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法制教育经验交流材料

2024-06-28

青少年法制教育经验交流材料(通用9篇)

篇1:青少年法制教育经验交流材料

与法同行

齐抓共管

创建绿色校园

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广泛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积极探索法制教育的新途径,扎实推进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县青少年法制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法制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我局高度重视青少年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教育工作计划中,定期研究有关工作。成立了以局长高东拴为组长、局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并对小组成员工作职责及任务进行了分解,使任务落实到人。各学校也成立了由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统筹领导、协调和督查普法的安排部署和落实工作,充分发挥法制工作机构和人员在教育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局机关和各学校分别制定了《青少年法制教育考核细则》,使各项计划、要求和任务落实到位,为我县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二、推进依法治教,发挥榜样作用

我局把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工作作为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前提,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1、落实好局机关学法用法工作制度。局领导带头深入学习以《教育法》为核心的各项教育法律法规,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依法治教基本方略的要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全局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强化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了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做到了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监督、依法管理。

2、加强学校校长、教师的普法学法工作,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使他们成为青少年学法守法的榜样。各校组织广大教师学习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每年举办法制专题讲座一次以上。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符合法律原则与规定的内部管理制度,形成具有法治理念的校园秩序和文化氛围,使学校成为青少年学生参与法治实践、培养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的重要场所。教育局做到依法行政,学校做到依法治校,教师做到依法执教,学生做到遵纪守法。

3、评优树模,推动法制教育工作稳步发展。我局及时对各校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进行总结、评比,对开展法制教育行之有效的做法加以固立,形成法制教育的有效机制。近年来,先后创建“普法先进校园” 3所,表彰奖励“优秀法制副校长”10人,“青少年法制教育先进个人”25人。

三、学科渗透,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我局把培养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与法律素质,作为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坚持把法制教育列为学校的必修课,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坚持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并重、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并行,形成科学、系统的学校法制教育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使学校法制教育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轨道。目前我县学校法制课堂教育主要以中学的政治课、思想品德课,小学的品德与生活课程为主阵地,以历史、地理等课程为两翼阵地,分阶段普及基本法律常识,切实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我们为全县各级各类学校配备心理健康和法制教育教师40名,并按要求开足课时,同时集中一周时间为安全(法制)教育周,组织学生学习《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加强青少年学生守法的养成教育,使他们懂得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养成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行为习惯,不断提高法律意识。

四、开辟第二课堂,拓展法制教育的途径

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班团队活动以及举办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注重青少年学生法律素质的养成教育。

1、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作用。聘请了专兼职法制副校长30名,基本上做到了中心小学以上学校都有法制副校长,所聘请的法制副校长均为公安、司法等部门在职专业人员。进一步规范和落实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工作职责,切实发挥法制副校长在加强师生法制教育,维护校园治安稳定方面的作用。

2、通过家长学校,利用周末时间对家长进行培训,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老师与学生家长之间互相沟通和家庭教育能力培训的双重作用,指导和鼓励他们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树立现代家庭教育观。同时引导家长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子女的行为起好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通过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净化家庭环境,构筑起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第一道防线,形成学校、家庭、社会 “三位一体”的法制预防网络。

3积极开展交通安全法制教育。配合公安交警部门,在全县中小学校中深入开展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活动,并以“道路交通安全在我心中”为主题,发动中小学校师生踊跃参加征文比赛,为《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实施营造了一个较好的社会氛围。活动期间,民警还将《道路交通安全法》释图制作成板报,在校园内巡展。

4、全面开展禁毒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根据《中小学生预防毒品专题教育大纲》,按照从小学五年级到高中二年级每学年“禁毒知识两堂课”的要求,加强禁毒师资力量的培训,切实做到计划、教学材料、课时、师资“四到位”,确保专题教育课的落实。“6〃26”国际禁毒日期间,在全县中小学集中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月活动。

5、我局要求各学校充分利用县教育平台、校园广播电视网等先进设施,安排专门时间组织青少年学生学习法制知识、了解法律案例,并为各学校购置有关法制宣传教育光碟100余套。同时在全县各学校建立图书室12个,新购置图书10万册,其中有关法律类图书约5000册,并设置了专门的法律图书角,确定阅览时间,面向教师和学生开放。通过集体学习、交流心得体会、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和考试等多种形式,提高法律类图书的使用效率,增强广大教师和学生学法、懂法、用法的能力。

6、各学校以安全教育月、安全教育周、安全教育日等活动为载体,利用校园广播、班会、法制讲座,开展演讲、组织知识竞赛、刷写标语、举办了“禁毒知识讲座”、给学生作法制案例分析报告等形式开展法制教育课。通过法制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法律维权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教育局在校长履职考核中通过听、看、查、访等形式评估学校及校长法制教育宣传工作。

五、今后工作思路

今后,我们将继续全面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1、积极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示范基地工作,树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典型学校,总结先进成功经验,推动全县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2、大力加强法制副校长制度建设。进一步推动和规范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制度建设,明确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工作职责,建立法制副校长培训和考核制度。

3、加强工作协调与配合。一是联合有关部门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为学生学习、生活创造一个和谐安全、健康的良好环境。二是主动与司法、公安、综治、共青团、关工委和普法主管部门加强沟通,建立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和发挥各方面的资源和优势,共同做好学校法制教育工作。三是联合有关部门加大对特殊青少年群体的教育、管理和服务,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

篇2:青少年法制教育经验交流材料

各位领导、嘉宾:

早上好!

昆阳三中是浙江省示范初中、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温州市首批现代化学校、温州市“五五”普法宣传先进单位。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关心教育好青少年一代,事关青少年健康成长,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事关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

在“五五”普法工作期间,我校非常重视青少年法制教育,充分利用平阳县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平台,积极开展各项普法宣传工作,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广大师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得到了增强,依法行事的责任感得到了提高。现对“五五”普法期间青少年法制基地建设工作进行总结:

一、成立法制教育领导小组,重视青少年法制教育

1.成立领导小组,加强教师队伍法制建设加强领导

要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作保障,我们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部署,于2007年成立了由王旭标校长为昆阳三中“五五”普法领导小组组长,法制副校长、德育副校长为副组长,各科室主要负责人、年级组长、班主任、政治教师组成的“五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五五”普法期间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实施。

在“五五”普法工作期间,为了加强教师队伍法制教育的建设,学校先后为教师购买了《“五五普法”常用法律知识学习读本》、《“五五”普法青少年常用法律知识学习读本》,做到了教师人手一本,还购订了《普法宣传手册》等材料,方便了教师的法律学习,充实了法律知识的宣传内容。学校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法律学习,充分利用每周一的例会、党支部会和年级组会议,集中选学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另一方面鼓励教师以自学为主,做好法律学习笔记,学校定期检查、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师德考核、评优、晋级之中。通过每学期检查、验收,促进了每位教师学法的自觉性。

2.将青少年法制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

学校每年都要制订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计划,并把它列入教学计划的重要内容,真正做到计划、教材、师资、课时“四落实”,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平时抓落实。

二、开展形式多样青少年法制教育活动,让学生知法、守法、用法

在强化学法的前提下,加强了法律知识的宣传。学校利用平阳县青少年法制基地的资源优势,通过宣传橱窗、黑板报、主题班会课等活动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促进了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文明习惯,提高了全校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做好青少年法制教育结合文章

在“五五”普法工作中,我们突出“五个”结合,即将“五五”普法工作同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同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相结合、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同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相结合,同教育教学相

结合,不摆花架子,使“五五”普法工作融入到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整体工作中。

1.与青少年法制教育专题课相结合只有知法,方能守法、用法。为此,昆阳三中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资源的优势,由县司法局提供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司法局法制教育专家和律师事物所的律师定期到校上法制教育专题课,为青少年学生上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其它一些法律基本常识。

2.与课堂渗透教育相结合青少年学生学习主阵地是课堂,利用课堂教学渗透法律相关内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学校根据各学科的知识特点,对不同学科的课堂渗透做出了相关规定。我们把社会、思品课作为法律知识渗透教育的主阵地,其他学科作相应的补充。

3.与学校的“四节”相结合学校的读书节、艺术节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学校利用这些文化节日,开展“法在我身边”演讲比赛,“学法、懂法、用法,做个守法好公民”征文比赛;举办文艺汇演,将枯燥、乏味的法律知识融入直观、形象、声请并茂的相声、小品、课本剧等节目中,使学生在欣赏节目同时,受到教育。

4.学考结合 夯实学习内容

学校每年对全校师生进行法律常识教育,同时开展法律知识的测试。对教师的学法、用法、法律考核成绩依次纳入考核。此外,把法律知识纳入每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让学生重视法制教育。

四、利用社会资源,建设法制教育基地

青少年学法需一个固定的阵地。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平阳县司法局联合,在学校的三楼大厅开辟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整个基地投资约20多万,基地内有各种各样法制教育、爱国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方面书籍2000多册,学生可自行取阅。同时基地内有55寸大屏幕电视,播放青少年法制教育方面题材的视频。

五、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成效

在学校普法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我校“五五”青少年普法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近年来,学校师生无一违纪、违法事件发生,发案率为0,学校被评为温州市“五五”普法宣传先进单位。

成绩代表过去,今后在“五五”普法期间取得的成绩基础上,继续努力,创新青少年法制教育,为创建和谐昆阳、平安昆阳而努力。昆阳三中

篇3:青少年法制教育经验交流材料

一、群策群力,深化学会引领作用

(一)顺应高教改革要求,推进创新创业教 育蓬勃开展

一是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协调作用,凝聚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合力。学会会员构成层次较多,包括高校教务部门、科研部门、学生工作部门、科技园和校产部门等。学会积极组织全国性活动, 交流工作经验,提高了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推进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二是围绕高教改革和发展大局,参与创新创业教育重大改革决策。参与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的制定,参与教育部“普通本科院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的制定,参与教育部创业教育示范性教材《创业基础》的编写。同时承担科技部、人社部等部委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文件制定和创业培训教材编写工作。三是率先 开展全国性创新创业教育评先评优工作,树立典型。2011-2012年组织开展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特色经验材料征集和遴选工作、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和创业教育先进个人评选活动。2011和2012年会期间分别表彰了30家“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2012年会期间表彰了51名“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个人”。学会计划已将此项工作作为常态化工作,成为全国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活动之一,成为学会促进创业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育质量提高的有效支撑。

(二)举办全国高层论坛,推进创新创业教 育学术探索

一是邀请领导做高水平讲座。学会先后邀请原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参加成立大会、工作年会,并就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问题发表重要讲话;邀请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梅克保就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大学生就业形势、湖南支持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相关政策等做主题发言。二是承办创新创业教育高峰论 坛。2009年4月学会承办了由教育部学生司、思政司和湖南省教育厅联合主办的全国高校创业教育高峰论坛;2010年6月学会承办了由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办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创业高峰论坛”。三是举办创新创业教育论坛。2010年7月举办全国高等学校创新与创业教育论坛;2012年12月举办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论坛。

(三)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创新创业教 育理论研究

一是举办征文活动,促进理论研究。学会于2010-2012年三次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论文征集和评比活动,内容基本涵盖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各个方面,学会组织专家对论文进行了评审,举行了优秀论文颁奖仪式,并推荐优秀论文在会刊《创新与创业教育》期刊上发表。征文活动有力促进了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对提升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水平起到助推作用。二是加强经验交流,扩大学会影响。学会会长高文兵先后出席“创新型创业教育与实践”国际研讨会、“面向未来·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论坛和“新形势新任务下的中 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等,并做讲话。通过参加类似活动,加强了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扩大了学会的影响力。三是组织全国性师资培训和学术研讨交流活动。2012年10月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教育部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高教创新创业教育学会和中南大学承办,举办2012年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来自全国各地43所高校的创业教育教师和工作者110人参加培训。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刘贵芹、创新创业教育分会会长高文兵、创新创业教育分会副会长徐建军、著名企业家和投资人等领导和专家就创业理 念、教学、实践和探索等方面做了精彩的阐述和深入的探讨。研修期间,举办了“全国高校创业教育专题研讨会”,与会成员就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创业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交流高校创业教育特色经验,展示高校创业教育成果。

二、整合资源,推进学会平台建设

(一)建设交流平台,促进学会工作交流和 学术理论研究

一是建好学会网站。通过网站开展信息、学术和工作及经验交流,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国内外发展的现状、最新成果跟踪和介绍。二是做好《学会动态》。及时准确报道宣传学会工作,加强分会内部沟通与学术、工作交流,及时收集和发布全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最新动态,对最新成果进行宣传、推广,发挥学会工作辐射作用。三是办好会刊《创新与创业教育》。不断提高办刊质量、扩大刊物发行量。《创新与创业教育》期刊是我国目前创办发行的唯一一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专门学术和理论研究的期刊,从目前情况看,刊物立足学术交流,引领创业教育百家争鸣,对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学术理论研究和工作交流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期刊已出版18期,发稿576篇,约280万字。

(二)设立专家委员会,发挥专家学者研究 和工作参谋作用

2011年6月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分会专家委员会,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徐飞教授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郑强教授、长安大学党委副书记白华教授、中南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主任杨芳教授任副主任委员, 有29位专家任委员。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专家委员会会议,就规范和规划学术和理论研究、工作交流,促进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建设展开讨论。组织专家委员会部分专家对全国高校创业教育优秀论文进行评审。

(三)实施联动策略,加强与教育部创业教 育指导委员会合作

积极与教育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工作实施联动策略。双方合作参与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文件的制定;联合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创新创业教育最新动态。一是开展专题调研。根据教育部相关部署,就“十一五”期间创业教育教材建设基本情况、“十二五”期间教材建设应贯彻的基本原则、“十二五”期间国家级教材规划的建议、建立和完善教材质量监管制度和具 体意见和建议等方面开展调研。二是组织问卷调查。连续三年组织开展全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情况问卷调查,引导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健康、科学、规范、可持续发展。三是进行实地调研。由会长、教指委主任委员高文兵带队,先后赴黑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和温州大学等高校就学校创业教育开展总体情况、组织机构、工作机制,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创业实践与实训基地建设以及与校外合作情况和创业教育创新举措等方面展开深入的调查。通过调研掌握了我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一手资料,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整体上有所把握,了解了全国高教创业教育的真实情况,增强指导的针对性。

三、夯实基础,推进学会做大做强

(一)加强学会制度建设,规范日常管理

一是完善学会规章制度。根据学会《章程》制定了分会登记证书保存管理办法、印章管理使用办法、财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推进学会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做好分支机构年检。认真整理有关资料,做好自我评估, 及时报送高教学会秘书处。通过年检,不断规范学会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作用,促进学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和科学发展。三是严格会费收缴使用。学会财务由中南大学计财处代管,学会根据《章程》,严格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和学会《财务管理办法》,自觉接受审计部门的监督审计,收入支出原始凭证、计帐凭证齐全、手续齐备,财务管理和财务收支合理,会计帐目清晰。按照《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分支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按时向上级学会缴纳会费。

(二)规范学会组织建设,发展壮大规模

一是做好会员单位发展工作。创新创业教育要深入普及地开展,必须有更多的单位和人员参与其中,发展新会员是学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必须做好。学会遵循“保证质量、重心下移、扩大规模”的原则做好会员单位发展工作。通过会议、网络等载体,积极宣传学会工作,制作了《会员单位入会申请表》等材料,规范入会申请程序,明确会员资格审查流程。二是规范理事会建设与管理。实行理事会单位“浮动”管理制度,一方面积极吸纳热心学会工作、创新创业教育业绩突出的会员单位进入理事会,另一方面对无法承担理事单位责任会员进行劝退。三是尝试吸纳企业会员。考虑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 经充分发动和酝酿讨论,尝试吸纳“深圳市赛为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加入学会,并增补其为常务理事单位。

(三)完善学会运转机制,促进科学发展

一是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学会秘书长会议。2009-2012年分别在宁波大学、重庆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和东北大学等学校召开学会秘书长工作会议。会议就当年学会工作进行总结,并研讨学会工作计划,同时对学会和秘书处工作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广泛的讨论,推动了学会工作的正常运转。二是每年举办一次学会工作年会。2009年4月在中南大学召开学会成立大会,通过了学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等,做出了学会发展规划。2010-2012年分别在长安大学、吉林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举办学会工作年会,就学会重大规划和活动进行研讨和表决。学会工作认真贯彻了年会会长报告、领导重要讲话精神并结合会员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开展高校创业教育调研等工作,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三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工作。组织专家对论文进行网络评审;发布《学会动态》电子版刊物;通过网络及时与会员单位进行联系与沟通,保证学会正常运转。

篇4:青少年法制教育经验交流材料

关键词:校园;网络交流平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2-0015-03

为适应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建设高水平的学校网络服务体系,国内大多数学校都在不断完善校园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尤其是近年来,学校已成为中国社会“网络化”发展的前沿,互联网已经在校园得到较大普及。校园网络交流平台以互联网作为交流分享平台,综合利用网络載体,进而实现信息共享、思想交流等目的。常用的交流载体主要有QQ(群)、BBS、E-mail、BLOG(博客)、校内网(人人网)、百度贴吧等。这些板块以其开放性、即时性、交互性、虚拟性、选择性、平等性等特点,深受广大青少年的青睐,成为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

一、校园网络交流平台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校园网络交流平台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影响。首先,拓宽了信息渠道,增强了青少年现代意识。网络为青少年拓宽了信息来源和沟通渠道,成为信息时代社会精神的重要体现。网络丰富的资源不但丰富了青少年学习生活,更有助于他们不断提高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并时刻与网络保持同步发展,增强青少年的学习观念、效率观念、平等观念、全球意识等现代观念。其次,扩大了社交范围,培养了青少年思考和沟通能力。青少年通过QQ(群)、BBS、Blog、贴吧、游戏等平台,与许多互不相识的人交谈、来往、倾诉,不仅快捷、高效地获取了大量需求信息,还可以通过结识与个人兴趣相投、有益于学习工作的朋友,拓宽社交范围,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促进了个性培养。第三,拓展教育空间,成为青少年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通过便捷实用的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工具、聊天工具等寻找学习资料、观看网络教学视频、讨论学习心得、向老师提问……网络学习使青少年更直观地理解所学习的知识,学习起来更轻松,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他们更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从而成为青少年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

2.校园网络交流平台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一是影响了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道德观念还没有完全成熟,没有形成正确辨别是非的能力,而网络上大量存在的虚假信息、粗言恶语、黄色暴力等不良信息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久而久之,必定导致青少年行为失范。二是淡化了青少年法律道德意识。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等特点使得在网络上不必为一定的言行负责任,因此,逐渐淡化了青少年的法律道德意识。常见的方式主要有交流或传播黄色内容、窃取QQ号码、盗取电子邮箱密码、攻击他人网络系统等,严重侵犯了他人隐私,给受害人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和感情上的伤害。三是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自控能力较差的青少年长时间沉迷于网上交友、暴力游戏等会患上“网瘾”,导致青少年学业荒废、情绪低落,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生物钟紊乱、思维迟缓等现象。同时,一些青少年网民过分沉迷于网络交友,并在现实中随意与网友见面、交往,不但会对青少年人身安全构成威胁,还将对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活动产生消极的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令人担忧。

二、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1.认识不足,机制不全。当前,我国教育体系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校园网络平台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影响容易被轻视。据了解,许多高校建立了形式多样的网站或者网页,但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或网页却不多,内容也比较单薄,有的高校思想政治主题网站的日平均访问量仅仅10余人,远不能发挥网络教育的功能。另外,校园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方面的力度与网络的快速普及和广泛应用不匹配,如硬件设施、专项资金、网络安全维护人才等的缺乏,严重影响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建设。

2.内容陈旧,形式单调。当前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教育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性和创新性。比如内容上大多是空而泛的理论概念与法律法规条文,版面设计上色调单一,网页更新频率慢,毫无时代感和吸引力可言,真正吸引青少年的话题和内容太少。同时,网站内容注重单方面的灌输,缺乏与学生的广泛互动与讨论,无法引起青少年学生的兴趣。

3.教育引导滞后,协作不畅。“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作,涉及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但很多人认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的事,家长参与不多甚至不参与,加之当前大多数学校重文化课、轻思想政治教育现象严重,认为设置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或网页就能一劳永逸,没有发挥学校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前沿的教育引导作用,一旦发生问题,学校、家长、社会协作不畅,职责模糊,相互因推诿,而忽略了问题真正的成因。

三、加强校园网络交流平台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找到校园网络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应对措施是开展网络思想教育研究的落脚点。充分利用网络传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大、覆盖面广及交互性强等优势,大力推进校园网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

1.加强思想认识,健全教育机制。必须加强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学校相关部门要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密切关注网上动态,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加强同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家长要意识到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职责,紧密联系学校,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并将教学内容融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多管齐下,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强化技术保障,大力建设校园网。首先,要建立专职队伍,聘请专题研究的专家,详细了解青少年产生思想问题的根源和存在问题,思想教育工作应从哪里着手会更有效等地开展教育工作。第二,加大校园网络技术投入力度,购进先进设备,升级校园网站,提升校园网络平台硬件和软件设施,提高网络思想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达到快捷、高效思想教育目的,为校园网更好的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基础。第三,利用网上聊天室、博客、QQ(群)、BBS、教工和学生的各种论坛等栏目作为阵地,选派一批教学一线的学生辅导员、心理学专家、职业规划师等参与到讨论中,以普通网客身份与青少年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对话、讨论和留言,对他们在学习、生活和情感等方面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帮助和疏导,运用技术手段,充分调动青少年的积极性,将校园网络打造成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

3.明确教育导向,丰富教学手段。“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方向,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因此,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不能片面追求文化课考试成绩,而要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到与文化课同等重要的地位,注重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主题上,以“贴近教育实际、贴近个性群体需求”为主题,开辟具有时代特色专栏网站应对个性化思想教育平台,为师生提供交互性服务;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使教学手段多样化,例如在校园网上精心设计“创办电子刊物、网上创作竞赛、网络文化艺术节”等健康向上的交互式栏目;在教学方法上,开展循序渐进的渗透式、非说教式的教育方法,如有针对性地开辟毕业生就业指导专栏、学校建设发展“建言献策”专栏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但可以帮助青少年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还可以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和提高,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

4.开展网络清理活动,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积极建立专门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形成校园特色的“红网”教育阵地,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氛围。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强校园网络平台管理,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通过网络论坛平台开放性等特点,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络文化教育活动,形成浓郁的校园网络教育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素养不断提高。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管理,配合公安、执法等部门,加大对校园周边网吧的监督,有力抵制网吧等不良网络环境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姜有明.创新育人途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的现状与思考[EB/OL].(2010-11-09)2011-10-8].http://gsyx.cersp.com/article/browse/3420412.jspx.

[2]李平平.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下旬),2009,(8).

[3]李炫仪,沈强.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J].改革与开放,2011,(2).

篇5:青少年法制教育经验交流材料

介绍材料

我校位于享有“像凤凰羽毛一样美丽的地方”之美誉的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县城中心。现有教职工70名,学生1393名,共开设27个教学班,学校占地面积11700平方米,是全县办学规模最大的一所中心完全小学。多年来,学校为了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措施与保障

1、建立了法制教育组织机构,组长由校长担任,组员有副校长、大队辅导员、班主任等。

2、每周开设了一节法制教育课(广播课)。

3、每学期学校都把法制教育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少先队大队部工作计划之中,并按计划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活动。

4、为保证法制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学校每学期都有计划地投入部分经费,2008年以来共投入经费达3.5万元。

二、活动开展情况

为了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法制教育,近年来,学校有计划地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活动:

1、每个学期都由法制副校长组织消防队、交警队、环保局、司法局、派出所等单位的领导和警员到学校对学生进行一次法制教育。教育的主要内容有《环境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交通法》、《消防法》、《禁毒

法》、《治安管理法》等法律法规。

2、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将法制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育教学之中。

3、将遵纪守法列入对学生的操行要求和评价之中,每学期表彰一批遵纪守法的优秀学生。

4、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国旗下的讲话、广播课(每周开设一节)、班队会、宣传橱窗、学习园地等。

5、每学年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法律知识竞赛。

6、每学期组织学生到派出所、县武警中队参观一次,请派出所、县武警中队的领导为学生上课,让学生明白未成年人可能会从哪些方面犯罪,应当怎样预防等,还用真实、具体的事例教育感化学生。

三、取得的成绩

通过普法知识教育及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多年来,我校师生均没有违反法律法规的现象。学校曾先后荣获全国普法教育先进单位、贵州省文明单位、贵州省关心下一代优秀家长学校、黔南州精神文明先进单位、黔南州平安工程先进单位、三都县精神文明先进单位、三都县教学管理先进单位等。

三都县三合镇城关小学

篇6:青少年法制教育经验交流材料

同志们:找文章到更多原创-(http:///)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青少年科技活动经验交流会。刚才几位同志的典型发言讲的很好,对于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近几年来,我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和科普工作开展的比较好,科技活动取得了可喜成绩,为我区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做出了突出贡献。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从来没有像当今这样全面影响着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实践。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有强盛竞争力的根本标志,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首要的变革力量。科技的根本是人才,人才的培养在教育,这也构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战略: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人才强国。学校是学生学习新知识、新思想的沃土,是孕育优秀人才的摇篮,学校教育是引领未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使命,为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2049计划)》中,都把青少年作为科技教育和科普工作的重点人群,因为他们的科学水平代表着国家未来的科技水平。借此机会,我讲两点意见。

一、要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和滨海新区建设的战略高度认识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重要性

今年关于科技方面有四件大事:一是本月国务院颁布了《科学技术中长期发展纲要》;二是颁布了《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三是颁布了落实规划纲要十二个方面的重大政策;四是十一月份要召开建国以来的第五次科学技术大会,总书记、总理都将分别发表重要讲话。这都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工作的重视。为什么这么重视?

(一)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1、科学技术发展不断突破人类传统认识极限,引发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纳米、信息、认知、生命科学等等、科技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创新密集的时代。

2、技成果产业化周期缩短,造就新的追赶和超越机会。美国永60年电话普及率达到50%,互联网用了5年时间,大大缩短。

3、学理论超前发展,引领新的技术和生产方向。核物理——核能;量子力学——集成电路;DNA——生物技术。

4、科技全球化加快,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二)科学技术竞争已经成为当代国际竞争的焦点

1、发达国家用技术控制市场。研发收入,发明专利投入远远超过我们,知识产权成为影响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最大不确定因素。

2、达国家用技术控制资源(空间、海洋、生物领域)

3、达国家用技术控制媒体(传播西方意识形态、文化和价值观)

(三)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是我国的战略选择

美国:保持科技前沿的领先地位;

英国: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核心;

日本: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之国;

韩国:制定科技为基础的发展政策,在半导体、汽车、造船、钢铁、电子、信息通讯等众多领域,都比我们起步晚,但技术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已走到我们前面,并跻身世界前列,经济总量是我国的40%,人口才4000多万。目前,世界上约有20个左右创新型国家,美国、日本、瑞典、德国、以色列、芬兰位列前茅,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中位居第28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韩国位列第7。

存在的差距:一是关键技术自给率低,韩国引进先进技术消化比率1:5,我们是1:0.071;二是发明专利数量少;三是科学研究质量不高,印度每万人口大学生的数字我们赶不上,研发、软件、大学教育我们赶不上;四是尖子人才匮乏;五是科技投入不足。

(四)我国必须建设创新型国家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决定了我国必须建设创新型国家,保持40年(1980-2020)7%以上的高速增长前所未有。

2、人口众多和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决定了我国必须建设创新型国家。人均石油可开采量占世界平均值的1/10;人均水资源占世界平均值的1/3;人均耕地资源占世界平均值的1/2;人均矿产资源占世界平均值的58%;2004年国际市场铁矿石上游71.5%。国际原油价格屡创新高,我国资源利用率不高,奢侈浪费现象严重。

篇7:学校少年宫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云和县XX中学少年宫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云和县XX中学座落于云和县崇头镇,距县城12公里,占地26亩,为云和县唯一一所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现有教职工49人,共11个教学班,在校生449人。2011年9月,学校按照县文明办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建成云和县第一所农村学校少年宫,少年宫以“快乐、健康、特长”为宗旨,以“艺术、体育、文化”为主要活动内容,把课堂教学和素质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形成寓教于乐,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目前,有860名学生常年在我校少年宫开展活动,促进了我校及其周边37个村庄2236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一、主要的做法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近年来,崇头镇高度重视乡村少年宫建设。我们学校借此机会争取政府的财政支持,采取政府投资、社会捐助相结合的办法,多种渠道筹措乡村少年宫建设和运行资金。自2011年以来,崇头镇党委政府投入资金10多万元,为学校建设了图书阅览室、手工制作室、书法室等各种专用室,购置电脑、多媒体等设备;云和县移开办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拨付5万元专款用于我校的少年宫建设; 周边村庄也积极支持学校少年宫建设。各方的积极支持有力地保障了乡村少年宫建设工作的推进。我校也成立了专门的少年宫建设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抓少年宫建设。学校制定了《少年宫活动实施方案》,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少年宫社团的活动。

(二)一师两用,发挥特长

少年宫的主人是广大未成年人,少年宫运行的组织主体是辅导员队伍。我校以教师为主要力量,通过培训、走教、轮岗等,实现一专多能和师资共享。开辟“四点半课堂”,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民间传统艺术、地方戏曲传授。积极发挥发挥民间艺人、劳动模范、先模人物和“五老”人员的作用,邀请他们担任乡村少年宫辅导员,丰富课外教育的内容。目前有3名志愿辅导员常年到我校少年宫授课讲学。不断扩充辅导员队伍,积极参与到未成年人教育中。

(三)激发兴趣,寓教于乐

发挥思想道德建设阵地作用。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深入开展“感恩的心”、“体验亲情”、“爱心奉献”等

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家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在社会奉献爱心,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例如,学校开展学雷锋活动月活动,给优秀教师扫墓,参观抗战旧址,给五保老人送温暖等活动,少年宫与交警中队联合开展了“我当交通小警察”、“保护绿色环境标兵”、“父母养育我成人,我为父母尽孝心”等活动,使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发挥技能培训平台作用。利用少年宫在设施、器材、场地的有利条件,广泛开展音乐、舞蹈、书画、球类、棋类等文体活动,开展实验探究等科学技术培训,把曲艺表演、民乐演奏、中华武术等传统文化设为乡村少年宫培训项目,让农村孩子们既掌握了一技之长,又传承了优秀民族文化。比如我校的项大兴老师,是我县著名书法家,他潜心书法和篆刻十余年,凝聚了两百余件书法和篆刻精品,先后在少年宫举办了两次书法和篆刻作品展,进一步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审美意识和创造力。

发挥社会实践基地作用。配合学校教育,积极为青少年提供第二课堂,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乐趣,在社会实践中提高能力。我校把乡村少年宫的农业科普课程开在田间地头,使孩子们对农作物种植、禽畜养殖等农业生产技术有了直观了解和基本掌握。开展了生态文明知识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建设绿色生态文明家园等实践活动,引导孩子们从小爱护环境。

(四)以点带面,四周辐射

我校少年宫积极与崇头镇文化中心及各村开展交流,带动周边村庄的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比如我校与梅源村老年协会结成帮扶对子,学生们定期为五保老人演出,与他们谈心,解除了老年人的寂寞,也培养了学生的尊老意识。2013年9月,为了迎接建国64周年,我校与镇文化中心联合各村编排文艺节目,在编排和演出过程中,老少同乐,使孩子们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三、取得的成效

1.实现了校内外教育的有机结合。学校以少年宫为载体,积极探索建立校外活动与学校教育有效结合的工作机制,把少年宫活动列入了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保证了学生每天都能参加课外活动。形成了学校教育与少年宫活动紧密衔接,拓展了教育的途径和领域,有效的推动了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

2.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少年宫活动促进了孩子们综合素质的提升,孩子

们在家里主动地帮父母做事,懂得感恩父母,体谅他人,学到了课本以外的知识技能,社会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学生从个人兴趣出发参加一至两个兴趣小组的活动,培养特长,促进了全面发展。通过参加脑思维训练活动,开发了智力,促进了学习成绩的提高。

3.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辅导员老师在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同时,坚持边学边教,既培养了学生,又促进了自己专业水平的提升,一批年轻的辅导员老师,经过少年宫的锤炼之后,成长为学校的教学骨干。

4.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在快乐高效的课堂上学习知识,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陶冶身心。近年来,在校寄宿学生数逐年增多,学生普遍反映喜欢学校的生活,实现了“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的目标。青少年对少年宫活动的满意率达90%以上。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管理,确保少年宫作用发挥。要确保活动时间,每天下午开放1个小时,双休日、节假日每天开放不少于3小时。充分保障青少年学生在少年宫的学习活动时间。要拓展活动空间,除在各活动室组织活动之外,还不定期在校园内举办一些专题活动,并积极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参观校外德育基地,切实收到活动效果。要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利用少年宫活动,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要加强少年宫活动的检查考核,切实提高少年宫活动的实效。

2.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按学年制定具体的辅导员队伍培训计划,并能按照计划切实开展培训工作,一学年至少能组织一次“请进来”或“走出去”的辅导员培训活动,提高辅导员教师的业务素质。

3.继续加强硬件建设。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设施资源的同时,积极筹措“乡村少年宫”建设经费,争取上级部门对“乡村少年宫”建设的项目投资,为“乡村少年宫”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将“乡村少年宫”建设经费纳入学校经费预算。管好用好中央彩票专项公益金资助项目运转资金。

4.打造活动品牌,突显少年宫的特色。坚持从少年儿童的自身特点和规律出发,形成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活动项目。作为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学校将把足球和射箭项目作为我校少年宫项目建设的重点,经费上保证、力量上倾斜、辅导

上加强,提高活动成效,逐渐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品牌项目。

篇8:青少年“群体交往经验”研究述评

一、研究综述

1.关于同辈群体的研究

目前, 国内外有关青少年群体生活经验的研究集中于同辈群体,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 关于青少年正式与非正式群体、同辈文化的研究日益丰富。这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三方面:本体论研究、文献研究、具体研究。

(1) 本体论研究

本体论研究主要涉及青少年群体的成因、类型、构成、功能、群体规范与冲突、群体目标、群体与权威、群体交往方式、群体亚文化等多维度下的表征。主要观点如下:同辈群体具有内聚力、关系平等、交往内容广泛、有自己的亚文化、有较强的权威性核心人物等特点[1];同辈群体 (同伴关系) 对青少年发展既有积极影响, 也有消极的影响;同伴关系对青少年具有文化传递、行为发展功能, 具有认知功能、情绪调节功能、完善个性的功能[2];同辈之间的社会比较压力、亚社会认同作用、早期同伴关系是青少年之间相互影响的机制[3]。

(2) 文献研究

本研究主要涉及国内外同伴关系的研究综述。国内的研究包括同伴关系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同伴关系与儿童行为、同伴关系与家庭关系、同伴关系与社会技能训练、同伴关系与气质、社会观点采择[4], 以及同伴关系研究的方法、同伴关系的改善与矫正、同伴关系研究的热点等。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如进一步探讨影响同伴关系的多种因素, 加强对儿童同伴关系干预措施的研究, 加强对同伴关系负面影响的研究, 关注不良同伴关系的研究等, 在研究方法上要进一步完善。

国外研究主要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研究。傅金枝和董泽松总结了近20年来国外对同伴关系领域的介绍, 主要涉及三方面:同伴关系类型、家庭关系与同伴关系、同伴地位等研究。方晶晶和周宗奎的研究从另一方面总结了近10年的研究状况, 包括经典的研究和新的研究。经典研究领域主要指儿童行为在建构和维持同伴关系上的作用、同伴关系类型和特征、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与适应的作用。新的研究领域指儿童发展与适应的潜在原因:交往经验、影响儿童同伴关系的生物情绪因素、儿童同伴关系中的性别因素、跨文化研究等。

(3) 具体研究

主要涉及儿童攻击性行为研究、友谊特征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青少年自我认同研究、同伴群体活动中的性别排斥研究、青少年群体与儿童品德发展的影响研究等, 均取得了一定成果。

具体研究主要侧重于青少年社会化的某一具体问题, 将人的社会化分解成不同的方面, 如自我认识、道德认知、攻击行为、人际交往、人格心理、利他行为、社会性别等等, 然后将群体交往与社会化进行排列组合, 进行一对一的实证研究, 如“同伴关系对儿童品德发展影响的研究”, 得出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的结论, 并提出相应对策。

2.关于异辈群体的研究

(1) 国外研究

20世纪初, 西方学者开始研究青少年社会化问题, 人们一直认为家庭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父母是儿童生活环境中最重要的部分, 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到了80年代, 这种观点受到了冲击。美国学者哈里斯在麦考比和马丁的研究基础上提出“父母对儿童的发展没有长期的影响, 家庭外环境才是儿童社会化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一观点引起了社会和学术界的关注, 并引起了学术之争。

提起代沟问题, 有三个重要的人物不可忽视, 他们分别是弗里·戈若、玛格丽特·米德、查尔斯·赖克。弗里·戈若是一位美国人类学家, 他较早提出代沟问题。他在1948年出版的《美国人:一项国民性研究》中提到了由于迁移到新环境, 父辈权威丧失的问题。玛格丽特·米德是最具影响力的美国著名人类学家, 她于1970年出版的代表作《代沟》一书, 通过对二战前后两代人生活环境、文化观念差异地分析比较, 阐明了代沟形成的社会和文化背景。提出后象征文化、互象争文化和前象征文化[5]。与此相应, 米德在另一部代表作《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购问题的研究》中从人类文化史的考察出发提出代沟问题既不能归咎于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差异, 更不能归咎于生物学方面的差异, 首先导源于文化传递的差异。并提出了三种文化:“前喻文化”:即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并喻文化”:即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后喻文化”:即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概念。为代沟的产生提出了颇具说服力的阐释, 并提出了解决代沟的社科的解答, 即“老一代应该向年轻一代学习”, 以此拉开了研究代沟问题的序幕[6]。查尔斯·赖克是美国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 1970年出版的《美国的返青》一书是西方关于代际关系研究的经典论著之一。

(2) 国内研究

国内较早研究代沟问题的代表是张永杰和程远忠先生。他们根据玛格丽特·米德关于“重大事件产生一代人”的观点, 以政治人格为主轴, 将中国社会人群划分为四代人:从政治时代经历过来的第一代人, 建国后17年中成长起来的第二代人, 文革中的红卫兵为第三代人, 20世纪60年代之后出生的第四代人。这是我国学者较早对代沟现象进行的系统研究。自此以后, 我国不同领域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沈汝发对我国代际研究作了梳理, 认为代际研究在我国大致经历三个阶段。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 主要是引进西方的研究并作初步探讨;稳定发展期:90年代, 广泛研究同辈群体的交往;新的发展期:2000年至今。

在研究方法上, 国内学者理论与实证相结合, 从社会学、青年学、人口学、文化学等视角重点研究城市中的代际关系以及家庭中的代际关系。其内容涉及到代沟的概念界定、代沟划分的标准、代沟产生的原因、代沟的表现方面、代沟的特征、代沟的功能、网络社会的代沟现象、家庭结构与代际关系问题等[7]。其中家庭养育方式对子女影响的研究涉及父母养育方式对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认知方式、社会性别角色、人格发展、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等都有一定的关系, 从而强调父母教育的重要性。

3.关于社区与青少年发展的问题研究

(1) 国外研究

国外对该问题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1942年, Shaw和Mekay出版《青少年犯罪与城区》一书, 探讨了贫困社区对儿童和青少年的不良影响, 提出了社区的社会组织缺乏理论, 指社区缺乏组织会对儿童和青少年产生不利影响。1978年, Kornhauser出版《青少年犯罪的社会根源》, 运用社区的社会组织缺乏理论来解释城市贫困社区中的青少年犯罪和其他行为问题。1990年, Jencks和Mayer发表了被誉为社区研究的经典之作《在贫困社区中成长的社会后果》一文, 指出了个体行为受社区影响的五种理论模式, 即社区的机构资源模式、社区的集体社会化模式、流行模式、竞争模式、相对剥夺模式。社区大体通过这些方式影响个体。此后, 国外关于社区对儿童和青少年影响的理论研究大多以这五种模式为指导进行[8]。

(2) 国内研究

国内关于社区与青少年的研究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研究领域主要局限于一般的理论探讨, 概念、现状分析、多角度的解释以及教育策略等。另外, 关于“社区青少年”的研究逐渐增多。在研究方法上从思辩性逐渐向实证性过渡。在研究的价值上从理论探讨逐渐向应用型转变, 力图解决实际的教育问题。

4.关于网络群体经验的研究

(1) 国外研究

国外关于网络与青少年的研究起步较早, 有较多的研究成果, 出现了大量有影响的论著。如尼葛洛庞蒂的《数字化生存》、埃瑟·戴森的《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中》等, 美国未来学家唐·太普斯考特的《N世代———主导21世纪数位生活的新族群》则尝试将网络时代的种种现象勾勒清楚, 他的研究涉及到社交、代沟、学习、心理、消费、娱乐、家庭、就业、未来领袖各个方面, 是西方最新的、比较全面与权威的关于网络与青少年研究的著作[9]。

(2) 国内研究

国内对网络与青少年群体的研究起步较晚, 近年发展势头迅猛。其内容涉及综述类、网络道德、网络交往、网络婚恋等问题。研究者们基本达成共识:网上交往利弊共存。体现了平等性、自主性等特征, 同时会引发伦理道德问题、感情问题、心理健康问题、人身安全问题等。20世纪90年代中期, 关于青少年与网络的关系研究多了起来。鲁洁教授的《网络社会、人、教育》是国内第一篇将网络社会、人、教育三者放在一起加以系统讨论的文章。徐云峰的《网络伦理》是国内第一部完整论述网络伦理的著作, 该书从网络道德的概念、特点、趋势作了探讨, 并对如何进行教育提出了对策。除此以外, 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作了研究。

港台学者对于网络青少年群体交往的研究也很重视, 1997年香港突破机构对全港青少年进行了一次网络调查, 在《青少年研究学报》上发表了调查论文《从“青少年网络行为研究”看本地网上群组形成》。1998年台湾学者叶启政在《社会学研究》第三期上发表了《虚拟与真实的混沌化:网络世界的实作理路》[9]。

二、已有研究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综上, 目前青少年社会化、群体经验、社会认知的相关研究业已取得不少基础性成果, 但是我们也发现了现有研究的问题所在。

首先, 缺少群体经验的比较研究。目前这方面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第二, 研究思维方式是简单的一对一的思维方式, 类似于机械的刺激—反应的关系。缺乏整合的、复杂的、系统的研究模式。第三, 研究只关注结果而不关注过程。结论上仅限于“有”“没有”或相关性“高”与“不高“的简单结论, 缺乏过程性的、质的研究。第四, 研究多局限于心理学、教育学范畴, 缺乏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视角。第五, 有关独子社会背景下青少年同辈、异辈群体经验、信息化背景下虚拟群体经验等方面的研究多是片断式研究, 并不系统。

三、研究的走势:整合

对“青少年群体交往”问题, 需要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 逐渐走向融合视域下的整合研究, 以便探究融合理念下青少年群体交往的新特点, 更好地指导青少年的群体交往, 建立良好的群体交往经验, 促进青少年更好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目前, 广大教育工作者仍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是:如何以综合的视角看待当代青少年生活的整体性和独特性?如何认识独子社会和信息化背景下青少年的同辈、异辈和虚拟群体生活经验及由此产生的独特的社会认知?如何加强不同青少年群体交往经验的比较研究, 包括同文化和异文化领域的比较研究?如何培育适应青少年需要的现代群体生活形态, 改善群体交往的心理问题?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的网络群体交往、正确引导青少年建立网络人际关系, 以弥补现实人际关系的不足?

上述问题尽管业已引起教育界内外的关注, 但尚未得到系统研究。我们期望这些问题在今后的青少年群体交往经验研究中逐渐得到重视, 为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提供心理学支持。

参考文献

[1]陈正良.同辈群体环境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4 (5) .

[2]张茜.青少年同伴关系的特点与功能分析.当代教育科学, 2003 (1) .

[3]金盛华, 宋振韶.当代青少年同辈交往的影响机制及其引导.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0 (5) .

[4]侯爱民.国内儿童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综述.滨州师专学报, 2002 (9) .

[5][美]玛格丽特·米德著.代沟.曾胡, 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8.

[6][美]玛格丽特·米德著.文化与承诺:一项关于代沟问题的研究.周晓虹, 周怡, 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7.

[7]沈汝发.我国代际关系研究述评.当代青年研究, 2002 (1) .

[8]朱琦, 张庆林.国外关于社区对儿童和青少年影响的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3 (1) .

篇9:青少年法制教育经验交流材料

开幕式上,田文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徐延豪在讲话中表示,召开此次现场交流会是为了让各地科技场馆项目管理人员观摩学习克拉玛依市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做法,通过挖掘各地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经验和做法,向全国进行推广。

徐延豪对科普场馆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要深刻认识科普场馆开展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方面的重要性。各级科协组织应清楚地了解本地科技场馆的建设及内容情况,使科普场馆科学教育活动成为科技与公众之间的纽带。二是要高度重视科普场馆科技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核心战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是基础和关键,青少年是我国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来源和后备力量,各科普场馆要在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上花气力、下工夫,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人才支撑。三是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科普场馆的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加强传统科普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丰富科普内容信息资源,创新科普表达形式,拓展科普信息传播渠道,推动“互联网+”的思维模式,推动科普场馆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立体、全方位发展。

全体与会代表发布了全国科普场馆青少年科技教育行动倡议书《科技引领创新,人才创造未来》。共同倡议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机构和科普场馆,进一步认清科普场馆在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和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坚持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方式,以科普场馆科学教育活动为纽带,促进校外科技活动与校内科学教育的有效衔接,综合利用广播、电视、书刊、网络、移动终端等传统与新媒体手段,大力推进信息化条件下科普场馆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优化社会科普资源配置,提高科普公共服务水平,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的支持,制定有利于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为科普场馆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提供保障。

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孟庆金、英国皇家化学会北京分会主席David G. Evans等来自科普场馆和教育界的专家作了主旨报告。克拉玛依市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江苏省科技馆等8家单位的相关负责人与参会代表分享了在科普场馆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中的经验,共同讨论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次交流会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5届青少年科技节同期举办,与会代表在听取会议主旨报告和典型经验发言的同时,现场观摩了自治区创新大赛、机器人比赛、航模展示等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

上一篇:值班和交接班管理规定下一篇:表示颜色的abb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