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的原文和译文

2024-06-29

五柳先生传的原文和译文(通用7篇)

篇1:五柳先生传的原文和译文

五柳先生传的原文和译文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五柳先生传全文翻译:

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和字。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就以“五柳”为号。性情闲静,说话不多,不羡慕名利。好读书,不钻牛角尖;每有会意之处,便高兴得忘了吃饭。好喝酒,可惜家境贫穷不能常常得到。亲戚或老朋友知道他这样,有时就准备了酒邀请他来喝。他只要一去总是喝光,约定必醉方休,要去就去要留就留,从不掩饰自己的感情。家里四壁空荡荡的,挡不住风雨也遮不住太阳。短短的粗麻布衣服破破烂烂的,缝缀补绽着;常常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但心里很坦然。常写文章娱乐自己,显示了自己的志趣。得失完全忘怀了,并坚守这原则直到死去。 赞曰:黔娄的妻子有这样的话: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她就是说这一类人吧!醉酒赋诗,以娱乐自己的心志。是无怀氏之民吗?是葛天氏之民吗?

五柳先生传对照翻译: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和字。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就以“五柳”为号。性情闲静,说话不多,不羡慕名利。好读书,不钻牛角尖;每有会意之处,便高兴得忘了吃饭。好喝酒,可惜家境贫穷不能常常得到。亲戚或老朋友知道他这样,有时就准备了酒邀请他来喝。他只要一去总是喝光,约定必醉方休,要去就去要留就留,从不掩饰自己的感情。家里四壁空荡荡的,挡不住风雨也遮不住太阳。短短的粗麻布衣服破破烂烂的,缝缀补绽着;常常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但心里很坦然。常写文章娱乐自己,显示了自己的志趣。得失完全忘怀了,并坚守这原则直到死去。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赞曰:黔娄的妻子有这样的话: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她就是说这一类人吧!醉酒赋诗,以娱乐自己的心志。是无怀氏之民吗?是葛天氏之民吗?

篇2:五柳先生传的原文和译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连饭都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因为家里穷,所以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有这种嗜好,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把酒喝光,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很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然自若,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从这句话看,他应该是五柳先生这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

篇3:五柳先生传原文翻译

五柳先生传原文翻译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1)人也,亦不详(2)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3)。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hào)读书,不求甚解(4);每有会意(5),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6)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7)知其如此,或(8)置酒而招之;造(9)饮辄(zhé)尽(10),期在必醉(11)。既醉而退,曾(céng)不吝(lìn)情去留(12)。环堵萧然(13),不蔽风日;短褐(hè)穿结(14),箪(dān)瓢(piáo)屡(lǚ)空(15),晏(yàn)如(16)也。常著文章自娱,颇(pō)(17)示己志。忘怀得失(18),以此自终(19)。

赞(20)曰:黔娄(21)(qián lóu)之妻有言:“不戚(qī)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22)其言兹(zī)若人之俦(chóu)乎(23)?衔(xián)觞(shāng)赋(24),以乐(25)其志(26)。无怀氏(27).之民欤(yú)?葛天氏之民欤(yú)?

译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房子旁边种着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爱好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天性喜欢喝酒,但家境贫寒而不能常喝。亲戚朋友知道他有此嗜好,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五柳先生(只要)喝醉了就回家去,竟没有舍不得离开。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不能遮蔽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喝水用的瓢里经常是空的,但他依然安然自若。经常以写文章来自娱自乐,很是能表达自己的志趣。不把自己得失放在心上,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就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的志向感到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或葛天氏的时候的百姓吧?

注音

嗜 shì 辄 zhé 吝 lìn 褐 hè 箪 dān 黔 qián 俦 chóu 赋 fù

瓢 piáo 蔽bì 屡 lǚ 晏yàn 戚 qī 兹 zī 欤 yú 觞 shāng 汲 jí

颇 pō

注释

⒈【何许】何处,哪里。许,处所

⒉【不详】不知道。详,详细地知道

⒊【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因,因此,就。以,把,用。为,作为。焉,语气助词

⒋【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甚,深入,过分。

⒌【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

⒍【嗜】喜好。

⒎【亲旧】亲戚朋友。亲,亲戚。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⒏【或】有时。

⒐【造】往,到。

10.【辄(zhé)尽】就喝个尽兴。辄,就。

11.【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12.【曾(zēng)不吝(lìn)情去留】竟没有舍不得离开(意思是五柳先生的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去,离开。

13.【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萧然,空寂的样子。

14.【短褐(hè)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15.【箪(dān)瓢(piáo)屡空】箪和瓢时常是空的(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瓢,饮水用具。屡空,经常是空的。

16.【晏(yàn)如】安然自若的样子。晏:安然 如:……的样子

17.【颇】“稍微”,或“十分"

18.【忘怀】忘记。

19.【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20.【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今义称赞、赞美。

21.【黔(qián)娄】战国时齐国的隐士。

22.【不戚(qī)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戚戚,忧虑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于,介词,由于、因为,的意思

23.【其言兹若人之俦(chóu)乎】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俦,辈,同类。

24.【衔(xián)觞(shāng)赋诗】一边喝酒一边作诗。觞,酒杯。衔,含着

25.【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26.【志】:心志。

篇4:蔡天祐传的原文及译文解析

蔡天祐,字成之,睢州人。登弘治十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吏科给事中出为福建佥事历山东副使分巡辽阳岁歉活饥民万余辟滨海圩田数万顷,民名之曰“蔡公田”。累迁山西按察使。

嘉靖三年,大同兵乱,巡抚张文锦遇害。诏曲赦乱卒,乃擢天祐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天祐从数骑驰入城,谕军士献首恶,众心稍定。会尚书金献民、总兵官杭雄出师甘肃,道大同,乱卒疑见讨,复鼓噪。天祐惧,急请再赦。兵部言“元恶不除无以警后”。请特遣大臣总督宣、大军务,以制其变。乃命户部侍郎胡瓒偕都督鲁纲统京军三千人以往。瓒等未发而进士李枝赍饷银至。乱卒曰:“此承密诏尽杀大同人,为军犒也。”夜中火起,围枝馆,出牒示之乃解。寻复杀知县王文昌,围代王府,胁王奏乞赦。王急携二郡王走宣府。巡按御史王官言:“乱卒方嚣,大兵压境,是趣之叛也。请亟止禁军,容臣密图。”乃命瓒驻兵宣府。顷之,天祐奏总兵官桂勇已捕五十四人,请止京军勿遣。帝责以阻挠,令必获首恶郭鉴等。既而瓒次阳和,勇、天祐令千户苗登擒斩鉴等十一人,函首送瓒,请班师。甫二日,鉴父郭疤子复纠徐毡儿等夜杀勇家人,又毁苗登家。瓒言非尽歼不可。帝乃切让天祐,召勇还京,以故总兵朱振代之,敕瓒仍驻宣府。居无何,天祐捕戮徐毡儿等,瓒等遂班师。明年正月,侍郎李昆、孟春,总兵官马永交章言疤子潜逃塞外,必为后患。帝将遣使勘,会瓒还京言逃卒无足患,帝乃罢勘官勿遣。疤子复潜入城,焚振第。明旦,天祐闭城大索。获疤子及其党三十四人,悉斩以徇。尽宥胁从,人心乃大定。事闻,赉银币。已,进副都御史,巡抚如故。

寻就进兵部右侍郎。天祐因引疾去。居二年,奉诏起用。未至京,得疾告归,卒。年九十五。

(节选自《明史?蔡天祐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登弘治十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吏科给事中/出为福建佥事历山东/副使分巡辽阳/岁歉活/饥民万余/

B.登弘治十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吏科给事中/出为福建佥事/历山东副使/分巡辽阳/岁歉/活饥民万余/

C.登弘治十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吏科给事/中出为福建佥事/历山东副使分/巡辽阳/岁歉/活饥民万余/

D.登弘治十八年进上/改庶吉士/授吏科给事/中出为福建佥事/历山东副使/分巡辽阳/岁歉活/饥民万余/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进士,明清时期秀才经乡试合格后,参加殿试,名属前三甲,统称进士。

B.兵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郡王,中国古代爵位名。其名始于两晋。唐宋以后,郡王皆为次于亲王一等的爵号。

D.禁军是封建时代由帝王直辖,护卫帝王或承担皇宫、首都警备任务的军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蔡天祐为官能够关注民生。年成歉收时,他救活了上万百姓。因组织百姓开垦近海的圩田几万顷,被迁升为山西按察使。

B.蔡天祐有勇有谋。嘉靖三年,大同兵变,蔡天祐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任大同巡抚,他只带领几个随从骑马进入城中,告诉兵士们只需交出首恶,使他们稍微安定下来。

C.蔡天祐不惧恶势力。蔡天祐和桂勇安排苗登斩杀了首恶郭鉴,郭疤子纠集徐毡儿等杀了桂勇的家人,又毁了苗登的家。蔡天祐受到了皇帝责备,不久便捕杀了徐毡儿。

D.蔡天祐除恶务尽。郭疤子从潜逃地塞外溜回,烧毁了总兵朱振的府第,第二天一早,蔡天祐下令关闭城门,在城中展开大搜查,最终抓获郭疤子及其同党,全部杀掉。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尚书金献民、总兵官杭雄出师甘肃,道大同,乱卒疑见讨,复鼓噪。(5分)

(2)既而瓒次阳和,勇、天祐令千户苗登擒斩鉴等十一人,函首送瓒,请班师。(5分)

参考答案

4.【答案】B 【命题意图】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解析】回答此题,要对所给语段进行语法分析。要抓住语段中“登”“改”“授”“出为” “历”“分巡”等表职位变化的动词,而“进士”“庶吉士”“给事中”“佥事”“山东” “辽阳”则是名词,作前者的宾语。后面动词“活”的主语应是蔡天祐,则答案就明显了。

5.【答案】A 【命题意图】识记古代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解析】乡试合格者为举人,举人参加会试,合格者为贡士,贡士参加殿试,合格者为进士。

6.【答案】A 【命题意图】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解析】累迁,是多次升迁。蔡天祐是经多次升迁后才任山西按察使的,选项强加因果。

7.【答案】(1)正赶上尚书金献民、总兵官杭雄出兵甘肃,取道大同,作乱的士兵怀疑(将) 被讨伐,又喧闹起来。

(2)不久胡瓒驻扎在阳和,桂勇、蔡天祐令千户苗登擒获斩杀郭鉴等十一人,用匣子装首 级送予胡瓒,请求(他)调回军队到京师。

【命题意图】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解析】(1)句中“会”“道”“见”“鼓噪”为关键词,每个 1 分,句意 1 分。

(2)句 中“既而”“次”“函”“班师”为关键词,每个 1 分,句意 1 分。

参考译文: 蔡天祐,字成之,是睢州人。考中弘治十八年进士,改选为庶吉士,授予吏科给事中, 出京担任福建佥事。先后担任山东副使、分巡辽阳的职务。年成歉收(时),救活了饥民万 余人。开辟几万顷近海的.圩田,老百姓叫他“蔡公田”。经多次升迁后任山西按察使。

嘉靖三年,大同守兵作乱,巡抚张文锦遇害。(皇帝)下诏书特赦免作乱的守兵,于是 提拔蔡天祐为右佥都御史,任大同巡抚。天祐率几个随从骑马入城,告诉作乱的军士(只需) 献出首恶,众人心中稍微安定下来。正赶上尚书金献民、总兵官杭雄出兵甘肃,取道大同, 作乱的士兵怀疑(将)被讨伐,又喧闹起来。天祐担心了,急忙请求第二次发出赦书。兵部 说“罪魁祸首不除就不能警示后人”。请求特地派遣大臣总督宣、大军务,来控制守军(防) 变乱。 (朝廷)于是命户部侍郎胡瓒和都督鲁纲统领京城军士三千人前往。胡瓒等还没出发,

而进士李枝送的饷银到了。作乱的士卒说: “这是奉密诏全部杀掉大同(参与作乱的)人, 作军队赏赐用的。”在夜中火起,(士兵)围住李枝的住处,(李枝)拿出官方的文件给他们 看才使(士兵)解散。不久(作乱的士兵)又杀死知县王文昌,包围了代王府,胁迫代王上 奏乞求赦免他们。代王急忙携两个郡王逃到宣府。巡按御史王官说:“作乱的士卒正吵闹, (此时)大兵压境,是催促他们叛乱啊。请赶快让禁军停下,允许我悄悄地谋划。”(朝廷) 于是命胡瓒驻兵在宣府。很快,天祐上书总兵官桂勇已抓捕五十四人,请让京城的军士停下 不再派遣。皇帝因他阻挠派兵责备他,命令他一定要抓获首恶郭鉴等人。于是胡瓒驻扎在阳 和,桂勇、天祐命令千户苗登擒斩郭鉴等十一人,用匣子装(郭鉴等的)首级送给胡瓒,请 求(他)调回军队到京师。刚(过了)两天,郭鉴的父亲郭疤子又纠集徐毡儿等趁夜杀了桂 勇家人,又毁掉苗登的家。胡瓒说非全部歼杀不可。皇帝就严厉责备了天祐,召唤桂勇回京, 以过去的总兵朱振代替他,下令胡瓒仍然驻扎到宣府。

篇5: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译文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因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

注释

1.何许人:何处人。也可解作哪里人。许,处所。

2.详:知道。

3.姓字:姓名。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别名称字。

4.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

5.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

6.会意:指对书中的有所体会。会:体会、领会。

7.欣然:高兴的样子。

8.嗜:喜好。

9.亲旧:亲戚朋友。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10.如此:像这样,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11.或:有时。

12.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辄(zhé),就。

13.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14.既:已经。

15.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zēng)不,竟不。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离开。

16.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dǔ):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堵,墙壁。萧然,空寂的样子。

17.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个补丁。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

18.箪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dān),盛饭的圆形竹器。瓢(piáo),饮水用具。屡:经常。

19.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20.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21.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22.黔(qián)娄:战国时期齐稷下先生,齐国有名的隐士和著名的道家学,无意仕进,屡次辞去诸侯聘请。他死后,曾子前去吊丧,黔娄的妻子称赞黔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

23.戚戚:忧愁的样子。

24.汲汲:极力营求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

25.其言:推究她所说的.话。

26.兹:这。

27.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28.俦(chóu):辈,同类。

29.觞(shāng):酒杯。

30.以乐其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感到快乐。以,用来。

31.无怀氏:与下面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赏析

这篇文章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正文。第二部分是赞语。

正文部分又可分为四小节。第一节自开头至“因以为号焉”,交代“五柳先生”号的由来,开篇点题。“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而五柳先生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这就暗示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士。“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地取了一个字号。五柳先生不仅隐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视姓字,用庄子的话说,“名者,实之宾也”,本就无关紧要。但他看中五柳树的原因也许五柳先生宅边并无桃李,只有这么几棵柳树,这与后面所写“环堵萧然”是一致的。五柳先生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这五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的色彩。以五柳为号也就显示了五柳先生的性格。

第二节自“闲补少言” 至“欣然忘食”,写五柳先生的禀性志趣。接着写五柳先生的生活、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这是五柳先生最突出的地方。闲静少言是五柳先生的外在表现,不慕荣利,才是五柳先生的真实面貌。因为不追求荣利,五柳先生就无须奔忙,不用烦躁,自然也就闲,也就静,用不着喋喋不休。但这种闲静少言,并不等于五柳先生没有志趣。但这一节主要是写其“好读书”而善读书。但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就与五柳先生的“不慕荣利”有关。五柳先生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表明了五柳先生是一位有知识的人,和那个时代的社会对他的限制和迫害。

第三节自“性嗜洒”至“不吝情去留”,写“五柳先生”的饮酒嗜好。作者强调他的嗜洒是出于天性,而非门阀之士的放荡纵酒,自我麻醉。但嗜洒与家贫又是矛盾的,他不慕荣利,不能摆脱贫困,便“不能常得”到酒。这说明他不因嗜酒而失节。至于亲友请他吃酒,他却毫无拘束,一去即饮,一醉方休,又反映了他的坦率与认真,并没有当时所谓名士的虚伪与矫情。饮酒是他在那种时代环境里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

第四节自“环堵萧然”至“以此自终”,写“五柳先生”的安贫与著文。他虽然居室破漏,衣食不足,但却安然自得。这正是他安贫乐道的表现。而“常著文章自娱”,不入尘网,则是他读书“每有会意”的结果。并且,“忘怀得失”又是他“不慕荣利”的性格使然。这些既与前文相照应,又收束了全篇。

对五柳先生的生活、志趣作了叙述以后,第二部分文章结尾也仿史家笔法,加个赞语。这个赞语的实质就是黔娄之妻的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两句话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陶渊明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文章最后有两句设问的话:“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既表达了他对上古社会淳朴风尚的向往之情,又说明他是一位有着美好现想的隐士。同时也是对世风日卜的黑暗现实的针砭与嘲飒。

创作背景

对于《五柳先生传》的写作年份一般有作于少年和作于晚年两种说法。

王瑶根据萧统的《陶渊明传》的叙述认为,《五柳先生传》作于太元十七年(392年)陶渊明为江州祭酒以前。魏正申在《陶渊明探稿》中曾提到:“他在二十八写下的《五柳先生传》中,表示了自己的从文志愿。”如果这说少年时所作的话,那么这便不是自传了,有可能是陶渊明在年少时对生活的构想,表明志向,规划未来。

篇6:五柳先生转原文及翻译参考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1〕,亦不详其姓字〔2〕。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3〕。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4〕;每有会意〔5〕,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6〕,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7〕,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8〕,不蔽风日,短褐穿结〔9〕,箪瓢屡空〔10〕,晏如也〔11〕。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12〕:黔娄之妻有言〔13〕:“不戚戚于贫贱〔14〕,不汲汲于富贵〔15〕。”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16〕?酣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17〕?葛天氏之民欤?

译文。

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弄不清他的姓名。他的住宅旁边植有五棵柳树,因此就用“五柳”作为他的别号了。五柳先生安闲沉静,不好言谈,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但不执着于对一字一句的琐细解释;每当读书有所领悟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生性嗜好喝酒,但因为家贫就不能经常得到。亲朋好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备酒招待他。他前去饮酒时总是开怀畅饮,直到大醉方休;醉后就向主人告辞,从不以去留为意。他的住室四壁空空荡荡,破旧得连风和太阳都无法遮挡,穿的粗布短衣打满了补钉,饮食简陋而且经常短缺,而他却能安然自得。常常以写诗作文章当娱乐,抒发自己的志趣。他能够忘掉世俗的得失,只愿这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这样述说自己的丈夫:“不因为处境贫困而终日忧心忡忡,不为了追求富贵而到处奔走钻营。”推究她所说的话,五柳先生不就是黔娄那样的人物吗?饮酒赋诗,满足自己的志趣,这不是成了生活在无怀氏、葛天氏时代里的人了吗?

【注释】

〔1〕何许人:何处人。也可解作何等样人。〔2〕姓字:姓名。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别名称字。〔3〕号:古人除名、字之外,还有别号。〔4〕不求甚解:指对所读的书只求理解精神,不执着于对一字一句的解释。〔5〕有会意:指对书中的意义有所体会。〔6〕如此: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7〕造:去、到。〔8〕环堵(dǔ赌):房屋四壁。堵,墙壁。〔9〕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10〕箪(dān丹):盛饭的圆形竹器。瓢(piáo嫖):舀水的葫芦。〔11〕晏如:安然自得。〔12〕赞:古人常用于传记体文章的结尾处,表示作传人对被传人的评论。〔13〕黔(qián前)娄:春秋时鲁国人,无意仕进,屡次辞去诸侯聘请。他死后,曾子前去吊丧,黔娄的妻子称赞黔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忻忻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14〕戚戚:忧虑的样子。〔15〕汲汲:极力营求的样子。〔16〕极其言:推究她所说的话。兹:此。指五柳先生。若人

您好!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日:“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 融然② 。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套。则抚而和之,日:“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

译文:

篇7:五柳先生转原文及翻译参考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五柳先生安闲沉静,不好言谈,也不爱荣华利禄。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喜欢读书,不过分追求字词解释,每当有所领会,就开心得忘了吃饭。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天性嗜好喝酒,但因为家贫就不能经常得到。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置备酒来招待他。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醉后就向主人告辞,竟不舍不得离开。。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他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都无法遮挡风和太阳。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穿的粗布短衣打了补丁,连箪瓢都经常是空的,而他却能安然自若。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常常以写诗作文章当娱乐,抒发自己的志趣。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他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只愿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这样说:“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这话说的大概就是五柳先生这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满足自己的志趣。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上一篇:《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设计下一篇:教学改革下的大学体育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