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中国最美矿山企业传真

2024-07-04

寻找中国最美矿山企业传真(精选4篇)

篇1:寻找中国最美矿山企业传真

关于开展“寻找中国最美矿山”大型公益活动的通知

集团:

2010年8月,中国能源报受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委托,在全国开展“中国煤炭企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研”活动。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煤炭企业历经几代煤炭工人的不懈努力,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调研活动的延续,特开展“寻找中国最美矿山”大型公益活动及摄影大赛。以此形式向公众展示调研活动的成果,展现我国煤炭企业风采,彻底颠覆传统煤企形象;同时,鞭策落后企业加快改变现状。请各大煤炭企业认真组织,推荐旗下的优秀矿山及摄影作品参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寻找中国矿山之美 展示煤炭企业风采

二﹑活动内容:

1、中国最美矿山评选2012年3月1日——2012年12月10日

2、寻找中国最美矿山摄影大赛 2012年3月10日——2012年12月10日

三、活动流程

1、申报阶段时间:2012年3月1日——2012年3月31日

2、初评阶段时间:2012年4月1日——2012年4月10日

3、实地考察及新闻报道时间:2012年4月15日——2012年11月31日

4、终审阶段时间:2012年12月1日——2012年12月5日

5、颁奖及展览时间:2012年12月10日

四、参与方式

1、企业可登陆能源网http://。

五、活动原则

1、企业需根据“寻找中国最美矿山”活动申报原则推荐矿山,数量不限。

2、请按照摄影大赛作品要求投稿,不收费,不退稿。

中国能源报

2012年2月25日

篇2:寻找中国最美矿山企业传真

“寻找中国最美矿山”大型公益活动于去年3月1日开始, 主题为“寻找中国矿山之美、展示煤炭企业风采”, 活动分申报、初评、实地考察及新闻报道、终审、颁奖及展览5个阶段。陕煤化集团按照活动要求报送了3家矿井单位参加活动评选, 以此展示陕煤化集团煤矿现代高效、安全清洁、行业示范, 陕煤化人“锐意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和“造福员工、奉献社会”的企业使命。

经过3个月的调研审核, 通过对矿山基本情况、依法办矿、规范管理、综合利用与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环境保护、安全管理、矿区和谐、民生改善、企业文化等10个方面的初审后, 全国有300余家煤矿获准参与到此次评选当中。去年11月30日, 国家能源局、中国能源报社组织有关专家召开终审会, 对进入终审的111家矿山进行认真严格的评审, 并按照程序进行了投票, 最终认定黄陵矿业公司一号煤矿等100家矿山获此殊荣。

“十八大报告首次系统化、完整化、理论化地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这是我们党对资源和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这一系列方针和战略思想的新概括与再升华, 也彰显出对子孙后代、对世界负责的精神。”陕煤化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华炜说。

篇3:寻找中国最美星空

北京——并不遥远的城市星空

在城市看到星空并非易事,斑斓的霓虹灯掩盖了繁星的光辉,光污染成为观测和拍摄星空的大敌。但如果把握足够好天气条件,我们一样可以在城市中收获惊艳的星空影像,如图01、图02就是在北京城的中心点—紫禁城拍摄的,皇室宫殿上斗转星移,几百年的历史在宇宙中不过一瞬而已。

而即使是北京这样的特大型城市,只要离开市中心一定距离,就能寻找角度避开城市的光污染,拍摄到美丽的银河。图03拍摄于距离市中心不足30公里的京西定都峰。

京西门头沟区是北京周边一个不错的观星地点,去往门头沟的108国道、109国道风景优美:春天的百花,秋季的红叶,都令人赞叹不已。然而夜晚的门头沟在星空爱好者的眼中则更加迷人,柔美的夏季银河,闪耀的冬季大三角,都有不输于白天景观的灿烂色彩。

长城——星空连接千年历史

始建于周朝的万里长城,经过两千余年岁月的雕琢保留到了现在。夜深,走在长城上仰望星光灿烂,一时间有一种化身为镇守边关士兵的错觉,不知道千百年前,在这长城上的兵士仰望的星空是否有所不同?

阳春三月,怀柔的山间刚刚微泛绿意,这时,山桃花应该开得恰到好处。不过今年因为天气偏寒,山桃花的花期略有延迟,虽未漫山遍野,倒也是缤纷满目。

额济纳——风光摄影的星空视角

从题材上看,星野摄影是天文摄影和风光摄影的结合,因此,传统的风光摄影拍摄地对于星野摄影来说,也不失为好的选择,典型例子如额济纳的胡杨林。

额济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这里拥有世界上仅存的三大胡杨林之一,是风光摄影的拍摄胜地。维吾尔语称胡杨为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因它惊人的抗干旱、御风沙、耐盐碱能力,能顽强地生存繁衍于沙漠之中,被人们赞誉为“沙漠英雄树”。额济纳旗不仅以胡杨为特色,更具有观星和拍摄的优秀条件。入夜后抬起头来,银河透过胡杨林金黄色的叶子弥散下来,满眼繁星闪得恍如隔世。

将风光摄影的传统对象用星野摄影的手法表现出来,这种结合的意义远大于天空和地面景象的简单叠加。将星空纳入镜头并使其成为构成画面的重要元素,大大丰富了拍摄题材,拓宽了视野,让风光更加立体,成为连接地球和宇宙、历史和现实的纽带;天文景观在表现时间积累和空间感上独具的优势,使风光摄影的传统视角获得了新的解读,产生了新魅力,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长白山——寒冷北国的星空

长白山横亘在吉林省东南部,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因其主峰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长白山是一座复合式盾状的休眠火山,山顶环绕着海拔2500米以上的奇峰16个,陡峭险峻,雄姿各异。在长白山上环顾山峦星河,聆听风过岳桦,才真正感觉自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所谓“天人合一”便是如此。

一般来说,拍摄星空最好的时机是无云无月夜,不过这也不绝对。略有些月光时,长时间曝光将地面的景色与星空一同收录在镜头里,还原出与白天无二的景致

色彩;即使有云也不要担心,流动云彩可以给画面增添特别的元素。如图09这张天池的佳作,月落时分,星空在天池中闪烁,银河在薄云中若隐若现。

银河是长白山夜空中的主题。远离了城市的光污染,这里的银河贯穿天空南北,肉眼清晰可见。夏季星空中最醒目的莫过于夏季大三角了,由天鹅座和天琴座及天鹰座的三颗亮星所构成的三角形是夏夜的标志。银河从山的后面显露出来,在浮

云中,天蝎座的心宿二清晰可见。云海的后面,淡粉色的礁湖星云,犹如一朵玫瑰,在银河中静然盛开。

青海茶卡盐湖——绝美星空之镜

在古人眼中,天空和大地本该就是遥相互呼应的。两千年前,秦始皇兼并天下扩建都城,效法天象对咸阳进行了整体布局,在城市规划中以渭河象征银河,以宫殿楼台对应群星,形成了“渭水贯都,以象天汉”、天地交相辉映的宏伟壮观局面,咸阳古都也因此成为了夜空的美丽镜像。当然,这样的镜像更多体现在位置和概念上,直到摄影在近现代出现,才让人们真正有条件用影像记录真实的星空和它的倒影镜像。

与普通的水面相比,盐湖是记录星空倒影的最佳选择,盐湖普遍水浅,又常被晒盐场分割成小块;因为包含盐分,水体更加凝重稳定;另外盐水对光的反射率也比淡水稍高,那都成为拍摄“夜空之镜”的有利条件。

茶卡盐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得名于藏语,意为“盐的海洋”,在蒙古语中称为“达布逊淖尔”,也是盐湖之意。茶卡盐湖由青藏高原的抬升而形成,受独特的地理气象条件所影响,这里的年蒸发量是降水量的十倍,盐分仍在不断聚集。茶卡盐湖距离最近的大城市西宁也有三百公里,附近人类活动较少,光环境十分优越。高海拔也是茶卡对拍摄夜空的另一个有利因素,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含有的烟雾、尘埃和水蒸气也越少,对星空的影响也就越小。茶卡盐湖3059米的海拔虽然算不上登峰造极,但已经接近对流层高度的三分之一,足以规避掉很多低层大气的干扰。一般而言,夜空观测环境越好的地方也就越交通闭塞、荒无人烟,而茶卡的交通住宿都很方便,从西宁沿青海湖南线一路向西,都是高等级公路,十分便捷。

敦煌——丝绸之路下的星空

敦煌,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

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气候干燥,晴天率高,降雨量少,非常适合星野摄影的拍摄,能将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例如位于敦煌市南郊七公里处的鸣沙山和月牙泉,入夜后都可以看到灿烂的星空。鸣

沙山,因沙动有声而得名;月牙泉则是被鸣沙山环抱的一弯泉水,长约150米,宽约50米,因水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彻”。敦煌的星空异常迷人,当找到一个合适的角度,我们甚至可以将鸣沙山和月牙泉都作为星野摄影的拍摄前景。

在敦煌的远郊,还有着一处更神奇的存在,甘肃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雅丹魔鬼城。这里主要是由风蚀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景观。公园内集中分布着各种各样造型奇特的风蚀地貌,如巨舰,人物,动物,狮身人面像等特殊的造型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在这里拍摄星野摄影作品,别有一番风味。

梯田——星空下人与自然的交互

人类无时无刻不在改造着自然环境,梯田就是其中成果之一。中国云南的哈尼梯

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红河、元阳、绿春及金平等县,仅元阳县境内就有17万亩梯田,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

哈尼梯田是风光摄影师的拍摄圣地之一,无论是夕阳西下还是旭日东升,都可以看到摄影师捕捉光线的身影,但夜幕降临时,这里更是如童话般的存在,星点碎布在一层一层的梯田中,仿佛将星空搬移到了大地之上。

结语

诚然,拍摄星空可能是一件枯燥的事情,需要远离繁华都市的喧嚣,远离工业文明的侵染。在大家酣然入睡的时候,才是星空拍摄者们的舞台。而且一般有着美好星空的地方,都会与现在的工业文明产生一部分疏远。正是由于这种疏远,才使得美丽的星空保留下来;正是因为这种疏远,也使得一些想要欣赏星空的人望而生畏。其实星空与自然一样,只要你去亲近它,它也会亲近你。对于初次接触星空的朋友们来说,第一步是走出来,在繁忙的工作学习之余,回归一下自然,给自己的心灵一个假期,去仰望一次银河,追寻中国的美丽星空吧。

篇4:寻找中国最美乡村

真正找到婺源“中国最美乡村”的美之所在,是在思溪延村。这是相距不远的两个村落。在同行的人乘车去思溪的时候,我和同行的一位画家选择乡间小路,步行去了延村。做出这个决定,并非是一种标新立异的特立独行,而是在水泥路和一条溪流边的乡村小路,在乘车与步行之间本能直觉的选择。乡村的距离概念,让我可以更加相信自己的脚,相信自己的本能和直觉。如果说城市让人对自身的本能加以怀疑,天性加以禁锢的话,那么在婺源,这个号称最美乡村的地方,人与自身的关系恢复到了更为自然亲和的状态。当双脚踩在泥土之上,人并没有离旅行的目的地更远,而是离它更近,离旅行的本质更近。

真正的旅行是一种寻找。而我们此行所要寻找的,就是“中国的最美乡村”。通往它的路,应该就是一条土路,路旁流淌着清澈的溪水,种植着金黄的油菜。美国诗人弗洛斯特在诗歌《两条路》里写道:“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我的人生从此便不同。”而在这里,这句诗可以翻译为: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便走进了真正的乡村,而不是一个纯粹的旅游景点。

溪水清澈碧绿地流动着。我并不知道它的名字。在婺源,有许多条这样的河流,绕在一个个村庄旁边,为村庄提供水源,也提供清澈与宁静。是流水声提醒了我这里的宁静,而在城市里,是汽车的马达声、鸣笛声、临街店铺聒躁的歌声提醒我要为自己的内心保留一份宁静。在这里,我不用刻意为之,溪水自然就把身体中的噪音冲走。除了宁静,它带给我的还有清澈与充盈。这种清澈与充盈不仅仅是因为溪水流经了金黄或碧绿的田野,倒映了古老的村落,更重要的是,这溪水仿佛是与它们一体的,而这里就是它的发源地。用朱熹的诗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来形容这些溪水再合适不过。这不仅是因为诗、景、情的完美契合,还因为朱熹的故乡就在婺源。虽然他人生中大部分时光都在福建度过,只回过婺源数次,但故乡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无法从人生中抹去的。如果说游子是河流的话,那么故乡就是它的源头。那么这诗句中溪水的源头,甚至这首诗的源头,应该就是婺源的这些溪流了。

溪水的清澈不光清洗着我关于河流的记忆,也在清洗着眼前油菜花的金黄。因为这种清洗,我远离了北方土地的广袤以及与之同在的干旱。在北方,映衬油菜金黄的是田野无尽的土黄。在这里,则成了水的嫩绿。嫩绿与金黄,组成了春天在这片田野上的色彩谱系。而紧挨着田野的村落建筑,用它宣纸般的白构成了这片彩色田野的底色。白墙是徽居的一大特色,在婺源的整个行程中,白色的墙壁几乎无处不在。尤其是一些新建的房屋,那些阳光下耀眼的白几乎呈咄咄逼人之势。而在延村这样的古村落中,那些白色的墙壁经过雨水长年的洗涤,色泽已经柔和许多。雨水不仅洗去了它的白中刺目的部分,还为它涂上了一层岁月的色泽。在婺源那些白色墙壁的背景下,雨水的颜色似乎呈现墨绿色。墙壁上那些经它绘制的水墨画就是证明。而雨水经年累月的冲洗,让这幅水墨画更像是岁月的真迹。

步入延村,就像是步入了一幅立体的水墨之中。与之前去过的一些村落不同,这里不仅古居保存得完好,整个村落的布局也完好如初。没有新房与旧居的强烈对比,也就没有了直接从现代一步跨入古代的突兀与生硬。老房子之间都是由一些窄窄的小巷间隔与相连,宜于步行,宜于仰望着夹在高墙间的蓝色天空——如果是雨天,它就是真正的诗句中记载的“雨巷”;当然对于一个陌生的旅人来说,还宜于迷路。也许对于一个现代旅人来说,只有通过迷路,才能真正到达这座古老的村落,到达它气质的核心。

许多现代村庄,经过集体主义与重利主义的双重改造与洗礼,布局往往会格式化,通常是由一条大路贯穿整个村落,数条小路横穿村落。所有房屋院落都被这些笔直的道路统率而一览无余。私人空间——院落与公共空间——大街之间没有缓冲地带。而且所有私人空间都在公共空间的统领中,体现了鲜明的秩序。但在延村,代表私人空间的房屋院落,都是独立的,院落与院落之间的联系也是曲折婉转的,没有一个统一的秩序能够统率这些院落。这些曲折的小巷即是证明。

走进这样的院落和房屋,对于它的独立性会有更深的感受。除了白墙黑瓦,高高的马头墙是徽居的另一大特色,或者几乎可以说是代表特色。它的功能不仅仅有实用意义上的防火和装饰意义上的美观,一个同样重要的作用是遮蔽。就像那些曲折的小巷遮蔽了院落的大门一样,它同样从高处遮蔽了与邻居之间的视觉往来。这样,不管是在地上,还是在空中,它都保留了自己的独立性。但它却不拒绝天空自身的窥视。天井就是这一只专门为天空预留的眼睛。即使最为狭窄局促的房舍中,都为天井留下了空间,即使只是“一线天”。因为天井的存在,院落、房屋中的人可以直接与天空交流,从更高的意义上来说,接受天空的审视。此外,它还通过天井接纳天空的祝福——雨水。学者张柠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民间文化离不开“福禄寿喜”。不例外的是,通过天井接纳的雨水在民俗意义上就拥有财富的意味。这在主人身份多为商人的古徽居中,能够得到合理的解释。即使从农业角度来解释,也符合农耕文化对人与自然沟通的重视。而发端于朱熹理学的风水学对这种沟通更加重视。天井即是最符合风水学的一种建筑样式。虽然有将自然神话的嫌疑,但风水学在客观上还是强调建筑和自然融为一体,人居回归自然,使整体环境美化,居住者更加舒适。从现代建筑学的角度来看,天井也是一种独特、美好、充满智慧的建筑形式。而我在归来之后的诗作中,这样写天井:“雨水从天井落下/就是大地接住了天空/庭院接住了水的一次流泪。”这样在居室中与天空、雨水的亲近,对于一个居住在北方城市的人来说,是可望不可即的。似乎是因为如此,庭院和雨水在诗句中都具有了人格色彩。抛却各种学说的专业角度,这种建筑样式本身也为如何“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提供了范本。

如果说天井沟通了人与天空、雨水的自然关系的话,那么徽居内的砖雕、木雕、石雕则沟通了人与万物之间的审美关系。这些雕刻内容涉及人物、山水、花卉、禽兽、虫鱼,无不错落有致,玲珑剔透,栩栩如生。在对于徽雕的介绍中,我看到它丰富的题材:云头、回纹、八宝博古、文字锡联,以及各种吉祥图案世间万物,人伦物理,几乎都可入雕。虽然我所看到的雕刻内容有限,但那些把有限的内容赋予无限精美的雕刻技艺,似乎彰示着它可以承载内容的无限。于是这些雕刻就似乎彰示着一个房子就可以拥有一套独立完整的审美体系,彰示着房子主人高雅的审美趣味。

与这些雕刻相互辉映的,是那些悬于正堂左右的楹联。楹联的内容彰示着儒家伦理和对诗书、自然的崇尚与喜爱。这样的楹联我在许多古镇的深宅大院中都见到过,而在这些小小的村落之中,这些楹联的内容并不丝毫逊色。婺源有“书乡”之称,自古文风鼎盛,自宋至清,出进士552人,著作3100多部,其中172部入选《四库全书》。这些楹联佐证了这里的文风之盛,彰显了书乡风范。

由这些细节构成的独特的徽居,让我久久地留连忘返,踱步品味,想着数百年前,这里居住着怎样的人,他们过着的究竟是怎样的生活。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儒家理论的重视,决定了大多为商人的徽居主人,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崇尚诗书的理念。也许有许多人只是附庸风雅,但同时,应该还有更多真正的文人,他们在读书之余耕种,“既耕亦己种,时还读我书”,文致典雅的居舍居室与周围的田野都镌刻下了他们的身影。他们像陶渊明一样,践行与创造着中国知识分子独特的的耕读文化。这种文化影响深远,我在许多地方的老宅子里都看到过“耕读传家”的字眼。而婺源的这些小村落,几乎是这种耕读文化的一个样板。它们完美地承载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一个文化梦想。初到婺源时,我感觉这里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态,让我恍生世外桃源之感,而现在,它们又在文化上构成了一个真正的桃源。

归来后,我在书籍中找寻的知识分子的代表时,遇到了辛弃疾。他在仕途失意后,曾隐居在江西上绕二十余年,把上饶带湖的新居命名为“稼轩”,坚持耕读,也写下了大量农村生活的诗词。婺源即属上绕,虽然他没有直接居住在婺源,但居住的环境应与婺源的这些村落相似。于是在这些村落中默诵辛弃疾是情景相合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首《西江月.夜行黄沙蜀道中》是词人最具代表性的词作,而词名中的黄沙,即是江西上绕的黄沙岭。地点是基本照应的,只是时间上不对,我们在春天来到这里,也没有能够在这些村落中住上一晚。但这些诗词依旧穿越幽幽时光隧道,仿佛成为了我对婺源记忆的一部分。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寻找中国最美矿山企业传真】相关文章:

寻找中国好血管07-19

寻找中国设计的未来09-06

寻找中国人的信仰06-28

寻找中国式管理的未来06-07

寻找最美少年05-23

寻找最美寝室05-24

寻找最美医生05-16

安顺寻找最美09-13

寻找最美星空06-22

寻找身边最美人物05-25

上一篇:改革创新方面整改措施下一篇:志愿者国旗下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