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室人员职责

2024-06-29

卫生室人员职责(共9篇)

篇1:卫生室人员职责

卫生室管理人员职责

一、负责制订卫生预防工作计划,组织全校学生每学年进行一次体格检查。

二、负责学生健康卡片和其它资料的整理,实现电子化档案管理,保证卫生保健工作的完 整

三、负责药品、器械的购置和管理。

四、负责教学卫生、饮食卫生等医务监督工作。

五、组织好卫生讲座和防保宣传工作。

六、配合工会做好教职工的体检、献血等工作。

七、搞好医务室值班工作及日常事务工作。

八、及时妥善处理好校园突发伤害事故并做好备案。

篇2:卫生室人员职责

(一)在校长领导下,认真贯彻实施《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健康,业

务上接受卫生防疫站的指导和监督。

(二)制订学年、学期学校卫生保健工作计划、卫生宣传教育计划、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

计划、学生健康教育计划、学校卫生员培训活动计划,并加以组织实施。

(三)督促学校有关方面搞好教室、宿舍、校园的环境卫生和教学、体育、劳动、饮食、个人卫生等各方面的卫生管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劳动及其环境、设备、条件等提出改进意见。

(四)有计划地向学生进行卫生知识宣传,上好健康教育课,定期举办卫生讲座、卫生图

片展览等,采用多种形式培训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卫生员培训工作。

(五)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学生体格检查工作,对学生生长发育及健康善做好比较、分析和

评价,建立健全学生健康档案,并妥善保管,体检中若发现学生有器质性疾病,应配合学生家长做好转诊治疗,对残疾、体弱学生应当加强医学照顾和心理卫生工作。

(六)积极做好近视、弱视、沙眼、龋齿、寄生虫、营养不良、贫血、脊柱弯曲、神经衰

弱等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矫治工作。

(七)认真贯彻关于传染病防治的有关法律、法规,加强防治急慢性传染病的管理和教育

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控制蔓延,负责学生计划免疫预防接种的组织工作。

(八)做好学校中的觉病、多发病及一般伤病事故的治疗救护处理,对急症或危重病人要

尽快通知学校领导,迅速派人护送至医院转诊治疗。

(九)配备可以处理一般伤病的药品和器械,做好采购、验收、保管等工作。

(十)结合实际开展科研工作,积累有关资料数据并及时统计、分析、总结。

(十一)每一学年至少进行一次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总结,整理好本校卫生档案,按时按

篇3:护理人员手卫生的管理

美国疾病预防中心根据多年来的研究实践证实, 手卫生是最有效易行的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而护理工作者是与患者接触机会最多, 接触时间最长的。有实验表明, 在每天常规护理工作中, 细菌污染可达103~105cfu/手。如果在进行护理活动后, 对手的清洗或消毒不够充分, 就容易导致手上的病原微生物传播给下一个患者。因此, 加强医院护理人员手卫生的管理工作, 是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 保障医护人员职业安全的重要举措。

1 确保手卫生的条件

1.1 手卫生设施

手部清洁与消毒必须使用包括流动水、清洁剂、水龙头、手消毒剂、干手设施等在内的手卫生设施, 才能达到应有效果。手卫生设施是否合适, 直接影响护理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因此应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

1.2 洗手用水和水龙头

为了保证洗手的效果, 洗手时必须采用流动水, 适宜的水温为30~40℃。水龙头的位置要适当, 开关最好采用感应式、脚踏式或肘式等非手触方式自动开关, 特别是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室传染病房等重点部门更应如此。

1.3 清洁剂

可为肥皂或皂液, 洗手肥皂置于洗手水池旁, 容易溅到水, 而且肥皂使用后, 大多数处于潮湿状态, 而潮湿状态的环境为细菌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有监测表明, 盛放在肥皂盒中的肥皂, 其带菌率为100%。因此, 必须保持固体肥皂处于干燥状态, 最好使用皂液。皂液应放在干净清洁的容器内, 并做到定期消毒和清洁该容器, 亦或使用一次性容器, 并保持密闭, 保证清洁剂不带菌。

1.4 手消毒液

乙醇、碘伏及各种复合制剂是目前最常用的应用于手部皮肤消毒的消毒液。手消毒剂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对医务人员手皮肤刺激性小、无伤害、有较好的护肤性能。

1.5 干手设施

洗手后应使用相应的设施进行手的干燥处理。最好使用一次性干手纸巾, 具有简便、快捷、无二次污染的特点;也可使用小毛巾, 但应做到一用一消毒。无条件时可使用干手机, 但避免二次污染。

2 手卫生的管理

参照我国相关资料, 医务人员手卫生应达到如下标准: (1) 普通手术室、层流洁净手术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产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供应室洁净区等Ⅰ类和Ⅱ类区域, 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5cfu/cm2。 (2) 各种普通病房和房间、儿科病房、妇科检查室、急诊室、化验室、注射室、换药室、供应室清洁区等Ⅲ类区域, 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10cfu/cm2。 (3) 感染性疾病科、传染病科及病房等Ⅳ类区域, 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15cuf/cm²。 (4) 各区域工作的医务人员的手, 均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2.1 洗手

(1) 洗手指征[1]:a.进入和离开病房前;b.进行侵袭性医疗操作之前;c.接触伤口前后;d.接触患者黏膜、血液、体液、分泌物之后;e.接触被病原生物污染的物品之后;f.护理每位特殊高危患者如严重免疫缺陷患者和新生儿前后;g.在高危病房接触不同的患者前后;h.无菌操作前后及戴脱手套前后。 (2) 洗手方法:a.打开流动水充分浸湿双手;b.将适量肥皂或皂液均匀地涂抹在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等部位;c.认真揉搓双手不少于15s, 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指背、指间、指关节、指尖和指缝。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洗手方法为七步洗手法。普通洗手使用肥皂或皂液认真揉搓双手和腕部15s以上, 然后用流动水冲净, 可清除大部分暂住菌。刷手按外科手术的要求进行。但在进行介入操作前或接触传染性患者及其物品后, 应注意手的清洗和消毒 (常用的消毒剂有洗必泰、酒精、碘伏或含氯消毒剂等) [1]。 (3) 注意事项:a.注意彻底清洗容易污染微生物的部位, 如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佩戴饰品的部位等。b.手洗干净后应用一次性纸巾、毛巾或用干手器干燥双手, 毛巾应保持清洁、干燥, 做到一用一消毒。c.不能将皂液直接添加到未用完的取液器中, 更换皂液应在清洁取液器后进行, 最好使用一次性包装。肥皂应保持干燥, 盛有消毒剂的容器应保持密闭。

2.2 速干手消毒剂的使用

医务人员手受到明显污染时, 临床上广泛推荐的手卫生措施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对手进行清洁处理。它具有作用迅速, 节约时间, 使用方便, 提高工作效率和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依从性等优点。研究表明, 使用含酒精的无水洗手液, 只需20s就能完成洗手的整个过程, 且这种洗手液对皮肤的刺激小, 添加了有保护皮肤的护肤成分, 既起到切断手传播感染途径, 又起到护肤作用。 (1) 使用方法:a.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之中;b.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揉搓双手和腕部;c.揉搓时保证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 直至手部干燥, 达到消除或杀灭手部微生物的目的。 (2) 注意事项:a.使用的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d.产品对皮肤无刺激性;e.在治疗车等处放速干手消毒剂;f.注意预防燃烧及爆炸, 因其乙醇含量很高。

2.3 手消毒

手消毒的指征: (1) 为免疫力低下的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之前和双手直接检查、治疗或护理传染患者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2) 出入传染病房、隔离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重症病房前后; (3) 接触具有传染性的黏液、血液、体液、分泌物之后和接触被传染性病原生物污染的物品之后。

注意事项:出现上述情况尤其是手部受到传染性病原生物污染时, 应当先用流动水冲净, 然后按照上述方法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以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2.4 手卫生的误区——认为戴手套可替代洗手

尽管戴手套可以减少70%~80%的手污染,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我们和患者免受感染, 但是手套做为辅助物并不能代替洗手。原因之一是手套的质量各不相同, 它存在着微渗透和一些小的缺损和破漏;另一个原因是使用者可能在摘手套时无意中污染了手部。正是这个原因, 摘手套后必须要洗手或进行手消毒。

3 手卫生依从性的现状和提高途径

3.1 手卫生依从性的现状

虽然手卫生的重要性已得到充分肯定, 我院近3年来医护人员手卫生调查情况 (表1) 表明, 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依然很低。

3.2 如何提高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

(1)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减轻护士的工作强度。 (2) 对护士进行手卫生知识宣传教育, 建立自觉的手卫生行为。 (3) 改善手卫生设施。 (4) 增强管理, 落实规章制度, 加强手卫生的检测与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篇4:医护人员手卫生调查分析

关键词:手卫生依从性;原因分析;改善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280-01

医院感染发生率与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着密切的关系,经医务人员手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最常见的传播方式,落实医院手卫生制度是控制医院感染最有效、最简便、最经济、最总要的方法。为了进一步加强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知识的掌握和执行情况,我们随机对150名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为改善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随机对我院门诊和病房的150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医师80人,其中门诊10人,病房70人;护士70人,其中门诊10人,病房60人。从事临床工作最长38年,最短10个月。

(二)调查内容与方法。

根据临床实际操作情况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何时洗手、洗手作用的认识、洗手的方法、实际工作中的洗手情况、洗手的频率及手套作用情况等。由同一名调查人员对被调查对象发放问卷,说明调查目的,医护人员现场填写后及时收回,发放问卷160份,收回160份,有效问卷150份,有效率为93.8%。

(三)手卫生执行率。手卫生执行率=医护人员实际手卫生次数/应该洗手手卫生次数×100。

二、结果

(一)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掌握。

在接触患者前后是否洗手,洗手时间等3个方面知识掌握率均﹥95.5%。

150名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掌握率(%)

(二)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

三、讨论

从整体上看,调查的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好,知识掌握率为94.8%,与知识掌握较好的情况相比,在实际操作中手卫生执行较差,平均执行率在65.6%。在不同手卫生指征情况下执行率较好的是接触患者后,显著高于接触患者前和接触物品后。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大多数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忽视了手卫生在预防交叉感染过程中的作用。与医师相比,护士在接触患者前及接触诊室其他物品后手卫生执行情况都比较好。

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是控制医院感染获得性感染的关键。因此,要反复加强对手卫生依从性再教育,进行经常性督导检查,使医护人员充分认识到手卫生重要性,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严格按照洗手程序正确洗手,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谭玲,文若兰,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J】。中

国感染控制杂志,2008,7(4):259-261

[2]曾滔,许宝华,史俊林,等。2011年宜昌市37所医院

执行手卫生现状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2,11(6):425-429

篇5:村卫生室工作人员职责

一、负责人(主任)职责

1.全面负责本村卫生室的各项工作。

2.服从本地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

3.负责卫生室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4.负责组织本室的诊疗工作和服务区域内的其它卫生服务工作。

5.负责本村的公共卫生工作(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健康教育)

6.完成卫生局和所属乡镇卫生院下达的各项卫生工作任务。

二、医师职责

1.担任门诊、急诊的值班工作。

2.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书写医嘱并检查其执行情况。

3.负责书写患者的健康档案、诊疗登记和门诊观察诊疗记录。

4.开展精神卫生管理,掌握本村精神病患者动态、疾病变化情况和治疗情况。5.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亲自操作或指导护士进行检查和治疗,严防差错事故。

6.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任务。

三、护士职责

1.负责医疗器材、敷料的制备、消毒、保管、供应和开诊前的准备工作。

2.协助医师进行检诊,按医嘱给患者进行处置。3.负责诊室的整洁、安静,维护就诊秩序。4.做好消毒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5.遵守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严防差错事故。6.准备各项急救所需用品、器材、敷料,在急救过程中,协助医师抢救。

7.配合医师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对多发病及高危人群进行健康干预管理。

四、健康教育人员职责

1.负责辖区健康教育工作。以高危人群为重点对象,针对主要危险因素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居民自我保健能力。

2.负责制定辖区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经主任批准后组织实施。

3.负责辖区健康知识讲座,开据健康教育处方。4.负责协助有关部门动员社会参与,开展宣传工作。

五、预防保健人员职责

1.拟订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2.准确掌握本村各年龄段人口资料,建立居民个人、家庭健康档案,并做出诊断,提出改进本村公共卫生的建议及规划。

3.负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个人与家庭连续性健康管理服务。

4.负责辖区内免疫接种、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5.负责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患者的保健工作。

6.负责本村卫生服务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与上报。

六、药房人员职责

1.负责药品的预算、采购、保管、登记、统计和药品制剂与处方调配等工作。

2.负责检查购进药品的质量,杜绝假劣药品进入。3.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管理贵重药品,严防差错事故。

4.经常检查和校正设备,保持性能良好。5.负责器械和医疗设备的管理。

七、计划免疫人员职责

1.负责辖区计划免疫接种工作。2.负责接种对象的管理,如建立免疫接种对象管理档案,填写和发放免疫接种证、卡等。疫苗及冷冻器材的管理和接种情况的统计报告。

3.严格执行免疫接种操作规范,预防差错事故发生。4.协助上级部门开展有关监测工作。

篇6:卫生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1、协助有关部门开展健康与卫生教育,宣传健康卫生科普知识,组织有关咨询活动,培养中心老人良好的卫生习惯。

2、对老人的环境、卫生设施、饮食卫生、运动安全等问题进行监督指导。协助中心制订改善卫生环境的措施。

3、积极做好中心老人营养不良,贫血、神经衰弱等老人常见病的群体预防工作。对体弱、残废老人加强医学照顾和心理卫生工作。

5、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做好急、慢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同时做好地方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

篇7:村卫生室职责

一、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得开展诊疗活动。

二、医疗机构执业,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技术规范。

三、医疗机构必须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科目、诊疗时间和收费标准悬挂于明显处所。

四、医疗机构必须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

五、医疗机构不得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

六、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医德教育。

七、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上岗工作,必须佩带载有本人姓名、职务或者职称的标牌。

八、医疗机构对危重病人应当立即抢救。对限于设备或者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应当及时转诊。

九、未经医师(士)亲自诊查病人,医疗机构不得出具疾病诊断书、健康证明书或者死亡证明书等证明文件;未经医师(士)、助产人员亲自接产,医疗机构不得出具出生证明书或者死产报告书。

十、医疗机构施行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同意,并应当取得其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时,应当取得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又无家属或者关系人在场,或者遇到其他特殊情况时,经治医师应当提出医疗处置方案,在取得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负责人员的批准后实施。

十一、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有关规定处理。

十二、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精神病、职业病等患者的特殊诊治和处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十三、医疗机构必须按照有关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药品管理。

十四、医疗机构必须按照人民政府或者物价部门的有关规定收取医疗费用,详列细项,并出具收据。

十五、医疗机构必须承担相应的预防保健工作,承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支援农村、指导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等任务。

十六、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疾病流行或者其他意外情况时,医疗机构及其卫生技术人员必须服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

村卫生室职责

一、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在核定的执业范围内执业。

二、宣传国家卫生法规,开展群众性健康教育,建立家庭健康档案。

三、在乡镇卫生院的指导下开展计划免疫接种、妇幼保健管理等预防保健工作。

四、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和转诊指导。

五、积极开展农村除害灭病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技术指导。

六、协助村民委员会积极宣传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严格执行新农合各项政策规定,热心为广大参合农民服务。

七、负责村级卫生监督。

八、完成疫情、出生及死亡情况等卫生信息统计上报工作。

九、完成上级卫生部门布置的其它工作。

乡村医生行为规范

一、救死扶伤,发扬人道主义。时刻为患者着想,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解除病痛。

二、文明服务,礼貌待人。接待患者使用文明语言,举止端庄,态度和蔼,以爱心温暖病人。

三、服从管理,合法行医。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按照医疗操作常规行医,虚心接受乡镇卫生院和上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指导和业务管理。

四、确保安全,合理收费。对病人高度负责,注重医疗安全,不乱收费,不违规多收费。

五、尊重人格,保守医密。对待病人一视同仁,不泄露病人隐私与秘密。

六、搞好宣传,加强防控。经常利用各种时机,向村民宣传卫生保健知识,适时进行健康教育,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和中毒事件,协助相关部门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新农合、爱国卫生等方面的工作。

七、不断学习,提高水平。善于在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钻研医术,精益求精,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八、互帮互学,团结协作。正确处理好与相邻村卫生室之间的关系,团结协作,互相学习。

村卫生室预防接种工作制度

一、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必须具备预防接种资质,方可开展预防接种活动。严禁无资质单位和人员从事预防接种。

二、必须接受上级医疗卫生机构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按时参加例会、培训及考核。

三、完整收集辖区总人口数及0-14岁各年龄组人口构成资料,及时掌握免疫规划目标儿童流入、流出和各月出生情况。在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及时建立预防接种证、卡。

四、按时制订一类疫苗使用计划,做好疫苗管理,保证疫苗冷藏。

五、接种场所设置符合国家技术规范,在显著位置公示疫苗的品种、免疫程序、接种方法、作用、禁忌症、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

六、认真履行接种前告知和健康状况询问义务,按月规范实施预防接种,接种后现场观察15-30分钟,确保预防接种注射安全,常住儿童和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全程合格接种率达到95%以上。每年秋季入学时,指导辖区托幼机构、学校开展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对无接种证及未完成常规免疫的14岁以内儿童进行补证(种)。

七、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并对预防接种后发生的一般反应及时进行处理。

八、开展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监测工作,参与疫情处理。

九、开展健康教育,及时张贴预防接种宣传画,设立预防接种咨询电话,接受有关咨询活动。

十、规范管理预防接种各类资料,年终对全年资料整理归档。

十一、实行以乡为单位集中式接种的地区,村卫生室负责辖区人口资料的收集上报、接种通知单发放、针对传染病疫情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与处理、预防接种健康教育与咨询、辖区学校和托幼机构查验接种证工作指导等工作。

村卫生室妇幼保健工作制度

一、认真学习贯彻《母婴保健法》等妇幼保健法律法规。

二、有专人负责妇幼保健工作,掌握本村妇幼工作基本情况,在乡级卫生院的指导下开展保健业务。

三、开展孕产妇系统管理。做好早孕摸底、建卡、登记,对疑似高危孕产妇及时转送乡级管理。动员住院分娩,负责产后访视工作。

四、开展儿童系统管理。做好儿童保健建卡、登记及高危儿初筛和转诊。

五、做好妇女、儿童疾病防治工作。配合乡级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儿童体格检查,做到资料准确,登记齐全。

六、做好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及时收集、汇总、上报各类信息。

七、按时参加乡级妇幼工作例会,汇报工作,接受培训和业务指导,按时完成上级分配的各项工作任务。

八、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向孕产妇及儿童家长宣传妇幼保健科普知识,指导群众开展家庭自我保健。

九、做好妇幼卫生项目工作,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十、按时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妇幼保健工作。

村卫生室健康教育制度

一、在上级卫生部门和健康教育机构的指导下,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通过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健康意识、自我保健意识,强化农民群众良好卫生行为养成。

二、设置并管理本村的健康教育宣传栏,结合季节防病重点,进行各种类型的防病科普知识宣传,及时在宣传栏内张贴、刷写相应的健康教育资料,每月至少更换1次。接收上级下发的健康教育资料,宣传教育资料应及时存档。

三、以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为内容,开展乡村健康知识宣传。结合群众健康教育需求或当地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高危人群为重点对象,上门进行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包括常见病、慢性病、重点管理疾病的防治知识等;引导村民养成正确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居民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

四、定期按规定发放健康教育资料,以慢性病管理为重点,在患者随访中针对病情开展口头教育,并发放健康教育处方。

五、加强控烟教育,引导村民争创无吸烟家庭,无烟办公室、会议室、诊室等活动。

六、积极指导和组织村民灭蝇、灭蚊、灭鼠、灭蟑螂等 “除四害”活动。

村卫生室医疗文书书写制度

一、按规定完善医疗文书,主要包括:门诊病历、门诊登记本、处方、处置(注射、清创、换药等)登记本、输液卡等,以县区为单位统一格式、内容、要求等。

二、医疗文书必须由具备执业资质的卫生技术人员按照职责范围和要求完成,并由书写者本人签名。

三、医疗文书应使用蓝黑墨水、碳素墨水书写,记录内容必须客观、真实、及时、完整,字迹清楚,不得随意涂改,特殊情况下必须修改时,应当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四、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书写处方时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和医学术语,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要准确,不得自行编制名称或代号。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

五、村卫生室所有使用药品的治疗过程,必须同时有处方和调剂记载。

六、村卫生室医疗文书存档不得少于5年,其中,处方存档不得少于3年。

村卫生室医疗安全制度

一、医务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应有的医疗技术水平。

二、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认真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定期对医疗安全进行自查。

三、认真执行《药品管理法》,切实加强药品管理,严格按规定用药。

四、严格执行护理工作的“三查七对”制度,处方调剂的“四查十对”制度及院感的有关规定。

五、及时对急危重患者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抢救治疗,并做好适时转诊的相关工作。

六、对医疗设备、电源等要定期检查维修,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七、严禁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工作。

八、村卫生室应在经审批卫生许可的范围内行医,不得开展除一般简单体表清创缝合外的任何手术。

九、加强医患沟通,妥善处理医疗纠纷,预防医疗事故发生。

村卫生室安全注射制度

一、坚守工作岗位,加强业务学习,熟练掌握各种注射剂的不良反应、配伍禁忌及应急处理措施。

二、注射应按处方和医嘱执行。对过敏性药物,必须按规定做好注射前的过敏试验。注射室内应张贴常用药物配伍禁忌表。

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注射时做到细致、准确,对病人热情、体贴。

四、对准备注射的药品,应仔细检查外观质量,凡出现过期、变质、污染、发霉、无标签或标签不清、安瓿有裂纹、内容物有不散的凝块或异物等现象的,一律不得使用。

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无菌塑料注射器,做到一人一针一管,用后要立即毁形,严禁再次使用。

六、密切观察患者注射中和注射后的反应情况,发生过敏反应或其他异常现象时,应立即停止注射,并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处置效果不明显时,应果断、快速转上级医院。

七、抢救用药品、器械,定位放置在利于实施抢救的位置,并定期检查,及时调整补充。

八、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交叉感染,注射室内每日消毒,定期监测。

村卫生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二、严禁卫生室内设置生活区。

三、医务人员在工作区内,要衣帽整洁,严禁着工作服到非工作场所。诊疗前后应及时洗手、必要时使用消毒液浸泡消毒。

四、敷料缸、持物钳等医疗器械用品要定期消毒。体温计、压脉带、压舌板要一人一用一消毒。

五、治疗室门窗应密闭良好,定时通风换气,每日使用紫外线消毒,定期监测,并记录完整。治疗室紫外线消毒时,应具备避光条件,以免对治疗室外的人员造成伤害。

六、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及时消毒后备用。被褥、床垫要定期洗晒、消毒、更换。

七、应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降低感染率。对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应当按照规定处理。严禁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

村卫生室医疗废物处置制度

一、村卫生室必须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正确处理医疗废弃物。

二、在医疗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有害、有毒废弃物和传染性废弃物的数量。

三、医疗废物采取分类收集原则,配备黑、黄、红三种颜色的污物袋:黑色袋,装生活垃圾;黄色袋,装医用垃圾(感染性废弃物);红色袋,装可以直接焚烧、放射性和其他特殊废弃物。污物袋应坚韧耐用,首选可降解塑料袋。所有废弃物都应经消毒后,分别放入标有相应颜色的污物袋,每日及时处理清空。

四、使用过的一次性物品不得重复使用,严禁出售或随意混入生活垃圾中丢弃。针头、输液器等锐器不应与其他废弃物混放,要先进行毁型处理,再消毒,最后集中焚烧或及时深埋。

五、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及感染病人排出的体液、浓液等,要先加1/5量的漂白粉,搅匀后加盖放置4小时,再倒入厕所。

七、完整保存医疗废物处置登记记录,并定期向辖区乡镇卫生院上报处理报表。

八、严禁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变卖医疗废物。

村卫生室药品管理制度

一、认真执行《药品管理法》及相关规章制度。加强药品管理,为农民群众提供有效、安全、放心的药物。

二、村卫生室必须按照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基本用药目录,规范药品的采购、使用与管理。不得将村卫生室作为企业药品零售点。

三、药房独立设置,布局科学、合理,符合卫生学要求,方便病人取药。

四、药房管理规范,分工明确,陈列、摆放有序,特殊药品专人负责保管。

五、村卫生室药品以县为单位集中统一配送,建立药品入库验收登记簿。药品购进票据存放不得少于5年。

六、坚持合理用药,因病施治,注意配伍禁忌,确保药品使用安全、有效。

七、药房必须凭处方调剂发药,认真核实、查对,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八、定期清查药房,做到药账相符。及时清除变质、过期、失效药品。

九、按规定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无菌器械,使用后毁形、消毒,统一销毁,并有记录。

十、主动配合药品监督部门的检查与技术指导,严格执行相关规定。

村卫生室传染病报告制度

一、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规范》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全面做好村卫生室传染病报告工作。

二、村卫生室为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村卫生室医务人员为疫情责任报告人。

三、建立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等相关登记并按照规范认真填写。

四、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五、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传染病防治知识和相关法规的学习、培训。

六、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传染病流调、随访、疫点处理及密切接触者隔离等工作。

村卫生室卫生监督工作制度

一、村级卫生监督是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组成部分,村卫生室医师为本村卫生监督信息员,承担卫生监督工作任务。

二、认真做好本村范围内的食品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等卫生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建立健全监督工作档案,按时上报相关资料。

三、积极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对本村饮食服务人员建立健康档案,进行食品卫生法规培训,对村民操办红、白喜事事先向乡镇卫生监督专干报告,并协助对食品卫生的现场进行监督、指导。

四、对辖区内发生的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向上级报告,尽最大努力保护好现场,并协助做好处置工作。

五、掌握辖区内医疗市场的相关情况,如出现游医和无证行医应及时向上级报告,协助查处。

六、按时参加有关会议和培训,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临时性卫生监督工作任务。

门诊登记管理制度

一、门诊登记一般项目如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籍贯、工作单位或家庭地址等内容应清晰、完整,并与处方记载相一致。

二、门诊登记范围应包括每日工作量,新病例登记、初复诊登记、疾病分类、转诊转院、初步诊断、治疗原则和处理方案,并与处方记载相一致。

三、门诊登记对需上报的传染病病例要做出明显标记,并按规定及时上报,疫情上报后,在门诊登记相应处加盖“疫情已报”章。

四、门诊登记对14岁以下儿童要登记家长姓名、工作单位、家庭详细住址及病人其所在学校、班级等内容。

五、门诊登记要求用钢笔书写,力求通顺、完整、简练、准确,字迹清楚、整洁,不得删改、剪贴、颠倒,医师要签全名。

六、要认真做好门诊登记的整理工作,保存原始门诊登记,按规定要求存档备查。村卫生室财务制度

一、建立健全财务账册、药物账册、物资账册,建好管好现金往来账,各种账册要填写及时,定期审核。

二、做到钱、账分管,管账与管物分开的原则。

三、账目清楚,定期核对。物账相符,每月必须查对一次。

四、服务收费有标准,药物明码标价公示,收取费用有凭证。

五、认真执行合作医疗报销规定,收支账目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村卫生室考核管理工作制度

一、开展乡村一体化管理。做到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统一业务指导、统一人员培训、统一药品配送、统一新农合政策实施、统一公共卫生考核。

二、以县区为单位,实施村卫生室六统一管理,即实行标识标牌、医疗文书、防保卡册、工作制度、收费票据、用药目录六统一。

三、严格执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乡村医生至少每两年接受一次业务培训,结合实践,主动自学,更新医学知识,提高业务水平,积极参加县、乡卫生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组织的学习培训活动。

四、积极配合卫生部门组织的公共卫生考核,村卫生室公共卫生考核每年至少组织进行2次。

五、村卫生室公共卫生考核结果与村医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挂钩。

篇8:卫生室人员职责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浙江省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从事公共卫生工作人员。每个县区随机抽取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共68个县区的34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放调查问卷1 300份, 实际回收1 186份, 回收率91.2%。

1.2 调查内容和方法

采取自填问卷调查方法, 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2010年参加培训情况、2008-2010年参加上级疾控培训情况。

1.3 统计分析

将所收集调查问卷编号, 采用Epidata3.1和SPSS17.0建立数据库, 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χ2检验, 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将性别、职务、职称、最高学历、年龄、工作时间、现岗位工作时间、岗位性质、专业等作为变量, 采用逐步向前法拟合模型。根据浙江省将县 (市、区) 分为经济强县、中等县、欠发达县将经济水平划分为经济发达、中等和欠发达三个层次。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共调查1 186人, 其中男性455人 (39.60%) , 女性694人 (60.40%) 。平均年龄35岁, 以25~35岁为主582人 (50.65%) 。学历以大专最多有521人 (44.30%) , 其次为本科学历403人 (34.27%) , 中专及以下250人 (21.3%) , 硕士2人 (0.2%) 。职称以初级为主803人 (68.40%) , 中级职称228人 (19.42%) , 高级职称5人 (0.43%) , 未定级80人 (6.81%) , 无职称5人 (4.94%) 。

2.2 2010年参加培训情况

2.2.1 外出参加培训情况

2010年共有856人 (72.18%) 外出参加过培训。未外出参加培训330人 (27.81%) , 主要原因为其他原因的有128人 (40.13%) , 其次为不知道培训信息92人 (28.44%) 和工作离不开81人 (25.23%) , 单位不同意34人 (10.66%) , 个人原因32人 (10.03%) , 内容不合适27人 (8.46%) , 培训费用过高19人 (5.96%) 。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2010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外出参加培训的主要因素有职务和年龄。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有职务者和年龄越大者外出参加培训越多 (表1) 。

2.2.2 参加培训范围

社区公共卫生人员参加培训范围以县内为主650人 (72.63%) ;市内培训408人 (45.59%) ;省内312人 (34.68%) ;省外16人 (1.79%) ;国外3人 (0.34%) 。城市社区公共卫生人员参加市级与省外培训的比例高于农村, 参加县级培训低于农村 (表2) 。经济发达地区的社区公共卫生人员地区参加县内的培训低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但参与市内的培训高于中等和欠发达地区 (表3) 。

2.2.3 授课方式评价

社区公共卫生人员对课堂授课评价最高 (50.56%) 。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对案例教学的评价较其他学历高, 中专及以下人员的课堂授课评价较大专和本科及以上学历高 (表4) 。不同职称间对培训效果的评价经统计检验未见显著性差异。

2.3 2008-2010年参加培训情况

2.3.1 参加培训情况

调查对象中参加过上级疾控举办的培训的有1081人 (93.03%) 。参加业务培训的人员最多925人 (84.63%) ;其次是上岗培训 (56.08%) 。城市社区公共卫生人员参加上级培训391人 (95.37%) , 高于农村的690人 (91.76%) , 城市社区公共卫生人员参加上岗培训、演练、学术会议、省级继续医学教育、网络学习、国家继续医学教育的比例均高于农村 (表5) 。除业务培训和上岗培训外, 经济发达和中等水平地区社区公共卫生人员参加上级培训比例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其中经济发达地区社区公共卫生人员参加的演练、学术会议、网络学习、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均高于中等和欠发达地区的社区公共卫生人员 (表6) 。

3 讨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完成的质量。人员学历低、文化程度不高, 接受正规教育不足, 缺乏知识和技能都是影响社区卫生工作发展进行的关键因素[1]。据有关资料统计, 连续5年不学习, 知识陈旧率达50%;连续8年不学习, 知识陈旧率将达75%[2]。在我国, 由于社区卫生服务实施时间不长, 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培训还处在不断探索和完善的阶段[3]。因此,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培训, 提高其综合素质成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能力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

从调查情况看, 大部分社区公共卫生人员都参加过县级疾控中心的培训, 但仍有相当数量的人员未参加培训。原因主要是其他不可表述的原因和不知道消息及工作繁忙, 而有职务者和年龄越大者外出参加培训越多, 而一般职工和青年人外出参加的培训比较少。省市一级的培训通知往往发送到县一级机构, 乡镇一级基层卫生机构获取培训信息渠道有限, 而且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外出培训一般需要领导审批, 一般的公共卫生人员培训信息知道更少。由于基层的工作一般都是一人一岗, 特别是新医改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带来了大量新的工作任务, 工作和学习矛盾更显突出, 对外出培训有一定的影响。

调查发现, 城市社区公共卫生人员参加市级与省外培训的比例高于农村, 城市地区一般与市级单位较近, 参加高层次的培训机会较多, 而农村县的公共卫生人员参加县内培训更多。经济发达地区社区公共卫生人员参加市内的培训高于经济中等和欠发达地区。可见经济发展较好地区市级举办面向社区的培训较多, 而中等和欠发达地区市级单位举办培训较少, 参加省级的培训比较少, 但基本是一致的。社区公共卫生人员参加县和市内培训为主, 培训老师主要是市级和县市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专业人员, 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市级公共卫生专业机构一般人数较多, 师资力量较强, 而大部分县级疾控中心存在业务人员少、学术骨干缺乏、培训师资不足等情况, 需要加大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培训师资的储备。

根据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选择合适的授课方式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从调查看, 大部分人对课堂授课评价还是比较好的, 这也是目前培训中采用最多的培训方式。但随着学历的升高, 对案例教学的需求在增加, 由于基层公共卫生人员都是成人, 一般对于灌输式的课堂授课效果会差一些。因此, 需要针对不同学历水平的培训对象, 采用适合的授课方式, 如案例教学、研讨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示教操作、PBL (以问题为基础) 等教学方法[4,5,6,7]。一些重点培训项目还可采纳三阶段的培训方式[8], 以便更好地巩固培训效果。一些发生比较少的事件应对, 演练是很好的一种培训方式, 但由于经费缺乏、培训老师不足、组织比较麻烦等原因, 目前举行的数量是比较少的。

从调查情况看, 基层公共卫生人员以业务培训为主, 这也反映成人培训是为了满足工作的需要, 因此在培训内容上应该重点考虑是否能够提高培训对象的实际工作能力。在培训的方式上, 有条件的可以开展远程培训, 以解决工学矛盾比较严重的问题。近年来, 一些地区开展了全科团队服务模式[9], 一些临床医生和护士也逐渐参与到公共卫生工作中, 而这些人群一般未经过系统的公共卫生知识培训, 因此更加需要加强培训。

调查发现, 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社区公共卫生人员参加上级疾控的各类培训更多。目前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的培训经费主要包括交通费、住宿费和培训费构成, 少则数百元, 多则上千元, 而这些费用一般都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己出, 距离省城和市越远需要花费的经费越高。在这种情况下, 一些偏远地区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培训派遣人员的积极性就会下降。由于地理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参加培训的机会和是有差异的, 这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是不利的, 不利于保障不同地区居民享受到同质的公共卫生服务。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的培训, 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培训工作应该纳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公共卫生机构的人才队伍培训计划中;各级培训机构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告知培训信息, 省级和市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应该积极争取建立远程网络培训系统或组织送培训项目下乡, 解决基层的工学矛盾问题;基层社区服务机构应合理安排工作与培训, 确保基层公共卫生人员能够参加必要的培训;要重点加强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培训师资的储备, 积极引进开发新的培训授课方式, 根据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的工作特点、不同岗位工作要求、不同人员的情况, 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内容, 组织开发实用性强、简便适用的培训教材和课件, 提高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该加大对边远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培训经费的支持力度, 减免或提供培训的经费补助。

社区公共卫生队伍是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力量, 国家提出要大力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健全社区卫生人才培养体系[10]。社区公共卫生工作的关系到这个公共卫生体系工作的质量, 因此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都应该高度重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的培训工作。

参考文献

[1]卓凯星, 安燕波, 汪凯, 等.四川省城市基层卫技人员现状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关系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0, 16:421-423.

[2]党新红, 殷彦.从整体护理的实施论护理继续教育开展的重要性[J].护理教育, 2006, 24 (18) :72-104.

[3]牟文, 何丽华.上海市黄浦区社区卫生服务业务培训需求现状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 11 (24) :20-22.

[4]王桂香, 延正红, 罗海英, 等.参与式教学方法在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9, 1 (23) :179-180.

[5]姚晓英, 钱一建, 朱心强.不同模式培训对社区医生结核病防治效果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 1 (24) :34-35.

[6]刘晓芳, 胡艳宁, 龙秀红, 等.合作学习模式培训对社区护士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 2010, 4 (25) :71-73.

[7]刘晓芳, 龙秀红, 钟美容, 等.PBL教学法应用于培训社区护士健康评估能力的研究[J].护理研究, 2010, 3 (24) :650-651.

[8]李新辉, 闫丽, 陈丽丽.三阶段培训法提高社区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效果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10, 6 (13) :1730-1731.

[9]夏庆华.提高区疾控中心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训指导水平的建议[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8, 24 (5) :551-552.

篇9:医院护理人员手部卫生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 医院;护理人员;手卫生;干预

1 护理人员手部卫生与医院感染

2004年,全世界每年约有140万人获得与健康照顾相关的各种感染并发症,在外科约有1/2的死亡病例与医院感染有关。医院感染给患者带来的损失显而易见。比如,2005年安徽宿州的眼球事件给医院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为医院感染的认识敲响了警钟。实际上,多数医院感染是由致病菌在患者之间或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交叉传播引起的,医务人员的手是主要的传播媒介。因此,提高医务人员手部卫生,可降低医院感染的暴发。通过手传播疾病的细菌可分为常驻菌和暂住菌两大类。其中,常驻菌居在皮肤毛囊和皮脂腺开口处,并在此繁殖。而暂住菌处于皮肤表面或角质下表皮细胞上,主要是通过接触而附着在皮肤上的,可用机械方法清洗或化学消毒剂消除。通常情况下,当医务人员手上的这些细菌传播给易感病人时,这些细菌就成为这些病人的感染源。在诊断治疗护理过程中,可经由医务人员的手而携带的病原菌能在感染和开放的伤口中复活。因此,正确的手卫生行为可以减少手上携带的潜在病原体。护士作为与患者接触最多的医务工作者,其手卫生的执行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能否有效的护理。有研究表明,护理人员每天工作繁忙时,手部细菌量会成倍增加。如果护士在照顾患者的过程中未带手套,在直接接触患者后,其手部带菌量会明显上升,且手部携带的细菌中,至少有一种是致病菌。有研究者认为,护理人员手合格率为75%,细菌种类为人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等。而据全球有关报道,医务人员的洗手率不足50%,按规范洗手更是大大低于这个数字。

2 影响医院护理人员手部卫生的主要因素

2.1 医院的管理因素。对洗手或擦手的效果进行有效监控,是未来医院应该重视的环节。有部分医护人员认为科室或医院对洗手或擦手没有足够的重视是其手卫生执行的影响因素。有报道指出,来自同事的榜样和反馈对个人行为有着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医院相关部门应对护理人员的手卫生进行定时或不定时地有效监控,加强护理人员间的交流,以促使其改善手卫生行为。实践证明,护理人员手部卫生状况的改变对医院感染率的变化有一定影响。

2.2 医护人员的认知因素。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的知识水平,对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有重要意义。大部分医护人员对个人对洗手没有足够的重视或者忘记了在什么情况下应该洗手。一些护士甚至认为没有足够的证据说明洗手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并对洗手具有除菌作用持怀疑态度,等等。这些说明护理人员对手卫生行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对手卫生的认识仍存在不足。因此,医院有关管理部门应加大对护士手卫生的教育。

2.3 医院洗手的设施因素。洗手设施是导致洗手合格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量研究报道,洗手设施可导致医务人员洗手后的二次污染。目前,许多医院的手控式水龙头和肥皂上携带了大量细菌,因而洗手肥皂与水龙头污染细菌总数严重超标。同时,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公用毛巾擦手使菌落数增加59.57倍。毛巾的整个清洗消毒处理过程易因人为因素而造成毛巾消毒不彻底,从而导致洗手后再次被污染的危险。尽管使用一次性纸巾干手是干净的干手方法,但费用使医院难以接受。因此,为了减少因手引起的感染,医院管理部门要为医务人员提供相应的措施,改善设施环境,以提高手卫生。

2.4 医护人员的工作因素。绝大多数护理人员认为“工作忙”是影响其执行手卫生的最主要原因。危重病人病情危重,护理人员接触病人的几率就增高,不同年龄、学历、职称的护士的洗手率没有显著性差异,而不同性质病房护士的洗手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危重症病房的护士洗手率较其它病房的护士洗手率高。这与医院相关部门对不同性质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与手卫生强调程度存在差异。随着工作量的增加,危重症病房护士的洗手率出现下降,说明洗手率与工作量大小呈负相关的关系。

3 医院对护理人员手部卫生的干预措施

3.1 完善洗手设施和加强医院行政管理。手卫生设施包括: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液体洗手液、擦手用具应符合消毒要求、应配备快速手消毒剂等。同时,医院行政管理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建立合理的监督机制,以加强医院安全手文化的建设。

3.2 使用快速手消毒剂可提高手部卫生依从性。提高医务人员的手部卫生依从性主要集中在快速手消毒剂的使用上。快速手消剂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抗菌作用源于对蛋白质的变性作用,乙醇的杀菌作用速度最快,以含乙醇为主的手消毒剂可以快速地降低皮肤表面的暂居菌。如果将快速手消剂放置在治疗车、患者床头,这样使用非常方便快捷。与此同时,使用快速手消毒剂能节约更多的时间,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3.3 加强医护人员对手部卫生的认知行为教育。对护理人员进行长期的教育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措施。医院通过相关教育目的是确保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促进医护人员洗手行为的改变。同时,提高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医护道德教育,使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职责,强化医护人员的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同俏静,苏关关,袁玉华.手部卫生与医院感染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

[2]王莉,府伟灵,陈晓等.医院感染引发医疗纠纷防范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6).

[3 ]Pittet D.Improving adherence to hand hygiene practice: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J].Emerg Infect Dis,2001,7(2).

[4]牛秀成,张树德,周素琴等.医务人员洗手技术与手再污染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2).

[5] 吴欣娟,马丽莉,贾朝霞.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7).

上一篇: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少年闰土下一篇:2024春季货币银行学大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