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会计考试范围

2024-07-22

金融会计考试范围(通用6篇)

篇1:金融会计考试范围

考试复习范围

一、选择题(10题)

二、判断题(10题)

三、简答题(4题)

1、简述一般银行贷款和票据贴现贷款的异同点

2、简述银行贷款的分类。

3、存款业务的意义及存款的种类有哪些?

4、简述抵押贷款的特点

5、简述票据贴现的特点

6、什么是支付结算?现行支付结算业务的种类有哪些?

7、简述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往来的业务内容(答出5点即可)

8、什么是支票?支票的适用范围?

9、银行汇票与银行本票有什么异同点?分别各举两例。

10、证券公司的证券业务种类有哪些?

11、什么是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举例说明。

12、什么是原保险、再保险?两者有何区别。

四、会计业务题(4大题)

1、存贷款会计业务题:

逾期贷款计算及分录、抵押贷款利息计算及分录、票据贴现计算及分录、活期储蓄存款利息计算

2、外汇会计业务题:

各种形式套汇计算及分录、外汇贷款浮动利率计算及分录

3、支付结算会计业务题:

银行汇票、银行本票、信汇、委托收款

4、证券会计业务题:

证券自营业务计算及分录

篇2:金融会计考试范围

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6、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办法

7、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的通知

8、农村信用合作社管理规定

9、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农村信用社小企业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指引》的通知

10、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社团贷款指引的通知

11、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06〕63号

12、关于印发《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篇3:金融会计考试范围

1新会计准则中金融工具的范围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是在对2001年发布实施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等会计制度 (以下简称原制度) 进行修订的基础上完成的, 新准则与原制度相比, 主要变动如下。

1.1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重新分类

(1) 金融资产的分类。

按原制度要求, 金融资产应划分为以下几类:①货币资金;②短期投资;③应收票据;④应收股利;⑤应收利息;⑥应收账款;⑦其他应收款;⑧长期股权投资;⑨长期债权投资等。

按新准则要求, 除准则所规范的长期股权投资等金融资产外, 企业应在取得时将其划分为以下4类:①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②持有至到期投资;③贷款和应收款项;④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在新准则首次执行日, 企业应当将所持有的金融资产 (不含《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规范的投资) , 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①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 应当在首次执行日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并将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调整留存收益。②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 应当自首次执行日起改按实际利率法, 在随后的会计期间采用摊余成本计量, 并将账面价值与摊余成本的差额调整留存收益。

(2) 金融负债分类。

按原制度要求, 金融负债应划分为以下几类:①短期借款;②应付票据;③应付账款;④应付股利;⑤其他应付款;⑥长期借款;⑦应付债券;⑧长期应付款等。

按新准则要求, 企业应在承担金融负债时, 将其划分为2类:①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②其他金融负债。

对于在首次执行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应当在首次执行日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并将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调整留存收益。

1.2分类后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原制度没有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和计量原则作出明确规定。按新准则要求, 企业成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时, 应当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一项金融负债。根据这一项确认原则, 新准则所规范的衍生工具, 均应予以确认, 纳入财务报表内核算。

2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对金融工具的应用

因新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中率先实施, 有很多上市公司因会计变更而增厚金融性资产。由于所持其他上市公司股权即将在年内解除限售, 多家上市公司公告将对该部分股权进行会计科目调整, 将其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样对该部分股权持有和减持更灵活, 在会计处理上也相对稳健。例如, 上海永久同意控股子公司上海中路实业有限公司管理层对所持有的437.55万股御银股份限售股权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选择;凌钢股份将所持220万股兰光科技股权从长期股权投资转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核算;天利高新将特变电工股权从长期股权投资转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核算。另外, 葛洲坝也将持有长江证券法人股6 743万股、长江电力法人股3 477万股、交通银行法人股200万股、韶能股份法人股1 727万股, 从长期投资科目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这些被调整的股权大多为年内解除销售限制的股票。例如:中路实业持有御银股份限售流通股自其上市日起限售期为1年;天利高新所持特变电工股权将在2008年上半年解禁;凌钢股份所持兰光科技也即将解禁;*ST大唐持有的高鸿股份限售期截止日期为2008年6月30日;葛洲坝目前持有的长江电力和韶能电力2家上市公司的股票, 在2007年年底前都从限制流通股变为了无限售流通股。

这些股权调整后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对上市公司的账面产生较大影响。例如:中路实业持有御银股份IPO限售流通股437.55万股, 限售期为1年, 投资成本为2.88元/股, 2007年年末收市价为68元/股, 2008年3月11日收盘价59.1元/股;凌钢股份所持兰光科技限售流通股账面余额868.78万元, 调整后, 确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年初账面余额为1 401.4万元, 年末账面余额3 344万元;天利高新将特变电工股权调整后, 确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年初账面余额为2 060万元, 期末公允价值8 908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 企业持有的此类金融资产可以随时卖出。对此, 上市公司工作人员均表示暂时未考虑卖出, 会计科目调整仅仅是根据相关规定做出的。如天利高新的证券事务代表表示, 该项调整是出于新会计准则的要求, 2007年年末, 中国证监会召开了视频会议, 会议上做出明确要求。凌钢股份、*ST大唐在公告中称, 该项调整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专家工作组意见。葛洲坝在公告中提到调整的依据是《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有关规定。

根据相关文件, 大部分企业持有上市公司限售股权且对上市公司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 应当将该限售股权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意见3同时指出, “除非满足该准则第22号规定条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意味着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也是可选科目之一, 而上述上市公司一致选择了将上述股权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实际上, 绝大部分上市公司更偏爱可供出售金融性资产。根据WIND统计, 截至2008年3月11日已公布年报显示,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007年底市值总和1 776.69亿元, 交易性金融资产市值总和131.76亿元, 相差近10倍。

计入可供出售金融性资产, 持有和减持更灵活, 此外在会计处理上也相对稳健。按照准则第22号的规定, 可供出售金融性资产持有限期不定, 即企业在初次确认时并不能确定是在短期内出售获利, 还是长期持有以获利。也就是其持有意图界于交易性金融资产与持有至到期投资之间。此外, 对这2项金融资产的后续会计处理是不同的: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做报表时将账面金额调整至市值, 同时把市值与原账面金额之间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而不作为当期实现的损益;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 市值与原账面金额的变动直接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列入当期利润表中。

篇4:金融会计考试范围

关键词:金融控股公司;规模经济;范围;研究

一、 金融控股公司的规模经济探讨

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又称“规模利益”(Scale Merit)。规模指的是生产的批量,具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生产设备条件不变,即生产能力不变情况下的生产批量变化,另一种是生产设备条件即生产能力变化时的生产批量变化。规模经济概念中的规模指的是后者,即伴随着生产能力扩大而出现的生产批量的扩大,而经济则合有节省、效益、好处的意思。按照权威性的包括拉夫经济学辞典的解释,规模经济指的是:给定技术的条件下(指没有技术变化),对于某一产品(无论是单一产品还是复合产品),如果在某些产量范围内平均成本是下降或上升的话,我们就认为存在着规模经济(或不经济)。具体表现为“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向下倾斜,从这种意义上说,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便是规模曲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的最低点就是“最小最佳规模(Mininum Optimal Scale以下简称MOS)”。上述定义具有普遍性,银行业规模经济便由此引伸而来。

金融业规模经济是指随着机构业务规模的扩大而发生平均单位运营成本的下降以及平均单位收益上升的现象,它反映了经营规模与成本、收益的变动关系。金融机构的规模经济是指在经营范围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融资规模的扩大导致平均单位融资成本下降而产生的经济,如存款规模、贷款规模、证券市场融资规模等。

一般认为,银行与一般工商企业比较,其规模经济更容易形成,一般工商企业规模经济的形成不仅受到社会对该产品总体需求数量的限制,而且还受到社会对象对产品的规格、款式和质量等不同偏好的限制,而银行则很少受这种限制。而银行业务规模的扩大,在既定的业务资源投入下,降低了交易费用,增加了收益,节约了投入资本和其他资源,促进了银行规模经济的形成。

同样的,金融业也存在一个最适规模问题,无限制扩展会存在规模不经济,这是由于规模变大后,更难以协调、监督和管理,降低整个机构的效率,出现资产质量差、盈利能力低、效率低下和较弱的资本结构。规模经济可以从金融服务的生产中产生,也可以从对金融服务的消费中产生。从服务的生产来看,一般认为,当某一机构提供特定服务组合的成本低于多家专业机构提供同样种类服务的成本时,即存在规模经济。

金融控股公司旗下的金融机构能从规模经济中获益的许多直观的观点在于:(1)可以利用自身的分支机构和其他姐妹机构的销售渠道以较低的边际成本销售附加产品;(2)可以通过系统内部整合行销分析,因而可以更容易地面对客户需求状况的变化;(3)由于金融机构彼此间的产品差异不大,考虑便利性时,客户往往倾向在同一金融体系使用不同的金融服务。扩大了金融控股公司体系的交易规模。(4)可以将管理客户关系的固定成本分摊到更广泛的产品上。

公元1960及70年代,就有学者开始对银行规模经济的实证考察,但直到现在,仍然没有令人满意的结论,基本上,金融业是受到管制的服务业,不像制造业可以在既定的资源下,尽力去追求规模经济,另一方面,金融环境也不断地在演变,制度的因素,管理者的风险偏好都会影响规模经济的形成。

自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开始,西方经济学家对银行规模经济问题做了多方面的研究。

Baumol(1982)假定成本的增减比例与产出的规模及构成相关,并首次运用规模弹性来衡量经济体的规模经济性。在随后的研究中,许多学者将银行分为两组,一组样本主要由资产规模小于10亿美元的银行组成,研究表明资产规模为1亿美元左右的银行存在规模经济。

Berger、Hanweck、Humphrey(1987)认为,在小型金融机构中,规模较小的银行存在规模经济,在总资产超过1亿美元的银行中,往往存在规模不经济或规模经济不明显的现象。另一组样本由大型金融机构构成,Hunter和Timme(1986)发现,对于单银行制的银行控股公司,其规模经济的上限为42亿美元,而对于多银行制的银行控股公司,其规模上限可以提高到125亿美元。1990年,他们将这一上限重新界定为250亿美元。

Nourlas、Ray和Miller(1990)认为,总资产超过60亿美元的银行出现了规模不经济。Ashton(1998)对英国银行业的研究表明,总资产规模在50亿英镑以上的银行出现了规模不经济。

总结西方研究的观点,较为一致的看法是,银行业具有比较平坦的U型成本曲线,中型银行的效率通常高于大型银行和小型银行。由于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在不同国家间存在差异,并且由于技术进步,如计算机和金融衍生工具的运用,银行业的效率在最近几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本研究的观点,金融机构并不适用规模经济的概念,直至今日,我们没办法得出大的金融机构具有比中小规模者具有规模经济优势的原因有几点:

1. 基本上,金融机构的产出是靠人和知识而非靠机器设备,而人受限于工作时间和知识,其在一定的时间的产出要提高的程度是有限的。假设有两家银行A,B都办理放款L1,L2,员工各有P1,P2,P1=5P2,生产要素可以自由移动,而且劳动市场也是完全竞争的,所以最后工资是均衡的W,每人的工作时间也就限定于T,平均每件贷款案要工作0.1T,也就是每人每天只会工作十件(T/0.1T=10),加班另有加班费,可贷资金分别为1000K,100K,第一期已贷出50%的资金为500K,50K。假设资金市场是完全竞争,利差是均衡的R,如果两家银行规模成长率都想成长50%,A要贷出250K,B要贷出25K,A银行的工作效率要达到250K/P1=250K/5P2(因为P1=5P2)=50K/P2,B银行的工作效率要达到25K/P2,姑且不论时间的限制,这时A银行势必要付出更高的工资,以符合员工的生产力,否则员工会跑到别家银行,不可能达到业绩,若考虑时间的限制,不提高业绩目标,就得增加人手,最后成本还是提升了。也就是说:

S1=W*P1,S2=W*P2

(△K1/K1t)/(△S1/S1)=(△K2/K2t)/(△S2/S2)

两家的规模效益还是一样的。

2. 一般规模经济的生产函数被假设为齐次生产函数,一起生产弹性大于一或小于一来判定生产是属于规模经济(或不经济)的阶段。但是,这个假设如果用在金融业会有较大的扭曲,金融业每一单位的产出其投入的生产要素不是对称的,也就是一个小产出跟大产出可能两者投入的时间相差无几,例如一笔100万的支票存款跟一笔100块的现金存款两者的工作时间可能差不多,可是,后者的业务规模只有前者的百分之一。或是同一产出可是投入会相差好几倍,例如甲乙同样一笔100万的房地产贷款,由于两者的申请人及房产的条件差异很大,可能导致甲案比乙案要多花好几天的工作时间。也就是说存在着△K1<△K2,反而△S1>△S2服务导向的现象,使得规模经济的效应会被误导,以为这是规模经济或是规模不经济。反之,也存在着银行行业性质不一样,而被看成是规模经济,例如专作私人银行业务的银行,人少,却人平均业务量很大。这时跟一般银行比,就没有相同的基础了。

3. 另外,金融业的规模其实跟政府的政策及经济景气有很大的关联,我们很难光从资产规模和收益的提升,其实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及其生产力并没变,只是环境条件变了,如果我们根据环境条件变化的结果来推论规模经济或不经济,恐怕会倒因为果。

4. 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其产出与投入大部分的情况是同比增长,例如如果银行已无超额准备,没有新的存款,就不可能有新的贷款,但是存款是要支付利息的,它不像是固定设备在那儿,可以直接摊提成本的,也就是说要扩大规模,所花的成本跟收入存在着线性比率的关系,因为存放款的利率是连动的。如果存款已充分利用配置尽时,若要增加放款扩大业务规模增加收入,就得增加新的存款,但是新的存款是要付出利息,

若△L/Lt=△(rLLt+1-rDDt+1)/(rLLt-rDDt)

规模扩大了,平均成本并没有降低。

5. 如今全球都一至对金融机构有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这一管制原则事实上使规模经济的讨论已失去意义,说明如下:K—自有资本;Q—资本充足率;Λ—风险权数;D—存款;L—放款。

假设银行只作存放款业务:

L放款受资本充足率的制约:(Kc/Lλ)<=q (1)

L同时也受存款资源的制约:L<=D(1-a-e) (2)

也就是说,有多少资本可以承担多大业务规模的风险是有一定的管制的,金融业强调的是在良好的风险管理之下,充分获取经济资本的最大收益,而无谓的一直扩大规模,有时反而是一种风险。

二、 金融控股公司的范围经济

金融跨业经营的另一好处常被提及的是范围经济,范围经济是从产品的角度参考一家厂商生产多种产品的效益,也即产品多元化的收益。

有研究认为如果银行同时经营N种资产的成本小于N家银行分别经营其中一种资产的总成本,则表明一定存在范围经济。从国际大银行的扩张来看,规模的扩张一般是伴随着业务范围的扩大,而不仅仅是同一产品链的数量扩张,甚至横跨几个行业的金融机构还能获得互补的协同效益(Weston,1990)。

一般来说,实现范围经济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其一是厂商生产多种产品所需要的投入基本相同,即生产多种产品的要素投入不具有显著的专用性(注),这才能使产业获得与供给范围扩大相联系的范围经济;其二是同一顾客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同一顾客的不同需求可以同时被满足,这才能使产业获得与需求扩张相联系的范围经济。范围经济在此前提条件下之所以会实现,是因为信息的可复制,即同一信息可多次适用于不同的产品。

对于金融业而言,其范围经济可来源于投资、储蓄、信贷和保险产品的交叉营销,金融产品的互补性较强,如按揭贷款和有住房抵押品的寿险保单、汽车贷款伴随汽车保险等;此外,消费者在一个全能化的机构购买产品比在专业化机构中购买相同的一系列产品的搜寻成本、信息成本、监控成本和交易成本更低。

有学者对对全能银行的范围经济效应,从收入增长和成本节约两个方面对范围经济做定量分析。前者是和需求相联系的效率来源,后者是和供给者相联系的效率来源。Walter(1994)构造了全能银行的收入增长方程:

InS1+1=α+β1NTR+β2DPL+β3LA+β4S1+ε1+1 (3)

其中,S1+1、S1分别表示计算期和基期银行的资产规模或资本规模;NTR表示非利息收入在银行收入中的比重;DPL表示贷款资金中来源于存款的比重(存贷比);LA表示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

β1、β2、β3分别表示上述3个影响因素对银行资产增长的对数的回归系数,β1+β2+β3表示银行活动范围对银行资产(资本)增长的总影响,如果在给定的显著性水平上β1、β2、β3能够通过不为零的系统检验,则表明银行活动范围对其资产增长速度确有影响,即银行存在范围经济;β4表示银行规模增长的弹性,反应银行资产的增长速度是否和银行规模有关,如果在给定的显著性水平上β4通过不为1的检验,则表示银行资产的增长速度受到自身规模大小的影响;ε1+1为残值项。概括而言,该方程式说明:银行发展水平(资产增长速度)的快慢是否受到自身规模和活动范围的影响。运用该方程分别对公元1980年~1986年及1986年~1990年这两个时期美国的银行样板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下列的结果:

超大规模银行和小银行存在明显的范围不经济,大银行和中等银行则存在明显的范围经营。表现在非利息收入增长对银行资产的扩张有显著影响,非利息收入被视为银行活动范围扩张的典型指标,因此,认为全能银行存在范围经济。

本文认为小银行之所以显不出范围经济,可能的原因在于其负担多样化服务的平均单位成本相对要比中大规模的银行来得高,因为服务的基础设施是差异不大的。至于超大银行则是已经进入服务的边际成本递增的阶段,例如服务人员的工作已经饱和,要再加一组人,否则无法服务全部的客户。事实上我们不能忽略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技术进步,特别是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 Management,CRM)的技术和知识库的技术,CRM将从多样化的需求面为金融集团增加利润,知识库的共享将从供给面大幅降低金融集团的服务成本,而网络银行的服务方式,更使小银行和中大型银行可以在服务效率及成本降低上一争长短。

三、 金融控股公司的协同效应

在波特(Porter,1980,1985)的《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著作中,曾强调过协同的重要性,那些相互支持和补充的业务单位由于不同实体间的协同效应,能产生价值创造的效果。假设条件是业务单位越有相关性,能获得的协同效应也就越大,由于相关性增加了协同水平,它可以看作为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波特详细描述了相关性是如何促进竞争优势的,其中的两种主要方法是资源的共享和技能与专长的转移。协同效应可以通过不同性质或功能的活动来实现,例如管理整合、人力资源整合、生产整合、营销整合和资本整合,由此带来的协同效应可以分别称为管理协同效应(MANINT)、营销协同效应(MKTINT)、生产协同效应(PRODINT)、人力资源协同效应(HRINT)和财务协同效应或资本协同效应(CAPINT)。这4种协同效应领域:销售(营销)、运作、投资和管理—都与公司业绩有关系,协同效应对盈利有重大影响,但程度大小取决于特定的业务领域和类型。只有管理协同效应对所有行业都有较好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全能银行协同效应的经验研究出现了一些比较重要的成果,但还缺乏公认的一般方法,而由于研究方法、角度和具体对象的不同,结论也不尽相同。

本文的观点,协同效应要能发挥,是需要协同双方或多方的组织目标和绩效目标是一致的,才有显著的效果,举例来说,一个证券子公司接受保险子公司的联合行销计划,希望能透过证券经纪人推广寿险产品给他的证券客户,但寿险商品的业绩计算和奖金制度相对得要比证券业务差,可想而知的是,证券经纪商的时间是有限的,它会花在对他利益最大的项目上,因此协同效应是无法期待的。但是回过头来想,我们适应让一个人同一段时间同时做好几件事,还是让他同一件事做好几件,这是没有立即得出结论的,因为是人在做事,不是机器,同时所做的事,没有一件事是完全相同的,如果再考虑绩效与奖励的因素就更为复杂,这也就是本研究认为过度引用制造业的分析角度来看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恐怕会有很大的扭曲现象,制造业的标准化程度是相当高,生产要素如果是相同的,产出规格如果是一样的,我们几乎可以说产出的东西是相同的,例如手机的代工,发包厂商把规格及材料定好,同时发给三家代工,出来的手机是一样的。而透过电脑的排程,同一条生产线可以生产三种不同规格的东西,金融业里这样的事情已经逐渐交给了ATM自动提款机。

四、 金融控股公司的经营绩效实证分析

接着考虑金融控股公司旗下的银行跟单一银行的经营绩效,何者会有较佳的表现呢?

苏怡心“金融控股公司成立前后旗下子公司经营绩效之评估—Generalized Translog成本函数之应用”(2005),其研究中国台湾地区的14家金融控股公司,在金控成立后,各金融控股公司是否确实能充分发挥其成本、规模、范畴等各方面综效优势,提高其经营绩效,探讨金融控股公司成立前后旗下银行、保险、证券及票券四种业务子公司的经营绩效,以公元1998年~2004年间为研究期间进行分析。采用以Box—Cox型式将产出加以转换的一般化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利用纵横数据(Panel Data)中的固定效果模型来进行实证研究,衡量并比较金融控股公司成立前后旗下子公司的成本效率、规模经济及范畴经济的效果。

实证结果显示,金融控股公司旗下子公司在金控成立前后的绩效表现并没有差距很多,而且成本节省的效果也未显见。整体而言,金控成立后旗下银行子公司在规模经济与范畴经济等指标的表现上并不会变化很大;而证券子公司及票券子公司在规模经济与范畴经济等指标的表现上较佳;而保险子公司虽成本微幅下降,但在规模经济与范畴经济等指标的表现上较差。

江婕宁“美国金融控股公司与非金融控股公司经营绩效之比较—DEA之应用”(2002),在该研究中,“金融控股公司”在分成群组A与群组B的表现,发现大致上来说“金融控股公司”的效率值还是偏低,因而“金融控股公司”在经营效率上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金融控股公司”之所以绩效偏低,其认为大致可归因于整体金融景气不良及金控模式刚成立下资源整合并未达到最适,因而“金融控股公司”的绩效并没有高于“非金融控股公司”。但可肯定“金融控股公司”的整合确切带给银行初期经营绩效的降低,而此种暂时的低效率会随着母公司人员的删减、营运项目的扩充而消失。

林瑞茂“台湾金融控股公司经营效率分析”(2005)以资料包络分析法及主成份分析法为金融控股公司衡量他们的经营绩效,发现银行应摒除资产规模越大越好的迷思、应针对己身现有的资源做最有效率的运用,不应一昧盲从国际潮流而做相同模式的金融转型。

根据上诉的实证分析结果,我们仍无法确认,金融控股公司旗下的金融机构会比同类的单一机构表现较佳。

本文认为,金融控股公司或金融集团的经营的效益是要向外看,而非向内看,否则会失去焦点,我们从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的立法用意也可以看出其所强调的两个重大作用:(1)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2)增强美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

所谓维护市场的公平性,是让想跨业经营的金融业者都有法可依循,重点在维护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间的公平竞争。也就是说,从内部来看,只是能维护市场分配的公平竞争,是无法因为采用此新的制度而产生一个新的市场。

我们如果认真来看,金融控股公司的跨业经营模式就内部而言,是否能对整体社会福利有增加是有疑问的。考虑下面的式子:

新的福利=新的经济效益-新的社会成本

=资源节约(R)+新的税收(T)-新的监管成本(C)-新的失业成本(U)

=R+T-C-U

假设原来市场是均衡的,市场总额是一样的,金融控股公司对内只是经由市场充分配取得新的份额,所以政府税收没改变,就资源节约而言,从前述的分析看来,金融控股公司的经营模式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及协同效应上并没有显著的效益证明。但是为了这新的体制,势必要有新的监管模式,产生新的监管成本,同时金融控股公司经由整并旗下资源,或是并购其他金融业,势必造成一部分的生产要素释放出来,也就是产生新的失业人口。R+T-C-U<0的机会很大。所提对内看,似乎并不是一个合乎成本效益的选择。

但如果从外部来看,金融控股公司的资产规模扩大,经营业务范围广泛,营销技术的增强等等都是有利于金融集团向外竞争,站在国家的立场,也是彰显国力的一种表现方式,加上向外竞争的因素,经济福利可以重新衡量为:

新的福利=新的经济效益–新的社会成本

=R+T+TX-C-U+UX

由于国外业务的扩张,政府的税收增加了TX,同时金融集团为因应新的国外业务,也增加了新的就业机会UX,整体衡量,社会福利就很有机会增加了。

五、 结论

尚未有明显的实证资料显示,金融集团其规模及跨业经营模式,比中小型规模的银行具有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协同效益的优势。

金融集团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协同效益之所以无法像其他产业可以明显分析出来,甚至规模大也未必有效益,主要有几个因素:

1. 金融业是个受管制的行业,其经营规模受制于资本充足的限制,和监理机构对其经营规模与风险控管是否一致也有很大的关系。

2.金融集团的范围经济与协同效应也受制于主管机关对控股公司旗下子公司间的防火墙设置是高还是低,越高,子公司间彼此资源的互通就难,越低则越容易,也就影响了范围经济与协同效应的效果。

3.金融机构所面对的风险是组合式时的风险比起其他产业对风险的判断要复杂,而其规模是否要扩张与否该管理者的风险偏好有几大的关系。同样规模的两家金融机构对同一件贷款案可能看法是完全不一样。

4. 有的银行善用科技技术的能力,尤其是在网络与语音服务上,ATM功能的发挥程度,CRM的运用,来抢他跟大金融集团的竞争优势。

5. 站在客户服务导向,金融业其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未必是正相关的。

参考文献:

1.徐传谌,称贵廷,齐树天.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问题与金融改革策略透析.经济研究,2002,(10):22-30.

2.王聪,邹朋飞.中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实证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3,(10):21-28.

3.于良春,高波.中国银行业规模经济效益与相关产业政策.中国工业经济,2003,(3):40-48.

4.邵东亚.全能银行的协同效应:概念框架、理论模型与经验研究.经济评论,2004,(1).

5.林瑞茂.台湾金融控股公司经营效率分析.长庚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硕士论文,2005年11月.

6.Saunders and I.Walter.Universal banking in the United States:What Could We Gain.What Could We Lose.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7.Porter M.E.Cluster and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Harvard Business,1998,(11).

8.Vander Vennet,R.Cost and profit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conglomerates and universal banks in Europe.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Finance,2002,34(1):254-282.

作者简介:徐顺英,中南大学商学院博士生。

收稿日期:2007-07-27。

篇5: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业务范围

经中国银监会批准,汽车金融公司可从事下列部分或全部人民币业务:

(一)接受境外股东及其所在集团在华全资子公司和境内股东3个月(含)以上定期存款;

(二)接受汽车经销商采购车辆贷款保证金和承租人汽车租赁保证金;

(三)经批准,发行金融债券;

(四)从事同业拆借;

(五)向金融机构借款;

(六)提供购车贷款业务;

(七)提供汽车经销商采购车辆贷款和营运设备贷款,包括展示厅建设贷款和零配件贷款以及维修设备贷款等;

(八)提供汽车融资租赁业务(售后回租业务除外);

(九)向金融机构出售或回购汽车贷款应收款和汽车融资租赁应收款业务;

(十)办理租赁汽车残值变卖及处理业务;

(十一)从事与购车融资活动相关的咨询、代理业务;

(十二)经批准,从事与汽车金融业务相关的金融机构股权投资业务;

(十三)经中国银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汽车金融公司车贷业务 标准信贷

标准信贷的支付包括首付款与等额月付两大部分。其方式非常简单:

1.客户按照贷款合同规定支付首付款;

2.客户按照贷款合同规定在贷款期限内支付等额月付;

贷款期限:12到60个月

最低首付款:全车售价的30% 弹性信贷

对消费者而言,汽车信贷不仅能解决支付能力不足的问题,更有助于您以最低的机会成本运用手中的资金。弹性信贷既能有效地保持您资产的流动性,也让您拥有 灵活度更大的财务支配空间与更多生活方式的选择。该产品的期末尾款为贷款额的 25%。这种日渐受到欢迎的汽车融资方式在中国还是首次推出,它将让您的月付款始终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上。

弹性信贷包括首付款、等额月付与最后一个月的弹性尾款。其具体特征如下:

贷款期限:12到48个月

最低首付款:全车售价的30%

等额月付期限:11到47个月

弹性尾款(新)贷款额的25%

弹性信贷的付款方式降低了您的月付,而且还让您在贷款合同到期时,拥有更多的选择:

选择一:一次性结清弹性尾款,获得完全的汽车所有权;

选择二:对弹性尾款再申请为期12至48个月(贷款总期限不超过60个月)的二次贷款;

选择三:在售车经销商的协助下,以二手车置换新车。

33弹性贷

首付30%,贷款期限为36个月,在最后一个月支付车价35%的弹性尾款。本产品为客户减轻了首付和月供压力。客户仅需先支付最低为车价30%的首付 款,并申请36个月的贷款,即可拥有爱车。在还款期末,除一次性偿清尾款外,客户还可以以合理的价格置换一台新车,或者对尾款进行最高为24个月(客户贷 款总期限不得超过60个月)的展期,将还款压力降到最低!半价弹性贷

首付50%,贷款期限为 12个月,在最后一个月支付车价50%的尾款。本产品适用于在短期内资金不足的客户。客户最少支付一半的车价即可拥有爱车,剩下的部分可在11个月后还 清,期间客户仅承担低额的月供。在还款期末,除一次性偿清尾款外,客户还可以以合理的价格置换一台新车,或者对尾款进行最长为48个月(客户贷款总期限不 得超过60个月)的展期,将还款压力降到最低!二手车贷款

二手车的贷款首付比例最低为车价的50%,贷款期限最长达3年。

汽车金融公司的优势

相对于其它金融机构,无论在批发还是零售业务方面,汽车金融公司都有着天然优势。在零售方面,虽然汽车金融公司利率略高于银行,但是由于汽车金融公司不需要第三方担保,为消费者减免了一笔“担保费”,因此总体而言其利率并不高。另外,相对而言,通过汽车金融公司办理 车贷业务,手续更方便,时间也更短,这是吸引客户的主要原因。在批发领域,汽车金融公司可以凭借雄厚资金实力为经销商提供资金服务,减缓了经销商资金压 力。

汽车金融公司在个人车贷具体业务方面,也有较大的发挥余地,如2006年开办汽车金融业务的一汽大众推出弹性贷款,期限可放至5年,汽车金融公 司还贷方式也更为灵活。有些公司甚至可以“旧车置换抵消首付”。这些灵活、优惠的贷款方式无疑使汽车金融公司在车贷市场赢得较大竞争优势。

同时,汽车消费信贷并不是汽车金融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汽车金融公司的业务涉及汽车消费过程的方方面面,如贷款担保、代理保险、理赔、零部件供应、维修保养、旧车处理、经销商的中短期融资等。

典型的汽车金融公司是汽车制造商附属的财务公司,它们与母公司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与银行相比,汽车金融公司的首要任务是促进母公司汽车的销售,因此能够保证对汽车

业连续稳定的支持。这一点对汽车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因为汽车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行业,只有在汽车产量达到一定规模时,才能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但汽车产量的形成,既取

决于产能的发挥,还取决于市场需求的规模。

金融服务在提升市场需求方面具有巨大优势,因此汽车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服务。但

另一方面,汽车业又是一个受经济周期影响很大的行业,在经济不景气时,汽车业是受冲

击最大的行业之一,这时银行完全可能收缩在这一领域的金融服务,这将对汽车业的规模

经济效益构成严重影响。但作为汽车制造商附属的金融机构,则能够与母公司协同运作,推出一系列促销计划。比如“9.11事件”发生后,美国的汽车金融公司与母公司在车型选

择、维修服务、利率及融资方面推出一系列促销计划,换来的是汽车销售在2001年10月份 大幅上升了15%。

2.经营管理的专业化程度高

在风险控制方面,专业汽车金融公司能够针对汽车消费的特点,开发出专门的风险评

估模型、抵押登记管理系统、催收系统、不良债权处理系统等。在业务营运方面:从金融

产品设计开发、销售和售后服务,专业汽车金融公司部有一套标准化的业务操作系统。这

种独立的、标准化的金融服务,不仅大大节省了交易费用,而且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从 而赢得了规模经济优势。比如福特信贷的非福特车授信子公司(Primus)和福特信贷设在美

国奥马哈(Omaha)的催收中心,就代理非福特车的授信和其他授信机构的债权催收。

3.具备综合经营的优势

汽车消费涉及的金融服务很多,除了购车贷款外,还包括汽车消费过程中的金融服务

。在德国如果你持有一张大众汽车银行发行的信用卡,在保险、燃油、维修、驾车旅行过

程中,不仅能获得消费便利,而且能获得低利率透支。在美国如果你是福特信贷公司的客

户,你不仅能获得汽车贷款服务,而且能获得多种形式的汽车租赁服务。

相比汽车金融公司,银行的服务则比较单一,产品仅局限于汽车贷款。综合服务既增

强了对客户的吸引力与还款意愿,也有利于防范客户风险。事实上,购车行为是一次性行

为,但汽车消费则属于经常性行为。汽车金融公司将金融服务延伸到汽车消费领域,既增

篇6:公司金融复习范围和计算题答案

单选15*1=15’

多选5*2=10’

计算2—25’

简答3*10=30’

论述1*20=20’

《公司金融》计算题

计算题答案,个人解答,believe it or not.觉得答案有不当之处请与其他同学讨论。第4章第8题还没解答。

第3章 资本预算决策

某企业拟投资一个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00万元,按直线法计提折旧,使用寿命为5年,期末无残值。另需投入30万元的配套流动资金。该项目于当年投产,预计该项目投产后每年可使企业销售收入增加30万元。假设公司所得税率为40%。请计算该项目的NPV、PI指数和投资回收期,并对该项目进行财务可行性评价。【P149】

NPV=每期现金流贴现值之和

nNPV(1

r)t0tNCFtt

初始现金流量NCFo(t=0时)=-[100(即固定资产投资额)+30(投入配套流动资金)]=-130

各期现金流NCF相等=【每年增加的销售收入30-每期折旧额(投资额100/5年)】*(1-40%)+每期折旧额(投资额100/5年)=26万元

NPV=-130/【1+r(折现率,此题未给出)】^0+26/(1+r)^1+26/(1+r)^2+26/(1+r)^3 ^0为0次方^1为1次方^2为2次方^3为3次方

PI(获利能力指数)=投资后各期现金流之和/初始金额=26/(1+r)^1+26/(1+r)^2+26/(1+r)^3/130

投资回收期(回收初始成本130万元所需的时间):因为该项目投产后每年可使企业销售收入增加30万元第一年回收30万元,第二年回收60万元,第三年回收90万元,即在第二年已回收90万元,剩余40万元在第三年收回,根据40/90(第三年收回的金额)=0.44,所以回收期为2.44年。

第4章 资本结构决策

1、某公司拟筹资1亿元。其中向银行贷款2000万,票面利率8%,筹资费率2%;发行优先股2000万,股利率为10%,筹资费率3%;发行普通股4000万,筹资费率5%,预计第一年股利率为10%,以后每年按5%递增;留存收益为2000万元,第一年末的股利率为10%,以后每年增长为5%。所得税税率为40%。要求计算下列资本成本:(1)债务成本;(2)优先股成本;(3)普通股成本;(4)留存收益成本;(5)计算综合资本成本。【P241-245】 债务成本=2000*8%*(1-40%)/2000(1-2%)=4.90%

优先股成本=D/P=2000*10%/2000*(1-3%)=10.31%

普通股成本=D1(当年股利)/P+g(股利增长率)=4000*10%/4000*(1-5%)+5%=15.53% 留存收益成本=2000*10%/2000+5%=15%

2、某股份有限公司普通股现行市价为每股25元,现准备增发60000股,预计筹集费率为5%,第一年发放股利为每股2.5元,以后每年股利增长率为6%,试计算该公司本次增发普通股的资金成本。

普通股的资金成本=60000*2.5/60000*25*(1-5%)+6%=16.53%

4、万通公司年销售额为500万元,固定成本为100万元,变动成本率60%,全部资本400万元,负债比率40%,负债平均利率15%。要求:

(1)计算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和联合杠杆系数。

(2)如果预测期万通公司的销售额估计增长10%,计算息税前收益及每股收益的增长幅度。

经营杠杆系数DOL=(销售额S-变动成本VC)/(销售额S-变动成本VC-固定成本FC)=(500-500*60%)/(500-500*60%-100)=

2财务杠杆系数DFL=(销售额S-变动成本VC-固定成本FC)/(销售额S-变动成本VC-固

定成本FC-利息支出I)=(500-500*60%-100)/(500-500*60%-100-400*40%*15%)=1.32 联合杠杆系数DTL=经营杠杆系数DOL*财务杠杆系数=2.648、某公司目前拥有资金1500万元,其中公司债券1000万元,年利率10%;普

通股50万股,每股面值10元,所得税率33%。现准备追加投资360万元,有两种筹资方式可供选择:

方案一:发行债券360万元,年利率10%;

方案二:发行普通股360万元,即增发40万股普通股,每股面值10元,发行价12元。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

(1)计算两种筹资方式的每股收益无差别点及相应的EPS;

(2)如果该公司预计息税前收益为200万元,确定最佳筹资方案。

第5章 股利政策

2.公司全年利润总额2000万元,所得税率33%,用税后利润弥补亏损50万元,公司提取10%的法定公积金和5%的任意盈余公积金。下年的投资计划需要资金1200万元,公司目标资本结构是:自有资本与负债比例为4:2【资本占资金的4/6,负债占资金的2/6】,公司普通股数为2000万股。要求计算:

(1)公司当年可供分配的利润;(2)在剩余股利政策下,公司可发放的股利额、每股股利及股利支付率。

公司当年可供分配的利润=【利润总额2000*(1-33%)-弥补亏损50】*(1-提取法定公积金10%-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5%)=1096.50

发放的股利额=公司当年可供分配的利润-1200*4/6=296.50

每股股利=发放的股利额/股数2000万股=0.1482

5股利支付率=发放的股利额/税后利润2000*(1-33%)=22.13%

3.公司2001年提取了公积金后的净利润为800万元,分配现金股利320万元,2002年提取了公积金后的净利润为600万元,2003年无投资项目。要求计算:

(1)在剩余股利政策下,公司02年应分现金股利;600

(2)在固定股利政策下,公司02年应分现金股利;320

(3)在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下,公司02年应分现金股利。【题目有错】

以下题目不作要求

3、(2008年CPA考试题,此题较难,不做要求。)C公司正在研究一项生产能力扩张计划的可行性,需要对资本成本进行估计。估计资本成本的有关资料如下:

(1)公司现有长期负债:面值1000元,票面利率12%,每半年付息的不可赎回债券;该债券还有5年到期,当前市价1051.19元;假设新发行长期债券时采用私募方式,不用考虑发行成本。

(2)公司现有优先股:面值100元,股息率10%,每季付息的永久性优先股。其当前市价116.79元。如果新发行优先股,需要承担每股2元的发行成本。

(3)公司现有普通股:当前市价50元,最近一次支付的股利为4.19元/股,预期股利的永续增长率为5%,该股票的贝他系数为1.2。公司不准备发行新的普通股。

(4)资本市场:国债收益率为7%;市场平均风险溢价估计为6%。

(5)公司所得税税率:40%。

要求:

(1)计算债券的税后资本成本;

(2)计算优先股资本成本;

(3)计算普通股资本成本:用资本资产价模型和股利增长模型两种方法估计,以两者的平均值作为普通股资本成本;

(4)假设目标资本结构是30%的长期债券、10%的优先股、60%的普通股,根据以上计算得出的长期债券资本成本、优先股资本成本和普通股资本成本估计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5、(不做要求)假设有两家企业L和U,除资本结构外,其他方面相同。企业L有利率为6%的债务200万元,企业U只有股权。两家企业的EBIT均为50万元,两家企业的EBIT相同,即具有相同的经营风险。试分析在无公司所得

税条件下企业的套利过程。

6、(不做要求)吉优公司目前正在考虑融资问题。如果全部为股权融资,股权成本为10%。如果采用债务与股权的混合方式,则发行2000万元、利率为6%的债务。预计公司的EBIT为600万元,并假设MM的假设条件都成立,公司的税率为40%。请计算:

(1)两种资本结构下的企业价值分别是多少;

(2)在负债条件下的股东要求收益是多少?

(3)确定在负债情况下股权的价值,并证明SL+D=V=6000万元;

(4)两种资本结构下企业的加权资本成本分别是多少?

7、(不做要求)接上题。假设所有的条件均不变,只是企业的税率为40%,问:

(1)两种资本结构下的企业价值分别是多少;

(2)在负债条件下的股东要求收益是多少?

(3)确定SL,并证明SL+D=V=4400万元;

(4)两种资本结构下企业的加权资本成本分别是多少?

1.(不做要求)某公司2008年创造的净利润为20万元,2008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如下表所示。该公司正在决定上一年度的股利分配方案,有如下三种选择:(1)10派10;(2)10送10;(3)10转5。

资产负债表(单位:元)

上一篇:软件厂家授权书范本下一篇:二甲医院评审应知应会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