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景点导游词讲解

2024-07-23

河北景点导游词讲解(共8篇)

篇1:河北景点导游词讲解

邯郸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内涵很深的文明古城。它地处河北省最南端,西临太行山,南靠清漳河,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其城市为何取名“邯郸”,在《汉书》中还有过专门的记载:邯:山名,郸:尽也。邯山至此而尽,故名邯郸。悠久的历史,蕴育了丰厚的文化,使邯郸成为我国著名的成语典故之乡。“邯郸学步”、“胡服骑射”、“负荆请罪”以及“将相和”、“黄粱美梦”等这些妇孺皆知的成语都出自于邯郸。邯郸市内的著名旅游景点除了邯郸市博物馆、武灵丛台、学步桥、回车巷、黄粱梦吕仙祠等外,还有我国建园最早、领导人题词最多的烈士陵园--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今天我就带大家参观这座具有民族建筑风格和园林艺术的我国著名的烈士陵园。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位于邯郸市区中心区域陵园路60号,是为纪念八路军总部前方司令部、政治部、晋冀鲁豫军区及一二九师牺牲的烈士而修建的。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定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河北省国防办列为“国防教育基地”。我们可以这样说: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筹备、修建和落成的过程,本身就描绘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一二九师奉党中央派遣,开辟晋冀豫抗日根据地。1937年9月30日,在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率领下,由陕西出师抗日。10月初,先头部队进抵太原,19日袭击阳明堡日寇飞机场,焚毁敌机24架。接着一二九师主力挺进太行山区,创建了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1938年春,邓小平任一二九师政委。一二九师在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下转战华北敌后,开辟了石德、石太路以南,陇海路以北,同蒲路以东,津浦路以西,横跨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四省共190多个县,我国最大的抗日根据地之一--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它以京汉铁路为界,西部是连绵起伏的太行山,东部除泰山之外是富饶辽阔的千里平原,包括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四个战略区。具有“表里河山”之称,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地区幅员最大、人口最多的抗日根据地之一。

?1941年7月18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在太行山成立,统一了全边区的政权工作,推动了抗日斗争形势的迅速发展。为了指挥华北抗战,朱德、彭德怀、杨尚昆、左权率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进驻太行山区,使这一地区成为华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心脏和神经中枢。抗战胜利后,刘伯承、邓小平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上党战役和邯郸战役,该区成为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的主要战场和全国大反攻的重要战略基地。1948年5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与晋察冀边区政府合并成立华北人民政府,晋冀鲁豫边区完成了历史赋予它的光荣使命。

?在晋冀鲁豫边区这块英雄的土地上,数十万优秀的中华儿女,曾经历了4万次浴血奋战,粉碎了日军的野蛮扫荡和蚕食,击退了国民党军队大规模的挑衅和进攻,消灭了数百万敌人,在这里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为了纪念这些革命烈士,1945年7月,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号召继承烈士的遗志,踏着烈士的血迹前进。中共“七大”代表及延安人民代表举行了“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并酝酿抗战胜利后建立烈士陵园。毛泽东、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为建立陵园题了词。

委托参加大会的晋冀鲁豫边区代表转交边区有关部门。于是,建立烈士陵园便成了全区党政军民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1946年3月19日,晋冀鲁豫边区第一届第二次会议在边区首府邯郸隆重开幕。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在大会上提出了建立烈士陵园的建议,被大会采纳。3月27日,大会执行主席聂荣臻宣布建立烈士陵园的提案时,受到全体参议员的赞同和欢迎,讨论通过了修建烈士陵园的五项办法:“在邯郸建立陵园,作为总的、代表性的陵园。主要纪念八路军前方总部,一二九师暨晋冀鲁豫军区之牺牲士。……”并通过了有关决议。

决议通过的当天下午,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副主席戎子和、参议会副议长邢肇棠、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副政委薄一波、张际春、参谋长李达等偕同全体参议员到邯郸城南郊举行破土奠基仪式,刘伯承挖了第一锨土,并发表了讲话。在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的领导下,组成了由刘伯承、杨秀峰、邢肇棠、张际春、薄一波组成的“筹建委员会”。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自1946年始建至1950年落成历时四年,在那战火不断,物质及其匮乏的时期,想要建造宏大的烈士纪念建筑物是十分艰难的,陵园始建不久,国民党军队对各解放边区发动了全面进攻,陵园建筑物在战火中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1947年初,为响应晋冀鲁豫中央局提出的“一切为战争,一切为前线”的口号,陵园主要工程停建。1947年春,在革命胜利的凯歌声中,陵园恢复全面施工,2月5日,华北人民政府民政部来函:决定将左权遗骨移葬陵园,园名暂定“人民解放军陆军一二九师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并请朱德题字。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南院于同年由晋冀鲁豫军区修建,后归烈士陵园统一管理。1950年,烈士陵园主要建筑竣工,中央决定左权将军灵柩移葬与晋冀鲁豫烈士陵园落成典礼于1950年10月21日同时隆重举行,《人民日报》刊登了“邯郸烈士陵园落成典礼暨左权烈士等移灵委员会”启事。会上,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长谢觉哉代表中央人民政府讲了话,解放军总政秘书长魏传统、华北军区代表张南生、西南军区和第二野战军代表姚继鸣、河北省人民政府杨秀峰等发言,邯郸地市党政机关、学校、部队和烈士亲属五千余人参加了大会。朱德、邓小平、刘伯承、罗荣桓及中共中央北方局、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交通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最高人民法院、中国人民银行、全国妇联等单位与个人送来挽联。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的建设和发展是在众多我党我军重要领导人的深切关怀和指示下,在边区人民的血汗浇灌下,在解放战争中的烽火中进行的。朱德在建园伊始,就再三叮嘱,要建设好陵园,让烈士安息,生者缅怀。1947年朱德来园,为陵园建设作了具体指示,看到建园的广大干部职工非常辛劳,于走后寄来二百万元(冀钞)作为奖励,陵园职工万分感动,后来用这笔钱修建了左权将军纪念馆前的“朱德桥”。陈毅多次来陵园小住,写下了“往来邯郸道,数度谒陵园。光辉照环宇,成仁齐圣贤。大众歌圣德,英勇足世传。

遗爱般般在,勿忘缔造难。”的感人诗句。1952年11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视察我国南方的归途中,在邯郸下车,专程来园参谒。周恩来总理与邓颖超一行于1959年6月来陵园参谒时,周总理对人民英雄纪念墓及“四八”烈士阁都提出了改进意见,后陵园工作人员依照总理提议改建了人民英雄纪念墓,修缮了“四八”烈士阁。

纪念墓前两组“八路”和“民兵”的雕塑是用晋冀鲁豫军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遗留下来的一亿元旧币而修建的,其意义深远。1953年,在刘伯承的帮助下,从南京中山陵起来各种松柏三百六十棵,美化了园貌。1954年,西南军区政治部将烈士血衣中的积留款一亿元(旧币)汇来,后又赠我园缴获敌人的各式武器五十件。

另外,广州市长朱光于1958年赠花卉一车厢、楠木祭桌等。社会各界的赠予和领导人大量的题词,极大的丰富了陵园的馆藏。至今已有一级文物21件,二级文物14件,三级文物38件。

篇2:河北景点导游词讲解

大家好,欢迎您来清西陵观光游览,我是导游员×××,旅途中您有什么意见和要求尽管提出来,我愿竭诚为您服务,我们今天的日程是这样为大家安排的:首先参观泰陵,中午到行宫就餐,下午参观崇陵。

泰 陵

清西陵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陵墓建筑群之一,位于北京西南125公里处的河北省易县境内。在800平方公里的陵区范围内,建有帝陵、后陵、妃园寝、王爷、公主、阿哥园寝等十四座,还有行宫、永福寺两处附属建筑及衙署营房遗址,品种齐全、布局合理。陵区内保存有古松一万五千余株,这些树不但美化了西陵,而且可以避免外界风沙的侵袭和热气、寒流的影响,为西陵营造了一个特别的小气候,使陵寝处于一个独立完整的自然环境之中,使这里的建筑,得以很好地保存。清西陵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极高,在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在1月11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4A景区。

清西陵中,雍正皇帝的泰陵建筑最早、规模最大,堪称首陵。这是一处清朝盛世时期遗存下来的古建群体,从它的选址、规划,布局都反映出当时国家的强盛以及政局的稳定,在建筑用料、工程技术,传统工艺等方面也都非常考究。

当代建筑学家讲,泰陵是一处典型的风水宝地的模式。站在大红门前五孔桥上环顾四周,可以看到,北面有连绵起伏的永宁山,为靠山,酷似屏障。永宁山是太行山的余脉,与东陵的昌瑞山属于同一脉系,此山从山西过来,如巨龙横卧中原;大红门两侧的东、西华盖山为天然门户;九龙、九凤山为环护左、右的低岭;南面形态端庄的元宝山,为泰陵的朝山;在中间广阔的平原上座落着泰陵辉宏壮丽,错落有致的建筑群。易水河从五孔桥下流过,形成山映于水,水扶于山的格局。“陵制与山水相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在这里充分体现出来,同时又展示出古代建筑学家巧夺天工的高超艺术。正如美国景观建筑学权威西蒙德先生所说的:“埃及人是在他自己预定的一条不能改变的需求道路上一直走到底,中国人在他的世界里独自徘徊时有友好的大自然来引导他拜谒上天和祖坟。所以没有任何一个地方,风景会真正成为建筑艺术材料。”

泰陵的建筑布局也非常考究,完全依照帝王生前所居宫廷格局,按礼制的需要而规划设计。以神道为中轴线贯穿南北,主体建筑安排在中轴线上,一律座北朝南;地宫座落在中轴线的末端,居中当阳,其余建筑沿中轴线次第排开。这些建筑都以准确的尺度,适宜的体量,斑斓的色彩,灵活巧妙的手法进行配制和空间组合,使陵寝的纪念性、礼制性主题有条不紊地展开并不断深化。

石牌坊是泰陵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泰陵设三架,无论是从数量还是排列形式上都独具一格。一架面南、两各东西,与北面的大红门形成一个宽敞的四合院。三架牌坊的大小、规制完全一样,均由66块大小石料,仿木卯榫结合而成,每架牌坊高12.75米,宽31.85米,为五间六柱十一楼造型,全部用巨大的青白石打造,各个部位还雕有丰富的纹饰,画面布局合理,造型生动,雕工细腻,玲珑剔透,生机盎然。这在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中尚属孤品。成为清西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最具有价值的建筑之一。

整个陵区注重对门的处理,门既可作为出入之用,也可截断空间界面。大红门是进入陵区的总门户,单檐庑殿顶,看上去质朴、凝重、敦实、稳重,视若腾龙偃卧,镇守陵前。两侧有42华里的风水墙,逶迤延展,包护陵区,愈发显出大红门的庄严气派。

具服殿独成一院,是供后代皇帝、后妃来谒陵祭祖时更换衣服的场所,沿续明代拂座殿而建,殿内有净房,类似于现在的洗手间,内有绣花墩马桶。而今为了方便游人,在净房的旁边建有一座水冲厕所。

·张家口旅游导游词 ·山海关导游词 ·秦皇岛祖山导游词 ·北戴河导游词 ·角山导游词

圣德神功碑楼是记述皇帝生平功德的主要建筑之一,俗称大碑楼,建成于1739年,花费白银十三万一千五百两。大碑楼占地5.54亩,高26.05米,四面辟门,为重檐九脊歇山顶,稳中有变,富丽典雅。它座落在方形广场的正中,四角各有一根高12米的华表相衬,使碑楼显得更加庄严、肃穆、雄伟、壮观。四根华表的柱身均用整块石料雕成,呈圆柱形,直径1.5米,周身浮雕着朵朵云团,一条巨龙于云朵间盘绕柱身扶摇而上,带有呼之欲出的动态感。华表也叫擎天柱,又称墓表。起源于远古时代,初为木质,为纳谏而设,又叫诽谤木。在陵墓神道上设华表,在西汉时期就很流行,是木质华表,石刻华表在东汉时盛行。华表装饰着象征皇权的云龙图纹,作为皇家建筑的特殊标志,衬托出主体建筑的高大,使其更加宏伟壮观。

碑楼内,矗立着两统巨大的石碑,每统碑重56.55吨,碑身阳面用满汉两种文字镌刻着雍正皇帝生前的丰功伟绩,大约五千字,这是一部给雍正歌功颂德的重要资料。

篇3:河北景点导游词讲解

导游讲解是一门语言艺术, 是导游服务的灵魂, 它是导游人员以自然、人文景观和社会生活等内容为题材, 将自己掌握的各类知识以口头讲解的形式介绍给游客, 传递美的感受和文化体验的服务活动。良好的导游讲解能力是导游服务的关键, 也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学生导游职业能力的重点之一。

高职《景点导游》课程是针对地陪导游员岗位设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 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 重在培养学生景点讲解技能、导游带团技能和临场应变能力, 其中, 尤以导游讲解技能最为重要, 旨在培养符合旅游企业需要的导游技能型人才。

二、高职《景点导游》课程授课现状

高职《景点导游》课程涉及知识面广, 是一门综合性的理实一体化课程, 教学理念要紧跟行业发展需求, 与时俱进, 重视学生导游技能训练, 而传统的课程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 以教师为中心, 方法手段落后

由于种种原因, 高职《景点导游》课堂仍未脱离导游资格证应试教育的指挥棒, 仅仅通过教师课堂讲解和学生课后死记硬背以换取“导考”通过率。授课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被动听讲、练习, 较难激发学习主动性。课程偏重知识灌输, 忽视学生能动性,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也较为传统, 信息化技术应用不足, 多采用“粉笔+PPT”的教学方式, 教师逐一讲授知识点, 学生获得知识零碎, 不易抓住重点, 难以系统掌握一门课程, 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二) 教材内容单一, 实用性不强

目前高职《景点导游》课程的相关教材主要针对导游资格证考试, 多为景点介绍, 内容单一, 语言书面化, 实用性不强。有关导游操作程序方面, 强调理论, 内容滞后, 可操作性不强。相比《导游基础知识》《导游服务技能》等课程, 《景点导游》课程可供选择的教材数量少, 也未有配套完善的指导用书。

(三) 实训条件欠缺, 技能训练不足

高职《景点导游》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主要采用实训室模拟讲解和实地踩线、讲解训练两种教学方式, 但由于课程设置、课时限制、景点拥挤等问题, 课程很难在景点实地展开, 往往每个景点只能去一次, 多数实训课程还是在校内实训室完成。校内实训室虽然有部分景点做成了3D全景演示软件, 但没有覆盖到全部景点, 而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也很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使讲解缺乏现场感。在授课时, 通常是教师先示范讲解, 再挑选部分学生讲解, 教师点评, 由于课时所限, 不可能让每位学生都讲解, 技能训练不足。

(四) 考核方式单一, 综合能力待提高

目前高职《景点导游》课程的考核方式单一, 主要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 而忽视对学生讲解技能、应变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考查, 这种考核方式使学生过分关注书本, 重视理论知识, 不能体现学生的“动口动手”能力, 也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未能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导向性特征。

(五) “双师型”教师紧缺, 行业交流不足

师资是教学的第一资源, 是加快专业发展, 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动力之源。高职《景点导游》培养的目标岗位是地陪导游员, 首先要求授课教师必须是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 又有着丰富行业从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但目前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紧缺, 大多数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 缺乏旅游企业从业经验, 在讲授带团实践时, 只能泛泛而谈, 在培养学生导游讲解能力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另一方面, 课程授课、培养目标要密切关注旅游行业动向, 培养符合旅游企业需求的导游人才, 但多数教师固步自封, 与行业从业人员交流联系不足。

三、学生导游讲解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导游讲解是导游的核心能力, 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艺术, 有着独特的魅力, 但由于高职《景点导游》课程教学中的弊端, 学生在景点导游讲解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 知识准备不足, 讲解缺乏内涵

导游是杂家, 需要丰富的知识体系和文化内涵, 而高职学生文化层次较低、知识面不够宽广, 对景点的认知多流于表面和书本, 在景点导游讲解时难以展开, 很难讲深讲透, 缺乏文化内涵, 较为空洞肤浅, 甚至在带团时讲不上几句就成了哑巴导游, 客人问几句就回答不上来。

(二) 导游词千篇一律, 背诵痕迹较重

很多学生直接用教材或他人写好的导游词, 造成导游词内容单调、千篇一律、缺乏新意, 而且对景点理解不够, 只会死记硬背, 缺乏自己的见解, 讲解生硬干涩。并且由于学生缺乏对客服务经验, 无法针对不同游客的兴趣点, 使用不同的导游词。

(三) 导游现场感不足, 讲解不够亲切

景点导游讲解是借助语言介绍当地美景风情, 激发游客审美体验, 但学生往往照本宣科, 现场感不足, 而且在讲解时多为简单的复述, 讲解不够亲切、自然, 难以与游客形成共鸣, 缺乏感染力。

(四) 学生自信不足, 讲解缺少互动

高职学生年龄普遍偏小, 大部分学生由于缺少在公众面前演讲演说的机会, 所以在导游讲解过程中, 容易紧张、害怕, 甚至“开不了口”。紧张时, 他们总是习惯性地抓耳挠腮、眼睛上翻、左顾右盼, 并使用无意义词汇“嗯”“啊”“这个”“那个”等, 而且在导游讲解时很少与游客互动, 自顾自讲解, 没有眼神交流, 自信心不足。

四、高职《景点导游》课程培养导游讲解能力的建议

(一) 整合相关课程, 形成校本教材

高职学生普遍文化层次较低, 对其导游讲解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不可一蹴而就, 应贯穿专业课程的始终, 除核心课程外, 也要整合先导课程、后续课程, 注重其在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上的铺垫、衔接与延续。如, 先导课程中的普通话课程可训练学生的语音、语调, 形象课程训练学生站姿、手势、体态;专业基础课程多给学生开口表达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专业核心课程集中训练学生讲解, 掌握讲解技巧, 内化成职业技能;后续课程的旅游美学、导游词鉴赏等课程, 重在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整合相关课程的同时, 形成侧重导游讲解技能等职业能力的校本教材, 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培养出适应旅游行业需求的导游人才。

(二) 以学生为主体, 采用项目教学

《景点导游》课程应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形成“教师引导, 学生为主”的项目化教学模式,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景点导游》课程要从课程目标、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 都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尊重学生发展规律, 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还可成立学习互助小组, 并定期组织导游讲解竞赛活动, 以赛促教, 以赛促学, 构建良好的“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三) 利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

《景点导游》课程知识点多, 实践性强, 授课时可借助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库、网络学习平台、实景仿真教学软件 (如AR、VR软件) 等资源, 并且可引入“微课”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 实现体验式教学, 增强景点“现场感”, 提高学生讲解技能训练效果。课后, 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 拓宽信息来源渠道, 如指导学生登陆网上学习平台, 运用录屏功能录播自己的讲解视频, 查找存在的问题, 登陆手机APP的微信公众号随时随地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 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四) 校企合作培养, 增强讲解现场感

高职《景点导游》课程的实训课程, 除校内实训室模拟导游外, 还应该到实际景点中, 在真实环境中进行讲解训练, 提高他们讲解的现场感。高职校可积极与旅游景区合作, 利用旅游旺季、节假日给学生提供适合的真实的导游岗位, 让学生在实践带团中, 真正接触客人, 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这不仅能检验讲解训练水平, 发现自身不足, 还能加深对导游工作内容的深刻理解, 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和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五) 优化考核方式, 增加实践比重

高职《景点导游》课程的考核应侧重考查学生讲解能力等职业技能, 在考核方式中不能用注重理论考查的传统方法衡量, 可优化考核方式, 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两部分, 并注重过程性考核,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同时在考核中, 注重实践技能考查比重, 可以以模拟导游讲解考核为主, 并聘请旅行社主管或优秀导游参与考核, 使学生认识到导游岗位的具体需求。

(六) 培养“双师型”教师, 提高教学水平

高职院校的“高”更多体现在专业技能之高, 而导游讲解能力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技能, 它需要的是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双师型”教师授课, 所以高职院校在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保证适度规模的基础上, 需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优化师资组成结构。一方面, 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可利用寒暑假、节假日等时间到旅游企业中锻炼, 在实践中进一步紧密联系行业, 关注行业动向, 锻炼自身导游技能。另一方面, 可大力引进具有多年导游工作经验的中高级导游员、出境游领队担任高职院校的兼职老师, 不仅参与到《景点导游》课程教学和考核中, 也可以给教师开设专题讲座, 增强教师的导游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水平, 从而使导游高职专业的师资条件大大改善, 大力提高课程的实践教学水平。

五、结论

近年来, 由于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众化,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文化素质偏低, 职业能力欠缺, 因此在教学中, 要针对学生个性特征开展教学。但目前高职《景点导游》教学存在种种弊端, 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导游讲解能力达不到旅游企业的相关要求。本文从《景点导游》课程设置、教材编制、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实训改革等方面提出建议, 试图以学生为主体, 以能力考核为目标, 提升学生导游讲解能力。当然, 导游讲解能力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 高职《景点导游》课程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希望在整个导游专业培养中, 都能予以重视, 循序渐进, 帮助学生实现导游讲解的零距离上岗。

参考文献

[1]崔慧敏.高职院校《模拟导游》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河南教育, 2008, 9 (1) :55.

[2]朱崇峰.基于工作过程的导游讲解技能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15 (11) :157.

[3]汪威, 杨晓峰.《模拟导游》课程导游讲解培养浅谈[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6 (6) :103.

[4]雷晚蓉.浅谈以职业活动为导向构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13 (1) :228.

[5]陈萍.“以赛促许”模式在《模拟导游》课程中的应用[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 (1) :113.

篇4:景点讲解训练课改革实践与创新

一、景点讲解训练课改革前存在的问题

(一)以教师讲授为中心,侧重知识性的讲解,学生训练机会少

景点讲解训练课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导游考证课程,该课程培养学生景区带团中的语言运用能力、讲解能力。作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许多高校都开设了这门课程,但由于种种原因,景点讲解训练课在教学过程中侧重课堂的理论教学。在课程教学中多为讲授一些景区导游知识和一些基本步骤,理论化和识记性特征明显,学生实践训练机会少,不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停留在对知识的记忆层面,对知识运用技巧掌握不透彻,无法活学活用,毕业后岗位的适应能力较差。

(二)课程针对性弱,不利于帮助学生考证

景点讲解训练课的教学中,虽然涉及到部分景区景点的讲解实例,但较少以一个具体景区为例,完整地完成该景区的讲解任务,讲解能力训练不够系统,对学生考取导游资格证的帮助性也较小。以广东省为例,每年两次的导游考证,每次的口试景点都有不同。景点讲解训练课的教学内容较少针对导游考证口试景点,对学生讲解能力的培养目标较难实现。

二、景点讲解训练课教学改革创新点

(一)以任务为中心,学生训练为主

以讲解工作任务为主线,按照典型景区讲解员工作流程,从讲解的准备工作到讲解的具体实施步骤,设定教学任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作为任务中的主角,动手完成景区讲解中的各个任务,并将每次任务完成最好的学生推荐给景区,获得讲解员兼职岗位。在这样真实的任务环境中不仅让学生完成了课程的知识学习,同时在完成项目任务时,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充分锻炼。

(二)以当年当次全国导游考证口试指定的景点为教学内容,助学生考证

以当年当次广东省导游资格考证公布的口试景点为对象,动态设定课程的教学内容,训练学生景点讲解的程序、方法和技巧,同时将不同类型的景区景点归类,注重对不同类型的景点的讲解要求和技能的培养,通过对学生进行有重点分步骤的训练,使学生能触类旁通,学会各类型景区景点的讲解能力。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也能充分应对导游考证的景点口试,提高考证的通过率。

(三)课内、课外实践并重,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先进教学设备和模拟导游教学实训软件,通过教师示范指导,学生反复训练、思考的方式,以实现课程目标。同时,还结合学生旅行社带团实践或景区景点讲解实践,学生导游考证和校内外导游技能竞赛等活动,实施工学交替,延伸了“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三、景点讲解训练课教学改革实践

课程主要面向景区景点导游岗位,根据岗位人才所需的基本素质、知识框架和核心能力,选取课程内容和设计课程教学。

(一)内容选取

以当年当次全国导游考证口试指定的景点为载体,以培养学生景区讲解职业能力为核心,选取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和实训任务。

第一,按照景区导游实际工作过程及岗位特点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从易到难,将内容设置为三个实训项目,分别为家乡概况讲解、中山市景区讲解和广东省景区讲解。第二,注重导游资格考证,将考证景点口试的相关内容融入课程内容,将口试景点融入教学过程,不仅训练学生景点的讲解,同时结合景点知识问答,帮助学生顺利通过导游资格考试。第三,针对广东省珠三角区域旅游资源设置教学内容,为学生日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融入广东省重要旅游景区,从景区的迎客服务开始到游览结束,全过程训练学生景区导游职业能力。

(二)教学设计

包括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内容设计以景区景点导游岗位需求能力为主线,以不同类型景区景点确定实训内容,以交叉、反复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学方法设计分课内和校外两个学习场景。校内方面,以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合作企业为平台,学生训练为主,教师引导为辅,课堂演练、景区现场实战。课外方面,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类专业技能赛事和社会实践。利用旅游视听实训室配备的模拟导游教学与实训平台,该平台通过三维实景技术将景区景点搬上荧幕,能让学生通过软件平台的高仿真环境身临其境地完成景区景点的讲解训练,并且能录播学生的讲解。

1.内容设计:在课程内容上,为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从符合职业岗位的需求出发,将导游讲解方法、讲解语言的运用等各类理论知识点的学习整合到景点讲解的各个任务中,从岗位技能的实际出发,将技能训练融入课程体系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2.教学方法设计:以景区导游岗位职业能力为中心,以景区导游讲解工作要求为依据,以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合作企业为依托,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入教学任务中,充分体现高职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教学方法。

3.课程考核:课程教学评价实施过程考核与考证考核同时进行的“双轨并行”方式,取消了纸质试卷理论考试。对每个项目进行独立考核,侧重岗位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考核。同时把职业资格考试结合在一起,以多元性检测学生对课程能力的掌握程度。

课程对景点导游讲解的情形模拟和设计,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方式,使学生完成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变,培养学生旅游景区景点规范化、标准化的服务意识和能力。同时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实效性,使学生能针对不同景区、游客的实际情况和实际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创作讲解词,并提供相应的个性化讲解服务。

篇5:南京景点导游词讲解

1、钟山风景区

南京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是国务院公布的44个风景名胜区之一,位于南京东北郊,全区包括50多个可供观光游览的景点,以中山陵和玄武湖为中心,中有紫金山、玄武湖、明代城垣等,具有山、水、城、林、楼浑然一体的多层次景观,景色优美,气势磅礴。

中山陵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坐落在紫金山第二峰的南麓。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根据他生前的愿望,于1929年6月1日安葬于此。除陵墓的主体建筑外,在其四周还有一些纪念性的建筑物,是由当时各界人士和海外侨胞为缅怀孙中山而投资修建的。

音乐台在中山陵广场东南侧,建于1932年,台面为半圆形,高约3米,台后大壁高11.3米,宽16.7米,用以汇集音响。观众席为扇形,建筑布局为我国首见。

美龄宫位于明孝陵四方城以东200米处的小红山上,1933年竣工,原定为国民政府主席的寓所,后改作去中山陵谒陵的高级官员的休息室。1947年,国民党政府从重庆迁回南京后,此处为蒋介石官邸,因蒋常与宋美龄来此休息和度假,被称作美龄宫。

明孝陵位于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下,东邻中山陵,是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也是我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孝陵布局宏伟,规制严谨,孝陵神道开了弯而且长的先例,并且影响了明清两代。现存下马坊、碑亭、石兽、望柱、翁仲石人、“治隆唐宋”碑殿、方城和宝城等古迹,纵深2.62公里。

灵谷寺位于钟山东南麓,原址在钟山西麓独龙阜上,始建于南朝梁代(5),为埋葬名僧宝志大师遗骨法函所建,“灵谷寺”一名,是由朱元璋亲自拟定的,今天的灵谷寺为清同治六年所修,寺内有玄奘法师纪念堂,藏有世界上极为珍贵的玄奘法师顶骨舍利。明代建造的无梁殿(现为灵谷公园景点)为国内砖结构无梁殿之首。

中山植物园位于钟山南麓,原名总理陵园纪念植物园,创建于1929年,是我国第一所国立植物园,占地187公顷,共收集培育了3000多种植物,是我国四个重点植物园之一,也是进行植物学研究、观赏和植物学知识普及教育的基地。

紫金山天文台位于紫金山第三峰,原名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1934年建成,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天文台陈列着从北京古观象台运来的浑仪、简仪、圭表、小天体仪、小地平经纬仪和漏壶等古代天文仪器。

玄武湖位于南京城东北,紧邻市中心区,古称“桑泊”。全园面积472公顷,山城环抱,碧波荡漾,为金陵美景之精华。有东晋著名的文学家、科学家郭璞衣冠冢、南朝梁昭明太子“梁园”故址等名胜古迹。

台城位于玄武湖南岸,鸡鸣寺之后,全长253.15米,为六朝时皇宫禁城。“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历代文人墨客来到金陵,总忘不了去台城凭吊一番,留下了不少难忘的诗文。现在的这段古城,是朱元璋扩建都城时所建。

鸡鸣寺坐落在北极阁东端,鸡鸣寺寺址所在,三国时属吴国后苑之地,早在西晋永康元年(3)就曾在此倚山造室,始创道常东晋以后,此处被辟为廷尉署,南朝后这里成为真正佛教胜地。

南朝梁武帝萧衍于大通元年(527年)在台城(宫城)隔路相对的‘鸡鸣埭’建造同泰寺,寺东有一口古井,相传为陈朝景阳井,陈后主叔宝与妃子张丽华、孔贵嫔曾在此坠井避难被隋兵发现而当了俘虏,据说张丽华被隋将拉出井中时,唇叩井栏,留下了千年抹不掉的胭脂痕迹,至今以帛拭栏,石脉尚显胭脂红。一口枯井,一方石碑,却洗不去历史的耻辱和嘲讽,所以又名辱井。因古迹连年遭雷击、战祸,屡建屡毁,现己不存。

但后人将今鸡鸣寺边的一口古井误称为‘古胭脂井’,实并非彼辱井。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间,明太祖朱元璋又命尽拆故宇旧屋,加以拓展扩建,依山而建寺院,题额为“鸡鸣寺”。清代康熙皇帝南巡时曾为寺院手书“鸡鸣古迹”四个大字。

篇6:开封景点导游词讲解

今天,我们游览参观的是开封具有古城特色的街区——宋都御街。

在开封历史上建都的七个封建朝代中,以北宋建都时间长,达168年。我们习惯上把开封称为宋都。开封古称东京。宋朝东京十分壮观与繁华,是开封的鼎盛时期,对我们文化发展有卓越贡献,是十一世纪国际上著名的都会,影响很大。当时东京的盛况,在猛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有记载,我们也可以从宋代宫廷画家张择端的《清明河图》中看到。宋朝东京富丽堂皇,其中为重要的街道要数御街了。

御街是东京城南北中轴线上的一条通关大道。它从皇宫正门宣德门起,向南经过里城朱雀门,直至外城南薰门止,长达十余里。这是皇帝祭祖、举行南郊大礼和出宫游幸而往返经过的主要道路,所以称其为“御街”,也称御路、天街或端礼街。御街宽阔壮观,豪华无比,是东京城市街道的典范。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御街宽约二百余米,宽分三部分,中间为御道,是皇家出行专用的道路,行人不得进入,两边挖有河沟,河沟内种满了荷花,两岸种桃、李、梨、杏和椰树,河沟两岸又有黑漆*子为界,在两条河沟以外的东西两侧说是御廊,是平民活动的区域,临街开店铺,老百姓买卖于其间,热闹非凡。每逢皇帝出游,百姓聚在两边,争相观看皇家的尊严和气派。

宋朝东京御街以宏伟壮观著称,在我国城市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首先它可以临街设店,打破了旧封闭型“市坊分离制度”,促进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其次,它首创城市中一条街分行过往的先例,秩序井然,对于交通管理十分有益;第三,它是我国在街心设立花园和洒水防尘早的街道,有利于美化环境和清洁卫生。这都为后来的城市道路建设提供了范例,有着相当重要的贡献。

但是,岁月无情。壮观的东京城和繁华的御街都被滔滔的黄河水深埋地下九米,我们无缘相见实在是一件憾事。1990年,为了发展旅游事业,振兴经济文化,开封在原宋都御街北段筹建了仿宋一条街,重现宋时御街风采,这条街道被定为“宋都御街”。

宋都御街南起街牌楼,北迄午朝门,全长四百米,街宽三十米,分快车、慢车、人行道,相似于宋代的御道、平民道。临街有大小店铺五十三家,总建筑面积一万六千九百六十三平方米,御街北端与开封的风景区北宋皇宫遗址-----龙亭古建筑相衔接。

我们通过高大牌楼进入宋都御街时,就会感到这条街的建筑特色别具一格,五十三家大小店铺,从它的青灰色筒板瓦曲线层顶,十字脊,倒斗拱,棱型外柱,以及额坊、替木、彩画装饰等,形象地再现了宋代建筑风貌。在建筑布局设计上,南高北低与皇宫大门协调一致,既有三步两店的一般店铺,又有体量较大的仿古建筑,既有高低错落的楼房,又有普通的平房,古朴典雅,灵巧多姿。

我们现在来到了宋都御街前,站在这里,我们看到众多仿宋建筑一字排开,中间是高大的牌楼,上有前国家主席杨尚昆所题 “宋都御街” 四个大字,在牌楼前边两侧是石刻大象,上坐手执兵器的武士,威风凛凛,显示赵宋皇帝威严,也揭示了河南简称“豫”的来历,同时也是为了区别于皇宫门口的两只宋代石狮。在牌楼两侧是东、西角楼,它们和牌楼是标志进入御街的南阙门,一式两幢,东西对称,三面临街。这两座楼把宋代的“十字脊”、“歇山造”、“顶”、“**殿”等几种不同形式屋顶组合于一座建筑之上,三十六个翼角上下呼应,使这座庞大建筑变得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美观和谐。

沿街道向前走,看到两角楼北侧,竖立着一座占地六百四十二平方米的两层仿古建筑,这就是沿用北宋东京惠民和剂药局旧称而命名的国营开封惠民医药商场。

北宋惠民和剂药局为宋王朝于公元1076年在东京首设的太医局买药所,其制作的丸、散、膏、丹对外出售。它开创了世界医政管理之先河,其创建目的是为了“惠民”和“理财”,既济人利市,又增加国库财政收入。为继承和发掘惠民和剂局的宝贵遗产,弘扬“惠民”精神,开封药材公司投资人民币八十余万元,于宋都御街建筑了这座“惠民医药商场”。它继承惠民和剂药局的经营传统,前店后作,选用地道药材,遵古炮制,请名中医坐堂问诊,深受百姓称赞。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大大的“当”字招牌在店铺门口,这是一家沿用旧字号开办的“银茂典当行”。因为当铺在古时随时可见,所以特设这一家当铺,它还真的可以典当东西,以解燃眉之急呢!在它的隔壁,我们看到了金字招牌的“东京镖局”,它使我想到了武侠小说中保镖的神奇故事,想请一位保镖吗?让我们走进去看看,啊,这里其实是一家保安公司。

从这里看过去,对面有一个古色古香的招牌“稻香居”,这是一家很有名的餐馆,主营开封传统名吃-----锅贴,吸引了许多中外宾客来品尝。它隔壁的一间是开封传统工艺品商店,经营汴绣、官瓷等地方工艺品,有兴趣可以走过去看一下。

宋都御街充满了宋代传统文化色彩,现在我们来到了宣和书画店,也就是现在开封书画院。它是由宋代皇家书画院演变而来。宋代翰林书画院聚集了许多国家培养的画家,其中著名的要数张择端了,他绘制的《清明上河图》真实的再现了北宋东京的繁华景象。现在这家书画院由开封几位的书画家坐阵,时有佳作问世,有很多人慕名前来参观、学习。

由于宋都御街打破“市坊分离制度”,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兴旺发达,其中突出的要数饮食业,各种风格的大小酒楼林立,大酒店称为正店,小酒店称为脚店。

在御街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当时东京七十二家正店之首的矾楼。宋时的矾楼很有特色,是一座供富商豪门。王孙公子、文人骚客等游玩宴饮的乐园。矾楼经营有方,服务周到,重视信誉,拥有一大批有权有势的固定消费群。它的名声也吸引了皇宫中的宋徽宗前来饮酒,在这里遇到了宋代著名歌*、小唱领袖李师师,一对才子佳人的交往给矾楼留下了一段美好的爱情佳话,这更使得矾楼名冠天下。今天的矾楼,是一个由东、西、南、北、中五座三层楼阁所组成的庭院式仿宋建筑群体。它是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按宋代营造法式建造而成,古朴典雅,气势宏大。

走出矾楼,看到前边两排较小的脚店,这些脚店就是地方风味小吃店,有梅花小笼包子、鸡丝馄饨、锅贴、砂锅豆腐、豆腐脑、江米甜酒卧鸡蛋、八宝蜂蜜切糕、桶子鸡、酱牛肉等,应有尽有,风味鲜美,令人垂延。品尝欣赏都是一种美的享受。

御街北端,屹立在我们面前的是两尊高大的宋代石狮,据说这是宋代皇宫的镇门狮。

篇7:武汉景点的导游词讲解

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武昌之名是与今鄂州市互换的。从考古发掘来看,武昌在新石器时代的水果湖放鹰台和南湖老人桥、洪山区花山乡的许家墩和棋子墩等处,就是古人栖居之地。

旧时的武昌手工业发达,以造船、冶金、铸造钱币为主,武昌的陶瓷名叫影青瓷。另外,,在武昌最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黄鹤楼的屡次兴废,从三国时代至今已历十余次,每次重建都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反映出各个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

公元6,即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唐代将县治移至汉阳市区后,才迅速发展起来。

汉阳,特别是鹦鹉洲一带,历来是长江中游商船集散的地方。唐宋元明各朝代,商业手工业很是繁华。同时,汉阳还是游览胜地,位于汉阳的归元寺是武汉市佛教丛林保护得最好的一处,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昌和汉阳筑城起始于同一时期,约有18历史。

历史上,汉口,汉阳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同步发展的。直至明代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汉水改道(汉水在历史上改道不下8次)从龟山北麓入江以后,汉口才独立发展,仅有500多年的历史。汉阳、汉口很早就筑有城墙,分别被当作过县治之所在。

汉口后来迅速成为一座新兴商埠,名声和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武昌和汉阳,,明末清初,汉口已与河南朱仙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镇,海外誉为“东方芝加哥”。汉口的港口贸易运输业颇为发达,成为我国内河最大的港口,有“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吴琪诗)状其景,“居民填溢商贾辐楼,为楚中第一繁盛处”。颇能反映其繁盛。清乾隆年间,汉口更盛于世,仅“盐务一事,亦足甲于天下”。

清朝末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9在汉口修筑张公堤。这条堤对逐年降低后湖一带的水位,使荒湖野洲形成陆地,对起初狭小的汉口扩建面积提供了方便条件,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篇8:河北景点导游词讲解

一、途中导游与景点导游

途中导游与景点导游在导游口试中, 根据各自在导游具体工作中的任务、使命差异, 有着较大的不同。途中导游, 偏重宽泛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掌故传说和专题文化, 在口试考试中又称为“自选题”, 也就是由考生根据个人喜好和驾驭能力, 自主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参加考试的旅游线路, 在该条线路中自行确定一个路段, 路距3-4千米, 行车时间4-5分钟, 与模拟考试时间4-5分钟相吻合。考生自选线路、自定主题以旅游线路为依据进行讲解。景点导游, 专注于景区的历史、文化、宗教、建筑等信息, 在口试考试中又称为“抽签讲解题”, 由考生按照相关规定抽取一个讲解题签, 在指定题签内, 考生可以选择一个适合自己讲解的景点进行讲解, 讲解对象必须为一个点, 讲解时间为4-5分钟, 与模拟考试时间4-5分钟相吻合。

二、两种讲解态势各自的特点

1.途中模拟导游的特点是动态模拟讲解。途中导游的模拟空间为旅游车内, 模拟场景为行进途中。考生在任意一条旅游线路中截取最熟悉、具有一定文化积淀的3-4千米路段, 并在这个路段中按旅游车正常行驶时间4-5分钟内, 提炼一个合乎所经地点的模拟讲解主题, 通过对这个聚焦点的扩散讲解 (深度) , 或反之, 用多个具有内在联系的节点聚焦到一个文化主题 (广度) , 表现在考生对该路段和该线路途中讲解的熟悉、把握程度 (厚度) 。它从形式上和内容上有以下几个要求: (1) 讲解要有明确的移动性。考生随机点出途径的地名, 并讲解揭示与这个地名有关联的信息; (2) 讲解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每一个途经点的信息是多方面的, 应挖掘与“本次”旅游目的地有关的背景信息 (杜绝景区直观、直接信息) ; (3) 交代性。该路段所涉及地域的关联背景信息与旅游线路的内在关联, 交代“点”与“线”的关系。

2.景点讲解的特点是静态讲解。静态讲解模拟的空间为一个景区, 场景为一个具体的景点, 要求考生相对稳定地站在这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固定景点前, 以直观景点的某一个具体对象作为讲解对象, 如:一块匾、一副对联、一个字、一尊像、一潭水、一座鼎, 或一座殿、一棵树、一方碑, 乃至一棵草……讲解过程中, 内容应自始自终围绕这个固定“点”进行深度讲解。具体要求是, 以挖掘一个点的深度和建树这个点的高度来反映的厚度。静态讲解的要求: (1) 该点主题明确; (2) 讲解固定在一个点位; (3) 讲解过程自始自终没有移动。讲解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形成讲解的深度、高度和厚度。

三、两种讲解态势的形式要求

途中导游与景点讲解无论在表达形态还是表述内容上都有截然不同的区别, 两者至少在考试中绝不能混为一谈, 这不仅是考试科目, 更是将来的工作方法, 有利于形成考生对导游工作方法的理性认识。

1.景点导游的形式要求。 (1) 讲解空间相对静止 (不移动, 对一个点深度解析) ; (2) 讲解主题以小见大、以点带面 (反映出景点与景区的关系) ; (3) 讲解内容相对独立。要以一个具体看得见、摸的着的固定景点为讲解对象, 如七曲山大庙中的“关帝庙”这样一个静止的小点, 或如武侯祠内“三绝碑”, 或如蒙顶山景区的“麒麟石”, 也就是要为讲解词内容的展开找一个固定、稳定的落脚点。以杜甫草堂为例, 不能既讲“大廨”又同时讲解“诗史堂”或甚至将“柴门”、“工部祠”一并拖泥带水地混为一谈。

2.途中导游的形式要求。与景点讲解不同, 途中导游是指行进于途中时, 导游对汽车车窗外道路两旁所经过地区的某一个透视点, 就其历史文化背景信息进行的模拟讲解介绍, 要求通过可视、可感的机点, 对该点, 该区作发散式、辐射式的背景信息揭示。讲解特点为随机取点, 也即见什么讲什么, 或揭示文化背景。途中导游特别强调途中导游的考试与实际运用的高度统一, 即: (1) 随机取点; (2) 抵达旅游景点前的概况性讲解; (3) 专题式讲解。

一篇好的途中导游词必须善于运用导游方法。好的导游方法先声夺人, 让人须臾不能掉以轻心。一般而言, 途中导游讲解的选材点最常见的是途径某个城市。比如松潘古城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途径松潘, 可从“松州”两个字切入, 也可以从城门洞或城墙切入, 还可以从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雕像切入, 更可从唐蕃古道或茶马古道切入, 凡此等等, 不一而足。但最好不要从松潘的建造历史或建城史切入, 选择的切入点要与你突出的重点或主题关联较大, 才便于转入重点。语境转换要凭借景点的某一部分, 不能“海空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

四、两种讲解态势的对比差异

1.景点导游讲解。在模拟口试中, 景点导游词最重要的一点, 就是要惜时如金, 立竿见影。其一, 要做到开门见山, 直奔主题;其二, 要点面结合, 重点突出;其三, 对重点阐释部分, 既要言之有物、言之有效, 又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其四, 题材的选择越具体越好。比如选“武侯祠”就不好, 太宽泛了。谁能用5分钟讲深度、讲升华武侯祠?恐怕连讲清楚都很难, 更不要说讲精彩。即使是小而细到选“刘备殿”、“精远堂”, 如果不具体到一个人、一件事、一件器物, 也很难讲出深度、高度, 没有这“二度”, 这个讲解就没有厚度。应试性景点导游词要求考生选题要具体到一个聚焦点, 如果选题为静远堂, 你的讲解中切忌出现“请随我走进诸葛亮殿”这种用语, 这表明的是动态而非静态;同时, 你站在考场中央, 也不能移动自己的脚步飘来飘去, “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 请大家随我穿过这九曲回廊, 去品尝那名酒的千年醇香”诸如此类, 都是景点讲解的大忌。

2.途中导游讲解。把握应试途中导游讲解, 一要注意时间;二要注意空间;三要注意时间和空间的吻合;四要注意它是动态讲解。具体要求为移动的、与车窗外景致相关联的信息点, 主要是通过广度、宽度 (同时尽可能具有一定的深度或高度) 来反映途中讲解的厚度。它一般所表现出的特点是: (1) 移动性; (2) 讲点多; (3) 随机性强 (看到什么“新鲜”东西便开讲) ; (4) 连贯性 (前后、上下的起承和呼应) 。考生应选择每一条线路中自认为最亮的一个点作为自己的讲解。这个讲题在时间上是5分钟, 在空间上是2-3千米 (高速路可增加, 市区则减少) , 内容必须限定在时间、空间的范围之内。

报站名式的讲解 (如从出发点一口气讲到目的地) 是错误的, 也是不符合要求的。将空间超过10千米以上的两个点 (区) 连在一起讲 (如都江堰、青城山的背景文化放一块) 严格来说也是不对的。5分钟的考试时间, 就要求在3千米的范围内, 且最好有两个以上的讲点 (如成都人民南路上的华西坝、小天竺、红照壁) , 或一个讲点中 (如飞沙关) 包含两个以上的亮点 (午时风、贵妃沐浴、丁宝桢的传奇) , 表现出素材的广度、宽度 (主要要求) , 同时还不失深度、高度 (次要要求) , 由此来展示途中导游词的厚度。由于动态中景物转瞬即逝, 因此, 讲解点需要快刀斩乱麻, 告知地 (街) 名, 讲明特色, 揭示内涵, 然后承前启后地做一个收尾。选点的诀窍, 在于多选文化密集度较高的地方或城市, 呈现一种眼花缭乱, 如成都市人民南路就具有这一典型特征:5分钟时间, 华西坝、小天竺、锦江、盐道街、红照壁、状元街……亮点非常多;又如川主寺:有川主寺、地震碑、红军园, 酒店, 机场……这种导游词, 是“分段讲解法”的一种浓缩, 实质上是“点穴式”讲解, 又有虚实结合的特征, 是导游讲解中最灵活机动、短小精悍的一种讲解方法。

上一篇:“百日冲刺行动”,决战四季度动员及部署大会上讲话&工作实施方案下一篇:2010年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