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执政与执行能力情况汇报提纲

2024-07-26

提高执政与执行能力情况汇报提纲(精选6篇)

篇1:提高执政与执行能力情况汇报提纲

加强公司党委班子建设提高执政与执行能力汇报提纲

加强公司党委班子建设提高执政与执行能力汇报提纲

xxx:

为进一步提高分公司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全面学习、深入贯彻中共中央“两个条例”和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精神,现将我司加强党委班子建设,提高执政与执行能力的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2004年xxxx公司的基本情况

xxx位于xxx中部,地处x、x、x地,素有“xxxx”、“xxxxx”之称。总面积xxxx平方公里,下辖x区、xx县,共有人口xxx万人。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xxxx亿元。

自2002年7月xx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以来,在总、省公司的正确领导下,xxx分公司以省公司“xxx、xxx、xxx、xxx”xx字方针为指导,坚定不移的践行分公司提出的“xxx、xxx、xxx、xxx、xxx、xxx”xx字经营方针,业务突飞猛进、基础建设显著增强,员工士气凝聚高涨,职工收入成倍增长,取得了一定成绩。2003年实现保费收入xx亿元,2004年,公司业务在2003年成功突破x亿元大关的基础上,再次呈现迅猛增势,全年实现保费总量xx亿元,完成比例全省排名第一,同比增长全省排名第二,实现期交保费xx亿元,同比增长x,完成省公司全年任务指标的x,总量全省排名第三。十年及以上期交保费收入xx,全省排名第一。实现短期险保费xx万元(其中大额医疗xx万元),同比增长xx%,完成省公司全年任务指标的xx%。其中,纯意外险xx万元,同比增长xx%。各项指标不仅圆满完成省公司计划任务目标,业务总量大幅攀升,而且业务结构日趋合理,经营效益显著提高。主要业务指标在省内均名列前茅,在全国80个大中城市的排位也由2002年的第xx位,2003年的第xx位跃升至2004年的第xx位,取得了历史性的跨越。

二、加强公司党委班子建设的主要工作

(一)统一党委班子成员的思想,明确工作分工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只有明确的思想,才有统一的行动。我们根据公司的全年工作任务,市场竞争形势和公司发展的实际,多次召开党委班子会议,分析总结两年来公司发展的历程,提炼发展经验,查找工作不足。面对可喜的形势,反复强调,目前取得的成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小半步,要时刻保持“两个务必”的作风,加快公司的业务发展和全面建设。同时,根据下一阶段工作任务,对领导班子进行重新分工,一名副总经理主抓行政、纪检和党务工作,由三名副总经理分别负责三个业务渠道的工作,一名副总经理负责公司基建工作,班子成员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方针、政策和公司决策落实的实效性,准确把握和认真执行公司的会议精神,为公司业务发展和全面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党委班子团结,提高共事能力好范文版权所有

“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兴旺”。团结产生向心力,团结产生战斗力。党委班子非常注重自身团结,各种会议上,党委班子成员加强沟通联络,交流情况,着眼全局,解决问题;日常工作中,在做好分管工作的同时,党委成员更是互相支持,互相关心,互相补台,提高合作共事能力。正是因为有了全体班子成员的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才有了大批德才兼备、一心谋发展的各级领导干部,才有了在各个岗位上尽心尽职,甘于奉献,团结协作的全体员工,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公司才有了今天大好的发展局面。

(三)严格要求单位班子成员,廉洁自律做表率

员工对党委班子的信任,来自于班子成员良好的政治表现。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党委班子的廉洁自律教育。一是加强理想信念、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和清正廉洁教育,增强了法规意识和观念,明辨是非知标准,规范言行重服务,自我免疫力显著提高。二是重点进行了“两个务必”教育。结合公司的工作实际和自身的思想实际,深刻理解西柏坡精神,为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尽心、尽责、尽力的做好工作,争创更高的业绩。三是认真组织学习中央纪委三次会议精神,明确的“四大纪律,八项要求”规定、严肃纪律。还用以会带训的方式对上级公司各项廉洁自律规定、制度,进行了学习和落实。四是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免疫力。公司订阅了《求是》、《领导科学》、《党风廉政》、《防范风险》、《保险杂志》等各类书刊杂志,近期又购买了十六届四中全会辅导读本,为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学习提供条件。五是注重专题教育。聘请专家、学者、教授讲解领导科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企业管理方法、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六是在内部网站开辟了《警钟长鸣》栏目,刊发党内腐败分子堕落的案例,警示大家从中吸取教训,增强自身免疫力。好范文版权所有

(四)开好党委班子民主生活会,查找问题重整改

篇2:提高执政与执行能力情况汇报提纲

提高执政与执行能力汇报提纲

加强公司党委班子建设

提高执政与执行能力汇报提纲2007-02-18 09:41:56

加强公司党委班子建设提高执政与执行能力汇报提纲

xxx:

为进一步提高分公司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全面学习、深入贯彻中共中央“两个条例”和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精神,现将我司加强党委班子建设,提高执政与执行能力的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2004年xxxx公司的基本情况

xxx位于xxx中部,地处x、x、x地,素有“xxxx”、“xxxxx”之称。总面积

xxxx平方公里,下辖x区、xx县,共有人口xxx万人。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xxxx亿元。

自2002年7月xx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以来,在总、省公司的正确领导下,xxx分公司以省公司“xxx、xxx、xxx、xxx”xx字方针为指导,坚定不移的践行分公司提出的“xxx、xxx、xxx、xxx、xxx、xxx”xx字经营方针,业务突飞猛进、基础建设显著增强,员工士气凝聚高涨,职工收入成倍增长,取得了一定成绩。2003年实现保费收入xx亿元,2004年,公司业务在2003年成功突破x亿元大关的基础上,再次呈现迅猛增势,全年实现保费总量xx亿元,完成比例全省排名第一,同比增长全省排名第二,实现期交保费xx亿元,同比增长x,完成省公司全年任务指标的x,总量全省排名第三。十年及以上期交保费收入xx,全省排名第一。实现短期险保费xx万元(其中大额医疗xx万元),同比增长xx%,完成省公司全年任务指标的xx%。其中,纯意外险xx万元,同比增长xx%。各项指标不仅圆满完成省公司计划任务目标,业务总量大幅攀升,而且业务结构日趋合理,经营效益显著提高。主要业务指标在省内均名列前茅,在全国80个大中城市的排位也由2002年的第xx位,2003年的第xx位跃升至2004年的第xx位,取得了历史性的跨越。

二、加强公司党委班子建设的主要工作

(一)统一党委班子成员的思想,明确工作分工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只有明确的思想,才有统一的行动。我们根据公司的全年工作任务,市场竞争形势和公司发展的实际,多次召开党委班子会议,分析总结两年来公司发展的历程,提炼发展经验,查找工作不足。面对可喜的形势,反复强调,目前取得的成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小半步,要时刻保持“两个务必”的作风,加快公司的业务发展和全面建设。同时,根据下一阶段

工作任务,对领导班子进行重新分工,一名副总经理主抓行政、纪检和党务工作,由三名副总经理分别负责三个业务渠道的工作,一名副总经理负责公司基建工作,班子成员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方针、政策和公司决策落实的实效性,准确把握和认真执行公司的会议精神,为公司业务发展和全面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党委班子团结,提高共事能力

“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兴旺”。团结产生向心力,团结产生战斗力。党委班子非常注重自身团结,各种会议上,党委班子成员加强沟通联络,交流情况,着眼全局,解决问题;日常工作中,在做好分管工作的同时,党委成员更是互相支持,互相关心,互相补台,提高合作共事能力。正是因为有了全体班子成员的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才有了大批德才兼备、一心谋发展的各级领导干部,才有了在各个岗位上尽心尽职,甘于奉

献,团结协作的全体员工,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公司才有了今天大好的发展局面。

(三)严格要求单位班子成员,廉洁自律做表率

员工对党委班子的信任,来自于班子成员良好的政治表现。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党委班子的廉洁自律教育。一是加强理想信念、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和清正廉洁教育,增强了法规意识和观念,明辨是非知标准,规范言行重服务,自我免疫力显著提高。二是重点进行了“两个务必”教育。结合公司的工作实际和自身的思想实际,深刻理解西柏坡精神,为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尽心、尽责、尽力的做好工作,争创更高的业绩。三是认真组织学习中央纪委三次会议精神,明确的“四大纪律,八项要求”规定、严肃纪律。还用以会带训的方式对上级公司各项廉洁自律规定、制度,进行了学习和落实。四是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

免疫力。公司订阅了《求是》、《领导科学》、《党风廉政》、《防范风险》、《保险杂志》等各类书刊杂志,近期又购买了十六届四中全会辅导读本,为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学习提供条件。五是注重专题教育。聘请专家、学者、教授讲解领导科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企业管理方法、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六是在内部网站开辟了《警钟长鸣》栏目,刊发党内腐败分子堕落的案例,警示大家从中吸取教训,增强自身免疫力。

(四)开好党委班子民主生活会,查找问题重整改

首先是根据上级公司的指示精神,明确会议议题;二是做好会前准备工作,多渠道、广泛征求意见。同时,班子所有成员都进行了充分的发言准备,认真撰写发言提纲,进行自我剖析,最后是精心选定参加会议人员,保证从纪检、文书、组织和综合等不同的角度,为领导反馈真实的情况。三是会议过程中,注重会议质量。在民主生活会上,班子

成员敢于正视问题和矛盾,既谈工作,也谈思想,实事求是,深刻地进行剖析,认真查找不足。保证了会议效果,提高了会议质量。四是针对民主生活会上反映的问题,由班子成员分别进行了整改,人事部门汇总成为党委班子的统一整改措施,在分公司召开的司务会议上,向全体干部、员工进行通报。把学习教育、查摆问题、执行制度、整顿队伍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了提高素质、解决问题的效果,实实在在地转变了作风,树立了形象,营造了公司发展的良好环境。

(五)抓好基层班子建设,明确方向起带头

一是在全系统内开展“两争创,一争做”活动。“两争创”即争创“五好部室”和“五好公司”,机关各处室要努力做到“履行职责好,团结协作好,作风纪律好,保障服务好,工作成效好”,基层各司部要努力做到“基础建设好,环境机制好,工作谋划好,执行落实好,经营绩效好”;“一争做”即争做“五好员工”,即“想得好,写得好,讲得好,做得好,效果好”,营造浓厚的“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氛围。二是努力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执政、执行能力,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责任心、使命感,工作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严格落实重大事件报告制度和重大问题请示制度,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不断学习,加强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建设,执行上级决定,把握市场脉搏,提高经营、管理和创新能力,切实提高工作水平。

总之,我司党委班子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做表率,雷厉风行起带头,真正用实际行动为全体干部、员工树立的廉洁自律、勤政为民、务实奉献的良好形象。

篇3:提高执政与执行能力情况汇报提纲

一、执行力是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能力要素

要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执政能力的建设就必须要有针对性, 为此, 必须要明确执政能力及其构成要素。

关于执政能力, 从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学术界和党的有关文件作了许多界定和探讨, 代表性的观点大致有十七种。如有的学者认为, 党的执政能力是指“执政党对整个国家政权控制和促进整个国家发展的能力, 包括对宪法和法律的制定、体制和制度的安排、公共权力的运作、社会各阶层力量的整合、推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一些学者分别从各自的研究角度对党的执政能力内涵做了界定。比如, 有学者认为, 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治理国家的能力。还有的学者从党的执政规律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如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王长江认为执政能力就是遵循执政规律按执政规律办事的能力。在学术界讨论的基础上, 十六届四中全会被认为提出了总结性、权威性的观点:“党的执政能力, 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 领导制定实施宪法和法律, 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 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 有效治党治国治军,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

这些都是从总体上对执政能力做出的界定, 虽然在具体表述上各不相同, 但基本内涵相差不大。而在对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容上, 则存在较大差异。如王长江认为, 党的执政能力, 从内容上讲, 不同主体的执政能力内容也不相同。田广清等认为, 党的执政能力包括这样几个方面:引领和推动社会发展的能力;善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通过国家机器执政并监督制约国家权力的能力;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提高依靠科学的体制和制度执政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吸引、使用人才和为国家机关输送政治精英的能力;成为“三个代表”和“四个文明建设”先锋队的能力;有利于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执政水平的能力。陈宝生则认为,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应当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思想政治建设的能力;二是主导意识形态的能力;三是领导发展的能力;四是利益调节的能力;五是资源整合的能力;六是完善制度的能力;七是应对危机的能力。

相对而言, 学术界达成共识的是, 党的十六大提出不断提高五个方面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 即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 以及十六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提出的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构成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内容, 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任务。

然而, 也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深化, 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如韩庆祥认为, 党的执政能力除了十六大报告讲的“五种能力”和十六届四中全会讲的“五个方面的能力”外, 具体来讲, 还应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的主要内容:党执政本身方面的能力、党与国家关系方面的能力、党与社会关系方面的能力、党与人民关系方面的能力以及党与国际关系方面的能力。蔡长水则认为, 执政能力的内涵应从以下三个角度加以把握:从党的整体来说, 执政能力主要包括科学的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能力, 决策制定的能力 (主要指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 制度和体制的安排能力 (包括权力的配置及运用机制, 党和国家政权机关、群众组织的关系的正确处理等) ;对于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来说, 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五种能力;对于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来说,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主要就是提高党员的整体素质。

可见, 在执政能力建设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中, 执政能力的内涵认识上分歧不大, 但在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容上, 则存在较大差异。这主要是由于执政能力是一种具有层次性的系统综合能力。因此, 在综合以上研究和结合人的认识过程基础上, 笔者认为执政能力应当包含六种主要能力, 如下表所示。

这六种能力起于发现而终于执行, 它们相互联系, 相辅相成。而其中执行能力则是所有能力当中最后的着力点和生命力。即是说, 不论路线、方针、政策是多么的正确和科学, 也不论法制是怎样的公正和健全, 如果党在执政的过程中缺乏有力和有效的执行, 都不过是纸上谈兵, 在实践上起不了有意义的作用。

事实上, 中国共产党几十年执政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近几年我党能够成功地应对自然灾害和经济危机, 已经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发现能力、决策能力、驾驭能力、发展能力上具有较高的水平, 但在管理能力尤其是执行能力上还需要大力提升。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再好的法规制度, 如果不去执行, 也会形同虚设。许多法规制度之所以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力,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执行不力。”

二、当前执行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三分决策、七分执行”, 执行力直接考量政府执政能力。胡宝林在其所编著的《细节决定成败全集》中也提出:“中国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 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绝不缺少各类规章、管理制度, 缺少的是对规章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2006年3月5日, 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提高政府执行力。2010年1月, 胡锦涛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也强调, 要加强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部署和要求, 促进全会提出的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

可见, 执行力水平不适应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需要的矛盾已经开始凸显并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重视。“执行力”原本广泛用于工商企业管理领域, 其含义是对工商企业执行概念的解释。拉里·博西迪和拉姆·查兰在《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中认为“从最基本的意义来说, 执行是一种暴露现实并根据现实采取行动的系统化方式”。前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首席执行官韦尔奇认为“所谓执行就是务实运作的细节”。执行力本是工商企业领域的概念, 其实就是“做”的能力, 但它不仅是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因此, 执行力就是把战略决策、规章制度等落实到实处转变为现实成果的能力, 简单地说, 就是“做”的能力。但就是这个“做”的能力, 在当前却相当疲软和弱化,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 行政不执行。

即执行失职, 就是指行政主体有积极实施行政行为的职责和义务, 能够履行而未履行或拖延履行其法定职责的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抗执行, 有法不依、有令不行, 主要体现在有些地方政府或部门不执行上级的命令, 不落实国家的法律法规, 不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二是逃避执行, 推诿扯皮, 推卸责任。在执行过程中, 一些执行主体在执行党委的决策和政府决定决策时, 消极回避矛盾, 上拖下推, 不以人民的利益为标准, 而以政策贯彻政策、以文件执行文件, 或以罚代管、以费代税、以情代法、徇情枉法;三是虚假执行, 阳奉阴违。执行主体在执行过程中采取“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的替代执行, 即在执行政策法规时采取偷梁换柱的做法, 执行与党委政府的决策和政策以及法律法规不相一致的方案措施。

(二) 行政乱执行。

即行政执行失当, 执行主体在执行过程中违反行政合理性原则, 滥用职权, 对不同的政策目标团体采取不同的标准, 严重违背了政策的公平、公正原则, 不当行使行政权力的行为。主要表现有:一是教条主义的执行。主要是机械执行或盲目执行。机械执行和盲目执行密切相连, 都是一种教条主义, 即不与实际相联系。机械执行是执行主体没有理解政决策以及法律法规的精神, 执行过程中不考虑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 照搬照抄地执行;盲目执行是执行主体没有真正领会和理解政策决策和法律法规的要义、精髓, 更也没有与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本行业的实际情况很好地结合, 貌似执行, 实质上凭经验办事、片面执行;二是选择执行和被动执行。选择执行即执行主体执行政策时断章取义, 为我所用, 不履行职责, 对法律法政策决策规往往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需求进行任意的取舍, 有利的就执行, 不利的就舍弃或者变通执行;被动执行是执行主体缺乏主动性, 执行决策政策与法律法规时懒散, 工作缺乏热情, 更无激情, 凡事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上级推一推就动一动, 有时推也推不动, 三是附加执行或歪曲执行。附加执行是执行主体在执行过程中附加了不恰当的内容, 使政策决策或法律法规外延扩大, 超越了本来的要求。歪曲执行主要是执行主体改变上级党委和政府政策决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实质, 曲解其义地执行。四是错位与越位执行;即执行主体的执行“角度”错位或越位, 在执行过程中处理执行目标团体的关系混乱, 执行偏离“轨道”走向无序。

由于执行主体在执行中的不执行和乱执行, 导致了执行力水平不能适应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需要之间的矛盾, 结果导致党和政府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得不到有效和切实的落实, 严重影响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满意度和公信力。

三、执行力水平不适应执政需要的原因分析

(一) 执行意识淡薄, 执行心态上趋利化倾向严重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之执政党, 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要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构建“和谐社会”, 其内在的根本要求就是广大党员干部即党的政策决策和法律法规在执行的过程中, 执行主体必须首先具有强烈的执行意识。这种意识包括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忧患意识、群众意识、责任意识。

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 执行主体的大局意识、政治意不强, 往往局限于部门利益、大搞本位主义, 有利可图就“抢篮球”, 无利可图则“踢足球”;不少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即群众意识差, 唯上是从, 作风漂浮, 对于群众急盼解决的问题视而不见、久拖不办甚至压而不办, 对服务对象随意承诺又不履行承诺, 致使群众对党和政府工作不满意, 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执行人员责任心不强, 缺乏忧患意识, 作风慵懒, 见责任就推, 见困难就绕, 逃避责任, 要么拖泥带水, 久拖不行。因此, 执行意识淡薄是影响政府执行力提升的最大元凶。

(二) 执行主体能力素质不高, 难以适应现今时代的要求

从实质内容看, 执行能力是组织“能力项”构成的综合性系统能力, 主要包括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变通能力、协调能力、控制能力、行动力等要素。

1.理解能力。执行者对政策的充分和准确理解是政策执行的首要基础, 执行与决策发生偏差, 很大程度上首先是由执行者对政策精神的领悟深度、对政策内容的研究力度不足引起的。2.判断能力。政策执行的过程中, 执行的环境与形势总是比较纷繁复杂, 执行者需要对执行环境与形势深入调研, 再作出正确判断, 制定与选择科学合理的、具体地、有针对性地实施政策与方案。3.变通能力。由于执行的环境与形势纷繁复杂, 不确定性因素多, 因此在执行过程中一些既定的方案和工具可能不适应变动了的环境和形势。在这种情况下, 执行者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灵活变通地实施政策, 而不是机械地执行既定方案。4.协调能力。一项公共政策的执行常涉及众多的职能部门和机构, 这就需要部门和机构间的协同, 因此, 协调部门合作是政策执行的一个关键方面。5.控制能力。这主要是指在展开实际动作后, 对各项行动的有效掌控与制导。6.行动力。是执行主体在执行过程中的行动速度和力度。上述六个方面的能力是执行力的主要构成要素, 其综合结果或“合力”则决定了执行力的强度。

目前就执行主体来看, 由于这几种能力素质低, 结果导致对政策法规“吃不透”, 在执行中抓不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 不能针对具体情况灵活执行, 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控制, 尤其是作风慵懒, 没有“马上执行”的超强行动力, 致使政策法规没有及时起到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因此, 在党的执政建设中, 执行主体的这几种能力都需要加以提高。

(三) 执行机制不健全, 缺乏科学合理的制度保障

一是执行成本过高。据报道, 目前我国行政成本高居世界第一。1978年至2003年, 我国财政总支出从1122亿元增长到24649.95亿元, 增长了21倍, 年均增长0.8倍;GDP从3624.1亿元增长到117251.9亿元, 增长了31倍, 年均增长1.2倍;行政管理经费则从52.90亿元增长到4691.26亿元, 竟增长了87倍, 年均增长3.5倍!有资料显示, 2004年我国公车消费财政资源4085亿元, 1999年干部公费出国消耗财政费用达3000亿元, 全国一年的公款吃喝在2000亿元以上, 仅此三项相加, 总数就高达9000亿元以上。如果全国年财政收入按3万亿元计算, 几乎接近1/3。这些年, 我们行政管理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 不但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 而且也高出世界平均水平。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杜刚建接受采访时认为:“中国是全世界行政成本最高的国家”。执行成本过高, 导致执行主体消极执行、逃避执行或选择执行, 影响和制约了执行主体的执行主动性和积极性, 弱化了执行力。

二是执行渠道不畅。其深层原因则在于官本位思想的影响。部分执行主体在执行过程中只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 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 不去考虑其服务对象即人民群众是否满意, 不是真心实意地在为人民服务, 而是仅从个人或小集体的利益出发, 对自身有利就做, 无利可图的事就不做或拖延不决, 从而造成党和政府政令不畅, 有令不行。

三是评价奖惩不明。评价奖惩制度往往是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影响深远但常常被忽视, 影响了执行者的心理状态和执行心态, 结果是影响了任务的落实。因为任务落实好的执行者不被或不能得到及时肯定与表扬, 其执行的心理状态和执行心态必然发生变化, 从而挫伤其执行的积极性, 影响执行力度。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的要求, 需要对行为者的行为作合理的肯定, 使其具有成就感和价值感, 这样才能使行为者保持稳定的心理积极状态, 激励其行为主动性。然后在目前的执政能力建设中, 对执行力建设重视不够, 对执行主体的执行行为缺乏科学合理的认定, 评价奖惩制度不分明, 从而打击执行主体的行为主动性和积极性, 弱化了执行力。

四、提升执行力水平的对策

党的政策法规的执行, 是要靠执行主体即人去完成的, 因此, 执行力好与不好的关键是人的因素, 只要人做对了, 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一) 加强执行力文化建设, 提高执行主体的执行意识

执行力文化是影响一个组织执行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为一个组织的组织文化是这个组织的精神财富和精神支柱, 文化观念根植于社会和组织之中, 是一种潜在而无形的力量, 其影响巨大而持久。先进的制度文化, 能够有效地促进社会发展, 促进制度执行力的提高;反之, 落后的制度文化, 不但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而且会影响和制约制度执行力的提高。在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建设中, 优秀和先进的组织文化建设是我党长期的目标, 但是, 这种组织文化的建设, 长期界定在制定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指导思想、指导原则等组织层面上, 而对于现实执行层面的优秀文化建设则长期处于被忽视和冷落的状态, 以致一直没有建立起执行文化, 从而导致执行意识淡薄等问题。因此, 在当前的执行力建设中, 加强执行力文化建设, 构建优秀和先进的执行力文化已经是当务之急, 也是提高党员干部执行力的长久之计。

在中国共产党执行力的文化建设上, 应该把一个理念和五个意识的形成作为核心要求, 构建具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色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行力文化。五个意识即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忧患意识、群众意识、责任意识。一个理念即“躬行实践、马上行动”的理念, 建立超强行动力, 提高执行力。在我国, 有“中国执行力研究第一人”之誉的周永亮博士主持的国家执行力课题组在《本土化执行力模式》一书中提出执行的“四要素”, 分别是心态、工具、角色、流程四大要素。而执行文化的建设, 就是地培养执行主体的执行心态, 使执行主体从思想深处认同执行的重要性, 以饱满的热情愉快地执行。

(二) 加强执行主体执行能力培养, 努力提升执行主体善于执行的能力。

当今世界的发展, 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我们的广大党员干部能力状况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已经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在执行能力的要素构成中, 无论是对政策法规的理解还是对形势与实际状况的判断, 或是对执行过程中结合实际的变通以及协调、控制都显得难以适应当前执政的需要, 尤其是行动力素质较低, 更是严重影响了执政党的执政形象, 影响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关系。

知识是学来的, 能力是培养出来的。面对当前形势发展的要求和执政党执行能力不能满足要求之间的矛盾, 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强对执政人才的能力进行系统的、长期的、科学的培养和培训, 以定期和不定期的形式, 根据不同层次、行业分工、地区性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培训规划, 形成培养培训的长效机制, 不断提高执行主体的能力素质。

(三) 建立健全执行机制, 以科学合理的制度保障执行

目前我国还处在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快、社会结构迅速变动、利益关系进一步调整, 社会意识和各种思潮不断交锋激荡的阶段, 因而客观上造成了执行中的体制性矛盾, 对政府执行力起逆向作用。然而, 执行机制作为执行主体执行过程中的制度保障, 在执行力建设中, 针对当前执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必须着力解决好执行成本过高、执行渠道不畅和执行评价奖惩不明等重点问题。

总之, 对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对于上级党组织和上级领导部门的工作部署和工作要求, 有没有很好的执行力, 能不能认认真真地抓落实, 是衡量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党性强不强、责任心强不强的重要标准, 也是衡量基层党组织能否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战斗力强不强的重要标准。可以说, 没有好的执行力, 就不会有强大的战斗力。当前, 全党和全国人民正在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坚持科学发展, 提高执政能力, 构建和谐社会, 在大政方针已定, 方向目标明确的形势下, 最为重要的问题, 就是要提高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执行力。只要切实提高执行力, 才能把中央的精神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单位, 落实到基层, 落实到具体和实际的工作之中, 中国共产党才能永葆青春, 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胜利。

摘要: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的党, 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开始, 逐渐提出和明确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 并在实践中越来越认识到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但在这些年对执政能力建设的规划与探讨中, 几乎都没有把执行力建设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然而, 不论是路线、方针还是政策以及法律法规, 它们都需要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成员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因此, 中国共产党组织成员执行力水平无疑地成为了执政能力建设中的生命力和着力点, 而执行力建设无疑是执政能力建设必不可少的核心环节。所以, 在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过程中, 积极探索并努力提升组织成员的执行力水平无疑是一个极其现实、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执行力

参考文献

⑴辽宁省委党校课题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研究与思考[J].党政干部学刊, 2004, (l) .

⑵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2.

⑶王长江.一项深谋远虑的战略部署——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N].人民日报, 2004-7-5.

⑷田广清, 孙学敏.对党的执政能力内涵的深入思考[J].理论前沿, 2004, (18) .

⑸陈宝生.努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J].党建研究, 2003, (11) .

⑹蔡长水.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J].新视野, 2004.3

⑺史策.政府执行力的自身挑战及应对[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4期

篇4:提高执政者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近几年来,部分领导干部由于不了解新媒体环境的特点和规律,缺乏与新媒体合作的经验,在与他们打交道时常常会因态度、方法等失当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冲突和纠纷,招致物议,给自己和所在部门的形象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甚至造成恶劣的后果。例如,2003年“非典”侵袭了我国部分地区,一些地区控制消息。广州市政府在新闻发布会上,干部打着官腔,态度傲慢。结果媒体群起而攻之,网络迅速传播不利于相关方面和整个社会稳定的信息,舆情汹涌。如此时危机错误应对,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分析应对媒体的失当,主要有以下几种:采取“鸵鸟政策”,缺乏坦诚,往往采取隐瞒的做法,封锁信息,妨碍公众知情;遇到要害性问题,避重就轻,甚至干脆回避问题,只谈积极面,避而不谈消极面;面对质疑和诘问,不能冷静对待,甚至态度傲慢,指责媒体。在回答记者问题时表达失当,或者口径不一,自相矛盾,互相矛盾,让人莫衷一是;或者答以“无可奉告”,冰冷拒之:或者使用内宣语言,平添理解难度。最恶劣的,就是出言不逊,甚至出口伤人。由此可见,当今执政者亟须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素质和能力。

首先,必须深刻理解新闻传媒的党性原则,正确对待媒体,切忌与媒体对抗。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正确认识和处理新闻媒体的党性和人民性相一致的关系至关重要。新时期传播介质日益现代化,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传递信息迅速,传播内容丰富多样,传播范围更为宽广,人民群众了解世界、关注社会的热情空前高涨,知情欲求和参政议政诉求与日俱增。有的地方曾经对政府的失误或错误采取隐瞒的做法,已经损害了政府形象、造成了恶劣影响。所以,做到信息公开透明,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迫切需要。执政者要从思想上正确认识到,新闻媒体不仅应为本地、本部门从政者服务,更应为人民服务,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公开信息,是当前应对媒体最重要的手段。去年,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媒体纷纷报道。四川省政府在应对这次自然灾害的公共危机处理中,对所有的媒体公开信息,全面宣传,正确引导舆论向着有利方向发展,从而取得了有效的成绩,树立了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这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值得学习和推广。

其次,必须正确运用媒体,有效引导舆论。水能栽舟,亦能覆舟。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如果运用得当,就会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王国庆指出:“现在的领导,第一是不愿说,第二是不敢说,第三是不会说。与其晚说,还不如早说:与其让其他人说,不如我们自己说;与其让外面人说,不如让自己人说;与其让外行说,不如让内行说:与其让一般人说,不如我们领导干部特别是高层领导自己来说。”他不仅指出了当前领导干部应对媒体的态度和方法之不足,例如怕媒体、反感媒体、轻视媒体、回避媒体、乱用媒体,甚至通过媒体搞“一言堂”,同时也指出了正确运用媒体的思路和方法。我们应从中得到启迪,正确运用新兴媒体,掌握其运作规律,寻找正确处理的方法,从而避免由于对新媒体规律及其正确运用无知而发生各种问题。

篇5:提高执政与执行能力情况汇报提纲

领导干部的执行力,就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以及上级指示、决定、命令,从而实现预定目标和任务的能力。其实,执行力就是将思想转化为行动、把理想变成现实、把计划变为成果的能力。执行力不仅仅在于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实现既定目标的实践能力,并且需要听取民意,把人民的好想法变成行动,用行动变成现实结果的力度。只有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民为本,才是执行力行政的态度。

工商领导干部要落实“四个统一”,强化“三大理念”,推进“五化建设”,坚持“四个创新”,努力做到监管与发展、服务、维权、执法相统一,把履行市场监管职能与促进发展、服务大局、消费维权、依法行政有机结合。

一、抓好队伍建设是根本。首先,要抓好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其示范性和带动力;其次,要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工作能力和办事效率。

二、增强责任心是前提,用心去做事,才能提高执行力。用心去做好本职工作,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出主意、拿措施、抓落实,执行力也就得以提高了。

三、遵守制度是保障。用制度来克服一系列影响执行力的因素。自学遵守行政执法规章,完善岗位目标绩效考核,增强督办效能。

如何增强执行力,应从以下方面做起。东镇工商所参加市工商局普通话比赛材料

一要强化服务意识,加大服务力度,细化工作措施,使用文明执法用语,牢记行政执法禁令,尽可能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协调和处理群众利益的能力,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件件办理有着落,事事落实有回音。

二要坚持法治理念,大力提高监管执法效能水平,坚持依法行政之职,恪守执法为民之道,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要转变作风,弘扬求真务实精神。要切实做到讲实话、知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发挥模范表率作用。落实各项目标、任务、措施。落实就是实干,千方百计为老百姓办实事,清除发展中的障碍,抓落实才不是一句空话。

四要树立清廉形象。自觉学习廉洁自律守则,在工作、生活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面前,经受住金钱、权力、人情和各种利益的考验和诱惑,确保清正廉洁,做到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廉洁执法。时刻牢记“双六项”禁令,坚决杜绝以权谋私行为。

五要在工作中开拓创新,有新思路和新见解。要增强改革创新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觉性。

篇6: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思想汇报

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这对于把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全局性的重大意义。

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的认识

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实现这个任务,我们党经过艰辛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作出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重大决策。这既是一个伟大创举,又是一个全新课题。为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还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因此,要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

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的认识,首先必须准确把握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当今世界有两大发展趋势。一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发达国家加快将传统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向劳动力素质较好、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这有利于我们在世界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更多地从外部获得生产要素,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进步,发展开放型经济。二是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特别是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代最先进、最活跃的生产力。我国有可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技术和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我们必须适应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潮流,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性的认识,把握市场经济运行的特点,更好地发展和壮大自己。

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的认识,还必须正确把握我国改革和发展处于的历史阶段。本世纪头20年,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经过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关键阶段。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000美元。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是一个需要妥善处理诸多复杂矛盾的关键阶段。搞得好,经济社会继续向前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搞得不好,便出现贫富悬殊、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矛盾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导致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和发展新阶段的新任务,处理好与改革和发展相联系的各种重大关系。这样,才能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顺利实现既定的目标。

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的认识,从根本上说,必须认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一方面,作为市场经济,它同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在运行规则上有相通或相似之处。现代市场经济的共同属性和一般规律,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遵循的。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它要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充分发挥社

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突出表现在它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

概括起来,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就是既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并使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发展社会生产力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统一。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6年来改革开放的丰富实践,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的认识逐步深化,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不够全面。目前,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违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做法还比较常见。例如,政企不分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影响了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又如,有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盲目扩大建设规模和进行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再如,一些地方往往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社会事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影响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这些说明,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我们必须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仅要解决为什么发展,而且要解决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发展。至关重要的,必须把握好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要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我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应当也有可能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这里讲的经济较快发展,是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的发展,是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发展。有市场、有效益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健康的发展。多年来,我国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经济长期走的是粗放型发展的路子,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生产要素利用效率低,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大,经济整体素质不高,竞争力不强。今后,我们必须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为此,要坚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真正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要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还必须彻底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改革体制机制,加强现代化管理。第二,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有利于社会财富稳步增加,有利于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强人们对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增强预见性,及时、全面、深入地分析经济形势,准确把握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适时提出和有效贯彻应对的方针和政策措施,及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消除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防止经济大起大落。

第三,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刻总结国内外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明确了我国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牢固树立和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是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做好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工作,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建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体制机制,在指导方针、政策措施上注重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以引导政府和企业的行为,正确考核政府和干部政绩。

着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始终站在时代前列领导和谋划改革,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重要方面。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锲而不舍地推进改革。

总结改革以来的经验,根据改革面临的问题和任务,需要切实解决好关系经济体制改革全局的重大问题,特别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六个重要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系。关键是做到两个始终“毫不动摇”:一方面,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一方面,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二是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合理兼顾效率与公平,是坚持改革正确方向的重大问题。要继续实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采取切实有力措施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三是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根据经济运行的变化,从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和改善国家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健康运行。四是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权限和职责,做到权责一致,既维护中央的统一领导,又更好地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五是正确处理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改革的关系,加强统筹协调,努力实现宏观经济改革和微观经济改革相协调,经济领域改革和社会领域改革相协调,城市改革和农村改革相协调,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相协调,使各方面改革相互促进。六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注意把握好改革措施出台的时机和节奏,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改

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现在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既要敢于开放,又要善于开放。要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要密切关注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涉外经济方针政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注重发挥我国比较优势。既立足于国内需求又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既充分用好内资又有效利用外资,既依靠和开发国内人力资源又借助和引进国外智力。

不断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

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是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关键所在。第一,进一步明确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党领导经济工作,主要是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动立法,营造良好环境。“把握方向”,就是指引导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改革开放的方向,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谋划全局”,就是从全局上谋划经济社会发展,从总体上把握发展走势,解决影响全局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战略”,就是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重点和战略举措。“制定政策”,就是提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的方针政策。“推动立法”,就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立法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营造良好环境”,就是通过党领导的各方面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些方面,集中体现了党领导经济工作主要是把方向、管全局、抓大事,也就是通过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通过领导制定和实施法律,提出奋斗目标、任务,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

第二,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委和政府的关系。要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委与政府的关系。总的原则是,地方党委要结合本地实际,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加强和改进对经济社会重大事务的综合协调,确保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各项部署的贯彻落实。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大方针政策、工作总体部署以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经常性工作由政府及其部门按照职责权限决策和管理;党委要支持政府依法充分履行职责。总之,要明确地方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任务、重点和机制,也要明确政府决策和管理的范围、任务和职责,既要理顺党政关系,又要形成党政合力,从整体上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

第三,完善党委和政府领导经济工作方式。完善党委和政府领导经济工作方式最重要的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主要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活动。党委要推动政府改革和完善管理经济方式。政府要依法行政,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集中精力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要进一步把不应由政府管的事交给企业、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以利于

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政府要适应新形势,改进管理方式和方法,提高行政效能和工作效率,一定要把该管的事管好。

上一篇:奥巴马2012大选胜选演讲文稿中英文下一篇:感谢妈妈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