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计划

2024-09-06

2023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计划(精选10篇)

篇1:2023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计划

一、活动目的

以“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周”活动为载体,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活动主题

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

三、活动时间

20__年3月27日至4月1日

四、领导机构

为确保“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周”等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学校决定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五、活动内容

1、在学校橱窗布置一条宣传横幅,内容为“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创建和谐校园,维护社会稳定”。

2、利用3月27日的国旗下讲话,进行一次“防震、预火以及校园伤害、拥挤踩踏、交通、溺水、煤气中毒”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并举行“安全教育周”启动仪式。

3、选用3月27日上午课间操时间,突击组织一次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全体师生的紧急避险能力。

4、3月31日下午班队会课,由刘英明校长作《提高避险能力,创建和谐校园》的动员讲话,学生代表作《行动起来,让我们远离伤害》的倡议,并开展“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师生签字活动。

5、对全校设施设备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排查安全隐患,做好记录,解决问题。

6、各班出版一期“安全教育”专刊黑板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

7、利用学校的安全宣传展板,举行安全教育图片展,深入浅出地将安全知识普及学生。

8、组织“学校安全隐患我发现,家庭安全隐患我排查”活动,以及要求家长全方位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9、利用校本课程,组织学生观看安全事故教育光盘。

10、加强“警校共育”办公室建设,开展安全工作反思活动,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安全防范网络体系。

六、组织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学校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工作,充分认识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认真落实“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周”活动内容,调动青少年学习安全知识的积极性,使他们学会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自我救助。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学校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充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从心灵深处树立起“关爱生命,从我做起,从小做起”的观念。

3、总结经验,健全制度。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处理。认真总结安全工作经验,建立校园安全长效机制,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使“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周”活动真正发挥实效。

篇2:2023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计划

2023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报考官方网站在哪里

2023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报名现已开通,报名官网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ntce.neea.edu.cn/)。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报名。

2023上半年外地怎么样报考教师资格证考试

异地报名教师资格证考试流程如下:

1、进入报名网站。

考生登录中国教育考试网(ntce.neea.edu.cn/)。

2、报名系统。

找到右下角“考生服务”栏目,点击进入“报名系统”。

3、选择报考省份。

进入报名系统后,选择满足报名条件的省,然后“点击登录”。

4、设置站点兼容性

点击登录后,按弹出的窗口提示需设置站点兼容性。

5、注册

全部考生(包括以前参加过国家统考笔试的考生)报名前均需要重新进行注册。重新注册不影响考生已获得的笔试和面试成绩。

6、报名。

报名网站开通后,考生须依据本人情况选择考区和考试科目,考生在报名时要认真阅读报名注意事项,应对所填报的信息负责。报考时间截止后,报名系统将自动关闭。

7、等待审核

考生在提交报名信息后一定要按报名公告要求审核。

8、审核完成后缴费

如审核完成,点击“请支付”即可进行下一步“缴费”,缴费成功后,报名完成。

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科目共两科:科一为《综合素质》,科二为《保教知识与能力》。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科目共两科:科一为《综合素质》,科二为《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初级中学、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科目共道三科:科一为《综合素质》,科二为《教育知识与能力》,科三为《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共三科:科目一为《综合素质》,科目二为《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三为《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其中科目三的考查结合面试环节进行。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教师资格证笔试各科目采取纸笔考试。笔试各科成绩合格者,方可参加面试。教师资格证考试分为上半年和下半年。

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注意事项

1、非师范类学生要取得教师资格证,必须加试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所以你得准备复习参加教育部门举办的教师资格证考试或者去考自学考试相关的科目。

2、非师范生也要参加当地语言文字中心组织的普通话考试并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想当语文老师的要考到二级甲等以上。

3、教师资格证全国通用,在中国,与任教地域无关。

4、教师资格证只是从业证书,只要你能通过两门考试,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专业教师资格证书。为了满足应届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投身于教育事业的迫切愿望,非师范高校毕业生也可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提高就业的竞争力。

5、教师资格证考前几天建议考生不要再专注“刷”题,而是转向对知识点的全面梳理,以各科讲义上的思维导图为依据,以点带面,梳理重点知识,实现查漏补缺。

篇3:2023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计划

该项目于2013年10月在浙江省顺利实施, 对全省小学三年级语文、数学和中学八年级语文、数学、科学共五门学科抽样测试, 参测学校正校长和主管教学副校长要填答“校长问卷”;四年级所有语文、数学教师要填答“小学教师问卷”, 所有中学九年级语文、数学、科学教师要填答“中学教师问卷”。嘉兴市共有64所小学, 37所中学参加了本次测试, 分别占学生数的4.27%和6.32%。本文拟以嘉兴市的报告为例评述对综合评价工作的具体认识和指导实践路径, 求教方家。

一、指标指数设置及价值取向

本次监测设置了学生学习状况、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生成长环境3个方面12个监测指标16个评价指数。符合教育部关于推进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精神和浙江省实施方案要求。

(一) 关于学生学习状况。主要围绕学生的学业, 包括学业水平、应用和解决问题能力、学习兴趣与动机及学习负担展开, 共设置 9 个评价指数, 占了三分之一强。

学业质量均衡指数通过各学校之间学业差异的大小来反映, 采用多层线性模型统计分析得到结果。本次监测将学校分别按地区性质分为城市、县镇与农村和按办学性质分为教育部门、集体办与民办二个维度。这个分法基本合理, 但忽略了一个对于浙江包括嘉兴来说都非常重要的因素:民办学校有生源非常好的学校, 如大部分民办初中 (包括国有民办) , 也有生源主要是外来新居民子弟基础较差的学校, 如大部分民办小学。宜将民办学校分为民办新居民学校和普通民办 (含国有民办) 学校, 利于使用监测结果分类指导工作。

学业成绩的标准达成指数指的是学生在各学科达到的合格水平的程度。本次监测小学生分为A、B、C三级, A、B为合格及以上, 中学为A、B、C、D四级, A、B、C为合格及以上。与此同时, 本次监测还设置了高层次认知能力指数。从典型题型分析看出, 高层次认知能力主要包括知识迁移与综合运用能力, 预测、观察和解释能力, 推理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 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设置这一指标体现监测者的教育远见。我们在关注学生学业达标的同时, 也一定要关注学生高层次认知能力发展状况, 这是培养民族创新精神, 引领民族未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

学生自信心主要通过调查学生对个人学习能力的评价, 尝试解决问题的意愿, 以及对取得优异学习成绩和完成学习目标的预期等问题采集学生问卷数据得出结果。设置这一指数有利于我们据此找寻学业成绩背后的心理原因, 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特别是积极学习心理的培养提供了数据实证。

内部学习动机通过采集学生问卷数据得到结果。本次监测通过问卷设置了外部学习动机与内部学习动机两组问题, 通过对比可以较为清楚地看出学生的学习动因是来自内部多还是外部多, 从而为引导学生逐步摆脱外部奖惩, 增强内部动机激发的心理辅导咨询提供了可贵的数据。

学习压力通过采集学生对于学习压力感大小以及学习疲惫程度等得到结果。学生学习负担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应当说, 适当的学习压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但过重的学习压力则会转化为负担, 不仅有害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 也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这一指数与学生的作业负担、校外补课负担及睡眠时间等指数映照着看并作出科学的分析可以诊断当前这一热点的突出问题。

用睡眠、作业、校外补课3个指数反映学生学习负担应该说是符合浙江和嘉兴实际的。根据相关政策文件, 本次监测以小学生睡眠不少于9小时, 中学生不少于8小时, 小学生每天作业控制在1小时, 中学生控制在2小时为标准来评价。将学习负担纳入学业评价体现了评价者的学习成本意识, 是评价理念更新, 绿色评价的标志。本次监测问卷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如睡眠时间问卷中小学都设置了8~9小时的问项, 统计时就很难将小学生不少于9小时和中学生不少于8小时区分开。再有将中小学校内作业时间作为学习负担指标是不妥的, 嘉兴的实际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绝大多数不住宿, 这些作业时间大多在课堂上, 这就不能作为学生负担指标。

(二) 关于学生综合素质。这是克服片面强调学业成绩的重要方面, 本次监测将品德行为、心理健康、体质健康、艺术素养作为指标设置了品德行为、学校归属感、亲子关系和艺术体育兴趣4个评价指数, 应该说体现了“综合”的核心要求。

品德行为指数通过学生问卷得到结果, 包括关爱、正义、尊重、责任和诚信五个维度。它是教育评价的一个重大难点, 不少试点地区也是对此讳莫如深。本次监测勇于赫然在目, 很好体现了设计者的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归属感和亲子关系指数体现学生心理归依状况。学校归属感指数包括学校认同、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三个维度, 通过数据分析得到结果。亲子关系主要考查学生与父母之间关系的满意度、与父母相处的愉悦程度等等。从提供的问卷情况看, 学校归属感的提问仅7个, 过于简单粗略。亲子关系仅以分析学生家庭常住成员及父母职业、受教育程度及藏书量等来评价难免主观片面。

艺术体育兴趣指数从“所用时间”和“意义价值”两方面来了解其发展水平, 本次测试侧重了解学生对艺术和体育两方面的兴趣。本次监测从参加体育活动时间及调查音乐和美术课开设情况及对开设能否满足兴趣情况来反映, 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预期目标。但笔者以为还过于简单, 还需细化改进, 特别是要视时间和条件用表现性评价来进一步佐证。

(三) 关于学生成长环境。这是考察学生有效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背景元素, 是体现综合评价的重要指标。本次监测指标主要包括师生关系、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学方式、校长课程领导力。

师生关系主要包含教师是否尊重学生、是否公正、平等地对待学生、是否信任学生等, 分别有5道题让学生回答, 较好地抓住了问题的要害, 从结果来看较为客观简洁。

教师教学方式指数问卷包括教师是否因材施教、采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和引导学生探究三个维度。这与当前教学改革的方向较好保持了一致。可贵的是, 监测还对教师就这三个维度提出同样的问题, 因而可以相互印证, 能更准确地诊断问题。

校长课程领导力教师问卷包含校长是否实行民主决策、是否鼓励教师创新、是否支持教师专业发展。本次监测还通过13个问题就校长日常工作及办学自主权、课程开设情况、对教师专业支持等方面对校长问卷, 因此可以比较着诊断问题。

总的来看, 本次监测指标指数设置科学合理, 能较完整地反映区域教育质量全貌, 测试结果的可用度较大, 较好地遵循了基于课程标准、符合测量学要求、突出能力导向的命题原则, 价值取向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能对区域教育发挥健康体检、诊断改进的预期效果。也有上述指出的一些需要改进的指标指数及其技术问题。

二、依据监测结果引导实践改进之路径

(一) 学业达标、均衡与高层次认知

学业成绩的达标依据课程标准, 是反映区域教育质量的核心指标。嘉兴市达标指数三年级为97.5, 八年级为95.0, 成绩较为理想。学业均衡指数三年级为40.9, 八年级为53.7。嘉兴是全国城乡一体化的先行之地, 各县 (市、区)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本相等, 普遍较好, 城乡差距较小, 理应在这个指标上领跑全省。数据分析显示, 在农村, 特别是新居民学校的教育质量急需提高。在强调质量达标、均衡的同时, 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高层次认知能力, 嘉兴市三年级指数为65.9, 八年级为60.1, 优势不算明显。这三个指数实际是反映一个区域教学质量, 体现教育公平和效益的核心指标。我们据此应加大工作力度, 进一步加强城乡统筹, 着力抓好农村地区、新居民学校的教学质量, 同时注意抓好高层次认知能力的培养, 适度培育优质教育资源。

(二) 外部动机、内部动机与自信心、学习压力

学习动机的强弱一定程度上决定学生学业成绩和成长后劲。值得注意的是, 嘉兴市学生还较多依赖外部学习动机, 如问题“任何一门课, 无论喜欢与否, 我都要争名次”, 回答同意的学生三年级达62%, 八年级也有44%, 可见学业成绩排名在现今学校中对学生的影响之深。数据还显示, 内部学习动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呈衰退趋势, 而厌学则呈上升趋势, 暴露出嘉兴基础教育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危害, 应引起我们足够重视。据此必须有效加强对学生积极学习心理的培养, 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禀赋、心之所向, 并且认识学科专业、社会需求与发展大势, 进而指向人类文明中崇高、伟大的价值。这是一种与个人兴趣相辅相成的立志和定向———志趣”。[1]不断激发学生对当前学习和未来成长的自信心, 将学习压力转化为成才动力。

(三) 健康成长与学业质量

作业时间过长, 睡眠不足是造成学业负担重, 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原因。嘉兴市2013年监测结果显示, 小学生的睡眠9小时以上不到50%, 中学生睡眠8小时以上不足30%, 小学生作业2小时以上达到近30%, 中学生作业3小时以上达到35%, 学业成绩建立在损害学生健康成长代价之上。由此启示我们, 全市上下应迅速建立学习成本意识, 认真执行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 严控作业时间, 保证睡眠充足。大力加强作业有效性研究和实践, 革除机械性重复性作业, 尽快“改革‘有作业无学习’的弊端”[2]。

(四) 负担过重与负担过轻

监测显示, 嘉兴市的学生在语文、数学、科学等文化课学习上的负担是过重了, 而在艺术课 (美术与音乐) 和体育课学习及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等方面的情况则相反。按《浙江省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要求, 小学三年级每周为美术、音乐各2节, 学生问卷未达标72%。中学八年级每周美术、音乐各1节, 学生问卷未达标42%。中小学体育课每周为3节, 小学生问卷未达标40%, 中学生问卷未达标30%。按教育部规定, 中小学每天用于体育活动时间1小时及以上, 问卷显示小学只占52%, 中学更只有27%。学生问卷未必全部准确, 但问题显然是严重存在的。在基础教育阶段, 有相当一部分课程不在升学考之列, 不光是艺术课体育课, 另还有思品课、劳技课、综合实践课等, 因为不列入升学考, 便远离了人们的视线, 走向了边缘, 出现了“空无课程”[3]而使学生负担“过轻”, 这同样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毫无疑问, 本次监测结果要求我们, 一定要狠抓音、体、美等课程开设是否真正落实的问题了。

(五) 师生关系、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业

关于师生关系本次监测分别从教师是否公平、平等对待学生, 是否尊重学生, 是否信任学生三方面分别设置5个问题, 关于教师教学方式也设置了因材施教、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探究发展三个方面分别为5、5、6个问题。可贵的是, 在教师问卷中也就师生关系、教学方式设置了相应问题。这样可相互映照使得出的结论更为准确。比如通过比较发现有三种情况:一是这些师生关系、教学方式问卷教师认为普遍良好和普遍运用的, 但学生的回答明显弱于教师, 说明工作还需加强, 让学生更有认同感。二是有几个明显的弱项:能给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组织进行小组活动;师生共同交流学习心得等, 学生回答是“常常”“总是”的未过半或勉强过半, 这说明还需下较大的功夫。三是中学情况总体好于小学, 说明中学的教学改革推进力度相对较大。数据还显示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善还会促进师生关系的进一步融洽, 师生关系与学生学业水平呈强正相关。因此, 需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和专业建设, 有效融洽师生关系, 特别注重通过教学方式的改进增强教学民主来增进师生友谊, 以此有效促进学生学业进步。

(六) 关注学业还是关注成长

开展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工作就是要解决关注学业还是关注成长的问题。现实突出的情况是, 为了追求学业成绩往往就不顾学生的健康, 甚至是以无视、损害学生的健康来获取学业成绩。因此综合评价工作必须旗帜鲜明地为纠正片面强调学生学业而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错误倾向出力, “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 坚持正确育人导向”[4]。

通过对2013年嘉兴市综合评估报告的全面解读, 我们要在以下方面寻求突破:第一, 要讲学习成本。对学生的作业时间、课外补课现象、睡眠时间提出管控措施。学校、家庭、社会应配合抓。第二, 加强薄弱学科。音、体、美、劳等课的开齐开足工作要组织经常督查, 并寻求问责, 切实解决课表上有而实际上常被挤占挪用的现象。第三, 强化内部学习动机。要引导学生追求热爱科学文化, 提升学习志趣, 发现特长爱好, 积极有效强化内部学习动机,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持久力, 尽快改变较多依赖外部激励的现状。第四, 关注培养学生高层次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富有创造性地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学会创新。第五, 加大教学方式改进力度。大力加强能给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 组织进行小组活动, 师生共同交流学习心得等教学方式运用, 使之普及我市城乡。第六, 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品德教育既要注重细节, 从具体事项抓起, 切实做到位, 也要从高处着眼, 引导学生追求积极人生目标, 这有利于强化学习的内部动机, 保持对学习的持久动力, 用成长目标助力学业目标。我们应依据报告数据分析在上述六个方面切实抓出成效, 这就是评价导向的科学分析给予我们实践的不犯错启示。

参考文献

[1]陆一, 史静寰.志趣: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J].教育研究, 2014, (3) :51.

[2]张丰.改革“有作业无学习”的弊端[N].中国教育报, 2014-7-26 (3) .

[3]李祖祥.论教科书空无内容的内涵与类型[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6, (4) :15.

篇4:2023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计划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加大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力度,根据教育部《2009~2012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总体部署,现将《2009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确保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各培训项目开局良好,实施顺利,以推动全国范围大规模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开展,提高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009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有关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另行通知。

2009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

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精神,为进一步加大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支持力度,重点加强农村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根据教育部《2009~2012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总体部署,组织实施2009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

一、中西部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为加强中西部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重点对中西部地区11 00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60学时的培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水平,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大规模教师培训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培训对象主要是中西部22个省(区、市)的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每省(区、市)平均500名。其中县以下小学和初中骨干教师不少于70%,县以下高中骨干教师不少于50%。

——创新培训模式。依托高水平师范院校,调动、整合和开发优质培训资源,组成高水平专家团队,采取以“送培到地(市)”为主、集中培训的方式,进行骨干教师研修培训。其中,省域外优质培训资源、省级优质培训资源和当地优质培训资源原则上各占1/3。培训专家团队中,来自全国各地中小学教育教学第一线的特级教师和优秀骨干教师不低于50%。

——培训内容主要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根据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培训重点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有效教学方式方法,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师德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

——培训计划由教育部组织实施,各省配合。教育部制定培训计划总体实施方案,审核确定培训机构,进行指导和全程监管。各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教育部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遴选参训骨干教师,推荐高水平师范院校、培训机构和专家。

——教育部划拨专项经费支持。项目经费主要用于学员培训期间的培训费、食宿费、资料费和交通费补助等。

二、边境民族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为提高边境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教育部组织东北师范大学等部属师范大学对内蒙古等省区的3 000名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进行50学时的培训,提高边境民族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由东北师范大学对口内蒙古自治区、陕西师范大学对口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南大学对口贵州省,采取“送培到省”、“送教上门”集中培训的方式,分别为上述省(区)培训1 00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其中县以下教师不少于选派教师总数的70%。同时,将培训资源制作成光盘,辐射到本区域广大农村教师。

——各有关师范大学要根据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在对受援地区中小学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实际需要,会同受援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共同研究培训方式,制定实施方案;要调动和整合一切优质培训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包括附属中小学师资和教学资源的优势,遴选熟悉中小学教学实际的专家和中小学教育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授课,其中,中小学特级教师和优秀骨干教师不少于60%。培训实施方案和培训专家人选报教育部核准后实施。

——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配合上述师范大学做好项目实施的相关组织管理工作和支持服务工作。

——教育部划拨专项经费支持。项目经费主要用于学员培训期间的培训费、食宿费、资料费和交通费补助等。

三、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紧密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组织对中西部100个县30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教师进行30学时的培训,提高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

——培训内容围绕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针对中西部农村教师在实施课程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实际需要确定。培训学科为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英语和初中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英语、地理、物理等10个学科。

——采取卫星电视播放、网络在线研讨和集中辅导答疑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培训。

——教育部制定培训计划总体方案并组织实施,对培训工作进行监管和评估。中央电教馆具体负责制订教学方案、组织专家队伍、开发卫星电视课程和组织实施培训等任务。中国教育电视台具体承担培训课程播出任务。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负责当地项目实施的统筹协调和具体组织工作。有关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培训学员遴选,管理和技术人员配备,培训场地及设备安排、教学组织与管理、考核和学分登记等项工作。

——教育部划拨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卫星电视课程资源开发、制作、播放和专家教学及辅导等,并给予项目县适当培训经费补助。各地对项目县予以适当配套经费支持。

四、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紧密配合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施,采取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对2009年新进入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河北等省(区)高中学科教师进行50学时的专题培训,提高普通高中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培训对象主要是2009年进入高中课改实验的河北、内蒙古、湖北、云南等省(区)起始年级的高中教师,约8万人左右。

——培训内容主要围绕高中课程改革学科课程标准,针对普通高中学科教师实施新课程面临的教学主要问题按需施教。培训学科为高中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

——运用远程教育手段,采取网络自主学习与网上网下集中研讨相结合方式实施培训。

——教育部制定培训计划、开发课程资源、组织专家队伍、审核培训方案,进行培训指导、监管和评估。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做好当地培训的具体组织管理和支持服务工作。

——教育部划拨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课程资源开发、专家教学及辅导、网络平台技术服务等。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相关项目组织实施工作予以配套经费支持。

五、培训者培训项目

为加强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者队伍建设,2009年遴选有关高等学校对500名骨干培训者进行50学时的专项培训,提高培训者的专业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的提高。

——培训内容以有效教师培训为主题,学习研讨现代培训理论,了解国外教师培训发展特点和趋势,探索培训规律,总结培训经验,提炼典型案例。培训重点包括教师培训项目的设计与策划、教师培训内容的筛选与优化、有效教师培训的模式与方法,现代远程教育与组织,校本研修的设计与指导,教师培训的组织与管理等。

——遴选有关高等学校采取集中培训、案例研讨及观摩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培训。

——教育部负责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遴选培训机构,审核培训方案,对培训进行指导和监管。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做好学员遴选推荐和管理等具体工作。

六、援助地震灾区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

为支持灾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推动灾后教育重建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组织有关高等学校对四川等地震灾区的1 20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50学时的综合素质提高培训,帮助灾区教师恢复调整身心状态,提高灾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

——培训对象是四川、甘肃、陕西等地震重灾区未参加过2008年国家级培训的中小学教师。其中为四川省极重灾区培训1 000名教师,为甘肃和陕西省地震灾区各培训100名教师。

——培训内容主要针对灾区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求,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同时包括学校公共卫生及安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班主任工作、教育教学技能和教育实践活动等。

——组织有关高等学校组成高水平专家团队,开发和整合优质培训资源,采取集中培训、专题研讨和实践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培训。

——教育部负责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遴选培训机构,审核培训方案,指导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对培训进行监管等。四川、甘肃和陕西省教育厅负责培训学员的遴选和管理等,配合做好培训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有关高等学校按照教育部确定的培训方案实施培训。

——教育部划拨专项经费支持,主要用于学员培训期间的培训费、食宿费、资料费和交通费补助等。

七、中小学体育和艺术教师培训项目

为提高中西部地区中小学体育和艺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遴选有关高等学校,组织实施对中西部地区1 200名中小学专职体育和艺术骨干教师进行50学时的专项培训,提高中西部地区中小学体育、艺术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培训对象为西部地区小学专职体育骨干教师600人,中西部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骨干教师600人。

——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针对中西部地区体育和艺术教育教师的实际安排培训内容。其中体育骨干教师培训内容主要是小学体育教学基本运动项目,基础专业技能和基本教育教学技能的培训;艺术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内容主要是指导中小学校学生合唱的基础专业技能和基本教学技能。

——组织有关高等学校组成高水平专家团队,开发和整合优质资源,组织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

——教育部负责培训项目的组织实施,组织专家队伍,审核培训方案,进行指导和监督管理等。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学员遴选推荐和管理等各项具体工作。

——教育部划拨专项经费支持,主要用于培训学员培训期间的培训费、食宿费、资料费等。

八、知行中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

为提高中小学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采取网络培训与集中研修的方式,组织对10万名小学一线班主任教师进行50学时的专项培训,促进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质量的提高。

——培训对象为辽宁、江苏、浙江、福建、河南、湖北、广东、重庆、云南、陕西等省(市)的小学班主任。

——培训内容针对小学班主任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班主任的每一天”、“班主任的每一学年”、“班主任与每次活动”、“班主任与每个班级”、“班主任与每个学生”、“班主任的基本技能”等6个模块。

——采取集中研修与远程培训相结合。在组织对1 040名小学骨干班主任(兼远程辅导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基础上,利用网络远程教育方式组织对10万名左右小学一线班主任教师进行培训。

——教育部研究制订培训计划总体方案、确定培训机构、审核培训实施方案、对培训进行监督管理等工作。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协调和具体组织本省项目的实施工作。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本县项目实施中的有关具体工作。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负责做好项目实施中有关培训场地及设备安排、班级组织管理、学习讨论交流、考核登记及信息反馈等工作。

篇5:2023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计划

个人学习计划

猫场镇联合小学:金必磊

本学期,本人继续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等为指导,以促进自身的发展,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为目标,以《教师专业发展导引》、《校本研修理论与实践》、《教师师德修养案例研究》等十一本“十二五”继续教育学习教材为主要学习内容,结合有关文件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继续教育学习的质量和效益。通过本学期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学习,全面提高自身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依法执教水平。因此,特拟定本学期继续教育个人学习计划如下:

一、继续教育教材剖析:

“十二五”继续教育学习教材体现了教育理念的创新和教育以人为本的精神;“十二五”继续教育学习教材全面地针对教师教育能力的提升而展开;“十二五”继续教育学习教材注重实践,突出施教的实用价值。“十二五”继续教育学习教材体现了对教育基础课程改革的认识,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感,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材观和质量观,实现了教育教学观念、教师角色和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教材中的许多案例是名师,专家依据自身对教学现象和教学理论的感悟,深刻洞察、敏锐机智并高效便捷地应对教学情境而生成的达到融通共生、自由和美境界的一种综合能力。当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十二五”继续教育学习教材从备课技能指导、讲授技能指导、提问技能指导、课堂调控技能指导、教师学法技能指导等给予我们科学的理论指导,从而提高我们自身的课堂教学效率。

二、培训学习目标:

1、理解教学备课技能、讲授技能、提问技能、课堂调控技能、教师学法技能的内涵。

2、能理解教材,备好课、有效提出问题和选择教学策略,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3、积累并总结教学经验,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

4、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能熟练地驾驭教材,尽情打造手法多样的创新特色教学。

三、学习方式:

1、积极并按时参加义龙新区教育局、万屯教育辅导站、学校的集中培训;

2、认真进行自我学习。

3、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教学方法,提高知识水平和各项能力。

四、具体方法措施

1、按时积极参加培训学习,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创造性教学。

2、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视野,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量。

3、注重思考,及时做好集中学习笔记和自学笔记,以备复习和上级检查,并认真写好师德师风心得体会、学习总结等。

以上是我对2013年“十二五”继续教育学习的初步计划,为了使自己学得更好,掌握更多知识,在继续教育培训学习实践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改变,但为了能在本学期的继续教育学习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会为自己的学习而不懈努力。

篇6:2023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

随着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的中心任务。了进一步提高我镇广大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根据《地区2009-2013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要点》、(2009—2013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拟定我镇2009-2013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注重实效”的原则;以“一德三新”(师德教育、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主要内容;以“决战课堂,新教材大练兵”教学技能竞赛活动为抓手;以解决好制度、机构、经费、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为保障,努力提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益。通过新一年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全镇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我镇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程提供高水平的师资。

二、工作目标任务

1、以“一德三新”(师德教育、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全员培训。各学校要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培训、制度约束等举措来推动这一全员培训工作的开展,使每位教师在这一年内接受不少于50学时(师德教育10学时、新理念10学时、新课程20学时、新技术10学时)的在职培训。

2、组织好今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必修课《新时期师德修养》的全省统考工作。

3、抓好教师师德专项教育工作,迎接遵义市、遵义县的专项检查。

4、组织实施好全体教师参与的、自下而上的“决战课堂,新教材大练兵”教学技能竞赛活动。

5、抓好中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考试过关人员的办证、未过关人员的培训及补考工作。

6、中心学校要认真制定骨干教师管理办法,落实骨干教师的职责和待遇,抓好骨干教师的考核管理工作,使骨干教师真正发挥其专业引领作用。各学校也应建立自身的骨干教师队伍,加强管理,使其在校内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7、各学校要建立校长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专门档案,市局在平时检查、“十一五”中期检查评比表彰和教育工作目标考核中作为专项检查,使学校校长成为抓继续教育

工作的内行,形成抓校长、校长抓的局面,保证学校继续教育工作地位的落实。

8、各学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计划和总结、师德专项教育活动要求上交的材料以及平时要求上交的材料上交情况将纳入“十一五”中期检查评比表彰和教育工作目标考核。

9、各校要设立“教师继续教育专款”,确保专项经费用于继续教育的各种培训和骨干教师待遇的落实。

10、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要注重过程,讲求实效,保证质量,切忌搞形式主义和走过场。各校要重视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台帐资料工作,规范单位继续教育档案和教师个人继续教育档案或成长记录袋。

三、工作要求

目前,我镇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教师素质不高制约着基础教育的发展。为了实现基础教育由“硬件”向“软件”的转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各中小学要健全领导机构,周密制定计划,完善管理制度,找准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思路,务求取得实际效果。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要紧紧抓着教材和课堂两个核心,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下功夫,抓好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和应用。教师培训的实际效果主要看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此,学校要将教师培训与新课改结合起来,与教师专业发展结合起来,与课堂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使教师继续教育内化为教师个人的需求。

红旗镇中心校

红旗镇2009-2013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工作计划

篇7:2023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计划

学习计划

——《有效上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培养与训练》

肖啟碧

指导思想:

提高教师个人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是关系我县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大事,因此,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方法,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和主要工作。具体目标和要求:

以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以“一德四新”为主要内容、以“决战课堂、新教材大练兵”为主渠道、以“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为引领、以“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计划”和市级培训为为抓手、以网络教育支撑下的校本培训为平台,深入扎实开展个人继续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学习内容:

《有效上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 第一节“嵌入问题训练课”行动策略 第二节“问题导学训练课”行动策略 第三节“问题综合解决课”行动策略 第四节“问题展示解决课”行动策略 第五节“自主合作探究课“行动策略

具体学习措施及方法:

1、集中学习后自学,努力实践,合作交流,充实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

2、按学校继续教育指南,积极参加学习规定的继续教育教材,在学习中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完成培训教师布置的培训作业。

3、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和互联网个人自主选择式学习。积极参与开展教学探究、解决教育教学中实践问题、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积极参加学校及上级举办的各级各类培训和学习。

5、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经验文章等。《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培养与训练》 第一章课堂教学能力研究

(一)导引

课堂教学能力界说

(二)课堂教学能力在教师能力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四)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途径 第二章《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一)教学设计能力的研究

1、教学设计能力的概念

2、目前教学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3、教学设计的标准

(二)教师课堂设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篇8:2023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计划

“要让孩子们上好学,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朴实、简洁的话语, 诠释了过去5年我国教育改革走过的非凡历程, 是对教育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高度凝练与总结。5年间, 我们欣喜地看到:贫穷不再是阻碍孩子们踏上求知道路的绊脚石, 无论沿海发达城市还是西部贫困山区, 儿童的受教育权都得到强有力的保障;职业教育迎来蓬勃发展的重大机遇期, 在服务社会、促进就业、提高劳动者素质方面发挥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新课程改革、考试制度的革新等措施稳步推进, 新的教学理念、新的学习方法和新的评价手段植根于千千万万个课堂, 有力地推动着素质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实行免费师范生教育,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社会声望, 尊师重教成为社会风尚;举国上下空前关注和重视教育, 教育被列为民生之首, 是政府坚持优先发展的事业, 素质教育、终身教育、教育公平等观念也为大众所熟知、理解, 日益深入人心……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5年时光, 不过历史长河中的短暂一瞬;但是发生在这5年之中的变化与革新, 惠泽当前, 影响深远, 称得上是为教育的千秋功业铺就了一块厚重的基石。现在, 就让我们回望过去5年的教育改革之路, 重温这些令人难忘的成就。

一、全面实现义务教育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学

2008年2月, 在教育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 有关负责人用一组数字概括了5年来我国普及义务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2007年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地区人口覆盖率达到99%, 比2002年提高8个百分点;2006年全国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的总投入为2177.28亿元, 是2002年的1.73倍;西部地区“两基”人口覆盖率从2003年的77%提高到2007年的98%。[1]增长的数字表明, 过去5年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普及程度实现历史性跨越。

细心阅读近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不难发现, 针对农村义务教育问题, 工作报告在内容阐述上是最多的, 出台政策也是最多的。2005年, 在国家贫困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中实行“两免一补”;2006年, 对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2007年春季, 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2007年秋季, 为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在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温总理进一步提出, 2008年秋季起全面免除城市学生义务教育学杂费。这些政策, 惠及数以亿计的少年儿童, 对于全民族素质的提升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职业教育阔步发展服务就业定位明确

在2007年年底召开的教育部2008年度工作会议上, 周济部长为了更好地说明职业教育5年来的发展情况, 举出了如下数据:中等职业学校在2005年和2006年分别扩招100万人, 2007年再扩大招生50万人, 当年招生801万人;2007年高职和中职加起来招生数达到1100万, 在校生数超过3000万人。[2]应当看到, 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 一方面是由于经济不断发展使得民众对职业教育有比较强的需求, 另一方面要归功于2002年和2005年国务院两次作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并两度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为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在明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基础上, 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办学思想和培养模式相应地进行了变革, 表现为生产与劳动相结合, 学校与企业相联系, 教育与就业相衔接, “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被广泛应用。这些转变, 使职业教育发展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融为一体, 整体上实现了良性循环。

可以预见, 在把我国建设成人力资源强国的进程中, 职业教育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高校教学质量提升服务社会成效显著

依据教育部2006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 2006年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达到540万人, 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超过2500万人, 毛入学率达到22%, [3]高等教育规模为世界第一。数量的跃升呼唤着质量的提高。2006年, 教育部启动了高等教育质量工程, 着力于促进各级各类高等院校科学定位, 提升质量, 发展特色。此外, 高校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和学校声誉息息相关, 教育部在2003年至2007年底, 基本完成了5年一轮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 以评促建, 以评促改, 进一步加强了各高校的学风、教风、校风建设, 调动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校教学质量得到了整体性的提升。

在专注于提高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同时, 高等学校还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经济建设、政策制定和文化传播等各个领域,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好地服务社会大众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04年, 两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均为高校所摘取, 填补了该奖项六年的空白;截至2006年底, 高校专利拥有量达4.5万项, [4]产学研联动机制日趋完善。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成为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的“智囊团”、“思想库”, 他们的研究成果日益受到重视, 成为高层领导者的决策依据。毫不夸张地说, 高等学校正在为全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四、课程改革稳步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

实施素质教育, 实现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协调发展, 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大事。2006年,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第一次将素质教育的要求写入法律。素质教育不再仅仅是理论上的研讨和教育观念的变革, 而是上升为国家意志, 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同。

以改变旧教材“繁、难、偏、旧”弊端、实现三维教学目标为主要特征的新课程改革, 以及中考、高考制度改革, 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2001年率先在国家级试验区启动, 至2005年基本实现全国小学和初中的起始年级均实施新课程;截至2007年已有16省市的普通高中进行了新课程实验。新课改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它不仅仅是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大幅革新, 更是一次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的深刻变革, 势必对我国的基础教育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与推进课程改革相适应, 中、高考招生和评价制度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中考改变了过去以升学考试分数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 更重视考察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个体差异, 让有个性、有特长、全面发展的学生脱颖而出;率先进行高中课改的四个实验区, 2007年通过高考首次接受了社会的检验, 实现了平稳过渡;高考内容与命题方式的转变、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等举措逐步实施, 初见成效。课堂教学的变化, 选拔方式的改革,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尊师重教让优秀人才从事教师职业

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提出了在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这个具有示范性的举措, 目的就是为了把我国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进一步继承和发扬, 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就是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 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终身做教育工作者。

为了加强农村地区教师队伍建设, 国家还实施了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和西部志愿者计划、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制度, 定期选派城镇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交流任教, 积极推动区域内城镇学校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 使农村中小学教师培养补充机制不断创新。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正是普天下奋斗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 用智慧激发了无数孩子的梦想, 用双手托起了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尊重教师的辛勤劳动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让最优秀的人来当老师、让教育成为最受尊重的事业正由纸面上的文字逐步变为现实。

六、普及远程教育网络加强教育信息化应用

过去的5年, 国家在加大投入力度, 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 切实加强了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根据《中国教育报》的报道, 目前, 覆盖全国农村学校的远程教育网络已基本形成, 配备教学光盘设备35万余套、卫星教学收视系统19万余套、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设备3.5万余套, 优质教育资源走进9万多个农村教学点、18.6万多所农村小学、3.4万所农村初中。[5]1亿多名农村中小学生通过教育信息化, 可以与城里的孩子一样, 享受最新教学技术带来的好处, 丰富了知识、提高了素质、开阔了视野。

全国农村远程教育网络的普及, 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的缩影。此举将为构建国民教育体系, 培养数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提供持续的推动力。

除上述六项内容外, 我国教育事业还有很多亮点, 很多成绩, 例如:自2002年起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教育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坚持治理教育乱收费, 坚持实行教育政务透明、校务公开, 赢得民众的支持和好评;面向普通高校和职业学校学生, 设立额度高、覆盖面广、受惠人数多的国家奖学金和助学金资助体系, 在大学生中间形成勤学励志的风气;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与合作交流, 通过中外高校强强合作、人才交换以及推广汉语和中华文化等措施, 提高了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等等。所有这些成绩的背后, 蕴含着这样一个事实:构建和谐社会, 离不开教育公平的实现;解决民生难题, 必须切实保障每一个人的受教育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教育事业任重道远。

回顾成就, 是为了积累经验, 更好地保持发展势头。展望未来, 坚持教育事业的公益性, 维护教育公平,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还有很多困难、阻力与挑战需要去面对。唯有一如既往地坚持解放思想, 锐意进取, 深化改革, 持续发展, 才能不断地取得更为辉煌的成就, 才能使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要让孩子们上好学,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温总理的这句话, 言犹在耳。这不仅是教育事业的发展愿景, 也是政府坚定不移的施政目标, 更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今后5年, 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 我们将不懈努力。不远的将来, 美好的愿景一定会变成现实!

注释

1[1]教育部2008年第2次例行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EB/OL].http://www.moe.gov.cn/edoas/website18/info1203561115420749.htm. (2008年3月访问)

2[2][4]周济.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而奋斗[EB/O L]. (2007-12-26) http://www.moe.gov.cn/edoas/website18/info1203408129856638.htm. (2008年3月访问)

3[3]2006年教育统计数据[EB/OL].http://www.moe.gov.cn/edoas/website18/info33487.htm. (2008年3月访问)

篇9:2023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计划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农广校创新发展新形势,扭住发展牛鼻子,抓好发展新机遇。

当前,我国已进入加快现代化进程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农村情况变化很大,农村劳动力队伍变化很大,农业生产资源要素变化很大,与之相适应需要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构建新型经营体系。全面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已成为一项国家战略,成为现代农业的基础性工程。 去年,农业部、省农业厅相继下发文件要求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和完善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主体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农广校正处在新的发展时期、新的作为时期,各地农业主管部门和各级农广校要站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主力军的高度上认识农广校的事业,找准定位、明确职责、勇于担当、不辱使命,牢牢扭住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这一促进农广校发展的牛鼻子,紧紧抓好《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出台这一发展新机遇,不断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加快培养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促进新型经营主体、新型职业农民“两新”并行、“两新”融合、一体化发展,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坚实人力人才支撑和保障,努力开创农广校工作新局面。

二、切实加强对农广校招生办学工作的领导,找准办学突破口,打好招生攻坚战。

中职教育是农广校的立校之本,服务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是农广校的中心任务,招生工作是农广校办学工作中打基础、稳地位、促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省农业厅首次把农广校中专学历教育招生工作纳入对各地市的目标管理考核,为确保完成省分我市的招生任务,市农业局将招生任务进行了分解下达(见附件)并继续把此项工作纳入对县区农业局目标管理考核。

各县区农业局要加强对农广校招生办学工作的领导,把农广校招生办学工作纳入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列入农业部门工作计划、摆上议事日程。要加大工作推进力度,重视办学队伍建设,选择思路清晰、勇于开拓、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高素质人才担任校长,充实专职办学人员,健全专兼职教师队伍。要建立抓落实的绩效考核责任机制和农广校招生工作专项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招生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要与市农广校密切协作,在领导中加大扶持,在指导中加强服务,全力支持农广校开展招生办学工作。

各级农广校要有忧患意识,在工作中勇于担当、不等不靠、不辱使命,打好招生攻坚战。要主动向主管部门领导汇报办学和招生工作,做到早安排、早准备、早动手。要继续加强与组织、教育、扶贫开发、畜牧、林业、水产、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部门的联合招生,充分借助各联合办学单位的优势,拓展招生渠道,寻找生源新的增长点。

招生工作从现在开始,到9月底结束。招生专业、学制、学习形式及费用等以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2014年中专招生简章为准。自7月份起,各县区农业局、农广校每月10日、25日向市农广校报告一次招生进度,确保按时足额完成招生任务。

三、继续深化办学机制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提升办学软实力,凝聚发展新动力。

全市各级农广校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全面推动思想建设和业务建设,激发内动力、汇聚正能量、促进新发展。在千方百计争取基础设施和条件建设的同时,继续推进办学机制创新,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办学软实力,凝聚发展新动力。在教育内容上,要紧跟产业发展要求和农民实际需求,把办学特色与当地主导产业紧密结合起来,改专业教学为产业教学,依据农时季节和农业关键生产经营环节,针对关键技术和核心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构建,减少理论增强实操,突出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在教育方式上,要按照“培训职业农民,发展高效农业,进村办班指导,打造一村一品”的办学思路,尊重农民意愿、适应农民生产生活规律和学习特点,改农民进校门为教师到家门,总结推广 “进村办班”、“农学结合”培养模式,方便农民结合生产就地就近就需学习。在教学方法上,要改传统式的教学方法为“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模式,最大程度地提高参训学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确保教学质量。

篇10:2023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计划

为了继承和发扬我镇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特对我镇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回顾

我镇”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通过“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全员岗位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新教师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新课程师资培训”、“培训者培训”和“学历提高培训”等,立足基层学校,面向全体教师,研培结合,全面完成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提出的各项阶段性目标任务。

(一)突出骨干教师培训、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

首先开展骨干教师展示课活动,组织骨干教师在各自学校上优质课,展示骨干教师的教学成果。近几年来,该项工作也为骨干教师所在学校全面提升教学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次是组织骨干教师送教下村活动。每年都组织教学理论素养高、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到各村进行课堂教学技能培训,;为解决新课改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困惑,组织骨干教师做专题报告,开展送优质课到基层学校活动,发挥良好的引领作用。同时还在全镇小学骨干教师中选出各学科优质课,并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教学观摩活动。此外,骨干教师还承担培训任务,参与教科研,发挥辐射带头作用。几年来,教师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50多篇。

(二)全员培训扎实有效。

一是强化师德教育培训工作。先后举办了《邓小平理论概论》、《师德教育读本》、《现代教育教学法理论》等各类“师德”相关培训,举办“师德”征文评选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对教师实行专题教育,采取各种方式对教师“师德”教育做了大量工作。这些都为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树立高尚师德起到积极作用。

二是强化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各校围绕教师基本功培训进行大胆尝试,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探索。进行中小学教师基本功大比武,展示了教师过硬的功底;为推动全市中小学教师基本功训练的深入开展

三是适时抓好新教师培训工作。我镇始终坚持新教师岗前培训制度。从师德教育、政策法规、教学常规、新课程理论、班主任工作等几方面入手,对新教师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并建立个人业务档案,由学科教研员负责跟踪听课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教育行政部门聘用教师的重要依据。我们按规定学时保质保量完成培训任务,为提高新教师素质,加快专业成长添加了催化剂。

四是教师学历水平逐年提高。

(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我镇主要培训内容的参培率为100%;全员培训近1000多人次,参培率为100%;

1、加大投入,改善条件,提供保障

为确保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有效开展,全镇先后投入20余万元。

建设多媒体教室,多功能,多媒体教室,资源中心11个,摄像、照相设备,为辅导教师配置计算机,派教研员参加市以上各类培训。

2、以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为载体,研培结合 为检验新课程理念的培训成果,并将其内化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新课改以来,全镇初中、小学多次组织了大规模的集中听评课活动。在学科培训中,我们始终坚持“面向教学一线,采取骨干教师讲座、课例观摩、案例分析、研讨交流,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思想,积极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鼓励教师自我反思,创新课堂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突出特色,立足实际,狠抓校本培训

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教学过程、方法及结果进行反思,达到循序渐进、自我提高的目的。

教师结合学校及个人的发展需求,开展了自主学习、自主实践、以及网络交流等活动,使每位教师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学校通过组织教师对成功的、生动的、具有可借鉴教学案例进行讨论,有助于形成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正确理解和认识,有利于采取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师的具体教学行为。

二、存在的问题

1、有些学校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认识不足,措施还不够得力,使教师培训工作发展不平衡,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各校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制约了继续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影响培训质量。

3、部分学校对继续教育工作的过程管理不规范,有些培训规划、方案的制定还缺乏可操作性;有些活动的材料分类、收集、整理和存档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模式有待创新、突破。

4、骨干教师培养和作用发挥需进一步加强;在考核、使用及管理上还存在不够严格、规范的地方,需进一步加强。

上一篇:整改会议记录下一篇:团结的蚂蚁作文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