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科工作职责

2024-06-22

安全管理科工作职责(精选9篇)

篇1:安全管理科工作职责

安全管理科工作职责

一、负责指导全市建筑业企业开展全面质量管理;

二、对全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实施监督管理;

三、负责建筑企业安全生产评价工作,审核、发放安全生产许

可证;

四、负责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管

理人员的考核和管理;

五、拟订建设工程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或参

与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六、指导和监督安全文明工地检查、验收和评审;

七、负责监督检查建筑业企业安全技术措施费的提取和使用。

篇2:安全管理科工作职责

学校党支部书记担任安全文明校园工作小组组长,学校政教主任,担任安全文明校园工作小组副组长。全权负责展开相关工作。

1、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履行工作小组组长职责,定期召开会议,制定安全工作计划。

2、落实“一岗双职”的岗位要求,检查学校安全制度和安全岗位职责的执行情况,检查和排除各种隐患,确保安全工作的有序开展。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校园内不稳定因素、人员情况及时掌握动态,做好政治稳定工作。

4、定期组织人员对校园的设施设备及安全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反馈总结整改检查的情况。

5、传达并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安全工作的政策法规、会议精神,做好教师安全文明教育宣传及培训工作。

6、组织安排好校园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

7、督促做好安全台帐和归档工作。

篇3: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与安全危机管理

安全危机的概念与特点

1. 安全危机的概念

“安全”的反义词即是“危险”,“安全危机”与“危险”同义。但“危险”一词主要形容处境的恶劣或者事件的恶性发展状态,用于口语中的警惕、警告。因此,安全危机可以界定为:由于突发的、具有严重危害性的自然灾害或社会事件,正在或者即将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的局面。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并不是始终稳定的,常常伴随着各种危机的出现,比如火灾、恐怖活动、传染病流行,为了保障社会安全稳定,对这些安全危机进行科学的防范是十分重要的。

作为高校,它不仅仅承担着培养人才的作用,也负有保障校园安全稳定的重要责任和义务。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扩招和社会化改革,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多元化等一系列因素,给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如何加强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建立科学规范的校园安全危机解决机制以及如何更好地保障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等问题在学术界也引发了广泛研究。高校安全危机的表现形式有很多,既包括自然因素,又包括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震、洪水、台风等严重破坏性的自然灾害;社会因素包括:各种暴力性犯罪、火灾、车祸、食品中毒、重大流行病传播、自杀等人为因素以及教室、宿舍、实验室等场地、设施和设备的不安全因素。而安全危机对大学生的损害主要为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两种。

2. 安全危机的特点

安全危机给高校的各项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直接影响着师生的日常教学秩序、学习、生活。一般来说,对危机的判定必须遵循三方面特征,即意外性、紧急性和危害性。[1]我们认为安全危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⑴紧急性。安全危机一旦发生,就要求高校各部门在第一时间内处理,一旦处理不及时、不彻底,就会造成无法估量的后果。特别是一些无法预见的安全危机,更加需要反应迅速的行动,才能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⑵危害性。安全危机通常具有危害性,这是一般的特点,如果不具备这个特点,则不能够称为危机。不同的安全危机的危害性是不同的,有些危害性比较大,有些比较小,但是不能因为小而麻痹大意,有些危机是可能比较小的,但是随时会爆发,道理与人们常说的“千里堤防,毁于蚁穴”一样。

⑶重大性。安全稳定工作是高校生存发展的底线,可以说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高校各级党组织、行政以及教职员工必须站在政治的高度上认识安全稳定工作,这不仅仅是对学生负责,更重要的是对国家的教育事业负责。所以,安全危机是否处理得当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命运和前途。

⑷隐蔽性。安全危机的隐蔽性是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往往又是最难以发现和控制的。对高校来说,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把危机消除于萌芽阶段是最成功的,但要求也是最高的。有些安全隐患处于学生之中,有些处于校园的某个角落,让人难以察觉,所以也要求广大管理工作者,要经常深入学生,了解情况,找出问题,及时排除隐患。

⑸突发性。突发性的安全危机是安全稳定工作的难点,对高校来说,处理突发的安全危机是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现实要求,也能体现出高校的态度以及管理规范是否到位。安全危机的到来不可能时时刻刻都能够预见得到,对于不可预见的事件一旦突发,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应对。

安全危机发生的原因

安全危机发生的原因很多,其中既有人为造成的,也有自然造成的。总结这些原因,特别是从人的角度来思考这些原因对进一步采取措施,对我们了解、认识危机的特点,教育广大师生防范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师生的安全意识有待于提高

有些危机的发生是可以预见的,比如交通事故,只要在广大学生中开展交通安全教育,让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就能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几率。但有些学校往往不重视这些安全教育,只是把招生作为其工作的重点,而教师也只注重课堂上专业知识的教育,也忽视了学生的安全,学生容易陷入只会看书,遇到突发事件不会采取应急措施的局面。一些大学生也将安全问题置之度外,如在宿舍内使用明火取暖。

2. 学校教师管理的措施有待于加强

有些学校管理层对安全危机的认识不够到位,组织以及制度不够健全,没有成立以校领导为首的安全稳定工作小组之类的危机管理组织,有些虽然成立相应的组织,但是其工作制度、程序、方法等却是空白的,特别是缺乏为危机管理提供法制保障,比如建立和完善高校的危机处理办法、应对各种危机的程序等。这样在预防机制方面的不完善,一旦危机爆发,就会束手无策,使危机造成的结果加重。另外,缺乏咨询服务体系,比如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而高校却没有相应的心理咨询机构和专家,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

3. 社会参与机制有待于完善

高校的安全稳定问题不仅仅是高校一个部门的事情,它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高校相关的卫生、医疗、消防、公安等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密切相关。而目前,高校与这些部门的合作仅仅发生在危机发生的时候,事前并没有进行有效地沟通与建立相应的预防机制。这样往往会造成在协调机制上发生冲突或者不够及时,一旦危机发生,高校虽然及时联系相关部门,但是事先没有准备,往往会造成在人力、物力上投入的力量不足,从而影响了解决危机的效果。

安全危机干预机制对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意义

1. 安全危机干预机制是高校适应严峻社会安全形势的需要

近几年来,经过严打整治斗争,社会治安形势正在好转,但从另一方面看,社会治安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学校周边的各种饮食、娱乐场所,带来食品安全和其他安全问题。要搞好高校安全稳定工作要对学生进行严格教育,要对社会安全形势有真实的认识和理解,高校辅导员必须做好学生的工作,使其自觉地学习掌握自我防范的知识和技能,从而预防和减少各种犯罪案件的侵害。而建立相应的安全危机预防、干预、救助体系对高校的安全稳定建设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2. 安全危机干预机制是高校适应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需要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已经形成,后勤社会化改革也在不断深入,校园环境已由过去的封闭式环境转变为开放型的社区。校园里出入人员的构成也越来越复杂,大学生往往成为被侵害的直接对象,人身和财产安全易遭受损失,这表明搞好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的任务日益艰巨。国际上常把危机管理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PPRR),即危机前的预防(Prevention)、危机前的准备(Preparation)、危机事件的处理(Response)、危机结束期的恢复(Recovery)。[2]因此,高校应当重视安全危机干预机制的建设,根据不同的危机阶段制定不同的方案,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法律规范,掌握必要的安全防范技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 安全危机干预机制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经过较长时期的历史发展,已逐步由低级走向高级,由不成熟走向成熟,且在各高校建设中已得到了一定的重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学生毕业就业问题逐步凸现,人才市场竞争激烈,用人单位对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青睐有加,而具有良好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危机处理能力也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同时,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压力增大以及家庭环境和个人经历等诸多原因,产生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逐渐增多。完善危机干预机制对学生自身的生理、心理的发展完善是保障他们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措施。

安全危机干预的形式和途径

除非不可抗力外,高校以及广大师生可以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安全危机的干预,按照不同的标准,我们将干预形式分为不同的内容和形式:

1. 教育干预

在高校,教育是根本。安全教育则是预防安全危机的最根本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尤其是辅导员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中,切实开展这项教育。让学生认知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安全危机的种类和发生原因,教会他们如何去防范危机的发生,在危机发生时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去应对危机,消除危机的影响等等。另外,在安全教育中深入进行生命教育、挫折教育、心理辅导等,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在遇到困难、挫折时如何去面对和解决,不断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对各种困难的能力,在安全教育中成长起来,将来到了社会上就能更好地处理突发事件。

2. 完善高校的危机管理体系

作为高校,保障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是其职责之一。为了预防安全危机,保证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高校应当成立相应的危机管理部门,并完善相应的制度和体系。我们认为,高校应当成立由学校党委、行政以及各级院系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由校学工部(处)、保卫处、医院等部门成立具体办事机构在领导小组指挥、协调下开展工作;建立一套完善的危机预防、处理的制度,包括各种危机的处理方式、程序以及相关人员的职责等。同时,高校还应当重视校内教室、宿舍等场馆的建设,以及相关的安全设施、设备的配套,在硬件上保障处理安全危机的能力。广大基层辅导员以及教师队伍是处于第一线的负责人,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深入学生的生活,及时发现隐患,能排除的及时排除,不能排除的,应当立即报告危机管理小组。

3. 形成社会联动

应对安全危机不能单纯依靠高校,全社会都应当关注和重视,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相关职能部门,应当积极与高校合作,形成强大的社会联动体系。高校的危机管理工作并不是由高校孤立完成,高校不可能脱离社会,必然与国家、地方政府、社区、社会保障机构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3]高校应当主动与消防、医疗、卫生、公安等部门建立一套联席制度,按照安全危机中的工作职责来明确分工,特别是针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相关部门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调度人力、物力来参与到高校应急工作中。

4. 提供法制保障

作为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无论高校还是社会,都会面临安全危机的考验,而对国家和政府来说,加强安全危机处理的立法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国家已经出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规定性文件,这表明我国的相关安全危机处理法制正逐步完善和发展,但是仍然有许多不同种类安全危机的预防和处理需要进一步从立法上规范,所以,国家危机管理立法的力度还需加强。

5. 丰富校园文化

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不仅仅需要制度的保障,更加需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所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应当加强这方面的内容,比如可以通过海报、小品、知识竞赛等形式进行广泛地宣传和教育,不断地提高大学生针对安全危机的知识和意识,增强他们预防危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6. 利用网络等媒体环境

网络等媒体环境在危机管理中的作用也很重要,因为网络越来越成为大学校园中主流的沟通、交流、认识外界的媒体,一些不良的信息也会通过网络传播,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占领这个“阵地”,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引导大学生发掘网络资源,提高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同时,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安全工作的报道,对安全事件的披露和提供大学生发表意见和建议的平台,提高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从网络环境中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白涛,许中华.高校危机管理对策初探[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8.

[2]汤兆平,孙剑萍.试论高校危机管理系统的建立机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12):36.

篇4:安全管理科工作职责

1.建筑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性

建筑施工安全关系到建筑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施工安全无小事,凡是涉及建筑施工人员切身安全和利益的事情,再小的安全问题,也要竭尽全力去办。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牢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坚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所以坚持施工安全无小事,就是要坚持把广大建筑施工人员的根本安全和利益,作为建筑主管机构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2.当前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现状

2.1高位瘫痪的脱节管理模式

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复杂的人际交往及社会经济状况严竣的建筑环境,迫使相当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实际丧失了自主权和控制权,被动地依附能收建筑施工项目的承包人,从而被迫违心听从和放任于项目承建人;也从某种意义上,丧失了主宰控制权和建筑施工企业的指导管理,从而造成现在部分建筑施工现场,未能很好贯彻落实国家的《建筑法》、《安全生产法》、有关建筑施工安全的规范、《JGJ59-99》标准和省有关建筑施工安全文件,造成政令不通和建筑施工现场失控的被动局面;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一直存在重工程质量、轻施工安全、轻文明施工、重经济效益、轻安全保障,抱着侥幸心理对待建筑施工安全的被动局面。

2.2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体系和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匀不健全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体系形同虚设,安全生产机构名存实亡,安全生产机构、文明施工机构、卫生保卫机构、消防防火机构的工作无从开展。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未能认真落实和对各自的职责负责,经济承包合同未能体现从施工企业--项目部--班组--施工作业人员,逐级落实安全生产指标,且目标管理及考核,未能认真如实的执行和落实。

2.3建筑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工作重视不够

在管理工作中,未能将建筑施工的安全文明管理工作摆到应有位置,未能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国家有关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省级下发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文件,不能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每一个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监管薄弱,检查不到位,“三定”未落实,处罚不到位,而且部分企业领导、项目经理日常忙于事务,对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的形势和大政方针、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省级下发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文件无暇顾及,只停处于口头上讲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或被动、或应付检查走过场,从而影响了施工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工作的铺开落实。

2.4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技术和措施方面存在问题

建筑施工现场对《建筑法》、《安全生产法》、《JGJ59-99》、国家有关的建筑施工安全规范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不精通、不熟悉,未能认真执行。

3.对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几点设想

3.1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充分认识施工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关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和人民安居乐业,国泰民安,是维持建筑事业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和基础,也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和效益。故建设主管机构和建筑单位应统一思想--施工安全无小事,始终把施工安全生产工作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作为最主要工作来抓。当前,要以学习宣传贯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为契机,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意识,增强做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切实加强领导,明确施工安全生产职责,强化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切实提高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水平,确保安全,关爱生命。

3.2在建设工程招投标中,单列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专项经费,专款专用,并按《建筑法》落实建设工程意外伤害保险制度。

通过行政手段,单列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专项经费,独立于招投标之外,设立独立资金帐户,在报建时统一收取,并通过施工安全监督机构,视其各阶段施工安全评价的达标情况,分阶段拨付,确保专项费用的正常实施使用,避免违规挪用或不投入。

实施建设工程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将项目参保安全保险,作为施工安全受监和工程开工的必备条件,并视项目的施工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达标度,给予灵活上下浮动投保,充分调动项目经理抓好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3.3根治建筑行业“高位瘫痪”的施工管理模式

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进行逐级管理,避免越级管理,做到级级有责任,级级须负责,级级抓落实,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抓好施工安全生产;也能发挥更多的职能部门,落实各自应负的职责,管好施工安全生产,从而能更好的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建筑施工安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各省市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文件,一级管紧一级,级级时刻专注严管,避免政令不通,上紧下松的被动局面。古人云:“有法不依,与无法同。”故依法行政落实到实处,是各级管理人员的首要职责。

强化对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认真做好施工企业安全资格审查的动态管理,并对施工企业进行安全生产评估,建立健全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保障机制,用保障机制保证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目标和安全文明措施的认真落实,把好建筑市场安全资格准入关。

3.4更新观念,高度重视施工安全工作的动态性,调整管理机制,促进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平衡发展。

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要标本兼治,施工企业是安全生产保障的主体,治本需要从企业角度来下手,落实施工现场建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用制度和责任制来规范安全施工行为。

严格执法,依法规范建筑市场主体的各种行为,落实其安全职责,减少施工企业的压力,保证安全生产。

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是动态的,安全生产重于泰山!人命关天,责任重大,一点松懈、麻痹的思想都不得,而且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既艰巨,形势又严峻,必须考虑调整现行落后、不适应保稳定促发展的管理机制,理顺市级行政隶属关系,采用市级对县、区进行垂直管理,避免行政失控或感情行事,确保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平衡发展。

3.5与时俱进抓安全

发展信息网络建设,建立施工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不良行为公布制度和档案库。社会信息化,而施工安全信息资源却是施工安全的重要生产力,故对建设各方单位违规及不良行为,给予记载建档和公布,并在有关单位资质审查、市场准入、招投标资格审查、项目经理及其它相关资格人的资格审核等方面,依法进行行政处罚,确保规范行为的良性循环、良性发展,和惩治厄制不良行为。

结束语

目前全国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建筑领域伤亡事故多发的状况尚未根本扭转,建筑施工安全极其严竣;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保障体系和机制不健全;部分地方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意识不强,责任不落实,投入不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队伍建设以及监管工作亟待加强。故而对待施工安全不可掉已轻心,侥幸对待,但解决问题不能只治标,应抓源头、抓重点、抓重大隐患、抓造成群死群伤的萌头,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动态,重过程,强抓不懈,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篇5:安全管理岗位安全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各项规章制度,对本岗位业务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负责。

2.编制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事故预案及演练计划,并检查落实。

3.组织制订本单位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隐患整改方案,并组织实施。

4.协助领导做好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指导并督促检查班组(岗位)的安全教育。

6.认真执行“三同时”制度,落实安全技术措施项目,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方法,不断提升本质安全化水平。

7.负责本单位安技装备、消防器材、防护和急救器具的管理,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8.深入现场检查,发现隐患及时组织整改,制止“三违”行为。

9.参加各类事故的调查处理,落实“四不放过”原则,做好事故统计上报工作。

篇6:安全管理科工作职责

1、行政值周为本周安全管理直接责任人,对本周学校安全工作负主要责任,在校园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校长领导下开展安全工作。

2、将安全教育和安全防范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列入值周工作和管理计划,各项安全管理要责任到人,使每一项安全工作都有人管。配合学校精心组织好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并对学生提出安全要求。

3、教育本值周组时刻树立学生安全第一的思想。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本周学生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校纪校规,懂得各项安全防范的知识。

4、经常了解学生的思想和身体状况,做好各种预防工作,及时了解存在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现可能出现的安全危险,要及时上报,并采取恰当措施果断处置,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5、自觉接受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种类安全检查,切实做好本周安全防范工作,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要严格按照要求及时整改。、6、遇突发事件发生时,要及时赶到现场,服从有关部门的指挥,沉着冷静,组织人力积极稳妥地做好师生的撤离工作,协助做好指挥和善后处理工作。

7、按照学校每学期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紧急疏散逃生演练的统一要求,值周应认真组织,周密安排,防止出现意外。要求各班级平时按照逃生演练时安排的通道上下楼梯,养成习惯。

篇7:安全管理科工作职责

为切实做好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天津市市政府、天津市百利机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出通知,重点就春节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部署。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保持春节期间安全运行不仅关系为明年工作起好步,更关系十二五期间顺利开局的工作,切实做好春节期间安全管理意义重大。加强春节期间和冬季运行工作的领导,坚决防止各类事故发生。各级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思想,从维护职工根本利益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出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将安全防范工作落实到实处。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加强各级安全责任检查考核。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及时消灭事故隐患。

为确保春节期间及冬季安全运行工作,在认真贯彻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认真总结安全生产专项排查情况,按照控股集团安委会关于开展百日安全生产活动“回头看”的总体要求,在总厂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制定有效监控措施,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将安全专项排查和“回头看”工作引向深入。其安全检查的重点:一是重大危险源点、锅炉房、空压站、变配电站、各类电气设备及起重设备等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二是检查冬季“五防”即防火、防爆、防一氧化碳中毒、防风、防滑措施。三是检查外租企业、外用工、外包工程项目等的安全管理及现场安全状态。四是检查春节期间安全措施方案安排和各类危险作业、高空作业、节假日加班安全申报审批制度执行情况。五是检查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执行和各级人员安全行为状况。六是检查生产现场和重点岗位安全运行状态,严禁各类设施超压、超速、超负荷运行,严禁各类人员脱岗、空岗、睡岗、醉岗和疲劳上岗。要求做到春节加班单位领导必须带班,确保安全生产。

各单位要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突出各级安全责任检查与考核的同时,组织全体职工认真学习我厂有关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使每个职工熟悉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提高职工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安全生产意识,做到“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不被他人伤害”。在职工中树立“让安全成为习惯,让习惯更为安全”的理念。明确各部门、岗位的安全职责,将安全管理关口前移,安全工作重心下沉到机台岗位。

各单位应按总厂安全生产活动“回头看”的工作计划内容,通过安全生产检查找出不足,堵塞漏洞,杜绝违章行为,改善作业环境,减少伤亡事故。让我们在安全、祥和的生产环境中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

生产管理部

篇8:安全管理科工作职责

一、营造安全管理环境,树立安全管理意识

安全事故失于勤、缺于细、损于思,关键在于人员思想上缺乏重视。油库安全管理需要采取多种有效途径,使全体人员树立正确的安全管理意识,以高度事业心、责任感,投入安全管理工作。

1.强化思想教育引导

思想教育是实施安全管理的理论基础,通过分析当前安全形势、周边社情等,观看安全事故影片,参观安全事故现场等措施,使全体人员对油库安全形成直观深刻的感受。特别是结合深圳空港油料公司油库油料泄漏、惠州大亚湾兴达石化总厂生产设备管道破裂、青岛东黄输油管线泄漏爆炸等重特大事故损失和教训,帮助人员树立对一个电源开关、一个闸阀、一根接地导线、一个细小操作工序的重视,认真做好每个部位安全排查,消除麻痹思想,时刻保持警惕。

2.创造安全文化氛围

安全文化氛围是安全管理的土壤,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推进着安全工作更好发展。通过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歌曲编唱、悬挂安全标语、办安全教育板报、广播安全法规、制作安全知识手册等活动,将枯燥、死板的安全法规学习转变为具有趣味性的各种活动,提高了人员参与兴趣,实现时时学、处处学,养成安全管理习惯。

3.规范安全管理制度

制度是开展安全管理的依据和标准。根据油库管理规定,细化安全管理内容,制定油库安全管理细则,完善油库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使油库各项具体安全工作都有章可循,便于人员对具体安全规定学习和掌握,实现事事有规定,人人懂规定,操作按规定,提高人员安全管理意识。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好安全管理基础

油库基础设施是业务工作开展的平台,加强油库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油库设施安全度,能够提升油库安全工作水平,为油库安全工作更好开展打好基础。

1.科学规划建设项目

当前,按照总体部署,各单位正在开展油库扩容改造工作。在油库改造前期,需要科学论证拟建项目安全性。如生活区规划是否严格与作业区、储油区隔离,洞库是否处于地震带,以及驻地山洪、台风等对地面罐和地下罐影响等,避免设计方案存在安全隐患。对于招投标单位、施工单位、监理机构同样要做好审查,优先选择内部机构。对于参与建设的地方单位,要做好人员政审备案,进行必要安全保密教育,签订安全协议。

2.注重作业设施改造

油库业务安全工作核心是油料收发、储存作业设施安全。在确保油库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的基础上,需要注重作业设施改造,做好油库护栏封围设施、洞库拦油设施、呼吸阀、通风设施、消防设施、防雷防静电设施等的检修和改造,使各项作业设施处于良好工况,降低设施出现安全故障的风险。

3.做好重点部位防范

为确保油库业务工作安全,还要突出做好重点部位安全防范。加强储油区、装备库房、收发油栈桥等重要业务场所安全检查和日常巡查,建立超期服役洞库油罐、库外地埋输油管线、老化油罐管路等易出现故障设施技术日志,认真落实日查、周查、月查制度,实现对这些重点部位实时监控,并做好消防水池、安全沙、灭火器、灭火毯等安全设施设备建设。

三、注重人员队伍建设,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人员是各项油库工作实施者,人员队伍能力直接决定着安全管理水平。注重油库人员队伍建设,提升人员安全管理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油库安全管理水平。

1.明确安全管理责任

油库安全工作重于泰山,任何细小疏忽、大意都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油库需要根据各工作岗位职责,明确工作责任,做到查库、收发作业、清罐、洗罐、动火施工等严格按照作业规程,各事项逐渐报批,严格监管。还要运用精细化管理经验,针对各业务岗位特点,制定更加细致的考评机制,定期组织安全自评、互评、抽查、考核,实现对人员、场所、设备、设施全方面管控,并严格落实奖惩制度,强化人员责任意识。

2.加强安全技能培训

油库人员安全管理能力的提升来源于平时的安全技能学习,在使人员熟练掌握安全管理知识的前提下,采取集训、轮训、岗位练兵、技能示范、比武竞赛等形式,开展人员安全管理能力培训,特别是对新上岗人员和改行人员,做到先培训、再考核,先持证、再上岗,确保各岗位人员都具备娴熟的安全技术,能够按照规程迅速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

3.科学配备使用人员

篇9:安全管理科工作职责

确保学校和学生安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础教育战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要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确保学生平安,促进学生发展。2008年,我国有37.5万所普通中小学校、8万个农村教学点和13.4万所幼儿园,有1.3亿中小学生和2474万在园幼儿。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生命不保,何谈教育,何谈幸福,何谈发展。

确保学校和学生安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动体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具有安定的特点。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和学生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安全健康成长,事关亿万家庭幸福,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我国,各类涉校涉生安全事故仍然不断,一些重特大事故还时有发生,给学校和学生家庭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也十分不利于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我们必须认清形势,进一步提高对做好学校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工作的紧迫感。

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学校和相关部门对交通安全知识的介绍、防震减灾意识的陶冶、各种逃生本领的训练,本身就是在增进学生的素质。安全知识学习和安全逃生演练,有利于增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许多地方在安全教育方面的做法,就是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精神,措施扎实,工作得力,这些做法本身就是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体现。学生时代接受的安全教育,长大之后仍会铭记、从而受用终身。

二、做好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具备了较好基础

1.加强了中小学校安全工作法规制度建设

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首次将安全教育写入,从法律层面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了明确规定。2006年教育部与公安部等十部委印发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对各部门安全管理责任、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日常安全管理、安全教育、校园周边安全管理和安全事故处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将公共安全教育纳入了中小学校教育,并规定中小学校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安全教育。2005年制定了《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目前正在做进一步完善。2005年制定了《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2006年制定了《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和《学校食堂从业人员上岗卫生知识培训基本要求》,学校卫生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

2.完善了中小学安全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了预警机制。教育部针对不同季节和不同区域事故发生的规律与特点,每年发布四次预警,督促各地中小学校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并经常通过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安全教育节目或播放滚动字幕,提醒师生注意安全。对出现的事故,不定期进行通报。

二是建立了定期安全检查机制。在进入事故高发期前,以及中小学校开学、放假前后定期开展安全检查,重点检查事故多发、易发地区和管理薄弱地区,并特别重视排查农村中小学校校舍建筑、食品与饮水卫生和校车等方面存在的隐患。

三是完善了信息报送制度。各级教育部门建立了安全事故报告人制度、逐级上报制度、事故信息续报制度和重大事故直报制度,并严禁延报、误报和谎报。

四是建立了事故统计分析工作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按季度、半年和年度对中小学生安全事故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全面把握中小学安全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

五是完善了重大事故调查与处理工作机制。教育部门密切会同有关部门组成联合工作小组,对各类重大安全事故进行现场调查,指导地方开展事故处理与善后工作。

六是建立了各地安全工作信息交流机制。教育部联合公安部定期印发《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简报》,并通过论坛、网络和有关媒体进行及时交流。

3.持续开展了中小学安全教育

一是利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开展各种活动。自1996年起,确定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日当天,全国各地中小学校因地制宜、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主题活动。2009年安全教育日的主题是“加强防震减灾,建设和谐校园”。陕西、安徽、辽宁等地还将“安全教育日”拓展为“安全教育周”或“安全教育月”。

二是加强日常安全教育。各地中小学校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工作,通过学科渗透、地方课程、班团队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参观现场等多种途径和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安全教育。

三是安全知识编进中小学教材。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从2006年秋季起,在中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思想品德》等学科教材的封二、封三中印上了中小学生安全知识宣传插图,使中小学生时刻保持安全意识。

四是向中小学校提供安全教育各种资源。向部分地区中小学生赠送意外伤害保险,安全知识图书、挂图、卡片和安全教育光盘,组织编写了等科普宣传手册,并配发到农村学校,推动中小学校卫生防疫宣传教育。2007年教育部、中国气象局向全国所有中小学校免费发放了防雷知识光盘和手册,普及防雷安全知识;2008年暑期前制作和收集了部分安全教育光盘与电子图书资料,并挂到教育部网站;2009年,教育部向全国中小学校赠送了《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指南》。

五是各地在每年开学初、放假前,都有针对性地部署中小学校集中开展安全教育,并在每年在暑期前组织学生同上一堂安全教育课或组织收看安全教育专题节目。

4.及时部署了中小学生安全演练活动

教育部每学年初都要部署中小学安全演练,指导各地中小学校要结合当地实际,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针对洪水、地震、火灾等灾害事故的紧急疏散演练,使师生掌握避险、逃生、自救的方法。广大中小学校还积极利用课间操、升旗等集体活动,组织学生不定期举行紧急疏散演练。各地教育部门还密切联系公安、消防、交通、地震、气象等部门,邀请专业人员深入学校指导师生开展安全演练活动。实践证明,平时多一分安全演练,危难时刻就多一分生的希望。

5.组织实施了对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安全培训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全国基本建立了国家、省、市、县、校五级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安全教育培训体系,通过各级培训,力争每年都使所有中小学校长和教师都在不同层面接受一次安全培训。建立了学校卫生人员培训基地,定期对学校卫生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针对农村边远地区、事故多发地区和管理薄弱地区,创新培训模式,通过面授与远程培训相结合,对西部各省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培训。

近年来,教育部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安全教育的法律法规和中央领导批示精神,坚持“积极预防,科学预防”的工作方针,会同有关部门在加强立法、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和深入开展安全教育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类安全事故发生起数和学生伤亡人数都逐年下降,安全形势有所好转。这是我们继续做好中小学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工作的基础。

三、必须有针对性地抓好安全教育关键环节

1.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是造成学生伤亡的主要事故之一。中小学生交通事故绝大部分都发生在上下学路上,学生上下学乘坐客车渡船严重超载、驾驶员精神不集中、疲劳驾驶、农村家长集体租用不合格车辆接送学生、农村学生私自搭乘农用拖拉机和其他无证无照“黑校车”上下学以及部分地方和学校仍存在安全意识不强、校车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都是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主要原因,但也有约20%的事故是由于学校安全教育不到位,学生缺乏安全意识,不遵守交通规则酿成的。

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将交通安全教育纳入学校必修内容,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专门课程、学科渗透、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深入开展交通安全知识教育,使学生自觉遵守交通安全规则,养成良好的交通安全行为习惯。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配合公安机关、交通管理等部门做好“全国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程”的有关工作。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要积极聘请当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等部门有关同志进校、进课堂,向学生讲解有关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知识。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要积极组织学生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等部门进行现场观摩和学习。要继续结合每年的“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在广大中小学师生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继续制作和编写交通安全知识挂图、图书和光盘,并免费向中小学发放。

2.游泳溺水

游泳溺水事故大多发生在校外,发生在脱离家长监护和学校老师管理的时段。这几年,每年溺水事故死亡学生占全年死亡学生总数的40%以上,其中小学生占溺水死亡学生总数的70%左右。溺水事故主要发生在4月以后,学生私自结伴到江、河、湖、水库等地游泳是造成溺水身亡的主要原因。

为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既要尊重广大青少年学生喜爱游泳的习惯和爱好,又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加强学校与家长、社区的联系,保护青少年生命安全:(1)各地中小学校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游泳安全教育专题活动,以典型事例警示学生,提高每一个学生的游泳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2)要加强管理,严格纪律,明确要求中小学生不准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3)要积极创造条件开设游泳课,指导青少年学生熟练掌握游泳的技巧和自救方法,有游泳设施的学校要延长向学生的开放时间,加强防护,尽力满足学生游泳需求。

3.校内事故

楼梯狭窄,采光不足,管理不善,可发生楼道挤踩,造成学生伤亡。寄宿制学校下晚自习时,是发生挤踩事故的主要节点。或爱动天性使然,或部分学生恶作剧,校园内人为的无意识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有些地方的学校为方便管理故意把教室后门堵死,有些是因班额大课桌占用了安全通道,一旦出现异常情况会造成学生疏散不畅。有的农村学校,厕所蹲坑大,低年级学生滑落便池的情况也存在。在冬季,一氧化碳中毒也是威胁学生生命安全的事故之一。

学校要加强门卫管理,落实校园、学生宿舍值班巡逻制度,严防外来人员对师生的伤害。中小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对学生深入开展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专题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严重后果及其防范措施。各地还要及时化解校园内部矛盾,慎重处理学生违规行为,防止因处理问题不当而导致校园暴力事件或学生自杀事件的发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建设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防范工作的通知》精神,对本行政区域内学校的供暖设施,特别是农村寄宿制中小学使用燃煤取暖的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消除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隐患。

4.自然灾害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中强地震呈活跃趋势,自然灾害及其衍生、次生灾害的突发性、复杂性和危害性进一步加重加大,给广大人民群众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危害,同时也对中小学校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在学校开展防震减灾教育方面,一些地方和学校领导还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和落实不到位现象。

学生在自然灾害中发生伤亡,既有不可抗拒的外在客观原因,也有安全教育缺失的内在主观原因,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必须切实将学校减灾工作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充分调动各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克服客观不利因素带来的困难,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保障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

四、确保学生安全仍需要警钟常鸣

1.实行严格的校长负责制和各种岗位责任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健全机构,落实人员,负责并监督学校各项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要高度重视校长队伍建设,切实做好校长的选拔、任用、培训等工作,进一步加强校长的日常管理工作,对经考核不能胜任校长职务的,要及时进行调整,因失职渎职造成安全事故的,要严肃进行处理。

学校校长是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校长的思想水平决定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因此抓学校安全关键要靠校长。每位校长都要深刻认识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所肩负的重大责任,自觉加强政治素养和管理能力的建设;要把安全工作纳入学校目标管理范畴,制订目标管理细则,强化内部管理,堵塞安全漏洞,建立覆盖所有工作环节的安全责任体系,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要完善突发事件处置的工作预案,落实预防安全事故和公共卫生事件的措施。同时要注意的是,不能因强调保障孩子的安全,怕担责任就因噎废食,不让学生在楼道蹦跳、在操场上玩耍,不再组织集体春游、秋游等活动,各地应研究和实践进一步明确责任的有效办法。

2.大力加强和改进学生的安全教育

学校要切实提高对师生进行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要把安全与健康教育纳入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课时保证,要定期开展自救自护的实际演练,使师生员工法制观念、安全防范能力、健康保健意识、自我保护和心理调节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维护学校安全健康成为师生自觉行动。特别要结合各地各校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要在开学初、寒暑假和重大节假日前专门对学生进行安全、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3.积极推进安全文明健康的和谐校园建设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积极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和人文环境建设。落实好《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要求,提高师生的文明素质。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良好育人环境。要结合实际情况经常对师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立遵纪守法、团结向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道德风尚,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助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

4.密切配合通力协助共同保障学生安全

各地教育部门要密切与公安、消防、卫生、地震、建设等有关部门的合作,定期联合开展工作,逐步构建安全工作长效机制,从机制体制上确保各部门切实落实学校安全工作职责,从长远上、根本上保障中小学校安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利用有关部门的专业优势,加强对学校制定应急预案、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教育、进行紧急疏散演练、培训和检查等工作的专业指导,科学开展学校安全管理和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没有安全保障的学校是不合格的学校,没有安全意识的教师是不合格的教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及广大中小学教职员工都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和长期性,切实将学校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创建和谐平安文明校园,确保广大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

作者系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

上一篇:冷链药品运输应急处理协议5则范文下一篇:财务转正自我鉴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