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桂花作文

2024-07-30

二年级桂花作文(精选16篇)

篇1:二年级桂花作文

秋姑娘穿着一身金色的艳装悄悄地来了,是什么时候来的?应该是在桂花盛开的时候吧!

桂花有着别具一格的美.瞧,它长着五个花瓣,仿佛是五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在微笑.桂花一开校园就弥漫着一种香,近一些是浓香,远一些是淡香,不论远或近都是芳香四溢,十里飘香.

清晨在薄雾的笼罩下,你深吸一口气顿时心旷神怡,头脑清醒,十分舒适.中午,一阵秋风把桂花的香吹得很远,仿佛整个城市都浸在花香中了.夜晚,在宁静无人的月光下,它正倾吐着最初的芳香.

桂花不仅芳香四溢,而且还有泡茶的本领呢!摘下一些桂花,清洗干净晒干,想喝时烧开水,在杯子里放上桂花,冲上一杯,三到五分钟后,淡黄色的桂花茶就泡好了.闻一闻,一股说不出的清香充溢肺腑,轻轻抿上一口,浓香充溢口中,如飘飘扬扬,似飞于空中,心旷神怡.

桂花虽不如牡丹娇艳,亦没有兰花动人,但它却用香熏染了人们的心灵.

秋天,桂花最香!

篇2:二年级桂花作文

桂花很小,但是它却努力地散发自己的香味!它金灿灿的,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在金黄色的花瓣中,小小的花蕊也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绿叶衬着黄花,黄花托着花蕊,精神抖擞地站在枝头!我心里真佩服桂花,这么冷的天,它还是无惧无畏地站在那儿。难道它不怕冷吗?难道它不怕掉下来……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

有一次,我照例去桂花树下玩耍,看见了满地的桂花,有些还枯萎了,花瓣向内卷着,仿佛捏紧了拳头,咬紧了牙关,在最后一线生命中使出吃奶的劲儿散发着最后一点点香味儿。

篇3:二年级桂花作文

◎教学目标

基于知识建构理论, 以博客群为教学平台, 穿插利用平板电脑等硬件, 通过真实的任务和活动, 个人、小组及全班集体合作完成校园花圃的设计与施工项目;让学生经历搜集资料、亲身体验、交流互动、合作学习、学习成果汇报等过程, 完成多种形式的观察日记的撰写与评论;使得学生们的合作能力、信息技术素养和写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平台选择

“博客” (Blog) 是“Web Log (网络日志) ”的缩写。通常定义为:博客是一个新型的个人互联网出版工具, 是网站应用的一种新方式, 它是一个网站, 它为每一个人提供了一个信息发布、知识交流的传播平台, 博客使用者可以很方便地用文字、链接、影音、图片建立起自己个性化的网络世界。其具有“零技术”、“零成本”等特点, 学生只要会打字, 有邮箱, 就可以拥有自己的博客, 登录方便, 是比较适合低年级学生上手的技术。

◎教学对象

南京市白云园小学二年级3班学生, 共26人, 其中男生14人, 女生12人。在计算机使用方面, 除了不太会使用特殊字符和需要多键组合的字符外, 打字速度不快但也基本无障碍;对于博客使用不多也不熟悉, 在家长的协助下注册了账号, 经过前期培训学习, 可以自行登录。读说听写能力是语文学科的主要教学目标, 学生到了二年级, 已经有了一定字词量的积累, 也出现了看图写话的要求, 培养他们基础的文字表达能力成为必要;观察日记就是建立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培养其写作能力的一个好的开始。

◎教学过程

1. 准备阶段

准备工作从二年级上学期末 (2013年1月中旬) 就已经开始了, 中间横跨了一个寒假。假期的时间成为实施新教学的一个缓冲期, 刚好也为学生练习打字, 熟悉计算机和博客的使用赢得了时间。因为结合了信息技术的应用, “校园花圃设计与施工—种植日记”项目化学习的准备阶段分为技术准备和课程内容准备两个方面。技术层面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要求每个学生注册并拥有一个网易博客账号;多数学生是在家长的协助下完成此项任务的, 部分学生能自行申请, 也有个别学生原本就有自己的博客。教师在寒假前就建立了班级博客群, 教师陆续给每位学生发出邀请, 学生接受邀请, 于是所有学生和授课教师就组建了一个班级博客群, 搭建起e学习的教学平台。技术方面的准备还包括技能准备, 教师要求学生在假期进行打字练习。学科内容层面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教师初步拟定教学方案, 做到心有教学框架;准备教学引入材料——《种子的一生》绘本, 向学生初步介绍项目化学习的课程内容;要求学生思考对课程的想法——“我想做什么?” (如表1)

2. 活动实施阶段

寒假一结束, 天气逐渐暖和起来, 是种植植物的大好时机, 我们的课程也跟着正式展开了, 并以“周”为时间单位向前推进。学习活动由线下和线上两部分构成, 学生一边忙着照顾好他们自己的花园, 一边细心观察园圃中植物的生长变化情况, 进行拍照记录。具体学习安排如表2所示。

3.成果展示阶段

经过“校园花圃设计与施工—种植日记”这一项目主题的学习之后, 学生可见的学习成果有:花圃的测量数据、花圃的设计方案、博客中的日记记录、观察时拍摄的花圃照片和可能拍摄的一些视频资料。这些都将依据学习的进展情况和学生的兴趣, 共同决定是否对这些原始的成果资料进行后期的分类、整理和加工, 以便进行展示活动。在项目学习进行过程中, 根据植物生长变化情况, 会不定期地进行小组汇报, 孩子们就近段时间观察到的结果进行交流, 讨论在观察中遇见的问题。根据种子发芽的情况, 定期举行集体讨论, 孩子将这段时间观察到的结果进行交流。对于整个班级的学习成果, 设定为整理形成一本关于观察日记的儿童书籍或者主题网站。

“青春花园——种植日记”主题活动, 开设网易博客群, 为课题开展提供教学平台。在校园一角亲自开发、培育和管理花圃, 观察记录, 到最终进行成果的展示。学生通过参与该项目, 不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自然的美, 观察能力、写作能力、协作交流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都将有相应的提高。整个教学过程, 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也具有一定意义。

◎总结

本次基于博客的项目化学习具有如下一些特色。

1.准备时间长, 横跨两个学期

由于教学对象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 虽然现今社会, 孩子们在很小便开始接触各种电子设备, 但多是用来玩游戏, 而对用这些设备练习打字还比较陌生, 更别说将博客系统应用于教学平台了。所以间隔的一个寒假刚好可以用来做这些技术层面的准备工作。

2. 参与人员多, “智囊团”支持

虽然表面上看来项目参与人员只有1名教师和26名学生, 但是教学的实施还得到了学校教师团队和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的张义兵教授及其研究生团队的支持与帮助。两周一次的例会, 帮助教师及时解决疑虑和困惑。教学资源的搜集和教学管理工作, 也可以得到研究生们的帮忙。

3. 教学配备全, 应用移动学习

篇4:《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师:这节课我们就跟随琦君奶奶回到她曾经生活过的那个江南小村庄,一起去品味迷人的桂花香,分享她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请大家把书打开,看一看课文的第3自然段,这一段是按照摇花前、摇花时和摇花后的顺序,具体讲述了摇桂花的情景。老师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这部分的内容,其他同学边听边在脑海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谁想读?

(一生读摇花前的内容)

师:同学们,咱们在这里可以做个记号“|”,表示这前面就是摇花前的情景。摇花时,谁来读?

(另一生接着读)

师:这里是摇花时的情景,咱们班同学的学习习惯真好,马上在这儿做一个记号。摇花后呢,谁来读?

(另一生接着读)

师:同学们,听了他们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生:我仿佛看到了琦君在使劲地“摇桂花”,很快乐。

生:她很快乐,把桂花摇下来啦!

生:我仿佛看到桂花像雨一样落了下来。

生:我仿佛看到了小琦君听到母亲同意“摇桂花”的时候,一蹦三尺高的样子。

生:我仿佛看到了摇完桂花,父亲、母亲享受桂花丰收的喜悦。

师:哦,那是一种快乐的忙碌,其实在“摇桂花”的过程中,课文不仅写了“我”和父母亲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还表达了“我”的心情。现在就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看看摇花前、摇花时、摇花后“我”的心情分别是怎样的,把体会到的感受写在书眉上。(生默读,师巡视)

师:咱们来交流交流,谁来说说摇花前,“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在“摇桂花”之前,作者是很心急的。

师:你从哪句话体会到了“我”的急?

生:我是从“‘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这句话中体会到的。

师:是呀,桂花都开了这么多天了,怎么还不摇嘛,真是急死了。所以,明明是问母亲,作者却用了一个什么标点符号呀?

生:感叹号。

师:谁再来迫不及待地缠着母亲问一问。(一生读)

师:咱们就带着这种急切的心情,一起读一读“摇桂花”之前的情景。(生齐读)

师:现在终于要“摇桂花”啦。哪些语句向你传达了这种快乐的心情?请把这些语句给画出来,自己轻轻读。(生自学)

师:我们来分享一下文中“我”的快乐的心情。

生:“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师:我来问问你们这些“小琦君”,你们又是帮着铺竹席,又是帮着使劲儿地摇,这是为什么啊?

生:因为我非常开心。

生:因为“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现在终于可以“摇桂花”了,我当然很积极地去帮忙。

生:我盼星星、盼月亮就是为了“摇桂花”,现在“摇桂花”的机会终于来了,怎么不开心呢?

师:我感受到了。那你又是帮着干这个,又是帮着干那个,不觉得累吗?

生:不累!

师:你们小小的心里装的全都是满足啊,所有的快乐,都从这两个“帮着”中体现出来了。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生齐读)

师:还有哪些语句也向你传达出了这种快乐?咱们继续交流。

生:我找到了这句: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师:这桂花纷纷落下来,我就“喊”——。这话是从心底喊出来的,谁再来读一读?(生读)

师:你的小眼睛闪亮着,带着微笑喊了出来。这一喊,你感受到了什么呀?

生:我觉得那桂花很香很香,作者心里十分快乐。

师:请大家边读边想象那飘落的桂花。一定还会有新的感受。

生:我十分兴奋。桂花像雨一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的。

师:真是太奇妙了,这桂花纷纷落下来,我的心都飞起来啦,谁愿意再来喊一喊。(生读)

师:她这一喊,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生:她非常非常非常的激动。因为她整天都是盼星星、盼月亮一样,盼着“摇桂花”这件大事。

师:我听出来了,你也非常激动,连用了三个“非常”。老师也真想喊一喊。(教师范读)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啊?

生:小作者沉浸在这种香气中了。

师:完全沉醉啦,咱们女同学,请带着这种沉醉的感觉一起读——(女生读)

师:我看到了男孩子脸上写满了羡慕,想读吗?(男生读)

师:(音乐起)那么就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一起去摇落那缤纷的桂花吧。摇桂花喽,孩子们,来呀来呀,快来使劲地摇呀。同学们,说说看,在这么美妙的时刻,你最想做什么,最想说什么?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生:我最想说,桂花真是太香了。

生:我最想紧紧地抱着桂花树,使劲儿地摇。

生:我想再多摇一会儿,以后可能就没机会这样摇了。

生:我肯定一直待在树下,不想回家。因为桂花的香气已经把我熏醉了。

师:熏醉了,我想你此时此刻已经躺在散落的桂花上,睡个桂花觉了。

生:我会拿一些桂花,然后撒在自己身上。

师:撒在身上,你这时就成了桂花仙子了。大家都走到琦君的心里去了,这缤纷的桂花终于摇落了。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于是他诗兴大发,把所有的快乐都融进了这诗句中。谁来吟诵?(生读父亲的诗)

师:父亲是用诗句来表达桂花丰收的喜悦。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呀?

生:“我”现在的心情,是非常快乐的。

生:此时此刻,“我”感觉自己非常喜欢桂花,希望明年还可以“摇桂花”。

师:今年还没过,就盼着明年了,可见陶醉啊!正如父亲诗句中说的,“花语缤纷入梦甜”啊!这甜蜜的感觉还在心头回荡,桂花摇落以后,我们依然沉浸在欢乐之中。桂花摇落以后,都做成了什么呀?

生:桂花摇落以后,都做成了吃的,有桂花卤,还有糕饼,还可以和在茶叶中泡茶。

师: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这桂花明明只在秋季开,又怎么会香了全年呢?

生:因为桂花可以做许多东西,人们只要吃着这些东西,口中也会散发出阵阵的桂花香。

生:村庄里所有的人都把桂花收在铁罐子里,所以,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生:人们把桂花收在铁罐子里,可以泡茶,过年的时候还可以做糕饼。人们把桂花都藏起来,这样全年就都能沉浸在桂花香中了。

师:随之,这香味也就到了人们的心里头了。除了它香的时间特别长,你再读读这句话,还有哪些词儿也让你觉得是那么的香。

生:我从“沉浸”这个词里面感受到了桂花很香。因为如果只有一些地方香的话,她就不会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了,“沉浸”它表示程度很深。

师:是呀,整个村庄都香了。你能具体地说说看,哪些东西都是香香的。

生:桂花茶,是飘着桂花香的,桂花卤、桂花糕也是。

生:连我写字用的笔也是香的。

生:可能连吹来的风都是香的。

生:我觉得他讲的那个风香还不够。风香,过了一段时间香气就全被吹走了。落下来的桂花不可能全被捡了放到竹席上,总还有很多是落到泥土里的,泥土吸收了以后,就会发出清香,许多泥土的香味聚在一起就变成浓香,随着风儿吹来吹去的。

师:掌声送给他!连咱们村庄里的泥土都是香的,咱们的心都是香的!带着这种沉醉的感觉一起读文中母亲的话。(生齐读课文)

师:同学们,真的是外地的桂花都比不上家乡的金桂这么香吗?

生:并不是外地的桂花都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香,母亲这样说是因为她十分喜爱故土,赞美家乡的金桂。

师:爱家乡都融汇在她爱桂花之中了,多么自豪的情感啊!谁不说俺家乡好啊!同学们,你也能来说一说吗?(屏幕出示:外地的______再______,还是比不得______。)

师:母亲不是诗人,她没有吟诗句,但她用最朴实的语言,一个“再”字,一个“比不得”,就把这种思乡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当年,母亲站在自家的旧宅院子里,触摸着芳香扑鼻的桂花时,她说——(生读母亲的话)

师:每当我从外地回家,捧一大袋桂花送给母亲时,母亲总是说——(生读母亲的话)

师:每年丹桂飘香,身处异乡的母亲就会说——(生深情朗读母亲的话)

师:当85岁高龄的琦君回到故里,站在家乡的旧宅院子里,她仿佛又一次听到母亲在说——(生深情齐读)

师:每当听到母亲那朴实的话语,就会勾起“我”对童年生活甜甜的回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齐读)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师:学到这里,你觉得这桂花雨仅仅是指当年摇桂花时,那落得我满头满身像雨一样的桂花吗?不是,那你说说看,这桂花雨还是——(屏幕出示:这阵阵的桂花雨是……还是……)

生:是琦君奶奶对故乡的赞美。

生:那阵阵的桂花雨还是琦君奶奶对她故乡的思念。

师:是啊,就是那浓得化也化不开的思乡之情啊!这缤纷的桂花雨不仅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也快乐了我们的童年。作家琦君在文坛上被誉为“台湾的冰心”。因为少小离家,所以她的很多文字,都表达了一种浓浓的乡情。(出示作品名及网址:《粽子里的乡愁》《月光饼》《春酒》……www.chinese.001.com/中国语文网)课后,请同学们登陆中国语文网,去阅读琦君的作品,我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也一定会在语文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篇5:桂花小学二年级作文

老师今天布置了观察日记,我决定观察桂花树。

校园里背面有一片绿油油的竹林,竹林旁边就中了几颗桂花树,它小巧玲珑,真可爱。上体育课时,做完操时,放学时……只要一有闲暇,我就和几个小伙伴在桂花树旁玩耍。

细雨如丝,充满生机的春天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性桂花树慢慢地抽出了新芽,刚落地的婴儿一般娇嫩。新芽是红褐色的,像一朵朵小蘑菇。春天的桂花树真可爱。

篇6:桂花树二年级作文

我是一棵高高的桂花树。在许多植物中,我属于木犀科。我有很多“手”,上面长满了绿色的椭圆形叶子。春风温暖了大地,我长出了新芽。夏天,我像一把绿色的大伞,挡住了猛烈的阳光。孩子们喜欢在我身边玩耍。他们有时躲在我身后捉迷藏,有时在我的树荫下乘凉,有时这些调皮的包爬在我身上。但是这里的孩子也很爱我。当我口渴时,他们会给我带水喝。当我得了蠕虫病,他们会告诉成年人,成年人会带杀虫剂来治疗我。秋天是我最美丽的季节。淡黄色的花开后,秋风把我浓郁的香味带到院子的每一个角落。

我希望我能在院子里有更多的朋友,这样我们就可以让这里的空气更新鲜,让它成为一个有美丽的花和鸟的天堂!

篇7:桂花树二年级作文

春天,树叶长出新的枝叶,开始了完整的生命。

最美的是秋天,桂花盛开的时候,又香又香。漫长的暑假过后,我们来到学校,远远就能闻到桂花香。一阵风吹来,地上铺着金色的地毯,非常漂亮。

冬天,下雪了,桂花树还那么壮,树叶还那么绿。

篇8:二年级桂花作文

一、培养阅读的兴趣

低年级作文起步练习的重点是写好句子。所以, 学生首先要养成阅读并积累词句的好习惯, 理解并熟读成诵课文里的优美词、句、段, 以便在习作时有话可写。新教材的内容形象鲜明, 文质兼美, 富有童趣, 并且阅读与作文结合比较紧密。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好课文, 以读促写, 以写带读, 即从阅读教学中学习写作的知识和方法。而由于写作的需要又带动了大量的阅读, 则能够使阅读与写作相互促进, 相得益彰。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从古到今, 人们如此重视阅读与诵读, 是因为诵读能为思维和写作积累语言材料, 提供范例。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时, 不但要求诵读教材中的佳词美句, 而且要引导其诵读课外阅读中自己喜欢的词句。同时, 由于二年级儿童识字少, 他们最初的阅读是从一些拼音读物开始的。因此, 笔者有意识地介绍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汉语拼音读物, 如童话、寓言、故事等。另外, 也适当推荐一些古诗词、童谣、儿童诗让学生大声诵读。如春天到了, 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孩子们, 春天多美啊!花朵是新的, 叶子是新的, 连小鸟的叫声也是新的, 这么好的春天, 我们一起来读诗是最好不过了!可以出示日本金子美玲的诗《向着明亮那方》:“向着明亮那方, 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一片叶子, 也要向着日光洒下的方向。灌木丛中的小草啊, 向着明亮那方……”也可以出示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柳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诵读过程中, 不断变换形式、创新游戏, 采用多种方式, 让诵读过程充满乐趣, 如跷跷板读、推浪读、拍手读、对歌读、表演读等。这些诵读形式简单易行, 虽然大多只是形式上稍作变化, 但是好听的名字勾起了学生的兴趣。课堂上老师生动性的命令一起:“小小波浪推起来”、“小小板儿翘起来”、“小小手儿拍起来”、“小小火车开起来”……学生咿咿呀呀的诵读声便此起彼伏, 煞有乐趣。潜移默化中, 学生就从课内外阅读中汲取了营养, 丰富了自己的语言。可以这样说, 学生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 是写作时构思行文、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表达方法、修辞方法最直接、最原始的素材。

二、培养说话的兴趣

小学生作文大致要遵循“思维———说话———写话”这样的顺序。而思维是说话的基础, 写作是将说话进一步明朗化的过程。因此, 在低年级阶段进行有效的说话训练对于作文起步训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对已经具备了初步听说能力的二年级儿童, 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培养他们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并消除方言, 规范口语, 定期留给学生课堂说话的时间, 培养他们说话的兴趣。在具体的教学中, 刚开始是教师有意识地选择儿童喜欢的故事讲, 并要求他们边听边记下故事的主要内容, 然后复述。学生听故事的目的性增强了, 听起来就特别认真。听了故事后, 让学生先分组复述故事内容, 再从每组中选一名学生到班上讲, 促使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学习叙述。这样通过学生全员参与复述故事内容的手段, 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达到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在学生能复述老师讲的故事基础上, 引导他们在课堂上讲述课外看到的或听到的故事,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进行看图说话训练, 为今后学生的写作奠定一定的基础。如看单幅图想象故事的情节, 观察多幅图想象故事的发展过程或故事的结尾, 延续故事的发展变化过程。但凡看图作文, 都可根据画面想象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及心理活动。如果说图片能激发儿童的思维, 那么形象直观的事物更容易使儿童接受。因此, 在作文起步训练中, 教师应先选择学生熟悉的、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作为抓手。如在“夸夸我的文具盒”活动中, 教师着重要让学生明确观察静物应从哪些方面着手, 让每一位学生把自己心爱的文具盒摆在面前, 然后提示他们从形状、颜色、图案、构造、作用等方面观察。其步骤是先学生自己说, 再分组介绍, 然后举行班级讲演赛。在进行静物口头叙述训练的基础上, 进一步训练学生口头叙述动态事物的能力。如在“升旗仪式”的观察活动中, 教师引导学生留心操场场面与升旗情景这两个有发展顺序的事物。在课堂上的说话练习中, 小朋友们争先恐后, 踊跃发言。如顾之昕同学是班上的高个子, 站在队伍的最后面观察得最全面。她娓娓动听地讲道:“早上, 我们和着音乐的节奏, 踏着有力的步伐走向大操场。不一会儿, 在升旗台前形成了几十条整齐的队伍。庄严的国歌响起来, 升旗开始了!两位升旗手有节奏地牵动着绳子。国旗沿着银灰色的旗杆徐徐上升。我把右手高高举过头顶, 暗暗地下决心:一定要争取当上一名光荣的升旗手。当国歌奏完时, 国旗正好升到旗杆的顶端。一阵风吹过, 国旗发出哗啦啦的声响, 在蓝天下迎风飘扬。”

三、培养写话的兴趣

当二年级学生有了丰富的口语基础时, 就要及时引导他们去写。教师在指导时不要随意拔高要求, 让他们能写几句就写几句, 即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只要通顺就行。在训练中, 笔者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操作。一是逐步练习把说话课上说的一段话写下来。如前面谈到的把看图说话写成一段通顺的话, 把“夸夸我的文具盒”这个口语交际活动继续下去, 写成题目为《我的文具盒》的小片段;在“我看升旗仪式”的观察活动中进行口头交流后, 鼓励学生写一篇观察笔记《升旗仪式》。学生的想象通过这些练习, 既巩固了以前听说时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 又开启了习作的大门。二是有机运用课文中生动的故事情节, 续编作文。教材中选编的各类课文, 紧贴儿童生活, 符合儿童兴趣, 学生喜闻乐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随机地诱导学生, 给课文中的人物想象结局, 给故事发展过程添画一个场面, 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等片段练习也是作文题材之一。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按自己的思路发展故事、创作故事。特别是进入二年级第二学期以后, 教师可将“听故事, 说故事”的形式变成“续编故事”, 思维训练的强度逐步加大。一些优秀篇目, 比较适合学生进行续编。如学习了《蜗牛的奖杯》后,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 续编童话故事《蜗牛又得奖了》;读懂了《狐假虎威》这篇成语故事后, 启发学生续编《狐假虎威后》或《狐狸神气不了啦》;读《会走路的树》后, 续编童话《小鸟作客》;理解《狼和小羊》时, 引导学生把课文结尾一句“说着, 就往小羊身上扑去……”中的省略号补充具体。在操作时, 笔者鼓励学生怎么想就怎么写, 越具体越好。这样, 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 编出了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教师还可以在进行指定内容写话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放手写自己喜欢的事物, 谁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譬如观察自己喜欢吃的水果的颜色、形状, 尝尝它的味道, 把看到的和感觉到的说一说, 再写成一段通顺的话。当然, 这样的作文虽然稚嫩甚至有点可笑, 但毕竟是起步。赞可夫曾经说过:这些作文虽然幼稚, 但真正是学生自己的“创作”。

另外, 为了配合作文起步训练, 教师还可在班上开展各种相关活动, 如为自己的写话配插图。在文字旁配以鲜艳的彩画, 学生显得很有兴趣, 也愿意修改自己的文章。经常选读学生的优秀习作, 或布置在班级“学习园地”。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举动却能收到大成效, 它不仅能很好地激发习作优秀学生的荣誉感, 还能激发其他学生的羡慕心, 更重要的是这两者都能激发出学生想写出好文章的主动心态, 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其浓烈的写作兴趣。

篇9:优秀二年级作文:我爱桂花

我家种了许多桂花树,有高的·矮的·有大的·小的。秋天到了,桂花争先恐后的盛开,散发出谈谈的香味,一阵微风吹过,花园里芬芳扑鼻。

淡黄的桂?绽开着像一颗颗小小的爆米花,非常惹人喜爱。有一次我和姐姐到花园里摘了一些桂?,然后跑在洗澡盆里,整个洗澡盆都变的很香。我和姐姐洗完澡之后身上都香香的。

篇10:二年级桂花作文

春天到了,树上长出了新的小绿叶,给大自然带来了涣然一新的感觉,我喜欢!

夏天到了,八月份的时候,桂花树上长出了许多小花苞,不到几天就长成淡黄色的小花了。有的人摘桂花泡桂花茶,有的.人摘桂花送给自己的妈妈,对妈妈说句贴心的话,我喜欢!

秋天到了,有的小朋友在树下做游戏,特别是晚上,小朋友们在玩捉迷藏,有的小朋友爬到桂花树上躲得严严实实的,捉也捉不到。我喜欢!

冬天到了,北风呼呼的刮来,要是其他的树到这个时候叶子早就掉光了,可这棵桂花树不同,仍然还是傲霜挺立。我喜欢!

篇11:二年级话题作文桂花树600字

在这诸多被金风染黄的景物中,桂花并不算夺目。她不似庄稼的黄,满目可见;亦不似菊花的黄,金光耀眼;更不似果实的黄,令人垂涎。她深藏在枝头叶底的碧绿中,你不留心,不细找,一定发现不了她的存在。可她又以自身独特的气息提醒着你——她己走来!她正灿烂!由不得你不去驻足,仰望,触闻……我追不及待地奔到桂花树下,仔细地观察起来:

她不像梧桐那么高大,也不像黄杨木那么矮小。但她却枝繁叶茂,流香溢彩。

她的叶子是椭圆形的,色呈墨绿,叶脉清晰可见,叶子有力有厚实,看上去,使你感到很舒服。

她的花是整棵树中最美的。她长在枝上,黄的花瓣很小巧,一朵花由四片花瓣组成,只有一粒米那么大,花中间有黑色的花蕊,像一个个倒着挂的金钟。桂花总是一团团,一簇簇地生长,构成了一个花园,我看着看着,不禁想到她们如同亲密无间的朋友在说悄悄话。

突然一阵微风吹来,几朵花簌簌地落下来,近看花枝摇动起来,像在对我们招手,远看,又像在朝我们点头。这时一只蝴蝶被迷人的景象吸引住了,围着桂花树绕了几圈,便在满树的桂花上不愿离开。

那么一丁点儿的小花朵,怎么能够释放出那么悠长的清香呢?竟把整个校园装得满满荡荡,从平地溢向高楼,从屋外沁入屋内,真正的香满楼,真正的香满园。

仔细一想,这满树的清香是很有理由的:桂花虽小,可是数量众多,每一朵都想用自己的清香吸引来者的注意,都希望自己比周围的花都香一些,于是更加努力地尽情释放着秋的讯息。众花合力,这清香自然醇厚。

篇12:二年级桂花作文

1.你喜欢写作文吗?A.喜欢B.一般C.讨厌

本题的统计结果显示, 新课程改革以来, 对习作训练的题材、写法等的诸多限制都取消了, 作文更具有开放性, 因此学生对于写作的愿望和兴趣有很大提升, 有61%的学生明确表示喜欢, 有34%的学生表示“一般”, 只有5%的学生选择“讨厌”。

2.写作时最大的困难是什么?A.没东西可写B.有东西可写, 但不知怎么写C.其他 (请具体写明)

在回答这一问题时, 高达76%的学生选择了“有东西可写, 但不知怎么写”, 12%的学生选择“没东西可写”, 另有12%的学生选择了“其他”, 但陈述具体原因时, 除“怕麻烦”等意志品质方面的问题, 大多写的是“没信心”“怕写不好”, 等等, 其实也可以归于B项当中。由此可见, 表达困难仍是学生作文中最大的困难。

每当饭后茶余, 与教师们坐在一起谈论作文教学时, 都有这样的感叹:农村的孩子受方言的影响太大了;同时也受环境、家庭等多方面的影响, 这导致学生的作文语言贫瘠, 语句不通顺, 写作兴趣不高。

在自己8年的低段教学中, 我发现要让学生写话有兴趣, 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才能为中段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在二年级的写作教学中我尝试了“仿、想、记”三步作文教学。

一、童话引路, 让学生学会表达

1. 爱看童话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 通过一年的学习, 他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汉字, 能看简单的、注有拼音的书, 在此基础上, 又针对二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看童话故事书的特点, 在开学初我就让学生的书包里放一两本拼音版的童话书, 要求学生课余时间看, 然后把自己最喜欢看的故事简略记下来。自此我发现自己所任教班级的学生都特别爱看, 他们的书包里有《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 等等。每天下课或午间休息时总能看见他们捧着童话书认真阅读。时常也有家长打电话说:“我的孩子现在都比较爱看书了, 不会到外面去野了。”投其所好, 这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2. 爱讲童话

看到学生有了点滴进步, 我又尝试着让学生说童话故事, 在说故事中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我让学生每个星期积累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童话故事, 可以把这个故事中最精彩的部分背下来。在每天的早读时让学生讲故事, 起初我发现孩子们说故事时缺乏自信, 说话声音小, 不够流利。但我看得出这些学生都认真地准备过, 而且听的学生也是如饥似渴。所以我相信, 只要自己能坚持, 肯定会有收获的。经过三个多月的坚持与交流, 我发现孩子们进步了。现在他们站在讲台前, 不再那么腼腆, 能完整地把故事的大概情节叙述下来, 口语的表达能力明显提高了。每天讲故事的时候, 我作为一个“听众”, 可以感受到孩子们的快乐。

3. 创编童话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为重要, 学生作文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就是想象能力。有了前面的“读故事, 讲故事”活动所奠定的基础, 如何把学生的口语表达转换成书面语言, 并能进行新的创作是我面临的新考验。通过创编童话来达到目的是可行的, 但二年级的学生刚处于形象思维的阶段, 又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 如放手让学生自己创编童话, 肯定又是不可行的, 所以在二年级第一学期的起步阶段, 我采用了由扶到放的教学阶段, 先提供了一些有关适合学生写作的图片, 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展开想象。例:

小兔过河

一天, 小兔打算找小熊玩。一大早, 她高兴地走出家门, 走着走着, tū然一条河dǎnɡ住了她的去路。怎么办呢?这可把小兔jí坏了。一转头她看见一棵树上挂着一个jiù生quān, 旁边还有一块木板和一支jiǎnɡ。有办法了!小兔脑子dīliu liu地一转, 想出好办法了。她从树上拿下jiù生quān。tào在自己的身上, 把木板放到水里, 站在木板上, 手里huá着jiǎnɡ, 小心yìyì地shùn lì地过了河。zhōnɡ于到了小熊家找到了小熊, 小兔把过河的事告诉了他。小熊kuā她真聪明。 (二 (2) 盛晨杰)

在一次次的看图创编童话故事的环节中, 学生之间不断交流、修改, 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纠正了方言。让学生带着想象的翅膀翱翔, 培养兴趣, 激发写作动力。

二、积累模仿, 让学生精练语言

在作文教学中, 我想很多教师也经常在使用仿写这一手段, 但发现仿写往往使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 没有什么创新。自己在以前的教学中也发现这一现象, 所以今年我又接手二年级时, 我就在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我觉得要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是教师在选择模仿的课文、段落等内容的时候最好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这样学生才能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更好地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这一方法对低年级学生尤其合适。我在二年级上册, 学习描写秋天的一组课文时, 其中第二课《秋天的图画》是一篇语句非常优美的课文, 更重要的是这篇课文的内容非常贴近我们农村孩子的生活。于是我提议同学们通过模仿把自己天天见到的秋天田野的美丽风光从自己的笔下展现出来。例:

秋天的色彩

秋天来啦!秋天来啦!田野里的稻谷wān wān腰好像在给农民伯伯jū躬。wān wān的大豆ɡǔɡǔ的好像马上就要zhà开shì的。地里的高粱就像一片在rán shāo的火yàn。

果园里挂在树上的葡萄jīnɡyínɡtìtòu, 一眼看上去就像一串串zǐ红色的mǎnǎo。树上的桔子像一个个小灯笼, 挂满了枝头, 好看极了。 (二 (2) 叶妙群)

当然, 无论哪种形式的仿写, 都要根据孩子的思维发展, 从机械仿写过渡到变通仿写。最后发展成创造性仿写。要求“仿”中求“创”, “仿”中求“活”, “仿”中求“新”。

三、生活日记, 让学生活化表达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 把真实生活所不曾经历的事勉强拉到笔底下来, 那是必然失败的勾当。”也就是说,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生活就如源泉, 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所以, 作为教师, 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丰富的语言表达是生活的反映, 是个人生活积累的再现, 孩子们的思维、喜怒哀乐都源于生活。所以, 要让学生的语言日趋成熟, 只有带领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 带领他们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 把所见、所想、所闻、所感自由地表达在自己的日记中, 才能努力实现生活化。

1. 留心观察, 让学生因“有米下锅”而乐写

农村, 有着我们农村孩子得天独厚的优势。农村孩子虽没有城里孩子的见多识广, 但我们有广阔的天地:四季的景色、田间的庄稼、饲养的家禽、使用的农具、参与的农活等。田野里的花草树木, 自然中的鸟兽鱼虫……因此, 我结合综合实践课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 捕捉生活中的浪花, 丰富作文的素材。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田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当小记者、小作家, 深入生活, 体验生活, 采访生活。例:

课间十分钟

“丁零零”, 下课了, 同学们zhěnɡ理好桌子, 就不yuē而同地从三楼飞快地跑到一楼操场上做游戏。这下, 操场上一片欢歌笑语, 热闹极了!有的同学在玩扔皮球的游戏, 他们把皮球扔过来, 扔过去, 好像一道道彩hónɡ。我看看大家玩得这么开心也想做游戏。我看见田海娇没人与她玩游戏, 我说:“咱俩玩拍手游戏吧!”田海娇说:“好啊, 好啊!”田海娇答应了。“你拍一, 我拍一。一休哥。你拍二, 我拍二, 王小二……”我们玩得可开心了。“丁零零”, 上课línɡ声响了, 同学们又飞快地进教室了, 操场上又安静下来了。 (二 (2) 项浩楠)

2. 多种活动, 让学生“有内容”而愿写

小学生的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多开展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 丰富学生的生活, 学生的作文才会言之有物, 有些活动还可以跟其他学科结合起来, 取他人的活动为己用。当然, 活动要力求体现童真童趣, 别出心裁。美术课上, 学生学沾染、布贴画, 做头饰;体育课上, 学生学习各种体育活动;活动课中, 学生玩“老鹰捉小鸡”、跳皮筋等游戏。这些活动都是学生作文极好的素材。一次我带着我班的学生到田野去秋游, 结合这契机, 我让学生习作《田野的变化》, 因为是学生亲身经历, 大家都觉得有话可说, 所以学生作文较前都有进步。当然, 我们反对每次活动必作文的做法, 我们提倡在活动中让学生玩得痛快, 只有玩得痛快, 才能写具体, 而且作文不必把一次活动面面俱到地写下来, 只需选取一方面, 一个点就可, 文章求真不求长, 求趣不求冗。

总而言之, 通过这样的教学, 我的体会颇多, 收获不少。这样的写作孩子不会厌烦, 而且对于学生提高书面表达水平却有成效, 他们的词汇量也丰富了。但实施过程中也碰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如如何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因为在交流时, 我发现大多数的孩子关注点经常集中在“漏字”等一些细小的问题上, 而很难从作文的整体结构和故事情节的合理性方面进行评价。但是, 我会一直实践探索下去, 以找到更好的方法去克服这些困难。

参考文献

[1].姜兆臣《小学高效率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 沈阳出版社。

[2].陈静逊《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 开明出版社。

篇13:二年级描写桂花的诗句

2、柽桂香皆滴,烟霞湿不开。

3、莎青桂花繁,芙蓉别江木。

4、可怜天上桂花孤,试问姮娥更要无。

5、秦吟宿楚泽,海酒落桂花。

6、群子游杼山,山寒桂花白。绿荑含素萼,采折自逋客。忽枉岩中诗,芳香润金石。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7、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

8、台殿参差耸瑞烟,桂花飘雪水潺潺。

9、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

10、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

11、草下阴虫叶上霜,朱栏迢递压湖光。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嫦娥应断肠。《月夕》李商隐

12、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王维

13、绿桂为佳客,红蕉当美人。

14、江云漠漠桂花湿,海雨翛翛荔子然。

15、桃花流水应无恙,小山丛桂更畴依。

16、连湘接楚饶桂花,事久年深无杏树。

17、莫将画扇出帷来,遮掩春山滞上才。若道团圆似明月,此中须放桂花开。《代董秀才却扇》李商隐

18、梧桐稍下叶,山桂欲开花。

19、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

20、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21、忆在山中时,丹桂花葳蕤。红泉浸瑶草,白日生华滋。

22、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

篇14:二年级桂花作文

上节课我们共同沉浸在桂花的香气中,我们闻着它那迷人的花香,感受到了桂子花开香十里。难怪我们的作者会说:读(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读的内容再斟酌)

作者喜欢桂花,仅仅是因为花香吗?(生简答:不是)

二、感受“摇花乐”

教师:不是,现在就请同学们细细地默读课文3-5段,提出和大家深入学习课文的话题。(此话的表达还有待斟酌)

学生:默读3-5段(动笔勾画、圈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预设:(核心话题)

1、我喜欢摇桂花吗?

“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

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2、摇桂花“乐”在哪里?

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听父亲口占一绝的吟诗“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桂花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3、为什么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三、拓展延伸

1、简介作者。孩子们,写这篇文章的作者很出名,知道是谁吗?很好,懂得看注释,这是很好的读书习惯。了解琦君吗?琦君,她是台湾著名的散文家,她写过很多作品,但作品的内容总离不开写家乡的景物、家乡的事情,在她的作品中无不散发着浓浓的思乡情。

2、出示:“故乡,我们哪一天能回去,家乡味,我们哪一天能再尝呢?--《家乡味》

“说实在的,即使是真正天然的矿泉水,饮啜起来,在感觉上,在心灵上,比起大陆故乡的山泉来,能一样的清冽甘美吗?--《水是故乡甜》。

四、练习。

1、积累词语(短语)。

姿态笨笨拙拙湿漉漉缠着阴云密布

吩咐撮一点炉烟袅袅口占一绝沉浸

2、选词填空

捡拣

3、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得鲜盛

4、仿写句子:

外地的再,还是比不得。(任选一题)

小结:看桂花雨又纷纷落下来了,作者又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家乡那桂花香,那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板书设计:

12桂花雨

香乐

思念家乡

篇15:二年级桂花作文

八月,桂花盛开,那香味是那样的迷人,令人赞叹。其实,桂花原先是不香的,它之所以变香,都是因为一位叫桂花的仙女。

一天,正在修炼的桂花透过天庭的幻镜,看到了凡间的人好像连路都走不了,有气无力的。“怎么回事呢?我得去看看。”

只听见天际“咻”的一声,白光一闪,桂花来到了凡间,原来,凡间的人们正在遭受着庄稼枯萎,果树不长,小河干旱的自然灾害,他们一直都没有食物,很快就会饿死了。

看到一位小男孩,桂花对他说:“咦,快看,地上有一包什么东西?”只见小男孩慢慢地朝地上看了一眼,突然揉了揉眼睛,连忙捡起了地上的东西,塞入怀里,一溜烟跑了。那是桂花用仙术变的一包米饼。

桂花因为使用了仙力,面止苍白,但她管不了那么多,而捡起米饼跑走的小男孩,没有发桂花仙女身旁的桂花树上,长出了一片新叶。

原来,桂花以前是一个凡间的姑娘,因为心地善良,喜欢帮助别人,有一次,竟然救了一位神仙,被太上老君带到天上去做神仙。今天是桂花修炼的第三年,因为她私自使用仙法,仙力很快就要消失,她也会死的,但她却不后悔。

就在这时,太上老君来了,看了一眼桂花后,大手一挥,幻镜里出现了凡间的一幕。刚刚跑出去的小男孩,身后跟着一群人,想要感谢刚刚的桂花。哪知桂花没见到,竟看到了本该渐渐枯死的桂花树长出了新叶,庄稼也活了,小河也流淌起来了。

那些人对着桂花树连连磕头,说神仙显灵了。

当桂花闭上眼的那一刻,那棵桂花树不断长出新叶,很快就开出了一朵朵桂花。那花香是那么的芳香。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晃动,桂花随着风儿起舞。

这一刻,花香正浓,这一刻,是凡间的八月。

海光小学三(5)班

篇16:二年级桂花作文

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初级中学是江苏省重点中学。 其前身是仪征化纤公司于1981 年创办的职工子弟中学, 1987 年开始与南京师范大学联合办学。学校坚持“质量强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的办学思路, 谨遵“立志、博识、超越”的校训, 为学生搭建多元成长的舞台, 努力让每个学生成人、成才、成功。

学校的作文教学注重序列化训练, 明确作文的学段目标与训练重点, 避免随意性;注重学生互帮互助, 在教师指导下展开自改与互批;注重读写结合, 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刚性阅读”制度, 强调读书笔记的撰写, 引进“源头活水”。 学校在各级各类的作文竞赛中屡获佳绩。 近年, 李泽健、高雅儿、陈静溪等同学先后获得江苏省中学生作文大赛 (初中组) 特等奖或一等奖。

【习作巡诊】

彼此的眼神 你我的友谊

君子之交, 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 咫尺千里。

———题记

还清楚地记得, 那是初一年级第一天报到的午后, 我与你美好的相识。 那日的太阳明灿灿的, 金黄的阳光飞泻而下, 温暖澄澈。 沐浴着暖洋洋的阳光, 我悠闲地读着《巴黎圣母院》。 同桌的你小心地打断了我, 试探地问道:“你好, 我忘带课外书了, 能否与你合看一下?谢谢。”原本喜欢独自阅读的我有些犹豫, 但看到你眼中那真诚的、渴望的光芒, 我点了点头。 你是位安静的读者, 同我一样。 每当我们读到会意处, 就会相视一笑。 后来, 我们就这本书谈了许多, 由此相识, 因此结缘。

随着时间的推移, 学业越来越难, 有一次月考, 我的成绩退步极大。 随后, 我的腿也不小心跌伤了, 走路不便, 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使我痛苦万分, 我只觉得前途一片渺茫, 没有光明, 也看不到希望。

课间, 你要拉我去操场散步。尽管有些不情愿, 我还是答应了。 一路上, 你我都未说话, 你轻轻地搀着我, 两手温暖有力, 我冰冷的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暖流。 到了操场, 蓦地, 我闻到了芳草的馨香与泥土的气息, 顿觉心旷神怡。 太阳渐渐西斜, 愈向前走, 影子愈显瘦长, 愈显昏暗, 愈显混沌。

突然, 你停了下来, 看看地上的影子, 又望望身后的太阳, 淡淡地说:“看, 有影子的地方便一定有光! ”我一愣, 继而回过神来, 转头一看, 阳光仍是那么动人, 那么惬意, 直射入人的心灵。 我豁然开朗:是的, 我不能被阴影遮住了希望, 阴影的前方永远是阳光啊! 你的话淡淡的, 却如和煦的春风慰藉了我受伤的心灵, 使我猛地振奋起来, 浑身又充满了力量。 我感激地望着你, 不知说什么好, 你会心地点了点头, 微微一笑, 瞳仁里仍放射出那智慧的、真挚的光芒。

愿记住彼此的眼神, 愿铭记你我的友谊。

课前导学

本单元要求学生学会“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在这篇习作中, 小作者写了与自己的小伙伴从相识到相知, 友谊逐步加深的过程, 再现了这段美好的经历, 文笔流畅, 描写形象。 同时, 根据这次写作的要求, 小作者注意到了根据所写的具体内容确定线索“眼神”。 但毫无疑问, 小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虽已有“线索”意识, 但仍然未能在习作中充分体现。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这篇习作, 该如何修改才能达到本次习作的要求呢?

【病理透视】

1.师生初诊:学生交流对材料的理解, 以及课前“初诊”的意见

孔老师:同学们, 读了这篇文章后, 你们找出它的线索了吗? 为什么?

生1:应该是“眼神”吧, 因为题目、开头、结尾都有“眼神”这个词, 首尾呼应。

生2:我感觉本文的线索不太明显, 如果不是题目中有“眼神”, 就更难确定了。

孔老师:看来你的感觉还是比较准的。小作者设置的线索应该就是“眼神”, 只不过未能达到我们此次的要求 “线索清楚”。如何修改才能使得线索清楚呢?

生3:我觉得文中出现线索“眼神”的次数太少了, 如果能多出现几次, 给人的印象就会比较深, 自然也就清楚了。

孔老师:非常好。你其实告诉了大家一个朴素的道理, 那就是一篇文章如果“以物为线索”时, 这个物品就应多次出现, 且要贯穿文章始终。 那就请同学们再次仔细阅读这篇作文, 思考一下我们应如何修改。

生4:如果题记保留的话, 里面可以加上有关“眼神”的词语。 第一小节作者的描写很细致, 但没有出现“眼神”, 也可以在写同桌眼中真诚、渴望的光芒时, 出现“眼神”这个词。

孔老师:是的, 这是小作者第一次比较具体地对人物进行描写, 他能够有意识地抓住人物的眼神来展现人物特征, 说明小作者的线索意识还是比较强的。 当然, 如果能够明确出现“眼神”这类字眼, 线索会显得更加清晰。

生5:老师, 第四小节除了最后部分写到了眼神, 还可以在这一节的开头部分写“眼神”。

孔老师:你的意见很好。 其实, 第二小节也可以虚写一笔, 一带而过。 作为线索, 它就在文章中推动了情节的一步步发展, 而这也恰恰是线索的重要作用。打个比方, 线索就是一根丝线, 将一堆散乱的珍珠串起来, 变成光彩照人的项链。

孔老师:同学们刚才的发言很精彩, 但是, 老师还要请大家再次深入地阅读这篇习作, 是不是仅仅在文中多出现几次“眼神”这个词就够了呢? (学生思考)

孔老师:作为线索的事物, 除了要在文中反复出现, 还要起到突出人物形象, 点明文章中心的作用。 同学们, 我们不妨来读一读朱自清的《背影》。

2.医学档案:朱自清的《背影》的启示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 祖母死了……父亲说:“事已如此, 不必难过,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

回家变卖典质, 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 这些日子, 家中光景很是惨淡, 一半为了丧事, 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丧事完毕, 父亲要到南京谋事, 我也要回北京念书, 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 有朋友约去游逛, 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 下午上车北去。 父亲因为事忙, 本已说定不送我, 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他再三嘱咐茶房, 甚是仔细。 但他终于不放心, 怕茶房不妥帖; 颇踌躇了一会。 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 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 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 他踌躇了一会, 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 他们去不好! ”

我们过了江, 进了车站……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 他嘱我路上小心, 夜里要警醒些, 不要受凉。 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

我说道:“爸爸, 你走吧。 ”他望车外看了看, 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 不要走动。 ”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 须穿过铁道, 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 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 他不肯, 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身下去, 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 要爬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 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 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 过铁道时, 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 自己慢慢爬下, 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 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 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 心里很轻松似的, 过一会说:“我走了, 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 回头看见我, 说:“进去吧, 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 再找不着了, 我便进来坐下, 我的眼泪又来了。

……

唉! 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孔老师:《背影》让我们感受到了朱自清的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要想达到这一表达效果, 《背影》 这篇文章除了多次出现线索“背影”外, 文章中哪一处描写使得父亲这一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更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呢?

生7: 第四小节父亲决定亲自到车站送我这一片段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

生8:第五小节父亲送我上车, 帮我拣定座位也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

生9:就在第六小节“买橘子”这个部分, 作者对父亲的背影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孔老师:找得很好,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六小节, 感受一下。 (生齐读)

孔老师:作者紧扣线索“背影”, 对父亲给我买橘子时的艰难、努力进行了充分的表现, 是本文的动情点。 这就使得父亲这一形象更加感人, 从而表现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 所以, 回到老师最初的那个问题:是不是仅仅在文中多出现几次“眼神”这个词就够了呢?

生10:我明白了, 还要对线索进行比较细致的描写, 使得这一形象更加突出, 从而达到点明中心的作用。

孔老师:很好。我们可以学习《背影》的手法, 比较细致地描写小伙伴的眼神, 也使之成为习作的“动情点”。 当然, 这篇习作除了“眼神”这一线索, 还有一条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 那就是“我与小伙伴相识相知、友谊逐步加深的过程”。

孔老师:当然, 文章的线索有很多种形式, 今天, 我们只是学会其中的一种:如何“以物为线索”来结构一篇文章。 今后, 我们还要学写一些更加复杂的以线索贯穿全文的记事写人的文章。

【诊疗方案】

经过师生的共同讨论, 决定明确以下几个方面。

1. “ 线索” 是文章组材之脉络, 是全篇材料安排之总绳。 可以说, 线索具有结构、表达的双重性。

2. “ 以物为线索” 时, 这个物品就应多次出现, 贯穿文章始终, 有利于记叙情节的展开。

3.“以物为线索”时, 要在恰当的时候, 对线索进行比较细致的描写, 使得这一形象更加突出, 从而达到突出人物形象、点明文章中心的作用。

【手到病除】

针对诊疗方案, 合作小组交流研究。随后, 师生共同研讨修改后的习作。

你的眼神

杜炎

君子之交, 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 咫尺千里。 汝之眼神, 伴我成长。 你我友谊, 终生难忘。

———题记

那是初一年级第一天报到的午后, 我与你美好的相识, 你的眼神我如今仍然铭记于心。 那日的太阳明灿灿的, 金黄的阳光飞泻而下, 温暖澄澈。 沐浴着暖暖的阳光, 我悠闲地读着《巴黎圣母院》。同桌的你小心地打断了我, 试探地问道:“你好, 我忘带课外书了, 能否与你合看一下? 谢谢。 ”原本喜欢独自阅读的我有些犹豫, 但看到你眼中真诚期待的光芒, 我能感觉到你心中对阅读的热爱和渴望。 于是, 我点了点头。 你是位安静的读者, 同我一样。 每当我们读到会意处, 就会相视一笑。 后来, 我们就这本书谈了许多, 由此相识, 因此结缘。

随着时间的推移, 课程更加艰深, 有一次月考, 我的成绩退步极大。 随后, 我的腿也不小心跌伤了, 走路不便。 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使我痛苦不已, 我只觉得前途一片渺茫, 找不到出路, 看不到希望。课间, 你常默默地用柔和的、鼓励的眼神看着我, 我不由得有些感动。

春日伊始, 余寒料峭, 你要拉我去操场散步。 尽管有些不情愿, 我还是答应了。 一路上, 你我都未说话, 你轻轻地搀着我, 两手温暖有力, 我冰冷的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暖流。 到了操场, 樟树清幽的香气扑鼻而来, 夹杂着泥土的气息, 令人神清气爽。太阳渐渐西斜, 愈向前走, 影子愈显瘦长, 愈显昏暗, 愈显混沌。

突然, 你停了下来, 看看地上的影子, 又望望身后的太阳, 若有所思。 不一会儿, 你轻轻地拍拍我的肩膀, 用睿智的目光望着我, 说道:“看, 有影的地方便一定有光!”我一愣, 继而回过神来, 转头一看, 阳光仍是那么动人, 穿透云翳, 直射入人的心灵。我豁然开朗:是的, 我不能被阴影遮住了希望, 阴影的前方永远是阳光啊! 你的话淡淡的, 却如香樟的清香, 慰藉了我受伤的心灵, 使我猛地振奋起来。 我感激地望着你, 不知说什么好, 你会心地点了点头, 微微一笑, 瞳仁里放射出那智慧的、真挚的光芒, 那熠熠的光辉, 直射入我的心灵, 予我力量。

年华似水, 飞逝而去。每每走过香樟树下, 我总会忆起你, 在一片浅绿色的幽香中, 我仿佛又瞥见了你动人的眼神。

师生点评

孔老师:请同学们将修改润色后的文章与原文比较一下, 说说文章有哪些变化?

生11:线索更加清晰了。 题目修改后更简洁醒目, 内容显得更加充实, 人物特点更加丰满了, 突出了小伙伴对我的帮助, 景物描写也比较精彩。

孔老师:同学的评价客观到位, 修改后文章的线索变得更加清楚, 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达到了我们这次习作的目标。

【杏林春暖】

下面我为大家呈现一篇优秀的学生习作, 以及一篇老师的下水作文。 希望同学们仔细体会。

台阶

张文宇

台阶, 是一种奉献。

———题记

小时候, 父亲宽厚的肩膀是我的台阶。

依稀记得有一天, 父亲带我去看马戏。我小小的手拉着父亲大大的手, 在人流中穿梭着, 寻找一个好位子。 可是四面都是高高的人墙, 将矮矮的我围住, 什么也看不见。 我听着那此起彼伏的掌声和欢笑声, 只能干着急。 父亲看到我抓耳挠腮的样子, 便蹲下来, 用健壮的臂膀将我抱起, 托到他的肩膀上, 又慢慢站起来。 骑在父亲的肩膀上, 就像站在一个高高的台阶上, 看得比谁都清楚。 风从无数人的头顶上方吹过来, 凉丝丝的。 我猛然觉得, 父亲就如同一座大山, 挑着多沉的担子都不会垮。

成长中, 父亲期盼的话语是我的台阶。

那一次, 我在学校偷了同学的书, 被老师发现了。 老师立刻将父亲叫了过来, 当着他的面教训了我一番。父亲一直红着脸, 连连说着“是, 是”, 但我却没有说话。 回到家, 我才大声向父亲争辩道:“是他先拿我东西的!我没有错!”父亲却坐下来, 低着头, 沉默不语。 这时我发现, 年仅三十几岁的父亲, 头上竟然有了一丝银白, 眼角竟然多了几丝皱纹。 过了许久, 父亲抬起头, 看着我, 眼神里带着一丝渴望。 他终于开口, 说了一句:“儿子, 不管别人怎么样, 爸爸只是希望你能够正直做人。”看着父亲的目光, 我沉默了。 刹那间, 父亲的话语像坚实的台阶, 将我托向正确的道路。 我认真地回答道:“知道了, 我不会再这么做。 ”———至今我还记得, 那时我得到的, 是父亲欣慰的笑容。

而如今, 父亲沧桑的背影是我的台阶。

光阴似箭。我一天天长大, 父亲却一天天变老。 在我的眼中, 父亲的身影不再像从前那么挺拔, 而是渐渐变得佝偻。 那天早晨, 父亲送我去学校。 到了校门口, 父亲举起手, 拍了拍我的肩膀, 又敲了敲我的背, 好像还想摸一摸我的头, 但最终没有那么做, 只是轻轻说了声:“好好上学, 再见。”便转过身, 缓缓地离开。 我默默地注视着父亲离去的背影。那背影为什么会如此沧桑?父亲一步又一步地走远, 渐渐地在街角消失不见。 剩下一条空荡荡的街, 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强忍着泪水, 心里不断地念着“父亲”二字。 父亲用他的全部, 为我搭建了一个又一个台阶, 将我越送越高。 我转过身, 从那一刻起, 我就在心里默默下定决心:我绝对不会让父亲的付出白白浪费。

父亲, 感谢你为我做了14 年的台阶。等我长大后, 我也会做你的台阶, 将你高高地托起, 就像你曾经托起我那样。

母爱的秘方

洪国成

冬至到了, 照例要回老家祭祖, 也好看看年迈的母亲。 临行时, 妻关照一定要从老家带点萝卜条。 老妈亲手腌制的萝卜条香脆清甜, 是商场无法比的。 每年妻都会从老家带不少, 只是不易保存, 每每看见萝卜条霉变, 妻直叫可惜。

为了不让母亲着急, 我起了个大早。一路风尘到达老家, 母亲早已守候在门前。她一边询问我早饭吃了没有, 一边已端来米粥, 还有一碟清炒萝卜条。 这道小菜在我们当地名曰“响菜”。 也就是将腌制好的萝卜剁碎, 下锅翻炒, 起锅后拌入麻油, 吃起来香味入鼻, 甜味入口, 脆响声声。

母亲坐在桌边, 望着我喝粥。母亲真的老了, 虽然染黑的头发掩盖了一点年龄, 但眯起的眼睛已是沟壑纵横。

大冬天喝上一碗热粥的感觉真爽, 更何况还有响菜!

“味道真不错, 老妈的技术又进步了, 该申请专利了。 ”放下碗, 我和母亲耍了个贫嘴。

“真这么好吃? ”母亲笑了, “我帮你准备好了, 回去时记得带上。 ”

其实, 我早就注意到了, 冰箱上放着个大大的玻璃瓶, 里面填满了老妈的作品———腌制的萝卜。 哈哈, 妻子又该发愁喽:这么有味的萝卜条, 恐怕又不免吃到霉变了。

“妈, 给你提个意见。 ”我突然想和母亲开个玩笑, “要想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你的萝卜条必须攻克一个技术难关。 ”

“什么难关? ”母亲笑了。

“你儿媳妇最喜欢吃萝卜条了, 过了夏天萝卜条就变霉了, 她可舍不得了。 ”

“放心, 这次不会发霉了。 ”真没想到, 母亲技术革新了! 原来, 去年妻子就提过意见了, 母亲知道后, 特地咨询了“专家”。

看着母亲得意的笑容, 我忽然觉得其实她老人家根本就年轻着呢。 “你学到什么绝招了? ”我拉着母亲的手, 好长时间不见了, 在母亲跟前我依然是个孩子。

“其实也没什么, 隔壁王大妈给了我一些东西, 告诉我放了就不会变霉了。 ”母亲有点不好意思了。

“不会是防腐剂吧! ”我一惊, 脱口而出。

“你说什么防腐剂? 我们吃了, 味道一点也没变。 ”母亲吓了一跳。

我轻轻地告诉母亲, 防腐剂是什么, 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望着母亲似懂非懂而又似乎有点惶恐的神情, 我突然觉得我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

母亲曾多么虔诚地向别人请教防腐的秘方, 母亲刚刚多么自豪地向我宣布萝卜条永不霉变! 那是饱蘸母爱的秘方啊!

我不再谈论萝卜条, 开始与母亲东拉西扯。 母亲也不再和我闲谈, 开始忙碌冬至的祭品与午饭。 天很冷, 母亲不让我插手。

例行的程式完成了, 稍作休息, 我便向母亲辞行了, 毕竟还有繁重的工作要做。

照例, 母亲为我准备了一些农家蔬菜, 妻子最喜欢这些绿色的无公害的东西了。看着冰箱上满瓶的萝卜条, 我愣了一下, 还是决定带回去。 看着我的脚步, 母亲连忙把瓶子递给我, 我抱在手里, 沉沉的, 竟有些温热!

“妈, 瓶子怎么是热的? ”我诧异地问。

“你放心, 防腐剂什么的我用水洗了, 怕不好保存, 我到开饼干店的李叔家用烘干机烘干了。 就怕味道差了, 清炒时放点酱油或许会好些。 下回我不放那什么防腐剂了。”母亲一面絮说着, 一面望着我, 就像一个犯了错误被老师抓住的孩子。

我一怔, 泪水快要出来了。

车子到了, 我抱了抱母亲和她告别。

上一篇:传统文化主持人开场白台词下一篇:小学生文明礼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