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建设整体规划

2024-07-12

学校课程建设整体规划(精选8篇)

篇1:学校课程建设整体规划

付圩小学学校整体建设发展规划

六十铺镇付圩小学位于六十铺镇东北角10千米处,占地面积1.5公顷,现有教学平房10间,建筑面积660平方米,辖20个自然庄儿童,8045口人,人口居住较分散。学校现有8个教学班,262名学生,在职教师13名,50岁以上的5人,其中本科学历6人,专科2人,中师学历5人,全部达到国家规定学历标准。付圩小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始建于1953年,在1976-1977年付圩小学达到了办学的高峰,全校学生达1000余人,当时开办了“付圩子中学”,促进了六十铺的教育的发展。现学校的基础建设较差,学校缺少阅览室、活动室、实验室、音体美教室,地面仍是泥巴地,教室卫生、学生卫生难以得到保证,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很少,教具配备不齐。本地的学前教育较差,98%的学生都没有受过学前教育,这给学校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而当地的农民想让自己的孩子受到学前教育的呼声很高,想让自己的孩子和城里孩子受到一样的教育。根据以上情况,我校制订了如下规划: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帅,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坚持以发展为主线,以育人为根本,以质量为核心,以人民满意为宗旨。牢牢把握发展机遇,果断直面竞争挑战,凝心聚力,励精图治,迎难而上,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努力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促进我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一、发展定位

办学思想: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强校,特色兴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办学目标:办素质学校,育时代新人。

办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源,以学校发展为先。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学生行为管理,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办学思路:抓德育工作,创“文明校园”;抓教学工作,创“人文校园”; 抓课改教改,创“快乐校园”;抓读书教育,创“书香校园”; 抓学校管理,创“和谐校园”;抓安全工作,创“平安校园” 校 训: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校 风:诚实、守信、勤奋、创新。教 风:乐教、精教、善教,教人求真。学 风:好学、勤学、博学,学做真人。

围绕“办素质学校,育时代新人”的办学目标,以教育科研为抓手,以科学管理为手段,使我校成为管理严谨、校风优良、质量上乘、资源优化、效益优化的特色学校。

二、管理机制

全面实行校长负责制,坚持依法治校,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激活校内竞争机制。在多方实践的基础上,修订《付圩小学教师考核评分细则》、《付圩小学班主任考核细则》等校本规章制度,注意加大过程性考核力度,合理科学地评价教职工的工作量、工作表现、工作成绩,实现公平公正、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让广大教职工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规范师生的教和学的行为,使学校事业发展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三、队伍建设

以“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为目标,以师德教育为核心,以教师培养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教师培养活动为载体,遵循教师成长的规律,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养措施,促进全体教师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更新知识能力结构,聚焦内涵发展,提升教育品质,从而建设一支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时代特征的,适应教育信息化、优质化要求的师德高尚、理念先进、理论水平高、学科造诣深、业务技能精、科研能力强、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而坚实的基础。计划到2014年,所有教师专科学历比例达到100%以上,并有部分教师取得本科及以上学历;小学高级教师比率占95%以上,市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的数量、质量上都有较大突破。

四、基础建设

新期间,要努力按照现代化办学的要求进行建设和配置。积极有为、不遗余力地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既要挖掘潜力,让校外的钱花在校园内,又要统筹规划,让待花的钱花在“刀刃”上,更要加强管用,让已花的钱花得有价值。继续加强图书室、阅览室建设,努力营造书香校园,提高广大师生的人文品位;继续完善校园美化绿化建设,让每一个角落都育人;不断加强校园综合治理,排除隐患,确保校园安全,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到2014年,学校的校舍、运动场地、计算机、体音美及实验教学仪器、图书、配套生活设施等均达到省定标准。

五、生源状况

到2014年,学校经合并彭庙小学、老单小学、陈华小学、桃花店小学等学校,同时加强学校管理,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即时学校生源可达到800人,12个教学班,在岗教师35人。

新学校建成投入使用后,将为付圩近800名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广大师生一心一意搞好教学,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全村干部群众去除一块心病,全力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因此,希望上级领导能体察九年义务教育最底层学校实情,借教育改革之东风,本着教育均衡发展的宗旨,逐步改变我校办学条件,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良好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颍上县付圩小学学校整体建设(2009-2014)发展规划

付圩小学校委会 2009年3月25日

篇2:学校课程建设整体规划

学校是育人的重要阵地,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立足点就是为学生成都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和谐的生活扭转,使学生在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和人文精神中获取知识,陶冶情操。为此,学校结合实际情况特拟定此长远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文明、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树立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积极构建风气文明化、秩序规范化、服务优质化、环境优美化的和谐育人环境,在全校形成高度的政治风气、高尚的文明风气和浓郁的学习风气,努力开创学校文明创建工作的新局面。

二、总体目标

通过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使学校基础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和党的建设得到加强,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校风,建成一个政治方向明确、学术氛围健康、道德风尚崇高的校园文化环境。在创建过程中,将精神文明建设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抓建设,抓改革,抓队伍,抓质量,在创建具有法制特色的文明校园的过程中,使教师、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新的提高。校园文化环境充满朝气和活力,整个校园整洁有序,安定和谐。

三、工作要点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发挥组织管理职能。

切实加强学校领导班子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不断提高领导管理水平,带头积极学习教育理论和提高学识修养,努力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水

- 1 -

平。各条线部门实行目标管理负责制,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倡导团结协作,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达到作风上讲民主,关系上讲和谐,思想上讲开拓,管理上讲严密,学习上讲经常,工作上讲扎实。发挥党支部的集体领导核心作用,带领广大教职工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师德、师智、师能提高。“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教师不仅是精神文明的建设者,更是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要大力提倡和发扬热爱教育事业、积极投身教育事业的爱岗敬业精神;讲求科学、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加强教师师德规范教育,倡导高尚师德,树立良好师风。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与活动,提高教职工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鼓励教师积极投身实践,转变观念,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开展师德教育活动,提高师德修养,以教师良好的师德形象教育学生。通过征文、演讲、观看录像等形式,营造师德建设的舆论氛围,发挥典型榜样的示范作用,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职业责任感,提高教师履行法定义务,遵守职业规范的自觉性,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树立良小教师新形象。

(三)开展小公民道德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多渠道、多方位、多载体开展德育工作,加强少先队工作的指导和建设,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充分发挥班队组织的作用,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以小公民道德建设为抓手,加强教育,严格管理,让学生懂得怎样做人、怎样处事,具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良好的文明行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

养为人民服务、勤奋好学、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的好品质,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加快学校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使教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以“素质教育”作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拓展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为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健康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较强、人格高尚、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积极探索优化课堂教学,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五)开展法制教育,培养法制意识和守法习惯,创建法制特色文明校园。

注重加强师生的法制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扎实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加大法制教育力度,使学校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以法制教育主题班队会为抓手,带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争创法制教育的文明校园。

(六)改善校园设施,净化育人环境,维护校园稳定。

巩固和扩大原有创建的成果,绿化、美化、净化校园,科学规划校园的建设和发展,把校园建设得更加优美、整洁。让校园每一寸土地,每一面墙壁,每一项细小的设计都能给人以美的感染,艺术的熏陶,使学生感受到健康向上,奋发进取的力量,使其精神得到净化。从维护校园政治稳定和治安安定出发,针对校情、结合实际,认真贯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切实落实治安防范责任制,加强学校内部的治安管理和安全防范工作,努力使校园环境达到安全、祥和、有序。

(七)开展丰富活动,营造健康校园氛围。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动员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综合性工程,要大力发动广大师生员工广泛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类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寓思想教育于群众活动之中,陶冶师生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通过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熏陶,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定期举行“十〃一”、“六〃一”、“清明”、夏季、冬季运动会等大型文化活动,积极开展各种智力竞赛、读书节、科技节等活动,在校园形成浓郁的学术文化氛围。由工会、团支部、政教处、少先队携手推进,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娱体育活动丰富师生的文娱体育生活。积极扶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来充实学生的课余活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学校要以文明班组创建评比为契机,使人人都参与到学校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去,进而提高全校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水平。

(八)开展共建活动,实行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鼓励师生积极参与社会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学校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示范区,发挥学校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辐射和扩散作用。继续搞好与森林公安、消防大队等单位的共建,全面合作,实行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在校园周边环境集中整治的基础上,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把整治周边环境,营造良好育人氛围提高到新的水平。

(九)推进校务公开,拓宽民主管理渠道。

继续加大学校校务工作方面的透明度。尊重师生员工的“知晓权”,凡是能够公开的重要工作都要以各种形式公诸于众,如学校的发展规划、学科建设、科研课题、职称评定等,通过召开教代会和教职工大会、宣传栏、校园网等形式,把学校重大事情及

时告知给师生员工。通过加强校务公开工作,密切领导干部和领导机构与师生员工的关系,更好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为学校的发展作贡献。

(十)完善机制,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水平。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形成合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学校党政领导对学校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负全面责任,亲自组织,全力实施。进一步发挥工会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的群众纽带作用,继续发挥广大党团员在精神文明创建中的积极作用。各方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共同维护和发展各项创建成果。

四、具体措施

1、坚持全校教工周日政治、业务学习制度,组织教职工学习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教职员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定期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持续开展社会公德、教师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3、建立健全学校宣传组织,制订宣传计划,办好宣传橱窗、校园网,紧紧把握学校的舆论导向,宣传身边好人好事,弘扬健康向上正气,唱响主旋律,营造奋发有为的氛围。

4、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开展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培养优良的校风。

5、领导班子团结协作、以身作则、艰苦奋斗、勤政廉洁、密切联系群众。学校党政领导重视创建工作,认真组织实施《规划》,有专人负责,有经费投入,并列入学期和考核。每学年末要对教师进行一次师德考核,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6、坚持和完善教代会等民主管理制度,实行校务公开,使广大教职员工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五、领导机构

1、领导小组组成名单:

组长:李秀英

组员:熊懿华 何晓燕 刘晋 黄晋 李青青 胡云蜀 郑周芝

2、领导小组职责:

组织《规划》的具体实施;申报学校文明单位工作;评选有关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先进个人等;处理其他与创建工作相关事宜。

3、每学期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创建工作。

永定招银希望小学

篇3:学校课程建设整体规划

性,教师行为的本质是人类行为本质的反映。体育教师行为具有多样性和因变性,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在的、自然的、含蓄的。现代体育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强调学生在一定的教育环境中的自我存在,即让他们自我建构、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行为在不同的教学情境、组织氛围及教育对象等因素的影响下变通地运用不同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

2.2有关教师领导行为的概念及类型

教师领导行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39年勒温(K.Lewin)及其同事的领导行为经典实验。他们以权力定位为基本变量,将领导行为划分成民主型(Democracy)、权威型(Authoritarian)和放任型(Laissez-faire)。国内的研究将教师视为领导的还很少。领导方式是指教师用来行使权力与发扬其领导作用的行为方式。美国密执安大学的李克特(R.Likert)将集权型分为强硬集权型和仁慈集权型。陈振华在美国学校的三种课堂管理风格述要中,将教师的领导方式按其控制程度进行分类,分为教师低度控制、教师中度控制和教师高度控制。这种划分并不完全合乎教师领导行为的实际。从这三种称呼本身看,它明显含有相当的主观褒贬色彩。孙启民认为,给教师领导行为分类,应该客观一些,力求合乎实际,尽量避免主观色彩,以使之有说服力,让人能够接受,并对人们有指导意义。

3.体育教师领导行为的研究现状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通过自己的活动对学生施加影响,实现某种目标的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称为体育教师领导行为。体育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教师的水平,体育教师的水平又主要体现在教师自身的领导行为上。传统观念强调教师的权力和职位,而行为科学强调教师的心理影响力,强调激励学生的信心和热情,为达到体育教学目标而自觉行动。现代教学论十分重视教学活动中的非教学性因素的投入,这是一个趋势。

4.体育教师领导行为的结构

体育教师的领导行为作用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它表现为对事和对人两个方面。对事发生的领导行为是工作行为;对人发生的领导行为是关系行为。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这两种行为既相互渗透又相互作用。工作行为是指教师以体育教学为中心,建立目标、计划、实施方案、控制调节手段及检查评定等活动。关系行为是指教师与学生在心理、情感上建立的相互沟通。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以体察学生的情感,满足学生的需要,激励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关系行为体现在对学生的激励、引导和教育管理上。

5.对体育教师领导行为的类型及评价的研究

张予东在美国布拉克和莫顿提出的“管理方格图”的基础上,改制了一个体育教师行为的方格图,用以区别教师领导行为的类型及进行评价。方格图以工作行为和关系行为为两个维度。

体育场地的不同需求,我们有必要对学校体育场地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

回顾我国的教育发展史,我们发现体育锻炼在古代学校教育中是没有地位的,在清末的近代教育中,才开始规定各级学堂开设体操课,其内容主要是仿照日本和德国的兵式操教育,对场地没有特殊的要求。到了20世纪20年代以后,由于美

台湾师范大学吴武典教授编制了“教师领导行为问卷”,此问卷由60个项目组成,分为三个维度,即民主、权威和放任,以各维度的得分高低来评价教师领导行为的类型。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教师领导行为有它自身的特点。教师的领导对象就是教育对象,被领导者即被教育者比较幼稚,不够成熟,正处在身心发展中,这就和其他行业领导对象为成人有明显区别。教师对学生的领导旨在使其得到各方面的一般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这和其他行业旨在使被领导者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工作任务不同。从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关系看,教师把被领导者看作有积极主动性同时又是被塑造和改造的对象,教师的责任在于“传道、授业、解惑”,而其他行业中领导者之于被领导者一般只在于指挥、安排和协调。

目前的研究在方法学上存在缺陷,如对体育教师领导行为的定义和分类都不够明确,缺乏具可操作性的标准测量指标,多为横断面实证研究。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会也不可能存在着适应一切情况的固定的领导行为。有效的领导行为应随学生行为成熟度的提高而不断变化,改进目前的研究方法和工具,进一步细化研究内容,扩展对多种影响因素的分析,开展设计科学严谨的前瞻性研究。

参考文献:

[3]谢光,王建伟.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心理及行为特征研究[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0,(03).

[4]贾荣固.讲学、导学与教学———教师主导行为三种类型析[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1991,01.

[5]李森.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的表现及应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S1).

[6]王刚.行为管理在中专学校体育教师工作评估中的运用[J].安徽体育科技,1999,(04).

[7]朱林华.浅谈体育教学中的暗示行为[J].安徽体育科技,2000,(04).

[8]唐成,徐玖平.基于效用序数论体育消费者行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03).

[9]周次保,李莉,体育教师行为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05).

[10]唐松林.教师行为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国的教育理念在我国教育界影响逐渐加大,校园规划中开始正式列入体育场馆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出现不同的特点和需求,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全民健身计划》和《体育法》及《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颁布,为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学校的体育设施的发展和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而发展,学校体育教育的内涵也由传统的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的方向转化,学生的学习也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而是贯穿在整个校园生活的全过程之中。学校体育设施不仅要满足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需要,满足学生日常锻炼需要,还要满足社会及周边资源共享的需求。

二、学校体育场馆规划要符合学校整体规划

1. 学校体育场馆在整体规划分区中的设置。

校园尤其是规模较大的校园,往往相当于一座小城镇,内容繁杂、功能复杂,又有自身的运营特点。为了使用和管理上的方便,校园通常会按使用功能的不同特点,将有关建筑及设施相对集中,形成几个区域,各区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另外,根据学校的规模、办学条件的不同,其分区的设置也不尽相同,一般分为教学区、学生生活区、体育运动区和后勤服务区。大中型校园还应有相对集中的绿化区,有利于为师生提供一片空气新鲜、环境优美的休闲场所。相对集中的绿化区既可以作为教学区与体育运动区之间的隔离带,又可以作为学校未来发展用地的预留地。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于培养学生来讲,体育不仅仅是锻炼身体,学校体育场馆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学校体育任务,而是有着更深的、潜在的素质教育在里面。为了使学生能够养成经常乃至终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就应在不影响教学和生活秩序的前提下,使体育场地尽量靠近学生生活区一侧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在学校体育场馆的规划中着重考虑。

2. 校体育场馆的选址布局要合理。

学校的整体规划中体育运动区与师生特别是与广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据统计,校园中设施利用率最高、吸引学生最多的一是图书馆,二是体育场馆。因此,学校体育场馆的规划选址布局一定要合理。在校园规划中,体育场地的规划不宜靠近教学区,以避免体育噪声和灰尘对教学的干扰;体育场地宜靠近学生生活区,便于学生上体育课或课外锻炼活动及更换衣服。美国的大学曾做过调查:在同一所大学内,各个非教学用的体育馆学生的利用率和体育馆与学生宿舍的距离成反比,这说明体育场馆与学生生活区越接近,就越能够对学生进行体育活动起推动作用,学生经常的体育活动不是因为强制,而是因为体育环境的诱导和距离的便捷,并因此而达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目的。除此之外,体育运动区位置的选定与布局还要考虑因学校不同的地形、地貌而有所不同,在设计中要统筹兼顾;在规划的位置上也需注意,避免学生因上下课抄近道、穿行场地而造成对场地的破坏。另外,为了强化学校的体育教育,在学校的整体规划中必须保证体育用地的额定面积。

3. 学校体育场地规划要美观和谐。

学校体育场地的规划要美观和谐,要符合学校教学及社会的需求。在学校的整体规划发展战略中,应该提前制定出一套符合学校实际的、可持续发展的自然体育设施建设规划,便于根据学校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或根据不同战略特点逐步实施,尽量使美观大方的体育场地为学校整体建设增添亮色。另外,学校自然体育设施的规划要与学校的景观绿化工程接轨,在新建或将建的学校绿地中增加体育功能,既为师生提供环境优美的休闲健身场所,也可以成为学校规划体育设施建设的预留空间。在体育设施的建设中要尽可能地不改动或少改动自然资源,在预留空间中,必须将体育休闲与其他功能考虑其中。根据学校所处的地域、办学的特色等条件的不同,改建适合学校地势和学生体育活动的优美的自然体育环境,将原来功能单一的体育场馆改造成既有体育功能又有休闲娱乐的功能的复合型设施。

4. 学校体育场馆规划将体现多功能化及组合优化。

《全民健身计划》和《体育法》及《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颁布,为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更多的体育场馆在学校中拔地而起。学校体育场馆的设计已不单单是满足体育教学训练比赛的一个场所,更是实施学校素质教育的一块有效阵地,除满足体育教学、训练、比赛外,还能为学校各类型的集会、报告会、文艺演出、演讲及演唱会、音乐会、招聘会等提供场所,其功能远远超出了体育活动的范畴。另外,在规划中应综合考虑各种不同功能使用要求的相互影响因素,寻求彼此的兼容性,并进行优化组合,切实提高不同使用功能在同一空间内的适用性,保证良好的使用环境和效果。绝大多数的学校体育馆都有多功能的要求,在规划设计时,除了考虑场馆功能的优化组合外,注重考虑场馆的照明和声学设计,并侧重考虑设计满足视听结合型的活动空间。

5. 学校体育场地的规划注重与自然的结合。

学校体育场地的规划,根据学校地形、地貌的不同,要更大程度地利用自然资源,与自然和谐发展。如有的学校利用地形、地貌进行越野活动、登山活动,有的学校建立野外生存活动基地,有的学校利用自然的山体建立了攀岩场地,迎合了学生喜欢冒险、充满幻想和创造力的需要。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利用自然、爱护自然、享受自然的意识。

三、学校体育场馆规划建设要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学校体育场馆建设在保障教学、体育比赛需要外,要考虑支持群体、文艺、休闲、经贸等活动。相关主管部门要统筹规划,使校与校之间、地域与地域之间的场馆建设既体现特色,又互相兼顾,体现整体性特色。相邻学校之间最好秉承互补型的发展理念,形成系列化规模,能够满足各种需要,实现校与校之间的体育场地、场馆的资源共享,以避免低档次、功能单一的重复建设。学校体育场馆规划在保证体育场馆功能实现的基础上,要立足现在,着眼未来,大胆开辟新馆的设计,紧跟时代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体育场馆的建设还要学习、借鉴外国、外地的先进经验,突出本学校的办学特色,符合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四、学校体育场馆的规划要注重与社区资源共享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体育运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大众体育活动场地严重不足,无疑成为制约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瓶颈。放眼世界各地,有的国家和地区在体育场地资源的规划、设置上,将社区场地与学校场地截然分开;有的国家和地区将社区与学校体育学校资源共享,已经形成社会系统,大大提高了体育场地的利用率,促进了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目前我国体育场地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尽快解决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社区与学校体育资源共享的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

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公众开放,是活化闲置体育设施的一项重要举措,将为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全面向社区居民开放,实现体育资源社会共享,既为全民健身提供了场地,又有利于加强学校与家长、社会的沟通,也有利于提高学校社会影响,是一个双赢之举,也是全民健身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五、结论

篇4:学校课程建设整体规划

学校按照教育部关于“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以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意见,做好学校“人人通”建设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工作。

一、创新机制、共建共享,高标准建设“人人通”网络环境

新一轮教育信息化建设对“校校通”“班班通”赋予新的内涵,并对网络教与学环境的建设与应用提出新的要求。“人人通”的核心是人,要求角色空间中每一个角色实体(如学生、教师、家长等)拥有个人的网络空间,角色实体之间的交互链路必须是畅通的。其次网络学习空间应基于“学习网络”,实现内容之间的语义关联及工具之间的使用关联,实现学习空间的资源融通。因此“人人通”对网络环境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学校与江苏电信合作制定了《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方案》,并确定了“企业投资建设、校企共同使用、服务自主选择、利益共同分享”的校园网络环境建设与运营机制,江苏电信按“三通二平台”的要求为学校建设千兆互联、万兆核心的有线无线全覆盖的网络环境并提供支持服务,建成包含角色空间、资源空间、工具空间、过程信息空间、协调机制等要素的空间结构和校内定点上网、校园随处上网、校外联通上网的接入环境。江苏电信的网络资源免费应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江苏电信在网络环境中布置各类应用服务,师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购买。这种校企合作、利益共享的校园网络环境建设机制,被同类学校广泛借鉴。据悉,江苏电信目前已经开始以“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为样板,打造一批全省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标杆。

二、教师先行、育人为本、积极探索“人人通”应用模式

建立教师和学生个人的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形成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教育新模式是教育信息化核心理念与未来发展方向的体现,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前沿。学校建立“企业建设、运营空间,师生使用空间、选择服务”的机制,与江苏电教馆、江苏三源公司、南京五十五所联合组建“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试点团队,对实验实训室进行数字化改造,开发“人人通”应用平台和教学资源库。2013年6月,学校与企业联合成立了网络学习空间建设领导小组、建设办公室、技术工作组、督导组、教师空间建设工作组、行政教辅人员空间建设工作组、学生及家长空间建设工作组,制定了《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机制与应用模式探索试点方案》《“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的推进计划》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操作指南》,为全体教职工开通了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组织245名学生、25名老师、5名教学督导全面应用三源公司“人人通”平台和五十五所“云课堂”进行教学实践。

在试点过程中,“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改变了学校传统的教学与学习的方式,它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个性特征的学习支持和服务,满足了学生需求的个性化体验。例如:在“电力拖动”课程教学中,成婕老师带着学生应用“人人通”的网络学习平台,实现了虚拟学习空间与真实学习空间的融合。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以随时上网查阅相关知识,观看操作视频,进行模拟仿真,通过扫描元器件的二维码获得元器件的相关信息,把操作影像存入自己网络空间供教师、自己或其他学生评判,在空间中向教师或同学请求帮助。教师在网络空间中设计教学方案,上传学习资源,制订评价方案,对学生进行分组,给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观看学生提供的操作视频并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讲解或集中讲解,也可以根据其他教师的需要把操作视频传递到理论教学课堂。

篇5:黄沙中学学校整体规划

一、学校基本现状分析:

1、学校历史悠久:黄沙中学始建于1973年,是一所有着37年历史的学校。

2、教师整体素质高:我校现有24个教学班,1487名学生,87名教职员工,其中,具有本科学历教师46人,其余均为大专学历,中学高级教师10人,中学一级教师36人。骨干教师13人。一支政治过关、业务过硬、勇于创新、具有先进理念和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方法的新型教师队伍,已成为我校向更高层次攀登的强有力的基础,成为学校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3、办学质量较高:学校坚持全面育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各项工作成绩显著。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

学校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树立科学发展观,遵循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规律,以师生为主体,以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创建和积淀厚重的校园文化,营造文明校园、和谐校园,促师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确保学校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 “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的学校。

三、学校的发展目标:

(一)办学理念:

1、坚持“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师生的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要从“有利于师生发展、为提高师生素质服务”这一理念出发;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尊重”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师生关系;构建有利于师生工作、学习的生态校园和环境;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提高服务质量。

2、坚持“为学生拥有美好未来奠基”的指导思想。以生为本,着眼未来,关注全体,尊重差异,张扬个性;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良好习惯的培养;注重学困生兴趣的激发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成功体验,为学生拥有健康美好的人生夯实基础。

(二)总体目标

努力把学校办成“文明、和谐”的学习型组织,办成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赞誉的特色学校。

(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根据学校实际物质条件,依托社会各种积极力量,不断提升学校物质文化的质量,丰富其内涵,建设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营造学习型校园。

(四)今后15年总体规划目标

篇6:耿庄小学学校整体办学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创先争优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遵循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规律,以师生为主体,以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创建和积淀厚重的校园文化,营造文明校园、和谐校园,促师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并逐步形成具有北小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建设目标:构建以师生为主体,具有时代特征、健康向上的主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形成具有耿庄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校园环境建设,校内陈设与布置,绿化美化工作等,进一步突出艺术性、观赏性和教育性,具有较强的文化气息,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的观念与行为。

(二)广泛宣传耿庄小学精神、校风、学风、教风、校训、校歌,使其人人皆知,让“崇尚先进、争创一流”的耿庄小学精神,“团结勤奋、文明求实”的校风,“乐学勤思、刻苦创优”的学风,“严谨求精、创新奉献”的教风,变成师生的自觉行动。

(三)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文明守纪意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

(四)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深受学生喜爱,进一步提高我校快乐大课间的活动质量,并形成系列、成规模。

(五)富有人文情怀的学校制度,能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领学生自主发展,健康成长,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愿望的融合,使校园充满和谐。

三、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从师生可持续发展出发,充分考虑师生的身心需要,重视人的积极性的调动,充分发挥和培育文明、健康、和谐、向上的校园人文精神。

(二)导向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大力弘扬主流文化。

(三)教育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将育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最大限度的挖掘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四)实践生原则。校园文化重在建设,重在实践,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校园文化活动,在参与、体验中陶冶学生的情操。

(五)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系统性、层次性、全面性等特点,需精心设计统筹安排,并与学校各项工作紧密结合。

(六)创造性原则。社会在发展,校园文化建设也会随之而变化,并体现出发展性、动态性等特点。因此,与时俱进,在内容上坚持时代旋律,体现发展主题,培育时代精神,在形式上开拓创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大力推进学校环境文化建设按照“清新、高雅、和谐、开放”的原则,建设优良的环境文化,让校园充满艺术性、教育性。

1、优化学校 人文环境

(1)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和谐校园的创建活动,提高师生的文明素养,倡导和谐的人际关系。(2)树立学校品牌形象,加强师生品牌教育,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3)发挥校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用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激励学生学习榜样、立志成才、报效祖国。(4)精神设计,认真组织学校每一次重大节庆活动,充分发挥和挖掘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仪式活动的教育功能,激励学生奋发向上、拼搏进取。

2、加强学校人文景观建设

(1)认真抓好绿化美化工作,创造优美的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陶冶学生的情操。(2)认真贯彻落实《班级环境建设标准》,积极开展班级环境建设示范班的创设活动,使班级环境、校园环境优美整洁,令人赏心悦目。(3)在校内公共场所设置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作品,营造高尚健康的教育氛围。(4)建立校园人文景观,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体现出教育的引导和熏陶。

3、加强学校文化设施建设

(1)按照有关规定,充分发挥“乡村学校少年宫”的育人功能,设计和建设教学、体育、文艺、图书阅览室等活动场所,逐步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必需的场所。(2)加强

校园广播、耿庄小学教师阅读沙龙QQ论坛、宣传橱窗等舆论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大力推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1、弘扬“排难创新,勇争一流”的耿庄小学精神,帮助全体师生树立共同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培育自强不息、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争创一流的共同意志和奋斗精神,形成与时俱进、崇尚先进、勇于创新的共同追求和开拓意识。

2、深入开展校风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校规、校纪,指导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使“团结、勤奋、文明、求实”的校风,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

3、培育良好的教风,大力开展师德建设活动,创建“严谨、求精、创新、奉献”的良好教风,为学校办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提供原动力。

4、继续培育“乐学、勤思、刻苦、创优”的学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学习、乐于探究、刻苦勤奋、积极向上,争先创优的良好品质,引导学生上好每一节,完成好每一项作业。

5、认真抓好班级和团队工作,建设健康向上、团结互助、热爱集体、快乐和谐的良好班风。

6、精心组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1)充分利用好“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及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九一八”、“南京大屠杀”等

国耻纪念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2)利用入学毕业、入队离队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开展主题教育。(3)办好读书节等深受学生喜欢的节日,通过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兴趣与爱好。

(三)大力推进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1、坚持和完善教代会民主管理制度,推行校务公开,不断扩大广大师生员工对学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2、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健全学校管理的各项规章,依法规范学校的决策体制,完善决策过程和工作规则,实现决策的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形成依法办事、民主管理、以德立校的运行机制。

3、进一步修定和完善学校部门规章,并将其汇编成册,作为处理学校内部工作的依据。

4、建立落实《中小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配套规章,创建学生自我教育体系,强化学生遵规守纪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组织与领导,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学校文化建设工作,充分调动师生员工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

(二)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在人、财、物等方面逐步加大投入,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管理,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配套政策与措施,切实解决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

篇7:廉溪白合小学学校整体规划方案

一、功能区

1、教学区:教室33间,满足1400余名学生教学所需,综合楼: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图书馆(室)等功能室。

2、活动区:体育运动场地(足球场、环形跑道、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

3、生活区:学生食堂、教师休息室等。

二、总体布局

1、梯级规划:根据学校用地地形特征,拟采用梯级规划,体现学校校园布局层次感。

2、进校门即校园体育活动区,左侧为通道直达各功能区域。

3、教学区内各教学楼布局合理,教学区美化尽可能按园林标准规划,进出通道、道路符合校园安全规范。

4、校园整体通道(进校门左侧)宜机动车进出,人行道、绿化带建设尽可能规范标准。

5、规划建筑物层高不大于5,符合消防、安全规范。

三、绿化、活动场地规划面积要求

篇8:学校课程建设整体规划

大学, 是培养真正高层次人才的机构, 是传承人类文明的场所。大学校园为高等教育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 校园建筑和环境是学校悠久历史发展和衍变的载体, 具有潜移默化的文化教育功能。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校园风格和文化内涵, 在欧美的著名大学中, 它是仅次于学术声誉的第二位荣誉。我国的传统高校始建于19世纪末, 经过长期的发展, 传统校园逐渐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规模和特色, 其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浓郁的历史氛围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是校园场所精神的凝聚与源泉。

近年来我国高校建设规模日增, 校园规划对空间环境、人文精神以及山水意境也有更高层次的要求。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得到广泛重视, 规划设计如何传承文脉、体现山水意境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广州电大麓湖校区规划理念作简要介绍, 以期为大学校园新区建设提供参考。

2 现状解读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是面向广州, 利用计算机网络、卫星电视网络和电信网络, 基于数字化、多媒体、交互式教学平台, 开展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市属高等学校。校本部现有麓湖、晓园和中山四路三个校区, 建筑面积12万多平方米。2006年7月,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从海珠区晓园校区搬迁至原广州大学麓湖校区。麓湖校区位于广州市越秀区麓景西路, 北靠风景秀美、人文资源丰富的白云山, 东临丽水澄碧的麓湖。校园占地47亩, 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 现有建筑建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如何在规划中突出体现出广播电视大学的办学理念和时代特色, 规划设计一个集人性化、现代化、多元化、信息化、生态化于一身的具有开放性、秩序性、灵活性、互动性等特点的新型大学园校园整体环境, 营造出大学校园的学术氛围, 体现校园的人文精神, 提升校园的文化内涵, 成为研究的迫切课题。

3 大学校园科学整体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

3.1 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今天的校园规划也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建立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能为后人的发展保留必要条件的可持续发展的大学校园。这其中的内涵之一就是在空间环境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校园规划的设计中应有弹性, 为今后的发展变化留有余地。在我国的现实情况是, 大学和城市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求大学校园规划建立在校园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协调发展上。

3.2“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思想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和体现, 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大学校园更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校园环境是无声的课堂, 对学生健康品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同时学校师生还生活在承载大学校园的城市大环境中, 因此在校园规划中应深入研究师生员工工作、学习、生活的需求, 研究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与各种空间层次的关系, 提供他们与不同层次空间环境交往的便利和舒适, 满足师生多样活动的要求。

3.3 互动原则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大学不再是被束之高阁的象牙塔, 而成为现代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是大学发展的有力依托, 大学为了适应社会日益增长的文化、技术的需求, 开展继续教育、业余培训、电大、夜大等多种层次的办学形式, 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和科研设施, 这要求大学校园规划应具有开放意识, 使有关社会人员能方便地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实验设备、体育中心、礼堂、报告厅、餐厅及其它文娱设施;大学校园规划应兼顾校内校外的需要, 规划设计成为一个半开放区, 加强与所在地区、城市及各个职能部门的联系, 使校园与城市互动互利。

4 大学校园科学整体规划建设的设计理念

根据学校“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把麓湖校区建设成为现代远程教育、社区教育中心校区的定位, 要求方案的整体设计充分把握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核心要素, 准确理解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的理念表征, 充分利用麓湖畔山周边的地理人文资源, 围绕构建一流学校的整体目标及其文化内涵, 将充满活力的现代化特色融入青山绿水的环境中, 努力构筑布局合理、环境共生、特点彰显、风格一致的“山水·人文”畔山高校园区, 把麓湖校区塑造成独具特色的教育文化景观坐标。具体应当以下规划设计的理念:

4.1 开放性

校区规划首先要体现电大开放教育特色, 体现电大人开放创新的办学理念, 体现电大办学的博大与包容性, 将电大校园与周边社区及广州的城市特色紧密相衔接, 建设开放性特色的校园。

4.2 现代性

校区建设要体现现代化校园的特征。校区的规划、建筑和设施等要适度超前, 体现出一定的前瞻性, 符合电大现代远程教育等办学理念, 与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相匹配, 满足学校未来发展要求。通过现代先进的设计理念, 高科技的功能配置以及一流的建筑工艺, 创建充满现代气息、充满活力的现代校园。

4.3 园林景观性

校区规划与建设应倚借麓湖畔优越的自然风景, 强调因地制宜, 依景而建的设计理念, 充分体现出园林化与花园式的特征。以多样的形式、风格, 多元的审美规范设计多元化的园林空间, 创造优美的“山水·人文”学习和生活环境, 体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使园林与建筑互为背景、相互呼应, 共同构筑丰富多彩、赏心悦目的校园文化景观。

4.4 生态、环保性

校区规划与建筑强调以生态和环保性为基础, 实现人与自然、校园与社会的和谐交融。在设计和材料的使用上应充分考虑生态与环保的要求, 依托现有的自然环境条件, 合理利用好原有的周边水系及自然地貌, 充分运用环保及节能材料, 巧妙构思、精心设计, 构建生态环保型校园。

4.5 文化性

电大校园应充分体现电大自身文化特色, 体现电大现代开放的办学理念, 体现电大人务实创新、艰苦奋斗的精神。其校区规划设计应依循我校“网纳百川, 育达天下”的校训, 凸显电大人文特征。

5 结论

今天的大学校园规划从学术上讲属边缘学科, 是界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园林设计之间的学科。相对城市规划、区域规划而言, 校园规划虽是最小的规划, 但却具有规划的全部内涵;相对于建筑设计而言, 它又是最广泛的建筑群设计;相对于园林设计而言, 它涵盖了园林景观设计的所有要素。景观生态学的发展, 为大学校园规划注入了景观规划的鲜活血液。一个好的大学校园规划对专业人员而言需要的是想象力、创造性和经验, 需要激情浪漫的构思立意, 并结合严谨理性的思考分析;而对校园的管理者和领导者而言, 则需要富有远见的判断及与规划师和设计师的良好沟通。总之, 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校园规划方案, 一个生态的、优美的、可持续化的校园空间环境的形成, 更需要多方面长期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陈贵生.新时期如何构建现代远程开放大学后勤保障体系[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3) .

[2]王建国.从城市设计角度看大学校园规划[J].城市规划, 2002, (5) .

[3]何镜堂.当代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理念与实践[J].城市建筑, 2005, (9) .

[4]徐苏宁.大学的理念与大学校园的设计[J].新建筑, 2004, (2) .

上一篇:后勤教师规划下一篇: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