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专计算机教学与素质教育

2024-08-05

浅析中专计算机教学与素质教育(通用10篇)

篇1:浅析中专计算机教学与素质教育

浅析中专计算机教学与素质教育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迅猛发展,运用计算机进行教学,对中等专科学生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计算机教育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中专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利用计算机教学提高中专学生素质的建议.

作 者:何伟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职业教育中心校,225400刊 名:金山英文刊名:GOLD MOUNTAIN年,卷(期):1(12)分类号:G71关键词:重要性 问题 建议

篇2:浅析中专计算机教学与素质教育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微生物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探讨,分析了在微生物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期为广大教育者积累经验。

微生物学是研究与之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特异性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科。它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基础理论性课程,学好它对以后学生学习其他的课程起着很大的帮助。中专微生物教学包括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和实验教学,基础理论教学是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相关知识,而实验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微生物学实验基本方法、实验技术和操作技能,它不仅仅只是为了验证理论知识,更是对理论知识的拓展和升华,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但是由于微生物教学内容多,抽象复杂,如何学好这么课程,在这里结合个人实践教学谈些体会。

1、完善教学理念,调整教学内容

中专教育的使命是向社会基层输送大量的实践性强、动手操作技能好等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故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微生物教学中,为了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实验教学。培养他们的动脑动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尽快适应基层工作的需要。由于微生物课程内容多,我们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

1.1重点讲授总论,适当讲授各论

总论在微生物课程之中的地位是非常之高的,它不仅涵盖各论之中的重点内容,而且能够让学生对整个微生物学课程有一定很好的认识。通过对总论的讲授,让学生对课程有了总体认识,同时总论之中含有大量的概念,记忆性内容多而复杂,对学好各论有着铺垫作用。

1.2精简教学内容,做到与社会实际情况相结合

我们教师在微生物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从学生及社会需要出发,精简教学内容,对于重点、难点内容详细讲,讲深讲透;对于一看就懂的内容以及一些“过时”的内容一律不讲或少讲。

2、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手段,一个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达到教学效果。要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如下方法和手段。

2.1灵活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微生物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仅用传统的语言教学难以完全表达清楚。多媒体教学则具有很强的直观性,通过播放相关图片、音乐、动画片段等电教手段使大量信息具体化,视听结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全身心地去体会、去感悟,使原本枯燥、抽象、平铺直叙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栩栩如生。

2.2归类教学。即把生物学性状相同、致病机理相似的细菌归为一类,如革兰阳性茵、革兰阴性菌、主要产外毒素的细菌、感染途径相同的细菌、能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茵、致败血症的细菌、致化脓性感染的细菌等分别归类介绍,这样既能举一反三,便于学生抓住重点,又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帮助学生复习与巩固。

2.3启发式教学。在微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所学知识的记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改革实验教学,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起合理的引导作用。在微生物学实验课中,要求指导教师讲解要精炼,实验目的要明确,实验原理要清晰,实验方法与步骤要明了;并随时检查和纠正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重视操作程序的错误会直接影响整个实验结果的成败。

3.1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微生物学实验课是通过实习、示教及展示,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学生在实验教学中,要从最基本的操作技术做起,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基本技能训练。一般示教操作由教师演示,教师一定要以严谨的学风为学生做好示范。如:接种环使用方法、平器盖和棉塞的正确放置、细菌的划线接种等。特别是在做细菌染色、细菌的接种等实验时,因要接触到活的细菌,教师要重点强调无菌观念,建立无菌意识,防止污染。只有通过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

3.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针对一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并进行综合分析时,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扩展学生分析问题和想象问题的空间。例如抗生素抗菌敏感度实验、细菌的生长现象等结果的判断与分析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实验中的现象,为何会出现如此的现象,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找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3.3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科研能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促进教学条件改善,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增强。通过让学生参与科研课题和课题设计教学,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思路,提高了学生阅读和分析文献的能力、口头表达和确立观点的能力、撰写研究论文和综述的能力以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等等,从而提高了学生在科研工作中必需的科研素质以及满足了培养高层次的医学人才的需要,这充分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改变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教育状况。

总之,微生物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微生物教学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探究,但是,都要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同时,在具体实施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并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或修改。

参考文献:

[1]陶晶,张湘燕.针对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常见问题的思考与探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的思考[J].微生物学通报,2007,34(6):1226―1228.

[2]王志强.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常见问题探讨[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

[3]钟启平,訾自强.以多种教学方式改进医学微生物学教学[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2):l13-114.

篇3: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教学浅析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 计算机教学普遍存在理论较多,专业技能训练太少的情况:由于学生实践的机会不多,致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

2. 教学内容体系滞后:计算机学科更新换代比较快,几乎两三年就会有新事物、新概念出现,然而教材确实几年甚至十几年也不变,其知识体系落后,实践教学活动也不能根据实际要求适时进行调整。

3. 实践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不灵活,实训教学课还多属注入式教学,开发性、创新性实验较少,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实训能力和综合素质。例如,大多教师在上计算机实验课之前,先要“讲实验”,即把实验内容从头到尾讲解一番,说明每一步可能遇到什么问题,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应如何解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其实就是将教师演示的过程复制一遍。另外,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还常常强调学生不要进行诸如删除系统文件、修改注册表。这种教学方法讲解和实际操作分离,不符合计算机学科的学习规律,降低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

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扩招,中职学校生源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总体招生水平下降,教学经费相对减少,实验设备投资力度较小,设备运行速度较慢,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大多数专业老师是从学校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有些是从其他学科转入计算机专业的。由于自身实践不足再加上教学设备更新较慢,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有待提高。

6. 生源问题:现在,由于大学和普通高中的扩招,中职学校的门槛很低。进入中职学习的学生,其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高,混日子混文凭的学生大有人在,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另外,中职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由于目前农村乡镇中学计算机教学设施的不完备,许多学生在初中学习时还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更谈不上操作和运用了。总的来说,中职生源文化素质不高,对计算机的认知程度也很匮乏。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缺陷的解决思路

1. 加强教材的针对性。

职业技术教育是合格教育,而不是优秀教育,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我们培养的是计算机操作员而不是计算机工程师,所以授课课程应以实用为目的,针对学生基础相对较薄弱的特点,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旨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因此编写一系列符合专业要求的整合性较强的高质量教材,形成优化配套的中职教材体系,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辅助条件。我作为一名计算机老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提出以下建议:一方面应该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调整课程结构,精讲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课,加大职业能力训练的比例,比如可以将学生比较难以接受的专业基础课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适当压缩,仅仅将其引入门而不做深入的研究,也可将其作为限选课(也要考虑照顾部分专升本的学生)。同时重点开设一些学生易于接受、实践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如3DMAX、网页制作。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社会的需要而不断调整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应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把职业资格标准中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融入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如今证书是就业的重要砝码,所以通过各种计算机认证可以使学生看到所学成果,提升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中职学校实践教学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学校要集中精力探索建设教学、科研、生产、培训相结合的多功能实训基地,推行产学结合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经常让学生走出去,找到与社会的切入点,了解社会的就业市场,回到学校后,有的放矢地进行专项培训,加大目标教学的力度。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复合型的应用技术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定向培训等方法,可以让学生及早地了解社会需求,把握社会定位,增强学生的社会感和责任心。

3. 加强师资队伍的能力。

对教师进行以提高技能水平为目的的培训,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办出中职特色的关键。近几年中职教育的迅速发展对中职师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着大部分教师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从教,本身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而专业资队伍建设本身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针对这一问题,中职学校可外聘有实践经验的企事业单位一线技术人员来弥补实践教师的不足。可以考虑在周边学院、企业中寻求一些具有实践经验,并有一定教学能力的应用性人才,作为学校的实践教师,并建立这些专门人才的信息库。这些人才的加盟必将使本专业的师资队伍的结构得到较好的调整。另一方面,IT技术的快速更新需要教师不断地加强学习,以适应IT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从中职学校政策方面考虑,应该在鼓励“双师型”教师等问题上给予实质性的体现,比如为教师提供各种学习机会,促进师资队伍整体发展。

4. 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上机实践的热情。

有没有学习兴趣,是学生是否能学好的重要因素。而上机练习又是学好计算机的关键。我认为任务驱动法和讨论法是培养学生兴趣的行之有效的两种方法。以讨论法为例,就是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学习或上机的一些问题,教师对于共同的问题根据情况进行解答或启发学生去上机实践从而得出正确答案。在实施时,分组很重要,男女学生的比例,以及善于言谈者与不善言谈者的比例一定要适当,才能保证讨论气氛热烈。这些方法都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培养他们的兴趣,督促他们勤于上机实践起了很好的作用。而“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的角色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这样的教学法是从完成某一“任务”着手,将所学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提出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目标,引起学生的兴趣,再通过讨论、讲解或操作,明确哪是新知识,哪是旧知识,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之完成“任务”,从而学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使其以后遇到其他类似的操作也能在稍做尝试后灵活运用,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建构。

篇4:浅析中专计算机创新实践教育教学

关键词 中专计算机 创新实践 教学目标 问题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在这个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里,如何做好技术的发展成为了重中之重。要想将信息技术发展的好,将技术应用到实际中去,那么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尤为的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计算机技术成为了许多中专技术学校开设的一大课程,在发展了许多年后,计算机技术教学进入了瓶颈阶段,如何有所突破成为了许多科学工作者探究的重要问题。因此,笔者在本文的论述中选择从中专计算机教育教学目标概述、中专计算机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中专计算机教育教学创新性发展等方面对中专计算机技术进行一番探讨。

1中专计算机教育教学目标概述

中专教育是围绕着以培养专业性的操作技术人员而展开的,其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学方式等都根据这个要求而来。中专计算机教育教学也不例外:中专计算机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有一定的文字录入和文字编辑能力,能够比较熟练地使用win98操作系统,具有一定的上网操作能力、能够使用excel 制作出电子表格文档,能够熟练进行数据的计算、排序和筛选、能够使用powerpoint 做出漂亮的演示文稿等专业计算机技术的人才。中专计算机教育教学并不是社会培训,在知识的传授上面也不能简单机械的以有没有用来区分,中专计算机的教育任务在教给学生必须的实用计算机技能的同时还应该以培养具有系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能够在实际生产中合理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为目标。总而言之,中专计算机的教育教学强调的是“专”而“实”。

2中专计算机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专计算机专业从开设至今已发展了一段时间,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为:课程设置不合理,其主要表现为无论中专计算机发展了多少年,课程的设置一成不变;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直采用一种传统式的老师负责叫兽、学生只管聆听的教育教学模式,直接导致教学的效果不明显,学生学习效率不高最后沦为只是为了被动的学习一门专业课程,即使在课堂的教学中根据了实际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这些求变都不够的彻底,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可谓是杯水车薪;教育教学的模式两极化,其主要表现为中专计算机的教育教学要么完全以一种接近于社会计算机培训的方式开展,要么就是完全一种理论知识传授的方式进行的;前者的结果就是学生进入社会求职看似能够有一技之长但是久而久之就会暴露出知其然却不知所以然的不足,而后者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将所学的有点和实际生產脱节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一言以概之,中专计算机教育教学在发展了多年之后已然进入了需要大力改革的阶段了。

3中专计算机教育教学创新性发展

如何将中专计算机的教育教学发展起来,笔者认为:创新是其发展的关键之所在。首先,在课程的设置上面要力求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和生产相结合,让学生告别单一的课程学习,真正的能够在课程的学习中快乐的收获知识,掌握技能;其次,要在培养的方式上面进行创新,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力求综合发展的时代,诚然我们的中专计算机专业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培养出能够在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相关专业领域进行实际操作的专业人才,但是只有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在市场上面才能够将知识以及技能发挥的更好,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在工作中取得一番成就,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最重要的是要在计算机技术的学习与教育教学方面进行创新,教育教学不但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还应该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只有这样我们中专计算机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真正的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求。

4结语

虽然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专计算机的教育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发展至今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并非一朝一夕的改革能够解决的,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进行探究、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我们的中专计算机教育教学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焕发第二春。

参考文献

[1] 王云霞.注重教学模式创新,强化中专计算机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3.03.

[2] 齐广珍.中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创新[J].电子制作,2013.20.

[3] 张海波.浅论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与教学创新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3.

[4] 陈小飞,严涛.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造力[J].华章,2011,4.

篇5:浅析中专计算机教学与素质教育

论文关键词:素描几何形体教学 教学目的 兴趣 造型规律 形体结构

论文摘要:中专美术专业课要从素描几何形体教学抓起,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造型的基本规律,为以后的素描等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有的物体造型无外乎三大类:方类、圆类、组合类。不难看出,方类和圆类是最基本的类型。它们的代表就是正方体和球体。画好了这两个最基本的几何形体,再画其他任何形体都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美术又称造型艺术,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而素描几何形体是素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专生美术专业课必开的基础课,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造型的基本规律,为以后的素描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要素。没有学习兴趣,就没有内在的动力,就没有学习的自觉性。这样的美术教学、美感的培养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美术教材中的作品,对学生来说仅是一幅幅陌生的画面而已。要循序渐进地向他们展示教材内容的美,从造型、构图、内涵多方面来讲解,使学生体会其中寓含的深层的美,使美育深入到每个学生内心深处,触动其心弦,引导他们去思想、去领悟、去深思,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爱美情感、爱美情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初入中专的学生专业课水平参差不齐。怎样在短时间内让差点的学生绘画水平很快赶上来?素描教学是最有效的方法,几何形体教学又成了最有力的教学手段。怎样才能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几何形体教学中来?大自然是培养情感的最好导师。在美术教学中,我就带学生到大自然中,通过对自然的写生,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热爱生活,能够发现美、鉴赏美、表现美;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的物体造型无外乎三大类:方类、圆类、组合类。自然环境是引发学生丰富情感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能引起他们的联想,从而激发其特定的情感,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学生不同的情感活动。

二、美术专业课要重视素描几何形体教学

我在中专生入学阶段的教学思路是:先画素描石膏几何形体,再画素描静物和石膏挂面;而速写,作为一门重要课程,开始训练得越早越好。

1 素描几何形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①目的不清。认为石膏几何形体比较简单,学生容易画,把素描几何形体与普通的素描静物同样看待,失去了素描几何形体教学的意义。

②无重点。让学生把所有几何形体都画一遍,不分重点,花同样的精力去学。

③开始写生时每组几何形体摆的数量过多。学生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构图、明暗、画面效果等方面。

④写生时没有合理安排顺序。有些环环相扣的内容没按合理的顺序安排,很难收到好的效果。

⑤造型规律讲得不透。每种几何形体都有它自身的造型规律,掌握它是我们学习素描几何形体的主要目的。造型规律讲得不透,教学目的也就很难达到。

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表现出一些师生对素描几何形体教学的认识不清。

2 正确认识素描几何形体教学

几何形体是从自然形体中概括出来的最简单、最基本的形体。我们掌握了它的造型规律就可以举一反三,去描绘自然界中的其他任何形体。法国画家保尔塞尚指出:“一切物体的形态,无论构造多么复杂,都可以概括为几种几何形体,即球体、圆柱、圆锥和立方体的结构形式。”把具体的形象概括为单纯的几何形体,再用抽象的几何形体去认识具体对象,以此掌握形体变化的基本规律。画几何形体的目的是在于培养、训练初级入门者的最简单、最概括的形与体的观念,并能掌握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可以说,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素描几何形体是素描教学的基础,因此说它是重中之重。

3 怎样使学生学好素描几何形体

①归纳分类,明确任务抓住重点。几何形体的种类有很多,我们泛泛地去画就会浪费很多时间。有些学生几何形体画了很多,仍然没有解决最基本的问题,如基本的透视问题、明暗规律问题等。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抓住重点。重点就是将几何形体归归类。所有的几何形体无外乎三大类:一类是具有方形特征的(由各种平面构成的体)方类,如立方体、长方体、棱柱、棱锥等;一类是具有圆形特征的圆类,如圆球体、圆柱体、圆锥体等;还有一类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简单几何形体组合而成的组合类,如圆锥体和圆柱体的组合等。其中立方体是方类几何形体的代表,因为它具备了所有方类几何形体的主要特点,即都是由平面组合而成的立体,棱角分明,面与面之间的明暗是突变而没有过渡。其中圆球体是圆类几何形体的代表,因为它具备了所有圆类几何形体的主要特征,即都是由曲面或主要由曲面构成的立体,明暗是渐变的,过渡自然。所以立方体和圆球体就是素描几何形体教学的重点。对这两个几何形体的造型规律应讲清、讲透、讲彻底。学生也应对这两个几何形体进行研究,写生时不要草草了事,要强调画的越具体越深入越细致越好。至于组合类几何形体,都是由基本几何形体组合而成,它的造型基本规律在基本几何形体中都可以找到,只不过比基本几何形体更为复杂些罢了,所以不能作为几何形体素描教学的重点来研究。   ②确定先后顺序,必须先讲立方体,其次才是圆球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就写实绘画而言,不论我们画什么,都会遇到透视问题。以立方体为例,最容易讲清透视的基本规律。也许有人认为先从圆球体人手也可,我说不可以。表面上看,我们只要把轮廓画圆,再画上明暗,就可以把圆球体画好,并不涉及透视问题。其实不然,圆形物体的明暗可以分为亮调子、灰调子、明暗交界线、暗调子和反光五个基本层次,简称五调子。这五个调子多以环状分布在球体之上,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描绘它,能不涉及圆形的透视变形吗?有人又会问,我们直接以圆球体或圆柱体为例来学习透视不行吗?从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大量的研究资料来看,这样做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应从立方体人手,把立方体的学习放在素描几何形体教学的首位。

③各个击破,不能贪多。我曾见过一些老师,认为几何形体很简单,一开始就给学生摆许多几何形体画,学生的作业很容易出效果,画面也较丰富,有的还能参加习作展等,于是乎学生高兴,老师也高兴。但在以后的素描作业中,会经常出现一些最初级的错误,纠正起来很困难,影响到他们的进步,原因是一开始让学生画的件数太多,学生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构图、明暗、画面效果等方面,忽略了画几何形体的真正目的是掌握素描造型规律。我的做法是按照立方体、圆球体、圆柱体、圆锥体的顺序,有步骤地加以学习,把每一个几何形体的透视规律、明暗规律等讲清、讲透。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细节决定成败,这些细节不能忽视

1 形体结构。最开始的素描课,从基本功做起,最重要也是最难掌握的是透视知识。要让学生熟知透视最基本的规律――“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画圆柱体时,要讲椭圆的画法,要讲到圆柱体的顶面和底面由于离视平线的远近不同,圆面的透视缩形变化就不同。要多给学生做示范,把范画挂在墙上,只有让学生知道好的作品是什么样,他们才可能画得好。万事开头难,一定要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明暗调子。等学生能较快地画出较准的形体结构时,就可以让他们尝试打明暗了,让结构和明暗结合起来表现。让他们了解两大部、三大面、五调子,还要讲立方体、球体的明暗造型规律等,但最主要的还是形体结构。

近年来,美术教学的改革在逐步深化,

“教师教什么、如何教”已经成为美术教学的一个热门话题。我认为,要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学好素描,一定要把基本功夯实。教师除了自身应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外,还应该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对学生动之以情方能晓之以理,科学、感性的教学才能使技法和理论生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 奚传绩《美术鉴赏》[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篇6:浅析中专计算机教学与素质教育

论文关键词:药剂专业 调查 药理学 教学

论文摘要:通过对我校药剂专业毕业生、实习生,实习单位带教人员进行调查问卷、访谈,针对发现的问题,对药剂专业《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基础》的教学进行改革尝试,力求培养实用型人才。

《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基础》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药剂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常用药物的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熟悉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一般原则和基本治疗方案,了解重点药物的作用机制,为指导合理用药,预防和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开展药学服务和从事药剂专业岗位工作奠定良好基础[1]。近几年我校药剂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于社会零售药店、医院药房等,为了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具备较强岗位适应性,成为面向基层的技能型高素质型药学人才,我们通过对医药企业实习的学生及相应带教人员等进行调查和访谈,从中获得一些对教学改革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1 研究方法与结果

1.1 对象与方法

对本校药剂专业毕业后在药店工作的学生,共31名进行问卷调查;对有我校实习生的药店带教人员、店长进行个人深入访谈;对药店的部分员工进行小组访谈。

1.2 结果

1.2.1 从事职业

本次调查共收有效问卷31份,其中25人占(80.6%)从事药店营业员工作,2人(占6.5%)为收银员,4人(占12.9%)为库房管理员。

1.2.2 工作情况

(1)能独立承担药品销售工作的时间: 有17人(占54.8%)能在两周到一个月时间中能独立承担药品销售工作;有8人(占25.8%)能在一至三个月能独立承担药品销售工作;只有1人(占3.2%)能在零至两周内可以独立承担药品销售工作。

(2)与非药剂专业毕业同事相比,学生认为自己的优势:有16人(占51.6%)认为自己与非药剂专业毕业同事相比,在医药专业知识方面更强,有7人(占22.6%)认为自己与非药剂专业毕业同事相比没有优势,有4人(占12.9%)认为自己沟通能力上有优势。

1.2.3 用药指导情况

(1)据统计当顾客咨询选用药物时,仅有38.7%的学生能做到询问用药者情况后自行判断,有32.3%的学生向顾客推荐反馈疗效好的药品,有22.6%的学生则向顾客推荐店里销量最好的药品,更有极少数(占3.2%)学生推荐广告上经常看到药品或请顾客咨询坐诊医师。当顾客咨询药物情况的时候,有90.3%的学生能说出药物用量,83.9%的学生能说出药物用法,87.1%的学生能说出药物的作用;但仅有54.8%的学生能说出药物的注意事项,51.6%的学生能说出药物的禁忌症,35.5%的学生能说出药物的不良反应。

(2)据统计学生最擅长推荐药物中居前三位的药物分别是:感冒、清热解毒药,儿科用药和抗生素。最不擅长推荐的药物中居前三位的药物分别是:心血管药物,肝胆消化系统药物、中药品种。有38.7%的学生能把大多数常用药物商品名和通用名相对应,有32.3%的学生只能把3/4的常用药物商品名与通用名相对应。当顾客问及某药品疗效时,有51.6%的学生按药品说明书进行介绍,仅有25.8%的学生按药理学知识介绍。

(3)通过对实习生的访谈得知,顾客询问最多的问题依次为药品成份、功效、用法、用量、副作用等。而学生在实习及工作中感到自己比较欠缺的正是关于药品的.成分、含量、用法、用量等专业知识,觉得学校的学习实用性不强,到了实际工作中对药品非常陌生。

2 讨论

通过以上数据和访谈情况表明,学生在学校期间掌握的理论知识有限,以致在实际工作中出现药品专业知识欠缺,不能与临床需要相结合做好用药指导工作,不能很快适应工作等问题,为此,我们在药剂专业《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基础》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力求培养实用型人才。

2.1 整合教学内容,力求“新、实、精”

“新”—— 随着医药事业迅猛发展,药物的更新换代加速,一些药物的作用机制不断被深入认识,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和药物作用靶点。在教学中增加一些临床应用较多,但课本没有提及或者没有作为重点药物提及的内容,如磷酸二酯酶Ⅲ抑制剂:西洛他唑,能够可逆性抑制多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临床广泛用于改善慢性动脉硬化性闭塞引起的慢性溃疡、疼痛、发冷及间歇性趾行等症状[2]。还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给学生介绍某一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更好地与临床用药接轨。如:“糖尿病的治疗与护理”,“高血压的合理用药”,“抗生素滥用的危害”等讲座,既可更新药理学知识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即理论联系实际,在临床及日常生活中,药物商品名众多,一种药有好几个商品名,而教材上的药名基本上是以通用名为主,以至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对药品非常陌生,针对这一难题,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给学生多介绍常用药物的商品名,讲解药物商品名与通用名的关系,例如:芬必得/芬尼康/芬力克的有效成分均为解热镇痛药布洛芬;严迪即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罗红霉素;沐舒坦/乐舒痰/润津的有效成份均为祛痰药氨溴索。同时,以课后作业形式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药店、医院药房收集药物商品名,并相互交流讨论,以班级为单位登记汇编成册。这样既增强了教学内容实用性,也使学生能很快适应实际工作,当面对品种繁多的药品时能根据其通用名判断主要药理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篇7:浅谈中专计算机教学方法

一、科学化分析设计课程比例。

在计算机教学中,教材的本身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要注意教材的选取,选取内容新、实用性强的教材。教师在上课时不能照本宣科,应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上课时不仅要给学生加进去最新的相关知识,还要剔除内容陈旧、实用性差,重复部分。另外,对教材上写到的一些基本功能,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入一些实际应用技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我们国内中专院校开设的计算机课程大部分都是Windows办公软件的应用与操作,如:报表常用软件Excel、文字处理软件Word、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软件、数据库等,这些软件都需要很强的应用能力和操作性,在很大程度上都需要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理论知识与上机操作的合理搭配。不能光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忽略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不能光学不练,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根本达不到我们的学习目的。另外,要合理安排上机的时间,时间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要合理分配,这样才能使这个效率最大化。要扎实的学习理论课程,以理论带动实践的学习,这样才会把课程分配好。

二、要合理、科学的设计教学目标。

我们在设定教学目标的同时,除了要考虑课程本身的内容,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要将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积极性。教学目标一方面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对教学活动产生结果的大胆预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要充分考虑到要以学生为中心,要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主要目的,以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为目标的最终结果。例如,在准备进行Excel数据筛选课程讲授前的准备工作,我们教师可以先对学生做个学前测试,要求学生可以将成绩表中的各科优秀和较差的名单筛选出来。可能大多数学生会用到以前掌握的Word知识去做,遵循老的方法和模式,但是最终结果是要靠人工的方法去鉴别各科成绩,耗时又耗力,而通过Excel做,只需要简单的几步就可以做到。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学习,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科学安排教学设计,加强课堂的互动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整个课堂时间里进行灌输,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的灌输,学生的感受很大程度上被忽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被压抑,而要摆脱这种情况,必须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一)因材施教保证基础知识的传授。教师在讲课之前,不仅仅要单纯的备课,还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到自己喜欢的知识。计算机操作是一门需要大量记忆的学科,因为几乎每个软件都有很多功能和结构各不相同的菜单,不易记忆,很容易引起混乱。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根据软件不同的功能特点编制教案,在上机操作时按照步骤进行演示,化繁为简。

(二)理论教学要精讲多练。现在的中专生在入学之前都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同时,现行的计算机教程也比较通俗易懂,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更加注重教学方法,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上。以Excel的学习为例,教师在理论课上只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加以讲解,如:单元格的引用、函数的运用等。除了进行理论讲解之外,在上机课时还要进行详细的演示,帮助学生学习。而对于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可以留给学生自学,等以后上机让学生自己来操作。

(三)引导为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就意味着我们要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还要训练学生自学的能力。自学是今天社会的又一种生存方式,不会自学的人就意味着在未来社会中他将失去生存的权利。大而全的教学内容仅在授课时间很难完成,教师的作用是点拨要点,介绍基础知识,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四)详略恰当,有的放矢。在计算机的教学中,有很多知识比较抽象难懂。沿袭以往教学中由浅入深,步步深入的方法,恐怕很难达到效果。所谓“有的放矢”,就是先给学生看到学习这门课程后能完成的工作、及结果,而不急于先详细讲解这门课程比较枯燥的概念和基本知识部分。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后,回过头来再学习前面的基本概念,这样对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可以通过举例子和已经做过的实际工作帮助学生理解,真正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增加了学习的效率。比如,在学习word时,图文的作用不易理解,可以留给学生一份图文并茂的文本作业,包括一些框图、结构图等等,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五)抓好实验,学以致用。学习经验告诉我们,计算机只靠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学好计算机,必须多实践。所以,计算机的实习课和上机考试尤其重要。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上课的授课内容,更要把实习课安排得很精彩。

要做到授课内容和实习内容挂钩,不分离,每节实习课都要做一些与课上知识相联系的实际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将每节课的新知识充分消化、吸收。

(六)开设综合课程设计。多年来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软、硬件课程界限明确,各门课程实验也都以软件为主。从近几年对学生调查看出,学生普遍惧怕硬件,学生存在着重软轻硬的现象。造成这种不均衡现象的原因有课程设置的原因,也有课程和课程之间、课程和实验之间彼此衔接上存在着的不协调。开设综合课程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建立起各门课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电脑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应用如此广泛,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水平,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要鼓励学生不断地接受新东西,才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迎合社会的需要。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传统的以教师、黑板加实验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以落后的方式教先进的内容”这种教学方式对图文并茂的窗口软件无法形象描述,繁琐的操作步骤又令学生听而生厌,众多枯燥的俗语很难讲述清楚,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使用PowerPoint展示教师的电子讲稿,也可以通过演示一个具体实例讲授对软件的操作,还可以利用Authorware多媒体制作软件在屏幕上通过文字、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等信息完成授课内容,既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又加大了信息量的传授,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可以增强学习的效果。实现由“理论型”向“技能型”转变,上机操作是连结“理论型”和“技能型”的纽带,是培养中专生计算机实践技能的主要形式,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改进上机操作指导方式,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上机操作是连结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是计算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是衡量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试金石。学生上机操作前的准备步骤一直到上机完成的结束步骤,要求学生独立自主的完成。在每节课结束的前十分钟,对学生上机操作进行随机抽样,与学生交流上机时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样本及时了解学生的上机情况。这样既可以给学生一个更为自由的空间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随时掌握学生上课的实际情况,以便于及时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

篇8:浅析中专计算机教学与素质教育

一、职业中专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

职业中专计算机课程是所有学生进行专业性学习的基础课程,只有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才能真正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教学的首要基础性目标,就是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学习指引者,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职业中专计算机教学的第一目标,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增强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技能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课程,这门课程的理论性并不强,重点在于强调应用实践性和操作性,因此,计算机教学的最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增强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

(三)帮助学生养成对计算机知识不断学习拓展的习惯

计算机教学,除了教授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熟练计算机的操作实践以外,重要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养成持续不断学习计算机知识的习惯,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和拓展计算机能力的意识。这一习惯或意识的树立,能够在学生的未来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十分有益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二、提高职业中专计算机课程教学效率的具体措施

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明确了教学目标后,就需要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积极与学生沟通,从而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从而促进职业中专计算机课程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提高职业中专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率,首先的前提条件就是从教师着手。教师要通过再教育、培训以及自我的主动学习、自我的主动提升等方式来有意识地在计算机专业素养等方面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主要指教师知识能力水平的提升以及知识输出能力的提升。

1.知识能力水平

教师知识水平的提升主要指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提升计算机教师在计算机知识领域内的能力知识水平。教师要通过再教育、再培训等方式,再加上教师主动的自我学习、主动的锻炼和沟通等,从而提高教师的知识能力水平。

2.知识输出能力

教师的知识输出能力主要指教师自己本身所拥有的知识在教学中的输出效率能力,即教师自身知识输出效率较高,则教师的知识输出能力较强。教师自身专业素养最重要的一方面就在于教师将自身的知识能力通过合适有效的转化,从而能够讲解给学生、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提高。

(二)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度

提高教师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度。教师摸索不同的教学方法的前提,是要符合学生的基本情况。例如,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学生分组进行备课,然后参与到课程讲授的过程中,这样,在计算机课程中,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处于补充教学的地位,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知识,还能提高学生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参与度,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三)通过课堂检验对教学成果进行查漏补缺

教师开展计算机教学效率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将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完全吸收,而是存在知识漏洞。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每节课中抽出十分钟的时间对自己的教学成果进行课堂检验。例如,教师将所讲过的知识对学生进行随机抽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还能够帮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

综上所述,职业中专计算机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需要建立在教师和学生有效沟通的基础上。教师首先要明确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从知识能力水平和知识输出水平两个方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并最终通过课堂检验来帮助学生进行查漏补缺,从而一步步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同时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冯化林.浅谈如何提高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J].读与写,2015(1).

篇9:浅析中专计算机教学与素质教育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素质教育;创造性思维;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338-01

中专的计算机教学是对学生的一项基础文化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争取通过计算机的教学来使得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推进素质教育。那么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怎样推进素质教育呢?

一、抓好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不是单纯的技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贯穿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爱护计算机和遵守机房规定的良好习惯,具备团结协作和互谦互让的人际交往能力,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1、良好的学习态度

入门阶段,大部分学生认为计算机很神秘,很难学会,容易知难而退。针对这种现象,笔者改变常规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先在轻松的环境下看到计算机、触到计算机、听到计算机,通过慢慢的引导使学生对它的畏惧感逐渐消失,再让他们进入正常的学习当中。此时,笔者会严格要求每位学生,在克服种种困难的实践中,磨练学生的意志力。

2、良好习惯的养成

一个不好的习惯,可以影响人一生;一个好的习惯,可以受益一生。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我们通过计算机实践课,培养其良好的工作习惯。例如,换鞋进入机房,找到自己对应的计算机后,先把显示器和桌面擦一下,然后开机进行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不能随意敲打主机箱、键盘等物品,遵守机房的各项规章制度。实践结束后按正确的方法关机,自觉地把键盘推回电脑桌里,最后把自己所坐的电脑椅放回原位。这一整套的行为,虽然看起来都是一些小事,可把这些小事都自觉做好了也就是一个好习惯的养成。

3、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让他们能够在学习、生活方面互相团结、互相帮助、互相谦让。在“网页设计”这节课里,笔者先让学生单独做一个网页,做出来的网页效果不理想。此时换一种方法,让学生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重新设计网页。小组成员先共同探讨,之后分工,每位学生负责网页中的一个模块,最后把模块组合起来,一个效果很好的网页就做出来了。在整个过程中个人能力和集体力量完美的结合,让学生感受到个人的成功离不开集体的力量。

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智力素质,而思维能力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就是思维品质。计算机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新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因此教师要深化计算机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提供新颖独创而又存价值的思维成果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常常以大量灌输知识性的内容为主,而忽略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材常采用将一些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的实例教学,操作步骤讲解的详细而规范,这样的教材虽然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却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只需根据教师的要求,将教材上的步骤稍加修改。不用做太多的思考就可以完成任务。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更应该遵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践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以“任务驱动”方式设计教学内容,注重精讲多练,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发表不同的看法,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己学、自己动脑、自己动手的机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操作时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不是单一地受现成的结论,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2、发展学生的抽象性思维

抽象思维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以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核心就是思考。它能让學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等一系列过程,实现对感性知识的加工并使之转化为理性的认识,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计算机语言具有抽象性、系统性和逻辑性,理解这些知识和概念,对学生的思考方式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课堂上要解决一个程序设计问题时,教师首先蓦让学生考虑适当的算法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研究,用流程图形象地归纳出程序的一般性规律,然后再用计算机语言描述出来,编制出完整的计算机程序。这就是一个高度抽象的信息处理过程。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学会了如何思考、推理,如何用语句实现算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的灵活性思维

思维的灵活性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指善于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结合已有的经验.及时地用新的观点看待客观世界中时刻变化的问题,并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新设想和新方法。学生解题的思路广、方法多、解法好就是思维灵活性的良好表现。计算机教学中“一法多用”、“一题多解”是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有效途径。比如:

教师在讲解某一软件中新建文件的方法时,就可以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给出如下方法:法一,用“文件”菜单中的“新建”命令;法二,用常用工具栏中的“新建”按钮;法三,用快捷键Ctrl+N。学生再通过上机实践总结出能够通用的方法。这样“一法多用”或“一题多解”的训练不仅能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能提高学生的灵活性忍维,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本领。

三、结束语

篇10:浅析中专计算机教学与素质教育

摘要: 教育是一种人类道德、科学、技术、知识储备、精神境界的传承和提升行为,也是人类文明的传递。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任何教育一定都是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特教中专的学生有其特殊性(学习方式,接受能力的不同)也有做为中专生的普遍性(对于知道认识的不深刻,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

计算机是从诞生以来,以飞快的速度改变着世界。结合以上三者,对于特教中专学生的计算机的教育既要注重基础的教育,有应当引导学生积极拓展视野,跟上计算时代的发展,也要特教中专学生这个即特殊又普通的主体。

关键词: 特教中专 计算机 教育 问题 对策

计算机全称电子计算机,又称电脑。自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在这短短的半个多世纪里,计算机以其非凡速度(包括计算速度,更新速度等等)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一门不可或缺的基础技能,计算机教学也已经成为了各个学校必开的一门学科。特教学校也不例外。那么一门课程的开设会面临些什么问题呢?

一 特殊教育中专计算机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1现代中专计算机教学问题

在1999年中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出国留学越来越便利的时代背景,以及中国家长传统的希望孩子通过大学校园鱼跃龙门的传统思想的共同作用下,中专生的招生空间被进一步的压缩,导致中专的入校生的素质良莠不齐。在这其中还有些城市里的孩子自幼接触电脑,更有胜者沉迷网络不能自拔。与此相对的是另一些农村家庭的孩子(特教中专学校更是如此,一些家庭因为孩子的残疾,耗尽了家庭的心血)因为家庭条件的限制可能并不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接受到完备的基础教育,更不用说对于计算机这种“奢侈品”了。学生素质的参差带来了严重的教学难题。其后果是学生的接受程度有明显的差别,如果教师所教授的内容过于浅薄,哪些有一定基础的同学在上课时就很难集中思想,难以有效利用上课时间;如果教师所教授的课程有一定难度,又会使基础薄弱的学生难以理解。长此以往,会对教学的质量造成严重的问题。

2特殊教育中专学校所要面临的特殊问题

在谈到特殊学校里的这群特殊群体之前,我们还是应该先看看中专生这个受教育群体。中专生在年纪上正值16、7岁的花季雨季到23、4岁的青年时期,在文化层次上一般刚刚度过小学和初中的初等教育,普遍文化层次不是太高,对于很多事物的理解还停留在青少年时期。但是在另一方面他们又即将步入社会,生活的中心也在由学习逐步转换为对于工作的准备,这时有些同学的注意力极易被分散,对学习便不在那么重视。

谈到残疾人这个特殊的群体,中国作为一个和谐社会,我国的政策一直强调对残疾人的关爱。尽管残疾儿童有种种不同的残疾情况,但接受教育是他们共同的要求,也是国家和社会的共同责任,保护、实现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权利我国的一贯政策。在政策的领导下各地的残疾人教育如火如荼的展开着。残疾人教育是对视力、听力、言语、智力、肢体有残疾的人实施的教育。它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特教中专正是针对这些特殊人群开展的职业技术教育,这明确只出了我们特教中专的主体学生是残疾人,这些人会还视力、听力、语言、智力或肢体方面具有去特殊性。但是也正是由于特殊教育中专学校其受教育的主体的特殊性,使的特殊教育学校不但面临着普通中专学校需要解决的一般性问题外还需要着重解决一些残疾人自身所独有的问题,例如由于残疾同学的特殊情况,造就了其独特与其他人的交流障碍,或者由于其相对独特的成长环境造成的独特心灵世界,还有部分家长出于其独特性而对其加以的特殊关注,但是这些关注有时带来的却并不是什么好的结果。以上种种都给给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上造成一些意想不到的障碍。

二 教学对策 加权学生对自我,以及知识的认识,积极调动学习的自主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去学。

在被儒家尊崇为“四书”之一的《礼记·大学》中有这样的名言:“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意思是:“要想在天下弘扬美好品德的人,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身的品德和行为。”可见,预成才先成人,预起家治国必先善其身。学生做事学习的主体,如果不能充分发挥其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那么一切教育都会变成都只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无法落到实处。

俗话说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如何提高学习的自身的积极能动性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有很多学生对于进入学校的目的不明确。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来学校,自然也就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不明白计算机对于当今社会中意义,计算机的普遍性,又怎么能够真正的沉下心去学习计算机呢?不夸张的说在计算机和网络越来越普及的将来,如果不会使用计算机就等于不会读写。当然对于这些,教师是不能直接代替学生去理解,我们只能通过计算机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实例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的思考,从而让学生在思考中理解计算机在当今社会的意义以及认真学习计算机的意义。在这里我所说的学习不仅仅是指对课本的学习,也包括对于计算机深层次应用。不夸张的说如果可以用的好计算机,那么计算机完全可以代替人的眼(针对于视障学生的读屏系统等)和口(如word,QQ,mail等),这一点我们可以在伟大科学家霍金的身上看到。(其实我个人提倡找一些高端的实例展现给我们的学生,让其真正的被震撼到,从而引发其学的兴趣。)

对于特殊教育的对象因其自身的特性及种种,部分学生的与外部世界有着脱节的现象,导致里学生对计算机的一无所知,或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们很多的学生家里根本没有电脑,这当然就无法谈及到他们对于计算机用途的理解,更不用说当今社会中计算机给当今人们生活中带来的便利了。所以教师应该积极打开学生的视野,理论联系实践,让学生真正了解到计算机的用途,而不是空洞的讲解书本的内容。让学生真正知道WODER在排版中应用,EXCEL在统计中的便捷,POWERPOINT在做培训资料中优势。还有打印机,扫描仪,传真的用途。

2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注意学生的个体接受差异,采用梯度式教学,从基础普及,为不同的学生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

特殊中专学习的学生由于其特殊性,学生相对普通中专个体差异更加明显,这种差异性不仅仅体现在心理上,由于残疾人身里上的缺失。也正是这些生理上的缺陷导致了其认知上的缺失。举个例子来说,在我们学校里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学校的绩效测评共有5个档次,分别为“优”,“良”,“中”“及格”以及“不及格”。有一位平时很受爱戴的老师在一次绩效测评中得到的竟然所有的同学的“及格”。这事在但是,学校里很多人都无法理解。为什么所有同学都不约而同的为这么优秀的老师仅仅打了“及格”呢?在事后的近一步的调查中,大家才知道原来在那些孩子的心目中“及格”竟然是最好的标志。这虽然在事后被人们当做了笑话口口相传,但是在故事背后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孩子认知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对于视力、听力、言语、智力、肢体有残疾的人实施的教育,应当因人因科目而异。充分注意到这几个群体之间的差别。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如对于视力有问题的学生,应当多多通过语音进行引导。对于听力有问题的学生应当多进行视力引导。对于语音和肢体有残疾的学生应当以实践为主题。另外我们还应当学生的不同学习程度加以区分。对于一些成绩较好,任有余力的同学,应当以高层次的作品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在现有在校教育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自我完善。而对于一些相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引导他们通过反复练习,扎实基本功,在稳中求进步。

3,计算机教育的特殊性

当今社会的知识更新速度日新月异

以计算机的前沿学科尤为如此。就纵向而言:

自1964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以来,在短时的半个多实际里,就计算机自身的硬件特征计算机这个新兴的事物先后经历第一代计算机(1946年--1956年)以电子管为逻辑开关元件特征的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1955年--1964年)以晶体管作为逻辑开关元件特征的计算机。第三代计算机(1964年一1970年)(以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缩写为IC)为器件)第四代计算机(1971年--)(微处理器的诞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美国以及欧洲共同体都相继开展了新一代计算机的研究。新一代计算机是把信息采集、存储、处理、通信和人工智能结合在一起的计算机系统,它不仅能进行一般信息处理,而且能面向知识处理。就软件而言,最常用的Office,自1993年的office3.0后,陆续出现了 office 4.0、office4.3、office 7.0/95、office97、2000、XP、2003、2007、2008、2010等数十个版本。其中包含的应用程序也从最初的97版本中的8个扩招到了如今2013的11个。几乎每一年office软件都会有更新。就横向而言:

计算机的应用更是从简单的计算功能拓展到了当今社会的各个方向,从无纸化办公到网络购物,从图片合成到电影后期制作,无处不能看到计算机的身影。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仅仅满足于课本知识是不够的,仅仅靠老师教也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必须让我们的学生了解到这一事实,也唯有通过高层次的作品的刺激并且鼓励下,让我们的学生充分利用自己业余时间进行积极的自学,并关注时代发展。方能走在时代的前沿。

3结语

教育是一种传承,是一种积累。计算机是一种时代的产物,变化的象征,自其诞生以来关于计算机的开发应用也从未停止过。特殊教育的主体又有其自身不变的生理特性以及可以改变的心理特性。在这变于不变之间,我个人认为只有在充分尊重特教学生的主体个性差异,调动起个体学习,牢固计算机基础知识根本的前提下,让学生们了解学习计算机的时代背景,以及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计算机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和计算机的特性(发展的速度),方能使其真正的学好计算机,用好计算机。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也不辜负安徽特教中专经济育人为本的教学宗旨和理念。

上一篇:乡村安全生产工作计划下一篇:初二开学第一课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