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2024-07-11

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精选8篇)

篇1: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职业健康安全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序号

作业

活动

危险源(危害因素)

可能的事故、后果

判别

依据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

控制措施

不可容许风险

L

E

C

D

风险级别

1.空压机

噪声超过85分贝,作业人员无防护措施,造成职业耳聋

职业耳聋

D

建立隔音休息室,作业人员带耳罩等措施。

0

贮汽缸严重腐蚀、压力表、安全阀不定期检查失灵,可发生爆炸事故

爆炸事故、机械损坏

D

压力表、安全阀定期检验,贮汽缸定期检查,不带隐患作业。

0

皮带轮无防护罩,易发生绞伤事故

机械事故

D

皮带轮安装防护罩。

0

设备绝缘不良,操作机构失灵,易发生触电

触电

D

按期对绝缘状况检测。

0

2.变配电设备

设备绝缘不良,操作机构失灵,易发生触电

触电

D

126

按期对绝缘状况检测。

变压器等设备接地、接零不良,易产生触电伤害

触电伤害、设备损坏

D

126

对所有接地(接零)做到安全可靠。

安全用具没有定期检测,造成触电伤亡

触电伤亡

D

半年检测一次,做到安全可靠。

0

变压器油位不正常,漏、渗油,变配电设备过热,易发生火灾事故

生火灾事故

D

及时检查、检修,安装排风装置,经常检查。

0

3.高处作业

物体坠落

坠物伤人

D

提高警惕、集中工作注意力

0

损坏设备

D

使用登高工具

0

未使用登高工具

人员摔伤

D

使用登高工具

0

未佩戴安全防护用品

人员摔伤

D

戴安全防护用品

0

4.砂轮机操作

站在砂轮机的正前方操作

机械伤害

D

126

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加强监督管理

未定期更换砂轮片

D

126

未戴防护眼镜

D

打磨细小的、大的和不好拿的工件

D

0

砂轮受潮、沾水后继续使用

D

0

砂轮磨损严重或径向跳动过大、震动大时继续使用

D

0

操作者未戴防护眼镜

D

使用有缺陷的砂轮

D

126

砂轮未退到安全位置时,测量、装卸工件

D

0

5.电镀操作

电镀作业

人员伤害

D

126

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加强监督管理

工作环境通风条件差

D

工作现场空气不流通

D

保持工作场所空气流通

0

未设置安全围栏和悬挂安全标示牌

人员伤害

D

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加强监督管理

培训不到位

D

126

6.铣床操作

高速切削时未装防护挡板

机械伤害

D

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加强监督管理

操作者未戴防护眼镜

D

戴手套操作

C

拆装立铣刀时,用手托刀盘

D

0

拆掉限位块加工超长、超宽零件

D

0

快速进刀时,左手远离手柄

D

0

未停车测量、取卸工件

D

0

7.钻床操作

用手扶工件

机械伤害

D

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机械加工安全作业指导书,加强监督管理

0

用手清除铁屑

D

0

戴手套操作

C

在旋转的刀具下,翻转、卡压或测量工件

D

0

8.磨床操作

干磨或修砂轮时,未戴防护眼镜

机械伤害

D

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加强监督管理

操作者站在砂轮的正面

D

0

吃刀量过大,砂轮破裂飞出

D

0

使用有缺陷的砂轮

D

126

砂轮未退到安全位置时,测量、装卸工件

D

0

9.钻床操作

用手扶工件

机械伤害

D

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机械加工安全作业指导书,加强监督管理

0

用手清除铁屑

D

0

戴手套操作

D

在旋转的刀具下,翻转、卡压或测量工件

D

0

10.移动电源箱操作

接线不正确

烧毁装置

D

执行培训管理程序,定期检测电源车输出电压是否准确

0

接线不牢固、操作中接线被扯掉

D

0

连接线绝缘破损

触电

D

定期检查连接线绝缘性能

0

11.包装

使用包装机械易造成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

D

126

使用机械设备包装过程中注意机械防护,防止机械伤害

使用电气设备易造成触电

触电

D

使用电气设备(特别是手持式电动工具)的金属外壳和电线的金属保护管,应有良好的保护接零(或接地)装置

0

产品堆放过程中易发生倾倒砸伤

倾倒砸伤

D

堆放产品时应堆放整齐和堆垛不能过高

0

不使用防护用品易造成手足损伤

手足损伤

D

包装过程应按要求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0

不注意防火,可燃物品多易造成火灾

火灾

D

不得在作业场所抽烟和使用明火,杂物应及时清理,配备消防器材

0

高温天气易造成中暑

中暑

D

夏天作业应注意防暑,加强防暑管理

0

12.物资仓库管理

仓库易燃物品较多,易发生火灾

火灾

D

126

清除不必要的易燃物品,不流动吸烟,配备消防器材

使用电气设备易造成触电及电气火灾

触电、电气火灾

D

126

使用电气设备应有漏电保护装置和良好的接地,并定期检测,保持良好功能

产品收发过程中易发生倾倒砸伤或磕碰砸伤

砸伤

D

堆放产品时应堆放整齐和堆垛不能过高,按要求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作业

0

危险化学品储存过程中可能造成中毒窒息及火灾爆炸事故

中毒窒息、火灾爆炸事故

D

126

仓库的防火间距、耐火等级及安全设施符合规范,使用防爆电气,配备消防器材,并有应急预案

13.产品发运

包装箱不合格

财产损失

D

使用合格包装箱

捆扎牢固、加强防护

捆扎牢固

0

捆扎不牢或防护不当

产品损坏

D

0

捆扎不牢

人员伤害

D

0

未带安全帽

人员伤害

D

0

未进行安全交底

人员伤害

D

135

14.车辆驾驶

安全教育不足、疲劳驾驶

车辆损坏

D

加强安全教育、执行车辆使用安全管理程序并加强监督管理程序

0

人员伤亡

D

超速、酒后驾车

车辆损坏

D

人员伤亡

D

未按规定保养车辆

车辆损坏

D

0

人员伤亡

D

15.客户接待

疲劳、过度饮酒

身体损坏

D

加强自我控制

16.电梯运输

物体摆放不稳定、不规则

挤压伤害

D

要求物体摆放整齐、稳定

0

电梯维护不良

人员伤亡

D

加强监督管理

0

17.上下班途中

乘座非法营运交通工具

人员伤害

D

禁止乘座非法营运交通工具

18.出差

工作地治安差

人员伤害

D

执行员工出差安全管理程序

0

安全意识不强

财产损失

D

0

乘座非法营运车辆

人员伤亡

D

规范操作

0

缺少应急疏散通道方向标识

财产损失

D

制定配置应急疏散通道方向标识管理方案

19.电脑操作

长时间使用

身体损害

D

推广工间操

0

电脑病毒

数据丢失、工作瘫痪

D

执行总公司及本公司网络管理规定

0

下班未关机

引发火灾

D

执行消防安全管理程序和火灾应急预案,加强监督检查

20.相关方管理

安全交底不全

人员伤害

D

执行相关方管理程序

0

安全意识不强

人员伤害

D

0

判别依据栏:A违反法律法规;B曾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措施;C严重违规,重大隐患或企业主观确定;D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

若判别依据为A、B、C或LEC法中C值≥40,风险级别为五、四、三级,“不可容许风险”填“1”否则填“0”。

大于320一级(A级)

极其危险,160-320

二级(B级)

高度危险,70-160三级(C级)显著危险,20-70四级(D级)

一般危险,小于20安全状态。

END

篇2: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预防措施提示

公司各单位:

当前正值夏季高温,有时出现强降雨天气,安全环保和职业健康的风险大,为保障安全生产,认真落实冉总有关防范安全风险,要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理念和应急理念,提高员工综合素质,进一步加强应急设施的建设,防止发生颠覆性的安全事故。首先是钻井防井喷失控,其次是防原油泄漏以及所引发的次生事故,第三是防油气聚集场所发生的重大爆炸事故等要求。现将当前职业健康安全环保(HSE)风险及预防措施重点提示如下:

1.防高温中暑。按照安监总安健〔2012〕89号《关于印发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高温作业及高温天气作业,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减少高温时段室外施工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同时,要按规定为员工发放防暑降温费,配备防暑降温饮料及药品。

2.防火灾爆炸。夏季高温油气生产场所可燃气体容易挥发、浓

度增大,要加强大站大库安全管理,强化井控安全措施,高度重视伴生气使用安全管理,严格落实作业前可燃气体检测制度,防止火灾爆炸事故发生。

3.防坍塌防环境污染。按照集团公司安全〔2012〕33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做好应急准备,加强信息报送和值班工作。严格落实管线巡护制度,责任落实到人。巡线过程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和处置,对易滑坡、坍塌处的管段应加密巡护,发现输油管线裸露、管沟塌陷、管线悬空等异常情况要立即安排整治。加强对辖区内管线穿跨越处及下游河流、水库等环境敏感区域的24小时监控,落实修井、试油等井下作业防渗措施,妥善处置井筒返排液,严格废弃泥浆的日常管理,严格油(气)田采出水、作业废水、含油污泥的日常管理,确保汛期安全平稳。

4.防中毒(窒息)。严格执行作业许可,加强受限空间、有毒有害场所风险辨识,做好作业前及作业过程中通风、检测、监护,落实应急防护措施,正确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防止硫化氢、一氧化碳中毒及缺氧窒息等事件发生,防止因盲目施救、措施不当,造成事故后果扩大。

5.防雷击。要加强雨天野外作业安全管理,注意人员防雷击,加强大站大库安全附件的日常检查及接地、防雷防静电装置的检测,加强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防止各类设施设备雷击事故的发生。

6.防灼伤防机械伤害。要加强员工教育培训,正确穿佩(戴)好工服、工鞋、工帽、手套以及劳保护具,做好眼、面部及皮肤防护,避免因天气炎热劳保穿戴不齐全而造成操作过程中蒸汽等烫(灼)伤害和机械伤害。

7.防食品中毒。要加强油区生产一线饮用水源管理,严把食品卫生关,严格食品分类储存条件,对变质、过期、不清洁、受工业污染的食品禁止食用,确保前线职工饮食健康。

8.防交通事故。要科学调派车辆,严格车辆回场检查。特别要加强对送班车、九座以上载人车辆、危险化学品和(含烃)污水拉运车辆的安全管理;长途车要实施2小时强制休息;做好出车前风险提示,加强道路风险辨识与防范。严禁疲劳驾车;要利用GPS监控系统等方法查处违章并严肃处理危险驾驶和严重违章行为。

9.防溺水。要教育员工不到水库、沟潭、水塘等危险水域游泳戏水。做好污水池、污泥池、泥浆池及应急缓冲池等容易积深水的危险区域的管理,应设置警示标识及警戒线,禁止非相关人员现场聚集,防止落水溺水事故发生。

10.禁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无证作业。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安全管理知识学习,切实将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坚决禁止违章指挥和盲干蛮干。各类作业必须落实作业票制度,严格作业方案、作业措施审查审批,严格作业过程监督,加强作业前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确保各项措施和现场监督到位方可作业。

安全环保处

篇3: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基于情景构建高风险油气田重大事故应急准备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由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共同合作完成。该项目根据大型城市中心城区和核心功能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职能定位, 按照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单位在重点时段进行重点监管的公共安全监管思路, 基于风险管理的理念, 以东城区为例在对公共安全监管对象进行分类的基础上, 建立了火灾等5类主要风险的分级指标体系框架;通过标准规范比对等, 设计完成了25类监管对象风险分级指标体系;结合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要求, 建立了每类对象约30项指标的量化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每类监管对象的指标权重, 构建了25类监管对象风险分级模型;将指标体系与分级模型进行集成, 开发完成了1套风险分级软件, 并在北京市东城区进行了试点运行。该项目研究过程将静态风险分级指标与动态指标相结合、综合考虑监管对象的单一风险与耦合风险, 对公共安全监管对象量化风险评估理论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有益探索;研究成果能够为大型城市公共安全监管对象分级监管工作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有利于提高政府公共安全监管工作的效率。本项目研究成果申请软件著作权1项, 部分成果作为《风险管控:城市安全运行管理新体系》一书中的重要章节出版。

篇4: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关键词】职业健康检查;风险;应对;

【中图分类号】R1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553-01

职业健康检查是我国法定的专项体检项目,是法律赋予我国劳动者依法应享有的权益,主要作为预防诊断职业病的依据。临床的检测项目主要包括一般体征、化验及其他检查,具体的检查项目包括:脉率、血压、五官科的视力、晶体、眼底、外耳、听力、鼻、口腔、咽喉、内科的心脏、肺、肝、脾等,外科包括甲状腺、浅表淋巴结、皮肤黏膜等、神经系统的皮肤划纹症、膝反射、跟腱反射、肌力、股张力等,化验检查主要包括血、尿、肝功能、胸部X射线检查、心电图、B超、脑电图等检查。职业健康的检查的医疗卫生机构应该是由省级以上的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1、2]。近些年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升,及《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职业病防治法》、《工商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的颁布,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重视职业健康的检查,随着医学检查技术的发展及参加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的增多,再加之个人因素及社会因素等多方面原因的促使,对体检的质量的提高的要求也是越来越多[3]。职业健康的检查一方面获得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但同时,面临着一系列风险挑战。因此,回顾分析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的开展情况、对工作中的问题惊醒总结汇总积极寻找改进措施对于开展职业健康检查的机构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通过分析我市职业健康检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治疗

选取我市或者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机构13家,对医疗机构的建设、从业人员的配备情况等医疗机构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对2012年~2014年进行的粉尘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情况加以统计分析。

1.2职业健康检查的工作流程

职业健康检查的工作流程主要有缴费、检查人员登记照相、登记职业史、化验检查、进行内外科、视力、血压等基本体征的检查、胸片检查、肺功能的检查、最后录入检查数据,制作检查报告。检查原始资料要存档备案。

2结果

2.1我市医疗机构情况调查

2.1.1基本情况统计

到2014年,我市取得职业健康检查批准证书的医疗机构总共有9家,其中甲级职业健康审查机构有2家,乙级职业健康审查机构有7家。其中能够进行化学因素职业健康检查项目的卫生机构有3家,具备粉尘职业健康检查项目的有1家,具备物理因素职业健康检查的有1家,具备放射职业健康检查的有2家。

2.1.2人员配备情况统计

2014年我市从事职业健康检查的人数共270人,年龄范围在24~55岁之间,平均年龄(38.7±3.32)岁。在270名职业健康检查的从业人员中,男性90人,占总人数33.3%,女性180人,占总人数的66.7%。在对从业人员文化程度调查中显示,270名职业健康检查的人员中,中专以下学历有80人,占总人数的29.62%;本科以上学历的101人,占37.41%。在从业人员专业分布的调查中显示,15人为公共卫生专业,占5.6%,82人为临床专业的,占30.37%,170人为医学检验。影响专业的,占62.96%。

2.2我市职业健康检查情况统计

从对2012年~2014年粉尘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情况统计得出,每年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人数呈上升趋势,而在这些职业健康检查中,由用人单位组织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人数在减少,劳动者主动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人数比例在逐年上升,详见表2。

表2我是2012~2014年职业健康检查情况统计(×10-2)

3结论

3.1风险来源

3.1.1资质问题

现如今,虽然未取得从业许可擅自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情况已经被杜绝,可对于那些已经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医疗机构,如何保证其医疗检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确实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很多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医疗机构,会出现工作懈怠等一系列问题。

3.1.2人员结构状况

从事检验人员的学历层次反应了医务人员理论水平,专业人员的分布也体现了医疗资源是否合理的配备。调查显示,目前中专以下的从业人员占29.62%,本科以上学历的占37.41%。职业健康检查是一个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学历偏低,高学历的技术人员的缺乏,会对职业健康检查工作造成影响。

3.1.3身份核查问题

职业健康检查的结果应该真实、客观,所以每项检查、样品采集都应对受试者的身份进行核实,冒名顶替的现象常常出现,这种情况常发生在一些有职业禁忌症的人员向或者劳动机会或者单位为了骗取工伤保险的赔偿等。

3.1.4职业史的认定

职业史也是职业健康监护中一项重要的内容,《职业病防治法》中对有规定,用人单位必须无条件向职工提供职业史证明,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用人单位拒绝提供,这对职业健康检查档案资料的整理带来极大的阻碍。

3.2应对措施

3.2.1加强对劳动者风险意识教育

职业健康检查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与劳动者,用人单位的实际利益有密切的关系,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加大宣传力度,使越来越多的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以便发生问题后责任划分等事宜更加明确。

3.2.2推进持续改进质量的措施

很多通过资质认证的单位,卫生部门应定期对这些单位进行评估检查,包括人员配备,设备的配备等诸多因素,以确保每次检查结果都能准确可靠。

3.2.3规范体检流程,严格执业责任人的分布

在体检的过程中,对体检的流程和责任分工要细化,每一步都要严格进行受检者身份核对,检验结果的校准签字等。最后出具的检测报告也应该由医院相关责任人签字盖章,方能生效。且各部门检验人员应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承担责任。

3.2.4推进信息化系统建设

加强职业健康检查系统的建立及联网,实现区域内医疗信息共享,从而提高职业健康检查的效率,并且应推行相关电子档案的建立,实行“一人一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2] 卫生部.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S].2002.

篇5:职业健康安全理念

为确保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得到有效实施,公司倡导“珍爱生命、我要安全”的核心安全理念,要求各层次管理人员:

1)、必须站在“人本”的高度去审视安全生产工作。始终把“以人为本”作为公司首要的核心价值观。在安全工作方面,把职工的生命健康作为我公司最大的财富,把安全作为我公司最大的效益来看待。

2)、必须从满足职工的安全需求出发抓安全。把不断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作为公司的重要使命,致力于构建和谐矿山。

3)、必须以开放的观念推进安全工作。充分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安全管理经验,消化吸收,为我所用。

4)、必须以创新的思维不断为安全工作注入生机和活力。用新的理念指导安全工作,用新的思路分析安全工作,用新的方法落实安全工作,用新的标准要求安全工作。

5)、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去研究安全工作的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充分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加强过程控制,坚信安全工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篇6:职业健康安全监护程序

加强员工职业健康和卫生的管理,保障员工健康。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公司所有员工健康监护的管理

三、定义:

职业卫生监督:指对工作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所致损害或疾病的监督

预防。

劳动防护用品: 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为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和职业危

害的个人

随身穿(佩)戴的用品

四、职责:

行政处: 督促各部门职业健康卫生状况和日常卫生监督执行。

各部门: 负责各自范围内有害作业岗位员工健康跟踪及饮食、饮水、药品

卫生监督宣导工作。

五、内容:

5.1.职业卫生监督

5.1.1.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监测

行政处每年参考《职业危害因素及目录》根据现状对作业场所的职

业危害因素

进行委外检测。对检测结果超标的有害作业点, 相关部门应立即策

划改善。对于因设备或工艺存在的难以克服的困难或尚不能解决的技术问题, 采取防护等级更高的个人防护。各检测方案及结果应存

档备查。

檢測內容及檢測週期如下表

5.1.2.健康监护

5.1.2.1 体检

各部门参考国家公布的职业危害因素分类,进行部门内职业病

危害因素辨识;由行政处参考国家公布的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

周期的相关技术标准统筹规划体检事宜,并拟定年度体检计划,经审批后执行。

体检结果应进行内部存档处理并及时告知体检当事人。

5.1.1.2.健康档案

对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人员建立健康档案,档案内容包括:

(一)体检人员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三)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四)职业病诊疗等劳动者健康资料。

5.1.3 防护用具

使用部门对于作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员或因工作需要者定期发放相关防护用具,教导正确的使用、存储方式并告知其它相关

要求。(参考附件一,附件二)

使用部门须对已发放的防护用品和储存备用的防护用品进行分发、领用、归还相关记录,以利后续追踪查询,并确保分发的防护用品使用时间在有效期内。(流程图如下)

5.1.4.职业病报告及处理

发现职业病时,应立即向区属安全生产监督局和卫生局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发病情况、伤亡人数、可能发生的原因、已采取措施等。并应进行事故的紧急处理、事故报告及策划改善工作。(参考《事故调查处理程序》)对经确症职业病的人员,按法规及相关标准的要求提供治疗康复

转岗等待遇。

5.2.日常卫生监督

5.2.1 体检

新员工入厂体检:统一前往公司指定医院体检,根据定点医院的体检结果, 选聘健康合格的员工。

在岗满年度员工体检:组织入职满年度的员工进行年度健康体检,并建立人员健康档案。5.2.2 餐饮

5.2.2.1.对于提供给员工的膳食应进行食材来源,食材加工,食材

存放,厨房、餐厅环境,服务人员,食材留存备查六方面的管控,制订相关的日常检查表并执行日常检查以确保所提供膳食的卫生及营养。

5.2.2.2.公司膳食提供方式采用外部厂商承包的,需在合约书中明

确以上相关事项的职责(参考附件三)。并参考《厂商安全作业管理办法》执行相关告知及管理事项。

5.2.3 饮用水

工务课和总务课分别负责厂内直饮水和桶装水的管控。

直饮水管控包括:设备维护,滤芯更换,管路清洗,每半年进行

水质检测。

桶装水管控包括:水质确认,饮水机定期清洗。5.2.4 消毒、除虫与防鼠

总务课每季度根据实际需求组织消毒、除虫与防鼠工作,统一发放和管理药品药饵使用工具等, 以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5.2.5 垃圾处理

依公司属区环境卫生部门规定进行生活垃圾的收集及清运。设置远离水源,食物和人员密集处的垃圾统一暂存区域,明确垃圾各阶段的处理方式及清运频率,以尽量将生活垃圾产生的污染

降至最低。

采用外部承包商进行垃圾收集、处理及清运作业的,应在合约中明确上述相关规定职责。5.2.6 健康与保健

总务课医务室定期提供常用急救药品给各部门;进行救护知识和健康保健相关资讯讲座和宣导,以提高人员健康意识和自救能力。每年暑期, 总务课协助做好员工防暑降温的医疗保健工作, 并提供有效的防暑清凉饮料;各类疫情期间,主导各项预防处理措施的执行。

5.3.女性员工劳动保护

篇7:职业安全健康常识

作岗位上发生职业伤害和危害,保护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

现代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目标: 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

帮助员工认识作业场所中存在的职业健康风险和危害,预防和避免发生职业伤害。尊重隐私

真实和正确地报告职业健康情况

对业主和用户的健康负责,并最终保护员工的健康和福利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组织内部总体管理系统中管理与业务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

体系,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维护组织内部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二设定的组织机构、规划、职责、制度、程序和资源等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为一个开放式的系统,其管理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管理评审及持续改进。其目的是: 减少雇员和其他人员的风险。改善企业行为,提高企业效率。帮助企业在市场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安全速递

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重点工程中的职业危害防治工程指出:“以防治矿工尘肺、矽肺、石

棉肺为重点,实施粉尘危害综合治理工程。以防治高毒物质欲重金属职业危害的重点,实施苯就、甲醛等高毒物质和铅、镉等重金属重大职业危害隐患防范治理工程。”

员工在职业健康管理中的责任 企业员工有责任做到 具有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

熟知作业场所的危险源以及有关的安全政策、管理程序、操作指南或作业标准。

当不了解该如何执行工作时,应向有关人员寻求帮助。执行分派的工作任务时,应遵守相关的安全政策、管理程序、操作指南或作业标准,同时应注意观察和遵守作业区内的安全警示标志。

正确穿戴和维护个人防护用品。

作业前应检查所使用的工具和设备,确认没有任何损坏或故障。作业前对工作区进行检查,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并确认已经有效地控制和消除了潜在的危险源。

在下列情形下,有权拒绝执行上级分派的工作。作业过程中,员工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员工没有接受与该项工作有关的安全培训。员工在自身体力条件上不具备执行该工作的能力。

向直接监督或上级报告任何职业伤害、职业病(包括过量接触化学药品的症状)以及意外事故。

立即向直接监督报告并控制(排除)可能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因素。例如:如果不立即采取措施,将有可能导致严重伤害和死亡事故。建立和维持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场所是企业和每位员工的职责,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作业环境中的职业有害因素 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化学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性毒物和生产性粉尘。常见的有氨、氯等刺激性气体,一氧化碳等窒息性气体;较长时间飘在空气中的各种粉尘,如石棉尘。

物理因素:包括各种异常气象条件(如夏天进入油罐车高温作业);生产性噪声(如粉碎机发出的机械噪声);振动(如锻锤产生的振动);非电离辐射(如电焊产生的紫外线);电离辐射(如工业探伤用的X射线)。

生物因素:主要指细菌、寄生虫或病毒等能引起的约职业 有关的疾病的生物性有害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如劳动时间过长。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多见于新工人或新装置投产运行生产不正常时,所产生的紧张心理。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

身体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光线不足使视力紧张。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车间布置不当、厂房矮小、狭窄;设计时没有考虑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如通风、换气或照明等。环境污染因素:如氯碱厂泄露的氯气,扩散到处于下风 侧的无毒生产岗位的工人,吸入氯气。职业病常识要知道 什么叫做“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最常见的职业病有尘肺、职业中毒、职业性皮肤病等。法定职业病的4个基本条件: 在职业活动中产生。接触职业危害因素。列入国家职业病范围。与劳动用工行为相联系。职业健康检查 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

用人单位应安排将从事某种或某些职业危害作业的人员,包括新招工送厂准备安排从事有害作业的人员;从无害岗位准备调到有害作业岗位的作业人员等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在岗期间定期职业健康检查

对已在有害作业岗位的作业人员进行定期职业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可疑职业病患者或职业病患者,及时进行医疗观察、诊断、治疗、调换作业岗位、疗养等,防止职业危害的发展。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对从事接触职业危害作业的人员在离岗时进行健康检查,包括从事有害作业的离休、退休、调离的人员。明确诊断,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待遇或补偿。员工不健康行为纠正 误用或弃用个体防护用品 例如:

未按规定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就进入生产现场。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或安全带低挂高用。电焊作业部穿绝缘鞋。金属切削作业戴手套。

有毒、有害作业部戴防毒面具等。特别提示: 女工在工作时间一定要将长发盘入工作帽里。岗前饮酒

酒精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影响大脑功能和神经系统,进而影响员工安全工作。酒精还会影响神经系统内部信号的传输,导致比平时反应要迟钝。员工酒后作业,做事会不考虑后果等工作场所内饮食

员工在工作场所内吃东西、喝水以及吸烟等不良行为,都是不健康的行为表现。

一些有毒有害物质会通过消化道进入体内,严重影响员工的健康。不注意个人卫生

许多员工在工作中不注意个人卫生,都会对自己的健康造成伤害。如作业后,不洗手就去吃饭,这时大量的有害物质会进入人体,影响员工的健康。接触有毒物质的员工,在班后不更换工作服或不注意清洁,有毒物质会附着在衣服或鞋子上,这样一旦接触到有毒物质,会对员工自身或他人的健康产生伤害。

对员工来说,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是我们自己的责任。我们应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职业防护知识和紧急救护知识,做好职业防护。职业健康自我防护 安全作业

每位员工都应持安全作业证上岗,并且每年进行安全知识考核,不及格者不发证。员工都应认真地学习各项管理制度,在生产劳动中自觉地严格遵守。企业员工都应自觉地接受三级安全教育、职业健康教育,认真学习有关安全卫生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个体防护

加强防护用品的管理和维护保养,如工作服要定期清洗。合理、正确地使用个体防护用品。个人健康

做好个人卫生和自我保健。应做到:班后洗澡、更衣;饭前先洗手;不在作业场所饮食;改变不卫生的行为和习惯;平时劳

逸结合,合理营养;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等。定期进行体检,预防职业危害。尘毒监测。

对生产劳动环境中的粉尘、毒物等有害因素,应定期进行测定。营造安全健康作业环境

每个员工有责任保持工作区域的清洁卫生,消除安全隐患。废物和废弃物料必须立即清理,严禁堆聚在作业现场。工具、临时电缆以及其他材料应该收拾并存放在指定的地点。地板和楼梯必须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滑到、绊倒。使用标识牌和标识胶带作为安全标记,如提醒地湿容易滑到的标识牌。

篇8: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宁波市辖区选取1家金属材料电镀企业, 该电镀企业生产工艺过程完整。

1.2 方法

根据风险评估所遵循的识别风险、估算风险、应对风险三大步骤[5], 选用ICMM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操作指南》中定性评估矩阵和定量评估模型对岗位工人的职业健康风险进行评估[4]。

1.2.1 定量评估模型RR=C×Pr E×Pe E×U

式中, RR-职业健康风险等级值 (风险等级划分标准:RR≥400为“不可容忍的风险”;200≤RR≤399为“非常高的风险”;70≤RR≤199为“高风险”;20≤RR≤69为“潜在的风险”;RR<20为“可容忍的风险”) 。

C-职业健康后果;按健康后果严重性进行赋值 (不太可能对健康造成影响:1;不危及生命的可逆健康影响:15;永久性不良影响, 但不会显著影响生命质量和寿命。健康影响可能是导致职业和生活方式变化的轻度功能受限或残疾:50;不良健康的影响一般是永久性的, 并可能导致生活质量和寿命显著下降。持续暴露通常可能导致永久性生理或精神障碍, 或长期功能障碍性疾病:100) 。

Pe E-暴露时间 (按岗位工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时间不同进行赋权;每年暴露1次:0.5;每年暴露几次:1;每月暴露几次:2;每班连续暴露2~4h:6;每班连续暴露8 h:10) 。

Pr E-暴露概率 (指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可能性;可能性分低、中、高;对应赋权分别为3、6、10) 。

U-不确定性 (指健康危害后果C、暴露时间Pe E和暴露时间Pr E 3个参数的综合不确定性。分确定、不确定和非常不确定3个等级, 赋权分别为:1、2、3) 。

1.2.2 定性评估矩阵见表1。

1.3 评估过程

1.3.1 风险识别

按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基本方法, 调查企业生产使用的原辅材料、岗位设置、劳动条件和健康监护资料等, 识别出岗位工人接触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健康危害性, 并依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 159-2004) 设点采样, 按《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GBZ/T 160-2013) 进行实验室检测, 计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

1.3.2 风险估算/风险特征描述

1.3.2.1 评估参数确定

根据风险识别出的各岗位工人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固有危害性及能导致健康后果, 确定其健康危害后果等级;根据工作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检测结果判定岗位工人对其接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可能性, 确定其暴露概率Pr E值或判断控制措施有效性等级;根据岗位工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频率时间确定其暴露时间Pe E值;综合考虑C、Pe E和Pr E 3个参数确定过程中的不确定程度, 确定综合不确定性U值。

1.3.2.2 风险特征描述

使用健康危害后果等级和控制措施有效性等级两个参数, 在健康风险评估矩阵中查得职业健康风险性质。将被评估岗位工人职业接触某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C、Pe E、Pr E和U 4个参数值代入风险定量评估技术模型, 估算出其健康风险RR的定量值, 并对照ICMM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操作指南》中“风险等级划分标准”确定风险性质。

1.3.2.3 风险应对

根据各岗位工人职业健康风险特征, 按从高到低的风险优先处理原则, 从物料替代、生产工艺改进、工程防护、个体防护和卫生管理等方面提出应对风险的具体措施, 以避免风险发生或降低风险发生所致的职业健康危害后果。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该电镀企业为私营小型金属材料镀铬企业。金属材料镀铬生产工艺流程见图1。该企业共有职工33人, 其中生产一线接触危害因素岗位工人22人。一线生产岗位为除油岗位、酸洗岗位、预镀铜岗位、镀镍岗位、镀铬岗位。各生产岗位工人均穿戴防护围裙、防护袖套和防护靴等皮肤防护用品, 无佩戴呼吸防护用品。各生产岗位人员数量、工作情况信息见表2。

2.2 风险识别结果

电镀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化学性危害因素, 化学性危害因素侵入人体途径主要是皮肤吸收、吸入和摄入3种途径。该企业各岗位工人在金属材料电镀生产操作过程中均穿戴有效的皮肤防护用品, 也禁止在生产场所进食、喝水和吸烟, 故该企业岗位工人主要通过呼吸吸入途径接触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各岗位工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具体识别如下:除油岗位工人在对金属材料表面除油过程中存在吸入除油液挥发出的氢氧化钠碱雾的危害;酸洗岗位工人在对金属材料酸洗过程中存在吸入盐酸雾的危害;预镀铜岗位工人在镀铜槽操作过程中存在吸入氢氰酸雾的危害, 镀镍岗位工人在对金属材料镀镍过程中存在吸入镀镍槽挥发的含硫酸雾、盐酸雾以及硫酸镍和氯化镍雾的危害;镀铬岗位工人在对金属材料镀铬过程中存在吸入镀铬液挥发出的硫酸雾和铬酸盐雾的危害。各岗位工人吸入接触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及健康危害识别结果见表3。

2.3 风险估算结果/风险特征描述

2.3.1 评估参数确定

针对该电镀企业不同岗位接触的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危害因素浓度确定风险定性矩阵法中的健康危害等级和防护有效性等级参数。根据不同岗位接触的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接触频率、危害因素超标可能性确定风险定量评估法中相应的C、Pe E、Pr E等参数值, 并根据以上3个参数的不确定性确定总不确定性U值。职业健康定性和定量评估中各岗位接触不同危害因素的参数值见表4中相应评估方法技术参数值。

2.3.2 风险特征描述

将该企业每个岗位工人吸入的相应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健康危害后果C、暴露频率Pe E、暴露时间Pr E以及不确定性U代入RR=C×Pr E×Pe E×U, 估算出各岗位职业健康定量风险值RR。按“风险等级划分标准”确定职业健康风险等级。根据该企业每个岗位工人吸入的相应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健康危害等级和防护有效性等级在风险定性评估矩阵中查的职业健康风险等级。具体结果见表4。

表4显示, 应用定量评估法评估该电镀企业5个主要危害岗位均存在职业健康风险, 且风险等级均较高。其中, 除油岗位吸入氢氧化钠碱雾所致呼吸道刺激和鼻中隔腐蚀、酸洗岗位吸入盐酸雾所致呼吸道刺激和肺水肿、预镀铜岗位吸入氰化氢所致中毒死亡、镀镍岗位吸入硫酸雾和盐酸雾所致肺水肿、镀铬岗位吸入硫酸雾所致肺水肿以及吸入铬酸盐雾所致铬鼻病和肺癌的职业健康风险最高, 均为“不可容忍”的风险。预镀铜岗位吸入氰化氢、镀镍岗位吸入硫酸雾、盐酸雾以及可溶性镍化合物所致呼吸道刺激风险均为“非常高”的风险。定性评估矩阵法评估结果风险整体较低, 其中风险等级最高的为酸洗岗位吸入盐酸雾所致呼吸道刺激和肺水肿的风险, 风险等级为“中等”。其他岗位均为“没有”或“低”职业健康风险。

2.3.3 评估结果验证

该电镀企业历年职业健康检查均由取得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承担, 不同岗位工人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均按GBZ 188-2007《职业监护技术规范》进行。查阅该公司最近2次在岗期间或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并将主要职业病危害岗位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与两种评估方法的评估结果进行比较。见表5。

表5显示, 使用风险定性矩阵评估法评估除油岗位、预镀铜岗位和镀镍岗位职业健康风险的结果为“没有”或“低”风险, 这与职业健康检查无异常的结果一致。使用定量评估法评估镀铬岗位接触铬酸盐雾的职业健康风险非常高, 这与职业健康检查有异常的结果相一致。

2.4 风险应对

按由高至低的风险等级顺序, 对该电镀企业存在风险的岗位进行应对。因电镀要求和技术限制, 在目前镀铬生产无法实现无毒原料替代有毒原料或高毒原料替代低毒原料的情况下, 从自动化控制、工程防护、个体防护和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对该电镀企业职业健康风险进行应对处理。

2.4.1 自动化控制

对镀铬、酸洗、除油、预镀铜和镀镍的各槽液浓度、镀件在各槽处理时间安装在线检测系统, 各槽镀件的放取安装自动控制系统, 所有监控信号引入环境清洁的监控室, 实现远程自动化监控操作, 减少操作人员并避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时间。

2.4.2 工程防护措施

镀铬工序的镉酐槽、酸洗工序的盐酸槽、除油工序的碱槽、预镀铜工序的硫酸铜槽和镀镍工序的硫酸镍槽安装侧吸式局部通风系统, 有效收集各槽无组织散发的有害雾气并实现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尽量降低各生产工序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

2.4.3 个体防护

为现场操作岗位工人增配半面罩防毒面具等呼吸防护用品, 进一步降低岗位工人的呼吸暴露。

2.4.4 卫生管理

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检查和维护, 保证其防护效果, 保证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在职业接触限值之内;岗位工人定期换岗、减少工时, 缩短工人对某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持续接触时间;定期职业健康检查, 及时掌握岗位工人身体状况, 避免或减轻危害后果。

3 讨论

评估过程和结果发现, ICMM风险评估技术可以顺利实现该电镀企业的吸入暴露于化学性危害因素健康风险的定量和定性评估。定性评估矩阵法对该电镀企业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均较低, 而定量评估法的评估结果均很高。两种方法的评估结果截然相反。

定量评估法评估该企业5个岗位吸入不同危害因素的职业健康风险均非常高, 但仅有镀铬岗位接触铬酸盐的职业健康风险结果与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相符;定性评估矩阵法评估该企业5个岗位吸入不同危害因素的职业健康风险均较低, 但除镀铬岗位吸入铬酸盐和酸洗岗位吸入盐酸雾外其他3个岗位的职业健康风险结果与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均相符。一定程度上说明定性评估矩阵法对实际为低风险岗位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的结果较为准确, 但可低估实际为高风险岗位的职业健康风险;而定量评估法对实际为高风险岗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的结果准确, 但可高估实际为低风险岗位的职业健康风险。

定量评估法能高估职业健康风险, 这是由定量评估模型构成中参数等级赋权过大、各风险等级制定标准 (各等级RR设定值) 过低且没有完全拉开差距导致。定性评估矩阵法能低估职业健康风险, 这是因为矩阵设计中考虑因素过少, 且矩阵中风险等级布局不够合理导致。

在应用ICMM风险评估技术进行职业健康评估中, 应将两种方法分别应用并综合考虑风险评估结果等级。建议仅采用定量评估法评估得出高风险等级结果和定性评估矩阵法得出的低风险等级结果。

单从方法原理来看, ICMM风险评估技术中的定量风险评估模型构成因素较为全面, 包括危害因素固有危害性、暴露浓度、暴露时间, 以及参数确定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而定性评估矩阵构成元素仅包括危害因素固有危害性 (健康危害后果) 和防护有效性 (即危害因素浓度) 两个因素, 较定量风险评估模型构成因素少。

从化学性健康危害因素不同暴露途径所致健康风险评估实现程度来看, 因目前为止我国只制定有化学性危害因素吸入暴露途径的职业接触限值, 而无制定皮肤暴露途径的职业接触限值, 也还无法准确量化摄入途径暴露量, 故ICMM风险评估技术中的定量评估模型和定性评估矩阵在我国现阶段只能用于吸入暴露途径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而无法实现皮肤暴露和摄入暴露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我国应借鉴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罗马尼亚和ICMM等国家或组织的技术方法原理, 并将以完善和改进, 从科学性、全面性以及实施的可行性等角度综合考虑, 研发自有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方法, 具体技术方法模型的构成因素可以包括危害因素的固有危害性、暴露途径、暴露浓度强度、接触时间、不确定性等。

摘要:目的 评估某电镀企业职业健康风险, 并研究评估方法的适用性。方法 采用ICMM风险评估技术中定性评估矩阵和定量评估模型对某电镀企业工人的职业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利用职业健康检查结果验证评估结果准确性;并从危害因素种类、暴露途径等角度分析方法适用性。结果 镀铬岗位吸入铬酸盐的风险等级RR值为900和1 800, 有极高的致铬鼻病和肺癌的健康风险;其他岗位吸入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无风险或低风险。结论 ICMM风险评估技术能评估出该电镀企业职业健康风险, 但定量评估模型能高估实际为低风险岗位的职业健康风险, 而定性评估矩阵能低估实际为高风险岗位的职业健康风险。针对电镀企业职业健康风险岗位应采取工艺改进、加强防护和职业卫生管理等措施降低职业健康风险。

上一篇:话题写作情感表达篇下一篇:切实提高政治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