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及控制措施

2024-07-27

环境保护及控制措施(通用6篇)

篇1:环境保护及控制措施

目录

一、编制依据..............................2

二、工程概述..............................2

三、保护措施

............................2

四、相关责任..............................野生动物保护措施及控制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施工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图纸。

(2)施工现场的生态环境。

(3)业主、监理及地方部门的相关要求。

二、工程概述

本合同段为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国道569曼大公路NK-SG5标。路线起点里程K67+000,止点里程ZK73+190,YK73+160,路线全长6.17公里。项目包含K68+400讨拉沟4号桥为7×20m P.C箱梁、K70+780讨拉沟5号桥为5×20m P.C箱梁、中桥4座,涵式通道及涵洞440.25m/14道、香卡隧道(ZK71+695-ZK73+190、YK71+638-YK73+160)。主要施工内容隧道、桥梁、路基、涵洞工程等。

三、保护措施

1、施工区域内禁止猎捕野生动物。

2、禁止在禁猎区毁巢、取卵、射猎,排放污水、废气,制造噪音以及实施其他破坏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的行为。

3、禁止对不明或已知是野生植物的草木植物进行践踏、拔除。

4、任何队伍和个人发现下列情况,应当采取保护措施,及时报告当地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单位:

(1)发现受伤、病残饥饿、受困、迷途的野生动物,误捕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2)未按规定收存、拣失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

(3)未按规定收存死亡的野生动物尸体、脱落或散落的角、骨、毛、皮等。

(4)发现茂盛的不明或已知是野生植物的草木植物。

(5)发现枯黄但枯死的不明或已知是野生植物的草木植物,对其进行洒少量水后进行保护。

5、无批准证明禁止运输、携带、邮寄野生动植物及产品的。

6、尽量减少人员活动、施工噪音、灯光等对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动物的生活环境有所影响。

7、在施工现场设置警示或提示牌,警示或提示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有野生动植物出没要自觉加以保护,并严禁伤害与猎杀保护区内的任何野生动植物。

8、设置“此处有野生动植物,请自觉注意保护”等告示牌,提醒施工人员依法保护自然资源。

9、禁止追赶或惊吓野生动物,充分关心野生动物的自然习性;施工期间,严禁施工人员伤残、猎杀野生动物及毁坏野生植物,对违章者追究法律责任;

10、在动物产羔、孵卵、交配季节,尽可能减少人为的惊扰,如机械轰鸣声、爆破声等;

11、污水、霉变食物、施工废弃物、生活垃圾等按防止污染及卫生要求进行处理,防止对动植物造成伤害;不在野生动物栖息地及野生植物繁茂区建造临时工程和设置取土场。

12、进入各类机械开挖作业,做到放一段线挖一段路,绝不允许超放超挖,确保线内土石块向两边翻滚的措施,尽量减少对树木花草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野生动植物的安全隐患。

13、施工进场前,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在工地及周边地区,设立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科普性宣传牌,包括生态保护的科普知识、相关法规、本项目拟采用的生态保护措施及意义等

14、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确定征占土地范围,进行地表植被的清理工作;严格控制路基开挖施工作业面,避免超挖破坏周围植被,影响野生动植物生存。

15、施工材料堆场、弃土(石)场应设置在保护区以外,以减少对保护区的林地占用,以及污染、易燃、易爆材料对保护区林地、树木的损伤和破坏,将建设对保护区动植物的生境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

四、相关责任

1、负责对所属人员进行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普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知识,传达上级相关文件。

2、处理本项目部内发生违规事件,负责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并及时上报上级部门。

3、在班前会中作好每天的任务安排,明确责任和措施。

4、发生问题后立即补救,并及时向项目负责人汇报。

五、确保保护严谨的措施

1、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个人和队伍,项目部将给予一定奖励:

(1)发现违反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行为,及时制止或者检举有功的;

(2)在查处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案件中提供重要线索的;

(3)及时救助受伤、病残野生动植物的;

2、对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个人和队伍,项目部将给予一定的处罚。

(1)为未经批准任意捕杀野生动物及毁坏野生植物的;

(2)未经批准非法买卖、寄售野生动植物的;

(3)构成犯罪的将移交司法机关进行处理;

篇2:环境保护及控制措施

1环境保护

本工程线路沿线地质地形复杂,植被茂密、森林密集,高原地区植被破坏后恢复困难,环保工作十分重要,重点应为植被、树木和林区的保护,以及施工现场的清洁、文明,道路及自然风景区的保护;防止水土流失,防止塌方、滑坡对塔基造成的危害;减少农作物的损失和林木砍伐。为此,我们在施工中将严格贯彻执行依据GB/T24001-1996标准建立的《环境管理手册》,遵守公司环保体系程序文件和《招标文件》关于环境保护的各项规定,完善环保管理体系,搞好本工程环境保护工作。

变电站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弃渣堆放、道路修建对植被的破坏,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扬尘及噪声,施工垃圾及生活垃圾的排放等,线路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拓修运输道路,基础降基开挖,通道砍伐和放紧线施工过程中所需开挖土方、砍伐树木、施工用地等,对原自然环境和植被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材料的卸点,施工现场的开辟也会造成对环境的影响。针对本施工段的特点,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做好环保工作。环境保护的方针

绿色施工,遵守法规,污染预防、节约能源,持续改进,协调发展。2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在施工中依据公司《环境管理手册》,建立和健全与现场相适应的安全、环保及水保施工管理组织机构(见图9-1,与安全管理机构同),由项目经理直接负责领导,管理本工程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在施工准备阶段由项目部依据公司《环境管理手册》及相关程序文件,按GB/T2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制定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实施细则》,在施工中监督施工人员严格执行。

图8-1项目安全、环保、水保管理机构

2加强施工管理,严格保护环境

2.1 环境保护的目标

施工中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保持现场整洁,保持原有生态;不影响周边环境,不发生环境污染事故;不造成影响塔基安全稳定运行的塌方和滑坡等事故的发生。

2.2 环境保护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现场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严格管理本工程的环境保护工作,在施工准备阶段由项目政策协调部负责制定施工环境保护细则,并监督实施。

2、组织全体职工认真学习《环境保护法》、《森林法》、《土地法》等法律法规,以增强施工人员的环保观念,提高文明施工意识。

3、线路施工中应做好以下工作:

(1)合理修筑运输道路,使之与周围环境协调,并成为日后运行维护道路。(2)基础基降开挖时,采用微差毫秒松动爆破技术,严禁放大炮,尽量减少对原状土和植被的破坏;开挖出来的土石方严禁随意抛置,做到弃土外运;施工完毕尽快恢复原地形地貌。

(3)处于陡坡上的塔位,为避免水土流失,减少开方量,在保证塔腿能露出地面的前提下,应尽量不降基面或少降基面,以保留原地貌和植被。基础施工时应先施工下坡侧基础,拆模后再施工上坡侧基础;挖出的土方不得堆放在基坑的下坡侧,尽量堆放在基坑左右两侧,以作回填土之用;严禁向塔位下方弃土,应将石土堆放牢固,并注意塔基的汇水方向,采取措施向两侧引导排泄,防止冲毁下方自然地形、地貌、耕地、水沟等农田设施。确实无法堆放的,应将弃土运到塔基以外。

(4)除砍伐运行通道外,一般不砍伐施工通道。施工中先按运行通道进行砍伐,将运行通道作为施工通道来用,架线完毕后再按要求修整运行通道。对不影响线路运行安全的果树,风景林,施工时采取搭架的方式跨越,不准砍伐;保证对树木植被的破坏减小到最低程度。

(5)对材料的临时卸点要严格控制范围,及时清理并恢复原地貌。施工场地(特别是牵张场和铁塔基础范围)的开辟要因地制宜,不能滥占耕地、林地,施工完毕要认真清理,对废弃的油类和废余材料要妥善处置,对原来的田埂、水渠、道路等恢复原状或按设计要求作改道。

(6)施工完毕后,施工场地应及时清理,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特别是立塔和放紧线用过的地锚坑应及时回填,并恢复到原来的自然原状,不留工业垃圾。

(7)严禁在林区吸烟,严格控制火种上山,设立明确的禁烟标志,做好职工和民工的禁烟宣传。

(8)保护野生资源,严禁任何狩猎活动;保护好地方名胜古迹,作好沿线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施工中若发现文物、结构物及有地质考古价值的其它遗迹和物品,应立即采取保护措施,并尽快通知有关部门进行妥善处理。(9)对有损环境保护工作的人和事从严处理。(10)将环境保护做为文明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11)搞好施工后的植被恢复绿化工作。

4、变电站施工中应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对入场员工的环保教育,让员工树立环境保护观念,自觉按环保要求开展工作。项目工地在环保方面进行合理投资。

(2)工程开工前,主动与当地环保部门联系,征求环保监测部门对本工程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及有关标准、规定。严格按项目法人和环保部门对环保的要求来进行工程的施工。

(3)处理垃圾的措施;在工地设置两个生活、生产垃圾集中堆放场,定期运至规定的垃圾场,不乱扔、弃置各种垃圾,生产弃渣堆放在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地点或回用处理,不乱向河中倾倒。

(4)减少有害气体措施;不允许在工地上燃烧杂物、费油。

(5)减少污油、污水措施:变压器吊芯、带油设备安装、解体在限定区域进行,废油集中放在有特定标志的油罐中,不乱倒、乱燃。临时厕所设置化粪池并加装防蝇装置,采取灭蛆措施和土化处理。严禁污染当地水源和农田。

(6)采取一切合理措施,避免污染、噪音等,保护工地及周围的环境。(7)环保工作每月定期进行一次检查评比,评比结果计入奖金考核。

(8)工程施工中,根据不同施工阶段的特点对环保工作进行总结,写出详细报告报项目法人或监理工程师,并随时接受项目法人、监理工程师、环保监测部门的检查与指导,采取相应整改措施。

5、定期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总结,上报业主,配合业主、环保监测部门对工程环保进行检查和评估。

3水土保持措施

3.1方针和目标

方针:水土保持管理工作应贯穿本标段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谁污染谁治理、强化过程控制”的水土保持方针。

目标:(1)无集体投诉事件,水土保持监控达标。(2)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3.2管理机构及主要职责

1、管理机构

项目经理部成立水土保持管理小组,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项目经理部总工、各部门负责人、各施工队队长任成员,由项目经理部安全环保管理部负责日常工作,并安排专人负责管理。水土保持组织机构图详见图8-1。

2、主要职责

1、项目经理部水土保持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有关国家法律、法规和当地人民政府、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有关水保工作的规定;严格执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复该工程的水土保持影响报告书。

(2)按照业主下发的由设计院等单位编制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本标段的《水土保持方案》,制定水土保持措施,并下达各施工队。

(3)对各施工队水土保持措施、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在审查各分部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对在施工过程中的水土保持措施、方案、实施办法进行审核,提出审查修改意见。

(5)施工过程中对各施工队的水土保持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对水土保持工程项目进行检查验收。

(6)负责本标段水土保持工作的协调管理。

(7)对于施工中发生的重大水土保持事件,及时向监理单位、业主汇报,根据具体情况会同当地水保主管部门,及时研究解决处理方案。

2、施工队的主要职责:

(1)负责具体水土保持方案和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分部在开工前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时,要根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制定施工期间详细的水土保持措施,上报项目经理部安全环保部。

(2)严格按施工图设计中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及要求组织实施。

(3)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组织管理体系、规章制度;加强对进场施工人员(含劳务人员)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全员水土保持的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落实施工现场水土保持管理专职人员及其责任人。

(4)严格执行本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及其批复意见的具体要求,严格按照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将水土保持措施落实到施工全过程。

(5)负责施工期间水保措施和方案的实施。

3、项目经理职责

(1)对施工中的水土保持工作负总责。

(2)制定和签发本合同段施工水土保持实施性计划。

(3)领导和带头贯彻执行国家/行业/水保政策法规,保证水保管理体系有效运行。(4)分解施工水土保持目标,并责任到人进行实施。确保体系有效运行。(5)组织对下检查和指导工作,深入基层认真调查和收集水土保持好的做法,并在本工程推广应用。

(6)讨论、研究和解决重要水保事宜。

4、水保工程师职责

(1)严格执行国家水保法律、法规和当地政府、业主及施工技术细则规定的强制性条款。

(2)遵照执行项目经理部下发的有关水保的各项规章和指令,同上级和相关业务部门保持联系,对下做好水保指导和服务工作

(3)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重大问题要及时上报。

(4)负责水保管理体系在本职权范围内的有效运行。

5、施工队长职责

(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水保法律、法规和当地政府、业主及施工技术细则规定的强制性条款。

(2)遵照执行项目经理部下发的关于水保的各项规章和指令,同上级业务部门保持联系,加强施工水保管理,保证水保管理体系在本队有效运行。

(3)加强对本队施工人员的水保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员水保意识,使人人知道水土保持就是珍爱生命。

(4)对本队施工区内的水土保持工作负全责。3.3宣传教育培训

(1)对施工区域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充分了解当地环境、生态和植被保护的法律和法规。

(2)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将水保工作纳入文明工程创建考核项目中,使水保工作深入人心。

(3)在施工现场和生活区,设置水保宣传栏和标志牌,从日常生活做起,使所有参建员工把水保工作变为一种自觉行为。

(4)印发水保教育手册,做到施工人员人手一册,增强全体员工“水土保持,人人有责”的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5)组织水保人员的岗前培训,聘请有关水保专家对施工人员进行讲课。3.4检查制度

(1)执行水保“三检制”:作业组兼职水保员先进行自检,合格后报作业队专职水保员进行检查,最后报项目专职水保工程师复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检查落实制度:根据水保目标,制定检查计划,明确检查任务,确定检查方法,落实检查责任制。项目部每季度组织一次水保大检查,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并及时整改。

(3)评比奖罚制度:项目经理部设立水保奖励基金,根据项目经理部每次水保检查情况,进行单位间的综合评比,对水保好的单位通报表扬,并实行奖励;对水保差的单位,一方面督促其停工整顿,另一方面在全项目通报批评和对责任人进行罚款。

3.5施工水保内容

线路施工时有可能引起植被的破坏以及水土的流失,我方将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业主、监理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本项目《水土保持报告书》及批复意见及有关要求;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及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将水保措施落实到施工全过程;自觉接受并积极配合水保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水土保持工作的范围为本工程建设项目的影响范围,主要包括主体工程、临时工程的施工场地、施工营地、施工便道、取弃土场、砂石料场及储存场、施工机械营地及其临近受影响的范围。

4施工水保措施

1、施工期间水土保持采取分区防治,防止弃碴流失和弃碴场边坡侵蚀,防止取土场边坡冲刷和塌陷,防止临时工程弃碴的流失和裸露坡面的土壤侵蚀。

2、弃碴防护严格按照设计或变更设计选择的位置弃碴,采取措施进行防护,碴场上游修建截水沟疏导地面径流,防止碴体冲刷。

3、取土场严格按照设计或变更设计确定的位置取土,取土完毕,及时平整场地,做好排水设施,结合地形和土质条件,按设计恢复植被。

4、各线路水土保持防护必须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采取相应防护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5、对不良地质地段视其地质条件采取措施,严格按设计文件施工,确保边坡稳定,防止滑坡、崩塌产生。

6、线路工程的施工便道,应力求少占良田林地。尽量保护线路用地范围之外的既有林、草植被。对不良地质地段进行绕避,防止诱发滑坡和大面积的边坡坍塌,若因修临时工程等原因对线路用地范围之外的既有林、草植被造成了破坏,应在拆除临时工程时予以恢复。

7、施工现场生产、生活房屋的修建,料具、骨料的堆放和材料加工场地等临时设施的布置,应避免随意多占土地和破坏水土保持功能。施工场地范围内要做好给水、排水工作,不阻塞地面径流自然通道,防止壅水和场地冲刷。特别是沿江地段施工场地的布设,应满足水土保持要求和具备相应的防洪功能,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防止施工中产生的碴、土流入江河,防止汛期江、河水冲毁施工场地。

8、在土石方工程施工结束后,对工程永久性用地范围内适合绿化的地带,应按合同规定进行处理,对取弃土场进行碴顶及坡面平整,种草或植树绿化。

9、在施工中应尽量控制或减少对土地资源的破坏。

10、未经批准,不得挤占、干扰河道、水道。必须挤占的,应事先征求主管部门同意,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替代措施。由于施工队过失、疏忽,未及时按设计文件要求和监理工程师指示完成水土保持措施(永久性或临时性),导致需要另外采取保护措施而发生的费用由各施工队承担,并对责任人进行处罚。

11、努力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实行“三同时”制度,加强对施工人员水土保持的教育。严格遵守有关水土保持的法规、条例。

12、制定详细的水土保持施工措施,实行水土保持责任制。

13、施工便道原则上少挖多填,避免对地表植被的扰动及地下层上水的出露。

14、取土场选择应尽量避开植被覆盖区和耕地,当必须占用植被覆盖区或耕地时,应采取措施予以保护。植被可选择合适地点进行移植,防止破坏;耕地取土场内应先把表层耕植土推出,放置一边,待取土完成后,将耕植土予以回填,继续耕作,不减少当地耕地面积。

15、采用水泵排水时,水泵的进出口水管和水泵进行包扎保温,做好防排水措施。

16、施工完毕后,对取土后的取土场进行平整,必要时需覆盖,防止沙漠化或水土流失

17、栽植灌木绿化工程,对于水土保持、防风固砂、生态环境保护起着重要作用,必须认真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18、不能利用的弃碴,本着保护生态环境、水土保持的原则,按照指定的弃碴场地弃碴,弃碴场采用先挡后弃,充分考虑碴场容量,控制弃碴堆放高度,确保挡护工程质量。

篇3:环境保护及控制措施

1 环境监测概述

环境监测, 是指利用相应的技术手段, 通过专业化的设备, 对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和成分进行连续测定, 并对其变化以及对于环境的影响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过程。环境监测工作是依照国家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而开展的, 旨在为社会提供公正、客观的环境监测数据, 从而及时反映生态环境的污染状况, 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环境监测的结果。

2 环境监测质量的影响因素

在对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进行监测分析的过程中, 有许多影响其数据准确性和真实性的因素, 从而导致环境监测质量的下降, 主要因素有:

2.1 样品质量

环境监测工作的基本流程包括:接受监测任务, 现场调查、资料收集、规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样品运输保存、样品分析处理、综合评价。由此可见, 样品的质量对于环境监测质量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更是不容忽视的。

2.2 测试系统和仪器

实验室质量控制是测定体系中的重要部分, 其分为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 目的是保证测量结果有一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室内控制工作包括空白实验、标准曲线核查、仪器设备的定期标定、平行样分析、加标样分析、回收率实验、密码样分析、编制质量控制图等。室内控制工作包括分析标准样品以进行实验室间的评价、分析测量系统的现场评价。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质量保证工作:一是保证整个系统的完好;二是定期对系统进行校准。

2.3 试验环境

在对样品进行试验和分析时, 为了保证测试的准确性, 需要对温度、压强、湿度等进行严格控制。如果试验环境不能满足相应的测试要求, 而试验人员又没有采取必要的补偿措施, 测试的结果可能会产生失准现象。样品的代表性是决定监测成果的关键环节。采样的质量控制应做到:审查采样点的设置和采样时段选择的合理性和代表性;确保采样器、流速和定时器的运转正常;使用有效吸收剂;按采样要求确定采样器放置的位置和高度;确定采样管和滤膜的正确使用。

2.4 测试方法

对于环境污染物的监测, 需要结合实际情况, 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 同时结合新的技术和设备进行不断完善, 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时, 环境污染物的浓度不同, 相应的分析方法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分析方法选取不当, 可能直接影响环境监测质量。

2.5 监测人员的素质

要保证报告数据的准确有效。对采样、分析测试、分析结果的计算等环节的数据进行逐一核实, 确认无误后上报。测定中出现极值在没有充分理由说明错误所在的情况下, 不能随意舍去。但由于采样人员或分析测试人员的差错、样品损伤或破坏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数据以及超出分析方法灵敏度以外的数据必须去除。

3 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措施

3.1 采样、布点

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的核心问题是研究环境质量的好坏, 并以其是否适于人类生存和发展 (当前通常是以对人类健康的适宜程度) 作为判别的标准。就目前而言, 我们所说的环境质量, 主要侧重于因大量工业、农业污染物的排放, 所造成的环境质量问题。在对环境污染的程度进行判定时, 需要结合相应的法律法规, 以国家制定的环境标准为依据。而事实上, 在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时, 需要考虑的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质量、环境污染等, 还必须考虑社会经济及文化、美学等方面的内容。

监测点位的设置应根据监测对象、污染物性质和具体条件, 采样频次、时间和方法应根据监测对象和分析方法的要求, 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相关技术规范和规定执行。

监测人员应严格遵守监测规程及要求进行采样, 采样前按规范进行仪器校准并填写记录表, 现场采好的样品应及时贴好样品标签, 填好采样记录, 按照规定方法进行保存, 尽快运至实验室进行分析, 做好交接手续, 防止缺样、错样、沾污样品的现象发生。监测采样环节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全程序空白样、平行样、密码样、密码加标样等。

3.2 减少分析误差

在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 由于设备原因、人为原因等, 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误差, 影响分析的准确性。对于这种情况, 一方面, 要对分析测试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 另一方面, 要做好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基础工作, 切实避免误差的发生。各类监测报告的编写严格按相关规范进行, 室内三级审核应切实发挥作用, 不得流于形式。对监测结果准确性和有效性有影响的所有仪器设备, 由业务科负责安排由国家计量部门或其授权单位按有关要求进行检定或按规定程序进行校准。

3.3 做好质量控制

3.3.1 减少采样误差。在现场采样的过程中, 为了尽可能减少采样误差, 可以在对同一采样点进行采样时, 采集双份平行样, 用加密方式进行分析, 以判断误差的来源。

3.3.2 可以通过对平行样本的分析、加标回收率分析、标准物质对比分析等, 加强对于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

3.3.3 可以通过经验丰富的外部组织或第三方, 对实验室及环境监测分析的技术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和评价, 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确定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3.3.4 可以通过现场—实验室双重控制的方法, 对环境监测的质量进行控制。通过在每一个采样点采集平行双样和空白样的方法, 对采样过程进行控制, 通过实验室内对空白样和样品进行平行分析的方法, 对分析测试过程的误差进行控制。利用得出的结果, 与允许误差作比较, 从而推断采样和分析过程的误差来源。

3.4 分析测试质量保证

应优先采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方法, 需要采用国际标准或其他国家的标准时, 应进行等效性或适用性检验。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采用密码样、明码样、空白样、加标回收、平行样和人员方法比对等方式。

校准曲线只能在其线性范围内使用, 在使用中不得任意外延。使用原校准曲线至少应在分析样品的同时测定两个适当浓度 (高、低浓度) 及空白各两份, 测定结果与原校准曲线相同浓度点进行校核, 相对差值分光光度法应小于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应小于10%范围内。校准曲线使用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两个月。质失控, 立即寻找原因, 重新对样品进行测试。

4 结语

总而言之, 在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今天, 环境监测已成为环境保护中一项前瞻性、根本性的工作。我国环保法规定, 在对大中型项目进行新建、改建、扩建前, 必须进行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 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这是对项目对环境质量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的主体, 需要根据污染源、环境要素、污染物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 对污染物分布可能发生的变化, 以及未来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并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只有充分认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 不断对其进行完善和创新, 才能真正改善人们生活质量, 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更加引人关注。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受到采样、分析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因此, 加强环境检测工作是势在必行、极其重要的。本文是在结合多年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经验基础上, 提出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基础, 对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种类和原因进行分析, 提出了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孙德生.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J].中国环保产业, 2004 (4) .

[2]刘红.论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J].中国环境管理, 2005 (2) .

[3]彭刚华, 梁富生, 夏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J].中国环境监测, 2006 (2) .

[4]陈会阁, 李俊峰.环境监测实验室日常监测中的质量控制探讨.深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2) .

[5]李守春, 于凤, 陈国美.关于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J].中国计量, 2007 (10) .

篇4:环境保护及控制措施

关键词:ERP 内涵 作用 内部控制

1 ERP的内涵及作用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是基于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上高度集成化的信息系统,“一套将财务、分销、制造和其它业务功能合理集成的应用软件系统”,一套能实现实时在线管理的系统。ERP的核心,也是实现“管理整个供求链”的必要条件,包括内部集成和外部集成。内部集成是实现产品研发、核心业务和数据采集三方面的集成;外部集成是实现企业与供需链上所有合作伙伴的集成。

ERP系统可以在企业的业务操作层、管理控制层、战略计划层三个层次上提供支撑和流线化的流程。在业务操作层,ERP系统可以降低业务的成本。在管理控制层,ERP系统可以促进实时管理的实施。管理人员可以以更加便捷的方式实时关控用于决策的信息,并及时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战略层次上,ERP系统可以支持实施战略计划。ERP系统可提供战略分析过程中所需的基础数据,从而辅助高层管理者进行战略经营决策。基于以上作用,ERP系统使企业的管理水平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得到广泛应用。

2 ERP环境下内部控制风险

实施ERP系统后,由于业务流程发生改变,将会增加与ERP相关的风险,进而影响整个公司的风险数据库。新增风险主要包括两类:新增主数据流程带来的风险和业务处理方式变更带来的风险。新增主数据流程带来的风险,主要有会计科目主数据不完整、不准确;在建工程转资交易类型定义不正确,导致账务处理不完整、不准确;新增和变更会计科目主数据未经过有效审批;ERP的订单信息不完整、不准确;ERP中采购发票的信息不完整、不准确等。业务处理方式变更带来的风险有凭证输入过账操作不正确,影响记账凭证的完整性和准确性;ERP中的非采购订单交易未经适当授权;转入损益库的盘盈盘亏信息不准确、不完整等。

另外,ERP系统的使用也给控制形式带来了变化,ERP提供的控制证据或自动功能作为手工控制的基础。例如,销售收入的稽核,由于订单的准确性决定了记入总账数据的准确性,所以有效控制转变到了业务部门,控制点前移。许多企业在实施了ERP系统后,陷入了用户访问方面的问题,用户权限分配不当将引起以下两个方面的风险:一个是用户如果在系统中具有不符合其实际业务职责的权限,可能导致对业务、财务数据相关信息不适当的非授权修改。二是用户如果在系统中具有互斥权限,那么该用户就具有了在系统中进行舞弊操作的可能。

3 ERP环境下内部控制措施

3.1 进一步加强ERP业务流程管理

对业务流程要按照“简捷、简单、效率”的要求进行梳理。通过规范ERP业务流程,解决好程序和效率的关系。建立公司规范的ERP业务流程管理制度和责任机制。制定并发布公司ERP业务流程管理办法,明确流程管理要求,建立流程负责人制度,落实业务流程管理责任。组织开展流程梳理工作,以业务流程为切入点,重点分析职责交叉、制度缺失、业务重叠等问题,理清工作职责、明确管理责任,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积极推进业务流程规范化。遵循“风险导向、业务驱动、规范设计、强化执行”的原则,有计划、按专业开展流程规范专项工作。业务流程规范要以试点为基础,进一步总结完善,逐步推广。

3.2 建立健全与ERP系统相关的规章制度,完善考核体系

设立一个统一的组织协调部门,由其牵头处理与ERP系统相关的事宜。出台ERP运行管理办法及与ERP系统相关的细则。建立完善的授权审批体系和考核制度。对各类不同的物资采购,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责任授权体系。同时,为了保证权责对等,企业应建立适当的考核体系,真正做到谁拥有权利谁承担责任。

3.3 加强内部控制调研,推进风险管理建设

加强内部控制调研,推进风险管理建设是内部控制建设的延伸,是为保持内控体系有效运行、推动内控体系良性循环的动力。

3.3.1 重点开展ERP内部控制管理调研

调查研究是做好内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通过有重点、有目的的专项调研工作,及时总结、提炼、推广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具体的工作措施和改进建议,研究ERP内控体系发展和完善的工作思路。调查研究既要眼睛向内,又要时刻注意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时注重向已经实施ERP系统的单位进行交流和学习。

3.3.2 积极推进风险管理工作

加快财务管理授权机制建设步伐。在巩固财务管理授权机制设计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授权管理制度。以授权书的形式,自上而下,逐级授权。明晰各个管理层面的职责和权限。各单位要加强内部财务授权管理,全面建立公司较为完善的财务管理责任机制。

3.3.3 坚持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注重执行效果

在实施ERP的环境下更要坚持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也就是要进行职务分隔。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够保证企业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在ERP环境下由于业务交叉,各模块物流资金信息共享,会计业务活动时,要使每项经济业务至少有两个人或两个以上的部门参与,这样就可以用一个去证实另一个的准确性,只要人尽其用就不会造成工作的重复。调整不适应ERP环境的会计岗位设置,完善各岗位职责,特别是管理岗位和稽核岗位,在不同会计职务上加强预测、决策、分析等职责,加强稽核对业务的指导、监督、检查等职责。因此,只要相关的人员和部门之间没有徇私舞弊,差错与不轨就不难发现。

3.4 设计有效的控制活动,做到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结合

3.4.1 人员控制

篇5:环境保护及控制措施

浅析钢结构焊接质量的环境要求及控制措施

摘 要: 焊接是建筑钢结构连接的主要方式之一,焊接质量在钢结构工程中极为重要。随着钢结构建筑的广泛应用,钢结构焊接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钢结构质量问题及环境因素所产生的焊接缺陷更容易引发灾难性的工程质量事故,因此要引起了大家的高度关注。 关键词:钢结构焊接;环境特点; 控制措施前言 目前,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建筑钢结构的发展,钢结构在各方面工程的应用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焊接是建筑钢结构连接的主要方式之一,焊接质量在钢结构工程中极为重要。当今结构体型和节点构造复杂多样,结构材料也由低碳钢逐渐发展到低合金高强钢,出现铸钢、铝合金等新型材料。这些金属材料在焊接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产生缺陷的可能性比低碳钢要严重得多。特别是在冬季施工,气温低、湿度大的天气经常遇到,更容易导致碳当量相对较高的低合金高强钢焊缝的热影响区产生淬硬组织,产生延迟裂纹。另外还容易出现层状撕裂、结晶热裂纹、气孔等焊接质量缺陷。尤其是对厚板和约束度大的节点影响最大,即使是低碳钢也存在出现冷裂纹的可能性。这些焊接缺陷加大了焊缝应力集中的现象,严重削弱了结构承载力。而淬硬组织、层状撕裂这类缺陷用常规的超声波探伤方法也检查不出来,延迟裂纹还具有脆断特性,所以说这种环境因素所产生的焊接缺陷更容易引发灾难性的工程质量事故。 1建筑钢结构施工现场焊接的环境特点 钢结构施工就是将加工制作好的构件,按照一定的次序,拼装吊装到设计预定的位置,然后进行测量连接固定,逐件逐单元地集成并最终形成结构体系的过程。安装工艺方法根据钢结构工程类型现场决定。建筑钢结构施工现场焊接作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机械化程度低,手工操作多。目前常用的焊接方法还是手工电弧焊,特殊情况下才使用CO2保护焊或栓塞焊。钢结构工程的结构特点和安装工艺方法,决定了施工现场焊接的环境特点。 (1)露天作业、野外施工。存在高温、严寒,风雨雪雾等恶劣气象环境;存在夜间光线暗能见度低的环境。 (2)高空作业、流动施工。操作位置多变,操作空间有限。 (3)多工种交叉作业、多障碍环境作业。施工场地有限,现场交通不便。现场材料设备多,临时堆放物多,易燃易爆材料多。各工种工序的成品和半成品之间容易发生污染。 (4)带电作业、高温作业。金属构件是导体,焊接熔池易产生高温热辐射。 根据以上特点,可以将焊接环境划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直接影响焊接接头质量的理化环境和通过影响焊接设备性能、焊接材料性能、焊接工艺参数的稳定性而影响焊接接头质量的理化环境。GB/T 19001-2000标准6.4条款:“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指的就是这种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理化环境。其二是直接影响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劳动保护、安全卫生、心理活动而间接影响操作质量的劳动环境。施工现场的劳动环境,一方面影响焊工的身心健康,防护不当容易发生职业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影响焊工操作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又容易导致焊缝存在气孔、夹渣、咬边、焊瘤等焊接质量缺陷。因此施工现场的劳动环境间接影响焊接工程质量。值得一提的是项目施工组织、质量保证体系运行这种管理环境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焊接工程质量。 2影响钢结构焊接质量的环境因素 一般情况下分析影响钢结构焊接质量的环境因素就是指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理化环境因素。这种理化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空气的温度、湿度和风力三个指标,其次是焊件坡口区域的清洁程度。其中温度的影响效果最直接、后果最严重,又最难控制;湿度次之;风力可在局部小环境内得到控制;坡口区域的清洁程度容易保证。这些环境因素在焊接质量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 (1)空气温度直接影响焊接热循环过程、焊接熔池冶金化学反应程度、焊缝和热影响区金相组织转变、合金元素和应力的`分布,最终影响焊接接头的质量和性能。其次空气温度也影响焊接设备的工作性能。 (2)空气湿度对焊接质量有影响,是因为水分是氢元素的主要来源。而氢元素直接参与熔池的冶金化学反应。氢元素的溶解度和扩散速度随着焊缝金属的结晶、组织转变不断发生变化。氢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直接影响焊接接头的脆性转变和延迟裂纹的发生发展,对焊接结构的质量和安全危害极大。空气湿度对焊接材料的影响也如此。 (3)风力即焊接区域空气的流速。主要是影响焊接电弧形态和气体保护氛围的工艺稳定性;其次与温度共同作用影响焊缝冷却速度,从而影响焊接热循环、冶金化学反应程度、接头组织转变和应力分布。 (4)焊接前坡口区域存在的水分、油漆、铁锈等污染物,含有C、O、H等化学元素。在焊接加热时,直接参与冶金反应,改变了正常的化学反应成分和元素含量,增加了焊接接头产生缺陷的机率。 3焊接作业区环境的具体要求 (1)焊接作业区风速:手工电弧焊不超过8m/s;气体保护电弧焊及药芯焊丝电弧焊不超过2 m /s。 (2)焊接作业区的相对湿度不得大于90%。 (3)焊接作业区的环境温度应保持正温(即高于0℃)。 (4)焊件接口100 mm范围内不得有水、油、锈等杂物。 4施工现场环境因素的控制措施 4.1项目管理控制 (1)针对环境影响,岗前专题教育。利用技术交底和岗前培训机会向焊接相关人员明确提出:施工现场环境对焊接质量的危害影响、控制指标和保证措施。 (2)施工组织安排,考虑环境因素。调整工种工序,为焊工提供适宜的工作面;限制焊工的工作时间,尽量安排在气温相对适宜的时间焊接; (3)焊接施工期间,专项检查评比。根据天气预报,特别是在下雨下雪前后,空气有雾期间,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到现场检查,落实防护措施。 4.2焊接材料控制 (1)使用前按要求对焊条进行烘干。焊工应持保温筒领取焊条,盖好保温筒盖,焊条随用随取,严禁就地散放。受潮焊条不得使用。 (2)CO2气瓶应放在0℃以上环境里。使用前应预先倒置,打开阀门将水放尽,方可使用。 (3)尽量选用冲击韧性好的低氢型焊条,必要时采取高韧性超低氢型焊条。焊丝的含碳量 (4)超声波探伤耦合剂可采用环保防冻型。 4.3低温焊接试验 (1)当焊接作业区的环境温度低于0℃时,应通过低温焊接试验确定实际焊接工艺参数、预热处理措施。把需要进行低温焊接试验的钢材,按材质、板厚、焊接方法、焊接材料、接头形式、焊接位置分类统计列表。 (2)对原材料进行复检,明确杂质含量,确定其可焊性。 (3)根据施工现场环境等工程实际情况,确定试验项目,拟定预热温度、焊接工艺参数、焊后处理措施。焊接技术人员要注意《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JGJ 81-2002)表 6.2.1中预热温度的适用条件。一般可参考此表并以工程实际情况作为变化条件,调整拟定焊接试验的预热温度。工程实际情况指钢材类别、焊接接头的形式和节点构造尺寸、焊接方法、熔敷金属的扩散氢含量、焊接热输入大小、操作地点环境温度。一般情况下操作地点的环境温度低于0℃时,预热温度应高于常温预热温度15~25℃。 (4)按规定要求加工试件并由现场熟练焊工完成试焊。 (5)按规定要求检测试件。 (6)确定焊接试验结论,根据评定合格的试验参数,编制现场实际焊接工艺文件。

4.4一般工艺要求 (1)施焊前必须将焊接坡口区域100 mm范围内的水、锈、油污清理干净。 (2)检查节点组装尺寸,焊口组装间隙。 (3)定位焊应由正式焊工焊接。当定位焊出现气孔和裂纹时,必须清除重焊。 (4)施焊期间,严禁焊工随意打火引弧。 4.5工艺温度控制 4.5.1预热温度控制 (1)实际预热温度根据低温焊接试验编制的焊接工艺文件确定。注意定位焊的预热温度比常温时的预热温度约高20℃。当环境温度低于0℃时,对于常温下不需要预热的钢材,也应当将构件焊接区各方向大于或等于2倍钢板厚度且不小于100 mm范围内的母材,加热到20℃以上方可施焊,且在焊接过程中均不应低于这一温度。 (2)预热方式常用火焰加热和电加热。在现场环境气温低、板厚加大、材质可焊性差等不利条件施焊过程中,还应采用伴随预热。 (3)预热处理范围。坡口两侧,宽度为焊件厚度的2倍,且大于等于100 mm。电加热片外面要覆盖保温材料。 (4)测温方式采用远红外线测温仪,测温点一般在距坡口边缘75 mm处,平行于焊缝中心的两条线上。伴随预热采用自动温控仪控制,热电耦置于坡口边缘50 mm、相邻两加热片中间的位置。 4.5.2焊接热输入控制 参考公式Q=60IU/V,其中:Q焊接热输入kJ/cm、I焊接电流、U电弧电压、V焊接速度。 4.5.3层间温度控制层间温度下限不低于相应接头的预热温度,上限不超过热影响区的过热温度。用远红外线测温仪,测温点在焊缝坡口内部。 4.5.4后热温度控制 (1)对于特厚板和节点拘束应力较大的焊接接头才采取后热消氢处理。一般在焊接接头热影响区冷却到100℃之前,将整个焊口区域均匀加热到200~250℃,然后选用保温棉毡覆盖保温。覆盖范围:焊缝周围800 mm。保温时间按每25 mm板厚不小于0.5 h,总保温时间不小于1 h确定,最后再缓冷到常温。 (2)一般接头(板厚50 mm以下)主要采用岩棉毡覆盖保温,并用铁丝绑扎。覆盖范围应在焊缝周围800 mm,覆盖时间为2~3 h。 5防护措施 (1)确认现场焊接作业区环境不符合规定(JGJ 81第6?1?6条)要求时,施焊前必须在焊接作业区设置防风、防雨或保暧防护棚。 (2)防护棚的搭设,应当符合现场实际情况,满足焊接工艺要求,同时必须保证安全性和实用性。 (3)防护棚一般可采用架管或角钢搭设架,内侧安装彩钢板,外挂三防布(防风、防火、防水),底板最好铺装隔热阻燃材料。防雨棚要注意密封,防止雨水顺构件流淌。 (4)通常情况下,焊接作业区应当准备应急遮盖的防护材料。如防水用的铁皮,缓冷用的玻璃棉毡、石棉布等。 6结束语 施工现场环境对钢结构的焊接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施工单位全体员工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特别是焊接技术人员,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全面分析影响焊接质量的各种因素,随时调整焊接质量控制措施;焊接质量管理人员必须重视过程控制,严格工序检查;焊接操作工人应当自觉遵守工艺文件规定,认真落实各项控制措施和防护措施。施工现场环境客观上存在不稳定性,而工程结构材料、构件节点构造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对于各种焊接缺陷的影响因素,目前还只是处于定性分析阶段;对于预防和消除各种焊接缺陷的有效措施,也还是采用工艺试验和工程经验相结合的办法。因此,对于特定施工环境下的焊接工艺参数、质量控制和防护措施还需要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不断创新和逐步完善。参考文献 [1]JGJ 81-200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S].

篇6:环境保护及控制措施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污染控制、削减措施及风险管理方法探讨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能干扰正常内分泌功能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化合物,严重地威胁着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简要介绍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危害性及污染现状,分析探讨了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控制、削减对策,并就如何加强生态风险管理谈了看法.

作 者:彭小武 PENG Xiao-wu 作者单位: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乌鲁木齐,830011刊 名:新疆环境保护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XINJIANG年,卷(期):30(3)分类号:X820.4关键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控制、削减 风险管理

上一篇:视频网站告别版权之争下一篇:扶贫办主任刘永富答记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