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报告

2024-07-18

2010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报告(精选6篇)

篇1:2010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报告

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10年—2012年)

(工信部消费[2010]549号)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为目标,以加强质量安全诚信为核心,以守法遵章为准绳、社会道德为基础、企业自律为重点,通过政府指导和推动,行业协会加强自律,企业履行主体责任,社会各界参与并监督,逐步建立起企业责任为基础、社会监督为约束、诚信效果可评价、诚信奖惩有制度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

【发布单位】 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文号】 工信部消费[2010]549号

【发布日期】 2010-10-

21【生效日期】

【效力】

【备注】

为落实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部署,贯彻实施《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指导意见》,加快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增强企业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提高企业诚信保障能力和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为目标,以加强质量安全诚信为核心,以守法遵章为准绳、社会道德为基础、企业自律为重点,通过政府指导和推动,行业协会加强自律,企业履行主体责任,社会各界参与并监督,逐步建立起企业责任为基础、社会监督为约束、诚信效果可评价、诚信奖惩有制度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

工作原则: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坚持制度建设与教育宣传相结合、企业履行责任与行业实行自律相结合、政府指导推动与社会监督作用相结合以及失信惩戒与诚信褒奖相结合的原则。

二、工作目标

从2010年开始,用3年左右时间,初步建立起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企业诚信信息征集体系、企业诚信评价体系和政府部门协同推动、行业协会组织实施、食品企业积极参与、诚信责任有效落实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运行机制。

通过加快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食品工业企业质量信誉水平和责任意识明显提高,企业普遍建立诚信的职业道德规范和依法经营的管理规章制度,违约、违规、违法等行为得到有效遏制;食品行业协会在统一、规范的诚信标准下,基本建立起符合自身特点的行业诚信自律机制;食品工业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三、实施思路

建立组织机构和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制定工作制度文本体系;从选择部分地区和行业试点开始,指导企业建立诚信管理体系、开展诚信自查自纠;通过统筹规划、资源整合,建立健全国家、地方及行业、企业三级信息平台,逐步形成全国统一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管理系统;实行企业诚信评价及失信曝光制度,运用市场机制,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激励企业加快诚信体系建设;总结试点经验,扩大试点范围,逐步形成诚信体系推广模式,并在全国食品行业全面推广。

四、主要任务

(一)建立诚信体系建设协调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会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家认监委、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等部门(单位),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确定任务分工,共同推动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二是成立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办公室。承担制定工作实施计划、组织专家指导地方和企业开展诚信管理体系试点建设、审核并管理企业诚信信息、建立并维护国家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平台、组织开展标准升级等工作。三是组建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专家队伍,建立专家库。发挥专家在指导企业建立诚信管理体系、开展诚信管理培训、参与企业诚信评价等方面的作用,形成诚信咨询和管理服务机制。四是建立部与省、与行业组织间的联系机制。明确各省、行业组织的职责分工及负责人,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行业组织加强自律的责任。五是建立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督察及信息报送制度。定期检查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执行情况,对地方工作进行指导和督促检查。建立简报和半年、诚信报告制度。

(二)建立诚信建设制度和标准体系

一是发布实施《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CMS)建立及实施通用要求》和《食品工业企业诚信评价准则》;分行业编写诚信管理体系建立及实施指南,制定诚信评价实施细则。二是制定诚信信息征集与使用管理办法,明确信息征集项目、渠道、方式,规范信息的使用和披露。三是制定诚信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规范诚信服务机构行为,培育诚信服务市场。

(三)建立企业诚信管理体系

一是开展诚信建设相关标准宣贯,指导试点企业建立诚信管理体系。二是督促企业完善检验检测手段,提升质量检测能力;加强食品生产原料管理,建立健全企业生产经营档案,完善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三是开展企业诚信建设自查自纠,建立企业内部诚信管理自律机制。四是总结经验,扩大试点。

(四)建立诚信信息征集和披露体系

一是建立全国统一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管理平台和查询披露系统。实现部门间诚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及时向社会公布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信息。二是加快地方、行业、企业诚信信息平台建设,促进两化融合。三是严格执行管理制度,依法采集及披露企业诚信信息(包括其他有效的信用评价信息)。

(五)建立企业诚信评价体系

一是组织企业开展自查自评活动。指导企业依据评价准则和评价实施细则开展对标达标自我评价。二是开展试点企业诚信评价。由工业主管部门组织行业协会或第三方服务机构,选择诚信体系建设基础较好的试点企业开展试评价,并逐步向食品工业企业全面推开。三是规范诚信服务机构管理,健全诚信服务机构的服务监督、考核制度,推动诚信服务机构发展。

(六)加强行业自律机制建设

行业协会加强自律机制建设,制定和完善行规行约,在行业内开展诚信宣言、公约、自查或互查等自律活动。企业配备专职或兼职食品安全和诚信管理人员,开展重合同、守信誉、依法生产经营的活动,倡导文明诚信经商,提高企业和员工的诚信意识和诚信水平,形成有效的企业自律机制。同时,建立企业失信举报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七)加强诚信宣传与诚信文化建设

一是制定宣传计划。结合工作重点确定宣传主题,明确采用的媒体形式和宣传的范围等内容。二是宣传食品工业企业诚信试点工作。跟踪宣传试点进展,宣传试点地区、行业及企业的好做法和取得的成效。三是开展专题宣传活动。举办食品安全高层论坛、3.1

5诚信宣传和诚信兴商宣传月等活动,警示失信行为,褒扬诚信企业;组织开展知识培训、法制讲座、技术咨询、企业诚信文化国际交流等活动。

(八)加强诚信奖惩机制建设

一是利用现有政策及资金渠道,支持国家级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和宣传、培训等工作,提高食品企业诚信保障能力。二是在国家食品储备、政府采购、招投标管理、公共服务、项目核准、技术改造、融资授信、有关资金政策、信用担保、社会宣传等方面参考使用企业诚信信息及评价结果,对诚信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和优先安排。同时,以法律法规为依据,通过失信曝光、分类监管和市场退出机制等手段加大对失信企业惩戒力度,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五、工作安排(详见附表)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按工作内容侧重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建立组织机构,制定工作标准(2010年1月—2011年12月)。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会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家认监委、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等部门(单位),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设立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办公室。制定企业诚信建设行业标准、实施指南、评价细则、管理办法、工作方案等制度、标准,指导和规范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

(二)组织开展试点,形成工作机制(2010年1月—2012年12月)。

选择具有一定工作基础的黑龙江省乳制品行业和河南省肉类食品行业作为诚信试点。组织试点省制定工作方案及实施计划,组织召开启动会,开展人员培训,完善管理制度,指导企业建立诚信管理体系,构建国家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管理平台,组织专家对企业开展食品企业诚信试评价工作。

组织召开试点阶段总结交流会,开展试点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绩效评估,总结工作经验,有序扩大试点范围。在北京、福建、广东、河北等省(市)分别开展调味品、罐头、饮料和葡萄酒及乳制品行业标准宣贯和分行业实施指南编制,扩大诚信体系建设试点范围。

(三)总结试点经验,逐步全面推广(2011年1月—2012年12月)。

总结试点省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经验和做法,形成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的模式,统一部署,在食品行业全面推广。

在三年的诚信体系建设过程中,各部门要加强对地方的工作指导,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督促食品工业企业不断完善内部制度,理顺工作流程,健全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改进诚信管理状况,初步建立起一个自我完善,自我约束,诚信履责的良性循环长效机制,稳步提高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我国食品行业诚信水平。

附表:2010-2012年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任务表

篇2:2010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在政府大力推动和全社会积极参与下,食品企业不断探索实践,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近年来,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为我们敲响了诚信建设的警钟。深度解析这些食品安全事件,我们发现部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血液中遗失了诚信的养分,丧失了道德的成分,在食品中使用非食品原料、添加有毒有害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制假、售假,给人民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我们正面临着一场严峻的挑战——诚信贬值,失信严重!

问题

当前,企业诚信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企业诚信基础薄弱,诚信文化匮乏。许多企业已经把诚信作为重要的经营战略加以考虑,但企业诚信管理的人员和资源相对缺乏,组织机构、职责和程序得不到落实;普遍存在着企业诚信管理系统化、专业化水平较低,信用管理不完善,诚信总体水平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守法、履责、诚信为核心的企业诚信文化普遍匮乏。

二是诚信现状不容乐观,经济损失惊人。2011年以来,企业重大失信事件呈现多发趋势,来自社会各领域的诚信问题令人担忧,也在全社会范围内引发了如何重建诚信体系的思考。“失信”所带来的沉重代价触目惊心。中国产品质量协会在2011年第六届中国质量信用峰会上发表的《2004-2010社会力量推动质量信用体系建设白皮书》中披露,每年我国因为失信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855亿元人民币,其中因为制假售假、产品质量失信的经济损失就达2000多亿元。

三是主体责任尚未落实,企业积极性差。一些企业对诚信体系建设紧迫性的认识还不到位,企业诚信主体责任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企业诚信制度尚未建立,措施不得力,企业参与积极性尚待提高,没有认识到诚信与信用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四是诚信建设缺乏引导,推动机制滞后。“守信者荣、失信者耻;守信者得益,失信者受制”的诚信环境还没有形成。我国缺少在诚信管理方面的标准,企业诚信管理体系的建立还在探索之中;缺乏完善统一的企业诚信建设评价体系;企业诚信建设工作推动进展还不均衡,诚信体系推动机制滞后。

五是宣传工作力度不够,诚信管理落后。宣传教育工作较为薄弱,这是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由于缺乏统一的诚信标准体系,信息交换等方面难以“对接”与“兼容”,导致信息不能共享,诚信信息的使用效率低,诚信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仍然落后。六是监督机制缺乏,奖惩机制乏力。食品安全失信事件的背后是我们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的深刻体现。在市场经济中,厂家必定以自身利益为中心,失信企业将消费者的健康抛诸脑后,采取各种方式来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种种事实表明,缺乏有力的监督,对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乏力时,厂家很难以消费者的利益为中心,从而失去诚信,食品质量安全也就无从谈起。

措施

令人欣慰的是诚信缺失问题已经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诚信更是关系到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未来!如何营造食品企业诚信经营的道德环

中国粮油仪器网

境,是一项非常庞杂的系统工程。

第一,要营造诚信经营的道德环境,培育企业诚信文化。单从字面上看,食品的“食”上面是一个“人”,下面是一个“良”,象征一个有良心的人在生产食品。只有用良心、用诚信去生产,这样才能长久保障食品安全。我们可以放心地吃东西,是建立在一种以诚信为前提的认可和信任,我们在以一种不需要亲身参与生产的方式获得生活必需品,因此市场经济更加需要诚信。

一是要营造企业诚信经营的道德环境。道德约束是诚信体系的内在要求。在诚信体系中,道德约束和法律规范是一对互补关系。在食品安全的覆盖领域,道德要比法律广泛得多,可以弥补法律规范的不足。道德主要通过社会舆论呼唤人的良知、抨击丑恶现象,以群体的力量引导和教育人们规范自己的行为,真正做到自律。良好道德环境对于食品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诚信意识提高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是要培育诚信文化和提高诚信水平。采取多种方式,加强食品企业的诚信文化培育,弘扬诚信传统美德,增强企业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质量诚信意识,逐步形成以守法、履责、诚信为核心的企业诚信文化。尽管各行各业的诚信文化往往有不同特点,但都不能忽视诚信原则,都必须把诚信理念、诚信精神放在企业文化的核心地位。

三是加强诚信队伍建设提高诚信意识。加强诚信队伍建设,关键是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企业管理者要坚持以身作则,积极参加诚信教育培训,带头讲诚信,弘扬诚信,不断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诚信意识,要加快建设具有良好职业操守、具备较强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专业食品安全和诚信管理队伍,为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第二,要树立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落实责任人主体地位。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凸显了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的重要性。保障食品安全既是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法律责任,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必须遵循的理念。

一是正确看待利润抛弃唯利是图思想。就企业内部而言,诚信可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就企业外部而言,诚信有助于企业开拓业务,扩大市场,提高经济效益,扩展知名度和美誉度。食品企业只有诚信经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才能不断做强做大,才有可能做成百年老店。

二是深刻领悟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作为一种经济资源,体现在企业的市场开发、品牌塑造、客户资源运用、融资等多个领域。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信誉和品牌的竞争,那些中华老字号都是上百年积淀的硕果,企业信誉比有形资产更加珍贵。诸多实践证明:“失去诚信是一个企业和一个品牌的无边苦海”,“质量诚信能决定企业生死存亡”。

三是严格落实第一责任人的主体地位。企业生命力的源泉在于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食品行业诚信自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基础。生产安全食品的主体责任在企业,企业失去了诚信,也就失去了立业之本,必将被市场经济淘汰。因此,要以诚信强化食品生产企业的第一责任人的主体地位,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变“要求企业诚信”为“企业要求诚信”,自觉树立“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

第三,要完善诚信经营的法律体系,逐步建立评价标准。市场经济既是诚信经济,也是法治经济。有评论者认为“企业家的良心不是靠他自觉自愿产生的,而是被法律约束出来的”。诚信体系的建立离不开法律作保障。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体现诚信原则、信用机制的法律法规体系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当务之急是通过制定食品安全诚信法律法规,用国家的意志强制赋予食品安全诚信体系以相应的法律地位,构建食品工业企业诚信法律体系,加快制订相关规章、标准!诚信体系建设不能流于口号,而必须出台量化企业诚信管理标准和评价标准。建立企业诚信评价制度,结合不同行业特点制定行业评价标准。目前相关部门已经制定了《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10-2012年)》以及《食品工业企业

诚信管理体系(CMS)建立及实施通用要求QB/T4111-2010》和《食品工业企业诚信评价准则QB/T4112-2010》两个诚信体系行业标准,对于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诚信管理体系就真的“很给力”。另外我国信用体系的首部法规《征信管理条例》也即将出台。

第四,采用严刑重典治理失信行为,提高诚信违法成本。企业责任人缺乏对生命的敬畏、对法律的敬畏、对道德的敬畏,不顾产品质量,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是食品安全事件多发的主要原因。敬畏之心的缺失,既源自道德的滑坡,又因为违法成本过低。要想真正让生产者对食品安全充满敬畏之心,就必须在加强诚信和道德建设的同时,重拳出击,形成强大威慑力,真正从源头上管住食品安全。在对待失信行为上,就得建立起这样一套严格制度,“一次恶意失信,一次恶意违法,一次恶性事故,就被列入黑名单,永远从食品行业出局”。在食品安全面前,根本就不应该有“下不为例”。

第五,要建立完善的诚信管理体系,实现诚信信息共享。

一是建立完善的企业诚信管理体系。目前国内有关部门先后建立了本行业的诚信体系,虽各自发挥一定作用,但由于没有做到统筹兼顾和信息共享,远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在2011年的全国两会上就有多位代表委员呼吁:将众多部门的诚信资源整合起来,由专门部门牵头,统筹建立统一的社会诚信体系,在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实现信息采集、信息交换的“对接”与“兼容”,消除信息孤岛和信息割据现象,实现互联互通,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向社会有序、分层次开放的企业诚信管理体系数据库。

二是依法征集和完善诚信信息披露。负责诚信信息征集的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依据食品企业诚信状况,依法加强对企业诚信体系建立的分类指导和督促检查。对严重违反食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制假售假等严重失信的企业,要列入黑名单实行重点监管。在逐步建立统一的食品企业诚信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实现面向社会的食品企业诚信信息查询系统和诚信信息公示披露系统。

三是加强协作和综合利用诚信信息。诚信体系建设,有很多工作涉及相关部门,要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系与配合,开展诚信信息交流,实现诚信信息的互通共享。在此基础上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道德等多种手段,将众多部门联合起来行动,让失信者付出应有代价,使诚信者收获应得利益。

第六,加强对诚信行为的监督管理,建立诚信奖惩机制。各级政府要全面树立“质量是大计,质量是民生,质量是关键,质量是形象”的执政理念。政府不仅需要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也需要在诚信体系方面加大建设力度,督促食品企业把对社会的食品安全责任化为真正的自律意识。

一是要建立诚信协调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构建食品安全诚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政府部门要协调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制定全面覆盖的食品安全政策法规和监管机制;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治理整顿,营造以食品安全诚信为标志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氛围。二是要建立诚信政策扶持机制。各地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诚信体系建设,积极支持企业诚信体系必备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社会资源向诚信企业倾斜。在政府采购、公共服务、项目核准、技术改造、融资授信、社会宣传等环节参考使用企业诚信相关信息及评价结果,对诚信企业给予优先支持。

三是要建立诚信宣传教育机制。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优质食品和诚信企业的模范典型,曝光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和失信严重的典型案例。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教育,增强企业生产经营者的诚信意识、守法意识,弘扬诚实守信的道德风尚,积极引导全社会树立良好的诚信意识,崇尚社会主流价值观,努力营造“诚信为本、守信为荣、失信为耻、无信为忧”的社会氛围。

四是要建立企业诚信奖惩机制。由政府综合管理部门依法做出公示性惩戒,如公布“黑名单”等;由政府监管部门做出监管性惩戒,采取警告、处罚、取消市场准入等行政管理手

段,打击失信行为,弘扬诚信行为。

篇3:2010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报告

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 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诚信体系建设已成为维护正常经济秩序的重要条件。食品工业关系国计民生, 维护食品安全是食品生产企业的社会责任, 遵守法律、履行承诺、承担社会责任是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的标志。近年来, 在政府大力推动和全社会积极参与下, 我国食品工业企业不断探索实践, 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山西省委、省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高度重视, 要求从讲政治、讲大局、保民生的高度, 把保障食品安全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来抓, 要抓紧、抓实、抓好, 把加强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作为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加以落实。在工信部的指导和山西省政府的领导下, 山西积极开展了食品诚信体系建设各个方面的工作, 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完善的政策措施

按照国家和山西省政府文件精神, 山西省经信委先后下发了《关于食品诚信体系建设确认咨询机构组织企业参加评价的通知》、《山西省经信委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决定的工作方案》和《关于做好2013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 着力加强对食品诚信体系建设的组织实施。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13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3年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 山西省经信委制定了《2013年山西省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于2013年6月17日向各市经信委、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成员单位进行了印发。实施方案提出了2013年山西省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 明确了健全诚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指导开展诚信培训评价、加快诚信平台建设、扩大诚信宣传交流和加强工作督促指导等五项任务, 提出了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协调工作机制、加强诚信信息共享和加大诚信宣传教育等四项工作要求。

系统的落实行动

山西省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以来, 强化了对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管理人员的培训, 培养了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保障人才, 不断提高了企业诚信保障能力和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促进了山西省食品工业健康、快速发展, 也为山西省下一步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推进山西省试点食品工业企业加快诚信体系建设, 在规模以上食品企业逐步建立诚信体系管理, 山西省经信委积极开展培训, 不仅参加了工信部组织的培训, 还多次举办了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培训班, 加强了工作指导, 建立健全了诚信建设工作协调机制, 有序推进了食品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评价工作。

为指导和帮助各市做好食品诚信体系建设的体系建立、体系评价等方面的工作, 形成诚信体系建设咨询服务机制, 山西省经信委积极筹建咨询服务机构, 组建诚信工作专家队伍, 充分发挥咨询机构和专家在诚信标准宣贯、体系建立、评价等方面作用, 加强技术服务, 于2012年确认了食品工业研究所、食品工业协会2家为首批食品诚信体系建设咨询机构, 加大了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技术支撑力度。同年食品研究所被工信部授予诚信评价资质。省食品工业办会同省轻工行业办参照国家《食品工业企业管理体系评价机构工作规则》 (试行) 和《食品工业企业管理体系专家管理规定》 (试行) 的相关规定, 制定了咨询机构工作规则的细则和专家管理细则 (试行) ;负责对咨询机构和专家的监督和管理, 确保专家规范履职, 咨询服务机构遵纪守法、合规运作。

山西省经信委多次开展了诚信建设宣传活动, 为诚信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加强省、市和企业间的交流, 组织召开了诚信体系建设座谈会, 总结交流各市及企业的好做法和好经验, 以进一步做好山西省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 促进食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此外, 山西省经信委还致力于加强诚信奖惩机制的建设, 研究诚信激励惩戒措施, 积极争取政策及资金渠道, 在国家食品储备、政府采购、招投标管理、公共服务、项目核准、技术改造、融资授信、有关资金政策、信用担保、社会宣传等方面参考使用企业诚信信息及评价结果, 对诚信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和优先安排。对评价合格企业通报食品诚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并集全省经信系统之力, 在相关资金、政策和服务等方面优先支持;并在主流媒体进行专栏公告, 予以宣传推介, 增加诚信评价合格企业知名度、社会关注度。同时形成有效的企业自律机制, 获得社会舆论对诚信评价合格企业的认可, 提高全省食品工业企业建立诚信体系的积极性。且以法律法规为依据, 通过失信曝光、分类监管和市场退出机制等手段, 加大对失信企业的惩戒力度,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规范的平台建设

为提高山西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水平, 加强食品工业企业监管工作, 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意识, 在国家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服务平台指导下建设山西省省级平台, 是增强山西省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础。以互联网为承载平台, 建立统一的食品工业企业征信与披露系统, 提供社会公众、金融、工商、质监等各领域共享信息, 社会公众通过服务平台了解有食品证书并且得到第三方评价机构评价的企业;食品企业通过平台填报企业基本信息和生产相关的所有材料得到评价机构的评价和发证;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应用平台公开、透明地开展在线评级工作, 营造诚实守信的生产经营环境与社会信用环境;业务主管部门通过平台, 引导全省食品工业企业逐步建立诚信管理体系, 进一步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 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机制, 促进食品行业快速健康发展, 其中省级业务主管部门查看评价机构对食品企业上传材料的评价进度和情况;地市级主管部门可以代替食品企业上传企业材料以此得到评价机构的评价和发证。

2010年底按照工信部要求, 作为国家七个试点省份之一, 山西省出台了《山西省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晋经信合作字[2010]763号) 。在方案中第二项第七条提出建设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平台, 建立面向社会的食品企业诚信信息查询系统和诚信信息公示披露系统, 开展企业诚信评价工作, 实现部门之间企业诚信信息共享。山西省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将集中宣传国家食品安全政策、法规, 反映地方动态, 汇集食品工业诚信管理资源, 引导促进食品工业行业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 为各级行政主管部门提供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 提高企业知名度, 宣传企业诚信建设经验, 帮助企业树立诚信形象, 并及时发布守信奖励及失信惩戒信息。平台将通过建立面向社会的企业诚信信息查询、公示和披露及追溯系统, 实施褒奖诚信、惩治失信;发挥平台在企业自律、政府管理和社会监督的作用。

山西省经信委经多次与工信部的技术对接和维护运营管理衔接, 在省轻工行办、委信息中心、委内相关处室、各市经信委、联席成员单位、有关协会、咨询评价机构和相关企业的大力协助下, 建立了省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2013年9月25日平台上线, 10月初组织全省246户食品工业企业以发放电子资料方式, 对平台在线评价操作, 食品工业企业 (CMS) 体系建立、标准等内容进行宣贯和培训。山西食品工业企业管理体系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与国家级平台对接, 实现互联互通。平台达到各类用户应用功能完备, 操作流程简单方便, 数据传输和存储安全可靠, 满足大量并发数据传输, 并具有较好的扩展性和前瞻性。

具体的未来计划

山西省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三年来, 通过标准宣贯, 组织师资和企业培训, 确认咨询、评价机构, 建立平台等工作, 食品诚信体系建设已经在各个方面推进,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 山西省食品诚信体系建设进展较好的有晋中市、朔州市、大同市、太原市;现在已通过食品诚信体系评价的有古城乳业、雅士利乳业、通宝醋业, 紫林醋业、平遥牛肉、夏进乳业等, 同时还有多家企业正在委托省食品工业协会开展建立和实施企业诚信体系的咨询和辅导工作, 努力在企业内部建立规范可行的运行模式和制度。

不过, 对于山西省食品诚信体系建设, 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但在全部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中开展诚信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长期的任务, 在实践中还面临一些亟待破解的问题, 例如各部门推动机制形成滞后, 企业诚信基础薄弱, 诚信制度不完善;诚信平台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各市信息交流机制不健全, 彼此信息不畅;企业诚信建设成本高, 运行过程比较难等。针对这些问题, 山西省经信委也会在下一步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通过诚信评价商业价值提升, 提高企业参评积极性, 实现以点带面, 逐步推动的示范促进效果;健全信息采集制度, 与平台信息采集单位对接, 每周提供1~2条信息, 通过邮箱汇总, 达到每日更新, 畅通和食品企业、传媒、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各市之间的交流等。

根据山西省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山西省经信委还制订了年度推进计划, 明确了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 并要求各市将任务落实到具体企业, 层层抓落实。2014年, 山西省经信委将逐步建立平台互动机制, 进一步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山西省诚信平台与国家平台互联互通功能, 引导全省食品工业企业逐步建立诚信管理体系, 进一步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逐步实现食品工业企业质量安全可追溯;通过平台推介提升诚信评价合格企业知名度和商业应用价值。

篇4: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初探

一、设计威慑不良商人的制度,提高失信成本

人的道德水平高了,自然就不会做伤天害理的事。但在人的道德水平没有达到一定高度的情况下,需要制度的制约。比如,食品安全事件后,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吹哨法案》,用“放权于民”的方式实现合理监管,改变目前政府部门既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的矛盾。《吹哨法案》其实就是一部告密者保护法案,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内部监督,即每个人本着为社会公众利益的考虑都可以站出来通过告密的手段揭露贪腐、密谋、不公等内幕,以维护社会公正,告密者将受到法律的保护。这种威慑会让任何想造假的商贩不寒而栗。他们会知道,一旦被消费者发现,他们面临的将是无尽的诉讼和倾家荡产。搞定一个食品监督员不难,搞定成千上万的消费者难于上青天,他们不会再抱侥幸心理。这就是法经济学里的所谓交易成本。当犯罪的成本突然增高时,犯罪的可能性自然就降低了。正如郎成平所说“每个知晓内情的人都可以站出来揭露、诉讼和检举,他们将因此受到保护、免责和奖励,这样的话,‘双汇瘦肉精’一案早就水落石出了。”另外,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安全信用档案,也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以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例,美国以《公平信用报告法》为中心的信用法律法规将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使用的全过程均纳入法律范畴,德国用社会信用记录监督社会成员是否遵守社会秩序,英国通过对欺诈事件的调查和曝光并附加经济和刑事等惩罚以构建诚信经营体系……正是完善的诚信体系使这些国家的个人与企业将诚信看作自己的“命根子”,一朝失信被记录,则终生举步维艰,乃至无立锥之地,人们不得不谨小慎微,生怕触及失信的红线,而这恰恰是我们的软肋。在疯狂逐利的背景下,期待立竿见影地实现包括食品企业在内的经营者诚信全面回归并不现实,但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作为规范、惩戒经营者的紧箍咒,形成长效机制,并作为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内容,还是可行的。无数事实已经证明,期待通过理想化的说教树立经营者“诚信为本”的立业意识是乏力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方式和路径亟待突破,要遏制一些人在食品生产经营领域明知故犯、铤而走险的行为,除了必须强化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力度,健全法规,从法律上严厉惩治欺诈、失信行径,提高见利忘义、坑蒙拐骗者的失信与违法成本外,建立一套诚信规范和失信约束惩罚机制迫在眉睫。

二、效仿美、日“连坐制”,提高食品经营者的守信意识

“双汇”事件曝光后,大批记者赶赴双汇总部漯河,但当地政府却要求酒店报告记者行踪。地方政府为保护本地税收,往往习惯于成为问题企业的保护伞,这恐怕是我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屡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不妨借鉴美、日的“连坐制”。山东青岛,当地有不少水产品出口到美国的企业,这些企业都严格按美国要求进行HACCP(危害分析的临界控制点)认证。企业和政府都不敢作假,原因是美国实行“连坐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简称FDA)会不定期突然派人抽检,一旦发现作假,则当地被判为不可信任地区,所有企业都被列入不信任名单,生产的产品不得出口美国。在如此严厉的连坐制度下,没有企业敢轻易作假,也没有渔户敢轻易使用违禁药品。熟人社会相互监督效果比单纯依靠政府监管效果好得多。平时大家相互监督,交流经验不是交流作假的经验,而是学习怎么做才能达到标准要求。当地监管部门也特别尽力,不但平时认真抽检,还会对农民进行提高生产质量的培训。加强企业自律与信用管理,不仅有利于拓展市场和扩大需求,更有利于控制经营风险,赢得广阔的发展空间。落实到食品企业就是加强食品行业信用管理,学习和掌握经营者自律制度:第一类是对经营者普遍性要求的制度。如守法经营,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诚信经营、公平交易,对销售的食品承担第一责任人义务承诺制度;妥善处理消费者投诉制度等。第二类是法定要求的细化制度。具体来说,一是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要求销售者要认真履行进货检查验收责任,对供货商应当进行全面、细致的资质调查,审核其是否持有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工商税务合法手续,以及生产许可证、产品检验(检疫)合格证、食品卫生许可证等符合进店条件的证明;对进店商品的标识、成分、质量、出厂检验证明等进行审核,认真把好食品质量验收关。二是索取检验报告制度。销售者要向供货商按照产品生产批次索要符合要求的检验报告或者检验报告复印件,以及进货发票或者有效进货凭证。供货商不能提供检验报告或者检验报告复印件的食品,不得销售。三是建立购销台账制度。要求销售者如实记录产品名称、规格、数量、供货商及其联系方式、进货时间等内容;从事食品批发业务的,还应当建立产品销售台账,如实记录批发的产品品种、规格、数量、流向等内容。进货台账和销售台账的保存期限不少于两年。四是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销售者一旦发现所销售的食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要立即停止销售,通知生产企业或者供货商,并向当地工商机关报告。此外,还有协议准入制度、市场开办者商品质量责任制度等。

三、政府也需诚信,要“执法为民”而不是“执法为利”

从已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看,一些监管部门“在办公室看样品”成为“监管习惯”。“瘦肉精”事件中,曝出“让养猪户自己取样送检”的尴尬。更有甚者,少数监管部门和工作人员将能不能创收作为管与不管的取舍标准,甚至存在执法腐败。因此,要把解决部分公务员在监管中的道德缺失问题放到重要的位置。对执法人员道德缺失的处罚力度,决不应亚于对制假售假者的处罚力度。这也是老百姓观察、评判政府是不是真正有决心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试金石。现行体制下,一些地方监管部门的办公经费和人员工资要依靠上级返还的收费罚款来“解决”,这多少造成了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的“执法为利”。山东某县一位食品审查员曾多次向媒体反映基层监管问题:“现在的财政供养机制不是很顺,收费罚款省局、市局都扣一部分,剩下大约80%是‘自己’的,所有人的工资福利就从收费、罚款中出,这样的监管能没漏洞吗?如果说,之前曝出的上海出租车运营是‘钓鱼执法’,我们现在就变成了‘养鱼执法’,每天的工作目标就是想着如何完成‘创收’任务。”罚款的目的本来是加强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惩处,然而,调查发现,在一些基层监管人员那里,罚款竟然成为“生财之道”。此外,来自一些地方政府的压力也削弱了监管力度。一位地方监管部门负责人向媒体抱怨说,政府头等大事是发展经济,监管部门如果只是管管小企业、打打苍蝇还无所谓,要是监管对地方“有重要贡献”的食品企业,地方政府往往以营造良好投资“软环境”为由阻碍监管部门人厂检查。

四、食品诚信管理体系关键在落实

近年来个别地区发生的多起问题乳粉违法案件,再次说明在完善法律、加强监管的同时,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企业诚信管理体系,提高企业自身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加快构建食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诚信体系建设是持久战,最重要的是落实推进,最难的也是落实。事实上,早在双汇瘦肉精事件之前,河南省肉类食品企业诚信建设试点已经开展,在国家“诚信”号角吹响时,还出现此类事件,并且还是全国知名企业,再次说明诚信体系建设必须全员动员,企业需要建立诚信的长效机制,树立以诚信强化食品企业的第一责任人意识,让诚信成为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一种优秀习惯。通过建立企业诚信教育机制、失信因素识别机制、诚信信息采集机制、自查自纠改进机制和失信惩戒公示机制等,使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处在诚信制约之下。

篇5:2010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报告

工信部联消费[2009]70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监察厅(局),农业(农牧、畜牧兽医、农垦、乡镇企业、渔业)厅(局、委、办),商务主管部门,卫生厅(局),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行业协会:

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15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8号)部署和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为加快推动工作落实,加强对各地政府主管部门、有关行业组织和食品企业工作的指导,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监察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共同制定了《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指导意见》,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工作职责,认真贯彻实施。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监察部 农业部

商务部 卫生部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十八日

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指导意见

为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重要意义

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诚信体系建设已成为维护正常经济秩序的重要条件。食品工业关系国计民生,维护食品安全是食品生产企业的社会责任,遵守法律、履行承诺、承担社会责任是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的标志,建立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近年来,在政府大力推动和全社会积极参与下,我国食品工业企业不断探索实践,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应当看到,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还存在着缺乏政府统一指导,推动机制形成滞后,企业积极性不高;诚信管理资源分散、工作尚未形成合力;企业诚信基础薄弱,诚信制度不完善等问题。特别是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一些食品生产企业面对市场诱惑和利益驱动,违背食品安全和社会诚信原则,违法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伤害,损害了我国食品行业的声誉和形象。加快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提高企业诚信意识、建立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制度、规范企业诚信经营行为、营造行业诚信环境、完善诚信社会监督机制,对防范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为目标,加强企业质量安全诚信为核心,守法遵章为准绳,社会道德为基础,企业自律为重点,通过政府指导和推动,行业协会加强自律,企业履行主体责任,社会各界参与并监督,逐步建立起企业责任为基础、社会监督为约束、诚信效果可评价、诚信惩奖有制度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

(二)主要目标。用3年左右时间,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诚信信息征集和披露体系、诚信评价体系和政府部门协同推动、行业协会组织实施、食品企业积极参与、诚信责任有效落实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运行机制。

通过加快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食品工业企业质量诚信和责任意识明显增强,企业普遍建立诚信的职业道德规范和依法经营的管理规章制度,违约、违规、违法等行为得到有效遏制;食品行业协会在统一、规范的诚信标准下,基本建立起符合自身特点的行业诚信自律机制;食品行业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制度建设与教育宣传相结合。健全企业诚信管理规章,建立诚信制度保障;加强企业诚实守信教育和宣传,营造诚信环境。

2、坚持企业责任与行业自律相结合。加强企业自身诚信制度建设,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发挥行业组织自律作用,增强行业诚信自律基础。

3、坚持政府推动与社会监督相结合。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实行政府推动,行业分类指导;注重消费者参与,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全面推进企业诚信建设。

4、坚持失信惩戒与诚信褒奖相结合。发挥惩戒约束作用,警示和惩治失信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诚信企业。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企业诚信文化建设。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强食品工业企业的诚信文化宣传教育,弘扬诚信传统美德,增强企业法制意识、责任意识、质量诚信意识,逐步形成以守法、履责、诚信为核心的企业诚信文化。

(二)加快建立企业诚信管理体系。依据法律法规和诚信原则,制定企业诚信方针和目标,结合已有管理体系的实施,建立健全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并通过组织实施、自查自纠,改进完善,持续提升企业诚信能力和管理水平。

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以确保质量安全、防范失信风险为重点,建立和实施诚信制度。主要包括:食用农产品原料及其他原辅料进货管理制度,生产过程及仓储管理制度,产品检验、不合格品处理制度,企业广告宣传、合同管理、标识管理制度,产品追溯、召回、申投诉处理、食品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从业人员诚信教育及考核、关键岗位人员诚信信息等相关记录档案管理制度,诚信内部核查、诚信风险信息收集评估、诚信危机处理和预警制度。

形成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运行机制,包括企业诚信教育机制、企业失信因素识别机制、企业内部诚信信息采集机制、自查自纠改进机制和失信惩戒公示机制等。

(三)加快诚信信息征集和披露体系建设。建设公开、公正、科学的诚信信息征集和披露体系,建立诚信信息征集披露制度,规范企业诚信信息征集和披露方式及内容,依法采集及披露企业诚信信息。实现部门之间企业诚信信息共享,并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食品企业诚信信息平台以及面向社会的食品企业诚信信息查询系统和诚信信息公示披露系统,加快建设区域性、行业性诚信信息平台和企业诚信信息平台。

(四)建立诚信评价体系。建立企业诚信评价制度,科学制定食品企业诚信评价指标、评价原则、评价方法,并结合不同行业特点制定分行业评价标准。鼓励食品行业协会按照行业自律原则,组织和督促企业参与诚信评价活动,并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企业诚信评价。评价应遵循企业自愿、社会参与、标准统一、公正公开、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原则,并逐步建立具有相应监督、申诉和复核机制的评价体系。

(五)推动诚信服务机构发展。培育诚信服务机构,指导诚信服务机构按标准开展企业诚信评价;鼓励诚信服务机构根据食品工业企业特点,对诚信信息进行深度开发,提供有特色、多样化、高质量的企业诚信服务;规范诚信服务机构管理,推动诚信服务机构发展。

(六)开展诚信试点工作。选择有一定工作基础的地区和行业分批开展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在试点基础上,完善企业内部诚信制度、诚信体系规范和标准,健全诚信评价制度,在全行业推广应用,逐步建立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运行长效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统一、高效的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监察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指导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依法实施企业诚信信息征集和使用共享,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和督促企业建立诚信管理制度体系,检查企业诚信制度实施。农业、商务、卫生、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主管部门完善监管信息体系,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组织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监察机关对政府部门推动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行政监督。行业协会组织开展诚信培训,指导企业建立诚信制度、实施国家标准,组织企业参与诚信评价活动,加强行业质量诚信宣传。

(二)严格依法行政。构建食品工业企业诚信法律体系,加快制订相关规章、标准。严格依法征集、披露和使用诚信信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维护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依据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状况,依法加强对企业诚信体系建立的分类指导和督促检查。各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依据企业守法和诚信状况,实施企业分类监管,依法调整执法检查和监管重点。对严重违反食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制假售假等严重失信的企业,要列入黑名单实行重点监管,要依法采取限期召回产品及其他行政处罚措施,并向社会公布;行业协会要利用诚信提示、警示等方式实行失信惩戒。

(三)发挥信息平台作用。各地政府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诚信信息管理网络,保障信息资源共享,实现诚信信息建设平台网络化、诚信信息内容系统化、诚信信息使用社会化。不断提高诚信信息的完整性、客观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信息平台在企业自律、政府管理和社会监督中的作用。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地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积极支持企业诚信体系必备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社会资源向诚信企业倾斜。在政府采购、招投标管理、公共服务、项目核准、技术改造、融资授信、社会宣传等环节参考使用企业诚信相关信息及评价结果,对诚信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和优先安排。

(五)加强诚信队伍建设。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和诚信管理知识培训,鼓励食品工业企业培养食品安全和诚信管理人才,加快建设具有良好职业操守、具备较强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专业食品安全和诚信管理队伍,为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篇6:2010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报告

为落实国务院和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2012年工作部署,根据《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10年-2012年)》(工信部消费„2010‟549号)要求,着力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提高企业诚信保障能力和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促进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特制定《2012年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在诚信试点工作基础上,加快推进其他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推动规模以上食品企业逐步建立诚信管理体系,在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率先全部建立诚信管理体系;进一步发挥部门协调机制作用,建立部、省级诚信工作联动机制;加大诚信标准宣贯力度,指导企业建立诚信管理体系;规范完善食品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评价工作,积极开展诚信师资人员培训;加快地方、行业诚信信息平台建设;完善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制度文本体系,研究制定失信惩戒和诚信激励机制;开展诚信建设专题宣传,营造食品行业良好诚信氛围。

(二)具体目标:举办2期较大规模的地方师资培训班,完成对5000人次的培训;指导4000家食品企业建立并运行诚信管理体系,其中,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要100%建立诚信

1管理体系;对400家基础较好的企业开展诚信管理体系评价工作;组织编写其他食品重点行业诚信管理体系实施指南,制作1万套光盘培训教材;实施《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评价工作规则(试行)》,确立第二批10-15家诚信管理体系评价机构;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订食品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完善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措施;支持地方诚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部门、地方间诚信信息资源共享。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诚信建设协调工作机制。一是完善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召开部门联席会议,通报诚信建设工作开展情况,研究并协调解决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推动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二是扩大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专家队伍。充分发挥专家在开展标准宣贯、体系评价等方面的作用,形成诚信咨询和管理服务机制,为各地开展诚信建设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完善部与省、行业组织间的联系机制。进一步明确各省、行业组织在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中的职责任务,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行业组织加强自律的责任。四是建立食品企业诚信建设工作监督及信息报送制度。检查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开展情况,建立定期报告制度。

(二)完善诚信制度和标准体系。一是编制重点行业实施指南。按照《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CMS)建立及实施通用要求》,继续加强对乳制品、肉类、调味品、饮料、罐头、葡萄酒行业实施指南宣传贯彻,在此基础上再组织编写方便面、植物油、发酵制品等重点行业实施指南;制作1万套教学光盘供各地相关部门及企业培训使用。二是按照《食品工业企业诚信评价准则》,研究制定乳制品、肉类加工等行业诚信评价实施细则。三是制订诚信建设相关工作制度。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订食品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以及诚信激励奖惩措施;制订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工作方案。四是完善诚信评价机构管理办法。规范诚信服务、诚信评价机构工作行为,培育诚信服务市场。

(三)加快建立企业诚信管理体系。一是开展培训。继续开展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师资队伍的培训;在全国普遍开展诚信标准、制度培训,开展企业管理层、关键岗位人员培训,重点培训企业诚信管理及食品安全管理岗位人员。二是加强指导。每省选择一批建立体系较好的企业作为示范,培训企业内部诚信管理人员。三是开展交流。采取积极有效方式,开展地区、行业间学习交流活动,加快推动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四)建立诚信信息征集和披露体系。一是完善国家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工作。促进部门间、部省间诚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及时向社会公布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信息。二是继续支持地方、行业、企业诚信信息平台建设,促进两化融合。三是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做到依法采集及披露企业诚信信息。

(五)建立并完善企业诚信评价体系。一是组织已建立体系企业开展对标达标活动,及时帮助企业纠正体系运行、自查自评中发现的问题。二是规范食品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评价工作。按照《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评价工作规则(试行)》要求,确定10-15家机构作为第二批委托评价机构。依照企业自愿申请的原则,由委托评价机构开展诚信管理体系评价。三是研究推动诚信等级试评价。研究制定相关行业诚信评价细则,开展企业诚信等级试评价。

(六)加强行业自律机制建设。行业协会要制定和完善 行规行约,在行业内开展诚信宣言、公约、自查或互查等自律活动,把抵制食品安全瞒报“潜规则”作为重要内容,提高全行业思想认识。同时,选择重点行业建立企业失信公示制度,通过行业信息平台等手段,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企业要开展重合同、守信誉、依法生产经营的活动,倡导文明诚信经商,提高企业和员工的诚信意识和诚信水平,形成有效的企业自律机制。

(七)加强诚信宣传与诚信文化建设。一是制定宣 传计划。结合工作重点确定宣传主题,明确宣传形式和宣传范围。二是宣传诚信建设情况。组织交流会、参观企业等形式,对试点地区、行业及企业的好做法和取得的成效进行宣传。三是开展专题宣传活动。组织有关媒体开展专题宣传,参与举办第四届食品安全高层论坛、3〃15诚信宣传和诚信兴商宣传月等活动。四是组织开展诚信和食品安全培

训、企业诚信文化交流等活动,探索交流国际诚信管理经验。

(八)加强诚信奖惩机制建设。研究诚信激励惩戒措施,积极争取政策及资金渠道,支持各级诚信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诚信标准修订升级等工作;在国家食品储备、政府采购、招投标管理、公共服务、项目核准、技术改造、融资授信、有关资金政策、信用担保、社会宣传等方面参考使用企业诚信信息及评价结果,对诚信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和优先安排。同时,以法律法规为依据,通过失信曝光、分类监管和市场退出机制等手段加大对失信企业惩戒力度,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三、工作要求

(一)明确工作目标。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制订工作推进方案,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各项措施,动员和依靠各方面力量,推动食品生产企业全面建立诚信管理体系。

(二)加强工作协调。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建立地方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发挥行业协会和第三方机构作用,研究建立地方诚信建设工作配套制度,形成全方位、多层面合力推动工作局面。

(三)落实主体责任。各地要加大诚信标准宣贯力度,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诚信管理制度,加强企业管理,落实企业责任,保障食品安全。

(四)总结试点经验。认真梳理和总结试点企业中好的做法和经验,加快推广和应用,全面推进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五)加大诚信宣传。按照《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11-2015年)》要求,结合食品安全专项工作,利用多种宣传形式,加强诚信专题宣传,营造诚信氛围。

上一篇:理财部门内部控制制度下一篇:社会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