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信用信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2024-07-30

社会信用信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共9篇)

篇1:社会信用信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

为进一步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推动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内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内江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12年 度工作计划的通知》(内府办发

[2012]58号)精神,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度框架,推动我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现就加强全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以下方案。

一、工作任务目标:

在上级部门要求的时间内,以建设“诚信永福”为目标,实现各部门、信用信息共享,既满足政府公共管理需要,提高行政执法效率,又服务于社会信用需求,提高企业和个人诚实守信意识,建成覆盖全乡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社会信用体系总体框架和运行机制,更快更好的促进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二、主要内容

加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四大信用主体建设,初步形成乡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

(一)权力推进信用政府建设。这种从决策、执行、监督、服务、政务等方面,加强政府信用建设,逐步形成政府信用体系,树立政府信用形象,加快职能转变,提高政府公信度,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创建现代化诚信服务型政府。

(二)积极开展个人信用建设。建立健全个人信用信息数据采集、披露、评估、使用、保护、监管等方面内容的个人信用制度,逐步完善个人信用管理。支持征信机构遵照相关的征信法规征集个人信用信息,建立和完善个人征信数据库,并运用科学、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工个人信用评估产品。促进个人信用交易较快发展,消费信贷合理投放,充分发挥此类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三、工作措施及内容

(一)为加强对全乡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乡政府成立由副乡长担任领导的永福乡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小组,负责对全乡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信用农户评价工作。

1、以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为核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靠经济发展,而农村信用工程主要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开展以评定信用农户为基础,信用村为支撑,信用乡为目标的创建活动。

2、推进创建信用村,对信用村基本条件进行会议讨论,村支两委在信用村建设工作中要起到带头作用,积极主动协助宣传与倡导讲信用、守信用的社会风尚。并创建信用村工作小组,有规划,有具体办法措施的实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篇2:社会信用信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整体部署,科学谋划、积极稳妥地推进淄博市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我市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目标

通过加强社会组织自身能力建设,推进社会组织信息公开机制,建立社会组织规范运作、诚信执业、公平竞争、奖励惩戒和自律保障机制,推动社会组织的诚信自律水平明显提高,加快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发挥社会组织在构建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二、基本原则

(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规划,明确思路和目标。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明确阶段性任务和实施步骤,有序推进、逐步完善全省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基本框架。

(二)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联合行动,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立法执法、资源整合、需求培育、示范带动、宣传教育等方面的推动作用,加快建设社会组织公共征信系统。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领导 小组牵头单位负责协调,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共同推进全省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

(三)条块结合、共建共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信息采集、共享、安全等基础性问题。按照统一的信息技术和技术规范,推进全省各级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和社会组织加强对信用信息的采集、整合应用和管理。通过共建共享方式,建设公共联合征信系统,打破“条块分割”的不良局面,实现行业和部门间信用信息的互通共享。建立统一查询平台,提高信用信息的公开和应用水平。

(四)先行先试,注重实效。共同推进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机制创新,积极探索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效路径。强化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和行业自律监管体系建设的有效对接,促进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的广泛应用和公开透明,提高社会组公信力,扩大社会监管渠道。促进社会组织信用服务能力建设,增强行业自律约束力。推动信用服务类社会组织发展壮大,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使诚实守信者得到保护、作假失信者受到惩戒,有效改善社会信用环境。

(五)有序开放、确保安全。在保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在行业自律的范畴内,依照社会组织法规和章程实施,依法公开社会组织登记管理部门在行政管理中掌握的社会组织成员单位和个人信用信息。利用先进可靠的信息技术,加强信用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注意灾害备份,确保信用信息安全无患。

(六)积极稳妥,分步实施。确定工作思路,明确社会组织信用信息体系建设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具体措施和各阶段的各项工作,加强分类指导,进行分步实施,积极稳妥推进。

三、主要任务

(一)推动社会组织日常规范化运作,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1.建立社会组织信用法规制度。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结合我市社会组织实际,以社会组织信用信息记录和整合、共享和披露、信用监督和奖惩、信用服务市场培育和监管等关键环节为重点,加快制定或修订规范信用活动和信用服务市场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全省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和运行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2.强化社会组织规范化评估。按照《淄博市社会组织评估指标》,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每年选取我市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社会组织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和评判,促进社会组织规范组织行为,强化自律意识,提升综合能力,塑造社会责任感;通过精心打造一批示范性社会组织,激发和调动其他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探索社会组织信用奖惩机制,引导社会组织建立健全信用体系。

1.建立守信激励机制。对于诚信社会组织,在检查、等级评估、职能转移、购买服务等事项中,实行优先办理、简化程序和重点支持等激励政策,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

2.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对于失信社会组织,下达责令整改通知,进行网上公示,采取限制参与政府购买服务项目、降低评估等级等措施,加大惩戒和震慑力度。

(三)开展社会组织诚信自律活动,塑造社会组织品牌服务效应。

1.加强诚信宣传教育。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普及信用文化和知识。加强诚信宣传,褒扬诚实守信先进典型,揭露作假失信行为。注重文化引领,推进诚信文化建设,弘扬中华优秀诚信文化的新时期广东精神,在全社会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

2.加强督查评估考核。制定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实施办法和评估评分标准,组建社会组织评估“专家库”,着力加强等级评估成果的综合运用,进一步强化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信用,对业务活动开展不经常,管理不规范,社会信用度较差的社会组织依法及时注销。将社会组织成立、变更、注销的审批条件、办事流程、时限和提交的材料以及承办人员、咨询电话等事项,通过政务服务中心窗口、社会组织QQ群、微信群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3.推进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认真落实民政部《2021-2023年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方案》,培育我市基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开展社会组织民生服务项目,并制定考核评估验收标准,重点引导支持公益慈善类、生活服务类、邻里互助、专业调处类、治保维稳类等社会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中更好发挥作用。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是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区县、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统筹安排人力、物力,协调解决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收集、整理和报送相关情况和材料,研究提出解决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按照本方案的要求,落实好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强化分工合作,注重协调配合。市社会组织信用建设领导小组与各区县、各单位建立协调工作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共同推进的合力。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加强政策上的协调,行动上的协同,对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要及时沟通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序推进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

(三)强化工作指导,抓好责任落实。各区县、各单位要加强对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建立健全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督查和工作考核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明确工作任务和重点,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全面掌握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进展情况,确保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篇3:社会信用信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一、建设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数据平台是大数据时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信用缺失仍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要求信用信息必须具备全面性、客观性和开放性。当前,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虽然在政府的推动下全力推进,但是由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原因,导致信用信息资源割裂和浪费,信息孤岛、信息割据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制约着社会信用体系作用的发挥。如何切实改善社会信用状况,成为人们的普遍诉求。应该看到,社会信用是一个多元的体系,必然建立在自然人、法人在其生命周期内各种行为产生的信息的充分共享和比对分析基础之上。因此,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前提就是运用信息大数据,加快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注重顶层设计,推动地方、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及互联互通,逐步消除信息孤岛,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把社会各领域都纳入统一系统平台,通过统一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全社会共享。该系统既要满足相关市场主体商业目的及公众任意查询的需求、又要满足金融、食药卫生、社会保障、公检法、各级政府等各部门管理社会的需求,突破瓶颈,发挥奖惩联动的最大威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制定全国统一的信用数据采集和分类管理标准是必要前提

数据大平台的建设离不开统一的数据采集和分类管理标准,统一标准有利于信息的整合与共享,方便各部门各地数据库之间的信息交换与接口连接,为进一步加工、处理、综合利用信用大数据提供必要的前提,是大数据时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必要基础。2008年6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处理和提供规范(GB/T 22118-2008),规定了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处理和提供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对于企业信用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打开了局面。但是,由于个人隐私等多方面原因,对个人信用信息的指标项等问题,国家一直没有出台统一的标准。当前,应全面开展个人信用信息标准制定工作。首先,应明确个人信用数据采集的原则。采集信息时应充分考虑匹配原则。验证一个行为主体,需要多方面的信息来匹配来验证,通过基本信息匹配、时间匹配、附加信息匹配和外部信息校验,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其次,要制定统一的信用记录目录、数据内容和格式标准、信用信息的使用范围。在总体上把握信用信息标准化的目标和技术路径前提下,建立国家层面的开放式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标准,对信用信息目录、信用数据项的具体构成等进行统一规范。第三,推广个人信用信息标准和信息主体信用代码。当前,应推广使用以居民身份证为基础的个人信用代码,为社会广泛认可的信用信息标准和信息主体信用代码是实现信息跨部门、跨地区流动的前提,可以为建设统一平台打下技术基础。

三、建立科学的信用数据归集机制是重要保障

通过建立科学的信用信息归集机制,实现静态的信用主体基础信息与动态的各类监管执法信息相互关联、有机统一,以达到整合各类信息资源,确保信息完整、准确及时、动态更新。一是在规范信用信息目录的基础上,明确各部门、各地方信用信息记录的基本分工。这样既可以避免重复记录信用信息,又可避免出现信用信息记录的“空白点”。二是以政府或事业单位为主体,加快各行业、各地方建立信用记录的数据体系,健全信用档案。要按信用标准和信用代码,记录并归集企业和个人和机构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的信用状况,形成准确和比较完整的行业、地区信用记录。三是建立健全公务员及重点人群信用档案。将公务员、法人代表、个体工商户、律师、会计师、评估师、专业技术人员、在校大学生等重点人群纳入信用档案。四是建立农村信用信息科学采集机制。应充分考虑现阶段农户收人、健康、固定资产和生活各方面情况,进一步明确信息采集的广度指标以及每个广度指标下面的指标,确保各项指标细致而具体,充分、全面地反映农户信用真实状况,实现数据与个人信用系统的对接并纳入统一平台数据库管理。

四、建立完善的信息数据发布和使用机制是内在要求

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开放共享是奖惩的前提。首先要通过固定的和非固定的数据发布平台定期或不定期发布信用信息,确保信息共享达到最大半径。通过建立企业和个人失信信息公开目录,分门别类对纳入统一数据平台的数据进行公开公布,对于非涉密的失信信用信息应允许所有公众免费查询。其次,要完善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特别要完善行政性惩戒机制,政府专业监管部门采取记录、警告、处罚、依法追究责任等各种行政管理手段,惩罚或制止违法违规或失信行为,在市场准入、资质管理、项目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职称评聘等方面实现各部门联合惩戒,加大失信成本。再次要逐步形成社会性惩戒机制,通过信用信息的广泛使用,把失信者对某一方的失信转化为对全社会的失信,使其一处失信、处处制约。必要时要运用司法性惩戒,建立与失信惩戒要求相适应的司法配合体系,依法追究严重失信者的民事或刑事责任。此外,要对诚实守信者实行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绿色通道和重点支持等激励政策,切实体现对诚信的奖优罚劣,强化正向激励机制,体现全社会诚信价值取向,形成全社会的诚信行为规则。

五、构建统一大平台的保障措施

统一平台的建设和大数据时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离不开相应的保障措施。一是法治保障。要加快推动立法,把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作为重要基础性工作,列入立法规划尽快推进实施。2013年3月份开始正式实施的《征信业管理条例》,解决了征信业发展中无法可依的问题。当前,应重点研究出台《个人征信信息保护暂行规定》等相关配套管理制度,研究制订《政务信用信息管理条例》;研究制定《社会信用促进法》《信用信息保护法》,从国家法律层面确定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框架,规范信用信息应用,为构建统一大平台提供法律保障。二是组织保障。必须设立专门机构和人员保障工作推进。在国家层面上,应设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负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包括制定总体规划、提出工作目标、协调相关工作。各省、市应设立相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厅局,加大工作力度,分工推进,落实各项工作。三是资金保障。统一平台建设资金需求应列入中央财政预算,以保障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和信息标准化建设资金需求。各地方根据建设需要,将经费纳入本级预算,保障系统建设资金需要。四是宣传教育保障。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信用宣传教育培训活动,把信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大力普及信用知识,增强公民诚信意识。发挥新闻媒体的引导和监督作用,加大信用文化宣传。

摘要:信息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新课题。顺应信息大时代趋势,构建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数据平台是必然要求。本文从信用数据采集和分类管理标准的制定、信用数据归集机制的建立、信息数据发布和使用、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信用,信息,大数据,信用体系

参考文献

[1]刘梦琴,刘智勇.社会诚信建设: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J].理论与改革,2012(5).

[2]杨秋菊.政府诚信建设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3]周荣华,等.社会诚信的系统构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篇4:社会信用信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把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2014年1月1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会议原则通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目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范围和内涵不断扩展,已经从金融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扩大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信用体系建设。

二、试题设计

“信,国之宝也”“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工程。目前,信用缺失仍是我国发展中突出的“软肋”。制假售假、商业欺诈、逃债骗贷、学术不端等屡见不鲜,广大企业和公众深受其害。2014年1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

(1)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必要性。

(2)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何意义。

(3)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在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过程中,政府应如何发挥带头作用。

(4)诚信与失信是两种性质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反映了两种不同的价值观。据此说明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依据。

三、参考答案

(1)①消费是我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贷款消费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消费类型。贷款时银行要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根据评估的结果决定是否发放贷款。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提高个人信用水平,是扩大贷款消费、促进金融业稳定发展的需要。

②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是推动企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③市场交易必须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的原则。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加强信用监督、惩戒失信行为,是维护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提升国家形象的需要。

④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不可缺少的条件。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2)①培养“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有利于弘扬时代新风和中华传统美德,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

②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以诚信为重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自觉性,增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自信心。

(3)①政府是我国的行政机关,政府的职能是管理与服务。在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过程中,政府应加快职能转变,加强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建设诚信政府。

补救一个错误,与时间无任何的关系,主动寻求一个新的开始永不为迟。

生命如自助餐厅,要吃什么菜自己选择。

②政府应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带头推进政务公开,依法公开在行政管理中掌握的信用信息,提高决策透明度,以政务诚信示范引领全社会诚信建设,提升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4)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正确与否,要看是否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信用缺失仍是我国目前发展中突出的“软肋”,广大企业和公众深受其害。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保护群众权益、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篇5:巢湖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推进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形成诚信建设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着力推进诚信建设规范化长效化,现结合我市发展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央文明委《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意见》、合肥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巢湖实际,以健全信用规章制度和标准体系,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为基础,以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为主要内容,以推进诚信文化建设、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为重点,以推进行业信用建设、地方信用建设和信用服务市场发展为支撑,以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改善经济社会运行环境为目的,全面推进“信用巢湖”建设。

(二)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有序推进。按照国家、省和合肥市统一部署,结合巢湖市实际,针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长期性、系统性和复杂性,优化顶层设计,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全局,系统规划,围绕发展需要,选择重点领域和典型地区率先开展信用建设,抓住关键环节,形成工作示范,有序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政府推动,社会共建。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保障和示范引导作用,制定实施发展规划,健全法规标准体系,带头使用信用产品,加强信用服务市场培育和监管,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协调并优化资源配置,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共同推进,形成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合力。

——健全法制,规范发展。按照有关制度效力循序推进的思路,建立和完善信用信息管理与应用、失信行为惩戒、信用服务市场监管等方面的制度与标准体系,保障信用信息安全,维护信息主体权益,不断提升信用建设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整合资源,共建共享。打破“条块分割”,加强和规范信用记录建设,不断推进社会成员信用记录全覆盖;整合信用信息资源,建设统一的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和交换共享。

——试点示范,强化应用。广泛开展各类综合性、行业性的信用建设试点示范工作。以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推动应用信用信息产品、培育发展信用服务机构为重点,开展综合性试点;以法院执行、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税收征缴等社会关注度高、影响面广的领域为重点,以完善行业信用记录、建立联合奖惩机制、探索建立市场退出和行业禁入制度为内容,开展行业性试点。

(三)主要目标

——近期目标。到2017年,社会信用基础性制度和标准体系基本建立,覆盖全市的联合征信系统框架初步形成,各层次信用信息库建设逐步完善,信用监管体系基本确立,信用服务市场初具规模,奖惩机制有效运行,初步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覆盖主要信用主体、体现巢湖特色、具有示范意义的区域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

——中长期目标。到2020年,信用制度体系较为完善,公共联合征信系统运行良好,信用服务市场体系规范有序,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有效运转,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政府的公信力、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诚信水平、社会公众的诚信道德水准显著提升,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氛围基本形成,“信用巢湖”的良好商业和社会环境初步建立。

二、主要建设任务

(一)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

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巢湖实际,在信用信息采集、加工、管理和披露,信用评级、信用奖惩和信用服务市场等方面,加快制定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清理、修改与诚信巢湖建设要求不相适应的规范性文件,逐步建立和完善涵盖信用信息的采集、加工、管理、披露和信用产品的生产、使用等活动以及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信用制度体系,为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运行提供制度保障。责任单位:市法制办、发改委(二)加快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

1、推进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统一信息标准、技术规范和安全等级,重点建设以“信用巢湖网”、巢湖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巢湖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巢湖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公共信用信息综合平台为内容的巢湖市“一网三库一平台”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一网三库一平台”开展信用信息查询服务,支撑企业诚信创建和信用文化宣传,开发信用机构和信用产品服务应用栏目,增强服务应用功能;加强企业信用监管,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经信委、市场监管局、人行巢湖中支

2、完善金融业征信平台。以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为切入点,进一步健全证券、保险及外汇管理、担保、小额贷款公司等的信用信息系统,加强金融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逐步建立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建设形成巢湖市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探索建立巢湖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与金融征信平台的信息共享机制。

责任单位:市金融办、人行巢湖中支、银监分局

3、推进信用信息共享和归集工作。研究制定我市个人信用信息共享和归集目录,推进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鼓励各部门依托现有业务管理系统,建立完善信用信息系统和信用制度,加强本行业、本系统信用信息的记录、归集和整合,建立行业信用基础数据库,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并以推进商事登记、税收缴纳、社保缴费等信用信息为重点,推进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和归集工作。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场监管局、人社局、国税局、地税局、人行巢湖中支

(三)积极培育和规范信用服务市场

1、发展各类信用服务机构。鼓励和支持商业征信、资信调查、信用咨询、信用评级等各类信用服务机构发展,创造条件吸引市外信用服务机构来我市落户发展,逐步建立公共信用服务机构和社会信用服务机构互为补充,信用信息基础服务和增值服务相辅相成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信用服务组织体系,形成一批具有一定市场认同度和影响力的信用服务机构。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人行巢湖中支、各相关单位

2、培育信用服务市场需求。推动公共信用信息有序开放,支持公共信用信息资源依法使用。大力推进政府在行政事务中使用信用产品,引导金融、税务、资质认定、招标采购、劳动和食品安全等领域率先使用信用产品。提倡企业和个人在交易活动中使用信用产品。鼓励信用服务机构开发和创新信用产品,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信用服务需求。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人行巢湖中支、各相关单位

3、规范信用服务活动。加强征信监管,完善个人征信特许经营、企业征信备案管理和日常监管机制。推进服务机构自身建设,强化信用服务行业自律,建立信用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信用档案,制定信用服务标准,提高服务水平和公信力。严厉查处非法违法信用服务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责任单位:人行巢湖中支、市公安局、各相关单位

(四)建立健全信用联合奖惩机制

1、加大对守信主体的奖励和激励。按规定对诚信企业和模范个人给予表彰,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营造守信光荣的舆论氛围。逐步建立行政许可申请人信用承诺制度,并开展申请人信用审查,确保申请人在政府推荐的征信机构中有信用记录。发改、财政、金融、环保、住建、交通、商务、市场监管、安监、科技等部门,在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过程中,要深化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的应用,对诚实守信者实行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等“绿色通道”支持激励政策。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财政局、金融办、环保局、住建局、交通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安监局、科技局、人行巢湖中支

2、加强对失信主体的约束和惩戒。在现有行政处罚措施的基础上,健全失信惩戒制度,建立各行业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结合监管对象的失信类别和程度,使失信者受到惩戒。制定信用基准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完善失信信息记录和披露制度,使失信者在市场交易中受到制约。通过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自律规则并监督会员遵守。对违规的失信者,按照情节轻重,对机构会员和个人会员实行警告、行业内通报批评、公开谴责等惩戒措施。完善社会舆论监督机制,加强对失信行为的披露和曝光,发挥群众评议讨论、批评报道等作用,通过社会的道德谴责,形成社会震慑力,约束社会成员的失信行为。建立失信行为有奖举报制度。切实落实对举报人的奖励,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责任单位:各行业主管单位

3、建立多部门、跨地区信用联合奖惩机制。通过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实现多部门、跨地区信用奖惩联动,使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人行巢湖中支、各相关单位

(五)大力推动重点领域信用建设

1、政务诚信建设

(1)加强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建设。推进建立行政决策的社会咨询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决策程序,提高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克服行政行为的随意性,加强政务监督,进一步提高政府公信力。

责任单位:市政府办

(2)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依法公开在行政管理中掌握的信用信息,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继续推进行政审批、财政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保障性住房、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价格和收费、土地及房屋征收和以教育为重点的公共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公开工作,方便群众了解政府工作和监督政府工作。

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市政务公开办

(3)加强公务员诚信教育。大力开展信用知识学习和培训,着力开展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公务员的政治意识、法纪意识、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促使公务员自觉践行遵纪守法和履职尽责的承诺。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

2、商务诚信建设

(1)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市场主体注册制度便利化,统筹准入管理与事中、事后管理,对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进行清理,创新市场监管方式,抓紧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建立全市统一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平台,完善信用披露制度和信用约束机制。

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经信委

(2)金融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强化金融机构诚信意识,促进金融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诚信经营,提高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严厉打击金融欺诈、内幕交易、虚假信息披露、地下钱庄、逃套骗汇等行为,规范金融市场秩序。推进民间金融领域信用建设,引导规范民间投融资行为。

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公安局、人行巢湖中支、银监分局

(3)食品安全信用建设。统筹规划建设食品安全电子追溯体系,统一追溯编码,确保追溯链条的完整性和兼容性,重点加快乳制品、肉类、酒类、保健食品、粮食、蔬菜、食用油电子追溯系统建设。加快建设食品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各类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档案,完善执法检查记录,实施分类监管。建立完善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和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监管标准,加大信用信息公开力度,加强各部门信息共享,构建联合惩戒工作机制。

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经信委、农委、商务局(4)药品安全信用建设。建设全市药品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完善药品、医疗器械企业信用档案,加强信用分类监管和失信行为惩戒。建立完善药品领域严重违法企业与相关责任人员重点监管及“黑名单”管理制度。加大不良信用信息的共享力度,在资质许可、招标采购等环节实施失信惩戒措施。

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卫计委

(5)建设领域信用建设。严格市场准入与清出制度,建立企业资质动态检查、注册人员执业资格注册审查制度,规范不良行为采集录入管理,完善信用管理系统,逐步建立企业、个人、工程项目信息库和诚信评价体系。实行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凡在我市从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装修工程、交通道路、水利兴修的建筑业企业,均应在建设项目开工前按规定向指定的专户存入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建立企业失信惩戒制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住建部门与市场监管、税务、金融、国土、人社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建立联合惩戒机制。对有不良行为记录的企业,严格按照2%的上限规定缴纳;对在三年内无拖欠行为也无任何举报投诉的守信企业可按照单项工程合同造价的比例适当减免缴纳。对被评为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诚信示范企业的,分别给予三年、二年、一年免交农民工工资保障金的奖励。但在此期间如发生拖欠工资行为的,立即取消此奖励政策。责任单位:市住建局、人社局、市场监管局、交通局、水务局

(6)交通运输领域诚信体系建设。强化出租汽车、公路、水路等运输企业的质量信誉考核,完善企业考核机制和相关信息系统,加大分级分类监管力度。加强交通运输行业驾驶员诚信建设和诚信教育,探索建立驾驶员信用评价制度,做好从业人员不良行为信息的归集与共享,加大交通运输领域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

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公安局

(7)产品质量领域诚信体系建设。加强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企业质量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企业质量信用数据库。以物品编码为溯源手段,建立产品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加强企业质量信用分类管理,积极推进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级,建立质量失信“黑名单”管理制度,加大质量失信惩处力度。推动企业建立质量诚信体系,加快行业质量诚信自律机制建设。

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8)安全生产领域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安全生产诚信评价和管理制度。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定的等级作为安全生产诚信等级。加强分级分类管理,巩固一级、促进二级、激励三级。建立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制度和安全生产诚信“黑名单”制度,在规定时限内公开行政处罚信息。与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和联动惩戒机制,加大信用奖惩力度。责任单位:市安监局

(9)价格领域诚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价格诚信建设,规范和引导企业、经营者价格行为,实行经营者明码标价和收费公示制度,着力推行“明码实价”。建立完善价格诚信制度,做好价格失信行为的记录、整合和共享工作,加强信息披露,推动实施奖惩制度。强化价格执法检查,依法查处捏造和散布涨价信息、价格欺诈等价格失信行为,对典型案例予以公开曝光,规范市场价格秩序。

责任单位:市物价局

(10)税收领域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税收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信用评价和公示制度,加强纳税信用等级管理,开展纳税信用等级联合评定工作。加大纳税诚信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纳税服务水平,营造依法诚信纳税的社会环境。

责任单位:市国税局、地税局

(11)政府采购领域信用建设。加强政府采购信用管理,强化联动惩戒,保护政府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供应商、评审专家、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以及相关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完善政府采购市场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充分利用相关部门提供的信用信息,加强对政府采购当事人和相关人员的信用管理。依法建立政府采购供应商不良行为记录名单。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12)招投标领域信用建设。建立涵盖招标投标情况的信用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体系,健全招标投标信用信息公开制度。进一步贯彻落实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制度,推动完善奖惩联动机制。依托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及其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招标投标和合同履行等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实时交换和整合共享。鼓励市场主体运用基本信用信息和第三方信用评价结果,并将其作为投标人资格审查和合同签订的重要依据。

责任单位:市公管局

3、社会诚信建设

(1)劳动社会保障领域诚信建设。规范单位用工行为,依照《和谐劳动关系单位评价规范》标准,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单位评价工作,建立完善奖惩机制。对三年内无举报投诉、无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行为的企业在企业社会保险补贴、小额贴息担保贷款、岗前技能培训补贴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建立覆盖全市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信用库,实施严重失信行为“黑名单”制度。对于连续两年存在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行为的,列入重点监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每年不少于两次巡查。对连续两年存在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相关行为的企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将列为重点监督检查的企业目录,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每季度巡查一次,对其发生的劳动保障违法行为依法从重处罚。在救灾、救助、低保、养老、慈善、彩票、收养等方面建立诚信制度,打击各类骗保、诈捐、骗捐等行为。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分配、使用、管理、退出等环节的信用管理制度,将骗取和违规使用保障房的个人纳入信用“黑名单”。

责任单位:市人社局、民政局、卫计委、住建局、房产局

(2)劳动用工领域信用建设。推进制度建设,建立完善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公示制度和“黑名单”制度,建立健全劳动保障信用等级评价办法。建立健全用人单位守法诚信档案。加强对企业劳动用工备案、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社会保险费缴纳、劳动监察、劳动争议调处等劳动保障领域信用信息的记录和整合。实施劳动保障信用分类监管,开展劳动保障信用等级评价。开展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引导企业提高劳动保障诚信意识。

责任单位:市人社局

(3)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领域信用建设。全面建立药品价格、医疗服务价格公示制度,开展诚信医院和诚信药店创建活动。健全医护人员信用评价标准体系,开展医德综合考核评价,惩戒收受贿赂、过度诊疗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诚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合作医疗定点医院参合人员违规、欺诈、骗取报补等行为的惩戒力度;加大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定点医院、定点药店及其工作人员、各类参保人员的违规、欺诈、骗保等行为的惩戒力度。推进计生诚信建设。加强计生诚信制度建设,探索建立计划生育信用信息平台,将公民违反计划生育情况纳入信用档案。通过签订诚信计生协议等方式,推行计生诚信公开承诺制度。推动计生信用信息在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管理中的应用,对计生失信者进行惩戒。

责任单位:市卫计委、人社局、市场监管局

(4)教育科研领域信用建设。加强教育和科研领域诚信教育,培育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的诚信意识,建立健全诚信档案。探索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教育机构、教师、学生和有关科研机构、人员信用评价制度,将诚信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管理、评优表彰、职务评聘、科研经费分配等挂钩,严厉打击学历造假、学术不端、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行为。

责任单位:市教体局、科技局、人社局

(5)文化、体育、旅游、会展和广告领域信用建设。建立健全各领域市场主体信用档案。开展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探索引入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开展文化、体育、旅游、会展和广告业经营主体及从业人员信用评价,建立规范的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机制。加强信用分类监管。将信用评价结果作为分类监管的重要依据,规范文化、体育、旅游、会展和广告市场从业人员资质认定、职业培训和管理、评级评优等活动,加强联动执法,加大对违法失信行为的惩处力度。

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教体局、旅游局、商务局、城管局、市场监管局

(6)环境保护领域信用建设。大力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定期向社会公布企业环境信用等级和重大环境违法行为,有效实施分类监督。大力推进环境管理和监测信息公开,完善环保信用信息记录和环境信息公开目录。建立环评、监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评估专家诚信档案数据库,探索推进环评、监测报告责任制度。完善企业环境行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部门联动。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7)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大力推进社会组织的登记审批、日常监管、税务稽查、违法审查、行政处罚等信息的共享、归集和披露力度。对信用良好的社会组织,探索实行在政策扶持、资金资助、购买服务、承接政府授权和委托事项中重点支持等激励措施,推进社会组织诚信自律建设,提升社会组织的公信力。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

(8)自然人信用建设。加强重点人群职业信用建设,建立公务员、企业法定代表人、律师、会计从业人员、注册会计师、统计从业人员、注册税务师、审计师、评估从业人员、认证和检验检测从业人员、上市公司高管人员、保险经纪人、医务人员、教师、科研人员、项目经理、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导游等人员信用记录,推广使用职业信用报告,引导职业道德建设与行为规范。

责任单位:各行业主管单位

4、司法公信建设

(1)大力推进司法公开工作。研究制定司法公信建设工作方案。不断推进法院系统全面落实公开审判制度,实现审判信息、审判结果、管理制度公开,提高司法透明度。不断推进检察机关进一步深化检务公开,严格执行诉讼参与人权利义务告知制度,完善新闻发布制度。不断推进警务公开范围,及时公开执法办案制度规范、程序时限、办案进展等公示信息,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责任单位:市委政法委、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2)加强司法执法人员和法律服务人员信用体系建设。归集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系统工作人员的信用信息,推进建立司法执法工作人员信用档案。进一步推进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人员、司法鉴定人员等法律服务工作者依法诚信规范执业。

责任单位:市委政法委、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

三、对策和措施

(一)加大组织协调力度。成立巢湖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吸收、整合信用巢湖、信用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职能,充实信用管理和技术支撑人员。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召开领导小组会议,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安排部署重大事项,加强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及时研究协调解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各种问题。适时建立全市性信用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发改委、民政局

(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和网络的宣传引导作用,大力开展信用宣传普及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活动,营造“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氛围。开展道德讲堂、群众道德评议活动,对诚信缺失、不讲信用现象进行分析评议。在相关行业开展“人民满意窗口”、“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等诚信创建主题活动。结合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公益活动,有效发挥相关单位特色宣传活动作用,全面系统宣传信用政策,普及信用文化知识,推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果和经验。加强诚信典型宣传和失信典型披露,积极倡导诚信自律。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要面向社会开展诚信服务承诺,公开相关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着力营造具有社会自律机制和道德评判机制的信用社会和信用市场经济环境。在窗口行业开展“人民满意”主题创建活动,建立健全行风建设长效机制,完善投诉高效处理机制,确保窗口行业服务规范、诚信守法。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纪委监察局、市总工会、文明办、文行办、纠风办、各相关单位

(三)拓宽资金支持渠道。要根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需要,在积极争取国家、省和合肥市资金支持的同时,将应由本级政府负担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加大对信用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领域创新示范工程等方面的资金支持。探索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国家优先发展的信用行业或产品。探索引入风险资本,完善信用风险投资体系。责任单位:市财政局(投融资办)

(四)加快信用人才培养。广泛深入地开展对公务员、企业经营管理者、城乡居民、在校学生等各个层面群体的教育。重点针对党政领导、金融机构负责人、企事业单位管理者开展教育培训,提高领导干部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信用认知水平。依托巢湖市高校、研究机构和社会组织,建立诚信教育体系,鼓励域内院校开设信用管理课程,加强信用理论与应用研究和学术交流,为信用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撑。开展信用管理职业资格培训,培养信用管理专业化队伍。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教体局

(五)实施示范专项工程。开展乡镇政府信用评级试点工作,促进乡镇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具有我市地方特色的政务诚信建设之路。在企业债券发行、环境和资源保护、安全生产管理、食品药品管理和质量管理、政府招投标管理、中央省市财政资金申请等重点领域开展信用信息应用示范,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实施优先突破。广泛开展诚信示范单位创建和评定的工作,不断提高全市各类社会主体的诚信意识。以政务信息公开、诚信文化建设、信用信息应用、信用服务机构培育、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等重点工程建设为抓手和重要支撑,以点带面,加快推动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突破。

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发改委,各相关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六)强化信用责任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内容丰富、涉及单位多,本方案在任务落实时明确了责任单位,具体工作落实中,由责任单位确定其他配合完成单位。各地各单位要按照本实施意见的要求提出工作要点,根据职责分工和工作实际,制定具体落实方案。要建立健全主要目标任务实施跟踪反馈机制,定期对本地、本行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针对监测评估发现的问题,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确保完成各项建设目标任务。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监督检查。及时公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信息,增进政府与公众的沟通互动,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公众参与和民主监督机制。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各相关单位

附件:巢湖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附件:

巢湖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 成 长:罗兆好

市委副书记、市长 长:张受海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员:市委组织部分管负责人

市委宣传部分管负责人

市委政法委分管负责人

市纪委监察局分管负责人

市政府办主要负责人 市发改委主要负责人 市经信委主要负责人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要负责人 市农委主要负责人 市住建局主要负责人 市教体局主要负责人

市科技局主要负责人 市公安局分管负责人 市法院主要负责人 市检察院主要负责人 市司法局主要负责人 市民政局主要负责人 市财政局主要负责人 市人社局主要负责人 市国土资源局主要负责人 市公管局主要负责人 市重点局主要负责人 市交通运输局主要负责人 市水务局主要负责人 市林业局主要负责人 市商务局主要负责人 市文广新局主要负责人 市卫计委主要负责人

市审计局主要负责人 市规划局主要负责人 市城市管理局主要负责人 市环保局主要负责人 市房产局主要负责人 市统计局主要负责人 市安监局主要负责人 市物价局主要负责人 市旅游局主要负责人 市粮食局主要负责人 市招商局主要负责人 市金融办主要负责人 市残联主要负责人 市档案局主要负责人 市总工会主要负责人 团市委主要负责人 市妇联主要负责人

市科协主要负责人 市法制办主要负责人 市文明办主要负责人 市民宗外侨局主要负责人 市国税局主要负责人 市地税局主要负责人 人行巢湖中支分管负责人 市发改委分管负责人 市政务公开办主要负责人 市文行办主要负责人 市纠风办主要负责人

居巢经开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

篇6:财政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2020年社会体系建设工作考核细则》文件精神,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37次集体学习时对信用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以及国家和自治区贯彻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三个改革性文件视频会议精神,以建立健全法规和标准体系为基础,以推进政务诚信、个人诚信和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为核心,逐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不断提升经济社会主体诚信意识和诚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和大数据技术,加快完善市财政系统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机制,统筹推进政务诚信、个人诚信和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突出抓好信用信息数据归集与使用、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红黑名单”曝光、典型案例收集宣传等工作,加快构筑以信用为基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为市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健全财政管理内控体系

1.加强权力规范透明运行。优化权力分配,根据新时期财政工作需要和财政管理要求,完善内部机构职能设置。明确权力事项,根据内设科室职能调整和法律法规更新,及时调整、更新财政行政权力清单。规范权力运行,严格落实党政《重大决策议事规则》,健全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听证、风险评估、社会公示制度,促进财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2.加强财政风险节点管理。重点排查局领导班子及成员在集体决策和议事规则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职能科室履行职责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资金流量大、业务频率高、项目密集和权力相对集中的重点岗位可能存在的风险,行政裁决、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重要业务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组织开展风险节点分析、评估,按照风险发生频率高低和危害程度大小进行风险排序,划分风险等级,建立风险台账,实施分类管理。

3.加强财政内控制度建设。加强建章立制,完善制度文件“立、改、废”机制,增强内控制度的系统性和实用性。规范管理流程,围绕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等“三重一大”事项,针对潜在风险节点,逐一制定安全管控措施、明确办事操作流程,确保财政行政权力规范、安全、高效运行。落实规范性文件后评估制度,强化内控制度风险管理和绩效管理。

(二)健全社会诚信管理体系

1.健全政府采购诚信管理体系。加强政府采购领域政务诚信建设,强化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管理。建立政府采购供应商、采购代理机构、评审专家不良行为记录制度,加强对政府采购违法失信行为的曝光和惩戒。将有关信息与中国政府采购网和省级信用平台实现共享,依法处理采购人及相关责任人在政府采购活动中的违法违规失信行为。实施政府采购供应商“失信”行为认定、处罚办法,实行政府采购市场退出机制,推行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进一步提高政府采购工作透明度。完善政府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并与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和省级信用平台做好衔接,将采购预算、中标结果及采购合同等全程信息在省级财政部门指定的媒体公开。

2.健全财政资金诚信管理体系。建立实施财政资金申请使用单位信用审查、信用承诺、信用奖惩制度,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和结果运用,实施企业法人和社会自然人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加强政府投资管理,推进信用产品在投资评审过程中的应用。严格落实《市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完善财政专项资金设立、退出动态管理机制,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增强绩效评价(评审)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效用性。

3.健全预算执行诚信管理体系。完善综合协税治税机制,积极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的税负环境。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强化财政中长期规划和收入预期管理,提高科学组织收入水平。加强政府性债务计划管理,推进建立“借、用、还”相统一的监管机制。规范财政账户开立程序,推行账户开立信用承诺、信用审核制度。加强预算支出执行情况分析通报,促进预算支出执行及时、高效。

4.深化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按照市政府的部署继续开展诚信中小企业、诚信商(园)区、信用社区创建工作,推动政府部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促进信用信息成果应用的转化落地。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按照市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成立以局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诚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联络、协调服务等具体工作。

篇7:社会信用信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一、组织机构

建立健全组织架构,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更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责任人和分管领导、具体联系人员;

按照省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精神,依据本方案并结合部门实际,制定本年度落实方案。

二、加强诚信建设

各单位依据各自权责清单,梳理可开展信用承诺的行政许可事项,制定规范格式的信用承诺书,并依托部门门户网站、“信用中国()”网站面向社会公开,推动在更多行政许可事项中应用信用承诺制度,将信用承诺纳入政务信用记录,及时公开相关信息,同时制定承诺书对外公布,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和监管效率,形成“守信受益、失信难行”的良好信用环境,积极参与国家、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相关工作,认真落实“城市增信专项行动方案”明确的各项重点任务。

三、主要内容

(一)强化组织领导。要建立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制定本单位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强化信用队伍建设。

(二)建立联动机制。以“政府引导,社会共建,群众监督”为联动机制,形成协同联动、行业组织自律管理、信用服务机构积极参与、社会舆论广泛监督的共同治理格局,营造“奖励诚信、惩戒失信”的良好社会环境。

篇8:会计信息成社会信用体系重要一环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2015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等有关规划和规定要求,目前,财政部稳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会计信息成为其中的重要环节。 据悉,财政部财政会计行业管 理系统目前可以实时反映全国8 000多家会计师事务所及近10万执业注册会计师的基本信息和业务数据,已经成为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 构开展日常行政监管和公 众查询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基本信用信息的重要平台。 财政部资产评估协会网站也开设了全国资产 评估机构和资产评估师的诚信档案记录,供社会公众查询。

篇9:社会信用信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一、“诚信宁津”建设主要做法

1.组织领导明确有力,运行、督导环环相扣

(1)健全保障机构。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主任的“诚信宁津”建设工作委员会,分层面建立政务诚信建设、社会诚信建设和企业诚信建设3个专项指导组,乡镇、部门和村级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和工作机构。相应明确了3个指导组的牵头部门和责任分工。

(2)顶层设计开展。强化县委推动功能,把建设“诚信宁津”写进了党代会报告,高规格开展诚信宁津建设活动。先后9次召开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诚信建设工作,研究制定的实施意见、工作方案、诚信标准、奖惩政策、考核办法等文件达47个、近11万字。

(3)加大检查监督。县纪委负责对《宁津县诚信信息录入管理办法(试行)》中的所有责任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县委县政府督查室负责对各级各部门“诚信宁津”建设的组织情况、日常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不定期督促检查,县诚信办负责对诚信信息录入工作、各类诚信主体的评选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在政府网站开设举报信箱,在县电视台、《宁津报》开设曝光台,在县“诚信办”设立举报电话及举报短信平台,进一步加大社会监督力度。

2.上线诚信建设综合管理系统,数据采集确立了基本原则

(1)搭建征信、服务信息化平台,实现智能化管理。聘请专业公司研发了“诚信建设综合管理系统”,统一设定了两级征信端口,按权限实行分级管理,主要包括四项功能:一是基础信息;二是加减分信息;三是根据加减分信息的录入自动生成诚信主体的诚信成绩;四是网络公开查询诚信主体诚信分数和等级。

(2)明确信用主体,确立信息采集机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明确了对各成员单位采集和录入信息的明细,基础信息由一级端口部门(设在乡镇和县直部门单位)负责采集录入、初审确认,实行了信息录入告知制度;失信信息“谁制定标准、谁负责录入”。县诚信办对一级端口录入的失信信息完整性、真实性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系统自动生成诚信评价。

(3)落实责任主体,建立不良信息采集、申诉、复议机制。乡镇(开发区、街道)和县直部门单位对发现的失信行为,向失信主体进行书面告知无异议后,进行录入并上传相应的证据。信用主体认为信息录入机关录入、对外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的,有权提出申诉。申诉人对信息录入机关回复不服的,可持相关证据向县诚信办申请复议。

3.完善系列制度,确保诚信宁津建设成果和诚信系统深入应用

(1)制定了针对企业和个人的诚信评定办法。印发了《宁津县“诚信企业”评定办法(试行)》,《宁津县“诚信个人”评定办法(试行)》,及诚信公职人员、诚信市民、诚信村民3个“诚信标准100条”,企业“诚信标准30条”。

(2)制定了信息管理和录入的管理办法。印发了《宁津县诚信信息管理办法(试行)》《宁津县诚信信息录入管理办法(试行)》。制定了宁津县诚信建设综合管理系统录入标准。分为管理服务对象加分标准、管理服务对象减分标准两大类,涵盖个人、单位、企业、农村两委加减分标准共计860条。县诚信办研究制定了加分标准50条。

(3)力促互通互认机制建设。制定了《关于对个人、法人及其他组织信用信息征询使用的办法(试行)》,在人员招聘、干部选拔任用、招投标工程、资质审核、融资信贷等10个方面推行信用信息征询使用,全县各级各单位在行使职责、提供服务过程中,均把查询信用信息作为必须一环,并对失信主体进行必要的制约和限制。

二、“诚信宁津”建设的缺点分析

1.侧重道德层面约束,诚信报告不展示客观记录。诚信宁津建设更侧重对该县个人、企业及相关组织在道德层面进行约束,更侧重通过标准的量化,将原本模糊的道德指标变成可查、可看、可用的实际分值。以“诚信公职人员”100条标准为例子,金融诚信仅有10条标准,占10%,爱党爱国、遵纪守法、道德诚信、爱岗敬业四项占到了90%。同时,诚信报告展示较为简单,仅将各类主体划分为A、B、C、D 4个等级,显示个人、企业的评级和得分,而不显示相关诚信数据记录。

2.存在行政许可前置之嫌,信息共享性差。所采集信息均为驻地信息未覆盖到驻地在县域之外的对象。对外地到宁津办理业务的个人或企业而言,必须到诚信办提交相关证件、录入基础信息、开出基础分为100分的诚信报告才能办理后续业务,增加了外地人(企业)办理业务的环节,变相提高了准入门槛,有设置前置环节的嫌疑。同时,该系统与域外类似机构信息难以共享,形成了信息建设的一座孤岛,在发展大数据的今天,其后续运行前景并不特别乐观。

3.县委县府文件开展建设,持续性不能保障。《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法推进本地区、本行业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由于县人大没有立法权,诚信宁津建设活动均以县委县府文件名义开展,遭遇县委县府换届或者上级政府部门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统一部署,其现行做法是否继续进行不得而知。另外,各部门汇总上报的加减分评价标准部分有遗漏或欠缺公平,使得对个人、企业评级及分数容易引发社会公众质疑。

三、对“诚信宁津”建设的思考与借鉴

1.政府重视,强力推进,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顺利推进的关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一项系统的社会化工程,首要原则强调的就是各级政府应充分发挥组织、引导、推动作用,并立足顶层设计、整合归并资源、强化行政推动。当前,人民银行各级行都在积极推动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以地市为单位构建小微企业数据库,以县(市)为单位构建农村数据库,在省级层面搭建省域征信服务平台。这有效避免了信息孤立存在、后续发展乏力的情形,但是在数据采集方面往往遭遇瓶颈。解决这种困难,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统筹推动尤为关键,只有当地党委政府对人民银行区域征信系统建设给予支持,并以数据标准化和应用标准化为原则,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强力开展信用信息采集活动和电子化存储工作,加大行业间信用信息资源的互通互联互享力度,才能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快速、有序推进。

2.统一行动,多方努力,加快推进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数据库建设是重点。“诚信宁津”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统一征信平台建设是信息交换与共享的基础。当前,由于地市征信管理部门分设时间较短,县域征信岗位人员多为兼职,多数地域缺乏数据库建设专业人员和现成经验,需要在工作思路上统一、工作节奏上平衡,统一相关信用指标目录、分类管理标准和建设规范,理清统筹规划、分布实施,重点突破、强化应用的推进思路,并进一步加大对下的指导和辅导力度。对于各地市建设的可行性经验做法,建议上级行及时总结编发。同时,基层人行征信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推动政府出台相关工作方案,加快数据库建设进程。在信息共享方面,建议借鉴诚信宁津信息录入方式,为相关信用信息共享单位设置录入或信息导入端口,解决数据传输过程的保密问题。同时,设定录入本部门数据和查询其他数据的权限,提高部门参与的积极性。

上一篇:选择做某事的英文短语下一篇:热门经典棋牌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