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业园区发展情况的汇报12.18定

2024-06-30

关于工业园区发展情况的汇报12.18定(共7篇)

篇1:关于工业园区发展情况的汇报12.18定

XXX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会 关于工业园区发展情况的汇报

根据XXX组通〔2015〕141号通知要求,现将我县工业园区发展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一、产业园区发展战略定位、总体目标、实现路径、重大举措、体制机制以及配套政策等情况。

(一)战略定位。一是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依托劳动力、农产品、天然气三大资源优势,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鞋帽轻纺制造、天然气能源化工、电子机械为支柱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加强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在空间上形成紧密联系的企业集群。以集群竞争代替企业竞争,增强仪陇工业园区的竞争力。二是新型工业化战略。承接产业结构升级,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总体目标。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要求,贯彻中省市工业强省、工业强市、工业强县战略部署,把规划区建设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管理科学、服务配套、环境友好、竞争力强的现代化工业园区。

在十三五期间,完成投资40亿元,建成工业集中区12平方公里,吸纳中小型企业150家以上,实现年工业销售收入300亿元、利税15亿元以上,吸纳就业人数3万人以上,打下工业强县坚实基础。

(三)实现路径。盘活存量,招引增量,做大总量。

(四)重大举措。一是吸纳社会资金修建标准厂房100万平方米作为小微企业的成长园、孵化园,招引企业150家。目前,已招引川粤工贸有限公司等企业投资修建标准厂房近15万平方米,招引入驻标 准厂房企业18家。二是加快XXX制鞋产业园区建设,承接成都、温州等地制鞋产业整体转移,打造“川东北鞋都”。目前,制鞋产业园的道路骨架已形成。三是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优质水稻、油菜、玉米、红薯、榨菜、辣椒、中药材等基地59万亩,为龙头企业提供生产原料25万吨以上,推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壮大发展。

(五)体制机制以及配套政策。体制机制方面:园区体制机制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园区行政层次低与园区快速发展不相适应;二是园区与相关职能部门之间职责边界和事权划分不清,园区协调和推动工作难度大;三是园区管理运行权利与责任不一致,“权小责大”问题突出,如目前的企业服务中心仍是事业单位未参公,没有行政执法等权力,而履行的职责确是公共服务、安全监管、建设执法、环境卫生监管等工作,权责极不对等,推动工作难度大。配套政策方面:自2012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企业的优惠政策:《XXX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X工业集中区入园企业服务管理制度〉的通知》(仪府办发〔2012〕78号)、《XXX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X工业集中区项目(企业)准入和退出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仪府办发〔2012〕79号)、《XXX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入园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仪府发〔2013〕17号)、《XXX人民政府关于承接制革产业转移的若干政策规定(暂行)》(仪府发〔2013〕40号)、《中共XXX委、XXX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仪委发〔2015〕18号)、《中共XXX委、XXX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投资促进工作的若干意见》(仪委发〔2015〕21号)等文件,加大了招引力度,加快了园区发展。

二、园区的功能布局、主导产业发展、产城互动等情况。

(一)功能定位及布局情况。以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为契机,将仪陇工业集中区打造成集办公、生产、研发、商务于一体的新型工业园区。达到产城一体化、工商同步化、用工本地化、居住社区化、生活家庭化的目的,使其成为XXX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主要产业为服装鞋帽加工、农产品精深加工、电子机械加工、天然气能源化工等,分别占40%、35%、10%、10%。

(二)产城互动情况。在规划上注重“产城互动,产城融合”,河西工业区的北部规划了近15平方公里的城市建设用地,目前,在园区建有容纳2000学生的学校一所;河西工业园东侧打造了一个占地近300亩的“漓堆公园”,规划了一处五星级酒店,启动了20万平方米商住房开发项目;在园区修建了540套公租房,为企业员工提供住宿;在XXX制鞋产业园还规划了医院1所、职业高中和中小学校各1所、幼儿园2所,建成后,公共配套设施将日益完善,能有效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区的转移,带动城区良性健康发展。

(三)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情况。在提高土地集约利用上,我们重点抓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加强履约清理,从自身空间“挖地”。2013年出台了专项清理工作实施方案,加大入园企业合同履约清理力度。促成尚志鞋业与港烨建材、天之淼与北京史丹福食品有限公司等19家企业嫁接重组;清退并收回瑞达实业、宏泰食品、霸丰饲料等4家企业土地使用权;新增建厂房10余万平方米。二是兴建标准厂房。按照“向天借地”、“筑巢引凤”的发展思路,将标准厂房作为提高土地产出效益的一种重要方式。根据政府财政实际,我们采取“由政府出政策、业主出资金的方式,通过市场运作,实施标准厂房建设”,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五)生态环境治理情况。为加强园区环境保护,确保可持续发 展,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一是严把企业入园进口关。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污染较大、能耗较高、达不到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目标的项目,一律不予引进和审批,并把环保要求作为项目引进前准入审批的前置条件。二是实施技改创新,推动清洁生产。以实施新型工业化、优化产业结构为契机,帮助企业合理调整产业结构,通过革新技术,更新设备,优化工艺,改进管理等措施,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回用,发展循环经济,控制减少污染物和废弃物的产生量和危害性。三是狠抓节能减排,强化污染治理。日处理工业污水2万吨的河西污水处理厂已建成投入使用。四是加强综合治理力度,管委会成立了综合巡查组,每周定期对园区进行巡查整治。

三、园区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状、存在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规划编制情况。XXX工业集中区由以一般加工业为主的河西工业园、以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XXX工业园和以制鞋业为主的XXX拓展区组成,总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50亿元,建成后可容纳中小型企业250家以上,实现年工业销售收入500亿元、利税25亿元以上,吸纳就业人数5万人以上。

(二)基础设施建设及发展情况。2007年启动园区建设以来,已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2.29亿元,建成区面积6.01平方公里,开发工业用地7000余亩,建成园区道路约9公里,形成了“四纵五横”畅达完备的道路体系;建成供水管网18.2公里、供气管网28.6公里、通讯基站21个、通讯光缆300多公里、用电线路11公里,基本保障了入园企业发展需求。目前已入园工业企业78家,协议投资额达113亿元,建成投产企业65家,其中规上企业42家,吸纳就业人员6000余人,呈 现出“企业入园、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园区相继被评为全省“小企业创业基地”、“第二批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00.24亿元,创利税5.5亿元。为承接成都、温州等地制鞋产业整体转移,我县加快了XXX拓展区的规划建设,着力打造“川东北鞋都”。XXX拓展区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规划三号路已建成,规划二号路和兴业大道延伸段已完成路基施工,拓展区内道路主骨架基本形成。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土地资源紧缺,严重制约园区发展。土地资源紧缺是我县当前和今后工业发展和工业园区建设的最大制约因素。一是土地政策收紧,工业用地指标报批难。根据国家始终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建设用地总量受到严格控制,每年省国土资源厅下达XXX用地计划指标在60公顷左右,加之新县城建设用地需求巨大,分配的工业用地指标较少。二是土地征用任务重,供地速度慢。启动XXX园区和XXX拓展区(川东北制鞋产业园)建设,供地缺口4000亩。

2、土地开发效益不高,存在土地资源浪费。我县工业发展起步晚,在发展工业的经验、交通运输、能源资源等方面没有明显优势,建园初期,为提高招商引资竞争力,迫使在各种优惠政策上做文章,在地价、税收等方面推出一系列地方性优惠政策,甚至默许企业“圈地”,那些早先进入园区的企业圈占大量上地,致使后进企业无地可用,存在土地浪费现象。

3、物流业发展滞后,企业运行成本较高。其主要原因:一是受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限制,产品外运、出境路程较远,目前只有一条成 巴高速主要承载我县的货物流通,运输方式单一,物流成本相对较高;二是物流平台发展缓慢,县委、政府对支持旺平物流发展,做出了很大努力,但物流企业内部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本身投入不足,设施设备老化、物流技术水平低,没有建立适应现代物流的信息平台,与国内的其他物流园区未能形成物流网络,不能资源共享,很多时候是单边运输,更增大了运输成本。三是中小工业企业长期采用“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模式和经营观念,物流活动及其组织管理呈现分割和封闭状况,这也制约了物流业专业化发展步伐。

4、软环境不佳,企业办事难的情况仍然突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十分重视,各有关部门在改善投资软环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投资环境的改善,仍不令人满意。其主要原因:一是园区管委会与相关职能部门同为正科级单位,协调能力不足;二是机制体制不健全,审批办事手续繁琐,审批流程整合不力、简化不够,一些手续在办理时,不同部门还互为前提,增大办理难度。三是园区级别低,内设相关部门不齐,不能实现实质意义上的“一站式”服务;四是相关收费偏高,透明度不够,在办理水电气上户、环评、人防、消防等手续时,对企业收费大多按行业的中高标准执行,优惠政策难落实;个别垄断行业的设备材料、安装费用大大超出市场价。

5、产业规模小、层次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总体上讲,我县工业园区建设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但入驻园区企业多为资源消耗型、能源耗费型和初加工型企业,它们往往规模偏小、加工精细化不高,技术含量不高,产业关联度不强,附加值偏低,经济产业链本身较短,因而产业聚集效应不突出,对经济辐射和带动力较弱。

6、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突出。解决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政府作出较大努力,但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放贷态度出于自身风险及对今后经济发展态势不太乐观的判断,实际操作中对中小企业的放贷态度仍然实行较高的标准。部分企业的房产手续不全,无法以厂房进行抵押贷款,有些企业信誉不高,难以获得贷款担保,再加上贷款规模和额度收缩,中小企业融资难,无法满足企业资金周转。经统计,2015年园区有信贷需求的企业25家,信贷需求达4.18亿元。

(四)建议措施。

1、立足服务,把软环境做优。仪陇发展工业,在基础、经验、区位、交通、资源等条件上,没有什么突出优势可言,能做得更好的就是全力为企业服好务,把软环境做得更优。一是开好企业联席会,每月或每季度定期召开一次政企联席会,筑起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沟通的桥梁,以便政府更好了解企业所急、所困、所需,增强政府服务企业的方向性、实效性;便于企业老总之间进行办企经验交流,提高管理水平;促进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达到产业互相渗透、资源共享、共存互利的效果。二是畅通办事渠道,提高办事效率。一方面切实推行“一证通”、“三证合一”和“互联网+”审批制度,实行网上预审批,减少企业跑路次数;另一方面要尽快解决园区级别问题,增大园区独立运行能力,在园区管辖内设立相关职能部门,规范、简化审批程序,实现名副其实的“一站式服务”。三是尽快落实对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并形成长效机制,凡是符合条件的,就立即予以奖励、补偿。

2、质量为本,把品牌做响。提到牛肉大家便会想到张飞牛肉、提到空调就知道格力、提到手机就知道苹果,是不是提到兔肉就知道哈哥、提到挂面就知道川北客家呢?仪陇有没有一两个在全国响当当的 品牌,对整个工业园区乃至全县的工业带动至关重要。一是要提升企业品牌意识和创建能力,引导企业准确定位,制定品牌创建规划,力争在5年内,打造20个县内知名品牌、10个省内知名品牌、3个国内知名品牌。二是狠抓产品质量,政府要加大品牌创建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争取技改资金,支持企业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同时加强质量监督,以质量求发展,以质量树品牌。三是加强宣传推荐力度。目前入园企业大多量小质弱,在品牌宣传上主要还依赖政府,政府应在宣传方面给予政策资金支持,把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做好、做到位,以更好实现政企双赢目的。在产品销售方面,同等条件下政府优先采购本地企业产品,帮助企业发展。加快信息平台建设,利用互联网+、电视宣传等多种手段推销企业产品。

3、多措并举,把土地资源用活。一是加快工业用地指标报批,并加大规划区内的拆迁、场平工作,快速增加成熟工业用地。二是盘活现有土地资源,建议县政府成立由分管县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在企业合同履约清理的基础上,按相关法律法规,对园区内供而未用、用而不足和未按期履约的项目坚决清理。清理出来的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超过一定期限的,可通过合资、置换、租赁、依法收储等形式,盘活企业闲置土地。三是鼓励企业投资修建多层标准厂房,完善标准厂房修建奖励政策和入住标准厂房企业奖补政策,提高土地利用率。四是建章立制,形成园区土地管理和利用的长效机制。完善集约用地制度,把土地投资强度、投入产出效率指标纳入项目审批和提供土地的重要依据。逐步实行低效益企业的退出制度。

4、突出优势,把招商工作做细。园区实力靠有实力的企业来支撑,能否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关键在招商工作力度够不够。一是突出优势招引,着力把政治优势、天然气能源优势、劳动力和农副产品丰富等优势推出去,把以农产品和中药材精深加工、劳动力密集型的制衣和制鞋项目、以天然气为原料和燃料的项目引进来。二是严把入园关,杜绝圈地企业入驻。要注重产业导向,引进的生产性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产业,加快产业集聚,促进我县产业体系和块状经济的形成;要注重投资密度。从我县土地资源稀缺的实际出发,对要求供地企业,在供地面积、投资强度、容积率等方面作出规定;要注重项目科技含量,大力引进一些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带动我县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产品档次;要注重项目的环境影响,对入园企业进行认真的环境评估,认真做好统一治污、清洁生产工作,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禁止严重污染环境的项目进园。

5、规范融资,力求把企业盘活。加大对工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是工业突破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是进一步加强政企银合作,建立健全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协调机制,通过定期召开政企银座谈会、项目推荐会,相互通报情况,加强沟通,发挥商业银行主渠道作用,积极争取金融机构加大对优势产业、成长性企业和产品有市场、有效益企业的信贷资金支持。帮助企业完善土地、环保等手续,筛选一批基础好、信誉好的企业向银行进行推介。充分利用我县现有的66亿元银行存款,培育具有较强实力的工业企业,不断扩大企业影响力和产品市场份额,提高园区工业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二是预防和打击民间借贷行为。从宣传着手,利用电视网络媒体、标语、现场讲解、散发宣传单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面向企业、面向公众的宣传教育活动,从各方位、多角度的宣传非法集资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剖析典型案例,从而增强公众的风险意识和辨别能力,在民间借贷源头上加以控制;从整治着手,成立“打非”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常设办公机构,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全力做好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专项工作。三是妥善处理民间集资债务纠纷。针对已存在的民间借贷可能引发的纠纷,在允许债权人通过重组、嫁接、以股抵债、股权转让等方式化解债务方面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四、产业园区创新体制机制、机构编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一)管理体制情况。我县产业园区采用分散管理模式。设立的产业园区管委会为政府派出机构。负责产业园区的招商引资、规划建设、基础配套等发展关键环节的管理与服务工作。但是产业园区区内区外、条块之间关系尚未理顺,主要体现在:一是对上没有行业主管部门,对下无延伸机构或派出单位。二是因受管委会无行政权力限制,各部门涉企检查频繁无序。三是与县级各部门、乡镇各施其职,工作推动主要靠县领导协调解决。

(二)机构编制情况:管委会内设办公室、财务内审部、征地拆迁安置部、规划建设部、项目推进服务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六个中层机构和下属事业单位“企业服务中心”。原设行政编制9名,今年核减2个行政编制,实有行政编7个,其中配管委会主任1名、纪工委书记1名、副主任1名,另一名副主任正在考察公示,中层干部3名;核定工勤编制2名,在编1人,聘用专职驾驶及安保人员3名;企业服务中心事业编制19名,在编19人,其中企业服务中心主任1人,办公室从事文秘、党建、政工人事、工会等工作2人,财审部出纳工作1人,规划建设部从事规划、现场代表等工作4人,企业服务部对 10 企业监管、跟踪服务4人,拆迁安置部负责拆迁安置工作5人,安监办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监管2人。(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分散管理模式不适应当前发展需求。在分散管理模式下,园区没有经济社会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极不利于协调工作,制约园区推行市场化开发模式;二是管委会帮助企业融资比较困难、也无行政审批权、经济指标考核权和社会事务管理权,协助管理非园区事务很多,定位类似于协调机构,不能很好地行使相应的经济管理职能,制约了当前园区的发展,更不适应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环境需要;三是园区级别低,制约园区发展。由于园区级别和管委会级别问题,很多项目挤不进,导致项目资金争取难,基础建设推动慢;招商引资难,产业集群集聚形成慢;四是企业服务中心性质问题。企业服务中心是管委会下设的事业单位,目前所有人员都分配在管委会六个部室参与建设管理、企业服务管理、安全生产监管等工作,即具公益服务性,又在履行行政管理方面的职能,但至今未纳入参公管理,也无级别,不利工作的推动;五是编制不足,混岗情况突出。管委会内设六个部室,而行政编制只有3个,目前规划建设部、企业服务部、安监办均由事业人员负责;随着XXX拓展园区建设的推进,园区规模不断扩大,专技人员极为紧缺,已严重影响园区工作推动。六是晋职晋级机制不健全,影响工作积极性。因工作需要,管委会成立后在全县各事业单位引进了符合条件的骨干力量进入企业服务中心,这些人员进入后,工资都降到了原级,由于文凭、专业和目前所从事的工作等原因,技术职称难评定,在企业服务中心没有纳入参公管理的情况下,如何解决事业人员的工资晋级问题是提高人员工作激情的重要方面。11

(四)对策及建议:一是采用集中管理模式。工业园区管委会作为政府派出机构,受政府委托行使辖区内的行政和经济事务管理权限,并对产业园区及其所辖乡镇、街道办事处和事业单位进行统一管理;二是提升管委会机构规格。目前管委会为正科级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正科级,在实际工作中,协调难度非常大,建议将管委会机构提升为副处级;三是根据企业服务中心的工作性质,建议尽快将企业服务中心纳入参公管理,以便更利于工作推动,解决事业人员工资晋级问题;四是根据工作需要增加行政和事业编制。

五、产业园区组织体系、服务体系、治理体系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一)组织体系情况:县工业集中区设立党工委,下设两个党总支即河西党总支和XXX党总支,河西党总支下设7个党支部(包括1个机关支部和6个非公党支部),园区其余非公企业都派有党建指导员,我们坚持以“党的组织全覆盖、党的作用发挥全覆盖,党的凝聚力全覆盖”为目标推动园区非公党建工作。

1、主要问题:一是企业负责人对党建工作不重视。其主要原因是缺乏物质保证,企业负责人对党建工作认识不深刻,认为抓党建与生产效益没什么联系。从而导致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滞后,园区大部分企业只是派了党建指导员开展工作,尚未建立党组织;二是已建立党组织的部分非公企业存在党建“主体不清、责任不明”问题。党组织流于形式,开展党建相关的活动较少,导致党建空壳化严重;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存在“党员少、组建难”的问题,由于非公企业员工流动性较大,员工对党组织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入党的积极性不够,再加上非公企业员工自身存在的流动性大的特点,从而导致党员人数少,发展新党员的难度大。

2、主要措施: 一是深入开展以领导联系企业促发展、部门联系项目促建设进度为主要内容的“双联双促”活动,每个规模企业都有一名园区管委会领导和一名工作人员联系,实行“保姆式”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和项目建设中的难题。在服务企业的同时,坚持传递党的声音,落实党的政策,有针对性地做好业主的思想宣传发动工作。讲方法、做示范、树形象,协助和指导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把“亲商、富商、安商”的服务理念融入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全过程,以真诚的服务取得非公企业业主的理解与支持。二是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健全主体清晰、责任明确的党建工作组织领导体系。三是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的原则,建立联合党支部;规模以下企业建立联合党支部;没有党员的,全部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信息台账,做到动态变化全掌握,及时根据党员变化情况调整党组织设置。

(二)服务体系情况:一是建立“一企一秘”服务体系,即为每一个企业配备一名秘书,专门负责企业各种办证及协调指导服务;二是具体做法上采用“三段式”服务,即建立了由“招商引资段、项目促建段、企业服务段”构成的“三段式”企业服务运行机制。招商引资段主要为企业进入园区投资作全方位跟踪、代办、政策解读等。项目促建段主要负责建设期间的项目服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企业服务段为建成投产企业提供市场开拓、融资服务、能动协调、政策兑现、项目争取等特色服务和重点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壮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为企业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的优质服务。

1、主要问题:一是缺乏“一站式”服务体系贯彻的平台,在园区内没有工商、国税等办事的站点,园区也没有集中办事的大厅(园区 办公楼属于租赁性质),因而需要审批的事项不能就近集中办理,降低了服务质量和效率。二是缺乏同企业间互动,难以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同时也导致企业对园区管委会的职能缺乏正确的认识。三是对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不够,尤其是扶持政策上没有用活,基本是千篇一律的税收减免和退税政策,而很少在帮助企业拓展销路,引进技术性人才等方面提供支持。四是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够,存在单一化的特点,在生活等设施职能配套上做得不够。

2、对策及建议:一是建议政府加强“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在园区管委会下设相关职能部门;二是完善与企业间的互动机制,通过召开企业座谈会等形式,听取企业对园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查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及时加以整改,切实提高园区服务的能力;三是积极策划银企对接座谈会,为银行和企业实现项目对接和战略合作搭建沟通平台,切实做好园区企业融资和担保的服务工作 ;四是认真梳理工业园区及企业发展的有关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负责人用好用活扶持政策,帮助企业做好项目包装策划,积极争取资金、项目方面的支持;五是进一步加大对水、电、气、运等生产要素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生产要素供给渠道畅通。

(三)治理体系情况:县工业园区目前的治理体系依然是县委、县政府----管委会----管委会各部室----企业及其他服务对象单一式的治理模式。

1、主要问题:一是党建引领作用不强,还没有完全形成党建引领园区发展的大思路,也没有形成加强党建就是提升园区竞争力的主抓手;二是对社会组织、公众参与对园区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对策及建议:加强和改进党对园区的领导,调动一切资源共同参与园区治理,构建起在党委领导下,政府有关部门、群团组织、社 会组织和公众等共同参与的园区治理格局。一是理顺园区的管理体制,配强党建工作力量,党工委落实党建专职副书记,并增加3名以上的专兼职党务工作者;二是整合社会资源,搭建党务服务、政府服务、党群活动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三是搭建高技术人才引进平台,同高校合作并与企业对接,创建大学生实习、创业基地,为企业引进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

六、产业园区人才培养、引进、发挥作用和人才机制建设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一)人才机制建设情况。县工业园区在各类人才的引进上主要是通过企业服务部在与企业沟通了解其用人需求后,再同人社局、就业局等部门合作以现场招聘、网络招聘、电视招聘等形式引进人才。

(二)主要问题:一是人才结构不合理。引进高职称技术人才,高学历管理人才的比例很低,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占园区总职工的比例很低,年轻层次的人才偏少,流失较严重,能满足园区创新式发展的需要;二是园区企业人才意识不强。只重视眼前利益,争资金和争项目,而忽视创新性人才的引进,重视资本集聚,轻视人才组合,把重视人才停留在口头上,甚至一些企业不能够按时发放工资,导致人才的流失;三是人才管理方式落后。重使用,轻培训的现象严重,部分企业还停留在家族式、粗放式管理阶段。

(三)对策及建议:一是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构。完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上下协调”的领导机制,坚持“缺什么、引什么”的人才引进原则,按照园区规划,围绕园区产业布局,针对性的引进园区所缺人才;二是加大高科技人才培训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培训人才。我们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重点培养一批懂科学、善经营、会管理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同时与职业院校合作,培养一批适应园 区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三是多方求贤,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将企业急需的高技术人才及时登记造册,建立人才引进的数据库,另一方面可以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如以技术合作、技术推广、技术入股等方式引进人才。四是改善人才结构。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中高层次紧缺人才,加大复合型人才引进力度,人才引进要形成合理的年龄层次,加大中高级专业人才年轻化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七、产业园区企业社会保障缴费基本情况。经统计,2015年涉及园区参保企业共20家,参保人数623人,共计缴纳社会保障费用3779374.78元。XXX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会 2015年12月21日 16

篇2:关于工业园区发展情况的汇报12.18定

县工信局

(2011年9月28日)

按照县政府主要领导指示,我局和县经济开发区组成调查组,先后到中泰特装、华润热电、安福气门、湘福建材等规模工业企业进行了专题调查,了解造成企业主要经济指标下滑的原因,以及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影响我县部分规模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下滑的主要因素

1、国际国内市场的影响。中泰特种装备有限公司:由于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装备采购量有所压缩,致使国际市场对该公司产品的需求量下降。今年1—8月,该公司的产品出口量较同期减少近10%。此外,出口退税率不断下调和人民币汇率持续上升对企业出口也产生了不利影响。今年1—8月,该公司销售收入同比下降38.48%、利润下降83.69%、入库税金下降19.57%。天裕纺织有限公司:因今年市场行情不稳定,订单少,加上棉纱价格持续下跌,今年1—8月,该公司利润亏损达287万元,入库税金下降4.11%。安福气门有限公司:因整个汽车产业产能过剩,汽车价格下跌,致使相关零配件价格也随之下跌,今年1—8月,该公司实现利润26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89.03%;入库税金448万元,下降1.1%。湘福建材有限公司:因沿海一带部分客户相继改变了生产工艺,采用脱硫石膏作为原料,天然石膏需求量减少。今年1—8月,该公司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14.92%。天伦精密有限公司:虽然该公司产能不断扩大,但销售市场没有扩大,今年1—8月,该公司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16%,且亏损145万元;入库税金下降8.77%。

2、生产成本上升的影响。今年以来,原辅材料、融资、企业用工等生产经营成本快速上升,直接导致企业成本增加,赢利下降,有的甚至出现亏损。比如:安福气门有限公司:因原材料上涨,较去年同期多支出240万元;因融资成本上升,银行利息多支出40万元;因劳动力价格上涨,员工工资水平较去年增长10%。华润热电有限公司:煤矸石价格由37元/吨上涨到50元/吨,带动该公司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今年1—8月,该公司帐面实际亏损77万元,3、其它因素的影响。金健面制品公司:去年该公司预缴了部分税款,今年向税务部门申请减免了这部分税金,导致今年1—8月入库税金较同期下降31.53%。湘福建材有限公司:去年为了运作上市,在收入和利润上均做了部分调整,导致今年两项指标分别下降14.92%和24.08%。中泰特装有限公司:今年因限电全面停产了半个月,减少产值500万元。

二、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融资压力大。今年来,央行频繁动用数量型、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控制流动性,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益,企业融资难度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据调查,目前全县82家规模工业企业有融资需求的达32家,共需贷款2个多亿,如经济开发区,有16家企业共需贷款1.63亿元,但到目前只有7家企业到位贷款0.97亿元,到位率不足60%,致使大部分企业流动资金和技扩改资金短缺。

2、入规压力大。今年统计门槛提高后,只有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或超过2000万元的工业企业才能申请进入规模以内,并且入规一律由国家统计局审批,审批之前还进行随机抽样现场审核。另外,有些企业对入规不是很积极,一是怕麻烦,认为入规后每月都要上报报表;二是对政策有误解,认为产值报了会增加税收,企业入规的难度较大。今年4月份,全县申报了华海液压、金源车桥、安福粉末冶金3个新投产企业入规,但均未通过。6月份,又申报了金诚工具、金尼兹、华海液压、金源车桥、安福粉末冶金5个新投产企业入规,但到目前,仅有金尼兹、金源车桥2家企业通过。市里今年给我县下达了11家企业入规任务,缺口较大。

3、用工压力大。由于我县的劳动力市场不够健全,而且县内企业又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加上企业或园区的社会配套功能不够健全,致使部分企业存在招工难以及员工队伍不稳定的状况。目前,仅工业园区48家投产企业的用工缺口就达1800多人。

如天裕纺织有限公司,因员工流动性大,纺织挡车工严重缺乏,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不得不放弃部分订单。

三、相关建议

1、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力度,强力推进工业存量发展。一是由县政府办牵头,组织工信、工业园区及有关乡镇,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及时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按月掌握和促进工业生产进度。二是因企制宜、分类指导,抓好优势企业增产和停产半停产企业恢复生产。特别是针对负增长和零生产企业,要制定详细的企业台帐,做好原材料、资金、运输等生产要素配臵,提高产销衔接水平,保证企业产值和效益稳步提升,使一批有望恢复生产的企业尽快复工上马。三是对有关重点企业驻点监控,保证运转、强化销售,力争多产多销。

2、着力解决影响工业发展的难点问题。在企业融资方面,主要是协调银企关系,加快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建设,打通企业融资渠道,加强银企合作对接,积极向银行推荐好企业、好项目,争取贷款支持;在企业用工方面,加大用工招聘力度,尽可能的减少企业用工压力。

篇3:关于工业园区发展情况的汇报12.18定

1 铁力工业园区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铁力工业园区建设启动以来, 得到了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省委书记两次亲临指导, 并安排省财政投入7000万元资金支持;伊春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园区发展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发展目标和服务环境等重大问题, 还为园区管委会配备了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并投入支持资金2000万元。从2011年8月12日正式破土动工建设到现在, 仅仅2年时间, 铁力园区已经有2平方公里实现了“七通一平”, 今年将扩建1平方公里, 目前正在报批和征收土地。

铁力园区紧紧围绕“边建设边招商”的要求, 围绕市场需求、区位优势资源开发、现有产业项目上下游延伸和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大力招商引资, 掀起了产业项目建设高潮。目前, 入园项目23个, 总签约54.7亿元, 已经完成投资24.15亿元。近期又签约了森林食品精深加工、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甜菊糖和玫瑰油生产等项目, 完成设计后即可开工建设。可以说, 园区的投资洼地和项目聚集效应初步显现。

2 铁力工业园区的成功做法

2.1 高起点建设管理

一是, 确定宏伟目标。园区建设之初就紧紧围绕建设伊春工业项目落地平台、现代工业发展中心、中国北方钼城和产业人才集聚地的目标全力推进园区建设, 力争用3到5年时间, 总投资达到120亿元, 年销售收入达到150亿元, 实现利润12亿元, 税金10亿元, 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 将园区建成省级工业样板园区, 力争用5到8年时间跨进国家级园区行列。二是, 注重配套功能建设。铁力园区坚持“产城一体化, 工业为主导, 服务业为支撑”的定位, 对工业园区及其周边区域进行科学规划, 把园区划分出矿产品精深加工、机械装备制造、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新材料新技术、轻工等5个产业专区。同时, 强化园区外的配套建设和服务, 全力满足企业金融保险和中介服务的需要以及员工和家属子女就近住宿、入学、就医、用餐、购物、娱乐等实际需要, 使未来的园区成为既有工业作为骨骼, 又有服务业作为血脉的“产业新城”。三是, 严把项目入园关。在发展产业项目过程中, 铁力园区把环境保护作为第一关口, 坚持建设绿色生态园区、造福后代子孙的理念, 对环评不过关的项目, 一律拒之门外。同时, 严把用地关, 所有入园项目必须达到规定的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园区还设定了投资、效益和科技门槛, 固定资产投资少、税收少、低附加值、粗加工的项目一律不准入园, 以保证园区发展质量。

2.2 立足实际科学布局

铁力园区一方面, 园区在这类项目上积极筹备, 另一方面, 确定了“以钼为主, 提高多项产业承载功能”的思路, 规划了有机食品加工、现代机械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产等三个板块, 通过多元推进, 为园区的前期发展赢得了主动。

2.3 多方筹资保证投入

园区采取停建综合办公楼、压缩其它支出、积极对上争取等措施, 多方筹措资金2亿余元, 相继建设了园区路水电管网等基础设施, 建成了园区服务中心和砂盘模型制作, 园区综合服务功能得到完善。优良的环境, 为项目落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伊春铁力市专门出台了《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指导意见》, 并先后举办了3次银企对接活动, 新办了两家小额贷款公司, 基本保证了产业项目建设的资金需要。

2.4 创新方式务实招商

一是, 启动能人招商。为充分发挥企业招商的主体作用, 伊春铁力市聘请了15位投资经商有一定成就、并愿意为铁力招商出力的企业家作为政府招商顾问, 通过他们的市场经验和关系网络, 拓展招商渠道, 有效地提高了招商对接的成功率。二是, 实施产业链招商。按照“引进高端、培育关联、延伸下游”的模式, 结合项目来源、特性、类别和产业链上下游生成关系, 有针对性的招商, 现在在园区初步形成了新材料、高科技两个小产业园。三是, 以诚招商。伊春铁力市把招商引资作为产业项目的源头活水, 把企业算账, 是否把项目落户在铁力。为了让企业安心地留在铁力, 这个市做出了“为投资者遮风挡雨, 让落地企业尽享阳光”的承诺, 并把这个承诺印在了招商引资手册封面, 写入了项目投资的合同, 坚定不移地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对重点招商产业项目该市根据实际需要, 分别确定了与之联系的处科级领导, 落实了包开工、包进度、包投产的“三包”服务责任。从项目的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到投产达效实行全过程包保, 各项目联系领导定期或不定期深入企业, 帮助协调、解决实际困难, 做到在谈项目抓协议、协议项目抓落实开工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效益。深入开展行风评议和效能监察活动, 大力规范行政行为。各项目审批部门, 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将办事时限在原有基础上压缩了50%。同时, 对于新上的重大产业项目, 从立项、建设到投产运营, 都安排专人领办代办手续, 进行全程跟踪服务。

3 铁力园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通过调研, 我们发现, 铁力园区在建设中存在的主要困难表现在一是, 企业融资难影响落地企业后续发展。由于国家的金融政策近期以盘活货币存量为着力点, 使驻地金融机构信贷投放遇到困难, 对企业发展和大项目建设支持乏力。二是, 目前的经济形势影响招商引资。国内外经济增长放缓和需求萎缩使企业盈利障碍增多, 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更加谨慎, 过去接触过的有到铁力有投资意向的一些投资商开始等待观望。三是, 项目建设上还有一些瓶颈制约。用地计划指标减少满足不了项目建设需要;审批时间较长, 不得不冒险未批先占等等。

4 铁力园区发展的建议

建议铁力园区继续坚持“两手抓”的原则不动摇, 即:一手抓硬件建设, 打造项目发展平台;一手抓软件建设, 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改善经济发展环境, 为项目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4.1 继续加强园区基础和配套功能建设

认真抓好扩建区“七通一平”建设, 加快产业新城建设, 积极推进铁路物流建设, 提高园区整体承载能力, 为园区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4.2 不断提高园区服务水平

按照省级经济开发区的标准强化园区组织机构建设, 创新服务载体, 提升服务质量, 打造一支作风优良、素质过硬、服务到位的园区队伍。重点扶持市场前景好, 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和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项目上市发展、打造品牌, 发挥品牌效应, 提高园区的知名度。

4.3 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按照意向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 竣工项目抓投产, 投产项目抓效益的程序推动项目建设, 倒排工程, 全力推进项目按期或提前投产达效。

4.4 优化招商质量

篇4:关于工业园区发展情况的汇报12.18定

一、内蒙古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为促进农牧民增收,推动农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农畜产品加工业得到快速发展。2003年末,全区年销售额百万元以上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917户,实现工业总产值34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15户,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40户,有5户达10亿元以上。有12户企业进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行列,46户成为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区农畜产品加工量已占到原料生产总量的42%,农畜产品加工产值和原料产值比由2001年的049∶1提高到06∶1。全区农牧民人均收入的三成来自于向加工企业出售农畜产品。在乳业加工、肉牛肉羊育肥加工、羊绒加工、马铃薯加工、粮油加工、草业加工和特色野生资源加工等方面,初步形成了具有比较优势和区域特色的产业化经营体系,一批以加工企业为龙头的跨区域、有特色、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程度较高的农牧业产业化集群正在迅速崛起,培育出一批具有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绿色名优产品,伊利、蒙牛、鄂尔多斯、鹿王、草原兴发、河套恒丰等9个品牌成为全国驰名商标。

总体看,农畜产品加工业正成长为各地重要支柱产业,涉及的加工领域不断扩大,加工深度不断提高,除了粮油畜禽等传统大陆产品的加工规模和加工深度继续在扩展,特色农产品、中药材、瓜果、蔬菜及沙区、林区、山区的许多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的野生的人工培植的特色动植物资源加工也正在蓬勃兴起,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亮点。如阿拉善盟的苁蓉、盐藻、卤虫、沙葱、沙盖加工业、乌海市的蔬菜、葡萄加工业、巴盟的粮油加工业、鄂尔多斯市的羊绒、沙柳、沙棘加工业、包头市的甜菜、油料加工业、呼和浩特市的牛奶加工业、乌盟的马铃薯加工业,锡盟的羊肉加工业、赤峰市、通辽市的鸡、鸭、肉牛肉羊加工业、兴安盟呼伦贝尔市的中草药、黑木耳、梅花鹿、野生果酒果汁加工等天然绿色野生资源加工业等,均初步形成特色区域优势。产品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在加工企业的有力带动下,原料生产基地建设迅速发展,基地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程度不断提高,初步形成了有比较优势和区域特色的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区域。

二、我区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龙头企业数量少,总体发展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弱。现全区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总体上看,除少数几个大型龙头企业成长为大型现代企业集团,形成了较为规范的产业化经营体系,与农牧民的利益联系较为紧密,产业化经营水平较高,对农牧业和相关产业的辐射拉动力较强,并形成跨区域经营竞争优势。绝大多数企业受资金、人才短缺制约,发展缓慢,规模较小、与农牧户没有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基本上以单纯的买卖关系为主,生产原料依靠多头采购,来源和质量都不稳定,生产技术落后,产业链条短,加工层次浅,基本处于初、粗加工水平,产品市场竟争力弱。另外,布局分散、重复建设现象突出。从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无序竞争现象严重。龙头企业群体小,产业集中度低,严重影响区域农牧业优势主导产业和优势品牌产品培育。

2原料基地建设滞后,不适应加工业发展需求。目前,各地农牧业生产与龙头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均衡化生产对原料专业化、标准化和安全性的需要不相适应的问题较为突出,主要原因,一是农牧户分散经营,专业化生产较难统一。二是农村牧区现从事农牧业生产的多为文化素质较低的老、弱、妇、幼,吸收运用新科技的能力差,使得基地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建设和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发展缓慢。三是许多地方的种养业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的发展联系不紧密,利益机制不健全,造成企业原料供给和质量保证率不稳定。

3行业标准体系和产品安全及市场监管体系不健全,影响农畜产品加工业的健康发展和国内外市场开拓。现我区农畜产品加工业中,仅乳业、食用油、饲料等部分产品领域有国家或行业标准。现有行业标准中,也普遍存在着标准陈旧,指标不足等问题,远远不适应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农畜产品营养、安全、卫生的要求,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差距更大。另外,在产品检测体系、检测标准、市场监管体系及相应的法规制度等方面,均存在着不完善问题。特别是产品安全检测机构数量少,设施装备简陋不足,工作条件差,经费和技术人员缺乏。面对农畜产品加工企业点多面广和市场全面放开的状况,难以有效的承担起对生产和产品的全程项目检测以及对质量纠纷的界定和日常监督的抽检与市场流通产品的检查等任务,使得市场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在一定程度影响农畜产品加工业的健康发展。

三、促进我区农畜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1制定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总体规划和相关政策法规。我区是一个农牧业大区,农畜产品加工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加快,农畜产品加工业必然将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对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宏观指导,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真正把具有优势的农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对提高我区农畜产品市场竟争力,实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至关重要。为此,自治区政府应尽快组织有关部门根据国家《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意见》、《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和《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全区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协调各盟市旗县在总规划的指导下,制定地方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要加快制定促进农畜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改变农畜产品生产与加工和流通的分割局面,以培育区域经济优势和竞争力为目标,建立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体系,为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2重点扶持和加快培育一批带动力强和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与优势农牧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相结合,按照扶优、扶强、汰劣和资源、资产、资金相对集中的原则,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隶属关系,通过优惠政策吸引、优化投资环境、加强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合作和积极引进国内外大企业集团及对本地企业扶优扶强等措施,加快培育一批对农牧业生产影响大、与农牧民增收关联度高、外贸出口拉动力强的、具有市场开拓力和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在财政投入、信贷、融资、税收、科技和用地等方面制定优惠扶持政策,促进重点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上规模、上水平;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牵头建立原料生产基地;积极为区内企业进入国家农业部扶持的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行列创造条件。

3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及农牧业信息化体系建设。根据我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自治区政府要尽快组织有关部门加强对国际农牧业标准动向的研究,参照国际标准和国家农业部制定的《农产品加工业标准(修)订指南》,抓紧制定和完善我区农牧业生产标准体系和农畜产品加工制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和技术规范,完善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测、检查体系和相关规程制度,完善有关管理法规和管理机制,积极引导农牧民和企业实行标准化生产,加强农畜产品生产无规定疫病区的建设和申报及包括农畜产品加工制品的质量认证工作,提高我区农畜产品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同时大力加强农牧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覆盖面宽、时效性强的农牧业信息网络体系,并尽快实现与国内外的全面联网,加强信息资源的分析和处理工作,特别要建立对农畜产品加工品的国际标准、尤其是主要贸易国加工品标准的动态跟踪制度,为农牧民和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

4进一步完善农牧业产业化的运行机制。要按照主体独立、自愿合作、利益联动、风险共担的原则,加快建立农牧民与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之间产销联结机制、行为约束机制和利益调节机制,要通过完备的合同契约,确立企业与基地、农牧户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各方的责权利关系,把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有机衔接起来,特别要着重加强产业化的法规制度建设,制定具有法律效应的产品交、收制度、价格保护制度、货款结算制度、违约惩罚制度等,以健全的机制,确保合同(协议)的信誉兑现,保证市场交易的规范运行。鼓励和支持农牧民利用土地使用权、资金、产品、技术等要素,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等多种形式与加工企业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积极扶持农牧民组建合作社、专业协会、经纪人协会等产业化组织,通过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同时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农牧民合作组织建立专业协会,在政府、企业、农牧民、市场之间以及生产、贸易、加工之间充当沟通、协调的桥梁和纽带,引导协会根据农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的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技术推广、培训、管理、信息等各方面的服务,切实维护各方的权力与利益,从而使农牧民和农畜产品加工企业真正实现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5大力加强原料生产基地建设。要把基地建设与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根据企业发展对原料提出的规模和质量需求,按照市场化、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均衡化、标准化的要求,运用经济和市场手段,推动农牧业结构调整,扩大优势农畜产品种养规模,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带、产业区。在充分尊重农牧民意愿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牧户,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方式,推进基地生产向区域化、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引导扶持培育发展种养专业大户、专业小区,大力发展无公害农畜产品生产,从源头保证加工产品安全,为企业建立稳定的原料基地。

篇5:关于工业园区发展情况的汇报12.18定

关于XX工业集中区发展的情况汇报

县人民政府:

XX工业集中区成立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一主三辅”(新型建材为主导产业、绿色食品、机械制造、精品服装为辅助产业)产业群,以打造“百亿工业园区”为目标,抢抓“镇级市”建设和引江济汉工程契机,坚持项目为王,大抓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进企业入园,全力跟踪服务企业,为XX工业经济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

一、当前现状

XX工业集中区现已入驻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占地0.8km,分别为荆玻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巨星粮油有限公司、湖北天宇玻璃制品有限公司、荆门新源服装有限责任公司、荆门蛟龙食品有限公司、沙洋县东湖水产品有限公司、湖北荆门奥莱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荆门巨龙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和沙洋县金港服装有限公司。其中过亿产值有8家,有5家企业已投入生产,2011年创产值19.3亿元,税收总额4328万元,从业人员4600人。目前,荆玻股份、蛟龙食品、东湖水产、金港服装4家企业正在火热建设当中。

二、发展计划

今年是我镇率先落实县委“三年突围、四年倍增、五年跨越”的开局之年,也是我镇建设“县域副中心”、打造一流“镇级市”2的关键一年,XX工业集中区建设氛围浓厚,园区土地二次修编已上报省国土局审批,园区规划扩编和电力规划已完成,石英石板材、“红蜻蜓”食用油、“蛟龙”食品、“长湖”水产、金港服装等5大在建项目进展迅速,计划在8月份全部投产。为保证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同步跟进,我镇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配强服务专班,严格执行园区管理办法。今年我园区发展目标是:实行园区工业总产值40亿元,实现税收总额6420万元,引进招商引资项目5个。

三、存在问题

园区发展至今,存在许多实际问题,制约了园区的快速发展。一是急需资金投入。目前,园区“三纵三横”主干道建设已拉开序幕,第一步道路规划、预算工作已完成,资金尚在筹备;电杆迁移预算资金过大,迟迟未能开工,对企业现场施工造成阻碍;向上申报并已批准的污水管网建设资金尚未到位,东湖水产和蛟龙食品2家企业即将建成投产,管网系统建设迫在眉睫。二是急需土地指标。众鑫、明达、铝业3家龙头企业欲在园区实施转型、扩规、升级,需要征用土地600亩以上,5家新兴企业累计征地需300亩,目前急需县政府审批土地。三是急需政策扶持。我园区与沙洋经济开发区的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相比,存在很大差异,导致投资政策不平衡,无法吸引更多的企业入园,甚至无法阻止本地企业向外地发展,尤其是沙洋经济开发区。

现将两地详细投资政策对比如下:首先,投资环境对比。沙洋开发区落户企业仅交付土地补偿费和省收纳费用两项,合计每亩3万元左右,其余部分则由县政府一力承担;而我园区落户企业则需交付土地补偿、安臵补偿、青苗补偿、征地管理、耕地开垦费、省收纳费用、土地出让金等7项费用,合计每亩8.3万元左右。其次,土地政策对比。在用地指标方面,通常都是至上而下进行分解。荆玻股份申请用地指标三年才得到审批,并仅落实45亩,天宇玻璃也因用地指标问题受到严重处罚(由镇政府缴纳15万元)。在地价方面,开发区由县财政实行大额引资项目补贴,实行一企一策(富泰二期工程每亩补1.2万元,中柏科技每亩补3万左右);而我镇严格执行土地政策,工业用地每亩需交纳8万左右费用。

四、发展建议

XX工业集中区的发展,需要得到上级政府和部门继续关注和大力支持,我们希望县政府继续在政策、资金、用地指标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倾斜,简化办事流程,打破发展瓶颈。特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在政策方面,希望园区能够享受与沙洋经济开发区同等的投资、土地、基础设施等相关优惠政策。二是在资金方面,希望县政府支持XX建设融资平台,向金融部门申请政府贷款,加大园区资金投入力度。三是在用地方面,抓住“镇级市”建设土地单列优势,希望县政府予以调剂,增加工业用地指标。四是在用电方面,我园区已被纳入农网改造计划内,园区电力规划和迁移方案已制定,希望县政府协调县电力公司,加快审批办理手续并在资金给予最优惠支持。

今年,荆玻、明达、铝业和众鑫四家县纳税重点企业依据国

家政策,关闭落后耗能产品生产线,实施转型升级扩规,计划在园区征地新建过亿投资项目,因此迫切需要县政府在这关键时期,给予更多的关注,提供更加优惠的投资政策,扶持企业渡过生死存亡的改革阶段。同时,我们衷心希望县政府支持XX经济的发展,加大对XX工业集中区的扶持力度,协调县直各部门给予园区发展最大的帮助,实现XX工业跨越发展。

篇6:关于工业园区发展情况的汇报12.18定

今年以来,我局领导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发展工业工作,积极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和市领导对加快实体经济发展指示,切实促进工业稳增长和降成本,实现工业经济稳健增长,取得了很好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效

(一)工业发展质量日趋明显。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保持全市前列,达到27.86%;1-7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实现144.3亿元,同比增长15.5%,总量及增速分别位列两县两区第一和第二;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完成23.6亿元,同比增长45.6%,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19%。

(二)产业调整集聚效应增强。

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集聚。新能源产业集群新增金风科技风电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已签约落户,琦泉生物质发电、聚力新能源已开工建设。生物医药集群新增肯泰医药、大卓药业、泰和制药、东阳制药、万和制药等11个医药项目正在平整土地。新材料集群新增埃索凯年产15万吨高纯度硫酸锰、5万吨电池正极材料项目。

(三)优化营商服务成效突出。

积极申报各级技改、中小企业专项发展及市县域工业奖励资金;搭建融资交流平台,4家企业已落实惠企贷3270万元,积极推荐广西工业新兴产业融资担保等,降低企业成本。积极协助做好电力改革,组织37家企业申报电力直接交易,已审批33家。通过争取,今年下达乡村振兴(园区基础设施项目)补助资金3650万元,超过历史年份下达的量,占全市同类资金37.8%。

二、工作措施

(一)领导重视,责任明确。

局长主持召开班子会议讨论局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年”事项,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责任,结合工业发展情况制订我局服务企业年活动方案。

(二)深入调研,摸清情况。

通过走访、座谈、发放调查表的方式了解企业存在困难和问题,明确服务事项。4月27日上午,会同园区管委组织部分规上企业业主、在建项目业主和2家计划上规企业业主在管委会议室召开“服务企业年”调研座谈会,积极寻找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进行跟踪服务。

(三)加强沟通,营造氛围。

认真做好企业(项目)存在问题的梳理,并与企业、园区管委、住建局、国土局等部门沟通协调,做好问题的分类反映,为精准服务提供参考。深入企业,对《关于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北政发〔201x〕14号)进行宣传解读,让政策深入业主心。同时,组织企业业主参加上级举办的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政策解读讲座,使各级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政策措施家喻户晓,为落实政策奠定良好的基础氛围。

(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企业竞争力。

推动以优化产业调结构为导向的培育产业集群发展行动计划,重点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加快推进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制糖企业战略重组,促进制糖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积极服务推进肯泰医药、琦泉生物质发电、聚力新能源等一批集群项目。推广信息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培育一批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示范企业,加快推进九联食品、远大玻璃、卓能新能源智能工厂项目建设。引导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搞好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鼓励企业提升技术开发费用,增强核心竞争力。

(五)主动服务,确保实惠到位。

积极搭建政银企沟通平台,进企服务,积极推荐担保贷款以及其他形式融资服务,特别是

“惠企贷”业务的开展,进一步减轻融资成本。组织申报电力直接交易,33家公司在用电竞价中得到了优惠,减轻了企业生产成本。园区在电力、自来水报装服务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报装时间比规定时限均提速50%以上。组织琦泉、中医药产业园等项目申报自治区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组织平吉制糖、怡丰蓝天、泰盛木业等3个企业申报节能技改项目资金扶持。组织卓能公司申报自治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协调市级部门对腾飞锌业、卓能新材料、南海化工等4个项目进行验收。通过服务促进企业做大做强,项目加快建设。

三、企业参与扶贫情况

九联食品公司参与委托企业经营扶贫贷款超3000

万元,参与群众获得金融扶贫产业化委托经营分红,委托经营资金10万元,年分红1万元。宣传倡议卓能新能源、邦琪药业等30多家公司参与扶贫捐款近100万元;中国铁塔钦州分公司、东昌木业、泰盛木业、远大玻璃、宏兴科技、阜康食品等企业通过慰问、提供水泥建房、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支持扶贫工作开展。

四、存在的问题

(一)融资难不同程度存在。

“惠企贷”要求“上一税收不少于5万元”,很多刚竣工企业无法享受到“惠企贷”政策;行业性限贷加剧了行业企业的困难,同时企业反担保物不足等也影响了企业融资。

(二)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成本。

产业配套不齐全,排水、供水、供气等设施建设仍没跟上发展的需要。

(三)企业运营成本偏高不同程度存在。

物流成本过高,园区企业物流受道路限行等影响不同程度增加了运营成本,黄屋屯桥、大寺桥载重车无法通行、九大路准备维修限行。

五、下一步工作对策建议

(一)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

需地方配套资金较多。特别是园区道路、供排水系统等项目需要地方配套资金较多,对于县区吃饭财政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财政支出。建议市、自治区加大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提升园区硬件,促进工业招商。

篇7:关于工业园区发展情况的汇报12.18定

一、加强领导, 切实提高对信息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政务信息是进行科学决策和宏观调控的依据, 它能有力地推动各项方针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 有利于各地、各部门之间相互联系和交流经验, 进一步促进机关作风的转变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长期以来, 随着传统集体经济的日渐萎缩, 联社工作逐步的边缘化, 联社的影响力、知名度降低, 广西二轻联社的信息工作严重滞后,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和交流。2008年4月, 自治区人民政府以桂政函[2008]63号文件批准了广西二轻工业联社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联社获准“参公”, 标志着广西二轻工业联社再次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明确赋予行业公共管理、服务职能。信息是科学决策的基础, 做好信息工作是联社对集体经济、行业企业发展进行指导服务的前提, 是联社依法履行行业管理公共职能, 实现广西二轻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特别是2009年全国总社六届五次理事会议和全国总社信息化大连工作会议, 明确将信息统计工作确定为全国总社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广西联社系统信息工作弱化的这一状况, 及时、准确地反映广西联社集体经济、二轻行业的发展动态, 积极配合全国总社的工作开展, 广西二轻工业联社召开联社主任办公 (扩大) 会议, 将联社信息化建设列为2009年的重要工作内容。广西二轻工业联社党组书记、联社主任黄荣健同志, 党组副书记、联社副主任卢道龙同志均作了重要批示, 要求切实加强对信息工作的领导, 结合广西联社系统的实际进一步制度化, 抓好会议和文件精神的具体落实, 积极负责地向全国总社报送信息, 使广西联社的信息报送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明确职责, 进一步健全信息统计报送机构

为了切实将信息统计工作抓紧抓好, 广西二轻工业联社召开专题会议, 组织学习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关于建立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2009年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 (总社办[2009]6号) 、《关于下发〈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信息统计直报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总社办[2009]7号) 等文件精神, 要求切实将信息统计与我单位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 进一步促进信息交流, 努力做好信息报送工作, 彻底改变广西联社系统信息工作弱化的局面。

成立广西二轻工业联社信息统计机构, 由自治区二轻工业联社党组副书记、联社副主任卢道龙同志分管信息工作;联社办公室是承担信息工作的职能部门, 具体负责各种政务信息的收集和报送工作;行业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各类统计报表的统计信息。重新对办公室、行业管理办公室的主任、副主任, 信息员、信息报送技术人员进行明确的分工, 确保信息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三、力争支持, 加快联社门户网站建设步伐

在信息社会的今天, 没有自己的门户网站, 一直是制约广西联社信息建设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 广西二轻联社的领导非常重视, 主动向自治区政府有关部门汇报, 联系沟通, 反映困难, 争取财政支持, 经过努力, 申请到了30万元的网站建设财政专项资金。

目前, 运用财政的专项资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二轻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门户网站的页面设置、业务窗口均已完成, 各项工作基本就绪, 已获有关部门的核准, 网站已进入试运行阶段。同时, 配合信息采集的需要, 配备了电脑、数码相机、摄像机等设备。网站运行后, 上通中轻联、全国总社, 横连兄弟省市, 下接市县联社, 从2010年开始, 广西二轻联社的电子政务水平和信息工作将有新的起步。

四、逐步完善信息统计工作规章制度

为了保证信息统计渠道畅通无阻, 广西二轻工业联社已制定了报送信息的规章制度, 推进信息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一是切实贯彻落实好总社办[2009]6号、总社办[2009]7号文件精神, 建立工作责任制, 明确以联社办公室、行业管理办公室为主, 各部室、直属单位、各市、县联社为辅的信息机构的职责和任务, 将做好信息统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职能, 切实抓紧抓好。

二是建立紧急和重大信息必报制度, 确保紧急和重大信息报送及时、准确。

三是编制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二轻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试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二轻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四是加强网站信息资源建设和管理, 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二轻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网站管理制度》, 明确了信息的采集、上报、审核、发布等管理制度。

五、结合实际, 突出重点抓好信息统计工作

结合广西二轻工业联社的工作重点和行业实际, 广西二轻工业联社明确了信息统计报送的工作重点, 主要是围绕自治区联社的中心工作、重大决策和行业稳定工作而开展, 及时、客观、准确地反映联社系统贯彻、执行上级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中出现的重要情况和重大问题;疏通统计渠道, 及时、准确收集报送广西二轻联社的统计报表;反映联社系统工作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反映新情况、新思想、新举措和新经验;报送行业企业和职工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和倾向性以及涉及行业稳定的重大信息。

(一) 认真开展调查研究, 掌握行业发展话语权。

为了加强对基层情况的了解, 摸清行业发展的准确信息, 广西二轻工业联社决定, 党组成员、联社领导分片联系各市县联社, 认真开展调查研究, 分类指导面上工作。2009年, 联社领导带头, 分组、分片到各市、县调研, 开展送政策到企业的服务企业年活动。

开展对博白编织产业、荔浦衣架产业、钦州坭兴陶产业等特色经济区域应对金融危机的专项调查, 向中轻联、广西经贸委报送了扶持广西二轻工业健康发展的建议等材料。

(二) 在网络平台上完善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新方法。

为了摸清行业发展状况, 做到“行业组织说清行业”, 我们试行了新的统计调查方法:一是利用自治区统计局的渠道, 获取全区二轻行业统计信息;二是保持联社原有统计渠道, 获取传统城镇集体企业统计信息;三是开展特色区域特色产业统计, 获取特色产业统计信息。规模以上的企业建立建全原始记录、统计台账;规模以下的企业采取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 全面掌握行业企业的情况。对行业经济运行情况按季进行综合统计分析, 从三个层面把握行业的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三) 恢复了《联社动态》。

广西二轻联社的《联社动态》刊物已经停办多年。为了加强信息的传递沟通, 强化社务活动, 广西联社恢复了《联社动态》, 不定期出刊。刊物反映联社信息和行业动态, 送阅上级和有关部门、基层联社, 扩大了联社的影响, 交流了工作信息, 受到基层联社的欢迎。

上一篇:安全生产事故等级划分下一篇:关于鸿运当头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