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应该解脱随笔

2024-07-07

文化应该解脱随笔(精选6篇)

篇1:文化应该解脱随笔

文化应该解脱随笔

历史衍化的长河总不能避免波涛汹涌的社会意识差异,除去这些表面的狰狞,长河源远的文化内涵附着了太多的悲伤和遗失。一些本该传承的正史随岁月的流失而沉积,继而被层层掩埋,我们从而不能得知古人对于社会最纯真的本质思想,把这些硬化的思想用时事的理解分层,剖析开来,以理性的思维寻得中国文化败落之觞,为文化本就西化的中国着实构建自己的体系,这该算是平和的吧。

中国古人历来就以文达而仕远,博闻而铭事理,求历史而振今下,这些该是中国文人的文化共性。然而,整体的共性也存在本身的弊端,苟且于安逸,文品高于人品,也是存在的。毕竟,历史会随时代而定格,时代的变迁也就是历史的积淀,历史不能改变,但是个人对于历史的主观认识只是个人的见解,我们不能去评价历史,因为我们本就是为历史活着,当我们成为历史时,后人自当去评价定位,活着的人没有对历史肯定的权利。

余秋雨作为一个将历史以散文的形式将文化改良的文化文人,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文化的本身就是要以主观对社会改良认知的思想漩涡,将世人拉拢于一个偏激的空洞。这个空洞不是宇宙吞噬星际的深渊,这个空洞是作者本身的思想构建,产生于一个人对于社会隐没面的探索,它不是风景,不是安宁,也不是与现实的脱落,这个空洞象征的`是一个民族历来所受到的文化熏陶和崇尚精神的内涵,是个人对社会的救赎,对错和深度,历史自当会给出一个最好的回答。

余秋雨当仁不让的接受“大师”的称号,在笔者看来,封号不过就是一个名号,是人们的肯定,或许也会有人不同意,他们站出来反对就是,文化从不厌烦争论。重要的是有人给,并不是他自己给自己戴的高帽子,也没有人会平白无故的给人戴高帽吧?中国文人历来谦虚、推辞,就是三请五授,也闭门不出,说是担待不起,好似却之不恭。然而在他们却在闺房内,早已构思出理应的受拥感言,就等加封那天。余秋雨敢于摒弃文化界的通俗病,向历史的陋习而宣战,这何尝也不是一件历史性的好事。

中国文人缺少的也许就是一种解脱于现实的野性,中国的文人们能够正襟危坐地拿起对于轻蔑世态的文化之笔,对于现实的不饱和状进行理性的迎击,但是他们却不敢在历史的直视下出来宣扬自己天国的意识。这是传统,也是禁锢。但是我想说,这些都可以改写,变革。

文化就是历史衍生的产物,一直以来历史认同了文化,而文化却深陷历史的泥潭。文化陷于历史这属于深度的链接,抓住这条链的尾巴,文化也就会呈现出历史本该教育我们的风貌。余秋雨也许就是这样一个人,但是有些人将历史认同于迂腐、过时的伤疤,不谈及也罢。在这里,我要告诉这些人,你顶多能侃评你所见到的一个人对于历史、社会的认识,但是你们不能触及作者的精神世界,这阔达的世界是作者用历史去构建,用社会去尝试,是在历史和社会之间分离解脱出来的思想印记,是一个人对于世界的定格,是风口浪尖,是生命的轮盘,是文化所赋予的精神。

长河之上,昨日明月照今朝,明月还是那个明月,但是我们已经跨过了千年,明月已是历史,月光已然消散,野性还需要回荡在继续的历史,希望有人站出来,说道:中国的那段过去还在流血,怎么能随便忘记,去寻找到野性的破陋之处,把它们砸碎,从新垒砌,建成一个新的城堡,在那里,我将无阻无扰,走进历史的圆寂。

篇2:文化应该解脱随笔

“五一”是外甥结婚的日子,我们一家人前一天就回去了。按常理,外甥结婚,我这个做舅舅的,应该是“喜酒喜酒歪歪扭扭”才是,可是,两天里,我滴酒不沾,对我来说真是奇迹。不是我不想喝,也不是我有什么不高兴的事情,而是我不能喝,因为我要开车。

其实,我一直是很怕喝酒的,白天喝了酒后站不住坐不住,晚上喝了酒后,也是难以入睡,而且,我还有高血压,可是,坐到桌上,人家都知道你能喝几杯,如果你不喝,也说不过去,给人的感觉是你在摆谱一样。现在好了,一说我要开车,大家再也不劝你了,我也真正得到了解脱。

第一天中午,就我和弟弟两人,我知道他是喜欢喝酒的,可是,因为我要开车,送外甥到洪泽安排他岳母住宿的事情,所以,我不能喝酒,他见我不喝,也不好意思喝了。晚上,因为要把妻子女儿接回家,尽管我被安排坐到最好的位子,可是,一提到我开车,大家都不劝我了,我罕见地喝起了饮料。看着别人为喝酒斗来斗去,我是一身轻松。自然,晚上也睡了个好觉。

第二天,尽管我被安排在和外甥岳母家的亲戚们做一个桌,还是因为要开车要送女儿到车站,送亲戚们回家,我还是一杯酒没喝,而另一个桌上的我的两个弟弟都喝多了。小弟弟最后连路都不能走了,尽管饭店离他家不远,他也不知道怎么回去了。好在我有车,只好让他上车,把他送到家。

一路上,他连眼睛都睁不开了,就反复说着一句话:“小哥啊,我喝多了!”我自然知道喝多了是什么滋味,因为我以前也常常喝多过,有一次,我已经到自家楼下了,可是就是上不了楼,只好坐在楼下的地上,最后只有打电话让妻子女儿下楼把我架上楼。到家后,把家里吐得一塌糊涂。我安慰弟弟说:“没事,马上到家好好休息就好了,今后要少喝点!”把他送到家,时间不长,他就全部“退赔”了(吐了)。有意思的是,他的刚刚上小学的小女儿看他爸爸难受的样子,对她妈妈说:“你看二大爷多好,现在有车就不用喝酒了,你马上也给我爸爸学车吧,也给我爸爸买个车,那样,他也不用喝酒了。”引得一家人哄堂大笑。

其实,喝不喝酒,喝多喝少,还是风气习惯的问题。上周,我到镇江参加外甥岳母家为女儿举办的婚礼的时候,喝的酒也不多,因为那里的人也不怎么劝酒。可是,我们这里就不行了,坐到桌上,不把客人喝好,好像显得主家不热情似的,所以,总是拼命劝酒,到最后,喝酒前都是“正常人”的,酒后都“不正常”了。

我们这里的人什么时候也能从劝酒的风气中解脱出来呢?

篇3:文化应该解脱随笔

1 中国文化应加快走向西方的步伐

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文化自信: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是21世纪文化发展的大趋势。21世纪是文化全球化的大发展时期。中华文化也必将融入这一世界化的文化发展浪潮中, 并向世界全面展示自己的风采。

1.1 中国文化走向西方的必然性分析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是让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的必然要求。目前, “中国威胁论”时常见诸欧美的报刊。“中国威胁论”的谬论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原因。除了一些别有用心的敌对势力对中国的污蔑外, 有些人是因为不了解中国文化有关。在世界各种文化中, 中国文化是最强调“和谐”的。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国与国之间交往要“协和万邦”。就连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也主张以“和”为贵。在如何消灭的敌人的问题上, 孙子提出了一个令人惊奇而神往的目标, 即“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思想。这里的全胜不是以消灭敌人为目标, 而是迫使敌人屈从于我方意志而求得胜利, 有时甚至使敌人心悦诚服地归顺和服从, 达到双方皆大欢喜的局面。

1.2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可能性分析

中国文化能够走向世界是其自身的独特价值所决定的。中国文化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 是世界上仅有没有中断的古代文明。这一事实本身就证明了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和强大生命力。历史上, 中国文化以她的博大精深赢得了世人的认可和称赞;今天, 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国力不断强盛, 中国文化的魅力也更加绽放。当西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诸如环境污染、技术的异化等问题时, 人们开始思考中国文化对世界未来发展的价值。1998年1月, 世界诺贝尔奖得主们在巴黎集会的宣言中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 必须回首2500年前的孔子的智慧”。这是世界文化界对中国文化价值的高度肯定。因此, 我们应该自信的推动中国文化走向西方, 走向世界, 让“孔子的智慧”泽被全球。[3]

2 要把握好中西方文化的共性与个性

根据文化传播规律, 文化传播的强度和影响与距离有关。一般说来, 两个民族相距越近, 互相间的文化传播和借用也就越频繁, 两种文化之问的相似处也就越多。相反, 则相似点就少, 相互间的传播面临的障碍就较多。成功的跨文化传播必须让传播者了解彼此文化的共性和个性。中西文化虽属于不同的文化圈, 但彼此仍然有许多共性。

一是关爱他人的伦理思想。中国的儒家讲仁爱, 佛家讲慈悲;而西方的基督教讲博爱。可见, 中西文化均要求每个人在追求自己幸福的同时, 必须尊重他人, 爱护他人。孔子曰:“仁者爱人”。西方的基督教则倡导“爱人如己”, 在施爱于他人中体验幸福的境界, 才能有灵魂的安宁。《圣经》的旧约全书中的《约伯记》列出约伯的善举:“穷人求援, 我总乐意帮助;孤儿求助, 我就伸出援手。”

二是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中西文化中的谚语可以为证。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中也强调经世致用, 反对空谈, “实干兴邦, 空谈误国”。美国人也说“行动胜于言语”。在价值观方面, 美国的实用主义、英国的经验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经世致用在“务实”这一点是比较接近的。

三是追求幸福的人生目标。西方人注重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人的自然本性决定了人是趋利避害的, 即人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追求快乐, 避免痛苦。[4]

我国先秦儒家的孔、孟所提出的幸福观可归纳为道德、精神的快乐和普天下的共同快乐。“希腊三哲”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注重德行, 强调需有德行才可得幸福的观点与我国儒家思想所主张的幸福观极为相近。

3 坚持中西文化融通的文化对外传播原则

对外传播中国文化需要我们坚持恰当的文化传播原则。

首先, 在与他文化交流时, 我们要遵循“突出文化特色”的原则。文化对外传播面临的主要障碍是文化差异的问题。文化差异是文化对外传播的精彩内容, 世界上不同的文化因为各自的特点而丰富多彩。跨文化传播者交际者都希望了解这种差异, 这是人类好奇心所决定的。但另一方面, 文化差异又是跨文化交流的障碍。不同文化的交际主体可能因为不了解对方文化的差异、禁忌、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文化元素而造成文化冲突。因此, 传播双方应该尊重异域文化, 秉持文化平等的心态, 而不是以文化中心主义的思维来看待对方文化的特点。

那么, 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个性文化究竟包括哪些方面呢?我们可以考虑以下方面的内容。

一是个性文化的传播, 即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其特点带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其各自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本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社会风尚, 饮食文化, 衣着装饰、音乐舞蹈, 等等。在不引起文化冲突的前提下, 这些文化是我们对外传播可以充分挖掘的内容。

二是科学知识的传播, 它包括所有的自然科学和绝大部分人文社会科学, 是人类千百年来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实践中积累的智能的结晶。它是没有民族、没有阶级、没有国界的。这方面的内容, 我们也有很大值得向世界推广的, 比如:中医文化。近年来, 中医走出去也取得了一些成效。比如:据2012年7月19日国际在线消息, 近日, 澳大利亚卫生执业者管理局发布消息, 从7月1号开始, 澳大利亚对中医、中药师进行全国注册管理, 这使得澳大利亚成为第一个以立法方式承认中医合法地位的西方国家。

三是价值观的对外传播。价值观包括世界观、道德规范、社会价值、意识形态、社会理想等。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中西文化的互补性对外传播中国文化价值观。

再次, 要坚持突出文化共性的原则。文化共性是对外传播的基础。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的不同作用, 世界上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人们都有各自不同的文化。但由于人类有许多共同的生活经历和感受, 如:人们都有衣、食、住、行和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的需求, 都有家庭和社会关系, 都有喜、怒、哀、乐, 等情绪表达, 等等。这样, 不同民族之间在文化方面也必然存在着许多文化共性。所谓文化共性是指人类文化的共性。按照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我们寻找某类现象的共同的、统一的本质, 应该从某类事物现象中去抽象。恩格斯在阐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时, 认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 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5]这就告诉我们。文化这一概念的本质也应该是人类全部文化的共性, 是从全部人类文化中抽象出来的。人类文化的共性在于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根基:都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6]

文化共性是对外传播的重要基础。关于这一点, 国内许多跨文化传播研究专家都有比较一致的看法。主要观点有:汪信砚认为研究全球化中的价值认同有助于理解全球化中的价值冲突。[7胡建提出了全球化视角下中西文化价值认同的内容。[8]马戎认为“我们首先需要承认中国与其他各国在文化方面客观上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同’。”[9]为了达到跨文化传播的目的, 有学者甚至建议构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共享价值问题。比如:张颐武认为我们的对外传播“如果不去考虑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价值观的接受度, 中国的‘和氏璧’可能只会被看做一块‘顽石’”。可见, 我们在对外传播自己的文化时, 首先思考的问题应该是彼此文化的共性或者相近性。

总之, 中国文化走向西方是两种完全不同文化的相遇。这就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文化态度。这包括正确对待自己的文化, 也包括正确对待西方的文化。我们要摒弃的是文化中心主义态度, 要树立的是文化多元主义态度。因此, 在推动中国文化走向西方需要我们坚持文化包容的对外传播原则。只有这样, 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流才能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季羡林.季羡林文集 (第6卷) [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6.

[2]关世杰.试论二十一世纪的中西文化交流[J].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8 (5) :50-58.

[3]张丽霞.传统文化修养与跨文化交际[J].成都大学学报 (社科版) , 1999 (2) :71-72.

[4]苗力田.古希腊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9.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a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6]向延仲.简论文化的共性与个性[J].社科与经济信息, 2002 (12) :133-134.

[7]汪信砚.全球化中的价值认同与价值观冲突[J].哲学研究, 2002 (11) :22-26.

[8]胡建.全球化视角下的中西文化之价值认同[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3, 23 (1) :13-19.

篇4:文化应该解脱随笔

Chemicals该怎样翻译?先看看英语词典。在《现代英汉综合大词典》中,Chemical,n(复数)化学制品,化学药品[产品、物质、成分],化学物。释文中没有"化学物质"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尽管有15个含"化学"的组合词,如化学反应、化学性质、化学元素等等,却没有"化学物质"这个词。在《英汉化学化工词汇》中,Chemical作为名词也只译为"化学药品",没有"化学物质"一词。《辞海》、《辞源》也没有"化学物质"这个词。

我认为,"化学物质"可定义为:"任何以原子或原子聚集体组成的物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化学元素的释文为:"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如果这个释文对于一般文化程度的人不难理解,我认为还可将化学物质释为"任何以核-电子系统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物质"。也可以说,宏观地看,任何物体都是由化学物质构成的。以上定义实质上都排除了电场、磁场、重力场、光子、电子、中子、介子、中微子、夸克等物质。由此看出广告上常说的"不含化学物质"的说法是不恰当的。

简讯

免疫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于2002年10月21~23日在杭州市召开了南方组审定会议。与会者有免疫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葛锡锐副主任,叶敏、于涟、龚非力、周光炎、刘宝全、谭龙益、魏海明、王虹峥等专家,秘书陈桦,全国科技名词委高素婷等。葛锡锐副主任主持了会议。本次会议对免疫细胞和抗体、免疫遗传和移植免疫、兽医免疫3个分支学科的名词释义进行了逐条、逐字讨论修改。专家们在讨论中集思广益,充分发扬民主和科学严谨的精神,对一些共性问题(如antigen presentation叫抗原呈递、呈递抗原,还是抗原提呈),将提交全体委员会议讨论确定。

篇5:放弃也是一种解脱随笔

我还记得我喜欢他,可是我放弃了..因为她......我还是放弃了那份不属于我的爱.....我还记得那天。

自然课,老师出去了,剩下全班学生在班,一片宁静。大家都在背题。突然天上掉下一个纸片。我打开一看:你看自然老师在黑板画的鸡蛋,真恶心

我笑了出来,大家的目光都转向了我。我吓了一大跳。便继续背题,这时,前座的卢回头小声的说:你到是给我回啊

我点了点头.

我写到:你真有财,为什么不给朱写啊

卢:我才知道,她那么恶心,考试没考好,就把责任都推到我身上。还是你好

我:晕,我不信。你上回就这样。在伤害我。别像上回似的.,说忘不了朱,说我不适合你!

卢:我真把她忘了。

我:耶?`你什么意思0....

卢:嘿嘿~!!是人都知道

我不传了,开始想到底答不答应他。放学了,他问我答不答应。我只好点头。因为我知道这次他朱又生气了。受伤的总是我........

我们又分了,他和朱和好了。我明白,明白了许多......朱骂我抢她男朋友,骂我阴险,骂我狐狸精。我哭了,真的哭了.....抢他男朋友,不我没有;阴险,我还不够;狐狸精,我没;出卖朋友,没,出卖自己也不会出卖朋友.....

篇6:忘记是一种痛苦的解脱随笔

忘记是一种痛苦的解脱随笔

经历了这么多,不知道自己该拿什么来忘记,如果我无法拥,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忘记了忘记了有多少次依依不舍,忘记了曾几何时挥泪告别。前天的同事,昨天的朋友,今天的恋人,也许在明天便只是存在于记忆之中。对于我来说,这也许很残忍,但是对于生活来说,这只是一场再也平常不过的变故。怎么办呢?难道我要抱怨改变,阻止分离?也许一次可以,两次可以,但我不能每次如此。面对命运的变数,所能做的便是坦然接受。分别时真诚地祝福彼此,把美好的事物留在今后的时光中慢慢回忆,细细品味。理应知道,总有一些东西是所无能为力的总有一些东西是必需所放弃的生命如同一场旅程,都是路人,边走边看,赏路边风景,流着各自的眼泪。聪明的人不会计较得失。某一刻,某一个地点驻足回首,有一些足迹已经延伸至其它方向,走出了视野之外。而自己的这条路,又有了许多新的脚步。看着身后的那一串串脚印,心中会有片刻的感伤。对于以往,适时的怀念一下,凭借着些许模糊的记忆,偶尔的留恋,平添生活的.美丽。然后,再一直走下去。就这样停停走走,简简单单,也是一种快乐与洒脱。这一路颠簸而来,再回头看,身后的风景总有另一番感叹。才知道自己怀念的究竟是怎样的人,怎样的事。生活就是这样,永远都不知道自己会在哪里停留,永远都不知道谁会离开,当往事已随风飘散在空气中,能做的只能是一路欣赏。记得要忘记,忘记那些不必重提的往事。有些事有些人是不值得回忆的干嘛要死死守着那些即将腐朽了记忆强迫着自己翻来覆去的疼痛。或许现在只是走向幸福前在谷底的涅磐。

上一篇:西山之美五年级作文下一篇:清洁工人作文