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岗教研自评

2024-08-30

返岗教研自评(共6篇)

篇1:返岗教研自评

返岗教研简报

根据返岗实践的学习要求,我于2016年10月17日重返自己的工作岗位,开始了为期二十天的返岗实践。

返岗报到后,主动与学校教导处和英语教研组沟通了返岗实践期间的主要安排并逐步进行:

首先,由英语教研组组织“国培”置换顶岗师生听评课活动,主要目的是对顶岗生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估和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对置换教师的学习收获,以公开课的形式进行观摩和交流;

第二,期中考试即将到来,置换教师要指导顶岗学生有效地组织学生备考; 第三,完成返岗作业。

根据安排,2016年10月21日上午,学校教导处和英语教研室老师先后对刘晓佳老师和我的课进行观摩并进行评议:刘晓佳老师亲和力强,教学设计符合新课标提出的“合作、探究”要求,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但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还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间;同时,大家也对我的课给予了中肯的评价,认为学有所得,课堂上体现的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刘晓佳老师正在上课

学生小组活动

课后集体评议

学生们很喜欢上英语课

这次听评课活动进一步增进了置换教师和顶岗实习生之间的了解,为返岗实践期间的学习和工作指明方向。

篇2:返岗教研自评

2017年10月26日至11月15日,我有幸在山西大学参加了教育部2017年中西部高校新入职教师国培示范项目的培训学习。此次培训内容丰富独到、通俗易懂、生动有趣、贴合教学实践,培训形式多种多样,有集中培训、小组讨论、学员间的互动交流,专家讲座等。培训团队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时至今日仍然记忆犹新。培训结束6个月有余,经历了理论培训,走过了返岗研修,我们又迈进了返岗实践反思总结的阶段。在返岗研修中,结合培训中所学所悟的知识,及培训过程中所拷贝的学习内容,我在生物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运用、反思总结。现将返岗实践研修做如下总结:

一、坚定教育信念,教师成就感不断提升

保持做教师的新鲜感,对工作充满激情,对教育事业有神圣的追求。教师要认识到长时间做一种重复性的工作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内心深处要坚定对教育事业的执著。我深刻地认识到:当教师不是为了追逐名利,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给学生良好的影响,伴随他们健康成长。不可否认的是,当教师达到教学的颠峰之后,通常会对之失去兴趣,但优秀教师是能够从一而终的。因此,要想使自己教学成功,我始终铭记一点:无论这门课我教过多少遍,对学生而言,都是新知识。同时对自己的工作保持适中的期望值,要充满一种个人成就感。我的具体做法有:首先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自我充电,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懂得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使其获取知识的过程;其次,保持心理健康,学会自我调适,缓解压力。教师要正确认识压力,积极面对工作,乐观向上,合理调节情绪,克服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并进行适当的转移调控、宣泄调控,合理调节生活节奏,改善睡眠、饮食等方面不良习惯,加强体育锻炼。通过以上的努力,我发现自己更喜欢教师这份工作了,在工作中我找到了快乐,我的快乐无以言表,瞬间我的教师成就感爆满。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改善课堂教学

返岗教研活动让我感受到了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产生的强大的推动力量。平时,我和同事们认真开展教学研究,相互听课评课,互相讨论交流,尤其在存有争议的问题和前沿性问题方面,积极交换意见,勇于付诸实践,对于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方法,更是相互交换意见,取长补短,力求完善。同时,我积极地将自己在培训期间所学的理论整理清楚,制定相应的计划,将所学到的各种新的理念及教学方法,及时的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比如在教学设计方面我不断进行着探索、尝试,积极征求学生和同事们的建议,并做出了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根据本节课的设计,讲了一堂“示范课”。示范课后我积极及时进行总结和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设计实践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学设计高于实际教学但又不能偏离实际教学。这里说的教学实际既包括教材实际,还包括学生的学情实际。只有在充分的前端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做出一份比较成熟的教学设计。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不断改善我们的课堂,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专业水平。

三、从点滴做起

首先,边教边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我看来,教学即教研,让教研的时间从课堂上来。课堂教学不是简单操作,而是运用艺术,充满智慧的过程。而课堂教学的艺术和智慧要靠教师即时的观察、分析、判断、思考。换句话说,也就是要靠教研来获得。所以,教学过程本身也是教研过程。我坚持在课堂上采取边教边研的形式,这样更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教研更具实效性。经过这段时间的实践研修,我深刻体会到:学会教学即教研,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在不增加自己额外负担的前提下,增加了教研的机会和时间,让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

其次,用心生活,从生活中寻找教研资源。事实上,教研的资源在教师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善于发现,勤于思考,教研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再者,坚持听、评课。每周坚持至少听1—2节课,同时作好听评课记录,课后及时与授课老师进行反馈。每听到一节课都能令自己收获非浅,吸取别人课堂的精彩,弥补自己的不足。看到别人精彩或不足,总是假设着自己如果在上这堂课的时候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处理,自己总是设身处地的想着,学习着有经验老师在上课堂的把握,而当自己站在讲台上的时候就会思考自己应该在什么地方注意些什么细节。

最后,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讲课比赛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参加比赛的同时,我积极主动地与教研组成员沟通交流,真诚聆听他们的意见建议,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环节,形成自己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积极参加学校教研组活动,共享资源,共同交换意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篇3:教研室自评要求

各教研室、实验室:

为了配合学校的期中教学检查,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及时了解和解决本学期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院定于第十周的周三至周五(11月7-9日)对各教研室、实验室进行期中教学检查,检查内容如下:

1.教学管理及运行材料

学校、基础医学院下发的教学管理文件

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任务书、课程表、授课计划、课程教学档案、临时调课单申请、辅导及答疑记录、预实验记录

2.教师教案及课件准备情况

理论课、实验(见习)课的教案(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更新,注意加入学科发展新成果、新动向;体现专业性)

3.教研室听课、备课制度执行情况

教师评教:教研室主任、教师、同行听课安排及记录、分析评议材料

公开观摩课听课记录(听课记录及讨论交流记录、材料),教师评教表

试讲:新上课教师、新开课程的教师试讲记录、试讲课评表、试讲章节教案、讲稿

4.教学改革

教研室开展教学改革的讨论记录、方案、措施以及完成情况的总结材料(理论课、实验见习、课课程考试及其他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等)

5.临床专业认证的准备情况

教研室网络课程运行情况

教研室网络运转情况

教研室宣传板报制作情况

教研室PPT汇报准备情况

教研室的卫生环境状况

实验设备使用管理及实验室环境卫生情况

6.考试试卷及考试改革资料归档情况

试卷按要求归档

考试改革、考试总结、成绩分析与反馈及试卷归档情况

7.教研室教研活动、会议记录

教研室业务学习、集体备课等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情况记录、材料等

8.教研室工作计划、总结

篇4:历史教研组自评报告

我校2010年建校,就成立历史教研组,至今虽组间只有两年,但在校领导指导下,我们加强历史研组建设,继承以往两校教研工作中的优秀传统,勇于创新,以教研促教学,开展互帮互学,以老带新,注重教书育人,遵循学校打造优质课堂的指导思想和课改的指导方针,积极探索努力探寻切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我校的历史教学水平。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历史教研组现有成员12人,有专用的科组办公室,一直以来有固定的活动时间。下面设高

一、高

二、高三三个备课组。从学历结构看,12名教师全部都是本科学历,占100%;从职称结构看,高级中学历史教师2人,占16、7%,历史一级教师6人,占50%;从年龄结构看,有6位老师介乎30岁至33岁之间,占历史科组的主体,9位教师能独立担当高中大循环教学。本科组的教师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中、青搭配合理,骨干力量较强。青年教师基本功扎实,在信息技术、教科研工作中呈强势发展,中年教师如王红莉、刘德良老师有多年教学经验,带过多届毕业班,在教科研工作中富于创见,引领方向,历史教研组是一个富有朝气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优秀团队。近两年来,科组成员本着事业为上的精神,在学校历史教育教研这块园地里,团结协作、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我们努力学习并实践新课程标准,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以适应学校学校组建以来在生源素质方面所面临的一些挑战,尽最大努力克服新形势下教研教学中所面临的一些困难,提升教育、教学品位。每位教师都以高昂的工作热情投入工作,善于发挥自己的特长,用创新精神开辟我校历史教育新天地,使我校历史学科教育和教科研的活力不断增强。二基本做法

1.我校历史教研组认真履行学校工作计划,每学期都有具体的个人工作计划、备课组工作计划和科组工作计划及总结。教研组为了配合学校课改工作,2012本学期高一备课组任务重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领入门;努力践行新型课堂;高二备课组在以往课改探索实践基础上进一步制定了备课组和各任课教师的课改实施细则,以巩固和继续打磨新课型探索方面取得的成果;高三备课组站在每学期初制订了科学的复习规划,指导学生复习的策略与方法;为计划能够实施还制定了具体措施,这些做法使历史教研组工作有计划有方向,措施有保障,循序渐进,促进学科的发展。

2.我科组能坚持每月第一周校本培训活动,具体安排学校关于本月教学活动的相关事宜,每月第二第三周组内公开课或者参与学校组织的赛课活动,每月第四周为本月教研活动总结和集体备课活动。每次活动都有计划、有目的、有记录、有实效。

(一)校本培训成效显著

两年来在校本培训中我们在学校组织下我们系统学习了永威课改和铁力二中课改的相关精神,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同其他科组的同事们、和校领导就课改进行座谈,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获得了很多有益的启示,通过座谈纠正了我们对打造新型课堂的一些误区,认识到课改一定要和本学科和学校具体情况相结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一定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向性作用,创新的同时也要继承传统教学中的一些优势,在校本学习中我们更加明确了教研和教学的方向,也为打造新型课堂,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课改进入实践阶段后,校本培训更是成了我们必不可少的一个交流平台,教研组成员就课改实践者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导学案设计、小组教学的运用等问题进行探讨,及时反思,用集体的智慧去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惑;通过这种交流,坚定了创新的信念,收到明显的成效。

(二)优化课堂教学,构建基本课堂教学模式

为了使新课改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我历史组把课堂作为主阵地,两年以来在探索授课新模式的实践中获得了很大收获。我们从铁力二中授课模式“自主预习”“交流研讨”“展示提升”“当堂检测”中受到启发,结合学情调查,循序渐进地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形成导课前学案预习,课堂老师精讲点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的教学模式,在每周次的组内公开课中,通过听课评课这些活动进一步对新课型进行打磨,导学案预习提高了学习效率,使学生在课堂上目标明确,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充分体验到了主动获得新知的成就感,历史课堂上真正出现了生动民主的气氛,在感知这些成就的同时,在评课过程中从学校领导到教研组的每个成员都能真诚客观地评价其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2011年青年教师赛课活动中,通过公开课展示、文综跨学科评价、学校指导性评价、出课教师的教学反思这一系列程序,使我们的新型课堂日益成型,也促进了我们整个教研组的成长。2012年学校“开展打造高效课堂”活动中,我们教研组配合学校积极完成学校布置的听课、座谈、学情调查等各项任务、同时总结两年以来实践经验、撰写了新课型探索相关论文。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精益求精,作为课堂教学研究和实践的课题,也是今后教研的主题。

3.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

方便老师及时交流上课心得。在学校的服务器上,有历史组的文件库、每个备课组资源库做到资源共享并不断填充整理完善。经过近2年的整理完善,科组的共享教学资源丰富,今后在导学案的储备,每课相应同步练习、周测试、单元测试和月测试试题等资料的储备上将进一步充实,以方便备课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4.健全了教师听课备课制度,规定每人每学期听课节数不少于16节,并做到有记录、有研讨、有交流。备课要求各教研组安排集体备课时间,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和备学生,同级组要求统一教案、统一进度、统一测试。备课组长负责各项具体事宜,由于有以上措施的保证,我科组教学成绩突出,近两年高考考中,历史学科成绩尤其突出,入学时有些同学成绩不够重点高中,但高考却考上了文科重本。

5.重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

新课改实施以来教材、教师、互联网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亦为高中生活留下美好回忆,01年学校举办了学科活动月,历史教研组利用这以机会在各年组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历史学科竞赛,同学们在竞赛中展示了自己的风采。激发了学习兴趣,在整个准备活动中,也增强了整个教研组的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

6.科组重视教育科研工作。本着教育科研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的原则,科组指导教师认真撰写论文,要求教师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撰写论文或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论文:并取得一定成绩,吴文静老师的《浅谈高中历史教学

》教学设计:《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获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师范(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教师专业化研究中心二等奖;

每年在市历史论文评比中有相当数量和质量的论文获奖。另外,我科组十分重视课题研究,01年课题; “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研究研”为县“十二五”期间规范课题;并已申报市级课题,课题开题报告已经完成。

8.集体备课,以老带新促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我们借助“以老带新”、“以优带新”、“以学促新”、“以优促新”等结对子的方式,通过老教师对青年教师备课、听课、评课、总结等环节的跟踪培训和指导,提升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充分地发挥集体备课在青年教师成长中的作用,使青年教师在这一最佳熔炉里,努力去取长补短,汲取营养,锻炼了自己的教育机智,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艺术,并且在反复磨炼过程中,逐渐地形成了自己较为鲜明的教学个性。涌现出了以董丽丽老师为代表的一批骨干教师。

(三)存在的问题与努力方向

1、存在不足:(1)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虽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但离高效课堂教学还有一定差距。(2)教师的专业成长任重道远,年轻的教师占了较大比例,存在着教学经验欠丰富,教学基本功不过硬,科研成果不突出的问题。

篇5:语文示范教研组自评报告

——光明新区公明长圳小学语文“示范教研组”申报自评报告

近三年来,我校语文教研组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学校领导及全体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沿着“以教学为中心,以课改为契机,以科研为动力,走进新课程,塑造新形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道路健康发展,为实现创语文教学特色学校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春华秋实,几载寒暑,我们终于以骄人的业绩从同行中脱颖而出。现将几年来我校语文教研组工作开展情况做一个简单的汇报。

科组建设

一、规范管理,明确目标,构建和谐有凝聚力的团队

1.师资现状

教研组有成员21人,教研组下面建立同年级备课组,为语文老师搭建一个交流平台。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语文教研组的队伍不断壮大,整个队伍正朝着年轻化、知识化迈进。任课老师研究生1名,本科(包括本科)以上有12人,占57%,大专有8人,占38%。小学高级教师10名。

2.完善规章制度

为了保证各教研组的工作有序开展,近年来,我校已初步形成了一系列常规管理制度。如教师学习制度,听、评课制度,研究课和经验交流会制度,教研组活动制度,课堂调研制度,月末常规检查制度,教研论文奖励制度,课堂教学评优制度,考核与奖惩制度等。我们根据学校各项制度的要求,制定详实的活动计划,每一项计划都做到人员、内容、组织保障、检查督促四落实。通过完善制度保障和强化规章约束,我们教研组的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由

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走上了规范发展之路。

3.确立科组的工作宗旨:积极开放,团队共享。在全球信息多元化的时代,新课程标准对我们语文教学提出了更细致深入的要求。我们在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同时也需要做到积极接纳吸收科学先进的新思想,新方法。同时,为更好提升教学团队的成绩和活力,营造包容向上的教研氛围,我们还需要增加沟通交流,分享经验心得,并对青年教师给予关心指导,促进我校语文教师共同成长。

4.集众人智慧,创建教研组资源库。新课程改革在教师的教学技术上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例如要求教师具备使用多媒体教学或制作课件的能力。我科组达成了共识:资源共享,创建科组资源库。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注意积累素材,每个学期末整理一次,把所有的素材收集起来,进行分类、归档。这个资源库的建立,为我们实现电子备课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真正体现了科组的集体力量。

二、分层要求,分类培训,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定期进行科组学习。每周二下午是科组集体学习的时间。我们始终坚持每周一次的科组学习,做到定时、定点、定专题并作好学习记录。主要引导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最新的课程与教学理论,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理论素养,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科组学习的内容还包括:教学难点或公开研讨课的集体备课、阶段性的教学情况小结与教学经验交流、学生的培训计划等。

2.追踪个人成长规划。从上学期开始,我们就要求每一位专任

教师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个人成长规划,设计一条从夯实基础到专业化发展的职业成长之路。要求教师历练“教学基本功”,锤炼“教学策略”,提炼“教学思想”,摒弃过去大部分教师终身“磨道式发展”的现象,积极形成“螺旋式上升”的有效发展通道。要求教师做到四多三研二写。(1)四多即多听课文录音、多看教学参考书、多向有经验的语文教师请教、多写教学后记。强调把上课的心得体会随时记下来,全面分析,然后纠正教学中的不足。(2)三研即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3)二写即写经验总结、写教学反思。要求教师随时对自己的教学效果写反思,教学完几个单元后,要求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总结,一学期至少上交2篇心得体会或反思。

3.落实专业培训计划。我们根据教师不同学历、资历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将教师划为不同层次,为每个教师提供各类培训机会,满足教师的不同发展需要。培训计划视不同层次的教师而异,具体是: 专家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鼓励教师总结和提炼自己的经验知识,并通过著述、讲授、交流等方式促使其显性化为可分享的专业知识;推进师徒结对制,为这些名师配备一定的“学徒教师”,对青年骨干教师或初任教师进行传帮带工作;支持这些教师参与较高级别的学习、培训、交流,促进他们和其他地区或学校的教学经验的交流、合作。如我校名师——曾获“深圳市骨干教师”称号的李晓青主任一人带了多个“徒弟”,她还将自己的经验总结提炼,形成文字,让大家学习讨论。

青年骨干教师:他们是积极从事教学创新实验、摸索新的教学模

式、探索信息化教学的中坚力量。我们分别安排他们外出轮训或学习,使其本体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的更新跟上实践发展,推动他们尽快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初任教师:主要围绕案例研究、参与校本教研和各种主题性短期培训、作为学徒参与、观察和体验专家教师的教学实践,促使初任教师迅速成长。如黄莹老师是张朝华老师的“学徒”,我们安排她承担了“一人同课多轮”教学研究的授课任务,使她在短期内得到快速提高。

另外,我们面向全教研组教师开展了“看名师,学名师,仿名师”活动,让全体语文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已的课堂调控能力、课堂组识能力、与学生沟通的能力以及评价学生的能力等。

通过多渠道的培训,我校语文科组教师队伍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教师们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表现突出。(见师生荣誉册)

教学研究

一、教研活动依据学期初的计划

开展以年轻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教研组长“研讨课”,教学能手“魅力课”等常规化的“四课”为依托,将课堂实践落到实处。活动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参与其中,倡导人人发言,人人献策,不作只享受资源,不贡献资源的教师。

二、落实常规教研活动,逐步践行新课标理念

1.抓好以备好课为前提的研究活动。备课中,备思路,备教法,备学法,要做到准(教学目标确定要准,理解教材要科学准确)、细

(钻研教材要细致)、严(知识理解要严谨,思考问题要周全)。科组成立备课攻关小组,定期进行集体备课,初步形成备课、上课、课后反馈(作业、学生口头反映、教师反思等)的模式。

2.每学期开展一轮以上好课为重点的研究活动。每人精心准备一节课:可以参考优秀录像课或优秀教案,可以请教优秀教师,可以相互研讨,各显神通,各找办法,并进行说课、试教、评课,力求使上课、听课者都有启发有收获。

3.加强常态调研,以听课、评课为主,在备课管理、上课管理、批改作业管理、课外辅导管理、师生评价管理等方面进行动态的全程教学监控。将“随堂听课、课后评课、评后叙课”作为新的教研常规,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师的发展。

三、团结协作,结合环境教育,共同教研

对教材上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备课组统一教学进度,教学难度、深度,选择能渗透环境教育的课文设计环境教育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而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各自特长和培养目标则由执教者灵活掌握。对备课组中教师的教学研讨课或参赛课,每个老师给予最大的帮助,在一次次的试教中寻找教和学的最佳方案。参加试教听课的往往还有其他备课组的老师。在磨课中,各位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观念又有新体验,一举两得。2013学年第二学期黄莹老师执教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荣获新区首届新苗杯一等奖,刘丽如老师执教的录像课《“假盲人”》荣获新区特等奖,并报送深圳市参赛。

四、广开学习渠道,增强教研动力

1.理论学习作先导

为了有效促进教研质量,提高组员素质,开学初,我们总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认真学习课改文件,在学习中交流阅读体会,并能做到人人发言,有收获共分享,有问题齐参谋。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学习专业理论,采用以集体培训和个人自主研修(学校每学期给每个办公室的图书角增添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相结合,理论提高与实践相结合,多途径、多形式地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让老师们经历从“理论指导”到“课堂实践”,再到“课堂反思”,最后到“研讨交流”,营造专业学习氛围,让理论学习真正服务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观摩学习拓宽视野

每学期我们都有很多老师有外出学习、听课的机会。老师们平日所学的理论在他人的课堂实践中得到验证,一方面,老师们亲自感受到名师是如何演绎课堂,处理教材,引导学生,解决自己教学中的困惑,另一方面,又深入理解了抽象的理论,拓宽了自己的视野。

3.研讨学习促进提高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所以我们常常不定时的分备课组进行教学讨论,有时是分享教学中新的收获,有时是探讨课堂中遇到的困惑,有时会因教材解读中需要商榷的问题而唇枪舌战;另外教师听课(校外、校内)之后,为共享成功教学经验,会结合听课具体环节、教法、学法等在组内谈体会。老师们在这样研讨的氛围中,了解

课堂的变化,学习他人的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提高了鉴赏课堂的能力,进一步引领了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

4.教学研讨课提升专业水平

能够走出去见世面固然很好,但是我们更注重组内教师的教学研讨课,因为他们的课更贴近我们的教学实际,更具学习性。组内教师原生态教学现场中的一个亮点,一个需改进的教学环节,使教师们在思考、学习、反思、创新中不断转变观念,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五、创新课例研究形式,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

我们发现,针对具体的课堂实例进行研讨,会使人人有话说,个个有问题可谈。教学中的问题容易被发现,个人的智慧容易被激发,课改理论也比较容易与实践结合。但常规的课例研究缺乏针对性和跟进性,因此,三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课例研究形式的创新,分学分别采取了同课异构、一人同课多轮等形式进行了课例研究。

1.同课异构教学研究:同年级不同教师将相同的课题,采用完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侧重点进行设计,然后再由各位教师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其他教师通过比较分析进行研讨,再由教师将教案付诸教学实践中进行论证。我科组二年级两位教师李晓青、陈福娇针对相同的课题《两只小狮子》进行了不同教法的研究。这样的研究从比较教学设计、课堂试教、研讨反思教学出现的种种问题,到提出改进策略并付诸行动,再次实践,再次反思,教师们在设计——行动——反思——行动——反思中经历了先实践,再反思,再进行理论升华,再实践的过程,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增强实践智慧。

2.一人同课多轮教学研究:执教教师经过“教学设计——执教——倾听评论和建议——二次执教——反思——撰写教育叙事——三次执教——再反思”这样一个过程,对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思路、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本学期,我校三年级教师黄莹以《“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例,进行了一人同课多轮教学研究。黄老师反映,在不断倾听评论和建议,不断反思的过程中,自身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他参与活动的教师也觉得受益匪浅。令人欣喜的是黄老师的这节课在参加光明新区首届新苗杯比赛中荣获一等奖的好成绩。

另外,为了使教学研究活动更有实效,在课例研究前我们还会确定一个相对稳定的研讨主题,作为共同的关注点。要求执教教师将自己本堂课希望听课教师关注的问题制成“课堂听课指南”或“课堂观察表”。在研究过程中,大家针对问题,寻找解决的途径。这样,教学难关一个个被攻破,教学中的问题也能一个个被解决。

六、严抓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提高

1.不断完善备课管理、上课管理、批改作业管理、课外辅导管理、师生评价管理等方面的全程教学监控,搞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科组长和骨干教师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研究意识,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加强对课堂教学情况的了解和研究,进行随堂听课或重点听课、跟班听课相结合,与任课教师一道研究教学,指导教学,加强各种形式的监控。对个别差距较大的班级建立质量跟踪制度,和教

师一起分析原因,探讨改进的方法。

3.做好教学检测、评估工作,认真抓好每次测验,并对测试结果分析对比,及时反馈,提出补救措施。

4.进一步抓好培优和辅差工作。组织专人负责培优,确定培训对象,制定培训计划,一般情况下每周培训两次。重视辅差工作,我们建立了“学困生”档案,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情况,适时调整“学困生”名单。加强对他们的辅导,增强其信心。

经过努力,我校在新区历次抽考中的成绩排名逐年提升。

课题研究

一、综合课题研究

2009年我校申报了广东省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规划课题子课题《小学生阅读现状及课外阅读辅导研究》的课题研究。学校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制定了研究方案,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课题研究小组。经过两年多的努力,2011年4月,终于顺利通过现场结题,并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肯定。另外,2012年我们还在新区教科研中心刘小华主任的指导下,进行了“低年级开放式识字教学究”的课题。并于2013年12月结题。在专家、学者的引领下,我科组的部分教师亲历了开展课题研究的全过程,教育科研的神秘面纱被揭开。教师们懂得了方法,增强了研究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中周期校本研究

中周期校本研究:“看名师,学名师,仿名师”。我们不仅把目光

投向校外“走出去”聆听教育专家、名师的教育理念,和名师进行近距离接触,吸收名师的“丰富养分”,我们还认真学习身边的“名师”:他们看似不管学生,但班级管理非常出色;他们看似学历不高,可是教学有独到之处;他们的课堂教学看似平常,但学生的能力非同小可;他们的学生负担并不沉重,但学得非常好……我们为什么不从身边去寻找这样的名师,发掘并推广本学校的先进经验呢?我们开展了“看名师,学名师,仿名师”的校本教研。通过互相学习、学生访谈、课堂听课等形式,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我们策划了四个活动:寻找身边的名师(李晓青主任是大家首选的名师),设计访谈内容;学生调查,访谈名师的学生和自己的学生;走近名师的课堂;请名师走近我们。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发现了身边不少先进的经验,教师们感触也非常深,都觉得这样的活动实在,效果好,某种程度上“比去一次北京上海还管用”。

三、小课题研究

我们在集中精力进行重点课题的攻关的同时,还要求老师们根据课程改革的目标,结合学校和个人的教育教学实际,确立研究小课题;结合日常教学活动,围绕某一典型案例或教学细节,用新课程的理念和观点进行剖析,使教研不再是简单的备课,成为教研活动的新亮点。我们还倡导以小课题为中心,组织开展团队研究,鼓励发挥集体力量联合攻关。并且关注如何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通过实践来检验我们的成果。以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课题,持续关注,深入探讨,使我们科组形成了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不但促进了

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使我校英语教育教学工作受益无穷。

近三年,我们教研组立项研究了小课题:“低年级开放式识字教学究”的课题。课题研讨都有中心发言人并于2013年12月结题。在专家、学者的引领下,我科组的部分教师亲历了开展课题研究的全过程,教育科研的神秘面纱被揭开。教师们懂得了方法,增强了研究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今后努力方向

几年来,语文教研组的教育教学质量始终保持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学校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今后,我们将以新课改的实施为契机,以科研促发展,不断发掘语文教学资源,提升全体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篇6:示范教研机构创建自评报告

根据《山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基本规范厅(试行)》(鲁教基字【2009】19号,以下简称规范)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基础教育示范教研机构创建活动的通知》,按照日照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基础教育示范教研机构创建、评估活动的要求,岚山区教育局高度重视区教研室的机构创建评估工作,本着“以评促改革,以评促建设,以评促管理,以评促发展”的原则,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对照评估方案中的12个二级指标,进行了认真自查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1、领导高度重视,鼎力支持,营造了良好的教研环境。

各级领导始终把教育教研工作作为推动全区教育持续、健康、均衡发展的着力点,作为办人民满意教育,助进教育公平、公正的支撑点。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做到在政策上倾斜,措施上保障,人员配置高要求,资金投入尽全力、工作状况高标准,切实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科研先导领航的战略思想。

区教育局领导十分重视教研室队伍建设。为教研室配齐了领导班子,班子成员结构合理,团结干事,形成合力,有明确的职责和任务,工作成效明显,教研室领导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重视教研人员的选调和聘用,选调的教研员都是在学校做出优异成绩,在教育教学、教学研究、教学管理富有独到经验的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教研员队伍年富力强、业务娴熟、结构合理,年龄搭配合理,有相当的学历和研究水平,实践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为区教育局的教育教学决策起到了很好的参谋作用。

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教研工作,经常深入学校,指导和检查教研工作,关注教研队伍的配备,关注教科研队伍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关注教科研队伍的专业成长,在科研经费给予大力支持,在科研政策上给予尽力倾斜,在教研员的培训方面,尽可多的安排他们参加各级各类组织的培训、研讨活动,以提高教科研队伍的专业水准,拓宽视野,转变思路,培养了一大批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专业引领队伍。

2、健全教研机构,提高人员素质,形成了完善的教科研网络,充分发挥了教研室的研究,指导、服务、管理职能和专业引领作用。

我室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不断优化教研员素质,树立了“勤、实、严、新” 的教研室室风。至今已经形成了“勤学好学”的学风,具备了“乐教善研”的“研风”,具有了团结合作、争而和谐的学术研究氛围。领导班子团结和谐,管理措施有力,工作思路新颖,结构配置合理。长期从事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工作或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深谙教育规律,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专业水平,富有创新意识,善于科学管理,能够热情服务,在管理和专业引领方面具有较高的指导能力。教研员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能胜任本学科的研究,指导和服务工作,教研员都有长期的教育教学或教育科研工作经验,大都是从学校教学一线选拔的教学骨干或教学能手,熟悉地掌握了教育教学规律,自2003年秋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多次参加了新课改培训,大部分教研员都参加了国家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能够有效指导一线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同时通过建章立制,出台一系列的制度、措施和办法,强化管理,加强对教研员和教研工作的管理,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全体教研员工作态度端正,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能主动积极为基层服务。建立有效的群众监督,有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有健全的教研员廉洁保障措施,学校的满意度高。

狠抓业务学习,强化各类培训不断提升教研员的综合素质。教研室长期坚持以岗位学习为主,业余学习为辅的原则,不断提升教研员的素质,抓住各种培训学习的机会,选派教研员参加全国各地的短期培训和学科观摩研讨活动,教研员制定了专业发展目标计划,并在工作实践中努力实施。学科教研员每年参加的培训活动人均4次以上。通过与教材编写专家,课程改革理论专家,教学实践专家的零距离学习、交流、研讨,教研员形成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了科学的教学研究方法,实实在在做到了为课改教师热情服务、解疑答惑、科学指导。

构建起了一支专兼职教科研队伍,弥补了教科研力量单薄的缺陷。为壮大教科研队伍,我们从全区市级以上教学能手和优秀教师中选聘了近100名兼职教研员,极大地充实了学科教研力量,这些兼职教研员有很强的教学实践经验和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承担着各级课题的研究工作,有丰富的课题研究能力,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从事教学和教科研工作,他们将教育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实现了有机的整合,在理论指导下开展研究,在实践研究中提升和丰富教育理论。

构建完善的教研网络,打造高水平的教研骨干体系,积极开展校本教研的专业引领作用。目前,我室已形成了拥有150余人的专兼职教研团队,他们都承担了市级以上课题研究任务,并能独立撰写研究报告,这些兼职教研员积极撰写论文在市级以上发表或交流,形成了教研网络体系中的骨干力量,在县、乡、校教研网络中成为学科教学、学科教研的中坚力量,积极引领广大教师努力开展教科研活动,在教育教学成果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

3、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根本,以课程改革为抓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的科研内涵。

我们始终坚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根本宗旨,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机遇,提升教育教学的科研内涵,驱动本区教育的持续健康均衡发展。在新形势下,我们积极转变教研职能,创新教研思路,推进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基层,深入教学实践,广泛开展各类调研。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调查研究。在调研中,我们及时反馈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学校提供咨询和服务。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举办名师会,教学观摩研讨会,校本教研研讨会,教学大赛,学科竞赛等活动,坚持开展教学质量检测,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检查,学校素质教育评估,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等一系列的活动,引领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以教育科研推动课改的顺利实施。

为加强校本教研的指导和管理,推动我区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在认真抓好《岚山区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实施方案》落实的同时,加大了学校的教研组织建设,健全了各级校本教研组织机构,校本教研制度体系得以初步确立,形成了教学、教研、培训三位一体的教研支持网络,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实效性明显增强。校本教研方式灵活、扎实深入,形式多样的教师论坛、教学沙龙、电子备课研讨、反思札记等活动已经实实在在地走进了教师的职业生活,成为我区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

以小课题研究为切入点,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在做好各级规划课题的同时,针对课题研究实效不高的问题,区教研室确立了“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新理念,提出“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科研原则,积极探索“本土化行动、低重心运转、小步子发展、实效性评价”的教育科研工作新思路,引导广大教师扎实开展小课题(或草根式课题)研究。出台并下发了《岚山区中小学教师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并邀请了市教科所的专家对我区教干教师进行了小课题专题培训,要求各学校借助“小课题研究”活动的平台,积极引导广大教师立足课堂,从身边的问题、困惑入手,及时反思教与学的得失,切实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在课题研究和课例研究中,针对基层学校教师教科研理论性不强,操作性不力的实际,我们有求必应,经常深入基层学校开展课题研究讲座,围绕学校实际,指导教师如何选题,如何制定方案,如何收集资料,设计问题,撰写结题报告等方面进行现场培训和交流研讨,及时帮助教师解决教科研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目前,小课题研究成为我区构建高效课堂研究活动的一项有效措施。

不断夯实教学软实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广泛开展教干教师读写活动。出台下发了《岚山区中小学教师读书活动实施方案》,制定了详细的教师读书计划,并要求各校进一步细化活动的内容、目标、措施等,确保了读写活动的效果。通过活动的开展,既拓宽了广大教干教师的专业视野,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又全面地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培训,促进教师提升理论水平。我们始终把理论学习和经验观摩作为教研工作中的重要切入点,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广大教师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提升了理论水平。

以各类评选、技能大赛活动为平台,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着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以各类教学大赛为契机,我们采取讲课选手指导活动与大教研活动相结合的形式,整合区内教研力量,对全区参加市级、省级讲课比赛的教师实行全程跟踪,提供全方位支持,大批的教学新秀在教学大赛中脱颖而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建立健全骨干教师考核机制。完善岗位目标考核,引导教学业务骨干在业务提高上下功夫,在教学研究上做文章,在工作创新上出成果。通过课堂示范、课题带动等形式,辐射带动全区教师健康成长。继续实施青蓝工程,实施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带徒计划,开展青年教师拜师活动,搞好监督和考核,落实培养措施,实行师徒成长捆绑式评价,扎实开展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的培训和比武活动。建立了领导分片包干和教研员包校责任制。教研员深入基层,深入教学一线,着力开展课题研究和课例研究的指导以及校本教研的实施,定期开展课改教师培训,举办各类讲座,举办全区性的教学观摩课或课改示范课。

4、创新教研工作思路,拓宽教研渠道,促进教育教学均衡发展。

搭建区内城乡教研平台,促进全区教育均衡发展。根据《日照市教研室关于开展义务教育城乡教研共同体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在市教研室的指导下,采取结对联合、城乡互动等方式,运用跟进式指导、集体备课、送课助教、同课异构、专题研讨等灵活多样的教研形式,开展城乡校际间的教研交流活动,及时推广先进教学模式和优秀教学方法,整合优质资源,打造高效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各学科教研人员分组包乡镇、学校,深入学校,全程参与交流活动。初步建立了“强强联合、强弱结对”的校本教研跨乡连片制度,有效破解了城乡、校际之间的教育教学发展不均衡问题,真正实现了城乡教育教学的均衡发展和共同进步。

积极开展网络教研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岚山区中小学教学信息化三年发展规划》文件要求,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师备课、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组织相关培训工作,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活动。充分利用市级网络教研平台和教学资源库,初步建立区县平台和学校网络平台,提高教研效率,不断提升网络教研水平。暑期集中组织各级教研人员通过举办现场培训讲座、示范指导等形式对开展网络教研培训,通过布置任务,检查落实,考核评优等推动网络教研的整体发展。

根据日教研字[2011] 14 号《关于加强初高中教育教学衔接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加强了区域内不同学段教学交流活动,做好小、初、高不同学段的教学衔接的研究工作。定期召开不同学段课堂教学交流活动,各学段各学科取长补短,进一步完善优化授课模式,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大幅度提高了课堂效率。

积极落实《日照市中小学实验室和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评估标准》、《岚山区中小学推进实验教学和网络教学分布实施方案》(岚教发„2011‟59号)文件要求,加强监控措施,举行初中实验教学观摩会,组织专项评估活动。加强实验教学研究,制定实验教学计划和进度,保证按计划进行实验教学,保证实验课程正常开设。建立和完善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促进特长生发展。区教研室对有关学科汇集优秀实验教学心得、教案,整理成册,通过组织实验教学自编教程、评选实验报告和案例等推动工作。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努力方向

1、按《山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基本规范厅(试行)》(鲁教基字【2009】19号文件要求,如果配齐各学科专职教研人员,我区教研室应该有在编专职教研员30人以上,而在我市的其它区县,如莒县、五莲、东港,教研员数量都在30人左右。目前我区教研室仅有9名专职教研员(且只有3人在编),单是维持常规工作,都疲于应付,人员严重不足,再加上部分教研员的编制一直没有得到理顺,严重制约了教研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这是当前或今后急需解决的问题。

2、教研经费紧缺,始终处于保证正常工作运转上,难以开展更多的教研活动,难以保证教研员参加更多的学术交流,难以在软硬建设上有更多的投入,影响了教研室的可持续发展。

3、办公条件亟需进一步改善。现代化设备、装备不足,电子音像资料紧缺;现有教研设备仪器仅就台式电脑人手一台、无笔记本电脑、摄像机、无演示实验仪器、投影仪、照相机,所以至今我区教研室无声像、摄像资料,也阻碍了我区教研工作的再上台阶。无图书阅览室,现有教研图书杂志可谓微乎其微,影响了教研员的阅读面和课题的拓展。

4、教研员撰写的论文和参与的课题研究多,有影响力的文章和成果不多。教育科研工作中,对课题的申报、研究工作服务滞后、经费不足、奖励不力,所有搞过课题的教师及教研员都自感得不偿失,至今已经产生课题申报和研究疲软现象。一线教师还缺乏相应的技术和经验,在方法和过程的指导上还需加强。

5、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有效课堂的构建、校本教研的贯彻落实需要狠下功夫。

6、新课程实施中涉及的师资矛盾、相关评价问题还没有实质性突破,学校课程管理工作措施仍然有很多落实不到位的地方。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属于内部问题,要加强管理,不断强化教研员的专业成长意识,形成激励机制,属于外部问题,我们将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发扬艰苦创业,团结奋斗的精神,努力改善办公条件,增添现代化设施,为教研室的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自评结果

通过认真学习和研究评估标准后,严格对照评估内容,对12个二级指标逐一评估,自评等级:达标。

2012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返岗教研自评】相关文章:

返岗研修教研总结06-25

返岗报告05-10

返岗报告范文05-16

教师返岗报告04-19

返岗研修总结06-30

返岗实验总结08-10

返岗汇报实录08-24

返岗申请书05-24

返岗实践总结范文05-25

返岗实践报告范文05-25

上一篇:学生会的宣传部部长竞选演讲稿下一篇:酒吧投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