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日常礼仪

2024-08-22

中学生日常礼仪(精选9篇)

篇1:中学生日常礼仪

仪容、仪表、仪态的常规

1、衣着得体:中小学生的日常着装要符合年龄特点,特别是符合学生身份,整洁大方。少先队员、共青团员依照规定佩戴红领巾或团徽。女生不化妆,不戴饰物,不烫发,男生不留长发。

2、参加集会、听讲时坐正:头正颈直,身体与座椅平行。走时,慢步轻声。在街道上,靠右行;不摇肩晃臀,不勾肩搭背行走。

3、谈吐举止文明:是仪表的综合要求。与人交谈时,态度诚恳,语言文明,待人接物中,表情自然,动作大方。

三、使用良好礼貌用语: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

与人交往,谈吐方面的礼仪常规

1、尊称(敬称):对长辈、友人或初识者称“您”;对师长、社会工作人员要称呼职务或“老师”、“师傅”、“同志”、“叔叔”、“阿姨”等,不直呼其姓名。

2、对他人提出要求时说“请”;与人打招呼时说:“您好”:与人分手时说“再见”;给人添麻烦时说“对不起”;别人向自己致歉时回答说“没关系”;受到别人帮助表示感谢时说“谢谢”。

四、使用好体态语言:微笑、鞠躬、握手、招手、鼓掌、右行让礼、回答问题起立。

1、微笑:是对他人表示友好的表情,不露牙齿、嘴角微上翘。

2、躬:是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个人对群体的礼节。行鞠躬礼时,脱帽、立正、双目注视对方,面带微笑,然后身体上部向前倾斜自然弯下15——30度左右,低头眼向下看。有时为深表谢意,上体前倾时的礼节。

3、握手:与人见面或离别时最常用的礼节,也是向人表示感谢、慰问、礼贺或鼓励时的礼节。

(1)手前起身站立,摘下手套,用右手与对方右手相握。

(2)握手时双目注视前方,面带微笑。

(3)一般情况下,握手不必用力,握一下即可,老友间可握得深些、久些或边问候边紧握双手。

(4)多人同时握手不要交叉,待别人握后再伸手,一次相握。

4、招手:公共场合远距离遇到相识的人或送别离去的客人,举手打招呼并点头致意。招手时手臂微屈,手掌伸开摆动。

5、鼓掌:表示喜悦、欢迎、感激的礼节。双手掌有节奏地相击,鼓掌要适时适度。

6、行礼让:在校园、上下楼梯、楼道或街道上行走时,靠右侧行进。遇到师长、客人、长幼、妇、残、军人进出房门时,主动开门侧立,让他们先行。

校内的礼仪常规

第一次见到老师,鞠躬问好;上下课,起立向老师行注目礼;课上,发言先举手;课余,进老师办公室或居室,喊报告或轻敲门,经允许后再进入;离校与老师、同学道别。

1、进校第一次见到老师要止步立定鞠躬问好:“老师好!”,人多时,可点头问候;见到同学,可点头致意,招手问好。

2、起立,站在座椅一侧,双手自然下垂,向老师行注目礼。

3、课上准备或回答问题先举手。正确动作是:端左座位上,右肘放在桌子上,上臂上举,右手五指并拢,指尖向上,待老师允许再起立发言。

4、进入教师办公室或居室喊“报告!”或敲门,声音以室内人听见为适度。在社会交往中,进入他人房间也须敲门,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入内。

家中礼仪常规

家中吃饭请长辈先就座,离家或归家与家长打招呼。

1、就餐前先请长辈入座,自己方可就位,就餐中也要礼让他人。

2、离家前,向家长打招呼:“我走了,再见。”;归家说:“我回来了,爸(妈)好!”

3、见家长离家或归家时,主动招呼,递送物品。

待客、迎宾的礼仪常规

对待客人或外宾,主动问候,微笑致意,起立欢迎,招手送别。

宾客来访,要起立迎接,面带笑容,主动问候:“您好!”“欢迎您来!”回答客人提问要起立。为客人让座、送水,客人与家长谈话的时候要回避;客人离去,起身送至门外。

对待老人、幼儿、妇女、残疾人和军人的礼仪常规

对待老、幼、妇、残和军人,行走让路,乘车让座,购物让先,尊重帮助残疾人。

1、尊老爱幼,尊重妇女、残疾人和军人。在行路、乘车、购物及其他方面要坚持“让先”。

2、在校内,对待老师、低年级同学、女同学、有残疾的同学坚持“让先”。

递接物品的礼仪常规

递送或接受物品起立并用双手。

1、向师长、家长、客人或朋友递送物品,要起立双手呈上。

2、接受奖品、礼物或其他物品,起立用双手接过,并鞠躬或点头致谢。

公共场合的礼仪常规

参加集会时要肃静,大会发言先向师长和听众致礼,发言结束道谢。

1、守时肃静:参加集会、活动或与人约会,按约定时间到达。听课中,保持肃静。

2、发言致礼:大会发言前一般用深度鞠躬行礼。(少先队员在队会上行队礼);发言结束说“谢谢”,并行鞠躬礼。

3、鼓掌:观看文艺演出、体育比赛、集会、欢迎客人到来情况下常用的礼节;文艺演出节目终了,报以掌声。不要用掌声表示不满或失望,观看体育比赛要尊重双方运动员、裁判员,为双方鼓掌。集会、报告、讲演时,要用掌声表示欢迎。

演出或比赛结束,应起立鼓掌,以表示感谢和礼贺。领导、来宾到(退)场,要起立鼓掌。

教室秩序要求

教室是学生学习和稍事休息的场所。

1、教室内要保持相对安静,不得高声喧哗,不得追跑打闹。

2、学生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

3、公共自习要保持安静,认真学习,不得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4、教室内只能学习、休息,不得在教室内追跑撵打。

5、教室内课桌要摆放整齐,课桌上不得堆放书籍。

6、教室内外墙壁干净无脚印、无灰尘、无胡写乱画,房顶上无蜘蛛罗网,窗户要经常擦洗,窗纱不得左右推拉(擦洗窗户时除外)。

7、教室黑板不得胡写乱画(后黑板上有黑板报的要保持完整),黑板要尽可能拖洗,少用板擦,减少粉尘。

8、教室地面尽量用拖把拖洗,少用笤帚扫地,减少灰尘。

“自主—互助,当堂巩固”式课堂教学实施步骤及要求

一、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学生利用自习课等课前时间,依据教材,在“自学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

注意:①,不动笔墨不翻书。在自学时,一定教育学生画标记,做批画,找疑问,做练习(学生准备专用练习本)。

②.在自学过程中,要教育学生主动完成识记、诵读、简易实验等任务。

二、课堂学习:

1.直奔课题(板书),小组检查预习自学情况,交流自学收获,反馈、研讨自学中存在的问题,组内无法解决的,留待班级交流。(约5分钟)

注意:①.学生已经自学,没必要再做导入。即使需要,可一边引入一边板书课题,不要浪费时间。

②.自学反馈问题涉及到“拓展探究”的,原则上待“拓展探究”过程再做处理,不要一究到底。

③学生自学情况由小组评价,教育学生评价要诚实。

2、自学检测

(1)发放检测题,学生独立做题.(原则上不超过5分钟)(2)组间交流、评判,或前后(左右)相互交换,教师抽一份中等偏下学生的检测题在展台上展示,学生校对评判,集体统改同时处理自学检测中存在的问题。省时省事,但多媒体在学生检测时,教师要打开调试备用。(约5分钟)注意:①自学检测必须在课堂上完成,自学检测题要切实针对自学,不要随意拔高。

②语文、英语自学检测也可为背诵检测。但要在“自学指导”中明确要求背诵部分。背诵检测均以小组为单位,全组都会背的一齐起立跟另一组集体背诵,全会背的小组为优胜小组,由教师在黑板上统计,③凡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优胜小组,均由教师在黑板上做出表扬标记“√”。每周受教师表扬达不到15次的小组,本周将取消其课堂学习优秀小组的评选资格。教师对小组的课堂评价,由各科学习委员统计并记录在统计簿上。

课堂学习评价以小组评价为基础,教师的课堂评价为必备条件。(学生课堂学习评价办法另附)

3、拓展与探究(约15分钟)

拓展与探究要根据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设计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方法。拓展探究是完成本节目标要求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小组研讨、班级交流、抢答、“小老师”登台讲解,学生板练、必要的演示,必需的探究实验,归纳与总结,知识的平行牵移、应用,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学习成果的交流展示,背诵比赛、发散思维的培养,等等,都能使本节课学习发生升华。

4、课堂反馈(10—1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约5分钟),交流对改,或展台展示,学生边改边处理问题。教师适时启发、点拨、引导、总结。

5、课堂小结(原则上不超过5分钟)。

学生归纳、总结,交流学习成果,教师启发、点拨、引导,使之完善。注意:学习小组的课堂学习评价,共分四部分,分别为自学情况,自学检测、课堂反馈和课堂参与。每部分均按评价办法对组员进行定性评价,设A、B、C、D四个格次。

改革后的课堂教学,既继承了传统教学中的精讲精练,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明显提高,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得以矫正。

改革前上一节的课后即下一节新课之前,学生需做大量练习、作业,以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下节课要干什么、要学什么,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是不得而知的。为了应付过关、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练习,不得不疲于奔命,夜以继日地搞应付学习,被动学习。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地位,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在干什么?批改、检查作业、练习,过学生关,为学生解疑答难,这些都是为了上节课而工作,而真正用到下节新课上的功夫,已经微乎其微。结果导致下节课教学的准备工作不充分。这就像打仗一样,指挥员和战斗员都在做着上一仗的文章,而下一仗怎么打,不去研究,等下一仗打了败仗,再去研究,如此反复地重复,形成恶性循环:打败仗,研究败仗;下仗无准备,在打败仗,再研究败仗。

课堂教学改革后,学生当堂完成作业练习,实现当堂巩固,课后不布置作业,布置的是下节课的自主学习任务。同样是布置,改革前一切都是为了上节所学,而改革后则是为了下节所学。对师生来说,不打无准备之仗,保证每一仗都能胜券在握。避免了总是亡羊补牢的被动局面。先筑牢,不丢羊。实现了良性循环。

课堂上,因为有了坚实的“自主学习“基础,学生像老师一样实现了先知先觉,教学密度加大,学习效率提高。

关于学生自学,其实就一个字“实“。学生要实实在在自学,不能为完成某种任务而自学,教师要把自学看成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学会自学,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自学检测题一定要本着基本性、基础性原则,难度不要随意拔高。让只要认真自学的学生都能拿到A级成绩。

“自学检测“是督促学生自学,检验学生自学情况的重要手段,必须放在课堂上进行,在教师和学生监督下完成自学检测。要把自学检测作为对学生自学评价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测促进学生自学。

篇2:中学生日常礼仪

(1)日常礼仪

尊重父母的隐私,进入父母的卧室要先敲门,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

不要让父母担心,外出一定要征得父母的同意,并在规定时间及时返家。

不向父母提过分要求。

认真聆听并理解父母的教诲。

学会料理个人生活,从小培养自理的能力。

与其他家庭成员和睦相处。

邻里之间互谦互让,互帮互助。

打电话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应注意避开吃饭或睡觉时间,对方接电话后应首先说“您好,”然后通报自己的姓名。通话完毕时应道“再见”,然后轻轻放下电话。

接电话时,铃声一响,应尽快去接,拿起电话先自报家门,“您好,这里是 xx 家 xx 人”,“请问您找谁?”。询问时应注意用委婉语气询问。一定不能用很生硬的.口气说:“他不在”、“不知道”等语言。电话用语应文明、礼貌,态度应热情、谦和、诚恳,语调应平和、音量要适中。

(2)餐桌礼仪

请长辈和主客先入座。就餐时,不抢在客人和长者之前先动筷,不在菜盘中翻拣,等长辈先拿碗筷后,自己再拿碗筷。吃东西或喝汤时小口吞咽,闭嘴咀嚼,尽量不发出响声。主动给长辈添饭加菜,当别人给自己添饭菜时,说“谢谢”。安静、文明进餐,饭、菜、汤要吃净;不要偏食、挑食。碗、碟轻拿轻放,摆放整齐。

不能冲着别人咳嗽、打喷嚏、吐痰需要用手绢或卫生纸掩住口鼻。

先吃完饭要说“大家慢慢吃”。

(3)待客礼仪

客人来访,要事先有准备,把房间收拾整洁。热情接待,帮助父母排座、递茶后可告辞离开,待父母送客时应向客人说“再见”。如父母不在家,要以主人身份接待客人。

自己的同学、朋友来访,应热情迎接。初次来访,应给父母逐个介绍,然后把最佳座位让给客人,用茶水、糖果、玩具、图书等招待。

父母的朋友带小孩子来访,应主动陪同小孩玩耍,或给他们讲故事,和他们一起听音乐或看电视等。

吃饭时,同学、朋友来访,应主动邀其一起用餐,如果客人申明吃过,先安排朋友就坐,找些书报或杂志给客人看后再接着吃饭。

接待老师应像接待长辈一样热情恭敬。

送客送到门外,并欢迎客人下次再来。

(4)做客礼仪

到亲友家做客要仪表整洁,尽可能带些小礼品,以表示对主人的尊重。

在亲友家,不能大声大气说话,要谈吐文明。

不经主人允许,不可随意动用主人家里的东西,即便至亲好友也应先打招呼,征得主人同意后才能动用。

如果在主人家用餐,要注意用餐礼仪,不能抢先入座,不能先动食物。

篇3:中国日常交际礼仪研究

关键词:中国的日常交际礼仪,个人礼仪,介绍礼仪

一、个人礼仪

(一) 仪容

仪容美指的并不是一个人长得有多好看, 而是指一个人的内在美、自然美、修饰美三方面的统一。一个好的仪容能体现出这个人好的精神面貌及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态度。把自己的良好形象展现出来。

一个良好的仪容卫生, 能够让人觉得这个人, 端庄稳重、自然大方。保持一个良好的仪容卫生不仅体现了自身的自爱自尊, 也是对对人的一种尊重和礼貌。作为女生一定要注重自己的个人卫生, 首先要让自己的脸部干净, 其次要注意必须头发整洁, 再者要注重穿着的服饰一定要简单大方。男士需要刮脸、剃头、修鬓角、剪鼻毛, 不留小胡子和大口角。

在保持清洁的同时可以进行适当的修饰, 女生可以适当的化妆 (淡妆为宜) 戴头饰或首饰、洒香水 (不能太浓烈) 。男士可以适当洒男士香水、扎领结领带、带胸花、戴手表。

(二) 仪表

“行为心表, 言为心声”一个良好的仪表能体现这个人的教养地位和精神风貌。仪表不仅指外在的清洁干净还指他的服饰、装饰、行为举止。在穿着上要以简洁大方朴素为主, 不能穿着不伦不类, 身上也不能散发异味, 要经常洗梳保持好良好卫生。女士不宜穿过于暴露的服饰;不能穿过高或过矮的鞋;不宜在公共场合整理内衣。男士不宜穿过于紧身的服饰;不能留过长的头发、胡子、指甲和鼻毛;不能随意小便。

保持一个好的仪容, 要勤洗漱、勤换衣袜、勤修指甲, 去公共场合或上班不要吃大蒜、大葱等有异味的食物。一个好的仪表能给人以神清气爽的感觉。说话时不能大声、口沫横飞。

(三) 仪态礼仪

仪态礼仪是指优雅、端庄稳重、自然得体的行为习惯。在平时比如我们的走姿、坐姿、站姿, 都要优雅而美丽, 这样才能显出一个人的气质。应保持面部自然从容, 目光温顺平和, 嘴角略带微笑, 让人感到真诚可信、和蔼, 给人以舒服、阳光的感觉。

在站着的时候, 要抬头挺胸, 双目平视前方, 朱唇微闭, 面带微笑, 自然平和, 双肩放松躯干挺直, 双臂自然下垂或放于背后, 双腿直立。一般男士站时双脚要与肩同宽, 双手相握、叠放于腹前, 给人以挺拔英俊的感觉。女士站立一般要随服饰的变化而改变, 但无论什么时候女士都不能两腿叉开双手叉腰站立, 那样给人以不雅之感。

二、介绍礼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要与人沟通和交流, 以增进相互了解熟悉。在见面时相互介绍是相互了解的前提, 介绍礼仪就在此时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人与人相处是一门艺术, 而介绍礼仪也是一门深奥的艺术。

(一) 自我介绍礼仪

人与人见面相处时, 介绍是人际交往的必经桥梁, 使人们在社交活动中重要的环节, 是人与人相识的最基本形式。它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能帮助人们扩大社交网络结识新朋友, 还可以消除不必要的误会。要想认识别人又能让别人记住自己, 就要注意自我介绍的方式和技巧。

在做自我介绍时尽量在短时间内完成, 不要时间过长, 内容过多, 要做到简洁明了。另外, 在做自我介绍时也要注意一下场合, 要在合适的场合、时间地点, 把握好分寸。同时, 在介绍时介绍人一定要注意态度, 要严肃认真, 做到内容与表情都要自然得体, 切忌扭扭捏捏, 态度一定要自然、友善、亲切、随和。应落落大方, 彬彬有礼。既不能唯唯诺诺, 又不能虚张声势, 轻浮夸张。语气要自然增长率, 语速要正常, 语音要清晰。这样就会让你有不一样的收获。

(二) 别人介绍

当我们和家人或同学朋友外出旅行、出差或聚会时, 中间肯定会有不认识的人, 这时就需要为别人做介绍。介绍者为被介绍者人介绍之前, 一定要征求一下被介绍双方的意见, 切勿上去开口即讲, 显得很唐突, 让被介绍者感到措手不及。在为别人做介绍时需要注意, 介绍人处于当事人之外, 在为他人介绍时一定要注意了解, 被介绍的双方各自的身份地位和辈分。还要注意介绍的先后顺序, 先向身份高者介绍身份低者;先向长着介绍年轻者;先向主任介绍来宾;先向女士介绍男士。在介绍时要合理称呼, 介绍完后介绍人和被介绍人都应起立, 以示尊重和礼貌;待介绍人介绍完毕后, 被介绍双方应微笑点头示意或握手致意。必要时, 要说出被介绍一方与自己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王晓梅.《不可不知的1000个礼仪常识》.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8年8月.

[2]金正昆.《社交礼仪》.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4月.

篇4:日常礼仪浅谈

对中学生来说,礼仪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个人礼仪

仪表

仪表是指人的容貌、装束。一个人的卫生习惯、服饰,与形成和保持端庄、大方的仪表有着密切的关系。仪表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卫生:清洁、卫生是仪表美的关键,是礼仪的基本要求。不管长得多漂亮,服饰多华贵,如果脸上有脏东西,身上有异味,必然会破坏一个人的美感。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不要在他人面前剔牙、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这不仅不雅观,也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与人谈话时应保持一定距离,声音不要太大,不要对人飞口沫。

(2)服饰:服饰既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遵守某些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着装打扮要优先考虑时间、地点和目的三大要素,并努力在穿着打扮的各方面与时间、地点、目的保持协调。

仪态举止

(1)谈姿:与人交谈时,要正视对方,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哈欠连天。否则,会给人心不在焉、傲慢无理等不礼貌的印象。

(2)站姿:站立时,身体应与地面垂直,挺胸、收腹、抬头、双肩放松、眼睛平视、面带笑容。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场合,不宜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做些小动作,那样不但给人一种缺乏自信的感觉,也有失庄重。

(3)坐姿:腰背挺直,双肩放松。在正式场合,入座时要轻柔和缓,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乱响。

(4)走姿:走路时,应轻而稳。胸要挺,头要抬,肩要放松,两眼平视,自然摆臂。

见面礼仪

握手礼

握手是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方式之一。与他人握手时。目光要注视对方,面带微笑。不可心不在焉、左顾右盼,不可戴帽子或手套与人握手。在正常情况下,握手的时间不宜超过3秒。必须站立握手,以示对他人的尊重、礼貌。

鞠躬礼

鞠躬是对他人敬佩的一种礼节。鞠躬时必须立正、脱帽。不要边鞠躬边说与行礼无关的话。鞠躬前注视对方,以表尊重。

致意

致意是一种不出声的问候礼节,常用于相识的人打招呼。在社交场合里。人们往往采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脱帽致意等形式来表达友善。

课堂礼仪

(1)上课:上课的铃声一响,应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师上课。当老师宣布上课时。全班应迅速起立,向老师问好。待老师答礼后,方可坐下。倘若上课后进入教室,应先得到教师允许,方可进入教室。

(2)听讲:当老师提问时,如果想回答,应该先举手,待老师点到你的名字时才可站起来回答。发言时,身体要立正,态度要落落大方,声音要清晰响亮,并且要使用普通话。

(3)下课:听到下课铃响时,若老师还未宣布下课,不要忙着收拾书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响。

尊师礼仪

在校园内进出或上下楼梯与老师相遇时,应主动向老师行礼问好。进老师的办公室或宿舍时,应先敲门,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在老师的工作、生活场所,不能随便翻动老师的物品。不要对老师的相貌和衣着指指点点,评头论足。

同学间礼仪

注意同学之间的礼仪礼貌,是建立良好同学关系的基本要求。

篇5:大学生日常礼仪知识

一、大学生课堂礼仪

1、穿着整齐。

2、进门面带微笑,平视教室。

3、如果老师在教室,应向老师致意。

4、如果迟到,应向老师报告致歉。

5、带好相关书籍与笔记本,最好不带与上课内容无关的物品、书籍。

6、发言或提问要举手经老师同意并起立。

7、上课不睡觉,不吃零食,听课不出声。

8、手机等通讯工具应关闭或调至无声状态。

9、下课不起哄,按秩序离开教室。

10、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应自觉关灯,关门。

二、大学生就餐礼仪

1、先请长者、女士入座。

2、嚼食时闭嘴唇,不可出声。

3、不挥舞筷子,不同时拿筷及匙。

4、食物应夹入自用食器后再吃 。

5、不翻捡菜肴,不用自己的餐具给别人夹菜。

6、不大声交谈,不过度劝酒、劝菜 。

7、对服务人员应有礼貌 。

8、熟悉遵守不同进餐方式的礼节。

9、不当众剔牙、漱口 。

10、不浪费粮食。

11、熟悉尊重异国和当地民族的礼节。

大学生同学之间的礼节和礼貌

真诚友爱

真诚友爱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因此,要树立“心中有他人”的观念,与同学友爱团结。同学之间要平等待人,相互尊重,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平时遇见同学一定要打招呼。打招呼的方式很多,可以问好、点头、微笑、招手或喊一声名字等。要做到热情、诚恳。用你的真诚去爱别人,必然会得到别人真诚的回报。

相互尊重

每位同学都需要被他人关爱,被他人尊重。首先是尊重他人人格。讥笑、辱骂、给同学起绰号,不仅伤害同学的自尊心,还侮辱了同学的人格,是低级趣味很不礼貌和很不道德的行为。其次,要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每位同学的生活习惯是自幼养成的,是受家庭的教育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潜移默化的结果。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就等于对他人人格的尊重。

集体意识

每一个人都离不开集体,正像一滴水离不开浩瀚的江河大海一样。因此,我们每位同学都要有集体意识。在集体生活中,要顾全大局,遵守规章制度,不可我行我素。在你付出的同时,也将会得到社会的尊重和他人的尊重。

善于交谈

交谈是同学之间交流的主要形式之一。交流可以增加同学间的了解、友谊和相互增长知识。同学们之间的交谈应该注意一些问题:1、说话态度要诚恳谦虚,要语调平和,不可装腔作势。2、交谈中力求语言文雅注意场合分寸。3、开玩笑,应注意,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不说。听同学说话时态度要认真,不得轻易打断别人的讲话,要插话或提问应选择适当的时机,若同学说得欠妥和说错了,应在不伤害同学自尊心的情况下,恳切、委婉地指出。吵架、骂人说难听话是一种无教养的行为及无礼的表现。

借物还物

同学们经常在一起,难免相互之间借用东西,但是须谨记有借有还,即使随便用一下别人的物品,也应事先打招呼,征得他人同意。

帮助他人

乐于助人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也是校园礼仪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当有同学需要帮助时,应分清是非,弄明情况,如果是对的,应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助其一臂之力,忌视而不见、置之不理。如果要你弄虚作假,或者是违反校纪的事,就要有正确的是非观,不可同流合污。自己需要帮助时不要强求别人,要学会换位思考多替他人考虑。尽量不给别人造成困难,甚至带来麻烦。

礼仪意义

大学生礼仪的意义

礼仪对大学生是很重要的。当代大学生礼仪缺乏,只为追求个性。但他们不知道,礼仪对就业也有很大的影响,在招聘会或者面试,就因为一个不文明的语言或者动作,招聘公司就会取消面试资格。可见礼仪有多重要。礼仪不仅可以体现个人修养、协调人际关系,还有助于德才兼备,提升个人素养。

篇6:小学生日常礼仪规范要求

一、尊敬父母、敬重长辈:

1、早上起床后、晚上就寝前、父母下班回家时,应向父母表示问候。离家外出、上学或放学回家应向父母打招呼。当父母不在家,而你又要外出时,应打电话或写留言条告知父母你的去向和回家时间,以免父母担心。

2、记住父母的生日;当父母过生日或母亲节、父亲节时,能给父母送上一件有意义的小礼物,并郑重地祝贺。

3、过新年时,应向父母拜年并给予祝福。

4、当父母生病时,要殷勤问候、细心照顾(端茶送水、喂药等),少让或不让父母烦心。

5、“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生活上自理、学习上自立、品德上自强,少让父母操心。

6、不挑吃穿,不乱花钱,能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7、正确的称谓长辈。

8、对年岁较大、行动不便的长辈能给予特殊的照顾。⑴ 吃饭的时候,主动为他们盛饭夹菜。

⑵睡觉前,为他们铺床、放垫、落蚊帐,防止他们着凉。

⑶对走路困难的长辈,要时时加以搀扶,提防他们摔跤。

⑷有空时,陪他们说话、聊天,给他们解闷,不要嫌弃老人说话唠叨。

⑸老人病了,要细心照料,帮助送水、喂药;洗脚或擦身等。

二、餐桌礼仪:

1、入座时应请长辈先坐,女士先坐,客人先坐,待别人坐定后,自己才可入座。

2、平时等父母及家人一同就餐;等长辈先拿碗筷后,自己再拿碗筷。做客时主人未示意开始,不要动筷。自己先吃完饭时,应礼貌的叫他人“慢用”。做客时主人未示意结束时,客人不能先离席。

3、就餐要文雅,要细嚼慢咽,不要发出不必要的声音,或边吃边说。正确使用筷子,忌敲筷、掷筷、叉筷、插筷、浑筷、舞筷。喝汤要用汤勺舀到小碗内用汤匙送到嘴里,不要将汤碗直接就口。切不可口对着热汤吹气;喝汤不能发出响声。

4、不要挑食,不要剩“碗底”,更不要独食。父母给自己做好吃的,也要让父母先偿或给他们留部分。别人给自己添饭菜,要说“谢谢”。不需要时,应说:“谢谢,我真的不需要了。” 主动给长辈添饭加菜。

5、用餐完毕,帮助父母收拾好碗筷,擦洗餐桌。

三、待客做客礼仪:

1、客人来访,要事先准备,把房间收拾整洁。迅速开门或主动到门外迎接客人,热情与客人打招呼,如果客人手提重物,应主动帮忙,对长者或体弱者可上前搀扶。

2、进入室内后,一般请客人坐在最重要的座位上,然后拿茶水、糖果招待。冲泡茶时首先要清洁茶具,每杯茶以斟杯高的2/3为宜,敬茶应双手捧上放在客人的右手上方,先敬尊长者。

3、之后,及时与客人交谈(寒暄),不冷落客人。假如客人有事要求与父母交谈,则应主动回避。父母不在家,非常熟悉和客人才迎进门;对陌生的来客,可借故请其改日再来。

4、接待老师应像接待长辈一样热情庄重。父母的朋友带小孩子来访,应同小孩一同玩,或给他讲故事,和他们一起看书、听音乐、看电视。

5、自己的同学、朋友来访,应热情迎接,初次来访,应给父母逐个介绍,然后把最佳座位让给客人,可用茶水、水果、图书等招待。吃饭时,同学、朋友来访,应主动邀其一起用餐,如果客人申明吃过,先安排朋友就坐,找些书报或杂志给他看后再接着吃饭。

6、客人提出告辞,通常要婉言相留,等来客起身后再起步送至门外,并说:“请慢走……,欢迎您再来!”

7、选择适当的时间,最好事前同对方约定时间。

8、做客时穿戴要整齐,仪容要整洁。

9、进门前要按门铃或轻轻敲门,待有回音或有人开门后方可进入。

10、主人斟茶或给糖果,应起立双手接过,并说“谢谢”。

11、不可与小伙伴一起忘情嬉闹,不可随便进入大人的卧室和乱翻别人的东西。不经主人允许,不可随意动用主人家里的东西,即便是至亲好友也应先打招呼,征得主人同意后才能动用。

12、如果在主人家用餐,要注意用餐礼仪,不能抢先入座,不能先动食物。

篇7: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礼仪篇

一、校园礼仪:

(一)基本礼仪:

1.参加升旗仪式要求穿校服,衣着整洁,戴好红领巾,校徽胸卡。脱帽,面向旗杆方向立正站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不得交谈、走动或做其他动作。唱国歌时神态庄严,歌词正确,声音响亮。

2.学会并用好礼貌用语: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

3.学会使用体态语言:微笑、鞠躬、握手、招手、鼓掌、右行礼让等。

微笑:是对他人表示友好的表情,不露牙齿,嘴角微上。

鞠躬:是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个人对群体的礼节。行鞠躬礼时,脱帽、立正、双眼注视对方、面带微笑,然后身体上部向前倾斜自然弯下30度左右,低头眼向下看。初次见面或为深表谢意,上体前倾90度行礼。

握手:起身站立,用右手握,双目注视对方,面带微笑,不必用力,握一下即可。多人同时握手不要交错,待别人握后,再伸手依次相握。

招手:公共场合远距离遇到相识的人或送别离去的客人,举手打招呼并点头致意,招手时手臂微屈,手掌伸开摆动。

鼓掌:表示喜悦、欢迎、感激的礼节。双手掌有节奏地相击,鼓掌要适时适度。

右行礼让:在校园、楼道行走或上下楼梯时,靠右侧行走。遇到师长、客人时,主动停步侧立,让他们先行。

(二)尊师礼仪

1.每天第一次走进教室要向孔夫子行鞠躬礼;每天第一节课前要行“上课礼仪”。

2.在校园见到老师要止步、立定、鞠躬、问好;进出校门、教室、上下楼梯时遇到老师,应让老师先行。

3.上、下课起立,站在座椅一侧,双手自然下垂,向老师行鞠躬礼。

4.课堂上准备提问、回答问题、有事报告时先举手,老师同意后方可发言。上课期间,不准随便下位;未经允许,不得出入教室。

5.进入教师办公室要先喊“报告”或敲门,经允许再进入,声音以室内人听见为适度。6.与教师谈话应站好,认真听,不可东张西望,两眼应注视老师。

7.师生常用语:

(1)师生相遇:“老师好!”“老师再见!”

(2)请求老师帮助:“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没有听明白,您能不能给我再讲一讲?”

(3)汇报工作:“老师,这是我们班的作业本,全部收齐了。”“老师,我有事找您,您方便吗?”“老师,近来班里发生了一些事情,您什么时候有空,向您汇报一下。”

(4)受到批评:“老师,您批评得对,我一定改正。”得到表扬:“谢谢老师!”受到冤枉:“老师,我也有责任,但我不是故意的,以后我会注意的。”

(三)同学间礼仪

1.同学之间要互相问候、打招呼,平时见面行礼要说 “学长好”。

2.尊重女生,不与女生争抢座位,表现出“女生优先”。

3.不嘲笑或者恶意评价同学,不以伤害别人感情的方式取笑别人。

4.同学间不起绰号,不讲粗话、脏话和庸俗的传闻。

5.不攀爬树木,不掐折花草,不乱扔纸屑、垃圾,爱护校园生活和学习环境。

6.做游戏、运动时要自觉遵守规则,不要恶意起哄、打打闹闹;更不能以大欺小、恃强凌弱;要多帮助、谦让比自己小的同学。

7.同学间相处应友好谦让,男女生相处应合乎礼节、得体大方,不可嬉戏追逐、说笑打闹。

(四)会议活动礼仪

1.按规定时间提前入场。进场后不随便出入,不随意讲话,保持会场的安静;报告和节目完后要礼貌鼓掌,切不可鼓倒掌或发出嘘声。

2.在指定位置就坐,双腿不要晃动,更不要踢前排椅子发出噪声。

3.集会中如安排有自由发言程序,想发言时也应先举手,得到同意后才能上台发言。

4.对别人的发言要认真听讲,如有不同意见可在会后有礼貌地指出。

5.参加各种活动都要遵守活动时间和活动纪律,做到提前入场,结束时有秩序地退场。6.观赏性活动要认真观赏、尊重表演者的劳动;参与性活动要积极参与,并注意同学间的互相礼让。

7.当有宾客进教室听课、参加活动时要鼓掌欢迎,当宾客离开时鼓掌欢送。

二、家庭礼仪

(一)家庭交往:

1.对父母、长辈不能直呼其名,孝敬、体贴、关爱长辈。

2.对兄弟姐妹不要连名带姓地称呼,一般称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等。

3.回家时要与父母、长辈打招呼;离家时,要与他们道别;高年级的同学还应说一些表示关心、体贴的话。

4.到同学、朋友家串门要注意别人的休息时间,不要逗留太久,不要妨碍他人学习、休息。

5.到同学、朋友家去玩,要征得家长的同意,临走时要告知家中要去的地点、时间。若延长时间,应设法告知家中,以免家人担心。

6.没有征得家长的同意,不能在外住宿。

7.问候常用语:

(1)早起:“爸爸、妈妈早上好!”

(2)睡前:“爸爸、妈妈晚安!”

(3)父母下班回家:“爸爸、妈妈回来啦!”

(4)长辈过生日:“生日快乐、身体健康!”

(5)过新年:“祝爸爸、妈妈新年愉快!”

(6)爸妈外出:“祝爸爸、妈妈一路平安、办事顺利!”爸妈外出归来:“爸爸、妈妈回来啦!辛苦了。” 主动招呼,递接物品。

(7)告别家人:“您放心吧,我自己会照顾好自己。” “爸爸(妈妈),我走了”“再见”;离家时间较长,写信或打电话问候家人。归家说:“我回来了,爸(妈)好!”

(8)需要父母帮助:“妈妈,请您帮我找一下我的校服,好吗?”“谢谢妈妈。”“妈妈,请您快一点好吗?不然迟到了。”

(9)家中来了客人:“叔叔(阿姨),您来了,快请进。爸爸、妈妈,叔叔(阿姨)来了!”“叔叔(阿姨),您请坐,我去沏茶。”“叔叔(阿姨),您慢走,再见!”

(10)随家长外出做客:“伯伯好!阿姨好!谢谢!”“伯伯,阿姨再见,请您留步。”

(11)去看爷爷奶奶(或其他长辈):“爷爷、奶奶好!您俩最近身体可好吗?我可想您们了!”“爷爷、奶奶,我回去了,您们要多保重身体,下次我再来看您们。”

(二)用餐

1.请长辈先就座(上位、主位),自己方可入座(下位、陪位);等长辈先拿碗筷后,自己再拿碗筷。

2.吃东西或喝汤时要小口吞咽,闭嘴咀嚼,尽量不发出响声;不要大声说话,以免唾液、饭菜溅到他人的杯盘之中。

3.别人给自己添饭菜要说“谢谢”。要学会给长辈添饭夹菜。夹菜时要用没人用过的筷子、勺。

篇8:小议德国人的日常交际礼仪

一.初次相识

课文中也介绍了德国人之间初次见面, 如果需要第三者的介绍, 要先向老年人引见年轻人, 向女士引见男士, 向地位高的人引见地位低的人。双方握手时, 要友好地注视对方, 以表示尊重对方, 如果这时把眼光移向别处, 东张西望, 是很不礼貌的行为。初相识的双方在自报姓名时, 要注意听清和记住对方的姓名, 以免发生忘记和叫错名字的尴尬局面。在许多人相互介绍时, 要做到尽量简洁, 避免拖泥带水。由于德语语言自身的特点, 在与德国人交往中还会遇到一个是用尊称还是用友称的问题。一般与陌生人、长者以及关系一般的人交往, 通常用尊称“您”;而对私交较深、关系密切者, 如同窗好友、共事多年关系不错的同事, 往往用友称“你”来称呼对方。交换称谓的主动权通常在女士和长者手中。称谓的变换, 标志着两者之间关系的远近亲疏。对此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 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地与德国人交往。

二.遵约守时

西方人一般都讲究遵守时间, 德语中有一句话“准时就是帝王的礼貌”。德国人邀请客人, 往往提前一周发邀请信或打电话通知被邀请者。如果是打电话, 被邀请者可以马上口头作出答复;如果是书面邀请, 也可通过电话口头答复。但不管接受与否, 回复应尽可能早一点儿, 以便主人作准备, 迟迟不回复会使主人不知所措。如果不能赴约, 应客气地说明理由。既不赴约, 又不说明理由是很不礼貌的。在德国, 官方或半官方的邀请信, 往往还注明衣着要求, 这并非多此一举, 因为谁也不想在此穿戴庄重的场合, 由于穿戴不符而出自己的洋相。接受邀请之后如中途有变不能如约前往, 应早日通知主人, 以便主人另作安排。如由于临时的原因, 迟到10分钟以上, 也应提前打电话通知一声, 因为在德国私人宴请的场合, 等候迟到客人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客人迟到, 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电影院中的迟到, 人们可以习以为常, 但对于音乐会的迟到, 则是令人讨厌的。这时迟到者最好等到一幕或一个乐章结束后再入座。如等不急, 需慢慢走到座位上, 千万别走错排数, 并且要对站起来让路的人轻说“谢谢”。赴约赴宴, 如遇交通高峰期, 一定要提早出门, 以免迟到。迟到固不礼貌, 但早到人家, 也欠考虑。德国人如遇正式邀请, 往往提前出门, 如果到达时间早, 便开车转一圈或在附近散散步, 到时再进主人家。

三.付小费

篇9:日常交际中的礼仪

参加各种活动,应按约定的时间到达,过早抵达,会使主人因准备未毕而难堪,迟迟不到,则让主人和其他客人久等而失礼。因故迟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万一因故不能应邀赴约,要有礼貌地尽早地通知主人,并以适合方式表示歉意。

2.尊重老人和妇女

这是一种美德。在上下楼梯、车辆,进出电梯,应让老人妇女先行、先坐,主动予以照顾。对同行的老人妇女,男子要帮助提拿较重物品。进出大门主动帮助老人妇女开门、关门,同桌用餐,两旁如是老人妇女,男子应主动照顾,帮助他们入离座位。

3.穿着适当整洁

任何服装都要注意清洁、整齐。参加比较严肃的公众集会活动,不要袒臂露胸,不要卷起长裤。参加婚礼、到朋友家做客,参加联欢会等,应尽量穿得美观大方一些,女同志应适当装饰打扮。郊游、远足,可穿便装。参加葬礼或吊唁活动,男同志一般可着黑色或深色中山装,女同志着深色服装、内穿白色或暗色衬衣,不用花手帕,不抹口红,不戴装饰品。

4.举止文明大方

举止要落落大方,端庄稳重,表情自然诚恳,蔼然可亲。坐时,腿不乱摇,脚不高跷。坐在沙发上不要摆出懒散的姿态。在交通要道上,多人行走不要有意排成横队形,与不够熟悉的人谈话时,手势不要过多,不要存心大笑或高声喊人。在图书馆、博物馆,医院等公共场所,都要保持安静。在隆重的场合,如举行仪式、听演讲、看演出等要保持肃静。

5.结识讲方式

在交际场合结识朋友,可由第三者介绍,也可自我介绍相识。为他人介绍,要事先了解双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无论自我介绍或为他人介绍,作法都要自然。例如,正在交谈的人中,有你熟悉的,可趋前打招呼,这位熟人则顺便将你介绍给其他客人。在这些场合,亦可主动自我介绍,讲清姓名、身份、单位,对方则会随后自行介绍,为他人介绍时,还可说明与自己的关系,便于新结识的人相互了解与信任。表示尊敬时,递交名片,以示今后来往,如果无意结识,则只言片语,点头示意即可。

介绍也有先后之别,应把身份低、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把男子介绍给妇女。介绍时,除妇女和年长者外,一般应起立,但在宴会上,可不必起立,被介绍者只要微笑点头有所表示即可。

6.握手有讲究

在交际场合,握手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一般在相互介绍或会面时握手。遇见朋友先打招呼,然后相互握手,寒暄致意。关系亲密的则边握手边问候,甚至两手长时间握在一起。在一般情况下,握一下即可,不必用力。但年轻者对年长者,身份低的对身份高的则应稍稍欠身,双手握住对方的手,以示尊敬。男子与妇女握手,往往只握一下妇女的手指部分。握手也有先后次序,应由主要、年长者、身份高者、妇女先伸手,客人、年轻者、身份低者见面先问候,待对方伸手再握。多人同时握手注意不要交叉,待别人握完再伸手。男子在握手前应先脱下手套。

握手除是一个见面的礼节外,还是一种祝贺、感谢或相互鼓励的表示。如对方取得某项成绩与进步时,对方赠送礼品时以及发放奖品、奖状、发表祝辞讲话后等,均可以握手表示祝贺、感谢、鼓励等。

7.致意有分寸

公共场合远距离遇到相识的人,一般是举右手打招呼并点头致意。与相识者在同一场合多次见面,只点头致意即可。遇见身份高的人,应有礼貌地点头致意,不要主动上前握手问候,只是在他主动伸手时,才向前握手问候,如与对方很熟悉,一般也要在对方应酬活动告一段落之后,再前去问候致意。对自己尊长中的熟人,要主动致意,不要佯装未见。但对方如果很忙时,则以不打扰为宜。

8.交谈讲礼仪

谈话的表情要自然,语言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说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不要随意用手指人。与人谈话时,不宜与对方离得太远,但也要不离得太近,不要拉拉扯扯,拍拍打打。谈话时不要唾沫四溅。

应掌握谈话的时间,如属初次见面,谈话时间不宜太长。对方工作忙,把需谈的问题谈完即行告辞。晚上拜访别人,一般不要至于夜深。

在交际场合,自己讲话要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别人讲话,也应适时发表个人看法,要善于聆听对方谈话,不轻易打断别人的发言,在相互交谈时,应目光注视对方,以示专心。对方发言时,不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或注视别处。

谈话的内容可不受拘束,但不要谈荒诞离奇、黄色淫秽的事情。一般不询问妇女的年龄、婚否。一般谈话不批评长辈、身份高的人,不讥笑讽刺别人。

男子一般不参与妇女圈内的议论,也不无休止与妇女攀谈引起别人的侧目。与妇女谈话要谦让、谨慎。

谈话中要使用礼貌语言,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打搅了、再见……等等。

9.赴宴莫失礼

接到别人邀请,能否出席要尽早答复对方,以便主人安排。在接受别人邀请后,不要随意改动。

出席宴请活动,抵达时间迟早,逗留时间长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对主人的尊重。迟到早退、逗留时间过短被视为失礼或有意冷落。一般客人应略早到达,主宾退席后即陆续告辞。出席宴请,可在请柬上注明的时间内到达,确实有事提前退席,应向主人说明,也可事前打招呼,届时离席。

应邀出席宴请,要听从主人的安排,应注意自己的座次,不要随意乱坐。入座后,主人招呼即开始进餐。取菜时,不要盛得过多。碗中食物吃完后,如不够,可以再取。如遇本人不能吃或不愿吃的菜肴,上菜或主人夹菜时,不要拒绝,可取少量放在碗内,并表示“谢谢,够了。”对不合口味的菜,不要显露出难堪的表情。

吃东西要文雅。闭嘴咀嚼,喝汤不要啜响,吃东西不要发出“喳喳”之声,如汤太热,可待稍凉后再喝。嘴内的鱼刺、骨头不要乱吐。嘴内有食物,不要说话,更不能大声谈笑,喷出饭菜或飞沫。在饭桌上,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掏鼻孔、搓污垢、剔牙齿、挖耳朵等。

碰杯时,主人和主宾先碰,人多时可同时举杯示意,不一定碰杯。祝酒时不要交叉碰杯。在主人与主宾致词、祝酒时,应暂停进餐,停止交谈,注意倾听。主人和主宾讲完话与主宾碰杯后,往往到其他桌敬酒,被敬者要举杯起立,碰杯时,要目视对方示意。

宴席上相互敬酒表示友好,活跃气氛,但切忌喝酒过量。喝酒过量容易失言、失态,因此必须控制酒量。

宴会过程中,由于不慎,发生异常情况,例如用力过猛,使餐具摔落地上,或打翻酒菜茶等,应沉着,不必着慌失态。餐具掉落可换一副,酒茶溅到别人身上,应表示歉意,协助擦干,如对方是妇女,把干净餐巾或手帕递上即可,由她自己擦干。

饭后喝茶、吃水果,座次可随便选择。散席之后客人告辞要表示感谢。

10.谒见要恭谦

晚辈拜谒师长,应先递名片或征得师长的同意。师长出迎,如自己戴了帽子,应脱帽向师长行鞠躬礼或问好,师长亦应答礼。告辞时也应向师长鞠躬或道“再见”,师长送出,应请师长“留步”。

尊长见幼辈,幼辈应到门口迎接,请尊长先行。尊长辞退,幼辈之主人应送到门口。

男子拜谒女主人,一般应点首问好,如女主人年长身份很高,可鞠躬请安,男子不应主动伸手去握,如女主人伸出了手,才可伸手去握。

11.赠花果有象征

在我国或在外国,还有赠送花木水果的习惯。在这要视对象而定。如青年男女,赠一枝红蔷薇表示初恋之意。要是对方不同意,回赠香石竹表示拒绝。求婚时送一束玫瑰,回赠玉兰表示赞同。合欢花,表示夫妻和乐合好。

上一篇:关于人力资源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网络营销教学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