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物要抓住细节教案

2024-06-20

写人物要抓住细节教案(精选9篇)

篇1:写人物要抓住细节教案

抓住细节 彰显个性(如何写好人物作文?)

我们从小学接触作文开始,最早写的就是记叙文,一直到初中,我们还是不断地在写记叙文,记叙文可以分为写人和叙事两大类,怎样才能将人物写得更加生动形象呢?这里,我们来介绍一种可以把文章变活的方法——细节描写。

我们知道记叙文的生命力在于细节描写。很多同学在作文里缺少的不是把某件事写完整的能力,而是缺少细节捕捉描写的能力。这就使文章读来生涩呆板,丝毫不见感染力。

一、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如对人物的一举一动、事物发展的具体环节、环境中的细小物体进行细微描摹。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细节描写在文章描写中的地位看似闲笔或赘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人物细节描写的主要作用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一个个传神的细节,犹如人体身上的细胞,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

二、人物细节描写类型

1、服饰细节描写。例如:

(1)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鲁迅《孔乙己》)

(2)这藤野先生,据说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鲁迅《藤野先生》)

以上句(1)描写长衫又脏又破,长期不洗不补,既说明孔乙己很穷,只有一件长衫,又说明他很懒,连洗补衣服都不肯动手。不肯脱下这么一件长衫,是惟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份。这个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特征,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教育揭示得十分深刻。句(2)是留级学生讲关于藤野先生的掌故,一方面表现藤野先生的生活俭朴,一方面表现他的生活随和、不拘小节、马虎、不讲究的性格特征。

篇2:写人物要抓住细节教案

一、漫画导入:

同学们知道这幅漫画上的人物是谁?(张乐平所画的三毛)这个人物眼睛鼻子并不鲜明,但头上的三根毛让我们一眼就认出了他,这就是通过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来表现人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在记叙文写作中如何“抓住细节展现人物魅力”。

二、细节描写的含义:

首先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认为什么是“细节描写”?(学生发言)

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细节描写”的完整含义。

细节描写就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细致生动的描写。

三、了解表现人物的细节描写的类型:

从“细节描写”的含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它运用的范围很广。(并不仅仅是同学们认为的就是人物的动作描写。)我们也从这个含义中了解到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细节描写?(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这些方面进行细节描写)

我们结合具体的课文片断来看一下这几方面的细节描写。

(每个片段让学生说说 这是对人物的 的描写,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思想状况。)

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孔乙己》片断(——对人物外貌的细节描写)

(一个穷困落魄却又虚荣心十足的科举制度的牺牲品的形象跃然纸上。)

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在向上缩;他把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了。

——《背影》片断(——对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

(对父亲爬月台时吃力样子所进行的动作描写,攀、缩、倾等动词突出了父亲虽然承受着家庭的变故和自己歇业的双重心理负担,但还是给予我了无私的爱,这种爱入微深沉,读来让每个读者感动不已。)

3、这位善良的老大臣来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看见他们正在空织布机上忙碌地工作。

“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没敢把这句话说出口来。

可怜的老大臣眼睛越睁越大,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东西。

“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皇帝的新装》片断(——对人物心理的细节描写)

4、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多吃,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就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我的叔叔于勒》片断(——对人物语言的细节描写)

5、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孔乙己》片断(——对人物神态的细节描写)

(孔乙己深怀科举失败的隐痛,不幸这隐痛又被别人给戳到,他那点可怜的自尊簌簌跌落,这里的神态描写生动细腻的刻画出他内心隐痛被戳到时的痉挛,挣扎。)

总结:这几个细节描写的片段精确而又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也让我们更明确细节描写的作用:好的细节描写能够使人物性格鲜明,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更好的为文章的主题服务。(这里有一个幻灯片)

四、概括“用细节表现人物的方法”

所以同学们写细节描写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为了细节而细节,应该想 一想我写这个细节是否能更生动有力地表现这个人物的某个特征。既然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对人物进行细节描写呢?我们也从一些片段中来概括几种常用的方法。

1、粗略写:她无助地倚在墙边,头发在脸颊旁飘扬着。我看到了她深凹的眼,布满青筋的手,还有那根又光又亮的竹棒。

细致写:她无助地倚在墙边,凌乱而花白的头发在苍老的脸颊旁飘扬着。我看到了她深凹的眼,布满青筋和枯竹似的手,还有那根又光又亮的竹棒。

(多用描写,巧用修辞。)

2、粗略写:他右手把芝麻烧饼送到嘴巴,左手接着。吃完烧饼,把左手上的芝麻也吃掉了。

细致写:他右手捏起一块芝麻烧饼,送到嘴边,小心而又狠力地咬了一下,几乎同时,他伸出左手摊开巴掌,在下巴颏下接着。一个烧饼吃完,芝麻也就铺满了一巴掌。他不慌不忙,将左手的五指向掌心并拢,芝麻便拢在一起,然后,忽地往张开的大嘴巴里一拍,便香香地嚼起来。他有搓了搓手掌,左右开弓抹了两把嘴,推起自行车上班去了。

(细化动作,延长过程,用词准确。)

3、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铺∶咸 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 鲁达骂道:“直娘贼!怎敢应口!” 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 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酒家便饶你了!你如今对俺讨 饶,酒家偏不饶你!” 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全堂水陆的道场∶磐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运用感官,合理想象。)

五、小练习:

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在关键处停留,‘慢’ 说细微之处”。(板书)如何“慢”,就要用到我们刚才说的几种方法。现在我们就来实际操练一下。

首先来看一个小练习。

1、牛刀小试一:

一个人很怕吃辣椒。请你想象这个人吃辣椒的情景,并把它细致地描写下来。

他啃了一口辣椒,只见他把脖子一缩,脸部肌肉皱成一团,张大嘴巴,喊了一声:“哇呀!“舌头吊在外面,半天缩不进去。

2、刚才我是提供了一个情境,让同学们展开细节描写。现在我想请同 学们先从画面中捕捉到细节再展开描写。一起来看一下要求。

牛刀小试二:

篇3:有效教学要关注小节抓住细节

一、关注小节突出教学重点

成功的课堂教学要求实现重点突出, 难点突破, 但如果简单理解为“不拘小节”, 则大错特错.俗话说, 红花也需绿叶配.如果把重点比做红花, 那非重点即为绿叶, 配好几片绿叶会使花更红, 而缺失必要的绿叶相配则会使花容失色几分.下面以《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一节中关注“开关”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为例, 谈谈教学中突出重点也需关注小节.

1. 被忽视的“开关”

关于《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这一节, 人教版教材新旧版本的内容中几乎忽略了“开关”, 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开关”, 造成学生对这节课的重、难点之一“路端电压”不能充分理解到位.

(1) 教材对开关的忽略.确切地讲, 旧版本中完全忽略了开关, 新版本中在配图中有所体现, 但文字表述中没有明确.旧版本中, 介绍闭合电路没有配图, 文字表述为“闭合电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电源外部的电路, 叫做外电路, 包括用电器和导线等”.新版本中有配图如图1, 介绍闭合电路文字表述为“如图1所示, 用电器、导线组成外电路, 电源内部是内电路”.新版本中, 文字表述中没有提及开关, 但配图中标示出外电路包括开关.

(2) 教师对开关的忽视.由于旧版本中忽略了开关, 导致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忽视开关这一教学小节, 即使新版本对开关有所关注, 但并没有引起教师重视.事实上, 新版本中对开关的关注还表现在研究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的演示实验电路图中.如图2所示为旧版中的电路图, 图3为新版中的电路图.新旧版本中电路图突出的差异是开关S', 图3比图2多了一只开关, 为什么要“多此一举”?不过, 新版本也仅仅是在图1和图3中体现出对开关的关注, 并没有文字上的明确说明, 所以这个变化也没有引起老师的注意, 对开关抱以不拘小节的态度而在教学中忽略不提.

2. 忽视开关造成的后果

忽视开关造成学生对路端电压理解上的困惑, 形成对路端电压这个重点概念理解上的困难.路端电压也指外电路总的电势降落或总电压, 有U外=U端=IR, 由于没有关注开关, 学生对外电路总电阻一般理解为用电器 (或负载) 的电阻.基于这一认识, 当面临如图2电路开关断开时, 产生如下困惑, 此时电阻R上的电压为零, 外电压为零, 但电压表示数接近电动势值, 不是零, 产生“矛盾”心理.当面临图3电路开关S闭合S'断开情境时, 电压表示数为零, 会形成此时路端电压即外电压为零的错误认识, 这又和电源开路时路端电压等于电动势值相“矛盾”.就是说, 忽视开关的教学, 实际上忽视了学生由此造成对“路端电压”“外电压”在断路状态下认识上的困惑和错误.也就是说, 忽视开关的教学, “路端电压”“外电压”在断路状态下的认识还不到位, 教学重、难点实际上没有完全突出和突破.

3. 关注开关, 突破难点, 突出重点

(1) 内外电路的界定要更加明确.以电源两极为分界, 电源两极之外为外电路, 包括导线、用电器和开关;电源两极之内, 即电源内部为内电路.

(2) 关注开关.外电阻R外=R线+R用+R开关, 路端电压即外电压U外=U线+U用+U开关, 一般导线的电阻很小, 忽略不计, 有R线≈0, 则U线=0.关于开关, 分两种情况.当开关闭合时有R开关=0, R外=R用, U开关=0, U外=U用;当开关断开时有R开关→∞, R外→∞, I=0, U用=0, U外=U开关=E.

(3) 对图3的改进.图3比图2多了一只开关S', 为什么要“多此一举”?笔者认为图3是关注开关的结果.就是说, 图3中, 开关S是外电路的一部分, 需要我们关注, S'用来控制整个外电路的通、断电状态.但是, 仔细一想, 又似不妥, 既然S作为外电路一部分要关注, 那么S'难道就不是外电路的一部分了吗?图3势必会引起学生认识上新的纠结.为此, 笔者在授课时将图3改为如图4所示, S'的作用是控制电压表, 既可以控制电压表的通、断, 又可避免学生将S'作为外电路的一部分来考虑而产生认识上的纠结.

(4) 由开关启发学生探究判断断路故障的方法.开关断开时, 开关两端电压等于电动势, 其他各部分电路电压为零, 据此可得到用电压表判断电路断路故障的方法.如果电路中有一处断路, 则该处相当于一个断开的开关, 从电源两极起进行探测, 逐渐缩小范围, 直到确定断路处为止.

其实, 教学中往往有不少小节或被盲视, 或被漠视, 或被小视, 然而它们恰恰是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拦路虎、绊脚石.小不“认”则乱大谋, 教学无小节.

二、抓住探究细节实现意义建构

“魔鬼在细节”, 如果教学设计不注重从细节中发现潜藏的形成概念变化的困难, 就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教师要精心构建探究细节, 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对概念、规律等进行意义建构.

1. 设计概念探究细节, 实现概念意义建构

案例:“位移”的探究细节设计及教学

初中描述运动常用的物理量是路程这个标量, 如何在这个基础上, 有效促进学生对位移概念进行意义建构呢?

师:一个人从某一地点出发, 走了100米路程, 请问他在什么位置?

生:七嘴八舌———冷静思考, 逐渐认识到不能根据路程确定末位置.最后统一认识“不能判断在什么位置”.

师:从道理上讲, 如果已知初位置和位置变化, 就应该能确定末位置, 而路程不能, 因此路程不能描述位置变化, 怎样的物理量才能表示位置变化呢?

生甲:用距离行吧, 初位置和末位置的距离.

生乙:这也不行, 距初位置一定距离的点应是一个圆周, 因此仍然不能确定末位置.

师:尽管距离仍不能描述位置变化, 但我们应该看到, 根据距离我们能把末位置锁定在一个圆周上, 大家继续努力思考, 还需补充什么就可以确定末位置?

生:加上方向.

师:真聪明!知道初位置到末位置的距离加上方向, 就能根据初位置确定末位置, 因此就能表示位置的变化.物理学中就用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2. 设计规律探究细节, 强化规律意义

案例: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的教学探究细节设计及教学

师:请同学们将加速度公式变形, 导出末速度.

生:经过推导得:vt=v0+at.学生表情显得很轻松.

师:末速度与时间有什么函数关系?

生:成一次函数关系 (不少学生表情显得不屑) .

师:果真如此?

生:果真如此!

师:不附加任何条件?

生: (部分学生底气不足的声音) 不—————陷入思考状.稍后有学生顿悟:加速度应该是不变的.这些声音触发更多学生大彻大悟:我们附加条件———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

师:所以, 该公式只适用于———

生:大声地:匀变速直线运动.

本案虽然只在规律的成立条件这个小细节上设计了一个调动学生探究的问题, 采用欲擒故纵的提问艺术, 使学生主动建构这个公式成立条件, 比老师讲给学生的效果要好的多.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主导, 主要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是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 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指点和熏陶, 而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 就应注重从细节中发现潜藏的形成概念变化的困难, 精心构建探究细节, 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对概念、规律进行意义建构.

篇4:刻画人物要抓住细节

我的同桌叫王晓娟,她待人很宽容,从来不乱发脾气,对任何人都很友好。

有一天,我进了教室走向座位时,随手把书包往桌子上一扔,同桌的文具盒被碰到了地上。我没道歉,她却捡起了自己的文具盒,还朝我笑,这让我感到很惭愧……

还有一次,王鹏和我拿着篮球从篮球场上回来。王鹏一边走,一边不停地向空中抛篮球玩儿,一不小心,篮球砸在了王晓娟的头上。我们都以为王晓娟会大骂我们一通,或者去向老师告状,结果都没有——她竟捡起篮球,递给了王鹏。

【诊断报告】

这段文字是写同桌宽厚待人的优秀品质,虽然写了两件事,但没能把人物形象塑造得丰满、形象。原因是在描写同桌时,没有抓住人物的细节进行刻画,因此给人的印象模糊,不深刻。

刻画人物如何抓住细节,从而把人物形象塑造得鲜明、生动,富有活力,让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呢?在描写人物时不妨抓住人物动作、神情、语言、心理等方面的细微之处来描写和刻画,努力做到细节上的生动、传神。比如在刻画同桌捡拾文具时,我们可以抓住王晓娟同学的动作、神情、语言等细微处进行刻画,通过“弯下腰,钻到桌子下面”“一件一件地捡了起来”以及“还朝我笑了笑”,“声音柔柔地说了声 ‘没关系’”等来刻画王晓娟这一人物,使这个人物形象丰满、生动,跃然纸上。

【病愈出院】

我的同桌叫王晓娟,她待人很宽容,从来不乱发脾气,对任何人都很友好。

有一天,我进了教室走向座位时,随手把书包往桌子上一扔,只听“啪”的一声,王晓娟的文具盒被碰到了地上,铅笔、小刀、橡皮、尺子等撒了一地。我还没来得及向她道歉,她却弯下腰,钻到桌子下面,一件一件地捡了起来,捡完后,还朝我笑了笑,声音柔柔地说了声:“没关系”。这让我感到很惭愧……

篇5:写人物要抓住细节教案

清原满族自治县第二初级中学

刘飞飞

教学目标:

1.了解细节描写的含义及在写作中的作用。

2.学习抓住细节来描写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局部描写法。3.将写作方法学以致用,指导学生填改自己作文中细节。教学重点:学习抓住细节刻画人物、表达情感的方法,即“步步追问法”、“想象延展法”和“局部描写法”。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学习运用局部描写法来刻画人物,表达情感,并运用修辞修饰语言。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手中有一宗迷案,请大家帮忙侦破一下。(出示白板上的破案要求,学生根据老师阐述的案情和提供的线索,成功破案)……在刚才的破案游戏环节中,老师提供的线索里哪个细节帮助了你?(白鞋),关于“白鞋”还记得老师是怎样阐述的吗?(白得刺眼),同学们,细节往往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三单元作文指导,便是“抓住细节”

板书课题:抓住细节

二、方法指导:

(一)做个小实验:教师演示扔硬币的动作,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过程。在教师步步追问下,学生的描述越来越细致而具体。

明确:“步步追问法”和“想象延展法”。

(二)1.出示教师作文,请学生给老师批改、评分。

明确:“局部描写法”。

2.看人物漫画,指出自己会抓他们的哪个局部来描写。

明确:人物描写时要抓特征,显个性。3.出示例文,来学习如何写抽象的情感。

明确:情感阐述时要遇抽象,动感官。

4.通过对比学习,感受用和没用修辞的句子语言差异。

明确:语言修饰时,用修辞,填文采。

三、学以致用:

1.自改:运用学习到的细节描写方法来修改自己的小作文《阿长买回“三哼经”》

2.互改:同桌之间相互给作文填改细节。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篇6:语言描写要抓住人物的个性

一、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是一种常用的描写方法,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景物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进行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生活环境的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1、交代时间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例如:车窗外是蜿蜒的群山,树木葱

郁,云雾弥漫„„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例如:我们在宜人的阳光下,走到一望无际的开放着金黄

色的菜田间,大的小的蝴蝶们总在那里飞舞,我们似乎感到全宇宙都闪耀着微笑,都泛滥着快乐„„

3、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例如:外面春光明媚,可是在他冷漠的注视下,我觉得房间里

依然是冬天的气息。

4、推动情节的发展。例如:杜鹃叫个不息,山上游人来往不多,空气里混着泥土、草木和

各种甲虫的气味,她的心里逐渐温暖起来。

5、深化作品主题。例如:依旧是秋天,依旧是夕阳西下,梦想着能给我带来灿烂的太阳花,今日却分外凄凉。它安静地伏在窗台上,定格在枯萎的瞬间,世界从此与它无关。

二、学会修改作文

“文章不厌千回改”,好文章总是修改出来的。修改作文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修改作文不光是理顺句子和改正错别字,更重要的是着眼于文章的内容。因此,文章的修改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从内容上,要检查习作的中心是否明确,要说明的意思是否说清楚了;材料用的是不是恰当,是不是围绕中心选取的材料;材料的安排是否有条理,重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

从形式上,要检查所选择的体裁是否能有效地表达文章的内容,体现写作意图;语句是否通顺,用词是否贴切,标点有没有错误,书写格式是否符合要求。

此外,修改时要有一定的顺序,将修改作文的一般程序罗列如下:

1、看卷面是否整洁

这一条是大家都能看得出来的,作文书写整洁、美观能给审阅者以舒服之感,在考场上能得印象分。

2、看错别字有几个

发现错字,要将错字在原文处打上标记,并且写到批语处,再在后面写上正确的字。

3、看作文共有几处病句

挑出作文中的病句,在下面划上横线,写出病在何处,再在文后批语中,写清病句几处,在眉批处或原句处给予纠正。

4、看标点符号使用

特别是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正确。

5、看文章的中心

篇7:写文章为什么要抓住细节

[关键词]细节 画面感 真情 含蓄美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5-083

写文章为什么要抓住细节呢?这个问题,不禁引起了我的兴趣。创作了那么多年,也在作品中写了许多的细节,我却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批改学生的习作,我很关注学生作品中难得的细节描写,偶尔发现,像发现了珍宝似的反复把玩,细细咀嚼。细节真的有让人心头一动的魅力,但是它的真实奥秘在哪儿呢?文章为什么一定要牢牢抓住细节呢?

一、细节让文章浮现画面

一个动作,一个不经意的表情,一个被忽略掉的角落,犹如一朵静静地挂在衣服上的花,执著地开放着,在作者笔下放大了,强化了,在读者的心中留下了画面。这就是细节。

课文中常常见到这样的细节,让人印象深刻。比如《冬阳·童年·骆驼队》中小海音看骆驼磨牙的细节,骆驼长长的牙、白白的胡子,唾液粘在胡子上,小海音的牙也忍不住跟着骆驼动起来。这样的细节让每一个读过的人都深有触动。骆驼长长的嘴慢慢地久久地嚼着,身边站着一个好奇的小女孩,小女孩黑黑的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骆驼的嘴,细细小小的牙也跟着有节奏地动着。这样的画面,让学生经过多年后依然记忆清晰,即便文字渐渐模糊。细节,让文字形成经典的画面,停留在读者的脑海中。

看学生的习作,如果遇到动人的细节,总能一下子抓住我的眼球,批改完学生的习作,能够在脑中留下的就是这些叫做“细节”的东西。在一次书信征文中,一位学生在给他的一年级老师的书信中有一段回忆往事的细节,他写道:“老师向我走来,我本能地站起来,这次肯定要挨批了,我不敢看老师,低垂着眼睑。老师的一只手搭在我的肩上,另一只手拿着一张卷子。她放下手中的卷子,拎起我的衣领,慢慢地按平整,扣上松开的第二个扣子,又摁了摁领口,用力地上下拉了拉衣角。老师说了什么我一句也没有听到,但是老师温柔地整理衣领的手,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

许多天后,我依然记挂着这封书信,因为我认识他笔下的这个老师,我再去观察这个老师时,我真的看到她对学生常有这种关爱的细节。细节勾勒出的这种画面是强烈的,特别的,也是能够持久的。

二、细节让文章流露真情

“一颦一笑皆有情”,这样的情不是直抒胸臆式的豪放直接,也不是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式的含蓄委婉,而是隐藏在主人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式的大爱无痕。这种情是细心的作者关注到的,细腻的笔触看似平静,但是字里行间掩盖不住自然流淌的真情。

《拐弯处的回头》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一篇耳熟能详的文章,它的精彩之处是父亲在拐弯处的一个看似不经意的回头的细节。一个轻轻转身远远一瞥的动作,道出了不善表达的父亲的一种牵挂、一种关切、一种沉默的父爱。用一个动作来表达对儿子的爱,这样的细节放大了父子的亲情。

沈石溪《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让人感动的文章,文章中战象幸存者嘎羧告别世界前的许多细节让人欷歔不已,使人不由得对大象这种富有灵性的动物心生敬意。

细节一:“当我把类似马鞍的东西踢下楼去的时候,嘎羧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这样的细节可以看出战象嘎羧对征战豪迈岁月的怀念,对旧物浓浓的深情。

细节二:为嘎羧送行时,“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这一细节体现了人们对嘎羧的崇敬,在人们心中,嘎羧并不是动物,而是朝夕相伴的亲人,嘎羧受到了人们亲人般的爱戴。

细节三:“它什么也没有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这是嘎羧对生活了二十六年的村子的告别,每一圈都走出了嘎羧对村子深深的眷恋和不舍。

这样的细节描写真实、细腻、感人,表达的是真真切切的情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描写这样的细节,才能让习作具有真实感人的力量。

三、细节让文章有一种欲说还休的含蓄之美

细节并没有直接点明文章的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只通过一些貌似平常的动作、场景来勾勒情节,让情节表达作者想说的话,有别于直抒胸臆。“欲说还休”,这种含蓄的艺术手法给了读者咀嚼涵咏的机会,多了品味的空间,文章的味道尽在其中。

这与古诗词中的情境描写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特别环境下的特别景物、特别行为有着特别的用意。元曲《天净沙》中有着这样的细节:“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黄昏天幕间,几只雁影掠过,作者写此细节是何用意,作者没有说,只留下这几只雁影让世人揣摩,无数读者心中留下无数独孤的感慨。

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行人临发又开封”这个细节,含蓄地写出了什么?这个不难理解,但是封好了的家书要寄走了,邮差已经等在门口,可是走到门口,作者犹豫再三又折返回来,对邮差说再等等,回到屋内小心地撕开刚封好的口,再补上一些叮嘱的话,对父母说过的、对妻子说过的,同样的话也要对弟弟妹妹说一次。这样的画面,这样的情境,留在思乡人心底是何等的熟悉和深刻,这岂是一句想念能尽情表达的?都在心里,却说不出口。

古诗词以含蓄为美,现代文的艺术感又何尝不需要这种余味无穷的含蓄。如课文《夜莺的歌声》开头的环境描写:“大道两旁全是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这个细节含蓄地道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从黑色的碎瓦、空旷无人的花园、烧焦的弯着腰的树中,可以看到曾经盖着黑色瓦的民房、美丽的花园、郁郁葱葱的树,但是现在的碎片、空旷和烧焦的痕迹告诉人们,这里是战场,侵略者正在横行,不由得让人心生愤怒,对侵略者充满恨,对小夜莺充满钦佩。

画面感、真情实感、艺术感,这正是一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因此,要从细处着笔,抓住能够表现主题的细枝末节进行深入的描写,在工笔细描中融入情感,达到情与境的结合。这样的细节描写正是我们要教给学生的。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刻画这样的细节,一定能给学生的习作锦上添花。

篇8:抓住细节,写活人物

目前很多中学生在写记叙文时都存在着枯燥乏味、不鲜活、空洞虚泛、千人一面的问题。笔者经过调研认为学生不会写细节是上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教会学生写好细节就能提高他们的记叙文写作能力,从而把文章写得鲜活有个性。作家李凖曾经说:“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一个生动的细节描写,其感染力往往胜过长篇大论的空泛叙述。

那该怎样指导学生学会细节描写呢?笔者认为应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用好教材,感悟细节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对象,这里面有着丰富而又典型的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最能震撼学生的心灵。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悟细节的魅力,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细节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鲜活、使故事情节生动感人,进而引导他们去分析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例如学习《秋天的怀念》一文时,我引导学生重点赏析了这一细节描写——“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学生都被文中伟大坚强、无私忘我、细腻深情的母爱所打动,当他们意识到作者仅仅用“挡”“憔悴”“央求”等几个词就把这么伟大的母爱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时,都被细节之重要所震撼,进而学习要抓住典型细节,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塑造人物的方法。

二、观察生活,积累细节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知道了细节描写的妙处但如果没有真实的细节素材支撑,他们也就无法写出细腻生动的文章。真实的细节描写,来自作者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深刻的分析和独立的思考。例如贾平凹《风雨》中对无数苍蝇聚集在电线上的生动形象的描绘就来自于作者细致的观察。学生只有平时多观察,多分析,多思考,注意捕捉富有特征的细节,再加以提炼,这样才能写出生动形象真实感人的文章。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这种观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由地观察,再把观察的结果写入积累小日记里,这种观察范围广,内容杂,学生的自由度高;一类是为了写好某篇作文,教师可提前布置,学生带着任务有针对性地观察,把结果带入课堂再来写作。例如我让同学们观察妈妈做菜的情景,他们就写出了不少生动有趣的情节。有的展现了妈妈高超的厨艺,有的描绘了妈妈为做好饭菜专心钻研厨艺,有的则戏谑妈妈工作疲倦后偷懒图省事。学生通过这种观察就可积累大量的细节类型的素材。

三、片段练习,学会方法

有了素材就可进行专项训练,让学生学习并练习细节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1.抓住特征描外貌。对于外貌描写,可以让学生就写身边的同学,举行“猜猜他是谁”的活动。 训练学生抓住人物外貌的细微处、与众不同处写出人物的个性和风采。李萍同学“他的头发不是这里拱出一绺,就是那里翘起几根”的描写,让同学们眼前一亮,啧啧称赞。

2.分解动作展过程。训练学生把一个大动作放慢分解成几个小动作来写。可采用观看片段视频的方式,过程是:看视频——看视频截图(分解动作)——斟酌动词描写。学生掌握方法后,可让他们自行分解动作把过程写细致。

3.吻合个性炼语言。人们由于身份、性格、思想、经历的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不一样,说话的语气也是不一样的。要引导学生注意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个性和处境。

4.细致入微察心理。在描写人物时,如能深入体察人物心理,细致描摹,就能够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的思想感情。教师可设置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并加以描摹。例如:“考试马上就要结束了,我还有一道默写题没做出来,而答案就在我课桌里面的语文课本上,我……”

5.抓住变化绘神态。描写神态就要抓住人物表情微妙的变化,来揭示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波澜,从而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例如“夏天书眉头上挑,眼睛里透露出困惑,紧紧盯着老师……她神情轻松起来,露出了笑意……”这一神态的变化,刻画出了一个聚精会神热爱学习的孩子的形象。

这几类细节描写是相互关联的。教师既要有重点地进行专项训练,又要注意指导学生把这几种描写结合起来,并在学生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指导其多次修改,以求将文章写得既细致典型又生动形象。

四、篇章训练,写活人物

通过以上的训练,学生掌握了细节描写的方法,也积累了一定的素材,但一篇作文不可能包含所有内容。这就需要教会学生选“点”的技巧。其实就是教给学生围绕中心进行取舍,选择那些能够突出中心的细节。只有将“点”选择好,才能凸显人物个性,突出中心。比如在以“父爱”为主题的文章中,学生们选择了爸爸注视自己模样的神态点、爸爸生气时巴掌停在半空中迟迟不落下的动作点、爸爸朴实无华但言真意切的语言点等等,塑造了一个个个性丰满、饱含真情的父亲形象。

篇9:抓住细节描写 刻画人物形象

不少同学写作文时,往往满足于结构分明,情节完整,叙事清楚,却忽视了细节的刻画。让文章出彩的方法有很多,细节描写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经过与多届学生的实践探索,我发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细节描写的方法,此法让学生在作文时锦上添花,且屡试不爽。

所谓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描写是对事物的具体状态作描绘和摹写。细节描写就是抓住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情节,加以准确、细致、生动的描绘,使读者如睹其物、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细节描写是一种以小见大的方法,被称为“一滴水中的太阳”。从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以及周围环境等方面的细致刻画,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人物外貌的细节描写,刻画出人物特征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作者对于人物外貌的细节描写,让列夫·托尔斯泰不拘小节、专注于文学创作的形象跃然纸上。

二.人物语言的细节描写,活化出人物形象

那么我最喜欢的是什么呢?乃是母亲在冬至那天就泡的八宝酒,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呦!”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琦君《春酒》)

母亲的话,既表现了自己酿出春酒的骄傲得意的心情,又表现了对孩子的疼爱之情,严中有爱,爱中有度。

三.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展现出人物的心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朱自清《背影》)

如果没有对连走路都吃力的“肥胖”父亲这些细腻的动作描写,一个爱子的好父亲的形象就很难成为“经典”,文章也就不会那么生动感人。

四.人物心理的细节描写,揭示出人物的内心

我正想着这些的时候,忽然听见老师叫我的名字。轮到我背书了。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都德《最后一课》)

通过小弗郎士的内心独白,形象地刻画出了一个平时不爱学习法语的调皮男孩的懊悔之情和宁愿付出一切代价也想学好祖国语言的坚定决心。

五.人物神态的细节描写,表现出人物的思想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这段人物神态的细节描写,把菲利普的惊讶害怕失望的心理刻画得活灵活现。

六.环境的细节描写,烘托出人物的性格

下午放学我陪芸等车,等了好久不见车来。我和芸便偎依在一起说着自己的不舍。“我不想和你分开,一刻也不想。”芸说。我从芸眼中读出了哀伤。我转过脸去不忍看她。夏天的黄昏,柔柔的阳光轻抚着大地上的生命,把她们映的那么美好。淡淡的阳光,穿透树林,穿过天顶,渐渐往西边的角上移去。被染得通红的天空,把软软的云朵揽在怀里,轻声低唱着风的摇篮曲。

“芸,我同样不愿离开你。”当我说这话时,我看见夕阳的余辉下,芸好憔悴。我想她的心在流泪。

这是我的学生高雪在她的《当有梦的时候,才有远方》中运用的环境细节描写,她把人物的情感渲染得恰如其分,形象地写出了注重同窗情感的人物性格。

当然,细节描写在文章中也不是越多越好,细节描写要能抓住典型细节,选择具有代表性、概括性、能反映深刻主题的点。这样才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只要抓住“细节描写”这部让作文出彩的 “葵花宝典”,带领学生把这六柄利器磨快了磨光了磨好了,那么学生就可以在作文的江湖任我行了。

上一篇:下基层的心得体会下一篇:水厂上周安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