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荐人现状

2024-07-25

中国保荐人现状(精选6篇)

篇1:中国保荐人现状

中国保荐代表人现状

2011年保荐代表人胜任资格考试已于8月底结束。据证券时报记者调查,本次参考人数在4000人左右,其中约500人通过考试,通过率约12.5%。

据了解,此前投行业内准保代人员规模约为900人。加上本次新增约500人,准保代队伍将迅速扩容至1400人左右。面对不断壮大的保代队伍和有限的新股发行项目,有投行人士担心保代资格的含金量或将进一步降低。准保代队伍大扩容

根据证监会网站统计,截至9月20日,国内在册保代人数已达到1876人。据此计算,待上述1400名准保代“转正”后,我国保代人数将超过3000人。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一个首发(IPO)项目通常需要两名保代签字,由此,业内也将两名保代称为一个通道。而据证券时报记者此前的调查,通常一个保荐通道需要8至12个月的时间来完成一个IPO项目。因此,如果要求每名保代每年至少完成一个IPO项目,按照3000人的保代人数粗略计算,每年至少需要1000个以上IPO项目才能保证投行通道的使用率。

但是,2010年A股市场上会IPO项目仅有400余家(其中339家过会),也就是说,彼时的投行保代队伍已呈现饱和状态。

“这有可能是保代队伍将引入淘汰制的预警。”国海证券(000750,股吧)投行部一位人士表示,只有实现优胜劣汰才能保证保代行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准保代队伍的大幅扩充,也使未来淘汰制的实施具备了条件。

大小投行差距拉大

从记者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大型投行人员配备较多,今年参加保代资格考试和通过的人数也高于中小投行。业界对此认为,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将在投行界进一步凸显。

以国信证券为例,据该公司投行部人士透露,今年该公司共有182名投行人员参加了保代考试,其中有49人通过,通过率高达26.9%。

而据证监会网站资料,截至目前,国信证券在册保代人数已达139人,在券商中排名第一。预计随着该公司过往和本届新增准保代陆续取得保代资格,其保代队伍很可能进一步扩充到200人以上,并将进一步拉大与其他券商的差距。

而深圳另一家中小券商投行人士则告诉记者,该公司投行部门参加本次考试的人数只有10余人,4人获得通过。“我们的通过率虽然非常高,但是人员基数太少了。”该人士坦言,目前公司对保代的需求很大。

保代资格含金量或缩水

保代队伍的壮大,对投行来说并不一定完全是好事,可能稀释保代资格含金量。首先,在目前项目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这将很难保证保代通道的利用效率。其次,保代的高薪待遇也将大幅提高投行的运营成本。投行业务如果未能实现同步增长,那券商投行部门只能通过控制运营成本来保证部门的业绩和利润,降薪自然就成了其中最有效的手段,而一直享受高薪的保代队伍或将首先受到冲击。

事实上,从近日曝光的多家投行部门降薪事件,已可以看出端倪。而此类降薪事件多数发生在一些大型券商投行部门,这也引发了部分投行集体跳槽事件。

保代资格的含金量被稀释,也令一些刚刚通过考试的投行人士五味杂陈。“费了那么大的力气通过保代资格考试,面对的却是一个薪酬走下坡路的职业。”一位今年刚通过保代资格考试的投行人士在网上这样留言。

篇2:中国保荐人现状

初出茅庐 挑战自我从大一之前的那个暑假他便开始了自己的人生规划,开始了迈向社会的第一步。2009年的暑假,很多人在高考之后选择了旅游、去各个亲戚家拜访、成天上网等各种方式放松或放纵自己,而那时起,他就开始严格要求自己,去追求自己想要的。高考后的那个暑假,那是他的第一份社会兼职。

因为敢于挑战,2009年作为大一新生的他获得了“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并在大二期间一次性通过全国计算机二级,英语四六级等级考试,并获得相应荣誉证书称号。(国家级)

因为敢于挑战,2009年他参加了“湖北省大学生首届益体网创业与就业大赛”,作为团队CEO的他带领自己的团队从湖北省120多个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入围决赛,并获得了盖有“湖北团省委,省学联,益体网公司”三个公章的荣誉证书。(省级)

篇3:中国保荐人现状

一、证券市场保荐人制度的历史演变

保荐人 (Sponsor) 是指依法为公司申请上市承担推荐责任并在公司上市后履行持续监督职责, 保护投资者合法利益的机构。

保荐人制度就是由保荐人负责发行人的上市推荐和辅导核实公司发行文件与上市文件中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协助发行人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 并承担相应的风险防范责任, 在公司上市后的规定时间限制内, 保荐人需继续协助公司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督促公司遵守上市规定, 完成招股计划中所提标准, 并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负连带责任的相关制度。

(一) 保荐人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1. 各国证券保荐人制度。

保荐人制度最早出现在伦敦的创业板市场, 是英国创业板市场健康、稳健发展的内在要求。伦敦证券交易所的二板市场 (AIM) 建立于1995年, 伦敦证券交易所规定:“凡在其二板市场申请上市的发行公司, 必须在上市前聘请一名获得交易所资格认可的上市保荐人来负责整个上市过程中发行公司与交易所的往来事务, 并在上市过程中和上市后为发行公司提供保荐服务。”伦敦证券交易所采用保荐人制度主要是为了防范和化解投资风险, 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保荐人制度成熟于香港。香港的保荐人制度在英国保荐人制度的基础上对保荐人主体资格的规制和适用范围的界定更加规范、合理和科学。1993年6月香港证券交易所对主板市场上市规则进行修改, 开始允许中国大陆的企业发行H股并在香港主板市场上市。为了接纳更多的H股公司上市并保证H股上市公司质量, 香港证券交易所对H股上市引入了类似于伦敦证券交易所二板市场的上市保荐人制度。1999年9月香港证券交易所的创业板市场正式建立, 其规则参照了H股上市保荐人制度的做法和运作经验, 引入了和伦敦AIM市场相类似的上市保荐人制度。2000年5月, 香港证券交易所对主板市场上市规则中的第三章进行修改, 并引入上市保荐人制度相关规定的咨询文件。2003年5月30日, 香港交易所和香港证监会 (SFC) 联合发布了《关于保荐人和独立财务顾问监管规则的咨询文件》, 建议在主板和创业板实行统一的上市保荐人制度。

2. 中国的证券保荐人制度。

中国的证券保荐人制度开始于2003年12月28日, 中国证监会颁布了《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 (以下简称《暂行办法》) , 并于2004年2月1日正式实施。《暂行办法》比较全面地规定了中国证券发行上市的保荐制度。2005年新修订的《证券法》以香港的GEM保荐人制度为模板并进行修改创新而建立, 对保荐制度的适用范围、保荐人的职责、资格、管理办法和法律责任作了更加明确的规定。此后, 2008年10月19日中国证监会颁布《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 同时废止了《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辅导工作办法》。2009年5月13日, 中国证监会又对《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进行了修改, 进一步完善了中国证券保荐人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近年来, 中国证券监管部门频繁对保荐人制度的相关规定进行调整, 不断完善中国证券市场的保荐人制度, 促进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 保荐人制度的市场功能

1、保荐人的职责。

保荐人责任是指保荐人依据法律规定为投资者因保荐人 (上市公司) 在保荐期间内披露的信息中的虚假性、误导性、遗漏行内容给其造成的实际经济损失所承担的赔偿责任。保荐人职责是保荐制度的核心内容, 它确定了保荐人的权利与义务。

新《证券法》第11条第2款规定了保荐人的职责, “保荐人应当遵守业务规则和行业规范, 诚实守信, 勤勉尽责, 对发行人的申请文件和信息披露资料进行审慎核查, 督导发行人规范运作”。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的规定, 保荐人的职责主要包括:

(1) 辅导职责。保荐机构在推荐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前, 应当对发行人进行辅导。保荐机构推荐其他机构辅导的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 应当在推荐前对发行人至少再辅导六个月。

(2) 尽职推荐职责。推荐发行人证券发行上市, 是保荐人的首要义务。保荐人对其所出具的保荐意见, 必须进行尽职调查, 保证其真实、准确、完整, 确定发行人符合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3) 尽职调查、审慎核查职责。保荐人应当遵循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 按照中国证监会对保荐人尽职调查工作的要求, 对发行人进行全面调查, 充分了解发行人的经营状况及面临的风险和问题。保荐机构对发行人公开发行募集文件中有中介机构及其签名人员出具专业意见的内容, 应当进行审慎核查, 对发行人提供的资料和披露的内容进行独立判断。

(4) 持续督导职责。保荐机构应当根据发行人具体情况, 确定证券发行上市后持续督导的内容, 督导发行人履行有关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信守承诺和信息披露等义务, 审阅信息披露文件及向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提交的文件。

2、为证券市场的稳定提供保障。

保荐人作为投资者与上市公司的纽带, 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有效的发挥作用有利于促进证券市场的稳定、持续发展。保荐人制度的实施, 不仅强化了上市公司的责任, 还能够强有力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促进了证券市场的良性循环发展, 为证券市场的稳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为证券市场中的弱势群体保驾护航。

保荐人在维护证券市场中的弱势群体的利益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由于信息不对称, 使得证券市场中的弱势投资者群体大量存在, 只有维护好他们的利益, 才能维护证券市场的稳定。证券发行中投资人与发行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投资人处于弱势地位。而保荐人在发行人上市过程中需要承担推荐、辅导等义务, 将上市公司的相关信息准确、完整地公之于投资者, 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了证券市场中弱势群体的利益。

二、中国证券市场保荐人制度存在的弊端

中国证券市场的保荐人制度主要是移植香港创业板市场保荐人制度的模式, 并结合中国内地证券市场的实际建立的, 但终归是“舶来品”, 在实践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如2004年7月, 江苏琼花 (002002) 的三笔违规国债投资事项在相关公告中显现出来, 而此时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仅10个交易日。中国保荐人制度在实践中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的权利和责任不清

中国实行的是“双重”保荐制度, 即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都要承担保荐责任。然而, 《暂行办法》中对二者的保荐义务和法律责任的规定并不明确, 由谁承担保荐义务, 处罚谁, 都缺乏明确的规定。使得在实践中保荐代表人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和风险。就如, 一旦发行人在上市过程中违规, 证监会将会把保荐代表人从名单中除去;一旦发行人在上市后出现违规情形时, 证监会将自确认之日起3个月内不再受理相关保荐人的推荐。而在实践中, 保荐机构却免于处罚, 游离于监管之外, 使得上市公司的质量完全取决于保荐代表人个人素质和业务能力, 使得保荐人制度变成了保荐代表人制度。

(二) 保荐人与发行人之间的职责不清

保荐人的职责是保障发行人所公开披露的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然而, 事实上保荐人和上市公司之间的信息处于不对称状态, 保荐人既无表决权也无决策权, 信息都是由发行人掌握的。因而, 保荐人与发行人之间的职责不明晰, 容易造成发行人将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转嫁给保荐人。

(三) 保荐机构和其他中介机构的责任不清晰

在公司上市过程中, 保荐人扮演的是“看门人”的角色, 还需要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参与。《暂行办法》中规定保荐机构对发行人公开发行募集文件中有中介机构及其签名人员出具专业意见的内容, 应当进行审慎核查, 对发行人提供的资料和披露的内容进行独立判断。然而, 实际中保荐人没有专业的审计队伍和律师队伍, 只能对资料的形式合法性进行审查。这一规定加重了保荐人的责任, 对保荐人的能力要求过高, 导致保荐机构和中介机构的责任界限不清。

(四) 缺乏保荐人的资格认证制度

保荐业务是一项业务能力要求很高的工作, 保荐人应该具有良好的诚信记录, 熟悉相关法律、法规, 具有管理和协调组织能力等。而目前仅通过考试来认定保荐人资格, 对保荐代表人的选拔重考试、轻经验, 门槛太低。

(五) 证券监管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及相关立法不足

中国内地的证券发行审核采用的是核准制而不是注册制。中国大陆证券市场的历史不长, 决定了证券发行审核的市场化程度较低, 这也导致了保荐人制度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 制约了保荐人制度功能的正常发挥。

(六) 保荐人的违法处罚不完善

当保荐人存在违规行为时, 《暂行办法》规定对保荐人采取“冷淡对待”的监管措施, 即在一定时期内不受理保荐人和保荐代表人具体负责的推荐, 或将其在注册名单上除去。并且《证券法》中对保荐人的违法处罚也主要是没收违法所得和罚款, 都属于行政责任, 惩罚的威慑力较小。由于保荐人的违规行为牵涉多方, 不仅会对上市公司造成影响, 还会对投资者的利益形成威胁。因而对保荐人的违规行为仅靠行政处罚手段是远远不够的, 根本无法起到遏制保荐人的违规行为的作用。

三、完善保荐人制度的法律对策

保荐人制度是中国证券市场的一项长期性的制度, 其有效实施将有利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稳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针对保荐人制度在证券市场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可以从法律法规的完善, 理清权责界限, 改革监管制度, 约束与激励机制以及保荐人资格认证制度的完善等方面, 逐步完善中国证券市场的保荐人制度。

(一)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1、形成完善的证券法律体系。

一个成熟完善的证券法体系应该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是证券法, 它是整个证券法体系的核心和基础;第二层是股票和公司证券法、国债法、期货法以及其它相关的具体的法律法规;第三层是行业规范。而目前, 中国证券立法尚处于证券法律体系的第二层次。因而, 现当务之急就是修改并完善相关的法律和与之配套的实施细则。

2、修改《暂行办法》和相关法律法规, 加大对保荐人、发行人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

针对保荐人、发行人的违规行为, 应该在立法上设置专门条款, 以加大对其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 提高其违规成本。不仅要承担行政责任, 还要强调其民事责任甚至视情况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只有严格法律规定, 才能对违规行为起到警戒作用。

(二) 理清权责边界

1、保荐机构与保荐代表人。

强化保荐机构的法律责任, 从“双保制”回归“单保制”。毕竟保荐代表人个人承担责任的能力是有限的, 因而要强调保荐机构的责任, 保荐代表人只是保荐机构的一员, 监管机构应该只对保荐代表人的资格进行监管, 不能要求其承担保荐法律责任。保荐机构作为证券市场的中介机构应该承担保荐法律责任。回归“单保制”, 强化保荐机构的法律责任, 可以使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之间的分工更明确, 职责边界更清晰, 从而可以解决保荐机构“荐而不保”, “荐而难保”及保荐代表人两难处境的问题。

2、保荐人与发行人。

鉴于目前证券市场中保荐人与发行人信息不对称问题, 应该可以适当扩大保荐人的权利, 使得保荐人的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如可赋予保荐人列席参加发行人的股东大会, 允许保荐人对重大决策发表意见等权利, 使保荐人对发行人承担的责任与其权利相对等。同时, 对于保荐人的保荐法律责任应采取过错责任原则。如果保荐人有充分证据证明自己已尽职尽责, 那么就应该免除其责任。

3、保荐人与中介机构。

在证券市场中, 应当明确保荐人和中介机构的责任, 再根据保荐人责任的大小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明确和细化保荐人的责任有利于保荐人和中介机构各司其职。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 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 对其出具的专业意见或审计报告等都应承担法律责任, 而不应由保荐人承担责任。保荐人只对法律意见书或审计报告等形式合法性进行审查, 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

(三) 监管制度的改革

为了更好的发挥证券交易所、证券业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在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就应改革和完善监管制度。改革监管制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完善核准程序。

提高发审委制度的透明度, 建立委员问责制和监督机制完善的审核程序。由于发审委委员身份是保密的, 对股票发行申请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 从而使得股票发行审核工作缺乏透明度, 容易导致权力滥用甚至是暗箱操作的情形。所以要进一步改革核准程序, 适当公开内部的审核程序, 以更好的接受社会和公众的监督, 保证审核结果的公正。

2、构建监督和惩罚机制。

只有构建健全的监督和惩罚机制, 才能加大其违规的成本, 起到真正意义上的警戒作用。首先应该建立一个由社会公众、证券业协会、证券交易所、证监会等组成的监督机制, 扩大监督范围, 让保荐工作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 从源头上遏制违规行为。其次要完善处罚制度和赔偿制度。保荐人的责任应该包括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三个层次。刑事责任处罚最为严厉, 能在最大程度上遏制证券市场上的违规行为。民事责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重违规成本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因而要改变当前中国证券市场“重行政处罚, 轻刑事和民事责任”的局面, 逐步完善处罚制度, 构建健全的惩罚机制。

3、完善保荐行业自律监管。

完善保荐行业自律监管:首先要充分发挥证券业协会的纽带作用, 授予证券业协会相应的检查权力,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进行检查和监督;其次要强化证券交易所的监管, 严格检查和监督保荐人的工作, 依照交易规则对保荐人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罚;最后证券业协会和证券交易所应加强交流和沟通, 共同监管证券市场活动, 促进证券市场的和谐发展。

(四) 保荐人约束与激励机制的建立

从保荐人自身方面看, 激励手段尤为重要, 应该建立保荐人薪酬的长期激励机制。如可利用股票、期权等金融手段激励保荐人, 引导保荐人长期化。这样也可以减少保荐人由于经济利益的诱导而产生的违规行为, 也可以避免保荐人行为短期化倾向。

(五) 保荐人资格认证制度的完善

提高保荐人和保荐代表人的进入门槛, 加强对保荐主体的规范与监管, 为保荐人制度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保荐代表人除通过资格考试外, 还应具备相关工作经验, 良好的诚信记录, 敬业精神等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同时, 对于保荐人的资格认证可借鉴香港证券市场对保荐人资格的规定, 要求保荐人具有在其提出申请日期之前的五年内具有相关的企业财务经验, 并在提出申请日期之前的五年内曾经至少在两宗主板或创业板已完成的首次公开招股活动中担任过主保荐人, 或者至少在三宗主板或创业板已完成的首次公开招股活动中担任过副保荐人。总之, 应该提高保荐人的进入门槛, 加强对保荐人综合素质、业务能力等实质条件的考查, 为保荐人制度的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证券市场的进一步规范与成熟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结语

保荐人制度源于英国, 成熟于香港。中国证券市场的保荐人制度是中国证券市场发行制度的重大改革, 在促进中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如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之间的权责不清;保荐人与发行人之间的职责不清晰;证券监管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和相关立法不足;对保荐人的违法处罚不完善等。

针对中国证券市场中保荐人制度出现的诸多问题, 笔者认为, 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修改《暂行办法》和相关法律法规, 使之更符合当前的证券市场;要理清权责, 可以适当扩大保荐人的权利, 改革监管制度等。

篇4:中国保荐人现状

在全行业PE(私募股权投资)的浪潮中,免不了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一个个暴富的神话背后,极可能隐藏着腐败的资本交易。

6月中旬,在获评2009年最佳保荐机构两个多月后,国信证券爆出了PE腐败丑闻——国信证券原投行四部总经理李绍武因PE腐败被公司除名。6月底,业内又爆出广发证券两位保荐代表人杨光、付竹因未能对发行人进行“持续尽职调查”,导致招股意向书与实际情况不符,被证监会实施“监管谈话”。

深圳证监局在最近发布的一份文件中提及了国信证券“李绍武事件”,并表示正在对该公司相关人员涉嫌违法违规问题进行调查。该文件强调,严格禁止证券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保荐代表人、保荐业务相关人员及其配偶、共同生活的父母子女以任何名义或者方式持有发行人的股份。

PE腐败是近年新生现象,它是指一些号称但并非真正PE的投资人士,通过各种关系拿到上市前的投资机会。他们知道证监会什么时候开始审核。知道上市的时间表。通过各种关系、各种各样的运作,拿到上市前这些公司的投资额度,然后把额度加价卖给别人,这其中已然存在腐败风险。

事实上,国信证券的“李绍武事件”不仅掀开了PE腐败的冰山一角,同时也暴露了证券保荐行业尘封已久的寻租黑幕。

钱抢项目

“有没有要上市的项目让我投?”东方富海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玮最近经常接到有钱人打来的这种电话。

与公募(IPO)要求的严格审批程序,并按法律规定向社会公布招股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将公司的有关信息向社会彻底公开相比,私募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它不需要经过监管部门的严格审批,也不需要向全社会公开公司的情况,其募股对象可以是特定的人和机构。

著名财经评论家周俊生进一步评述了私募的优势:由于在特定的范围里从事募集,它更多的是在对公司有一定了解的投资机构之间进行,这样可以保证投资者对公司业务的熟悉,有利于公司业务的开展。而对于私募的投资人来说,不仅可以从所投资的公司中得到利润分红,更可以通过兼并重组、上市、管理层收购等途径实现股权变现,从而赚到超额利润。周俊生认为,私募是值得推广的一条融资通道,它可以满足不同类型的企业,尤其是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避免了公募活动必须详尽地披露信息,从而不利于保护商业秘密的问题,因此很有市场。

但是,如今的PE热离不开被爆炒的创业板。去年底开启的创业板,造就了很多PE投资者“一夜暴富”的神话。据深交所6月9日披露,86家创业板个股总市值3969.18亿元,流通市值895.51亿元。

创业板的高市盈率,不仅把中国推进了“全民PE”时代,也使得Pre-IPO项目的投资价格节节攀高。近日,在中国风险投资论坛上,有专家指出,中国目前股权投资、IPO前投资估值高达15~25倍市盈率。

高市盈率导致了目前Pre-IPO项目被疯狂争抢。有分析认为,越来越多的钱不断涌入PE行业,有钱的实业界老板、年轻的“富二代”纷纷进入PE投资队伍,非专业投资者远多于专业投资者,成了PE行业的典型特点。更为鲜明的特色是,谁有“关系”,谁就能拿到Pre-IPO项目,进而“一夜暴富”。这种“关系”比“品牌”更重要的局面,造成今日PE圈的腐败。

“从目前来看,最为突出的就是一些证券公司担任企业上市辅导的投资银行人士,利用其与将要上市的企业建立起来的工作关系,游说企业在公募之前进行私募,这些人以极为低廉的价格先期潜伏于上市企业,等待企业上市以后通过公开发行的股票升值而获得大利。”周俊生道破了私募现存的弊端,并指出,中国PE市场发展正进入一个怪圈,PE一拥而上投资于Pre-IPO,与以往PE界常见的“项目找钱”不同,现在的Pre-IPO是“钱抢项目”。

《2010年第一季度私募股权投资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第一季度,国内新募人民币基金41只,募集金额达28.68亿美元。对此,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龚方雄形容说:“现在想进入私募股权基金的资本太多,新成立的基金如雨后春笋。这必然造成大家抢项目的现象。”

有业内人士称,早期项目没人投,Pre-IPO项目抢破头在国内PE/VC领域一直存在。但是在创业板造富效应的刺激下,这种情况开始加剧。在屡次“横刀夺爱”的项目争抢中,保荐人成了至关重要的人物。

保荐人以权谋私

自“李绍武事件”被曝光之后,其多年来利用保荐代表人身份实施的几宗内幕持股交易也浮出水面。

始于2004年的保荐人制度,其设计初衷是通过让保荐人对所保荐项目承担法律责任,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被誉为“证券发行制度的革命性变革”。遗憾的是,这一制度不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制造出新的寻租空间。

据了解,证监会在2004年推行的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要求,公司公开发行证券及证券上市时,必须由具有保荐机构资格的保荐人推荐,同时,每一个上市项目都必须有两个保荐人签字。在上述制度背景下,保荐人扮演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通道作用,成为券商中奇货可居的稀缺资源。物以稀为贵,券商给保荐人开出的是十足的高薪。保荐代表人,由于掌握着券商投行业务的命脉而被称为“金领中的金领”。保荐人年收入基本能保持在200万~300万元以上的收入水准,业务能力强的保荐人年入千万元不在话下。

尽管拿着如此高薪,保荐人还是抵挡不住利益诱惑。南于公司上市必须有保荐人推荐,且同一保荐人不能同时保荐两个项目,保荐人自然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法律法规明令禁止保代人持有发行人股份,所以各种变相的持股行为便在投行业内流行开来。

某证券公司一位高级分析师曾参与过公司的IPO项目,他向《IT时代周刊》透露,当保荐人能左右企业上市进程时,稀缺的保荐人便可凭借着手中的签字权,向企业索要股份,以获取高额股权回报。同时,为了规避法律监管,很多保荐人并不会以自己名义入股,而一般是通过相关人士的身份或者法人的身份入股,保荐人再通过与代持者利益绑定,签订私下协议来保障自己的利益。另外,还有很多保荐人并不入股自己做的项目,更多时候会采用“迂回作战”的方式——由于保荐人之间会相互沟通项目,所以往往会假借他人项目牟取利益。而除了自己伸“黑手”外,希望低风险获利的保荐人,会选择充当掮客的中介角色。按证监会规定,公司上市前至少进行1年的上市辅导期,这个上市辅导期就给了保荐人充分操作的时间。而充当中介的保荐人,将赚取不菲的介绍费。一个项目保荐人或项目组,可以从创投处获得几十万元到数百万元甚至可能超过千万元的收入。

自从国信证券的“李绍武事件”被曝光以

来,保荐潜规则引起各界反思,业界人士正在积极思考如何避免“李绍武事件”、“谢风华事件”的再次发生。

证券市场制度的空缺

业界对防治PE行业腐败提出了不同的解决之道。

鉴于保荐人利益链条隐蔽性,多位专家建议,严厉惩罚将不失为治乱“杀手锏”。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表示,要想减少保荐人腐败事件的发生,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将保荐代表人资格市场化,但需要配以严格的市场准入。严格的市场准入不仅是指技术类的资格考试,而且也包括道德审查。第二就是要严厉监管,一旦发现违规,则严厉惩罚,发现一个,严惩一个。

广州一投行人士则向本刊记者从市场角度给予了分析,他认为不难理解为什么保荐人未能发挥应有作用,反而通过“保代持股”的方式,沦为了企业造假的利益同盟的现状。他指出,保荐人队伍目前的稀缺现状,也倒逼券商不敢太下杀手。

“保荐人是稀缺资源,招都招不来,券商之间经常爆发保荐人争夺战,所以对保荐人的管理相对较松,很多券商甚至出现了保荐人绑架公司的现象。就此看来,处罚机制并不严厉。现在市场差不多有1000名左右准保代,估计两三年后,市场供求平衡后相对好一点。”广州投行人士说。

据统计,我国目前共有保荐代表人1297人,准保荐代表人1564人,其中六大券商囊括了全国保荐人数的3成。

“通过税收政策将PE导向长期投资领域是一个可行的办法。”郭戎说,“从总体来看,税收政策对于长期投资行为的影响力非常大。”

由于创业投资是风险性很高的投资,投资初期往往处于亏损状态,甚至很多项目彻底失败。因此,应尽快出台和完善符合创业投资行业特点的创业投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对创业投资基金的管理机构以及管理机构的个人股东给予所得税优惠。

周俊生指出,“PE腐败”的出现,固然是一些投行业内担任保荐工作的有关人员,利欲熏心之下所公然进行的以权谋私勾当,但也是市场制度的空缺给他们提供了空间。因此,监管部门对PE腐败进行调查固然必要,更重要的是检查、修正制度中的不足,堵塞漏洞。他认为就目前来说,有关部门可以考虑作出规定,一个申请IPO的企业,必须在上溯一定年限之内不曾进行PE活动,尤其是那种有保荐券商投资的机构参与PE的申请公司,更应排斥在IPO的大门之外。

周还说,“这不仅是为了杜绝‘PE腐败’现象的泛滥,也是为了让宝贵的市场资金实现合理均衡的分配,将市场资源留给真正急需资金支持的企业。”

正如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所言,保荐人制度的引入,并未使IPO过程中的利益寻租链条被切断,反而被拉长了。在这条发达的产业链中,保荐机构成为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而这一环节又幻化出无数新的利益寻租分叉。

因此,要想切断目前的利益链条,也许改革保荐人制度才是治本之策。

篇5:保荐人考试书单

一、参考书目、《证券知识读本》(2006年修订),周正庆主编;、《领导干部金融知识读本》,戴相龙主编;、《证券发行上市审核工作手册》(2010年),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 4、证券业从业资格考试统编教材(2012年):《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发行与承销》、《证券投资分析》、《证券交易》、《证券投资基金》;、2012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指定辅导教材:《会计》、《财务成本管理》、《税法》、《审计》;

6、面向21世纪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货币银行学》,黄达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国际金融》,钱荣堃、陈平、马君潞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

二、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编第三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法释[2003]2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3]1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9]21号)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

(二)三、截至2012年9月前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出台并持续有效的与保荐承销业务相关的所有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四、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中国资产评估准则》《资产评估》第二章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用书)

五、财政部关于会计准则及具体会计处理事项的相关通知

第二章 债权类融资

第一节 公司债券

掌握公司债券的概念、发行条件及条款设计要求,发行的申报与核准,发行申请文件内容。掌握公司债券上市条件、上市申请和核准,上市后的信息披露及持续性义务。熟悉公司债券持有人权益保护的相关规定。熟悉证券交易所对公司债券发行、上市、交易及分类监管的相关规定。

第二节 可转换公司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与可交换公司债券

掌握可转换公司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和可交换公司债券的发行条件和要求,包括对法人治理结构、盈利能力、财务状况、财务信息披露、募集资金运用等的要求以及不得公开发行的情形。

掌握可转换公司债券、股份转换、债券偿还、转股价格调整、转股价格修正、赎回及回售等概念,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条款的设计要求,可转换公司债券转换价值的计算。掌握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投资价值,影响可转换公司债券价值的相关因素。掌握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所附认股权证的行权价格、行权期间、存续期间、行权比例等概念。掌握可转换债券相关的会计处理,可转换债券发行后每股收益的计算。掌握可交换公司债券中预备用于交换的上市公司股票应具备的条件,可交换公司债券的主要条款,上市公司国有股东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的其他要求。

掌握可转换公司债券和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决策和发行申报程序,以及申请文件要求和发行核准程序。掌握可交换公司债券的发行程序及其他相关事项。

掌握可转换公司债券和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方式、程序和上市的一般规定。熟悉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对可转换公司债券和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上市的规定。

掌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和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申报前的信息披露要求,可转换公司债券和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及摘要和上市公告书披露的基本要求,可转换公司债券和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持续性信息披露的有关要求。

第三节 证券公司债

掌握证券公司债券发行的基本概念、基本条件,证券公司债券信用评级、担保、专项偿债帐户及其他偿债措施的要求,债权代理人、债券持有人会议及合格投资者的概念,证券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投向的限制性规定。掌握证券公司债券发行的申报与核准,发行申请文件内容,熟悉证券公司债券上市与交易的要求,证券公司发行债券相关的信息披露要求。

第四节 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与中期票据

掌握企业债券的概念、发行条件及条款设计要求,发行的申报与核准,发行申请文件内容。掌握企业债券上市条件、上市申请和核准,上市后的信息披露及持续性义务。熟悉公司债券持有人权益保护的相关规定。

掌握短期融资券的基本概念、发行条件、发行规模与资金使用、发行操作要求、发行申请文件要求、承销规程,交易、结算和兑付。掌握短期融资券的信息披露和监督管理等相关规定。

掌握中期票据的概念、中期票据发行文件中对投资者保护机制的约定,询价机制、信用评级、信息披露和监督管理等相关规定。

第五节 资产证券化

掌握资产证券化各方参与者的概念、条件、职责等相关内容。熟悉资产证券化发行的申报程序、申请文件的内容,发行的具体操作,会计处理和税收政策。熟悉公开发行证券化产品的信息披露。

第六节 担保与信用评级

掌握担保与信用评级的基本概念及分类,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可交换公司债券、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所需担保函的格式和内容。掌握信用评级报告的格式和内容,熟悉公司债券资信评级的相关内容。

第二节 债券的估值定价

熟悉影响债券估值定价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掌握债券价值的计算、债券收益率的计算、债券转让价格的近似计算。掌握债券利率期限结构的概念、类型、理论。

第五节 债券及其他产品的销售

掌握公司债券及其他债券的发行方案要点、承销团组织、债券承销业务风险资本准备、发行方式、发行程序等相关规定。

篇6:即将到来的保荐人

因此,目前保荐人制度主要存在于二板市场,它是各国(地区)二板市场的监管者为了降低二板市场的风险,建立市场信心,吸引广大机构与个人投资于二板市场而建立的一种主要用来促使中介机构勤勉尽职的制度。

谁来担任保荐人?

各国(地区)二板市场的上市规则通常都对保荐人资格的取得规定了一系列的条件,并且保荐人的资格要求一般也与保荐人所承担的责任严格正相关:保荐人的职责越大,则对保荐人资格的要求就越高。从世界上的一些主要二板市场来看,加拿大CDNX、香港创业板、英国AIM对保荐人的从业资格要求较高,而德国新市场、法国新市场、意大利新市场和新加坡SESDAQ对保荐人资格相对要求较低,只要是交易所的会员就可以担任保荐人,这个要求与主板中对主承销商的要求几乎没有区别。

从加拿大CDNX、香港创业板、英国AIM来看,取得保荐人资格需要达到如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可从事投资顾问业务的资格或交易所的会员资格。

●一段时间以来未曾受过证券监管机构处罚的记录。

●具有一定的资本是保荐人在市场上抵御风险的基本要求。有的二板市场还要求保荐人需认购一定比例的发行人的股票,如台湾OTC市场规定发行人股票初次申请上市时,保荐人需自行认购其承销股票的10%至25%,此时,具有充足的资本实力更是保荐人开展业务的重要条件。

●有相关的业务经验,这些经验可以是帮助公司上市的经验或在主板市场从事过保荐人的经验等。保荐人的责任越大,交易所对保荐人业务经验的要求就越高。

●具体执行人员的资格要求。各国二板市场对执行人员一般都有详细的资格和从业经验的要求,以保证保荐人能实际履行其保荐人的责任和义务。

●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保荐人由于可能同时担任多种角色,从而导致利益冲突。判断某个中介机构是否禁止保荐人担当,主要是看此中介机构的角色是否会与保荐人的利益发生冲突,从而可能损害发行人或者投资者的利益。如保荐人担任保荐对象的交易商或公众投资顾问,就有可能引起利益冲突。

●独立性。保荐人的独立性主要是指保荐人与保荐对象不应有过于紧密的联系。即使有某种联系,该种联系也应不会对保荐人公正履行其保荐人责任有影响。一般来讲,二板市场都规定保荐人与保荐对象不能存在控制或被控制的关系,保荐人与保荐对象或其关联人的任何交易都要披露。

虽然几乎没有一个二板市场上市规则要求保荐人必须由投资银行担当,但是由于在实际操作中,投资银行对证券市场发行、交易以及保荐企业上市等方面的业务最熟悉,因此实际上保荐人一般都是由投资银行担任,而且由于主承销商的职责往往与保荐人的职责交织在一起,不可分割,保荐人一般都由主承销商兼任。

如保荐人没有很好的履行相关的责任和义务或有其他违规情况,其保荐人资格可能被撤销。这种情况下,发行人或上市公司必须寻找新的保荐人。

保荐人保荐什么?

世界各国保荐人的义务主要有以下三种:公司上市保荐义务、信息披露保荐义务、证券做市保荐义务。公司上市保荐义务主要是指保荐人帮助并确定发行人在新上市的过程中各方面符合证券监管当局的法律法规和证券交易所的规定;信息披露保荐义务主要是指保荐人确保保荐对象在上市前后过程中信息披露的合归性;证券做市保荐义务主要是指保荐人确保保荐对象,即保荐人所服务的发行人,在上市后其股票交易的连续进行。

部分二板市场中保荐人的保荐责任

附图

部分二板市场保荐期限

二板市场保荐期限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英国ATM 整个上市申请阶段 整个上市期间 整个上市期间

新加坡SESDAQ 整个上市申请阶段 上市后即不需 无需求

要,但建议在

上市后一年内

继续保持

香港创业板 整个上市申请阶段 上市后头两年 建议继续保持

台湾OTC 整个上市申请阶段 上市后头至少一年 无需求

加拿大CDNX 整个上市申请阶段 整个上市期间 整个上市期间

阿姆斯特丹新市场 整个上市申请阶段 上市后头三年 无需求

法国新市场 整个上市申请阶段 上市后头三年 无需求

从上表可以看出,不同的二板市场对保荐人责任的规定相差是比较大的。这主要是由于各个二板市场管理模式、运作机制和法律体系有很大不同:

市场交易制度

欧洲的二板市场交易制度一般都是做市商报价驱动交易制度,或是报价驱动与指令驱动相结合的混合式交易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做市商在保持市场流动性方面有重要作用,因此为了保证保荐对象在上市后其证券的流动性而要求保荐人做市。而加拿大风险交易所和香港创业板市场的交易制度是指令驱动交易制度,即双向竞价自动撮合交易系统。由于在该交易系统中市场流动性主要依靠高效率的电子交易系统,保荐人自然就没有证券做市责任。

保荐人制度目标

在多数二板市场,保荐人最重要的责任就是公司上市保荐责任,但德国新市场却是例外。德国新市场规定,发行人需聘请主承销商协助完成发行上市的申请工作,上市条件之一是要指定两名保荐人来保证其股票的正常交易。所以在德国新市场,保荐人的主要作用是履行做市商的责任。而且德国的保荐人制度完全来自于主板,有关保荐人责任的规定是在主板的交易规则中规定,而不是在《德国新市场规则》中规定,因此也有人认为德国新市场的保荐人制度不是真正的保荐人制度。

监管理念与体制

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三种证券市场管理体制,即集中型管理体制、自律型管理体制和中间型管理体制。由于美国的集中型管理体制和注重法律的精神,所以使得NASDAQ没有设立保荐人制度。

而英国是自律管理体制的典型代表,对证券市场的管理主要是由证券交易所、证券商协会等自律组织进行,强调证券从业者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作用。由中介机构充当保荐人,并赋予保荐人较大的权限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管正是这种自律管理思想的具体体现之一。因此英国AIM和香港创业板(香港的情况与英国类似)的保荐人需承担的保荐责任相对要多。

法国、德国、意大利实行的是中间型管理体制,既强调立法管理又强调自律监管,可以说是集中型管理体制和自律型管理体制相互协调、渗透的产物。因此这些国家的二板市场虽然设立有保荐人制度,但保荐人所承担的责任却比英国AIM和香港创业板上保荐人承担的责任要小。

各国二板市场除了在公司上市保荐责任类型上差别比较显著以外,在具体的保荐责任内容方面也不尽相同。

公司上市保荐责任

大多数二板市场保荐人的公司上市保荐责任主要是选择合适的公司进行保荐,并帮助其按照交易所的规定完成上市所需的一些条件,包括确保上市过程中有关文件的制作和信息披露符合相关的法律和规定。但是由于各二板市场的具体情况不同,这部分保荐责任在不同的二板市场上也有所

不同。如加拿大风险交易所由于允许“造壳上市”,其公司上市保荐责任除了包括一般的二板市场公司上市保荐责任外,在发生“合格交易”、“反向收购”、主要业务改变或公司股权、控制权发生重要改变时,保荐人还要就这些情况进行调查,出具保荐人报告。

信息披露保荐责任

香港创业板是目前世界上保荐人承担对发行人信息披露监督义务要求最严格的市场。香港创业板规定,保荐人必须事前介入公司上市后的信息披露,以顾问的身份对上市公司的所有公告、通函以及发行人的年报、年度账目、半年报告、及季报等在刊登前进行复核审查,并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而英国AIM等多数二板市场并不要求保荐人事前介入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保荐人对公司信息披露监督的职责体现在让公司的董事和管理层充分知晓有关信息披露的规则、要求等方面。香港创业板对保荐人监督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较高主要是因为香港创业板主要面向的很大一部分对象是台湾、内地以及东南亚的企业,香港投资者对这些企业的情况大多不了解,通过这种保荐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事前进行监督的制度安排,有利于树立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然而另一方面,这种安排也隐含着很大的风险:如果保荐人反应迟缓,可能会影响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时性;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保荐人可能会利用事前介入信息披露的这种信息优势在二级市场上买卖股票不当获利,从而损害其他投资者的利益。

证券做市保荐责任

证券做市保荐责任的基本目的都是为了在保荐对象上市后,保持其股票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但在具体的操作细节上,各个二板市场又有所不同。

英国AIM的保荐人是通过担当指定经纪人(NominatedBroker)来履行证券做市保荐责任的。NominatedBroker的主要责任是:A、随时向SEATSPLUS注7系统输入交易所规定的交易显示信息;B、当没有注册的做市商为保荐对象做市时,NominatedBroker接到指令后在规定的报价时间内尽最大努力撮合保荐对象证券成交。NominatedBroker并不是做市商,它仅仅在其保荐对象的上市证券没有注册做市商时起作用,是对做市商制度的一种必要补充。

与英国AIM不同,法国的保荐人要作为保荐对象的做市商。在保荐对象上市时,就要为保荐人预留一定数量的证券用来做市。履行做市商责任的保荐人可以不只一个。在不可能做市事件(如价格波幅过大,公司有重大消息)发生时,保荐人可以向交易所申请取消其做市义务。

意大利实行专家坐庄制,只能有一个由保荐对象指定的保荐人为其上市证券的做市专家,做市专家的职责是报出连续的买价和卖价,且买卖价差不能超过交易所的限制水平,同时也负责大宗交易的指令管理。

证券公司要“送”多久?

在上市保荐制度下,证券公司不仅要将企业扶上马,而且还要送上一程:各国二板市场对保荐人的任职期限一般都有明确的规定。

保荐人的保荐期限通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发行人准备和申请上市时,在这段时间里,保荐人主要是协助发行人进行有关申请上市的工作和对发行人进行上市前的辅导;第二阶段是发行人上市后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保荐人主要帮助发行人规范运营,通常这段时间为发行人上市后该会计年度的剩余时间及其后一到两年;第三阶段是发行人以后持续上市的时间,这段时间有的证券交易所没有法定要求,而有的交易所则要求在发行人上市的所有时间内都必须有保荐人。

通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是由同一保荐人担任,但第三阶段则保荐人可能会发生变化。不同的交易所对保荐人期限的要求不同,有的只要求发行人在第一阶段有保荐人即可,有的.不但要求发行人第二阶段要有保荐人,同时也要求或建议发行人在第三阶段继续聘请保荐人。一般而言,交易所赋予保荐人的职责越大,要求发行人聘请保荐人的期限也就越长。英国AIM、香港创业板、加拿大CDNX的保荐人责任较大,而他们的保荐期限也较长。

另一方面,虽然大多数二板市场要求保荐人在保荐对象上市后依然保持一段时期的保荐责任,即保荐人保荐责任有持续性要求,但在持续期间保荐人的保荐责任重点各个二板市场是不尽相同的。英国AIM和香港创业板主要注重于保荐人对保荐对象信息披露的监督;加拿大CDNX则是关注在保荐对象发生重大变化或事件时(如发生兼并收购、重大人事变化等),保荐人对保荐对象应作相应的调查并出具有关的报告;法国新市场规定三年的保荐期限主要是要保荐人在这三年为保荐对象做市,三年期满后,保荐人可自行决定停止做市;阿姆斯特丹新市场则不仅要求在保荐对象上市头三年内保荐人为其做市,还要求保荐人对保荐对象持续进行有关上市规则的辅导。

谁来监督保荐人?

由于保荐人的责任重大,如果保荐人不能很好地履行其义务或利用保荐人地位进行违法、违规活动,这将会对市场产生极大的损害作用,因此证券监管当局对保荐人的监督是非常重要的。证券监管当局对保荐人的监督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保荐人持续资格的监督;二是对保荐人是否利用保荐人地位违规或不当得利的监督;三是对保荐人的证券做市行为的监督。

对保荐人持续资格的监督比较简单,就是看中介机构在获得保荐人资格后,是否一直都满足保荐人持续资格的要求,这些要求主要是三个方面:资本、从业人员以及良好的经营记录。如果这三个方面中任一个方面出现问题,则保荐人需向交易所报告,并不得从事新的保荐人业务。一般对保荐人持续资格的监督是由交易所通过对保荐人的会员或保荐人资格的年检来完成的。

由于保荐人与发行人的密切关系,与普通投资者比,保荐人具有明显的信息优势。因此证券监管当局对保荐人的监督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防止保荐人和保荐人的从业人员利用这种信息优势不正当得利。在监管方式方面主要是要求保荐人建立完善的信息内部管理制度和防火墙制度以及准确完整披露保荐人和有关人士与发行人相关的利益。

加拿大CDNX市场从部门、人员以及办公场所、设备等各个方面对保荐人内部的信息管制制度制定了详细的要求。香港创业板规定,保荐人在确定其董事、雇员及其关联人士的利益后,应该披露保荐人、董事、雇员及其关联人士在发行人的利益或因发行人上市可能获得的其他利益。包括应披露保荐人及其董事、雇员和关联人士在发行人或发行人集团内任何其他公司的证券权益等。发行上市人的年报及周年账目、半年报告及季度报告也须载有发行人的保荐人最新利益的全面及准确的详情。如出现任何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以致妨碍或可能妨碍保荐人公正地向发行人提供合格的意见,则保荐人不可继续代表发行人。

对有证券做市义务的保荐人来说,监管部门还会对其做市行为进行监督。除了按照对一般做市商或经纪商的监督程序对保荐人进行监督外,监管当局还会特别注意保荐人是否利用了其信息优势而在二级市场上不正当牟利。

从对保荐人监督的层次上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保荐人的自我监督,主要是通过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来进行;第二个层次是证券业协会等自律组织通过制定和解释行业规范和管理规则来对保荐人进行监督,而这些自律组织同时也受政府证券监管

机构的监督;第三个层次是政府证券监管机构对保荐人的监督。政府证券监管机构一般按职能分为不同的部门,分别对市场中发行、交易、信息披露等行为进行监督。需要说明的是,一般并没有专门的部门对保荐人进行监督,证券监管机构对保荐人的监督和对其他中介机构(如主承销商)的监督一般都是在同样的程序和部门内进行的。

如何惩罚违规者?

如果保荐人违反了交易所规则或相关的法律法规,可能面临来自两方面的惩罚:一是交易所或证券监管当局对保荐人的处罚;二是保荐人可能要承受相应的法律制裁。

当交易所或证券监管当局认为保荐人没有认真履行其保荐人的职责时,就可能会对保荐人(包括保荐人的雇员)以相应的惩罚。惩罚的方式主要有私下或公开谴责、取消其保荐人或交易所会员资格及其他相应的从业资格等。如香港证监会于2月24日发表声明,对tom.com认购时出现混乱,保荐人、收款银行及有关公司未作出适当安排表示失望,并要求保荐人提交报告进行解释。

保荐人不但可能因为本身的违法行为受到法律制裁。另一方面,由于保荐人要对发行人的很多行为(如信息披露)承担连带责任,因此保荐人也可能因为发行人的不当行为而遭到起诉。保荐人在下列情况下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共同欺诈。保荐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发行人的信息披露中存在虚假陈述,无论保荐人是与发行人合谋或放任发行人作假的,保荐人均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过错责任。保荐人应当知道但因疏忽或懈怠而未能知道的,构成过失,即承担过错责任。

上一篇:小木船作文900字下一篇:周记200字小学四年级:大自然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