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 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

2024-07-04

聚焦课堂 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精选10篇)

篇1:聚焦课堂 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

聚焦课堂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聚焦课堂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13号

湖南师大附中海口中学 尹艳波

摘要:有效课堂现已成为我们每一位老师的追求。课堂教学作为师生活动的中心环节和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本文就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浅述观点。

关键字: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课堂

“有效课堂”与“低效课堂”相对,传统课堂是低消的,必须通过改革达到有效,即必须达到又好又快的发展。只有课堂真正发展了,课堂才能有效,否则课堂就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那么到底什么是有效课堂呢?具体来讲有效课堂包括三方面的内涵:

一是提高课堂效率,二是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三是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们所讲的“效”是指三个方面的效:一是指效率,二是指效益,三是指效果。那么如何做到有效甚至是高效呢?下面就谈谈一些粗浅的想法与做法:

一、教师的角色需要转变

新课程赋予了教学工作新的内涵,需要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转换自身的角色行为来适应新的要求。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积极应对新课程改革,认真学习,充分认识转换角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更快速的进入新课程期待的角色。

1、由“教会学生数学知识”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转变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的教学要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提出了“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体验数学发展和创造的历程”、“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多向目标。由此可见,数学课程目标从知识技能目标发展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多目标共存的目标体系。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角色必须由“教会学生数学知识”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转变。

2、由“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来教”

在新课程目标统揽下,一方面,要求教师根据实际需要,把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内容加载到教材中,丰富和完善教材;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对教材加以删减和整合,选择和提炼教材。

3、打破知识垄断者的角色

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多以“讲师”身份出现,把教学过程演绎成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培养活动。教师的核心角色就是传授数学知识,已教为中心,弱化了学生的主动性。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必须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把来自教材和吱声知识经验以外的知识信息纳入开发 1

聚焦课堂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的范畴。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唯一对象,让更多的信息进入课程资源的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从实际出发——“教不会的,会的不教”

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板厚一切事情必须坚持的最基本的原则。课堂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真起来,实起来,不从实际出发的课堂,是形式和虚假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对学生和教师没有任何意义。从实际出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从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实际出发

《新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其中有主旨思想的规定,有教学方法的要求,有教学内容的限制。教学必须依此进行,它是指导教学的最重要的文件,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从此出发。

教材,是承载课程标准内涵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提升情感的重要载体。所以,在教学,中要从教材实际要求出发。在上课时,把握教材体系,弄清前后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只知道教材不同,而又不去钻研编排体系,拿着就上课,这样势必与教材实际脱轨。

2、从教师的实际出发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只有从自己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教学效果才能好,如果一味地赶时尚,而自己又不擅长,其结果可想而知。有的教师拿着别人的课件或习题上课,结果课件操作不流畅,题目学生不会做,原因就在于教师自己没有去钻研这些题是何许题,这些题距离学生有多远。

3、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课堂是为学生服务、为学生发展、让学生生命绽放的课堂。学情是课堂上最大的实际,只有真正全面了解和把握了学情,教学才有方向,教学才有目标,教学才有方法。学情就是命令,学情就是教情,学情大于天。只有时时处处真正从学生实际出发的课堂才是真课堂。如果对课堂上学生的实际把握不准,教师就会无的放矢,做无用功。所以,把握学生实际是最关键也是最必要的。

三、以学生为本—一 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使课堂和谐起来,为了使学生发展起来,我们广大教师就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只有树立了这样的理念,我们的行为才有方向,教学才有指南,课堂才有成效。

以学生为本,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1、以所有学生的发展为本

以所有学生的发展为本,而不是以少数学生的发展为本。也就是把所有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挂在心上。不论是我们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成绩好的,成绩不好的,等等。总之,只要是我们班上的学生,只要是我们施教的对象,我们都应该无一例外地关怀、帮助、提升,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2、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聚焦课堂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不仅关注学校考核教师的主要指标,还要关注学生今后发展必需的身体、素质、品质、行为习惯等。事实上,分数等指标很重要,但要真正提高,必需以学生的素质等发面的发展为支撑,为分数而进行的分数教育是不能长久的教育,以素质为内核的分数教育才是最为有效而持久的教育。我们应该追求素质型的分数,不应该追求应试型的分数。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它很好地处理了素质与分数的关系,做到了“两手抓,两促进,两提高,两发展”。

3、以学生的全程发展为本

以学生的全程发展为本,而不是以学生的部分发展为本。也就是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一时一地之得,也要关注学生的过程发展,过程发展是否科学、合理、有效。只有有了好的过程,才能有好的结果。只靠短暂教育获得的结果,那是急功近利,舍本逐末。所以,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全程发展,做到既注重面又突出点,既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从而使点面结合,过程与结果相得益彰。

四、结合生活实际,构建现实情境

荷兰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主张“现实的数学”。他认为数学来源于下士,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这是弗赖登塔尔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我们提倡的基本思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有兴趣。因此,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开展教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上升到数学概念和方法,同时能反过来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学习的一般机制认为数学学习的发生起源于数学学习的情境作用。

数学学习的实质是数学认知结构的构建过程,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中,要善于利用学生认知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性,创设能引起认知冲突的情境,使学生注意到自己认识的局限性,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并引导学生探索未知领域。

五、关注情感,激发兴趣

求知欲、志向、抱负等内部动机是高中学生主要的学习动机。高中生面临高考和就业的选择,他们在校的学习状况直接影响学生的命运,升大学、找到一个好的发展前途已成为他们首要的目的。除了激发其内部动机外,结合高中数学内容抽象、逻辑思维强、枯燥乏味的特点,还应培养学生的其他学习动机,使他们愿学、想学、乐学。

1、新颖、趣味、矛盾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形象有趣的故事,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引起学生的注意;例如:225如何计?该问题提出后,学生可能不是很感兴趣,教师可以换一种提法:某人听到一则消息后1小时传给两个人,这两个人在1小时内又传给两个人,如此下去,1昼夜能传遍1000万人的城市吗?这样问,学生有了想要解决此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与新知识内容之间产生一种不协调,既加深了印象,又激发他们的学习心向。

聚焦课堂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让学生积极参与取得成功,才能保持和发展学习动机。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教师采用一言堂,学生自然会开小差,课上适当开展一些活动:个别提问、板演、回答问题接龙等,使学生不感到疲劳,信心倍增。教师也可以采用激励机制,也是激发成功动机的有效方法。学生能成功,心情就会愉悦,就会想学,乐学。

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另外他还指出:“数学总是被应用于自然和社会,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只是过多地考虑它的应用,而很少想到应用它的方法以及它为什么能用。”因此,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就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注重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

数学知识的形成源于实际需要和数学内部的需要,因此,学生学习的知识都有丰富的实际背景。从生活实际引入新知识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示范。另外,从现实背景出发引入新知识,需要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从数学角度分析问题闭关探索解决途径、验证并应用所得结论的全过程,教师应给学生思考的机会。

2、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与数学有关的因素

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数学因素,但我们可能无法直接得到,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找、去发现。从数学的角度去描述客观事物和现象。

3、为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机会

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最有效的方法。教师要通过设置多种类型的专题活动和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生活或模拟生活中寻求解决方案。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它以判断、推理为前提,通过非常规性的认识轨迹和逻辑线索,产生有创见性的思维成果。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首先,对于教师来说,转变观念是一个良好的开始。教师要把“再创造”作为整个数学教育的原则,注重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学生“再创造”知识的活动。其次,提供一些培养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理念和策略。

总之,数学教学改革是逐步累积的,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工作也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每个数学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相信数学课堂必将充满朝气与活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大大提高!

聚焦课堂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晓辉主编.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 【2】[美]威廉·威伦 贾尼丝·哈奇森 玛格丽特·伊什勒·博斯 著.有效教学决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3 【3】郑强 邱忠华.走进高中数学教学现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 【4】刘金玉著.高效课堂八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

篇2:聚焦课堂 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

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

在提倡促进发展、减轻负担、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语文在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有效性是不可避免的。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的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在有效的教学手段上下功夫。

一.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为有效的课堂教学保驾护航

备课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设计准备工作,即教师根据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要求及所授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作教学法上的处理,选择合适的传授方法和规划教学活动。它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好坏的前提,也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1、分析本班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情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教材设计教案。

2,认真钻研教材。首先熟悉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以及大纲所要求达到的程度,以便在使用中做到删选取舍,达到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其次,明确教材主次,根据教学要求,联系教学实际,从全局和局部的不同角度把握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3、收集有关生活常识及资料,充实课堂,增大课堂信息容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堂教学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连续性,要想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认认真真地备好每一节课!

二、准确合理的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及节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效率的含义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

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合理的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平实,一节课40分钟,一个正常人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只有20分钟左右.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突出重点的原因,也是现在课堂教学逐渐调整的原因.因为,我们发现学生不能够集中40分钟的精力,那么每个学生效率最高的20分钟出现在哪个时间段呢?这20分钟是集中出现还是分散的呢?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要100%地集中40分钟的注意力.而是,根据学生注意力的能力让她在有效的20分钟里发挥她的潜力.这和老师的教学安排有关.所以在设计教学预案时注意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我们应该注重设置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知识、形式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并充分利用好这些时间。合理分配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在一堂课中的时间。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应注重课堂教学的节奏。而课堂教学节奏,我想应该是动(“动”是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解答、讨论。)静(教师讲,学生安静的听)互补。有人讲一堂课老师能使学生“静”的时候“动”起来,“动”的时候“静”下来,这堂课大体便成功了。我觉得此话颇有道理。“动”和“静”就像音乐中的高低音组合,两种音组合的好,才能产生出美妙的乐章。只有“静”,教学成了老师的演讲或个人表演,学生就会被动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动”,也不成其为教学。所以教师在每讲一个内容时,要给学生留有相互探讨,积极参与的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

三、课堂多样化教学手段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1、分层递进教学。教学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班级教学中学生间获得同样知识所需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要在同一时空中按划一目标发展,部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十分明显。

在实践中,如能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

2、质疑教学。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就应运而生,而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质疑是引子.“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应教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问题的方法.如教学《草原》一文,作者描写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这是为什么呢?知道这个问题,同学们也就对草原上的情景有了清楚的了解.通过这些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养成多思善思,大胆质疑的好习惯.此外.在教学中,要对大胆提出问题的同学及时鼓励,以便创造多思、善思的良好氛围.在质疑中,我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马上归纳,当时解决;有的则放在“研讨”中解决.3、幽默性的教学。课堂教学语言并不一定要具有幽默性,它只是一种课堂语言艺术。可幽默是创设愉快教学情境的一种有效方法,它能使沉闷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使枯燥的说教变得生动有趣,并能融洽师生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一些重点、难点或关键点采用幽默的形式往往能突破难点,而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也更为牢固、印象也更为深刻。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些幽默性语言,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4、情境教学。刘思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文章不是无情物”,每篇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情感因素。况且小学语文教材的题材,是由美的人、美的事、美的景、美的物交织而成,这些美感是以形象为载体展现到小读者跟前的。色彩鲜艳的图画,形式多样的表演的直观手段与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相结合等多种途径,形神兼备,建设教材所描绘的富有美感的情境,即运用情境教学引导儿童从形中、从情中去感知教材。在情境教学中,儿童不光靠耳朵听,靠眼睛看老师演示,而且以老师的“情”去打动儿童的心弦,促使他们用“心”去学习。创设情境教学的方法有多种方法,如:联系生活展现;运用实物演示;采用多媒体展示;扮演人物角色等。

篇3:聚焦课堂 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

一、聚焦课堂教学导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课堂教学由多个部分组成,而导入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达到激趣促学的目的,教师要站在学生角度优化导入设计,以新颖的导入刺激学生眼球,从而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如教师可以运用情境导入;也可以设计活动导入;还可以利用表演方式导入等。在设计导入时,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并注重其与英语教学的衔接。

例如,在教学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4中的《Unit 2Sports events》这一单元时,笔者聚焦于课堂导入,以符合学生兴趣需求的方法导入新课,有效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2016年奥运会于巴西里约举行,其中开幕式世界上最贵超模吉赛尔·邦辰的走秀引起广泛关注。为此,在教学中,笔者直接以这位名模的走秀视频作为导入,利用新颖的元素吸引学生注意。紧接着,笔者与学生互动:“Who is this super model?”等学生回答出吉赛尔·邦辰后,继续引出问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Rio 2016 Olympic Games?”笔者以热门的2016年里约奥运会为背景,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奥运相关信息,渐渐将学生引入单元主题学习中。

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导入新课,学生在情感上更容易接受。尤其是在学生畅谈里约奥运会时,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了解学生的思想,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愿意主动去学习。

二、聚焦课堂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互动学习

教学互动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传统的高中英语课堂缺乏有效的互动,导致学生参与度比较低。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要聚焦于教学过程,利用合作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刺激学生互动学习。学生在互动学习中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学习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例如,在教学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2中的《Unit 2Wish you were here》这一单元时,笔者以任务促进学生合作互动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本单元的阅读主题是“An adventure in Africa”,针对这一阅读主题,笔者设计的相关探讨任务如下:

1.What will they doing while traveling down the Nile?

2.How will Colin and Toby travel through the desert?

3.Should Toby drink the cow’s blood?

4.Do you think it is worth risking your life for adventure?Why or why not?

以上任务的设计都与阅读主题密切相关,既有与阅读文本相关的,也有开放性的,非常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以任务驱动学生合作互动,一改以往教师单纯讲授的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合作互动能力。因此,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主动阅读,认真思考,互动交流。如此一来,英语教学有效性不断地得到了提升。

三、聚焦课堂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导入与教学过程固然重要,但是评价作为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也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聚焦课堂教学评价。传统的英语课堂评价以师评为主,学生仍然是被动听评,有效性非常低。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要改变评价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评价者,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评价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2中的《Unit 2Wish you were here》这一单元时,笔者实施师生互动评价,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本单元中,笔者以任务驱动学生合作学习,将侧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因此,整节课中,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思考,互动交流,合作完成了任务学习。针对此,笔者首先引导学生进行互相点评。学生可以从对方是否表达到位、是否学会流利分享观点、是否认真倾听别人分享等方面进行点评。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点评,让他们在心理上更易于接受,也更能促进自我改善。然后,笔者再对学生的互动学习进行点评。在点评时既要关注过程,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也要提出不足之处,以便于学生改善。

聚焦于过程评价,能够让课堂教学评价更加客观,评价效果也会更好。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突出学生主体,必须要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

篇4:聚焦有效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

在参与各种公开课、展示课听课过程中,我能充分的感受到,老师们无不在尽力展示新课程的框架图:精彩的导入和师生的互动;以学生为主体,任务驱动……整堂课热热闹闹。但课后静下心来认真反思,在这样热热闹闹的课堂背后,知识内容学生究竟掌握多少?情感能力和认知能力是否得到发展?鉴于此,我认为作为课改“主战场”的课堂,要想提高教学效率,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科内容设计要适应学生的发展

任何教育的发展都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上展开的。我国的教育发展历程也折射出社会变迁的痕迹。在新的时代,高中教育的任务越来越超越“单一任务”或“双重任务”的主张,逐渐摆脱工具化倾向,而追求培养公民基本素养和健全人格。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作为教师我们把上好一节课作为衡量教师的课程标准,认真备课,努力学习,尽量做到“老课新背,常备常新。”我觉得惟有如此,才能使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教学水平与日俱增。每次备课前我都提醒自己静下心来,仔细琢磨教材和教学内容,然后再把结果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在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某一教学环节或内容的设计,不适应班级学生的学习,我会在课后立即精心修改。因为我们信息技术老师大多会带不同层次的班级,“一课通用”的教学设计是行不通的,必须依据不同的学生实际对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率。

二、课堂是学生的世界

没有课堂的支撑,任何教育改革和追求都是空谈,再好的教育理念,如果渗透不到课堂中,将很难真正落到实处。过去我们习惯于“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之以鱼”,现在我们更强调“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之以渔”。如何做到“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呢?我认为,教师必须做到“五个把”,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各得其所;把创造留给教师,使教育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把生活引进课堂,使课堂成为现实生活的一个真实的组成部分;把探究还给学生,让学生体验有意义的探究生活;把自由教给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心灵,让学生有尊严地成长。为此,在课堂上,我努力尝试,多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多给一点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在一次程序设计中我介绍了一个“设计一个三角形”的课例,同学们都很感兴趣,然后我就把这个程序文件传给同学们让他们去体验、交流,就在同学们饶有兴趣地在研究探索时,我对同学们说:“同学们,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把这个图形设计成为倒三角怎么办?”经过同学们一番努力,加上我的适时引导,同学们终于把程序修改成功。在学生尝到成功的“甜头”后,我又抛出问题:我们能否把两段程序放在一起设计一个“菱形”?这个时候,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去努力完成这个问题。课后评价时有的同学说:“真有成就感。”有的同学说:“真有趣。”还有的同学说:“真不容易。”这时我对同学们说:“世上无难事,”同学们接着说:“只要肯登攀。”教育的真谛在于让学生感到自己学习的价值,老师感到教学喜悦成果的回报。

三、构建和谐课堂

新的教学过程观认为,教学过程不是一种单纯的认知过程,而是生命意义的实现过程,是生命力量呈现的过程,是师生对于生命内涵的体验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育促进人的发展,教育使人聪明,教育使人变成“人才”。要想实现教育的这些功能,必须要构建和谐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虽然学习是学生的主动认知,教师必须通过学生的认知活动才能获得教学的成效,但是只有学生的主动学习不等于教学。教师决定着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向和学习的程度要求,并负责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进行指导。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老师就必须有“以学定教”的思想,让教学贴近学情,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一次我上程序的基本结构——顺序结构。首先我举一生活实例,两个杯子里装有不同的饮料,需要交换,现在老师不知怎么办?请同学们帮忙。学生兴趣十足进行分析,然后写出流程图。这时我和同学们一起来编写程序代码完成设计。再请一位同学上教师机演示,这时我打开代码请同学们一行一行读出代码,然后我对同学们说:大家看我们程序代码是不是像诗一样,寓意清晰,条理清楚。同学们说:还就是。这样的一堂课让学生能够参与、全情参与,学生能够达到“我想……我要……我能……我来做……”等等积极的学习状态,让同学们倍感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在日常的教学中,只要我们老师用心,这样的一部处于自我动态发展之中的始终充满悬念和不断产生成功的喜悦的“教育诗”,让师生有了美好的记忆、旺盛的生命力和不可重复的学习体验。

课堂效率的提高,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缺一不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真正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全方位、多渠道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进入乐学境界。

【参考文献】

[1] 陈爱苾.《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

[2]《走进高中新课程》.

篇5:聚焦课堂 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

提高有效教学水平

—岳壁二中“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介绍

去年以来,我校紧紧信托课程改革全新理念,聚焦课堂积极探索“有效教学”,实践并创新运用“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促进了我校有效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现将我校“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基本涵义、基本流程介绍如下:

一、“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理论依据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依据是知识建构性教学理论。“知识建构型”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知识观、教学观和学习观的教学类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能动的活动,决不是教师片面灌输的被动的活动”,“知识”并不是靠教师传递的,而是学习者自身主动建构的。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学习过程是自主建构的过程,教师在适当情境下给予智慧型指导和帮助。那么,如何创建“知识建构型”有效教学?关键是把握两点:一是教师角色要发生本质性转变,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和研究者;二是在教与学行为方式上,教师要发生根本性转变,由“先教后学”走向“先学后导”,逐步建立“先学后导”教学思维,构建“先学后导”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具有反思型、智慧型的“懒”教师和善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勤学生,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最终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先学后导——问题评价” 教学模式的基本涵义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 教学模式的基本涵义,是强调先学后导理念,实现以问题为主线,以评价为手段的有效教学。它可以解决学生低效学习,教师低效教学的问题,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先学后导” 的“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先学后导” 的“导”是指对自主合作解决而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指导,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授,而是生本、生生、师生充分对话基础上对学生困惑问题和学习方法的引导。“问题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本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线索展开,同时要在“问题生成、问题对话、问题应用、问题拓展”各个阶段都要嵌入评价,巩固学生思考、讨论、研究、解决的问题成果,增强学习信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强化知识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具体分为真实性评价、启发式评价、激励性评价、赏识性评价、反思性评价。在有效课堂教学中,随着师生交往与对话的进程,学生角色也发生变化;随着从讨论到解决问题的曲线变化,学生的认知态度和情绪,因教师的问题评价而发生变化。所以,教师要尊重问题讨论的事实,要给予真实性的评价;当学生讨论问题遇到困惑时,要给予启发式评价;当学生情绪消极时,要给予激励性评价;当学生讨论问题出错或说错时,要给予赏识性评价;当学生问题讨论超过预设范围时,有了一定的拓展、引申,要给予反思性评价。

三、“先学后导——问题评价” 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在课堂教学中,我校“先学后导——问题评价” 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为:问题生成——问题对话——问题应用——问题拓展。

1、问题生成:让学生课前预习,或课上自学,或创设情境的前提下提出问题,教师对其进行筛选、归纳、提炼,并结合自己预设的问题,整合为所要进一步解决的核心问题。核心问题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梯度合理、角度新颖,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要注重优等生的能力发展,又要照顾学困生的接受能力。教师特别要注重生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和学生容易模糊的问题。

2、问题对话:是在教师指导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具体为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生本对话即学生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即学生对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同伴互助或小组讨论来解决。师生对话即问题指导,它是教师根据学生讨论与研究问题的发展态势给予因势利导,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具体分为启发式指导、规范性指导、科学性指导、条理性指导、递进式指导。当学生在讨论问题“卡壳”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启发式指导;当学生交流问题偏向时,教师给与规范性指导;当学生讨论问题出现错误时,教师要给予科学性指导;当学生讨论问题思路混乱时,教师要给与条理性指导;当学生讨论问题兴趣很浓,问题解决到新层次和高度时,为了把问题讨论引向深入,找准问题关键,教师要给予递进式指导。

3、问题应用: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教学重难点、易错点,教师精心设计典型、适度、适量的练习,分为必做题、选做题。让学生解答一些学科内新的问题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巩固对所学新知的理解和掌握,把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使问题进一步升华。问题应用以训练学生思维方法和习惯为主旨,以帮助学生总结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规律为最佳目的。

4、问题拓展。在“先学后导——问题评价” 教学实践中,不仅要让学生解决课堂问题,还要在总结感悟的基础上拓展延伸,让学生不断挖掘问题。也就是说不仅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还要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让学生进一步去探究、去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篇6:聚焦课堂 有效教学

轻负高质

-------海铁二小第二届教学节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今年是我校“教育质量提升年”,围绕这一主题我校特开展以“聚焦课堂 轻负高质”为主题的教学节活动。本次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校本培训的延伸,为我们全体教师创设展示自我的一个平台,也是全体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有效载体,是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领导小组

为保证本次教学节活动的顺利有效的进行,我校成立了领导小组,将共同做好教学节各项活动中的服务及管理工作,保证活动的科学性和实效性。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迟丽娟 副组长:冯颖

组 员:孙英秋、郑怀颖、王秀新、肖艳红、赵丽玲

四、工作小组成员: 组长:冯颖

组员:孙英秋、郑怀颖、王秀新、肖艳红、赵丽玲

三、活动时间

2016年3月7日~4月30日

四、活动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3月1日---3月6日)宣传发动阶段

确定主题,制定活动方案,召开各年级备课组长、学科组长会议进行宣传发动。

第二阶段:(3月9日----4月20日)具体实施阶段。1.课堂教学比赛

教学节第二周(3月9日—3月25日)综合学科、第四周(3月29日—4月5日)语文学科、第五周(4月11日—4月15日)数学学科、第四周(17月7日—4月20日)英语学科。

根据各个教研组的报课情况,按照教导处安排的日程开展课堂教学比赛。

2.教师基本功、专业技能比赛

教学节第一周的周三下午两节课后进行综合学科教师基本功比赛;(所有任课教师参加钢笔字、粉笔字比赛)

第二至四周的周三下午分别进行语数英学科教师基本功比赛。语文学科:本年级课文朗读比赛; 数学学科:设计解题思路比赛; 英语学科:本年级会话朗读比赛; 音乐学科:所任年级教材歌曲演唱比赛; 美术学科:所任年级绘画比赛;

体育学科:立定跳远动作要领讲解与示范比赛; 科学学科:所任年级实验操作;

信息学科:课件制作(其中语文、英语学科朗读篇目将提前十分钟现场抽签为准。)

综合实践和品德等学科进行钢笔字现场书写。所有学科基本功比赛将设置奖项,颁发奖状。3.教学成绩调研:随堂听课进行当堂课检测

4.教学成果展示:制作成果册要求每一位80后青年教师自己设计封面、排版目录、挑选内容,最大限度地展示一学期来的成果。其中包括个人简介、计划表、代表性月报表、钢笔书法、各类证书、参加活动照片、优秀论文、优秀博文及一年工作小结及反思等。

5.专家引领

教学节期间学校将邀请市区相关领导来校进行教学讲座。6.互动交流评课

教导处组织教师开展评课活动,由执教教师汇报执教设计思路,进行教学反思,听课教师点评。7.“80后”教学节主题活动具体安排 附表3 第三阶段总结提高

活动结束后,教导处分学科根据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经验,形成书面材料存档备查。

五、具体要求

1.本次课堂教学节展示活动,上交教案、课件、反思。同年级学科教师开展集体备课,通过反复打磨,展示集体智慧,分享教学艺术。

上课以教导处安排的时间为准(统一协调,统一地点),上课老师要精心准备,力争让40分钟课堂教学达到轻负高质的效果。上课结束后要认真反思,并上交教学设计与反思打印稿。

2.本次教学节提倡老师们跨年级、跨学科进行听课,听课的老师要认真填写教导处发放的《课堂教学评价表》。

3.每周五下午一节课后将由分管教导主任的安排,组织本学科进行集体评课。希望各学科老师全员参与。

4.教导处要及时做好通讯报道工作。1 教育有梦树为枕

“青苗坊”

“快乐高效”

基于课程标准 回归教育本源

篇7:聚焦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宜兴市新街实验小学

吴琴

“教师要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既然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那就必须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不难理解,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有很大的启发性。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略学生的主人地位。但对于小学生来讲,由于其年龄小,自学能力差的特点,使得教师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课堂效率不高原因是有哪些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中学生方面的几点与大家作一探讨。

一、课堂效率不高,在于学生没有养成倾听的习惯

在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

二、课堂效率不高,在于学生课堂的参与能力低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展开,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的推出,要求我们教师更新观念,及时赶上改革的步伐。所以,如何组织教学怎样做才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怎样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应成为我们教师探究的问题。

三、课堂效率不高,在于学生缺乏独立、自主地学习探究精神

针对以上现象,我想“设疑”与“质疑”的整合是一条很有效的途径。“设疑”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某种目的对学生所设置的疑难和障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探究。“质疑”是学习的反思活动,它所反映的是学生对疑难问题的关注程度和兴趣集中程度。教师“设疑”是学生“质疑”的前提,学生“质疑”是教师“设疑”的升华。如果教师的“设疑”能使学生产生反思性活动,形成探究的精神与态度,那么教与学就能协调,课堂教学效率就会提高。

四、课堂效率不高,在于学生没有学会合作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形式化,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均衡,知识间的联系运用能力欠缺。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合作交流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教学民主,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但合作学习的效率仍不尽人意,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五、课堂效率不高,在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缺乏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时,学习才会有效,也只有当他们投身到知识中去发现新观念、新规律、新方法时,学习才会充满乐趣。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法中要努力创设学生亲近地,感兴趣的教学情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使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强大的内驱力,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主动地投入到探索知识中去,才能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提高课堂效率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会对人的全面素养的提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倾听是一项技巧、是一种素养,甚至是一门艺术。对于学习个体的学生来说,能在倾听中传递信息和接收信息,更将信息进行整理、内化。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活儿童心态,使学生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相互尊重,并在课堂教学中就要精心设计交往活动,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相互辨论,启发学生多角度的思考,开展互补式的信息交流得到灵感、求得真知。学会倾听,也就学会了尊重别人,学会了真诚处事,学会了关心,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

二、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能力,提高课堂效率。而我们农村学生在课堂上总显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值得我们老师反思与研究。

三、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数学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中启动思维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善于提出具有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使学生见疑生趣,产生有趣解疑的求知欲和求成心。“设疑”与“质疑”是引起学生思考与探究有效途径。

四、在课堂中,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间讨论能围绕中心问题开展,当问题出现时,学生之间要做到相互沟通与协作。

这样有意识的安排的小组活动,显然是才符合合作学习,是最为有效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形式为学生平等参与学习创造了机会,搭建了平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参与程度要均衡,无论优等生还是学习后进生或性格内向的学生,都应该在小组活动中处于“主体”位置,不能人为搞成从属或被忽略的地位,“创造”出课堂中所谓的“活跃”和教学流程,从而顾及不到班级部分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迅速、准确、有效地把未知信息和已有经验有机联系起来,从而选择最佳的学习切入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篇8:聚焦备课,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根据课程总体目标和本节课教学内容确定的, 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 是课堂教学总的指导思想, 是上课的出发点, 也是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 所谓目标准确, 指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既不是低于标准的又不是高不可攀的。因此, 教学目标的准确性制约着备课质量。 过高或过低的教学目标都是不符合学情的, 并且导致全局失败。 专家们认为, 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因此, 在教学设计时, 教师要根据学情, 把握教学基点和训练梯度。

二、教学内容选择不合理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 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备好课的前提,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知识特点、教材编写意图、完成教学任务所需时间和学生实际情况等因素决定。 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以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所授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为准, 既不要多选又不能少选, 多选了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少选了会造成课堂教学松散、浪费课堂教学时间等状况。 因此, 教师应从学科价值观高度出发, 从学生学习需求出发, 从教材中精选教学内容, 并做出适当的信息处理,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施有效教学。

三、问题设计不恰当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就变成备课的重要工作, 尤其在强调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今天。教师设计的问题首先要精, 课堂提问不在于数量多, 而在于质量高。教师的课堂提问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避免诸如Yes or No?True or false?What?When?Where?How等问题, 这些问题大多缺少科学性和可研究性。这样提问肯定耗时低效, 课堂教学时间就在学生的盲目回答中空耗掉。

四、教师重预设与轻生成

1.树立正确的备课观

对教师而言, 备课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每一次认真备课都是知识的积累和业务水平再提高的过程。 备课质量好坏取决于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 取决于个人潜能的调动和发挥 (特别是创新意识、改革意识) , 还取决于教师的敬业精神等思想素质。 从某种意义上说, 课堂教学质量取决于备课质量。 跳出教师本位、教材本位、课堂本位、知识本位的习惯性认识怪圈,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备课观, 备理论、备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积累和感悟, 把课备进自己的心灵深处。

2.精炼课堂提问艺术

人的思想是从疑问开始的。 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暴露学生认识中的矛盾, 引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 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并培养能力。 可见,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推进和发展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动力。 所以, 具体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尽量避免问一些“right”、“Ok”等不带思考性的简单问题, 或者一些带有暗示性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还会使学生感到厌倦, 影响学习效果。 只有问在有疑之处、问题难易适度并具有启发性, 才是有效的课堂提问。

3.关注教师的课后备课

如果说课前备课是课堂的前奏, 那么课后批判性反思则可视为课堂的延续和沉淀, 是课后备课。 课后备课称为“第二次备课”, 是教师课堂教学结束后, 对课前准备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和学生原有知识技能水平的估计及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劣得失等逐项进行反思、检视、分析、评价、总结, 以补救本次教学所失和改进后续课堂教学的一项课堂教学后活动。 专家们提议为了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有一个清晰认识, 尝试把自己一节课的教学过程用摄像机摄下来, 然后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分析自己的教学活动, 是教学行为反思的比较好的手段。

五、问题和思考

1.教师的教学素养、 人文素养始终是制约教科研深入实施的瓶颈。 部分教师信奉“拿来主义”, 盲目崇拜精品课堂教案 (或教学设计) , 寄希望于他人之思考创造自己的课堂亮点。

2.附加于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问题, 成了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这就要求教师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挑战自己, 改变自己、完善自己。

3.集体备课要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常态有效形式必须有相应专业支持和激励制度。 如备课时可能出现共同的专业盲点, 备课组内甚至教研组内都不能较好地解答, 教科室或学校应该预先提供类似专业支持系统。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 要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感、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的基础上, 设计出真正关注学生, 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教学策略。 总之, 机遇与挑战同在, 我们要学会用研究眼光看待备课, 做理论的实践者、思想的行动者, 在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9:聚焦课堂 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

在针对全市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1 865名小学语文教师的抽样调查问卷中,有以下3个问题: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有72.33%的教师认为“确定每课教学目标和具体教学内容的根据”是“教师教学用书(教参)”,而认为是“语文课程标准”“课文的文本特点”和“本班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的分别占65.47%、41.34%和53.57%。这说明:多数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时依赖教参;教师对于课文的文本特点和学生的学情关注不够。

从对以上两个统计图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教师认为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确定方面存在着教学目标不能很好体现文本特点、教学目标不够具体和教学内容过多过杂的问题。

本次市级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的具体研究内容为“阅读教学课时教学目标的有效确定”,就是旨在解决阅读课堂教学目标笼统、不具体、不集中、缺乏可操作性的问题。以下,主要从25节阅读课堂教学展示课教学目标确定与呈现的角度,结合具体数据和课例进行一些分析。

一、关于“育人为本”的体现

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课程基本特点,决定了语文课程在“育人”方面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本次展示活动的总主题“育人为本”在阅读课堂教学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落实和体现。

值得肯定的是以下几点。

1.选文涉及的人文性主题比较广泛。例如:做人的品格:《桃林那间小木屋》——信任,《真情的回报》——诚实,《为学》——立志,《杨子荣打虎》《跳水》——勇敢机智;美好的情感:《母鸡》——母爱,《去年的树》——珍视友情,《流泪的托尔斯泰》——悲悯,《那只松鼠》——尊重生命,《世界上最美的是什么》——友爱。

2.人文性教学目标的设定比较合宜。

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教师都能根据课标、文本、学情、学段等来确定比较恰当、具体的人文性教学目标,这也为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育人”打下了基础。

在本次展示课中,仍然有个别教师确定的人文性目标不够准确和具体;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也有个别课存在着忽视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和语文的学科特点,将落实育人为本的目标简单理解为表决心和向课文中的人物学习某种好品质等,这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建议语文教师在阅读课堂教学中落实人文性目标时把握住这样几个原则:结合语言文字、注重创设情境、强化熏陶感染、力求润物无声。

二、关于“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

以上统计数据表明,绝大多数教师在确定本节课的课时教学目标时基本做到了表述具体、可操作。其中哈尔滨市香安小学曲文娜老师执教的《威尼斯的小艇》确定的教学目标是以下几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感受小艇的特点、作用和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

2.能圈画出显示船夫驾驶技术高超的关键词,并通过朗读表现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

3.运用内容式批注的方法摘选典型人物及其相关活动的关键词并填写表格,发现小艇与威尼斯的密切关系;通过仿写式批注进一步感受威尼斯独特的风情特点。

4.学习作者把人物活动和景物特点、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方法并尝试运用。

这一教学目标的表述就很具体,便于操作。就其中阅读方法(批注)的学习与运用又很好地体现了3个层次:

内容式批注——指向“理解”(写了什么);

写法式批注——指向“写法”(如何写的);

仿写式批注——指向“运用”(学习写)。

与此同时,也有几份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表述上存在问题。例如,一位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读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显然,这样的教学目标过于笼统了,缺乏可操作性。

尽管我们一再强调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而非教师,尽管关于教学目标表述的科学规范要求在专业引领活动的讲座中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教师到网上也可以很容易查到相关的资料,但是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仍然有相当比例的教学设计在表述教学目标时存在不够科学规范的问题。我认为,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中,行为主体是学生还是教师,绝不仅仅是谁是主语的语法问题,在这背后往往暗含着教学理念、教学思想的问题,希望引起各位教师的重视。

虽然单单从一节阅读课教学目标的数量的多少并不能反映出一节阅读课效益的高低,但是根据我们对一些优秀语文教师阅读课堂教学的研究,一节阅读课确定教学目标数量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尽量少一些、集中一些,从数量来看,大体上以不超过4个为宜。一节课40分钟,如果确定的教学目标过多,用于每个教学目标的时间一定不够充分,势必会造成想面面俱到,而实际效果却是水过地皮湿。

从以上教学目标中关于“内容理解”和“语言文字运用”的表述对比统计和教学目标目标中“语言文字运用”训练内容统计这两个统计数据看,各位教师比较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而且语言文字运用训练的内容也比较全面,这是值得肯定的。

有研究者指出,长久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重分析、重理解、重人文内涵的挖掘,却唯独缺少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这样教学造成的结果是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低下,表现为说话和写作能力的低下——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言之无序,语病多多,词不达意,言不成文。而且,这是普遍现象。阅读教学效率低效的主要原因就是着力方向搞错了——重分析、重理解,轻积累、轻运用,忽视了语用训练。要改变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困境,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语文教师心中应时刻有语用训练的意识,并以此指导我们的阅读课堂教学,以落实“课标”的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确定科学、规范、具体、集中、可操作的阅读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及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只是有效阅读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如何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实施有效的阅读课堂教学,即阅读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模式和阅读课堂教学中各种灵活有效的语用训练方法等,都是需要我们今后进行认真研究的课题。

篇10:关注常态课堂 聚焦有效教学

聚焦有效教学

——我校当前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现状和思考

“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向四十分钟要效益”,这是我们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应该说新课程经历了初期的迷茫,注重形式,步入更加关注内容,关注实效,实现了更深意义的本质回归,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成为共同努力的目标。

我校语文教学的现状: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校已进行了七个年头,它为传统语文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随着语文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我们欣喜地看到,语文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但改革中的语文教学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分析,加以改进。

我们通过组织年组共研、协同教学,主讲共评等专题研讨,关注常态课的教学,开展各种语文教学的基本功竞赛活动活动,有效的提升了我校教师的语文教师能力。但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还有低效的行为:

课前准备不够精心。现如今网络资源发达,资源共享已蔚然成风,各种目标同异的教学设计辅天盖地,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利用网络上的优秀教案不加修改,照搬照用。

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更谈不上能恰当处理好预设和生成。

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探索交流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忽视了学生的智慧生成,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停留在“牵引”上。

低中高衔接不畅。

不知自己的教学状态,困惑所在,认为自己多少年就是这样教的 ……

思考与行动:

配合贯彻落实省常规指导意见活动,围绕着高效教学这一主题,关注常态课程,组织了本次关注文本细读。重视读写训练教学活动。

(一)继续梳理课堂。

谈有效,我们就得现梳理梳理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哪些低效的行为,存在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精心设计有效的提问,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包括教材的解读,课后练习题的处理都要成为我们研究的话题,一节课中学生该记住的东西就要让他们记住,会认的字,会写的字,要求背涌的篇章都要尽量在课堂内完成,课堂作业也要尽可能在课堂内完成。让学生在课堂内就感受到成功感,不要把任务留到课外。力求把课外的时间(包括早读课)用在广泛阅读课外书上,让学生在博览群书中提高语文能力。

比如我们的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感受(读与听)、理解(字词句篇)与鉴赏的基本能力,丰富最为基础的语文积累。因此,必须明确不同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和重点,形成低、中、高衔接,不断提升和发展的目标体系。

1、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四个重点

(1)要把初读落到实处:确保人人都能正确、流利的(不错字、不添字、不掉字、不重复、不破句)朗读(诵读)课文。

(2)要把识字写字落到实处: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课课都要落实到位的教学重点。

(3)要把理解定位在适当程度:了解词句的意思,具有读懂浅近童话、寓言、故事的基本能力。

(4)要把熟读背诵落到实处:加强有关词语、句式、篇章的背诵,丰富原始积累。

2、中年级阶段的三个加强点

(1)感受能力:在坚持抓好正确、流利和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加强默读、略读能力的培养。

(2)理解能力: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知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3)积累拓展:继续增加有效积累,为课外阅读示范、引路。

3、高年级阶段的三个延伸点

(1)感受能力:继续坚持抓好朗读,学会浏览,提高默读速度。

(2)理解与鉴赏能力:一是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恰切意义,辨别其感情色彩,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二是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三是提高对不同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诗歌等)的阅读能力。

(3)积累拓展:增加积累量,拓展积累的范围,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个阶段的阅读教学目标是一个以感受、理解、鉴赏、积累的基本能力为重点,相互联系,不断提升,既重形式,又重内容,既重视吸纳,又重视表达的目标体系。

我们要研究在三个年段上阅读目标的达成上存在哪些问题?上下联动,做好衔接。

(二)研究各年级各类课型需要注意的环节。

如,我们语文中高年级第一教时教学目标:扫除阅读障碍,读通读明课文,理清思路,整体把握文本,设置疑为下一课时作准备。

在所有环节中,把课文读通,读顺是最基本的,是第一课时重要的教学任务,在听课时,我们有的教师沉不住气,可能是怕影响一些比较精彩的教学设计环节的展示,并没有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迫不及待地带着学生深入到课文的理解上去,我想,学生不把课文读通读顺,又怎么深入地与文本对话呢?不妨让学生自由地大声地读课文,组织一些恰到好处的展示性阅读,在学生读得不顺畅的地方,不惜花时间花力气反复指导,直到读正确读顺畅为止。

再如低年级的词串教学,不仅要把识字教学的目标落实到位,教会学生读词识字,还要识用结合,培养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

各类文体的课文教学也存在差异,要恰当处理好教材,特别要重视口语交际的教学,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提供动力。

(三)继续关注习作教学。

课堂上我们要把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与有效的人文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反反复复听说读写中慢慢形成逐步提高,加强积累,读写结合。

上一篇:丹凤吟,丹凤吟杨泽民,丹凤吟的意思,丹凤吟赏析下一篇:如何打造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