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的基本工作

2024-07-19

成本会计的基本工作(精选14篇)

篇1:成本会计的基本工作

会计的基本工作流程

实务中,会计核算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在一个会计期间,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都要通过这三各环节进行会计处理,将大量的经济业务转换为系统的会计信息。这个转换过程,既从填制和审核凭证到登记账簿直到编出会计报表而复始的变化过程,就是一般称为的会计循环。

由于各企业的性质、经营规模、业务数量和管理需要的不同,企业会计循环的各项基本环节的组织形式也不同。这种组织形式就称为账务处理程序,亦称会计核算形式或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不同账务处理程序规定了不同的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步骤和方法。就我国而言,对于中小企业,最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两种

一、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主要特点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是指对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都要与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为依据编制记账凭证,然后根据记账凭证直接登记总分类帐的一种账务处理程序。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是会计核算中一种最基本的账务处理处理程序,其他账务处理程序都是在其基础上,根据经济管理的需要而发展形成的。

凭证和账簿设置

在记账和账务处理程序下,记账凭证卡可以采用通用的格式,也可以按照所反映的经济内容,采用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在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下,一般应设置现金日记帐,银行存款日记帐,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帐可以根据需要用三兰式,数量金额式或多兰式等格式。

篇2:成本会计的基本工作

1.负责财务预算、审核、监督工作,按照公司及政府有关部门要求及时编制各种财务报表并报送相关部门;

2.负责审核公司的原始单据和办理日常的会计业务并对审核的原始凭证及时填制记帐;

3.负责报税、相关资料管理及定期财产清查等事项;

4.定期进行总账和明细账核对,按要求出具财务报表,按时准确地进行纳税申报;

5.合理控制运营成本,支持其他部门的运营和支出;

6.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任职要求:

1、持有会计证,会计学、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统招本科学历;

2、有3年以上财务工作经验(硬性要求);

3、熟悉会计报表的处理,会计法规和税法,熟练使用财务软件者优先考虑;

4、有教育培训行业会计工作经验者优先;

篇3:成本会计的基本工作

一、会计诚信的内涵

诚信就是诚实守诺, 它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荣誉, 精湛的专业技术和技能, 完善的品质和服务。会计诚信是指会计行为的诚实守诺, 具体表现就是会计工作人员按企业客观经营状况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 向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 并且该信息是企业经营者做出正确生产经营决策的基础, 是投资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人们往往把会计诚信片面地理解为会计人员的个人行为。实际上会计诚信既包括会计人员的个人行为, 也包括企业行为, 且企业行为占主导地位。会计人员的诚信往往依附于企业的诚信, 因为会计人员是企业的一分子, 他们为了个人生计的需要而保持现有职位, 获得既定收入, 不得已而为之, 他们处于会计信息生产过程中的弱势位置。而企业则是为了局部利益, 故意编造虚假财务报告, 以蒙骗报表使用人而获取超额利润。当然由于某些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下, 也造成了一些不应有的会计信息失真, 这属于会计人员的个人素质问题, 解决此类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加强业务知识学习, 提高个人素质。

二、会计诚信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 利益驱动, 诱发造假行为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尚不完善, 各种制度尚未理顺, 无章可循、有章不循的现象仍较普遍。某些企业趁机混水摸鱼, 他们往往为了小团体的利益, 根本不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确认、计量和记录会计事项, 特别是在收入、成本等相关业务上根本没有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或谨慎性原则进行处理;不按规定进行规范的摊销、预提;推迟或者提前确认收入或支出;人为地操纵成本费用的计算标准和利润分配方法, 从而掩盖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

(二) 监管不力, 成本效益失衡

造假与普通商品一样, 虚假的会计信息也存在供给与需求。对于造假者而言, 只要造假的收益大于成本, 造假者就肯定会做出造假的选择。迄今为止, 监管部门主要依靠行政处罚手段来应对会计信息造假, 对直接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却很少, 民事赔偿更是微乎其微。

由于造假收益明显大于成本, 加之监管不力, 造假之风愈演愈烈, 形成了“不假反而假”的怪现象。这是会计诚信问题产生的又一原因。

(三)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在我国现阶段, 部分单位的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不能实事求是, 恪守会计职业道德, 不能坚持依法办事, 有的利用职务之便, 侵吞公款中饱私囊;有的会计人员为了追求金钱利益、个人享乐, 经不起物质、权利的诱惑, 在道德观念上出现偏差、蜕化甚至沦丧;还有的会计人员对领导人伪造、篡改会计数据敢怒不敢言, 对会计工作缺乏信心, 认为反正不是自己的事, 避之甚远, 从而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另外,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还在于,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财务监督失控, 内部管理混乱。如有些企业对财产物资缺乏严格控制, 从而导致很多财物有账无物或有物无账。可见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是会计诚信问题产生的又一原因。

三、重塑会计诚信的几点建议

(一) 重塑会计诚信, 要加强法制和监管力度, 做到标本兼治

从我国现行法规来看, 缺乏对虚假会计信息的处罚力度, 目前只规定了一些行政和经济的处罚, 负刑事责任的很少。因此应加大对此项工作的立法, 从而加大对造假者的执法力度。对违反法规的企业 (特别是上市公司) 和单位要依法追究其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除行政责任和经济处罚外的刑事责任, 使造假成本远远大于造假收益, 力除造假之风, 使其望而怯步。另外, 还要加强监督机制。在企业内部要建立强有力的内部审计制度, 外部建立以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行政监督为主的外部监督体系, 形成内外共监的防范体系, 通过法律和科学的约束监督机制, 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准确创造必要的条件。

(二) 重塑会计诚信, 要加快国企改革步伐,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改变企业治理结构, 若要解决国有股份企业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 就必须通过加快国企改革, 进一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建立企业在现代经济体制中的主体地位, 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 充分体现企业的独立性, 这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的前提条件。企业没有合理的治理结构, 就很难杜绝虚假信息的产生。

(三) 重塑会计诚信, 必须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诚信是培养人的高尚情操, 指引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重要道德准则。建立会计诚信教育机制, 就是要求会计人员要“以诚实守信为荣, 以见利忘义为耻”为行动准则, 为共建繁荣和谐的社会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诚信教育要从大学在校学生入手, 使诚信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列入教材, 进入大学教程, 使诚信深入人心。同时, 要在社会上广泛宣传, 特别是会计领域更应以此做为“立身之本”和“处世之宝”。树立“信”则“立”的观念, 在会计工作中做到公正无私、不偏不倚、不贪不占、讲究信用, 同时应守法、守约, 以信为本。

篇4:成本会计的基本工作

[关键词]基本建设;会计工作;问题;对策

基建会计是基本建设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单位、一项工程或是一个项目都具有着根本的管理、促进、保障与监督作用,而由于专业性、信息化等主客观诸多原因,基建会计工作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此简单探讨。

一、做好基建会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加强与改进基建会计工作是提高经济效益和投资效益的必要手段,而不仅仅是一项简单性的记账、算账和结账的事务性工作。在建设领域必须运用基建会计来进行经济核算,以便负责人可以掌握财产、资金的占用和使用情况,了解各项费用开支情况,了解建筑成本和交付使用财产成本的增减情况,从而考核其投资效果,优化单位内部资源;通过对核算结果的分析,负责人可以找到降低成本费用的支出的办法,确保项目资金充分发挥作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工程顺利安全的进行和项目建设如期优质的完成。

二、现阶段基建会计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

着眼很多基本建设单位的实际情况,会计工作总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基建财务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的提高,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1、一些单位决策管理层对基建项目会计管理纪律重视程度不足

财务意识淡薄,“主观化”、“人情化”,导致很多财务人员制定的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财务规章制度得不到切实执行,很多财务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化表面化,成为一纸空文,不能达到真正有效的厉行节约、杜绝浪费、降低成本费用的目的。

2、基本建设单财务人员业务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拓宽

很多财务人员对基建工程缺乏了解,对整个项目建设过程的参与度不高。很多财务人员只关注眼前那些帐表“闭门造车”,吝于“走出去”,。从项目立项、设计、可研、施工到竣工等建设过程,财务人员不能全程参与管理和监督,基建财务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和监督职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未得到发挥,对工程的财务监督形同虚设。

3、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部分财务人员对基建会计工作比较陌生,再加之对基本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及其相关规定的学习浅尝辄止,导致业务面狭窄及专业知识不足,往往直接影响了基建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财务支出不合规范。如原始凭证附件不完整、发票后所附清单不合理。(2)会计科目记录不准确。没有全局意识,不清楚本项目的概预算,因此不能深入了解基建会计科目概念,容易把一些科目混淆,从而导致误记,影响会计核算质量。(3)缺乏沟通和交流。对外缺乏沟通,导致财务人员不了解工程进度,从而有可能使工程款支付提前或延迟;对内缺乏沟通容易让各岗位人员“各自为政”,失去大局观和集体观,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如资金预算岗和会计核算岗缺乏沟通,使资金来源误记。

4、一些基本建设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存在着局限性和落后性

它们所使用的财务软件基于通用会计电算化的软件改编而来,其主要功能和定位仅仅是帮助实现会计电算化,以代替手工核算为目的。而这类老软件做不到将概算、核算、决算工作业务协同起来进而形成一条龙的自动化管理。尤其是对于具有建设规模大、周期长、资金来源多样化、实行项目法人制等特点的基建财务工作,财务管理已经要求高度的规范化、科学化,因此无法再适应财务工作从核算到管理再到决策的需要。

三、北京新机场指挥部财务部门在解决上述问题时的一些可供讨论的做法

北京新机场是于2014年12月15日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国家重点项目,总投资约800亿元,将建设4条跑道、150个机位的客机坪、24个机位的货机坪、14个机位的维修机坪;建设70万平方米的航站楼,主楼、指廊分别满足7200万和4500万人次使用需求。北京新机场位于北京市南端大兴区榆垡镇境内,大兴区南各庄与廊坊接壤处。项目法人为首都机场集团公司。2010年首都机场集团公司成立北京新机场指挥部。针对基建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新机场指挥部财务部门结合自身特点,群策群力,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应对举措,其中一些做法可供讨论:

1、完善制度

北京新机场指挥部领导充分认识基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建立了包括会计核算制度、合同支付制度、资金支付制度、内部报销制度、竣工财务决算制度等9项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并在指挥部内进行全员宣贯;健全财务管理流程,具体财务责任归到个人,权责明确,保证财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评价等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从经济的角度为基建管理层提供建议资料。这些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为指挥部的会计核算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和依据。

2、全面参与项目建设过程

针对财务人员对工程项目参与度不够的问题,新机场指挥部采取了从一开始项目可研论证阶段就让财务人员参与进来,对新机场可行性研究报告从经济学角度充分详实的进行分析;项目的招投标阶段、合同的签订和执行阶段也都有财务人员参加;并通过每周的例会,使其他部门人员要与财务人员保持密切配合、及时沟通,让两者之间的信息资源得以共享,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措施,让财务人员充分了解参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有利于扎实的做好会计核算的同时也能发挥财务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管理和监督的作用。

3、加强财务人员的自身学习与交流

针对新机场建设工程复杂与多样的特点、财务岗位分工及员工自身需求,新机场指挥部财务部非常注重对员工业务素质的培养,组织员工学习掌握《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补充规定》、《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若干规定》等有关基本建设财务相关制度及规定,积极参加各种外部财务培训,同时还加强财务人员相互间的沟通交流学习分享彼此的工作心得及经验,开拓眼界和思路。另外还鼓励财会人员提高综合素质,具备多学科、多领域的专业知识,如经济学、工程造价学、税法、会计学等,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4、重视财务基础工作

新机场指挥部在筹建之初,就注意规范会计核算工作,严格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以及集团公司制定的的各项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账套,设置会计科目,填制会计凭证;按规定填报各类基建会计报表,及时为指挥部管理层及更高管理层提供所需的信息;在日常财务工作中严格遵照执行会计法及新会计准则,加强对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的审核要求,对于不合法、不合理的凭证,不予受理或者及时改正。财务部领导非常重视各岗位人员之间的交流,定期召开部门内会议,对一些重点业务让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真理越辨越明”,这些业务就在讨论的过程中愈加清晰明了顺利解决。

5、引入高效的工程管理软件

围绕把北京新机场这项宏伟的工程建设成为一流工程、一流管理的战略目标,新机场建设指挥部的领导从战略高度,高瞻远瞩,决定引入全新的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三峡高科项目管理系统,运用科学高效的计算机管理系体系和信息化管理手段,对整个新机场工程实行系统、全面、规范和现代化的指挥和精细化管理,本套系统以合同管理为主线,以财务管理为基础,以成本、设备、资产、竣工决算管理为辅,通过对各子系统的运用,相互支持,强化了指挥部的日常财务核算工作。尤其对日后的竣工财务决算和资产清册的编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新机场顺利最终通过竣工决算提供有力保证。

总之,加强和改进基建项目会计工作,有助于企业及时掌握基建资金的来源及使用情况,控制建设成本,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基本建设活动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业务种类繁多的综合性工作,但事无巨细,重视基本建设单位会计中的一些问题,及时想出办法解决困难,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基建财务管理水平,进而保证基建项目顺利优质进行。

篇5:兴业银行会计工作的基本流程

一. 业务处理

a活期储蓄开户和存取款:每笔业务须由柜员及客户双方确认凭证单据并各自签字盖章。在本日业务结束后,进行日终处理,打印本日发生业务的所有相关凭证,对帐;打印“流水清单”,检查今日的帐务的借贷方是否平衡。最后,轧帐。这些打印的凭证由相关行内负责人再次审查,看科目章是否盖反、有无漏盖经办人员名章等,然后整理装订。每日凭证不再由营业网点保管,而是进行帐务处理后交送现至直属支行,记帐。然后再传递到上级行进行“事后稽核”。

b公司开户:须递交“开立单位银行结算帐户申请书”、相关证明材料及复印件,包括营业执照正、副本,税务登记证(国税or地税)、法人身份证明,按照《人民币银行结算帐户管理办法》规定进行审查。柜员根据会计主管审核后的申请书建立单位客户信息维护,作单位活期存款开户交易处理,打印开户单位印鉴卡,交单位财务人员预留印鉴。申请开立基本存款帐户、专用存款帐户和临时存款帐户的,应向当地人行进行帐户申报。开立一般帐户的,由开户行业务部门审查。申报成功后,柜员作活期存款帐户资料维护交易处理,将帐户状态由未申报状态转为已申报状态。

c票据交换:柜员根据客户提交的或转汇需提出的票据,审核无误后,根据不同情况作单位活期存、取等相关交易处理,对提出票据与打印的提出交换票据核对表核对无误后,将票据和核对表一并交交换员,最后交换员打印提出交换票据清单,与柜员提交的提出票据进行核对无误后,接当地人行要求进行交换提出

d转账支票1.出票:客户根据本单位的情况,签发转账支票,并加盖预留银行印鉴。2.交付票据:出票客户将票据交给收款人。3.票据流通使用:收款人或持票人根据交易需要,将转账支票背书转让。4.委托收款或提示付款:收款人或持票人持转账支票到持票人开户行或出票人开户行提示付款。收款人提示付款时,应做成委托收款背书,在转账支票背面“背书人签章”处签章,注明委托收款字样。挂失止付:转账支票丧失,失票人需要挂失止付的,应填写挂失止付通知书并签章,挂失止付通知书由银行提供,同时按标准交费。5.购买支票:客户现金支票使用完毕后,应在转账支票领用单上加盖预留银

职责细分:现场监督,授权管理

1,记录当日授权人员变动情况及各授权人员授权时间范围;

2,大额支付50万元以上是否进行报备

3,是否进行跨终端授权

4,监督柜员离柜是否退出系统、收章、锁箱,柜员离岗是否交接

重要空白凭证、印章及重要物品的管理

1,记录当日领缴重要空白凭证、印章及重要物品的情况;

2,是否实行“印、压(押)、证”三分管;

3是否及时登记《印章及重要物品保管使用登记簿》行印鉴,同时按标准交费,领取空白转账支票。

二. 现金管理

1,记录当日各柜员尾箱余额

2,是否监督现金日结后柜员盘点现金及监督双人装箱上锁并记录

3,当日现金总库存是否超限额(65万)

4,是否监督柜员午间碰库并记录

三. 账务处理

1,是否查看当日报表,核实报表反映的金额异常变动,是否有非正常挂帐

2,是否有错帐,并注明原因

一般企业的会计工作的基本流程

财务部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整企业的总财务核算,主要包括材料采购、制造成本以及销售。二是:现金流通管理,主要是企业的日常小额开支,和库存现金及票据的管理。

(一)核算:

1)在材料采购方面,2011年以前主要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月末进行材料差异分摊,将计划成本转为实际成本,进行财务成果核算。2012年开始,由于原材料价格易于波动,便采取了实际成本的核算方法。

2)产品成本方面,以品种法核算,分四个制造部,每部门单独核算,成本核算单位进行二级财务核算,财务部门进行一级核算。

3)销售方面,由于企业良好的品质保证和买方的良好信誉,一般是根据销售部递来的订单即发货,记录应收账款或票据,开具增值税发票,货到付款。一般无坏账。

4)企业交税方面,企业每月交税。主要包括增值税,营业税,城建税,教育附加税等。

5)季末和年末,相关会计人员根据以前凭证和表格,正确无误在用友软件中输入信息,自动生成报表,后再制作凭证,合订成本。会计人员还要制作每期的销售明细表,这是无法自动生成和简便编制的,必须亲自谨慎的填写制作,这一工作量还是比较大的。

6)在国家审计方面,只要将需要的信息和资料交上去,审计工作人员会自己制作工作底稿进行审计。

(二)现金管理

主要有相应的出纳和一般会计人员负责,主要负责企业的票据收发和货币资金的管理,日常的小额现金收支都有出纳人员记录管理。

此外,对于在电脑上做凭证的操作,内容和步骤比较多和复杂,下面是指导老师给的操作指南:

1、记账凭证的摘要栏是对经济业务的简要说明,又是登记账簿的重要依据,必须针对不同性质的经济业务的特点,考虑到登记账簿的需要,正确填写,不可漏填或错填.2、必须按照会计制度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根据经济业务的性质,编制会计分录,填入借方科目和贷方科目栏,二级或明细科目是指一级科目所属的二级或明细科目,不需要进行明细核算的一级科目,也可以不填二级或明细科目栏.3、金额栏登记的金额应和借方科目或贷方科目相对应或与一级科目,二级或明细科目分别对应.4、过账符号栏,是在根据该记账凭证登记有关账簿以后,在该栏注明所记账簿的页数或划√,表示已经登记入账,避免重记,漏记,在没有登账之前,该栏没有记录.5、凭证编号栏.记账凭证在一个月内应当连续编号,以便查核.收款,付款和转账凭证分别编号,对于收,付款凭证还要根据收付的现金或银行存款分别编号,如银收字第×号,现付字第×号,转字第×号.一笔经济业务需要编制多张记账凭证时,可采用分数编号法.6、记账凭证的日期.收付款凭证应按货币资金收付的日期填写;转账凭证原则上应按收到原始凭证的日期填写,也可按填制记账凭证的日期填写.7、记账凭证右边附件×张,是指该记账凭证所附的原始凭证的张数,在凭证上必须注明,以便查核.如果根据同一原始凭证填制数张记账凭证时,则应在未附原始凭证的记账凭证上注明附件××张,见第××号记账凭证,如果原始凭证需要另行保管时则应在附件栏目内加以注明.8、对于收款凭证或付款凭证左上方的应借科目或应贷科目,必须是现金或银行存款,不能是其他会计科目.凭证里面的应借科目或应贷科目是与现金或银行存款分别对应的科目.9、记账凭证 填写完毕应进行复核与检查,并按所使用的记账方法进行试算平衡.有关人员,均要签名盖章,出纳人员根据收款凭证收款,或根据付款凭证付款时,要在凭证上加盖收讫或付讫的戳记,以免重收重付,防止差错.制作完记账凭证以后还要必须把凭证一一的打印出来,然后把对应的相关票据贴在打印后的凭证后面,具体的操作如下:胶水抹在凭证背面的右上角以便贴凭证相应的票据,贴完票据后如果票据比凭证要大的话应按凭证的大小把票据整齐的叠好便与以后的装订,之后要按凭证业务号的大小有序的把凭证排列整齐,这样如果以后要查找也方便许多。

3.2.1 开户

1.审核身份---后台人员核查

2.客户填写开户申请书---星号必填

3.建立客户信息---发证日期,证件到期日,移动号码,年收入

篇6:成本合约经理的基本工作职责

1、 贯彻执行集团关于成本管理的规章制度,负责编制家居集团成本控制管理流程并实施,对家居集团各改造工程、物资招采等成本相关费用负责;

2、 依据项目规划或实施方案,编制项目控制价并向总经理室汇报,在审批同意后 实施。

3、 负责项目实施合作单位的信息收集、比对分析,推荐合格单位参与比价 或招投标,组织完成或协助相关招标、比价工作,推荐合适的实施单位并报流程审批。

4、 负责项目实施过程的成本费用监管,参与项目验收,并在项目完成后对结算进行审核认定,报上级审批(按照集团费用审批权限手册执行)。

5、 负责收集、分析市场信息,落实项目预结算和单价分析等有关基础资料文件;

6、 据实做好施工过程中隐蔽工程的记录,包括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相关施工图纸及影像资料等的留存;

7、 依据重大技术变更或现场情况,负责重大变更项目的报价审核工作;

8、 据实做好零星用工的记录,合理核算用工数量,杜绝高估冒算;

9、 据实做好拆除工程的确认,包括拆除子项及工程量、拆除前的图纸及影像资料等,按照合理的市场价确定相关拆除价格 ;

10、组织完成竣工结算工作:核对竣工图是否与实际施工相符,完成工程量的计算及竣工结算文件的整理、编制或审核;

11、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任职资格:

1、 大专以上学历,5 年以上工作经验,土建工程造价(懂精装修者优先考虑)、暖通、电气、给排水等相关专业;

2、 物业(商业)中心工程类工作经验 3 年以上优先;

3、 可熟练运用 WORD、EXCEL、AUTOCAD、广联达等软件;

篇7:成本合约专员的基本工作内容描述

1、熟悉及编制各类施工总承包合同、材料(设备)供销合同、劳务分包合同;

2、熟悉及编制各专业工程项目招投标文件;

3、熟悉建筑企业自身财务成本的投入,能有效的对各类合同付款条件进行控制;

4、熟悉建筑工程各类承包合同的法律条款及责任范围;

5、熟练运用办公文档、CAD制图、看图等软件;

6、能独立整理和归档各类合同及招投标文件。

任职资格:

1、全日制建筑工程相关专业本科学历;

2、熟悉建筑施工单位施工工艺;

3、具备5年以上施工总承包单位合约专员经验;

篇8:成本会计的基本工作

在现代会计工作体系中, 会计基础工作不仅是会计处理的基本环节, 同时也是经济管理体系中重要的基础组成部分。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对于规范会计处理行为、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甚至是规范整个市场经济的运行秩序等都有着相对重要的作用。结合现有的经济环境和会计处理要求, 现代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1.1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是维持财经纪律的基本需求

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对会计机构设置以及会计人员任命提出全新的要求, 并使会计主管、会计人员及出纳等会计业务的分工和制约关系更加具体和明确, 这从组织结构上对会计职能的发挥提供了保障, 使会计监督可以得到有效落实, 进而对各种违纪和违法的行为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因而, 要有效维持现有的财经纪律, 就必须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1.2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是加强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

通过会计工作可以对企业各项费用进行及时、准确地反映与控制, 通过会计部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可以对企业财务收支及预算执行的情况等进行集中体现, 进而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通过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可以使原始凭证的内容要素、报表的编制、审批的手续以及其他会计处理更加细致、更加规范, 进而保证财务管理及自己使用效率的全面提升。所以在现代经济管理体系中,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也已经成为加强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

1.3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是保证会计质量的基本要求

要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 要针对不同部门会计基础工作当中相对薄弱的环节进行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 如对会计凭证的填写、整理归档以及会计账簿登记等工作进行更细致的规范。如此以来则可以使会计处理的整体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会计工作的整体效率自然也将得到有效提高。因此, 要保证企业会计工作的整体质量离不开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不难看出, 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下, 要维持企业内部的财经纪律, 在加强财务管理水平的基础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并对其会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进行进一步的加强, 就必须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但结合我国多数企业及经济组织当中会计基础工作的开展现状来看, 各种不规范因素依然存在。

2 现行会计基础工作中不规范因素分析

在我国, 为了建立起规范的社会主义会计工作秩序, 提升会计处理的整体水平, 我国通过《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会计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规范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规范与约束, 以期在实践中推动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但从我国各类经济组织中会计基础工作的开展现状来看, 因会计人员对基础工作在认识上的不足、监管部门对基础工作的重视与管理不到位以及财会人员专业水平不高等因素的影响, 会计基础工作中依然存在各种不规范的行为。

结合我国会计基础工作的实践活动来看, 所存在的不规范因素具体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出纳人员要兼顾会计档案的管理以及费用、收入及债券账目的登记等工作;进行会计交接的过程中, 接替人员并没有按照规定使用所移交的账簿, 取而代之的则是自行建立的账簿;企业购买资产的原始凭证并没有得到及时的验收与证明;借款的凭据通常在借款收回的时候就进行撤回操作;会计几张凭证的内容不够完整;会计处理的原始凭证进行更改以后, 更改的地方并为加盖相关单位的公章;记账凭证当中空行或者是未画线注销的问题普遍存在;会计凭证在部门及岗位传递上并不及时等等。

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会计基础工作当中, 严重影响了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因而, 要改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基本现状, 为满足新经济形势的发展需求, 必须进一步加强我国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3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基本途径

结合以上对我国会计基础工作中不规范因素的分析, 要切实推动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应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调整与优化。

3.1 完善现有的会计管理体系

针对现代会计基础工作的基本现状及规范化管理的重点, 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管理特点及所属行业的行业特性对其现有的会计管理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同时, 企业要根据会计基础工作的内容及相关的处理流程, 结合现行的会计制度以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吻合的内部会计制度体系, 以便于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有效的约束与规范, 为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提供规范化的制度保障, 使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始终处于会计准则与会计管理制度的要求之下, 规范化进行。

3.2 建立动态的会计管理及绩效考核体系

要推动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有效开展, 针对会计工作的基本内容以及企业所处行业的行业特性, 企业应该建立起动态的会计管理及绩效考核体系, 对会计人员的工作内容进行准确的确认和划分, 并据此对每一个岗位的会计人员的工作效果和工作质量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评价, 以此为基础发现会计基础工作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与完善, 进而实现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3.3 优化会计的基础核算

要切实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提升会计基础工作的整体质量, 现代企业就必须对其会计工作中的会计核算工作进行进一步的加强。通过对基础核算工作的优化与加强, 对各种原始凭证进行规范化的管理, 保证会计核算的有效开展;同时, 企业还必须对会计账簿处理进行相应的优化和改进, 根据现行的会计法以及会计制度的要求对会计基础工作中账簿的设置、登记与对账工作进行规范化要求与管理, 并根据要求将此落到实处, 推动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3.4 加强会计团队建设

当然, 会计基础工作及规范化管理工作的落实依赖于不同的执行主体, 也就是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所以要切实推动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避免会计基础工作中各种不规范因素的出现, 企业就必须对其会计团队建设进行进一步的加强。这种团队建设的加强, 首先体现在对岗位及部门人员的合理性设计, 保证会计基础工作中每一名岗位人员的专业水平和道德素质都能够满足岗位需求, 除此之外, 企业还必须根据我国会计工作以及会计基础工作的改革与发展, 对其内部团队进行适时的培训与再教育, 保证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可以始终与现代化的会计基础处理手段紧密结合, 进而为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奠定基础。

4 结语

总之, 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是提升现代会计处理质量的关键。在会计处理实践中, 如何有效推动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与开展, 保证会计基础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与完善性已经成为现代会计处理的重点。因此, 会计人员必须结合法律规范的强制手段, 明确每一名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 并依照相关制度规范的标准要求进行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操作, 以便于将会计工作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上。

参考文献

[1]孙春红.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问题表现形式及对策[J].工业审计与会计, 2010 (2) .

[2]王保华.推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思考[J].财经界, 2011 (20) .

[3]王琳.对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因素的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1 (8) .

[4]杨斌, 叶红明, 舒畅.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18) .

篇9:对会计基本假设的思考

目前国内外会计界多数人公认的会计基本假设是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本文对此做些探讨。

一、会计四个基本假设的介绍

(一)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假设限定了会计对象的空间范围,缩小了价值增值运动的范围,将范围缩小到一个会计主体,这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是否有明确和合理的对象将决定一门学科能否存在。会计主体假设规定了财务会计处理的交易和事项的空间范围,规定了财务报告的内容与边界。它区别了财务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会计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和其他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

(二)持续经营假设

持续经营假设限定了价值增值运动在时间上的连续性,价值增值运动做为会计对象,明确了财务会计的时间维度。持续经营假设是指在缺乏相反证据的情况下,假设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只有假设某个会计主体是持续正常经营的,那么所使用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才有可能建立在非清算的基础上,不采用合并破产清算的会计处理方法,这样一来,才能保持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三)会计分期假设

会计分期假设则为会计对象规定了时间界限,会计对象运动在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上获得了动态和静态的辩证统一。作为会计对象的价值增值运动的反映和控制必须是连续的,同时,价值增值运动要有一个期间或某个特定的时点,以便定期地总结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有了会计分期,才有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才产生了权责发生制,才有了配比原则,才有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才有了一惯性原则。

(四)货币计量假设

货币计量假设指明了会计对象的性质。价值增值运动做为会计对象来说是一个抽象概念,是难以把握的,而作为价值表现形式的价格则是直观的,显而易见的。因而,以货币作为衡量尺度的价格规范着价值和价值增值,只有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所反映的价值增值运动才能成为会计的对象。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是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货币是目前最有效的会计计量标准,也是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一致性的手段。

二、会计基本假设的局限性

(一)会计主体的局限性

会计主体假设的扩展和延伸会计的最终成果是财务报告,而财务报告则是为了给使用者提供现有的和潜在的全部有用的信息,在市场瞬息万变的情况下,这种信息可能是在会计实体范围之内,也可能在会计实体范围之外,企业或其他报表使用者在研究分析企业的情况下不仅需要企业过去的财务信息,而且非常需要未来预测的信息。那么会计人员为取得这些信息就必须突破传统的会计主体,将会计主体延伸到企业外部。使得会计主体不再单单指的是本企业,而是扩展了会计主体的范围。

(二)持续经营假设的局限性

1目前会计主体面临的经济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持续经营难以继续。在进入了信息技术时代的今天,会计主体面临着竞争日益激烈,风险日益增大的经济环境。

2无实体公司的兴起及迅速发展对持续经营假设提出了直接的挑战。

(三)会计分期假设的局限性

计量的假设与原则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会计的基础目的是定期,及时地向有关信息作用者提供企业的财务信息,以便使用者做出理性的政策,为了满足这一目的,从而产生了会计分期假设,而与会计分期假设直接相关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是按照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来衡量的。

(四)货币计量假设的局限性

币值不稳定对会计计量的影响。当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中,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货币进行结算时如果按实际交易的币种记账,同一个账簿体系中,就会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货币单位作为价值尺度,那么多重价值尺度带来的混乱是不言而喻的,而且不同的价值尺度也是不能叠加的,会计也就无法发挥其综合反映的职能。另外当物价较为剧烈的通货膨胀情况下,动摇了会计计量的基础,对会计实务影响很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导致企业经营决策的失误。

三、我国在信息时代财务会计基本假设的新思考

信息时代财务会计基本假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第一,会计主体假设面临挑战。

第二,持续经营假设难以“持续”。

第三,会计分期假设缺陷凸现。

在信息时代,会计主体面临的是竞争激烈、风险日益增大的经济环境。在这种环境下,企业随时有被清算、终止的可能。

在我国,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是立足企业、面向市场的,并且为企业提供该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财务业绩和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的,并且可以提供企业未来的经济趋势分析的信息。这些信息实际上是特定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效益的货币表现。会计信息所表现的乃是一个主体的经营效率、经济效益、竞争能力和发展前景。

篇10:基本会计工作职责

2、月末对公司应收应付、往来账户,及时催收和清偿款项,做好账务对账工作,做到收付及时、账账相符。

3、每月提供上月客户回款计划执行情况及本月回款计划统计表,每月向领导报送一份应收帐款分析明细表;

4、成本费用的核算、业务结算、各类报销单据的复核。

5、会同公司库管员定期进行盘点工作,进行账物核对,做到账物相符。

6、负责公司发票领用、开具、保管工作。

7、及时做好会计凭证、账册、报表等财会资料的收集、汇编、归档等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篇11:成本会计的基本工作

2)建立和完善公司工程建设成本、合同、招投标管理制度和流程,实现成本合约管理系统规范动作 ;

3)参与公司经营计划的制定,负责编制公司成本目标、招投标计划,并推动和监督其完成;

4)参与设计评审方案、重大设计变更、施工方案及各项工程竣工验收工作;

5)负责项目工程预算、决算,保障成本目标的实现;

篇12:税务会计兼出纳的基本工作职责

1. 负责每日的资金信息收集、整理和复核,实时汇报资金情况;

2. 负责登记现金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3. 负责编制资金流入流出月报表。

4. 负责总部及相关主体的日常资金、支票及票据的收付与保管,并负责银行账务处理;

5. 负责总部及相关主体的日常报销工作;

6. 负责相关主体的日常纳税申报、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及税务管理;

7. 负责根据公司税务业务的需求,办理退税事宜;

8. 负责根据公司财务内部数据报送的要求,及时准确整理、汇总税收相关数据并简要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

9.日常账务处理,核算成本,结转损益,抄报税等;

10. 负责完成上级交代的其他工作。

任职资格:

1. 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会计或相关专业,至少两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2. 通过注册会计中税法科目者优先考虑;

3. 具备良好的分析能力、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及良好的沟通能力;

篇13:浅谈成本会计理论的基本问题

每一学科都是一个概念系统, 它并非概念的堆集, 而是按客观逻辑依次展开。可是一些成本教材中却孤立、静止地重复严格控制的说教, 这不是理论远落后于实践吗?以上只不过是就成本论成本, 省小失大。事实发展还不尽如此。深圳有一家南方玻璃公司, 公司股票上市称深南玻, 在筹备股票上市时公司废品达40%以上。公司管理层居然宣称:必须坚持高废品率, 赢得信誉, 以便出口获得优价。这远不是传统的严格控制观念, 也不是就成本论成本, 而是就信誉, 优价来看待废品。小荷刚露尖尖角!这正是一种成本管理的新视野, 而成本会计理论是否值得更新呢!

此外, 如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以及可控制成本和不可控制成本, 都是一对对辩证概念, 其间不存在不可逾越的界限。又如辅助车间的若干种分配方法之间, 分明存在辩证的联系和关系。

不妨顺便指出:上述三对辩证概念即六个成本名词或术语在中国成本文献中, 往往不称成本而称为费用, 如直接费用等等。成本与费用混淆不清。而且用费用表述成本的频率高得多川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财务通则》规定企业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当作期间费用,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换言之, 费用不应计人产品成本。

2 几点反思

成本不属于价值范畴。《资本论》旨在分析资本剥削制度, 因此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最普遍、最常见的商品的二重性人手, 正是抓住了要领;但是作为成本会计教材也从分析商品二重性开始, 这是为了说明什么呢?可能是一些理论工作者依据马克思关于价值w的公式:W=C+V+m, 令成本为k, 于是:w=k+m, 移项:k=w-m也就是:成本等于商品价值减剩余价值。但须指出:这里的成本k是一个抽象, 或者说, 它是成本的本质部分, 即社会必要生产费的一部分, 并非成本会计作为对象的现实的历史成本。

不能脱离生产力论成本。由于从商品二重性入手阐述成本, 并由价值代表社会平均必要劳动量推导出成本之本质是社会必要生产费的一部分;这种从抽象到抽象的推导是不必经过深思熟虑, 完全可以从形式逻辑推导得出的。以上不加区分地将废品损失断定为不构成产品价值的说法, 当然也是不遵从辩证逻辑而按照形式逻辑得出的推论。然而这毫厘之差, 却谬以千里。

一部人类社会史, 特别是科技发展史中, 每一进步的标志不是生产什么而是如何生产。乡村的水磨出现使人类进入农业社会, 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进人工业社会, 而生产力的提高总是和成本呈反比例而下降。半个世纪以来, 科技总是从代用和缩微以及上规模这三方面促使成本神奇般地飞速下降。代用的事例十分普遍, 用玻璃纤维代铜线传输信息, 用量少、成本低、传输的信息量多, 几不可同日而语。缩微的典型是电子工业, 由电子管发展到晶体管, 再从集成电路发展到第儿代的集成电路。如今不到手掌大的计算器在20世纪40年代居然是要占用两间办公室的庞大装置, 因此它的生产成本以每10年下降90%的高速度展现出来。而以上诸方面的结果又使世界对铜、钢铁等传统材料的需求日趋下降, 对节约世界非再生产资源又是好事。

以上所谓一念之差, 是指过去只是从概念推导得出成本本质是必要生产费的一部分, 却未真正理解社会生产力才是区别必要与非必要生产费的分水岭, 而生产力又可由人力推进而变动不居的。可是过去的成本文献中再不涉及从必要费与非必要费二者的区别中探讨从不同途径谋求降低成本的措施的可能性。这无疑是根本性的欠缺。可以认为, 成本会计除了提供信息, 更应把如何谋求降低和优化成本当成更主要的任务, 这是可行的, 也是必要的, 例如:

对非必要生产费可以从加强常规管理, 尽可能地谋求节约;对必要生产费同样可以因时因地制宜地有所作为:其一是从技术改造或革新来提高生产力水平, 使必要费转化为非必要费;其二是采用优化的途径, 即便生产技术上不曾变动, 同样能有效地降低成本。我曾在拙著《经济效益审计》 (1991年改革出版社版) 第3章后另增附录专广]讨论优化, 并就单指标、双指标、多指标直至系统优化逐一举例。扼要说来:单指标。采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对任何技术经济指标如炼钢炉龄、设备、房屋使用寿命、废品率、实收率等都可从为此付出的代价, 和因此所获的效益, 从正负、得失之间权衡优劣。双指标。最直接的是从二者的权衡中取舍小失获大利的途径, 此外可采趋利避弊的作法, 例如锌矿石因埋藏不深导致氧化, 以致浮游选矿中氧化矿难选, 流失大而实收率低, 而冶炼过程中氧化与硫化矿石并无差别, 实收率都在90%以上。于是, 在选矿过程中尽可能少地提高精矿品位, 留待冶炼过程提高金属纯度, 以减省有益资源的流失。退一步, 产氧矿的矿山总有未经氧化的硫化矿, 而且总是氧化矿占少量。于是不妨尽可能提高硫化矿的精矿品位, 使之与精矿品位不高的氧化矿混合, 既达到约定的精矿品位标准, 又降低了资源流失。三个相联的指标。这时相互比较权衡的因素既多, 避弊趋利的思路更广宽。要言之, 纳入考察的指标越多, 更利于适用系统分析。补述一句:运用唯物辩证法, 除了对单指标运用一分为二, 其余是讲联系;归根到底, 一一分为二仍然是考察分为二的双方的联系, 分的目的是找到二, 从而看双方联系。由此可见, 优化讲系统分析, 实际是辩证法。

3 生产二重性

看来从商品二重性的分析人手来阐述成本, 不仅在理论上站不住脚。并且因为忽视生产力水平对成本的决定性意义, 从此脱离成本与生产力以及产品和市场之间依存制的联系和关系, 局限于就成本论成本, 使成本会计从理论上走向死胡同, 因而有必要从根本上考虑改革。正确的选择应政从生产二重性出发。生产过程既是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过程, 同时也是产品的形成过程。投入和产出是活生生的现实, 彼此又是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投人是为了产出, 没有投入便没有产出;不求产出自然不会投入, 无效的产出也使投人变成浪费。

从分析生产二重性出发, 再从生产的耗费直接引出成本的概念和定义, 从生产的目的和结果引向产品和市场。从此成本和产品再不是彼此分离、孤立的概念, 永远是矛盾的对立和统一。而这种统一中又以生产力为中间的基本连结链, 这里包含双重意义:一是产品成本水平基本取于当前生产力水平, 前者按后者的不断提高而呈反方向下降;二是社会进步、生产力进步不取决于生产什么, 关键是如何生产, 说到底生产中是生产力为主导才将人、财、物的耗费转换特区财会为产品 (劳务) 的。这样的表述对第一、二、三产业都适用, 是成本计算期有长 (例如造林、房地产开发) 有短 (女助Ul工业) , 不容许人为地一刀切。《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计算朔规定为月、季、年;而《财务通则》又规定三项费用当作期间费用,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这缘于数十年来对产品成本的理解十分狭窄, 几乎在理论上局限于工业产品的结果。对于十年树木的林业以及起码一年以上甚至长达三、五年的房地产开发业, 如果不另作补充规定, 便会使这类行业或产业在产品竣工或成材可以销售前数年无端在帐面上出现虚亏!

如上所述, 从分析生产二重性, 一方面从生产耗费引出成本, 再从成本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引出成本本质, 冉从本质与非木质部分的区分引出如上所述如何分别采取不同途径谋求降低不同部分成本的相应措施。仅就此而论, 这样的逻辑顺序不仅顺理成章, 而且符合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进程。

参考文献

篇14:成本会计的基本工作

一、成本动因的概念和战略成本动因分析的重要意义

(一)成本动因的概念和分类

成本动因(cost driver),是指引起成本发生的原因。了解成本的动因,实际是进行成本管理的前提和根本。

传统的成本管理(包括成本计算)忽视了对成本动因的分析和把握,因而治标不治本。对于成本动因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5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出版了他的三部曲中的第二部重要著作《竞争优势》。在该书的第三章中专门介绍了影响成本的一些结构性因素,即他所谓的成本动因。这些成本动因主要有规模经济、学习、生产能力利用模式、联系、相互关系、整合、时机选择、自主政策、地理位置和机构因素。他认为,成本动因是一项活动的结构性原因,或多或少能够置于企业控制之下。这些动因常常相互作用以决定一种特定活动的成本行为,各种价值活动中成本动因的相对影响会大相径庭。因此,没有一种成本动因,如规模或学习曲线等等会成为企业成本地位的唯一决定因素。判定每种价值活动的成本动因能够使企业对其相对成本地位的来源和它如何被改变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在迈克尔·波特教授之后,有很多学者研究成本动因问题,他们从不同角度研究了成本动因的内容,形成了不同的成本动因理论。总的来看,各位学者提出的成本动因可以分为两类,即战术成本动因和战略成本动因。

战术成本动因即各种与日常作业相关的成本影响因素。如产量、销量、人工小时、机器小时、维修小时、生产批数、调整准备次数等。此类成本动因的变化引起特定成本项目的比例增减。从成本管理的角度看,通过控制战术成本动因降低成本意义不大,因为企业不可能为了降低成本而减少战术成本动因,除非部分成本动因是无效的(例如产量相对于市场需求过大,造成了库存积压,此时可以降低产量)。

战略成本动因是指从深层次影响企业成本,由企业战略决策决定的因素。与战术成本动因相比,战略成本动因有如下特点:一是与企业战略决策密切相关,如公司规模、业务范围等;二是对成本高低的影响更持久更深远,是决定企业成本竞争态势(优势或劣势)的根本因素;三是战略成本动因的形成与改变均较困难。

1993年美国John K.Shank和Vijay Govindarajan在《战略成本管理与价值链》一文中,根据迈克尔·波特以及其他作者在有关战略管理文献中列出的成本动因清单,为我们列出了一个战略成本动因清单。这个清单包括:规模、范围、经验、技术、复杂性、工作队伍投入(参与)、全面质量管理、能量利用、工厂布局效率、产品构造、与供应商和顾客之间的联系等11个成本动因。其中,前5个称为结构性成本动因,后面6个称为执行性成本动因。

结构性成本动因产生于企业对其基础经济结构的选择,这些选择决定着任何给定的产品群的成本态势。执行性成本动因则是指那些对公司成本态势的决定力视其成功地执行的能力而定的因素。与结构性成本动因不同,结构性成本动因并不总是越多越好(more is not always better)。例如,规模或范围超过一定程度就会产生不经济;在一个动态的环境中,过多的经验与没有经验可能一样糟糕(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就因为强调学习曲线,结果变成了世界过时机芯的最低成本生产者);对绝大多数公司来讲,采取追随策略较采取技术领先策略是更合理的选择。相反,执行性成本动因总是越多越好(more is always better)。

(二)战略成本动因分析的重要意义

战略成本动因分析就是针对特定的企业分析其战略成本动因,这种分析可以使企业了解决定企业成本态势的基本因素,从而采取一定的战略和措施有重点地对成本动因加以控制或改善,最终使企业拥有超越竞争对手的成本优势。由于战略成本动因分析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故战略成本动因分析在西方被作为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的基本方法。

二、以战略成本动因分析理论为指导,探讨物流企业降低成本的基本途径

近年来,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与GDP的比重一直居高不下,高于发达国家8~10个百分点。这种状况表明,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物流成本高昂,同时也表明降低这一成本的潜力巨大。

中国物流成本占GDP比例高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产业结构原因。在GDP构成中,中国现今第二产业占到50%以上,第三产业仅占30%左右,而美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第三产业已经占到GDP的75%。第二产业的物流直接消耗大于第三产业,以消耗大的产业为主的国家将产生较大的物流成本,所以中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高于美国。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成本管理水平低。有的学者选取2000年美国的物流水平数据与中国比较,假设我国2000年的各产业结构已达到美国2000年的水平,即农业产值占2%,工业产值占26%,第三产业产值占72%,按这个产业结构比率计算,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应该是14.29%。而美国2000年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0.2%,排除统计口径方面的因素,这两个数值之间的差值就是两国物流成本管理水平的差距。

根据中国物流权威机构于2004年的计算,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每降低1个百分点,则可以在货物运输、仓储方面节能降耗1000亿元以上,可以增加1300亿元左右的社会效益。以上测算表明我国物流成本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并且通过提高管理水平来降低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那么,如何降低物流成本?笔者认为物流企业作为提供物流服务的专业机构,以低成本、高效率提供物流服务是降低整个社会物流成本的重要方面,而西方战略成本动因分析理论则给物流企业指明了降低成本的方向。以战略成本动因分析理论为指导,根据我国物流企业的总体情况,笔者认为物流企业一般可以采取下列基本途径降低成本。

(一)扩大企业规模

很多行业存在着规模经济。所谓规模经济,钱德勒在其名著《企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动力》一书中将其定义为:“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所增加的规模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规模经济说明规模是一个重要的成本动因。在存在规模经济的行业中,一个企业比竞争对手具有较大的经营规模,就能获得一定的成本优势。当然,经营规模也不能过大,否则会适得其反,产生规模不经济。

物流企业也存在着规模经济问题,因为物流业务规模的扩大可以使企业能够利用更先进的技术、设备来使企业内部分工更合理、更专业化,从而提高服务效率。此外,人数较多的技术培训和一定规模的业务经营管理,也可以节省成本。但是,第五次中国物流市场的调查表明,我国物流企业规模在500人以上的企业仅占11%左右,大部分企业规模在500人以下,从事公路运输的企业拥有的车辆不多。企业规模过小,运输能力、仓储配送能力、服务范围都有限,造成服务成本相对较高,规模效益难以实现。因此,扩大规模是物流企业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为了改变我国物流企业规模过小的问题,具体办法有两种;一是通过制定现代物流行业规范和制订市场准入限制等措施,限制小于规模经济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与注册;二是通过鼓励合资、合作、兼并、整合等措施扩大现有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

(二)利用范围经济

范围也存在经济性。所谓范围经济,钱德勒在《企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动力》一书中将其定义为“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由这个定义可见,范围是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如炼油厂是一个单一经营的单位,它既生产销售汽油又生产销售沥青,这就是范围。它利用的是同一生产过程——提炼石油,在提炼石油过程中,可以同时得到汽油和沥青。显然,让炼油厂既产销汽油又产销沥青的花费比让它只生产汽油而让其他企业单独生产沥青的花费要小,因而就产生了范围经济。由此可见,范围是一个重要的成本动因。

物流企业也可利用范围经济。例如,从事仓储服务的物流企业可以兼营配送、流通加工、库存管理以及其它增值服务,从而降低相关物流成本。目前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在这种情况下,物流企业结合自己现有的业务,拓展相关的经营范围,可以使企业走出一条降低成本,扩展利润来源的新路径。

(三)加强员工学习

一项活动由于学习(经验的积累)提高其效率而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导致成本下降。学习导致成本下降的机制随处可见。一个企业如果能保持较快的学习速度或保持专业的学习,也能获得相应的成本优势。

众所周知,我国物流人才非常奇缺。在这种情况下,物流企业自身更要注重员工学习。但应注意的是,员工学习既要重视物流方面显性知识的学习,更应重视与企业核心业务相关的隐性知识(经验或技能性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发挥学习提高物流服务效率,降低物流服务成本的作用。

(四)提升技术水平

技术在企业价值链的各项活动中应用的水平是决定其成本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物流企业提升物流技术应用水平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措施。

物流技术一般是指与物流要素活动有关的所有专业技术的总称。可以包括各种操作方法、管理技能等,如流通加工技术、物品包装技术、物品标识技术、物品实时跟踪技术等。此外,还包括物流规划、物流评价、物流设计、物流策略等。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普及,物流技术中综合了许多现代技术,如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EDI(电子数据交换)、BarCode(条码)等等。适当地应用这些技术会显著提高物流服务的效率,从而降低物流服务的成本。

(五)提高物流设施设备利用程度

物流设施设备利用程度是在一定期间内对现有物流设施设备的利用率,利用率越高,单位产出分摊的有关固定成本就越低。在物流企业中,与物流设施设备相关的固定成本比重很大,因此提高它们的利用率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措施。

(六)改善企业内外部联系

物流企业的内部联系是指物流企业内部价值链各项活动之间的联系。物流企业内部有很多活动,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对于相互联系着的活动,改变其中一项活动的实施方式,便可能降低两者的总成本。有意的提高一项活动成本,不仅可能降低另一项活动的成本也可能降低总成本。例如,经常对车辆进行检修、保养,增加了检修、保养成本,但是由此会降低车辆的大修成本以至事故成本,结果可能使两项活动的总成本降低。

物流企业的纵向联系包括与供货商、需求方之间的联系以及与其它物流企业之间的联系。第三方物流是连接供货方和需求方的桥梁,通过加强与供货方、需求方的联系,可能发现降低各方物流成本的机会。例如,将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与需求方、供货方信息系统连接,需求方将货物需求信息直接传给物流企业,物流企业按照需求方指令,代理需求方通过信息系统向供货方订货并将货物按要求的时间运送到需求方指定的地点,不仅可以提高物流企业的效率,而且对于需求方实行适时生产制(JIT),降低库存水平,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有重要作用。组建战略联盟是加强物流企业之间联系的基本策略。通过战略结盟,物流企业可以在未进行大规模资本投入的情况下,利用联盟企业的物流服务资源,增加物流服务品种,扩大物流服务的地理覆盖面,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提升市场份额和竞争能力。显然,通过战略联盟寻求发展相对于单个物流企业凭一己之力发展是一种速度快、成本低的发展之路。

(七)调动职工参与积极性

企业的一切活动都要依靠人来执行,降低成本当然离不开人的因素。职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程度高、责任心强,积极探索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措施是物流企业降低成本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当前我国正在开展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培养职工成本意识,让全体职工积极参与成本管理,可谓恰逢其时,不仅有利于企业发展,而且将为节约型社会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上一篇:开心过端午节600字作文下一篇:河北部分专科院校征集志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