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24-07-28

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精选8篇)

篇1: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浅谈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府谷县第二初级中学 张玉娥

摘要: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能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果能够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机能,且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媒体合理结合,就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观察能力 思维创新 能力提高 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要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学生愿意主动的学习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得更加的重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它是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把知识的学习融入新颖别致的娱乐形式中,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下面我就浅谈几点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造成学生数学创新素质能力难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难以提高,而多媒体能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 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这些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巨大的作用。

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困难。它以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长期的注意力,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达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还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参加实践操作活动,仅教师的演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学生获得的知识还比较肤浅的,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实践操作才能使所学知识掌握的更好。课堂教学中,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加问题情景设计,激起课堂高潮。有了多媒体以后,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加上我们在每一课件的适当位置给予学生思考与活动、讨论的时间,既让学生积极参与,又要注意学生的学习反应,克服因人机对话造成的情感淡薄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情商。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发展学习兴趣,获取知识。

观察在数学(特别在几何)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很重 要,学生从看图到认识图形都离不开观察。在传统教学方式中,运用教具让学生观察,常常因学生观察的角度不同和不能随心所欲的活动,而达不到理想的观察结果。运用多媒体的电脑画面能动静结合,刺激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仔细观察,引发学生的思维,这样让学生观察并建立了清晰的概念,这样就提高学生的专注力,让学生在轻松输快中掌握了知识。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工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的见,摸得到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难题。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育网络,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还可以相互交流。教学的内容、时间及方式甚至指导教师,都可以按个人意愿选择,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自主学习的现代教学方式。教师更多的是作为一个管理者和引导者,而不是说教者。新技术把教师 从大量重复性的教育活动中解放出来,将创造献给更具挑战性和个性化的师生交往与共同探索。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静止的图像动起来,更加具体的反映数学思维过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灵感、开拓学生创新思维。多媒体辅助教学最大的特点是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分散难点。只要点击鼠标,就可以进行大量演示,在课堂中无论一个老师是多么善于表达、比划,也难以表现一些抽象和具有共性的知识内容,而这些知识内容又往往是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多媒体教学中的过程再现等操作,便可以轻松解决问题,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数学中,概念对学生来说往往抽象难懂,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如能利用计算机把一些概念直观化,使知识简单、明了,让学生容易接受。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给学生丰富的感知、表象,化难为易,学生掌握得较扎实,教学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情境,达到了抽象问题具体化,实际问题数学化,使学生更加喜欢学习数学,对自己有了更大的信心。同时,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加敏捷、灵活、深刻,更使每一位学生在数学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邮编719499 联系电话:*** QQ邮箱:895935816@qq.com

篇2: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摘 要】小学数学的课堂组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本文笔者主要从创设导入情境、故事情境、生活情境、问题情境等四方面论述运用多媒体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数学 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日渐成熟,它已走进了学校课堂,促进了教学方法和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多媒体技术能展示图、文、像、声、动、视频等于一体。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只有恰当运用多媒体,才有利于帮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增添活力,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

1、借助多媒体创设导入情境,引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已得到教育者的一致认可。因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氛围中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万事开头难,一节课也是这样的。如果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吸引学生,那么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当我们教师感觉单凭语言叙述很难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时,那可以借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形象、生动的导入情境,引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学习“认识图形”一节时,上课伊始,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画面:国旗、魔方、三角板、碟片、喇叭闪亮登场。每种图形的出示都配有不同的音乐。立即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同学们纷纷指着图片说起来,在同学们的投入中,我从上述实物的图片中抽象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很自然地导入新课。一下子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比让学生观察书上的那几幅图效果好得多。

2、利用多媒体创设故事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与激励、呼醒和鼓舞。”我们认为这正是教学的本质所在。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利用多媒体创设趣味性的故事情境,既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又有利于把学生的心理心绪引发到最佳状态,诱发学生迫切的求知欲望,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如学习“数的分成”一节时,我利用多媒体设计了一个成语《朝三暮四》的课件:从前有一个人养了一只猴子。一天,他早上给猴子吃4个桃子,晚上他给猴子吃3个桃子,这时猴子很不高兴。第二天,他早上把3个桃子给猴子吃,晚上他给猴子吃4个桃子,这时猴子很高兴。问:猴子每天吃了几个桃子?这只猴子聪明吗?

此教学情境,如果要教师用语言描述的话,学生的兴趣可能不大,但用课件播放,那栩栩如生的猴子形象,再加上优美的背景,组成一个个连续的镜头,像放动画片一样,使课堂教学成为魅力,成为激情,立刻诱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大家积极思考,热烈讨论,纷纷举手发言,气氛非常活跃。通过观看这个课件,小朋友们就在嘲笑猴子愚蠢的同时也牢牢掌握了这个知识点。

3、巧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巧妙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一种认同感,亲切感,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具体化。

新《课标》指出:“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要求我们教师更新教育观念,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运用多媒体创设各种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学习“分一分”一节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商店画面的课件,让学生观看画面后交流商店里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接着在“想想做做”的环节中,又利用多媒体首先向学生展示了在日常生活中都能见到的一些小动物,请学生把能在水里活动的动物找出来,然后又展示了日常生活中使用率最高的交通工具,分别请学生找出天上飞的、公路上行驶的和水里航行的不同交通工具。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

这不仅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培养了学生独立的观察能力,学会了可以根据用途、种类等不同标准给事物分类,而且通过把数学知识融入学生自己的生活,让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比单纯枯燥的讲解的效果好得多。

4、妙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从现代教学论的观点看,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认识过程,又是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结合教学内容,妙用多媒体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学习“三角形分类”一节时,事先做了一组课件。先出示一些只露出三角形一个角的课件,让学生观察,判断整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当露出一个直角时,让学生判断整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学生:是直角三角形;当露出一个钝角时,学生:是直角三角形;当露出一个锐角时,学生:是锐角三角形。这时出示整个三角形却不是锐角三角形,这样就使学生产生悬念,为什么有一个直角的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钝角的是钝角三角形,有一个锐角的就不能确定是什么三角形呢?在学生积极探索这一问题的兴趣被激发起来。此时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已经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学生带着探究和疑问之情,进入下一步的学习之中。

总之,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兴趣的方法很多。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尽可能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以最佳精神状态,在和谐的氛围中接受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篇3: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用多媒体提高“听”的兴趣

在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功中, 听是说、读、写的基础和关键。挂图、实物、小黑板等传统的教学媒体, 大都只能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却很难激发其倾听的兴趣;而多媒体的优势在于能够克服传统教学媒体的短处, 利用其中的声音信息刺激学生的听觉感官, 培养其听话的浓厚兴趣和良好习惯。如《观潮》一课, 作者在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描写潮的样子及潮的响声尤为精彩。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多媒体录音让学生感受潮来时浪涌岸滩、汹涌澎湃的气势, 借助投影和录像, 让学生感受潮来时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壮阔之美。通过创设视听情境, 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多媒体激发“说”的兴趣

说是读写的基础, 是听的发展, 设疑与形象画面的结合, 能激发

●马彩莲

学生说的激情, 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在《苏州园林》一文的教学中, 对于本课的重点———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可以首先通过录像片段展示苏州园林的美丽风光, 让学生从中直观地感受出苏州园林的美, 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结合课文, 再设计一些问题, 学生大都能很快发现问题;有的发现不了, 通过讨论发言, 学生们也能达到基本共识。这样,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中介, 使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 激发了学生“说”的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读”的兴趣

理解是朗读的基础, 情感是朗读的关键。实践证明, 巧妙再现情境, 能丰富感情, 缩短学生与课文之间的心理距离, 切实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如讲授余光中先生的《纸船》时, 教师通过大屏幕展示给学生一片深蓝的大海, 一只白色的小船在波浪中摇曳;屏幕的右下角一只红烛发着微弱而执著的光。鲜明的颜色、动态的设计立即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诗人对母亲的思念, 对祖国深沉的爱已通过画面深深打动了学生。美的意境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从字面到内涵层层深入, 提高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 通过培养语感激发他们读的兴趣, 进而顺利地达到新课标对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

四、运用多媒体增强学生写的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会发现有许多学生怕写作文。为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用视听媒体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了兴趣, 产生了写作欲望, 才能用心作文, 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如在母亲节前, 让学生写《我的好妈妈》《妈妈, 我想对您说……》等作文, 学生容易写空话、套话。为此, 教师安排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声中, 让学生观看VCD碟片中转录的《懂你》。那朴实而真挚感人的画面及凄婉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 他们完全进入了角色, 写作的欲望被激发, 纷纷拿起笔, 将心中对妈妈的爱尽

摘要:主要从教学的三个要素———教师、学生、知识, 分析了影响计算机有效教学的因素, 并对计算机教学有效行为作了探讨。

关键词:有效教学;教师;学生;知识

在计算机教学中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这是计算机教师最为关注的中心问题。

一、充分认识教师

一个优秀的教师会影响学生一生。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总是受到老师潜移默化的作用, 充分认识下面几点会给教学以更多有益的启示:

1. 教师的人生价值观。

为了给学生以良好的精神氛围, 教师应对生活充满热情、对工作一丝不苟、对学生倾注亲情, 在这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下的学生才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才能遇挫不败, 迎难而上。

2. 教师的知识和能力。

21世纪的计算机知识量的增长速度是以指数来计量的, 计算机教师不但要紧跟形势学习新知识, 更要有选择地介绍新知识, 特别是对计算机知识整体效应的认识、对计算机知识内在联系的认识更要胜人一筹, 并要具备将知识分解为学生可以接受的知识和训练过程的能力。如果教师在讲解知识时配以幽默形象的语言切中理解的要害之处, 则美不胜收矣!一句形象而又发人深思的话可能是学生一辈子的生活指南。为此, 计算机教师知识应及时充电, 观念应及时更新, 能力应与时俱进。

3. 教师的期望和评价。

师生之间的关系, 是人与人的交往、心与心的碰撞。计算机教和学融汇在心领神会中, 升华在感激和无偿的奉献中。学生涉世未深, 情感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尤为显著。他可以心无旁骛地学习, 也极易封闭自己, 对抗学习, 对抗老师。计算机教师用积极的期待关注学生的发展, 用正面的评价去肯定学生的努力, 学生才能在宽松、自由、激励中释放个性, 最大化地释放潜能, 学生也才能本能地、自信地发展自己、造就自己。这更使得师生关系进一步融洽。

4. 教师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开放。

随着网络的铺天盖地的冲击, 面对一群朝气蓬勃的学生, 落后于时代的计算机教师何能立足?!改变自己是困难的, 超越自己更困难。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能力会促使一个人的能力螺旋式上升。计算机教师应及时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予以反思, 并借鉴他人所长, 不断地用适合学生发展的理论充实自己, 这样成长的道路上将越走越宽, 教学驾驭能力将越来越强, 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将极大地体现。基特森的话适用于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优秀的教师是那些善于思考的人。”计算机教学中奉献自己的成果不但有助于他人或社会的进步, 更能够在共享中迅速提高自己。也更能够加强自身的竞争意识, 提高自己在学术上的生存能力。当然, 具备这种素质的人要具有高度的民主思想。

二、充分认识学生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教师只有深刻地去体会学生求学、生活、情感、价值倾向, 仔细的去思考它们在教学中可能发挥的作用, 才能收到有效教学的效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认识我们可爱的学生。

情地倾诉出来。这样, 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适时运用多媒体形、神、色、情并茂的特殊功能, 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共鸣, 让他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注意力集中, 不断地将间接经验内化为直接经验和表象, 丰富了写作素材, 使“巧妇”常为“有米之炊”。再如写景文章的训练中, 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家乡的美丽景色。平时近在眼前的景物以最佳视角出现在学生面前, 不禁让学生产生“不识庐山真面目”的赞叹。此时, 适时要求学生选择所熟悉课文的格式进行描写, 不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选课文的行文特点,

●潘珍

1.学生是可以教育好的。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 是逐层提高的, 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的追求。因此, 每个学生一旦进入一个群体, 他 (她) 从心底里就想融入这个集体中, 想做得更好, 想成为其中一员, 更想成为其中出色的佼佼者。所以, 学生是可以教育好的, 学生的天性是向上的。切实把握这一认识是良好教育的切入口。

2.学生期望得到积极体验。学生总是期望得到各种积极体验的机会。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充满好奇, 喜欢刨根问底, 更喜欢亲自动手操作。在操作中形成语言交流的快感, 在操作中得到思维的荡涤, 在操作中感受情感的升华, 也会在操作中加强学习的义务感、责任感。按照马斯洛的心理学理论, 对人产生重大影响的“高峰体验”便在此中形成。展望未来, 一个人的能力也将由此迈向最大化。当然, 善于辩证地看问题, 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并予以及时的整合, 在各种体验中客观认识自己, 这种素质的学生是各种积极体验追求的理想结果。

3.学生期望赞扬, 有展示、表达个性的欲望。人的生存离不开群体, 人的作用因集体而突显, 人的价值因在社会中的推广而实现。我们提倡独立钻研的同时, 更欣赏在交往中所得到的那种被人称赞所获的激励。这是学生“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增长的源泉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通过胜任某些活动获得尊敬的需要基础上产生的, 其目标是得到某种地位。附属内驱力———希望他人关心、认可、友谊与支持的需要基础上产生的, 其目标是获得他人的赞许或认可) 。因此, 计算机教师要在教学中适当释放、展示、表达学生的个性, 让其观念、价值得到体现, 满足其内在的需求, 形成群体激励, 从而不断激发其内驱力, 达到自我追求、自我实现的良性循环。

4.学生能将自身价值扩大化。学生的心灵是纯洁的, 学生之间的帮助是真诚的, 学生在本性上是无保守的, 童心的学生总是用自己存在的优势去帮助弱势群体, 默默地把自己的价值渗透到每一个角落。

三、充分认识知识

1.师生认识的对象是共同的, 认识结果可以不同。计算机教学中某些概念的定义的表述各有不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验, 都有适合于自己的认知方式, 不同的人对同一对象可以有不同的见解。因此, 保护学生思考的权利, 珍惜他为自己的思想思考、辩论的自由, 让老师的讲解只能成为认识世界的一部分, 成为他的助手。

2.定性的知识比定量的知识更易于接受。计算机教学中提倡形象地理解事物, 并尽可能地用形象的手段去表达抽象的东西, 是有效教学所推崇的。如果在教学中能将较为复杂的定理定律用形象的话语一语道破, 使之路人皆知, 乃教学之道。

3.多感官的知识比单一方式的呈现更具教育价值;动态的比静态的更易吸收。伯莱恩认为, “在信息量不足、低于最佳水平的条件下, 个体就会去寻找新的信息或改变、重组自己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信息。”因此, 计算机教学中尽量使用色感丰富的图片呈现你想要讲解的东西, 对模型的抽象时尽量从活生生的事例中提炼, 对过程的描述尽量配以动态的刺激。

4.知识容易遗忘, 其中的人生哲理、观察世界的方式却能伴随一生。只要我们稍稍回忆一下初高中所学的那些知识, 有几人还能

而且锻炼了其写作能力, 也使学生对家乡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验。这样, 做到了课内向课外拓展, 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篇4: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性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力求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并积极主动的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探索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诸多非智力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实际的内部动力。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有真切的情绪感受,受到美的陶冶。

(二)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独特优势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媒体与因特网两大技术迅速兴起,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对中小学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将图象、声音、动画集于一体,让学生在动态、有趣的环境中学习新知;它能整合和优化各教学媒体,有效分解教学难点;它能大容量、高密度地向学生提供信息,供学生筛选和整理信息,能够有效地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二、理论根据

(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使用,各种信息的获取、鉴别、创造性的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21世纪高素质的人才的必备技能。在教育教学中,实现多媒体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有机整合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课程综合化的必然。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小学数学教学,能有效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在多媒体技术环境下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自觉地不断地学习,促进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三)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美国数学督导委员会在《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数学》报告中指出:“数学素质在美国将是除性别,种族以外影响公民就业和收入的又一重要因素”。随着高科技成果的普及,未来信息社会的公民应具备以下数学素养:(1)数学交流能力。(2)应用数学意识。(3)解决问题能力。(4)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在高科技的信息社会里,一个能运用数学头脑去思考各种问题的人,才能被认为具有良好的数学素质。

三、课题研究目标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信息技术条件下提高课堂教学吸引力的有效教学模式,为学生良好学习兴趣培养提供更好的氛围环境。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实现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诱发进一步探索知识的求知欲。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运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教学,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通过实验,促使教师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学生观,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活动水平,培养教师参与科研活动能力。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方法、调查法、观察法等方法。

五、研究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0月)

落实人员。学习相关理论。制定实验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7月)

实施实验研究,边实验边反思,边总结边改进,积累材料。

积累典型课例及多媒体课件。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8月——2012年9月)

收集整理相关实验资料,整理有关实验数据。

撰写结题报告。

六、研究效果

(一)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主性

1.多媒体技术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了快乐

利用多媒体优势,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学生学习轻松愉快。

例如教学“年、月、日”这一内容时,实验教师运用多媒体显示出色彩鲜艳的太阳、月亮、地球三颗星球运行规律,即地球绕太阳转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球转一周是一月,地球绕地轴自转一周是一日。形象的动画把学生带进了奇妙的宇宙,感知了年、月、日的来历,同时学生对年、月、日的其它知识也产生了疑问。可见用多媒体演示诱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浓厚兴趣,迫切要求掌握新知欲望也油然而生。

2.多媒体技术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新课标指出: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而内容的呈现应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多媒体技术可实现对小学生数学教学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它们管理的信息不仅是文字,而且还包括图象、声音、视频等媒体信息。多媒体给学生的多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提供了可能,可有效改善学习方式,加快学生的理解进程,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二)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教学中,恰当、正确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有利于小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取,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有效地开展过程性评价活动。如,教学《线段、射线、直线》时,我们可以先在屏幕上显示一组图形,让学生辨认直线和线段,然后,将线段向右边似光线射出一样地匀速延伸形成射线,使学生通过观察悟出射线是怎么形成的。如果让学生对这一学习过程作自我评价的话,他们会感到学的有趣,记忆牢固。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多媒体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

(三)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思维的创造性是由开放的思考(思考的方向多种多样)与闭合思考(只导向某个一定方向的思考)两者组成的。苏联科学家卡皮查认为,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合适的学科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开发想象力和开放的思考方面下功夫。课题实验组教师在实验前、实验后对实验班和平行班就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做了检测工作,并做好了数字的整理、统计工作。通过实验后期测试发现实验班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有了明显增强,实验效果是比较显著的,有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四)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小学阶段的儿童是想象力最丰富时期,最容易被新奇的东西所吸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教学,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有时学生对知识难以理解,而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的特点,可以变抽象为具体,适时恰当加以运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协同作用,有效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惑,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数学教学的练习环节,适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在较短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并富有针对性的习题,增加训练密度。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提高了教学质量。

(五)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在课题研究中,实验教师认真阅读大量教育科研方面的论著,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学中,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钻研教材、熟悉学生,注重课堂反馈、延缓评价、积极鼓励等。一年来,教师不仅在业务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自身的科研能力也得到了同步的提高,撰写的教学案例、教育教学论文、反思先后在县、市、省、全国级获奖,这些都在鞭策自己要不断的在实践中学习提高。

篇5: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平县第一小学 普琼丽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不是用“好胜心”去诱导学生的竞争心理,而是要用“好奇心”激励学生的科学兴趣;通过考试,拿到名次,乃是“功利性”的刺激。追求真理,探索奥秘,才是更高境界。李政道先生也指出:“ 中国历来是讲究做‘学问’,现在学生只是作‘学答’。”在我们的数学课上,有太多的“好胜心”,太少的“好奇心”,更多的是教会学生作“学答”,而不是做“学问”。让学生对数学发生兴趣,对数学好奇,由学会数学到会学数学,将是一件大工程。相信通过大量CAI软件出现在数学课堂上以及教师对其合理的应用,数学课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的系列各学科教学 计算 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得传统数学课教学得到了很大变化。一些原本对数学望而生畏的学生,不感兴趣的学生,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引进,发生了根本变化,对数学从畏难到亲切,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极大调动了全体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了数学教育质量,使“数学为大众”真正落到实处。

一、注重生活问题情景的有效创设

课一开始,如何让学生很快进入到学习状态呢?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创设新颖、独特的导入方法,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转轴拨弦两三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生活问题情景的有效创设,能收到“课未始,兴已浓”的效果,同时把数学的学习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我运用多媒体制作了“小兔玩陀螺的情景”,这一生活情景的创设把同学们带到了游戏的快乐之中,同时也把同学们带进了“圆锥的认识”中,接着我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现了生活中“圆锥”图片,让学生充分地感悟到圆锥体就在生活中,圆锥体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情趣与欲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快乐的学习之中。

二、注重动态画面突出重点,巧妙理解计算方法

通过多媒体演示,可以帮助学生将平面上能画的立体图形真正立起来,突出教学重点,有效的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如《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教学,在体积计算方法的教学中,利用实物演示比较麻烦,且效果不好,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具,对长方体进行一排,再一层的分割再聚合,将清楚的演示出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掌握公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生动的动态画面联系起来,不用教师多讲,也就能准确、快速地理解和掌握。鲜艳的色彩、动态的画面、逼真的音响的综合运用能够丰富数学教学形式、营造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使数学内容趣味化、运动变化直观化、探索过程多样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无限问题有限化。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其直观生动的形式、丰富的教学信息、快捷的传递方式,为数学教学创造了美好的发展前景,它可以使教学由平面走向立体,使静态变成动态,把抽象化为具体,把知识生活化,并能有机的融入生活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的难度减小。这样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逐层参与新知识的构建过程,最终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这样课堂上既有教师的组织,又有学生的参与,可以达到激发兴趣,体现辅助性的效果。

三、注重多媒体创设有趣的练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

在巩固练习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导向,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学生练习时通过多媒体来创设情境,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同时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尽可能地使学生产生发散性思维,使学生采用多种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当学生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学生在计算半圆周长时,容易产生错误,把圆周长的一半认为是半圆的周长。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动画演示,两个小动物分别沿半圆走一圈和从圆的直径的一端沿圆上走到另一端。通过演示情景,学生深刻的理解了半圆的周长和圆周长的一半的不同之处,并使之印象非常深刻。

四、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的充分开展

顾明远教授曾指出:21世纪的教师应该是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一起来学习,而不是简单地把知识教给学生。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共同协作,共同探讨,合作互助,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别人的方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数学,学习数学。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我把学生分成了五个小组,每个人课外都制作了圆锥,每个人都备有直尺和三角板。教学“测量圆锥的高”时,我让同学们先分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有的水平的端着直尺,有的竖直的扶着三角板或直尺,有的在读数,有的在记录,不一会儿就测出了圆锥的高,并总结出测量圆锥高的方法。然后让小组代表展示“测量圆锥的高”方法,边说边做,其他同学是边看边评。

篇6: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宁完小

黄智慧

摘要:数学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方法向一切领域渗透,数学的应用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具备应用数学的能力,这是把数学教育转到提高公民素质教育轨道,为国家提供强大后被力量的一个重要措施。目前,大部分乡镇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高,动手能力差,应用意识弱。长此以往,必将学而无用,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注重教学方法,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数学教学中尤为重要。

关键字:数学学习兴趣,多媒体,数学教学

据调查,现阶段乡村小学生大多数喜欢语文课,也特别崇拜他们的语文老师。为什么乡村会出现这样的普遍现象呢?综合原因,我认为有以下3个重要因素:第一,语文课生动形象具体,很多课文都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故事或者历史事实;第二,语文只要认真的读背记,学生成绩都会很好,学生自己有成就感,家长也高兴;第三,语文老师大部分是班主任老师,日常生活中给于学生很多的关心和帮助。而以往的数学教学一般都是:讲台上摆着一盒粉笔,一把尺子,教师拿着一本教材,站在讲台上向学生传授一些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号和抽象的概念、公式,讲解一连串的算式算法。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数学是一门极为枯燥的学科,这不仅仅是因为数学的知识点多考察灵活,而且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成就感!不停的做题却总是得不到高分从而对数学产生厌恶感致使成绩不断下滑,到最后及时临时抱佛脚疯狂的练习也起不到很好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数学是一门知识体系,数学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记得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斯卡金也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那如何才能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

现阶段,乡镇小学每个教室配备了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适当的把多媒体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更有利于发展全新的现代化教育。我们做为基础教育一线上的教育工作者,也在不断的探索多媒体对现代化教育的促进作用,逐步完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为基础教

育现代化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小学生从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运用形象、具体、直观的物体、图像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化难为易。特别是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1)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在宽松、和谐、自由的氛围中学习,可以使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因此,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在数学教学中,首先要注意创设开放的人文情境,实施民主教学,允许和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期望,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其次要善于把握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点,善于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并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其独特的形、声、景扣动学生的心弦,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上《平移》一课时,我就设计了一个flash,让小动物在格子中一格一格地移,这样就能让学生更清楚明了地看出小动物平移了几格,而且还能更容易地总结出在图中怎样去数物体移动了几格。flash中各种各样的动物及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无一不刺激着学生的大脑皮层,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浓厚兴趣,唤起了学生求知的好奇心。又如,在教学 “四边形的认识”时,我充分利用教材上的主题图,从参观光明小学美丽的校园入手,让学生带着新奇的目光去仔细观察主题图。学生们兴趣很高,纷纷举手告诉大家自己的发现。特别是找图形时,孩子们的兴趣更加高涨,都想说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新发现。有的图形学过,而有的还没有学过,学生对这些新的图形充满了求知的欲望,致使学生不断地探究新图形的特征。

(2)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可以迅速地把课程资源显现在学生面前,既可以大量节省教师讲课、板书的时间,又可以使教师传授更多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讲授《统计》时,把“纵向条形统计图”和“横向条形统计图”两个内容做成

图文兼备的PPT,上课时,教师用多媒体设备把PPT中需讲解的内容适时的投影到屏幕上,学生直接从屏幕上获取比较全面、直观的知识,这样增加了课堂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一节课上得好坏、成功与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有没有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许多学科仅借助于传统的教学手段是很难达到目的的。数学教学营运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内容变复杂为简单、变困难为容易,变抽象为形象,更易突出重点和难点。

例如:讲解《9加几》时,我先让学生先观看电脑上例题,教师引导学生找到凑十法的方法。学生理解掌握方法后,学生自己用早已准备好的小棒,小组内进行操作。同时,他们在操作中既可以自己单独完成,还可以几人一组合作。当一个同学演示时,其他同学观看并进行指点评价,让学生能在操作与评价中提高自己的理解水平,同时培养了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活跃了课堂气氛。

多媒体的运用,让不易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生动、形象、具体,清楚易懂,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4)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多媒体课件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数学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在多媒体教学中,它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动手动脑本领。例如: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的主题图图成为动态主题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理念,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使数学素养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5)巧设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练习设计,除注意从实际出发,对练习的层次、练习的方式等做科学的安排外,利用学生的好奇、爱动争强、乐胜的心理,适时、适当的安排一些游戏性的练习,是增强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如练习中,利用多媒体形象生动的开展“摘苹果”、“闯迷宫”、“过河”等各

种游戏性的练习,都能够引发竞争意识和得到自我评价、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达到增添兴趣、扩展思维、发展智能的目的。教学效果得到应有的培养和提高。

(6)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水平和学习的成功感。

运用多媒体网络将多姿多彩的课外知识引进入课堂,使学生的视野拓宽了,教学内容丰富了,学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独立地发现问题,丰富自己的知识的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性相对减少,逐渐形成正确的阅读、分析、运用的能力,也经常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究式学习。

多媒体教学是在传统数学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这一特殊工具的教学,但不可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因此,在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之前,先要弄明白这堂课使用多媒体的目的;所选用的多媒体课件能否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还需要采用哪些传统的教学手段相配合。然后,根据教学教学目标、内容以及教学对象的特点精心设计多媒体教学过程。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准确把握使用多媒体的良好时机,处理好多媒体和黑板、粉笔、普通教学用具、语言表达等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要有适当的课堂讲解、板书、师生交互和学习反思过程。在应用多媒体课件时,要综合考虑好如何充分发挥多种媒体的组合功能,灵活地调用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信息,强化人机之间的交互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篇7: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历史的某些教学内容庞杂,远离现代,想更好地完成历史教学的任务,变抽象为具体,使“遥远”的历史再现在学生面前,直观教学手段在历史教学中能使学生获得活生生的感性认识,引起他们求知的兴趣。

如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节时,教师先制作好各个“条约简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等一组课件,然后教师担任“导演”,学生担任“主角”,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指导学生在条约简表、地图上填注有关内容。这样,课堂教学形式多样,气氛活跃,结果学生不仅记住了基础知识,而且增长了比较、分析、识图的能力。再如讲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时,借助“纽约儿童拾煤渣充燃料”、“成箱牛奶倒进河中”、“农作物被焚毁”等图片进行描述,无疑加深了学生对危机带来的影响的理解和记忆。

篇8: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辅助教学,教学模式,探究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 多媒体辅助教学走进历史新课程已成为必然趋势。因为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把文字、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等资料集于一体, 具有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的再现性和运动变化的可控性、模拟性功能。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 能够让历史“活”起来, 让历史人物“站”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能够有效地创设情境, 渲染课堂气氛, 使学生如临其境, 印象深刻, 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能够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 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改善教与学的效果,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最终学会学习。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再现历史情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成才的起点。”学生只有对本学科知识产生了兴趣, 才能有探求这门学科的欲望。心理学家认为, 人类各种感官配合思维都具有吸收知识的功能, 其中视听并用的学习效率最高, 所以教师讲授历史时, 必须运用多种手段再现历史情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历史知识的本身比较抽象、枯燥, 再加上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较为单调、枯燥, 使许多学生对历史课讲授的内容兴趣不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 创设教学情境, 化静为动、化虚为实, 形象地再现历史事件和人物, 使学生如临其境, 既增强了历史的可信性, 又缩短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诱发强烈的学习动机, 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如我在讲授《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这一课时, 学到电影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时, 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无声电影《神女》中的一个片段, 并且让学生思考看后的最大感受及与现在电影的最大不同点;之后播放《渔光曲》主题曲, 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 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只要教师通过剪辑的电视画面、相关的视频录像、动态电脑及教师精心编制的解说词, 把本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真实”地或“近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通过声、光、形、色、音等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 使学生从视、听等多方面感受历史, 了解历史, 发现历史, 掌握历史规律, 必然会使历史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促进学生对本学科知识产生兴趣。这一点, 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所不可替代的。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巧设问题, 引导学生自学,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 引导学生自学的方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根据历史知识结构和学习任务的不同, 分别设置若干相关问题, 投影到教师屏幕上, 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协作为单位, 以投影出来的问题为学习目标, 阅读相关课本内容和多媒体课件提供的相关历史资料, 从中由浅入深地思考和理解本课所要掌握的历史知识, 进而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 在完成历史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等学科任务的同时,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例如在讲《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这一课时, 讲到第三框架内容: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当学生了解了网络带来的优势后, 我采用了这种方式, 设计了如下探究题:网络利弊谈。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思考阅读课文内容和课件资料库中的影视资料、图片资料、文史资料, 围绕这个问题学习思考, 小组合作探究, 寻求答案,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上一篇: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乡村文明行动探析下一篇:东华大学学生联合会内部联谊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