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会展业发展研究

2024-07-15

广州市会展业发展研究(精选6篇)

篇1:广州市会展业发展研究

广州会展旅游发展研究

摘要:从世界旅游经济的发展来看,我国会展旅游业的起步比较晚,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旅游产品结构已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其中会议和展览旅游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会议展览已成为中国旅游业的重要客源市场,以其综合效益高、客人档次高的特点,成为从业者们争相开发的新的目标市场。本论文拟以广州当前的经济发展现状和会展旅游发展的内在规律为基础,重点分析了广州会展旅游的发展条件、发展现状和会展旅游的效应,并研究了广州市会展旅游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广州会展旅游发展条件发展现状会展旅游的效应 发展前景。

广州会展旅游发展条件

广州,中国第三大城市,中国的南大门、国家中心城市,国务院定位的国家三大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国际大都市,世界著名港口城市,中国南方的金融、贸易、经济、航运、物流、政治、军事、文化、科教中心、国家交通枢纽,社会经济文化辐射力直指东南亚。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窗口和国家门户城市,广州外国人士众多,被称为“第三世界首都”,广州具有发展旅游的众多优势条件。

1.经济发展实力。会展旅游业发达的国家,都有很强的经济实力。广州是唯一坐拥三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广佛都市圈核心城市,粤港澳都市圈重要组成部分,珠三角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市级排名方面,深圳市占据榜首,广州市紧随其后其后列次席,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各省市GDP排名及增量广州第三。广州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综合得分76.01排名第四位,列总部经济发展第一能级,与北上深领跑全国。金融资本竞争力前5名(次于香港、北京、上海和深圳),2011年中国城市GDP排行第三,广州成为继上、北后,第三个加入“GDP万亿元俱乐部”的内地城市。

2.区位与基础设施。广州地处中国大陆南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中国的第三大河——珠江从市区穿流而过,是重要海运巷口,濒临南中国海,与世界各国联系方便,是东南亚等国家货物流通的主要集散地。隔海与香港、澳门相望,地理位置优越,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广州白云机场是中国大陆三大国际航空枢纽机场之一,旅客吞吐量居全国第二、世界第十九位,是我国连接世界各地的重要口岸和国际航空枢纽,在中国民用机场布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广州港是中国第三大港口,港口货物吞吐量居世界港口第五位,是珠江三角洲以及华南地区的主要物资集散地和最大的国

际贸易中枢港,现已与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2010年货物吞吐量达4亿吨。

3.城市开放度。城市的对外经济联系是影响会展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2011年广州预计实现进出口总额超过1150亿美元,同比增长11%,其中出口超561亿美元,同比增长16%。广州与跨国公司战略合作水平提升,目前有224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广州投资。

4.会展业发展水平。随着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不断增强,举办国际性会展的配套服务设施日益齐全,组织能力的不断提高,广州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会展中心城市之一。广州作为中国最早对外通商贸易的口岸,历史源远流长,在世界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享誉全球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一直在广州举行,以规模最大、时间最久、档次最高、成交量最多而荣膺“中国第一展”的称号。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将把“中国第一展”提升到世界级博览会的层次。

5.旅游资源环境。广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城市,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1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9个)。广州还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很多革命遗址至今保存完整,是发展红色旅游的有利条件。广州作为全国经济中心之一,其发达的都市商业,包容容的广府文化,现代的城市景观都强烈的吸引着海内外游人的眼球,是重要的购物和休闲娱乐城市。

广州会展旅游发展现状

1,当前广州市在充分发挥广州千年商都的优势和会展品牌效应,重点开发商贸会展旅游资源,使之成为广州旅游的重要产品。

2,现在广州会展业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以广交会为主,每年在广州及周边城市举办的交易会数不胜数,为广州带来了大量的商务客人。旅游业要充分发挥中介作用,把广州的商贸业与会展业结合起来,打造广州的商贸会展旅游品牌。在推进商贸会展旅游的同时,要加快具有广州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不断推出独具特色、市场欢迎的旅游商品。

3,目前随着广州市会展设施日趋完善,琶洲新国际会展中心、广州花城国际会展中心、美博城展览中心、东方国际会议会展中心等相继落成投入使用,使会展业更加繁荣,也将带来更多的会展旅游客源。

4,广州旅游业将逐步构建广深珠、穗港澳和泛珠三角三个旅游圈,全面提升广州会展旅游国际竞争力。

5,现存在的不足之处:(1)在设施方面,广州市的饭店业市场结构不合理,具体表现为中高档饭店较多,经济型饭店不足。在人力资源方面,高素质专业旅游人才十分匮乏。涉外旅游人才的严重不足,难以创造出一个适应国际化城市水平的人文环境,达不到接待大型会展旅游的要求。(2)旅游业的信息化水平较低,我国旅游业对信息资源的掌握与利用、信息的发布与传播等方面做的是相当的不足。集中表现为目前展览业的网站仅有43家,这些网站有的只注重介绍会展,有的刚开始直接经营网上会展业务,从整体上看,其经营范围较局限。目前广州旅游业的信息化、网络化经营水平与国际大连锁集团网络提供给旅游者的“食、住、行、游、购、娱”全球查询、预定服务形成了明显的反差。

广州会展旅游的效应

会展旅游的出现及迅速发展是在良好的经济背景下,随着会议、展览的日益增多及旅游业的渐趋成熟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因其对会展举办城市带来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被称为“城市的面包”和“触摸世界的窗口”,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会展旅游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效应好.关联带动性强,会展旅游能为城市带来直接经济效益,有很强的产业带动作用,能实现城市产业升级,有效降低企业的营销成本,以及能增加社会就业机会。;如广交会每届成交额超过150亿美元,带来的直接收入是60亿元人民币。有资料称,广州一次大型会展,其投入和所带来的相关产业的产业值之比是1∶10。

2.能提高一个国家或城市的知名度,国际性的政府会议、公司会议、展销

会、博览会等国际会议和展览,往往是各国电台、电视、报纸和网站等新闻媒体报道的焦点,且引起各方面的广泛重视,既能扩大举办国的政治影响,又能提高会议所在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在国际上,一个城市召开国际会议和举办国际展览的数量和规模,已成为衡量这个城市能不能跻身于国际知名城市行列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对举办会议城市的市民综合素质、市政建设、交通设施及环境卫生等软硬件的提升,对促进城市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改善城市形象等方面均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广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已经成功举办了92届,“广交会”已经成为广州、乃至中国的代名词,世界知名的品牌。

3.能促进举办城市设施的全面改善,国际会展旅游对举办城市的要求比较高,必须具备现代化的会展设施、便捷的交通,要有不同档次的住宿、接待服务设施、购物娱乐场所等,从而推动城市设施的全面改善,为城市旅游业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能促进举办地文明程度的提高,会展旅游能起到传播信息、新知识和新观念的积极作用。因为作为一种带有明显集合性特征的知识性活动,会展旅游能集中和直观地体现出人们的创造性劳动成果,这些创造性的劳动成果一经现代通讯手段与媒介的传播和宣传,便

在社会当中造成浩大的声势和广泛的影响,使新知识、新观念传播开来。进而开拓人们的视野,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总之,国际会议和展览的举办将极大地促进各国人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举办地文明程度得以不断提高。广州会展旅游发展前景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逐步深入,我国入世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这将为我国加入国际会展旅游市场提供很好的机遇。作为中国会展旅游名城———广州,如何面对挑战,抓住机遇,提升实力,参与国际竞争,就显得十分紧迫,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1.会展旅游与城市发展一体化,国际性的政府会议、公司会议、展销会、博览会等国际会议和展览,往往是各国电台、电视、报纸和网站等新闻媒体报道的焦点,且引起各方面的广泛重视,既能扩大举办国的政治影响,又能提高会议所在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广州应当借助中国近年国际盛事连台的东风,依托优秀旅游

城市和前阶段“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2010年一大变”的城市建设成就,抓住新一轮城市规划建设,特别是新“广交会”会展博览城建设、南沙新广州中心城市建设、花都新白云国际机场建设等历史发展机遇,高标准建设国际会展硬、软件,推进广州国际会展旅游更上一层楼,步入世界会展旅游发展的快车道。

2.加强区域强强联合。伴随着城市功能的不断提升,城市旅游环境已成为会展经济浪潮中的主角,主导着中国会展经济的发展。目前,国内许多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大连、重庆、昆明等大中城市都瞄准了会展经济这块诱人的奶酪,纷纷大兴土木,建造大型展览场馆,力争在会展经济这个“金矿”中掏一桶金。无疑,随着这些城市新建展馆的陆续落成,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将呈现白热化。城市间建立战略联盟,形成战略伙伴关系和集群竞争优势已成为中国会展城市共生共荣的发展趋势。广州应充分利用毗邻港澳的独特优势,处于珠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区位。实行强强联合,整合优势,增强实力,共同发展。

3.发展特色品牌项目,培育品牌化的展会已成为城市会展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珠三角中心城市的广州是中国三大会展中心之一,但获得国际展览联盟资质认可的15个中国展会却均与广州无缘。日前,在第69届国际展览联盟年会上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中把北京、上海、深圳、大连作为亚洲最重要的展览城市,其中也没有广州。广州会展旅游业要突围而出,就应该依托“广交会”传统品牌,组织力量,加大投资,创造若干主题鲜明、特色突出、专业化、民族化、国际化新品牌,树立广州展会在国际参展商、参观商心中的品牌地位。

4.旅旅游部门要与外贸部门紧密配合,发展国际会议旅游。首先要开展系统、高效的广州旅游城市形象推广,同时加强行业协作,发展国际会议旅游。

篇2:广州市会展业发展研究

郑州市会展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会展旅游经济在区域和城市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郑州市地处中原,是内陆商贸城市,发展会展旅游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郑州市发展会展旅游经济的`有利条件与存在问题,对郑州市会展旅游经济的市场培植和拓展提出了对策.

作 者:丁浩然  作者单位:许昌市计划生育委员会,河南,许昌,461000 刊 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23(2) 分类号:F713.1 关键词:郑州市   会展旅游经济   条件   对策  

篇3:广州市会展业发展研究

会展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个地区或城市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助推器”。通过汇聚巨大的物流、人流、信息流, 会展业可以促进对外经贸交流与合作、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扩大消费需求、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 郑州市会展业发展已经具有了一定产业规模, 并且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加快会展业进一步发展, 既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国际商贸城建设的客观要求, 也是带动旅游、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崛起,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并且对于提升郑州在中原城市群中的中心城市的地位, 增强对中原城市群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提高郑州的城市综合竞争力, 提升郑州城市形象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郑州发展会展业的SWOT分析

郑州发展会展业, 既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国家支持服务业大发展的战略机遇, 也面临着现有缺少强势自有品牌和来自行业内激烈竞争的挑战。

1、优势条件

(1) 区位优势独特, 交通条件得天独厚。郑州地处中华腹地, 是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通讯枢纽, 是全国东西、南北的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电力、电信主干线的交汇中心, 具有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郑州是沿海开放省市向中西部内陆辐射和内陆地区向沿海地区联系的轴心和必经之地, 也是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中西部接合点上的重要的中心城市和节点城市。独特的区位优势, 使郑州完全可以满足国际国内各类大型展会活动的需要, 并且使参展商的参展成本相对较低。

(2) 产业优势明显, 产业集聚度高。郑州及中原城市群产业体系完善, 为会展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郑州工业发达, 是中国重要的铝工业生产基地、火力发电基地、食品工业基地、大客车生产基地, 拥有中国铝业、郑州宇通客车和郑州白鸽集团等一批国内乃至亚洲最大的龙头企业。食品加工业在全国市场中居领先地位, 速冻食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50%。郑州女裤已成为全国化纤女裤的领头羊, 约占全国同类产品市场的半壁江山。同时, 洛阳的机械制造业, 许昌的电力设备、烟草, 漯河的食品、纺织、造纸, 平顶山的煤炭, 焦作的化工、能源以及开封的文化旅游等产业优势明显, 已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这些集群优势为郑州市会展业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产业支撑。

(3) 专业市场发达, 商贸体系健全。郑州是全国重要的商贸中心城市, 是国务院确定的3个商贸中心试点城市之一。2008年商品零售总额1206亿元, 居中西部城市第3位。郑州拥有中国三大商品交易所之一—郑州商品交易所和银基商贸城、凤凰名优建材城、郑州汽配大世界等一批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辐射中西部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 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服装、汽车、农产品和建筑材料等商品集散中心。

(4) 会展场馆设施先进, 在国内会展场馆中位居前列。郑州现有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和中原国际博览中心两大专业会展场馆, 全市室内可供展览总面积8.9万平方米, 室外可供展览总面积7.4万平方米, 硬件设施水平居全国前十名。其中, 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是国内一流、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的会展设施, 室内展览面积6.5万平方米, 可设置3560个国际标准展位, 室外展场3.8万平方米。中原国际博览中心可供展览面积5.3万平方米, 其中室内展览面积2.3万平方米, 室外广场3万平方米。

2、劣势因素

(1) 城市会展特色不突出, 缺乏自有强势特色品牌展会。一个城市会展业的生命力往往取决于它的合适定位和突出特色。长期以来, 郑州作为承接全国流动展的集聚高地, 城市会展特色一直不甚明确突出。虽然郑州及周边城市产业优势明显, 但与之配合的展览会尤其是具备一定品牌影响力的展览会却寥寥无几。郑州作为国内商贸与流通的重要城市, 商贸类展览会, 如郑州商品交易会却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和有力的宣传推广。

(2) 会展教育比较薄弱, 专业会展人才缺乏。尽管郑州目前开设“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以及专业方向的已有10余所大专院校, 但由于会展业是新兴服务业, 会展教育起步较万, 而且基本是边摸索边教学, 经过系统会展专业学习和培训的人才还没有正式投入市场。目前, 郑州会展策划、设计和管理等专业人才十分紧缺, 既懂产业、市场又懂会展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寥寥无几。专业人才缺乏, 已成为制约了郑州会展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

3、有利机遇

(1) 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正在形成。中原城市群是郑州会展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中原城市群呈现出要素聚集、内外联动、合作共赢、加速崛起的良好态势, 已成为加快中原崛起的重要支撑和全国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据统计, 2008年, 在全国15个城市群中, 中原城市群综合竞争力位居第七;在中部城市群中, 中原城市群综合竞争力则位居首位。在中部六大城市群中, 中原城市群GDP、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均居第一位;总人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位居第二位;进出口总额居第三位;实际利用外资居第四位。可以预见,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进一步实施, 郑州依托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初具雏形的契机, 将率先实现跨越发展。

(2) 现代服务业快速崛起的契机。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7]7号) 。会展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战略部署为会展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发展平台。目前, 无论是外部环境及内部条件、还是发展趋势和现实需求, 郑州服务业的发展都已进入需加快发展的拐点时期, 会展业正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4、现实挑战

(1) 全国范围内会展业竞争激烈。目前, 国内会展业竞争非常激烈。除北京、上海、广州三大会展城市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继续占据绝对领先的优势外, 其他城市会展业发展也十分迅速。南京、宁波、长春、深圳、厦门、青岛、大连等城市加大了对会展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 进一步提升了会展资源的集聚能力。武汉、长沙、重庆、成都、西安、南宁等正着力打造区域性的会展中心城市, 会展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步伐加快, 办展能力明显增强, 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发展态势。

(2) 中部地区会展业同质化现象严重。中部六省会城市的会展业已出现比较严重的同质化现象, 武汉会展业发展目标是建设成“立足华中, 辐射全国, 面向世界”的中国中部会展之都和中国会展名城, 努力把武汉打造成“中国会展业发展第四极”;南昌正在着力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协会及专业办展机构的联系, 积极争取举办全国糖酒交易会、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交易会等全国性大型流动展会。这一方面加剧了彼此竞争的激烈程度, 另一方面也使得郑州在培育和发展自身会展业特色方面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三、促进郑州市会展业发展策略

1、加强政府扶持与引导。

中国目前已经形成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及京津塘三大会展产业带, 以郑州为中心的中部会展产业带和以成都为中心的西部会展产业带, 正在孕育中。要想在中部会展产业带中保持领军地位, 郑州必须比别的城市更努力才能达到目标。首先, 要加紧制定《郑州市会展业发展规划》, 从宏观上对郑州市会展业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重点进行诊断。其次, 成立专门机构, 加强组织领导。建议郑州市成立会展业发展的领导机构, 统一部署全市会展工作, 及时协调解决会展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建立会展活动备案、登记制度, 进一步加强对会展活动的管理和监督。第三,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强化激励措施。建议郑州市从财政、税务等多方面对规模大、效益好、有发展潜力的本土品牌展会或重点支持的展会进行培育、补贴或奖励;对符合郑州市产业特色、社会经济效益明显、影响力强的国内外大型展会的引进、申办, 以及对引进者的奖励。第四, 建立行业协会, 加强行业引导。建议郑州市成立会展业协会, 制订会展行业标准, 规范办展行为, 推动和引导会展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2、着力打造自有品牌展会。

检验城市会展实力强弱的一个主要指标就是看当地的品牌展会数量和质量。今后, 一方面要鼓励和指导各有关部门和企业积极引进和举办大型会展活动, 增强郑州会展的辐射力;另一方面, 郑州市要将打造和培育自有品牌展会作为发展会展业的工作重心。第一, 建议结合郑州市、中原城市群产业优势进行特色品牌培育。比如凭借农业和食品加工业等优势产业举办“系列国际食品工业展览会”, 依靠郑州市高技术新材料、能源、矿业、铝业等优势产业, 举办“国际煤矿机械展”、“国际磨料磨具新材料展”等展会活动。第二, 建议围绕中原城市群汽车、服装、食品等大型专业市场的优势培育特色展会品牌。大力扶持基于专业市场的各类展会活动, 将常年展展示与每年一届的定期展会有机地结合起来, 不断增强郑州全国商品交易会、中国 (郑州) 汽车后市场博览会、郑州国际汽车展览会等郑州会展品牌的辐射力, 着力打造郑州会展名城的新形象。第三, 建议发挥郑州市区位优势进行品牌培育。比如针对建设国际化的国际物流港项目组织策划“中国郑州铁路物流博览会”, 发挥全国交通枢纽地区的区位优势, 选取产业集聚度高的行业, 举办专业展览会, 进行品牌培育。第四, 要注重品牌营销。要在宣传上营造品牌, 运用尽可能多的宣传手段, 全方位多侧面多角度宣传有影响力、有生命力的品牌展会, 为品牌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第五, 要对发展潜力好、生命力强的品牌展会要给予必要的资金、政策支持。力争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 培育出3-5个能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知名的会展品牌, 使郑州能够领先中部、面向全国、接轨国际。

3、强化人才教育培养。

建议政府通过设立“会展专业人才建设基金”, 重点培养会展经济活动中起骨干作用的管理、策划、设计与工程以及师资与专家等“四类”专业人才;同时, 要着力进行两大队伍建设, 一是高等院校与职业培训机构及人才中介机构所组成的专业服务人才培养队伍的建设, 包括教师、会计师、律师、审计师和金融、贸易等专业服务人才, 二是专业从事会展实践的运营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包括专业从事会展策划、广告制作、拓展组团、展台布置、展位安排、会展报关和展会促销的会展专业技术、管理人才。要通过院校、中介组织和会展企业三条渠道, 对现有会展从业人员和会展管理人员分期分批进行在职培训;要创造条件, 输送会展职业人才参加国内国外的权威性继续教育, 培养涵盖会展策划、运作、管理、服务的外向型复合人才;要不断壮大会展职业人才队伍, 尽快建立会展行业职业经理人的评价体系, 支持从国内外公开招聘有专业办展经验、有较强组织策划能力的经理人才, 加快健全会展人才合理使用机制。

摘要:会展业是与旅游业、房地产业并称的现代三大无烟产业之一, 发展会展业不但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而且还能够显示出一个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成就、工作效率和承办实力, 极大地提高城市知名度。本文在对郑州市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会展业发展的相应策略, 希望对政府部门决策者有所参考。

关键词:郑州市,会展业,SWOT分析,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赵广程.郑州:会展业发展状况[J].市场研究, 2003, (4) .

[2]河南省会展办公室.郑州市会展业发展报告[R].2006, 2007, 2008.

[3]严宽荣.基于SWOT分析的九江会展业发展对策探讨[J].江苏商论, 2009, (12) .

篇4:广州会展旅游业发展模式研究

正确地区分会展业和会展旅游业对于本文的研究十分重要,因为不同的受众其关注点必有差异,只有明确了两者的不同,在进行政策制定和评价时才能有针对性。

关键词:会展旅游;会展业

1 前言

1.1会展和会展旅游

会展旅游是由于会展活动的举办而产生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会展旅游源于会展活动,会展业是会展旅游的核心基础。但是会展旅游又不完全等同于会展,更不能简单地用“会展业”来取代“会展旅游业”。

首先,会展旅游者并不一定是会展活动参与者。例如,作为对员工工作的认可和福利待遇,不少公司在给予员工奖励旅游机会时,往往允许员工携带家属同往目的地。显然,后者属于会展旅游者,但并不一定参与会展活动。陪同商务旅游者出行的家属同属此例。其次,参与会展活动的人并不一定是会展旅游者。如来自会展举办地的与会者就不属于会展旅游者的范畴。

正确地区分会展业和会展旅游业对于本文的研究十分重要,因为不同的受众其关注点必有差异,只有明确了两者的不同,在进行政策制定和评价时才能有针对性。

1.2会展旅游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1.2.1拉动内需、促进行业发展

旅游与会展消费涵盖人们外出时所有的日常消费,包括交通、餐饮、住宿业、展馆、景区、零售、文化、体育、银行、保险、交通等等行业直接受益于旅游业与会展发展。如2000年“十一”至2007年“十一”的21个黄金周,旅游总收入达8082亿元,其中带动民航增收394亿元、铁路客运增收263亿元。

1.2.2协调发展,完善产业结构

伴随着旅游客流大量地从东部流向中西部、从城市流向乡村、从发达地区流向欠发达地区,使部分边远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资源枯竭地区经济振兴、社会发展、投资增加、吸引力增强,促进了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缩小,促进了区域经济协作和城乡互动。旅游的发展带动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交通、餐饮等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吸引了展商的目光,为展览业的发展埋下伏笔。

1.2.3加强招商,促进地区发展

一个地区旅游业与会展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当地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备。发展旅游业与会展业必须大力发展各种基础设施,如道路的修建,水、电、通讯设备等的不断完备。而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现代化,不但能为该地区提供运输原料和工业产品的便利条件,有利于加强同发达地区的横向联系搞活经济,同时也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环境。

另一方面,旅游业与会展业具有人气聚集的作用,客商通过旅游与会展活动,深入目的地,对当地的风土人情,经济环境,政策法规有了切身的体会与了解,有助于当地的招商引资,获得更大的经济发展空间,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1.2.4增加外汇储备,调节外汇市场

旅游业与会展业换汇能力强,由于是自由外汇,换汇比率接近牌价,而在对外贸易中,中国作为第三世界国家常常需要出口价值大于旅游业会展业所费的商品才能换回同等数量的外汇,因而在实物交易中常常处于劣势地位,而国际旅游是就地出口产品,这就弱化了劣势,强化了换汇能力。同时,旅游业投资见效快,资金流动周期短,把人民币投资于旅游业,短时间内就能够产生外汇收入。通过这种途径增加外汇储备,并用价格杠杆调节外汇市场。

2 国外会展旅游业发展模式比较分析

2.1旅游先导型联动发展模式

拉斯维加斯旅游业与会展业取得的巨大成功,离不开旅游业的先行及会展业的配合。旅游业在进行了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政策扶持后,经过积极的市场营销,依托其便利的交通及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获得市场认可,赢得了很高的市场知名度。这样,便吸引了大量客商的到来。而政府适时的推出了促进会展业发展的方案,为会展业的跟进提供了平台。拉斯维加斯早在1955年就设立了会展和旅游局(The Las Vegas Convention and Visitors Authority,以下简称LVCVA),并在1959年落成会议中心。由此形成了“旅游先导,带动会展;会展跟上,促进旅游”这样的良性循环模式。

拉斯维加斯旅游先导的联动模式成功的原因除了其本身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便利的地理位置外,更在于其大量的基础设施投入、有力的组织机构保障和专业化的人才配备。

第一,从自然条件来说,拉斯维加斯气候适中,地理位置卓越。

第二,从基础设施来说,拉斯维加斯具有世界一流的会展中心、便捷的空中与地面交通网络、可口的美食、豪华的住宿、多样的购物中心、丰富的娱乐设施。这些设施投入合理,管理科学。我们可以参考这样一组惊人的数据,截至2007年底,拉斯维加斯共有客房接近20万间,行业年均入住率维持在90%以上。

第三,从组织机构保障的角度来说,LVCVA在自身能力及公共关系方面凸现了其优势。它专门设立了新闻机构,负责向媒体发布消息,同时设立市场调研机构,对有价值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编制旅游月报,进行统计分析。这些信息对当地的商业人士和公共政策制定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还会针对情况进行一系列的针对性营销,促进旅游及会展的发展。

第四,从人才配备的角度来说,拉斯维加斯R&R合伙人公司有关负责人骄傲的说:“我们的旅游与会展业务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健康过”。由此可见拉市在对专业人才的储备及使用上的先进理念。

纵观拉斯维加斯的旅游业与会展业的发展历程,它从一个默默无闻人迹罕至的地区,随着博彩业和旅游业的兴起而成长为全球知名的旅游城市,进而成为国际性的会展中心,让我们感叹不已。其成功的旅游先导的联动模型对促进我国部分旅游资源丰富地区的发展,如澳门、海南等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nlc202309031724

2.2会展带动型联动发展模式

新加坡作为一个面积比崇明岛还小,资源状况相对匮乏的海岛,其旅游业的年收入却非常骄人。这离不开会展的带动作用。

新加坡的会展带动旅游的联动发展方式,有其自然环境与政治环境两方面的因素。

第一,新加坡发展国际会展的先天条件十分优越。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新加坡地处交通枢纽的核心位置,在以新加坡为中心的三小时飞行距离内,有2.5亿人口活动,每年仅中转旅客就达250多万,这样非常适合举办国际性的会展。此外,新加坡出入境环境十分便利,新加坡机场还被一些媒体称为世界上最好的机场之一。这些都无疑为新加坡成为“国际会展之都”增加了砝码。

从国际化的程度来看,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的报告中显示新加坡的国际化程度居全球第三,超过70个国际性组织在新加坡设有办事处或分支机构。

第二,政府在会展业中的正确定位给新加坡会展业提供了便利。新加坡旅游局的展览会议署建于1974年,主要任务是协助、配合会展公司开展工作,向国际上介绍新加坡发展国际会展的优越条件,促销在新加坡举办的各种展会。在新加坡举办会展没有任何管理法规,举办展会也不需要任何审批手续。

第三,发展会展经济,展馆建设是首要条件之一,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科学有效的经营管理为新加坡发展会展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第四,服务取胜成为新加坡会展公司竞争的准则。新加坡的会展公司虽然竞争相当激烈,但是这里的会展公司很少打价格战。新加坡多数展会公司都是强调服务取胜,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通过展会的质量竞争来维持生存。

新加坡良好的会展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客流,这就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旅游业依托会展平台,实现了三步走的战略。

旅游业首先从会展旅游中获得商机,奠定了新加坡旅游业的地位。其次进一步加强旅游设施的建设,利用现有的资源,开发特色旅游产品,营造引领本地旅游新潮流的体验胜地,如扩建植物园、转型圣陶沙等;将乌节路建成世界级商业街;建设亚洲美食天堂;开发活力四射的旅游活动中心等一系列项目的实施,大大加强了新加坡的城市吸引力。最后实施主动出击积极营销战略,瞄准中印两国市场,进行针对性营销。

新加坡的会展带动旅游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除了自然条件优越外,还离不开政府合理的规划及管理,高超的营销手段等措施。值得诸如上海、北京、广州等商务型城市的借鉴。

2.3两种会展旅游业发展模式比较分析

通过对拉斯维加斯与新加坡两个城市的探索,我们可以发现,无论哪种联动发展模式,其成功离不开合理的规划、前瞻性的政策与积极的营销。除此以外,各地还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把握经济发展的脉搏,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联动模式。表1通过对两种联动发展模式的特点的概括,在资源、配置、经济与产业方面进行了比较,对各地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提供指导意见。

3 广州会展旅游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鉴于广州旅游业与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及资源现况,广州要打造成世界级经济金融中心的发展计划,突出了该区的商务优势,聚集了商务客流,并吸引了大量国际知名企业落户广州,这都为广州的旅游业与会展业的发展带来契机。针对其商务优势突出,而资源相对匮乏的特点,会展带动型模式更适合广州旅游业与会展业的联动发展。在会展带动型模式下,我们认为会展旅游业将带动相关产业的联合发展,具体细分为以下几种发展模式。

3.1会展旅游业与酒店业联动

由于80%的会展活动在酒店中举行,而酒店在提供住宿服务的同时,也承接了大量的餐饮服务,根据统计,会展活动的费用一般有60%-65%花在酒店的住宿和餐饮上,所以在与会展业的联动中放在一起进行讨论,在后文中统称为酒店业。

酒店业要满足会展活动的需要,必须要符合具有完善的会议及商务配套设施、舒适的住宿条件、具有品质的餐饮内容、及时周到的服务等一系列软件和硬件的要求。在酒店业的营销方面,要针对会展活动的商务特性,进行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因此,采取新颖独特的形式,策划和设计能够符合会展组织者和参与者要求的旅游产品,已成为酒店业与会展业联动发展的关键。在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沉静期后,近三年来广州的高档次酒店近年呈井喷趋势,定位于会展的酒店争相落地,相继开幕,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突出自身优势,找到自己的市场,做出会展特色,是放在每个酒店面前的难题,也是各酒店营销的重中之重。

3.2会展业与交通业联动

会展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发达便利的交通运输系统,国际上会展业及旅游业发达的地区,其交通环境运输系统都是首屈一指的。可以说没有交通业的保障,会展业的发展和兴旺都很难实现。

广州在交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海陆空三方面保证客源进入广州的便利性。广州国际机场正在建设成为亚洲乃至世界一流国际性航空枢纽,现通航广州机场的中外航空公司已达60余家,航线覆盖90多个国际(地区)城市,70多个国内城市;来到广州的客人可以便利穿梭于城市各个角落。发达的交通业,是对广州建成会展带动型联动模式的保障。

3.3会展旅游业与旅游景点联动

会展业对于旅游景点的需求体现在会展活动的延伸性上,旅游景点开展的营销活动,要把握会展旅游具有的商务活动和观光休闲活动的双重目的,注意劳逸结合,注意产品内涵的挖掘,来实现与会展业的联动发展。

广州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形成以会展为中心的旅游业联动发展模式。在现阶段的工作中,各景点要针对自己的特色,科技类的景点突出技术含量,人文类的景点突出历史底蕴等等进行专业化营销,实现与会展业的对接,形成联动发展态势。

3.4会展旅游业与娱乐业的联动

娱乐业为会展旅游者带来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享受,继而会展业又为娱乐业带来了新客源与新商机。现在的游客(包括会展参与人员)不仅仅是局限在观光旅游,更注重于休闲娱乐,已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

nlc202309031724

广州丰富的娱乐产业,如天河购物中心、中华广场等正在为来往的游客(包括会展参与人员)提供了完美的娱乐享受,娱乐业在享受会展业带来的巨大利润的同时,创造了大量的利税,为会展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

4 广州会展旅游业发展模式保障措施

4.1实施以大项目推动产业发展战略

实施以大项目推动产业发展战略,以大项目、新的拳头产品带动广州会展旅游业实现一次腾飞,同时提高广州作为会展目的地的吸引力。会展带动型的发展模式要求广州有一些综合性更高、接待能力更强、消费潜力更大的会展大项目来带动。如举办大型节庆、展览活动,以活动聚人气、激活市场,以市场引项目,充分利用广州的龙头概念和区位、经济和品牌优势,挖掘题材、积极组织大型的有影响力的旅游节庆活动。

4.2建立健全广州会展旅游业管理机构

建议建立“广州旅游会展业管理委员会”,建立“适应大旅游、大会展及旅游与会展联动”的高层协调机制;同时以会展办为牵头单位,在原大型会展专题会议基础上,建立由旅游会展业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参加的广州旅游会展联席会议机制,协调解决有关广州旅游会展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如产业政策制定,旅游会展业中长期行动计划拟定等。试点设立由商业、旅游、文化、会展等部门参加的大旅游委。

建立联合联动促销机制。由旅游主管部门牵头,建立由广州食、住、行、游、娱、购等提供单位以及会展场馆、会议服务公司、展览公司等各相关利益单位组成的联合促销机制,整合各单位资源,定期进行旅游目的地整体促销。并建议在全市的基础建立航空运输业和旅游会展业之间的联动促销机制。可效仿杭州的旅游消费券形式。

4.4强化旅游会展共享性行业的促进力度

强化旅游会展共享性行业的促进力度。特别是针对娱乐和购物等比较弱项,加大投资力度。规划建设广州旅游商务区,发展旅游会展服务业集聚区,对该规划在区域的功能、形态、项目布局、入驻政策等方面加强综合研究和促进,通过集聚区来集中解决夜间娱乐以及其他旅游市场细分需求。同时根据经验,开发特色街区是发展旅游购物的有效措施,在广州开发建设若干条针对旅游和会展商务客流的特色街区;鼓励世界各国旅游企业把广州作为在中国推广新概念、新产品的实验地;加大对广州文化产品和设施的投入,为各类文化和艺术活动的举办创造条件,形成商业、文化、旅游和会展联动的格局。

结语

目前广州会展旅游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且在国际会展旅游业目的地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会展旅游在我国起步较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何理清会展旅游业发展模式成为促进广州会展旅游业发展的关键问题,针对这样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广州会展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联动的发展模式,强调通过联动的方式,不断丰富会展旅游提供的内容,加强产业链延伸,不断促进会展旅游业提供的服务内容和类型,并且在对发展模式进行讨论的基础之上,切实的提出针对广州会展旅游业发展模式的保证措施,强调实施大项目推动产业发展的方式,建立健全会展旅游管理机构以及强化会展旅游业共享性行业的发展力度等方式,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于广州会展旅游业认清自己的发展模式,不断的提升会展旅游业的发展层次起到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

篇5:广州会展发展情况分析

摘要:广州会展有其独特的模式,无论是政府招商建设还是展馆周边的配套设施都在不断完善当中。广州展览会具有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等多方面的特点,通过分析广州会展业的优势与不足,能让我们更好总结其经验并得到借鉴。

关键字:广州 会展 发展

正文:

一、广州的会展经济模式

广州模式的典型特点是在发展新区建设展馆,由当地政府招商建设展馆周边配套设施,商务部主导展馆的建设与运营。广州琶洲会展中心建于2002年,位于广州市东南部的琶洲岛,紧邻珠江,分三期建设,总投资100亿元,规划总用地9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首期工程占地4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9.5万平方米,二、三期工程已经启动。广州市在琶洲展馆周边规划了89.2万平方米的商业配套用地,各类服务设施目前正在建设中。

二、广州展览会情况分析

1.专业化

2006年各类展览会专业化程度都较高。以第100届广交会为例,仅琶洲展馆一期展出工业类商品,就含家用电器、电子及信息产品、灯具灯饰、工具、机械及设备、小型车辆及配件、五金制品、建材、化工及矿产、车辆及工程机械等10个专业展区,有8229个展位;二期展出日用消费品类商品,含日用品、食品及茶叶等8个专业展区,有8615个展位。再看流花路展馆:一期展出纺织服装类及医药保健类商品,纺织服装类含服装、家用纺织品、纺织原料面料、抽纱、地毯及挂毯、裘革皮羽绒及制品、鞋帽7个专业展区,有6518个展位;医药保健类含医药保健品、医疗器械1个展区,452个展位。二期展出礼品类商品,含礼品、装饰品、玩具、编织品、园艺、钟表眼镜、办公文具、体育及旅游休闲用品8个专业展区,有6954个展位。

2.品牌化

第99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品牌展区备受采购商关注。占展位总数14%的品牌展区成交额累计达到66.3亿美元,占总成交额的31.6%。居前三位的广东美的集团成交9亿美元,广东格兰仕集团成交6.3亿美元,青岛海尔集团成交4.7亿美元。

第100届广交会首次设立综合展馆。为充分展示我国产业发展水平和高新技术产品、自主品牌的风采,第100届广交会的品牌展区展位达4175个,占总展位的13%,而进入品牌展区的企业共有805家。这些企业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由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147个出口名牌参展企业;二是由各个交易团推荐,并经严格审定,符合商务部关于广交会品牌展区七项准入条件的企业。这其中就包括诸如名瑞、格兰仕和TCL、虎头等不少来自广东省内的知名服装、家电、电子信息产品品牌。

3.国际化

近年来,广州展览国际化水平有所提高,以第99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为例,世界零售商250强中,有81家到会,排名在世界前20名的有14家。又如2006年11月14~16日为期三天的亚洲皮革展,作为广州最专业的国际展览之一,展会中180多家参展商中70%来自欧洲,他们带来了最专业的皮革流行趋势,吸引了大批时尚专业人士、设计师纷纷到会,1

熟悉最新的时尚趋势。

由广州锦汉展览有限公司主办的“2005中国锦汉礼品、家居用品及装饰品交易会”是广州首个获得UFI认证的展会。2006年“中国锦汉纺织服装及面料展览会”也获得了全球展览业协会(UFI)的认证,广州锦汉国际展览中心也被UFI吸纳为正式会员。

4.参展者动因

分析参展者的动因主要有:一是提高企业知名度,宣传公司形象;二是与老客户保持密切联系,把展览会作为同行交流的殿堂;三是结交新客户;四是开拓新的客户市场;五是推广新产品;六是签订销售合同。

此外,参展商还各有所图。例如第100届广交会上,宁波代表团为宁波中国日用消费品展览会进行宣传,因为该展会举办时间是来年的六月份,所以广交会就成为其招商和联系客源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广交会场馆内,香港贸发局也设立了展位推介旗下展会,在馆外,义乌设立接待站,吸引外商眼球。

除了推广地方展会,也有参展省市把广交会当作推广地区特色的平台。如云南省带着大型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来广州巡回商演;海南交易团举办大型的经贸旅游推介会。

三、广州会展业发展具有的优势

一是政府重视。广州市政府根据会展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和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将发展会展经济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将会展业作为重点扶持的支柱产业来发展,2003年即已提出将广州建成“华南会展之都”。在会展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并于2005年4月正式成立了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会展业已由最初的自发运作逐步转入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自觉发展的良性运转轨道。广州遵循“立足珠三角、面向海内外、服务全中国”的宗旨,按照“品牌国际化、管理规范化、运作市场化、服务智能化”的方针,借助地处泛珠三角核心经济圈的区位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规划引导,发展多门类、高档次、强辐射的会展业,加快国际会展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全力打造国际会展之都,这是广州会展业发展的总体目标。

二是会展业本身起步早,基础好,形成了广交会品牌,积累了许多办展经验。广州拥有国内一流的会展基础设施,大中小各类展馆设施体系齐全,可满足不同规模不同类型展览市场的需求。已有49年历史成功举办了97届的广交会被称为“中国第一展”,是国内历史最悠久、影响范围最大的名牌展会。广交会办展多年,积累了许多经验。特别在我国由贸易大国向强国转变的过程中,广交会业已成为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平台,利用展会展出的机会优化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比如设立企业参展资质标准,提高参展企业质量;适当降低门槛,支持中小企业和中西部地区发展对外贸易;通过展位分配倾斜,鼓励支持生产企业、民营企业发展对外贸易;扩大品牌展区,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三是发展会展业的城市环境优越。这包括广州所具有的雄厚的经济优势和产业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优良的城市基础设施等。广州的经济基础和会展业发展的产业基础较好。珠江三角洲是全国改革开放最早、中国经济最发达、增长最迅速的地区之一,每年出口值占中国的三分之一。广州位于最具活力的珠三角的腹地,是中国南方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最大集散地,珠江三角洲经济带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一个生产基地,以照明业为例,中国60%以上照明业集中在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带。广州毗邻香港和澳门,是中国南部经济、文化的中心,又是中国重要的海空大港和交通、通讯中心,中国经济可以通过广州及整个珠三角地区走向全世界。

四、广州会展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广州会展业发展面临着激烈的国内外竞争。珠三角其他一些城市也把会展业作为支柱产业,并且大兴场馆建设,造成了一些低水平竞争的冲击。北京、上海、大连等城市都把会展业作为“十五”大力扶持的产业。国外知名会展公司也借中国“入世”抢占会展业制高点。相比之下,广州的会展业虽然起步较早,但除了广交会已形成一定品牌优势外,总体上品牌不强。广州虽然展馆面积大,设施好,但品牌不强,会展运作存在“四重四轻”的现象,即重数量,轻质量;重综合展,轻专业展;重产品交易,轻品牌打造;重招商引资,轻配套服务。

二是会展业发展所需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现代会展业是一个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专业化程度高的产业,对运作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高,目前广州主营会展业务的企业有353家,按平均每家需求量20~30人计,共需专业人才近8000人而已。目前国内会展业发展中普遍存在会展业产品雷同、低水平重复竞争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则在于专业人才的匮乏,会展业产品雷同是展会规模普遍偏小的必然结果,因为面积小且分散的展馆只适合小规模办展,策划、营销等专业人才缺乏注定会导致低水平办展。小规模重复办展的直接后果便是参展商和观众无所适从,客户分流、资源浪费,展会吸引力不强,最终会制约会展业的专业化和集约化进程。

三是缺少名牌会展企业。一方面,广州目前缺少国际会展旅游的专业服务公司,缺乏专业会展旅行社,许多国际会议大多由几个部门联合或由某家旅行社兼办,这显然不能适应会展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从总体上看,现有会展企业受短期经济利益的影响较大,大多数企业缺乏品牌意识和长远观念,这种落后的经营理念表现在会展活动运作中就是“尽可能多地办展,而不注重内涵的积累和质量的提高”,从而影响了会展品牌的树立。品牌展会、品牌会展企业和品牌会展城市之间的关联性极强。

四是尚未形成良好市场秩序。这主要是因为政府部门对会展业尚未形成完整系统的管理、协调、鼓励、支持办法,缺乏对会展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资质认定和审查制度;会展举办主体素质差,整体服务水平与国际标准有较大差距,一些场馆管理方式陈旧,服务意识差,一门心思为了创收,巧立名目收取各种费用,甚至有一些展会以各种手段“骗展”,结果在国内外客商中造成了极恶劣的影响;会展业协会成立伊始,还未充分发挥作用,缺乏对会展业的调查统计和理论研究,难以准确评估和预测会展业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和带动作用。

五、广州发展会展经济的经验

一是加强展馆及周边地区的规划建设是发展会展经济的前提。展馆及周边设施是举办展会的基础,各地政府一般都会对展馆及周边设施规划用地给予前瞻性的考虑。广州市政府在新建设的会展中心周边,预留了将来展馆扩充建设的用地。另外,广州政府非常重视以展馆为中心枢纽,构建便捷的公共交通网络。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坐落在繁华热闹、交通便捷的新港路上,毗邻广州地铁二号线、公共汽车赤岗总站,有多条公交线路在这里交汇。

二是精心打造会展品牌、培育会展企业是发展会展经济的龙头。会展品牌是会展经济链中最富创意、最具价值的环节,会展企业是打造会展品牌最重要的主体。因此,广州政府都把打造会展品牌、培育会展企业作为发展会展经济的龙头。在会展品牌方面,广州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是加快吸引展览策划、展装等文化创意企业集聚是发展会展经济的载体。展装等文化创意企业是会展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的经验表明,在大型会展中心周边,会形成为会展服务的文化创意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的聚集区。广州市政府在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周围规划了充足的商务办公和商业配套用地。在吸引文化创意企业集聚发展的同时,广州政府还对与这些企业相配套的功能性用地进行了规划,比如针对展装企业在仓储、加工、物流等方面的功能需求,在距离展馆稍远的周边地区规划了产业用地。

四是完善展馆周边地区的商务环境是发展会展经济的应有之义。会展是一项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层次的商务活动,因此,会展业聚集的人群具有流动性强、素质较高、消费力较强的特点,对展馆周边的商务环境有较高的要求。广州琶洲会展中心周边已经规划建设6座酒店,其中五星级酒店2座,公寓式酒店4座,总面积20.3万平方米,规划还包括商务展示、餐饮、娱乐、文化、商业、金融、邮政等服务设施,这些设施方便了参展客商,推动了会展经济发展,也在交通高峰期起到了分流出入人员、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

五是加强对会展业的科学管理和公共服务是发展会展经济的保障。会展是一项需要在瞬间聚集大量人流的产业,必将对当地政府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从广州的实践来看,既有做好展会期间公共服务的经验,也有一些教训。一般来看,展会期间会大量增加的公共服务需求主要包括公共交通疏导、餐饮卫生监督、安全生产监督、公共医疗、社会治安等。广州市非常重视对会展业的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2005年2月,广州市成立会展业管理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强广州市会展业管理的意见》。2005年4月,广州市成立会展行业协会,制定了《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章程》。这两个机构分别以两个文件为准绳,全面负责广州会展业发展的组织、规划、指导和协调工作,进一步规范了广州的会展市场秩序,营造出会展市场和谐发展的环境与机制。

参考文献:

1.陈文君.《广东会展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珠江经济》.2004年第8期

2.广东省贸促会.《2004广东展览业发展报告》[J]

3.雷鸣、刘汉光.《骗展,会毁了广州会展业?》[J].金羊网.2004年12月19日

篇6:广州市会展业统计调查工作方案

号:穗

Z – H 1 0 1

制表机关:广 州 市 统 计 局 批准文号:粤统制表字(2019)17 号

有效期限:0 2 0

月 01 组织机构代码 □□□□□□□□—□ 03 单位详细名称

02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04 单位类别 □ 1 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 05 法定代表人(单位负责人)

06 单位所在地及区划 广州市

区(县级市)

街(镇)

居(村)委会

(门牌)号(邮政编码:□□□□□□ ;行政区划码: □□□□□□)

07 联系方式 电话:

传真:

电子邮箱:

08 行业类别(行业代码:口口口口)

09 业务性质 □ 1 以会务展务为主的会展业单位以提供会展场馆为主的会展业单位以展台设计装搭为主的会展业单位附营会展业或从事与会展业直接相关的其他经济活动的非会展业单位 10 营业状态 □营业停业(歇业)筹建当年关闭当年破产其他 11 开业时间 □□□□ 年□□月登记注册类型 □国 有三 资集 体私营其他 13 期末从业人员(人)期末拥有场馆个数 期末拥有场馆面积

其中:展览馆

个,会议室

平方米 其中:展览馆

平方米,会议室

平方米 15 全年承办展览(由展览承办单位填写)

展览合计

场次

1.市内办展

场次,其中:国际性展览

场次 2.市外境内办展

场次,3.境外办展

场次

全年接待会议(由会议接待单位填写)

会议场次:合计

场次

其中:国际性会议

场次 会议人次:合计

人次

其中:本市

人次,市外境内

人次,境外

人次

注:1.本表由会展业企业(单位)和发生会展业及相关活动的其他行业企业(单位)填报。

2.境外参展商达 20%以上的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为国际性展览;有 3 个及以上境外机构参加会议的为国际性会议。

3.本表于 2020 年 3 月 1 日前上报广州市统计局贸易外经处会展业统计工作组,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西华路捶帽新街 1 号华业大厦南座 303 室,邮政编码:510170,电话:(020)81083620、81082322,传真:(020)81082261,电子邮箱:gzzxzx@vip.sina.com。

统计负责人:

填表人:

电话:

报出日期:202

****年**月**日 2019 年

广州市会展业统计报表制度

-2-会展业活动企业(单位)财务状况表

号:穗

Z – H 1 0 2

表 组织机构代码□□□□□□□□—□

制表机关:广 州 市 统 计 局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批准文号:

粤统制表字(2019)17 号

单位详细名称:(盖章)

2019 年

有效期限:0 2 0

月 指

标 计量单位 代码 2019 年 2018 年 甲 乙 丙 1 2 一、期末资产负责 — —

资产总计 千元 01

固定资产原价 千元 02

本年折旧 千元 03

负债合计 千元 04

二、损益及分配 — —

营业收入 千元 05

会展活动经营收入 千元 06

场馆租金收入 千元 07

展台设计装搭收入 千元 08

其他会展配套服务收入 千元 09

相关非会展业服务收入 千元 10

营业成本 千元 11

税金及附加 千元 12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合计 千元 13

利息支出 千元 14

资产减值损失 千元 15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千元 16

投资收益 千元 17

其他收益 千元 18

营业利润 千元 19

利润总额 千元 20

所得税费用 千元 21

三、人工成本及增值税 — —

应付职工薪酬 千元 22

应交增值税 千元 23

注:1.本表由会展业企业(单位)和发生会展业及相关活动的其他行业企业(单位)填报。

2.本表于 2020 年 3 月 1 日前上报广州市统计局贸易外经处会展业统计工作组,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西华路捶帽新街 1号华业大厦南座 303 室,邮政编码:510170,电话:(020)81083620、81082322,传真:(020)81082261,电子邮箱:gzzxzx@vip.sina.com。

统计负责人:

填表人:

电话:

报出日期:202

****年**月**日

广州市会展业统计报表制度

-附录

(一)展览经营类别

类别代码 类别名称 类别代码 类别名称 11 食品、饮料、烟酒类

化工材料及制品类 20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化肥类 24 化妆品类

金属材料类 25

金银珠宝类 46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 26 日用品类

机电产品及设备类 27

#洗涤用品类 48

#农机类

儿童玩具类 49

汽车类 29 五金、电料类

种子饲料类 30 体育、娱乐用品类

棉麻类 31 书报杂志类

其他工农业产品类 32 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

综合类 33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房地产类 34 中西药品类 55 教育类 35

# 西药 56 科技类 36

中草药及中成药 57 旅游类 37 文化办公用品类 58 人才类 38 家俱类 59 物流类 39

通讯器材类 60 信息传输类 40

煤炭及制品类 61 艺术类 41 木材及制品类

其他服务类 42

石油及制品类

广州市会展业统计报表制度

-(二)登记注册类型

类型代码 类型名称 类型代码 类型名称

内资企业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110 国有企业 210 与港澳台商合资经营企业 120 集体企业 220 与港澳台商合作经营企业 130 股份合作企业 230 港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 141 国有联营企业 240 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142 集体联营企业 290 其他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143 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

其他联营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 151 国有独资公司 310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159 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320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160 股份有限公司 330 外资企业 171 私营独资企业 340 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172 私营合伙企业 390 其他外商投资企业

173 私营有限责任公司

174 私营股份有限公司

个体经营户 190 其他企业 410 个体户

420 个人合伙

(三)主要指标解释

《会展业活动企业(单位)基本情况表》(穗 Z Z--1 H101 表)

本表由广州市会展业企业(单位)和发生会展业及相关活动的其他行业企业(单位)填报,包括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

组织机构代码(01))

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11714-1997),由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部门给每个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等单位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组织机构代码共 9 位,无论是法人单位还是产业活动单位,组织机构代码均由 8 位无属性的数字和 1 位校验码组成。所有单位均填写本项。

(1)法定代码填写规定 已经领取了法定代码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必须使用法定代码,不得使用临时代码。在填写时,要按照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上的代码填写(也可参照税务部门颁发的税务登记证书上的税务登记号的后九位填写)。

产业活动单位是本部的,如果没有法定代码,使用法人单位法定代码的前八位,第九位校验码填“B”。

(2)临时代码使用规定 尚未领到法定代码或不属于法定代码赋码范围的单位,一律由各级统计部门从临时码段中赋予代码。

★主要审核要求:

广州市会展业统计报表制度

-(1)所有单位均不能漏填;(2)长度为 9;(3)不能含有 0-9 或 A-Z(必须大写)之外的字符;(4)已经填写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单位,组织机构代码应与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第 9-17 位一致。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02)

指按照《国务院关于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33 号)规定,由赋码主管部门给每一个法人单位和其他组织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终身不变的法定身份识别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由十八位的阿拉伯数字或大写英文字母(不使用 I、O、Z、S、V)组成。

第 第 1 1 位:登记管理部门代码,使用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分为 1 机构编制;5 民政;9 工商;Y其他。

第 第 2 2 位:机构类别代码,使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分为:

机构编制:1 机关,2 事业单位,3 中央编办直接管理机构编制的群众团体; 民政:1 社会团体,2 民办非企业单位,3 基金会; 工商:1 企业,2 个体工商户,3 农民专业合作社; 其他:不再具体划分机构类别,统一用 1 表示。

第 第 3 3 —8 8 位: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使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2007〕)。

第 第 9 9 —7 17 位:主体标识码(组织机构代码),使用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参照《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 11714—1997〕)。

第 第 8 18 位:校验码,使用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

已经领取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必须填写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在填写时,要按照《营业执照》(证书)上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填写。

★主要审核要求:

(1)长度为 18;(2)只能是数字 0-9 或 A-Z(I、O、Z、S、V 除外)的大写字符。

单位详细名称(0 03 3)

指经有关部门批准正式使用的单位全称。所有单位均填写本项。

企业的详细名称按工商部门登记的名称填写;行政、事业单位的详细名称按编制部门登记、批准的名称填写;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详细名称按民政部门登记、批准的名称填写。填写时要求使用规范化汉字填写,并与单位公章所使用的名称完全一致。

凡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或批准,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名称的单位,要求填写一个单位名称,同时用括号注明其余的单位名称。

★主要审核要求:

(1)所有单位均不能漏填;(2)必须与单位公章所使用的名称完全一致;(3)必须使用规范的汉字。

企业((单位))类别(04)

分为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法人单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的单位,即a、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b、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定合同;c、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产业活动单位指不具备法人单位的三个条件,但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的单位,即 a、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

广州市会展业统计报表制度

-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b、相对独立组织生产经济或业务活动;c、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业务核算资料。所有单位均填写本项。

法定代表人(单位负责人)

(0 05 5)

指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所有单位均填写本项。

企业法定代表人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新版《营业执照》)填写;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按《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填写;机关法定代表人填写单位主要负责人;社团法定代表人按《社团法人登记证》填写;民办非企业单位按《民办非企业登记证书》填写;基金会按《基金会法人登记证书》填写;产业活动单位填写本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主要审核要求:

(1)所有单位均不能漏填;(2)不能填写官称或职称。

单位所在地及区划(0 06 6)

指单位实际所处的详细地址及区划代码等。本栏分三部分填写:

第一部分:区划代码,指单位所在地区的区划代码。按设计管理部门最新更新的统计用区划代码填写。由所在地统计机构统一填写,填表单位免填。

★主要审核要求:

(1)所有单位均不能漏填;(2)必须与单位详细地址相对应;(3)必须与区划代码目录一致。

第二部分:单位实际所在地的详细地址。所有单位均填写本项。要求写明单位所在的省、市、区、镇以及具体街(村)的名称和详细的门牌号码,不能填写通讯号码或通讯信箱号码。

★主要审核要求:

(1)所有单位均不能漏填;(2)街(村)、门牌号要详细填写。

第三部分:单位所在地归属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所有位于城市的单位均填写本项。位于城市内的单位填写所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的名称;位于农村的单位免填本项。

★主要审核要求:所有位于城市的单位均不能漏填。

联系方式(0 07 7)

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传真号码、邮政编码、电子邮箱和网址等能够与单位取得联系的信息。所有单位均填写本项。

在填写电话号码时,将号码以左顶齐方式从左向右填写在方框内;号码超过所列空位时,向方框外右面扩充。电话号码以填写固定电话号码为主,对于确实没有固定电话号码的单位,可以填写主要负责人的移动电话号码。

★主要审核要求:

(1)所有单位均不能漏填;(2)不能含有 0—9 之外的字符;

(3)长途区号首位必须为 0。

行业类别(0 08 8)

指根据其从事的社会经济活动性质对各类单位进行的分类。如果是会展业,请填行业小类码“7281 或 7282 或 7283 或 7284 或 7289”中的其中一个小类(即国民经济行业大类商务服务业中的小类“科技会展服务”、“旅游会展服务”、“体育会展服务”“文化会展服务”、“其他会议、广州市会展业统计报表制度

-会展及相关服务”)。如果是其他行业,则由统计部门根据各单位填写的主要业务活动,对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填写行业代码。本项分两部分填写:

第一部分: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所有单位均填写本项。具体填写各单位的一至三种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名称,并按其重要程度或总产值所占比重,从大到小顺序排列。

筹建单位按建成投产(营业)后活动性质填写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名称。

第二部分:行业代码,填报单位免填。由所在地统计机构根据各单位填写的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名称),对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填写行业小类代码。

筹建单位按建成投产(营业)后的活动性质填写行业小类代码。

★主要审核要求:

(1)所有单位均不能漏填;(2)必须为 4 位行业小类码。

业务性质(09)

如果属会展业单位,在“1”(以会务展务为主)、“2”(以提供会展场馆为主)、“3”(以展台设计装搭为主)项中选择;如果只从事少量会展业活动,以非会展业活动为主,选择“4”(附营会展业或从事与会展业直接相关的其他经济活动的非会展业单位)。

营业状态(1 10 0)

指企业(单位)的生产经营状态。本项限企业法人和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填写。

(1)营业:指全年正常开业的企业和季节性生产开工三个月以上的企业,包括部分投产的新建企业。临时性停产和季节性停产的企业视为营业。

(2)停业(歇业):指由于某种原因已处于停产状态,待条件改变后将恢复生产经营的企业。

(3)筹建:一般指企业未经工商部门登记开业,正在进行生产经营前的筹建工作。如研究和论证建设、投产或经营方案,办理征地拆迁,订购设备材料,进行基建等。有些三资企业虽经工商部门登记,但未正常投产开业,仍属于筹建。有些行业的企业,由于行业管理或其他政策性管理的需要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试营业才能正式开业,这些处于试营业状态的单位也属于筹建。

(4)当年关闭:指当年因某种原因终止经营的企业,包括关闭、注销、吊销的企业,但不包括破产企业。

(5)当年破产:指当年依照《破产法》或相关法律、法规宣布破产的企业。

(6)其他:指上述情况以外的其他企业 开业时间(11)

指企业开业或成立的具体年月。除筹建单位外,所有单位均填写本项。分以下几种情况填报:

(1)解放前成立的单位填写最早开工或成立的年月。

(2)解放后成立的单位填写领取营业执照或批准成立的时间,如开业年月早于领取营业执照的时间,填写最早开业年月。

(3)机关、事业单位的成立时间分三种情况:①新设立的单位成立时间填新设立时间;②恢复设立的单位(指中间因某种原因停顿,后又恢复的单位)成立时间填以前设立的时间。③机构改革中,有些单位虽然名称有变化,但其基本职能未变,成立时间要填写最早成立时间。

(4)乡镇、街道、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如管辖区域基本未改变,其成立时间按原成立时间填写;否则,按新成立时间填写。

(5)改制企业的开业时间按原成立时间填写。

(6)企业分立、合并分二种情况:一种是因合并或分立而新设的企业,其开业时间按工商部门重新登记的开业时间填写;另一种是合并或分立后继续存在的企业,填写原企业开业时间。

广州市会展业统计报表制度

-(7)与外方或港、澳、台合资的企业,按领取合资企业营业执照的时间填写。

★主要审核要求:

(1)除筹建单位外,开业年份不能漏填,须填满 4 位,不能含有 0-9 之外的字符;(2)除筹建单位外,开业月份不能漏填,填写 1-12,或者 01-12。

登记注册类型(12)

按企业(单位)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类型或者按税务证的资料填写。其中登记注册类型码为 110、141、143、151 的选“国有”;登记注册类型码为 210、220、230、240、290、310、320、330、340、390 的选“三资”;登记注册类型码为 120、142 的选“集体”;登记注册类型码为 171、172、173、174 的选“私营”;登记注册类型码为上述以外的选“其他”。登记注册类型名称和代码详见附录(二)《登记注册类型》。

期末从业人员(13)

指报告期末最后一日 24 时在本单位中工作,并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人员数。该指标为时点指标,不包括最后一日当天及以前已经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人员,是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之和。从业人员不包括:

(1)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并定期领取生活费的人员;(2)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的学生及在本单位实习的各类在校学生;

(3)本单位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如:建筑业整建制使用的人员。

所有法人单位均填写本项。

★主要审核要求:

除 11 营业状态填 “4 当年关闭”或“5 当年破产”的单位外,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总计必须大于等于 1。

期末拥有场馆个数和场馆面积(14)

指报告期末企业(单位)以对外经营出租为主的用作会议或展览的场馆的个数和面积。其中,按主要用途分列展览馆、会议室的个数和面积。面积按实际可使用面积计算,不包括临时搭建的场馆个数和面积。

全年承办展览总场次(15)

指企业(单位)在本市、市外境内和境外承办展览的全年总场次。本项由展览承办方企业(单位)填报。

全年接待会议场次和人次(16)

指在本企业(单位)全年接待会议的总场次和总人次。其中,有三个和三个以上境外机构参加的会议为国际会议。在全年接待会议总人次中,分别填列本市、市外境内、境外人次。除广州市以外的境内参会人次为市外境内人次,外国和港澳台参会人次为境外人次。本项由会议接待方(拥有场馆的单位)填报。

《会展业活动企业(单位)财务状况表》(穗 Z Z--2 H102 表)

本表由广州市会展业企业(单位)和发生会展业及相关活动的其他行业企业(单位)填报,其中,法人单位须填报全部指标;产业活动单位只须填报代码为 06、07、08、09、10 和 22 的指标,其余免填。

资产总计(01)

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一般按流动性(资产的变现或耗用时间长短)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其中流动资产可分为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存货等;非流动资产可分为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非流动资产等。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计”项目的期末余额数填报。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资产总计=流动资产合计+非流动资产合计;执行其他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等。

固定资产原价(02)

指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企业在购置、自行建造、安装、改建、扩建、技术改

广州市会展业统计报表制度

-造某项固定资产时所发生的全部支出总额。根据会计“固定资产”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填报。

本年折旧(03)

指企业在报告期内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合计数。可以根据会计“财务状况变动表”中“固定资产折旧”项的数值填报。若企业执行2001 年《企业会计制度》,可以根据会计核算中《资产减值准备、投资及固定资产情况表》内“当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总额”项本年增加数填报。

负债合计(04)

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一般按偿还期长短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负债合计”项目的期末余额数填报。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负债合计=流动负债合计+非流动负债合计;执行其他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负债包括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营业收入(05)

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营业收入合计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营业收入”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会展活动经营收入(06)

指企业(单位)从事会展业及相关活动取得的收入。包括:场馆租金收入,展台设计装修收入,其他会展配套服务收入以及相关的非会展业服务收入。

场馆租金收入(07)

指场馆企业(单位)向会议或展览会承办方(或主办方)出租场地所收取的租赁费收入;拥有场馆的单位在本馆自办展览向参展商(单位)收取的摊位(展台)销售收入视同场馆租金收入。

展台设计装搭收入(08)

指为参展商(单位)提供的展台设计装修搭建服务收入。

其他会展配套服务收入(09)

包括向参展商(单位)收取水、电、空调、电话、会议室、仓库、施工管理费用,以及环境和展具等配套出租费用;向各方收取的门票收入、停车场收入、展品运输和搬运收入等;展览承办单位的展台销售收入等。不包括场馆租金收入、展台的设计装搭收入、其他相关非会展业服务收入,以及拥有场馆的单位在本馆自办展览取得的展台销售收入。

相关非会展业服务收入(10)

指为参加会议和展览的各方单位及人员提供的、与会议和展览直接相关的非会展业服务收入。如:住宿、餐饮、商品、交通、邮电、通讯、健身、娱乐、旅游等服务收入。

营业成本(11)

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发生的成本总额。包括企业(单位)在报告期内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发生的各种耗费。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营业成本”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税金及附加(12)指企业因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按税法规定应缴纳的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教育费附加及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等相关税费。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税金及附加”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合计(13)指企业报告期内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之和。

销售费用

指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和广告费、商品维修费、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运输费、装卸费等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等经营费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根据会计“利润表”中“销售费用”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执行其他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营业费用(或经营费用)” 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管理费用

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当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等。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管理费用”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财务费用

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财务费用”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利息支出(14)指企业短期借款利息、长期借款利息、应付票据利息、票据贴现利息、应付债券利息、长期应付引进国外设备款利息等利息支出。根据企业“财务费用明细账”中“财务费用——利息支出”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填报。如果企业没有单独设立“利息收入”科目,应填报利息支出减去银行存款等的利息收入后的净额。

资产减值损失(15)

指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资产减值损失”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未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填0。

广州市会展业统计报表制度

0-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6)

指企业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套期保值业务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或根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会计科目的余额填报。余额在贷方,则为净收益,余额在借方,则为净损失,以“-”号记。未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填0。

投资收益(17)

指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反映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根据会计“利润表”中“投资收益”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如为投资损失以“-”号记。

其他收益(18)

根据2017 年6 月12 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6 号—政府补助》,其他收益反映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且计入该项目的政府补助。(1)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其他收益”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或根据会计“其他收益”科目的本年各月贷方余额(结转前)之和填报。(2)执行其他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本指标填0。

营业利润(19)

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利润。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营业利润为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再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和其他收益后的金额,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营业利润”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执行其他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营业利润为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再加上投资收益后的金额,根据会计“损益表”中“营业利润”项目、“投资收益”项目的的本年累计数之和填报。

利润总额(20)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亏盈总额。利润总额为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利润总额”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所得税费用(21)

所得税费用由两部分组成: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是指按照所得税准则规定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有的金额相对于原已确认金额之间的差异。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根据会计“利润表”中 “所得税费用”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执行其他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根据会计“损益表”中 “所得税”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应付职工薪酬(22)

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根据会计科目“应付职工薪酬”的本年贷方累计发生额填报;执行其他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应将本年上述职工薪酬包含的科目归并填报。

应交增值税(23)

指按照税法规定,针对销售货物、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增值额和货物进口金额为计税依据而课征的一种流转税。填报本指标时,应按权责发生制核算企业本期应负担的增值税,有两种计算方法,可选其一,一旦确定,原则上不得更改。

计算方法一:

根据本期会计科目(1)“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退税”年初至期末贷方累计发生额(一般与期末贷方余额相等,因为年初贷方余额为零),(2)“进项税额”年初至期末借方累计发生额,即期末借方余额 - 年初借方余额,(3)“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减免税款”年初至期末借方累计发生额(一般与期末借方余额相等,因为年初借方余额为零),取值后按照下述公式计算填报:

应交增值税 = 销项税额 -(进项税额 - 进项税额转出)

-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 减免税款 + 出口退税 计算方法二:

根据本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一般纳税人适用)》(以“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 年32 号”版式为例)“销项税额”(第11 栏)、“进项税额”(第12 栏)、“进项税额转出”(第14 栏)、“免、抵、退应退税额”(第15 栏)、“简易计税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第21 栏)、“按简易计税办法计算的纳税检查应补缴税额”(第22 栏)、“应纳税额减征额”(第23 栏)栏目“一般货物、劳务和应税服务”列中“本年累计”列,按照下述公式计算填报:

应交增值税 = 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免、抵、退应退税额)

+ 简易计税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 + 按简易计税办法计算的纳税检查应补缴税额 - 应纳税额减征额 计算方法说明及填报要求:

(1)计算公式均体现权责发生制,本期发生的进项税额全部参与计算,相当于不设置留抵,同时也

广州市会展业统计报表制度

1-不抵扣会计账簿或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上年年末留抵的进项税额,公式计算结果可以为负数。

上一篇:腾飞的祖国读后感范文下一篇:让生活更美好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