,这对他们成年后的独立生活是无比重要的。那么,让孩子喜欢吃饭的秘密是什么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想让孩子乖乖吃饭,以下家长千万不要做:

1、把零食买进家

糖果、饼干、饮料、巧克力…这些口味香甜、包装精致的零食通常都是孩子们的最爱。家长给自己的宝贝疙瘩偶尔买点零食吃是可以的,但前提不能影响孩子的正常饮食。如果您的孩子不好好吃饭,通过零食来填饱肚子,那您就要注意,别再把零食买进家了。别怪孩子整天吃零食,言传身教是关键,家长别在孩子面前吃零食,也不建议把零食作为奖励。

2、吃饭时给宝宝看电视、玩玩具

很多家长自己吃饭的时候喜欢看电视,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边吃边看的习惯。当孩子聚精会神看电视的时候,往往不会抗拒进食,家长可以一口接一口的喂。有些家长为了哄孩子吃饭,会拿出各式各样的玩具给孩子玩耍,趁孩子不注意的时候顺势塞上几口。

这些方式看似有用,但是久而久之,孩子吃饭就会变得拖拖拉拉,一口饭可以含在嘴里久久不咽下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3、追着孩子喂饭

为了让孩子多吃那一口,捧着碗,追着孩子满屋子跑的场面也许很多家长都经历过。喂饭就像一场你和孩子拉力赛,你们俩的压力都很大。你会为了完成一顿饭的任务,追着孩子喂上一两个小时。而孩子一直在躲避吃饭这件任务,经常是上一顿还没消化完,下一顿又来了,好可怕。孩子的胃里始终充满了食物,胃没有排空自然就不会有饥饿的感觉。因此,追着喂饭并不会改善孩子的胃口。

小儿厌食主要见于以下因素: 1.喂养不当

家庭经济改善、市场儿童食品供应增多,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家长缺乏科学喂养知识,乱吃零食,过食冷饮,乱给“营养食品”,一些高蛋白、高糖食品(如巧克力等),反使食欲下降。

2.微量元素缺乏

锌缺乏常表现有厌食,某些内分泌素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激素相对不足也可表现厌食。

3.气候影响

如夏天湿热也是引起厌食的原因。4.疾病

长期存在厌食的现象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接受检查,以免出现其他疾病。

怎么让孩子爱上吃饭

1、大人有好的饮食习惯

“言传不如身教”。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如果大人们自身饮食习惯不正常,或者常常随便以零食裹腹,自然没有理由去要求孩子遵守定时吃饭习惯。

2、固定开饭时间

尽量做到吃饭的时间一到,全家人一起在餐桌上用餐的习惯,并规定孩子须吃完自己的那一份餐,如果孩子不吃完,就算他等一下饿了,也不要再给他任何零食,久而久之,孩子便会养成定时、定量的进餐习惯。

3、减少正餐之外的食物

虽然餐间水果等零食的给予有其必要性,但不可过量,尤其垃圾食物尽量不要给予,否则会“本末倒置”吃不下正餐。

4、增加运动促进食欲

肚子不饿,孩子当然吃不下饭;若父母只一味地强迫孩子进食,反而会造成反效果;试着促进孩子的食欲,如:增加他的活动量,他有了饥饿感,自然不会抗拒吃饭。

5、饮食多样化

篇5:做数学粗心做错的应对方法

1.错题集。

给孩子一个“错题集”,让孩子把每次作业中的错题抄在错题集上,找出错误的原因,把正确的答案写出。这实际上是一个错误“档案”,孩子分析错误的原因多是马虎,有利于认识错误的危害,下决心改正。错题集是孩子自我教育的好办法。

2.草稿不要太草。

不少孩子马虎是从草稿开始的。所以家长要教育孩子草稿不要太草。从草稿开始就要严肃认真。这有利于克服马虎的毛病。

3.不要依赖橡皮。

橡皮是造成马虎的一个根源,反正错了可以擦,于是错了擦,擦了错,孩子不在乎。家长如果限制孩子使用橡皮,错了不许擦,孩子就会认真一点。“三思而后行”,想好了再做,争取一次做对。

4.学会自检。

有些家长总怕孩子错题,得不了高分,于是天天给孩子检查作业。这样做使孩子养成了依赖心理,反正错了妈妈能给检查出来,所以做题时马马虎虎。家长不要给孩子检查作业,让孩子养成自检的习惯。错了又没检查出来,就让他不及格。这样他才能认识到马虎的危害。有了自检的能力,马虎的毛病才能克服。

5.让孩子考家长。

让孩子出题考家长,孩子很感兴趣,他们会成心出些容易错的题,把家长考住。家长成心马虎,让孩子批评,这时对孩子也是一种教育,将来他们做题时也会防止马虎。.

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教师在教学时使用的教学方法不恰当。

教师在上数学课的时候,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时候都是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不注重学生是否对这一知识点理解透彻了,很多学生没有真正地把握这一知识点,但是教师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也使得他们的数学成绩逐渐落后,这样的后果也导致了学生逐渐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进而也就导致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也不高。

(2)仍然受应试教育的束缚。

自古以来都受“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的教育思想的影响,而且这一教学思想也一直延续到当下的课堂教学当中,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当中。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有一些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仍然采用着“复习、学习”的单一循环模式,让学生死记硬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很多学生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只要能解答出问题就算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尤其是在数学教学当中,很多教师都要求学生死记一些公式定理,却不重视用一些较为通俗易懂的方法对结论进行必要的解释,导致了本来有趣生动的数学学习变为一个比较枯燥乏味的记忆背诵公式定理的过程,这样教育出来的结果则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薄弱,很难真正地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3)教学方式单一。

新课程理念倡导中,教学方法则是改革的重点。但是就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况来看,教学方法并没有进行突破性的大变动,还是以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作为主要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仍然扮演着“演说家”的角色,学生在下面紧张地听教师的讲解,做笔记,这样也使得学生缺少一定的锻炼与思考的机会。学习数学知识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记忆过程。这种教学方式显然是不利于学生思维健康成长的。

二、应对措施

(1)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扎实备课环节。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过去传统的一些教育教学思想也逐渐不能适应当下的教育教学模式了。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一方面需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以及专业进修;另一方面,也需要及时地走下高高的讲台,放下身段主动走近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及时地了解学生们的真实想法与实际需求。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对于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是大有益的。常言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需要一缸水。这句话也强调了备课在教学当中的重要性。备课可以说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数学教师在备课环节上所花时间的多少都会对课堂教学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俗话说“教学有法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任务,同时也要锻炼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做好备课环节。基于此,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的目的与要求,要真正地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使得数学课堂教学真正地达到“善教者学艺而功倍,不善教者学劳而功半”的效果。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程改革以后,小学数学教材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等方面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教学内容也不仅仅是单纯地传授理论知识了,其中包含着的信息更加的丰富多样、开放且多元化。教师在讲课之前,需要做的就是认真地钻研教材内容,熟练地掌握教材传达的一些有用信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多向学生传达一些数学知识,而不只是单纯地教教材。例如,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借用图片、声音相结合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把学生的积极性都激发出来。此外,教师在设计一些问题的时候,也是需要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而且还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有价值的问题,多给学生留出一些思考的时间,对于一些比较难的问题,教师也可以适时地给予点拨,拓宽学生的思路,学生们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掌握更多的知识。

(3)借助多媒体等电教手段辅助教学。

篇6:做数学粗心做错的真正与解决方法

口算存在的问题

通过近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之后发现:平日里,班里有的孩子数学作业错误多,做作业的速度特别慢,每天的数学家庭作业花费时间较长。

有部分学生认为口算易学、好学,以为一听就会,不肯动脑,不肯下功夫,表现态度不端正、马虎审题,敷衍了事。

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就做答,计算马虎,似是而非,张冠李戴,计算不细心,简单计算也频频出错,验算检查不耐烦,算完题目要求就完事,计算结果阴差阳错,经多次检查,口算错误率让人吃惊。

头号原因,大家的回答几乎都是同一结论“粗心”。也有些家长们先总认为是因为孩子年龄小,做作业不细心,或许孩子大点了自然就能好一些。

错误的原因单纯是粗心吗?孩子大点了就能自然的好吗?经过分析我们认为错误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有客观、有外在也有内在。口算是一种能力,能力是要通过科学的训练才能提高的。

1主观原因

口算要通过观察或听觉、感知、注意、记忆、反馈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才形成。

小学低年级学生口算的通病往往是:

(1)观察比较笼统,把“+”当成“×”,把“—”当成“+”等。

(2)感知事物不精确,把相似的数写成另一个数,如3当8,6写成9,325写成235等。

(3)注意力分散,人在计算,心却玩耍。

(4)记忆失败,如进退位加减中忘了进位上的数或退位等现象。

(5)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学什么就做什么,不顾练习要求。

2客观原因

某些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把学习当成是家长或社会的任务,对学习、作业有厌恶感,缺乏刻苦钻研精神,不爱完成作业,久而久之口算能力就会越来越差。

3外在原因

部分学生认为口算不用学也懂,或者只要掌握方法就行了,平时懒练习,嫌麻烦,觉得枯燥无味,没啥意思,平时算错点儿没关系,抱着侥幸心理自己安慰自己只要“我”考试时细心就行了。

4内在原因

学习习惯差,有些学生口算时不加思索,急于抢答,信口乱说,作业分散精神,书写马虎,算后懒得检查验算。

5教学原因

(1)对20以内加减口算是否抓得过关;

(2)学生对乘法口诀是否熟练;

(3)是否掌握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4)教者是否对学生的错误加以分析,对症下药;

(5)教法是否适合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引导是否得力。

(6)教师是否经常和学生、家长沟通,是否真正地关心到了每个学生的心身健康成长。

改进口算训练方法的建议

良好的口算是正确计算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也是发展学生智能、智力的良好方法。改进口算训练,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在深入理解学生心理特点和口算技能的基础上要做到以下几点:

01

多做多练,熟能生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口算能力是学生必备的基本功,我们应作出长计划,短安排,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和训练,体现出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和按新的课程标准进行教学。

在日常生活中每天要坚持3—5分钟的口算训练,可以选择《口算练习册》一年级下册(苏教版)每天坚持练习1条口算题。开始是在家长的督促下完成,慢慢可放手使学生形成习惯,自觉、自愿的完成。

另外在学校里老师也会经常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加强学生口算能力的同时学生的书写习惯和集中注意力的习惯也会得到加强。

02

保质、保量的训练

每次练习要记录完成1页所用的时间,做完后马上订正对错并分析错误原因。每做一次训练,都与上一次的速度比较一下,看看有没有进步,进步了,家长应当适当地赞扬一下小孩,说“真棒,有进步!”

孩子这时需要及时鼓励,正如在球场上拼搏的球员需要自己的队友当啦啦队一样,也可将他们优秀的练习张贴在家中醒目的地方作为激励,有时也可以给他们一个小小的奖品。

家长切不可一见自己的小孩的速度稍慢就急不可耐,说“真笨,怎么搞的!”如果当家长这样会对孩子有不利的影响,这是一件需要耐心和爱心才能做好的事情。

对有退步的孩子则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退步的原因,然后再轻轻地摸着他们的头提出在以后口算中应该怎样去做,如果下次成绩提高了就及时表扬,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树立自信。

03

弄懂方法,掌握技巧

口算要让学生理解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算法,不能靠机械记忆或死记硬背。在弄懂方法,掌握算理的同时还要注意口算方法的多样性。

口算方法的多样化的本质要在练习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解决某个口算问题要学生通过主动探索,自己提出不同的思路。

事实上,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个问题会出现不同的想法,所以在口算教学中口算方法是否是学生个性化思维的结果是很关键的,在练习时让孩子尽可能把自己的方法讲出来,并引导孩子学会对算法进行优化。

04

训练形式多样化

多做多练是前提,但学生习惯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尤其喜欢在游戏中学习从中增长知识,如果长期单独某种练习,学生是容易感到厌倦情绪的。

由此,口算练习要活泼、生动、多样化,在练习中可以采用的补充方式有:玩扑克牌(24点),听算,开火车,对口令,夺红旗,送信,找朋友,争擂台大王,定期检测等等。(要注意讲究实效、简便易行)

同时通过一些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口算能力的培养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如买菜,逛超市等)。

05

薄弱环节,对症下药

口算训练先要抓好重点,如2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除法、混合运算中的运算顺序和我们后面即将要学习的简便计算,还有结果是整百,整千也作为重点练习。

06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谦虚谨慎、严格认真、刻苦钻研”是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独立思考、克服困难”是学生口算学习的恒心。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要经过长期严格训练才能形成。

另外,儿童可塑性很大,家长的示范作用等也对孩子有重要的影响,对孩子起潜移默化作用,另外,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口算练习一次不宜过多,不能机械重复,这有利于注意力的集中,有利于培养口算兴趣、提高正确率。

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能力培养

一、数学语言的理论基础介绍

对小学数学语言在实际教学中存在问题

的阐述,以及相关建议的提出都需要建立在对数学语言的理论基础介绍之上。我们主要从数学语言的概念及种类、特征还有意义等三方面对数学语言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1.数学语言的概念及种类

语言在数学教学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无论是阅读、讲解教材的内容还是做题、交流数学问题都涉及到数学语言的应用。一般来说,数学语言包括抽象性数学语言和具体性数学语言,广义上只要是与数学有关的活动都必须通过数学书面或者口头语言来表达。因此,数学公式、定理、符号、图形等都可以称为数学语言。数学语言大体上可以三类。主要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表语言。

2.数学语言的特征

(1)数学语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数学语言仅涉及事物的逻辑形式和数量关系,不涉及一些无关的东西,它的主要形式表现为高度符号化的语言。例如:“一盒饼干5元,那么3盒饼干的价钱是多少?这个问题可以通过5×3=15这个数学语言来表达”。(2)数学语言具有严谨性的特点日常语言具有随意性的特点,而数学语言却是十分严谨的。主要表现为:数学语言并不是日常语言的简单相加,而是经过科学处理和加工转化而来的。(3)数学语言具有简洁性的特点数学语言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简洁性。主要表现在:第一,数学概念的简洁性。数学的每个概念都是十分言简意赅的,不存在任何一个无关的文字乃至标点符号。第二,数学符号和公式的简洁性。(4)数学语言具有应用广泛性的特点日常语言往往具有民族性和空间性的特点。而数学语言广泛应用于世界上每个国家和民族,遍布世界的每个角落,人们数学语言的交流不存在障碍,因为无论是数学符号还是数学公式都是通用的。

二、小学数学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正如前面所说的,小学时期学生的智力正处于发育的起步阶段,逻辑、抽象、转化等数学能力十分有限,因而在理解起来数学语言显得特别吃力。小学数学语言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不注重对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不可否认的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用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大部分的时间都被教师用来搞“题海战术”,根本不注重对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缺乏对学生数学口头能力培养的重视。

2.过分注重教师在教学上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参与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数学课堂也普遍采取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坐位上听的教育方法,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只是通过“是不是”“对不对”“会不会”来完成的,这不仅容易使学生丧失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还不利于作为数学交流载体的语言能力的培养。

3.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数学语言实际教学效果差

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是影响数学语言能力教学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不注重日常语言与数学语言的区别,在教学中往往用日常语言来替代数学语言;第二,教师不注重数学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

三、提高小学数学语言能力培养的途径

小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对他们数学能力的培养虽然十分重要但是也要意识到难度很大。结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1.教师在观念上要意识到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重要性

思想先于行动,结果成功与否与观念的正确与否息息相关。因此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教师要摆脱“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对数学概念、术语、符号等的讲解,从一点一滴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2.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提高数学教学成效的重要策略之一”。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生对课堂的参与能够有效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数学语言作为二者交流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也因此得到了有效培养。

上一篇:刑事案件模拟法庭剧本完整版下一篇:烹调小能手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