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分析

2024-07-10

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分析(精选8篇)

篇1: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分析

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市场现状

大学生一进入大学的大门,即意味着要远离家乡父母,开始独立的生活,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开始有自己独立支配的较大额资金,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这笔生活费自然不会很少,平均一下,一个人大概在3000元每学期,一年也就是6000元了,(这还是南昌水平,别的省份可能更高)全国高校在校学生约有一千三百多万人。总的一估算,约有七百八十亿了,可见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消费群体呀,难怪有些老太太常说,我就是在学校门口卖茶叶蛋也可以把自己养活。细心的人们一定发现,每个学校的外面总会有很多的商店,所面对的市场也只有学生。他们都是让学生给供养的。很多的商家在竞争过程中,都纷纷把目光投向学校了,并争着到学校做广告。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市场是多么的巨大,因而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探索。

二、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刚才说到,大学生每人每年平均消费6000元人民币,这些都是他们的自主消费,作为同一类人,他们在消费的时候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即他们有什么样的消费心理呢?下面我们来具体探讨一下。

1、独特性

大学生处于消费成长期到成熟期的过渡时期,一方面表现得求新求异、富有好奇心,对外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强。于是在社会许多新颖玩意的吸引下,“试一试”的想法成了这种心理的源泉。因此他们往往走在了朝代的前列,同时又追求个性,喜欢做把自己打扮得以众不同,或是购买一些以众不同的物品,以求引人注意。达到一种处自我满足的效果。

2、兴趣性

目前许多年轻人都是“追星族”,大学生也是如此,于是,他们便把生活费的一部分用在购置自己偶像的磁带或CD上;画报,娱乐报,还有一些专业杂志等和明星有关的东西。另外还有上网,其实每个大学生都会有这样一笔开支,只是有多有少,据了解,有的学生一年上网的钱,都得花好几千元。总的来说,大学生容易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花钱,主要消费对象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关。

3、时尚性 有人说,大学校园是最时尚的地方。他们总喜欢时尚消费,比如旅游、电脑、和手机消费特别是女生们的服饰,不会要很多钱,但是搭配很现代。很能时尚。她们在选购服饰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想花不是很多的钱,去购买那有一定知名度品牌的衣服,结果呢,实在是喜欢,一狠心,花一个不低的价格把它给买下来了,过后却难过好几天,成天叫着自己大出血。在选购其它东西的时候也是一样的,男孩子就有些区别了,他们一般是准备已久,根据手头情况去购买相对较高档次的品牌,也不会太计较已花掉的钱。由此可总结二名话,男生少购买,大品牌,强出手,女生多出动,中品牌,软上手。

4、从众性

不同的校园环境也就会有不同的消费习惯,这跟校园内的氛围有关。比如这校流行打篮球,那校足球特别受重视等等不一样的现象。如某人搞了一个发型,大家觉得不错,在理发的时候也就自然会想到那种效果,其它还包括穿着消费,运动消费等,都有一定的从众性。但也要注意各校的差异性。

5、攀比性

身在周围都是同龄人的环境中,加之有不少学生的家境不错,特别容易出现攀比的风气。这便使许多人产生了“别人有什么,我也要有什么”的想法,别人去那家高档餐馆吃饭,我也就想去,再加上时下的某些时尚主题,促进了这种心理的形成,跟进了流行大军。明显的主要有,购买一些流行产品,及吃喝玩乐方面,而这样的东西一般又比较花钱,而有的同学就把它当作一种身份的体现。愿花很大的代价来购买它。

6、礼节性

在大学里,礼尚往来是很重要的消费力,今天你过生日,我得送礼给你,我请你吃饭。明天轮到我过生日或是有什么喜事,你又得大手笔的还我,还有的是一帮学生,某天某个人请大家吃饭,或是消费什么,隔几天另一个人觉得自己要还礼,又是一帮人出来消费,结果是一个接着一个,并不断循环。这样极大地扩大了消费的量。

7、盲目性

这种心理特点的形成是基于前面几种心理的,且从众性心理起了主导作用。另外,受许多商家看准学生的这种消费心理而推出许多商品之类因素的影响,导致中学生消费的无的放失。比如:某歌星推出一张新专辑;某运动品牌有新的款式上市,不用很长时间,便会“你有我有全都有”。其实所买的商品是否实用,或是否有使用价值,在购买时学生不一定会去多考虑。“见好就买”似乎已经成了当代大学生消费的重要特征。

8、冲动性

大学生消费也具有年轻人所共有的特点,即在购买物品时,有时候容易产生冲动购买,例如他容易受广告促销的影响,明明本身就不没打算过要购买这种产品,但当时推销员说得很好,或是看到广告很有吸引力,而突发其想地要购买,结果买后又后悔了。

9、围绕女生性

男大学生的消费一大部分是用于交往,而更多的是用于和女生交往的,也就是男生和女生在一起就特容易花钱,细心的人不难发现,一些酒吧、中档餐馆及一些公共消费者的地方,绝大多数都是男女生共同消费,而且在这个时候,男生一般都不太在乎花多少钱,只要高兴就好,所以消费完以后,皆大欢喜。而同种性别的人在一起就不一样了,特别是女生,可能会少于平时的消费量。

10、无计划性

相信念过大学的人,都知道当代大学生是最会哭穷的,不管他是否很有钱,也许他一年的生活费在1万元,但还是总叫说没钱,每当到了月末,或是学期结束的时候,有的甚至在开学一半,就开始叫着没饭吃了,其实他们都是很有钱的人,一开始的时候总认为自己有很多钱,有些东西看起来也不是要很多钱,又好像很实用,结果见到好的东西就是想购买,后来打开钱包才发现,原来钱这么不仅花。当意识到要节省的时候,钱也就快差不多了,以后就只能省吃俭用了。由于钱袋落差太多,他们也就开始大喊穷了。属不知是当初自己用钱没计划好。这是许多有钱大学生们的一个通病。【营销策略】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市场是如此的巨大,而且,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特点也非常的鲜明。作为营销人员,该从那些地方出发,具体实行一些什么样的策略,才能使商家获得最大的利益。我认为主要通过以下几点:

1、许多大学生特别注重个性的宣扬。总喜欢自己以别人以众不同所以,生产厂乡应该注意使自己的产品尽量新颖,有特点,能够区别不同的对对象,并运用不同的方式,满足不同的对象。

2、针对于大学生消费的兴趣性和时尚性,我建议某些商品在销售过程中能和一些明星的东西混在一起,作为赠品也行。比如画报,歌碟,等,另外,售销商还应在一些新出事物大作宣传,做一些比较新鲜,活泼的校园促销活动。还可以通过播放一些有关校园靓丽生活的广告,把它同时尚连接起来,引导一种时尚消费。这样的话,同样会吸引那些具有从众和攀比消费心理的人。

3、商家要注意利用好大学生消费的盲目性和冲动性购买行为。如何能使人们购买,关键是促销手段和行销方式,如何激发学生在第一时间里购买,这里大概有这几种情况:a、广告说得很好,一听就想吃或是想用;b、价格便宜,买一送一,或是送别的什么,让人感觉购买该种东西很划算;c、有精神价值,比如一些纪念品,或是小玩意儿。

4、不管是产品生产厂家,还是服务业,只要是重点面向学生市场,都应特别注意女生的服务,比如产品或是服务多迎合女生的口味,还要注意营造一种浪漫的气息。引来了女生,自然就会带来很多男生的光顾。

5、大学生用钱一般很难有计划性,而且是越有钱,计划性就越差,作为商家大制订一些销售方略的时候,一定看准时机,最好在开学的那段时间,同学兜里也都比较满,容易购买一些高价商品,而到后半学期,特别是快放学的那一个月,除一些比校便宜的食品外,其它商品促销活动最好停止,因为,他们已经没钱了。所以,什么也不会再去那么关注了。另外,那个时候考试也快到了,一心向着学习了,也没那么多精力去注意太多了,

篇2: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分析

【摘要】在现实社会消费中,奢侈消费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话题。尽管有各种社会与经济因素在影响奢侈消费,但是当代大学生追崇奢侈消费的行为已经是一个客观事实。大学生是奢侈消费的后备力量,他们对奢侈消费有着不同于其他社会群体的观念、见解和解释,于是他们在多种复杂的心理动机激励下,展现出了功利的、自我意识化的,以及超前的奢侈消费行为。因此,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消费观,鼓励其提高自身素质就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奢侈消费 大学生 消费行为 心理动机

在现实经济社会中,人们越来越关注一个新的消费概念——奢侈消费。高盛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04年中国奢侈品消费额约占全球销售额的12%,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豪华宴席、奢华服饰、天价的商品及包装,以及各种各样变相的奢侈性娱乐、游玩方式,已经在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愈演愈烈。据中国品牌战略协会统计,2004年中国内地奢侈品消费者占全国人口的13%,约1.6亿人,预计到2010年将增加至2.5亿人。奢侈消费的潮流同样席卷了当代大学生,“消费至上”成为了大学生的一种消费理念,消费主义成为了主流意识形态,而奢侈消费则成为当代大学生自我标榜的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因此,对当代大学生的奢侈消费行为及消费的心理动机展开积极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引导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一、奢侈、奢侈品、奢侈消费的涵义及其特征

奢侈的英文是Luxury,源自拉丁词Luxus。Luxus原意是指“极强的繁殖力”,但后来演变为浪费、无节制,甚至指放荡。现代社会将其解释为舒适、快乐、昂贵、豪华、稀缺等意。奢侈是个含糊的概念,其含义由不同社会、社会结构、社会文化内涵以及经济条件所决定。

在经济学中,奢侈品的概念是指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有一种观点认为,奢侈品是绝对的,比如价值天文数字的名表或红酒;而另一种观点认为,奢侈品是相对的,几百万元一套的别墅,比尔·盖茨根本看不上眼,但是几百元一顿的必胜客,对很多人来说就是奢侈品消费。

奢侈消费是指消费者通过购买豪华、稀缺、昂贵的消费品而追求舒适、快乐的生活享受,并以远远超出社会平均生活水平和平均价格水平的消费形式来表现其消费特征与消费风格。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奢侈消费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的形成和存在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膨胀的消费欲望、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与更高生活水准的心理感受有着直接而必然的联系,同时,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生产能力的加强、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对奢侈消费带来重要影响。但无论是在哪一种社会背景下,奢侈消费都在几方面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大众消费的显著特征:其一,昂贵性。这是指奢侈品价格及其高昂,一般远远超出社会平均收人水平和社会心理的价格承受能力。如数百万元乃至数千万元的豪华车,以千万元乃至亿元计算的豪宅,以万元计算的服装、饰品、化妆品、食品等昂贵消费品。其二,稀缺性。它表现为奢侈品本身的稀缺与珍贵。与大众消费相比,由于奢侈品的价值与价格极高,因此需求量相对较少,奢侈品的供应量也较少,因此,奢侈品就表现得极为珍贵,正所谓是“物以稀为贵”。其三,符号性。奢侈消费是一种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符号。作为经济价值的符号,它代表的是进入奢侈消费阶层的人士的经济收人水平与经济支配能力;作为社会价值的符号,它代表的是进入奢侈消费阶层的人士的事业的成功、社会地位的提升以及受人们尊重程度的提高。其四,可经济替代性。奢侈品有着巨大的需求弹性,消费者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消费实力与能力来选择适合于自己消费水平与社会地位的消费品,因此,消费者对奢侈品消费的选择空间极大,选择的自主权也较大。

二、当代大学生奢侈消费行为的表现

消费社会成为主流社会形态的今天,人们自然会去追求更加舒适、更加享乐,及高品位、个性化的生活方式。无论人们对奢侈消费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和评价,奢侈消费都有它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大学生奢侈消费的事实也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也不能改变的。当代大学生奢侈消费行为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物质主义导向的奢侈消费行为

现代社会是一个物质丰富、消费欲望膨胀的时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不可避免地带有较强的功利主义色彩,其物质导向性最为明显。它具体表现在吃、穿、用等生活方面的奢侈化,例如,消费高档酒席、食品,追求世界名牌服饰或顶级品牌的香水、护肤品、化妆品,使用各种推陈出新的通讯产品,如手机、电脑等。在收入既定的条件下,在校大学生更倾向于享乐型的消费,而不愿进行精神产品的消费,例如参加一个费用高昂的培训班、进行艺术创作投资、欣赏高雅作品或展出等。对于物质的奢侈消费,大学生往往认为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但是对于精神层面上的奢侈消费,大学生却认为是有选择性的,并且往往是不值得的。可见,当代大学生对奢侈消费追求的重点在于物质产品,他们持有的是功利的价值观,对奢侈消费是崇拜而又极为现实的。

2、自我意识导向的奢侈消费行为

当代大学生出生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年代,成长于市场、信息、物流一体化的背景之下,他们的消费行为不可避免地遭遇到文化的冲击、国际潮流的诱惑,以及时尚与美丽的蛊惑,他们的私欲无限制膨胀,他们迫切地要展示出一种独特的、个性化的、另类的、标榜性的自我形象,以充分张显出代际之间的差异。奢侈消费让这一切变成了现实,为大学生在诱人的消费世界中找到了一个空间和切入点,为“消费主义”至上理念下的空虚与惶恐找到了诠释的理由,使得“自我”的奢侈消费变得合情合理、不可磨灭、不可复制,甚至在同一时代也具有了排他性。因此,奢侈消费几乎成为当代大学生“自我”与“其他”群体划分的标准,它让大学生的消费文化变得千姿百态、纷繁复杂,也让大学生对自我的认知与评价更加停留于表层和形式。

3、借钱和超前的奢侈消费行为

不管追求什么形式的奢侈消费,其前提都是具有足够的经济支付能力。大学生进行奢侈消费具有时代的压迫性和紧迫感,因此,他们往往是不惜一切努力、甘愿付出一切成本,也要实现自己对奢侈消费的崇拜与向往之心,其结果常常是倾尽了囊中的全部货币,耗尽了家庭所有的供给,甚至把“借钱奢消”当作一种手段,试图解决经济能力不足的现实难题,有的甚至铤而走险走上不法之路。这样的奢侈消费是极为超前的,它不止超出了社会认可的范畴,超出了社会平均的经济发展水平,超出了大学生自身负担经济的能力,也超出了当代大学生原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用未来的钱来夯实今天的奢侈消费行为,意味着大学生将来要付出更加难以想象的代价才能进行弥补,意味着大学生对生产与消费的逻辑性存在着理解上的混乱与迷茫,意味着大学生对财富与幸福观的认识存在偏差与困惑。

总之,当代大学生的奢侈消费行为更多地具有时代赋予的色彩,但是,这样的消费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方向性的错误,找出其中的原由并进行科学的引导才是当务之急。

三、当代大学生奢侈消费的心理动机

当代大学生追崇奢侈消费有着复杂的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但更大程度是来源于自身心理动机的驱使。内在的驱使力是大学生难以抵制或控制奢侈消费的主要障碍,也是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

1、炫耀的心理动机

自从凡勃伦在其著作《有闲阶级论》中第一次提出“炫耀性消费”的概念以来,炫耀就成为人们追求奢侈消费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动机。尽管当今的奢侈消费在社会层级之间具有了沟通性和共融性,但是大学生崇尚奢侈消费的初衷仍然有“炫耀”之意,它依然是大学生显示自己的出身背景、家庭经济实力、社会关系,以及社会地位的重要手段。并且,炫耀心理往往导致奢侈消费的示范性和扩散性,带来嫉妒和攀比的畸形心理,诱导大学生把奢侈消费看作是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上层社会主流生活方式,从而进一步地模仿和炫示。

2、归属的心理动机

当代大学生虽然持有个人主义的处世观,但是作为社会关系中的人,他们仍然有群体归属的需求和欲望。归属于某一个群体,自身的消费行为往往就会带上这个群体的特征,或者说自身的消费行为就会向这个群体靠近,进行一些相似的消费活动。奢侈消费就是大学生渴望归属于富有学生群体的标志,或者说,如果不进行奢侈消费,大学生就会担心自己被排斥在富有的群体之外,他们力求保持奢侈的状态,以获得和群体沟通、交流、分享平等的权利,以表示他们在价值取向、审美情趣、思维模式、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雷同性,以及其他学生群体所不具备的文化特质。因此,归属的心理压力时常会导致大学生奢侈消费行为的盲目性和从众性。

3、社交的心理动机

当代大学生非常看重社交活动,这是获得融洽的人际关系、获取社会情感及社会认可的心理需要。比如,大学生要谈恋爱、要参加各种聚会活动、要面向社会为自身角色的转变做好准备。为此,他们不得不进行奢侈消费。这样的消费能够帮助大学生塑造美好的外表形象,提升个人的气质,展示气度不凡的性格特征,塑造一个老于世故的社交形象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大学生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自信和优势,掩盖了自卑的心理和能力不足的缺憾,也让大学生更加容易获得较好的前途或机会。而这样的结果和现实则进一步激励更多的大学生去追崇奢侈消费。

4、崇拜的心理动机

主要是指大学生对品牌或名牌的崇拜。所谓品牌崇拜,是指建立在消费者认为自己拥有该品牌某些特权(话语权、建议权等)的基础上,对品牌的忠实有如宗教信徒般的关系,并且为有意区别其他品牌的消费群,针对自己所爱品牌自我设立的一套规定明确、实施严格的价值体系制约。大学生通过品牌识别商品,他们崇拜的不仅是商品本身,更是崇拜品牌符号的象征意义。大学生是社会时尚的引领者,对品牌的追求与消费,展显出他们独到的品味和鉴赏力。譬如,他们吃的是哈根达斯冰淇淋,喝的是星巴克的卡普吉诺咖啡,穿的是古奇、阿玛尼等名牌服饰,戴的是斯沃琪、欧米伽手表,抹的是兰寇、倩碧等高档护肤品,洒的是CD、香奈儿等顶级香水,背的是LV的包包;手里拿的是iphone手机,脚上穿的是耐克拖鞋,身上披的是Hush Puppies外套„„,这种对高档商品的过度关注和膜拜,认为“不消费品(名)牌就谈不上奢侈,奢侈的内涵就在于消费的品(名)牌化”,反映出当代大学生以“品牌”的名义制造需求、刺激消费以及消费至上的消费主义倾向。他们信仰品牌,强烈地追崇品牌,并且忠诚于品牌,无怪乎“我消费,故我存在”成为了他们奉行的至理名言,因此,奢侈消费品(名)牌化成为大学生消费的一种必然趋势。

由此看来,并非简单的“炫耀”就可以描述大学生的奢侈消费行为,其消费的心理动机极为复杂,有时甚至是在几个动机的共同驱使下才做出奢侈消费的行为。要强调的是奢侈消费的心理动机会随着社会环境、经济条件、时机、具体情景、个人的发展变化等诸因素的变化而升级或更新,但是大学生内心对“奢侈”的崇拜和抑制不住的物质欲望却始终如一。

四、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的奢侈消费行为

当代大学生的奢侈消费行为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并且有一种扩散的趋势和愈演愈烈的迹象。对这些行为进行阻止或强制性干涉是不现实也是不可取的,只有对其加强引导和教育才是正确的解决办法。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消费观

中国历代文化的内核都提倡“勤俭”的美德,推崇节俭、抑制奢侈是一种高尚的生活情操和道德规范,是成为栋梁之材应该具备的品德与素养,正所谓“成由俭,败由奢”。但是,当代大学生却把“节俭”看作是不会理财,不会享受生活,他们认为奢侈消费就是一种具体的生活方式,甚至是自我价值的主张或表达。他们的价值观是功利主义的,消费观是现实主义的,他们不在乎奢侈消费带来的各种消极后果,如对经济资源的过度浪费、对社会公平及和谐氛围的破坏、对人际关系的淡漠和货币化,以及对精神消费的匮乏等。在当前经济危机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时代背景下,提倡大学生追崇“节俭”的价值观与消费观是非常必要而又十分紧迫的,重塑大学生“劳动创造价值”、“劳动是一种美”的道德规范,鼓励大学生树立热爱生产劳动、乐于奉献自己、先创造后享受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2、加强消费教育,提高个人素质,引导大学生科学合理的消费行为

引导当代大学生奢侈消费的行为,教育要先行。教育创造的结果是高素质的人,以及全面发展的人。只有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引导他们客观公正地看待奢侈消费行为,增强他们对奢侈消费的理解力、判断力和决策力;只有教育他们热爱学习、热爱知识,才能引导他们从注重物质利益向注重精神文化的消费转变,才能引导他们做出理性的消费决策和消费行为,才能引导他们选择有内涵、有意义的生活方式,才能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成为这个时代最具创造力的生产力的代表,从而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篇3: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

1.消费的娱乐性有所提升。现代科学技术为流行文化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媒介载体, 使它的传播更加迅速。流行文化的生产与消费迎合了大学生的“享乐动机”, 比如大学生追美剧韩剧, 国外人的穿着打扮、思想观念等。西方文化改变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要表现为:以明星为载体的流行文化感染下, 大学生对服饰的选择多喜欢模仿自己喜欢的明星, 通过流行服装来展示自己的品味, 追逐流行时尚, 追求高档消费等方面, 流行文化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消费文化, 其文化产品实质上就是商品。电子商务的日渐成熟、网络信息量巨大、足不出户就能买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身处时代前沿的大学生开始追随这种科技成果带来的便利, 他们注重新潮与时尚, 轻松与娱乐的生活方式。

2.消费带有崇洋性。当代大学生对国外的衣服、食品、国外的节日、国外的宠物持向往态度, 相比之下国产的东西, 无论多新、多美, 也不太能引起他们的注意。美国平板电脑让多少中国大学生趋之若鹜, 美国品牌手机让多少当代大学生为之疯狂。随着韩剧、日剧在中国的热播, 当代大学生对韩国、日本文化显示出强烈兴趣, 韩日的饰品、化妆品在中国大卖, 这些影视片的拍摄地成为中国学生的热门旅游胜地。韩国泡菜、日本寿司也成为中国的流行食物。

3.消费方式便捷化, 网络消费普及。互联网技术不断提高, 购物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和便捷化, 大学生群体就是推动这股新消费浪潮的重要成员。从之前单一的现金交易, 到如今的银联卡、信用卡、支票等多种交易方式, 消费方式变得更加便利, 生活节奏也变得更加快捷。方便、快捷的消费方式正逐步被当代大学生们所接受。许多大学生正逐步变成“刷卡族”, 小到餐厅的饭卡大到缴纳学费, 购买商品的银联卡, 他们享受着“刷卡”消费带来的这种消费快感。但是, 伴随着刷卡带来快感的同时, 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开始不断增高, 有的甚至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 还有一些同学认为“花明天的钱, 享受今天的生活”这种观念是很合理的。

4.人情消费比重逐渐增加。受现代社会上流行的这种请客送礼风气的影响, 他们也开始用这种方式来为自己的现在和将来积累“人脉”, 营造自己的社会关系网, 人际交往消费, 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大学生处在一个大的群体当中, “互送礼物”、“请客”已经成为大学校园里最普遍最热门的人情消费。无论是获得奖学金或助学金、同学过生日还是各种节假日……都能成为他们消费的理由, 要么聚餐, 要么送礼物, 要么唱歌等, 因此人情消费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消费。

5.自我提升发展性消费增加。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埋头苦学的单调生活。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消费支出逐渐上升, 用于考证培训、网络教程方面的学习消费增多, 他们转变学习方式, 不再是仅仅掌握教材中的知识;随着年龄和年级的递增以及对未来的思考、就业的压力, 他们开始参加各种培训班, 考取证书, 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和技能, 为自己的将来提前做好知识储备。

基于以上特点, 笔者将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分为基本消费、社交消费和自我发展性消费三方面, 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基本消费主要包括:一日三餐、服装、日常交通及购买生活必需品费用。社交消费包括:通讯费、送别人生日礼物、请朋友吃饭。自我发展性消费:相关资格考试缴费、购买各类资格考试资料、打印资料、购买课外书籍、购买网络课程等。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影响因素

1.互联网技术提供了更丰富的消费渠道。年轻人追求快捷、便利的消费方式, 网购这种消费方式具备这一特点, 更符合大学生追求流行的消费心理, 因此网络消费成了大学生的消费途径之一。互联网作为了解信息的重要渠道, 大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学习方式。现代都市生活节奏加快, 便捷的消费方式为大学生节省了进实体店选购的麻烦, 在线消费服务能力日渐完善, 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包装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各种电子支付方式安全性能提高, 网络资金流转操作比较容易实现跨行转账、手机话费充值、信用卡还款等诸多功能, 随时可以完成支付。

2.信息高速发展, 加速了中西文化交融。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 交换生的出现、更多的文化学者、大学论坛出现, 使大学生的视野开阔, 实现自我价值意识增强, 个性增强, 各种西方社会思潮的传播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产生广泛影响, 西化的生活方式出现, 如很多学生喜欢吃汉堡、披萨、培根、沙拉, 早餐传统的豆浆、油条、包子和西方的面包、牛奶等并存, 形成了更丰富的校园文化。

3.开放的成长环境造就了开放的思维。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 在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的同时, 讲求礼尚往来, 注重人情交往。许多学生都能明白, 与他们朝夕相处的同学, 毕业后将会在社会上的各行各业发展打拼, 他们都是不可或缺的人脉资源。在为人处世方面他们有自己的想法, 乐于认识别人, 结交朋友。个性上相比以前更具有开放性, 他们追求自我价值, 敢于大胆地做自己喜欢的事, 而不在意别人的态度。这些行为方式无疑与他们从小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 与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和谐开放的教育氛围、注重学生参与能力培养这种开放的现代生活教育环境密切相关。

4.生活质量提高, 需求有了新高度。在这个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对丰富的时代, 他们的身心处在发展阶段, 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尚未成熟, 对新事物的接受度较高。生活条件普遍提高, 父母不希望孩子再像自己年轻时一样吃苦受罪, 尽自己最大努力满足孩子的需求, 这为多样化的消费提供了条件。大学生对自身各方面的要求提高, 消费行为也日益多元化, 除了日常开销, 在恋爱、人情交往、娱乐休闲、旅游、美容等众多消费领域也有所涉及, 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

三、大学生合理消费行为引导对策

1.端正消费舆论导向。新闻媒体对消费者进行国情教育、环保教育。加强对广告宣传的监督, 确保广告内容的真实性, 减少对消费者的误导。重视流行文化给当代大学生带来的影响, 应该尊重他们个人的实际情况, 既尊重一部分条件好的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按自己的兴趣爱好来消费, 又鼓励一部分条件差的学生勤工俭学, 减少经济负担, 进行合理消费。

2.转变思想,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许多同学把具有个人魅力的成功人士作为自己的学习楷模和奋斗目标。这是一种思想动力, 高校教育者应对之进行积极的鼓励与引导, 这样既满足了大学生追逐流行的心理, 又有助于增强上进心。通过日常教学, 给学生灌输合理适度消费的思想, 使其真切意识到自己年满十八岁后, 父母本应不再供养, 继续供给生活费是亲情所致而不是理所应当, 以此来增强他们理性适度消费的意识。

3.树立榜样, 形成良好习惯。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 孩子有着敏捷的悟性和极强的模仿力, 父母行为的潜移默化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家长要给孩子作出勤俭节约和不过度超前消费的良好榜样。对于孩子要爱而不溺, 宽而能严, 培养他们独立、自立的良好习惯。把子女送上大学并不意味着家庭教育的结束, 相反, 家庭教育在这个阶段显得更加重要, 这个阶段是子女真正开始尝试自己独立生活的开始, 合理供给生活费很重要。

4.优化周边环境, 营造良好氛围。消除不健康、低品位的文化娱乐场所, 为大学生文明、适度消费营造良好氛围。制定强有力的行为准则和规章制度来加强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各方面的督促。开设消费教育课程, 老师教育引导, 使学生不在没有独立经济能力的情况下不切实际的追求浪漫。应明确规定, 奖学金的用途必须用于学习发展, 并实施相关监督办法, 以保证奖学金的合理使用, 使学校管理制度对大学生消费行为起到良好导向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消费教育活动, 推行大学生兼职消费生活指导员制度, 出版消费教育专刊和专栏, 使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得到锻炼, 提高消费能力。

5.树立健康消费意识, 养成理性思考习惯。消费观和人生观、价值观密切相关, 因此要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让大学生分清什么是正常消费, 什么是盲目攀比, 解开大学生心中的困惑, 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重视提高自身素质方面的消费, 提高消费结构中精神文化消费的含量, 避免过度的物质消费。引导他们懂得立足现状, 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将适度消费观、理性消费观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中。营造绿色和谐的校园生活环境。

四、结语

篇4: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 女大学生 体育消费行为 心理分析

消费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连接点,体育消费是现代人在满足基本生存消费基础上追求发展和享受等高层次需要的一种消费行为。体育消费心理指的是人们在购买或使用体育有形产品与无形的体育劳务用品以满足自身体育需求的消费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调节、控制自身消费行为的心理现象。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体育消费行为在现代人生活消费中的比重呈不断扩大的趋势。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已居世界第一位,作为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强烈主体意识的现代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更为突出,可见我国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规模十分巨大,分析当代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心理,不仅有利于构建更加合理的体育经济市场,而且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理念和科学的消费行为。

一、现代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心理特点

1.大学生的自我体育消费意识

意识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它具有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对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发挥调控、指导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体育的市场经济行为是不可避免的,大学生受当代经济、文化和消费观念的影响,普遍具有较强的健身意识和体育消费观念,但体育消费支出的内容比较单一,目前仍主要集中在对有形的体育产品的消费上。

2.大学生的体育消费需要

大学生正处在由学校向社会、由少年向青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的体育消费需求与行为具有从众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其中从众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在大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大学生)中尤为普遍。体育消费作为人类生存资料之外的非必需品消费,属于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的部分,在人们的生活消费中仍显得较为陌生,因此大部分同学缺少体育商品的知识和体育消费的经验,缺乏判断力和自信心,从众便成为他们自然的选择。此外,他们的从众性,还与他们的攀比、模仿、跟风、追随等心理和行为有关。另一方面,每个大学生自身条件不同,个性心理存在差异,随着他们自我意识的不断加强,消费经验的不断丰富,其消费行为的个性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他们在进行体育消费时喜欢与众不同,标新立异。

3.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

体育消费动机是指激起一个人在体育方面进行消费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动因,是直接促使一个人进行体育消费的内部动力。当代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更多的男大学生把体育消费作为扩大人际交往、锻炼并显示自己能力的一种手段,女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则主要是对审美的追求,她们之所以乐意花钱在体育方面,主要是为使自己拥有健美、匀称的身材,高雅、大方的仪表,这和女性爱美的天性有关。另外,随着整个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常常会感到身心疲惫,体育活动作为一种增进健康、消除疲劳、愉悦身心的独特有效的方法,大学生们只要经济条件许可,自然愿意花钱去买健康和快乐。

二、大学生科学合理进行体育消费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

体育活动具有的增进健康、消除疲劳、愉悦身心等独特功能,已越来越被现代人所接受,作为具有较高文化水准和文化修养的现代大学生,更加需要具有较强的健身意识,懂得花钱买健康的道理,充分认识到体育健身的重要性,进而确立花钱买健康的体育消费观念,克服攀比、炫耀等不良的体育消费动机,树立科学、健康的体育消费观。

2.在校内实行有偿体育活动

场地设施的缺乏是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首要因素,为此,一方面学校应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学校的健身环境。另一方面可结合全民健身运动,以高校体育场馆为依托,办成全民健身活动基地,以获得体育主管部门更多体育事业发展资金的资助,支持学校体育场馆的设备更新。在保证学校各项体育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定时、定期向社会开放各种体育活动场所,举办各种体育健身培训,从而带动在校大学生合理的体育消费行为。

3.高校体育课同学生的体育消费有机结合

众所周知,大学体育课远远达不到健身效果的,大学生只有具有较强的健身意识,养成课外经常锻炼的良好习惯才能达到健体和娱乐身心的效果。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体育活动的经济行为是不可避免的,学校可以用月卡或健身登记卡!俱乐部会员卡的形式适当收费,保证使学生花少量的钱,玩得既开心又满意。因此,体育课就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拓宽体育课堂的时间和空间,使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互补,同时促进发展学生科学的体育消费行为。

参考文献:

[1]高守贵:走进当代大学生消费[J].消费经济,2004,(2)

[2]高博:透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與行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3]潘玉驹等:大学生需要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

[4]江林:消费者心理与行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篇5: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分析

后现代主义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被神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经常使用的一个词。起初出现于二、三十年代,用于表达有必要意识到思想和行动需超越启蒙时代范畴。用一句话来概括后现代主义,就是在现代主义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些修饰或装饰性的效果。当代大学生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最深刻的一个群体。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语言交流等各个方面都受到后现代主义的深刻影响。当代大学生不受约束自由的开放思想是造成畸形消费观念的重要原因。

2.2消费主义的影响

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流行的一种社会道德现象,是指导和调节人们在消费方面的行动和关系的原则、思想、愿望、情绪及相应的实践的总称。其主要原则是追求体面的消费,渴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并把这些当作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价值。它是   当今西方资产阶级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是改革开放政策深刻影响的一代。从西方文化影响下的接受现代化消费观念。大学生把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放在第一位,追求时尚,最求个性。学业开始慢慢被忽视,个人价值的体现成为大学生主要动力。并且这样都并没有表现在日常学习中。

2.3大众文化的影响

大众文化主要是指兴起于当代都市的,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的,以全球化的现代传媒(特别是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是处于消费时代或准消费时代的,由消费意识形态来筹划、引导大众的,采取时尚化运作方式的当代文化消费形态。大众文化的特点:商品性、通俗性、流行性、娱乐性、大众传媒的依赖性等。中国的大众文化崛起于20世纪后半叶。受大众文化的深刻影响当代大学生对消费出现严重的从众心理和崇拜思想。对日常消费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2.4群体心理的影响

从众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的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现象,通俗的说就是“随大流”。当代大学生自主意识严重缺乏,判断力缺乏准确性。一个人是抵不过大众消费观念的引导的。在新时代的经济影响下,大学生在社会形态意识还不够健全的条件下,跟随大流是必然趋势。另一方面大学生都有追求独特,新奇,时尚的消费心理。这样就更难以阻碍从众心理的发展形成。拿生活中最平常的日用品来举例说明。电脑和手机作为科技发展的最新产品。其每一次更新都吸引着大学生的跟风购买。有的甚至不惜自己的身体去购买潮流电子商品。

3 结语

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化浪潮,代表世界先进消费伦理观念的绿色消费将对人们的消费观念产生巨大冲击。很大程度上严重的社会心理造成了大学生畸形的消费观念的形成。所以,我们必须汇集社会、学校、家长、老师等所有的力量,集中大家的力量去帮助大学生合理消费行为的形成。采用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策略指引大学生从畸形的消费观念中走出来。用新的消费观主张引导大学生,以知识和智慧的价值代替物质主义的价值,以适度消费代替过量消费,以简朴的生活代替奢侈和浪费的生活,消费生活转向追求生态保护和对社会有责任感的生活方式。使得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黄荣.当前大学生畸形消费的成因及危害[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6(2):8-10.

[2]王媛,苏桂秋,迟铭书等.浅谈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及高校对策[J].华章,,(28):147.

[3]虞艳丽.消费社会视野下的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J].消费导刊,2012,(12):13-14.

[4]方翰青.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J].新余高专学报,(05).

篇6: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及建议

李 苒

(西安文理学院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摘 要: 分析大学生消费结构现状,并从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社会因素等多方面分析其影响因素,认为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在多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为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财观念,最后提出理性消费的建议,营造一个

文明、健康、良好的消费氛围。

关键词: 大学生;消费结构;消费观;理财观念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 -777X(2010)03 -0123 -03

一、大学生消费结构现状分析

1. 消费结构的地区不平衡性

由于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各地区

家庭收入的不平衡,这就决定了来自不同地区的在校大学生的不同消费观和消费能力。据统计,大学

生平均每月支出在 400 ~600 元,来自东部地区的占

19%,中部地区占 60%,西部地区占 21%;学生月消

费在 1000 元以上的占调查样本 10%,其中东部占

6%,中部占 3%,西部占 1%,而这其中来自大城市的是 58%,中等城市的是 32%,乡镇的是 10%。来

自东部城市的大学生无论是生活费还是其他支出都

比中西部学生高出许多,所以,区域的不同而导致大

学生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不同。[1]

2. 年级不同而导致消费观和消费结构不同

随着年级的增长,在校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如大一学生的月消费额一般在 300 ~

500 元之间,70% 的生活费用会用于饮食方面。而

大二学生的消费额通常在 400 ~800 元之间,大部分

投资在计算机二级等级证、英语四级等级证上。到

了大

三、大四这种增长仍在继续,500 元左右的消费

已经较为普遍了。随着对环境的逐步熟悉,大

三、大

四的学生不仅将开销用于基本生活开支,而且还用

于扩展自己的视野范围。例如,参加形式各异的培

训活动和社交活动等。另外,高年级的学生为增加

未来职场竞争筹码,对考证进行高额投资。同时,年

级差异对品牌商品的知名度的影响也相当深远。在休闲运动消费方面,阿迪达斯、耐克等成为他们心目

中的首批先锋品牌,拥有者竟达 70%,这些高消费

品的花费来源,33% 向父母要,17% 向朋友借,50%

是通过奖学金或兼职获得。[2]

3. 性别不同导致消费结构差异

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很不合理,理财意识淡薄。

女生的表现是喜欢逛街,买化妆品、买零食、饰物等。

尤其对着装要求很挑剔,特别讲究外观,对于吃饭的投入相对较少。男生的消费重点则集中在体育休闲

方面,上网玩游戏以及谈恋爱方面的花费。此外,男

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比女生投入了更多的“本钱”。

请客吃饭、朋友聚会、节日送礼已不再罕见,甚至成为消费购物中所占比例较大的一部分。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

1. 个人特征因素中大学生的性别、年级、习惯的差异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结构

(1)男生与女生在伙食消费、日用品消费、人际

消费与消遣消费项目上都存在着明显差异,男生在伙食消费、人际与消遣消费方面明显高于女生,而

女生在日用品消费方面明显高于男生。(2)大学生

总消费支出基本上随年级升高而相应提高。①上网

消费大一与大四要高于大二与大三学生,大一学生

因刚进入学,真正的朋友关系还未建立;大四学生因

为他们经常要关注一些诸如就业信息、考研信息等。

②人际费用是因为高年级之后基本上都形成了自己的朋友圈,同时大学生受社会影响越来越多,更加

看重社会资本。③年级越高,大学生们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就业、考研等前途的压力促

使他们在学习考证方面的投资不断增加。(3)大学

生消费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消费结构。从小

生长环境比较优越,又受到父母宠爱的学生,养成了

高消费、攀比消费的习惯,缺乏家庭责任感。家庭条

件差的学生花钱很节制,一方面,从小就受家长克勤

克俭、量入为出消费观念的熏陶;另一方面,他们能

够理解与体谅父母赚钱的不易。如表 1: 农村与城

市学生月生活费比较。[3]

表1

来源地 300 元以下 300 ~500 元 500 ~1000 元 1000 ~3000 元 3000 元以上 农村45.1 %49.7 %4.6 %0. 4%0.3 % 城市18.5 %55.5 % 20.9 % 3.9%1.2 %

2. 家庭因素中,家庭收入,父母亲的职业、文

化程度,家庭生育状况的不同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

结构

(1)家庭收入对大学生消费结构的影响是决定

性的,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由家庭提供。通过

对家庭年收入与大学生月消费总支出的分析发现,随着家庭收入的递增,大学生月消费总支出呈明显的递增趋势。家庭年收入为 2000 元以下的,有

50%的 同学没有手机,电脑的拥有量更是0。[4](2)

职业与文化程度不仅是经济地位的体现,在中国社

会更是社会地位的象征。职业收入相对较高群体的子女月消费总支出较高,来自农业劳动者、无业半

失业劳动者这两类家庭的大学生月消费总支出偏

低,其主要消费是满足生活需要。父母的文化层次

越高,其子女的消费支出相应的也越高。(3)家庭

生育状况是其消费结构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这是

因为独生子女的家庭相对于非独生子女的家庭而

言,经济压力要小一些,更能满足子女的各项消费

需求。

3. 社会环境因素中的大学生来源地、同辈群体、大众传媒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结构

(1)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客观存在,已往的实证研究表明,城乡类别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十分

显著。从表2 可以看出,[5]随着城市化程度的增加,大学生的总消费支出不断提高。

表2学生来源地与大学生月消费总支出的交互分类(有效%)

来源地 月消费总支出200 元以下 200 ~ 399 元 400 ~5 99 元 600 ~7 99 元 800 元及以上 合计 农村 8.440.042. 1 5.34. 2(190)

小城镇 2.419.561. 0 14.62.4(82)

小城市 0.013.043. 5 34.88.7(46)

中等城市 0.07.171. 4 14.37.1(28)

大城市 0.027.850. 0 11. 1 11.2(36)

(2)同辈群体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的群体规模和价值往往被大学生作为个人行为的重要

参照系,因此同辈群体作为一外在因素对大学生的消费结构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有 60. 9% 的人

都选择了自己购物时会受到同学意见的影响,这还

是直接影响的,潜在的非直接的影响可能对大学生

消费结构的影响会更大。

(3)大学生对大众媒介有着先天的敏感度。广

告词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转化为消费者的日常语

言,并很快落实在行动上,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消

费结构。

三、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建议

1. 学校重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意识和理财

观念

教育方法如下:(1)学校可设立专门的理财教

育课堂,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进行辅导

和培训,让他们早日树立正确科学的理财观念。

(2)对追求时髦和赶潮流的学生,应给予高度重视。

一方面,要教育他们不能脱离个人和家庭的实际情

况一味地追求高消费;另一方面,要教育他们多向学习和有利于提高自己身心健康的方面投资。(3)针

对贫困学生,多给他们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完善贷

款机制,设立奖助学金,减免学费等。(4)充分发挥

大学各社团的作用,开展消费问题讨论会、消费知识

竞赛或有奖问答、消费品鉴别和鉴赏、消费投诉等实

践活动。(5)充分利用校内大众传播工具进行直观

形象的消费教育,引导消费舆论。

2. 家庭应变“无私奉献”为“适度供给”

由于过分溺爱,有些大学生从小就养成了“唯

我独尊”的自私与任性,自理能力低下,过分依赖他

人。因此,家长要变“无私奉献”为“适度供给”,针

对那些消费习惯不好、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家长可缩

短发放生活费的期限。

3. 强化大学生自身的管理和监控

在校大学生消费结构调查显示: 大学生对生活

等费用的支出有计划消费的仅为 13. 5 %,而无计

划消费的则高达 45.3%。[6]可见,大学生的理财能 力普遍较低。对此,大学生在理财时应注意以下几

个方面:(1)钱要花在刀刃上。作为学生,应该把钱

花在必须花的地方,应考虑所购物品的性价比和自

己的承受能力。(2)学会记账和编制预算。掌握自

己的收支情况,对今后的开支作出必要的修改,达到

控制的目的。(3)遵守一定的生活消费和理财原则。

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可因地制宜地参加各种兼

职工作。

4. 改善社会大环境

社会应引导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帮助大学生

理性消费。(1)建立机构帮助处理大学生消费投

诉。(2)社会媒体也应牢记自己的社会教育责任,要担负起正确引导消费的责任。(3)弘扬勤俭节

约、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帮助大学生树

立正确的消费道德观和消费价值观。(4)社会有关

部门和高校要联手下大力气治理校园及周边环境,为大学生文明、健康的消费营造良好的氛围。

总之,大学生作为特殊的一个社会群体,对社会的发展尤为重要,如何树立大学生的消费观培养科

学的消费意识,以至于更有利大学生的成长,是学

校、也是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如何解决? 需要大家

从各方面来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曾庆东. 在校大学生消费情况分析及科学理财模式的 构筑 [J]. 理工高教研究,2005(8).

[2] 康开洁. 大学生消费现状透析[J]. 职业圈,2007(5). [3] 王丽,吴姝. 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J]. 学校党建 与思想教育,2005(3).

[4] 李巍. 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探析[J]. 重庆 社会科学,2006(1).

[5] 黄胜,朱敏洁. 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研究及对策 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06(8).

[6] 郭跃进. 大学生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分析[J]. 常熟理 工学院学报,2006(5).

篇7: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分析

摘要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人生价值观。本文简单阐述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及消费观,分析当代大学生存在的消费误区和存在的问题的原因,针对这些产生这些消费误区和问题,为帮助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理性的消费观和价值观,笔者提出笔者的几点对策和建议,以期待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消费观 分析 对策探讨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着历史重任,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败。而他们的消费观也反映出整个国家青年的消费观,同时正确与否也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任务落实到每个家庭、每个公民。因此,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合理的消费,不能铺张浪费。但是,由于大学生所处的年龄及其心理发展的特殊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消费观,在日常生活中,还存在着很多消费误区和问题。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消费是一个社会人必须经历的一种社会过程。而大学生都很年轻,他们的教育消费、饮食消费、购物消费、娱乐消费、通讯消费、爱情消费等都主要来自父母,很多都还不懂得赚钱的艰辛,也不知道节俭,总之花完就要。使得当代大学生在消费中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制约着大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形成。笔者从下述几方面阐述这些问题:

1.1攀比心理重,消费中两级分化严重

当代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攀比心很重,消费中两级分化严重。特别是来自农村和城市上的学生,在消费上存在很明显的两极分化,消费极不平衡。当代大学生很多其实并不需要电脑,也不需要名牌衣服等,但是当问他们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去买电脑、买品牌衣服时,很多的学生就只有一个回答:“我的同学都有电脑,都穿名牌,我不能比他们差。”这种攀比心理在大学生消费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在比较家庭贫困生与家境较富裕的学生消费情况时,其消费明显的不均衡,这种极不均衡的现象极易影响大学生群体的健康、和谐的发展。

1.2大学生消费易盲目冲动,缺乏理性

由于大学生所处的独特年龄和社会角色,以及他们特殊的心理发展特征,这些因素综合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观。当代大学生大多都是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没有经历过生活磨练,不知道生活的艰辛,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靠父母养活。很多学生没有对自己的消费制定合理、科学的计划,他们很多时候时一时兴起,会为了买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而花掉半个月的生活费。因此,在当代大学生中,盲目消费的现象很多,这样的消费方式自然是不够理性,不够科学的,会影响大学生科学、理性的消费观的形成。

1.3消费中从众现象突出,铺张浪费严重

大学生是经历从学校到社会过渡的一个转型群体,他们不仅会受到学校学生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社会上消费行为的影响。他们缺乏自己的合理的消费观念,被动消费现象很突出。这表现在实际消费中就是从众消费现象突出。调查报告研究显示,当前大学生在努力适应从学校到社会人转变的过程中,也在仿效着社会上人的消费行为,大多数学生都选择公众化消费形式。很多学生在服饰、发型及饮食上都在跟随潮流,花了大量的钱,实际

上对自己的作用却很少,这样就造成了很严重的浪费现象。除此以外,大学生中花在恋爱上的钱占了生活费的大半,这样就易形成“媚俗消费”现象,影响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2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

很多大学生都认为学习是重中之重,消费应该更多的集中在教育、学习上的支出,因为现在的大学生还没有能力去挣钱养活自己,花着的是父母的血汗钱,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对得起父母。学习优秀,有了资本,以后消费也不迟。而另外一部分大学生则不这样认为,他们觉得自己已近辛苦学习了12年,如今考上大学了,该是放松的时候了,而且大学的课程轻松又不难,考试前稍微用工就可以,平时的大好时光不好好玩是一种浪费„„使得有这种想法的大学生在教育方面的投入过少,而多数的钱则花在吃、穿、娱乐、交友等住处上。他们不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还有的则是以学习和其他并重,学习和生活上的支出应该持平,但是最终的整体花销还是比较大,并不十分科学„„

3当前大学生消费误区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之处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有关。首先,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得以体现。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由此看来,当代大学生在消费中还存在着很多误区和问题。这些误区和问题的形成,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的,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当前大学生产生消费误区的原因,让社会更加关注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

3.1 大学生内在消费心理的驱使

大学生受过比较高的教育,与一般社会人不同,他们不仅享受到社会的认可,更需要的是满足自身被尊重的需要。在马斯洛需求层次中,受尊重的需要处在比较高的层级,这种需求与受教育程度几乎成正比。因此,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尊重需求,这种心理表现在消费中,则体现为对高物质生活的追求。很多大学生都认为只有自己很有钱,吃、穿都高档,才能被同学看得起。大部分的学生都是通过寻求富裕的物质生活来美化自己的形象,从而满足自身的需求和心理上的平衡。在这种心理的推动下,在大学生中就产生了重物质享受的风气,这种风气的形成,会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易产生很多畸形心理。这样,同学之间的攀比现象就会应运而生,最终走向消费误区。这是消费误区产生的内部原因。

3.2 学校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

形成当代大学生消费误区的一个重要的外在因素是高校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学校并没有开设这方面的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内容缺失。首先,高校缺乏对大学生进行消费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当前除了经济类的大学开设消费者行为心理学这门课程,很多学校由于受到专业的限制,并没有涉及到这类课程。其次,高校教师教学中,对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引导不够,很多大学只是做表面的文章,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让学生填答,并未进行实质的思想教育引导。再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缺乏对大学生勤俭节约精神的倡导。整个校园缺乏勤俭节约的氛围,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走向误区。

3.3 社会不健康消费行为的影响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经历着从学校到社会的过度阶段。因此,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会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双重影响,特别是当前社会上不良的消费风气,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产生了重要的外部影响因素因素。大学生的消费思想还不够成熟,他们极易受到社会上不良的享乐主义和重物质享受思想的影响。特别是近些年来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蔓延,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很多大学生都很向往社会名人的消费方式和行为,他们所倾向的消费方式更加看重消费的物质化和金钱化。正是由于这些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使得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消费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和误区。

4引导当代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为了能推动当代大学生养成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必须通过各方面努力,积极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走出消费误区,帮助当代大学生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 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

面对当前大学生消费误区,今后老师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研究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大学生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注重大学生理财、成才基本技能的培养,使大学生能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4.2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理财能力

大学生的学习负担相对于初高中来说,相对较轻,他们拥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多学生由于不适应大学生活,会感觉心理很空虚,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全都花在上网、逛街、吃喝上,这样自然就会造成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观念的误区。因此,因此应该让当代大学生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生存,让他们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让正确运用金钱以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4.3营造良好的社会消费风气

大学生良好的消费风气应该成为良好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该重视和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把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支持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的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因此,高校通过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消费文化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培养科学理性的消费行为,优化消费结构,使消费真正成为大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发展的推动器,让大学生处于理性主动的消费之中。

4.4家长因该加强对子女消费的监督和正确的引导

每位家长都能深刻的体会到挣钱的艰辛,为了让子女远离辛苦,他们都会尽力满足子女的需求,但是这也造成了当代大学生的惰性与依赖性,结果出乎意料。因此家长因该加强对子女消费的监督和引导,让他们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和挣钱的来之不易。对于大学生来说,因该自强自立,勇于承担起自身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理解与体谅家长的苦心与爱心。

结论

大学生的消费观不是孤立的个人问题,而是与社会、学校、家庭都有责任的。因此,我们应该共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性的消费观念,提高大学生理性消费的能力,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改善社会上不良消费环境,减少外部环境对当代

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带动他们全面的发展和健康的成长,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促使现代化社会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篇8: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高消费的表现

近年来, 一些高校的大学生月花费近2000元, 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1]。2007年9月初, 河北经贸大学关于“开学经济”的问卷调查透露部分大学生畸形的消费观念 (1) 。当许多贫困学子正在为学费苦恼不已时, 另一些大学生的心中却刮起一股奢侈之风, 呈现出不合理的高消费现象, 主要表现为高档消费、超前消费、攀比性消费等不良倾向。

(一) 高档消费

不少大学生喜欢追求一些反常的豪华奢侈、气派新奇的消费, 常把高档消费当作赶时髦和满足虚荣心理的手段。据调查, 大学生手机的持有率为60.3%, 有的班级甚至达到了70.0%, 手机消费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普遍消费项目[2]。此外, 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 小至一张几十元的电话卡, 大到相机、录音笔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这些消费行为导致部分大学生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的滋生, 导致少数大学生人格缺陷、道德滑坡和法纪淡漠。

(二) 超前消费

2004年, 对山东省五所高校的3000名在校大学生消费的一次联合问卷调查显示, 大学生的饮食和穿戴费用已升至总支出的60%;与此同时, 时尚消费更看涨, 通讯费用已占总支出的10%[3]。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社会风气、学校风气的影响, 消费趋于早熟, 超前消费、借款消费正在逐步火热起来, 这无疑会加重家庭和个人的经济负担, 也会影响其健康成长。

(三) 攀比性消费

大学生消费不全是“量财而行”, 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是争学习上的高低, 而是在生活消费上与款哥款姐们攀比。由于大学生自尊心、好胜心以及虚荣心较强, 在消费行为上极易滋生压倒对方而寻求独领风骚的畸形消费心理, 从而产生攀比消费、炫耀消费的行为。一些大学生在吃、穿、用等方面讲排场、摆阔气, 认为在同学、老乡面前缺乏豪举有失体面。这种现象给家庭尤其是贫困的家庭加重了经济负担, 也阻碍了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还会导致部分学生误入歧途。

(四) 非学习性消费

在上述关于“开学经济”的问卷调查中, 各年级学生用于学习上的支出明显比娱乐、恋爱和人情消费方面少得多, 特别是大二学生每月娱乐消费在100元以上的居然占到21%, 而学习方面支出在100元以上的仅占到3%, 即相对于其他消费, 用于学习方面的支出偏低。据调查, 大学生过生日97%以上都要请客, 请客地点从学校附近的小饭馆到洋快餐, 再到比较有名气的高档酒店等, 档次不同, 请客费用也从50元到300元不等, 有的甚至达到上千元[4]。当学生干部等情况也要请客, 他们认为既然自己在这些方面有所获得, 也应该有所“付出”;而评上奖学金也要请客, 96%拿奖学金的学生都要请大家吃饭, 和同学一起享受快乐。

二、大学生高消费的群体心理影响分析

上述大学生出现的各种高消费问题, 除了其在生理上、感情上和虚荣心上有彰显自我的需要和特定的家庭背景与时代因素以外, 还有群体心理影响的因素。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 可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一) 群体思维

大学生受群体思维影响的消费心理指遇有权威的人采取某种行为或观点时, 大学生的思维会高度倾向于寻求与权威一致, 以致于自己的观点或行为受到抑制。处于生理相对成熟而心理又不甚成熟的大学生, 其辨别力不太强, 消费决策时往往倾向于按照社会名家或周围有影响力的朋友、同学或老师作为参照。有的还不惜金钱和时间从头到脚都把自己包装成明星的样子, 不仅仅是服饰和日用品, 更仿效其出入高档餐厅、KTV的行为举止等等, 总是想寻求权威以及同伴的认同, 从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二) 从众性心理

从众性消费是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不足、独立判断力不强, 在同学的压力下, 放弃自己的主张而采取与其他同学一致的消费理念。一个人只有与大多数人的观念与行为一致, 他才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接纳。大学生处于社会环境相同的集体中, 具有相似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不论是学习、生活, 还是交往, 都容易倾向于一致。大学生又喜欢追求“新、奇、美”, 迫切要求被其他同学承认或引起他人的注意。有的看到其他同学买了电脑或手机等物品, 不管自己是否需要都买。由于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自信心, 不少大学生深受此种从众思想的影响, 从而导致他们无谓的浪费, 甚至养成恶习, 以及为了钱而做出违法行为。

(三) 暗示性心理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 暗示性消费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 通过语言、行动等刺激手段对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 从而使他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和接纳一定的意见、思想。它以无批判的接受为前提, 以不假思索地接受为特征。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辨别力和文化水平, 采取行动应该富有理性。但是, 有少数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差, 自信心不足, 很容易受他人或自我的暗示, 而接受某种观点或行为方式, 表现为盲目性消费、冲动性消费, 事后又常后悔不已[5]。

(四) 时尚性心理

大学生谈时尚是个不老的话题。时尚是指当前社会上相当多的人在较短的时间内萌生的时髦消费理念和采取的相应生活方式, 即赶新潮。在社会性较强的高等学府里, 时尚总会迅速地扩散并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开初总是由少数大学生率先引领, 继而周围同学相互模仿和感染, 并为大多数人迅速接受。大学生的时尚观念主要表现在他们的名牌意识上。他们需要通过名牌来获得同伴羡慕和新潮的认可。大学生通过消费来彰显自己的个性以立异于其他社会群体的同时, 也常把该类消费看作了较高生活质量的标志和幸福生活的象征。追求时尚一方面表明大学生紧跟时代的步伐, 思维超前而富有胆识;另一方面, 有的大学生不顾自身的条件, 盲目追求潮流, 结果不仅浪费了父母的血汗钱, 也耽误了学业。

三、对引导大学生科学消费的几点建议

(一) 用劳动教育促进大学生形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劳动教育是普通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人们思想观念的形成, 不仅需要思想上的认同, 还需要去实践, 使正确的观念得到印证和强化。生产劳动既能锻炼人的意志, 培养人的品质, 更让大学生们体味到创造物质财富的艰辛。学校将原来的困难补贴变为有偿补助, 为广大学生多提供一些校内外勤工助学的机会, 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为学校和社会创造财富来获取报酬。这样, 既可避免不劳而获思想的滋长, 又可避免某些人因靠施舍度日而产生的自卑心理, 同时也锻炼了大学生的能力。

(二) 引导大学生构建合理的消费结构

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在扩大消费领域的同时, 正确处理各种消费的适度比例。“知识就是力量”, 我们甚至可以说知识、智力和科技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动力。在信息时代, 谁要想把握明天, 就必须抓住今天的学习。学习是学生的天职, 掌握专业知识, 提高实践技能, 努力学习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 以真才实学服务于人民才是应该大力提倡的消费。因而在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的同时, 在提高和运用知识的技能方面增加消费, 同时充分利用各种知识、信息, 建立比较科学合理的消费结构。

(三) 学校与家庭的联合教育与管理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在消费观教育方面, 家庭和学校要加强指导和监督。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的引导, 增加相关课程。家长消费教育更为重要。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家长, 纵容学生高消费, 给青年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和价值观培养带来了负面效应。由于学生消费的经济来源绝大多数来自家庭, 许多大学生的乱消费与家长们未能加强消费教育有密切关系。如果能引导家长配合学校, 清楚地了解学生在校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状况, 做到有计划有节制地供给各类正当费用, 也是制止乱消费的重要手段。这就需要学校能与学生家庭建立通信关系, 每年把学费、生活费的大致水准通知家长, 让家长们做到心中有数, 按需发放。如果要求合理, 在满足子女要求的同时, 也应该说明家庭经济情况, 使其从小养成体贴父母的习惯和勤俭节约的美德。

参考文献

[1]陈悦.浅析当前我国高校的消费道德教育[J].江苏大学学报 (高教版) , 2006, (7) .

[2]吴茜, 刘薰词.论大学生消费伦理观的培养[J].高教论坛, 2006, (5) .

[3]胡娟.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J].心理科学, 2003, 26 (2) .

[4]李小芳“.新贫族”:一种消费的新主张[J].中国青年研究, 2003, (6) .

上一篇:关于的英语演讲下一篇:四强四有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