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小镇分类及打造要点

2024-09-04

体育小镇分类及打造要点(通用2篇)

篇1:体育小镇分类及打造要点

体育小镇分类及打造要点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体育小镇,是随着我国体育旅游产业、新型城镇化与社会生活形态的发展出现的新兴业态。目前这一业态在政府工作计划的纲领性文件中已有相关表述,同时在旅游、城规的行业词典里也日显醒目。但是由于体育小镇尚未进入规模化实践阶段,要厘清体育小镇的不同类型及其各自的特点,以实际案例采取归纳法,面临着样品不足的困难。作为前瞻性的、试探性研究,绿维创景从体育小镇的概念出发,针对产业可能性,根据细分产业类型与目标受众(人群/企业/组织)的不同,将体育小镇分为四类:产业型体育小镇、休闲型体育小镇、康体型体育小镇、赛事型体育小镇。

分类是为了方便细化的研究和讨论。期待在后续的理论发展与产业实践中得到校正。

一、产业型体育小镇

产业型体育产业小镇是指:以体育用品或设备的生产制造为基础,纵向上延伸发展研发、设计、会展、交易、物流,横向上与文化、互联网、科技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最终形成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聚集区。该类型小镇以生产制造及其上下游产业为核心功能,以休闲体验为配套功能,依托于城市而发展,一般分布在大中城市周边。在产业空间分布上,以核心类型企业为中心,配套企业或相关企业围绕其分布,形成“一中心,多散点”或“大分散,小集中”的布局结构。

产业型体育小镇的打造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第一,对于体育产业本身的打造,确定打造方向,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链:即对能够聚集人力、技术、信息、资本等要素,并具有先天发展优势的产业资源(如体育某一细分领域装备用品的生产制造,某个细分体育领域在行业中的标志性地位,难以复制的先天市场环境等)进行发掘提炼,确定主产业发展方向,并实现其配套产业、服务产业、支撑产业的聚集,形成产业链发展架构;第二,对于体育产业与旅游等其他产业的融合,找准对接点,进行三产化、体验化、消费化延伸:即以体育优势产业为核心,有选择地充分链接文化、教育、健康、养老、农业、水利、林业、通用航空等产业,由二产向三产延伸,扩大消费群体,增加产业价值。

典型案例:德清莫干山裸心体育小镇

德清莫干山裸心体育小镇位于浙江德清莫干山,小镇依托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以及德清体育健身休闲、场馆服务及体育用品的销售和制造的70余家企业,打造以“裸心”体育为主题,将体育、健康、文化、旅游等产业有机融合,将体育产业开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相互融合的体育特色小镇。目前,在小镇探索运动、户外休闲、骑行文化等带动下,以泰普森等企业为龙头,户外休闲运动产品的制造和销售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

小镇在山水底色上,依托体育制造业,适时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户外运动文化项目,打造“户外运动赛事集散地、山地训练理想地、体育文化展示地、体育用品研发地、旅游休闲必经地和富裕民众宜居地”。这从纵向上,延长了体育制造产业上下游产业链;从横向上,推动了体育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最终形成以体育小镇为平台的产业聚集区。

二、休闲型体育小镇

休闲型体育小镇是指: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多样化的、极具参与性与体验性的体育休闲运动(山地运动、水上运动、球类运动、冰雪运动、传统体育运动、特种运动等)聚集为特征,而形成的,面向大众消费的体育小镇。

体育休闲小镇一般依托景区而发展,与旅游结合打造。一般以一个或几个核心资源项目为引爆点,形成以休闲为核心的多个参与型体育项目;并充分考虑家庭老、青、幼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体育需求,打造体育休闲、娱乐、教育等拥有完整谱系的项目集聚区。聚集区对基础设施的观感度、承载量、配套完善程度等要求较高。另外,在选址方面,考虑到辐射范围内的受众总数和消费频率,城市圈周边或大型旅游目的地路线上是较理想的选择。

典型案例:新西兰皇后镇

新西兰皇后镇位于新西兰第三大湖泊瓦卡蒂普湖北岸,为南阿尔卑斯山包围,被誉为“新西兰最著名的户外活动天堂”。小镇依托天然的湖泊与多样的地形地貌特征,形成了数量众多的户外休闲运动项目,其中众多项目以极限、探险为核心,蹦极、高空弹跳、喷射快艇等很多极限运动发源于此,这里被称作“极限运动的天堂”。

皇后镇是旅游休闲与体育共生发展的典范。小镇利用域内高山峡谷、激流险滩等自然地形地貌优势,将静态的自然风光开发为具有探险性、挑战性和极强参与性的户外运动,并提供高端住宿、特色餐饮等全方位的旅游度假服务,让体育与休闲旅游互相补益,共生发展。此外,小镇依据四季特点,围绕体育探险打造观光旅游、文化体验、高端度假等多元化产品序列,并充分利用冬季庆典进行小镇推广营销,形成了以探险式休闲为核心的综合型体育特色小镇。

三、康体型体育小镇

康体型体育小镇是指: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体育运动为载体,以健康养生为主要目标,并结合旅游、度假等发展而形成的康体度假型特色小镇。

老龄化社会来临、食品安全、生活压力等问题的不断凸显,以及人们越来越高的健康需求,是这一小镇发展的一大背景。康体型体育小镇以温泉、负氧离子等独特的康养自然资源或太极拳、瑜伽、禅修等传统的康养人文资源为基础,打造以康体、养生、修心、教育等为核心的体育项目集聚区。相较于休闲型体育小镇,其运动项目具有低运动量、低运动频率、低风险的特征,更加注重康体、养生、养心、养颜等方面的功能,多面向较为高端的人群,虽然受众基数较小,但消费频率及消费总额较高。

康体型体育小镇最终营造的是一种全新的健康生活方式,其打造重点在于面向养生人群、亚健康人群、中老年人群不同的需求,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完善的健康硬件配套设施及健康服务。最终,形成一个以运动健康养生为主题,拥有养生环境、养生运动项目、养生服务及养生居住四大体系的度假综合体。

典型案例:奥修国际静心村

奥修国际静心村位于印度小城普纳,是由心灵导师奥修1974所创立。奥修国际静心村以“多元大学”为中心,有11个性质不同的学院,教授短期体验课程、长期居住研究学习班、治疗或团体课程、儿童青少年课程等。村中设有咖啡厅、健身房、奥林匹克级游泳池、户外餐厅等,村周边建设有国际公寓,为学员提供居住生活服务。

奥修国际静心村以印度瑜伽体育运动教育为核心,有效延长体育运动养生产业链,并与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开发周边产品,形成特色购物、有机素食、静心住宿等一系列配套服务,并通过结业静修学员为世界奥修中心开课或为需求者提供个案咨询服务,形成品牌鲜明的以瑜伽运动为特色的小村镇。

四、赛事型体育小镇

赛事型体育小镇是指:以有影响力的单项体育赛事为核心,以与赛事相关的服务为延伸,以休闲体验活动为补充,而形成的体育小镇。

体育赛事是关注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体育活动,尤其是国际性的大型赛事。作为主办地,需要具备优越的场地条件,高标准的赛事场馆以及高水平的赛事服务能力。举办大型赛事带来的,除了赛期内直接的经济收入外,当地知名度的提升、上级政府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大型赛事对基础设施和当地人口素质的提升,都是间接的长期效益。可以认为,成为某个体育细分项目的最高等级赛事的举办地,是每一个体育小镇都在追求的目标。

体育赛事型小镇的打造有两个要点,一是要做好赛事本身,二是通过多元业态的补充,充分利用赛事场地,做好赛事后的有效利用。一个赛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体育IP,无论是引进赛事还是自身培育赛事,都需要从硬件上进行高标准建设,从软件上给予高水平服务,从而为游客带来极强的赛事观赏体验,为组织者带来良好的经济价值。赛后的利用主要有三个方向:第一,可充分利用场馆场地开展培训及日常训练;第二,运用体育赛事的IP价值,开展主题活动、衍生周边娱乐活动;第三,组织开展其他类型的体育休闲运动,以及各类美食节、音乐节等大型活动,实现体育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典型案例:百丈时尚体育小镇

百丈时尚体育小镇位于浙江泰顺的飞云湖畔,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小镇依托优异的生态环境和优质的飞云湖水资源,吸引国家赛艇青年队、辽宁省皮划艇和曲棍球队等连年进驻冬训。先后成功举办全国露营大会、中国·温州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全国青少年皮划艇赛等各类国际国内赛事,目前,百丈“时尚体育小镇”已初具雏形。

百丈时尚体育小镇以“时尚”为核心,以国内外时尚体育赛事为引爆点,打造皮划艇、赛艇、曲棍球等体育项目,并着力建设国家级体育训练基地、曲棍球场、训练码头等基础设施,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时尚体育旅游,打造环湖休闲旅游公园,形成以赛事与训练为核心的集旅游休闲为一体的体育特色小镇。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以上四种类别的划分实际是对体育小镇里的产业形态的分类提取。在现实中,每个体育小镇可能都需要不同程度地包含这四种里的多种形态。毋庸赘言,每个个案的打造,需要根据现实条件综合考量。

篇2:体育小镇分类及打造要点

一、特色小镇发展的背景与新形势

1、新市场

(1)大规模的乡村游成为潮流;

(2)大城镇到乡镇异地养老的现象日益增多;(3)城里人到乡镇长期居住的现象日益突出。

(4)新市场为特色小镇发展康养、养老、田园综合体、休闲养生、文化旅游等产业提供了巨大的消费空间。

2、新产业:农村迅速崛起的五大产业

(1)乡村旅游:古镇开发、民宿经济、景点开发、名山大川等。(2)乡镇的养生 养老产业。

(3)以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特色养殖,田园综合体,农业主题公园为主的生态型农业产业。如无锡的阳山生态综合体。(4)生态经济蓄势待发。如国外流行的“好空气装压缩瓶”。(5)民间文化、民俗、民间音乐、体育、传统农村的嘉年华,庙会等民间艺术类的资源的开发。

3、新工具:智能技术改变小镇运行模式

行业监管、数据采集、市场分析、预警机制等管理功能;在线预订、网络查询、语音导览、电子导航等服务功能;在线销售、客源分析、跟踪服务、宣传营销等营销功能现在智能化的发展速度已经超出了我们想象。

4、新资本:大公司、民营资本开始关注特色小镇

首批特色小镇批复名单中,不乏有企业和民营资本的特色小镇。如2016年,密云古北镇游客量突破245万,旅游收入7.35亿元。古北镇从2014年开业,从一个无名小镇变为当今“爆款”,成为众多投资商投资的效仿者。

5、新政策:中央有利于特色小镇发展的大政策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2016年12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2017年1月9日)。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 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号)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2016年11月4日)

——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60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17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84号)

——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2017年2月)。

——《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60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国办发(2017)21号。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2016年12月)。

——李克强、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发展,推动一批具备条件的县和特大镇有序设市。

二、特色小镇如何打造

1、突出特色:(1)特色是命脉。(2)差异化是要点。(3)因地制宜是灵魂。(4)比较优势是关键。(5)比较竞争力是目标。

2、小规模、紧凑型、集约发展。关键是从数量型发展转向质量型,讲求品质、效益

(1)改变单纯求大思维:微型城市是小城镇独有的优势。从追求规模到追求质量。城镇小尺度、近距离、微景观。小而特、小而优、小而美、小而精。(2)小城镇不要克隆大中城市形态,要突出自己的地方特色:地方文化、建筑、产业、技术、材料、色彩。

3、跨界、融合、共享:践行新发展理念

特色小镇力求一、二、三产业的高度融合;追求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保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实现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问题的关键在于,只有跨界融合才能丰富产品形态,增加盈利环节,衍生产品链条、形成多样化的商业模式。跨界、融合、共享,体现共享经济特征,而共享经济是面向未来的。

4、体制改革可能是决定因素

没有改革难以发挥。一个浙江桐庐县通过宅基地制度改革发展民宿经济的例子。案例:桐庐破除城市资本下乡的制度障碍。为抵押贷款、出租经营、集体权益处分提供清晰的产权依据。农民住房确权颁证率达82%。设立农房和林权抵押贷款,创新合家乐民宿贷等金融产品。帮助农民解决资金问题。创新宅基地使用办法,解决宅基地不能卖给城里人的制度障碍,吸纳工商资本下乡发展高端精品民宿。

具体办法是:农民将闲置房屋有偿流转给村集体。然后以联营、合作、出让方式引进外来资本、创意人才发展中高档民宿。逐步形成高品质、特色鲜明的民宿。

5、实现多产业的融合发展对特色小镇的成功与否关系重大(1)非工业类特色小镇,以康养、田园综合体、民宿、旅游、文化为主题的小镇。单纯做任何一个产业,投资收益都难以实现。(2)当地的特色手工艺、文化、土特产、符号,如何可以被传播、采纳、加工、产品化、被售买。需要挖掘、创意、细分市场,面临着巨大挑战。

(3)不同产业的融合。产品基因不同、服务领域不同、业务布局不同、产品周期不同、盈利模式不同。如果各自碎片化经营,谁也难以盈利。

(4)协调整合创新是关键。美国创投界有一个专门的说法:“复杂协调的创新模式”。即通过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角,把散落各处的碎片重新整合,变成满足市场需要的新东西。如特斯拉。产业组合很重要,互补共生很重要,商业模式集成很重要。

6、让老产业换发青春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老产业+新手段:(1)“老产业”+新体制/新机制/新技术/新融资模式/新的资源配置方式/新商业模式,形成=产业发展新生态。

(2)老产业之间互相融合,形成新的产业链条。比如,工业企业的服务业化。农业变为接二(产)连三(产)产业。就可以增加价值链。(3)老产业用产业互联网进行改造。再造产业流程、供应链条、管理流程,使各类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7、市场化建设模式

特色小镇建设与一般的产业园区、景区开发流程类似,主要分为规划咨询、要素导入、EPC建造和后期运营四个阶段。

(1)涉及城镇发展战略、产业规划、总规/概规/修规、建筑/景观/游乐设计、城镇风貌设计与城市品牌发展战略等板块。

(2)全要素的导入服务,循四招五引入的机制,四招为招开发商、投资商、服务商与运营商;并结合资金资本、人才团队、智库平台、IP项目与品牌企业等五方面资源引入。

(3)EPC建造模式,EPC模式指承包商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前期投资、设计规划、建设施工、文化挖掘等一体化综合整治开发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总承包,并对其所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费用和进度负责。EPC合同模式下承包商对设计、采购和施工进行总承包,在项目初期和设计时就考虑到采购和施工的影响,避免了设计和采购、施工的矛盾,减少了由于设计错误、疏忽引起的变更,可以显著减少项目成本,缩短工期,达到高效、快捷、资金节约化的交钥匙工程。主要包括城镇建设EPC及温泉、水乐园、漂流、游乐项目等旅游专项EPC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4)持续性后续服务,包括创建辅导,经营辅导,专业化运营支持,各种托管运营等,形成一个全面的服务结构。

8、EPC模式的优势

(1)特色小镇项目范围广,专业类别多,如外立面改造、道路改扩建、景观绿化提升、亮化工程等,集中发包给EPC总承包单位,可以让业主方从繁杂的施工管理事务中摆脱出来,无需根据这么多单项工程组建庞大的专业管理团队,而是更好地关注项目前期策划、概算及后期结算。

(2)特色小镇项目工期紧、范围广、头绪多,采用EPC模式可以实现设计、采购、施工的高度集成,实现各阶段工作的合理交叉、综合协调,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建造效率,确保工程实施的进度、质量和造价控制。

(3)EPC总承包单位能在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强化设计责任,使设计院自觉地从造价、技术及采购等角度进行多方案比选,以设计为龙头协调各方关系,并且有利于减少工程变更、争议、纠纷和索赔等环节的耗费,使资金、技术、管理各个环节紧密衔接。

上一篇:医院离职证明参考-证明书下一篇:部门维稳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