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者课文解析

2024-06-07

生物入侵者课文解析(精选6篇)

篇1:生物入侵者课文解析

生物入侵者课文解析

【解读难点】

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事理的。文章开头作者假设一种情景,通过普通人与科学家的不同反应,自然引出话题──生物入侵者,并对什么是生物入侵者进行解释。然后作者在第2、3、4段具体写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由此摆出现象。作者先写生物在自然条件下迁移、繁衍,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这样写,是对生物入侵者作明确的界定,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那么,为什么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会造成生物入侵现象呢?文章3、4两段以斑贝、天牛、红蚂蚁、棕树蛇为例做了具体说明。第5段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进行探究。由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生物入侵者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偷渡入境。第6、7段揭示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一部分人认为,经过物竞天择,可以制约生物入侵者的危害,达到新的生态平衡。另一部分人认为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会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危害。第8段写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本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首先引出话题(议题),接着摆出现象,再探讨因果,最后讨论对策。基本上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的。

【写法探究】

本文采用的逻辑顺序说明事理的。这在上面已经分析了。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探究这样安排说明方法的好处。本文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达比方的说明方法。列数字实际上也是一种用事实进行说明的方法。数字化的事实也能引发读者的想象。例如: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仅仅在20世纪40年代至今的60年间,关岛鸟类就由11种减少到两种,这个数字的变化清楚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危害;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这两句话中的数字,自然使人想到生物入侵者对人类危害之大。举例子是为了支撑观点,使之更具说服力。例如:举出蒲公英和山间溪水中的鱼虾的繁殖时间和空间跨度非常有限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这种说法;举出欧洲斑贝、亚洲天牛和南美红蚂蚁对北美洲的入侵,有力地说明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举出棕树蛇几乎灭绝关岛鸟类的例子,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举出新鲜水果和蔬菜、跨国宠物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形成生物入侵者的人为的原因;举出美国众议院通过加强对可能夹带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的跨部门监控议案的例子,说明目前世界各国对待生物入侵者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打比方是为了使说明更形象。例如: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比喻意义,它告诉读者这一类入侵者的移民行为,是会对人类和自然造成危害的;把登陆北美的欧洲斑贝比成偷渡者,它们在不知不觉中登上北美大陆,并悄悄地给人类造成危害;把害虫随贸易途径传遍全世界比喻为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十分形象。

【学法指导】

阅读科技类文章,应学会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阅读科技类文章的目的之一,是筛选信息。一篇科技文所提供的信息是多方面的:有科学知识信息,有社会历史信息,有关于作者生活与创作方面的信息,如本文中提到的各种例子。这些都是显性信息;阅读文章还可以学到一些相关的写作技巧,这是隐蔽信息,需要读者去感悟,如:写作的顺序、运用的说明方法等。如果能较为准确地筛选信息,那么就有助于我们对文章的理解。

【问题研究】

1、为什么对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这种普通人不会感到惊讶的事情,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会认为这不是件寻常小事?

2、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3、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4、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如果有,说给同学们听听。

5、普通人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只会感到新奇,不会考虑更多的问题;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对此就会考虑许多问题:甲虫是从哪里来的?甲虫是如何到这里来的?甲虫的生态是怎样的?甲虫是否会对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影响?等等。他们是不会视而不见的。

6、文章第2段已经写到,生物种类的自然繁衍和迁移,由于进行缓慢,并受到时间和空间跨度的限制,不会造成生态环境的失衡。如果这种迁移是由于人类的跨地域活动造成的,那么它们的迁移速度就会极大地加快,也会很容易地突破时间和空间跨度的限制,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所以在防止生物入侵者时,应充分考虑人为干预。

7、生物的自然存在和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这种规律就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所总结的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某一地区的物种都是当地生物链的一环,经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形成一种平衡状态。如果由于人为的干预打破了这种平衡,等于破坏了生物链的平衡状态,就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种是经过一个较长时期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另一种就是产生生物入侵者,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危害。

8、本题启发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提高防范生物入侵者的意识。下面就是一则关于生物入侵者的最新报道。这则报道告诉我们:

⑴ 时至今日,生物入侵者仍随时都有入侵的可能;

⑵ 我国对生物入侵者采取了严格的防范措施。

篇2:生物入侵者课文解析

本文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列数字实际上也是一种用事实进行说明的方法。数字化的事实也能引发读者的想像。如:仅仅在20世纪40年代至今的60年间,关岛鸟类就由11种减少到两种,这个数字的变化清楚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危害;“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其中的数字,自然使人想到“生物入侵者”对人类危害之大。

举例子是为了支撑观点,使之更具说服力。如举欧洲斑贝、亚洲天牛和南美红蚂蚁对北美洲的入侵,有力说明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举棕树蛇几乎灭绝关岛鸟类的例子,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破坏等。

篇3:生物入侵热点解析

一、了解生物入侵

一种生物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传入其原产地以外的国家或地理区域, 并在那里定殖, 建立自然种群, 这种生物相对于迁入地的土著种而言, 就称为外来种, 外来种可以是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外来种在迁入地适宜条件下, 得以迅速增殖, 形成野化种群, 其种群的进一步扩散已经或即将造成明显的生态和经济后果, 这一事件称为生物入侵。

外来生物在其原产地因有许多防止其种群恶化膨胀的地理因子的限制, 如捕食和寄生性天敌的作用。一般来说, 它们能将其种群密度控制在比较稳定的数值范围之内, 达成生态系统内生态平衡和生物种群间的协调和稳定。因此, 生物对原产地通常并不会造成较大的生态危害。但当某种生物侵入到一个新的地理区域后, 该区域生态环境能提供足够的可利用资源, 且又缺乏自然控制机制, 外来种便会失去原有天敌的控制, 其种群密度会迅速增长并蔓延成灾。因而, 外来种对于迁入地而言一般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侵入频率高等特点。

二、生物入侵影响人地系统

外来种的入侵会使迁入地自然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出现断裂或缺失, 生物间相互制约的天敌关系失衡, 往往会产生一系列难以想象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后果。其主要危害表现为破坏迁入地的森林、水域、湿地、草地、农田等自然或经人类改造的几乎所有生态系统, 会直接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以及相关农牧业减产, 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生物入侵已经成为21世纪的一大生态难题, 其范围遍布全球, 甚至连南极地区都出现了入侵物种。

根据IUCN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的报告, 外来入侵物种给全球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4000亿美元。在我国, 由于气候类型多种多样, 给外来入侵物种提供了适合的生存环境, 我国确认的外来入侵物种已达544种, 其中大面积发生、危害严重的多达100余种;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中, 入侵中国的就有50余种。每年因生物入侵给我国造成的损失已无从计算。

【高考真题】

试题1:2004年北京春季文综卷

“生物入侵”指进入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种打破了原地区的生态平衡。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引发非良性效果或难预料效果的生物入侵事件。

例如, 桉树的突出特点之一是能够通过叶面的蒸腾作用, 将大量的地下水快速地输送到大气中, 当地下水水位下降时?它的根系又能够快速追随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向深处生长, 因此它有“地下抽水机”的绰号。桉叶油也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桉树生长在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东南部地区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引种到我国的云贵高原后, 却引发了令人头痛的生态问题———生长地区的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 桉树林内及附近草本和灌木大量枯死……

比较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云贵高原的自然条件, 扼要说明桉树在两地产生截然不同环境效益的主要原因。

试题2:2013年全国文综Ⅱ卷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 主根深扎地下, 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 生长迅速, 3~5年即可成材, 统称“速生桉”, 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

右图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1) 读图a, 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

(2) 读图b, 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

(3) 就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

试题1与试题2虽时隔9年, 但两个试题考查内容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以及区域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等地理核心知识和理念, 且试题情境的选取都是一样的———有“地下抽水机”之称的桉树作为外来种对当地环境的影响。透过生物入侵可以看出,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以及区域人地关系既是地理高考中的重点, 也是常考点。

试题1要求分析桉树的迁入地与原生地的自然环境差异, 以及桉树在两地与自然整体环境的关系。关注的是地理主干知识和宏观原理, 要求学生从地理事物的整体角度进行回答。如调动运用水循环和地理环境环境整体性原理进行阐述。

试题2则一方面要求从水文、生物两个自然要素的角度, 深入分析桉树作为外来种对我国西南地区自然整体环境的不同侧面带来的影响。因此, 关注的是地球圈层物质循环的过程分析, 能力层次要求更高, 这相对于试题1已是难度的提升和地理思维的升华。另一方面要求较高的图像阅读能力, 要从图中看出并联想出大气降水、地下水与沼泽水等水体之间的连续运动的循环过程, 并能联系想出地表植被的变化, 会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三、“桉树问题”引发的联想

1.外来种是否都是“有害的”

很多时候, 人们认为外来种都是“有害的”。这对生物来说, 是不公平的, 其实, 它们有时只是待错了地方。如桉树作为外来种, 并不是一定会导致迁入地生态的失衡。只要迁入地的自然环境和原生地相似, 加之管理得当, 桉树就可以和当地各自然环境要素达成和平共处的关系, 维持当地的生态平衡。以广东湛江地区为例, 种植桉树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 种植面积达70万亩, 90%都是人工次生桉树林, 且这里的林地长势越来越好, 人工桉树林的产量一代更比一代高。一方面是湛江的气候、地形、地表水和地下水条件与桉树原产地澳大利亚东部地区比较相似;另一方面是依靠科技, 培育了与当地自然条件相适应的桉树新品种, 并采用合理的配方施肥技术。这样不仅解决了当地老百姓薪材问题, 提炼桉油带来了经济效益, 同时, 枯枝落叶回归土壤, 保持了土壤肥力, 桉树林长势良好。实现了外来种与迁入地当地自然环境的平衡。这样, 桉树作为外来种栽培在湛江地区, 不仅没有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 还起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达成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

2.“桉树问题”的教学启示

通过以上高考“桉树问题”的解析和思考中, 我们已经非常清晰地看到, 应对生态入侵的实践过程可以很好地从不同角度去综合发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 方法与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方面, 在高考复习备考中, 分析生态入侵内容的试题时, 一般可从以下角度进行阐述:了解生物生长习性;了解生物与原生地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关系;比较原生地与迁入地在自然地理环境方面的差异;了解生物入侵的主要自然与人为方式;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评价生物对迁入地自然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是适应协调, 还是破坏生态?提出应对生物入侵的主要措施。这样, 不仅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相关地理知识, 并学会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方法, 提升了地理学习能力, 达到发展学生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的课程目标。

另一方面, 从地理学科的角度来说, 分析生物入侵时, 不仅要重温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等地理核心知识, 更要感悟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合理看待和解决现实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紫茎泽兰、水葫芦、小龙虾等类似的生物入侵问题, 树立良好的资源观、环境观和人地观, 为实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在这里, 更多是体现了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课程目标。

篇4:《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

1.朗读课文,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知识。

2.理清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3.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品味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北美毒鱼现湘江”新闻视频报道。

这段视频为我们介绍了一种什么生物现象?引出“生物入侵者”。 2.预习检查。

找出下列读音及书写全对的一项()

A.失衡(héng) 藩篱(pān) 在劫难逃

B.繁衍(yān) 归咎(jiù) 物竟天择

C.偷袭 (xí) 束手无策(shù) 五彩斑斓

D.监控 (kòng)   劫掠(luè)       啸聚山林

二、自主学习,理一理

1.回看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2)生物入侵者的危害。

(3)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

(4)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

(5)各国采取的相应的措施。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求学生自主学习,速读课文,圈点勾画找出这几个问题的答案。

2.根据这些问题,你能发现作者的写作思路吗?试着理一理,说说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教师点拨,明确说明顺序:

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事理的。文章从解释“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入手,接着介绍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再探究原因,最后讨论对策。基本上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的。

三、合作探究,品一品

1.作者在说明生物入侵这个问题的过程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提示: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一般围绕句子所在段落的中心来分析)

本文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请用简要的语言分析其表达效果。

(1)列数字。例如,“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这个数字的变化清楚地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危害。又如,“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这个数字表明“生物入侵者”对人类危害之大。

(补充强调:数字的运用,使语言十分准确,符合说明文的科学性特点。此外副词的恰当选用也增强了文章的准确性。如“仅”“就”等词。)

(2)举例子。举例子是为了支撑观点,使之更具有说服力。例如,举出蒲公英和山间溪水中鱼虾的繁殖时间和空间跨度非常有限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这种说法;举出新鲜水果和蔬菜、跨国宠物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生物入侵者”的人为原因。

(3)打比方。例如,“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比喻意义,它告诉人们这一类“入侵者”的行为,会给人类与自然带来危害;把登陆北美的欧洲斑贝比成“偷渡者”,它们在不知不觉中登上北美大陆,并悄悄给人类造成危害;把害虫随贸易途径传遍全世界比喻为“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这些比喻使说明更形象、更生动、更能吸引读者。

(强调:生物入侵对大多数人来说比较陌生。作者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语言更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深入浅出,达到推广科普知识的目的。此外,还有词语的运用也有类似效果。如“啸聚山林”等)

教师总结:同学们,除了运用说明方法能使说明文的语言准确生动,初次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妙招”呢?

例,在自然条件下,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可能随风飘荡几千米后才会落地。

(“可能”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在课文中你还能找到类似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的词语吗?

教师提示:从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等方面: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等词。如,大约、可能、几乎、全都、大部分、目前……

2.品味语言的生动、且说说它的表达效果。(每人1处)(文中各段落空白处注明)

明确:“占领”“漏网之虫”“啸聚山林”等等。

四、拓展延伸,说一说

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观看视频)

五、布置作业,写一写

篇5:生物入侵者课文解析

①当你在路边草地或自家庭院里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时,你肯定不会感到惊讶。但在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们看来,这或许不是件寻常小事。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②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在自然条件下,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可能随风飘荡几十千米后才会落地,如果各种条件适合,它会在那里生根、发芽、成长;山间溪水中的鱼虾可能随着水流游到大江大河中安家落户……凡此种种,都是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缓慢进行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都非常有限,因此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③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④“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选自《生物入侵者》)

13、根据第①段的表述,给“生物入侵者”下一个定义。(3分)

14、第②段在选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③~④段的主要内容。(2分)

16、选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试举一例说明其作用。(3分)

17、第③段画线句中的“到目前为止”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3、答案: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并对新的生态系统产生破坏的生物。

评分:本题3分,意思对即可。

14、答案:起到了对生物入侵者作明确界定的作用。或“为了说明通过自然条件下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不是生物入侵者。”

评分:本题3分,意思对即可。

15、答案:“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评分:本题2分,意思对即可。

16、答案:第1问:举例子、列数字。第2问示例:①举斑贝的例子是有力地说明“生物入侵者”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和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②举棕树蛇几乎灭绝关岛鸟类的例子,有力地说明了生物入侵者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③列举关岛鸟类由11种减少到两种的数字变化,清楚地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危害的严重性。

评分:本题3分。说明方法1分,答出一种不给分;作用2分,意思对即可。

17、答案:不能。“到目前为止”强调人们至今还在遭受入侵物种的危害,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3分)

篇6:生物入侵者课文解析

例如: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假高梁、美国白蛾等等。据统计,我国外来杂草共有107种,外来动物40余种,从脊椎动物(哺乳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鱼类)到无脊椎动物(昆虫、甲壳类、软体动物等),以及细菌、微生物、病毒中都能找到例证。国内最早开展入侵生物研究的中科院动物研究所谢焱博士告诉我们:“目前我国的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特别行政区无一没有外来种,除了极少数位于青藏高原的保护区外,几乎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外来杂草。”以上都是人们对外来植物和外来动物评述的。这些外来生物被人们称为生物入侵者,这些生物被人们痛恨。

因为这些生物给人们带来破坏。所以人们想把它们斩草除根,虽然人们把这些生物成为生物入侵者,但是,在我看来,人类跟生物入侵者没什么区别,人类就是生物入侵者。人类是典型的生物入侵者。人类是生物入侵者中的危害力最大的生物入侵者。人们占领了整个地球,人们在这个地球上任意破坏,树木乱砍乱伐,任意破坏动物的家园,任意占用耕地。到处建设工厂,把废水排到河里,从而导致小河里的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死亡。人类捕杀动物,因为他们身上的肉味道鲜美,有的捕杀是为了药用价值。

上一篇:九年级思想教学反思下一篇:经济管理活动月:政治理论学习总结-实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