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生教研组教学计划

2024-07-07

理化生教研组教学计划(精选9篇)

篇1:理化生教研组教学计划

本学期,理化生教研组工作继续结合理化生教研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计划:

一、精心组织组内活动落实学校教学安排。

1、对本期组内活动做如下安排:

(1)每周集体备课时,组内由一位教师分享本周教学反思后的心得体会,比如学科间渗透的效果,应对不同学情采取的教学方法的效果。

(2)每周由每位教师推荐一篇好文章,组内教师共同阅读学习,最大限度的利用优质资源。

(3)每周组内每位教师至少听三节课,选出其中一节精品课分享听课收获。

(4)按要求及时高质量的完成一篇好字、一篇个人教育叙事或教学随笔、一节研讨课、一篇有价值的教师论文或经验总结、一个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一套标准化试题。

2、为迎接学校四个专项比赛(即教学能手评比活动;教师钢笔粉笔字大比拼活动;“说课―讲课―评课”活动;优秀教育论文评选活动),组内教师进行如下练兵准备:

(1)每天朗读一篇文章,使语音语调更加优美,增强教师的语言魅力。

(2)每周每位教师分享一份优秀板书设计,做到重难点突出,体现知识内部系统联系,美观大方。

(3)每周阅读一边优秀相关学科文献(除一篇稿文章外),为做出优秀论文打好基础。

(4)每周至少听评组内教师一节课,指出不足、吸取成功经验,在进入“说―讲―评”活动前自我磨练,实现共同提高。

(5)充分利用好学校提供的各项资源,积极参加各种教科研活动和培训活动,提高自身教科研水平,达到科研兴教的目标。

二、发挥学科综合优势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1、充分利用理化生实验室的优质资源,开好每一科实验课,完善实验用品统计表,上好每一节实验课,提前一周准备好所需实验用品,实验课后要有实验反思,让学生再动手过程中提高能力,为中考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注重理化生学科间渗透,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三、积极准备备战中考。

1、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根据课标重点进行教材剖析、明确教材编写意图;理清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和基本的知识点和中考考点,在教案中体现出中考考点要求;做到“一结合、两发挥、三确定”。即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优势;定时间、内容、主讲人。

2、优化作业练习的设计。严格按照《新海中学布置作业的要求》在分层次留作业,作业批改上,提倡“四要”“四必”即作业要精,质量要高,格式要严,批改要快;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同时注意严格按照中考要求,是学生形成良好的答题规范。建立规范的错题本,为今后查缺补漏做好准备。

3、培优、补差做到思想重视,情感投入,加强班级教学管理,以100%及格率,较高的优秀率为目标,抓好每一个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优化复习检测环节。基础性复习要全面打好基础;专题复习要加强横向联系,深化知识理解,构建知识网络,掌握思维方法;综合复习要巩固前两轮复习效果,提升应用技巧和能力。搞好校内月考、期中、期末各年级、各学科质量检测,认真对待每次检测的命题、监考、评卷等工作。在每次考试后认真做好“三比较”“两查找”“一分析”“一确定”“三比较”即:横向与“竞争对手”比较,纵向与原始基。础成绩和近期检测成绩比较,还要与既定目标比较。“两查找”即:查找进步,查找差距。“一分析”即:分析得失成因。“一确定”即:确定阶段目标和工作思路。

5、与本学科优秀教师多交流,吸取宝贵经验,高度重视中考信息的收集、整理与传递,提高复习工作的质量和效益。理化生组将在认真落实计划每一项的过程中,实现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学生能力的不断发展,为实现“夯实校本管理打造精业教师聚焦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成绩”的目标不断努力。

篇2:理化生教研组教学计划

这学期,我们教研组要以新课程理念和标准为指导思想。以“课堂两主”提高质量为标准,充分发挥我组“有效教学”优势,大力推进教研教改,提升教科研水平,提高教研效益。以新型的教育观,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角色转换实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的转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转变观念,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创建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教研团队,为我校理化生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可靠保证。

二、本学期教研组工作的重点

1制定科学的教研计划,精心组织实施。

2、抓好初三复习、备考工作。

4、加强全组教师的业务学习和提高。

5、加强课堂两主的探索和研究。将其作为一种教研的长效机制贯穿于教学的自始至终,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和兵团作战优势。

6、加强全组教师常规教学的管理工作。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意识,明确责任,通过全组教师都有不同程度提高而增强教研组的整体实力。

1、牢固树立责任、学习、合作、发展、主体、安全、研究、危机等意识。(态度决定一切,思想决定未来。)

2、认清当前理化生学科在中考中的地位

(二)学习和实践新课程有效教学理论、对课堂教学课型及流程、王教授“画知识树”整体、立体把握知识,实现提升自己专业技术水平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其切入点就是抓好常规工作。

1、教学工作中努力实现:理念要“新”,备课要“透”,讲课要“活”,训练要“精”,辅导要“勤”,评价要“全”,研究要“近”,学习要“真”,考评要“严”,过程要“实”。力求做到全面、全员、全程、高效。

2、进一步学习、研究、优化新课程有效教学改革,把计划落实到人,学科带头人一定把课堂两主的活动扎实开展起来,教研组课后一定及时研究和公正评价。

3、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模式。

4、月常规检查

(三)加强常规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指导、实践工作,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1、集体备课:

全组教师要按照学校要求、备课组要求认真完成备课任务,各位教师要学会利用好这一资源优势,利用集体备课这一工作平台学会取长补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2、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继续强化两个方面的工作:强化以课堂为主的训练,强化反馈。

(1)由我们所教学科的特点决定。理化生属于理科,对知识的透彻讲解、对知识的完全理解这一层次与通过练习真正形成解题能力这一层次是两个不同层次。在这一认识基础上找好二者的结合点。(就像教师演示和学生操作)

(2)在两个强化过程中做到选题要准、训练要实、反馈要快。

(3)要认识到这是我们真正实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发展过程的必由之路。

(四)积累好的经验、实施好的做法。

1、认真反思和学习在以前课堂教学改革活动的成功做法。

2、总结一些做法,期末做好书面总结。

(五)实验室与实验教学工作

实验室教师树立教学服务意识,做好学期初实验仪器、药品统计工作;按要求做好平时准备工作;维护实验室、仪器库卫生、安全工作。

每位教师应高度重视实验在化抽象为直观,突破难点,培养能力等诸多方面所能起到的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完成初三理化实验考核工作,实验员、各任课教师要做到提前做好

充分准备,利用各种时机,确保学生不要因为实验考核而影响升入重点高中。

(六)、加强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本学期继续加强课题的研究,进一步完善研究内容,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研究质量。提高研究效益,并做好课题的总结工作,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推广研究成果。

(七)、加强毕业班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操作考试的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初中毕业班理综教学把点放在加强双基和能力培养上,要求教师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实验式、开放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注重知识形成过程教学和实验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八)分析好中考试卷,做好充分系统复习准备。

初三理化的中考试卷是检测我们教学效果最权威的评价标准,研究试题的形式与内容、试题出题趋势等对指导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中考试卷也是我们平时出卷的标准、方向。

篇3:卫生理化检验技术教学方法探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通过全国普通高考录取的我校2009级与2010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 2009级164人, 2010级147人, 两个年级学生性别、年龄、入学成绩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2009级学生为LBL教学组, 2010级学生为PBL教学组。

1.2 研究内容

两组按照相同的教学大纲、教材 (朱道林主编的《卫生理化检验技术》、熊金林主编的《卫生理化检验实验指导》) 进行授课, 教学内容相同。

1.3 研究方法

PBL教学组:随机分组 (7~8人一组) , 每组选出两名组长, 即组长、副组长 (由组员轮流担任) , 组长负责组织、主持、汇报工作, 副组长负责记录、汇总、联络等事宜。教师以理化检验项目为主题, 设计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 提前一周将授课内容告知学生, 学生预习自学, 查阅、收集资料, 课堂教学中组员进行情景模拟或角色扮演, 并对问题展开讨论, 提出各自的见解, 利用已学相关课程 (如分析化学) 的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师全程指导并对争论焦点进行点评、总结。有些授课内容需结合实验进行, 学生通过实验室网络平台或电话预约实验室, 对理化检验项目进行实验设计及验证。

LBL教学组:采用以教师为主体、以大班课堂讲授知识的传统方式进行教学。

1.4 效果评估

1.4.1 客观测试

课程结束后按照考试大纲统一命题, 进行理论测试和操作技能考核, 两组考试内容、评分标准、难易度等无明显差异。

1.4.2 主观自我评估

自制调查问卷, 以匿名填写、现场上交的形式分别对PBL教学组与LBL教学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回收率达100.0%。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χ2检验和t检验) , 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客观测试成绩 (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 PBL教学组和LBL教学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相当, 差异无显著性 (t=1.114, P>0.05) , 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PBL教学组优于LBL教学组, 差异有显著性 (t=6.903, P<0.01) 。

2.2 主观自我评估结果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PBL教学法形式新颖、课堂气氛活跃、有吸引力, 对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很有帮助, 提高了团队协作、分析及解决问题、语言组织表达、沟通交流、文献检索及应用、科学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调查还发现PBL教学组学生普遍认为学习时间不足、学习压力较大, 学习内容在全面性、完整性、连贯性方面有待加强 (见表2) 。

3 讨论

(1) PBL教学组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注意力集中, 学习主动、积极, 学习参与性强, 能不断提出自己的见解;该组学生在科学思维、科研意识、创新意识、人际沟通能力等方面优于LBL教学组学生。如PBL教学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第九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获二等奖一名, 三等奖两名。

(2) PBL教学组学生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锻炼了操作技能, 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际理化检验项目的分析讨论, 形成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也得以提高, 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明显优于LBL教学组。

(3) 通过PBL教学, 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通过检索、阅读文献, 对书本以外的新知识、新观点、新领域进行研究探索, 达到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目的。多名学生组队申报了“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获得省级立项4项, 校级立项2项。

(4) PBL教学法的运用对教师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也发挥了一定作用。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 为了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师必须不断学习, 扩大知识面, 更新知识结构。

PBL不仅是教学方法, 更是重要的教育理念, 它强调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人际沟通、团队协作、深入理解与批判思维能力培养。通过PBL教学法的应用, 教师对PBL理念的接受程度及PBL多变性、复杂性的理解得以加强, 充分发挥了教学相长的作用。因此, 应因地制宜, 结合国情和学校实际情况, 探索适合我国医学教育的PBL教学模式[10]。

摘要:以我校2009级与2010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 探讨PBL教学法在卫生理化检验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卫生理化检验技术,PBL教学法,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文芳, 梅勇, 朱长才.公共卫生人才检验技能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8 (3) :365-366.

[2]王苏华, 邢光伟, 陆荣柱, 等.医学检验专业卫生理化检验的教学体会[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8 (9) :1139-1140.

[3]海华, 龙艳, 全裔, 等.PBL教学在检验医学教学的应用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 (7) :900-901.

[4]侯振江, 王娇.PBL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思考[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 32 (4) :521-523.

[5]Spinello E, Fischbach R.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public health instruction:a pilot study of an online simulation as a problem-based learning approach[J].Educ Health (Abingdon) , 2004, 17 (3) :365-373.

[6]Neville A J.Problem-based on learning and medical education forty years.A review of its effects on knowledge and clinical performance[J].Med Princ Pract, 2009, 18 (1) :1-9.

[7]贾宝洋, 关晓辉, 杨志平, 等.PBL与传统教学在消化科教学中的比较[J].现代预防医学, 2010, 37 (28) :3480-3481, 3488.

[8]王钰, 艾恒, 仇容, 等.浅议高职高专基础医学课程中PBL教学法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13, 31 (11) :40-41.

[9]俞颖, 李晓, 黄丽丽, 等.浅谈PBL教学模式下教师的重要性[J].西北医学教育, 2012, 20 (1) :116-119.

篇4:理化生教学的整合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8G633.9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09(A)—0059—01

新课程改革已成为转变学习观念的一场革命。学习是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创设自由、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贴近生活实际,自主与合作地探究,实现知识的再“创造”。

理化生教学的整合探究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养成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还可以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个性的发展,乃至完美人格的形成呢?本文试着从以下几方面讨论。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欲望

1.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的情境

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往往比较枯燥乏味,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实践。

在学习“水的人工净化”时,我设置了一个生活场景:兰州市民的日常饮用水来自于黄河,而黄河水含有大量泥沙、悬浮物和细菌,这样的水能饮用吗?用哪些办法可以喝上清洁的自来水?同学们分组讨论,并陈述讨论的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与共享,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教学。

如在“植物的呼吸作用”的教学中,联系萝卜、蔬菜的萎蔫,引入呼吸作用中水分、有机物的散失,然后以新鲜蔬菜与煮熟的蔬菜为原料,开展学生分组实验探究,从而轻松愉快地完成了有关植物呼吸作用的教学。在学习克隆技术时,可引导学生思考农牧业生产中如何通過改良生物性状增加产量、控制疾病发生的问题。学习“传染病”时,结合“禽流感”、“非典”的知识,让学生知道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明白了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

通过上述个案的进行,在教学中适当地联系生活实际,诱发问题情境,寻找学生思维发展的最近区域,使学生对其可望又可及,这样才能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避免了课本理论知识学习的枯燥乏味,提高了课堂45分钟学习的效率。

2. 结合热点问题,创设问题的情境

孙惠玲教师在“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撰写相关的小论文,开展课堂禁毒教学,使得学生深深懂得吸毒对社会、对家庭的巨大危害,懂得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真正意义。

化学老师结合生活中用火安全、用电安全、食品安全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物理教师结合“神州6号”的成功发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利用科学发展前沿的热点问题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实现知识的再现,还能创建宽松的学习环境。

二、构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我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书写实验承诺书,培养学生的诚信度。其次,在分组实验时将教材中的验证实验改为探究实验,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整个实验过程注重“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原则,无论实验的成败,都不断鼓励学生,并要求同学们总结经验教训。通过一系列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会准确地观察和分析探究现象,获得探究结论,培养合作意识,实现资源共享、差异互补、协同发展。

邢清老师在“光的反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实验,通过学生答辩,评价实验过程的得失,引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保持学生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养成终身探究学习的习惯。

三、结束语

篇5:理化生教研组计划

理化生教研组工作计划

襄河农场学校 杨晶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教研组工作旨在落实并细化学校教导处有关教学的工作计划,认真贯彻“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理念,借助于具体工作机制,备课组建设,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扎实提高日常教学效率,优化教育教学效果,全面提升教学效能,增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具体工作

1、加强日程教学管理,规范备课组活动。

为进一步规范日常教学行为,结合备课组活动,各备课组学期初制定出详细计划。明确本学期工作方向,团结协作,努力钻研,创新发展,发挥学科特色,积极构建和谐教研组,争创“学习型教研组”。

搞好集体备课工作。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原则下,要求人人参与,有序实效。做到内容详实,格式规范,集体备课主要解决老师们在钻研教材中的困惑和疑问,交流处理教材的方法,探讨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及时解决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点滴问题。实现在数量上保证,在质量上提高,改革课堂教学。

教学中,教师要:

⑴转变观念,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内需而主动地学习,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⑵改进教法,指导学法。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善传统的教法,渗透新的教改思想,同时必须积极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并善于运用课堂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向课堂教学要效益,使课堂教学出成果,以达到提高业务能力和提高学习水平的双重目的。

2、充分发挥备课组共同体功能参加学校教学公开

根据教导处公布课表,每位教师在为期一周的教学周活动中,至少听课2节以上,青年教师撰写论文、听评课学习体会并在教研组内交流。

3、重视实验

实验对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化抽象为具体,对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有着重要作用。为此,各科任教师要按课标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全部实验教学任务,并作好记录,争取在中考实验操作考试中取得佳绩。

4.着力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加强对青年教师备课和上课的指导,探讨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和方法,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种讲座、讨论、参观等学习,帮助青年教师熟悉教学业务,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5.加强毕业班物理、化学教学工作,提高毕业班教学的质量 初中毕业班理化教学要把重点放在加强双基和能力培养上,要求教师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注重知识形成过程教学和实验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同时积极进行复习教学研讨活动,共同研究历届中考试卷,交流复习经验,明确复习方向,努力提高理化成绩。

6、促进教师自我成长和发展。

⑴加强理论、专业知识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教师自主发展力。

⑵注重课堂教学研究,积极参与校内外教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各项能力。

篇6:理化生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本期在以往教研工作的基础之上,应以教育教学理论,抓教学常规工作,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为教研工作重点。力争使新课程的理念能在理化生的课堂教学中得到更好的贯彻和实施。

二、基本情况分析

1、教师情况分析:本组本期教师共计13人,有转学科的2人,还有两位教师担任学校行政领导工作,还有一位教师兼职学校校医工作,从结构上看分配合理,有老、中、青搭配。

2、学生情况分析:有初一7个班级的生物,初二8个班级的物理和生物,初三10个班级的物理、生物、化学,共计25个教学班级,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而且基础较差,特别是初三学生面临中考的压力,基础差,时间紧,教学任务繁重。

三、具体措施:

1、增强教研组的名主意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以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标准。

2、以新的课程标准、理念指导学科教学,加强课堂教学效率;积极完成实验教学,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3、完善备课制度,坚持先备、后听、再讲;

4、加强青年教师的辅导、带动工作;

5、组织好本组青年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

6、毕业班教学始终是教学工作的重点,也当然是教研工作的重点。我把重点放在加强双基和能力培养上,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上,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加强实验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积极进行复习教学研讨活动。同时要求本组教师特别要注重把握中考的方向,分析中考的特点和热门考题。

7、加强教学常规工作检查,配合教务处做好听、备课记录和作业的批改的检查和抽查工作,认真学习邻校的教研经验,切实提高备课和上课的质量,控制和把握好学生的作业量,规范作业批改。

8、加强教学经验的积累,虚心学习,创造条件,有机会力争使全组教师多参加各类各级组织的教学教研活动

篇7:理化生教研组工作计划

本学期理化生地教研组的工作,将以提高课堂效率为工作方向,以探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工作重点,以大力提高全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工作目标,结合学科特点,形成教学特色,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全面开展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学习及课程实施试验,力争使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能在课堂教学中落到实处。

二、日常工作

1、加强教研组建设。教研组活动要提前做好计划,做到每次活动有计划、有主题、有记录,随时研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并研究制定对策,教研活动要围绕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主题展开。

2、组织全组教师认真研讨学习各学科新的《课程标准》,进一步领会课改精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素质。初二的地理、生物教师和初三的物理、化学教师要随时关注中考的最新动态,统一教学的计划、内容和测验等,并做好测试后的成绩统计分析。

3、督促教师学习教学常规管理办法,精心研究新的学案,备好导案,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关心后进生的学习,及时做好教学总结和反思,增强教师的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使教研组成为贯彻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阵地。

4、每位教师要做好自己所任教班级的教学管理,研究教学,提高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与全组老师齐心协力抓好日常教学和学案式教学研究。

5、征集、评选论文、经验总结,并向上一级推荐。

6、做好学法与教法的交流活动。使本组成员的业务素质有一个新的突破,上一个新台阶。

三、处理好常规教学与改革的关系,进一步明确教研方向

1、定期组织全体成员深入课堂听课,研究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设性意见。

篇8:日常教学中理化知识的互相渗透

作为一名亲身经历了整个改革过程的一线老师, 几年的合科之路给我留最深刻的印象。合科后的教师知识面更广了, 授课过程中理化知识的整合更全面了, 以前只教一门物理, 遇到理化部分的综合题, 教授起来就比较困难, 甚至讲授得不全面、不到位, 讲授效果很差, 甚至有时出现综合题物理老师不愿讲, 化学老师也不愿讲的尴尬局面。合科之后, 理科教师物理、化学两科都教, 教师的知识面宽了, 对综合知识的讲解也更加详尽了, 教学效果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 我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够有针对性的对物理、化学教学中有关联的知识进行穿插, 将物理课时能够随时涉及到化学知识, 讲化学课时也能延伸到物理, 使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上就能经常地锻炼理化综合题, 提高了学生解决这部分综合题的能力。

如物理九年级《热和能》一章中涉及“提高锅炉效率问题”书上介绍的几种方法有:把煤磨成煤粉用空气吹如炉膛中, 这就比煤块燃烧得更充分;加大送风量, 可以使燃烧更加充分;增加受热面积, 减少热量的损失等等。我在讲授这部分时, 不仅从物理的角度讲解了, 这几种方法是如何提高锅炉的效率的, 同时我把这个问题引导化学知识上, 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方法的前两项涉及了化学上的什么知识啊?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是什么?如何用化学上的燃烧知识解释上述燃料充分燃烧的内容?你还能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决上述提高锅炉效率的问题吗?再如, 在教授物理课能源的消耗与环境的影响时, 书上介绍了使用化石燃料时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我因势利导提出:同学们能不能回想一下我们学过的化学知识中, 对大气造成污染的气体是什么?它们主要是那些原因造成的?有哪些方法?这样就将物理和化学中关于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综合在一起。同样化学课中也能渗透物理的知识。如:化学《空气》一节中, 涉及到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量, 其中有磷燃烧后导致气体压强减小, 外界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集气瓶中, 以及第六章学习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时, 有关于二氧化碳密度的知识, 这些内容都要涉及到物理中大气压强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的知识。同时物理和化学课本中还有许多交叉的内容, 如两本书中都有关于物质构成、分子的基本理论、以及与环境保护的内容, 老师在教学中都可以进行的穿插讲解, 两本书上的知识可以相互补充, 使学生对对所学的内容更加全面。

让学生在学习物理时, 随时联系化学知识, 学生解决化学化学问题时, 能够熟练地使用物理知识, 并能将两者在日常教学中结合起来, 只有我们的理化合科才办的到。理化合科适应了中考, 促进了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而且综合性越来越强, 新的边缘科学与交叉学科层出不穷, 从而促成了学科间的融合, 使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知识变得密不可分, 因而, 以体现学科知识融合的综合性课程取代传统的理化生分科的课程设置也就成了必然。施行科学的合科教学是对传统的分科教学的一次强有力的冲击, 搞好合科教学, 提高合科教学质量, 在这一点上我们的教师做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 教师们已经注意到自然科学课必须注重不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 较好地避免了传统分科教学带来的学科封闭状态, 能给学生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摘要: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而且综合性越来越强, 新的边缘科学与交叉学科层出不穷, 从而促成了学科间的融合, 使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知识变得密不可分, 因而, 以体现学科知识融合的综合性课程取代传统的理化生分科的课程设置也就成了必然。本文主要介绍了日常教学中理化知识的互相渗透。

篇9:理化生教研组教学计划

1.本课题选题的依据、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包括理论与实践价值)

(1)选题依据:根据大庆市教育科学2013年度“十二五” 规划课题申报指南所列举的研究领域及选题方向,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基础自拟。

(2)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被誉为美国20 世纪最富盛名的教育家之一——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基尔帕屈克教授所认为:教学过程重要的不是让你知道什么,而是让你知道如何寻找需要的知识。正如,互动式教学的目标并不是教给学生死的数据和事实,而是要教学生掌握“批判、辨证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们能在互动环节中掌握寻找需要知识的能力。在今后的互动式教学的探索过程中,要考虑适用的教学环境,只有因时、因地、因人的适当采用,才能在高校教学中发挥其最大的效用、取得最好的效果。

国外对有效教学的研究侧重于两点:一是对教师特征或品质的研究。教师的教学有效性首先被认为是教师拥有某些特点,特别是人格特征或品质的结果,教师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因而侧重研究这些特征或品质。二是研究与教学工作相关的特征或品质,如体谅学生、教学能力强,学科知识丰富等。他们的研究基本没有关注课堂中所发生的师生活动,特别是忽视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

国内研究者对高效教学的追求和互动课堂的研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不断在发展,但是比起国外相关研究,我国的有效教学有四个方面值得关注:第一方面,对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缺乏系统性;第二方面,引鉴国外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论文居多,而真正体现我国素质教育对有效教学的要求的论文太少;第三方面,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更多地停留在学生有效地接受书本知识,而对怎样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学习,让学生有意义的接受和主动地去发现学习的研究,怎样通过师生、生生在课堂上的有机互动来实现教学高效,可以说还不很成熟。第四方面、课改实验区总结出的成果多为操作策略,关注的更多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对教师在教学互动中的作用关注不够,对教师从事课堂教学的幸福体验关注不够,还没有一个学校将互动策略和高效目标有机结合。他们对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探讨和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没有一套指导教育薄弱地区学校课堂高效教学的有效策略。

(3)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选题的意义:

(1)有利于转变落后的课程观念,推进新课改,提高校本教研和学校科研的质量,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方式、策略和基本规律;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优化学生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主动快乐高效的学习,实现学习革命;全面达成育人目标,探索一条适合初中教学实际、大面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改革新路。

(2)有利于为初中课程改革营造良好的课改氛围,搭建新的课改平台,促进教师的成长。

研究价值:

(1) 对解决城镇初中在推进初中课程改革中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示范作用。

(2)利于学生良好学习心态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利于教师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切实增加教师的事业成就感从和从教自豪感,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本课题核心概念界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与突破之处;

1.核心概念的界定

高效:高效的课堂教学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是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效果和高效益。互动:是指一种相互使彼此发生作用或变化的过程,教学互动是一种课堂教学操作策略,旨在通过课堂上民主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学生学习的高效和教师教学的愉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或手段。

2.研究的目标

(1)探索出适应于初中课改背景下的高效互动课堂教学策略,在班级学科试点,总结经验, 年级学科推广。

(2)探索出适应课改背景下高效互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

3.研究的内容

(1)初中课堂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2)高效互动课堂学科教学策略构建及实践的研究。

(3)高效互动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4.主要观点和创新与突破之处

课堂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堂互动是在教育思想和合作探究理论指导下,构建的一种能使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体现全新的教学理念,而且将极大的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積极性,学生的潜能和创新思维将得到充分的施展,学生的品位、意志和作为也将有很大的提高。本课题重在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流程,注重自然生成课堂状态,把教师的高效愉悦的教和学生高效快乐的学在课堂中有机地统一起来,既关注学生的成长和体验,也关注教师的发展和幸福,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实现学校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具体措施、实施步骤和预期研究成果(包括主要阶段性成果与最终研究成果的完成时间、成果名称、成果形式)(不少于2000字,可附页)。

1.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措施、步骤

第一阶段为前期准备阶段(2013年7月——2013年10月)

这阶段的主要任务有:

(1)总结前面一段时间新课程教学中师生互动交流的经验。

(2)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十二五”课题的选题。

(3)制定研究方案,反复论证和修改;(4)申报研究课题的立项,培训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

第二阶段为中期实施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11月)

这阶段的主要任务有:

(1)理化生课堂教学中渗透课题研究的内容。

(2)文献比较研究。

(3)每学期举行一次课题研究研讨会。

(4)每学期开展以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方式理论、课题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案例等课题研究阶段性评比。

(5)加强反思总结,调整研究方向,使其更切合实际。

第三阶段为后期总结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7月)

这阶段的主要任务有:

(1)收集课题研究实施中材料。

(2)形成终期成果。

(3)课题研究成果推广。

2.课题研究方法

(1)变量实验法、对比法。实验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前期测试,使实验班与对照班具同质性,对实验班施加实验变量,对照班不施加实验变量,实验班与对照班按同一标准、同一程序、同一时间进行,然后比较研究。

(2)案例分析法通过组织听课、讲课的方式,进行案例分析,确定系统可行性方案。

(3)问卷调查法,辅以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等。要求课题组成员对高效课堂出现的值得研究的问题进行个案分析,并做好记录。每学期上交一篇课题研究的个案分析,每学期召开一次课题组教师会议,讨论、交流研究的内容,相互进行借鉴,并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研究方向。

3.预期研究成果

(1)各种实践活动的记实材料、文字资料。

(2)问卷调查。

(3)研究报告,学术论文集。

(4)体现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公开课集。

课题可行性论证:

课题研究理论与实践基础(前期研究或认识、已有成果);

·课题主持人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研究能力和组成结构(参加者学历、职称、年龄、学术经历等,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与分工);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1500字左右)

1.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并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促进者、成功的组织者、平等的合作者。认知心理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我们不是要建造一个活着的小型藏书室,而是要让学生自己来思考,得出知识获得的过程。情感心理学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一个促进者,教师通过与学生建立融洽的个人关系,促进学生的成长。师生之间要坦诚相见、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情感心理学教学理论强调自上而下的学习,重视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支持性的环境。教师的任务是搭建脚手架,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效线索,鼓励学生自生项目,通过不同观点之间的讨论与交流深入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它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实践基础:近几年来,在素质教育方针的指引下,在新课程理念的渗透下,绝大部分老师都在积极主动地尝试,探索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过去课堂上“满堂灌”的现象,能够创设问题情境,放手让学生积极探究,同时也注重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创新的能力。通过教师们的努力,课堂教学收到了实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良现状:城镇初中不少教师只注重知识的讲解、传授,又由于有些学校硬件设施不够强硬,很多基本的物理实验仪器没有,导致很多有必要的实验没有让学生有机会去亲自操作,感受不到科学现象的奥妙,对物理前沿的知识也没有足够的认识;师生互动仅是“蜻蜓点水”,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老师对学生学习的态度、情感以及师生的互动合作关注较少,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和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脱离了师生互动的数学课堂就显得单一、沉闷,教师的教学势必会收到事倍功半之效。同时缺乏师生互动的课堂,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显得严肃,缺乏自然与和谐。学生之间不能很好地形成互动协作的伙伴关系,教师又不能为课堂提供互动探究的条件,老师讲得很吃力,學生学得很枯燥,很疲劳。

2.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研究能力和组成结构

课题主持人申敬红所主持的科研课题《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及其有效性研究》已结题,积累了宝贵的研究经验,本人多次参加国家级课题研究工作均被评为课题研究先进个人,多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曾获得教育教学突出贡献奖,大庆市校本培训先进个人,大庆市“三八红旗手”,大庆市优秀教师,县教科研骨干教师,县优秀兼职教研员,个人事迹多次被媒体报道,有一定的影响力。

课题组成员分工:

第一组:组长:陈婧 组员:刘华 何冰冰 纪海泉 张永

任务:录像课

第二组:组长:包凤权 组员: 陈彦章 金鑫

任务:课题研究方案编制

第三组:组长:张玉梅 组员: 郑玉国 石敬坤

任务:问卷设计调查

第四组:组长:于洪霞 组员:刘桂玲 赵明荣

任务:撰写研究报告

3.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领导重视:学校领导积极鼓励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把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作为办学之本,针对目前学生实际情况,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方面给予高度重视。

(2)有成功的经验作基础:我校理化生组多次参与国家级、省级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上学期刚刚结束了课题《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及其有效性研究》的研究,积累了许多的成功经验。

(3)物质保证:学校为课题组的实验研究提供必要的时间、物力和财力保证,有计划地安排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转变教学理念,提高实验研究能力。

(4)制度保证:建立课题定期活动制度,立足于实践研究。小组内要及时召开会议,及时探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积极反思总结,及时开展交流,认真撰写論文。

二、研究情况

根据《课题研究工作计划》,我们课题组于2013年7月召开了课题组核心成员会议,总结了前一段时间课堂教学中师生高效互动的经验,确定了《十二.五》课题的选题,商议研讨了如何填写《申请.评审书》,确定了主要参加者;2013年10月初召开了课题组全体成员会议,对课题的来源,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研究的范围,核心概念的界定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反复论证和修改,并于10月9日正式填写了课题《申请.评审书》;2013年12月23日,课题正式开题,县科研所徐所长等五位专家亲临指导,高屋建领地为我们课题组的课题研究开展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帮助我们校正了航向,使我们少走了许多弯路,增加了课题研究的实用性和实效性,使课题的研究更加科学规范,有序高效,依据专家组的意见,我们在以下七个方面做了变更

1.时间的调整:2013年7月改为2013年7月初

2013年11月改为2013年11月末

2013年12月改为2013年12月末

2014年11月改为2014年11月末

2015年7月改为2015年7月初

2.变量实验法改为教育实验法

3.问卷调查改为调查报告

4.录像课改为体现《初中理化生高效互动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录像课集

5.增加:评价体系的研究

6.增加:成员分工表

7.增加:成员分工中组长的分工,包凤权,负责课题成员的分工,成员的培训,成果的上报,问题的解答,各项工作的协调。

2013年12月,申敬红被县中教部禹主任任命为新浪show管理员,这样可以通过这一交流平台与全县物理老师共同商讨高效互动课堂教学的方法、策略等,分享彼此的成功经验,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实现双赢,达到了“墙内开花墙内香”的目的。

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陈彦章、张永、刘桂了国家和省级培训。

2014年2月和2014年4月课题组组长包凤权分别做了题为《如何创建高校课堂》和《高校课堂22条》专题讲座,课题组成员参加并记下了详细的培训笔记,明确了高校课堂教学策略,并将所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减少了无效劳动,提高了课堂效率。

2014年3月,申敬红和刘华参加了大庆市教师修学院举办的“十二.五”期间教育科研培训班,完成了《教育科研研究过程》、《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科研成果的表述》、《课题研究材料的整理与撰写》学习任务。

2014年4月张玉梅,刘华参加了我先县青年教师说课比赛,并于同年9月参加了全县青年教师大讲赛,申敬红、张永、包凤权、赵明荣指导老师和大讲赛的评委。

2014年5月至12月,课题组成员先后进行了录像课的录制工作,课题组将所有录像课的材料编制成录像课集保存了下来,为进一步研究高效互动课堂教学策略积累了十分有价值的材料。

2014年9月课题组的申敬红、张玉梅、陈婧、包凤权参加了大庆市首届中小学优质录像课活动。

2014年10月申敬红、张玉梅、张永参加了黑龙江省教师培训。

2014年11月申敬红、张玉梅、刘华、何冰冰在我校高校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分别上了《电阻和变阻器》《凸透镜成像》《常见的酸和碱》《氧气的性质》观摩课。

2014年12月张永参加了黑龙江省远程教学设备使用培训,并将其培训内容与大家分享,部分教师将其所带回的软件录入电脑中,并应用于堂教学实践中,让课题组老师真正享用了培训的效益。

2014年12月于洪霞参加了市级科研课题《优化集体备课的研究》(已结题)。

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教师的实践能力,也使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理论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课题组全体成员共同研究制定《理化生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理化生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的策略》、《理化生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内容如下:

(一)理化生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1.教师方面

(1)充分的课前准备,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所在,在备课时对于教学中的重点环节及问题要充分预设,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合理地讲练,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2)活跃的课堂状态。启发激趣,让课堂变得生动。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3)创新的教学方式。提倡“合作”,让课堂变得融洽。 以“小组合作”“多边合作”“全班合作”等形式创设学生之间互学互补互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实现个性差异互补,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

2.学生方面

(1)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要对学生进行普遍的关注

(3)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关注

3.教法方面

(1)营造能够给所有的学生以尊严的氛围。

(2)营造让所有学生都洋溢生命活力的氛围。

(3)营造能够让学生自我管理的氛围。

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课堂,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教师的生命价值更主要地是体现在课堂上,我们课题组全体教师抱着吸纳革新的态度,目的就是要将课堂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二)理化生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的策略

1.动机因素方面

(1)师生之间在人格平等。

(2)师生之间要互相理解。

(3)师生之间要互相尊重。

(4)师生之间要互相信赖。

(5)师生之间要互相学习。

2.认知因素方面

(1)给学生独立人格的空间。

(2)给学生发展的空间。

(3)给学生选择的空间。

(4)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5)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

( 6 )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3.实际操作方面

(1)巧妙设计问题与情境,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

(2)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实现有效的生生互动。

(3)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实现有效的人机互动。

(4)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实现有效的情感互动。

(三)理化生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在反复研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参阅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我们制定了《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表》和《课 堂 教 学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旨在实事求是、有针对性地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做以客观公正地评价。

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表

学校名称__________评价人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评价时间__________

要求随堂听课的老师在进行评价遵循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

2.零距离的原则

3.针对性原则

4.激励性原则

2014年1月课题组进行了问卷调差,从调查问卷中,主要反映出以下问题:

1.部分课题组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够平等,教师放不下权威的架子。

2.部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材之间不能够保持多向、丰富、适宜的信息交流。

3.部分教师存在满堂灌,拖堂的现象。

4.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合作的意识。

5.部分学生不能够踊跃参加各项学习活动。

6.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合作的意识

针对这些现象,课题组于2014年10月召开了案例交流研讨会,为此,课题组与教务处联合,对存在问题的老师进行了谈话提醒,并且新老教师结成师徒队子,以老带新,跟踪听课,时刻关注关注其课堂动态,有问题老师及时改正点缺点,使我们的理化生课堂教学实践了以下九个发面的转变:

1.“课堂”还给学生,变成“学堂”;

2.教师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互动者;

3.学生能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融为一体;

4.学生能真正做到行动、心动(思维在动)、神动(思想在动);

5.学生能厚积知识、破疑解难、优化方法、进步能力、高效学习;

6.学生在课堂上心情舒畅,有安全的学习心理环境;

7.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

8.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适中;

9.学生实现了“三跳”,即跳出课本,不再只关注课本知识;跳出课堂,关注自然、社会、生活;跳出教师,不迷信权威、不轻信已有结论。

三、阶段成果

自课题开题以来,课题组成员都能够认真撰写论文,踊跃参加各种形式的观摩课及赛课活动,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2014年4月,刘华、张玉梅在县初中教师说课大赛分别获一、二等奖。

2014年6月,刘华在全县初中调研视导中所展示的《物质的鉴别》一课,被评为优质课。

2014年9月,在大庆首届中小学优质课录像评比活动中,张玉梅、赵明荣、申敬红的作品分别获一、二等奖。

2014年9月,在全县初中青年教师大讲赛中,刘华、张玉梅均获一等奖,刘华制作的课件被评为优秀课件。

2014年10月,在全县第二届中小学教师优秀资质教具评比中,张玉梅、刘华、申敬红、张永、纪海泉、陈婧的作品分别获得一、二等奖。

2015年2月,在第八届全国中小学活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中,申敬红、刘华、赵明荣、张永的课例分别被评为一、二、三等奖。

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刘华、赵明荣、陈彦章、张永所撰写的论文,分别在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

2014年5月,张永、陈彦章被评为大庆市教育学会系统“十二五”期间先进个人。

2014年9月,在全县初中青年教师大赛中,包凤权、申敬红、张永、赵明荣、分别被评为优秀评委和优秀指导教师。

2014年10月,申敬红、刘华、包凤权、张永分别被评为市级、县级、校级优秀教师。

2014年11月,申敬红、刘华在省送教下乡活动中,分别进行了《力》和《燃料的燃烧与灭火》的展示课,均获得了省教研员的高度评价,其中申敬红本节课的录像光盘分别按要求送交省教研员和市教研室主任处,他们将对《力》这节物理课中的高效互动活动环节进行研究和借鉴,同时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并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熏陶学生,申敬红被学校推荐为大庆市师德标兵候选人。

以上成绩的取得源自于县科研所专家的理论指导,源自于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源自于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密切配合,我们课题组全体老师会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继续努力,将课题研究工作推向一个新高度。

四、课题研究中存在问题

1.课题组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教科研时间显得非常紧张。

2.个别课题组成员对个案的分析不够深入,不能带着问题反复思考研究,不能把常规教学中的“困惑”变成问题,缺少问题意识。

3.收集的研究材料不够规范。

4.参加各级培训的老师人数较少。

5.课题主持人与课题组成员的课题的研究沟通较少。

五、改进措施

1.进一步利用集体探究、同伴互引、骨干师范、网络交流的有效手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2.进一步完善各种课题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3.开展好五月份的课题研究交流会,为课题结题做好充分准备。

4.增加教师教学、研究时的照片。

5.不断积累总结,不断更新观念,增强科研意识,增强“先导”意识,增强“主动”意识,增强“过程”意识,增强“创新”意识,

6.更新知识结構,不断整合教材,巧妙挖掘课堂资源,争取编写出理化生校本教材。

7.用理性的目光,大胆尝试,创造性地改进自己的工作,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业内的行家里手。

总之,经过课题《初中理化生高效互动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使我们课题组成员清楚地认识到教育应该是一项实践与研究紧密结合,充满探索和挑战,饱含人性情趣的事业。实践是研究的源泉,研究推动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课题组成员一定会将“研究,实践”二者有机结合,走“科研兴校”、“科教兴师”之路,向科研要效率,让合作、学习、研究成为我们教师工作的常态,相信通过对课题的进一步研究,一定会使全体课题组成员真正成为“实践的研究者”和“研究的实践者”,将以上教学策略内化为一种教学风格,展现在理化生课堂教学上,将理论最终转化为教学生产力,促进教育的发展。

上一篇:《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通知》下一篇:2010六一儿童节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