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发展经验

2024-07-18

高新区发展经验(通用8篇)

篇1:高新区发展经验

兄弟城市高新区创新发展的经验借鉴研究

一、兄弟城市高新区实践发展的创新经验

1.建立以产学研为核心的知识创新体系。北京和南京是高校和科研机构云集的城市,他们的特色经验在于突出产学研合作机制创新。例如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与众多大学建立多种联系,建立了SCDMA无线宽带等40多个产学研联盟,提升知识转化的效率和能力,力求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而南京高新区则与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协同创新中心、院士工作站,发展壮大了北斗信息产业和新材料产业。这类模式的做法主要包括:一是通过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区域乃至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知识增量储备;二是与区域外进行创新知识要素的交换与融合,从而产生更大的创新能量,以此来支持技术创新活动;三是为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之间的有序联结搭建桥梁、创造连接通道。

2.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圳是以企业为核心进行创新的典型城市,例如深圳以企业化运作方式成立了光启研究院,吸引了一支跨学科、跨领域的全职高端人才队伍,在充满活力的交叉学科合作中,建立起具有广阔国际视角的科研环境,引领超材料技术的长远发展。通过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机制,深圳涌现了华为、TCL、中信通信等一批跨国企业,在南山区就集聚了100多家上市公司。深圳的做法和经验在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为目标,以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为基础,以健全技术转移机制体制和组织为突破口,主要完善以下功能:完善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投入、执行、评价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通过技术创新枢纽将技术创新活动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使技术创新有效服务于产业需求;通过科技创新要素市场的建设,促进提高市场的有效性,构建与完善技术创新要素市场。

3.建立以产业组织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产业创新体系。有一些城市则通过国家的政策支持,在相关产业的组织和管理上实现了创新发展。例如上海张江科技园做了前瞻性规划,早在1996年由国家科技部、卫生部、中科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上海市签署了共建“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的合作协议,确定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中试孵化-规模生产-营销物流”的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体系。天津市滨海新区聚集了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和我国面积最大、开放度最高的保税港区,力求建成高水平的现代化制造、研发和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全力振兴与海洋经济相关的航运、物流等产业,并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着力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他们共同的做法包括:一是产业管理完善,为了实现区域

产业发展和国家宏观调控目标,设计并维护一种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对产业进行规划、组织、协调、沟通和控制。二是产业组织优化,即完善产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组织结构、市场组织结构、政策体系,以求达到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来保证企业规模,并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三是产业引领超前,即引导产业的发展方向,将创新技术融入新兴产业发展中。

4.建立以领军人才为纽带的服务创新体系。无锡没有著名大学和科研院所,没有北上广的地理位置,更没有特殊的国家政策支持,则走出了依靠引进和培养领军人才的服务创新之路。无锡于2006年在全国率先推出530计划,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到海外引才,至今引进了施振荣、刘海涛等1000多名领军人才,直接带动了新能源产业、物联网产业的高速发展。无锡人才战略的发展演变已从530计划到千人计划再到人才特区建设,其主要经验在于,聚焦特定对象,制定特殊政策,营造特殊环境,吸引并留住高素质人才,满足人才创新创业、安居交流的各方面需求,充分调动人才的创新积极性,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关于加强我市高新区建设发展的几点启示

高新区发展建设已经历过二十多年历史,由于各地的相互学习和模仿,各城市的基本做法日趋同质化,但由于每个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政策扶持有所差别,所以形成了各具特点的创新模式。同时对照兄弟城市(区)创新的做法和经验,对推进我市创新型城市和高新园区建设有如下启示。

1.以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为基点,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产学研合作模式。(1)以市场和企业技术需求为导向选择和制定重点支持的技术领域。制定符合产业需求的技术前瞻战略,以及建立企业技术需求征询机制。(2)加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知识创新和产学研合作驱动力。以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方式促进高校间建立知识创新联盟,同时要创新技术人才的流动机制,解决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人员走出象牙塔和实验室、走向企业的后顾之忧。

(3)以中小企业为突破口,确立企业在产学研中的主体地位。从立法层面使国拨经费项目及其成果向中小企业倾斜,在人才联合培养和技术转移税收优惠上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4)营造产学研合作的外部环境。完善法律制度,明确产学研合作主体的责权利关系,尤其是对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拥有权、技术转移收益分配权和分配方式以及产学研合作契约规范化等方面要通过立法明确。

2.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资源有效向企业聚集。(1)改进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政策,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源”。通过金融制度体系建设促进民营企业成为区域技术创新主力军。同时,要制定《财政激励自主创新法规》、《税收激励自主创新政策法规》,通过灵活运用政府采购和公共财政政策等手段来完善激励企业自主创新。(2)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动和保护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明确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建设的目标与原则,优化知识

产权保护环境,建立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与企业知识产权顾问制度。(3)完善国家科研体制投入政策,向企业技术创新倾斜。以应用类项目的选题确定、项目执行和项目评价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明确企业在国家应用类项目内容选定中的参与权、执行中的参与权,完善应用类项目的市场评价机制。(4)针对中小企业需求建立技术研究院,提升中小企业的创新技术承接能力。通过产业联盟或者行业协会等机构建立科研机构与企业的技术合作体系,促进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合建立工程技术研究院,同时应进一步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3.以技术转移政策创新为突破口,健全技术扩散、技术转移机制。(1)完善对技术转移政策法律体系。建议制定一系列技术转移的法律法规,如《技术转移促进条例》、《技术转移机构组织法》、《企业技术创新促进条例》等,明确规定大学、研究机构、企业及其他组织技术转移的责任。(2)提供合理规范、透明高效的技术转移资金支持。各相关部门联合设立专门支持技术转移的基金;充分考虑各方主体利益,协调建立合理的技术转移投融资制度,创新技术转移中的投融资模式;支持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参与技术转移过程。(3)建立技术转移组织、协调机构。建立一个以科技和经济部门为主,金融、财政、税务、计划、教育等部门参加的技术转移组织协调机构。(4)加大技术转移人力资源培养和技能培训力度。组织专家,特别是有成功案例的技术转移专家,编写杭州科技园区技术转移案例教材;完善和提升现有的技术经纪人培育体系,实施技术经纪人守信工程;实施技术转移人才培训认证和注册机制。(5)积极探索技术转移新的机制和模式。促使企业的早期介入大学和研究院所的研究过程;建立与健全创业企业退出机制;鼓励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的合作;创新大学教师评价方式等。

4.以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为核心,打造人才创新创业的高地。(1)进一步加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力度。分门别类实施人才计划和人才工程,针对一些具体的行业或研究领域推出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计划,分门别类、更有针对性地实施人才计划和人才工程。(2)完善人才评价制度。积极推动高层次人才档案管理办法的改革,简化相关程序,加强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个性化服务,要以品德、能力、贡献和业绩为导向,引入现代测评技术,形成针对不同产业领域的领军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科研管理人才等各类高层次人才的分类考核与评价办法。(3)在人才激励方面进行探索创新。建立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对海外高层次人才进行表彰奖励;放宽股权激励政策,允许海外高层次人才、高新技术人才以专利、标准等知识产权和研发技能、管理经验等人力资本作价出资办企业,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结合财政部实施的“结构性减税”等新举措,在“结构性减税”方面进行新的探索,争取各项政策在杭州高新区的先行先试。(4)营造吸引人才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开辟针对人才引进的电视节目和报刊专栏,开展媒体跟踪报道、专

题访谈等,并经常举行“人才创新创业”的报告会、交流会等,在社会上形成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篇2:高新区发展经验

高新区公安消防大队建设经验材料高新区公安消防大队成立于2002年4月,目前大队共有干警9人,其中现役警官5人,公安警察4人,下辖两个中队,共有官兵98人。大队现配有消防监督车辆3辆,摩托车6辆,负责整个高新区新区8个自然村范围内的消防监督检查、建筑工程审核、验收及辖区内的消防知识普及,社区、农村消防安全建设工作指导等工作。辖区内现

有消防安全重点单位21家,其中包括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山东小鸭集团、济南轻骑发动机厂、华泰大众印务公司、齐鲁软件大厦和齐鲁软件学院等大中型企业和重要科研单位。自2002年大队成立以来,大队全体人员克服任务重、人员少、经费装备未到位等困难,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发现消除了大批火险隐患。通过报纸、板报、培训和讲座等多种形式普及消防知识,提高单位和个人的消防安全意识。2年多来大队所负责的辖区内,火灾形势稳定,消防重点单位位发生一起火在,整个辖区内没发生一起重、特大火灾,没有一人因火灾事故伤亡。特别是2003,在大队人员的共同努力和辖区单位群众的积极配合下,全年辖区内仅各类发生火灾8起,无一人伤亡。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全体干警的共同努力十分不开的,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高新区大队近两年的建设经验。

一、部队建设情况一是狠抓班子自身建设。大队自组建以来,特别是大队成立党委以来,十分重视班子自身建设,经常召开会议,定期研究分析工作和部队管理等方面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明确责任分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大队党委一班人注重团结协作,身先士卒,脚踏实地,艰苦创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上下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干工作。在大队党委的带领下,全队上下风气正,同志们干劲足,工作积极努力,大队上下已经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二是认真组织政治教育活动,保证官兵政治上永远合格。按照支队的统一部署积极组织部队认真开展“十六大”专题教育学习和“学习十六大,全面建小康,消防怎么办大讨论活动”。学习活动中联系大队官兵的思想实际,结合工作任务特点,认真制定了学习活动方案,层层发动部署,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搞好教育活动的开展,通过教育学习和大讨论活动的开展,全队形成了良好的学风,上下思想更加统一,目标更加一致,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同志们的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思想更加稳定,工作更加积极主动,部队的战斗力不断增强。三是抓好部队的警营文化生活,不断陶冶官兵情操。大队在充分发挥所属十中队军乐队的基础上,今年5月份以九中队为依托,与济南九州富得香料有限公司投资2万余元组建了济南消防九州富得威风锣鼓队,经过综合训练,锣鼓队已于国庆节前夕进行了汇报演出。锣鼓队的建成,不仅极大的丰富了官兵的警营文化生活,也标志着部队的文化建设又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四是狠抓部队正规话建设,积极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今年3月份支队确定先行在我大队十中队开展正规化试点工作,为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大队一班人统一思想,密切配合,放弃业余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想方设法筹措资金,为十中队投资12万余元改造了基础设施,改变了中队营房基础设施相对较差的状况,为官兵创造了良好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圆满完成了任务。大队还积极争取资金30万元,购置了监督车2辆、摩拖车三辆、微机3台等办公器材,按照岗位划分了办公区域,购置了办公桌椅。同时积极响应支队的暖心工程,结合总队“十个一工程”的开展,大队又投资近8万元一次性为所属两个中队及大队机关安装空调近30台、并为两个中队配备了蒸饭车、分餐用具,极大地改善了大队机关及中队干战的学习训练生活工作环境,创造了拴心留人的良好氛围,受到支队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五是发扬高新精神,唯旗誓夺。大队对支队组织的各项竞赛比武活动非常重视,把此项工作列入大队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每次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有落实,有专人负责。在支队组织的学习“十六大”演讲比赛中,我大队取得了个人第四名的成绩;在支队组织的条令和安全条例知识竟赛中,我大队取得了一个第二、一个第三的好成绩;在支队组织的“百日大练兵特勤业务比武”中,大队取得了总分第三名、所属九中队取得了总分第四名、所属十中队取得了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在支队7月24日至8月13日开展的法律文书档案评比活动中获得第四名。六是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加强对大队机关干部的日常管理。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大队机关干部的日常管理,提高工作办事效率,大队每月从三点名、办公室卫生、警容礼貌、请销假、课余时间的管理、政治学习、交接班等方面,对大队机关干部进行量化考核,成绩与奖惩、评优评先挂钩。通过采取此项措施的落实,大队机关的正规化建设得到加强,干部的工作热情、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七是“五条禁令”落实到位。公安部“五条禁令”颁布实施后,大队按照上级要求迅速召开了贯彻“五条禁令”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向全体官兵发放了禁

篇3:高新区发展经验

当今世界高新技术产业正孕育着新的重大技术变革, 这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现有面貌。例如, 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的技术创新, 将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信息技术快速突破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深度渗透, 新一轮信息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海洋开发、新型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技术的加速发展, 世界将进入绿色、清洁、低碳发展的新阶段;纳米科学和技术的重大突破, 也将带来深刻的技术革命, 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应用转化速度的不断加快, 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就业取向, 而且造就了新的追赶和跨越机会, 将引发社会生产方式、全球竞争格局和国民财富获取方式的重大变革。在信息与网络技术领域, 云计算及其相关技术仍然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研发热点。美国企业在该领域的研发投入约占全世界研发支出的一半甚至更多, 继续在世界占据主导地位。在生命科学领域, 2014年全球生命科学产业增加至2, 010亿美元。其中, 生物制药的研发支出占整个生命科学产业总支出的85%。生物燃料虽然面临的挑战很多, 例如很难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但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领域。

世界发达国家都在积极争夺科技创新人才, 竞相实施重大科技计划, 着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创新能力。尤其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 各国纷纷推出激励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举措。例如, 欧盟的2020战略、美国的重振制造业战略以及日本的未来开拓战略等。这些战略的出台不仅对国际分工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并且进一步加剧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由于创新能力薄弱, 我国目前只是经济大国, 还不是经济强国。同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还有较大差距, 主要表现为: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关键技术不足;科研体制存在弊端, 科技投入不足, 缺乏优秀拔尖人才, 科学研究质量不够高等。世界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已积累了很多经验, 学习和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对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 掌握发展主动权, 促进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二、美国的经验启示

美国高新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保持持续优势的源泉在于相对于欧洲和日本而言所具有的体制上的突出优势。

(一) 美国非常重视对研究开发的支持。美国目前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研发投资国。2014年美国的研发投资达4, 650亿美元, 占其GDP总量的2.8%, 研究活力同比增加3.2%。其中, 美国联邦政府的研发投入提高到1, 230亿美元, 增长幅度为1.5%, 大部分资金分配给那些促进基础研究的部门, 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能源部科学办公室。美国产业界对研发的资助增加至3, 075亿美元, 增长幅度达4%。美国学术方面的研发投入增加2.2%, 达629亿美元。美国的生命科学产业增加投入至930亿美元, 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小型生物制药研发公司和医疗器械制造业投入的增长。美国的信息与网络技术产业研发投入以私营部门为主, 大概占总投入的1/3, 达1, 460亿美元, 增长幅度在5.4%。美国的经济和政策氛围显示航空航天、国防和安保产业研发投入有小幅下调, 达126亿美元。美国能源产业的研发投入水平有所增加, 达70亿美元, 增幅为1.7%。美国化学和先进燃料产业研发投入增加3.6%, 达120亿美元。

(二) 美国高度重视产业研发与大学研究的紧密结合。最明显的就是政府资助和私人资助研究机构的混合机制。这种混合机制促进了大学之间的竞争, 并给予顶级的私立大学充足的财政预算自由, 使它们能够提供高薪以保证高质量的教学、建造先进的实验室以吸引世界各地高水平的教师和学生。大学的研究所、政府资助的公共研究机构以及行业中的私人科研机构之间的有效紧密结合对于美国取得高新技术产业的世界领先地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资料表明, 美国制药业的优势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政府对公共卫生研究的支持。国防研究的需要和政府的扶持政策帮助美国在半导体、计算机软硬件开发、生物技术和因特网等领域取得领先地位。美国联邦政府所支持的研究项目不仅审核严格, 而且往往倾向于支持精力充沛、富有创意的年轻学者, 并且不倡导继续支持那些缺少创意的著名教授。美国的教育优势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大力发展具有世界领先地位的商学院。这些商学院培养了大量具有良好金融知识、创新精神和风险承受能力的MBA人才, 很好地促进了风险资本在美国的应用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半导体、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产业中, 美国政府对各类培训和研究给予了广泛的支持, 并加强了对知识产权和许可协议的重视和规范化。

三、欧盟的经验启示

(一) 欧洲国家将高新技术产业视为推动经济复苏、提升国家竞争力和创造就业岗位的主要动力和基石。欧盟研发经费投入规模仅次于美国, 即使面临经济严重衰退, 仍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推动科技创新。从1984年开始, 欧盟先后发布了七个科技框架计划。随着这些计划的实施, 欧盟的研发投入由最初的32.7亿欧元上升到第七框架的530亿欧元, 规模翻了16倍多。2006年至2012年期间, 欧盟的研发强度基本保持增长。其中, 芬兰、瑞典和丹麦的研发强度位居欧盟前三甲, 分别为3.55%、3.41%和2.99%。为了突出科技创新的重要地位, 加强对欧盟重大科研项目的统筹, “第八个科研框架计划”被改称为“地平线2020”, 其涉及范围扩大、执行力度加强, 欧盟于2013年12月3日批准了该科研规划。“地平线2020”从2014年1月1日实施到2020年底, 预算为770亿欧元。该规划将重点扶持一系列具有高科技含量、创新思维、具备世界性竞争实力的研究项目, 既包括燃料电池、创新型药品和氢能技术, 也包括用创新技术和可再生资源来生产更环保的日用品等, 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加快欧盟科技一体化进程, 促进科技创新, 提升欧盟未来的科技经济竞争力, 推动经济增长与就业。

(二) 欧盟认为创新者必须具备富于创新性、有实干精神、敢于承担风险, 勇于面对失败等多种素质, 并具有预见未来需求的能力、很强的组织能力以及把握和控制成本-效益的能力。为了促进创新活动的广泛开展, 欧盟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创新文化的发展:改进教育和培训, 鼓励产学研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鼓励科技人员向中小企业流动, 促进企业的创新和技术转让;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意识, 让公众、消费者以及雇员参与技术创新;改进企业管理, 推广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为创造一个更加有利于创新的法律、行政和金融环境, 欧盟在保护知识产权、提高创新项目的资助效率以及激励创新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新举措。为加强研究与创新的有机联系, 欧盟要求各成员国加快研发创新体系调整和变革;鼓励企业增加研究与开发的投入, 吸收企业参与制定研究计划;鼓励科技人员创办高新技术企业, 增加资助渠道的透明性;在中小企业与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之间开展中介服务, 促进技术推广和应用;加强技术创新的国际合作, 支持有利于创新企业打入国际市场的技术转让;制定专门的创新行动计划, 引导研究与技术开发面向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

四、日本的经验启示

日本2009年出台了《未来开拓战略》, 这是一项由三大领域十大计划构成的“未来开拓战略”。该规划提出要把日本打造成为世界第一的环保节能国家, 在燃料电池、太阳能发电、绿色家电、蓄电池等低碳产业上保持市场份额第一。为支持高精尖等前沿技术研究, 日本政府在年度补充预算中还增加了1, 500亿至2, 700亿日元基金, 对单项研究项目的资助达到30亿至150亿日元。为了充分发挥节能环保领域的技术优势, 日本出台了太阳能发电及节能世界第一计划, 拟在未来5年左右将太阳能发电规模扩大, 并将太阳能价格大大减少到可以普及到寻常百姓家。日本还将推进环保型汽车的技术开发, 计划百分之五十的现有汽车到2020年将转换为电动力汽车或混合动力车。同时, 日本将大力发展卫生保健新兴产业, 大幅缩短疫苗研制生产周期, 加速脑科学、干细胞等先进医疗技术开发, 将癌症等重点疾病领域的药品、可再生医疗、医疗器械等的研发列为国家战略项目。此外, 日本还提出了IT潜力发挥战略, 利用IT提高产业竞争力。

虽然日本经济目前没有摆脱衰退, 但日本的许多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私人部门对研发持续不断的高投资, 对产权的重视, 对专门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有效利用, 以及对团队精神的强调, 再加上国内公司在高新技术领域的激烈竞争, 是日本高新技术产业持续拥有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日本企业擅长从西方国家引进基本的产业技术, 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流程创新, 不断提高生产率和产品质量, 获取并保持竞争力。这一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日本的统一化教育、员工道德观念高、对人力资本的长期投入以及灵活的管理体制和零库存管理。政府鼓励进口的政策不仅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竞争, 而且还加强了对新技术的学习, 从而使日本在某些技术落后的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私人风险企业虽然很少得到政府的支持, 但仍然是推动日本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日本的研发资金投入更多来自私人部门的投入, 政府组织的研究联盟在鼓励和引导日本创新活动上所起的作用比不上私人部门。许多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学者还自发地出国深造, 进行交流, 在带来新技术的同时, 也开创了新的公司。

五、韩国的经验启示

韩国2009年初修订了《基础研究振兴综合计划》, 并通过了《“绿色工程”计划》。韩国不仅加大了对基础研究的投入, 还要使绿色经济成为韩国经济复苏的主要力量, 并争取跻身全球七大“绿色大国”之列。为在21世纪初赶上西方7个主要的发达国家, 韩国近年来大大加强对科技的支持力度, 在基础研究和许多战略领域确定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和研究重点。信息技术是韩国科技发展的重点, 2003年~2015年韩国大力开发高速多媒体服务技术、光交换技术、光资料处理技术、私人秘书计算机多媒体程序技术。在生物技术领域, 韩国的研究重点包括新功能生物材料、生物功能的工业利用、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功能的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分子繁殖和细胞培育、食品生物、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环境与安全的评估技术、生物能的生产以及基础生命科学。为确保可持续发展的海洋开发能力, 尽早进入海洋强国行列, 韩国还制定实施了海洋科技开发综合计划, 资助产、学、研之间的联合研究开发活动, 开发高技术海洋工业设备。

韩国人口约为我国的1/25, 国土面积仅有我国的1/100, 人口密度为我国的4倍, 并且资源十分匮乏。根据德国科隆经济研究所2012年发布的报告显示, 韩国技术创新水平居全球第三位, 仅次于芬兰和瑞士。然而, 韩国企业的技术创新也历经了从模仿到创新的艰难转换。韩国较为成功的模仿创新一方面使其技术水平在较短时间内赶超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并紧追发达国家, 另一方面又导致韩国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 产生了对外国技术的严重依赖性。为此, 韩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把科技立国的重点转向自主创新, 逐步培育独立自主的技术研发体系。经过多年的努力, 韩国政府不断完善技术创新的政策体制环境, 成功地打造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韩国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的科技发展模式, 为加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韩国政府增加对科技的投资, 加强基础研究;大力扶持和发展风险投资公司;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扩充享受减免税待遇的外商投资项目的范围, 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吸引外资和引进技术;推动知识产业技术开发和国际交流, 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科技人才。

六、结语

高新技术已成为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为抢占未来经济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世界主要国家都非常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发展, 纷纷调整发展战略, 大力培育新兴产业。许多国家都大幅增加研发投入, 把科技投资作为战略性投资, 超前培育和发展核心关键技术及战略产业, 把科技创新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我国要实现跨越式发展, 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必须集中力量选择一些关键领域重点突破, 着眼长远培育新兴产业,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历史经验表明, 有效抓住机遇的国家将能够引领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于2012年出台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的七大产业和24个领域。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我国正在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和重大应用示范工程。这些工程都符合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的方向, 有利于加强关键技术研发, 加快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 并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

摘要:高新技术已成为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世界主要国家都非常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发展。许多国家都把科技创新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超前部署和发展核心关键技术及战略产业。世界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已积累了很多经验, 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对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 促进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投入,科技创新

参考文献

[1]本·斯泰尔, 戴维·维克托, 理查德·内森, 编著.技术创新与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2]姜岩.欧盟通过“地平线2020”科研规划[EB/OL].新华网, 2013, 12

[3]游文娟.2014年全球研发投入将呈增长趋势[J].生命科学研究快报, 2014, 1

[4]程如烟, 张旭, 黄军英.各国抢占新一轮经济增长制高点[N].人民日报, 2010-3-21

[5]王征.全球视野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与我国的对策选择[J].决策咨询, 2014, 2

[6]国务院.“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R].国发〔2012〕28号, 2012, 7

篇4:高新区发展经验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趋势之一。日本是全球发展循环经济起步较早的国家之一,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文章总结日本循环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对中国高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笔者随“南京市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培训班”赴日本进行了近一个月的学习考察,亲身体验了其在生态工业园建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再生利用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在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我国要实现赶超型工业化道路,有必要借鉴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

一、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

1,教育宣传层面。此次考察中,我深刻体会到日本政府对运用各种手段与传媒中介加强对循环经济的宣传的重视,借此来提高国民对实现零排放或低排放的环境意识?日本各行政部门、企业团体和公民个人相互合作,共同努力,综合推进各年龄阶层在学校、社区、家庭等多种场所的环境教育和环境学习。同时,日本政府还不断充实环境宣传手段,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各种社会传媒进行宣传活动,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提高国民的环境意识。在互联网上开设绿色购物网(GPN)为消费者提供商品的环境信息。环境教育宣传是发展循环经济从概念到行动的关键,是国民从认识循环经济到参与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中介环节,因此,日本多领域的环境教育宣传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2,意识理念层面。日本作为发达国家,其在意识理念层面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思考。

(1)危机意识强。从此次考察学习接触到的各阶层人员中。我深刻体验到这一点。日本是资源消费大国。但自然资源并不丰富,经济发展所需资源、能源的绝大部分依靠从国外进口,易受国外能源、原材料价格的冲击。从19世纪中日甲午战争起,日本就开始考虑资源问题,在20世纪50年代末,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资源危机意识更加强烈,在世界上争石油、矿产等资源:同时,日本对环境的保护在世界上也属领先国家,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发生水俣病事件后,日本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更加强烈。

(2)发展理念新。无论日本还是韩国,都把协调发展、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发展经济的主线,把节约资源、保护资源、保护环境作为国家战略。20世纪80年代,日本就开始向国外转移耗能大、有污染的产业。一直持续到本世界还未结束;20世纪90年代,韩国也开始转移批耗能大、占用资源多的、有污染的项目:如韩国在南京的锦湖轮胎,就是占地多、耗能大、有污染的第三期工程项目。

3,实践操作层面。教育宣传是根本。意识理念是前提。实践操作是关键。日本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操作层面的经验,是非常有成效且值得我们国家借鉴。

(1)法规完备。日本在发展循环经济的法规比较完备,如日本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分三个层次:基础层面有基本法,如《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第二层面是综合性法律,如《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和《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第三层面是根据产品的性质制定的具体法律,如《促进容器和包装物分类回收法》、《家用电器回收法》、《食品回收法》、《建筑及材料回收法》、《车辆再生法》、《绿色采购法》等。

(2)政策到位。除了法规之外,日本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也非常有效。如生态工业园补偿金制度、对废塑料制品再生处理设备按14%的价格特别退税,资源回收奖励制度等。

(3)措施有力。日本明确规定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公众的责任与义务。特别是规定了企业和公众的“排放者责任”原则和“扩大生产者责任”原则,规范了官、产、民在建立循环型社会方面的社会行为。

(4)企业尽心。这也是日本企业的一个特点,我们所看到的企业,都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自己的份内之事,自觉自愿主动地走循环经济之路。

(5)社会认同。日本整个社会,从上到下,从老人到儿童,从城市到农村,循环经济的影响已深入人心,得到全社会的认同,这是循环经济发展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南京高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

要借鉴日本等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进经验,把循环经济的理念落实到工作中去,真正实现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对症下药。笔者结合自己在南京高新区工作的实际经验,谈谈其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

南京高新区成立于1988年,是南京市最早的高新区,也是南京唯一的国家级高新高新区。经过十七年发展,高新区已经初具规模,高新区由于自身区位不具优势,因而特别重视环境建设,高新区于2001年就通过了IS014000认证,并于2005年申报了建设省级生态园区并获省环保厅批准。高新区对区内企业实行集中供热,企业不得自建小锅炉,并自建污水处理厂。对污水集中处理。去年,又被市里列为循环经济试点园区。

相对于其他工业区来讲,高新区环境是不错的,但离真正的循环经济还有较大的距离。主要表现在:排污不严重但排废相对较多,企业单位产出占用土地资源较大,产出能耗比离发达国家还有差距,明显的循环经济链条尚未形成等等。

三、日本成功经验对南京高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启示

对照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和南京高新区的现实差距,要想依靠发展循环经济提升南京高新区的竞争力,笔者有以下一些思考与建议。

1,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高新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核心竞争力是高新区在激烈的竞争中能保持不败的主要支撑,或是最坚实的基础。在当前,高新区的政策优势、体制优势正逐步弱化,政策优势随着各地区的招商的让利而弱化,体制优势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而弱化,因此,优良的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的优良环境将成为高新区下一轮竞争的核心内容。而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高新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尤其是在今年全国科技大会后,全国的高新区特别是高新区,开始了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二次创业。

2,南京高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的三个层面来看,高新区类似于区域层面,在这个区域内,也存在着政府、企业、社会三个层次,在三个层次中,政府的前期主导作用很重要,因为目前的循环经济成本还比较高,纯粹靠市场力量来发展还需要一个过程。同时企业作为循环经济的主体。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核心元素。在社会这个层次。高新区各类人员的观念、意识、素质等对循环经济的形成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南京高新区要成为循环经济的示范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园区为载体,发挥政府主导作用。①制订南京高新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由于循环经济刚刚起步,立法不完善,政策不到位,长期需要政府来主导。南京高新区政府

要把园区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整体,必须在发展规划上作出安排。根据园区实际,依靠有关政策,制订中、长期和近期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使之与园区总体规划相融合,如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等,并尽可能定出量化指标。②按照循环经济观念,制订南京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园区内现有产业结构调整。每个高新区都号称有自己的产业重点与特色产业,但目前实际上各园区产业结构大部分雷同。短时间内让每个园区错位发展是不现实的。但是要求每个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制订和修订产业规划是可能的。在规划中,明确要求已进区产业按循环经济模式去发展,对招商引资的将来要进区的企业提出明确的清洁生产与实现循环经济的要求。③制订南京高新区内促进和鼓励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与措施。作为国家、省、市政府应该有相对完善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出台,目前许多条例在制订和完善过程中,作为南京高新区政府自身来讲,怎样参照园区现有政策优势,结合循环经济发展需要,出台相应的支持与扶持政策。

(2)以产业为本体,培育南京高新区循环经济发展产业链。高新区是一个工业集聚区,工业集聚区有它自身的规模效应,从循环经济的内涵来分析,集聚区发展循环经济,在培育循环经济产业链上有自身独特的优势。①分析南京高新区内现有土地、能源、水和原材料利用状况,整合现有产业门类,引进关键链接项目,实现横向联合、纵向闭合和区域整合,促进产业升级换代,降低企业生产成本。②调整南京高新区内现有产业结构,进一步按照循环经济理念,明确主导产业,对一贯明显不适合园区发展要求的产业进行调整,让其到周边其他地方去。培育产业链较长的产业,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产业。

(3)以企业为主体,建设生态企业。企业作为循环经济中最主要的单元,是循环经济活动中的主力军。①从清洁生产人手,大力培育生态企业。生态企业是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最理想的企业形态。在当前来讲,要从企业的清洁生态开始。逐步向生态型企业过渡。②鼓励企业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不断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对于企业在这三个方面的投入,政府予以一定的政策性补贴,同时激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采用高新技术等。③抓好典型企业的示范作用,以点带面,逐步推开。

(4)南京高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着眼点。①从源头上抓起,把住项目引进关。严禁污染项目入区,人区项目必须通过环评,控制能耗大的项目人区,提高企业产出与能耗比的门槛;要求人区项目不把废弃品运出区外,项目的废弃物要再利用。②从环节上控制,把好日常监督关。项目进区后,企业出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的。经常会违规排污:有的企业能耗超过审批规定,对于这种情况,要严格监督检查。③从产出上着手,抓住最终产品能耗与分类关。从企业的产品的技术含量,每单位产出所耗用的资源。每单位产出所排放的废弃物等指标人手,培育企业良好的产业链。④从关联度上做文章,培育产业共生体。产品的关联度、原料的关联度、资源的关联度、人才的关联度、物流的关联度等等,都是培育循环经济产业链所掌握的情况。怎样把区内企业的产品、产业成链,再把链从开环变成闭环,这是园区发展循环经济最难解决的问题,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理想的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就建立起来了。

四、南京高新区发展循环经济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最后,南京高新区要发展循环经济,提升产业竞争力,还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而对于南京高新区来讲,经济效益是重要的指标。对于园区内企业,则更是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怎样处理好这二者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园区政府要通过政策、法律、行政、经济等综合手段的运用,促使企业自觉、自愿地走循环经济的发展之路。

2,紧迫性与渐进性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当务之急,对于南京高新区来说是一项紧迫任务。这表现在,园区要抓紧制订和完善有关政策、措施,尤其是要对新人区项目严格把关;同时,也要从整体上考虑渐进性的问题。对于已入园的企业,要逐步使他们适应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不能一刀切,硬性制订时间表:要帮助、指导入园企业按3R原则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树立典型,以点带面。逐步推开。

篇5:商贸旅游新区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本人认为片区作为新的投资热点,功能定位是基础,要在突出商贸和旅游两大特色上做文章。一要把握功能定位,科学规划。

区在积极主动向中心城区靠拢并逐渐融为一体的过程中,必须准确把握功能定位。“长江市场”是一块金字招牌,要在巩固原来企业发展的基础上,围绕做大做强长江市场来带动相关工业的发展,以工业支撑市场。丁家坝片区要作为长江市场的“新区”来进行建设。新区的规划要把市场与旅游业、茶产业、水果产业、酒产业等产业有机结合,实现整个长江市场与本区域内的产业良性发展。二要打造现代物流,降低成本。

商品成本和性价比是决定商家和顾客选择市场的关键,长江市场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要培育扶持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物流企业,可在丁家坝片区建立现代物流园,吸引大型物流企业入驻,带动本地物流企业超速发展。引导长江市场交易方式与功能创新,支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商业模式的发展,拓展物流服务新的需求。三要抢抓发展机遇,整体推进。

篇6:高新区发展经验

山东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化成功经验分析

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山东高校“九五”以来,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探讨了我国高等学校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途径.

作 者:张希华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科技处刊 名:华东经济管理 CSSCI英文刊名:EAST CHINA ECONOMIC MANAGEMENT年,卷(期):“”(4)分类号:F08关键词:高校 高新技术 产业化

篇7:高新区发展经验

陈万波

2011年第8期 ——经济建设

襄阳高新区成立19年来,在省、市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年均30%以上的增速,区内集聚了5家上市公司和5家世界五百强投资企业。2010年,高新区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05.9亿元,比上年增长53.5%,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增幅在全国高新区中位列榜首;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0亿元,比上年增长5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1亿元,比上年增长45%;完成全地域税收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1%;拥有13张“国牌”,在全国84家国家级高新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从一业为主向多业并举转变,努力构建“产业之城”

汽车产业是高新区的支柱产业,2010年实现产值906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91%,占全市汽车产业产值的90%。高新区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观念,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地为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先后帮助东风股份、东风康明斯等10家汽车企业认定“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并利用国家级高新区的特殊政策,依法为企业减免所得税6.84亿元,减免市政配套费2.75亿元;为东风公司第二动力厂无偿争取一台价值2000万元的日本援建锅炉,并为东风公司部分企业争取了15个科技攻关无偿扶持项目;确保东风汽车公司新能源汽车项目和风神公司扩产项目顺利建成,等等。“十二五”期间,高新区整车产量将达到100万辆、发动机达到100万台、车桥达到100万根,汽车座椅调角器达到500万辆份,汽车产业产值超过2000亿元。

在支持汽车产业做大做强的同时,我们积极发展壮大科技含量高、生产效率高、附加值高的新兴产业。目前,已初步形成以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和航天42所为代表的航空航天产业集群;以大力公司等为代表的近30家企业组成的全国最大的机电控制产业集群,其销售额占全国同业市场的70%以上;以新华光等公司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企业产销能力在全国同行业中优势明显,等等。

从政策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努力构建“科技之城”

当前,高新区的竞争力已由过去的依赖政策优惠转变为依靠自主创新。

一是优化创业创新环境。投资8000万元,建成了国内一流、孵化面积4.5万平米的科技孵化大楼,累计吸纳中小企业330家,在孵企业96家,在研项目332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项目129个,其中5项获国家创新基金支持;建成了全省唯一一家由民营企业投资兴建的科技孵化园——汉北工业园,入驻企业近百家;孵化面积140万平方米的襄阳科技城已正式启动,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的蒋亚洪、张二利博士创办的6家企业已经入驻;项目总投资逾7亿元,总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的东湖高新国际创新产业基地已吸引300余家企业入驻,提供就业岗位近万个。

二是做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针对新出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组织相关企业进行学习培训,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三个批次申报高新技术企业47家,占全市申报总数的80%。截止2010年底,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17家,为中小型企业减免税收10多亿元。

三是加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力度。积极为企业创业发展争取科技项目资金支持。仅2010年,申报市级以上各级各类项目扶持资金近1.58亿元,入列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试点1项、国家创新型企业2家,入列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8家,每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争取立项并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00余项,其中国家级142项,落实科技资金8489万元;有6个产业化项目列入国家重点火炬计划。

四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现已建成各类科技研发机构115家,包括国家级研究所2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0家。各类企业共申请专利1956项,实现收入近7.55亿元,其中500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00多项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转让专利5项,实现收入3560万元。“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经过三年建设,去年通过届满验收,目前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创建方案已得到科技部批复。

五是推进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目前有8家企业与主办券商签订挂牌正式推荐协议,其中4家企业已通过尽职调查和券商内核;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夯实中小企业融资主渠道,2010年举办了7次银企合作洽谈会,全区规模以上企业获得的金融部门信贷支持额度较上增长30%;加速推进区内企业上市工作,充实完善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上市后备企业达到30家;加大创业风险投资引进力度,先后与深创投等20多家机构合作,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对部分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有的已达成投资协议。此外,为加快建设金融服务体系,区内还引进和集聚了风险投资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和投资担保公司30多家。

六是推进人才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湖北省“黄鹤人才计划”和襄阳市“隆中人才支持计划”,出台了《襄阳高新区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实施细则》,加强“聚才、育才、用才、护才”四大工程建设。政策效应使高新区近两年高端人才激增,2009年引进博士17人,硕士127人,本科1881人,带来了一大批高科技项目。2010年以来,又以北美招商引智活动为契机,新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18个,带来了一大批高质量、高科技项目。主要海外项目有美国董卫华、黄冬冬博士创办的湖北医联公司医联网项目等。

从“快字当头”向“好字优先”转变,努力构建“生态之城”

我们在加大招商力度的同时,注重节约利用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实施环境保护工程,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对现有轻度污染企业加大治理力度,促进节能减排工作顺利推进;在规定期限内不能达到治污标准的,坚决予以关停;同时,实行项目进区“三审”制度,对有一定污染的项目无论投资再多、规模再大,一律拒之门外。2009年,高新区整体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目前正在争创ISO14000国家环保示范区,使高新区不仅成为工业新区,更成为生态新城。

二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对已经通过评审、允许进区的项目通过提高投资强度、建设多层厂房、减少绿地面积等途径,节约、集约用地。对少数征而不用、围而不建、建设速度缓慢的企业采取督办、罚款、收回土地等措施,促其加快建设进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三是加快城市综合体建设,着力提高城市品位。近年来,高新区通过引进和建设城市综合体,使过去的城中村和棚户区,变成了今天现代化的新城区。在万达广场建设中,高新区仅用22天就完成了430户、12万平方米的“城中村”拆迁工作,被誉为“襄阳速度”;在锦绣汽配城建设中,高新区组织全区机关干部深入农户宣传政策,解决村民实际困难,使199户8万平米的自然村依法顺利拆迁。■

篇8:高新区发展经验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

高新技术企业是技术创新的源头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直接载体,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对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具有较强拉动作用,其发展程度是衡量该国或地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是政府和学界关心的重要课题。本文对世界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经验和启示进行总结提炼,以期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1 发达国家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经验

高新技术企业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和转型的重要支撑,发达国家非常重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在法律、税收优惠、融资渠道等方面采取措施来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美国通过颁布相关法律,促进中小企业投资,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的发展,从而缓解了该阶段企业融资难题。比如1958年美国颁布了《中小企业投资法案》,该法案规定由美国小企业管理局直接管辖小企业投资公司,并向从事高科技风险投资的企业提供政府软贷款。1980年美国颁布了《小企业投资促进法》,该法将合伙企业的性质确定为商业公司,从而明确了合伙企业的公司地位。1981年美国通过了《股票选择权促进法》,该法允许投资者通过股票期权的方式获得报酬,从而激励了创业投资的发展。从日本来看,19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累计颁布了30多个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对促进中小企业及其投融资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90年代,在国际竞争加剧,通过技术改良方式参与竞争面临较大挑战的情况下,日本在1995年颁布《科学技术基本法》,该法案中明确提出科技立国的发展战略,以提高日本的科技创新能力,并在该法律之下制订了一系列的发展规划和研究开发制度,对高科技项目实施相应的税收和融资优惠,推进了技术的产业化和商品化。这些法律的颁布对日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对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政策。

各国都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和投资于高新技术企业给予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美国政府曾颁布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税务计划,并从1962年起对高技术企业投资实行免税政策,允许高技术企业对新设备的投资直接冲抵其应纳所得税额。美国政府还对科研费用实行税收优惠,规定用于科学研究和实验设计的费用,企业可以作为日常生产费用,从应税所得中一次性扣除,或者在若干年从全部所得中扣除。1978年美国长期资本收益税从49.5%调整到28%,这次税率下调促进了美国风险投资业的大发展。此外,美国对长期投资的资本利息所得税实行差额税制,允许高新技术企业资本所得税与资本损失相冲抵。1981年美国颁布的《经济复兴税法》,对高科技开发研究投资税收由49%降至25%;1986年该法的修正案将投资税进一步减至20%。日本为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对高新技术企业实行设备投资减税、亏损金返还、试验研究费的折旧、个人投资者优惠税制等税收优惠政策。韩国则通过一系列减免税收、加速折旧、准备金制度税收优惠等措施推动本国的技术创新。

(3)拓展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渠道。

各国政府通过发展风险投资等直接融资和建立多层次的融资体系来拓宽中小高科技企业的融资渠道。美英等政府通过扶持风险投资发展、建立创业板市场等举措鼓励民间资金投资于早期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风险资本的良性循环。美国曾颁布200多条规范和鼓励风险投资发展的法案,如《经济复兴税收法》规定投资于高科技企业的风险投资可以享受减免税优惠,并且还拓宽了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鼓励养老基金、学校基金、保险基金以及家族资金参与风险投资,使得风险投资的来源渠道实现了多元化,在此基础上发展中小高科技企业融资市场,即纳斯达克市场,为风险投资等股权投资提供了顺畅的退出渠道,实现了资本的良性循环,从而支撑了美国风险投资和创新经济的发展。与美国鼓励民间风险投资发展不同,英国是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直接从事风险投资活动,并且也通过开创非正式的证券交易市场的方式促进风险投资的退出和中小高技术企业的融资。日本通过发达的政策性银行体系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韩国则通过政府基金、政策性银行、金融机构、担保机构以及风险投资机构等多种机构为中小高技术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4)加大对中小高技术企业的创新支持。

为加大政府对中小高技术企业发展的扶持,各国政府大多成立了专门的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并在资金扶持、政府采购和政策方面给予倾斜。在管理部门方面,美国成立了中小企业管理局,专门负责中小企业的管理并为其提供融资服务。英国则设立了国家企业委员会来加大对中小高科技企业的投资。在资金扶持方面,美国政府专门设立了小企业研究基金,并规定国家科研基金的一定比例要用于支持小企业的技术研发。1982年美国政府推出“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要求部分政府部门拿出一定数额的资金,鼓励中小企业参与政府相关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在政府采购方面,为扶持高科技企业发展,美国政府规定政府采购中的一定份额必须分配给中小高科技企业,美国小企业管理局还通过合同招标的方式将部分项目交给小企业经营。英国政府也规定,政府部门、实验室、国营企业必须从本国公司采购计算机、电子产品及通信器材;在国际采购中,采购部门必须证明在采购活动中本国供应商得到了平等竞争的机会。在政策扶持方面,日本政府采取了多方面协助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措施,包括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等技术开发辅助政策和措施。在技术开发方面,日本通过国家或公立机构专门研究开发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直接对中小企业自主进行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进行政策支持。

2 国内先进城市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经验

北京、上海和深圳是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较为成功的3个城市。近些年来,这3个城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促进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其发展经验主要表现在:

(1)对科技成果转化给予资金扶持和政策优惠。

北京在2002年颁布《北京市支持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等税收政策实施办法》。上海于1998年出台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18条”,并于1999年、2000年和2004年分别对“18条”进行了修改补充,2006年颁布实施了《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扶持办法》,设立专项资金对科技成果转化予以扶持。深圳市2002年修改了1998年颁布的《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项目)认定和考核办法》,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在这些政策中,各地均规定经认定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或财政扶持,并成立了专门的服务机构。例如,北京对经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在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的地方收入部分给予两免三减半的优惠。经认定的重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上缴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地方收入部分,给予五免三减半的优惠;此外,上海还规定以近3年的税后利润投资于经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的,形成或增加企业资本金,且投资合同期超过5年的,在第二年度内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给予一定的扶持[1]。

(2) 注重创业投资对科技创新的引导推动作用。

深圳、北京、上海等地政府在设立创投公司的基础上,出台了相应的扶持高科技产业的创业投资政策,如深圳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创业投资条例》,北京出台了《中关村创业投资公司管理办法》,上海出台了《上海创业投资暂行条例》。三个地区政府虽然都在引导本地创业投资,但具体运作模式有较大差别,北京政府设立的创投公司参与创业投资的全过程,上海则在借鉴西方有限合伙制经验的同时,形成了出资人和管理人分离的运作模式,并引入银行第三方监管,形成了创投和专业管理公司之间的风险共担机制。

从风险投资发展来看,各地均对风险投资提供不同程度的税收优惠。深圳市政府2008年规定创业投资机构投资于深圳本地企业方可享受税收优惠,但没有规定对高管和业务骨干以及出资人的个人所得税优惠。2008年,上海市出台了《关于本市股权投资企业工商登记等事项的通知》,规定以有限合伙形式设立的企业不执行合伙事务的自然人、有限合伙人所取得的股权投资收益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2009年,北京市出台了《关于促进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的意见》,规定合伙制股权基金中的个人合伙人,无论是否执行合伙事务,从合伙取得的收益一律按照20%的税率征税,完全突破了《关于合伙企业合伙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及其相关文件关于适用“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最高35%的税率规定,比上海更近一步 [2]。

(3)既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又重视平台建设。

企业主体是明确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核心地位,引导和支持创新资源向企业进行聚集,使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的主体。深圳在促进高科技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政策环境,实现了创新资源向企业的集聚,形成了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于企业的格局。“十一五”期间,深圳市政府科技投入保持了40%的年增长率,深圳对企业和大学、科研机构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作为公共服务平台的发展予以支持,目前深圳市有51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5家国家工程实验室、94家重点实验室、105个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公共平台建设支持了企业研发活动,降低了企业创新成本。此外,深圳市还积极推进技术交易体系建设,整合产权交易市场,成立了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成立科技型企业非公开股权柜台交易市场为高科技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支持[3]。从上海的企业技术中心来看,上海市189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在企业中,2007年其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总额超过200亿元,占全市的49.54%。此外,上海还规定建立和完善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为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提供科学技术资源信息查询、科学技术服务推介等服务,促进科学技术资源的整合和有效利用,支持科学技术创新活动。同时制定科学技术资源的共享使用制度,对科学技术研究基地、科学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科技资源等实行共享[4]。各类平台的建设,也为企业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提供了条件和支撑。

(4)采取多重措施推动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

北京市鼓励企业引入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建立企业技术研发机构。经认定的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可优先获得自主创新专项资金资助。鼓励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兴办科技企业孵化器,并对孵化基地和在孵企业提供相关的财政支持。北京先后设立了车辆技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医药技术等数十个技术转移中心,将在某一学科领域有优势的在京高校联合起来,对应北京市的相关企业。上海一直在着力打造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上海企业技术中心与高校等单位合建开发机构193家,其中海外研发机构42家;经过多年的产学研实践,上海产学研合作打破了所有制的界限,国有、民营、内资、外资之间都可以开展合作。深圳市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产学研结合工作:首先,为探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模式,组建了产学研战略联盟,引导骨干企业和优势科研院所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曾先后组建数字电视、下一代通讯、先进电池与材料等多家战略联盟,汇聚了大量的企业和科研院所,实现成果转化近3 000项,产值超过8 000亿元,对重点产业的科技创新起到引领作用;其次,深圳对虚拟大学园进行了成功的探索,虚拟大学园通过网络方式与大学连接,有效利用国内外50多所知名院校的科研资源,形成了技术创新、成果转让和创业投资的“聚合效应”,促成的校企合作项目达到1 036项;第三,深圳还通过高交会,搭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之间的桥梁,成为全国重要的科技成果交易中心 [5]。

3 来自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经验的几点启示

3.1 政府的政策扶持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首要前提

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进程中,需要政府从法律层面、政策层面和资金层面进行支持,需要根据高科技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制度创新,以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向更高水平发展。各国通过制定科技发展及重点发展领域的总方针、总计划和政策,颁布法规和制度,引导和推动高技术企业发展,并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采取税收优惠、低息贷款、财政补贴和加速折旧等扶持政策,从而使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出现重要突破[6]。从北京、上海和深圳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来看,政府的制度创新和政策扶持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建议各地在国家政策允许条件下,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给予一定程度税收减免,同时,设立专项资金,将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缴纳的税收收入形成地方财力的部分给予补贴,并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在用地和用工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

3.2 拓展融资渠道是突破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瓶颈的重要保证

融资难是高科技企业在发展初期普遍面临的问题,是制约其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国内外不同地区基本上都通过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并由政府提供优惠贷款支持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建议尽快出台促进风险投资等股权投资发展的政策。从资金来源方面,可以采取鼓励个人、企业、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及企业年金、地方社保基金按有关规定投资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在融资环节,鼓励商业银行开展股权投资基金托管以及并购贷款业务;在税收环节,对股权投资基金从事高科技企业投资的可享受企业所得税、营业税以及契税等相关优惠;在退出环节,股权投资基金以及其所投资高科技企业可列入政府上市后备资源,并支持股权投资基金及其所投资企业在产权市场融资。

3.3 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长期以来,我国的科技管理沿袭了前苏联的做法,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是创新的主体,科学家掌握着科技创新的话语权,这种创新路径使得科研与生产出现“两张皮”现象。实践证明,“需求是创新之母”,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运作方式是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获得持续快速发展的最佳途径。深圳率先实现了高新技术企业的主要资源通过市场配置,使得企业成为深圳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企业若想生存、发展、壮大,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也只有这样才能使科技研发的成果最大限度产业化,企业也因此获得竞争优势,为此,应充分调动国企、外企、民企等各类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特别是要发挥好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作用。与大中型企业相比,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在观念、机制、市场、企业负担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各地应高度重视中小微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问题,加大对“隐形冠军”的扶持力度,创造良好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将企业培育成技术创新主体、经济活力之源。

3.4 官产学研共促成果转化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是一个从基础应用研究到实现产业化的连续过程,产业化是它的最终目的,高新技术成果只有应用于生产,才能加速经济发展的进程。加速高新技术的成果转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应当建立产学研战略技术联盟。为此,应积极探索建立新路径,在技术研发、产业发展上突出集合、集成、融合,探索成立面向社会、企业的科研成果产业化的综合机构。为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议开创官产学研的有机联系机制,完善产学研合作平台,鼓励设立工程中心、中试基地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研企合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同时,建议搭建信息需求平台,畅通企业之间、企业与院所之间信息沟通渠道。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平台可以通过及时收集企业的技术需求和可供给的技术,建立专门数据库,通过信息平台对企业技术需求和供给进行匹配;科研院所与企业技术信息交流平台可以通过建立科研院所技术信息数据库,将信息提供给企业,使得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实现信息畅通。

参考文献

[1]徐鹏.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建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80-81

[2]陆军.论京津塘线型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发展战略:基于美国128公路的经验[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4):24-29

[3]葛洪.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特征与启示[J].南方论丛,2008(4):72-79

[4]蒋媛媛.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江苏经验借鉴[J].上海经济研究,2010(11):109-120

[5]张曙红,梁晓亮,杨阳腾.着力优化创新支撑体系[N].经济日报,2011-5-5(01)

上一篇:精彩的戏曲教案下一篇:消毒隔离质量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