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数学日记

2024-07-09

经典数学日记(精选8篇)

篇1:经典数学日记

《整容日记》经典台词汇总

“我不想看到你难过的样子,真的”

”你…心疼我?”

“不,你哭起来样子太丑。”

白天的我,不是我。

你见过车祸现场么?你就是这种,还是最惨烈的样子!

女人可以一无所有,有一对胸就可以了。

好色不是问题,不好你的色才是问题。

我最讨厌别人整容了,他们真以为折腾那张脸就可以改变命运。

在北京,坐公交堵死,坐地铁又挤死,每天在堵死与挤死之间,选择一种死法

-我新烫的爆炸头看起来会不会很丑?-不会,你的丑跟头发没关系。

不管男人说了什么,在他们眼里女人永远只分两种,漂亮的和难堪的。

-你知道男人最讨厌女人整容了吗?-如果我没有整容你会喜欢我吗?-不会。

-他好色是个优点,门坎低,易接近!

-郭晶,你怎么看起来不一样了?-呃,我换了一种化妆品。 整容日记经典台词 整容生意毕业学生占六成,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年代已经过去了。

你知道,多丑的女生都会有男生想上,但是,娶不娶你,甚至说带不带得出去的,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如果社会还是不能接受一个不符合它审美标准的女人,注意,我说的只是接受,这不仅是女人的悲哀。

真猛啊,这罪你都受得起。

我最讨厌人家去整容了,她们真的以为折腾这张脸就可以改变命运了。

医生,我想做一个安吉莉娜朱莉的嘴。

-我也不是不喜欢你。-就是达不到做你女朋友的标准了是吧?

亲爱的,我也要隆个大大的胸,胸怀大了,好包容这个世界。

每个人都要承担自己的现实 ,没有一个男人喜欢自己的`女人是整过容的。

眼泪不许掉下来,我终于知道什么叫眼泪心里流了。

这样的男人,我也得整容才行,那我们真的很丑。

你看我这眼睛,特明显吗? 你说我这鼻翼是不是特别宽啊?

想做大美人,下辈子罗。

我要挣钱,继续整容。

相貌虽能带来美好的视觉感受,但它决不是爱情的决定因素,如果你的男友因你的相貌而讨厌你,试问他有资格成为你的男友吗?

“我有个女同事特别烦,说话嗲,跟谁都自来熟;懒,订饭都不愿意自己订,老让别人帮她订;还总爱卖萌……”

“说重点!”“她长得不好看…”

不合适就是穷,没感觉就是丑。一见钟情就是好看,深思熟虑就是有钱……

女人可以什么都没有,有对胸就够了“男生都喜欢女生自然美,女生整完自然就美了。

青年问禅师:“大家都说我丑,我真的很丑吗?”禅师端起一杯水,浇到青年脑袋上。青年不解:“你的意思是,我每天都洗头就不那么丑了?”禅师回答说:“丑到端水水更流,举杯浇丑丑更丑。”

我们医院啊,有个新产品,叫隐形bra

我需要立遗嘱吗?

就这样完了是吗?

太不靠谱了 先去整容勾引我 你当我是什么 猎物吗

我做了鼻子下巴磨了腮 就真的变漂亮了吗

是谁教我们区分美丑的 现在却来怪我们了 到底整容是给了你信心 还是会令自己更没自信

如果我没有整容 你会喜欢我吗

篇2:经典数学日记

放学了,我们走到校门口,许许多多的小雨点数也数不清,纷纷从天上飘落下来,突然,雨越下越大,大得象一盆盆水从天上泼下来。到了家里,我往窗外望去,马路地面上全是水洼,雨点落下来,溅起一朵朵水花。

到了晚上,我在写博客的时候,外面响起了一阵阵台风的吼叫,真象老虎在发威。我一点都不怕,因为我呆在温暖,安全的家里。

篇3:经典数学日记

新课程实施以来, 笔者努力进行学生“数学日记”的实践和研究。在数学教学基础上, 对学生加以指导, 取得初步的效果。

一、快乐表达形式多样

1. 口头说日记。

低年级学生由于刚刚进入学校学习, 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稍强于书面表达能力, 因此, 在一年级提倡口头说日记简便易行, 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数学日记, 培养他们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遇到的小问题, 笔者将其称为对数学的第一感觉。在教学内容结束后, 笔者会请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此后会请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交流学习内容并把在家中的小发现说给家长听 (家长可以帮助记录) 。教学之余, 经常和学生进行口头交流, 有时还会代为记录, 结果发现学生都很愿意把他们发现的或是看到的有关数学的内容, 津津有味地说给家长听或是找机会说给老师听, 这些正是一份份口头日记。下面是学生的几篇口头日记:

(1) 今天回家, 妈妈买了8个苹果和5个梨, 我算了算一共是13个水果。妈妈夸我会算术了。

(2) 我回到家总是把鞋用右手放到鞋架上, 可是上学时总是用靠近鞋架的左手拿鞋, 这有点像老师上课讲的两人握手的道理。

这一篇篇口头日记洋溢着童真、童趣, 给数学教学带来了一丝新绿, 道出了孩子们心灵的絮语, 真令人回味无穷。这些口头日记的语言虽然很简单, 但学生慢慢以数学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用数学的头脑去思考问题, 学会细致地观察现实生活, 这是难能可贵的。

2. 动笔写日记。

数学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 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极有价值的数学现象。过去, 我们没有重视指导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去思考, 学生很难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使本身抽象的数学变得更加枯燥无味。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写生活日记, 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从而把数学“生活化”、生活“问题化”, 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去思考生活问题。同时, 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思想方法和情感平台, 发展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二、快乐生活内容多样

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视野、思维角度的不同, 写出了内容多样的日记, 反映了学生数学课外生活的丰富多彩, 根据内容可以分成5类:

1. 观察生活——发现类:

是指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 留心找到的直观、形象的数学知识。如《买鞋》中写到:今天, 妈妈带我去东安超商。妈妈给我买了一双30元的鞋, 递给了收银员阿姨100元, 找回了70元, 我们高兴的回家了。

2. 学以致用——应用类:

是指把课堂中学过的数学知识用到生活中, 解决了具体问题。如《买东西》中写到:今天, 我和妈妈去买东西。我们先到书店买了两本书, 花了14元, 又去文具店买了一本日记本, 花了1.5元。妈妈说:“今天你一共花了多少元?”我算了一下说:“15.5元, 也就是15元5角。”妈妈夸我真聪明。

3. 动脑想想——思考类:

是指经过认真思考发现数学问题中技巧或钻研智力题的过程。如《中奖了》中写到:今天, 爸爸买来一瓶饮料, 打开一看, 瓶盖里写着“再来一瓶”。我高兴地喊起来:“中奖了!中奖了!爸爸快带我兑奖去。”我和爸爸从大东方购物中心兑回来了一瓶。在回家的路上, 我跟爸爸说:“咱们花了2.2元买了一瓶饮料, 现在又中了一瓶, 那么每瓶就相当于花了1.1元, 真便宜呀!”我希望天天都能中奖。

4. 奇思妙想——想象类:

是指学生发挥数学想象力, 编织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包含数学信息儿歌或童话故事。如《我的天天屋》中写到:我盖了一座天天屋。我的天天屋里有一, 一个魔方站在屋顶。我的天天屋里有二, 两只小狗在屋里坐。我的天天屋里有三, 三条小鱼在水里游。天天屋里数字真多!1+2+3=6, 我喜欢我的天天屋!

5. 真情实感——情感类:

是指学生在写日记中表露出来的对数学的喜爱之情。如《找规律》中写到:星期五上数学课的时侯, 老师讲了找规律。一位同学发言说:“春、夏、秋、冬四季总是这个顺序一年一年过下去。”又有一位同学说“从白天到黑夜, 再白天到黑夜, 这样一天一天过下去。”大自然真神奇呀!我喜欢大自然更喜欢奇妙的数学。

三、快乐记录促发展

数学日记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表达数学认知过程、思想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平静的港湾, 有利于学生放开思绪自主建构自己所理解的数学, 让不同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 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从学生的日记中, 可以看出学生已经走进了生活, 感悟到数学是现实的、有用的, 体现了一定深度的数学发现、数学应用和数学思考的水平, 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 学生的日记写得一天天好起来, 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内容不够丰富, 数学发现、应用、想象的内容如买东西、编童话故事居多, 数学思考、情感类偏少。笔者认为, 体现学生的思考力和情感态度的日记是最具有价值的, 最能体现学生数学素养, 也是学生最难达到的一个层次。今后要加强指导, 鼓励学生面对实际问题积极思考, 然后运用自己的数学知识, 解决问题, 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实地记载, 特别是自己思考的方向, 思考的细节, 成功的感想都能写出来, 那就更好了。

篇4:日本“女性日记文学”经典化试析

关键词:平安假名日记;国民国家;文学史;经典研究;平安女性日记文学

中图分类号:I313.0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09)03-0132-05

平安(794—192年)女贵族利用平假名所创作的《蜻蛉日记》(974年)、《和泉式部日记》(1007年)、《紫式部日记》(1010年)、《更级日记》(1059年)等日记作品,在其诞生之初地位很低,但经过“国学”尤其是近代“国文学”运动的提升,发展到今天已作为“平安女性日记文学”被视为日本文学的重要典籍,其地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笔者立足于“经典研究”,分析自产生至二战前,时代需求如何作用于社会对这些作品的认识,将之从不人流的“平安假名日记”,一跃推升至“平安女性日记文学”这一经典地位。该探讨对于深入了解日本近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及研究女性主义文学具有理论意义,同时对推动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文学和文化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女性日记文学”经典化过程概观

广义的“经典”,一般是指由强力制度、机构所认定的文本,其实质是支配集团用来再生产自己的价值或者意识形态,从而维护权力体制、利益的工具。适应政治需求的发展与变化,文本必然被重新解读、再定义、再解释,故经典的形成必然是持续的、变化的。探究日本文学的经典化问题,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今天我们所知道的“日本文学”,是1890年代才产生并开始拥有具体形态的近代“建构物”,深受国家(nation-state)和文学(literature)这两个基本范畴概念的规定。而这二者的大部分内涵均来自近代欧洲的国民国家、文学的概念。“国文学”(national literature)概念,是在18、19世纪的欧洲与民族主义的高涨同时出现的。以被视为国文学的作品存在于特定的国民(nation/people)的系谱性、集合性历史中为前提所建构的“国文学”概念,将被视为体现国民文化或者国民精神的文本特权化。民族主义一般通过溯源或者创造传统的手段来确立、强化自己的文化身份认同。

平安女贵族所撰写的平假名——原本被视为带有强烈贬义文化含义的表记符号——日记,诞生之初几乎未被纳入文学批评视野。尽管经历了中世纪(1192~600年)“国学”运动的推升,仍未能进入文坛主流。只是进入近代尤其是大正(1912—1926年)末期,为适应确立国民身份认同,推动国民国家建设这一政治需求,其中的大部分作品才开始受到瞩目,逐渐被推到日本古代文学的中心地位。一般认为,“日记文学”一词是土居光知效法欧美文学,于1920年在《日本文学的展开》一文中首先提出来的。加上当时随着日本产业社会的迅猛发展,女性读者群迅速扩大,在大众传媒普及、文字商品化压力下,1920年“女性文学”这一概念应运而生。围绕该概念的批评风起云涌,急需为其寻找历史渊源。正是适应了社会上为“女性文学”溯源的需求,“女性日记文学”这一概念被“发明”“创造”出来,假名日记上升为注释和研究的对象,成为“制度”、经典。此外,在受自然主义影响所掀起的“私小说”高潮中,许多人认为“女性日记文学”是构成广义“私小说”话语的一部分,因而将之纳入“自照文学”(Literature of self-Re-flection)范畴;也有人认为,近代“女性文学”的自我告白、自传性质,乃是源自“平安女性日记文学”,是日本女性传统的自然体现。这些也都进一步稳固了其经典地位。

二、平安假名日记——未进入批评视野

由于出自女性之手,平安时期的假名日记长期未受重视,在文坛上的地位很低。但例外的是,早在12-13世纪,纪贯之(872-945年)假借女性之手所著的《土佐日记》(934年),以及紫式部所著《紫式部日记》就已获得极高的评价。这主要是藤原俊成(1114-1204年)、定家(1162-1241年)父子二人将纪贯之所编辑的《古今和歌集》(905年)、紫式部所著的《源氏物语》(1000年)定为和歌范本,奠定了二人作为传统和歌权威的地位。爱屋及乌,《土佐日记》与《紫式部日记》在遣词用语、文体等方面也便成为范文。当然,《土佐日记》之所以长期被视为最具价值的日记文学,纪贯之的男性身份也不容忽视。千野香织认为,平安时代男性贵族将汉字作为正式场合的表记符号来显耀和保持自己的地位和权威②。以致纪贯之著《土佐日记》时不得不假借女性身份:“作为女性的我,也想试着写男性所写的日记。”当时只有女性采用平假名。换言之,在男性为经典制造者的中古(794—1192年)至中世初期,假名日记自然会遭到无视或者轻视。当时上述日记基本未受文坛注目就是最有力的佐证。

但需要注意的是:假名的出现实际上是对处于支配地位的儒教、汉学的反抗。5-9世纪约五百年间,效法隋、唐,通过“大化改新”(645年)建立了“律令国家”的日本,在政治、文化等方面均深受强势的中国文化的影响和支配。假名、训点以及假名作品的出现,表面上是随着音声中心主义势力的增强,原本用汉字无法表记的日语固有发音开始得以体现的标志,其实质是一直受到中华思想压抑的日本本土文化、思想抬头的标志,也是为酝酿具备“大和”即日本“国民性”文学所做的努力和尝试。例如,《古今和歌集》的假名序不但将“和”语与“KARA”语言相对立,提出“和魂”、“和绘”等词语,有意识地将之树立为具有“大和”性质的固有文化价值,力图与汉学分庭抗礼,而且还通过将“歌”称作“和歌”的方式,有意识地将其与力图证明皇室正统性的《古事记》(712年)、《日本书纪》(720年)联系在一起,抬高其地位。通过种种操作,《古今和歌集》所体现的贵族主义、传统主义性质的文化价值初步形成。当然我们还必须考虑到,“摄关”政治——通过后宫姻亲方式掌握实际控制权的政治形式——客观上极大地提高了女贵族的文学和文化修养,他们所创造的这种独特的文化,渐呈引领日本“国风文化”发展之势。因此,《古今和歌集》不仅标志着假名这种文字、文体的成熟与发达,也是和语·固有语言世界“一跃进入正式场合、具划时代意义之盛事”。这也正是假名日记被视为对汉学的反抗,以及被江户“国学者”、近代“国文学者”们视为“国语”的基础——“和语”与最具大和性质的文艺作品的原因之一。

但在男性中心时代,女性被排斥在权力话语之外。因此虽然假名作品出现,但“从整个语言体系来看,这并不代表当时的整体现状。承继前代发展而

来的汉诗仍然占据支配地位”,而且“俯瞰平安时代以后国语文体的走向,稳居其中心的,并非平假名或者片假名为载体的文章,而是承继古代传统的汉文”。长期以来,正如《源氏物语》所示,实际上这些日记仍被视为妇女儿童读物,这种看法甚至一直持续至与谢芜村(1716—1783年)试图将传统的“雅”与“俗”统一之时。

三、近世(1603—1867年)“国学”——尚未进入主流

进入中世尤其是进入近世后,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商人即所谓的“町人”阶层实力日益强大,开始产生强烈的政治愿望和要求。为确立自己的政治地位,他们必然要树立作为自己身份认同标志的新文化。从该意义而言,18世纪之后出现的“国学运动”不但是试图将日本从中国文化殖民地的境况中解放出来的尝试,也是以町人为主体的学者们力图确立自己身份认同的一种尝试,是他们对贵族性质的以朝廷为中心的和学传统的堂上歌人,以及由武士阶级的学者为先导、支配着当时思想界、幕府意识形态的朱子学的反抗。

一言以蔽之,“国学运动”借助回溯日本古代的方式力图实现对汉学实际上就是对中国思想、文化的抗衡,从而形成自我同一的话语。为此,“国学者”们立足于自认为最具“大和性”的文本:一方面致力于将以假名为载体的和歌、物语推升至最高文艺地位,确立新的经典;另一方面攻击一切被认为受到外国影响的事物,试图将佛教、儒教以及中国的诗、史等排除在经典之外,颠覆传统的文艺秩序金字塔。

尤其是“国学”的领军人物本居宣长(1730-1801年),将以儒教为中心的中国思想称为“汉心(KARAGOKORO)”,认为其理论基础在于汉学。尤为极端的是,由于认为只有汉字传人之前的声音语言(古代口语)才是真实的世界(KUZUBANA),因此,他不但反对汉字,甚至将文字看作一切问题的根源。“必须从我们的语言中追求我们世界的根源——这是宣长的立场,也是他力图从‘古言’中求得自我确认的一贯追求”。他所追求的是由古语所支持的世界,正如“皇国”这一词所示,是一个天皇一统的有别于其他国家的世界。从历史长河来看,江户时期的“国学”运动是日本民族主义发展的初期阶段,是一种国内现象,其中心是构建与“KARA”相对立的想象中的“大和”。这与近代的“语言国粹主义”,即把语言当做近代国民基础的理论如出一辙。这正是“国学者”们的理论被近代“国文学者”们所利用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国学”追求“大和性”的结果,自然引起关于日本文学、文化起源的争论,并为近代“国文学”提供了理论源泉。但该时期负面评价仍据主流。例如“国学”的另一领军人物贺茂真渊(1697—1769年)高度评价古代以及《万叶集》的“大丈夫气概(MASUR—AOBURI)”,而对平安时代以及该时期文学作品所体现的“柔弱女性气质(TAOYAMEBURI)”则作出负面评价,甚至认为该时期由男性的阳刚转向女性的柔弱,是历史的倒退。因而该时期“国学”思想未能成为社会主要思潮,更未能占据统治地位,江户时期各藩校(各藩为培养服务于封建统治的人才而建立的学校)科目中,“国学”未能成为中心课程就清楚表明该时期“国学”的地位仍然低下。

四、近代“国文学”——发展成为“制度”

1853年4月“柏利来航”,在美国坚船利炮威胁之下被迫开港的日本面临空前的亡国危机。为脱亚入欧,尽早将日本建设成为与欧美比肩的强大的国民国家,日本政府开始了明治维新(1868年)——基于欧美列强理论和价值观基础之上的全面“自我殖民地化”。

国民国家的主体是“国民”(nation)——具有独特“国民认同”的民众,这是一个近代以来所形成的政治概念,其目的是通过灌输“国民国家”(nation-state)意识,强调本民族固有的、超越时空的尤其是那些被认为在受到外国影响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特征,从而形成本尼迪特克·安德森所称的“想象的共同体”。而构建国民“固有”传统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将俗语所创作的传统文学作品确立为经典,即“经典的形成,也一直是抵抗文化支配的手段,建立带有独有民族性、国家性、性别性国民认同特征的手段”。因此,与江户时期的“国学”运动不同,以建设国民国家为目的的明治时期的经典形成,是全球民族主义浪潮的一部分。“女性日记文学”就是在该社会背景下,适应必须确立“国语”、“国文学”等“制度”这一政治需求而确立的。

(一)“国语”和“国文学”“制度”的确立——“发明”“平安女性日记文学”的必然性

随着民族意识的诞生,首先需要确立“国语”和“国文学”“制度”,以此来建构国民身份的认同。因此,近代经典形成的意识形态的核心是语言民族主义。为此,明治维新后日本首先掀起“文言一致”运动,创建能够体现日本、日本人的日本语和日本文化成为时代课题。

以前岛密的《废除汉学之议》(1866年)为起点所掀起的“文言一致”,经历了中法战争(1884—1885年)的冲击,在甲午战争(1894—1895年)所掀起的民族情绪高潮中,上田万年的著名演讲《国语与国家》(1894年)标志着语言问题上升为“国语”问题。他认为日本正是依靠“忠君爱国”思想和“国语”力量得以统合的国家。因此“我们不能无视的是,坪内逍遥发表《小说神髓》之时,正是(日本)在‘文言一致’这一口号之下,图谋制造新的‘国民’语言之际”,二叶亭四迷的《浮云》(1887年)实际上是建设国语的尝试。

在确立国语的同时,鉴于“国文学贯通于国民一统,赋予同胞一体之感觉,为一国特有之显象;其职能对于外国,可固国民之凝聚力,化其为一元之素,故于国乃极重要之物”,为国家创制“重要”的“国文学”呼声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文学上升为“国文学”。以1907年“西园寺总理与国内一流文士的聚会”为标志,日本确立了“大文字文学”,文学被提高到国家表象的崇高地位,最终实现了“国学”家们力图颠覆文艺作品传统等级的目标。

(二)文学史的权力与“写实”主张的影响——“发明”“平安女性日记文学”的手段

1借助文学史的权力确立经典

文学史是在19世纪以来所形成的民族——国家观基础上,适应国民国家建设的需要,通过回溯文学发展历程,对文学作品进行整理、予以取舍,是“创造”、“发明”经典的手段。它能够彰显民族文化,激发爱国热情,十分有益于近代国民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建构。进入19世纪80-90年代,日本效法西洋,通过编纂文学史重新审视、评价原有的文学作品体系。一系列“国文学史”、“和文学史”以及文选的出版,在日本掀起了与欧洲民族国家观念密切相关的思想高潮,确立了新的经典。其目的就在于通过文学史教育国民把握“我国文学的整体”,从而了解“日本国民”“心性的发达”与“思想的变迁”,“加深

国民热爱自己国家的观念”。因此,“近代日本国文学概念,其‘文学性’与‘日本性’两个侧面都植根于更广域的近代架构之内”。作为世界范围内近代民族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日本学术界由“国学”时代进入“国文学”时代。

例如,奈良时代(710~84年)贵族所编辑的《万叶集》,原本只是贵族的读物,但到了民族情绪高涨的明治中期,深受德国国家主义、浪漫主义影响的日本,将之作为上白天皇下至庶民的“国民诗集”而经典化,使之成为日本文化的伟大遗产、日本人的心灵故乡;《源氏物语》原本只是妇女儿童读物、和歌创作指南,但此时却被尊为“最好的写实小说”。尤其是该书最初几章(如对醍醐天皇)的描写,适应于当时“大政奉还”(将统治权从幕府归还到天皇手中)这一政治形势之需,被作为最理想的日本政权形式——“天皇亲政”楷模而大受推崇,在证明天皇统治的正统性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国民国家建设的文化装置。

2利用“进化论”和“融合论”勾描“国民性”

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丹纳(Hippolyte-Adol-phe Taine)的《英国文学史》为日本“国文学者”勾描“国民性”提供了具体方法:受进化论和西洋文学理论影响的坪内逍遥将“写实”小说提升为最高级的文学形态,对重新认识平安假名日记并进而将之经典化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丹纳认为:人种所固有的本源性精神倾向是该种族普遍的、永久的因素,是其他可变因素的基础,二者构成不变/可变的二元构造。受其影响,日本知识分子致力于通过文学勾描所谓的固有的“国民性”。“我大日本帝国之国语,乃皇祖皇宗以来显表我国民思想之利器、大和民族精神之血液”,而以该语言所书就的“所谓一国的文学,是该国国民以国语所记录的自己的特有思想、感情、想象”,是“国民性的反映”等论点喧嚣尘上。与进化论相唱和,融合论应运而生。例如,在汉字传人之前应该存在着“神代文字”。但汉字可谓诞生日本文学之母。进入德川时代(1600—1867年)后,作为对“汉文学者”作品的抵制,“国学者”们提倡复兴“古代国文学”。看似对立的上述二者,“之后相互融合”,汉学与“国学”融合产生“和汉混淆体”。且进入近代以来,必然与“西洋文学”“混合溶解”。国学、汉学与洋学相互融合,呈现出明治新文学的美观。但是无论如何融合,由于共有“万世一系的天子”、拥有“千古不易之国语”,日本自然拥有不变的“固有”“国民性”,因而外来文化只能是可变因素,它们必将被“自国化”即本土化。

正是立足于上述理论,“国学者”们勾描出所谓的日本不变的“国民性”。例如,平安女性日记在形式上“容易流于平淡直叙,缺乏力度”,而且其内容——“通过文字表现出的人心”——“无力,淫逸,缺乏节操”,即无论内容还是形式上均存在种种不足,但这些缺点被视为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而得以正当化。他们认为,平安假名日记不仅创造了“国语”的基础——“和文”,还在进入“尚武气象隆盛”的镰仓时期(1192-1333年)后,通过“大和语”与“汉语佛语”“相协调”,极大地“扩展了国语的范围、国文的范围”,而且在此基础之上,吸收中国等外来文化的影响,通过扬弃,终于摆脱女性化之弊发展成为中世纪继而德川时期雄浑的男性化文学。“和汉混淆文”体足以与“江户时期汉学者之手所创造的文学相匹敌”。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女性文学的价值。

之后,在“国学”尤其是本居宣畏的“物哀(MONONOAWARE)”论基础上,藤冈作太郎(1870-1910年)用“写实”和写“情”两个标准重新评价了平安日记文学。传统上对《土佐日记》的评价要高于《紫式部日记》,但按照写实标准来衡量,“少用敬语,罕有润色”,“随心运笔,毫无苦心斧削之痕迹”,“轻快简洁”,即采用直接表现的《紫式部日记》则地位上升。而且与“写实”相较,藤冈更推崇“直白单纯、痛切的感情”,认为毫无“虚饰”的“真情流露”才是平安文学的优点。由于假名日记“多为深大感兴勃发时所记”,因而具有“文学价值”。正是基于上述标准,他认为日记文学尤其是《蜻蛉日记》“其实却近乎物语”,“宛如纯粹的小说”,“近乎自叙传性质的写实小说”,将之视作“近代文学”的先驱予以积极的正面评价。此外,他还指出平安文学中的“情趣”、“爱”、“自然”、“美”等概念,提出平安文学的新的意义。而这一连串价值概念,被1890年代以北村透谷为首的《文学界》同仁,以及20世纪初涌现的各种浪漫主义思潮所继承和光大,成为日本近代文学话语的核心。

深受藤冈平安文学研究成果影响的津田左右吉更是将藤冈所强调的“恋”与“自然”作为日本国民传统的中心,积极评价其感情的直接表白形式,“对自己情感生活的毫不掩饰的告白也好,空想的结果也好,其目的是对某情景、或者情感的直接描绘”,“从他们胸底喷涌而出的感情之泉直接化为声音,震撼人耳”。首先提出“日记文学”概念的土居也认为“如果考虑日本文学的特性,我们感到日本人特别具备抒情性”,“平安朝的日记文学位于抒情诗和物语中间”。高度评价这种由抒情性、人的观照性、想象力等所构成的表现形式,是“在从前的日本文学中,最具罕见个性的直接表现”。

与此同时,19世纪20年代中期女性读者群的急速扩大、文字商品化的发展也为“女性文学”概念的登场和对之的研究创造了历史条件。“女性文学研究”的创始者池田龟鉴,将平安女性日记文学定义为“自照文学”,是“作者以Ich的形式表现个性,主动地将自我的真实采用最直接的忏悔或者告白予以袒露的一种文学系列”,其特点是“对过去的思索和反思”,“是明朗的、全一自我的最直接、自律性质的表现……是纯真无邪的灵魂的自叙传”,因此是“国民自身所书就的自身影像”、“自我的传记”,是“真实的内心生活的告白”。国民可以由此“自觉认识到本国的国性和国民性,对本国的国民精神拥有强烈的亲切感”,“丰富了国民思想精神的营养,强壮了整个国家的肌体”。

上述评论无疑与当时社会上“私小说”的流行相呼应。当时文坛的状况是:田山花袋《棉被》(1907年)的发表,“终结了此前一年由岛崎藤村的《破戒》所开辟的近代性质的虚构的可能性,将小说创作方向扭曲到‘私小说’的方向上”,使“私小说”成为日本“纯文学”的主流。真挚的自我表白和自我探求是文学的基础,只有文学才能达到真正的自我实现这一文学观开始在社会上盛行。这样,“女性日记文学”自然成为广义的“私小说”话语的一部分,无疑也为其成功进入“日本文学主流”发挥了巨大作用。

五、结语

篇5:初中军训日记经典

“军训”——多么可怕呀,令人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对军训产生了恐惧感。

然而军训对我们这些“娇生惯养”的小孩也是有好处的。

有人说:“为什么要军训?军训有什么好处呢?”军训能使我们养成不畏困难的精神;使我们身体素质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并有时间培养一技之长,创造新的财富,只有这样,我们将来才能在社会上找到立足之地,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也只有这样才能是中国的未来不致落空。

军训的感受像个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样样都有。

军训是残酷的,记得刚开始军训的第一天,教官就给我们一个下马威——立定。

让我们在烈日炙烤后的塑胶跑道上站上半个小时。

热气不断的从地里面往上透,脚底又酸有烫,汗不断地脸上流下来,滴在地上,而且还口干舌燥的,我有点想打“退堂鼓”了,但是我没有这样做。

我一直告诉我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时间快到了,再忍一下就行了,要是现在放弃的话,那前面的辛苦不就白费了吗?于是我就咬着牙,硬撑了下来。

这么一天下来,我已被折腾得差不多了,我软绵绵地躺在床上,不一会儿便进入了梦乡。

这虽然很累,但我觉得我们要完成一件事,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从九月二十一日开始为期两周的新生军训活动在足球场顺利地拉开了帷幕。

自此掀开了军 训生活的新篇章。

回想那短短两周军训的日子,一种潜藏在心中已久的感受便由然而生。

的确,军训是辛苦的,但切辛苦 的美丽,辛苦的动人,辛苦的让人难以忘怀。

在军训时,我们和训练员在烈日下同甘共苦,他们对每一个动 作都要求严格,一发现我们的动作不规范,不到位,便细心的给我们讲解,纠正我们的错误,争取让我们把 每一个动作做好。

尤其是在站军姿时,我们的双肩酸痛,双腿麻木,让我们真正地体会到苦和累。

但我们不 需抱怨它的苦难,它的辛苦和劳累,是在磨练我们像树一样坚挺向上,不屈不挠的意志,它带给了我们一个 尊严,一种力量,一种不向任何权势卑躬的品质。

正所谓人生苦短,年轻时吃点苦,受点累算什么。

篇6:经典情感日记

我说:遗忘,有时还是幸福的钥匙。 我就遗忘过一个人,就失去过一个人。那是我的选择,一个无悔的选择。 那个人,是一个女孩,伊夏沫。我最好的一个朋友,一个懂我的人。

对于她,像是有一层薄薄的雾,我无法真正了解她。她只是一个迷。 每一次受伤时,总是有她。哭泣时,总是有她。

然而我选择失去她。也许很多人都不解我为什么这么做吧!不过没关系,我的选择,我了解。 我曾一度问她什么是笑如暖阳。失去她以后,我反而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清晰了许多。有她时,总是只顾着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现实的一切都没有兴趣。失去她后,反而发现现实的多彩。现实并不残酷,发现这一点后,我终于开始笑_以前我是从来不笑的。

现在,对于她的记忆,已经没有当初那般清晰而熟悉了。但是我仍记得,她的笑,她的声音,还有,当初那份对她的………

她,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曾经。她曾改变了我的许多许多……不过那只是属于曾经吧! 每天,都会对自己说一句“今天是失去她的第几天。”每一天都提醒自己,已经没有她了,自己是孤身一人了,必须要坚强。

失去。 失去她,我发现现实的更多美的地方。失去她,我发现,发现很多很多。 她曾告诉我很多很多道理。现在发现,曾有过她,能懂得这么好的道理,感觉已经满足了。

篇7:酒店实习日记经典

踏进W Hotel那一瞬间,当铺天盖地的金灿灿将我淹没时,我忽然涌起一股豪气,就像饱读兵法的将军即将上战场一般,我下意识整了整刚刚换上的工装,挺直身板。酒店的美女姐姐带着实习生参观酒店,我踮着高跟鞋,小心翼翼绕过服务区,一边听姐姐讲解,一边默默羡慕姐姐十厘米的高跟鞋。

入职培训在宴会厅进行,雪花状的水晶吊灯、松软的深蓝色地毯、还有各种饮品和茶点,真叫人怀疑这是一场正儿八经的茶座会。

HR在台上热情洋溢地解读喜达屋文化,从品牌到扩张再到未来发展战略,台下躁动不安的实习生已经迫不及待互相认识交流感想了。之前已经知道会有其他学校的实习生一起参与广交会实习,但是当我了解到我旁边坐着的同学有的是2B院校,有的是职业学校的,我忽然觉得入职培训没什么意思了……

不过这个奇怪的感觉很快就被惊喜淹没了――中途去员工食堂吃午餐,回到培训的宴会厅时,每个实习生都在自己的座位上发现了一份礼物。What a surprise!我相信大家都跟我一样,慢慢喜欢上这个酒店了。

员工管理能做到如斯,相信酒店服务管理定不会叫我失望的!

NO2. 月9日 星期三 晴

作为前厅部的实习生,我们早上上班的第一件事当然是“参见”部门老大啦。前厅老大是个严谨的外国人,简单的相互介绍和交流之后就跟我们分了岗位,我被分到行政酒廊。

出乎意料,我到达26楼Lounge(行政酒廊)时,居然大门紧闭,陪我一起见主管的前台姐姐显然也吃了一惊,原来早上原定Lounge值班的员工离职了――之后前台姐姐拿来备用钥匙开门,然后匆匆开始各种打电话。

一个小时后,部门主管来了,前台姐姐才松了一口气离开。后来经主管介绍,xxW酒店是第一家拥有行政酒廊的W酒店,开业至今一直出现人手不足的情况,目前在职的只有一个主管、一个接待员,然后就是两个实习生了。主管婉转地提出实习生要尽快熟悉酒廊工作,争取做到独当一面。任重道远,不过我心里有点雀跃,迎接挑战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乐趣呀!

主管开始教我们日常工作:调整灯光、调整音乐、清洗咖啡机、摆放餐具……在我眼里的各种琐事原来蕴含着如此大的学问――白天的灯光要亮一点,因为室外的阳光会衬得室内较暗;晚餐时间的音乐要调大,营造活泼动感的氛围;咖啡机清洗完成后必须在先泡出两杯去处涩味……与其说主管在教我行政酒廊的日常工作,倒不如说他在教我日常礼仪和常识。经过一个下午的培训,我学会了泡咖啡,泡茶,为正确上咖啡,对酒廊装饰品和点心进行布置等等,还无意中认识了几款名酒。

今天学了超多东西,感觉底气都上来了。主管说明天早上让我自己一个人尝试开档,我可以吧!不行,等会要好好复习一下今天学到的东西。

NO3. 年10月11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是我第一次自己一个人上早班,我特地提前15分钟到,按照昨天Kaz教我的流程按顺序慢慢开始行动。

突然一个日本员工闯进来,用英语问我是不是已经开始营业了,我告诉他10点半才开始(用蹩脚的英语),后来要我打SPA 的电话,天啊,我不知道啊!对,赶紧向礼宾部求助,一紧张把电话打到西餐厅了!日本员工看不下去了,拿过电话按了“0”,向Whatever and Whenever求助,哎,我的能力有待提高啊!

不好,为什么音乐调完频道和音量之后还是没有声音呢?我赶紧打电话问主管!哦,原来忘记开总开关了。之后清点酒廊曲奇和点心存货,发现小甜点只剩下一点点,我赶紧打电话叫饼屋送过来,还好,这个环节顺利进行。

经过一番波折,我总算完成了酒廊开档工作,呼!

每个酒店总会遇到一些奇怪的客人,就像下午行政酒廊来了一个韩国客人,指定要喝巴黎水,而且非它不可。但是行政酒廊只是提供简单的酒水,品种不多,没办法满足客人的需求。当我们告知客人这一情况时,他表现得非常愤怒,还质疑xxW酒店的服务。我们赶紧联系了酒店餐厅和其他部门,最后终于在客房部调来一瓶巴黎水。客人离开的时候,还给酒店提出了很多建议。

酒店的客人是多样性的,酒店能够满足的客人的一般需求,而当某些客人提出特殊要求时,就是对一个酒店服务速度和服务质量的考量,如果不能做好,对酒店的声誉将会有极大的损伤。

NO3. 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一 晴

今天首次上中班,从下午3点钟上到晚上12点,全程体验了行政酒廊的 Happy Hours ,不过上班到12点真心有点累,感觉脚已经和上半身脱离,灵魂已经远离肉体了。

W酒店的行政酒廊是喜达屋旗下W 品牌首次开设的行政酒廊,全天弥漫着舒缓的欧美音乐,是VIP客人休闲的好去处。在普通时段会提供软饮、咖啡、茶水、曲奇和小甜点,傍晚17:00―20:00还会提供简便自助餐,而这也是行政酒廊最繁忙的时段。

目前到行政酒廊的以中国客人为主,但主管介绍,在广交会期间外国宾客会大幅度增加,而这两类客人的酒廊就餐行为差异很大:外国客人一般简单的酒水小点心就可以在酒廊坐很久,而中国的客人却直接把Happy Hours当成正餐,食用多种熟食和蛋糕。

我和另一个员工私下开玩笑,都希望来的客人是外国客人,我们就可以清闲很多了。

之后的之后……

之后的之后,我已经慢慢适应了W酒店行政酒廊的节奏,开始有条不紊地过日子,除了受尽高跟鞋的折磨,小日子过得如鱼得水。

这次实习给予了我一个很好的机会了解这个社会――弱肉强食是一直无法改变的生存原则,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比别人更加努力。这次实习面对了很多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的问题,如人际关系问题,宾客关系问题,心理状态不佳等问题。但通过这一个月的学习与改进,我无论是在心理还是思想上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篇8:经典数学日记

一、指导写法激发热情

怎样来保护学生的写作兴趣, 激起更大的写作热情呢?我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以下几种指导方法:

1、螺旋上升, 逐步提高。

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有一个“由初学到模仿, 由模仿到提高, 由提高到创新”的过程。因此, 开始时教师要扶一扶, 帮一帮。主要分为四个阶段来帮扶:一是学习欣赏, 建立表象——提供范例, 欣赏他人的数学日记, 自己上网阅读优秀数学日记等, 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数学日记的表象, 并利用范例指导学生如何选择数学日记的素材, 如何写出有一定欣赏性的数学日记来, 认识到数学日记就是写自己的事、身边的事、生活中的事, 激发起学生的写作热情和欲望;二是尝试习作, 掌握技巧——让学生试着模仿, 按照老师规定的范围学着试写数学日记。选材上可以是当天数学课的学习内容, 学到的数学概念, 学到的数学方法, 不够明白的地方及疑问等。形式上, 可以是叙述日记、心得体会。数量上, 可一周二个日记。这样就不会让学生感到有负担、有压力、有厌烦心理;三是自主发挥, 提高水平——放手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那丰富多彩、源源不断的数学写作素材, 学会自己捕捉写作素材, 筛选典型内容。选材上, 可以是数学知识的整理、错例分析、质疑求解、应用实践、自我反思、抒发情感等。形式上, 可以是心得体会、咨询日记、建议日记、叙述日记等。数量上, 可间天一个日记。这样既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把抽象的数学形象化, 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用于生活, 感受到数学是有价值的, 是有写的。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数学日记中, 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推理过程、数学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还存在的问题。不但便于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心理过程的分析与把握, 及时地予以帮助, 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对学习负责的精神;四是发现创新, 形成能力——展开思考与想象的翅膀, 结合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的经验, 通过实践活动, 从各个角度去发现数学, 提炼数学, 找到数学规律, 探索新知识, 掌握新本领, 让学生体验到写作与创新的成就感。数量上, 可天天一个日记, 并用它替代课外作业。

2、重视差异, 分类要求。

写数学日记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 而不是给学生增加负担。因此, 所布置的数学日记的任务, 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也就是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的不同层次, 提出不同的要求。

3、注重评价, 互动交流。

在评价学生数学日记时, 我注重采用多元化、多样化的激励方式, 形成自上而下的激励机制。总结出了“悉心谈话、错误纠正、鼓励表扬、优秀展示”等评价方法。具体评价时采取了:一是语言激励。在批改数学日记时, 使用激励性的语言, “你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能准确寻找到生活中的数学”、“你真能干!能帮妈妈购物买菜了。”、“你能行, 一定能过计算关”、“老师相信你, 你会慢慢进步的, 不要泄气!”、“你的建议很好, 老师一定采纳!看行动吧!”, 这样的评语出现在学生的数学日记中, 学生不乐、不写那才怪嘞。二是交流激励。每周五的晨读活动为数学日记欣赏和交流时间, 采取四人小组欣赏交流----学习大组欣赏交流----全班欣赏交流的流程进行, 让学生在交流中欣赏自己, 欣赏他人, 树立自信。三是评优激励。开展了每周“靓酷日记”评比, 对评选出的“靓酷日记”, 除了在班级荣誉台和黑板报上进行展示外, 还要收集装订成“靓酷数学日记”月刊, 挂在图书角供大家欣赏、学习, 每天还让学生轮流将月刊带回家, 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这样的评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记日记的情感因素,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求知欲望, 增强了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达到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互学互助、共同发展, 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共同体。

二、坚持写作效益明显

数学日记让学生走进生活, 让学生感悟数学是现实的、是有用的, 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成为了学生体验成功的乐园,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充分地发展, 使每位学生体验到成功、体验到快乐。

数学日记加强了数学与其它学科的整合, 提高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写作能力, 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 使学生对数学和老师产生了情感倾向, 激发出了学习数学的内驱力。

数学日记挖掘了学生的智力因素, 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开发了学生的潜能, 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机会, 是学生收集、处理和提取信息, 运用有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

数学日记促进了师生各自进行反思。在数学日记中, 学生会对自己进行总结评价, 找出学习中的利和弊, 提出学习目标;在数学日记中, 会让教师不断地反思教学, 并一步一步加以改进, 适时调整教学思路来适应学生有效的学习。

数学日记不但得到了家长的肯定和赞许, 还初步端正了家长的教育思想, 更新了教育观念, 懂得了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 不再以考分来衡量孩子, 而是重视孩子整合知识的能力、综合运用的能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上一篇:冬至用于发微信的优美句子下一篇:文化站站长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