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施与效果评价

2024-07-05

深化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施与效果评价(精选4篇)

篇1:深化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施与效果评价

深化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施与效果评价

戴淑芳1 ,孙艺平1*,唐立2

(1 大连医科大学机能室;2大连医科大学教务处 辽宁大连 116044)

摘要:介绍了大连医科大学在深化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具体措施和成效。主管校领导牵头,教务处、学生处、科技处、各院系等部门与团委紧密配合,构建全过程项目管理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措施和成效;管理体系;

Deepening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Undergraduate Research

Activities

DA I Shu),女,大连人,实验师,从事实验教学研究。

*通讯作者: 孙艺平辽宁省科技厅项目资助(2009225009-6)2010.1-2012.12

E-mail:yiping_sun@sina.com

篇2:深化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施与效果评价

活动的实施意见

(2001年6月6日)

青年创新创效活动自开展以来,在各级团组织、经贸委、专利管理机关和科协等部门的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和通力配合下,已在广大企业中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精神,动员组织广大青年职工为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共青团中央、国家经贸委、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协决定今后一个时期继续深化青年创新创效活动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开发青年职工人力资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以组织青年职工立足岗位开展创造性劳动、推动企业面向市场提供创新型产品(服务)为基本立足点,以实施强力推进、深化活动内涵、坚实人才基础、完善工作机制为手段,组织引导广大青年职工在群众性创新实践中成长成才,建功立业。

二、总体目标

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再经过三年的努力,使青年创新创效活动在85%以上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60%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1000万青年职工中展开,以人均创效1000元为目标,实现创效100亿元,通过创新创效实践,使青年职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三、主要措施

1、强力推进。一是分行业推进。发挥行业管理部门的指导优势、政策优势、组织优势以及行业中重点企业的示范作用,直接牵动大型企业,借助行业力量抓好典型树立、经验推广、评选表彰、政策出台等工作环节。二是分区域推进。建立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西北等7个区域青年创新创效活动协调小组,定期开展区域性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成果洽谈会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三是分所有制推进。在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示范带动作用的同时,注重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开展活动的经验,形成创新创效活动新的生长点。四是分创新类别推进。根据技术、管理、营销、服务等创新领域特点,认真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并加以推广。

2、深化内涵。把“项目化运作”作为深化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的重要抓手,切实规范和完善创新的过程。主要抓好几个关键环节:一是制定工作目标。结合企业、青年的特点和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化运作”工作目标,并

予以量化分解。二是申报创新课题。通过发放“青年项目书”等方式,发动青年职工立足本职岗位,以市场为导向,分析查找技术、管理、营销、服务等日常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向活动组织机构申报创新课题。三是进行项目招标。在青年职工申报创新课题的基础上,确定企业所需、青年所能的攻关项目,对青年职工公开招标,由项目负责人与企业签订攻关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四是开展项目攻关。协调成立多层次、多类型的青年科技攻关协会或科技攻关小组,组织青年职工以完成攻关课题为目标,开展创新攻关。企业在加强项目管理的同时,要通过建立青年创新创效活动基金、成立青年创新项目导师团等方式,为青年职工提供技术、信息、资金、场地等方面的支持。五是促进成果转化。通过举办青年科技节、青年创新成果展等方式,强化中介服务,优化创新过程,努力缩短创新成果实现商业化应用的过程和时间,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六是探索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的激励机制,使创新创效活动制度化、经常化。

3、坚实基础。以开发青年人力资源为着力点,把增强青年创新意识、提高青年创新能力作为深化活动的基础工作来抓,通过开展创造性劳动大讨论、举办青年创新论坛、进行科技知识普及和培训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帮助青年职工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青年职工队伍。各地区、各企业要

适应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要求,在今后一个时期大力加强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工作,力争三年内国有大中型企业青年职工基本掌握和运用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能。要抓好青年创新创效活动与青年岗位能手活动的有机结合,促进青年岗位能手活动由适应型人才培养向创新型人才培养转变,由岗位基本技能培训向新科技、新知识培训转变,为青年创新创效活动奠定人才基础。

4、完善机制。一是组织机制。各地区要建立健全由团委、经贸委、专利管理机关、科协等单位共同组成的活动组织领导机构。各企业要成立以党政领导牵头、团组织具体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活动组织领导机构。二是培养机制。把对青年职工的培训工作纳入企业培训体系之中,规范人才评价标准,建立青年人才库,注重培养高新技术人才,为构建企业创新体系提供人才储备。三是评价机制。各地区、各企业要成立主要由企业技术、管理、营销、服务等部门有关负责同志组成的青年创新成果评价机构,强化创新成果评价工作的效益导向,制定以效益为根本评判标准的青年创新创效活动考评办法,促进考评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四是激励机制。各地区、各行业要加大活动表彰力度,并争取出台地区性、行业性的奖励政策。各企业要制定实施有关推进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的政策,并把活动纳入企业奖励体系之中,在学习深造、收入分配等方面向优秀

青年人才倾斜,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年职工投身创新实践的热情和积极性。

四、有关要求

深化实施青年创新创效活动,是今后一个时期企业共青团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地区、各企业要以务实的精神把活动抓紧抓好。

一要提高认识。要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在开放的市场格局下,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和把握深化青年创新创效活动对于引导青年职工建功成才、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力措施,务求取得明显实效。

二要精心组织。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努力创造可供借鉴推广的新鲜经验。进一步健全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把深化实施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三要讲求实效。各地区、各企业要坚持“贵在创新、重在创效”的原则,普遍建立青年创新创效活动业绩申报制度。企业在开展青年创新创效活动中取得的经济效益要经相关部门鉴定、企业党政领导认可后逐级上报。各级青年创新创效活动领导机构将以此作为评价下级组织工作的根本

标准。共青团中央、国家经贸委、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协将在适当时机命名一批全国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示范基地。四要强化宣传。要通过新闻媒介,广泛宣传活动的重要意义、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大力培育树立先进典型,形成积极的导向,进一步加深各方面对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的认识,创造有利于活动开展的良好环境。

共青团中央

国家经贸委

国家知识产权局

篇3:河南省科技创新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1科技创新政策及其构成

科技创新政策是一个整合的概念,通常是指一个具有统一体系的政策群。该政策群内包含所有支持、促进创新发展的政策,如财政投入政策、税收政策、人才政策,金融政策、技术孵化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市场激励政策、经济与基础服务政策等。

2河南省主要科技法规文件梳理

根据国家科技创新驱动战略,结合河南实际情况,本文将科技创新政策主要划分为综合、科技计划与管理、科技经费与财务、企业技术进步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人才、科技金融与税收、科技中介服务、科技条件与标准、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农村科技与社会发展、国际科技合作、科技奖励等12个类别。经过收集整理,河南省在2005-2015年共出台科技创新相关政策185项,见表1。

2.1年度分布与发展趋势

从年度政策发布数量来看,呈现逐年持续稳步增长的态势。2005-2015年,河南省共出台科技创新相关政策185项。其中,2005年新出台科技创新政策2项,2006年6项,2007年8项,2009年11项,2010年10项,2011年19项,2012年20项,2013年31项,2014年28项,2015年43项。特别是在2010年后,增长幅度明显加大[1]。

2.2类别分布与发展趋势

从科技创新政策类别分布来看,科技创新政策不断细化,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不断完善。2005-2015年河南省科技创新政策类别分布情况见图1。

由图1可知,在2005-2015年河南省出台的185项科技创新相关政策中,综合政策13项,科技计划与管理政策6项,科技经费与财务政策12项,企业技术进步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59项,科技人才政策18项,科技金融与税收政策21项,科技中介服务政策15项,科技条件与标准政策12项,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政策11项,农村科技与社会发展政策16项,国际科技合作政策1项,科技奖励政策51项。2005-2015年河南省各类别科技创新政策发展趋势见图2。

由图2可知,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得到进一步优化,并且在原有基础上不断细化完善。特别是在2010-2011年,企业技术进步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呈现指数级增长,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

3科技创新政策绩效评价

3.1创新评价体系建立原则

科技创新政策评估指标体系是通过定量分析对政策实施的整体效果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建立一个有效的科学评估指标体系,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3.1.1客观性原则。首先要明确各个指标的含义,必须保证国家和地方的主要统计目标和方式一致。同时还要考虑数据能够进行统计分析和进行定量分析,采用的数据必须要客观准确,同时应该尽量避免主观影响造成的评价结果偏差,尽可能整体客观地对科技创新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3.1.2整体性原则。必须要熟悉科技创新政策的构成,指标体系应涵盖政策的主题内容[2]。同时,还要避免指标体系简单叠加而影响评估效果。要求指标体系不但能客观反映政策实施的整体效果,还要能反映各类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体现其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关系。

3.1.3可量化原则。由于政策效果评估是以评估指标体系的整体趋势和最终量化得分为依据进行比较,所以各个指标应能够进行量化,能从定量的角度对每个指标的评估重点进行分析,最终通过定量计算,研究把握政策发展趋势。

3.1.4突出性原则。科技创新政策的内容不单单是整体趋势,同时应该注意到在整体趋势中所蕴含的部分需要进行改进或者进一步优化的政策措施,通过细化对各个指标体系的考量,能够正确反映创新政策的实施效果。

3.1.5时效性原则。要注意指标选取的时间节点,必须要能够真实反映科技创新政策在该时间段的实施效果。

3.2建立评价体系

本文采用的评估标准主要涉及三个维度。即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政策的协调性和地域适应性,并将其作为评估体系的3个一级指标。另外,选取科技创新活动的经费支出、科技创新的研究人员数量,用来观测科技创新活动的投入情况;选取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技术市场的成交合同数量及成交金额,用来观测科技创新活动的成果转化以及经济增长情况;选取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以及每年新增政策的数量,用来评价科技创新活动的保障情况,并将以上8个指标作为评估体系的二级指标。数据来源于《河南省统计年鉴》、《河南省科技统计年鉴》。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见表2。

首先,建立相关的数据矩阵。将每年的数据作为m个待评方案,将建立的8个细化的二级指标作为n项评价指标,以xij表示第i年第j项指标数据的大小,由此建立矩阵A=(xij)m×n(m=10,n=8)。

为了避免专家打分的主观影响,本文采用计算指标隶属度与熵值,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计算后得到各项指标在每年的权重值矩阵,见表3。

3.3结果分析

将最开始建立的指标隶属度矩阵与各项指标权重值矩阵的转置矩阵相乘,得到10年来指标体系综合得分。由于2006年在量化指标隶属度的计算中作为实际数据映射区间[0,1]的区间起点数值0的映射,因此,最终计算数值为0,作为起点观测值观测整体变化情况。各项指标平均权重计算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在8项二级指标中,平均权重较高的是每年新增的政策数量(B8)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B7),说明此类指标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影响较大,其次是科技创新活动的经费投入和参与人员数量。

对2005-2015年科技创新政策进行综合评价计算,整体得分变化情况,见图3。

由图3可知,2005-2015年各项指标的投入都在不断增大,有力推动了全省科技创新活动的整体发展。特别是2009年后科技创新整体处于上扬势头;2011-2014年,综合得分情况出现了一定的波动和增长率放缓的情况;2014年后,又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增长势头[3]。说明河南省的科技创新活动尚未稳定,发展潜力依然很大,需要多出台一些鼓励性、激励性政策来刺激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不断探寻科技创新活动的新的发力点和增长点,从而带动全省经济的发展。

4结论与建议

第一,从科技创新投入整体得分来看,2005-2015年科技创新投入的3个二级指标中,投入经费所占的权重数值为0.168,参与活动人员人数所占的权重数值为0.155,说明资金投入对于科技创新政策的促进作用见效快且效果明显,同时还要注意加大对于科技创新活动的人才投入,提升科技创新活动中科技人才所占比例,强化科技创新的整体活力。政府的资金投入是支持科技创新活动顺利进行的主要支撑和基础,同时科技财政拨款也是衡量科技活动实力的重要指标[4]。因此,必须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投入的相关政策,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充足的资金。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及多样化的投资手段,如设置专门的省级专项资金,重大工程项目给予优惠政策,支持自主创新产品,鼓励民间资金和外资进入科技企业市场等,建立全方位、多元化的科技财政支持体系,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创新潜力;二是提高科技财政拨款利用效率,不断优化科技创新投入结构,加强资金管理,抓好资金落实工作;三是加强金融扶持政策。建立科技贷款优惠、风险投资、研发保险、信用担保等全方位、多渠道的金融服务体系,为企业科技创新活动提供融资渠道。制定风险投资地方性法规,加大风险投资支持力度,保护投资者权益,降低企业研发风险;通过贴息资金、设置基金机制、联合大型企业、高校、研发机构等组建产业发展基金等多种有效手段,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创新领域,激发全省创新热情。

第二,从科技创新活动的产出整体得分来看,专利授权权重明显高于其他3项二级指标权重,说明河南省科技创新政策目前主要集中于供给导向方面,强调自上而下的供给驱动和项目孵化,需要不断强化市场需求驱动和非政府主体的充分参与度。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引导科技创新整体良性发展,建议推广科技报告制度和淘汰机制,并对科研项目实行分类管理。在科技创新基础资源方面,可以通过构建科技云服务、研发服务、科技咨询窗口等手段,提高科技信息资源的开放和共享程度,为科技创新活动的透明化、公开化提供可靠保证。另一方面,从税收方面入手,强化税收优惠和金融扶持的激励作用。税收优惠和金融扶持是政府引导科技创新发展方向的主要形式,对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起到了重要激励作用。因此,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必须强化税收优惠、金融扶持等方面对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激励引导作用。一要扩大税收优惠范围,通过多种手段扩大税收优惠范围,如研发设备加速折旧、设置职工教育经费、推行技术转让收入、企业购买相关设备折旧摊销政策等;二要优化税收结构,运用增值税鼓励企业进行研发,确保研发优惠;三要加大优惠力度,目前税收优惠政策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主要原因是税收政策引导性不强,因此,建议将税收优惠与企业研发活动挂钩,保证税收优惠作用于企业研发活动,促进科研水平提高。

第三,从科技创新活动协调性和地域适应性整体得分来看,在体现地域适应性的二级指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及体现协调性的新政策出台情况来看,新政策出台对于科技创新活动的整体活力与活动产出度有直接促进作用,新政策的权重数值0.226也显著高于其他二级指标。通过对河南省科技创新政策的相关定量分析可以发现,河南省科技创新政策总体数量在不断增长,但是与科技创新活动较为活跃的省份相比,政策数量仍然较少,特别是在创新环境政策协调性和地域适应性方面,政策数量和实施力度均有待强化[4]。同时,通过以上分析发现,虽然科技创新政策总量较少,但是,仍然保持着较高的权重,说明每项科技政策的出台都会带动全省整体科技水平的提升。在实施供给侧改革中,激励创新促使主动创新,带动科技发展是制定科技创新政策的主要目的。科技创新政策是一个具有协调性的整体,各类政策应协调一致并互相进行互动。建议在今后的政策实施过程中,注重科技创新政策的协调性和地域适应性,保证各项政策的协调有序平稳运行。在政策制定方面,结合目前河南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现状,建议服务于社会发展需要,紧跟产业升级热点领域,抓好各项科技创新政策的落实实施,推动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同时,科学规划,提高相关配套政策的协调性,为科技创新活动营造良好环境。针对全省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建议给予地方制定本区域相关举措的自主权,如出台具体实施办法、意见等,以提高政策的实施效果和针对性。当前,河南省正在全力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作为河南省创新驱动发展的“试验田”,建议以此为契机,在相关政策领域大胆尝试、深化改革,引领带动全省全面推进创新发展,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提供有力支撑。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科技创新活动产出体现了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作用。建议将科技创新收益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予以关注,着力创新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手段,推动粗犷式发展向节约集约式发展转变。

第四,从各年度综合指标的整体得分来看,随着河南省科技创新政策的不断完善,评价得分情况也随之稳步提升,特别是近几年新政策出台数量呈指数级增长,说明了科技创新政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相关关系。建议今后进一步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提高可操作性,增加保障性和监督性的具体措施,整体带动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同时,在公共科技资源共享方面和科技人力资源方面有待完善加强,不断创新制度和机制,努力通过打造更多平台,充分发挥科技人才驱动作用,构建社会创新和生态创新模式,努力提升区域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郭强.基于省级数据的区域科技创新政策评估[J].统计与决策,2012(2).

[2]李晶慧.河南省科技创新能力动态评价[J].山西农经,2016(5).

[3]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机制全方位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的若干意见[J].河南省人民政府公报,2014(12).

[4]河南日报.创新引领发展建设出彩河南[N].河南日报,2016-09-22.

篇4:深化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施与效果评价

一、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中小学生数学素质的评价过多地注重于淘汰、选拔的功能,一试定高低,一切看分数。仅凭一个分数来衡量学生素质的高低。这样的评价形式单一,往往缺乏准确性。针对这种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参与过程,让过程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例如投币实验,从理论上,随意抛掷一枚硬币,落地后正面向上发生的概率为1/2,但我们通过做100次验,并不能保证恰好50次正面向上。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结构活动,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所以对学生课堂学习的评价应体现学生的参与程度,关注学生是否肯思考、善于思考、坚持思考并不断改进思考的方法和过程,关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愿意和能够与同伴交流数学学习的体会,与他人合作探究数学问题。

二、如何对实施探究性学习的过程评价

作为中学老师主要是如何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努力创造一个开放性、交互性、探究性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探索研究的方法,从中掌握知识、发现规律、学会思考,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力,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探究性学习是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是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中出现的问题加以研究,也包括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运用研究性的教学方式。数学探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或现实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主动探索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

三、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考察实际上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察,新课标重视的是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一些概念及运算,更重要的是逻辑思维方式的培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数学教学中必须通过讲解、示范和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获得相关问题的解决策略,并对学生掌握这些策略进行评价。

单从答案是否正确很难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行正确的评价,老师应设计具体的问题让学生解决,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应用各种策略去解决问题,然后用数学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解题过程,教师在此过程中对他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出客观的评价。

首先,在数学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有熟练的驾驭教材的能力,要善于对教材进行精心的设计,积极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情景,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让学生类比、引申、推广、自主地探求新知。所以探究性数学研究是学习的一个特征,是评价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效果的一个要素。

其次,数学研究性学习强调数学知识、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同时,探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所以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另一个特征是实践性,这也是评价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效果的一个要素。

其三,数学探究性学习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日的教学活动。由于学生的个体学习经历、学习经验、思维能力的差异,师生知识结构的差异等等,都需要沟通、交流与合作。通过积极参与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活动,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具有科学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艮好的数学综合素质。所以评价要考虑数学研究性学习后的结果。

最后,数学探究性学习强调学习体会的重要地位,可以弥补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缺口。更为重要的,“创造”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能力、方法,而是一种意识、态度和观念,有创造的意识才会有创造的实践。观念意识的形成则是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感性认识的作用更重要,体现在数学上就是在具体的数学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形成数学体系并有新的发现。也就是说,只有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参与创造性实践活动,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创造行为的观念体系,为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过程性评价即是在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随时对学生的学习各方面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对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和态度、数学学习的自信、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交流的意识、数学认知的发展水平等方面的评价。这样,可以使教师随时得到学生各方面发展程度的反馈信息,也可以使学生随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最后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作一个终绪性评价。

五、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与效果的评价表

所谓“过程即结果”,数学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的效果。因为是一个开放性的学习过程,所以评价也应该是开放式的。但没有量化的评价毕竟是科学性的一个遗憾,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也体现了对教师的评价。

(作者单位:广东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初级中学)

上一篇:士兵突击20集的观后感下一篇:一氧化碳中毒应急预案演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