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的年度自查报告

2024-07-06

银行的年度自查报告(通用8篇)

篇1:银行的年度自查报告

##信用社(银行)年度反腐倡廉建设工作自查报告

为迎接上级领导机关对我县信用社##年度反腐倡廉建设考核工作,并为我县##年度反腐倡廉建设工作开展打下良好基础,满村信用社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对满村信用社反腐倡廉各项工作全面进行自查考核,着力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反腐倡廉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方面,满村信用社社主任为反腐倡廉建设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社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在满村信用社党支部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构筑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开展以理想信念教育、廉政勤政教育、党性党风党纪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有力的推进反腐倡廉规章制度建设;接受上级领导、同事和群众的监督,确保权力规范行使;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健全防治不正之风的长效机制;顺利完成年初签订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年度内不存在贪污腐败、行贿受贿行为和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行为等违规违纪现象。

满村信用社积极配合县级联社纪检监察部门的有关规定,采取自我约束和接受监督的有效手段,取得了明显的实效,人民群众满意度得到提升,确保了##年反腐倡廉工作顺利完成。

在案件防控治理方面,传达银监部门和省联社案件防控治理精神,落实案件防控责任制,逐级签订防范案件责任书,满村信用社所

有员工全部签订廉洁从业承诺书;开展案件警示教育,组织观看教育宣传片,时刻敲响警鸣钟;建立健全内控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构建严密的案件风险防范内控机制;认真落实《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关于印发全省农信社案件风险隐患排查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对“九种人”和“十不准”都进行全面自查和防控,在自查范围内没有发现重大经济案件和刑事案件,圆满完成了年初签订的防范违法违纪案件责任目标。

XX信用社

##年2月5日

篇2:银行的年度自查报告

20xx年度我街道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在市局和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根据xx市农林局《关于开展20xx年度公益林自查工作的函》〔20xx〕xx4号文件要求。我街道及时对20xx年度公益林管护情况开展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生态公益林基本情况

我街道共有国家级生态公益林面积1755亩,涉及7个村914户农户。

二、集体和个人开展的.公益林管护情况完成

(一)管护制度的制定落实情况主要内容

1. 20xx年年初,全街道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和《xxx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助工程管理办法》的总体要求,制定了管护合同,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了管护员的责、权、利关系,并进行了细化,用来更好的执行。

2. 20xx年全街道实行街道、村、社三级联动方式,层层制定管护制度,确保开展好公益林日常管护。

3. 为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方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xxx省森林消防条例》及上级文件精神,响应国家“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森林防火重要指示,结合本镇实际,制定了《xx街道野外火源管理制度》,强化野外用火管理,切实规范林区农事生产的用火行为。

4. 为认真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公益林得到有效管护,结合我街道实际,制定了《xx街道公益林管护验收制度》。

(二)管护人管护措施落实情况主要内容

1. 为进一步完善管护措施,层层落实管护责任,共签订管护合同714份,其中街道与村7份,村与社及户共721份,让社会各界了解公益林管护内容、管护区域。

2. 鼓励群众人人参与公益林管护,主动管护,20xx年我街道管护人员为公益林除草率达98%,有效地保证了公益林的生长。

3. 广泛宣传《森林防火条例》,书写护林防火标语80多条,防火期内实行村民轮流值班制度。

4. 严格执行占用林地审批制度,严禁在林区内盗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和侵占林地,我街道20xx年已申报市林业局核减爱国村901项目征占地面积,未发现滥砍滥伐、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现象。

篇3:民生银行2007年年度报告解读

通过分析这份年报可以发现, 民生银行2007年度存贷款规模同比增速较往年有所下降, 但利润同比增速则是历史较高水平, 其原因主要包括:一是在央行6次加息、存贷款利差持续扩大的情况下, 各项贷款平均利率为6.78%, 同比大幅上升1.3个百分点, 而同期存款平均利率仅提高0.32个百分点, 从而使净利息收入达到226亿元, 同比增长40%;二是在股市呈牛市、基金暴热的行情下, 融资顾问和托管及其他信托业务等中间业务的收入实现爆发式增长, 净非利息收入约27亿元, 同比增长112%, 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11%, 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三是在再融资23.8亿股顺利完成的情况下, 资本供给和股东权益大幅上升, 促使公司扩大了证券投资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的规模, 改善了公司资产负债结构, 收入贡献上升。但是, 民生银行的利润增长在我国14家上市银行中仅处于中等水平, 不仅赶不上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等同比翻了一番以上的利润增长水平, 而且其自身也存在着影响利润增长持续性的一些重要因素,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现金流量同比大幅减少。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反映了上市公司通过实际经营活动和运用公司资源创造收益的能力。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则反映了上市公司在维持期初现金流量的情况下, 有能力发给股东的最高现金股利金额。民生银行2007年年报显示, 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7亿元, 而2006年这一数据为411亿元, 仅仅一年时间就大幅减少528亿元。

事实上, 2007年年末, 民生银行的人民币流动性比率 (即一个月内到期的各项资产与一个月内到期的各项负债之比) 为34.94%, 虽高于监管要求的25%, 但低于主要商业银行的平均水平36.3%, 大大低于2006年年末的51.42%;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81元, 大大低于2006年的4.04元/股, 呈现出一定的流动性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 受央行连续10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和存放同业款项净增加额超过340亿元;受存贷比约束, 向其他金融机构拆出资金的净增加额达到480亿元;现金的净流出使其一个月以内的流动性缺口为-3 141亿元, 同比增加192亿元, 流动性缺口率接近-30%, 而主要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缺口率仅为-15.4%。相比之下, 2007年年末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728元, 现金流量较大。

2. 存贷比逼近75%的政策监管上限。

存贷比是指银行贷款总额 (含贴现) 与存款总额的比例。年报显示, 民生银行2007年年底人民币存贷比达到74.44%, 接近75%的政策监管上限, 比2006年上升了4.72个百分点, 比2005年上升了8.88个百分点, 比2007年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存贷比69.3%高出5.14个百分点。

过高的存贷比, 一方面说明民生银行的资金使用效率较高, 风险资产权重偏高, 另一方面则表明其吸储能力不足。事实上, 2007年年末, 民生银行贷款总额 (含贴现) 达到5 550亿元, 同比增幅达18% (与2006年增幅相同) , 而同期存款总额的增幅仅为15% (2006年同比增幅达19%) , 其贷款规模的扩大潜力已基本释放。

从贷款结构上看, 公司贷款额 (不含贴现) 占75.83%, 比上年提高2.64个百分点;零售贷款额占17.92%, 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票据贴现额占6.25%, 降幅超过40%, 表明贴现业务已大量压缩, 贷款组合结构调整的空间不大。因此, 未来民生银行贷款规模的扩大将更加受制于存款增长情况, 在利息业务对营业收入的贡献比仍高达89.5%时, 一旦存款增长跟不上, 其2008年约930亿元的新增贷款额则难以用完, 利润增长将受到严重影响。

3. 资产收益率偏低。

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是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年报显示, 民生银行2007年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为12.62%, 同比下降6.84个百分点, 远低于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和兴业银行超过20%的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为0.77%, 同比上升0.19个百分点, 虽与其他上市银行的差异不是很大, 但仍低于同行业最高水平即宁波银行1.23%的总资产收益率, 表明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特别需要加大私人银行业务、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的开拓力度。

4. 成本收入比居高不下。

成本收入比是指银行的业务及管理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例, 反映的是银行的经营性费用控制水平。一般来讲, 银行的营业成本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资金成本, 即存款或同业拆借资金的利息支出。由于我国目前仍未能实现利率市场化, 如果不考虑存款结构的影响, 每家银行的资金成本都差不多, 即资金成本是刚性的。另一部分是业务及管理费用, 主要是为满足经营需要而发生的场地租金、水电费、人工费等费用和满足业务拓展需要的各项费用。

由于资金成本是刚性的, 各家银行之间的差距并不明显, 但各家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则相差较大。统计显示, 在14家上市银行中, 2007年民生银行46.26%的成本收入比位居首位, 比第二位的华夏银行高5.87个百分点, 比排名最后的北京银行高21.23个百分点。

事实上, 民生银行连续三年的成本收入比都在46%以上, 2007年比2006年下降1.45个百分点, 比2005年仅下降0.48个百分点, 表明民生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居高不下, 2007年成本收入比的下降主要源于营业收入的高增长 (业务及管理费用同比增长40.6%, 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4.98%) 。与此相对应, 民生银行的员工薪酬也在上市银行中居于较高水平, 按其年报和补充报告中披露的实发工资数和员工数粗略计算, 其员工人均年薪约34万元, 其董事长的薪酬仅次于深圳发展银行的外籍董事长, 在14家上市银行中位列第二, 而其行长的薪酬则位列14家上市银行行长薪酬的首位, 表明其在业务转型方面的压力较大。零售业务发展带来的网点和员工数量的增加, 以及具有较强激励性的员工薪酬制度将使成本收入比的下降较为缓慢。

5. 资产质量有下降倾向。

年报显示, 按五级分类法, 民生银行2007年年末不良贷款余额为67.73亿元, 比上年年末增长8.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22%, 虽然同比下降0.03个百分点, 但2007年第三季度才1.0%。依此计算, 民生银行2007年下半年不良贷款额同比增长15%, 如考虑加回净核销的影响, 不良贷款额实际增加约18亿元, 不良贷款率上升0.1个百分点。

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 由于贷款过多地集中在房地产业和制造业 (2007年年末分别占贷款总额的16%和29%) , 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 房地产业务产生了一些不良贷款, 导致关注类贷款规模和比率均出现同比下降, 而可疑类和损失类贷款规模和比率同比上升。

从拨备情况看, 2007年年末拨备覆盖率 (即贷款减值准备对不良贷款比率) 由2007年第三季度的156%下降到113.14%;贷款减值准备与贷款总额之比仅为1.38%, 而同期招商银行这两个数据分别为180.39%和2.79%, 表明民生银行的贷款质量相对较差。这也导致了民生银行2007年利息回收率仅为97.67%, 比2006年下降0.61个百分点, 比2005年下降1.21个百分点。2007年年末表内应收未收利息挂账金额达37.5亿元, 比2006年增加了16.5亿元, 几乎翻了一番, 表明未来风险加大, 资产质量有下降趋势。

6. 投资美国联合银行控股公司产生较大浮亏。

美国联合银行控股公司是主要为在美国的华裔社群以及赴中国开展业务的美国公司提供贸易融资、零售银行、私人银行等服务的商业银行。而民生银行的服务对象则大多是民营企业, 其中一部分是出口型民营企业。在中美巨大贸易额的支持下, 两者联合可能产生较好的协同效应。但是, 从目前的情况看, 这种并购产生的协同效应并不显著, 其原因如下:一是受美国次贷危机、美元不断贬值和我国的“双防”政策的影响, 今年以来中美贸易额增速降低, 支持这一并购的“宏观经济环境”要素有所改变;二是美国联合银行控股公司的官方网站资料显示, 民生银行所支付的4.9%股权的价格, 是以美国联合银行控股公司于2007年9月28日签订策略联盟协议日之前90天平均股票收市价格17.79美元为基础确定的 (最终价格与此略有出入, 但大体如此) , 该价格已高于近期美国联合银行控股公司每股价格约60%。显然, 从财务上看, 民生银行对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预估不足, 并购时机明显过早, 并购代价过大, 已明显形成较大浮亏。事实上, 民生银行2008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 该笔投资的初始金额为6.82亿元, 至3月31日其账面价值已减至2.93亿元, 投资损失达3.89亿元, 浮亏约57%。

从总体来看, 民生银行正处在公司事业部改革的转型期, 零售业务发展带来的网点和员工数量增加的压力较大, 成本收入比难以较快下降;事业部改革、流程银行改革、综合经营推进等对业务收入的贡献仍需要继续等待。另外, 民生银行持有的海通证券股权在5月23日进行公开拍卖, 因无人竞买而中止, 使公司每股盈利增加的预期落空, 而且这种不可持续的拍卖难以持续抵消央行2008年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规模扩大所带来的影响。在宏观调控影响下, 房地产业务持续低迷、CPI高涨及制造业成本提高时, 民生银行关于资产质量方面的隐忧难以迅速消除, 所以其短期投资价值值得商榷。但从长期来看, 按照2007年2月6日公布的《中国民生银行五年发展纲要》, 民生银行通过从组织构架、运营模式、流程化管理和综合化经营等方面的不断革新, 将推动营业收入持续增长, 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石朝格.民生银行去年净利润63亿元.中国证券报, 2008-03-04

[2].谢晓冬.民生银行净利增122%投资联合银行浮亏3.23亿.上海证券报, 2008-04-25

[3].万磊.民生“浮亏”式收购逼问银行业扩张软肋.21世纪经济报道, 2008-03-05

[4].王涛.银根紧缩上市银行利润反增五成.每日经济新闻.2008-04-25

篇4:银行的年度自查报告

具体而言,2014年银行业理财市场呈现三大特点:一是理财规模平稳增长;二是理财资金继续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三是理财为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银行业理财市场的主要政策

2014年1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发布《关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事项的通知》,该通知对申请开设理财产品债券账户的管理人以及申请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开立债券账户的理财产品提供服务的托管人所具备的条件作出了明确规定,列出了申请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开立债券账户的理财产品应符合的条件;还规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开立债券账户的理财产品应以单只理财产品的名义开户,但理财产品由非本行的第三方托管人独立托管的,也可以理财产品系列或理财产品组合的名义开户。

2014年2月,银监会下发《关于2014年银行理财业务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理财业务监管机制,强化理财业务非现场监管,加强现场检查。加强对理财产品销售活动的行为监管,加大对理财业务监管法规的执行力度,积极鼓励银行理财业务探索新的产品和模式,更好地直接服务于实体经济;规定银行在发售普通个人客户理财产品时,需在宣传销售文本中公布所售产品在理财信息登记系统中的登记编码,投资者可依据该编码在中国理财网(www.chinawealth.com.cn)查询产品信息,未在理财信息登记系统登记的银行理财产品一律不得销售。

2014年7月10日,银监会发布《关于完善银行理财业务组织管理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银行按照单独核算、风险隔离、行为规范、归口管理等原则开展理财业务事业部制改革,设立专门的理财业务经营部门,负责集中统一经营管理理财业务;明确了理财事业部应具备的几个特征,以及银行开展理财业务经营应符合的监管要求。

2014年7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多措并举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8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对影子银行、同业业务、理财业务等方面的管理,清理不必要的资金“通道”和“过桥”环节,各类理财产品的资金来源或运用原则上应当与实体经济直接对接。切实整治层层加价行为,减少监管套利,引导相关业务健康发展。

2014年9月11日,中国银监会、财政部、人民银行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导商业银行改进绩效考评制度,设立存款偏离度指标,约束存款“冲时点”行为;规定银行不得通过理财产品倒存,即不得通过将理财产品发行和到期时间集中于每月下旬,于月末、季末时点将理财资金转为存款。

2014年12月,银监会就《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在梳理总结过去监管规定的基础上,对理财业务的监督管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修订完善,是指导银行理财业务的综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推动银行理财产品向开放式、净值型产品转型,逐渐打破刚性兑付,鼓励银行理财采取直接投资方式,避免多重嵌套,缩短资金链条。

2014年12月30日,中央结算公司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理财登记工作的通知》,要求银行登记理财产品投资的各类资产管理计划的底层资产投资信息和月度理财业务汇总信息,进一步提高银行理财信息透明度;明确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销售高净值客户类理财产品时,需在销售文件中公布该产品在理财信息登记系统中的登记编码。

银行业理财产品存续情况

(一)总体情况

截至2014年末,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存续理财产品共计55012只,理财资金余额15.02万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4.78万亿元,增幅为46.68%。银行理财规模在各类资产管理业务中位居首位(见表1)。

(二)不同运作模式产品余额情况

从运作模式看,虽然封闭式理财产品仍占主要地位,但开放式理财产品增长迅速。截至2014年末,开放式理财产品存续3604只,资金余额5.24万亿元,占全市场的比例分别为6.55%和34.91%。开放式理财产品资金余额较2013年末增长3.56万亿元,增幅为210.51%,占市场的比例提高了18.43个百分点。

在全部开放式理财产品中,非净值型理财产品资金余额4.68万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3.15万亿元;净值型理财产品资金余额5607.5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4079.7亿元。

(三)不同机构类型产品余额情况

截至2014年末,国有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依然占据市场的主体地位,其理财资金余额为6.47万亿元,占全市场的43.06%,较2013年末增长1.42万亿元,占比下降6.25个百分点;其次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其理财资金余额5.67万亿元,占全市场的37.74%,较2013年末增长2.52万亿元,占比提高4.45个百分点(见表2)。

(四)不同投资者类型产品余额情况

截至2014年末,一般个人客户理财产品资金余额8.95万亿元,占全市场的59.58%,较2013年末下降4.58个百分点;机构客户专属产品资金余额4.44万亿元,占全市场的29.57%,较2013年末提高3.69个百分点;私人银行客户专属产品资金余额1.14万亿元,占全市场的7.60%,较2013年末提高1.40个百分点;银行同业专属产品的资金余额为0.49万亿元,占全市场的3.25%,较2013年末下降0.51个百分点(见表3)。

(五)不同收益类型产品余额情况

截至2014年末,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为10.09万亿元,占全市场的67.17%,较2013年末提高3.37个百分点;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为3.26万亿元,占全市场的21.69%,较2013年末下降3.42个百分点;保证收益类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为1.67万亿元,占全市场的11.14%,较2013年末提高0.05个百分点。

(六)不同期限类型产品余额情况

从封闭式理财产品1来看,截至2014年末,3个月(含)以内的短期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3.51万亿元,占封闭式理财产品规模的35.87%;3个月以上的中长期理财产品余额为6.27万亿元,占比为64.13%。在3个月以上的中长期理财产品中,3至6个月(含)期理财产品存续余额2.66万亿元,占封闭式理财产品规模的27.22%,占比较2013年末提高4.53个百分点;6至12个月(含)期的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2.87万亿元,占比为29.34%,较2013年末提高2.46个百分点;1年期以上的理财产品存续余额7410.2亿元,占比为7.57%,较2013年末下降3.24个百分点(见图1)。

银行业理财产品发行募集情况

(一)总体情况

2014年银行业理财市场共发行理财产品180507只,平均每月发行产品15042只,累计募集资金113.97万亿元(包含开放式理财产品在2014年内所有开放周期内的累计申购金额),全年发行产品数和募集资金额分别比2013年提高25.31%和61.70%。从封闭式理财产品来看,全年共发行理财产品175220只,累计募集资金41.31万亿元,分别比2013年增加29.60%和23.06%。

(二)不同收益类型产品发行募集情况

2014年,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募集资金77.21万亿元,占全市场的67.75%,占比较2013年提高8.85个百分点;保证收益类理财产品和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的募集资金量分别为8.38万亿元和28.38万亿元,占比分别为7.35%和24.90%,分别比2013年下降2.36个和6.49个百分点(见图2)。

(三)不同期限类型产品发行募集情况

2014年封闭式理财产品累计募集资金41.31万亿元,加权平均期限为3.19个月,比2013年约增加0.16个月。其中期限在3个月(含)以内的理财产品募集资金28.78万亿元,占比为69.67%,低于2013年的73.67%;期限在3个月以上的理财产品募集资金12.53万亿元,占比为30.33%,高于2013年的26.33%(见表4)。

(四)不同风险等级产品发行募集情况

从产品风险等级来看,风险等级为“二级(中低)”及以下的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总量为95.72万亿元,占比为83.99%,较2013年提高了8.11个百分点。风险等级为“四级(中高)”和“五级(高)”的理财产品募集资金为0.66万亿元,占比为0.58%,与2013年基本持平(见表5)。

(一)总体情况

截至2014年末,全部理财产品投资各类资产余额215.77万亿元,涉及11大类资产。从资产配置情况来看,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银行存款、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是理财产品主要配置的三大类资产,共占理财产品投资余额的91.22%(见表6)。

(二)理财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情况

1.总体情况

理财产品在给投资者创造收益的同时,也通过合理配置各类资产直接或间接地进入实体经济,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发展。统计数据显示,有10.71万亿元的理财资金通过配置债券、非标资产、权益类资产等方式投向了实体经济,占理财资金投资各类资产余额的67.92%。

2.理财资金投资实体经济的行业分布情况

从理财产品投向实体经济的行业分布情况来看,理财资金全年投资土木工程建筑业最多,全年累计投资2.12万亿元;其次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以及农业,全年累计分别为1.33万亿元和1.03万亿元(见表7)。

3.理财资金投向重点监控行业和领域的情况

在监管部门的积极引导和监管下,理财资金投向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中重点监控行业和领域的资金量有所下降,其余额从年初的2406.6亿元降到年末的2125.4亿元,下降281.2亿元,降幅11.68%。具体来看,涉及“两高一剩”行业、商业房地产(保障房除外)和地方融资平台的非标资产规模都出现了一定的下降,分别较2013年末下降42.67%、16.85%和2.04%。

(三)理财资金投资各类资产情况

1.理财资金投资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情况

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作为一种标准化的固定收益资产,是理财产品重点配置的资产之一。截至2014年末,投资于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的资金量占投资总额的43.75%,其中,利率债投资额(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央票和政策性金融债)占理财投资总额的4.33%,信用债占25.45%。

进一步来看,理财产品所投资的信用债,整体信用风险相对较低,高信用评级的债券资产占主体。以2014年12月末的投资情况来看,47.27%为AAA债券,25.43%为AA+债券,24.23%为AA债券,这三类债券占全部有债项评级债券的95%以上,BBB级及以下债券持有额不足1%。

2.理财资金投资非标资产情况

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也是银行理财产品主要投资的资产之一。截至2014年末,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资金占投资总额的20.91%。其中,收/受益权3所占比重最大,占全部非标资产的34.97%(见表8)。

银行业理财产品收益情况

(一)理财产品客户收益兑付情况

1.总体情况

2014年,银行理财市场累计兑付客户收益7121.3亿元。其中,封闭式净值型、封闭式非净值型和开放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累计兑付客户收益6870.9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2384.2亿元,增幅53.14%。

2014年封闭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按募集资金额加权平均兑付客户年化收益率为5.06%,较2013年提高56个基点;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为5.07%,较2013年提高50个基点;开放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为3.89%,较2013年提高55个基点。全年终止到期的理财产品中有51只产品出现了亏损,占全部终止到期产品的0.03%,该比例较2013年略有下降;亏损理财产品本金的平均偿还率是85.95%。

2.不同投资者类型理财产品兑付客户收益情况

2014年,一般个人理财产品兑付客户收益4604.5亿元, 占全市场兑付客户收益的64.66%;机构专属理财产品兑付1753.9亿元,占24.63%;私人银行理财产品兑付477.7亿元,占6.71%;银行同业类理财产品兑付285.2亿元,占4%。

不同投资者类型理财产品的兑付客户收益率也有所区别。在封闭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中,私人银行理财产品加权平均兑付客户收益率最高,为5.75%;机构专属理财产品最低,为4.61%。在开放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中,私人银行理财产品加权平均兑付客户收益率最高,为4.43%;一般个人类理财产品最低,为3.80%。

3.不同期限理财产品兑付客户收益情况

不同期限理财产品兑付客户收益情况差别明显。在封闭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中,3至6个月(含)期理财产品按照募集资金额加权平均兑付客户年化收益率最高,为5.38%,兑付客户收益1287.6亿元;其次是1年期以上的理财产品加权平均兑付客户年化收益率为5.22%,兑付客户收益346.4亿元;3个月(含)以内理财产品最低,为4.98%,兑付客户收益为2248亿元。在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中,1年期以上的理财产品加权平均兑付客户年化收益率最高,为5.92%,兑付客户收益16.6亿元;3个月(含)以内理财产品最低,为4.91%,兑付客户收益为8.5亿元。

4.不同类型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财产品兑付客户收益情况

2014年,国有商业银行兑付客户收益4017.9亿元,占市场兑付客户收益的56.42%;其次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兑付客户收益2161.5亿元,占比30.35%;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外资银行和其他机构兑付客户收益分别占7.47%、2.78%、1.88%和1.10%(见表9)。

从封闭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兑付客户收益率情况来看,2014年,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兑付客户收益率为5.37%,较2013年提高56个基点;城市商业银行为5.34%,较2013年提高60个基点;股份制商业银行为5.15%,较2013年提高56个基点;国有商业银行为5.01%,较2013年提高63个基点;外资银行为3.95%,较2013年提高11个基点。

(二)银行通过理财业务实现收益情况

2014年,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实现银行端收益4约908.2亿元。

1.不同运作模式理财产品银行端收益实现情况

2014年,封闭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实现银行端收益708.9亿元,占全部银行端收益的78.06%;开放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实现收益167.4亿元,占比18.43%;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实现收益25.3亿元,占比2.79%;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实现收益6.6亿元,占比0.72%。

2.各投资者类型理财产品银行端收益实现情况

2014年,一般个人理财产品实现银行端收益551.8亿元,占全部银行端收益的60.76%;机构客户专属理财产品实现收益240.5亿元,占比26.48%;私人银行专属理财产品实现收益76.5亿元,占比8.42%;银行同业专属理财产品实现收益39.4亿元,占比4.34%。

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工作情况

截至2014年末,全国共有525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了理财业务,其中,2014年新增98家。在银监会的指导下,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工作取得快速发展。

(一)不断推进理财信息登记系统建设

2014年,理财信息登记系统共进行了五次系统升级,完善17项系统功能。通过这几次升级,理财信息登记系统优化了资产要素登记、交易登记修改方式;扩大了银行客户端对资产信息、交易信息的修改权限;并能根据交易登记信息自动计算理财产品的持仓余额,增加了更多的用户操作提示,提升了银行报送问题系统自动检查的反馈效率与反馈精准度。

(二)完成理财信息登记系统直联接口需求设计

理财信息登记系统的直联接口建设工作是理财登记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不断推进理财登记建设工作的重要手段。2014年4月,《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直联数据接口需求书(初稿)》完成,并根据理财信息登记系统的要素增加情况对其进行完善。理财信息登记系统的直联接口建设进程稳步推进。

(三)组织形式多样的业务培训

2014年,针对监管部门及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共举办了11期理财信息登记系统操作培训班,来自监管部门及45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1000多位用户参加了培训。

(四)优化中国理财网功能

作为全国银行业理财产品信息集中披露的门户网站,2014年,中国理财网不断优化网站栏目设计和网站查询功能,为理财投资者提供了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广大个人投资者可以随时查询个人所认购的理财产品信息。

(五)建立理财登记工作评价机制

为提高理财信息登记工作质量,保证信息的真实、完整、准确,根据理财登记业务模块数据逻辑关系和勾稽关系,建立了理财登记质量评价体系和理财登记月度核查机制,有效地提高了理财数据质量。

(六)进行日常监测

理财信息登记系统的大数据为理财市场的日常监测提供了支持,为监管部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银行业理财业务展望

展望2015年,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增速适度放缓、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创新驱动战略加速实施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在金融市场方面,伴随着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化进程,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不断深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将继续增强,新形势对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也提出了新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加快银行理财业务转型

银行理财产品由预期收益率型向开放式净值型转化为大势所趋。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资本市场逐步回暖等外部环境,以及银行理财资金规模增大、产品短期化与资产长期化错配等行业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面临的风险不容忽视,而预期收益率型产品形态不利于真正落实理财产品风险承担主体,也不利于充分揭示产品风险情况。因此,通过创设可申购、可赎回、收益浮动的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银行可利用动态管理、组合投资的手段灵活配置各种金融资产,单一基础资产的风险得到分散,解决了实体经济需要长期资金但理财资金端需要流动性的矛盾,同时产品风险收益情况也可通过净值波动及时披露给投资者,如此将彻底打破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

(二)促进银行理财产品投资工具多元化,高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在“理财产品资金运用原则上应与实体经济直接对接”、“引导银行将理财业务规范为债权类直接融资业务”等政策导向下,银行作为集合了融资企业、资金和投资者等资源的金融服务中介,可利用其资源优势,实现投资工具的多元化,从而更加高效地支持实体经济:第一,投向债券等传统金融工具,直接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第二,适当参与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改善企业资产负债结构,适应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第三,创设理财产品投资工具(如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等),实现企业融资需求和社会投资资金的直接对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三)继续做好投资者教育

充分利用中国理财网提高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透明度,帮助投资者正确认识风险,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优化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外部环境,打造“卖者有责,买者自负”的良好市场环境。

注:

1.由于开放式理财产品无确定期限,暂未进行具体分析。

2.资产余额是指理财资金配置的各类资产在2014年末按市值法或成本法计算的资产总值。

3.收/受益权是指交易双方通过订立合同,享受基础资产经过管理或者处理后的收/受益权利。

4.银行端收益是指在理财产品从开始发行销售到产品终止兑付过程中,银行实现的累计净收入,包括本行(含分支机构)自行托管产品而收取的托管费、本行(含分支机构)自行投资管理而收取的理财产品管理费、本行(含分支机构)自行销售产品而收取的销售手续费、超额留存收益、部分平盘价差收入等。

篇5:教师收受礼金的年度自查报告

一、加强领导

学校成立了严禁教师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校长为此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部门分管领导为本部门责任人,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二、宣传教育

广泛开展严禁教师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的专题宣传教育活动,学校认真组织召开了全体教师会议、各班组织了学生及家长会议,将《关于严禁教师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的规定》和教体局相关精神,传达到了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确保了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三个层面100%全覆盖、全知晓。同时坚持从实际出发,大力加强教师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教育,挖掘和宣传师德师风先进典型,大力弘扬高尚师德,积极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牢固树立廉洁从教意识,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

三、自查自纠

我校就严禁教师收受学生及家长收受礼品礼金情况深入开展了自查自纠工作,认真开展了人人自查、签订承诺书、层层落实责任制等项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四、加强监督和预防

1.今后我校要继续加强制度建设。重点完善师德教育制度、培训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以及教师行为规范、遵纪守规制度、重点节庆专项治理制度等工作机制建设,形成思想引领与激励约束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统一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营造廉洁和谐的校园环境。

2.在全体教师中大力开展正风肃纪活动,重点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廉政纪律建设和专项治理宣传引导工作,努力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加强纪律教育和约束,教育引导教师坚决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牢固树立廉洁从教意识,形成健康向上的廉洁校园氛围。

篇6:银行服务的自查报告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银行服务的自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银行服务的自查报告1

一、加强组织,深入学习。

我分理处结合近期开展的“文明服务”活动,明确了岗位工作职责,在各级领导小组的领导和推动下,所有人员认真学习支行转发的中国银行业协会有关文件,包括:《中国银行业协会文件》(银协发201041号)、《中国银行业柜面服务规范》、《中国银行业自律公约》及实施细则、《中国银行业文明服务公约》及实施细则、《中国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工作指引》、《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等,做到人人熟知,深入掌握。组织广泛的学习和业务操作技能训练,强化业务素质教育和服务能力培养,从细节着手,立足长远,从上到下规范员工服务礼仪和业务操作,通过软环境的改善,树立我行的优良服务形象。

二、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1、优质文明服务工作开展得还不够平衡,虽然都能及时组织员工认真学习相关制度规定,但重视程度还不够,思想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业务流程整合及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是业务流程过于繁琐,业务操作环节过多,致使办理业务速度缓慢,客户等待时间长,影响了办理业务的时效。

3、大服务的理念还要进一步加强。为客户的大服务格局及理念上,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加强与提高的地方。

4、在工作环境上还需要大力改善,使工作环境能够卫生整洁。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及措施

一是进一步巩固服务基础,突出服务规范,提高服务水平。对三声服务、双手递送服务、网点环境改善、网点物品机具摆放、便民设施投放情况进行加强监督。引导员工更加自觉把服务规范要求运用到客户服务的实际工作中,充分运用服务技巧主动关心客户、服务客户,进一步树立农合行的服务形象。

二是继续大力提高服务能力,突出服务创造效益,做到“快乐服务”。柜员用心发现客户信息,在处理业务、提供服务的同时,一些潜在中高端客户被挖掘出来,通过想客户所想,让客户得到了超过期望的服务,让柜员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也真正体会到为银行为个人创造价值的快乐。

三是继续加大培训和检查力度。通过神秘人的检查反馈,录像点评、专题交流、树立标杆和服务明星示范等一系列措施,使我分理处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能够更上一层楼,将我们的`服务水平共同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银行服务的自查报告2

从营业开始到营业结束,从年初到年末,我们一直都在强调优质服务。由原来的十字文明用语,到现在的站立服务,无不体现优质服务的一个又一个的提升。然而,怎样才能把优质服务的各个细节真正灌输到我们自己的身上,让它变成我们工作状态中的一种习惯,而不是单纯的为了应付分行的调阅录像而去作秀,这一问题值得我去认真思考。

一个行业好的口碑不是一天就能形成的,需要靠全体员工甚至是几代员工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而坏的口碑也许不到一日就能传遍全世界。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由原来的以质取胜转变到以服务取胜,这就要求我要时刻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因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银行服务窗口的文明程度。不要因为自己的意气用事,影响了整个交行服务窗口的形象。要严格执行总行和分行下达的各项服务标准,甚至是每个小的细节都要去考究,经过自己的理解之后,让它更能自然、完美的表现出来,让总行和分行放心,让领导省心,让客户舒心。

篇7:银行理财的自查报告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银行理财的自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银行理财的自查报告1

理财业务自查评估报告自查内容:

1、机构与人员准入是否合规;包括授权,工作场所,岗位设置,人员素质及培训等是否合规。

2、经办个人理财业务是否合规。

(1)理财类交易账户处理流程。

(2)是否对购买理财产品的客户进行告知风险存在性,在客户购买理财产品时签署相关产品说明书等配套协议是否亲笔签名确认。

(3)客户本人亲笔签字确认的风险调查问卷是否随理财产品档案永久保存,客户购买理财产品情况和问卷调查结果是否相同。

(4)留存客户资料档案中有无漏打《个人理财业务交易表》和《个人理财业务确认表》现象。

(5)理财档案资料中客户必填写的风险评估表有无描写风险评估语句,协议书和产品说明书中填写是否规范。

(6)网点是否及时张贴产品新资类公告。

整改措施:

1、在经办个人理财业务时,没有对客户进行充分告知理财产品的风险存在性,且没有向客户详细介绍理财产品这项业务,原因:理财经理对理财产品了解不够透彻。

2、理财档案资料中无产品说明书,培训员工对今后客户购买的理财产品需附加说明书,使理财产品档案资料合规齐全。

3、理财档案资料中客户必填写的风险评估表,只对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了测评。没有描写风险评估语句,联系客户并要求客户补写风险评估语句。

4、网点未做到及时张贴产品说明书,宣传不到位,今后加强宣传力度,做好理财销售工作,使我行理财产品业务有所突破。

银行理财的自查报告2

为了迎接银监会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检查,规范支行个人理财业务,根据银监会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我支行对20xx年以来的经营业务进行了全面、逐项、细致的检查,现将开展自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人员配备情况

为了确保个人理财业务的合规销售,支行配备了专职理财经理一名,该人员已通过银行总行的理财经理资格考试、并取得了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所有银行理财产品、基金、保险、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均由专职理财经理销售。

鲜有一般产品销售人员向客户介绍理财产品情况发生,现已全面杜绝。

二、销售流程

支行理财经理均是在充分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投资目的、投资经验、风险偏好、投资预期等的前提下向客户推荐理财产品,并为每一位购买产品的客户填写《个人客户投资风险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理财经理根据其评估结果,向客户推荐相应得理财产品。《评估报告》经理财经理与客户进行签字后,交由支行理财主管审核并签字,单笔购买金额超过100万的客户,《评估报告》还经由支行分管个人理财业务行长签字。自查中发现有少数客户的《评估报告》未经支行理财主管签字审核,已补交给支行主管审核。

在具体的理财产品销售前,理财经理均向客户说明了产品结构、风险、收益等相关信息,让客户在充分了解产品的基础上作出选择。理财产品的《合约》、《合同》、《风险揭示书》中客户资料均填写完整。

三、资料档案保存

20xx年以来,所有理财产品的《风险评估报告》、《合约》、《合同》、《风险揭示书》等文件资料均保存完整,并按期装订成册,入库统一保管,其中,《客户风险评估报告》实行专夹保管、一年内有效的.保管机制。支行理财经理为每期产品和《风险评估报告》建立了详尽的客户电子档案,方便及时了解客户情况和日后与客户沟通。本次自查中发现有些风险评估报告未装订建表,拟定于今天下班前完成建表装订工作。

四、今后工作计划

支行虽一直坚持专职理财人员介绍、合规销售理财产品,但本次自查中仍然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我们将在近几天集中整改。在今后的工作中,支行将继续坚决贯彻执行《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的精神,合规销售、定期开展个人银行理财业务自查工作,保证银行芜湖支行理财业务的健康、规范发展。

银行理财的自查报告3

今年以来,XX市XX区联社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紧紧抓住制度、执行、监督三个环节,以制度执行年活动为载体,从全面构建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入手,狠抓五个到位,深入扎实做好合规经营、合规操作监督检查和整改工作,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防范事故案件,有力地促进了全辖农村信用社又好又快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高度重视,组织领导到位

自年初一开始,联社领导班子把合规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年度目标考核,作为评先选优的重要内容,坚持常抓不懈。

一是成立了以党委书记、理事长为组长,纪委书记、监事长为副组长,经营班子和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制度执行年、合规经营、合规操作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整个活动的组织开展和检查督促,落实稽核监察保卫部具体负责此项工作。

二是分别制定了制度执行年活动和合规经营、合规操作自查自纠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步骤、方法和要求,做到了有的放矢。

三是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联社监事长与各信用社主任、信用社主任与职工层层签订合规经营、合规操作自查自纠工作责任书XXX份。联社领导、部门负责人按照分工各司其责,认真履职尽责,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正人先正己,争做合规带头人,为深化改革和促进发展奠定基础。

二、抓合规意识教育,培训学习到位

为提高全体员工特别是新青员工的合规意识,联社一是把自省联社成立以来出台的制度办法和金融职业道德规范、法律法规以及各种案例作为学习培训内容,重点提高员工对基本制度的熟悉程度,强化学法、懂规、遵纪、守制意识。二是按照统一规划、分级实施的原则,年内联社共组织培训学习班X期,参训人员达XXX人,其中一线员工的学习面达90%以上,使大家真正认识到内控优先,制度先行的重要性,理解和熟悉自身岗位内控要点,主动预防和发现风险。三是是采取了自学、集中学、分散学、岗位交流学、互动式讨论学等多种形式,认真学习《业务流程合规操作手册》、《安全保卫工作理论与实务》等业务书籍。同时,结合案件防控实际,把典型案件警示教育融入活动中,剖析案例,总结教训,标本兼治。联社监察部门随时收集相关的典型案例,认真分析成因,定期以文件形式予以通报,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人人撰写了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进一步加深对制度的理解和再认识。四是运用激励机制,检验学习效果。10月中旬,采取自下而上层层选拔的方式,各信用社和联社机关推荐XX名员工进行了合规知识竞赛;11月下旬,组织全辖XXX名员工分岗位参加省联社的制度学习考试,考试成绩与员工目标责任考核和来年的岗位聘用挂钩,考试及格率达99%。

三、强化基础管理,岗位责任制落实到位

加强基础管理,规范临柜操作,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防范事故案件的永恒主题。年初,针对我区部分营业网点一线岗位人员严重不足、规章制度难以贯彻执行的严峻现实。联社一是本着精简、效能的原则,根据用工制度改革方案,综合全辖机构网点的经营规模、服务对象、业务量等因素,合理确定岗位编制XXX个,撤并低效网点XX个,二是面向社会,招贤聚才。公开聘用大、中专毕业生XX名为短期合同工,委托省联社招收计算机、法律、财务审计等专业技术人才XX人,经过岗前培训,全部充实到一线岗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员紧缺和内控落实难的矛盾。三是联社将《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设置合规风险管理部门或合规风险管理岗,制定合规风险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四是打造流程银行。由稽核监察保卫部牵头,财务、信贷、人事、办公室等部门通力配合,重新制定了会计、出纳、信贷等岗位职责,按照一项业务一本手册、一个流程一项制度、一个岗位一套规定的.要求,细化了每一笔业务的操作流程,防范违规操作,切实做到了有章可循。

四、建立问责机制,责任追究到位

我们从建立有效的违规问责约束机制入手,限制、批评、纠正和惩处违规违纪的单位和员工,在内部弘扬正气,杜绝违规恶习,对违规失德的人和事,不姑息迁就,不搞下不为例。

一是层层落实了事故案件一把手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人人签订了事故案件防范责任书,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义务。

二是建立了严格的事故案件责任认定程序和报告制度,做到发案必查、有案必报、查必问则、有责必究。不论检查发现的还是来信反映的问题,在初步核实的基础上,符合立案标准和条件的,及时予以立案,并迅速上报,不搞瞒案不报。

篇8:银行的年度自查报告

目前对于表外信息披露的研究, 我国大多致力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真实性、及时性不够、信息披露不足和强制性信息披露与自愿性信息披露等问题。如占美松等 (2011年) 分析了信息披露的现状, 认为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充分, 存在故意弄虚作假现状的原因是法律法规不完善, 监管及处罚不够, 治理结构不健全等。李露 (2010年) 认为上市公司的自愿性信息披露对提高诚信表现和投资者信心具有较大作用。然而, 在信息披露超载方面的研究屈指可数, 本文将基于我国16家上市银行2012年的年度报告对信息披露超载的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银行表外信息披露超载形成的原因

在我国, 银行业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信息披露超载现象揭示了我国金融行业信息披露机制的不健全, 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 无效信息披露导致信息披露超载

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 银行业信息披露逐步规范, 我国上市银行在信息披露方面实现重大进步, 但纵观各大银行的年度报告, 不难发现信息披露超载现象。

分析2012年各银行报表, 我们发现作为报告核心的会计报表仅占整个年度报告的4%, 而股东及高管情况、董事会报告和附注占整个年度报告的75%。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大量调查结果表明, 在股东及高管情况中的大量信息并未为投资者所用, 从而使得该部分信息无效;董事会报告中的管理层分析图文并茂, 旨在凸显公司在本年度所取得的业绩以及通过各种分析强化投资者信心以获取更稳固的投资支持;占比接近一半的附注则在整个报表中充当解释说明作用。然而, 如此大篇幅的信息中又有多少信息是对投资者有用的?有多少信息可能会误导投资者决策?因此, 一味的追求信息量的提高只会带来更多的无效信息, 从而导致信息披露的超载, 甚至会误导投资者作出决策。

(二) 信息供需失衡导致信息披露超载

目前, 我国的大部分投资者仍然依据财务报告进行决策, 然而, 我国投资者又以个人投资者为主, 个人投资者缺乏系统的投资概念, 更别提相关的财务知识, 不擅长用报表信息进行投资决策, 更别提在几百页的年报中筛选出对自身投资有利的信息。

根据2012年问卷调查结果, 79.31%的机构投资者和80%个人投资者不需要“股东数量”, 65.51%的机构投资者和73.33%的个人投资者不需要“内部股东持股情况”。表明大部分投资者没有使用“股东数量”和“内部股东持股情况”的信息。而过度披露“股东数量”和“内部股东持股情况”明显对中小投资者不利, 相反却被某些机构投资者利用以达到炒作股票或炒作出货的目的。

从调查结果可以明显看出, 部分信息披露方面, 财务报告信息供给大于需求, 从而造成信息披露的相对超载。

(三) 准则协调不足导致信息披露超载

我国对上市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规范性文件主要由证监会、证劵交易所、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等政府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颁布。然而, 我国各准则制定机构分工有余, 而协调不足, 只是根据各机构的宗旨和具体情况, 在没有进行任何协调的情况下, 各自制定各自的信息披露要求, 这不仅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重复, 有的甚至会相互矛盾, 这无形之中给企业造成了双头管理的压力, 增加了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各种成本, 也间接的给信息使用者造成了信息分析的难度提高、成本增加。

二、银行表外信息披露超载带来的影响

我国上市银行表外信息披露超载现象已给信息使用者、信息提供者及监管机构产生难以预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违背成本效益原则, 增加信息披露成本

目前我国的财务会计准则以相关性和充分性作为信息披露的标准, 没有充分考虑重要性和成本效益。这将导致报表编制者更倾向于披露所有与决策相关的信息, 而不去区分关键信息与非关键信息, 这会导致重要信息被众多的披露所淹没, 增加了投资者筛选成本, 不利于决策, 尤其是普通投资者, 他们没有能力和精力去仔细阅读如此冗长的财务报告。另一方面, 由于披露总是以信息量作为衡量标准, 使编制财务报告的银行不堪重负, 披露成本加大, 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二) 增大虚假披露可能性, 损害投资者利益

银行表外信息大部分产生于与财务信息相关的非财务会计信息系统。财务报表信息都是经过一系列严格的确认和计量程序产生的, 而表外信息披露不必经过严格的会计加工程序, 其可靠性存在极大不确定性, 这一弱点很可能为信息提供方所利用。表外披露具有很强的弹性, 财务报表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统一的严格的要求, 但表外披露可以不受统一会计准则的约束, 并且它不必通过审计 (附注除外) , 能够充分满足投资者不同的信息需求, 但同时可能导致报表编制者在进行表外披露时具有过大的随意性。因此, 表外信息披露存在的一个极大缺陷就在于其可靠性存在极大隐患。此时, 无限制地扩大表外信息披露就很可能成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选择不实性披露的工具。

(三) 披露信息鱼龙混杂, 增加监督管理难度

仔细研究各上市银行年度报告发现:表外信息中除了会计数据、财务指标摘要和财务报表外, 还有公司简介、董事会报告、监事会报告、重要事项、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情况、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等表外信息。图文并茂的表外信息增强了年度报告的可读性, 但面对如此庞大的信息量, 投资者并未能有效地提取所需信息进行分析与决策。如此一来, 表外信息不仅没有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信息, 反而加重了信息使用者的负担。同时, 这给监督机构带来了管理的难度, 对监督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应对银行表外信息披露超载的策略

上市银行信息披露超载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以及监督管理机构的运行效率。针对这一现象, 笔者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一) 信息披露差异化, 提高市场效率

差异化信息披露, 是指针对不同的上市银行即不同的情况, 要求不同的信息披露标准, 差异化信息披露的具体制度设计应以重大性标准的个性化判断为切入点, 在考虑银行的经营规范性, 持续盈利能力和公司治理水平等多方面后, 给与优质和劣质上市银行以不同的重大性标准。这不仅有利于证券市场的实质公平, 有助于全面保护投资者利益, 降低上市银行信息披露成本, 增加监管的针对性, 而且有利于提高市场效率。

(二) 信息披露规范化, 降低虚假风险

近年来我国在非财务信息披露方面不断改进, 但实质上缺乏有效披露。既没有要求企业披露所有的财务状况, 也没有要求对风险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披露等。所以, 应当在规范上细化和统一非财务信息披露的标准, 指导上市公司进行披露, 并鼓励自愿披露。另外, 各准则制定机构加强协调至关重要, 应制定一个统一的规范体系, 财政部和证监会应相互协调、相互沟通。为避免出现多头管理, 应分工明确, 协调配合, 以最大化的提高效率。

(三) 财务报告精简化, 增强报告可读性

国外很早就开始了精简财务报告的研究, 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在其内部成立了简化披露工作组, 对SEC已有的全部规则进行检查, 本着效率化、简单化和现代化的观念, 发现并消除或修改那些已经不再具有任何意义的会计准则条款, 提供财务报告的可操作性和可理解性、可用性。1996年3月5日SEC发布了《简化披露工作组报告》, 该报告提出剔除重复的和不再有用的规则、要求上市公司提供更具有可读性和指导性的文件等多项建议。而英国已经有了一套双重的财务报告体系, 它于1989年修正了《公司法》, 允许公司向股东编报财务报表摘要, 以代替完整的年报。我们应该在国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鼓励发展财务报告精简模式。

(四) 健全监管体系, 加强外部监管

中国目前的市场监管非常薄弱, 市场约束力差。目前我国民法刑法方面的处罚机制不健全, 投资者也缺乏通过法律保护自身权益的渠道, 投资者在外部监管中无法发挥应有作用, 所以建立外部监管体制、加强外部监管是非常必要的。国家相关部门应当结合本国会计环境和上市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会计准则、审计准则和其他信息披露规范, 充分发挥市场监管的作用, 明确相关违法违规的民事、行政和刑事惩罚并且加强执法和监督的能力和力度。通过加大上市公司违法违规披露的风险, 使内部控制变为上市公司减少信息披露风险的内在需要, 进而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关新红.商业银行信息披露与市场约束.会计研究, 2004.

[2]李捷琼.表外披露信息过载问题探讨.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7.

[3]占美松, 徐雪慧.表外披露的困惑和研究出路.会计研究, 2011.

[4]李捷琼.表外披露信息过载问题探讨.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7.

[5]占美松.表外披露性质解读及其启示:剩余控制权视角.会计研究, 2008.

上一篇:平面设计课程总结下一篇:英语面试空中小姐职务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