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实验前调查问卷

2024-07-26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实验前调查问卷(共12篇)

篇1: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实验前调查问卷

灵山县灵城镇第四小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

实验前测(教师问卷)

一、选择题

1、您认为现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可多选)①积极参与 ②主动探究 ③合作意识增强④依然习惯于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⑤其他

2、在备课时,在教学设计时,你关注的问题依次是①教材的重、难点②教学设计的多样性③学生学习目标的设定④学生原有的基础

3、你进入教室上课时,一般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①上课② 板书课题③总结上节课学习情况④总结上次作业

⑤关注学生的情绪⑥其他:____________

4、在教学时,你最关注的是什么?

①教学目标的落实②教学环节的流畅③学生的情绪④学生的回答⑤其他:______

5、在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时,你最希望的是?

①与自己的理解吻合②出乎自己的意料③基本正确,但有缺漏④其他:_________

6、下列哪些情况,会让你临时调整教学计划:____________。①发现有同学没做作业②发现上节课内容学生没有掌握③发现学生有新的话题

④发现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⑤发现自己的教学准备不充分⑥其他:_________

二、下面的问题请简要说明你的观点:

1、你认为学生的哪些学习习惯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2、你认为课堂上哪些问题一定要学生讨论?

3、你在倾听学生回答时,能关注哪些方面?

4、你在听其他教师上课时最欣赏的评价语是什么,请列举2、3条。

篇2: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实验前调查问卷

()1.你老师出示学习目标、自学(导学)提纲、分工、练习题的方式是:

A.口头述说

B.小黑板等传统方式

C.学案、多媒体等现代方式展示

()2.课堂上自学(导学)提纲是怎样形成?

A.老师提出

B.学生合作提出

C.教师为主提出,学生为辅形成 D.学生为主提出,教师归纳补充 形成

()3.自学(导学)提纲展示的形式是:

A.陈述、祈使、命令句式

B.疑问、启示、引导的句式

C.以疑问句、填空、填图等方式

()4.老师怎样安排学生坐座位的?

A.随便坐

B.按照自然的座位进行

C.按照优中差有机结合形成的小组方式进行

()5.课堂上,合作学习的方式是:

A.学生问,教师答

B.学生互问互答合作学习

C.学生自己设法解决

D.学生合作为主,教师点拨为辅

()6.当堂训练(编题自练)的试题以哪种方式产生的?

A.学生自己编的 B.老师编的

C.教师精心预设,学生仿照编写 D.学生编写,教师补充

()7.你做练习的正确率如何?

篇3: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实验前调查问卷

1. 重视和开展演示实验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演示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 不能因麻烦图一时方便而放弃, 也不能以时间紧任务重为由而不做。教师应该把它作为备课的重要内容, 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教法, 只有深入备课, 才能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 设计好演示程序, 并做好课堂演示的充分准备。如果教师轻视课前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 结果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 以致在课堂上手忙脚乱, “强行”让学生接受结论, 教学效果会很不理想。那么如何准备演示实验呢?

(1) 教师在课前要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全部仪器、材料。检查仪器是否能正常使用, 并亲自操作一次或多次, 注意实验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找出解决办法。

(2) 掌握演示时间, 注意与教学进度紧密配合。

(3) 要考虑在演示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观察, 启发学生思维, 最大限度地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

2. 在演示实验中增加学生的参与

传统的课堂教学, 演示实验通常教师演示, 学生看, 但是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 特别是后边的学生。不同程度的限制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 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 在演示实验中, 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分析、归纳总结, 甚至在实验操作上让学生积极参与, 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 多次重复, 加深印象, 巩固记忆。

3. 在演示过程中明确实验目的、实验现象、实验过程

3.1 明确的实验目的。

演示实验用于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 有不同的目的。因此, 有无必要演示?选择什么样的仪器演示?怎样进行演示?都必须要明确具体的目的。

3.2 明显的实验现象。

一个人演示, 众人观看, 现象是否明显是影响学生观察效果的决定因素。这就要求仪器的高度要足够高, 仪器的尺寸要足够大, 测量仪表的刻度线尽量粗些, 运动物体所在的平面必须在同学们的视线范围内。必要时, 对可见度低、变化快的、微观的也可借助多媒体手段。

3.3 明了的实验过程。

在演示中, 我们力求过程尽可能明了, 降低无关因素的干扰。例如:在讲解“磁通量”概念时, 可以用一塑料板和硬导线做成磁感线穿过某一面积的模型, 在不断改变塑料板和硬导线之间的角度来说明磁通量变化, 从而加深磁通量概念的理解。

3.4 深刻的启发性。

演示实验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观察启发思维, 有助于认识规律, 发展能力。因此, 在设计演示实验或编制演示程序时, 必须在启发性上下工夫。

4. 用严谨、科学的语言描述实验情景, 规范的动作演示实验

在演示实验中, 介绍仪器、阐述实验过程、总结结论时语言必须准确。如果教师进行实验时不注意语言的准确描述, 对学生正确认识仪器、形成概念、掌握定律产生不良的影响。例如:将滑动变阻器称为电阻器;将圆筒测力器与平板测力器称为弹簧秤;将电荷的转移说成电荷的产生;将阿基米德原理中的“重力”说成“重量”。

5. 合理利用多媒体, 优化演示实验教学

利用常用仪器教具进行演示实验是一种最基本手段, 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教学改革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系统、科学的观察方法, 组织多媒体信息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以实现教育优化,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1 加强对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物理过程的演示。

应用多媒体展示课堂实验无法演示的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物理过程, 从而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进行逼真的模拟、灵活的放大或缩小物理场景, 将物理过程生动形象的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认识加强, 理解透彻。例如:对LC电磁振荡电路的振荡过程的分析, 教师应用电子计算机的效果展现了随着电容充放电的过程LC的回路中的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变化的过, 安全、逼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精力高度集中、思维高度活跃、求知欲处在高度旺盛状态。

5.2 加强对可见度低、不易观察且只能水平演示观察的实验。

例如:水波的干涉和衍射演示, 用发水波水槽借助投影仪演示, 既起放大作用, 又使其有动感, 使学生看到清晰的干涉条纹, 对学生头脑里形成正确认识有极大的帮助。

利用多媒体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演示, 不但为教和学增添了信息的传输和接收通道, 而且为教学过程创设了良好的“情”、“景”, 师生们置于“情”、“景”中以“物”思“理”, 有以“理”认“物”, 这对物理的各种类型的实验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 对提高物理课的素质有着广泛的前景。

6. 演示实验不能用演示实验模型代替

有些无法进行演示的物理现象, 如一些机器的内部结构, 大型机械装置和设备的工作过程, 可以用模型来进行讲解, 但模型无法替代演示实验。演示实验能真实地、直观地再现物理现象, 而模型则不能, 所以教师要多做一些演示实验。例如讲解光的反射时, 有的教师用模型来代替光的反射演示器, 用纸板上画好的线条来说明反射光线和人射光线的关系, 推导出光的反射定律, 这样做教师不仅讲的吃力, 学生也只能记住反射定律, 不能认识和理解反射定律。物理教师可以在实践的基础上, 改进实验, 改进仪器, 独自设计实验方案, 来丰富自己的物理教学。

篇4: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实验前调查问卷

一、重视实验教学趣味性的提高及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小学生对新奇事物都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兴趣又是促使小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活动的时候应重视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并积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实验教学的探究学习,最终取得良好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效果。此外,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要以学生的兴趣点为基础,才能在教学中借助学生的兴趣高效地开展相关教学工作,保证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说,教师在讲《溶解的快与慢》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提高实验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事先准备好本次试验需要用到的筷子、玻璃杯、热水、冷水、糖块以及食盐等材料,在做实验的时候让学生先猜糖块和食盐谁溶解得快、谁溶解得慢?在冷水和热水中哪个溶解得快?先激起学生的兴趣以后,再进行相关实验,并让一至两个学生到讲台上进行实际操作,这样不仅能提高实验教学的相关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保证教学质量。

二、对探究性的科学实验给予重点关注

探究性的科学实验对开发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除了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外,还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实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目标。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就是学生不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教师应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实验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处理问题以及动手能力,使之在实验教学中构建起初步的科学素养以及科学思维,从而达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实验教学的探究性比较强,因而教师想要不断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实效性,就要在实验教学中重点关注探究性的科学实验,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讲《滑动和滚动》实验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探究性的科学实验来进行教学,教师先准备好实验用小车一辆、纸盒、载重物(钩码、小沙袋)、弹簧测力计、胶带、大小瓶盖以及玻璃弹子等相关实验用品,在实验室时先提出“滑动和滚动哪个更省力、为什么说滚动比滑动更省力”等问题,然后带领学生开展探究性的实验,并教学生实验测量的方法。此外,介绍滚珠轴承的相关工作原理,并让学生根据课本提示探究性的完成滚珠轴承的制作,从而使学生在探究滚珠轴承制作的过程中加深对滚珠轴承工作原理的认识,从而到保证实验教学的高效完成,进一步提高实验的实效性。

三、对实验教学实用性给予重点关注

新课标要求教师将教材和现实生活情境结合起来开展教学工作,以有效降低教学的难度,从而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理解的能力。在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对其实用性给予重点关注,并充分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刺激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学有所用。因为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生活、了解生活,所以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有效使用生活中实用的材料进行教学,并将实验内容与实际生活有机联系起来,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将学到的知识较好地用于生活,从而达到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实效性的目标。

比如说,教师讲《吃的学问》这一章节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的实用性,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讲完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探讨厨房中应用到的科学知识来深化所学知识,如在不闻味道的前提下,要怎样正确区分酱油和醋;如何更好地除去洗碗池中的污垢;用什么样的方法洗碗洗得更干净;不尝味道的前提下,要如何正确区分味精、食盐和糖等。联系实际生活情境进行相关实验教学,才能提高实验教学的适用性及其实效性,使学生学到真正实用的知识。

总而言之,要较好地保证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就要加强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研究分析,重视实验教学趣味性的提高,对实验教学具有的步骤性特点给予重点关注,并将实用性贯彻落实到实验教学之中,以不断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实效性,实现实验教学的目标。

篇5: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实验前调查问卷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

()

1、不同的教师授课对你学习有影响么?

A.没有影响B.有影响,但很快就能适应C.影响很大()

2、教室的环境卫生及布置对你的学习有影响么?

A.没有影响B.有影响,但很小C.影响很大

()

3、教师的情感态度(如充满激情、平和、冷漠等)对课堂效果有影响么?

A.没有影响B.有影响,但很小C.影响很大

()

4、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进行德育么?

A.只有教好本学科就行B.随便C.教师应既教书,又育人()

5、你喜欢哪种类型的授课方式?

A.老师讲,学生听B.由学生小组讨论,老师点拨C.无所谓()

6、你喜欢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吗?

A.喜欢B.还可以C.一般

()7.你在课堂上每次都积极参与讨论吗?

A.是B.有时参与,有时不参与C.不参与,因为我害怕说错,他们笑话我()8.课堂上你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有什么看法?

A.他真勇敢B.谁让我自己不会呢C.就爱出风头

()

9、你对教师上课满堂灌怎么看?

A.无所谓B.上课就应该这样C.应该留下一部分时间交给学生()

10、课堂中,教师运用做游戏来上课,你_______。

A.主动参与B.参与但不主动C.不参与

()

11、学习新的知识,你喜欢_______。

A.老师规定的内容B.自己感兴趣的内容C.无所谓

()

12、你喜欢怎样来学习?

A.听别人说B.讨论交流C.自学老师指导

()

13、回答老师提问时______。

A.善于在全班表现B.乐于马上发表意见C.思考后表达观点

()

14、家庭作业布置,你喜欢______。

A.老师统一布置B.老师分层布置C.自己布置

()

15、你认为学好目前学校开设的课程对你的人生发展有用吗?

A.用处很大B.没有用处C.不一定有用D.不知道()

16、我总是觉得听懂了老师的讲课,自己做却总是做不出来。

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完全不符合()17﹑在学习时,你遇到难题,你是如何处理的?

A.反复思考,不轻言放弃,直到弄懂为止

B.马上询问周围的同学、老师或家长

C.觉得自己不可能解答出,放弃这道题

D.上网求助

()18﹑你对学习新的知识______。

A.很渴望B.有点渴望C.怕学不会,有畏惧感D.无所谓()19﹑你喜欢老师用哪种教学方式?

A.老师讲学生听B.自主学习C.合作交流D.实践探索()20﹑你喜欢老师用哪种辅助教学手段?

A.自制教具B.挂图C.幻灯机D.投影仪

21.如果你是老师,你怎样给你的学生上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课堂上你渴望怎样的师生关系?

篇6: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实验前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

任教年级任教学科年龄教龄亲爱的老师,我们正在对小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研究》开展调查研究,为了了解目前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现状,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本课题组特设计了此份问卷,希望你们能依据你自己的真实感受作答,协助我们完成这份问卷。谢谢你的支持与合作!

1.您对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有效性的认识()

A.很了解B.知道一些C.一点儿也不了解

2.在平时的教学中,你觉得提高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有效性()

A.难度很大B.有一些难度C.没有难度

3.您认为提高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有效性需要()

A.需要教师具有专业技能 B.一般教师都能实现

C.不需要技能

4.您认为数学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什么?(可多选)()

A.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B.活跃学生的思维

C.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D.有利于提高表达能力

5.您备课时,是否精心设计突破重点、难点的关键问题?()

A.每次都设计B.经常C.偶尔

6.您是否注重提问的艺术,仔细推敲过语言的表述?()

A.是B.有时是C.不是

7.设计问题时,您总是会充分考虑学生的应答情况吗?()

A.经常会B.有时会C.很少注意

8.您设计问题时考虑学生的能力层次吗?()

A.偶尔照顾能力差的B.只考虑基础好的C.尽可能兼顾

9.您设计问题时注意考虑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吗?()

A.非常注意B.比较注意C.偶尔注意

10.对于您的提问,学生的回答是否在您的掌控之中?()

A.是B.大多数是C.不是

11.在您的课堂,低思维度的问题学生用“是”、“对”或“不是”、“不对”回答的情况有吗?()

A.偶尔B.常有C.根据情况而定12.您是否曾经有意识地改善自己的提问技巧?()

A.有,效果显著B.有,但效果不大C.想过,但没有行动

13.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学生“走神”、“睡觉”、“眼望窗外”等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这时惩罚式提问有无必要?()A.提醒学生注意有必要B.看情况C.伤学生自尊没必要

14.您常用的课堂提问方式:(可多选)()

A、一问一答B、一问全班答C、一生问一生答

D、一生问全班答E、小组内问答F、其他

15.在您的教学中,学生提问情况怎样?()

篇7: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实验前调查问卷

【摘 要】 要真正上好一节实验课, 就需要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 的教学智慧,引导学生手脑并用,用活动来带动思维,用思维来改善活动;必须 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条件, 从符合学生心理和行为特点的要求出发, 在实验操作、深入思考、教学组织等方面用心关注细节,抓住机遇,适时“导”、“拨”,使 学生都能规范、科学地动手操作, 通过自行探究获取自然科学知识, 培养创新意 识与创新精神, 提高实践能力, 从而真正发挥实验的效应, 凸现科学课的教学功 能。

【关键词】 科学实验 有效性 细节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是小学科学课的显著特点, 是小学生进 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实验教学以动手为主, 那么, 是不是只要准备足够的器 材, 安排好实验步骤, 就可以顺利地进行实验活动;只要实验顺利就可以取得良 好的教学成效呢?不是的!教学是一门艺术, 实验教学也不例外, 要想取得良好 的教学成效, 需要教师的机敏把握和智慧处理策略。而对实验细节的把握, 是提 升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关注一个细节,就能生成一个精彩的环节;忽视一个细节,就可能毁灭一次精彩的实验。所以,在小学科学实验中,更应关 注细节。在教学中,我们要从细节入手,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提供有结 构的材料, 注重师生的有效交流与互动, 用心观察, 善于发现、挖掘, 把握时机, 加强课堂调控,加强实验的引领、指导和提升。

一、实验前谋选材料,从简求实

课上要用种种材料, 是科学课的一大特点, 材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期望。教师也许会感到把材料直接交到孩子手中,可能造成无法容忍的混乱。事实上, 把精心选配的材料交给学生, 让他们自由探究, 是让他们走上科学道路的一个好 办法,关键是要选配好材料,注意发挥材料的最大效益。一套好的材料,会引起 学生的探究欲望,会促成一节好课。

1、利用材料间的相互关系,灵活加以组合和运用

实验教学能否成功、效果能否达到, 不仅仅取决于实验材料是否充足, 还取 决于实验材料选择是否科学,搭配是否精当。实验材料选择科学、搭配精当,学 生操作起来得心应手,观察方便,现象明显,实验效果就好。把各种材料放在一起, 它们之间便有了一些相互关系, 不同的组合往往会使 学生产生一些特定的言行。一盆水,一个软木塞、一个小铁块,这样一组材料学 生会有什么结论?学生会说铁块沉下去, 软木塞浮上来, 材料结构的简单, 使他 们很难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如果是另一组材料:一盆水、同样形状大小的木块、铁、塑料、胶木,学生又会有什么结论?因为材料间的丰富对比性,将揭示一个 规律:同样大小的东西,重的下沉,轻的浮着。那么,是不是材料的结构越复杂 越好呢?不是的!一般情况下, 教师依据教材的提示, 会设计出适合预设问题探究需要的有结 构的材料, 只要能够完成任务就可以了。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 如果我 们在准备实验器材时打破常规思维,常常可以使材料更简洁有效,看起来简单, 但是用起来却更有意义。

2、把握好材料的呈现方式和时机,分层、适时、有序地呈现

一种材料就预示着一个现象, 可以设置一个情境, 进行一项探究。不管是有 关,还是无关,每一种材料的出现都有很明显的目的性。因此,把握好材料的呈 现方式和时机,也就是调控了课堂的节奏,掌握了课堂的结构。

小学生的探究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使用的材料会随着探究活动的推进或 探究内容的转变而变化。材料何时呈现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小学生 有强烈的好奇心, 如果过早发送探究材料, 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往往还没有听 清楚活动要求, 甚至还没有明白要研究的内容, 就开始动手了, 容易使探究范围 过于扩大。而有层次地发送材料, 就能调控探究的范围和深度, 提高探究的有效 性。例如教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时,学生猜测物体是沉还是浮可能与物 体的大小和轻重

有关后,教师抛出了第一组材料:木块、石头、泡沫塑料、回形 针、牙签、橡皮泥、胡萝卜、蜡烛,学生通过实验比较发现与自己猜测不相符的 结果 —— 沉浮与物体的大小、轻重可能没有关系, 这就与经验产生冲突。那么 是不是这样?教师又提供了一组特殊材料:大小相同的铁块、铝块、塑料块、木 块、黏土块, 实验获得了新的进展 —— 轻的易浮重的易沉。第三次提供了重量 相同,大小不同的物体:铝块、橡皮泥、萝卜块、木块、泡沫塑料块,结果发现 在轻重相同的情况下,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这样分三次呈现,顺应了学生 的思维方法,以材料来指引探究,有序而有效。

二、实验时明察秋毫,见机行事

动态地了解学生, 才能上好科学课。要细心观察他们在做什么, 分析他们在 2 想什么, 预测他们会朝哪个方向进展。掌握信息越多, 教师就越能清醒地进行指 引。因此,在学生活动着的时候,教师应是最忙的,不是去讲述,不是对学习活 动指手画脚, 而是在观察着学生行为上的变化和独创性, 在用心发现学生的特殊 表现,在注意着各个小组有意义的探究行为。

1、从实验现象的差异中去找寻规律

在探究中, 几十个差别各异的学生得出各种各样的现象, 而其中会有大量大 同小异, 能体现普遍性的现象, 而基于这些现象的汇报交流, 将是课堂进展的主 要方向。在《点亮我的小灯泡》的探究中,我们观察到,对于电池,有的小组用 一节电池, 有的把两节头尾相叠成串联, 有的把两节的正负分别用电线并联;对 于电线, 有的用一根, 有的把两根头尾相绞成一长根, 有的两根并列合成一粗根;关于电珠, 有把电珠放在正极的, 也有放在负极尝试的。各小组在数量和接法上 有不同,但每一种使电珠发亮的电路都由电池、电线、电珠三部分组成。这些信 息,就构成了一条脉络,从中去除枝枝蔓蔓的信息,将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小 电珠亮时,都有电池、电线、电珠三部分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顺着从这个方向 来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是有的放矢。

2、从实验现象的普遍中去发现特殊

在 《点亮我的小灯泡》 的活动中, 教师注意到有一学生直接用电线连接正负 极, 时间不长, 发现电池发热了;有一学生看到小电珠尾部碰上电池的正极时亮 了一下,引起了他极大的意外,另一根电线没有竟然也会亮!再次尝试,真的会 亮。这些出乎意料的现象一定是学生心中的“疙瘩”,怎么回事?多好的探究机 遇呀!教师如果抓住了, 定会吸引学生去讨论, 引出一些不曾想到的接亮小电珠 的新方法。原来, 科学探究不仅仅是解决已有问题的过程, 也是发现新问题的过 程。

三、实验后引导交流,挖掘提升

实验操作之后的集体研讨中,学生常常各抒己见。也许是实验结果的差异, 也许是认识角度的不同, 交流中往往会有出入, 甚至产生矛盾。教师要善于发现 其中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巧妙地予以挖掘提升,让矛盾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1、抓住思维亮点,层层深入

小学生的思维往往趋于表面, 深入思考的主动性不够。心理学表明, 小学生 的思维水平大致处于复合思维和前语言思维的层次上, 会出现语言思维障碍, 出 现交流研讨内容与实际操作迷路的状态。并且,心理学还指出:在科学学习中, 3 不正确的、幼稚的语言和思维只能在感觉器官、思维和情感同时并用的基础上, 通过与师生、生生互动发展来完成。如果教师任凭学生回答哪里算哪里, 在研讨 时单往结论看, 会使汇报研讨处于肤浅的状态, 缺乏思维的深入, 极大地扼杀学 生的思维积极性,造成学生揣摩答案,不能进行理性的思考分析。相反,如果教 师能把握学生的特点, 充分相信孩子们的潜在能力, 多一些追问的细节, 抓住学 生的一个个思维点,创设师生、生生互动的状态,就能使研讨层层深入,从表面 深入到本质,从具体上升到抽象。

例如教学《被压缩的空气》一课,学生回答:手推活塞,活塞被推了进去, 空气变少了。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立即反问:空气真得变少了,逃到外面去了 吗?学生马上意识到自己的表达出了问题。教师又趁机追问:那空气为什么由 30毫升变成了 10毫升,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促使学生的思维向“节骨眼”上 思考。在学生一番探讨后都认为空气没有少而是被压缩了, 教师又问:空气到底 能压缩到多少呢?能不能压缩到“ 0”毫升?经过教师适时的点拨,引起学生间 的互动,迸射了思维,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引向“正道”,学生对压缩空气的 理解层层递进, 将所观察到的现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假如, 教师一开 始就置学生的思维点于不顾, 以学生的回答为终点而不加以引导, 学生的认识就 会始终停留在原有的水平而不能提高,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就只能囫囵吞枣。

2、借助意外现象,指引探索

在顺利地交流之后,学生们往往都“松了一口气”,这时是提出新问题,引 起研讨新问题的好时机。例如教学《各种各样的叶》一课,在把叶子分类的研讨 环节中, 各个小组分别谈了刚才的研究, 有的以形状的共同点来分, 有的以叶上 的细毛毛共同点来分, 有的按颜色共同点来分。之后, 教师拿出采集的同一颗树 上的叶,但大小、老嫩、颜色有所区别,问学生是否算同一种树叶?新的讨论就 此展开, 最后基本认为应该分在一组, 虽然大小和颜色不同, 但它们长在同一枝 条上,形状、叶脉、边缘的锯齿都类似。交流活动中常常会显现出一些一般情况 下不会出现或一般人不太注意的话题, 是置之不理还是妥善引导?教师的教学意 识起了决定作用。

一次, 教师为了简便, 使用了纸盒的牛奶饮料插上吸管, 做热胀冷缩的实验。交流时一位学生提出, 牛奶盒放入热水后, 会先下降一截后再缓慢上升。是这样 吗?教师取来新奶盒亲自做过后, 肯定了这一不被人注意的细节, 并把这一现象 提供给全班讨论。结果发现这一意外现象正是牛奶盒首先受热膨胀造成的!结论 拓展了知识,讨论丰富了这一实验的教学意义,效果不言而喻。

3、捕捉有效信息,拓展延伸

学生研究后延伸的内容同课堂学习应属同一个内容范畴, 它们有着必然的逻 辑联系, 它应该是课堂研究内容的扩展、深化。教师要敏锐地捕捉这些转眼即逝 的“信息”。例如教学《被压缩的空气》一课,在最后小结时,突然有个男生说 “老师我想在课后弄个利用压缩空气的玩具”。这时我马上用赞许的目光对全班 学生说:“非常好!今天我们利用所学的压缩空气的知识,回去设计或制作一个 小发明。”学生课后探究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了。

篇8: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实验前调查问卷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生物实验教学要有效, 离不开课前精心的准备。笔者认为课前准备应该包含如下两大方面:1进行实验教学内容分析和学生情况分析, 确定教学目标;2实验教学设计。

1.教材与学情分析。

每节课都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对于实验教学亦不能例外。那么如何才能确定科学的目标呢?笔者认为应该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具体在分析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 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细致化的分析, 实践经验表明, 我们的教学只有在各级目标及其相互关系明确的情况下, 教学才具有整体性, 思路才会清晰, 教学的方向才会正确, 教学效果自然也就不会差到哪里去。

(2)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对于实验教学更是如此, 但是必须在学生进入实验室前, 知道学生具备了哪些实验技能, 掌握了哪些相关的知识, 而且要注意不同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层次性, 不然学生进入实验室就如同无头的苍蝇。对学生学情的分析, 能够保证教学目标更有针对性, 达成度才能较高。

(3)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应注重课标、教学内容和课堂评价的一致性。

2.实验教学设计。

设计是针对每节实验课进行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流程, 在教学实施前通过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 结合实验类型和教学目标的差异进行设计。

(1) “演示实验”的设计, 我们应明确进行实验演示的目的, 接着将设计的重点放在如何调动学生的感官, 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迁移到对重点现象的观察上来, 如何引导学生对重点现象进行思考, 如何提高实验的对比性和可见度, 避免实验失败。

(2) “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的设计, 我们在设计时首先应思考学生的探究兴趣与愿望如何激发, 即用什么问题和情境导入实验探究;接着要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出现的状况进行预设, 实际上是教师自己在实验室反复进行实验的一种模拟估计, 针对可能出现的不同状况, 思考用什么方式进行展示和进行再探究的科学引导。

(3) “验证性实验”的设计, 这类实验的教学设计必须对学生实验可能得到的结果进行预期, 并思考与实际实验结果会产生什么样的差异, 有什么改进的办法。

3.案例分析:“种群密度的调查”的教学准备。

(1) 教材分析:《种群的特征》是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的第一节知识, 从知识结构来看, 此前学生已经学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 本节课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从宏观层次对“生命系统的特征”进行探究和分析。同时, 这节课不仅承前, 而且启后“, 种群密度”这个知识是学习后面一节《种群数量的变化》的知识基础。从教学内容来看“, 种群密度的调查”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在于, 引导学生通过对种群密度的调查, 学习用样方法, 并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培养和提升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

(2)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思维来看, 由于“种群”、“种群密度”这几个概念相对较为抽象, 学生的理解有难度, 怎么突破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生活出发, 列举生活中涉及到生物种群、种群密度的实例,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同时促进学生对原理的理解。笔者考虑到所教班级学生的基础相对还行, 笔者在“种群密度”概念的教学设计上, 在学生对原理理解后再配上例题, 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实现知识的内化。而在样方法的调查活动时, 学生是没有经验基础的, 为此笔者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设计中, 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预设, 便于能够顺利知道学生的探究, 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而且在教学时间安排上, 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进行调查活动。

二、有效的教学活动

1.生物实验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

活动是学习知识的重要手段, 教学准备也是为了教学活动服务的, 实验教学的实施应结合不同实验课型进行教学方式的选择和设计。

(1) 演示实验, 应侧重于教师操作的规范、科学, 注重指导性问题的设计, 注重将原理讲授与实验演示恰当地配合, 提问和对话应具有启发性, 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实验的观察上来, 学生能够自主思考发现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将现象观察所得到的感性认识进行概括和归纳, 在学生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 进行适当的点拨, 建立概念和规律, 并在学生观察和总结规律的过程中获得思维和能力的发展。

(2) 技能模仿性实验, 这类实验教学活动应注重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和实验方法的渗透, 这类实验课堂活动, 教师对于如何操作应该要讲清楚, 而且要将原理讲透彻, 便于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

(3) 探究性实验, 探究是学生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 应该鼓励学生调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 加上以前的实验方法的正迁移, 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当然学生的设计有可能不成熟, 有些是不周全的,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做好知识重组和引导, 通过具体的问题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作用的过程, 具有双向性、交互性,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 无论是演示还是学生自主探究, 我们教师都应尽可能地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 丰富学生的情感, 给学生创设适合学生思维和技能发展的学习环境。

2.案例分析:“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活动设计。

(1) 创设情境。

情景1:提供“加酶洗衣粉”, 用实物展台将袋子上的使用说明投在屏幕上, 让学生自主阅读。

提出问题1:什么是“酶”的本质, 为什么高于70℃, 大多数酶就没有用了?与酶的活性有关吗?

情景2:给学生提供几种不同消化液的PH值如下表所示。

提出问题2:从表格中观察并思考为什么PH值会随着消化液的不同而不同?与酶的活性有关吗?

(2) 自主讨论, 提出猜想。

结合上述情景和问题, 引导各个学习小组组内进行讨论, 并结合原有知识和经验提出猜想。

(3) 自主设计实验。

根据自己的猜想, 想办法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笔者在实践中发现, 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时, 有的小组设计实验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有的则是设计实验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为了提高实验设计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笔者设置了如下几个问题进行方向性指导:

1你设计的实验中, 变量和自变量是什么?

2如何对自变量进行控制, 如何观察因变量?

3你估计一下, 实验结果大概是什么样子的?

(4) 交流改进方案。

每个小组完成实验设计后, 不要急着做实验, 应该采用组间交流、讨论的形式, 将实验方案精细化。

当然, 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 有些小组的设计, 自己是发现不了问题的, 不过经过比较、交流和讨论后, 意见会趋于一致。例如, 有的小组在实验设计上选择用碘检测, 有的则是设计为用斐林试剂检测。那么, 哪种方案好呢?将这个问题抛出去, 学生很自然地联系到不同试剂的利用原理, 经过一番讨论, 意见达成统一:碘和斐林试剂在检测时作用不一样, 前者用来测淀粉的有无, 可以判断淀粉分解是否彻底;而后者可以检测淀粉的分解产物是不是还原性糖, 可以用来判断淀粉有没有分解。那么, 哪种检测更为科学呢?可以让学生自己试一试, 通过实践来验证错误和正确。

(5) 进行实验, 观察并记录数据。

(6) 分析结果。

数据和结果分析是从感性到理性过渡的必由之路, 当然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应该引导学生从如下3个方面进行分析:

1实验结果与你设计时的预期相差多少?

2通过本实验得到的结果, 你能归纳出什么结论?

3请尝试着用图表来直观地表示温度 (或PH) 对酶活性的影响是什么样子的。

(7) 深度学习。

在学生自主探究得到结果后, 还应该进一步探究, 深化学习, 比如这节课, 笔者设置了两个思考题:

1当酶的活性降低以后, 想一想还能恢复吗?

2课后查阅资料或上网查询, 除了温度、PH以外, 还有哪些对酶的活性构成影响的因素。

三、有效的实验评价

生物实验教学评价是为生物实验教学目标服务的, 通过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的评价, 可以及时检测、了解、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1.评价要重视学生发展。

传统的评价形式主要测量学生已经学过的事实性知识。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 而学生的能力和情感态度是次要的。但在新课程三大课程目标的背景下, 学业成就的范围被大大扩展了, 不仅包括知识, 还包括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因此, 生物教师在对生物实验进行评价时要抛弃传统的实验教学观念, 采用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

2.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验活动是一个由教师指导, 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动手实践的过程, 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自主参与程度高, 与同伴的交流更多。因此, 在实验教学的评价中, 让学生本人成为评价的主体, 教师、同伴、实验员共同参与评价, 通过自评与互评, 促进学生自我反思。

3.评价要多样性。

新课程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因此在评价时, 也应兼有这三方面的目标, 不能只关注实验结果而忽视学生在实验过程表现出来的态度、收获以及在此过程中的科学思想。其次, 评价的形式也应具有多样性。任何评价方法都有其特殊的功能和不足之处。例如纸笔测验适宜对学生知识的评价;实验考查适宜对学生进行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评价;档案袋能反映学生的成长过程;调查量表适合于评价兴趣和态度等。同样, 不同的实验形式, 应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表现性评价可在真实或模拟的评价练习中进行观察、评判, 是一种过程性评价, 能不断地反馈学生成功或失败的信息。这种评价主要应用在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当教师实施教学后, 要时常检查教学是否有效, 是否存在问题, 存在哪些问题, 以此来调控教学进程, 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

4.案例分析:“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活动评价表

注:1 分为最低, 5 分为最高

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相比, 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评价有着较大难度, 这张实验评价表, 针对学生在实验教学活动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评价。评价内容真实、贴切、操作性强。特别要强调的是, 只有对某一项评价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 能够比较全面地概括出其中的关键与具体要素后, 才可以将该评价内容进行分解, 提出评价的指标, 以增强操作性。

摘要: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课型, 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关系到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和生物学习的效果。有效的教学应该是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精心准备和预设的, 本文从有效的教学准备、有效的探究活动、有效的评价三个角度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物,有效,实验教学,学生,探究

参考文献

[1]姚利民.有效教学论:理论与策略[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27

[2]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J].人民教育.2001 (6)

[3]奚素云.新课改下高中生物实验课有效教学的思考[J].教师.2010.43

篇9: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实验前调查问卷

关键词:选材;方案;兴趣;探究实验;学习方法

实践证明,实验教学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物理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师的关注,物理学科是一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学科,教师在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要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做到活学活用,培养自主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一、合理选材,精心设计实验方案

高效的实验教学需要建立在精心的实验设计基础之上,因此,教师在课前要做到合理选材,精心设计实验方案,提高实验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历谈谈自己总结的经验: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首先要研读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针对实验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实验方案,注意方式方法,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其次,教师要做到未雨绸缪,在课前进行“预操作”,充分考虑在实验中可能遇到的突发情况,并认真思考解决方案,将实验中潜藏的隐患扼杀在摇篮之中,避免影响实验教学的有序进行,同时要注意实验器材的合理选择,设计最佳的教学方案;最后,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差异性,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发挥学生个性特长,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都能学有所得,实现“两头兼顾”,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二、做好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物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实验是物理课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物理的魅力和意义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实验现象和原理。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实验教学的形式,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例如:可以通过一些便于观察、操作简易的演示实验来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喜爱:向两张纸之间吹气,两张纸便会像受到引力一般向中间靠拢;对装有水的烧瓶加热,而水中的鱼却安然无恙。简单清晰的实验现象可以激发学生对实验原理探究的兴趣,进而让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更加牢固。再如,在讲解“大气压强”时,可以通过以下两个实验引入新知识:

(1)准备两个大小不同的试管,在大试管中装满水,将小试管放在大试管内一部分,然后再将其倒置,结果看到大试管中的水流出来,而小试管则慢慢进入大试管中;

(2)取一只烧杯,在其中装入一些水,在烧杯的塞子上插上长短不同的两根玻璃试管,然后将塞子塞住烧杯,将烧杯倒置,使玻璃管插入水盆,则会看到烧杯中形成美丽的喷泉。

以上实验比较具有新意和趣味性,能有效引发学生的质疑心理,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探索状态。

三、引导学生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所谓探究性实验,主要是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物理知识、领悟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与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发现中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增强自身的探究水平。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教师可以在实验之前提出问题:“你喜欢探究什么问题?怎样进行探究?方案是怎样的?如何通过实验发现结果?如果凸透镜遭到破坏,还能否完成成像实验?凸透镜成像大小与凸透镜的表面积有关吗?”通过以上一系列问题的引导,学生的探究具有了明确的目的性,不但有助于形成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而且有利于学生充分理解现象本质,提高学生的物理探究能力。

四、课后渗透学习方法,做好实验能力的巩固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是教学的根本目标。因此,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应用环节渗透相关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布置这样一个实验:自制小磁针。所需材料:废旧的钢锯条5cm~6cm;制作方法:①将其加工成磁针形状;②在火中烧红,中心砸一个小坑(注意不要砸穿);③烧红后放到蹄形永磁铁上进行磁化,然后放入水中冷却。并提出要求:认真总结在制作过程中所看到的物理现象,并加以解释,形成实验报告。最后,由教师从学生的实验报告中选取较为优秀的作品,在班级中进行传阅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和近距离感受物理魅力的机会,带领学生畅游物理实验的海洋,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对学习的热情,建立强大的自信心和勇于面对挑战解决困难的勇气。

参考文献:

[1]王继衍.重视实验教学对能力的培养[J].物理教学探讨,2002(4).

[2]何德.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初探[J].物理教学,2001(6).

[3]董英华.探究性学习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物理教学探讨,2002(3).

[4]何润伟.研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物理实验教科书的体验和探索[J].物理教学探讨,2003(3).

篇10: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实验前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这是一份关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情况的调查问卷,调查结果仅供物理教学研究用,而且我们保证对每位同学的回答情况进行严格保密,因此填写时不要有任何顾虑(无需签名)。请根据你们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最符合的选项,直接在()填写“A或B或C或D”即可。

1.你喜欢物理这门学科吗?()

A、不喜欢,感觉很难学 B、不喜欢,没什么兴趣 C、喜欢,感觉学物理知道了很多东西,很有趣 D、无所谓,就一个科目而已 2.你喜欢动手做物理实验吗?()

A、不喜欢 B、喜欢,觉得实验就是玩玩而已 C、喜欢,觉得实验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D、觉得做不做实验都一样

3.做演示实验前,老师介绍观察的重点,相关的仪器、器材的名称及其用途吗?()A、很少介绍 B、有时介绍 C、每次都介绍 4.你觉得物理实验对学习成绩提高有帮助吗?()A、有很大帮助 B、有一定帮助 C、没有帮助 5.你认为实验教学与习题练习哪个更能提高学习成绩?()A、习题练习B、实验教学 C、一样 6.你对当下老师的物理实验教学状况满意吗?()

A、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很不满意 7.老师上完实验课后,你自己有去思考该节课实验的创新性吗?()A、经常有 B、偶尔有 C、从没有 8.进物理实验室做实验时,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A、新奇的实验仪器 B、特殊的实验现象 C、实验过程对理论的验证 9.每次实验结束了,你会自己处理实验数据吗?()

A、会 B、有时会 C、不会 10.在物理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你会怎么办?()

A、独立思考自行解决 B、问老师问同学 C、不理会 11.你想设计一个实验去研究某一个物理知识吗?()

A、非常想 B、有点想 C、不想 12.你认为做好物理实验主要靠()A、简单的实验方法或捷径 B、教师讲授 C、自身较强的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 13.教材上的小实验,小制作你是:()A、全部做 B、大部分做 C、少部分做 14.老师在实验课上是否会经常介绍一些与生活、生产实际密切有关的物理问题?()A、经常 B、偶尔 C、从不

15.老师在上实验课时,会明确提出通过该实验课你要学到什么吗?()A、经常 B、偶尔 C、从不 16.物理老师在你的心目中是()。

A、朋友 B、知识权威 C、领导和长辈 D、就一上课的老师而已,没什么感觉

17.你对物理老师的观点、看法有什么评价?()A、都是对的 B、有时具有片面性 C、老师有时坚持自己的错误立场

18.当你在实验中发现标新立异的问题并询问老师时,老师是如何处理的?()A、应付了事 B、只给我自己讲解 C、给全体同学讲解 19.物理老师会否因为实验而拖堂?()A、经常 B、偶尔 C、从不

20.假设实验课时间结束时,你却没做完规定的实验项目,老师的要求是()A、无所谓,没什么要求 B、编凑数据后,交上报告就行 C、让下次再做 21.在物理实验课上,老师经常联系已做过的实验进行实验方法的总结吗?()A、经常 B、偶尔 C、从不

22.你在每次物理实验操作中水平发挥情况怎样?()A、每次都能发挥最好 B、多数实验中能正常发挥 C、多数实验不能正常发挥 D、没有自己动手做过实验 23.若开放物理实验室,你会去做实验吗()

A、会

B、有时候会

C、不会 24.老师常鼓励你设计实验吗()

A、经常

B、有时候会

C、不会

25.你认为只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就能提高操作技能吗()

A、不是

B、不知道

C、一定会 26.学校成立物理科技兴趣小组,你愿意参加吗()

A、愿意

B、有选择的参加

C、不愿意 27.除了书本上的小制作,你做些小制作吗()

A、经常做

B、不常做

C、从来没做过 28.你写过科技小论文吗()

A、写过

B、曾经这样想过

C、没写过 29.在中学,你参加过几次科技课外活动()

A、多次

B、一次

C、没参加过 30.对课本以外的一些物理小实验,你做过吗()

A、做过

B、很少做

C、从没做过

31.在一个分组探究性实验的实验中,你是否能兼顾科学探究的7个环节?(A、做到了 B、兼顾到一些,没顾全。C、没做过一个环节 32.针对课本知识,你会增加一些实验吗()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33.通过新教材中的多个探究实验的教学,你认为自己的实验探究能力(A、提高很快

B、提高很慢

篇11: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实验前调查问卷

摘要:科学课程主要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我国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采取了适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的兴趣,为他们的科学实验课程来进行启蒙。我国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一直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而且,我国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小学的科学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我们的教学和听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小学科学实验的一些活动都重视小学科学实验的形式,并不重视小学科学的效果。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了学生创新小学课程的实验方法,引起学生的实验的兴趣。为学生选取适合的科学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展开实验。教师还应该推动小学科学实验教材的改革,进行有效的实验。进行小学科学的补充,通过小学科学的实验的方式,最终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

在我国的教育环境中,我国的小学科学实验课程大多数都是以实验的形式体现出来的,教师应该让学生亲自参加小学课程的实验活动,最终懂得一些知识,这部分内容是做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不过,到目前为止,小学科学课实验课堂上一直都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比如说,学生不守规矩,课堂秩序不好;学生不重视合作,很多学生都只是看而已;很多学生只是动手不动脑,不懂得探究;小学科学的实验材料非常复杂,科学实验没有好的结果等问题,我国的小学科学是实验课程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小学科学的实验成果比较少。如果学生需要通过科学实验明白小学科学知识,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的教学效果,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最重要最根本的策略。本文主要研究和分析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探求策略。

一、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一)实验材料准备的不充分

有很多农村教师没有把准备材料作为上课的一部分,很多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不准备材料。非常随意,材料也没有准备齐全,有很多已经失效的材料也继续带进课堂,最后导致了实验课上经常出现实验材料的不足,部分材料不能使用等情况,最后让实验无法顺利进行。

(二)没有精心设计实验过程 农村小学大部分教学实验做的实验都比较少,而且很多教师对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都不清楚,而且很多教师都不能给学生正确的指导,给学生的提示经常不在点上,导致学生实验的时候经常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国外有一位学者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学生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时候,学习兴趣才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应该给学生创立很多让学生们能够融入到课堂上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研究的兴趣。一般来说,在学习的时候,“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应该创立一些教学情境,才能做好学生开展有效的实验探究。在小学科学实验课堂上,教师可以按照实际的教学目标和一些教学内容,为学生创立教学情境,就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选择合适方法,引导实验开展

由于小学科学的实验活动对小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行小学科学的实验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内容中非常重要,小学科学的实验内容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同样也吸引着学生步入奇妙的科学殿堂;常常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都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选择合适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实验探究,是最为重要的。

三.改进教材,有效实验。

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身参加实验获得知识是搞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关键。因此可操作的、成功的实验是课堂教学的基石。但随着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推进,科学教材的不断更新,有些时候教材的设计以及编排不是很合理,假如我们还是照本宣科,一尘不变地进行实验教学,那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反之,假如能够大胆地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改进再进行实验可能效果会好得多。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第6课《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中,要求把一团纸巾放在一个杯子的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预测一下,纸巾会被浸湿吗?这是一个经典的实验,但是在实验时总存在着一些不完美的地方。该实验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一是纸巾容易浸湿,影响实验效果。二是后续实验即水进来把空气赶跑的现象不够直观,三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三是一堂课下来桌上堆满了纸巾,浪费严重。

四.补充延伸,拓展实验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学生获取知识的地点不能仅仅是课堂,“大自然也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大舞台”。只有坚持课内外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把课内学到的知识用于课后拓展实验,才能真正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巩固知识,获得课内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课外探究活动途径有时间拓展 空间拓展 内容、形式拓展等。

1.时间拓展。一节课只有40分钟,下课铃一响,便意味着本节课课堂探究活动必须终止,但许多实验探究活动是不可能在短短的40分钟内达到教学效果的。如四年级下册(科教版,下同)“种子萌发”只有一课时的教学时间,但是“种子的萌发”从浸种到生根、发芽、长叶,整个活动过程至少要十几天的时间。课堂教学和活动过程之间在时间上形成了一个突出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就要课内课外结合,把一部分的活动向课前课后拓展。只有通过引领学生开展课外探究活动,才能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种子萌发”的全过程。

2.内容、形式拓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对周围事物进行认真、细致、有目的、有计划地研究,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充分体验,感悟科学探索的过程。”我们知道,教学中学生的思路一旦打开,兴趣被激发,就会有许多问题产生。然而,课堂40分钟的时间不可能解决学生心中的所有疑问,许多有意义的探究活动也无法在课堂中一一进行。实验内容和形式的拓展,不仅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而且有利于掌握课堂教学的科学概念和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如“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其它液体是否也有热冷缩的性质?”“浓盐水能让马铃薯浮起来,那么浓糖水、味精溶液能否让马铃薯浮起来?”这些活动内容对学生构建科学概念和培养实验能力都十分的重要,可以让学生回到家里反复做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巩固课堂中所学的知识,不断提高实验操作水平和创新能力。再如:“用气球作动力的小车,怎样才能驶得更远?”涉及到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冲力和反冲力等许多因素,课堂中无法深入研究,可以用组织“赛车”比赛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探究。总之,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一个科学教师都必须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问题,让我们为实现新课标所倡导的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质这一目标,努力学习和实践。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勇于创新精神。如何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有待于我们在今后教学中不断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篇12: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实验前调查问卷

职称 教龄 学科 年级

一、选择题(可多选)

1、在平时的教学中,你觉得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A难度很大

B有一些难度

C没有难度

2、你认为目前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现状主要表现在()

A.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B.被动式接受学习C.师生之间缺乏交流 D.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

3、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有()

A 优化教学目标 B 增加课堂教学容量C 优化教学结构

D 优化课堂教学的思路E 优化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修养

F 优化使用多种教学策略

4、从哪些方面衡量特殊教育的课堂教学是否有效?()

A 是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B 是否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C 是否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D是否能够很好的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5、利用信息技术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系()

A 只有利用信息技术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B 只要利用信息技术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

C 利用信息技术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没多大关系。

D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有()的有效性

A教师教学行为 B学生学习行为C教学目标D教学内容

E教学方法F教学评价G教学反思

7、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应从()出发

A 课程需求

B 学生的兴趣爱好

C 学生的需要

8、您在备课时,有否考虑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A.全部考虑了 B.部分考虑了 C.个别考虑了 D.没有考虑

9、设计有效的教学情境应遵循的原则是()

A 实用性原则 B价值性原则 C 趣味性原则

10.您常使用的教学策略有哪些?()

A.联系生活,创设情景 B.开展活动,鼓励探究 C.教师精彩讲解,学生认真倾听 D.主要由学生自学探究 11.你在提问学生之前,会不会注意结合个别学生的基础或者平时行为表现作针对性的提问?()A、经常会 B、有时会 C、很少注意 D、从来没有

12、你认为以下哪些途径对“有效提问”起辅助作用?()

A、鼓励性语言 B、期待的眼神 C、鼓掌 D、变换提问的次序

13、您班学生平时课堂回答问题时,您认为其表达逻辑性强的学生

()

A.很多

B.多

C.一般

D.很少

E.极少

14、您在课堂提问时经常采用哪种方式?()

A.先让学生起立,再提问题让他回答 B.先提出问题,留一定时间让学生思考后回答

C.提出问题后立即点名让学生回答 D.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再让学生回答

15、您在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是()A.用问答法讲述新知识

B.展示教学目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精讲

C.让学生看课本,做练习D.教师主讲,辅以学生讨论、思考

16、您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是:()A多用相关的生活实例如图片、视频等。B给学生激励或积极性评价 C多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 D其他方法 17.您认为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A.学生学会了内容 B.学生学会了方法,形成了好的习惯 C.学生喜欢的课 D.学生开展了学习活动

18、目前你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感到最大的困难是()A.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

B.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C.学生厌学,难以管理

19.您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样的期望?()

A.充分表现他们的天赋、发掘他们的思维潜力 B.和谐发展科学素养

C.希望有更强的学习兴趣,培养更好的学习成绩,有一定的学习自觉性

D.能达到基本要求,考试成绩优秀

20、您对下列教学方法和教具的使用情况是()

讲授法

A.经常用

B.偶尔用

C.从不用

讨论法

A.经常用

B.偶尔用

C.从不用

案例法

A.经常用

B.偶尔用

C.从不用

电脑课件

A.经常用

B.偶尔用

C.从不用

研究性学习法

A.经常用

B.偶尔用

C.从不用

社会实践活动

A.经常用

B.偶尔用

C.从不用

二、问答题

1.你认为当前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实施现状是什么?你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具体运用了哪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上一篇: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动员会讲话下一篇:对村干部处理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