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之日回望历史

2024-07-17

胜利之日回望历史(精选5篇)

篇1:胜利之日回望历史

回望班组成长:三个历史阶段拾阶而上

回顾60年班组建设历程,总结60年班组工作成果,推广60年班组管理经典——中华人民共和国60载的辉煌历程,镶嵌着企业千万班组一路跟随、风雨跋涉的巨印

回望班组成长:三个历史阶段拾阶而上

【主持人说题·本刊独家解析发布】

■ 中国企业员工互动平台晓舟

■ 中煤集团大屯煤电公司游庆来

■ 山东滨州盟威集团许红岩

■ 深圳联明坪山冷气制品厂胡铁祥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在我们为伟大的祖国真正繁荣富强欢庆的同时,同样感受到中国班组的力量,共和国成立60年的辉煌历程,镶嵌着企业千万班组一路跟随、风雨跋涉的巨印。从工人日报“班组天地”对企业发展、班组成长历程的报道中,我们看到了班组成长的三个历史阶段:

第一个历史阶段(1949~1978)

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初期

班组建设特点:按照上级指令性计划完成生产过程是企业管理的重点,并有一套适应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以行政权力为中心、自上而下、等级森严的班组运行规范和管理作风。

标志性班组:被誉为“我国班组建设的摇篮”的著名先进班组马恒昌小组、大庆王进喜率领的1205钻井队、郝建秀班组、赵梦桃班组、“毛泽东号”机车组等先进班组。这些班组是推动我国工业革命和企业进步的先锋和旗帜。

班长特质:一般都具备老黄牛精神,拼命干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见困难上、见荣誉让,集体主义观念强。

职工追求:崇尚大公无私、白手起家、苦干实干、艰苦奋斗、努力完成上级交给的工作任务。

时代亮色: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职工是国家和企业的主人翁。

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当家做了主人,从20世纪50年代起,广大职工围

绕保卫新中国、建设新中国开展了清仓查库、献纳器材、创造新纪录和先进生产者运动、班组建设,在班组管理工作中通过比学赶帮超,涌现出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著名的如马恒昌小组、郝建秀小组、“毛泽东号”机车组等,他们都是各行各业的排头兵,是工人阶级的先锋。

名震全国的马恒昌小组,是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旗下齐齐哈尔二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铣床事业部的一个车工小组。小组自1949年4月28日组建60年来,始终坚持挑战自我,不断创新,累计完成96年5个月的工作量,实现革新成果1174项,采用先进技术151项,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102项,为国家和企业多创效益2000多万元。马恒昌小组曾在全国第一个试行班组民主管理、第一个组织工人技术研究会倡导班组技术革新、第一个倡议开展全国劳动竞赛、第一个制定和完善班组管理制度、第一个实行岗位责任制而享誉全国工业战线,被誉为“我国班组建设的摇篮”、“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

进入20世纪60年代,在党中央号召下,全国掀起工业学大庆运动,并在工交企业中开展了“五好”企业和“五好”职工竞赛活动,通过学大庆和五好竞赛,全国又涌现出一大批像铁人王进喜所带领的1205钻井队那样的基层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先进的班组管理模式和经验在全国的企业中全面推广,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的涌现,有力地发挥了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和先锋作用,极大地推动了新中国的巩固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第二个历史阶段(1978~2001)

改革开放时期,企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班组建设特点:尽快适应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班组的组织方式、运行方式和管理方式快速改变,班组建设与管理不再单纯以完成工作计划为最终目的,以班组承包制和经济责任指标为主要工作目标的班组逐渐增多,大多数班组开始搞经济核算,控制成本。

标志性班组:被誉为“抓斗大王” 的包起帆所带领的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吊装班;上海电气液压启动有限公司液压泵厂李斌班;创出震惊世界航运界的“振超效率”、“振超精神”的许振超所带领的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吊桥队。

班长特质: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应是懂经济、会管理、扛指标、能掐会算的能手,并开始走上创新性思维和科学管理之旅。

职工追求:当技术能手,练技术绝活,追求岗位自学成才。

时代亮色:工人不再傻大黑粗,成为崛起的有知识、有技术的新型劳动者,是“十一五”建功立业的主力军。

1986年9月15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原国家经委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班组工作会议,会议交流了上海市和太原钢铁公司等一批先进班组的经验,首次集中表彰了296个全国先进班组和119个全国先进班组长,并给296个班组颁发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这次会议还颁发了我国班组建设历史上第一个法规性质的文件《关于加强工业企业班组建设的意见》,同年12月1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原国家经委、劳动人事部、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对全国750 多万个班组的班组长进行文化、技术和班组工作基本知识的培训。至此,我国的班组建设工作,在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工作方法和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等方面都开始了逐步规范的阶段。

1987年1月,工人日报创办了以“表班组职工喜怒哀乐、赞班组职工奉献精神、为班组建设传经送宝、帮班组职工释义解难”为宗旨的“班组天地”专刊,也是我国目前8大新闻媒体中唯一直接面向班组职工的报纸版面。截至目前,已历经22周年、刊出952期,受到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的高度评价。2008年,中宣部出版的新闻阅评曾以“小天地作出大文章——工人日报班组天地热情歌颂改革开放30年”为主题,专门表扬了 “班组天地”专刊。

1987年7月,全国总工会、原国家经委、中央电视台、工人日报、经济日报6家单位联合举办了全国班组建设优秀成果发布会,对外发布了20多家班组建设优秀成果,这不仅在全国企业产生了极大的反响,而且在全国班组建设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第三个历史阶段(2001~2009):

中国加入WTO,国企进入国际经济舞台

班组建设特点:班组建设和管理开始站在以人为本的战略高度,追求品牌和个性,着力创建工人先锋号及学习型、团队型、创新型、安全型、自我管理型的高效能班组,班组工作更注重科学化、制度化、人文化建设,出现一大批以班组

长姓名命名的团队、班组和流水线,并出现了由班组长创造的班组管理模式。

标志性班组:长春一汽创造了“王洪军轿车钣金快速修复法”、带出一支200多人的高技能钣金整修队伍的全国优秀学习型班组王洪军班,东风汽车公司“国华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800所的“唐建平班组”,江铃汽车集团公司“袁政海班组”等。

班长特质: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要求,做到工作内容指标化、工作要求标准化、工作步骤程序化、工作考核数据化、工作管理系统化;要有很强的市场意识和为客户服务意识;要成为政治强、业务精、懂技术、会管理和具有现代企业意识的企业基层管理者;要会帮班组员工设置职业发展规划,为团队设立愿景;要具有个人魅力和感召力,能够凝聚团队成员朝同一个目标进取;要会运用先进管理模式和先进管理工具,把班组创建成善于创新、富有竞争力的企业细胞,让自己成为知识型、科技型、优秀管理型班组长。

职工追求:开始把做高级技师、首席工人、蓝领精英当成职业追求和人生奋斗的目标,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操作法和创新成果。

时代亮色:当工人靠劳动致富成为现实,高级技工、蓝领精英成为高劳动价值、社会希求的人才。

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企业正式进入国际经济大舞台,班组作为中国企业的基石在企业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前两个阶段明显不同的是,这个阶段出现了许多由班组长创造的全国优秀的创新班组管理模式。其中著名的班组创新管理模式有:

宝钢梅钢公司的“351”班组建设体系,即通过班组建设,实现“提升效益、管理、创新三个指标,增强员工的学习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和谐沟通能力、自主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五种能力,把班组建设与国际先进的基层管理模式即作业长制的推进工作有机结合。

山东滨州渤海活塞集团和沈阳飞机制造公司班组“创争”活动实行班组“六星级”达标考核,倡导班组确立共同愿景,设定“学习、技能、创新、质量、精益、和谐”六个方面的努力目标,着力创建“六星级班组”建设工程。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创新班组管理的“活力100卓越班组建设”,从一个班组的角度对整个公司层面的PEM七大模块进行分解、优化和选择,进而将其塑造

成为班组的日常工作规范。把企业所关注和思考的价值观引导、明确目标、战略落地、过程管理、资源配置、测量分析与改进以及班组工作结果等七个方面的管理流程利用系统数据不断改进。

海尔集团以班组为单位建设联合舰队式的SBU团队,班组升级达标,OEC管理法,人单合一模式等。

2006年8月28日,国资委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创建学习型红旗班组(科室),争做知识型先进职工”表彰推进会,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会上谈道:看企业有没有竞争力,关键要看班组、看岗位。没有优秀的班组作为基础,企业的腾飞就是一句空话。如果班组建设搞不好,企业可以兴旺一时,但绝不会持久。

60年间,班组建设在创新中发展。尽管我们也曾遭受挫折、遇过打击、走过弯路、绕过圈子,但是解放思想、科学发展的方向一直未变。今天,我国无数企业特色班组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百舸争流,百花齐放,满怀信心地走上新的征程。

三个阶段三个阶梯

班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60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关心关注班组建设,在视察企业时多次深入到班组与职工面对面谈心交流,尤其近几年,温家宝总理先后三次到井下与班组员工一起吃饺子、话发展、问民情。近年来,中华全国总工会坚持把班组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常抓不懈,始终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加强班组建设,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于今年4月7日下发《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班组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强调指出:班组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管理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元,是激发职工活力的细胞,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构建和谐企业的落脚点。国内许多企业坚持每年召开一次班组表彰大会,总结推广班组管理经验,表彰优秀班组长。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从中央到地方、到企业,越来越高度重视和关心班组建设,让许多优秀的班组员工脱颖而出,有的班组长以班组管理为起点学习管理知识,不断总结经验,走上企业管理层;有的立足岗位、勤奋工作、无私奉献,成为企业、县、市、省、全国的劳动模范;有的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敢于进言,代表班组员工走进人民大会堂,参与讨论国家大事,让班组人人为之骄傲和自豪。

班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60年来,班组管理经验不断推陈出新,班组管理水

平不断提升。尤其近30年来,班组管理早已从“抓革命、促生产”、“大干快上,力争上游”到“比干劲、比产量、比奉献”再到“学文化、学技术、学管理”,班组管理从由单一型、劳动型、粗放型逐步向技术型、自主型、规范型、精细型、科学型、学习型转变。全国各行各业结合自身特点广泛开展“红旗班组、文明班组、五型班组、四好班组、十佳标杆班组、学习型班组”等一系列创建活动,班组管理经验交流、班组安全经验分享、送技术知识进班组、我为班组发展建言献策等等吸引了班组员工广泛参与,同时班组民主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学习宣传、安全管理等一系列贴近班组的管理制度不断得到完善和丰富。随着中国国门的打开,更多的班组把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引入班组,班组管理呈现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班组平台作用不断发挥掀开班组管理60年来的历史,不难发现以班组为平台培养了无数优秀人物,如铁人王进喜、奋不顾身抢救国家财产的女班长向秀丽、节约能手孟泰、文明服务标兵李素丽、新时期专家型技术工人窦铁成等等,他们是各个时期的杰出代表,正是他们肩负起改造旧世界、建立新天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重任,在中国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无论是国家“五年规划”的顺利完成,还是GDP的逐年断攀升,无论是西藏铁路通车,还是神七飞天,无论是在国家三年困难时期,还是今年的金融危机风暴,都凝聚着全国一个个班组的智慧和力量,是各行各业的班组职工,从制造一颗镙丝钉开始,从纺好每一根纱开始,从挖出每一块煤开始„„用热情和汗水谱写了新中国建设的光辉历史.

篇2:胜利之日回望历史

中国,一片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神圣土地;中华民族,一个生息繁衍在这神圣土地上的伟大民族。万里长城是你不屈的脊梁,黄河流水是你沸腾的血液,你有五千年的辉煌历史,有饮誉四海的灿烂文明,有声震四方的四大发明。巍巍昆仑是你高昂的头颅,青藏高原是你挺起的胸膛。搏动的心脏.跳动了五千年,涌动的血液,奔腾着长江黄河的波浪,黄色的皮肤印着祖先的颜色,黑色的眼睛流露着谦逊的神情,坚强的性格显示了泰山的气魄.然而,多少屈辱的条约在你身上签署,多少沉重的铁蹄在你身上践踏,多少苦难的岁月在你身上演绎.历史的风,再次一页页吹开那痛楚的往事,历历浮现的是凄风苦雨的悲惨岁月.从甲午战争的惨败到日本铁蹄踏入中国,所到之处烧杀掠夺,无恶不作,使得哀鸿遍野,生灵涂炭.滚滚逝去的东水带走了时间的足痕,带走了辉煌的古朝,滴答而逝的是时间,历史留给我们的是真魂,是那铁骨铮铮的英魂.忘不了霍去病的忍辱负重,谭嗣同的肝胆狭义,忘不了董存瑞的舍身炸碉堡,邱少云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一场战争的胜利,更忘不了革命烈士夏明翰面对敌人的屠刀,用满腔热血谱写了一曲赞歌,铡刀的底座,被鲜血染红;党的女儿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无数革命烈士用拳拳之心,抹去祖**亲凄苦的眼泪,换来了她幸福的微笑,终于在屈辱中,挺直腰杆。

回望历史,“忆往昔,岁月峥嵘”;驻足脚下,“看今朝,沧海桑田。”在科技上,屠呦呦荣登最高荣誉殿堂-----诺贝尔医学奖;在学术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经济建设上,奏出了小康的序曲。从“东风一号”地对地导弹到如今的“神舟十号”太空飞船,从“歼15”舰载机到“辽宁舰”航空母舰,从建立外交关系到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

“中华儿女好奇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历史,我们要铭记,英雄,我们要缅怀,但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更应该珍惜。生活犹如一页扁舟,逆水而行,不进则退。我们要在逆境中学会坚持不懈;在困难中学会顽强拼搏;在诱惑中学会克制;在险境中学会智勇。

篇3:胜利之日回望历史

关键词:学校德育课程,直接德育,间接德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原则有如下规定: (1)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 又要适应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 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 深入浅出, 寓教于乐, 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 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 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 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 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2) 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既要重视课堂教育, 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 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 引导未成年人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 自觉遵循道德规范。而对其思想建设的任务这样规定: (3) 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 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 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 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 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 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 (4) 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 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努力培育未成年人的劳动意识、创造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和进取精神、科学精神以及民主法制观念, 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自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引导未成年人保持蓬勃朝气、旺盛活力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造, 使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这些规定体现了我们改革道德教育的理想和对德育时效性的追求。实际上, 新课程改革从1999年开始到现在已经进行如火如荼, 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无论在课程的基本培养目标和要求还是具体的课程设置和实施等各方面都有系统的规定。其中包括了德育课程的改革, 尤其是现在的教材编制很能体现教育和日常生活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原则要求。欣喜的同时一直在思考, 尤其是对德育课的开设有所疑虑。显而易见, 道德教育是必要的, 古往今来的思想家教育家都曾专门谈到道德教育, 而且在很早的时候, 国内外都开设了专门的德育课程。时至今日, 教育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尤其是我们国家, 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教育和课程改革。可是教师们还是很有困惑:为什么自己的苦口婆心就抵不过校外社会的影响和诱惑呢?德育的效果是否真的因此而提高了?德育课起到作用或者起到多少作用了呢?我们是否有必要开设专门的、直接的德育课呢?这是新阶段我们德育工作应进一步思考的一个矛盾性新问题。

一、回望历史——学校德育的发展历程

道德教育的发展可以说历史悠久, 专门的学校德育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概括来说, 学校德育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1.习俗性的德育

这是指人类社会早期以习俗性道德作为教育内容并通过习俗与生活去实施的道德教育形态。习俗性德育主要是在学校教育产生以前, 原始社会中存在的德育形态。原始社会的道德教育的主要特点有两个:第一, 原始社会中维护氏族、部落的调解或操作是整个社会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道德教育成为维护社会存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时是教育的核心内容, 并且是人人参与, 具有全民性;第二, 由于劳动、生活和教育是一体的, 所以道德教育存在于习俗中, 儿童通过参加宗教或节日仪式、歌舞、竞赛等形式接受道德教育, 具有很强的生活性。

2.古代学校德育

这主要指奴隶社会、封建生活的学校德育。这个时候的统治阶级更加有意识的进行德育, 因而德育具有阶级性, 因为科学发展缓慢, 因而又具有神秘性和经验性。第一, 在古代社会, 道德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都受制于统治阶级的利益需要, 社会很重视道德教育, 古代教育就等同于道德教育。第二, 神秘性, 是指学校德育带有“宗教或类宗教的特性, 这是指在许多国家的许多地区, 包括德育在内的全部学校教育都从属于宗教组织。中国是个例外, 但将儒学神秘化, 有“类宗教”的特点。第三, 经验性。有两层含义:从德育实践的角度看, 这一时期的道德教育基本是采取分散的师徒授受的方式进行的, 德育内容实际就是对宗教或圣贤经典思想的解释、理解与实践;从教育思想的角度看, 由于心理学、教育学的时代尚未到来, 这一时期的德育思想多经验、猜想, 而少理论论证。

3.近代学校德育

主要指18世纪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资本主义大力发展的阶段。近代德育表现出不同于古代的四大特征:第一, 学校德育的世俗化。由于资产阶级掌权, 学校教育与宗教教育分离, 出现了世俗化的趋势。第二, 学校德育的民主化。随着整个社会政治民主化和教育体制民主化的进程, 学校道德教育在培养目标、教育对象、教育过程等方面也体现出一定的民主化特征。第三, 学校德育的组织化, 主要指以班级授课制为代表的近代教育体制的出现。以班级授课为契机, 学校德育在效率上有了很大提高, 学校成为进行德育的重要场所。第四, 学校德育的科学化, 含义有二:道德教育脱离宗教而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现实领域;而伦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的发展为学校德育问题的解释与解决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可能, 德育成为科学事业的组成部分。

4.现当代学校德育

是指20世纪初以来的学校德育。这一时期的德育除了继承近代学校德育的世俗化、科学化、民主化的传统外, 还主要产生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 理论与探索的特征。这一方面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德育的出现, 另一方面由于科学和相关学科的发展, 德育理论与实践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第二, 寻求平衡的特征, 主要表现在:道德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的平衡;宗教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平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德育体系的平衡;学校德育与家庭、社会德育的平衡。第三, 全球化的特征, 无论在影响、主题方面都具有了全球化的特征。

以上就是学校德育的整个发展历史, 我们看到国家和学校所进行的德育在漫长的历史中发生了很大变化, 取得了很大进展, 到近现代主要表现为直接的道德教学, 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教育对象, 提高了教育效率。

二、思考现实——“直接德育课”的局限

开设专门的德育课, 实际就是通过课堂上教师的讲授所进行的直接道德教育。其潜在的理论假设是:道德是可分成不同的部分不同的条目来教授的。和它相对的是间接德育, 是指在其它学科教学或生活场景中进行的道德教育过程。我们国家主要采取的是直接德育的方法, 而很多国家则通过人文学科和非专门学科进行道德教育。客观地说, 直接德育课在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间接德育的存在也非常必要, 因为德育课程有以下特殊之处:第一, 在教育目标和对教育目标的反应方面。德育课程的目标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 而是要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态度, 以及正确的道德信念和行为方式的形成, 这使得德育具有复杂性和很大挑战性, 这些任务不是单纯的直接德育课就能完成的。第二, 在教育内容及其计划和安排方面。道德教育也可以有一整套的知识体系, 可是德育教材既要诉诸人认知的因素, 更要通过情感和行动的体验去实现, 所以其它学科, 综合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等在道德教育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而日常生活中的体验也及其重要。第三, 在教育活动尤其是教学活动的方式方面。道德教育绝非直接讲授就能奏效, 必须采用适合道德学习的特有的方式和途径。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的日益灵通, 德育愈来愈生活化日常化, 间接德育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更加凸显。

我们国家向来重视道德教育, 一直开设有专门的道德教育课, 有专门的名称多种的德育教材, 每周一到两个课时。一般没有专门的教师, 有别科老师或者学校领导兼任。德育课授课形式和其它课基本一样, 区别在于任课教师心里会有比较清楚的教育意识, 会有意识地进行说教。学生们在其他课考试的压力下, 基本不讨厌品德课。觉得有趣的话就听一下, 否则就在下面做别的事情或者思想开小差。因为德育不用考试, 学生基本都持无所谓的态度。教师们也并不重视, 开始的时候象征性地上几节课, 按教材或者自己的经验与理解讲一点, 后面的课让学生上自习课, 只要不大声喧哗不出教室就成。学生也乐得自由。在以考试衡量一切的应试教育中, 这样的课在学校里领导不关心, 老师不重视, 学生更是不放在眼里, 基本上成为虚设。一学期下来, 学生基本不留什么印象。这样的课和生活也许有点联系, 但是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尤其是不能切实地把道德知识转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

新课程改革中对德育方方面面都进行了改进, 尤其是课程的编制。按照恰当的实施方式, 这样的德育课效果是很好的。可是在县镇以下学校基本还是按照老一套进行的, 这可能是学校和老师们的教育观念落后不进步有关, 还牵涉到学校环境, 实施条件等各方面的影响。教材是用来讲的而不是运用的, 整体情况不容乐观。这样实施新教材的结果是违背我们的改革初衷的, 穿旧鞋走旧路永远进步不了。

那么有没有必要设置专门的德育课呢?道德教育难道只能在课堂上进行吗?学生的道德品性难道只能由教授而得来吗?难道就没有别的途径进行更好的、有实效的道德教育吗?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曾经有过形象的比喻, 烧开一壶水需要水温达到100度, 但是我们的许多思想道德教育烧好的是50度, 学生们有了道德认识, 也有了一些行为, 但是在把它固化为习惯和自觉行为上却并不成功, 更为关键的后50度, 烧得并不理想。这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我们的直接德育课的局限。除了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道德知识和理想的教育外, 更为关键的是采用各种方法叫青少年体验, 在体验中升华道德情感, 在体验中养成道德习惯, 在体验中展现青少年崇高的道德修养和自觉的道德行动。

三、拓展思路——学校生活中可借鉴的德育方式

对于学校德育, 我们听到了太多的批评声音。试问:学校在培养学生道德方面真的是毫无成就吗?难道学校在学生的品德养成中引退了吗?仔细考察一下, 我们发现, 无论哪一级哪一类哪一个学校, 都在某些方面或多或少地促进了学生品德的发展, 这其中有有组织有意识教育的结果, 也有无意中促成的作用。不管怎么说, 学校这个小社会圈, 这个环境蕴含了很多教育因素, 具备了培养学生道德意识道德品质的明显优势。比如学校升旗, 每周的例会, 每学期的开学与放假典礼, 每学期的颁奖会, 学校举办的全校歌唱比赛, 运动会, 以及平时学校搞的一些活动课更有教育意义。在这些活动中, 领导和教师或者某个学生代表的讲话更能在学生头脑里留下印象, 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是带着热情和兴趣的, 更真切地体会到团结合作的必要和重要性, 在讨论或争论中更加明白一个道理。与正式严肃的德育课相比, 真正的教育或者教育效果并不在课堂上, 而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迁移默化的影响里。用“春风化雨”来形容德育的形式和效果是最合适的。我们何不利用这些活动, 这些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道德培养呢?实际上, 以上所说属于德育的隐性课程, 这早已不是新鲜词, 在开发隐性课程方面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

由以上讨论, 我认为我们不必非得开设正式的课程才能表明它的重要性。我们在目标明确的情况下更应该强调过程、方法及实际效果。基本的道德知识融合在其它学科中经常进行讲授, 使青少年学生时刻能够学习道德知识。原来的品德课取消, 把更多时间开辟出来, 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体验活动, 可以是学校里课外活动的常规, 更要走上社会, 真正地了解体验社会生活。当然, 要求学校和老师制定计划, 进行周密的计划和组织, 活动后还要求教师组织好反思讨论, 在这些活动中能真正激起学生的道德敏感、道德情感, 中间适当地加以强化, 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将道德教育融进其它学科的教学中有充分的理由。首先, 不同学科学习的内容蕴藏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对学科教学内容和形式中具有道德教育价值的素材的发掘, 可以激发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兴趣和情感投入, 在培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实现知情统一。其次, 学科学习的过程也是学习道德的过程, 因为其中既有个体生命能量的投入、积极情绪的感受、自我尊严的确认, 又有群体交往中的合作与分享、奖励与惩罚、信守与承诺等。

革新学校道德教育形式和内容, 必须激发教师成为有道德教育意识和能力的人。首先, 需要激发教师道德教育的意识和自觉性。每一个教师, 不管其在学校教育中肩负何职, 都必须努力奉行在所有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核心价值观的传递。其次, 需要唤起教师道德教育的热情。由于这种热情, 教师才会自觉地利用和挖掘不同学科在内容和材料中可能蕴含的道德教育资源, 才会从教学设计、结构、策略、方法等方面研究、开发和创造道德教育的各种可能性, 并对诸环节中的自我表现加以反思和调整, 才会把课堂真正变成学生道德生活的基本场所, 才会在课堂中自觉地依据道德交往情境呈现多元角色。最后需要提升教师道德教育的能力。一个具有道德影响力的教师, 是能发现学生生命内在的德性潜质、不断探索这种潜质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并为之创设各种有利的教育情境促其成长的教师;是能在开放的社会与学校教育中持续性地思考、探究和辩证处理新的道德难题、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教师;是既有人文情怀, 又能践行人文关怀的教师。

道德教育还需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教师须创设多种感人情境以触动青少年学生的灵魂, 使受教育者在生活世界的全面熏染中, 诱发、唤醒他们各自独特的道德体验, 形成各自的情感、态度系统及价值世界, 最终实现人生境界的提升和超越。

参考文献

[1]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檀传宝.德育美学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3]檀传宝.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

[4]刘京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度博士论文.

[5]景光仪.当代教育模式建构探析[D].四川师范学院2004年度硕士论文.

[6]檀传宝.简论学校德育的历史进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2, (2) .

[7]衡长虹.学校德育课程教学的追思与展望[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6, (11) .

篇4:胜利之日 回望历史

开幕式当天的活动盛况空前。亲临现场的各界人士包括:原中航老员工李继白先生、江赴胜先生、汪厚义先生、张春荣先生,北京市政府老领导丁维俊先生,北京市文联原党组书记吕浩才先生,著名漫画家李滨声先生,中国电影博物馆党委书记陈志强先生,香港《文汇报》原总编王兆平先生,北京航空联谊会负责人、王牌飞行员刘玉堤将军之子刘飞保先生等。31日下午,抗日空战英雄高志航烈士的儿子高耀汉先生前来参观展览,并题字留念。

本次展览免费向观众开放,原定于9月7日结束,后因参观者众多,两次延期至9月13日。展览包括三个主要内容:中央飞机制造厂在抗战期间的贡献、中美空军并肩抗击日寇,以及撑起中国抗战生命线的“驼峰空运”。此次展览以历史文献图片的方式,展现了航空界前辈们在抗战期间的艰苦历程。展出的史料包括当年中央厂及两航员工拍摄的照片与注释,其中不少是员工后人特别为展览提供的,以前极少示人,因此更显得弥足珍贵。

中美合资的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简称中杭厂)成立于1933年,生产的机型包括战斗机、轰炸机、侦察机、教练机等, 被称为中国战机生产的先驱。抗战初期,中国空军的主力机型有不少是由该厂生产,包括第4大队大队长高志航的座机霍克Ⅲ战斗机(霍克战斗机与中国空军的故事,详见本刊2014年第8期文章“抗战鹰啸——霍克战机中国缘”)。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于8月14日空袭杭州,位于笕桥机场的中杭厂也遭日机轰炸,被迫迁往汉口。后受战火影响而几经辗转,搬迁到位于中缅边境的云南垒允(现名雷允),于1939年建立了中央垒允飞机制造厂(简称垒允厂)。

在艰苦险恶的环境下,垒允厂组装生产与维修保养了大量军机,其中就有垒允厂员工在缅甸仰光为中国空军美籍志愿大队组装的99架P-40B战斗机。1942年,由于日军逼近中缅边境,垒允厂不得不撤离员工与家属,焚毁厂区全部建筑、设备,结束了垒允厂的生产任务(本期文章“抗战胜利纪念日的回忆——垒允厂往事”,将为读者讲述垒允厂背后的故事)。疏散后的垒允厂员工有许多人又考入了当时的中国航空公司。

隶属于中国空军的美籍志愿大队是以中央飞机制造厂雇员的名义来华参战的。成立之后,有两个中队就驻扎在垒允。1942年12月,由陈纳德指挥的美籍志愿大队首次使用垒允厂组装的P-40战机击落6架日机。此后,中国民间将该大队称为“飞虎队”,并一直沿用到了后来的美陆航第十四航空队和中美混合团(又称中美混合联队)。

1942年5月,因战局不利,中国唯一的对外通道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为打破封锁,在物质和精神上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坚定中国军民抗战到底的决心,闻名世界的“驼峰空运”拉开了序幕。为了维持这条战略物资空运的生命线,中美两国飞行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包括以平民身份执行危险的军事任务的中国航空公司飞行员。而中国航空公司执行飞行保障任务的地勤机务人员,很多来自原中央飞机制造厂。

9月3日,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阅兵式上,威武雄壮的空中梯队中,绝大部分先进的航空武器装备都是由中国自己研制的。当我们为中国航空工业取得的成绩而骄傲时,不要忘记七十多年前,航空界前辈们为抗战做出的重大贡献。

由于种种原因,中杭厂、垒允厂在抗战中的这段历史还鲜为人知。此次展览旨在肯定其在中国航空史上的地位,通过传承历史,缅怀前辈们的伟大爱国精神。

篇5:回望历史,展望未来作文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上,涌现出一代又一代可歌可涕的爱国主义英雄人物,也留下一篇又一篇充满爱国激情的诗歌。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反应了保卫祖国疆土的坚强意志;秋瑾的“忍看图画移祖国,不容外敌入侵情”,郑观应的“疮痍满目凄凉甚,深盼回春国手医”,表达了改变山河面貌,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心声。每每朗读这些诗句,能给我们以爱国情感的教育,也能让我们的心中时刻记住祖国。

回顾历史,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中,曾有许多为中国奉献一生的历史人物。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人杰地灵,拥有无穷无尽的矿产资源和数不胜数的奇珍异宝,唐朝的时候,我们的祖国十分强大,许多国家都来参拜。到了明朝,祖国疆域增达到1100万平方公里,这些都是我们祖国辉煌的过去。但是,上个世纪清政府腐败、无能,八国联军如潮水一般涌入北京,清政府军队不堪一击,于是一幕幕令人痛心疾首的大屠杀,赤裸裸的大掠夺开始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圆明园被烧毁了,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的条约,把香港、澳门等地拱手相让于英国,葡萄牙等国家。每当看到这段屈辱历史时,我就义愤填膺,热血沸腾!

现在我们的祖国在经济基础上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却还是比不上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频频发生困难,他们假装看不到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这一铁的事实,不断威胁中国领土和主权,上海中国人民的感情。近百年来,那许许多多大有成就的中华儿女,哪一个不是用“祖国在我心中“来鞭策自己继续努力奋斗。周恩来之所以能成为中国人民敬仰的一代伟人,不就是因为他从小用‘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来鞭策自己,现代科学家童第周从一个后进生变成了轰动西方科学界的中国留学生,这股动力不就来自他的坚定信念,“外国人能办到的,中国人也能办到“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不畏艰辛远涉重洋回到祖国,为祖国奉献了一生,因为他一直以来不变的崇高信仰是他归国时感人肺腑的”祖国呀,我回来了!“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哪一寸没有深深地烙下华夏后代的足印,哪一寸不值得炎黄子孙引以为荣?长江、黄河是我们奔腾的血液;千万座耸入云端的山脉,是我们不屈的盘骨;无际的肥田沃土是我们开阔的胸膛;无边的深林草地是我们乌黑的头发;祖国的每个部分,都嵌在了我们的身上,更深深的嵌在了我们的心上。詹天佑曾说过:“各出所学,各尽所知,是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我们要发奋图强,好好学习,长大之后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尽自己的力量。

上一篇:德育开题演说稿下一篇:市场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