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

2024-07-07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精选6篇)

篇1: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

世纪文都教育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基础理论》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基础理论》已经正式公布,为帮助广大考生清晰了解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基础理论》大纲信息,文都医考网整理了考试大纲内容,请参加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考生参考:文都医考,医友互动:480572459。

第一单元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细目一:整体观念

要点:

1.整体观念的概念

2.整体观念的内容

细目二:辨证论治

要点:

1.病、证、症的概念和关系

2.辨证论治的概念

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第二单元精气学说

细目一:精气学说的概念

要点:

1.精的概念

2.气的概念

细目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2.精气的运动与变化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72号世纪经贸大厦B座

电话:01088820119

网址:

世纪文都教育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

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细目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1.构建中医学的精气生命理论

2.构建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第三单元阴阳学说

细目一:阴阳的概念

要点:

1.阴阳的含义

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阴阳的一体观

2.阴阳对立制约

3.阴阳互根互用

4.阴阳交感互藏

5.阴阳的消长

6.阴阳的转化

7.阴阳的自和与平衡

细目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1.在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方面的应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72号世纪经贸大厦B座

电话:01088820119

网址:

世纪文都教育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4.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应用

细目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1.在生理方面的应用

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

第五单元藏象学说

要点:

1.藏象及藏象学说的概念与特点

2.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72号世纪经贸大厦B座

电话:01088820119

网址:

世纪文都教育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4.脏腑精气阴阳的概念和关系

第六单元五脏

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要点:

1.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2.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3.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4.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5.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6.命门的概念和功用

细目二:五脏之间的关系

要点:

1.心与肺的关系

2.心与脾的关系

3.心与肝的关系

4.心与肾的关系

5.肺与脾的关系

6.肺与肝的关系

7.肺与肾的关系

8.肝与脾的关系

9.肝与肾的关系

10.脾与肾的关系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72号世纪经贸大厦B座

电话:01088820119

网址:

世纪文都教育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1.肾与命门的关系

细目三: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和季节的关系

要点:

1.五脏与五体的关系

2.五脏的外华

3.五脏与五官九窍的关系

4.五脏与五志的关系

5.五脏与五液的关系

6.五脏与季节的关系

第七单元六腑

细目一:六腑的生理功能

要点:

1.胆的生理功能

2.胃的分部名称、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3.小肠的生理功能

4.大肠的生理功能

5.膀胱的生理功能

6.三焦的概念和生理功能

细目二: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

要点:

1.心与小肠的关系

2.肺与大肠的关系

3.脾与胃的关系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72号世纪经贸大厦B座

电话:01088820119

网址:

世纪文都教育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肝与胆的关系

5.肾与膀胱的关系

第八单元奇恒之腑

细目一:脑

要点:

1.脑的生理功能

2.脑与脏腑精气的关系

细目二:女子胞

要点:

1.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2.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系

第九单元精、气、血、津液、神

细目一:精

要点:

1.人体之精的概念文都医考,医友互动:480572459。

2.人体之精的功能

3.人体之精的分类

细目二:气

要点:

1.人体之气的概念

2.人体之气的生成 3.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

4.人体之气的功能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72号世纪经贸大厦B座

电话:01088820119

网址:

世纪文都教育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人体之气的分类

细目三:血

要点:

1.血的基本概念

2.血的生成 3.血的运行

4.血的功能

细目四:津液

要点:

1.津液的基本概念

2.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3.津液的功能

细目五:神

要点:

1.人体之神的基本概念

2.人体之神的生成 3.人体之神的分类

4.人体之神的作用

细目六: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要点:

1.气与血的关系

2.气与津液的关系

3.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72号世纪经贸大厦B座

电话:01088820119

网址:

世纪文都教育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精、气、神之间的关系

细目三:奇经八脉

要点:文都医考,医友互动:480572459。

1.奇经八脉的含义及特点

2.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

3.督脉、任脉、冲脉、带脉、跷脉和维脉的循行特点和基本功能

细目四: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要点:

1.经别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

2.别络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

3.经筋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

4.皮部的概念和应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72号世纪经贸大厦B座

电话:01088820119

网址:

世纪文都教育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细目五: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的应用

要点:

1.经络的生理功能

2.经络学说的应用

第十一单元体质

细目一:体质的概念和构成 要点:

1.体质的概念

2.体质的构成 3.体质的特点

细目二:体质的生理学基础

要点:

1.体质与脏腑精气血津液的关系

2.影响体质的因素

细目三:体质学说的应用

要点:

1.体质与发病

2.体质与病因病机

3.体质与诊治

4.体质与养生

第十二单元病因

细目一:六淫

要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72号世纪经贸大厦B座

电话:01088820119

网址:

世纪文都教育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六淫的概念

2.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3.六淫各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2)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3)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4)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5)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6)火(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细目二:疠气

要点:文都医考,医友互动:480572459。

1.疠气的概念

2.疠气的致病特点

细目三:七情内伤

要点:

1.七情内伤的基本概念

2.七情与脏腑精气的关系

3.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细目四:饮食失宣

要点:

1.饮食不节

2.饮食不洁

3.饮食偏嗜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72号世纪经贸大厦B座

电话:01088820119

网址:

世纪文都教育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细目五:劳逸失度

要点:

1.过度劳累

2.过度安逸

细目六:痰饮

要点:

1.痰饮的概念

2.痰饮的形成 3.痰饮的致病特点

细目七:瘀血

要点:

1.瘀血的概念

2.瘀血的形成 3.瘀血的致病特点

4.瘀血致病的症状特点

第十三单元发病

细目一:发病的基本原理

要点:

1.正气与邪气的概念

2.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3.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4.邪正相搏的胜负与发病

细目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72号世纪经贸大厦B座

电话:01088820119

网址:

世纪文都教育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要点:

1.环境与发病

2.体质与发病

3.精神状态与发病

细目三:发病类型

要点:

1.感邪即发

2.徐发

3.伏而后发

4.继发

5.合病

6.复发

第十四单元病机

细目一:邪正盛衰

要点:

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细目二:阴阳失调

要点:文都医考,医友互动:480572459。

1.阴阳偏盛

2.阴阳偏衰

3.阴阳互损

4.阴阳格拒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72号世纪经贸大厦B座

电话:01088820119

网址:

世纪文都教育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阴阳亡失

细目三:精,气、血失常

要点:

1.精的失常

2.气的失常

3.血的失常

4.精、气、血关系失调

细目四:津液代谢失常

要点:

1.津液不足

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

3.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

细目五:内生“五邪”

要点:

1.内生“五邪”的概念

2.风气内动

3.寒从中生

4.湿浊内生

5.津伤化燥

6.火热内生

细目六:疾病传变

要点:

1.疾病传变的形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72号世纪经贸大厦B座

电话:01088820119

网址:

世纪文都教育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病性转化

第十五单元防治原则

细目一:预防

要点:

1.预防与治未病的概念

2.未病先防

3.既病防变

细目二:治则

要点:

1.治病求本、治则、治法的概念

2.正治与反治

3.治标与治本

4.扶正与祛邪

5.调整阴阳

6.调理精气血津液

7.三因制宜

第十六单元养生与寿夭

细目一:养生

要点:

1.养生的原则

2.养生的方法

细目二:生命的寿夭

要点:文都医考,医友互动:480572459。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72号世纪经贸大厦B座

电话:01088820119

网址:

世纪文都教育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人体生命的产生与变化规律

2.决定寿夭的基本因素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72号世纪经贸大厦B座

电话:01088820119

网址:

篇2: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

京师杏林医学教育网:第一单元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细目一:整体观念

要点:

1.整体观念的概念

2.整体观念的内容

细目二:辨证论治

要点:

1.病、证、症的概念和关系

2.辨证论治的概念

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第二单元 精气学说

细目一:精气学说的概念

要点:

1.精的概念

2.气的概念

细目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2.精气的运动与变化

3.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

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细目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1.构建中医学的精气生命理论

2.构建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第三单元 阴阳学说

细目一:阴阳的概念

要点:

1.阴阳的含义

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阴阳的一体观

2.阴阳对立制约

3.阴阳互根互用

4.阴阳交感互藏

5.阴阳的消长

6.阴阳的转化

7.阴阳的自和与平衡

细目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1.在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方面的应用

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4.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应用

第四单元 五行学说

细目一:五行学说的概念

要点:

1.五行的含义

2.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

细目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五行相生与相克

2.五行制化

3.五行相乘与相侮

4.五行的母子相及

细目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1.在生理方面的应用

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

第五单元 藏象学说

要点:

1.藏象及藏象学说的概念与特点

2.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

3.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4.脏腑精气阴阳的概念和关系

第六单元 五脏

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要点:

1.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2.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3.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4.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5.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6.命门的概念和功用

细目二:五脏之间的关系

要点:

1.心与肺的关系

2.心与脾的关系

3.心与肝的关系

4.心与肾的关系

5.肺与脾的关系

6.肺与肝的关系

7.肺与肾的关系

8.肝与脾的关系

9.肝与肾的关系

10.脾与肾的关系

11.肾与命门的关系

细目三: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和季节的关系

要点:

1.五脏与五体的关系

2.五脏的外华

3.五脏与五官九窍的关系

4.五脏与五志的关系

5.五脏与五液的关系

6.五脏与季节的关系

第七单元 六腑

细目一:六腑的生理功能

要点:

1.胆的生理功能

2.胃的分部名称、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3.小肠的生理功能

4.大肠的生理功能

5.膀胱的生理功能

6.三焦的概念和生理功能

细目二: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

要点:

1.心与小肠的关系

2.肺与大肠的关系

3.脾与胃的关系

4.肝与胆的关系

5.肾与膀胱的关系

第八单元 奇恒之腑

细目一:脑

要点:

1.脑的生理功能

2.脑与脏腑精气的关系

细目二:女子胞

要点:

1.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2.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系

第九单元 精、气、血、津液、神

细目一:精

要点:

1.人体之精的概念

2.人体之精的功能

3.人体之精的分类

细目二:气

要点:

1.人体之气的概念

2.人体之气的生成 3.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

4.人体之气的功能

5.人体之气的分类

细目三:血

要点:

1.血的基本概念

2.血的生成 3.血的运行

4.血的功能

细目四:津液

要点:

1.津液的基本概念

2.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3.津液的功能

细目五:神

要点:

1.人体之神的基本概念

2.人体之神的生成 3.人体之神的分类

4.人体之神的作用

细目六: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要点:

1.气与血的关系

2.气与津液的关系

3.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4.精、气、神之间的关系

第十单元 经络

细目一:经络学说概述

要点:

1.经络的基本概念

2.经络系统的组成 细目二:十二经脉

1.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2.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3.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4.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5.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6.十二经脉循行中的重要部位和交接点

细目三:奇经八脉

要点:

1.奇经八脉的含义及特点

2.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

3.督脉、任脉、冲脉、带脉、跷脉和维脉的循行特点和基本功能

细目四: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要点:

1.经别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

2.别络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

3.经筋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

4.皮部的概念和应用

细目五: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的应用

要点:

1.经络的生理功能

2.经络学说的应用

第十一单元 体质

细目一:体质的概念和构成 要点:

1.体质的概念

2.体质的构成 3.体质的特点

细目二:体质的生理学基础

要点:

1.体质与脏腑精气血津液的关系

2.影响体质的因素

细目三:体质学说的应用

要点:

1.体质与发病

2.体质与病因病机

3.体质与诊治

4.体质与养生

第十二单元 病因

细目一:六淫

要点:

1.六淫的概念

2.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3.六淫各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2)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3)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4)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5)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6)火(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细目二:疠气

要点:

1.疠气的概念

2.疠气的致病特点

细目三:七情内伤

要点:

1.七情内伤的基本概念

2.七情与脏腑精气的关系

3.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细目四:饮食失宣

要点:

1.饮食不节

2.饮食不洁

3.饮食偏嗜

细目五:劳逸失度

要点:

1.过度劳累

2.过度安逸

细目六:痰饮

要点:

1.痰饮的概念

2.痰饮的形成 3.痰饮的致病特点

细目七:瘀血

要点:

1.瘀血的概念

2.瘀血的形成 3.瘀血的致病特点

4.瘀血致病的症状特点

第十三单元 发病

细目一:发病的基本原理

要点:

1.正气与邪气的概念

2.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3.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4.邪正相搏的胜负与发病

细目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要点:

1.环境与发病

2.体质与发病

3.精神状态与发病

细目三:发病类型

要点:

1.感邪即发

2.徐发

3.伏而后发

4.继发

5.合病

6.复发

第十四单元 病机

细目一:邪正盛衰

要点:

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细目二:阴阳失调

要点:

1.阴阳偏盛

2.阴阳偏衰

3.阴阳互损

4.阴阳格拒

5.阴阳亡失

细目三:精,气、血失常

要点:

1.精的失常

2.气的失常

3.血的失常

4.精、气、血关系失调

细目四:津液代谢失常

要点:

1.津液不足

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

3.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

细目五:内生“五邪”

要点:

1.内生“五邪”的概念

2.风气内动

3.寒从中生

4.湿浊内生

5.津伤化燥

6.火热内生

细目六:疾病传变

要点:

1.疾病传变的形式

2.病性转化

第十五单元 防治原则

细目一:预防

要点:

1.预防与治未病的概念

2.未病先防

3.既病防变

细目二:治则

要点:

1.治病求本、治则、治法的概念

2.正治与反治

3.治标与治本

4.扶正与祛邪

5.调整阴阳

6.调理精气血津液

7.三因制宜

第十六单元 养生与寿夭

细目一:养生

要点:

1.养生的原则

2.养生的方法

细目二:生命的寿夭

要点:

1.人体生命的产生与变化规律

篇3: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

由于传统的教学法过分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不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使得教学效果不理想。同时针对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时数普遍偏少和学生专业兴趣淡薄的实际情况, 结合当前素质教育的精神, 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充分和学生的互动, 总结出一套中医基础理论综合教学法,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具体介绍如下:

一、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多媒体教学是现在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手段, 主要是借助录像、幻灯、投影、视频、网络以及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多媒体手段, 将传统的老师→学生二者之间知识交互转变为老师→多媒体→学生三者之间知识交互。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板书和口授讲解, 利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 其不仅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也在短时间内向学生传递大量的信息, 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节约了大量课堂教学时间, 使得学生接受知识的兴奋点不再仅仅停留在老师身上;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 许多内容比较抽象, 初学的学生难以理解, 而多媒体教学改变恰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板书讲授的呆板和教条化, 使得许多内容形象化、直观化、条理化、清晰化, 有助于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难点内容。如在进行经络教学中, 可先给学生放映经络学的教学录像, 然后再结合板书对经络知识难点进行详细讲解,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 运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及时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 避免出现学生跟不上授课进度的现象;另外, 老师也要注意不断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 避免粗制滥造。

二、增设实验课, 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比较抽象而难懂, 尤其是对于初学中医的学生, 为了加深学生对中医知识的理解, 有必要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引入一些现代科学实验研究方法和手段。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增设实验课的优势在于:利用现代科学对中医理论的抽象概念和理论进行验证, 使学生在实验教学中, 获取感性认识, 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 可以拓宽视野, 增强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如在我校开设的——寒温刺激对血液运行影响的动物实验, 其目的就是通过观察小鼠尾静脉血管在受到寒温不同的刺激下, 血行的不同变化, 加深学生对寒热性质及特点的理解, 验证中医“血得温则行, 遇寒则凝”的理论。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避免枯燥的填鸭式的教学, 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借助病案教学,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 教师比较重视理论的传授, 忽视了病案教学的重要性, 其实病案教学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病案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引入与中医基础理论有密切相关的临床诊治成功病例, 通过讲解, 使学生能通过临床实例来理解理论, 反过来进一步诱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认识问题, 加深对中医基础理论掌握。如在讲到“气能摄血”的时候, 引入了一个典型病例:张某, 女, 35岁, 月经淋漓不尽, 量少色淡, 同时伴有面色苍白, 气短乏力, 声低懒言, 舌薄白, 脉细。如果单纯的应用止血药的话, 临床治疗效果并不好, 按照病案记载在止血方药中加了大量补气之品后, 病人连服20剂, 彻底治愈。说明气能摄血, 补气可以达到止血的目的。这样讲解的话, 抽象的理论知识, 在经过实例佐证以后, 学生更容易理解。经过几千年的临床验证, 中医学确实是一门医学科学, 而且其实践性是很强的, 所以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要遵循中医本身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通过病案教学叫学生学会运用中医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另外, 我们在综合教学过程中还添加了课后作业一环节, 学生通过在线答题, 自我检验, 对于疑难问题教师及时在线作答, 这样教师科可以实时了解和把握学生对所授知识的掌握情况, 有目的地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篇4: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

【关键词】中医基础 理论教学 研究性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12-01

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能否了解其他相关临床知识。夯实的基础知识能够有效辅助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传统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在课堂中处于绝对核心的地位,学生的参与度低、配合度低,严重阻碍了学生中医专业课学习的进程。那么,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究竟如何才能切实推进研究性教学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是任课教师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关于研究性教学的概述

(一)研究性教学的内涵

基于研究性学习,在教学领域中创造性地提出了研究性教学的理念。研究性教学是指通过科学研究途径与情境在课堂中的创设,为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提供可能。研究性教学开展的目的在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更具主动性。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单纯强调探究,而是在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实现研究性教学。研究性教学的切入点可以是简单的中医知识,也可以是一个独特的假设,通过引人入胜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满足与快乐。

(二)研究性教学的优势

研究性教学的优势在于立足于科学精神,通过明确的研究目标的设计,实现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知识的创新改革。研究性教学不是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而是将研究的理念与课堂教学融会贯通,并在核心的中医学科思想与科学方法的指引下,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有助于学生良好品质意志的树立,为综合型全面发展医学人才的培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研究性教学的缺陷

不能否认的是研究性教学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如研究性教学与学科教学之间的隔阂、教学体系构建不完善等,这些都需要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深入探究才能进一步解决。从根本上而言,研究性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所以在中医学基础理论教学中还是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研究性教学应用的设计与分析

(一)基本教学资料

为了探究研究性教学方式的实际教学效果,笔者特在2014年9月到12月这四个月期间选取了我校中医学专业的学生共30名,其中男同学20名,女同学10名,将这30名同学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同学的性别、年龄以及其他因素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保障了此次教学试验的科学性。

(二)方法设计

实验组与对照组需要保障教学进度的统一,以“五行学说”相关教学内容为示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中占据主导地位,以教材内容为核心进行讲解。实验组则采用研究式教学,采用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讨论、问题的研究以及答案的总结。学生在研究式教学中能够领略到不一样的活跃而灵动的教学氛围,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看法主动地表达出来。教师在研究式教学中处于引导性的辅助地位,对学生看法与认识中的偏差进行及时的纠正,让学生能够随时进步。

(三)结果分析

经过为期四个月的教学试验,现将结果分析总结如下:研究式教学中学生的中医基础知识更加牢固,教学质量与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升,而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的对照组教学成效与之前并无太大差异。

三、推进研究性教学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措施

(一)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呈现

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需求,因此,在研究性教学方式的引导下,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的方法涉及到以下几方面:首先确立好教学目标,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其次是注重教学中记忆的重要性,中医基础理论涉及到庞杂的专业知识,只有做好记忆工作才能应用自如。最后则是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进行有机结合,在完成课堂研究式学习之后,能够对相关中医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二)合作研究式教学的应用

中医基础理论涉及到中医学视角下的疾病认识及防治方法、中医中蕴含的哲学原理以及人体生理等内容,合作研究式学习首先需要划分好课堂讨论小组,同一小组的同学制定出共同的学习目标,探讨最佳的学习方法并就中医基础理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

(三)完善科学教学评价体系

当前的教学评价单一,以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来评判教师的教学效果。而在研究式教学中,评价体系应该更加科学、完善,包括课堂氛围、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以及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探究性教学方法能够切实提升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的水平与质量,教学效果显著,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转变以往沉闷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深入地理解医学基础理论与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笔者相信,随着探究性教学方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应用的推广和深入,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综合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严灿,潘毅,邓中炎.《中医基础理论》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与研究[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1(4).

[2]杨怡玲.合作性学习方法在中医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4(11).

篇5: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及创新

3.1结合临床病例,基础理论知识倒置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不能够理解的概念术语如何连贯运用,可结合临床病例倒置教学。

如讲授“肺主行水”名词术语,可先拿出临床病例:某女,咳嗽咽痛发热4天,热退后出现一身悉肿。

并提出问题,咳嗽为什么会产生水肿。

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后,得出结论:咳嗽乃肺气失宣所致,而肺气的宣发肃降与水液的输布和排泄密切相关。

继之紧扣名词术语的定义,强调正是由于肺气宣发失常影响到水液代谢,水液停留于肌肤,发为水肿。

如此这般的,学生便能深刻理解到抽象知识的理解,易于掌握。

3.2循循善诱学生开动脑筋,活学活用基础理论知识教学课堂中,留下少许时间,给出接合本次课堂内容的一些病案,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进行现场模拟诊断治疗,分析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等内容,给出药方,然后再进行课堂讨论,总结复习巩固。

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临床辩证分析能力,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3培养学生学习人文知识,充分利用知识迁移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与中医有关的哲学、人文等书籍,充分利用知识迁移,将所学的多种学科知识运用到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的思考理解中,来掌握中医的认知规律和学科特性,认识并接受抽象思维的中医学习方式,确保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3.4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形式积极灵活运用启发教学、讨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开拓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有效结合多媒体,通过课件、光盘、动画等多重视听效果学习中医基础理论。

如脏腑经络,可通过动画片播放各经络循经走向,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加深印象。

3.5借助现代医学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利用中、西医学的统一性,通过比来学习,来研究对于相同的生理及病理现象,中、西医学则会发现共同点及不同点, 有助于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认识中医理论的特殊性。

4结束语

总之,“学无定法,教无定规”,中医基础理论是构筑中医药学的基石,认真研究每种教学创新方法特点及内容,并融于教学过程中,才能保证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能较好的传授给学生,为后期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l] 王蕾,李春英,张炎,等.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调查情况分析[J].中医教育,2000,19(6):23.

[2]赵智辉.互动式教学探讨[J].南京军医学院学报,2002(24):l

[3] 刘道清,周一谋.中医名言大辞典[M].北京:中原农民出版社,1991:630-637

[4] 孙元莹,刘丹卓,王暴魁,等.西医院校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模式探讨.山西中医, 2007, 23(2): 73

★ 中医基础理论辅导:膀胱的病机

★ 中医基础理论:脏与脏的关系――心与肝

★ 中医基础理论辅导: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督脉

★ 中医基础理论辅导:脏与脏的关系——肺与肝

★ 中医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 中医毕业论文

★ 中医怎么治疗关节炎

★ 风湿中医怎么治

★ 一氧化碳中毒中医如何治疗

篇6:中医骨伤学基础教学大纲

《中医骨伤科基础》共十四章,第一章介绍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简史;第二至第八章着重介绍中医骨伤科的诊断方法,包括损伤分类、病因病机、辨证诊断、骨关节与神经功能检查法、关节镜及影象学检查等;第九章至第十四章着重介绍中医骨伤科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法、固定、药物、练功、其他疗法及创伤急救等。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54学时。教学方法要求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方法和临床实践能力。教学中应充分利用X线片、幻灯片、挂图、实物、电影及电视录象等各种现代教学设备,实行启发式形象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本课程的教学,既强调中医学术的系统性,又要突出骨伤科的学术特点,应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对重要学术内容必须讲深讲透,能反映当代本学科的新成就、新成果,造就新一代高水平的应用型中医骨伤人才。?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第一章 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 【目的要求】

1.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使学生了解中医骨伤科的起源及其发展的漫长历程。2.掌握历代中医骨伤科的主要成就。【教学内容】

1.中医骨伤科的起源、发展。2.历代中医骨伤科的主要成就。

3.清代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文化侵略,中医骨伤科受到歧视与摧残的历史。4.解放后,由于正确地贯彻党的中医政策,中医骨伤科得到新生与发展,并取得巨大 成就。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教学时数】2学时。

第二章 损伤的分类 【目的要求】

1.了解损伤的概念及各种分类法的特点。2.熟悉损伤各种分类的相互联系。3.掌握损伤常用分类方法。【教学内容】

1.按损伤部位分类(外伤、内伤)。

2.按损伤性质分类(急性损伤、慢性损伤)。3.按受伤时间分类(新伤、陈伤)。

4.按受伤部位皮肤或粘膜是否破损分类(闭合性、开放性)。5.按受伤程度分类(轻伤、重伤)。

6.按伤者的职业特点分类(生活损伤、工业损伤、农业损伤、交通损伤、运动损伤等)。7.按致伤因素的性质种类分类(物理损伤、化学损伤、生物损伤等)。【教学方法】课堂讲述,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教学时数】2学时。

第三章? 损伤的病因病机 第一节 病因 【目的要求】

1.掌握损伤的内因、外因。

2.了解损伤内因与外因的相互关系。【教学内容】

1.外因、内因的定义。

2.外因:包括外力伤害(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强烈收缩和持续劳损)、外感六淫及邪毒感染等。

3.内因:包括年龄、体质、解剖结构、病理因素及职业工种等。【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教学时数】2学时。第二节 病机 【目的要求】

1.了解皮肉筋骨、气血精津、经络脏腑的生理活动。2.熟悉皮肉筋骨、气血精津、经络脏腑的相互关系。

3.掌握骨伤科疾病发生后,皮肉筋骨、气血精津、经络脏腑的病理变化。【教学内容】

1.概述人体皮肉筋骨、气血精津、经络脏腑的相互关系。

2.介绍皮肉筋骨、气血精津、经络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损伤后病理变化。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教学时数】2学时。

第四章 辨证诊断 第一节 损伤的症状 【目的要求】

1.熟悉损伤后全身症状。

2.掌握损伤后局部一般症状与特殊症状。【教学内容】

1.全身症状:发热、口渴、口苦、心烦、便秘、夜寐不安、脉浮数或弦紧、舌质红、苔黄厚腻等。如合并外伤性休克,还有相应表现。

2.局部一般症状: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等。

3.局部特殊症状:包括筋骨损伤特征(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等)及脏腑损伤的特殊症状。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教学时数】1学时。第二节 骨病的症状 【目的要求】

1.了解各种骨病所出现的全身症状。

2.掌握骨病原菌局部的一般症状与特殊症状。【教学内容】

1.全身症状:介绍骨痈疽、骨痨、痹证、痿证、恶性骨肿瘤的临床表现。2.局部一般症状: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

3.局部特殊症状:畸形、肌萎缩、筋肉挛缩、肿块、疮口与窦道等。【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教学时数】1学时。第三节 四诊 【目的要求】

1.熟悉望、闻、问、切四诊方法。

2.掌握望、闻、问、切四诊在骨伤科运用要点。3.掌握摸诊的主要用途和常用手法。【教学内容】

1.问诊:一般情况、发病情况、全身情况、其他情况。2.望诊:望全身、望局部。3.闻诊:一般闻诊、局部闻诊。4.切诊:切脉、摸诊。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教学时数】1学时。第四节 辨证方法 【目的要求】

1.掌握骨伤科八纲、气血辨证方法。2.熟悉骨伤科脏腑辨证方法。

3.了解骨伤科经络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方法。【教学内容】

1.八纲辩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2.气血辩证:伤气、伤血、气血两伤。

3.脏腑辩证:肺与大肠辩证、肾与膀胱辩证、肝与胆辩证、脾与胃辩证、心与小肠辩证。4.卫气营血辩证:卫分、气分、营分、血分的生理作用及伤后证候。【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教学时数】1学时。

第五章 骨关节检查法 第一节 测量和运动检查 【目的要求】

1.掌握角度、长度及周径测量方法。2.熟悉人体各关节功能活动范围。3.掌握临床上常见的病理步态。

4.了解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的功能检查方法。【教学内容】

1.测量检查:角度、长度及周径测量及人体各关节功能活动范围。2.运动检查:步态、关节功能的检查。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教学时数】5学时。第二节 各部位检查法 【目的要求】

1.了解头颈、胸腹、腰背、骨盆以及四肢各部位的望诊方法。2.熟悉各部位触诊及运动检查要点。3.掌握各部位特殊检查法。【教学内容】 1.头部检查:望诊、触诊。

2.颈部检查:望诊、运动检查、触诊、特殊检查。3.胸部检查:望诊、触诊。4.腹部检查:望诊、触诊。

5.腰背部检查:望诊、运动检查、触诊、特殊检查。6.骨盆检查:望诊、触诊、特殊检查。

7.肩部检查:望诊、运动检查、触诊、特殊检查。8.肘部检查:望诊、运动检查、触诊、特殊检查。9.腕和手部检查:望诊、运动检查、触诊、特殊检查。10.髋部检查:望诊、运动检查、触诊、特殊检查。11.膝部检查:望诊、运动检查、触诊、特殊检查。12.踝与足部检查:望诊、运动检查、触诊、特殊检查。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教学时数】5学时。

第六章 神经功能检查法 【目的要求】

1.了解感觉检查内容及临床意义。2.掌握肌力测定标准及其检查方法。

3.熟悉生理反射与病理反射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4.掌握四肢神经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检查方法。【教学内容】

1.感觉检查:检查内容、临床意义、记录方法。

2.肌力检查:测定标准、各部位骨肉肌力测定方法及其临床意义。3.反射检查:生理反射、病理反射、临床意义。4.植物神经检查:检查内容、临床意义。

5.四肢神经损伤检查: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股神经、坐骨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检查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教学时数】4学时。

第七章 关节镜检查 【目的要求】

1.了解关节镜构造及用途。2.熟悉关节镜的检查技术。【教学内容】

1.关节镜的构造与用途。

2.关节镜检查技术:操作方法、术后处理、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教学时数】2学时。

第八章 影象学检查 第一节 X线检查法 【目的要求】

1.熟悉X线片阅读方法。

2.掌握骨与关节疾患的基本X线表现。【教学内容】 1.X线片的阅读方法。

2.骨与关节X线片的分析:包括软组织、骨志关节疾患的X线表现。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教学时数】1学时。第二节 穿刺与造影技术 【目的要求】

1.掌握四肢关节穿刺术、关节液检查及造影技术。2.熟悉腰椎穿刺术、脑脊液检查及椎管造影术。

3.了解活体组织穿刺的器材准备、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教学内容】

1.关节穿刺及关节液检查:适应证、操作方法、穿刺途径、关节液检查。

2.腰椎穿刺术及脑脊液检查: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并发症、穿刺后处理及脑脊液压力测定。

3.活体组织穿刺:器材准备、操作方法、穿刺物分析、注意事项。4.造影检查:关节造影、血管造影、椎管造影。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教学时数】1学时。

第三节? 电子计算机X线横断面体层扫描(CT)【目的要求】

1.了解CT检查原理。2.熟悉CT应用范围。【教学内容】 1.CT检查原理。

2.CT应用范围:骨科疾病、骨肿瘤及脏器疾患的诊断。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教学时数】1学时。

第四节? 磁共振显象(MRI)【目的要求】

1.了解磁共振显象的原理。2.熟悉磁共振显象的应用范围。【教学内容】

1.磁共振显象的原理。

2.磁共振应用范围:颅脑病变、脊椎及椎管内病变、骨关节及软组织病变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教学时数】1学时。第五节 放射性核素显象 【目的要求】

1.了解放射性核素显象检查原理。2.熟悉放射性核素显象的应用范围。【教学内容】

1.放射性核素显象检查原理。

2.放射性核素显象检查应用范围:骨骼系统疾病、肾与膀胱疾病等。【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教学时数】1学时。第六节 超声诊断法 【目的要求】

1.了解超声诊断的原理。2.熟悉超声诊断的应用范围。【教学内容】 1.超声诊断原理。

2.超声诊断应用范围:颅脑外伤及颅脑内占位性病变、脊椎及椎管内疾患、各种心血管及内脏疾患。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教学时数】0.5学时。第七节 肌电图检查 【目的要求】

1.了解肌电图的检查原理。2.熟悉肌电图检查的应用范围。【教学内容】

1.肌电图检查原理。2.肌电图检查方法。

3.肌电图应用范围:下运动神经元疾病、肌原性疾病、周围神经损伤、神经压迫性疾病等。【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教学时数】0.5学时。

第九章 手法 第一节 概述 【目的要求】

1.了解手法应用原则。

2.熟悉应用手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3.掌握手法的训练方法、效能及分类。【教学内容】

1.手法的应用原则:包括早、稳、准、巧等。

2.手法适应证:骨折、脱位、筋伤、骨关节退行性病变、损伤后遗症等。3.手法禁忌证:感染、结核、恶性肿血友病、精神病及媳妇女等。

4.手法注意事项:手法前要全面掌握病情,做好准备工作,操作时应掌握要领,治疗后认真复查等。

5.手法训练:包括摸法、推拿、按摸等手法训练及夹缚包扎练习、体格锻炼等。

6.手法效能:理伤整复、接骨续筋;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宣通散结、剥离粘连;治疗后络、解除痉挛等。

7.手法分类:包括骨折复位、脱位复位、理筋等手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教学时数】1学时。第二节? 骨折复位手法 【目的要求】

1.了解骨折复位手法的历史沿革。2.熟悉骨折复位手法施行时注意事项。3.掌握正骨八法的操作要领。【教学内容】

1.骨折复位手法历史沿革。2.施行正骨手法注意事项。

3.正骨八法:手摸心会、拨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触碰、夹挤分骨、折顶回旋、按摩推拿。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教学时数】2学时。第三节? 脱位复位手法 【目的要求】

1.了解脱位复位手法的历史沿革。2.熟悉脱位复位手法的注意事项。3.掌握常用的脱位复位手法。【教学内容】

1.脱位复位手法历史沿革。

2.脱位复位手法:手摸心会、拨伸牵引、屈伸回旋、端正捺正、足蹬膝顶、杠杆支撑。【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教学时数】1学时。第四节? 理筋手法 【目的要求】

1.了解理筋手法的功效。

2.掌握理筋手法的动作要领、功用及适应证。【教学内容】

1.理筋手法的功效。

2.舒筋通络法:包括按摩法、揉擦法、滚法、击打法、拿捏法、点压法、搓抖法的动作要领。3.活络关节法:包括屈伸法、旋转摇晃法、腰部背伸法、拨伸牵引法、踩跷法的动作要领。【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教学时数】2学时。

第十章 固定 第一节 外固定 【目的要求】

1.了解石膏绷带的制作、用法和操作方法。

2.了解牵引疗法的分类、用具,掌握皮肤牵引与骨牵引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了解外固定器的种类和适应证。

4.掌握夹板固定的原理、适应证、禁忌证、制作要求、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教学内容】

1.夹板固定:作用机理、材料与制作要求、适应证、禁忌证、固定垫、扎带、操作步骤、固定后的注意事项和解除夹板的日期。

2.石膏固定:石膏绷带的制作、操作步骤、固定体位、固定后注意事项及石膏的开窗、切开和拆除。3.牵引疗法:皮肤牵引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骨牵引的适应证、禁忌证、器材、操作方法、进针途径及牵引重量;布托牵引的适应证、操作方法、牵引重量和注意事项。4.外固定器固定:沿革和进展、外固定器的类型、适应证及操作。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教学时数】2学时。第二节? 内固定 【目的要求】

1.了解内固定物的材料要求。

2.熟悉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式、种类及操作方法。3.掌握切开复位内固定的适应证。【教学内容】

1.切开复位与内固定的适应证:手法复位失败、关节内骨折不能达到满意的闭会复位、合并血管或神经损伤等。

2.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缺点: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手术创伤和失血、神经或血管损伤、组织粘连等。

3.内固定物的材料要求:抗酸抗碱、不起电解作用、有较高的机械强度等。4.内固定方式、种类及操作方法:钢丝、螺丝钉、接骨板、髓内针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教学时数】2学时。

第十一章 药物疗法 第一节 内治法 【目的要求】

1.了解骨伤科内治法的特点和分类。2.熟悉损伤三期辩证治疗原则。

3.掌握各种内治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常用方剂和注意事项。【教学内容】 1.骨伤内治法。

1.1损伤三期辩证治法:①初期治法(攻下逐瘀法、行气消瘀法、清热凉血法、开窍活血法)的适应证、临床应用、禁忌证或注意事项。②中期治法(和营止痛法、接骨续筋法、舒筋活络法)的适应证、临床应用、禁忌证或注意事项。③后期治法(补气养血法、补益肝肾法、补养脾胃法、温经通络法)的适应证、临床应用、禁忌证或注意事项。

1.2按损伤部位辩证治法:①三焦辩证治法:上焦犀角地黄汤、中焦桃仁承气汤、下焦抵当汤等。②主方加部位引经药:如《跌损妙方·用药歌》等。2.骨病内治法

2.1解毒法(清热解毒法、温阳解毒法、疏泄解毒法、活血解毒法)的适应证和临床应用。2.2散结法(行气活血法、祛痰散结法)的适应证和临床应用。2.3通络法(祛邪通络法、祛痰解痉法)的适应证的临床应用。2.4内托法(透脓法、补托法)的适应证的临床应用。2.5补养法的适应证的临床应用。

3.伤科杂证内治法:发汗解表法、养阴清热法、固涩收敛法、镇纳安神法、健脾利湿法的适应证的临床应用。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教学时数】2学时。第二节 外治法 【目的要求】

1.了解骨伤科常用的药物外治法种类。2.熟悉骨伤科外治法的施用原则。

3.掌握药物外治法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教学内容】

1.敷贴药(药膏、膏药、药粉)的配制方法、种类、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2.搽擦药(酒剂、油膏、油剂)的配制方法及临床应用。

3.熏洗湿敷药(热敷熏洗、湿敷洗涤)的配制方法及临床应用。4.热熨药的种类、配制方法及临床应用。5.药条的配制方法及临床应用。

6.中药离子导入的配制方法及临床应用。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教学时数】2学时。

第十二章 练功疗法 【目的要求】

1.了解练功疗法发展简史。

2.掌握练功疗法的分类、作用、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3.熟悉全身各部功法姿式。【教学内容】

1.练功疗法历史沿革和发展概况。

2.练功疗法的分类:按锻炼部位(局部、全身)及有无辅助器械分类。

3.练功疗法的作用:活血化瘀、消肿定痛;濡养患肢关节筋络;促进骨折迅速愈合;防止筋肉萎缩;避免关节粘连和骨质疏松;扶正祛邪等。

4.练功注意事项:包括内容和运动强度、动作要领、循序渐进及随访等。

5.全身各部功法训练:颈项功(与颈争力、往后观瞧、颈项侧弯、前伸探海、回头望月、颈椎环转);肩臂功(上提下按、左右开弓、按胸摇肩、双手托天、双手举鼎、弯肱拨刀、单臂摘果、轮转辘轳、背手抬拉、屈肘挎篮、旋肘拗腕);腕部功(抓空增力、拧拳反掌、上翘下钩、青龙摆尾);腰部功(按摩腰眼、风摆荷叶、转腰推碑、弓步插掌、双手攀足、前俯分掌、拧腰后举、云手转体、俯卧背伸、俯卧架桥);腿功(左右下伏、半蹲转膝、屈膝下蹲、四面摆踢、虚实换步、仰卧举腿、蹬空增力、侧卧外摆、搓滚舒筋、蹬车活动)。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教学时数】3学时。

第十三章 其他疗法 第一节 针灸疗法 【目的要求】

1.了解针灸疗法在骨伤科临床的应用概况。2.熟悉针灸疗法的治疗原则。

3.掌握针灸疗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教学内容】

1.针灸疗法基础:治疗原则、配穴处方的基本原则治法分类和操作方法。

2.针灸疗法在骨伤科的应用:软组织损伤、脱证、外伤性截瘫及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治疗。【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教学时数】1学时。第二节 物理疗法 【目的要求】

1.了解物理疗法在骨伤科临床的应用概况。2.熟悉物理疗法的种类、作用原理、功效、适应证、禁忌证、加剧反映的发生和处理原则。3.掌握骨伤科常用物理疗法。【教学内容】

1.理疗的定义和种类:人工物理因素疗法、自然物理因素疗法。2.理疗作用的性质和原理:充血、消炎、镇痛等。3.理疗的应用范围:预防、治疗、康复。

4.理疗注意事项:综合应用、加剧反映的发生和处理。5.理疗的适应证、禁忌证。

6.骨伤科常用理疗方法:电疗法、磁疗法、超声疗法、传导热疗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教学时数】1学时。第三节? 封闭疗法 【目的要求】

1.了解封闭疗法的作用原理、临床常用药物。

2.掌握封闭疗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常用注射部位和操作方法。【教学内容】

1.封闭疗法的作用原理、适应证和禁忌证。

2.封闭疗法的常用药物、注射部位(痛点、鞘内、硬膜外、神经根等)。3.封闭疗法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第四节? 手术疗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教学时数】1学时。【目的要求】

1.了解手术注意事项、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工作,树立无菌观念。

2.熟悉手术基本操作:止血带的使用、无创技术、骨伤科常用手术器械的使用及最基本的骨伤科手术操作技术。3.掌握清创术。【教学内容】

1.手术前准备和手术后处理。2.止血带使用、无创技术。3.骨伤科常用手术器械的使用:骨膜剥离技术、骨凿和骨刀的使用、骨锯的使用、骨钻孔术。4.骨伤科基本手术操作技术:截骨术、骨移植块的切取、骨移植术、肌肉缝合术、神经缝合术。

5.清创术的定义、适应证及操作程序。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教学时数】1学时。

第十四章 创伤急救 第一节 急救救护 【目的要求】

1.了解严重创伤心跳呼吸骤停的抢救方法。2.熟悉急救救护的原则及其意义。

3.掌握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基急救基本技术。【教学内容】

1.急救救护的原则与创伤救护的步骤。2.严重创伤心跳呼吸骤停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抢救方法。3.创伤救护的四项基本原则:止血、包扎、固定、搬运。4.创伤伤口及处理。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教学时数】0.3学时。第二节? 创伤性休克 【目的要求】

1.熟悉创伤性休克的病因病机及辩证诊断方法。2.掌握创伤性休克的治疗方法。【教学内容】

1.创伤性休克的定义。

2.病因病机:失血、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组织破坏、细菌毒素作用。3.辩证与诊断:诊断要点,辩证分型(气脱、血脱、亡阴、亡阳)。

4.治疗方法:一般处理、有效止血和补充血容量、中医疗法(中药、针灸)、纠正酸中毒、血管活动性药物的应用及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教学时数】0.3学时。第三节? 创伤后感染 【目的要求】

1.熟悉创伤后感染(化脓性感染、破伤风、气性坏疽)的病因病机及辩证诊断方法。2.掌握各种创伤后感染的治疗方法。【教学内容】

1.化脓性感染:病因病机、辩证与诊断、治疗方法(一般处理、局部伤口处理、中医治疗及抗生素等)。

2.破伤风:病因病机、辩证与诊断、治疗方法(一般处理、局部伤口处理、中医治疗及镇静药物等)。

3.气性坏疽:病因病机、辩证与诊断、治疗方法(清创术、中医治疗及高压氧舱疗法等)。【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教学时数】0.3学时。

第四节? 创伤后呼吸窘迫综合征 【目的要求】

1.了解创伤后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病机。

2.熟悉创伤后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教学内容】

1.创伤后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定义。

2.病因病机:休克、严重骨折、脂肪栓塞或合并严重感染。

3.辩证与诊断:Ⅰ期——休克、外伤抢救期;Ⅱ期——呼吸困难期;Ⅲ期——进行性肺功能衰竭期;Ⅳ期——终末期。

4.治疗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应用呼吸器,控制输液量,给利尿剂、白蛋白、肝素、激素,及配合中药治疗。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教学时数】0.3学时。第五节? 脂肪栓塞综合征 【目的要求】 1.了解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定义与病因病机。2.熟悉脂肪栓塞综合征的辩证诊断与治疗方法。【教学内容】

1.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定义。

2.病因病机:多见于严重创伤、富含脂肪的长骨干骨折及骨科手术等。其发病机制可综合为机械性和化学性两种学说。

3.辩证与诊断:诊断要点(主要、次要及参考标准),辩证分型(瘀阻肺络或称不完全型、瘀贯胸膈或称完全型、瘀攻心肺或称暴发型)。

4.治疗方法:呼吸支持,维持有效血容量,给激素、抑肽酶、高渗葡萄糖、白蛋白及中药治疗。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教学时数】0.3学时。第六节?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 【目的要求】

1.熟悉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的定义与病因病机。2.掌握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的辩证诊断与治疗方法。【教学内容】

1.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的定义。

2.病因病机:肢体外部受压,肢体内部组织肿胀,大血管受阻,终致肌肉坏死。3.辩证与诊断:诊断要点(病史、临床表现及各部位发病特征),辩证分型(瘀阻脉络、肝肾亏虚)。

4.治疗方法:解除外来压迫,早期切开减压及中医治疗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教学时数】0.3学时。第七节? 挤压综合征 【目的要求】

1.熟悉挤压综合征的定义与病因病机。2.掌握挤压综合征的辩证诊断与治疗方法。【教学内容】

1.挤压综合征的定义。

2.病因病机:躯干或肢体严重受压,筋膜间隔区内压力不断上升,肌肉发生缺血性坏死,肌红蛋白、钾离子、酸性代谢产物等大量进入血流,造成皮肾脏损害,终致肾功能衰竭。3.辩证与诊断:诊断要点(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辩证分型(瘀阻下焦、水湿潴留、气阻两虚、气血不足)。

4.治疗方法:包括现场急救处理,伤肢早期切开减压,急性肾功能衰竭及高血钾处理,中药治疗等。

上一篇:使用安然无恙造句下一篇:陌生的近义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