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专业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24-06-22

土木专业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共9篇)

篇1:土木专业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土木工程特色专业教学与科研均衡发展模式探讨

摘要:随着建筑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对人才的需求愈来愈高,培养人才模式要求专业教师在重视教学的同时不能忽视科研的作用。目前在大多数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或者是重教学、轻科研的问题和现象。在科技竞争日益国际化、社会化的时代,处理好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是有效解决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层次的非常重要的焦点。基于研究的角度,用昆明学院城建系土木工程教研室教师师资结构的变化与论文数量为样本,分析我系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以依托系主任与教授为核心的教学团队建设为契机,提出教学与科研的均衡发展的几点建议,促进我系科研水平的突破性发展。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科研、发展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的两个基本职能,大学重视教学与科研的思想渊源来自于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洪堡,大学应加强学术研究的思想,大学的功能不再是单纯的教学中心,它逐渐发展成集教学、科研于一体的高等教育机构,为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实用性、研究性、创新性人才。面对日新月异的建筑科学发展和当前我省建筑市场的火爆,这是我系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机遇,也是面临的挑战。土木工程专业一方面要通过教学挖掘和开发教师与学生的潜在能力,为社会发展积累有专业知识、技能和创造性的人才资本,另一方面要通过科研探索土木工程理论与工程实践中的新课题,发展知识,构建大土木平台,构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基于这个发展目标,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土木工程特色专业教学与科研的辨证关系,研究有机的将两者结合起来,共同发展的模式,推动我系土木工程专业建成专业理论教学中心与科研中心。

目前我系多数专业教师存在重视教学、忽视科研对学科的促进作用。教学与科研的发展不平衡,这一现象制约了我系土木工程特色专业科研与教学均衡和谐发展的目标。为突破我系科研瓶颈,切实落实昆明学院科学发展观,贯彻“全面实施战略转移,集中精力抓内涵建设,努力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的工作重点,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找准问题、把握本质,围绕应用型本科大学要培养目标和培养人才规格来认识我系土木工程教研室开展科研的工作和教学工程质量工作,建设以系主任与教授为核心的特色教学团队,将科研与教学工作融合起来,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和互动交流的氛围。

1.我系教学与科研的辩证关系与存在问题

“教学与研究的统一”的原则阐明大学应该重视教学与科研的双重职能,教学是科研的基础,科研是教学的发展和提高,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学主要是传授知识,科研主要是发展和创新知识,两者的结合点在知识上、创造上的本质是一致的。

1.1教学对科研的带动作用

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在承担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时,就是对专业教学内容的整理、思考、钻研的研究过程。特别是目前发展迅速的科学技术与建筑市场,没有对现代科学技术和建筑领域发展前沿和动态的关注,是不能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到教学中去,只拘泥教科书上的知识,对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培养目标是不匹配的,这样的教学不是现代大学的优质教学。通过教学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围绕理论之滞后于工程实践的相关问题,展开研讨是科研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学生与教师的双向交流中,教师面对专业领域感兴趣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会成为进行研究的动力。因此教学带动科研是拓展教学的新的思路和方向。

1.2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专业教师参加科研活动,不仅能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开阔学术视野、跟踪学科前沿、站在更高的角度把握学科的知识体系,使得教学更具有先进性与科学性,解决学生土木工程专业知识与建筑企业的零距离接轨,使得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研与教学的结合,有利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通过相关科研的研究,能有效的挖掘教学资源,把项目研究中收集的素材结合课程的理论知识,扩展学生对专业感性认知能力。

科研是现在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没有高质量的科研水平,会影响到我系土木工程特色专业在学院,以及云南省当地的建筑行业的知名度提升,影响到我系土木工程教研室建立起一只高水平的师资结构,影响到土木工程专业高水平的教育质量。

1.3我系教学与科研相互矛盾和存在的问题

很多大学的实践证明:教学能够促进科研活动;科研活动能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但在我系土木工程专业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学与科研在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我系土木工程教研室的教师多承担一线繁重的教学工作,为保证教学质量,必须花费大部分时间在课程的备课与作业批改上,很难抽出时间参与科研工作,教师的科研成果少。其次我系土木工程专业的老师主要经历专科教学到本科教学的过程,基本没有时间和精力认真研究科研的申报工作和具体专业知识的研究,部分同志对科研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对担任本

专业教学课程的教改、教材参编以及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老师多数以个人进行有限的科研活动和教学研究。

科研是教学的基础,对我系土木工程特色专业而言,教学质量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经过多年的教学过程,已经逐步发展完善。我系科研需要大踏步的发展。

2.我系教学和科研发展不均衡原因与分析

我系教学与科研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主要是教师个人对教学与科研的认同感不一致。多数老师对学院本科应用型教师的要求认识不到位,教师对科研工作主要停留在满足评定职称的压力,这一原因导致我系的土木工程教研室教学与科研全面发展方向偏离了最初目标。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应该认识到随着大学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质量的好坏和授课水平的高低已经不再是评定称职专业教师的唯一标准,单一追求教师个人发展为目标的模式会制约了优质教学团队的建立和高水平科研建设发展工作。

基于我系2006年来土木工程教研室15位专职教师分析得出:从学历结构变化上,硕士学位者增加了8人,参加国内外访学者3人,随人数的增加,论文的数量逐年增加;从职称结构上分析,中、高职称人数的各增加1人,论文数量逐年递增;从年龄结构上分析,论文数量集中在35岁到42岁的教师中,主要来源于职称评定的压力。这也反映职称评定制度对教师综合工作评价的重要性。论文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反映了我系教师素质和水平在升本和学科建设中不断的得到提升,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和科研基础。但从另一层次上说明,要从整体上和根本上提高我系的科研水平和质量,应依托我系主任和教授的领导,建设以土木工程专业特色为核心的一只优质教学团队。

3.几点建议

分析我系土木工程教研室教学和科研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是我系自身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促进教学与科研的和谐发展,不仅要从教师观念上认识到科研的重要性,同时建立较为科学的教师考核体系,考核政策能否偏向于科研创新的方向,以科研促进教学,促进教研室专业特色工作的全面发展。提出几点建议,共同探讨。

(1)基于我系的土木工程专业特色,以试验基地塔建土木工程专业的科研平台,建立依托系主任和教授为核心的高水平的教学团队,申报高层次专业研究项目,提高科研质量和水平。鼓励专业教师参与系上科研项目,带动青年教师在科研方面的探索。

(2)能否建立合理科学的教师评价考核体系。建议建立均衡的评价体系,综合量化考核。教学工作要包括教学课时工作量和教学质量评价等内容,教学质量要重视教学督导、同行评

价与学生的评价;科研要涉及论文发表的数量、质量和核心期刊的级别,要重视科研项目的经费、级别等等。

(3)在系上推荐职称评定时,能否考虑将参与系上科研项目和积极建设和推动我系教学质量工程为推荐评选的基本条件。

(4)我系的教师结构合理,多为中青年的专业教师,通过吸纳有志于加入团队建设的教师的方式,教育教师转变观念,建立大学老师科研与教学同等重要的教育理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在开始科研工作时会遇到很多困难,不知道怎么开始、怎么做和为什么做等等的一系列的问题,但在学院、系上的强有力的支持下、重视下、鼓励下,形成科研与教学并重的发展大前提的指导下,以我系土木工程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核心,强调精诚团结、强强联手的科研一定会有突破性的发展,通过科研带动教学发展,做到教学与科研的双丰收。

以上建议基于个人认识,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分析问题难免片面,请同行指教。

参考文献

[1] 赵兴华.高校教学与科研失衡原因探析[J].毕节学院学报,2009,(29):111-114. [2] 李宝福,周昕.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综合素质主要构成与分析[J].中国职工教育,2009,(10):32-34.

[3] 陈劲,王鹏飞.论高校核心竞争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5):75-80. [4] 杨微梅,余东芳.我国高校教师评价机制的问题及对策[J].今日南国.2009,(133):

48-49.

篇2:土木专业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高等工程专业教育的工程化改革是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方向.以工程化为视角的土木工程专业力学类课程体系改革,要将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实践能力作为出发点,在力学类课程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实践能力培养、教学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以期为培养合格工程师的目标的实现提供参考.

作 者:杨博 孙海涛 杨柳 余旱雨  作者单位:浙江林学院,浙江临安,311300 刊 名:教育与教学研究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24(5) 分类号:G642 关键词:力学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   土木工程   工程化  

篇3:土木专业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测量学”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一直以来,其教学目的在于介绍测量学的基本知识,学习测量学中的基本测量工作及其在小地区(燮10km2)中的应用等内容。近年来,随着测绘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测绘、“3S”技术的出现与迅速发展,传统的土木工程专业“测量学”课程已经面临着一系列挑战,许多内容、方法也已经不适应土木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应用。为此,作者在对土木工程专业“测量学”课程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建议,以期提升“测量学”教学效果。

1 存在的问题

土木工程专业“测量学”教学一般分为两个部分:其中教学部分以讲为主,通过理论学习掌握测量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实验部分是该课程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着重对学生进行测量科学实践训练。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课程定位问题

以作者所在高校为例,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无一专门从事测绘工作。这导致了学生对课程设置以及课程内容的不理解与不感兴趣。许多学生在大二大三接触测量课程时即存在着一定的抵触心理,认为这门课程没有用,学不学一样。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考虑到专业的结合,在测量学课程中并没有明确对学生类似疑问进行解答。

1.2 教学内容设置问题

目前在“测量学”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是遵循以下简单模式:测量学简介——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控制测量——其他,而如大比例尺数字测图以及施工测量等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至关重要的方面却由于课时限制等原因往往没有进行仔细讲解。

1.3 教学与实践的脱节问题

大多数的“测量学”教学均是采用先教学,后集中时间实践的方式。这种方法有利于集中时间与精力组织教师与学生,排课也比较方便。然而这也存在着学生理论知识没有得到巩固,测量实习集中进行时对仪器与原理难以掌握熟练即开展下一项实习,导致技能培养效果不佳。

2 土木工程专业“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针对上述问题,作者结合几年来教学中的体会与感受,提出“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几点探讨意见,如图1所示:

2.1 明确土木工程“测量学”教学的定位

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而言,“测量学”课程应首先定位于与专业结合,为专业服务,为后续诸如“建筑施工”、“施工管理”等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很难从事基础测绘工作,然而目前大多数“测量学”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测得测图区域1:500或1:1000的地形图,在此过程中理解测绘的原理,掌握测绘仪器的使用。鉴于此,作者建议降低独立测得地形图的重要性,在“测量学”教学中强调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2.1.1 在大多数高校,测量实习是第一个野外实习。在此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协同意识、工程意识以及过程与成果的精确性要求;

2.1.2 随着土木工程专业以及国家基础测绘成果的发展,“测量学”的教学目的应转变为培养学生能够知道与应用现有测绘成果,运用测量学方面的知识解决实际工程中遇到的问题。

2.2 测绘成果应用与空间思考

现代测绘技术已经向着高科技与数字化方向发展。随着“3S”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地球”概念的提出,目前已经测制与更新了各种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鉴于此,传统地形图测图工作不必要也不应该成为“测量学”教学的重点。同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地图应用与空间思考对于“测量学”以及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性。空间属性是测绘、土木等多学科的根本属性,地图是地理事物的直观显像。因此,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地图、读懂地图、理解地图、应用地图应该成为“测量学”教学的重点。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从阅读地图转到测制地图,进而开展测绘相关技术的教学。这其中,对空间的理解与思考对于“测量学”的教学目的至关重要。同时,地图相比于土木工程中的结构图、断面图等相对直观与简单,是今后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识图、用图、制图的重要基础。

2.3 教学内容的重新组织

根据作者提出的土木工程专业“测量学”的定位及其侧重点的不同,该课程内容组织上可以分为三个大的方面:

2.3.1 测量学概论与基本操作方面

该部分内容主要在课堂教学部分完成,引导学生接触测量学,了解测量学,并了解地图等测绘方面基础知识与理论。在此过程中,可利用各种专题地图以及“Google Earth”等结合多媒体教学工具引导学生对测量学的兴趣;

2.3.2 测绘知识综合应用方面

该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对仪器操作、对已有地图地形图的实地判读等方面,重点在于对已经学到的内容进行验证,到野外实地理解地图、了解研究区域的地形地貌与地物及其在地图上的表现方式;

2.3.3 专业结合与设计实验方面

摆脱以往的课堂教学到实践验证两部的模式,培养学生从验证式实验发展到设计式实验,并在实验设计中着重与专业相结合,如施工放样、建筑物的安全监测方案等,引导学生参与测量实验的设计,使得学生深入了解测量学在土木工程中的作用,提升学习的积极性。

2.4 实践内容安排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测量学”实验均是采用先教学,后实验的模式。作者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对该过程进行了深入思考,认为在目前的模式下,虽然较容易安排实验与管理,然而学生学到了知识却不能马上实践,实验安排紧凑,难以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基于此,作者提出几点建议:

2.4.1 学习部分内容,实践部分内容。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尽快开展实习,加大实验的环节,强调技能训练,并早日发现问题,早日纠正问题;

2.4.2 开放测量实验室,引导与鼓励学生多适应测量仪器,培养学生的兴趣,提升仪器的使用率,从而让学生从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巩固“测量学”教学成果;

2.4.3 加大对测量实验室的投入,引进先进的仪器设备。当然对于某些条件不够的实验室,可以采用借仪器以及视频等教学方式,尽量让学生能够及早接触诸如静态与动态GPS、全站仪等目前测绘生产中的主要仪器设备。

3 结论

“测量学”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来说至关重要,然而现在的教学模式存在着种种问题。笔者总结近年来的土木工程专业“测量学”教学经验,提出应该结合专业特色,采取差异式教学,明确“测量学”在土木工程专业中的定位,着重培养学生测绘成果应用与空间思考的能力,并基于此,重新组织与安排教学内容。最后,作者提出将实践与课程学习紧密结合,开放测量实验室,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巩固“测量学”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赵红蕊.研究型大学非测绘专业“测量学”教学模式研究[J].测绘通报,2010(4):76-78.

[2]吉长东,乔仰文.非测绘专业“测绘学实习”有关问题之初探[J].测绘通报,2006.8:75-76.

[3]承继成.地球信息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J].地球信息科学,2008.10(2):280-281.

[4]李德仁,苗前军,邵振峰.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定位与框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7.32(3):189-192.

[5]洪志刚,戴尔阜,储美华.我国西部1:5万地形图空白区地物解译研究[J].测绘科学,2005.30(06):77-79.

[6]李德仁.数字地球与“3S”技术[J].中国测绘,2003.2:29-31.

[7]汤海.国家基础测绘成果情况介绍[J].地理信息世界,2003,01(03):46-47.

[8]王斌,吴萱,杨松林.新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下测量学教学改革[J].测绘通报,2005(12):62-63.

篇4:土木专业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关键词:土木工程;测量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21-02

近年来,随着测绘学科先进技术的高速发展,新仪器、新产品的不断问世,对土木工程等非测绘专业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教学中的某些不适应及缺陷也在逐步显现出来,这就迫切要求我们教学一线的教师应重新认识测量学这门课程,并根据各专业的实际需要对测量学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革。

一、课程设置

测量学是高校土建及管理类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教学通常分两部分进行,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其中,实践教学包括实验环节和实习环节。在课程进度的安排过程中实验环节通常与理论教学环节相协调,实习环节通常安排在课程结束后以集中周的教学形式体现。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我校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房地产、环境、规划、建筑学等专业都开设了这门课程,鉴于各专业的不同特性,对测量学课程的学习要求也有所不同。比如:土木工程专业将该门课程设置为考试课,理论学时为32,实验学时为16,实习周数2周;环境、规划专业将该门课程设置为考查课,理论学时为24,实验学时为8,实习周数1周。

二、理论教学

学习并掌握工程测量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是土木工程等相关技术人员从事现代工程建设的基本条件,测量实践教学内容应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之上达到正确识图、用图,以及以图为基础的工程施工测量工作。

(一)明确教学目的,有的放矢

测绘学科理论、技术及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变化,使得过去的部分理论技术(如:大、小平板仪测图、经纬仪钢尺导线等)已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而目前我校非测绘专业测量学的教学内容还是大众化的,缺乏针对性。一些测绘新理论、新技术(如“3S”技术、全站测量等),在教学内容上未能得到及时、充分的反映。

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课时,教学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对于测绘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要明确测量的相关理论,而且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熟悉掌握测绘仪器的使用方法及仪器的内部结构原理,除此外还应掌握仪器的检验、校正方法,并能够正确合理地使用这些仪器来进行相关的测图工作。而对于非测绘专业的学生来说,测量的基本理论及原理学习是必要的,测绘仪器的使用应作为学习过程中应重点掌握的内容,尤其是在新时期的工程建设当中,高层建筑、高速铁路、地铁工程等大型项目的上马,测量的精度较以前相比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此,除了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使用高精度的测绘电子仪器外,还应该能够对测量的数据进行正确的处理、分析;测图的工作,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应适当减少学时,而在识图、用图的学时上应稍有加强。总之,应根据不同专业对测绘技术不同的需求进行系统性研究,做到有的放矢。

(二)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近年来,笔者在我校测量学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这两个方面作了较大的调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摆脱了“讲授、提问”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交互式多媒体学习环境,实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氛围。

首先,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应理论联系实际,用实际的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注重分析、比较与综合。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各章节间的联系,通过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分析、比较,总结出各自的特点和共同点,启发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用图片、动画、影音等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最后,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不断地加入现代测量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仪器的讲解,以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进而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践教学

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测量学的实验教学和实习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从近年来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必须要根据社会需求对测量实验条件、实验内容及实习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

(一)规范实验操作技能,加强实践教学环境建设

测量仪器属于精密设备,为了保证仪器的完好,应加强实验教学管理,从严治课,培养和提高学生基本操作能力。要求学生必须以积极、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参加测量实验。强调学生课前预习实验内容,实行各小组长负责制,实验过程中由实验指导教师随机抽查学生的基本操作水平,确保实验教学质量。同时,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增加开放式实验项目,让学生多学多练。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提高测量操作技能水平。

测量实验离不开测量仪器,DS3、DJ6等光学仪器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施工测量的需要,而GNSS接收机、全站仪等智能测量仪器在工程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故此实验教学中心应积极创造条件,有步骤、分阶段地加强实验室硬件环境建设,购置先进的测绘仪器设备,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同时,加强实验、实习场地的建设,满足各专业开展测量实践教学要求。

(二)合理安排实验、实习内容

测量实验、实习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基础,只有通过实验、实习教学才能使学生对测量仪器及相应的理论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与掌握,同时也为将来的工程实践打下基础。

在实验内容组织上,应针对教学内容和专业特点来进行设计:(1)对于水准测量、角度测量原理等验证相关理论的实验,各专业的学生均应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在相应的阶段及时进行设置。(2)仪器的检验、校正类实验应由测绘专业来设置,对于非测绘专业的学生来说只要会正确使用仪器即可,所以该项实验可以舍弃;钢尺量距在光电测距仪器普及应用的今天,该实验也可以舍弃。(3)适当的增加先进测绘仪器的实验,如全站仪及GPS的相关实验内容。(4)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我们应设置点位高程及平面位置坐标测设的相关实验;对于土地资源管理及规划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设置界址点、线测设及识图、用图的相关实验。

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在实习动员阶段布置实习任务及时间,并对相关的技术指标进行要求;实习过程实行小组组长负责制,小组成员共同探讨测图区域及控制点的选择及成员分工等内容。在培养学生全局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基础上,将特定的工作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分解能力。实习结束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测量技能大赛,以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对表现突出的小组予以奖励,通过此环节增强学生理论及实践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篇5:土木工程测量专业实习心得

土木工程测量专业实习心得(一)

20xx年x月xx日到x月x日,我们土木工程系xx级的全体同学在开发区校区进行了测量实习,虽然时间不长,可这次实习给我们带来的比想象中要多很多很多。

首先,实习的过程让我们进一步熟悉了测量仪器。尽管在学期初的小实验中我们已经能基本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对数据的处理办法,但毕竟时间短、节奏松,大家常常会一下子忘记某个旋钮的作用或是突然不会读数。现在看来,这些错误十分低级可笑,但在实习之初这样的情况确实存在。随着实习程序的推进,我们的操作越来越

熟练,与此同时,我们也对地形、地貌、地物的测量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认识。在实习结束的时候看到我们的成果大家都非常激动,也许就像是果园里的果农看到满树压低树梢的果实一样。

本次实习让我们收获到的第一颗果实就是克服困难。从实习伊始,我们就不得不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最开始对测量步骤的不明确,对测量仪器的不熟悉,由于路线导致的无法观测,校园里来来往往的同学以及到处停泊的车辆,无一不给我们的测量工作带来各种阻力。但是在暴躁过后我们都冷静下来并努力探求出解决这些问题办法,相信在今后的人生中,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都会以这次实习激励自己迎难而上。

不止一个老师对我们不止一次的说过,搞土木的一定要严谨,来不得半点马虎。我想,严谨求实就是我们收获的第二颗果实。第一次用全站仪的时候,我们在民院宾馆附近的数据误差非常

大,反复几次都是一样,可是在大家激烈的讨论后还是决定在将所有影响得数的因素校核之后再次测量而不是放弃。误差对于我们也许只是纸上的几个不起眼的数字,可对于工程而言将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除此之外我们还收获了一颗叫做合作的果实。相信不只是我们,所有的同学应该都能感受到团队合作对于任何事情都是那么重要。每个人的一个粗心,一个大意,都可能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度,甚至是带来一生都无法弥补的损失。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这段日子我们为了不同的观点不晓得争论了多少次,甚至也因为喊话听不清楚导致的误会生气吵架,但是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误会解释清楚大家依然是好伙伴。

而对我个人而言,通过这次测量实习,我掌握了很多在理论课上印象不深

刻,或是没有系统认识的知识。而实际操作更是大大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并且给了我思考问题,寻找解决办法的机会。实习的过程非常辛苦,天气阴晴不定,但每次我们使用全站仪的时候都是酷日当空,让人喘不过气,但让我庆幸的是每一次我们都坚持下来了。每天晚上躺倒在床上的时候都会想,自己是不是距离梦想又近了一步,是不是身上的土木味又多了一点,是不是钢筋混凝土精神又强了一点。也会在洗脸的抱怨脸好像又黑了一点,在穿衣镜前观察自己是不是好像瘦了一点。不过,不管这些一点实现与否,学会了实际操作的知识却是实实在在的,这才是这次实习最重要的目的吧。而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我也进一步懂得了如何与人交往。相信这次实习教给我的,在以后走出校园走上社会的过程中,都将成为我最最宝贵的财富。

土木工程测量专业实习心得体(二)

土木工程测量作为专业的一项基

本功,是我们学习土木专业学生必须很好掌握的一项技能。在大一学习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在学院的组织下,在校内开展了为期10天的土木测量工程测量实习。

这实习怎么比军训还辛苦啊?,当几天之后,我们习惯了早上5点起床,扛着测量仪器外出测量的生活时,我们不再听到之前的牢骚。为了保证测量的精确度和测量的时间进度,我们总是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起床,带上家伙到了主

一、主二与公一交界处的测量场地开工了!当学院其他专业同学八点走向教学楼进行实践周学习的时候,也就是我们早上工作结束收工的时候。早上回到宿舍,我们并不能清闲下来,一张张原本的空白数据表等着我们去计算、校验。要是数据满足条件还好,如果像我们小组第一天测量后的那超出容许范围外的角度闭合差,只好准备第二天更好起床,重新测量原本属于第一天的工作。在下午短暂的补充睡眠之后,当其他专业同

学下午下课,准备享受丰盛晚餐之时,我们再次扛着仪器,在太阳下山之前再次出工测量。在夏天的傍晚,每当太阳下山,天色暗下之时,已是晚上7点多了。放回仪器,学校食堂已不可能再有饭吃,走出校门来到小店,抬头一看,简直就是班级聚会的景象,大家都在小店狼吞虎咽了。原本以为晚上的可以放松下来休息了,可事实并不是这样,我们还需对一整天的工作进行一番总结,并制定好第二天的工作计划,提高小组工作效率,确保进度的完成。

实践总能发现许多问题,在这次测量实习中也同样存在。首先,我认为,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对仪器的使用上,课本上介绍仪器使用的知识都比较抽象,到了真正实践中的时候,我们未能很好把书本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还需要老师再次进行指导。其次,我们在实地测量的时候高效地完成测量。我们在第一天测量的时候,角度闭合差居然和容许值差距大于3倍。这个问题的出现就

说明我们的能力还很有待于提高,我们忽略对中的要求要点,没有尽量对中点位,而寻求方便直接对中花杆,同时我们对天气对测量的影响没有重视。这些问题的发现也说明了我们的经验还较欠缺。最后在制图的时候,我们对陌生的地形图的绘制非常生疏,没有很好地把土木工程制图中的一些技巧方法运用到地形图的绘制中。这个也需要老师在今后教学中对我们更多的指导,促进我们水平的提高。

再来说说这次实习心得吧,通过本次的测量实习,考试大网站整理 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在于将书本上那些抽象的知识与现实的测量很好的结合了起来。不再是我们单纯看书本上的文字内容,而实际确不能很好弄懂在今后实践中的操作。测量仪器的使用和实地的测量实习工作的开展,让我们更直观接触到了土木工程测量这个学科,也为我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更好更快地使用仪器、控制测量发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让

我们明白了,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际操作性强的特点,触发我们今后要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并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方法,从本质上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总之,这次10天的土木工程测量实习收获是很大的。不仅在于我对专业的学习和仪器熟悉程度,同时在对自己做事的严谨、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也极大有促进作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会在今后求知的道路上继续努力,为做一个合格的土木人而努力!

土木工程测量专业实习心得体(三)

实习对于我来说是很陌生的字眼,因为我十几年的学生生涯没有经历过实习,这是第一次实习,他将全面检验我各方面的能力:学习、心理、身体、思想等等。就像一块试金石,检验我能否将所学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关系到我将来能否顺利的立足于这个充满挑战的社会中。

由于时间短暂,在那几个礼拜里就

接触到这些东西,但是我很知足。

不实践很多问题都考虑不到,实践后才知道什么情况都可能遇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像刚刚走出校门的实习生实践经验还很不丰富,但理论中的东西要是也什么都不会,那在实习过程中就吃不开了。到了施工现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才体会到并不是课本中学的东西用不上,而是要看你会不会用,懂不懂得变通和举一反三的道理。

实习的内容:

一开始到这工地了解施工图纸,自己慢慢一边走一边看.还是看不出什么问题出来.只看见框架柱和基础面.木工棚.钢筋棚等.隔几天,李师傅叫我小李跟他一起去放线,放线是建筑的基础,对于我们初学者是必要的。在此期间,我对水准仪、经纬仪有了更好的了解,更熟悉的操作了测量仪器,更让我在工地上实践了仪器的观测,使我适应了在不同条件下操作仪器。

这个工地我主要负责放线和打标高.有时候还帮别人在搞土方测量,测标高,是一种让我们在更恶劣的条件下适应实地操作的技能,要适应最恶劣的环境才能更好的锻炼自己,让我们学到更多更坚实。在土方工地是最累人的事,每天带着水准仪跑上跑下的.还要完成测量任务,这是一个对于我刚实习的大学生是一种挑战,也是一个体现我适应能力的考验。

伴随测量工作的同时,我们也要做一些其他事情,充实我们的实习生活。挖土、挖石子、搬砖是锻炼我的意志。虽然我对于这些锻炼效果不佳,但在此同时也磨练了我,让我知道工作的辛苦的,我要慢慢适应工地生活。

二个月的时间过去了,二个月的生活总算是充实的,该做的也做过了,该经历的也在慢慢经历,相信今后还有更精彩的生活,我会更努力去奋斗。

实习的经验及收获:

本此实习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

适应环境。通过这次实习我适应了这种工地生活。虽说以后不一定去工地工作,但有了这段时间的锻炼,不论以后做什么工作心中都有了一种吃苦耐劳的毅力,也学会了适应环境。另外就是在工地上知道了一些与学校不同的问题,就是在工地上知道了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应该怎样去和工人交流等。

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对建筑方面的有关知识在实际上有了更深一些的了解。应该说在学校学习再多的专业知识也只是理论上的,与实际还是有点差别的。这次实习对我的识图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识图时知道哪些地方该注意、须细心计算。在结构上哪些地方须考虑施工时的安全问题,在放线时哪些地方该考虑实际施工中的问题。达到能施工又符合规范要求,达到设计、施工标准化。没有这次实习也许只是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不会考虑太多的问题,更不可能想到自己看到的图纸是否能施工。工地虽苦,但能学的是一些现实东西,锻炼的是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实习二个月后有必要好好总结一下,首先,通过这个月的实习,通过实践,使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亲身经历,使我近距离的观察了整个建筑的构造过程,学到了很多很适用的具体施工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基础的知识。

大学生活是紧张而又充满期望的日子,学习的闲暇时总是憧憬着背起行囊,远离亲人朋友以及师长护佑,去走真正属于自己的路。然而当我终于可以像刚刚长满羽毛的雏鹰般离开长者们搭建好的巢穴,独自一人走上社会工作这个大舞台时,却发现人生的道路原来是如此的坎坷不平,任何人的成功都是经历一番狂风暴雨的。短短60天的实习生活中,让我学会了不少东西,会对我以后工作有很大帮助的,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次走入社会,第一次走向工作,感觉

生活真的很不容易。

篇6: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此次实习由院里统一组织,老师带队指导,学生自主讨论交流操作完成定期下达的任务。天气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期间,武汉的这几天的毒日刚好被我们碰上,无奈,但我们还是要认真处理这些工地测量中经常遇到的气候条件变化。各周的任务在前周周五或周末安排,周末的时候检查资料,这样我们每个学生能够更好的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检查在测量过程所出现的问题。虽然这三星期的艰苦而有益的工程测量实习结束了,不过在这三个星期里对我们真的是一种考验,期间有苦有累,也有甜有快乐;期间有困难有障碍,也有极大的收获以及更多的理论知识联系实践能力的提高。苦中作乐形容毫不为过。不管如何,实习都是一项快乐的活,起码告别宿舍显示屏的强烈辐射,亲近自然,第一周任务是高程测量及导线测量。高程测量简单而容易操作,方位角的确定我们采用坐标方位角,我们完成的快而顺利。导线测量由于精度要求高,要进行较繁杂的数据处理,但这些并不影响进度,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课本知识,遇到问题可以参考课本,可以询问老师,可以与同学讨论。一系列的动作是高效完成任务的必要条件。在完成过程中借鉴课堂学习的知识,这项任务中前期我和一位组员进行高程测量配合其他组员参与导线测量,在全过程中计算各项数据,受益颇丰。

第二周任务是局部地形图测绘。地形图的测绘对跑尺员要求较高,跑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成果的好坏和进度,我毛遂自荐,挑起这个担子,另外还负责部分的一起操作。仪器的架设也是一门硬功夫,必须扎扎实实,才能达到交融的极致。操作仪器,对中整平观测记录(手记与电脑存储)工作贯穿测量的始末,务必注重对细节的重视。这项任务需要我们小组每个人的积极配合才能完成的顺利快捷,小组成员积极合作最终快速完成任务。在这项任务中,我做过协调员、跑尺员、检查员、绘图员即每项工作都参与其中,测量中辛劳难免,却不足以阻碍测量的步伐,上周的任务是放控制点,这周虽对精度要求相对来说不是很高,由于任务量较大,工作马虎不得。完成之后,自然对地形图测绘的感性认识提高很大,选导线点的经验也有很大长进,我们进行联合测图,最重要的是相互协调,体现团体的合作精神,这也是优质、高效地完成这次测量任务的前提条件。同样,各组组员之间的团体合作精神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此次测量实习中,我们更是体现了其中的重要意义。测量是一项要求比较高的工作,必须按照测量要求完成各测段的距离、高程、高差的测量,还得对各测区范围的地形、地物、地貌进行精确的测量和描绘出来,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内业计算及各种数据的校对、处理、复核;同时把各个测点按一定的比例在方格网上放出来,而这些工作都得差不多同时进行,这就更需要我们各组员的分工合作,团结一致,协调各项工作,并全理安排各个组员的工作,尽量让每一个组员都学会并熟悉仪器的使用和内业的计算等各项工作,这也是我们这次实习的首要目的,也是对前面一段时间学习的检验和补充。我们要从这次实习中查漏补缺,以达到巩固学习的目的。各个组员的基础和能力都不尽一致,所以在安排测量任务的时候,就可以根据各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工,这样还可以提高测量效率。

测量也是一项务实求真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我们在测量实习中必须保持数据的原始性,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为了确保计算的正确性可有效性,我们得反复校对各个测点的数据是否正确。我们在测量中不可避免地犯下一些错误,比如读数时估读不够准确,水准尺或花杆放得不垂直就读数,读数时间间隔过长,等等,都会引起一些误差,因此,我们在测量中内业计算要和测量同时进行,这样就可以及时发现错误,及时纠正错误,也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由于这是一项历史性工作,很多数据在以后都可能用到,我们就要力种树各个数据的有效性,保留原始数据也利于以后的查证,这也体现了务实求真的精神,不仅在这次实验中,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做到这一点。

第三周任务则是线路定测。我们小组先实地踏勘,选择线路顾及经济和含金量。选线完毕后,全体进行内页计算,内页计算量大,我们经过计算以及精心核对确认准确无误后才开始放样。外业工作两天内搞定,打桩是个苦活,为考虑行人,把桩往里敲费了不少功夫。最后一天的纵断面测量,横断面测量。对于这两项外页测量我们对仪器操作以及检查核对步骤进行了探索验证,随后开始开工测量,最后处理数据绘图。在这项任务中我积极全面参与,理解并加深了纵横断面的理论和实践各方面的知识。

这三周全部任务的完成都倾注了我们小组的大量心血,一次测量实习做完整做好,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实习过程中协同问题也常发,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更快,更强”,所以最终站在一条战线上破城斩将,得以全线突破。所以只要我们精诚合作,相互交流切磋以及相互配合理解,一切问题都将不是问题。测量期间有时候回来很晚,食堂吃饭赶不上,只有吃泡面等;白天外页测量劳累,晚上回来处理数据。累中有甜,苦中有乐,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激情满怀,完成任务收获丰硕成果。

我深深体会到通过这次实际的测量实习,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实验仪器的操作更加熟练,学会了碎部的测量、导线的测量和地形图的绘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

这次的实习也是一次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工作能力的一次机会,在测量过程中,我们都要去想一想如何地去设点,怎样去测量,要测哪一些数据,如何才能够确保所测的数据有效性,然后一起讨论解决。我们都没有很丰富的经验,也没有测绘的天才,这就是要启发我们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自己给自己一次发挥的机会。不过也有一些经验教训:实验仪器的整平对实验数据的误差有很大的影响;水准测量和水平角测量均需检查闭合差,超过差限一定要重新测量;绘制格网铅笔的粗细要根据规定,反复检查以减小误差,网格对地形图影响很大;小组成员的合作很重要,实习小组的气氛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验的进度。

三周多以来,我们都坚守在自己的“阵地”,观测、记录、计算、描点......我们分工合作,力求更好更快地完成我们的任务。在整个测量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不少的问题和疑难,也出现了不少的错误,对整个测量进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我们也从中得到了不少的教训和体会。

这次测量实习中,由于个人的因素,对这次测量进度带来了不少麻烦,例如不认真,不专心把数据抄写错误,从而导致计算出现问题;还有计算错误也会给后来的测绘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这些不应该出现的错误都是由于个人的不认真、不专心的态度所造成,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端正工作态度,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这是很有必要的。在工作中,我们要保持一种沉着冷静的状态,这样才能少一点犯错,以提高工作效率,这也是培养个人独立思考的条件,只要保持这种状态,相信很多问题都能解决。

总之,这次测量实习我深有感悟,不仅给我提供了一个提高各方面能力的平台,尤其是控制到碎部的观点,足以推广各个科学领域,如钱学森先生的系统科学,不正是强调这些结构框架的重要性,还牵涉到思维的习惯,由点连线,由线成面,再成立体。把握到关键因素,亦是优化的一种思维方式。实习让我获益匪浅,提高了团队合作协调,集体荣誉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能力,还有注意要爱护公共财产,保管仪器,这些都为日后参加工作增加了一次实际经验,打下了基础,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将来工作虽然可能不直接从事测量的工作,但是这些知识和经验基础都将服务于我将来的事业,为成为道路桥梁工程专业的杰出人才奋斗吧。

篇7:土木专业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内容非常广泛, 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多,包括各类工程结构以及施工、管理、监理、经济和计算机应用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每一章的内容实际上是一门课程甚至是一门学科,在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中,“土木工程概论”是相对比较新的一门课程。近年来出版的若干教材已经为各高校所普遍采用, 各高校也开发了一些多媒体课件并撰写了相关的文章, 相对于其他已经讲授多年的课程而言, 在拓宽专业范围的特定背景下,“土木工程概论” 这门课程无论从教学实践还是从教学研究方面来看, 都不能认为是成熟的。鉴于“土木工程概论”这门课程的特点,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教学探索和改革,并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计划安排不合理在大部分院校“土木工程概论”课程都开设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课时一般为20 个小时左右,在教学内容安排上,由于课程涉及范围广,再加上在许多院校里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老师都是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要想在较短的课时里将内容丰富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2.教材内容不统一教材对于任何课程而言都是极其重要的,由于学生最初接触的专业课程一般是专业概论课,目前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材较多,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内容上大致相同,但在具体的编写思想、难易程度、主体风格上并不完全一致。一本深入浅出又蕴含丰富信息的教材是引导学生专业入门的最佳选择。

3.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由于“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一般在各院校都没有开设相应的实践内容,上课以讲授的教学方式为主,而学生更希望到工程实际中去学习,要在短短的20 几节课时内让学生对授课的内容感兴趣,单纯的黑板教学显然已难以满足当前概论类课程的教学需要,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将授课内容形象化,势必要丰富教学手段与方法。

二、提高教学效果的思考与探索

1.授课计划与模式的改革目前该门课程全国各高校均在教学计划中只考虑了理论教学的课时, 没有考虑实践课时。

仅采用课堂讲授,学生在听课中常常觉得枯燥乏味,对抽象的内容理解起来相当困难。学校虽然开设了认识实习, 但时间相对集中, 一般在大学二年级期末才有, 在“ 土木工程概论” 授课时, 学生都渴望走出课堂,到具体的土木结构中去了解各部件的组成、位置以及作用,使他们对结构产生兴趣。

篇8:土木专业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一、工程测量在土木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偏离培养目标

近些年来,测绘技术随着时代的需求迅猛发展,工程测量作为一门实践性、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对新技术的依赖性显得格外突出。本课程重点培养一批有知识有能力的适应时代发展的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但如今大多数的教材侧重于理论讲解,实践性教材较少,而部分侧重于实践的教材综合性又太强,不适用于专业性教学[1];此外,教师的教学方式多数都依附于教材,理论教学重于实践教学,实践学时远远不能够达到培养学生成为适应技术发展的人才这一目标,而且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不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效果不明显。

(二)实验教学设备投入缺乏

众多地方院校在开设工程测量课程时,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和实验设备的投入远远达不到基本要求。同时,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测量仪器也在不断更新,旧仪器陈旧老化严重,新的省时省力精密的仪器正在逐步代替旧仪器,而学校的投入有限,短时间内无法更新仪器设备,即使有新设备投入,资金的限制使得新设备数量有限,完全不能满足学生的使用。所以设备的缺乏制约着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同时由于个人不能充分使用仪器设备也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减弱。

(三)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

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主要来自高校毕业的土木类专业或者相近专业的教师,这部分教师绝大多数都是从学校毕业之后就来到教学岗位,理论知识储备足够,虽然有工地实习经历但对于仪器设备的操作能力还是有限,而测绘专业的教师虽然各方面能力较强但是缺乏专业性;另一方面,测量技术不断发展,仪器设备更新速度快,而作为高校教师很少有机会真正地了解熟悉使用新仪器。所以教师队伍的不完善也影响着教学的进展。

(四)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陈旧

学习效果的评价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考核,绝大多数的课程学习效果评价都是通过笔试来考核,而工程测量是一门偏重实践动手能力的课程,以往的笔试形式太过单一片面,无法全面考核学生的掌握程度。

二、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策略

(一)采用项目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主体。采用项目教学法,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训为手段,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意识以及动手能力[2]。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模拟一个工程项目,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融合其中,让学生脱离封闭的教学课堂,充分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一个项目完成后,学生对于本专业的职业需求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让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当中,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起引导协助的作用。同时,可以请部分在实习单位实习的学生作指导,现身说法,引导学生采用合理方法完成项目。

(二)加大实验室投入力度

实验室建设的完备程度关乎着实践环节以及实训环节的实施力度。加大实验室投入力度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实验设备的更新与添置,旧的实验设备经过长时间的使用都会出现损坏老化,测量的精确度已经大大降低,必须进行专业地维修,同时新技术、新仪器的产生要求实践教学要与时俱进,必须添置足够的新设备完成教学任务;二是实践以及实训环节场地的改善,大多数学校都是以校园作为实训的场地,这只能训练学生的测量能力以及绘图能力,但在实际工作中,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类的学生对其放样能力的要求是主要的,远远多于绘图能力,所以有必要建立一个专业的实训场地培养学生放样能力。总之,实验室投入越多,学生锻炼的机会越多,进而影响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的提高。

(三)改善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群体,他们的知识体系需要不断的更新。一方面教师要时刻关注测量技术发展的新形势,不断地学习新理论和新方法,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另一方面通过去企业锻炼或者其他渠道,认识使用新仪器,不断提高自身对仪器的熟练程度。总之,通过教师各方面的积极努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以致用。

(四)创新学习效果评价体系

传统笔试的评价形式已经不能全面地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应当注重能力的培养。采用闭卷笔试和能力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并以能力考核为主,理论知识考试为辅[3]。在能力考核中分为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两部分,操作能力旨在考核学生对仪器的熟练程度,而团队合作能力重点考核学生在以组为单位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注重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结论

众多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之后在工作岗位中都会涉及到测量知识,考虑到测量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状况,对工程测量教学改革是迫在眉睫。这需要学校的支持和教师的努力,不断地改革教学,理论实践相融合,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缩短学与用的距离,培养更多适应时代发展、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水平专业人才。

摘要:工程测量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从事工程行业的基础。本文根据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宗旨,分析传统工程测量课程在本科院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工程测量,教学改革,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永弟.测绘工程专业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6):37.

[2]龚振龙.《工程测量》项目教学法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2(24):4-5.

篇9:土木专业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关键词:土木工程 课程设计 优化应用 改革措施

1 概述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二者有区别,也有联系。从各学校办学定位上讲,两者的比例各不相同,从培养目标上说,也不尽一致。现阶段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突出体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尤其是地方性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把能力培养贯穿到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培养内容、教学方法等各个环节。在教学中,基础理论必不可少,但更加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将逻辑体系转变成技术逻辑体系。

建筑工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大土木)的一个口径,课程设计则为实践教学重要的过程教学,是衔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极为重要的载体、手段和环节,也是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传承和转换必不可少的过渡,更是将逻辑体系转变成技术逻辑体系的重要体现。规划设计和建筑工程各课程的课程设计体系,将对专业应用能力培养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更是毕业设计最为完美的组成。

根据我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在2011年出版的《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中设计领域核心实践单元的建议及基本要求,对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课程设计内容包括:房屋建筑学(1周)、钢筋混凝土梁盖设计(1周)、单层工业厂房设计(2周)、基础工程设计(1周)、钢结构设计(1周) 、工程概预算(1周)、施工组织设计(1周)。不同学校的不同专业方向可以根据实际课程安排进行知识点组合,安排课程设计内容。不同学校也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课程安排课程设计内容和设计时间。笔者根据本校土木建筑工程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实践探索及优化应用,总结出以下的改革措施,以此共同探讨。

2 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措施

2.1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措施。对于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部分,结合我系土木工程专业“三位一体”的“666”实践教学模式,课题组通过两届学生教学,尝试将课程设计分布在建筑设计教学内容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将理论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并尝试多人合作指导课程设计的模式[1]。课题组老师根据教学需要及自己专业特长,拟定不同结构体系、不同使用功能、分量适当的课题,由学生自愿选择指导老师进行设计,一则可以满足学生爱好、激发其设计潜能,二则可以减轻科任教师工作量,效果良好。此外,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强化规范意识,引导学生正确设计,充分挖掘学生的业余时间,严格考核,及时总结,以求提高教学质量。

2.2 钢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措施

2.2.1 以项目实例为依托,开展设计教学。在课程设计讲解过程中,以已修建实际工程为主,对实际工程进行设计。将书本理论知识与身边实际工程相结合,使学生把课堂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和巩固。

近两年榆林麻黄梁汽车产业园区,兴建了一批汽车销售4S店工程,主体为门式刚架。就以实际工程为依托,进行课程设计。带领学生到工地进行参观已修建好的门式刚架,了解结构形式,翻阅完整设计图纸等资料,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一一对照、比较,增加了实际工程认知度,增强了施工图的绘制能力。在校教师再对钢结构施工图中的要点一一讲解,学生能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2.2.2 优化教学内容。在不增加学时的前提下,能让学生更多地掌握课程设计内容。把课程设计相关内容融入到实践教学中集中讲解,不占用理论教学时间。理论教学学时压缩后,我校安排以理论部分较强的钢结构原理为主。对于课程设计部分的讲解学时几乎所剩无几,那么对于钢屋架课程设计中的支撑布置、荷载导算、内力计算、构件计算、节点设计等几部分以平时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多加练习,通过作业发现问题指正问题。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强调,这样能够保证设计各环节的质量。学生普遍反映良好。

另外,要求学生查阅最新规范、图集;课程设计以实际工程为依托,那么就要以最新设计规范为依据。

2.2.3 教学模式和设计内容多样化[2]。在钢结构课程设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一种引入“参与·合作”教学模式。把一个设计项目拆分为几个子项,2-4人组成设计小组,以设计小组为单位,参与到实际工程中去,对某一项目进行设计,每人设计一个子项。“参与·合作”教学模式的要点是通过教师的指导设计作用,形成学生主动、积极、创新的设计理念,团队合作的设计学习情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2.3 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措施

2.3.1 将课程设计与理论教学相互穿插[3]。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课程设计与理论讲解在实施上是分开的,导致理论知识的讲解空洞、乏味,学生难以理解,教学效果一般。考虑到教学与课程设计是相辅相成的,理论知识是课程设计的基础,课程设计是理论知识的实践与应用,笔者提倡理论,笔者尝试将课程设计与理论讲解相互穿插组织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3.2 选择恰当的题目,确定合理的课程设计份量。笔者对开设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的院校进行调研,发现大多数院校该环节考核采用同一题目(同一套施工图)进行考核,形式单一,而且在多届学生中使用,对课程设计的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笔者认为在进行设计选题时应本着“工期新、结构新颖,任务分量适当”的原则,同时尽可能选用正在建的工程,方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能将设计蓝图与实物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设计的积极性,提高设计质量。

2.3.3 加强老师跟踪式指导,发挥学生的认知能动性,推行学生成果互审制。为确保设计质量,增加学生的主动认知能动性,在进行课时设计组织运行时,将工程量计算安排在教室集中指导,每天不定期的检查学生的初稿,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且对一些共性、难点的问题集中讲解。定额套价、材料调差和取费统一安排在模拟算量实验室,使用网络版的广联达计价软件来进行操作,既方便教师的跟踪检查、指导,又可以使学生对基本工程量汇总计算等进行互审,既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又可确保教学质量。

2.4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措施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教学环节。本课程设计通过一个常见的、典型的多层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使学生熟悉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内容及程序,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所学施工技术与管理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为在项目施工、管理领域执业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笔者认为该课程设计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将设计课题与理论教学相互穿插,杜绝“两段式”教学。传统教学方法将课程设计与课程理论分开组织,忽略了两者的内在联系,建议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将二者相互穿插,重点讲好项目施工工艺的组织流程、项目进度控制方法及工艺间的逻辑关系等内容,为后续的工程项目的专项组织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②尝试校企合作联合开展课程设计环节。针对我系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结合学校校企合作育人的构想,以现有产教合作项目为依托,以具体的工程项目为背景,尝试校企双向合作育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较早融入工作岗位,使课堂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拓展的“零距离”对接,实现“学校知识学习厚基础、企业环境养素质、顶岗实践强能力”。③构建“多任务教学、多人合作指导设计”的实践教学模式。考虑到该课程实践性较强,与施工工艺联系紧密,建议构建集“多层民用建筑(住宅、办公楼等)施工组织设计、单层工业厂房施工组织设计”等为主线的多任务设计课程,并配备不同的专业教师进行设计指导,确保设计质量。④与生产实习相结合,革新课程设计的考核方法。按照原有人才培养方案,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安排在生产实习教学前,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效果不是太好。建议在组织课程设计时,在生产实习前布置任务,生产实习后提交作品,使学生可以在实习过程中将一些新的施工工艺、工法等融入设计,有利于设计中工程质量、文明施工、施工组织专项设计及季节性施工措施等内容的深化。在成绩考核方面,可以结合生产实习环节通过ppt汇报等环节进行,亦可与实习企业联合进行考核,效果较好。

2.5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措施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主要包括钢筋混凝土梁盖设计、单层工业厂房设计两个环节,是对混凝土结构及基本原理教学的重要补充。对于钢筋混凝土梁盖设计部分,主要以理论计算为主,应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内化、积累;对于单层工业厂房设计部分,则主要注重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改革措施如下。

单层工业厂房设计的主要作用是将课程中所学的单个知识点,如单个受力构件设计计算方法、荷载计算方法、内力计算方法、内力组合原则等实际应用于厂房建筑整体的结构设计中,让学生通过设计理解所掌握的计算方法在工程中如何运用,怎样实现教材内大量的构造措施等。雷洋[4]等对单层工业厂房课程设计的设计内容及重难点进行剖析,并提出改进教学质量的方法,具体如下:①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教学。该课程设计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教师要在教学中以讲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为重点,以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各个知识点为目的。本人在教学中尝试采用“倒叙法,即根据设计结果反推设计过程,抓住每个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各个击破,教学效果较好。②合理安排教与学关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从教学过程的性质来看,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领导、组织和控制这一角度出发的。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必须积极参与,然后才能成为积极的推动者,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就是“教”与“学”同时在场时对学生的角色定位。③合理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设计效率。我校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间安排上是按照二周,学时排在学生没课的时间和周末,这样从第一次课到最后一次课最久能拖一个月之久,需加强过程控制,方可确保设计质量。

此外,笔者认为,对于单层工业厂房设计这块,为确保设计质量,应加强与房屋建筑学等课程的互动、沟通,在指导教师配置方面,亦可以配置房建老师及企业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指导。

3 结论

土木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其应用型人才能力的培养主要取决了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实施。课程设计作为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内化理论知识、拓展实践技能等有重要指导意义,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加强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积极意义也在于此。

参考文献:

[1]李玉根,师丽,彭军,鲍亮亮.地方性院校《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研究[J].大家,2012.6:200-202.

[2]彭军,李翔宇.钢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3(下):243-244.

[3]吴凤平,万爱华,李明孝,王文萱.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尝试[J].今日科苑,2007.10:125.

[4]雷洋,刘幸.单层工业厂房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探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增刊:170-172.

[5]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6]林健.构建工程实践教育体系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2012.13.

注:教学管理与实验室建设管理研究项目。

上一篇:思修试题及答案汇总下一篇:公共卫生知识竞赛和技能大赛习题集(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