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行业的发展前景及就业方向分析

2024-07-08

会计行业的发展前景及就业方向分析(精选14篇)

篇1:会计行业的发展前景及就业方向分析

合伙人(主任会计师)

是会计师事务所最高层管理者和事务所的所有者。合伙人主要复核审计整体工作,参与重大审计决策。合伙人作为事务所的所有者,对事务所的审计活动和向顾客提供的其他服务承担最终的法律责任。

管理咨询公司一部分是会计事务所分离出来的,一部分是专业的咨询公司

管理咨询公司的工作内容

管理咨询服务范围很广,主要包括对公司的组织机构、信息系统、人事管理、财务会计、经营效率、效果和效益等提供建议和帮助。

税务咨询、信息技术咨询、融资咨询

见习咨询人员

咨询项目助理

咨询项目经理

部门经理

合伙人或公司总经理

纵观世界各行各业,会计行业目前是就业市场上热门行业之一,能够掌握会计技术的人员就业前景广阔。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出纳、稽核等财务会计工作和物资、仓储管理的相关财务工作;会计事务所的相关工作;税务工作;财政、金融等都需要拥有专业技术的会计人员.

篇2:会计行业的发展前景及就业方向分析

会计是一门怎么样的专业?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清楚的了解会计专业所在领域的前景,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转变就业观念实现顺利就业!会计是什么?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打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著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计在经贸交往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专业力旨在为国家培养一批既懂中国会计,又懂国际会计惯例的会计人才。一部分是在会计公司里边,或者说他从事的工作是社会中介服务,主要提供的是审计,或者说咨询服务。这是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就是在企业和事业单位,首先是在他们的财会部门里边,从事基础性的具体的工作。经过几年的成长,像在事务所里边工作的会计人员,经过几年的成长,可能会成为经理,甚至于成为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

据有关报道:会计行业正在走下坡路,会计人才市场已经饱和。早在2000年,已经有统计,会计人才市场已经供大于求。加之这几年注册会计师认证深受从业人员青睐,财会类人员数量激增,这也直接导致了普通财务人员工作越来越难找。而另一方面,一些公司对高级财务管理人员求贤若渴。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短缺

在广东,今年第三季度最难找工作的10种工种包括财会人员,两三个人争抢一个职位。目前公司所缺乏的也正是会计,但对职位的定位是高级财务管理人员。而目前,整个会计人才市场严重供大于求,而企业却从中难以发现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这就造成了会计行业“一头冷一头热”的从业现状。

据资料,截至2005年年底,全国颁发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累计突破一千万,达到10558610人。而在这众多的从业者当中,取得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的人数为80567人,约占总数的8%,具有大学本科、专科学历的人数约为518万人,约占总数的49%,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数为33829人,约占总数的3%。

从业现状:一头冷一头热

从全国来看,目前会计从业人员中,普通的财务人员供大于求,已经呈现出疲软的态势,而高级的会计从业人员却十分短缺。在中国未来的5年里,高级财务管理人才会非常短缺,从现在的数据看,缺口达到60%。而从地域上来看,目前大陆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大部分来自香港和海外,很少有内地自己培养的高级会计人才。调查显示,高级财会人员一直是企业的紧缺人才,财务总监被受访企业列为最急需的六大财会人才之一。

薪资待遇:三级别差异化

从薪资待遇上来看,目前从职位高低划分,差异化十分显著。从全国范围来看,财务经理平均年薪为77300元,财务主管年薪为41293元,财务普通人员年薪为27005元。北京地区则分别为114000元、68900元、44240元。从各级财务人员年薪增幅上来看,全国财务经理年薪增幅为9.0%,普通财务人员年薪增幅为7.3%。北京地区差异更为明显,财务经理年薪增幅为16.0%,财务主管年薪增幅为13.6%,而财务普通职员年薪增幅只在5.0%。这说明财务高管在未来的人才市场上将成为企业争相抢夺的主力军。

内资企业:需求量大,待遇、发展欠佳。

职业状况:这一块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是最大的,也是目前会计毕业生的最大就业方向。很多中小国内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对于会计岗位他们需要找的只是“帐房先生”,而不是具有财务管理和分析能力的专业人才,而且,此类公司大都财务监督和控制体系相当简陋。因此,在创业初期,他们的会计工作一般都是掌握在自己的亲信(戚)手里。到公司做大,财务复杂到亲信(戚)无法全盘控制时,才会招聘“外人”记记帐。

外企:待遇好,学得专业。

篇3:节能建材行业发展前景及方向分析

在低碳时代到来之际,新型节能建材正是迎合市场发展潮流的产物,节能环保产品也必将成为建材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且我国建筑节能已迫在眉睫,这也给新型建材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21世纪的到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建设领域明确了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以节能50%为目标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体系,部分地区执行更高的65%节能标准。而对于建筑节能,最关键的环节就是新型节能建材的使用与推广。同时,通过对新型建材的使用,建筑节能也将取得显着成效。

新型节能建材是区别于传统的砖瓦、灰砂石等建材的建筑材料新品种,行业内将新型建筑材料的范围作了明确的界定,即新型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四大类。它生产耗能低,使用中的节能效果显著,而且还具有节土、节地、环保、利废、隔热、保温、防火、质轻、减少运输费用、施工便捷、成本低廉等特点。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表示,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给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能源负担和严重的环境污染。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刻不容缓。对此,中国建筑(601668)材料联合会副会长徐永模指出,建筑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需要建材业的支撑。为此,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建筑业对建材行业的发展具有重大需求,其中包括满足建筑节能要求的新型墙体材料、绿色防火耐久复合保温墙体结构体系、住宅产业化材料部品化和功能集成化技术等方面。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节能建材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建材行业已成为门类齐全、规模庞大、体系完整、产品配套能力强、具有明显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原材料和制品工业,在国际市场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随着节能建筑的广泛推广,社会对建材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场对建材产品节能、降耗、环保指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型节能建材顺应了节能、环保形势的发展,成为炙手可热的产品。

新型节能建材产品目前在市场中正在逐渐增多,比如,绿色环保涂料、节能节水卫浴产品、环保石材、环保外墙砖等。节能环保产品在建材行业广阔的市场中前景令人看好。产品的销量也在不断上升,正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虽然,目前新型建材行业发展遭遇了两大瓶颈,一方面由于成本及市场的限制,另一方面由于技术壁垒,还有相关鼓励配套政策不完善等问题。但在低碳时代到来之际,新型节能建材正是迎合市场发展潮流的产物,节能环保产品也必将成为建材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且我国建筑节能已迫在眉睫,这也给新型建材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可以预见,具有节能效果的绿色节能建材发展将潜力无限。

节能建材行业发展方向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节能建材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节能建材有以下发展方向:

1.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建材。通过建材企业对现有产品实行节省资源的措施。其次要充分利用回收资源,如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加以回收利用等;

2.大力发展能源节约型建材。发展能源节约型建材就是要发展节能型新型材料,如低辐射镀膜玻璃、太阳能发电材料、高性能保温隔热材料等;

3.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建材。发展环境友好型建材就是要求建材产品不产生建筑垃圾,不污染生活环境,不影响人体健康;

4.大力发展多功能型建材。随着社会的发展,开发新型多功能材料成为人们追求的新目标。同时还要重视研究与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包括制品加工新技术等。

篇4:会计行业的发展前景及就业方向分析

关键词:中国机械制造;现状分析;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F4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21-0009-02

目前中国机械制造行业存在着两端竞争的局面,既面临新兴发展中国家的中低端生产市场的竞争,又面临着欧美发达国家振兴制造业的先进市场竞争压力。2013年,中国机械制造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战略机遇和挑战。

1 中国机械制造业现状分析

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机械制造行业正在经历从机械制造大国向机械制造强国转变。无论政府还是主机企业、行业协会还是各个配套企业,都对中国机械制造业寄予了空前的重视。

根据2011年1~8月份的行业数据显示,中国机械制造行业正处于告诉发展的产业状态,行业技术水平发展迅速,生产集中度高,市场准入度较大。今后的市场发展方向必然向着智能化高端化发展。随着中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越来越规范,机械制造行业进行了相应的产业调整,从高能耗向低碳环保方向发展,在平衡企业和行业发展规模的同时,苦练内功,加快行业规划优化和产业聚合,以发掘内部增长来带动和创新行业发展的新机遇。

近年来中国制造行业呈现八个较为显著的特点:包括生产集约化、科技淘汰速度快、自主研发创新、强强联合资产重组、产业结构优化、标准国际化、差异化竞争、收缩应对金融危机等。但是也存在着发展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无序化竞争、行业自律及自净能力差等问题。总体来说,中国的机械制造行业在制造业各领域是一个值得骄傲和自豪的行业。中国机械制造行业如果能够正视自身问题,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平衡,将能从机械制造大国变成机械制造强国,从而实现根本性的转变。

2 应对金融危机的行业发展分析

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上半年中国机械制造行业出现负增长,这是机械制造发展历史上的先例。2009年国家颁布的四万亿救市计划,反而使得机械制造行业呈现非理性增长高峰,较为突出的是表现在工程机械上,造纸、制浆等轻工业设备制造也出现了类似的变化。在2010年初的时候,机械制造行业预测增长17%,但是一季度行业销售收入增长58%,出现强烈的坑和峰对冲,直到2011年才基本上恢复到平稳发展的轨道。到了2012年,发展峰值需要理性回归,需要按照经济规律恢复到正常平稳指标,才能保证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四万亿投资对机械制造行业影响有待多方面、较长期的观察、思考和论证,但是总体而言,如何去除浮躁心态,平稳做好行业可持续性发展研究,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成为行业发展的重点。

3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货币政策也对中国机械制造业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2011年底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之后,出台了一些包括存款准备金在内的金融措施,这对后来的行业发展和结构调整起到了重要作用。两大主要的调控政策使机械制造行业经历了大起大落之后,出现了底部企稳的情况,2012年行业总体增长率预测为17%。机械制造行业处于行业低谷的维稳水平,经济拐点虽然还没有出现,但是预期已经很强烈。相对于货币政策紧缩,其他配套政策对于产业发展仅仅是平稳辅助的作用。

4 中国机械制造业未来展望及产业发展趋势

十二五期间,中国机械制造业预测总体保持平均年递增17%,一直到9 000亿,行业发展趋势可以称之为谨慎、乐观。因此确认的总体思路是第一保稳定,第二调结构,第三促增长。

根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组织编写的《中国机械工程技术路线图》,中国未来20年的机械工程技术的总体发展趋势是绿色、智能、超常、融合和服务。未来20年是中国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为了应对中国机械制造行业这一关键发展时期,行业内部应当大力推进制造产业优化升级,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从行业层面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整合区域资源配置。要实现制造业强国的中国梦,首先是要科技为先。在创新、人才、体系、机制和开放这几个关键要素上下功夫。既要重视创新,也要重视优化和积累,没有积累没有原创,就不可能有突破。在全球竞争中,要注意结合引进技术,注重集成和因地制宜的改造,才能将先进的技术与我国本地情况相结合,形成创新优化的集成创新技术。创新优化成为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方向。

5 机电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及重点

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成为中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趋势和行业创新重点,随着大量国外先进技术及核心技术在国内的移植及推广,国内的机械制造行业呈现较快的研发创新态势。世界各大品牌的制浆造纸机械制造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合资或独自制造公司,例如ANDRITZ率先在广东选点建厂,Voith在上海昆山成立公司,METSO在西安开设合资公司等等。这些行业领袖在中国纷纷设厂,不仅在技术上给国内机械制造行业带来最新的机电一体化集成技术,更在自动控制和集中控制上给机械制造行业带来较为前沿的创新发展意识。

6 行业发展的重点工作

为了促进中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行业建设:

①严抓行业自律,减少恶性竞争和无序竞争。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增长,行业当中出现了很多不规范的行为。不同的企业竞争之间变得没有道德底线,恶性竞争手段层出不穷、逐步升级。因此行业协会必须进行相应的引导和规范建设。比如中国机械行业协会在去年成都召开会议,通过四项行业自律公约。这些公约的贯彻执行和监督检查是协会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当然也需要政府指导,更需要包括媒体在内社会各界监督、检查、督促。

②配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落实十二五规划内容。要仔细研读十二五规划里的方针政策和行业纲要,十二五规划明确的方针政策要逐条贯彻落实好。而行业规划是行业自律的准则,行业协会不仅要组织行业技术力量进行编制并且对外发布,还要贯彻落实下去。

③配合政府做好制造业振兴及税收减免措施。国务院装备制造业调整的振兴规划中的相关措施,包括关键零部件免税,企业技术改造等,很多企业都享受很多优惠,并且获得6%~10%的资金上的支持。因此行业协会应当配合政府部门把这部分工作做好,为企业服务。

④严抓标准建设,陆续出台行业标准,提高行业标准化建设水平。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行业有行业规矩,产业有标准,标准化有很多工作,因此作为行业协会,需要继续推出行业标准,来补充国家和行业标准重要补充,使行业档次进一步提高。

7 结 语

在机械制造行业发展规划中,要充分理解市场情况,并根据行业规划安排实施步骤,在过程中做好每一环节的工作,才能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规范管理,做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总结,才能达到高标质量的要求。尽管机械制造行业市场面临严峻的挑战,但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我国机械制造行业仍将面临宝贵的发展机遇期。机械制造企业应当进一步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中心,加快结构调整,练好内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继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媛.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现状极其未来发展趋势[J].中国市场,2011,(15).

[2] 魏世元.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河南科技,2010,(24).

篇5:会计行业的发展前景及就业方向分析

近几年来, 中国金融市场正在走向国际化,对专业性很强的人才需求迫切。金融行业就业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例如高校教师和大公司市场研究分析、基金经理、投资经理、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免费开通CFA前导课程

无论是本科毕业,还是硕士毕业,金融学专业毕业生总体上的就业方向有经济分析预测、对外贸易、市场营销、管理等,如果能获得一些资格认证,就业面会更广,就业层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比如特许金融分析师(CFA)、金融风险管理师(FRM)、特许财富管理师(CWM)、基金经理、精算师、证券经纪人、股票分析师等。

九类金融人才的需求:

目前国内金融市场,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很大,尤其是急缺金融分析师、金融风险管理师、特许财富管理师、基金经理、精算师、副总裁级高管、稽查监管人员、产品开发人员、后台工作人员(在财务、结算、税务方面有经验)等九大类人才。

金融分析师(CFA):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获得CFA资格几乎是进入投资领域从业的必要条件,全球至今仅有3.55万人通过考试,而我国大陆,目前约50人拥有此资格,未来3年对CFA的需求量将超过5000人。

金融风险管理师: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风险也随之迸发,在管理层的施压与外资金融机构竞争的双重压力下,国内各金融行业内企业及各大型国企纷纷加强了对金融风险的衡量与管理,提高对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能力。在此情况下,掌握风险管理知识的专业人才受到企业热捧。作为全球最权威的金融风险管理认证,FRM证书具备基于全球标准客观度量风险的能力,也成为企业衡量应聘者是否具有强大风险管理能力的标准。不少人因此报考FRM,学习风险管理知识,为了在金融圈中更好发展。

特许财富管理师:5年以上金融机构工作经验,有良好的经济学基础和至少精通两个投资领域,其要求之高,很少人能通过。 投资管理人才:市场急需大量的投资管理人才,这些投资管理人才主要包括风险投资人才、融资租赁人才、金融业务代表、个人投资顾问等。 稽查监管人员:有能力胜任者,只有在薪水能高于原先30%到40%才愿意跳槽。《CFA考试报名详情还有不清楚的点我咨询 目前行业里急需的三大类人才分别为技术人员、金融人员和运营人员。

如果你是技术党,最好要懂得PC端研发、移动端研发、产品研发等; 如果你是金融派最好懂得金融产品设计,懂得金融建模、风控,最好还要知道如何进行大数据分析。当然对于一些开展线下业务的平台而言,具有当地人脉和有经验的客户经理也是急缺的;

如果你是运营狗,那么除了懂得热点跟风外,还要对金融略懂一二,也要深谙互联网传播之道,类似于雷军、雕爷这种会玩概念会包装的人,能够成功吸引眼球的人。

金融专业应届就业率指数:

金融学专业毕业生中,95%的学生在毕业之前或刚刚毕业时找到工作,4%的学生在毕业1年以后实现就业。按照10分制进行计算,该专业的应届就业率指数为9.60,与其他专业相比,应届就业率指数属于中等偏上。

金融专业的学生就业主要集中在金融系统 、咨询行业、证券业、财会、投资银行、媒体、公共决策或研究部门等,当然也有自主创业者,或者在其他行业从业的。

1.金融行业就业前景方向分析

2.园林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分析

3.武术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分析

4.金融工程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分析

5.cfa就业前景

6.cfa 就业前景

7.经济学各专业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分析

8.20国际商务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分析

9.有关生物技术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的分析

篇6:会计行业的发展前景及就业方向分析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定向为县级以上城市建设、市政、道路、市容、环保、园林、绿化、物业等方面的招投标管理,城市建设管理综合执法、监察,建筑企业法律事务管理。建筑施工、工地资料员的相关工作。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职位有:施工员、建筑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技术经理、项目经理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面向的行业: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路桥施工企业等。

[分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篇7:会计行业的发展前景及就业方向分析

制药工程专业就业前景人类基因组计划、干细胞技术和组织工程、生物信息学、转基因动物和转基因植物、克隆技术、生物芯片、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等大批新技术的涌现对生物制药产业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制药工程专业就业前景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医药市场每年以8-10%的速度增长,中国药品市场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1994年世界医药市场为2467亿美元,2000年为3500亿美元,预计2010年将突破6000亿美元。这一数字远高于其它化学工业的增长水平。因此制药产业有着非常光明的前景。

制药工程专业就业前景我国现有药品制剂和原料药生产企业5082家,这些制药企业是制药工程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根据医药工业发展的要求和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药品生产、新药研制及企业管理等工作。结合我国5000家左右的医药企业,制药工程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制药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制药工程专业毕业后可到制药工程(或医药生物技术)领域相关的生产企业、营销企业、科研院所、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药品生产、管理、营销、检验监督和研发等工作。也适于报考生物技术、药学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在校期间可考取药品检验员、营养师等资格证书。

制药工程专业就业前景之就业方向:

毕业后可从事一切与药物有关的工作:例如

研发人员——在药厂、大学、研究所的研究部门,从事药物研发工作;

生产、技术人员----在药厂,从事药品生产、技术工作;

质检化验人员——在药厂、食品厂、药检所,从事食品药品质检化验工作;

管理人员----在药厂,从事药物的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

营销人员----在药厂、医药营销公司,从事药品营销、内勤等工作;

药剂师——在医院药剂科,从事制剂、质检、临床药学等工作;在药店、医药营销公司,从事药品使用指导咨询等工作;

药检人员——在药检所从事药物的质量鉴定和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

公司职员——在医药贸易公司或制药企业从事药品流通及国内外贸易。

药品监督人员——公务员,在国家、省、市、县药品监督局,从事食品药品质量监督等工作;

营养师----

考研-----报考生命科学、生物技术、药学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制药工程专业就业前景之全国制药工程专业现状

本专业名称正式出现在教育部的本科专业目录是1998年。从1999年起,全国正式开始招收制药工程本科生。

在1999年制药工程专业招生时,全国共有34所高等院校设置制药工程专业,其中医药类院校13所,理工类院校12所,综合性大学9所,招生人数为1165人。

近年来,制药行业作为以高新技术为依托的朝阳产业发展迅猛,高等教育的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因此制药工程专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相当惊人。

制药工程专业就业前景一些与制药工程专业类似的专业,例如抗菌素专业和微生物药学专业,许多院校选择了与此更相近的制药工程专业。另外一个专业---精细化工专业,有不少院校的精细化工专业都把化学药物的合成制备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尽管按照新的招生目录,精细化工专业应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名义招生,但是仍有相当数量的精细化工专业看准了制药工程方向,改建成了制药工程专业。

调研发现制药工程专业就业前景随着人们对药品这种特殊商品越来越重视,不少高校非常看好制药工程专业,通过转型或新建形成了制药工程专业。

2003年8月全国已开设制药工程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达98所,当年的招生人数达6243人。

2004年5月20日,国内已有121所高校设置了制药工程专业,在所有工科专业中排名第15位。

2005年国内又有20家高等院校申报设置了制药工程专业,共有141所高校设置了制药工程专业

2006年有13家院校成功申报设置了制药工程专业。

篇8:会计行业的发展方向研究与探讨

(一) 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具体而言, 会计是对一定主体提供经济活动的核算和监督的职能, 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 我国的会计发展可粗略分为三个阶段: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 古代会计是从从原始社会人们对计数有所需求而开始的, 历经原始社会、商、周, 会计系统初步形成。 春秋秦汉会计的原则方法等开始发展, 唐宋以至明清会计理论与方法开始发展; 近代会计是中国会计与西方会计的碰撞与融合, 会计行业趋于完善;现代会计是会计理论趋于完善, 会计行业出现分类, 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更为细致的核算管理。总之, 会计是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二) 就现代会计而言有以下特点

1. 真实性:在发生实际的经济业务的时候, 会计在进行核算时, 必须以真实发生的会计行为为依据, 记录和填写会计凭证, 按经济业务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在帐薄上进行记录, 确保记录的会计信息真实准确。

2. 连续性: 会计在记录经济业务时, 必须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记录, 中间不能间断, 所有的经济业务都必须如实反应在会计账簿上, 不能选择性的记录。

3. 系统性:会计专业对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分析反馈时, 首先要对会计信息进行分类和汇总, 其次才能进行系统的加工处理, 最后提供企业经营决策所需的会计信息。

4. 全面性:会计必须记录发生的所有的经济业务, 对每一笔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都要如实记录, 不能遗漏任何细节, 全面反馈发生的经济业务。

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在完善会计法律制度, 规范会计行为,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有效发挥会计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是,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 在新旧制度交替并存情况下, 因法制的尚不完善, 监督机制的不完善, 会计工作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 与发达国家之间仍有一定差距。

二、我国会计行业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对比

我国在会计制度与模式融合了英美德法等国的会计模式, 形成我国的会计体系。我国实行会计准则与全国统一执行的会计制度, 并均由中央政府负责制定和实施。 与德法等发达国家一样, 我国实行全国统一的会计制度, 强制性和权威性特点明显。 而且, 我国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对会计科目的设置、账户的结构、费用成本的开支范围、计量标准、计算方法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与格式等具体内容都作了十分严格的规定。企业必须严格遵守会计制度, 不可按照自己的意愿自行其事。因此, 我国会计规范制定得比较详细、具体, 属于大陆法系国家。 下文以美国为例。

1. 中美会计制度发展所处环境不同

美国会计准则均由民间的会计职业团体负责制定。政府机构赋予他们制定会计准则的权力。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在形式上具有独立性, 在内容上具有兼容性, 在程序上具有完整性。

2. 中美会计管理制度不同

(1) 美国并不像中国一样具有全国统一的会计制度, 企业可以依据公认会计准则自行制定企业自己的会计制度。 各企业可以在不违背公认会计准则的前提下, 自行制定本企业的会计制度。 而我国实行会计准则与全国统一执行的会计制度并存的制度, 并均由中央政府负责制定和实施。

(2) 在监控、 审计等方面, 我国的监控、审计远没有美国的审计业发达, 美国的企业内部都有十分健全的监控、审计制度, 他们觉得正是因为这种完善的制度体系, 才使职工们能够做到遵纪守法;而我国的监控、审计起步比较晚, 它的监控、审计的范围比较局限, 仅限于会计财务方面, 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

(3) 美国的会计工作方法更加灵活、财务信息反映更加清晰。因为可以自行制定会计制度, 美国会计人员对会计方法的选择有比较广泛的余地, 科目、 帐户的设置也很灵活, 因此能够更加具体、准确、全面、清晰地提供各种经济信息, 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中国的会计市场也必将突破原有的发展模式, 呈现新的发展态势。

三、 针对中国未来会计发展的几点合理化建议

(一) 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制度条例

1. 法律体系的完善

(1) 我国会计行业的监管监督目前存在漏洞与疏忽, 在细小的地方或者新兴发展行业存在法律不完善的情况, 使一些不法行为有机可乘, 不仅要加强对会计行业相关法律的重视, 更要加强对法律的修订与完善, 使发生问题时有法可依。

(2) 消除各法律规范之间的相互冲突。 在会计相关法律的修订上, 某些地方存在冲突。 应对相关法律及时更新, 并检查相关条款的必要性、合理性, 对存在问题或冲突的地方及时发现并提案修改。使会计法律体系能够更好地配合, 对会计行业的发展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

(3) 制定会计行业标准化、 规范化的教育及考核制度, 使会计行业有合理的标准, 确保在岗人员有足够的专业知识。 完善对会计行业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 规范教育机构, 并且消除地区间教育差距, 促进较落后地区发展。

(4) 对新型企业或新兴行业的监管规定进行补充。中小型企业的增多以及网络交易或网络创业的出现, 应制定出相关的法律, 对其进行规范, 有利于进行监督。

2. 管理体系的完善

(1) 管理体系的完善当务之急是提高管理者素质和提高从业人员水平。应当让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对会计人员进行管理, 确保管理人员能严守法律、管理得当。

(2) 加强建设企业内部管理体系。 会计对一个企业相当重要, 要确保有运转良好的会计部门, 首先要完善内部管理监督体系, 促进会计部门高效、准确地运作。并加强监督管理避免出现违法等行为。

(3) 加强企业内部的培训。 除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 对企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进行培训, 适应企业要求, 具备更专业的技能, 使员工在上岗后更好地完成工作。

(二) 加强会计人才培养机制

1. 会计学历教育

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应该与社会上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对应起来。也就是学校一定要培养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这就要求学校的教育与社会职业界紧密联系起来, 形成良好的配合, 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即会计供给一定要与需求为主。 社会职业界把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反映到学校教育界, 学校教育界按照社会职业界的需求来培养学生, 这样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才是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 这样的教育体制也才是最实用有效的。所以如何使学校教育界和社会职业界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 是现在我们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同时, 高等会计教育的中心要逐步向全面素质教育转移。各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会计专业知识, 而且更加注重社交能力, 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等等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由此可见, 素质教育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2. 企业对会计人员在职教育

企事业用人单位要加强本单位职工的在职继续教育培训体制。 实践证明, 以实际工作为基础的教育培训比单纯的学校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更加有效。 企业在培训方面要加大力度, 人才投资必不可少。

(三) 建立高效的财务会计系统

1. 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

企业要建立全面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当经济业务发生时, 将与该经济业务相关的数据集中存放在一起。而当使用者想要从系统中获取信息时, 使用者可以通过输入信息处理代码, 系统就会启动信息处理程序, 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同时将处理的结果提供给信息使用者。数据仓库的引入, 实现了及时获取信息、及时处理信息、实时报告信息的功能, 因此各级管理者可以方便、实时、动态地获取信息, 用以支持决策。数据仓库的引入使会计人员从繁重的记账核算中解脱出来, 增加了获取信息的渠道, 同时也有利于加强会计和其他环节之间的联系。

2. 优化部门之间的合作

有效的企业财务管理正在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 企业的会计部门负责向其他部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会计部门的职责就是帮助企业来实现目标, 分析企业的财务数据以及整个企业的绩效, 以此来提供信息供企业做出经营决策, 最终实现企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亭立, 宁凯蒙.中外会计理论研究动态与趋势分析[J].财会通讯, 2013 (21) .

[2]程亦佳.知识经济下的会计发展与高效财务探索[D].上海交通大学, 2007.

篇9:生物制药行业分析及专业就业前景

(云南新兴职业学院)【摘要】 生物制药就是借助生物工程来合成制备有药物活性的生物制品并应用于制药工业的技术和过程,有时特指利用转基因动植物活体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物。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制药工业是生物工程应用研发中最活跃和进展最快的领域,已经成为世纪最具前途的产业之一。21世纪被称为生物世纪,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不断加大对生物制药工业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把生物制药工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之一。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就业前景被看好。【关键词】生物制药;就业方向;就业前景【中国分类号】F41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621-01 医药行业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它包括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其中医药工业按原材料来分,又可分为化学制药业、中药业、生物制药业及医疗器械业。而其中作为新兴产业的生物制药业更是被称为“朝阳产业中的朝阳产业”,那么生物制药专业的就业形势如何呢?是否跟生物制药产业一样是永远朝气蓬勃?近年社会对医科类毕业生的需求有不同的倾向,临床医学类人才有走俏的趋势,从事老人医学、保健医师、家庭护士、康复理疗、男性护士等职业的人才也将逐渐成为热门,而预防医学、口腔医学专业从理论上是有前途的,但从近几年就业状况看,却是比较困难,基础医学类与护理学类专业就业也不太理想。不同的是,药科类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普遍看好,总体上是供不应求,各医药公司、制药厂是吸收这类毕业生的大户,制药业对人才的需求是稳中有升,另外,医药界的贸易、经销、检验和医药信息管理等专业对技术人员的需求也将会增加。温家宝总理在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指出,要运用生命科学推动农业和医药产业发展。积极发展转基因育种技术,突破创新药物和基本医疗器械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以创新药物研发和先进医疗设备制造为龙头的医药研发产业链条。透过温总理的讲话,我认为生物制药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可能会成为未来国内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21世纪是生命科学大发展的世纪。生物科技发展将显著提高农业和人口健康水平。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必须靠自己来解决,根本要靠科技。要发展转基因育种技术,这是提高农业产量和改善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科学家建议超前部署分子设计育种,大规模挖掘动植物种质中蕴藏的优异基因资源。健康科技、生物医药事关民生大计。要把生命科学前沿、高新技术手段与传统医学优势结合起来,研发适应多发性疾病和新发传染病防治要求的创新药物,突破应用面广、需求量大的基本医疗器械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以创新药物研发和先进医疗设备制造为龙头的医药研发产业链,大幅度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2012生物制药获政策扶持,人才就业前景大好:一、2012年,生物制药领域频发喜报,医药行业生物制药自主研发受到国家多项政策大力扶持,企业人才招聘需求急剧攀升,而现有人才供给能力明显不足。二、生物制药获得国家大力支持:2012年1月4日,科技部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生物技术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涵盖生物医药在内的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要培养和造就3-5名国际顶尖科学家,力争在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和相关管理领域培养造就一批领军人才和学科骨干;到2020年,力争培养和造就领军人才300-500名、学科骨干3-5万名;力争培养和造就30万名生物产业人才;力争培养和造就3000-5000名生物技术高级管理人才。国家对生物技术的如此大手笔人才培养计划让企业信心十足。三、人才供不应求:从英才网联旗下医药英才网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月1日,医药行业生物技术、基因研究、蛋白质研发、生物制药中高级管理等职位的人才招聘需求全年同比增长117.5%,增幅火爆翻番。而医药行业生物技术研发人才的全年招聘需求同比增长121.7%,增幅超过行业总体增长水平。从数据上可以明显看出,医药企业对生物技术研发人才的迫切需求。而截至2012年1月1日,医药行业整体求职者增幅仅为24.5%,增长活跃度与企业招聘需求相比黯然失色。英才网联就业指导专家指出,今年国家提出对生物制药领域的多项支持是符合客观发展环境的。目前,国际上的生物制药领域发展快速而高端,而我国在这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基本药物的“原创作品”也甚少,从国家需求上看,我国的生物制药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因此,该类人才必将受到火爆追捧,就业前景也毋庸置疑。生物制药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有四个就业方向:

方向一:工业、医药、食品、环保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的研发人员或技术员。该方向按照待遇及工作环境从高到低可分为以下几类: 1.跨国公司或较大的生物技术外企的技术支持;2.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检验员;3.生物技术服务公司或非事业型科研单位;4.生物制藥厂、酒厂、疫苗公司等企业的技术人员。 方向二:大中专院校及其他教学单位的教师。由于目前的高校都向综合性大学的方向发展,因此高校对生物学教师的需求也有所增加。但高校对学历的要求较高,硕士毕业要想进一线城市的院校或重点大学有一定的困难。方向三:继续深造或出国。很多人是出于对生物制药的热爱而非功利性目的选择学习这个专业的,毕业时他们并不愿意放弃所学投身其他行业。要想成为生物制药领域的精英,必须具备很强的科研能力,因此他们当中很多人选择了考研,而研究生毕业时,考博或出国又成了他们继续深造的途径。方向四:转向销售、管理等行业。销售、管理类职位的门槛比较低,沟通能力、耐心和毅力是必备的素质。与其他职业相比,销售、管理具有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对于他们来说,进入生产生物制剂、生物器材等产品的企业做销售、管理也称得上是学有所用。总体来看,具有将生物、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就业前景被看好。这类人才需具备两方面技能:其一是新品研发,其二是仪器操作。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生物技术领域、生物信息领域、医疗卫生部门等相关单位对该类人才都有强大的需求。但目前国内限于专用设备,以及相应产品开发不够,就业还不太理想,大部分学生准备进一步深造或是投入到与制药行业相关的工作中。参考文献[1]文淑美. 全球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态势;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27(7): 117-121[2]李玉彬,钱晓璐,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 现代农业科技,2010 年第 15 期

篇10:会计行业的发展前景及就业方向分析

环境设计专业需要掌握的能力

1.掌握环境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环境设计专业技能和方法;

3.具有独立进行环境设计的`基本能力;

4.了解有关经济、文化、艺术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国内外环境设计的发展动态;

篇11:会计行业的发展前景及就业方向分析

近年来,室内设计行业发展迅速,室内设计师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职业,而被媒体誉为“金色灰领职业”之一.由于我国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起步较晚,面对高速发展的行业,人才供应出现较大缺口.

近年来,买房、装修,已经成为市民关心的热点、焦点.随着房地产经济的持续走旺和装饰行业的快速发展,室内设计人才需求量大,室内设计师就业前景看好.市场繁荣,人才需求自然旺盛.一些装饰公司甚至不愁没单,只愁没人.越来越多的人也看好室内装饰设计师良好的职业前景,纷纷加入到室内设计师的行列.

2、本专业人才需求发展趋势

WTO已经到来,全球建筑装饰行业正在飞速发展,中国的建筑装饰业正面临着世界同行业的竞争和冲击!是机遇也是挑战!十三亿人口的大市场,正急需大批的优秀室内设计师.

随着国家对装饰行业的规范化和不断完善,对接受过专业训练的装修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相当大的社会需求量.从全国来看,装饰行业群体数量庞大但总体素质还需不断提高,受过系统专业训练的室内设计人才正好能适应装修从业人员专业化的行业发展要求,因此,室内设计专业,培养装修行业专门人才具有行业社会背景和较大的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市场需求.

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就业方向

1、在各装饰工程公司设计部门从事室内外设计、小区规划、展示设计方面的工作;

2、在市场部门从事宣传策划、设计、制作、施工等方面的工作;

3、在建筑部门从事室内设计管理或施工管理方面的工作;

4、从事建筑工程技术方面的其他工作;

5、从事多媒体设计与制作方面的工作。以上室内设计技术室内设计技术由,可能不全面,仅供参考。

篇12:会计行业的发展前景及就业方向分析

据悉,英语能力是空乘晋升的瓶颈。一般国内航线英语要求较低,而国际航班对空乘员工的英语要求很高,要求会机上礼仪、服务用语、广播词,能与客户进行无障碍的英语对话。一些国际航空公司,如港龙航空、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则对人员的学历、职业技能方面的要求更高。需纠正的一个观念是,“空姐、空哥”并不是吃青春饭的职业,它有很大的职业发展和晋升空间。毕业生入职后,经过数年的奋斗,可以从国内航线的普通舱晋升到头等舱,再进入国际航线,从短途到长途从职务角度看,也可以从乘务员入手,逐步晋升到乘务长、主任乘务长等,直到退休。航空公司的录用偏好大已经从“唯学历的观念上转变过来了。虽然本科学历及以上的人才适应性强,但是稳定性较差,做不了多久就会跳槽。从稳定性上考虑,国内航空公司更青睐高职毕业生,他们更加适合现代化服务业的素质要求。其中高职毕业生在英语能力、服务意识、问题处理成熟度上比中职学历的毕业生更占有优势,进入岗位后虽然起点相同,但是以后晋升的机会较多,发展速度也较快。

航空服务类的岗位分为民航运输地面服务和空中乘务两大类,除空乘人员外,西南地区没有一所专门培养航空服务人才的学校。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西南分公司将逐步完成企业内部改造,其人员结构也将作重大调整,预计需要更新大约1/3的人员.四川航空公司正处于上升期,在全国率先引进空中客车,今后几年将陆续引进空中客车的各类机型,扩大航线覆盖面,每年需增加空乘人员几十人以上,同时该公司的客舱公司、货运公司、物业管理公司、票据录入中心、航空商务中心、酒店等每年需新增服务人员近千名左右。除此之外,民航企业原有的员工需要分批进行各类培训,而企业自身无法完成这一任务。因此我校开设民航服务专业对上述民航企业而言,正好解燃眉之急。

篇13:会计行业的发展前景及就业方向分析

2010年2月12日, 历经5年修订、2次公开征求意见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010年修订) 》 (简称新版GMP) 正式发布实施, 并规定于201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由此开始, 对于制药企业关于工艺、设备、管理等企业核心的一次大洗牌已经在所难免。随着行业大洗牌进行的同时, 制药企业新一轮的设备改造高峰也随之而来。

目前, 我国制药装备企业已达800余家, 年产值约150亿元, 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制药装备生产大国, 但远非制药装备生产强国。我国目前的行业存在产品创新能力不强、行业整体生产工艺水平不高、制药装备企业价低、产品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产品效率与国外同类产品差距较大等现状。如何选择合适的、安全的、符合最新标准的制药设备成为摆在众多制药企业面前的问题。本文通过了解新版GMP对制药企业设备选择的影响, 分析制药设备企业在新情况下的SWOT现状, 进而探讨制药设备企业发展的方向, 探寻新的企业竞争战略。

1 新版GMP对制药企业设备选择的影响

1.1 新版GMP调整了无菌制剂生产环境的洁净度要求

新版GMP在硬件要求上有很大提高, 更加强调生产过程的无菌、净化要求;在软件管理上, 对人员的管理、偏差的处理、文件管理、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质量回顾等也有很大提高。此标准预示着无菌产品现有的厂房、设施需要重新进行系统改造或推倒重建, 部分设备需要更新, 公用系统也需要升级改造, 企业需要投入大笔资金进行改造。合理的工艺布局和设施、设备的选型成为符合GMP要求的关键。

1.2 新版GMP增加了对设备设施的要求

新版GMP对厂房设施的要求, 包括生产区、仓储区、质量控制区和辅助区, 并分别提出设计和布局的要求, 对设备的设计和安装、维护和维修、使用、清洁及状态标识、校准等几个方面也都做出了具体规定。按照标准设置A级、B级、C级、D级区, 生产操作区洁净度的重新划分均涉及到人流、物流和废弃物路线的改变, 洁净级别的提高带来的将是能耗的增加, 合理布局、减少交叉污染和确保能耗降到最低是改造的关键。

1.3 新版GMP对产品内在的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新版GMP对产品内在的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为加强杂质分析, 需购置核磁、质谱、制备液相等检测仪器;为加强原辅材料、中间体的控制, GC、HPLC将需要添置或更新;而要实现洁净级别的静态和动态监测, 除了尘埃粒子、沉降菌、浮游菌外, 还增加了接触碟等的检测。另外, 为满足新版GMP附录一的要求, 无菌验证方面和日常检测中需要的仪器, 如温场验证仪、过滤系统完整性测试仪、高效过滤器完整性检测仪等必须充足, 部分检测项目已成为日常检测的一部分。

2 制药设备企业SWOT分析

根据上述新版GMP对制药设备选择的影响, 结合现今国内外情况, 对我国制药设备企业进行SWOT分析如下:

2.1 优势 (Strength)

同国外的制药设备厂家相比, 国内的制药设备厂家生产产品的成本低, 这是显而易见的, 国内厂家生产的许多设备的价格只有进口设备的几分之一, 在竞争上有绝对的优势, 并且由于不存在汇率问题, 所以是相对稳定的。国内制药装备企业同国内药厂之间的沟通没有时差、语言和文化的障碍, 也更为方便。在国内市场的交易中, 国内企业不用进行远洋运输, 交货更为及时。同样对设备的技术服务也更为及时。同时, 由于国产设备对包装材料的要求相对低一些, 所以这又间接使客户节约了成本。对中药生产厂家来说, 国内设备更能适应中药的特性。

2.2 劣势 (Weakness)

国内设备的技术含量比欧美产品低, 标准认证不全面, 外观精美度和操作简易性也稍差。产品附加值低, 性价比差, 部分制药装备企业竞相压价, 严重影响行业发展。而随着新版GMP的实施, 制药企业对洁净级别、安全性能、检测精度要求的提高, 国内制药设备企业的市场份额将被压缩。另外, 国内很少有厂家能够提供从制剂到末端包装整套生产线, 而欧美厂商能提供从药厂设计开始, 包括新药研发、认证咨询服务、技术培训到固体、液体制剂全套设备的供应在内的一系列服务, 与之相比, 国内厂商仍存在不少差距。

2.3 机遇 (Opportunity)

新版GMP实施后, 医药企业为了能通过认证, 会大幅度地进行技术改造, 对制药设备的需求会大量增加。近年各种流行病的接连传播, 使全世界都加强了对医药行业的关注, 国家和企业都加大了投资。我国目前正在大力发展传统的中医药事业, 全国性的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 用药规模的增加, 必然会使一些优势医药企业增建、扩建工厂, 这些都给国内的制药设备厂商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2.4 威胁 (Threat)

新版GMP的实施对设备要求越来越苛刻, 国产与国产、国产与进口、进口与进口制药设备之间的竞争在所难免。一些技术不达标的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产品精度、寿命、安全性、洁净等级、环保要求等将成为制药设备选择重要的考量标准。设备创新、设备认证等成本将逐渐凸显出来。

3 针对SWOT分析确定企业竞争战略

3.1 设计生产围绕实际生产工艺展开

制药装备的基础是围绕药品的实际生产工艺来展开的, 有些制药设备厂商还没有真正理解实际生产工艺, 也不管制药厂提出的要求正确与否, 一味照搬, 装备从细处、深度、联机性、CIP等要求上都存在着不完善之处。所以, 设备供应商应当深入用户, 并结合新版GMP规范来进行设备的研制与开发, 按照要求解决厂商所遇到的问题, 真正实现为用户服务。

3.2 强化设备的智能性、可操作性、可维护性

现在的制药设备中, 很大一部分存在技术附加值低、生产运行不稳定、操作复杂、后期维护麻烦等问题。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必须强化设备的智能性、可操作性、可维护性。如国内洁净车间缺乏的SIP和CIP装置, 大部分国产设计仍存在密闭性不足、设备可靠性不够、验证的深度流于形式、计量管理技术缺乏、清洁技术设计不科学、清洁验证不完善、清洁SOP不够严谨等等问题, 而且随着设备越来越先进, 隔离操作越来越多, 操作人员的素质不达标、风险意识和风险手段缺乏、系统意识不足的现象尤为突出, 所以对人员进行培训、编制URS、完善验证系统 (URS—DQ—IQ—OQ—PQ) 、完善清洁验证的同时, 需要设备更加强化其智能化、可操作性和可维护性。

3.3 加速高精端检测设备、无菌工艺设备的研发

随着新版GMP的实施, 制药企业对产品的精度、设备卫生等级等必然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国内制药设备企业加速高精端检测设备、无菌工艺设备的研发。以新版GMP要求无菌制剂洁净级别改为A、B、C、D四级为例, 全国90%以上无菌产品生产企业将再次进行技术改造, 市场需求前景广阔, 如果国内企业能在无菌设备上有所突破, 必将在同类企业中脱颖而出, 占据优势。

3.4 以高性价比、高附加值为导向

随着制药企业的大洗牌和调整, 企业数量进一步减少, 产业集中度提高, 靠量取胜已经无法保证企业的生存。新版的GMP也明确传达出一个信息:进一步推进制药产品的高质量, 就意味着需要更加高精度的装备来支持。制药企业也会不惜血本追求性价比更高、产品安全性更好的设备。所以, 制药装备企业应当以高性价比、高附加值的产品为导向, 从而顺应市场需求。

3.5 差异化战略

在GMP认证初期, 为了抢占市场, 很多制药设备厂匆匆上马, 造成生产设备雷同、生产能力浪费的现象, 企业不得不采用降价手段从而导致恶性竞争。长此以往, 必将造成偷工减料、低档配置问题的出现, 更不能确保整机质量和售后服务。为此, 企业应当根据用户目标和自身特点, 进行产品细化, 实现产品目标的聚焦化和战略的差异化。例如, 针对我国中药事业的发展, 药机企业应加强技术力量研制开发适合生产制造中药的设备。国外企业进入这一市场困难较大, 如果国外企业只为中国市场开发这一设备, 投资过大。除产品之外, 国内药机企业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在售前售后服务方面加大投入。国外企业由于距离上的劣势, 参与这些活动相对困难。药机企业应同一些医药设计院、研究所合作, 参与药厂的新药开发、工艺改进工作, 加强对设备的定期维护和对客户的培训等等, 以此赢得更多的客户。

3.6 总成本领先战略

与国外的产品相比, 国内设备的价格优势勿庸置疑。但随着进口关税的下调和合资企业增多, 这种优势趋于变小。并且制药机械是生产设备, 用户关心的不只是价格, 重要的是性价比, 在控制成本的同时不能忽视质量和服务。国内企业应努力跟上国外最新的技术发展的脚步, 多参加国内外包装行业的展览会和技术交流会。积极拓宽产品思路, 着力研发产品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产品。制药机械厂商也应当积极地寻求合作, 扩大规模, 加强成本与管理费用的控制, 以及最大限度地减少研究与开发、服务推销、广告等方面的成本费用, 使自己的成本低于竞争者。

3.7 人才的竞争

制药装备是一个特殊的行业, 它集制药工艺、化工机械、制冷、自动控制、包装机械、制造工艺、焊接等专业于一体。制药装备研发的思路就是要将这些相关专业贯穿整个设计确认的过程, 而现在能熟练兼顾其中多个专业的人才屈指可数。中国的设备厂商不能再只停留在仿制国外同类产品的阶段, 而是要继承创新。一个好设备的研发过程就是各专业中的高新技术的转化和应用过程。

4 结语

GMP不是护身符, 也不是通行证, 它只是一条新的起跑线。大浪淘沙只有胜者才能跟上前进的步伐。制药装备行业也唯有不断学习、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兴业杯参赛论文)

参考文献

[1]从量而质由大到强—我国制药装备行业的现状与未来[N].中国质量报, 2008-07-29

[2]新版GMP实施箭在弦上药企有备才能无患[N].中国医药报, 2010-01-18

[3]孙广友, 范存霞.浅谈制药设备GMP验证[J].机电信息, 2010 (2) :36~38

篇14:会计行业的发展前景及就业方向分析

关键词:劳动关系;就业;专业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6-4;G642

引言:本文结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的劳动关系专业的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加以分析,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方法以及对比研究方法等主要方法和手段来深入研究劳动关系专业的就业前景,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专业近五年就业率及就业情况分析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将“以人为本,关注个体,做好细节,关注质量”作为院校的指导思想,通过成立的专门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指导毕业生的就业和择业,本部分采用定量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来研究劳动关系专业就业前景。

图1 近5届劳动关系专业应届毕业生的总体毕业去向统计

注:计算公式--近5年(2011~2015届)毕业去向各项人数/近5年(2011~2015届)应届总人数

据图所知,近5届毕业生就业去向比例分别为:出国3.4%,待分0.8%,二分30%,考研8.8%,派遣57%。派遣及二分人数比例占主要地位,大部分学生最终还是選择直接工作方式。但是,经过深入研究可知,虽然劳动关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几乎达到100%水平,但是近两年的专业对口率仅为62%左右。

结合劳动关系专业近五年就业情况来开,劳动关系专业毕业生基本维持较高的就业水平。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专业就业率呈现出下滑的趋势。究其原因,既有市场需求情况因素,还有课程设置、其他院校增设劳动关系专业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二、劳动关系专业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劳动关系专业对于解决社会关系,特别是生产、经营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的劳动关系专业就业情况而言,还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专业就业率偏低

我国各高校劳动关系专业为满足多元化就业形势,培养目标更倾向于国家公务机关及相关事业单位岗位。无论是名牌院校还是地方普通高校多形成培养公务员这一思维定式。上述情况严重背离了劳动关系专业的专业特点,国家机关能够提供的相关岗位较少也进一步拉低了专业就业率。国内部分院校在扩招过程中也增设了劳动关系专业,这种缺乏调研的盲目增设、扩大招生的情况进一步拉低了专业就业率。

2、专业认可度较差

我国就业市场对劳动关系专业认同度较低。这种情况主要源自两个方面:其一,劳动关系专业缺乏相应的职业规划,方向性的欠缺导致报考学生未能将自身情况与专业更好地结合起来。其二,政府与社会对于劳动关系专业缺乏必要的认识和理解,突出表现于人才招聘单位提供的劳动关系岗位少之又少。

3、就业方向不明确

通过分析国内各高校就业信息可知,我国劳动关系专业定位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培养方向为经济学,主要侧重于劳动经济学方向;其次,培养方向为社会学,主要侧重于劳动法规与社会保障学方向;第三,培养方向为公共管理,主要侧重于培养劳动(社会保障)方面的领导与协调能力。由于就业方向各不相同,造成用工单位与就业学生对岗位认识存在较大偏颇,毕业生无法更好地与就业岗位相结合。

目前,高考学生填报志愿时受到就业率、高校知名度、高校所在地域等主动因素影响。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为例,很多学生受到该院校在北京,属于部位直属院校的影响。这些学生填报志愿时忽视了院校的专业特点以及就业方向的深入分析。

4、自身素质有待完善

由于劳动关系专业不仅需要较强的理论基础,还需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因此,专业院校需重视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培养。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还需提升学生的领导、组织、合作、沟通等能力的培养。同时,各院校应加大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只有通过更多工作实践才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不断完善综合素质。

5、课程设置系统性不足

我国本科院校设置劳动关系专业较晚(2005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最早设置了劳动关系专业本科教育课程),由于该专业设置时间较短,所学课程缺乏足够的系统性。

三、劳动关系专业就业前景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相关举措

通过调查法对国内设置劳动关系本科专业的八所国内院校,以及国内十多所设置劳动关系专业的职业院校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该专业就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1、专业招生受阻

受国内院校扩招及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格局短期内无法缓解。另外,近几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成为院校与报考学生拥趸的方向,作为该专业的分支专业,劳动关系专业受到较大冲击。根据推测,这种负面影响还将在未来几年内不断增加。

2、就业呈现出先抑后扬的发展趋势

目前,劳动关系专业就业呈现出逐渐下滑的态势,且专业就业率也随之下降。受多种原因影响,这一格局短期内无法根本发生转变。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的复苏与市场环境不断规范的进展,劳动关系仍将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各界对劳动关系专业认识的深入,各专业院校不断重新塑造专业工作的深入开展,劳动关系专业将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较为热门的专业,就业趋势将从晦涩走向光明。

解决上述客观存在的问题需从多角度入手,教育主管部门、相关院校、学生个体与社会等多方位的参与才能有效地解决相关问题: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对于没有相关师资力量的院校加大劳动关系专业方面的投资,以此保证劳动关系专业学生专业性较为突出的优势。

其次,院校应根据专业特点不断完善教育体系。弱化劳动关系理论教育,强化实践操作水平的提升。如:通过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优秀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也会被企业认可,进而提升专业就业率可能性。同时,院校应结合专业特点,引入教育评价体系。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的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完善教育体系。

再次,我国各专业学生中有较大比例生源在入学前对专业认知度较低。入学后会因为心理落差造成对专业的抵触。院校应适当调整入学后学生跨专业的可能性,同时针对学生做好心理辅导工作。这样有助于新生对专业有足够的认识,并对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

最后,专业院校可单独或组成相关的专业协会,并借助网络、媒体等多种媒介不断宣传劳动关系专业的特色、优势,以此提升相关用工单位对该专业的认识。如条件允许,还应在一定范围内组织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机关大内、国内知名企业进行学术探讨。这不仅能为劳动关系专业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思路,还能以此实现专业的对外宣传。

通过个案法我们对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就业指导加以分析。针对上述不利因素,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不断开辟出更好的就业指导思想,这也将影响着该学科的良性发展。首先,做好毕业生出口工作。通过积极的外部联系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通过QQ、微信、电话、飞信等现代化通讯方式将就业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其次,发掘专业优势。目前,我国很多管理类专业多存在“大而全、广而浅”的共性缺点。很多毕业生看似就业面非常广泛,但其专业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相距甚远。因此,劳动关系专业应充分发挥专业特点,努力打造出具有开创性、实践性、理论性的专业。再次,注重以实践为中心的综合素质培养。实践数量与质量直接影響着毕业生与社会的融入效果,优质的实践不仅能让毕业生进行“软着陆”,还能快速得到用工单位的认可,让就业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单位和社会的认可。同时,劳动关系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组织、危机处理等各方面的能力。学校会针对入学伊始的新生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通过四年的时间让学生有一个质的变化,蜕变为更加接近社会,更加接轨于岗位的可用之才。

结论:

本课题明确了几个重要研究观点:以通用和专业能力为培养重点、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导向、专业就业率有待提升。本课题的主要创新点: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具有较强的推动价值、平衡大学生的专业就业率,并奠定了劳动关系专业就业理论,对劳动关系专业的教育理论有长足的影响。本课题结合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毕业生就业去向的大量数据,研究成果对我国劳动关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具有实践意义。

本文还提出了以就业为龙头,以开发专业优势为主线索,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保障的专业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常凯,等.劳动关系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56—57.

[2]丁沧海.劳动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8),23-24..

[3]王秀娟,徐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就业分析[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下)[C].2011-01-08.

[4]石晶瑜.浅谈大学生就业与专业就业指导[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2009(07):109-110.

[5]朱晓妹,丁通达,连曦.大学生就业预期的影响因素研究回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4):58-62.

上一篇:小白兔小学三年级作文400字下一篇:个人简历范文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