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传染病》教学设计

2024-06-23

《预防传染病》教学设计(精选10篇)

篇1:《预防传染病》教学设计

预防传染病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传染病,它的发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2.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3、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预防传染病。

二、教学难点

理解传染病的特点,常见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三、教学方法

课前收集并整理有关传染病的资料,上课初始全班交流,图示投影显示,文字资料或朗读或投影,增强感性认识。

四、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健康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什么是健康?、“得了灰指甲、一个传染俩” 灰指甲哪类疾病?、为了更好地预防疾病、治疗疾病,使每个人更健康幸福地生活,就需要我们对人类疾病有充分的了解。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关注传染病及其预防。板书课题:预防传染病

二、互动场——了解传染病 1、游戏:感受传染病的传播过程。游戏开始后,在一定的活动区域内,“传染源”要积极跑动,尽可能抓住更多的同学。其他同学也要尽量远离“传染源”,不被这种病传染。当所有人的手都黏在一起时,游戏就结束了。2、谈一谈:你所知道的传染病有哪些呢?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传染病,并介绍一些常见的传染病。、填一填:从小到现在,你打过哪些预防针?它们是预防哪些传染病的?

拿出“预防接种卡?,认真填写表格。学生交流,检查填写的是否正确。

三、故事园——传染病防治历史、师:既然传染病对人类的健康会造成很大的危害,那么人类又是怎样战胜它们的呢?下面请同学们阅读《天花与牛痘》 2、师:通过阅读,你有什么收获? 3、学生交流汇报。、师:刚才我们了解了欧洲人战胜天花的历史,有谁知道我国古代人民是怎样战胜天花的呢? 5、学生汇报。

(预设:如学生不知道,教师可介绍:中国医学家早在公元 980-1567 年间就发明了人痘接种术,既用天花病人身上痘疹疱里的痘浆、痘疮结痂、或是用天花病人穿过的沾有天花痘浆和痘疹的衣服,去感染未患过天花的人。由于这种感染源的“毒力”较新鲜的病毒弱,接种的人一般只产生轻度的天花,被接种人的体内会对天花产生免疫防御性反应,获得对付再次感染天花的免疫力,从而预防重症天花的发生。人痘接种实际上就是一种用人的活病毒的人工免疫法,或者说是用轻型天花来预防重症天花。这种免疫预防法,是牛痘接种术发明以前最有效的预防天花的方法,在中国曾广泛应用,后来还西进欧洲流行美国,拯救了千百万人的生命,并促进了现代免疫预防医学的诞生。现在很多传染病的免疫疫苗,仍然使用人的减毒活病毒作为疫苗。比如,现在每个儿童都要接种的小儿麻痹疫苗和麻疹疫苗就是人活病毒疫苗。中国古代医家在 2000 多年的医学专著《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疾病预防原则,既在未发病之前“治疗”疾病,这种未病先防的治疗方法已被现代医学证明是最有效的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四、智慧树——学习预防传染病知识 1、你知道哪些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学生交流汇报、课件出示传染病预防措施。教师组织学习掌握预防传染病的措施。①、积极参加计划免疫 ②、控制传染源 ③、切断传播途径 ④、保护易感者 ⑤、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应用角——防范传染病、师:现在世界上正流行名子叫甲型 H1N1 的传染病,你能用我们刚才学习的有关传染病的一些知识,想办法预防它吗? 2、学生小组交流然后班内汇报

六、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

预防传染病教学设计

圣泉乡陶楼小学胡磊

2017.05

篇2:《预防传染病》教学设计

传染病及其预防(第1课时)

课题传染病及其预防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道传染病的概念,掌握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教材分析重点

病原体的概念及种类;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难点

病原体的概念及种类;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教具粉笔、黑板和投影片

复习引入常见传染病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师:“生老病死”是世界上所有生物都会面临的问题,我们人类虽然是高等生物,但也免不了会被疾病困扰,疾病给个人、家庭甚至社会都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为了更好地预防疾病、治疗疾病,使每个人更健康幸福地生活,就需要我们对人类疾病有充分的了解。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关注传染病及其预防。

[新课讲授]师:同学们平时所了解的疾病中,一些是由于患者自身的组织或器官发生变化引起的,不会传染给他人的。比如――

生:近视眼、贫血、骨折……

师:而有些疾病是由于细菌或病毒等其他生物侵入人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例如――

生: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肺结核……

师:像这样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引起的疾病就称之为传染病。知道了传染病的概念,我们才能更清楚地区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师:我们现在就以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传染病――流感和肝炎,一起来探讨一下相关的知识,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69-70的“资料分析”,共同思考70页的讨论题并作出回答。

生1:流感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当流感病人咳嗽、打喷嚏时会将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散步于空气中。如果周围的人吸入了这些有飞沫的空气后就有可能患流感。因此,教学过程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以免传染他人。老人和小孩体质差,抵抗传染病的能力弱,所以更易患流感。

生2:将甲肝患者用的碗筷同家人的分开,目的是将甲肝患者遗留在碗筷等餐具上的甲肝病毒与健康人分开,这样可以避免健康人感染上甲肝。饭馆的餐具要严格消毒,这样可以将餐具上的细菌和病毒杀死,避免顾客传染上疾病。

生3:传染病要经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学生在回答过程中,教师应给予适当提示和补充。也可以让其他学生提出不同意见进行讨论,以增加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传染病要在人群中流行,就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流行不起来。请同学们明确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概念。

生(齐声朗读):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师:好,我们了解了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我们再以流感为例,哪位同学来说明流感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分别是什么?

生:流感的传染源是流感病人,传播途径是飞沫和空气传播,易感人群是所有人,特别是老人和小孩更容易患流感。

课时小结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首先要有传染源。病原体在传染源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或其他组织中生存、繁殖,并且能够通过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生物媒介(如蚊、蝇、虱等)直接或间接地传播给健康人。

布置作业

篇3:《预防传染病》教学设计

当今人们赖以生存的社会与自然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员的大量流动、国际间的交往日益紧密、环境的污染、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等各种因素使疾病的传播和暴发流行成为可能,尤其是重点传染疾病的传播和暴发[1]。各类突发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使得我们所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越来越复杂,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快速灵活反应的疾病预防控制系统[2]。

全国"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3]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平台中的一个全新的子系统,其作用是建立一个覆盖全国的传染病和信息收集网络,通过网络直报系统,及时准确地将国内的传染病信息收集入数据库中,为全国传染病暴发早期探测提供一套科学、实用的工具,初步实现传染病暴发的早期自动预警。

针对国家传染病预警系统数据分析能力存在的不足,结合河南省传染病防治具体情况,本文对河南省传染病预防控制综合分析系统的建设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2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河南省传染病综合分析系统是省级传染病综合分析和预警平台。设计目的是形成与国家传染病数据直报网络相一致的骨干网络,建立与中央相一致的省、市二级传染病综合分析和预警平台,为医疗救治、公共卫生管理、科学决策、以及突发传染病疫情的应急指挥能力提供指导和依据。

基于上述分析,并征求流行病学、计算机和卫生统计专业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的意见,本系统应主要具备以下七项功能,如图1所示。

1.1 传染病数据和模型的接口功能

本系统不但允许通过高速专用网络从国家疾病检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自动抽取数据,还需提供多种数据接口支持多数据格式和异质数据源的分析数据导入,有效提高可扩展性。

1.2 数据查询、汇总及报表生成功能

分析人员进行医学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按不同因子提取病例集合,系统需提供方便灵活的查询功能;系统将多类传染病进行集中管理,需要实现跨病种之间的统计分析;提供传染病分析汇总结果的生成报表功能、导出EXCEL和打印功能。

1.3 综合统计、分析及预警功能

以上级部门公布的预案为依据,采用各种成熟的流行病学统计方法、传染病动力学建模、灰色系统模型、数据挖掘等多种方法,确定相关危险因素以及警戒值或阈值,建立各种疾病或事件的监测预警数据模型;根据预设的预警条件,对传染病疫情数据的报告实时监控并进行统计分析,自动产生预警信息并通过GIS显示疫点或疫区、波及人群及范围等地理分布的空间信息,为会商决策、启动预案、协调指挥等提供辅助决策信息。

1.4 信息、数据可视化分析功能

通过专题地图制图、动态统计图、统计表的方式,分析、展示信息数据的地理分布特征、空间分布密度、时间变化趋势、多维对比分析等信息数据特征,揭示其客观规律,预测其发展变化,支持应急指挥决策。

1.5 信息发布与指挥调度功能

通过决策支持系统平台发布汇总数据、分析结果和防治决策措施等信息,实现突发传染病的应急指挥调度;建立电子公告系统,用于在疫情数据综合分析系统上下级之间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业务指令的上传下达,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信息、技术、思想的交流平台。

1.6 预案生成及管理功能

分析由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各种应急预案,对相关内容分别定义预警条件、量化并建立模型;将预警条件输入传染病综合分析系统,为预警信息的产生提供依据;队列化应急处理相关措施,定义各种应急队列的顺序、相关资源、触发条件以及时间、空间属性;建立效果评估指标体系,为会商决策、协调指挥、监控与评估提供依据。

1.7 系统管理及安全监控功能

通过与网管系统的集成,对服务器及其集群、存储网络、路由交换设备、防火墙、VPN等软、硬件状态和性能进行实时监控;采用内、外网隔离、SSL安全网关、基于USB-KEY的身份认证机制保障系统安全,保障整个系统高效、稳定、安全、可靠。

2 系统总体架构

2.1 系统网络架构

河南省传染病预防控制综合分析系统由数据报送和分析处理两部分构成,如图2所示。数据报送网络基于互联网、依托VPN技术形成的医疗卫生信息专网,覆盖省、市、县行政主管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满足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信息报送点的接入需要。数据报送网络与数据分析网络完全隔离,通过数据迁移技术,进行数据系统间数据传递,保证了系统安全性。

2.2 功能层次结构

综合分析系统主要分三个功能层次,分别为数据加工层、数据分析层及数据应用层(见图3)。

2.2.1 数据加工层

数据加工层的设计原则是简便、快捷、易维护,包含数据仓库和数据预处理两部分。采用基于XML和数据集成技术,主要完成数据抽取、数据转换和数据预处理的工作。

2.2.2 数据分析层

数据分析层的设计原则是可理解性和高效性,包含方法库、模型库和分析结果三部分。方法库是方法可扩充的集合,为模型库提供算法,是数据分析的后援系统;模型是为了交流认识而形成的关于客观存在问题的框架,是联系决策问题和数据的桥梁;结果库存储根据规则库进行挖掘的数据分析结果。

2.2.3 数据应用层

该层主要完成用户与系统的交互功能,完成元数据的管理、规则的维护、启动数据分析处理和展示挖掘结果等功能。前端管理部分可采用基于J2EE和JAVA的技术。数据访问层的设计要求是界面的友好性和功能的完善性。

3 关键技术

3.1 SOA系统架构

本系统基于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架构)实现。传统的面向对象的架构无法解决在Internet环境下的不同应用之间的业务集成问题。SOA具有动态、松散耦合、位置透明、协议独立等特征,可以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服务)通过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

河南省传染病预防控制综合分析系统的数据和分析服务具有异构和分布的特点。SOA架构可以使本系统与疾病数据直报、疾病应急指挥控制等业务系统集成,实现分析系统原始数据和结果数据的高度共享和快速反馈;与网络管理、服务器、存储设备、防火墙等进行集成,及时了解整个系统软硬件的性能状态和网络、数据资源的使用状况,保障系统稳定、安全、可靠、高效的运转。

3.2 基于J2EE的实现技术

J2EE(Java 2 Enterprise Edition)是建立在Java 2平台上的企业级应用的解决方案。J2EE技术的基础便是Java 2平台,不但有J2EE平台的所有功能,同时还提供了对EJB,SERVLET,JSP,XML等技术的全面支持。数据库采用ORA-CLE 10g作为数据仓库平台,系统可移植性好、功能强大高效、使用方便,完美支持分布式应用。

3.3 数据综合分析技术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理论流行病学与传染病动力学的数学建模、空间地理信息等各学科研究成果,考虑时滞因素、年龄结构、隔离影响、变动人口等,建立具有时滞的模型、具有年龄结构的模型、具有脉冲的模型、具有迁移的传染病模型和时变系数的传染病模型;考虑疾病在多个群体中的传播与交叉感染,建立在多群体中传播的传染病模型;采用灰色系统模型、圆型分布、曲线拟合、趋势季节模型、季节周期回归模型、马尔可夫链、模糊聚类、随机房室模型、人工神经网络、小波分析、传染病动力学建模等多种方法建立合理的数据模型;依据建立的各种疾病或事件的监测预警数据模型,确定警戒值或阈值,以及相关危险因素,并最终形成预案;根据国家、省发布的预警方案和/或数据模型设立预警条件,对传染病疫情数据、中毒等事件的报告实时监控,自动产生预警信息并通过数据地图显示其地理分布、疫点或疫区范围、传染病人群波及范围等空间信息,为启动预案、会商决策、协调指挥、应急效果评估提供辅助决策信息。

3.4 可视化技术及GIS模块

河南省传染病综合分析系统不但利用传统的动态统计图、统计表的方式直观呈现传染病统计数据及汇总分析结果,还引入了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可视化展现技术。GIS在传染病数据分析过程中能够根据原始数据创建专题地图(示意图见图),可及时、动态地反映传染病在某一地区的发生和发展趋势,建立缓冲区可划定隔离区域,确定隔离的人口等;根据所处的空间信息和属性进行专题查询和统计,以图文一体化的表现方式提供查询分析,并可以对潜在的传染区进行预测,辅助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采用流行病学资料、环境因素数据,应用GIS综合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空间处理,叠加分析和建立多元分析模型,预测疾病的分布趋势等。

4 核心模块设计

限于篇幅,本文仅介绍分析功能生成器核心模块。分析功能生成器模块包含两大子模块,分别为分析项目生成模块和分析报告生成模块。

4.1 分析项目生成模块

分析项目是对任意可用查询条件组合的查询模版,按照数据库中定义的字段含义或者字段与表的映射规则,通过图表构造器、表格构造器等各个构造器的转换,加之用户对各个字段的筛选,然后通过标准分析项目交换格式生成器生成一个标准分析项目交换格式,供分析报告生成器使用。具体步骤如图5所示。

系统数据库中包括若干字段、条件的映射表,用于存储用户所定义的分析项目或者分析报告模版。用户查看或执行分析项目或分析报告时,系统自动查询模版中包含的字段,以及它们的数据类型;分析条件构造器按照该特定规则,把各字段以计算机可识别的方式表示,并加载到内存。图和表格同样需要存储它的有关类型,如图类型(饼图,柱状图,曲线图等)、标题显示方式(标题在图|表上方、下方等)。各项目中元素通过和它们自己类型相同的构造器,把数据库中所保存的二维信息转换为对象信息,产生分析项目中显示方式和所有字段(如地区、年龄)的完整信息。用户通过界面设置构造器对图表的排列情况和筛选字段,最后由标准分析项目交换格式生成器生成一个标准分析项目交换格式。

4.2 分析报告生成模块

分析报告是对任意多个分析项目进行组合的查询模版,其结果可以是任意多个图和|或任意多个表格的组合。因此一个标准的分析报告由若干标准的分析项目组成,每个分析项目有不同的图表组合。如果将这些分析项目随意附加而不加设置,其排列较为凌乱,因此本文引入界面构造器。

用户通过用户界面交互接口操纵通用"界面设置构造器"设置各个标准分析项目的位置及排列方式,以达到最美观的显示和察看效果。然后通过标准分析报告交换格式生成器生成标准分析报告交换格式。分析报告生成从创建执行到生成(如图6所示)可以分为分析模版格式数据读取,呈现交互模块任务管理器三部分。

4.2.1 分析模版格式数据读取

该模块从数据库中读取用户所定义的分析项目、分析报告模版,通过分析项目生成器和分析报告生成器生成标准分析报告交换格式,供其它模块使用。

4.2.2 呈现、交互模块

标准分析报告交换格式通过标准分析功能管理器或标准分析功能解释器转换为其它用户可读的文件格式(如:HTML,XML),用于计算机与计算机间的模版共享或模版备份,以及模块查看和修改。用户提交查询时,标准分析任务生成器将用户提交的HTML信息转换为标准分析任务交换格式,执行该分析报告或对分析报告模板执行修改更新操作。

4.2.3 执行模块

标准分析任务生成器处理过的数据被送往任务管理器。系统按照用户设置的执行方式立即执行或是稍后执行标准分析任务。

5 结语

本文对于河南省传染病综合分析系统进行了一些研究和分析,为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起一套功能完善、便于操作、改变目前疾病分析管理状况的传染病数据综合分析信息系统。

该系统实现了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与河南省之间的有效衔接,可以全面及时掌握疫情突发案例和卫生资源等有关信息,有效提高应对疫情突发事件的决策和快速反应能力。

摘要:传染病数据逐步呈现高维和动态特点,对数据分析提出较高要求。结合河南省的实际情况和多年疾病预防工作经验,首先对河南省重点传染病预防控制综合分析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其次介绍了系统的网络架构和功能层次,以及系统设计需要的关键技术。最后对系统的核心数据分析模块"分析项目生成器"的工作流程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传染病,综合分析系统,疾病预防控制

参考文献

[1]高强.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的《关于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工作情况》的报告[R].卫生部卫生应急办公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指南,2004:61-66.

[2]马家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R].2008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工作年会大会主题报告,2008.9.

篇4:《传染病的预防》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1)了解人类的传染病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2)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2.技能目标:(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学会传染病的预防手段;(2)通过学习资料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目标:(1)贯彻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精神,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传染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这部分知識是由具体事例抽象出来的规律性内容,是学习其他内容的基础,是对传染病进行预防的理论依据。本课时的教学重点还有两个,即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具体措施、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教学难点

传染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列举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具体措施是本课的两个教学难点。因为本课知识环环相扣,由感性上升为理性,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讨论、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学情分析

学生对传染病的知识有所了解,但对传染病是怎样流行的却不甚了解,所以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多从生活实际出发,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学生自身曾经经历过或知道身边的人曾经经历过一些常见传染病,如流感、腮腺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对其传播途径有一些感性认识。另外,在经历了“非典”后,学生对传染病已经相当重视,也积累了一些相关知识,如病毒、传染源、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

五、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讨论、辩论、小组内质疑、交流等多种活动,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只以点拨者的身份出现,把课堂还给学生。本教学设计的另一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将课堂知识带入生活,将生活中问题交给学生去分析解决。

六、教学过程

1.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我国开展爱国卫生远动的相关资料和防治非典型性肺炎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回忆叙述自己从小到大得过的疾病、症状及是否具有传染病,然后挑选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疾病让学生找出哪些是传染病、哪些病不传染。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对传染病和非传染病能够有一个明确的区分。

2.展示图片,让学生讨论总结出传染病的特点。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各组听取学生观点,及时引导。

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这一节重点,在课堂上教师扮演一个引导者和启发者角色,主要让学生自主分析、归纳这三个环节。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的两段有关流感和肝炎的资料,然后讨论“为什么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为什么老人和孩子容易患流感?”“为什么要将肝炎患者使用的餐具与家人分开?”让学生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有感性的认识。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4.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提出问题: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如何预防?是针对传染病流行的哪个环节?组织学生对讨论结果分组表达交流,对易错问题进行辩论。课件展示得出的结论:深埋患有传染病的动物和消毒、灭蝇属于控制传染源;吐痰入盂、生吃瓜果要洗净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积极锻炼身体和预防接种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通过以上分析,引导学生归纳在传染病流行的过程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之间的关系。

[体会:教学设计实质上是对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事先策划。在推行课程改革的今天,每位教师都希望课堂上不再是教师单方面的“教授”而是“促学”,即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学习。]

七、布置实践活动内容

调查校园中适于传染病流行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提出治理措施。形成调查报告或“致校长的一封信”。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石梁镇中学)

篇5:《预防传染病》教学设计

陈兰

一、教材分析

《预防传染病》,是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13章第2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具备了相关的生理基础知识,有助于理解不同类型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相关的预防措施。加上这个季节的流感、疱疹等传染病的高发期,因此,教学中,应该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身边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的措施。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传染病的特点,认识病原体;(2)说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2.能力目标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

通过传染病流行的特点和流行的环节的学习,逐步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传染病的预防措施。2.教学难点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

四、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个性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高,初步养成了一些学习习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但两极分化已经形成,个体差异比较明显。思维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但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合作、探究式学习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较好方法。

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我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析归纳知识,学生通过动口、动脑,全面而正确地学会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知识。

五、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变抽象为直观,化虚为实,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想调查一下从小到大你患过哪些疾病?学生说老师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疾病哪些可以传染?哪些不可以传染?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以什么方式来传播?如何预防传染病?从而导出新课。

(二)新课教学(1)传染病的概念 向学生提问:哪些是传染病?为什么是传染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引导学生回答、分析后,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结核杆菌、艾滋病病毒、蛔虫的图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病原体的概念。

多媒体展示近视眼及病毒性结膜炎,通过比较得出传染病的概念及特征:传染性和流行性。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教师用一瓶香水,假设香水是病原体,走到教师中间,向周围喷香水,请闻到气味的学生举手。

提问:通过刚刚的实验我们可以获得什么信息?学生分小组分析讨论,通过分析流感传染病流行必须经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才有可能在人群中流行。并用假设法假设没有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易感人群,传染病就不可能传染开,说明三个基本环节是缺一不可、环环相扣的。再通过多媒体分别具体介绍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创设问题情景:同学们,患流感的人有时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甚至还会有生命危险。你们有过预防传染病的经历吗?为什么那样做可以预防?让学生回答、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接着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人们预防传染病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分别是针对哪一环节进行预防的,使学生学会判断传染病预防的措施。

(4)常见的传染病 我们知道,传染病很多,我们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它们传染源是什么?传播途径是怎样的?怎么预防?阅读教材110-111页,完成黑板上的表格。

(5)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有哪些收获呢?组织、指导学生有秩序的畅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结合板书,概括学生所学知识内容。

六、作业布置

针对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进行分层训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任务,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作业题为课后的一些习题、讨论。

七、板书设计

第2节预防传染病

一、传染病

1.概念: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和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2.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

二、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八、教学反思

篇6: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

流行性和传染性等特点

流行环节:1、传染源;2、传播途径;3、易感人群。

篇7:传染病及预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因为传染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而且几乎每个人都得过传染病,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外,可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身边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的措施。

学情分析:学生对传染病的知识有所了解,但对传染病是怎样流行的却不甚了解。所以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多从生活实际出发,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

教学设计:

这一节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1了解人类的传染病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能力目标: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学会传染病的预防手段

2通过对教学资料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目标:1贯彻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精神,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通过对人类传染病及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漫长历史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在处理每一节内容时,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据教材和大纲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立并不难,但是如何能够在课堂上真正达到预期的学生最好的学习效果,怎样去挖掘教学目标背后更深层的东西,还有就是如何把教学目标转化成具体的课堂教学任务,到底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认识到一个什么层次、水平,这些问题是需要我花时间花心思考虑、设计之处。我把这一节课堂教学任务归结为三点:了解事实(传染病的概念、类型)、掌握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形成正确的防治态度。具体教学过程:

1.让学生回忆、叙述自己从小到大得过得的疾病,症状及是否具有传染性,然后挑选出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疾病,让学生找出哪些病传染,哪些病不传染,如流感、水痘、近视眼、结膜炎、贫血、龋齿、蛔虫病等。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对传染病和非传染病能够有一个明确的区分。

2.让学生总结概括传染病通常是由什么引起的,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刚才的分析基本上都能说出“细菌、病毒和寄生虫”,从而就可以顺利引出“病原体”这个概念,虽然教材中并没有特别强调病原体(只是在传染病概念中提到),而且教材中整个这一节全部都是文字叙述,没有任何的图片,但我认为让学生清楚什么是病原体是正确掌握传染病概念的关键,所以我借助多媒体搜集了这三大类病原体的一些相关图片,如结核杆菌、HIV病毒、蛔虫等等,从而增强学生对病原体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这个词的理解。学生在了解什么是病原体后对“传染病”概念掌握起来就顺理成章了。3.这一节教材原本的顺序是分为四个大的部分:一是“什么是传染病”,二是“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三是“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四是“传染病的类型”。在讲完什么是病原体以及传染病的概念之后,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课本中的顺序作了一个小的调整,把课本中第四部分“传染病的类型”放到传染病概念之后介绍,这样做基于两个原因:一是这部分在第一节中并不是重点内容,属于了解性知识,二是几种传染病类型的划分依据就是病原体的不同寄生部位。

4.“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这一节的重点,如果仅仅依照书本,直接把概念告诉给学生或者让学生自己阅读书上内容其实很容易,但是这么做就无法体现学生课堂的主体意识和充分调动他们的思维,因此在课堂上我只是扮演了一个引导者和启发者的角色,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出这三个环节。基于上述设计,在讲完“传染病类型”后我说到“虽然传染病有很多类型,但是传染病的流行却是有一定规律的”,然后,我引用了人教版教材中相关的两段有关流感和肝炎的资料,先让学生阅读,再让他们讨论“为什么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为什么老人和孩子容易患流感”以及“为什么要将肝炎患者使用的餐具与家人分开,让学生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有感性上的认识。书上对传染源的定义是携带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这个概念看似简单,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在这个概念给出之后,我又向学生强调了传染源之所以能散播病原体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传染源能在生物体内大量生存并繁殖。这是一个关键点,针对前面有学生对蛔虫病是不是传染病的疑问,我举了个例子:蛔虫病患者粪便中通常有大量的虫卵,过去农村有用粪水浇灌蔬菜的习惯,有的蔬菜可能就会沾有虫卵从而传播蛔虫病,那么沾有虫卵的蔬菜是否是传染源?这里就考察学生对“传染源”概念是否真正做到理解,因为蛔虫是寄生性动物,蛔虫卵是不可能依靠蔬菜生存繁殖的,必须是通过动物取食进入其消化道内,在其消化道内寄生繁殖,所以沾有蛔虫卵的蔬菜并不是传染源,而是传播途径,由此又可以顺利引出了第二个环节—传播途径。

5.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对传染病的预防实际上就是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入手,即控制传染病、切断传播途径以及保护易感人群。这部分我是以2年前在中国爆发的非典型性肺炎和今年爆发的禽流感为例,与学生做了互动式的讨论。由于学生们都对非典有亲身的体会和经历,近期各个媒体对禽流感问题报道的也很多,所以学生在谈到这两个话题时都很积极踊跃。

体会:教学设计实质上是对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事先策划,在推行课程改革的今天,每个教师都希望课堂上不再是教师单方面的“授教”,而是“促学”,即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学习。

这部分内容跟日常生活联系的非常紧密,但是教材中涉及到的生活实例非常有限,理论性、说教性内容占大多数,如果仅仅局限于教材,恐怕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如何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

篇8:《预防传染病》教学设计

新发传染病事件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基此背景下,高等医学院校应积极探索医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预防医学的骨干学科,它是一门方法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它最初诞生于人类同传染病斗争的过程中,并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当前新发传染病事件不断涌现的背景下,如何提高高等医学院校流行病学的教学质量,使医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流行病学相关理论和知识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1,2,3]。作为高等医学院校的流行病学教师,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密切关注疾病的最新流行变化,并积极探索医学教学模型的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现就如何提高医学生(预防医学专业)流行病学教学质量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思考,将经验总结如下:

1 以当前新发传染病事件作为教学案例,增强学生对流行病学的重视程度

随着因特网及移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迅速发展,在全球任一角落出现的任何一种新发传染病事件均可以在短时间内传遍世界,使人们在较短时间内对新发传染病事件有一定了解。随着2003年SARS疫情在我国发生后,人们对新发传染病事件普遍具有较高关注度[4],对新发传染病事件的认识意愿也更加迫切。

在流行病学的教学课堂中,强调流行病事例对了解和防控新发传染病有着重要作用,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流行病学的重要意义,以增强学生对流行病学的重视程度。另外,将新发传染病事件作为流行病学教学案例,也有助于学生对当前新发传染病事件的了解,增强防患意识。

2 以当前新发的传染病事件为教学案例,激发学生对流行病学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反应流行病学比较抽象、很多知识和原理不易理解,尤其对于课程中涉及到的复杂计算和分析问题,大多数学生便失去了对流行病学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过程中单纯强调流行病的原理和理论,则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互动少。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接受者,其兴趣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在流行病学的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激发学生对流行病学的学习兴趣。解决的办法是将流行病学中多数知识点与当前我国及其他国家发生的新发传染病事件相结合作为教学案例来进行讲授。例如,对于流行病学中疾病的分布、描述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实验流行病学、病因和因果推断等均可以结合新发传染病事件来作为案例进行讲授。由于这些案例在新闻媒体上报道频率较高,大多数学生已经对一些新发传染病事件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这些案例的发生时间与我们较近或处于同一时期,它们有可能会对我们自身的健康造成威胁,所以学生更感兴趣听,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更高。

3 从新发传染病事件的分析入手,加深学生对流行病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引起学生对流行病学学习兴趣的前提下,进一步将新发传染病事件做为流行病学教学分析的案例。使学生将学习过的理论知识及原理应用于实际的案例分析中,从而加深对流行病学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这一章节的授课过程中,以2015年在沙特和韩国暴发及在我国广东发现的输入性传染病———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为教学案例,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如学生作为调查人员要对出现症状的感染者进行调查,应该怎么做?”,在提出问题的前提下,进一步引导学生怎样开展对新发传染病或者原因不明疾病的调查,引导学生对流行病学中描述性研究、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实验性流行病学研究等方法和原理的回顾,并引导学生怎样根据分析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学生在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会根据自己从相关资料中对MERS了解,积极分析这些问题从而做出回答。针对学生回答的不足之处,教师再予以补充和指正,从而增强学生对流行病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结合这些新发传染病事件的实例可以引起学生的讨论兴趣,在巩固和完善所学知识体系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新发传染病事件的认识,有助于其自身防护意识的提高。而且将新发传染病事件作为案例也有助于使一些难于掌握的流行病学知识变得易于理解,比如历史性队列研究、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等,这将有助于流行病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4 以学生为学习中心,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新发传染病事件为教学案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中,可以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并辅以新发传染病事件为问题导向的PBL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效果将更加显著[5,6]。将新发传染病事件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提出来供学生讨论,使学生充分阐述自己对目前新发传染病事件流行的观点,对新疾病流行中出现的现象和发现的问题阐述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MERS为例,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MERS会在韩国大规模暴发而不是在我国发生?”,“对于目前我国仅有一例输入性病例报告的情况,应如何应对这种疾病的进一步流行?”,在这些问题提出后,学生可以谈自己的个人想法,或以学习小组为中心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不要害怕出现错误,对学生的不正确观点可以暂时保留,待大多数学生阐述完自己的观点后,教师将各组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并阐述正确的观点,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后再作出改正。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要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正确运用学到的流行病学知识开展新发传染病的调查和防控,培养学生运用流行病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新发传染病事件作为流行病学教学案例的思考

以新发传染病事件作为流行病学教学案例,最主要的特点是可以引起学生对案例极大的兴趣,学生认为这些新发的传染病事件可能会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所以更愿意接受以这些事件为案例的教学形式。在学生感兴趣的前提下,他们才更愿意积极主动学习并回答教师课堂中提出的问题。

以新发传染病事件作为流行病学教学案例,可以安排在正常的理论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安排在流行病学实习课堂的教学中。理论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每节课实际要讲述的内容随时结合新发传染病事件作为例证,达到灵活运用,举一反三,使学生熟练掌握流行病学的原理和知识。在流行病学实习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BL),让学生带着问题运用学到的流行病学理论知识对新发传染病事件开展分析,这种结合PBL教学法的新发传染病事件教学案例将会更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流行病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效果更明显。另外,在实习课堂中,由于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开展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所以以新发传染病事件作为教学案例在流行病学实习课的课堂教学中起到的效果更好。

在当前全球新发传染病事件不断涌现的背景下,强调以新发传染病事件为教学案例的重要性,增强教师在流行病学教学中对新发传染病事件的重视,对提高流行病学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以新发传染病事件作为流行病学教学案例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应事先对这些新发传染病事件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提出一些针对性问题。另外,教师也需要事先对新发传染病事件有一定的了解,在正式授课前教师应事先全面查找相关资料,积累一定的新发传染病事件知识,做到有备无患。

综上所述,在当前新发传染病事件不断涌现的情况下,以新发传染病事件做为流行病学课堂的教学案例,不但可以加强学生对流行病学学习的重视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流行病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也增强了学生对这些新发传染病事件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学生自身防护意识的提高。这些探索和经验可以在今后的流行病学教学课堂中进一步推广使用,从而提高医学院校流行病学的教学质量。

摘要:当前世界范围内新发传染病事件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专业流行病学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利用人们普遍关注的新发传染病事件作为高等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专业流行病学课堂的教学案例。以新发传染病事件为教学案例提升学生对流行病学的重视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流行病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新发传染病事件,预防医学,流行病学,教学

参考文献

[1]马菲,刘新民,新的公共卫生形势下流行病学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4(5):934-936.

[2]郭立燕,张妍,张雪文,等.新形势下提高流行病学教学质量的探索[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4(2):127-128.

[3]张卫东.新形势下对传染病流行病学教学的思考[J].疾病控制杂志,2004,8(4):311-312.

[4]胡永华任涛,SARS危机使社会关注公共卫生[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3,19(5):380-382.

[5]龙泳,王安辉,闫永平,等,PBL教学在流行病学课程中的设计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4):764-766.

篇9:《预防传染病》教学设计

【关键词】传染病分析;信息化;GIS技术应用

1、GIS技术简介

GIS即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空间信息的管理系统。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包括计算机软件与计算机硬件,它将对某一个地理空间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存储、管理、综合、分析并将其以一定的方式进行显示。它是应用一定的地理数学模型,随时准确的提供各种相关的地理信息,从而为研究以及决策部门提供服务而建立起来的信息技术系统。

人们周围的地理位置与地理环境与其学习、工作和生活紧密相联系。众所周知,地图是描述地理位置信息以及研究空间问题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近年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的出现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使得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最早加拿大的Roger F1 Tomlinson和美国的Duane先后提出了自己的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的概念,在1972年,世界上第一个能应用于实践过程的地理信息管理系统诞生,即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CGIS)。地理信息系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与应用,随后美国、瑞典等发达国家都开始研究自己的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并且取得成果。

地理信息系统是是由计算机硬、软件系统以及各种相关的数据库组成。其中硬件、软件系统是必不可少的,硬件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设备、显示打印以及扫描等设备,而软件是数据采集、管理、处理和分析的程序系统。而数据库是其中尤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2、GIS技术用于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

GIS技术已经在医学上开始使用。早在1992年,以色列就建立了自己的基于GIS的关于疟疾与媒介按蚊繁殖场所的全国性的监测与控制系统。国内近年来也纷纷建立很多的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并且在2003年SARS疫情爆发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根据研究报道,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遥感系统等互相结合渗透,其综合的结果是使其管理、处理、分析等能力更加强大,从而更好的为人们服务。

3、基于GIS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系统的设计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地理信息管理系统需要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而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地理空间位置信息与传染病的种类、性质、强弱等以及人口密度、分布等的数据库。所以地理信息系统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系统中数据库数量、质量等。GIS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数据库一般包含两个,即地理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地理空间位置数据就比如是地图(当然,现在的空间信息数据库所包含的量要比地图大很多),它是描述真实地理空间坐标、几何形状、方向等,一般是由点、线、面组成,例如地图、卫星遥感影像等。还有一类是属性数据库,该数据库一般包括描述一定空间现象的特征,比如某地区的温度变化、湿度、降雨量、人口密度与分布以及其他一些公共设施分布的坐标等。

所以要建立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系统我们首先要具备能实现该能力的计算机硬、软件系统,在此我们认为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我们已经具备而且能力完全足够。图1是该系统的逻辑结构图。

由图1可知,为了构建这一系统,需要建立很多相关的数据库。这些数据库的建立即由GIS技術来实现。通过GIS强大地理空间信息采集、管理与分析能力,实时采集当地居民生活状况、传染病人的病情资料、医疗机构资料并建立实时数据库。与此同时还应该有一份非常详细的地图(假定相关部门可以提供),之后运用相关的数学方法建立各个数据库之间的联系。

具体来说,就比如基础地形数据库的建立。我们需要医疗机构分布状况图(主要包括医院、诊所、药店等;传染病人的分布),居民居住地图(各类大小居民的空间位置坐标),交通网络分布图,环境状况分布图(水源、污染物的位置等),各类生活设施分布图(学校,政府部门,娱乐场所等)。以此类推建立各个需要的数据库,这样就能用建立的数学模型与数据库寻找规律,进而来控制、预防传染病。

4、基于GIS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系统的应用

传染病,这个让人们为之胆寒的词,是因为在早期,人们的科学技术有限,缺少与之相关信息获取、管理、处理以及分析工具,因而很难对传染病进行及时的预测与监测。然而近年以来地理信息系统的迅速发展以及其分析方法为传染病的疫情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绝大多数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与其周围的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人们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该地区的环境以及人口分布等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效的揭示某些传染病的发生、危害及流行强度等。如果将多种环境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叠加综合分析,就能从中找到对该传染病流行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而能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控制。如果通过相关的数学模型的定量分析,就能得出各种因素与该种传染病发生、传播的之间的关系,从而就能更好的对其进行控制、预防。

通过GIS系统,可以预测各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播范围、流性强度等,为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以及治疗提供强有效的科学依据。当然通过系统的分析,使得人们能很好的了解各种传染病的发生以及流性的时空规律和诱发因素等,这样一来就能提前做出判断,对有可能发生疫情的地区的人群接种疫苗,或是对已发生的地区进行隔离控制等措施。针对已经获取的资源,在疫情发生时能非常合理的配置医疗资源,总之目的就是要将有限的资源最大化利用,真正发挥其作用。

总而言之,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系统能合理有效的利用、配置有限的资源,在该系统科学的指导下,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从而有效的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对人们的生活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杜娟,关泽群.GIS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9):3691-3693.

篇10: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剖析

教材分析

《传染病及其预防》是济南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本章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调节之后,针对如何健康地生活而安排的,包括《人体的免疫功能》和《传染病及其预防》两节。本节的主要内容是传染病的概念及特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及预防措施,并介绍了传染病的分类及艾滋病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对传染病及其预防有正确有认识,以便于指导自己的生活,减少疾病的发生。

本节内容与学生生活贴近,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如何将丰富的生活经验提炼为理性的科学知识,并摈弃日常生活“前概念”的制约,是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据此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情分析

由于我所教的班级里农村住宿生较多,他们平常和外界交流很少。对于传染病的内 涵知之甚少,特别是一些概念像病原体,传染源,传布途径等,更是无从知晓,因此这些 概念是所讲重点。八年级学生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所以在设计活动时以调 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目的,引导他们对资料进行分析,使课堂体现一学生为主体,教师 为主导的探究式教学新理念。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列举常见的传染病的种类

3、说出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和预防措施 能力目标

通过实例分析与探究,培养分析资料、探本求源的能力。情感目标

1.通过身边的实例分析和应用,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和应用于生活。

2.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树立健康生活的意识。

3、培养关爱艾滋病患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环节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展示几幅干净整洁的校园照片。随后展示几幅有垃圾的小区照片,进行对比。

1.生活在这样的两种不同环境中,会对人的健康会有什么不同的影响?

2.出示2003年“非典”和2009年“甲流”时期的典型图片。师:你记得当时人们是一种什么精神状态?为什么会有那样的精神状态?

学生短暂的交流后,谈感受。

教师课件出示一段有关“非典”和“甲流”死亡人数的统计报告: 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字:截至2003年8月7日,全球累计非典病例共8422例,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因非典死亡人数919人。2009年 12月18日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1 2月1 3日,甲流已在全球造成至少1 0 5 8 2人死亡。

3.传染病仍是我们今后将面临的一种重大的疾病。我们只有了解它、认识它的特点,才能更好的预防它。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知识。出示课题: 传染病及其预防 环节二 案例分析,探究新知

老师给大家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疾病,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认识说说哪一些是传染病。

2.这些传染病都是由什么引起的呢?

教师及时点明,由此突破“病原体”的概念。

3.通过刚才的分析,同学们,你能说出什么是传染病?它与非传染病相比有何特点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课件上总结展示。

4、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病为什么能够流行起来呢?请同学们想一想,秋冬季节,教室里最容易发生的传染病是什么? 流感。(1)实例分析,交流探索

课件出示下列一段描述:

李帅同学患了流感,为了不耽误学习,带病坚持来到教室上课,教室里不时响起他的喷嚏声。第二天,他没来上课。第三天,他的同桌,王小萌同学也不幸患上了感冒。同样的事情,在教室上演。很快,班里有好多同学都患上了感冒。(配上男生女生的咳嗽声的音效)请同学们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课件出示)

1、是谁散播了流感病毒?

1、流感病毒通过什么途径到达王小萌的?

3、为什么有的同学患感冒,而有的没有? 学生组内交流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结

这个散播病原体的人,我们就称之为传染源。流感病毒通过打喷嚏,使空气中有了病毒,别的同学吸入了带有流感病毒的空气而感染上了流感。病原体离开了传染源到达健康人的途径,我们称之为传播途径。流感的传播途径就是空气和飞沫。有的同学抵抗力弱就感染上了,有的同学抵抗力强就没有感染上。对流感缺乏免疫力的同学容易患上该病,这些人称为易感人群

教师用课件出示下图,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4.在本案例中,假如没有李帅,流感会不会在教室内传播开来?或是我们都注射了流感疫苗,对流感具有免疫力了,流感会传播起来吗? 在课件中,将传染源或易感人群隐藏。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明确

三个基本环节是缺一不可的。(2)快速判断,巩固新知

认识了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请你判断下列各项分别属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中的哪一个?

课件展示,学生讨论辨析后汇报,课件依次出现连线。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献计献策,破解措施

教室里发生的“流感”,为了防止此病继续蔓延,老师和同学们都采用过哪些方法呢?

明确

让生病的同学先回家治疗,病好了再来上学。

给教室消毒,比如用醋熏。号召同学们去打疫苗。

每天早到校的同学开窗,让空气流通清新。提倡多锻炼。

(2)根据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你能说出这些方法分别是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中的哪一个呢?

明确

让患病的同学回家庭或住院治疗,针对的是传染源。在教室里煮醋和开窗通风都是针对传播途径,因为流感是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的。没病的同学打疫苗和加强体育锻炼都是针对易感人群。

小结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我们预防传染病的三大基本措施。由于传染病在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到“五早”,即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以防止传染病的蔓延。教师出示传染病预防的三大措施。

(3)分析讨论,实践应用

(出示一组图片)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预防传染病,经常采用以下的方法,请大家庭讨论一下,以下做法分别是属于预防传染病的哪项措施呢?

学生讨论后,发表自己的看法。病死的动物深埋 生吃瓜果要洗净 消灭蚊虫生

注射疫苗

加强体育锻炼

小结

要判断一种方法属于哪项措施,一定要看这种方法的作用对象是传染病流行中的哪一个环节。象蚊虫和病死的动物,就比较难区分。蚊虫能将病原体由传染源带给健康人,但病原体在它体内不会繁殖增多,只是起到一个传播的作用,不是散播,所以它是传播途径而不是传染源,因此消灭蚊虫也就不是控制传染源而是切断传播途径了。

(4)你说我说,交流分享

除了以上的一些预防传染病的方法,生活中的同学们和家人也一定有自己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请同学们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采用的预防传染病的好方法说出来,与其他同学分享。

示例

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不乱吃小摊的食品。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

(5)巧用小诗,辅助记忆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预防传染病,我将一些实用的方法编成了一首小诗,对同学们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降低传染病人发病率也许会有一些帮助,请同学们齐声朗读一下。

预防传染病

预防各种传染病,关键要做好防控。严格控制传染源,五早永远记心中。传播途径要切断,流行季节常通风,饭前便后要洗手,蔬菜水果应洗净。易感人群要保护,合理饮食多果蔬。锻炼身体强体质,计划免疫抗体生。传染病不可怕,认真防范靠大家!

环节三 知识梳理,建构体系

1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对传染病及其预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你能说出围绕传染病,你都学到了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用课件总结展示,归纳成概念图,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出的至今对人类有重大威胁的传染病有37种,这些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所不同,我们在预防时要采取不同的措施。你能说出下列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吗? 课件出示学生熟知的一些传染病。明确

课件出示学生熟知的一些传染病。

生:甲流、流行性腮腺炎和肺结核都是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的。这类通过飞沫和空气传播的传染病我们称之为呼吸道传染病。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和蛔虫病通过饮水和食物传播。这类传染病我们称之为消化道传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通过蚊子传播。这类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叫血液传染病。足癣是通过共穿拖鞋等接触病原体传染上的。这类传染病叫体表传染病。

小结

这四类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各不相同,在日常生活中,预防的方法肯定也有所区别。所以在一类传染病流行起来的时候,人们首先要搞清楚它是哪一类传染病,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防范。

3、艾滋病

37种传染病中最具危险性的首指结核病,但这种病已经可防可治,第二种就是艾滋病,被称为“史后世纪的瘟疫”,也被称为“超级癌症”、“世纪杀手”,至今没有很好治疗方法,这是一种什么病?我们如何预防它呢?(1)了解艾滋病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109页,了解艾滋病的病原体和传播途径。学生汇报学习成果。

明确

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可通过输血、母婴、性接触等途径传播。我们要预防艾滋病

(2)下面是我国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汇总图,请同学们观察下图,思考如何预防传染病。展示图片“我国艾滋病传播途径示意图”。

明确

从图中看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静脉注射毒品,所以我们要远离毒品。

出示一幅“关爱生命,远离毒品”的宣传图片,使学生对此主张产生认同感。

(3)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

各抒已见:假如我们周围有人不幸感染了HIV,你认为与他日常接触会被传染上吗?应如何与他相处呢?学生发表看法。教师播放视频:“与艾滋病人日常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小结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10年发布的《全球艾滋病报告》中显示,截止2009年底,全球艾滋病感染人数为3300万,其中230万是儿童,他们大多是由于输入不清洁的血液或母婴传播而感染的无辜者,这对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我们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使他们有足够的勇气战胜疾病,共享生命的阳光。为此,我们把每年的12月1日设定为世界预防艾滋病日,以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边讲边展示一些反映世界各地艾滋病儿童生活状况的图片,以及红丝带、胡锦涛书记和温家宝总理与艾滋病儿童亲密接触的图片,十大艾滋病大使的宣传图片,同时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4)爱心小制作

本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相信在座的每个同学都想把本节课学到的关爱艾滋病患者传递给身边的亲朋好友,那就用我们灵巧的手,制作一个红丝带,写上你对艾滋病患者温馨的祝福,制作好之后传递给周围的人,尽我们的微薄之力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艾滋病患。

上一篇:关于努力工作的英文名言下一篇:关于兴电灌区马铃薯疮痂病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